首页范文综合部管理流程十篇综合部管理流程十篇

综合部管理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1:17

综合部管理流程篇1

一、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作用

(一)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基本内涵

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及未来规划,首先对市场环境和经营状况等制约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再进一步统筹兼顾企业长远的发展。主要是优化和平衡重要的指标和制定出的综合效益最高的企业长期目标,并实施方案。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采用战略地图和平衡积分卡等方式,明确和剖析企业的战略目标,形成涵盖股东价值、内部运营、企业成长和客户服务四个模块的管理体系。它包含电网发展、资本经营等多个领域的指标和计划,通过对企业发展方案进一步地优化、获取并收集各类重要资源,以提高供电企业的综合效益,适应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需求。

(二)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重要作用

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执行“四化”管理即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材料的重要手段。它在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和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综合计划管理的作用在供电企业中逐渐被放大,也因此引起企业高层的高度重视。首先,综合计划是供电企业领导者控制和支配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重要依据。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能够保证企业内部各项工作有序地运行,有效地解决企业管理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获取最大的企业利润。其次,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建立,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管理层领导者对经营程序的指导和控制作用。另外,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逐步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得各部门之间能够协调统一地交流工作。最后,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能够使一些基础数据高度集中,使企业的信息达到高度一致,实现企业内部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和统一调整的目的。

二、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面临的问题

首先,在综合计划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上存在问题。一方面,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的各项指数和标准等主要是上级规定,各部门的横向指标相对来说拓展力度较小;另一方面,一些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内涵相对肤浅,真正触及企业管理本质的程度不高,因此缺乏一定的深度。其次,大多数供电企业的各项指标都是各部门单独地跟进,彼此间缺乏交流合作。所以,存在着轻视细节,而过于重视企业整体规模建设和管理的问题,最终出现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总体性和一致性太差,各项指标和计划的预见性不高及准确度不足的现象和问题。再次,企业的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之间缺乏联系。目前各部门只是将企业的管理理念应用于单纯的项目上,而并没有把单项计划纳入到综合计划的指标中,两者之间的衔接不够,使得综合计划管理未在专项计划中发挥最大的影响力和作用。最后,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监督和管控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对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认识不全面导致各部门、各层级下达指令时出现诸多漏洞。同时,供电企业缺乏完善的考核体制,一些专项考核缺乏公正性和规范性,使得一些必要的管理手段因监督考核体制的片面性被忽视。

三、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的提升路径

(一)提高企业负责人对综合计划管理的重视程度

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的提升应注重拓展其广度和深度,健全指标计划体系,保证各项计划的专一性和权威性。企业负责人应带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综合计划管理的统筹协调作用,集中解决实际管理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全面提升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水平,使综合计划管理成为供电企业的常态机制。企业的负责人在参与公司内部重大事件的决策及强化企业的管理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对综合计划管理的重视程度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综合水平的程度。因此,应加强各下级部门与上级管理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地向上级领导进谏,以提高企业负责人对综合计划管理的重视程度,将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企业全员的职责观念和综合计划管理的地位

供电企业应该明确和强化全员的职责观念,通过建立独立的管理机构和计划领导小组来加强企业管理的系统性。具体措施,如将各项指标划分到不同的部门,将长期计划细分为短期计划来执行,各部门领导通过定期开会来汇总完成的情况。以此使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得以正确和有效地分配,从而提高供电企业的综合效益。综合计划管理是供电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任务,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中起着一定的指引作用。这就要求强化综合计划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的地位,使企业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综合计划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实效性和必要性,最终把综合计划作为供电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和向导。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供电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涵盖诸多内容,涉及范围较广,所以企业领导要深刻了解综合计划管理的内容,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的目的。综合计划管理包括完善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和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等多项内容。供电企业应该参照这些内容,制定出科学规范的计划,建立完善的综合计划管理系统,以及时反馈企业各项计划的进行程度,促进企业管理长期有效的发展。同时,要注意细化综合计划的各个流程,明确各个流程的主要领导人、实际工作的要求及各个流程的工作时间等,在保证各项分工分配明确的基础上,提升综合计划管理的水平。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内容、作用和实际执行问题,对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的路径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总之,综合计划管理在供电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实现供电企业完成各项指标和计划的高效性,但在实践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瓶颈,还需要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积累经验,以加强综合计划管理在供电企业发展中的实效性。

综合部管理流程篇2

关键词:计划管理;经济活动;分析

中图分类号:U415.13

1基于综合计划的经济活动分析目标描述

1.1企业战略管理对经济活动分析的要求

在长期的经济活动分析实践中,企业各级主管的领导和从事经济活动分析的形势和实现手段都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经济活动分析不能仅强调经营考核指标结果的分析,还应强调各类主要经济指标的实现过程分析与控制。

1.2经济活动分析目标描述

经济活动分析要适应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实施目标管理、综合计划管理。综合计划管理是对公司未来一年的战略计划进行设计,合理分配任务指标至各专业部门,由各专业部门分别完成各专业计划的初步设计,然后进行内部协调平衡,减少重复与交叉,达到资源最佳配置与利用,确定最终计划后再进行计划的下达、执行、控制并纳入经济活动分析中,通过运用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强调过程化的精细化管理,保障综合计划有效执行,保证实现良好的经济活动分析结果。

1.3基于综合计划的经济活动分析管理范围

公司所属各相关单位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主要包括以下部门:发展策划部、财务资产部、电力营销部、运维检修部、安全监察部、人力资源部、基建部、信息通信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等。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是综合计划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执行省公司下达的综合计划。公司综合计划实行各专业部门分工负责,发展策划部统一归口管理。经济活动分析由发展策划部牵头,各专业部门分析各自专业计划完成情况、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由发展策划部召开企业经济活动分会议,由各专业作专题报告。

1.4基于综合计划的经济活动分析指标体系

1.4.1综合计划指标

1)电网发展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规模、投产规模、科技投入、教育培训投入。

2)资产质量指标:固定资产销售增长率、市公司应收电热费余额、市公司陈欠电费回收率、市公司当年电费回收率、县公司应收电热费余额、县公司当年电费回收率、县公司资产负债率、县公司流动资产周转率。

3)供电服务指标:城市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城市综合供电电压平均不合格时间、城市供电可靠率、城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农网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农网综合供电可靠率。

4)经营业绩指标:购网电量、售电均价、线损率、成本费用、可控费用、职员人数、应发工资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县公司可控费用、县公司利润总额、县公司线损率。

5)人力资源指标:人力资源变化、职工教育培训情况、劳动生产率。

1.4.2基于综合计划指标的经济活动分析内容

1)公司经营活动整体评价及其特点:本期公司经营活动的开展情况、主要特点以及对经营活动的整体评价。

2)地区经济形势及电力市场分析:本地区经济形势分析、地区电力需求情况、电网运行分析。

3)购、售电量分析:购网电量分析、售网电量分析。

4)财务状况分析:售电均价分析、应收电费余额分析、供电成本分析。

5)电力建设情况分析:本期在建项目形象进度及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项目开工和投产情况、投资完成情况和资金到位情况。

6)人力资源分析:本期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教育培训投入指标完成情况,各项指标变化特点和原因。

7)县公司资产经营指标分析:本地区各县级供电公司售电量、收入、成本、利润情况以及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8)主要经济指标数据预测:预测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三季度预测全年完成情况,四季度预测次年指标。

9)问题和对策:本期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影响公司经营的重大问题和事件;公司经营管理短板;需防范的潜在经营风险;需要省公司解决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分析客观和主观原因,以及对经营成果影响的大小及时间的长短,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建议。

1.5最佳指标值的确定

根据省公司资产经营考核办法及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管理办法,按照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分解所属各单位基于综合计划下的经济活动分析考核目标,既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经营目标,又确保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保证同业对标指标的先进性。

2基于综合计划的经济活动分析主要做法

2.1组织机构

公司总经理是经济活动分析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协助总经理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为第二责任人,指标体系中各个综合计划指标的责任管理部室负责人根据职责划分,负责具体落实相应综合计划指标的分析、评价和预测,为第三责任人;形成了责任层层分解,管理、跟踪与考核逐级实施的经济活动分析管理组织体系(见图1)。

图1六安公司经济活动分析组织机构图

2.2综合计划管理流程

图2综合计划编制、执行、上报流程图

2.3流程过程控制方法说明

流程过程主要分为:信息收集分析预测总结提炼辅助决策四个阶段。

2.3.1信息收集阶段:根据年度下达的综合计划指标,由策划部牵头,财务部、营销部、人力资源部、基建部等部门共同配合,利用相关分析系统进行全面、及时、准确接受与采集数据。计划部负责汇总并综合计划指标汇总信息。

2.3.2分析预测阶段:根据相关分析系统采集生成统计数据,由策划部负责汇总,财务部、营销部、人力资源部、基建部等部门共同参与,运用经济活动分析方法,计算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与预算对比分析。从经济、技术等方面查明影响综合计划指标的原因,找出关键问题,及时预控、协调、平衡、管控,指出整改措施。

2.3.3总结提炼阶段:对公司综合计划指标的全面分析,主要将综合计划指标的执行进度分析贯穿于经济活动分析中,对各单位指标实绩同下达计划数进行全面分析和诊断评价,通过对综合计划指标执行实现的过程流程的分析,揭示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内在联系,及时预控、协调、平衡、管控,为保证企业能以最低的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产出效益,以期提高企业的全面综合效益。

2.3.4辅助决策阶段:公司领导依据计划部提供的综合经营分析报告,对预期计划目标进行动态修正,提出新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并做出经营决策。

2.5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经济活动分析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2.5.1绩效评价

1)绩效评价组织机构

发展策划部门负责对基于综合计划下的经济活动分析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a)省公司目标管理评价。

b)省公司资产经营评价。

c)省公司综合计划指标进度评价。

2.5.2绩效评价的流程及说明

绩效评价和考核的流程(含组织机构)

流程体现了考核的分级管理原则和考核结果作为制定或滚动修订指标改进计划的依据,使工作不断循环、提高的目的。绩效评价贯穿于整个综合计划管理、同业对标、目标管理的全过程。

2.5.3绩效数据的采集

经审核后的各类经营报表、综合计划指标数据,同业对标数据。

2.5.4绩效评价方法

差异分析法、正态分布法、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2.5.5绩效评价的纪录形式

书面材料

2.5.6绩效评价的结果的应用

1)综合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指标责任单位季、年度管理责任制考核,并作为年度工作评先评优的依据。

2)通过绩效考核,进一步增强了各指标责任单位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了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不断提升。

2.5.7规章制度

《六安供电公司资产经营考核办法》、《六安供电公司经济活动分析实施细则》、《六安供电公司资金管理办法》、《六安供电公司线损“四分”管理办法》、《六安供电公司线损考核办法》、《六安供电公司预算管理办法》、《六安供电公司资金管理办法》、《六安供电公司生产成本考核办法》《六安供电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3持续改进

3.1考核目标的改进方法

3.1.1进一步加强综合计划指标分析工作,建立科学的预控机制,加强系统分析的深度和广度,采用单维、多维等方法,开展差异性、阶段性、典型性、综合性分析,实现管理精细化、工作规范化。

3.1.2根据分析结果,实时进行指标预控,寻找指标背后的管理差距,不断提高公司、部门、过程的绩效。

3.2.3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加强执行情况、过程性检查和定期考核落实。

3.2对指标体系的改进方法

建立公司经济活动分析的综合计划指标体系,使得公司、部室(中心)指标互相支撑、相互协调、责任到人。

3.3对标杆数据的修订

公司每年修订标杆数据,做到既符合实际,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3.4对工作流程的改进方法

对重点指标实行评价督办制,加大动态管理考核力度。梳理、优化各项成本费用的管理、考核流程,细化费用的结算方式和考核办法。

3.5对绩效考核改进的方法

3.5.1绩效考核过去以相关部门评价为主,改为单位自评、基层单位互评、相关部门评价、公司领导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5.2加大动态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直接引入部门领导、一般管理人员年度考核。

4推广应用建议

今年以来,六安供电公司加强基于综合计划下的经济活动分析,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管理、组织、控制体系,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重视对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加强执行力,实行动态管理,以实现指标最优、效率最高、效益最佳目标,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结束语

成本费用的控制

综合部管理流程篇3

党中央、国务院对流域综合规划非常重视,20*年,总理就修编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作出了重要批示。今年元月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会议,回良玉副总理全面阐述了做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重大意义,部署了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水利部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明确由水利部牵头,有关部委参加,建立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对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流域综合规划工作,泰波副省长在元月5日的国务院工作会议上作了专题发言,随后,我省专门成立了全省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今天,泰波副省长组织召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主要是为了贯彻落实回良玉副总理重要讲话和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推进我省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省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作个发言。

一、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流域综合规划是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总体部署,是指导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政府规范流域水事活动、实施流域管理与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河流流域综合规划工作,先后编制了“四水”干流、部分支流及洞庭湖综合治理规划。这些规划对指导流域综合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污染防治和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规划我省主要江河流域得到了较为系统的治理和开发,许多重大骨干水利工程,如洞庭湖重点垸堤防加固、藕池河、南洞庭湖洪道整治、五强溪水利枢纽、江垭水库等相继建成,皂市水库、洮水水库等建设进展顺利,原规划拟定的近期目标已基本实现,江河的防洪能力、调蓄能力和供水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治水思路的不断完善,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科学发展的高度,对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综合规划年代普遍久远,规划思路和主要内容都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许多河流综合规划的规划期已满,规划的基础资料已过时;二是当时的规划重点主要是围绕重大工程建设开展,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流域管理等工作重视不够;三是对流域可持续发展认识不够,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认识不足,涉及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方面的规划内容欠缺;四是随着我省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流域综合规划与之相协调和衔接;五是流域综合规划滞后于部分专业规划,难以合理规范和有效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导致一些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水能资源无序开发,特别是部分地区的“跑马圈河”,严重影响流域水资源综合效益的发挥,造成对流域生态与环境的破坏;六是受资金不足等方面的影响,我省尚有一大批河流还没有编制流域综合规划,制约了相关河流的有序开发,影响了流域水资源综合效益的发挥,有的还造成防洪和生态隐患,给流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因此,迫切需要根据流域水资源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尽快启动、全面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

二、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主要任务

根据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会议的部署,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系统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和流域下垫面条件改变对流域洪水、干旱、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河流情势的影响,深入分析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满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河流健康为前提,科学分析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

二是科学论证和统筹协调兴利与除害、开发与保护、整体与局部、近期与长远的关系,以实现开发与保护并重、整体与局部双赢、近期与长远兼顾为目标,明确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优先领域和顺序,充分发挥河流的多种功能和综合利用效益。对生态良好的流域,协调好流域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对生态严重恶化的流域,提出有效遏制流域生态恶化的措施。

三是按照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水能开发、河流岸线利用等方面的控制性指标,制订流域防洪、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节水、灌溉、水能开发、河流生态、水土保持、航运等规划目标,拟定流域各类河流河段的功能区划,明确不同河流河段治理、开发和保护的功能定位及其目标和任务。

四是根据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目标,研究提出新形势下流域综合规划方案和各专业规划方案,分别对各流域到2020年和2030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水旱灾害防治工作做出总体部署,科学确定流域防洪减灾的总体布置,合理安排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工程布局。

五是合理估算流域综合规划实施的投资需求,科学评价规划实施对环境的影响,综合分析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六是根据流域各类河流河段的功能区划和规划方案,按照维护河流健康、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履行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要求,研究提出保障河流功能有效发挥、加强流域管理的政策措施。

三、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初步设想

(一)基本思路

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对我省主要江河流域的治理、开发和保护进行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规划和部署,着力提高流域综合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综合管理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全面节约、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综合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构建人水协调的现代水利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协调的原则。要优先考虑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发展规律,维护河流健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统筹考虑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安排流域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生态环境保护等任务,正确处理流域与区域、上下游、左右岸以及行业之间的关系。

三是坚持综合治理、强化管理的原则。合理安排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的重大布局,研究制定流域内不同功能区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强调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的原则。根据流域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抓住流域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主要矛盾,结合流域特色,按照轻重缓急,合理确定近期与远期的规划目标、任务、重点和实施方案。

(三)规划范围

本次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重点范围:一是洞庭湖和跨市(州)的河流;二是水资源短缺严重、水旱灾害频繁、生态与环境脆弱、治理难度大、规划相对滞后的河流;三是水资源、水能资源过度开发的河流。本次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省里共要形成湘、资、沅、澧、汨罗江、新墙河、洞庭湖、省内珠江流域部分共8本规划报告,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全省流域综合规划要点报告,对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或有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河流,其规划成果要纳入综合报告。从分级负责的角度来说,流域面积为3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流域综合规划工作由省里负责,3000平方千米以下的原则上由市(州)县(市区)负责,但部分矛盾很大、难以协调的河流由省里负责。

洞庭湖区作为本次规划的重中之重,兼具三大功能:一是长江中游洪水调蓄区,二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区,三是长江生态平衡的功能区,如何根据三大功能选好项目,包括防洪安全、水资源保障、航运以及水环境保障,如何减少超额洪量,增加实际可调蓄容积,必须认真加以研究,提出措施,确保规划中既有防洪工程又有水资源配置工程。在修订工作中,要将洞庭湖定位于“健康长江”体系之中,提出治理洞庭湖的新举措。

(四)规划要求

根据科学发展观对流域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要求,本次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应该满足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流域综合规划本身必须是指导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要从维系河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研究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性指标,即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不可逾越的底线或红线,以此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二是要根据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性指标,科学分析流域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水问题,将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作为规划修编的主要方向,提出有效遏制流域生态恶化的规划方案。三是总结上一轮流域综合规划、流域开发利用实践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提出新一轮综合规划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四是为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科学确定控制性指标。五是根据流域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差异,因地制宜,突出流域的特点,体现流域综合规划的特色。根据前面提出的六个方面规划任务和上述五个方面的要求,修编工作要突出以下重点内容。

第一,着眼于提高流域综合防洪减灾能力。目前,我省四水及洞庭湖流域仍存在堤防防洪标准低,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弱,病险水库隐患严重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规划必须针对这些问题,科学分析并合理安排河道整治、堤防建设、水库除险加固、控制性枢纽和蓄滞洪区建设等工程布局,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一步巩固防洪基础设施,加强洪水管理,建立健全流域综合防洪减灾体系。

第二,着眼于提高流域水资源配置能力。以水资源科学配置为核心,按照供需协调、综合平衡、保护生态、厉行节约、合理开源的原则,确定流域中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用水指标,研究提出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着眼于提高流域生态与环境保护能力。针对不同流域的特点,充分考虑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确定河流的基本生态流量和纳污能力,完善流域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建立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强水环境整治,注重恢复水生态系统。要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强重点水土流失地区和生态脆弱河流的综合治理,改善和修复流域生态环境。

第四,着眼于提高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统筹流域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任务,处理好流域与区域、上下游、左右岸、城乡间以及行业之间的关系,兼顾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合理确定流域开发利用的布局和方案,进一步完善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效率和效益。

第五,着眼于提高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针对目前流域综合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协调好流域内各地区、各部门的利益关系,深入研究洪水风险管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管理、河道管理等管理职能的具体内容,制定强化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将各项涉水涉河事务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建立和完善流域水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性灾害风险的能力。提高流域管理信息化水平,推进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真正做到科学治水、依法管水。

(五)工作措施

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面广,关系全局和长远,需要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精心组织,密切配合,依法有序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人民政府已成立湖南省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泰波副省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州政府分管负责人为成员,规划办公室设省水利厅。各地要建立相应的规划编制组织机构和工作班子,促进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同步协调开展。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合作、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的要求,建立健全规划编制工作机制,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加强规划咨询论证,成立专家组,对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提供技术指导和进行审查;对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增强规划编制工作的透明度。

三是讲究工作方法。要充分利用现有成果,已完成或基本完成的流域防洪、水资源等规划为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奠定了良好基础。要认真总结、评估现有流域综合规划实施情况,充分利用已编制完成和正在编制的相关规划成果。对已完成的有关专业规划,要按照流域防洪、水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复核,符合要求的可直接纳入综合规划,不符合要求的应结合流域实际进行调整;对于尚未编制或者需要编制的专业规划,应根据综合规划的要求开展工作。流域综合规划要与区域内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相衔接。

四是确保工作进度。力争用1年左右时间完成洞庭湖区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用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湘资沅澧四水干流及主要支流流域综合规划的修编工作,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流域综合规划的修编和编制工作。

综合部管理流程篇4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对于科学管理模式的需求日益迫切,经营计划管理更是关乎企业长久发展和经济利益的关键问题。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已经逐步建立起以平衡计分卡等为管理工具的综合计划管理机制。概述了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机制,并就目前国有企业主要应用模式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出在新型管理机制改革下,综合计划管理的要求与发展的需求,并对未来应用模式的进一步改善进行探索。

关键词:

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指标体系;组织体系

1.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概述

1.1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概述

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该模式也面临了新的挑战。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涵盖了价值创造、客户服务、内部运营和企业成长四个综合方面的体制。该体制不仅包括以日常经营服务等为主的计划指标体系,而且还可以建立科学数学模型,开展平衡测算,并通过方案的优化,对经营活动进行总体分析,从而合理优化配置各项资源,推动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实施。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是在对企业内外部综合条件和环境的评价分析基础上,以企业整体经营目标为方向,基于现状进行的资源优化和企业发展规划,于国有企业具有整体和全局意义。

1.2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的应用和意义

回顾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经历了从传统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跨越式转变。在建国初期,国有企业管理主要以扩大生产为导向,根据计划进行统一管理,虽然适应当时经济发展需求,但随着市场发展变化,逐渐失去了活力和适用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经历了以效率提升、以提升市场占有率、以顾客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管理阶段,最终发展到目前以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为导向的企业管理阶段。在这些管理模式演变过程中,综合经营计划管理体制也不断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顺应当前国有企业经济利益和整体经济形势的新型模式。这一发展不仅让国有企业从经营战略上取得了提升,而且更加能够满足企业整体、全局、综合的发展需求,建立适应经济节约型社会的资源配置方案,实现企业综合利益最大化。

2.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

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应用模式的具体确定是基于企业发展需求,如整体经营战略而具体开展的,包括了体系构建、指标构建、综合考核和管理评价等多个方面,我们将从这些具体方面进行分析。

2.1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体系构建

要更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将各部门、各个要素结合起来与公司整体战略相统一,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制定和执行一个持续的、共同参与的动态化管理过程。综合计划管理就是以战略为主导,为保障其顺利实施,企业应该不断建立和完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确认管理要求和内容,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规范管理流程和标准,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分为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权责体系、指标体系和流程体系五个主要部分。

(1)综合经营计划组织体系构建。

在体系构建中需要将各部门纳入整体管理中,并分层级设置,包括决策层、统筹控制层、归口管理层和执行层四个等级。其中决策层为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统筹控制层是综合计划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归口管理层是各项专业及指标归口管理部门。执行层是指企业的各部门和下属单位,负责经营计划的具体执行。

(2)综合经营计划制度体系构建。

制度建立是为了满足企业的独立性需求,建立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具体管理制度。明确决策层在综合计划管理中的决策性地位,明确统筹控制层在日常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确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指标体系,从而保障综合计划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并与各专业的制度、流程等协调一致。制度的建立必须是以综合管理计划为基础,明确部门职责以及具体的操作职责,并对可能发生的各类行为,即先进行为和消极行动进行确认和赏罚,从而使制度明确化、可行化。

(3)综合经营计划权责体系构建。

综合管理计划的实现离不开科学权责体系的构建,权责的细化和合理配置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中,我们一般将处于决策层的综合计划管理委员会作为综合计划的领导机构,是最高的决策中心,负责大政方针的制定,审定、监督和协调综合计划管理中的各项重大事宜。统筹控制层的综合计划管理办公室主要是负责综合计划的编制汇总、平衡优化、执行分析、调整与评价等日常的管理工作。归口管理层则是负责本专业的专项计划、指标管理、平衡分析、年度目标以及监控分析工作。执行层的各部门和下属单位则负责综合计划和预算的执行和落实。

(4)综合经营计划指标体系构建。

在综合经营计划体系构建中,指标体系构建是技术性要求最高的部分。它不仅要反映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状况,而且指标的建立必须要有科学的依据和良好的适用性,该部分是目前的重点和难点。其基本方针是将综合计划与战略目标结合后进行系统性量化分解,为综合管理奠定基础和提供参考的依据。

(5)综合经营计划流程体系构建。

综合经营计划的实现需要严格高效的过程管理,流程体系构建就是为过程管理服务的,通过在综合计划的编制、上报、平衡、下达、调整、监控和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的节点设置,并针对各个环节和节点设定相关指标和考评机制,实现全过程统一的闭环管理流程体系。

2.2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具体制定要求和综合考评概述

(1)综合经营计划具体制定要求概述

在综合经营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秉承综合计划与企业战略规划保持一致的原则,综合考虑专业规划的原则和需求,以整体效益最优为原则。综合管理计划编制应该由企业各专业共同参与,统筹兼顾各专业和部门的发展目标,实现总体的平衡和持续化发展。其一,综合经营计划编制要符合务实化要求。作为未来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实现工具,综合经营计划应该分为短期和长期计划两个部分。长期计划是为了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在整个行业内立于不败之地的计划,该计划会随着经济环境、企业短期经营状况、政治环境等不断进行调整。而短期的综合计划则更应该详细化,并且要体现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前期综合计划的执行情况,在此基础上将企业已有的资源和需要的投入产出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未来期间综合计划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其二,综合经营计划要具备可执行性和可跟踪性。综合计划制定最终是为了执行和改进服务的。因此,经营计划制定应该对关键指标进行具体列示,要求按月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工作的完成状况进行跟踪和反馈,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回查,从而对管理和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偏差实现实时跟踪,为更好实现过程控制服务,实现综合计划的动态化管理。

(2)综合经营计划综合考评工作概述

企业综合经营管理计划体现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是对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做合理的事先规划与安排,涵盖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因此也具有综合性。企业的综合经营计划考核工作,不仅要从指标的完成状况出发,具体分析投入产出比,而且要结合企业的投资、预算计划,实现企业在经营、财务、投资等方面的计划和规划。综合考评要体现该体系的价值创造性,通常用利润总额指标和经济增加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利润总额指标指的是在成本预算精细化管理工作下,通过人工成本及主要成本的控制,分析企业总体的盈利状况。经济增长指标则是从资产价值管理水平提升和整体经济效益增长出发进行考核。此外,综合考评不仅涉及企业的经营状况,也要体现企业服务水平提升状况、内部运营状况改善、企业综合发展等,建立一个包含价值创造、客户服务、内部运营和企业成长四维一体的综合计划评价体系。

3.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的实证应用

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的应用需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和经营规划来具体开展。我们以电力企业为例,对该模式的具体应用进行实证分析。

3.1基于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的实证应用

以电力企业为例,从企业战略目标到综合计划制定和最终计划落实的具体环节。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我们制定了企业发展的5年综合规划,提出未来工作重点是要统筹工作,优化资源的配置。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企业发展应该要实现的具体计划,如电网建设计划、电网技改、电网修理、科技项目、管理咨询等计划,并结合这些专项计划制定指标体系,在平衡协同基础上实现企业年度综合计划的安排。企业的综合计划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它应该与企业的投融资计划、财务管理规划等结合起来,实现从单纯管理到价值创造、服务提升、运营管理提升和企业成长多维度的发展。

3.2基于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实证分析的探讨与改善

在该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应用中,企业要推动具体工作的开展和执行,确保经营管理的成果,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考评指标体系,要在以下工作改善和提升中多做努力。

(1)建立健全综合经营计划的考评体系。

考评指标体系既要包括电力企业发展的基础性评价内容,例如综合计划管理制度流程的建设和执行情况、综合计划编制组织体系构建状况等。更应关注过程评价,对于过程管理要做到细致到位,不仅注重过程评价的编制,对于综合计划的质量、上报及时性和准确率等进行考核,更重要的是关注过程跟踪分析,保证跟踪成果,实现及时有效地过程管理。在此基础上,对综合计划中不适应企业发展部分进行调整,为最终计划实现和多维度综合效益实现服务。

(2)综合经营计划管理要注意综合性。

为了进一步推动综合计划管理,电力企业可以开展全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查找工作过程的薄弱环节,寻求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评价可以从综合计划基础建设、执行过程与完成结果三方面开展,从而全面系统地实现对综合计划全过程的评价、分析及反馈,采取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与综合测评相结合的形式,从综合计划编制、跟踪分析情况、计划调整、计划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4.结语

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机制应该以战略为导向,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服务,实现资源更加合理的优化配置,实现效益的最优化,这是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应用模式不断突破创新的方向,仍需要企业和员工共同努力。

作者:吴颖单位:四川科锐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邹江,邱有强.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用用模式探索[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08(09)

综合部管理流程篇5

关键词:云计算;物联网;物流园区;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tn911?34;F25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7)11?0025?04

Designoflogisticsparkintegratedinformationserviceplatformbasedon

cloudcomputingfusinginternetofthingstechnology

DoUXin

(ShaanxiRadioandtelevisionUniversity,Xi’an710119,China)

abstract:takingtheapplicationdemandoftheinformationintegratedserviceplatformasthebackground,thelogisticsparkintegratedinformationserviceplatformwasdesignedbyconstructionofinformationservicemodule,jobmanagementmodule,applicationservicemoduleandoperationmanagementservicemodule,fusionofinternetofthingstechnology,andadoptionofportaltechnology,modernnetworktechnology,virtualizationtechnologyandmanagementtechnology,whichisonthebasisoftheLaaS,paaSandSaaSconcepts,andcloudcomputingarchitecture.thekeytechnologiesoftheeachmodule′sfunctiondesignandplatformconstructionaredescribed,whichprovideareferencefortheresearchoftherelatedlogisticsparkintegratedinformatization.

Keywords:cloudcomputing;internetofthings;logisticspark;serviceplatform

0引言

云算实质上是资源的一种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云端用户可以获得所需的应用硬件和软件以及平台等资源,属于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1?4]。云计算应用在网络云端,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5]。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个领域中已经广泛应用到物联网技术,该技术也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物联网技术是一种物物相联的网络集合,组成集合的每个子项目都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网络的效率,满足了使用者在多个领域涉及多方面的需求[6?9]。

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基础是云计算,云计算包含并行式计算、网格式计算和分布式计算三种计算方法,给物联网提供了高效的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10]。本文采用云计算与物联网融合技术对物流园区综合信息进行设计。

1物联网

物联网属于一种感应器,经过特殊程序制作而成。其结构示意图见图1。物联网经过微处理后,对非常态数据进行分析,其数据传输是通过3G、ZigBee协议、RFiD射频技术、GpRS、tCp/ip协议等不同方式进行。传输这种数据,在相关协议的基础上需要将物语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而实现了信息的交换与沟通,实质上是从智能化进行相关的识别、定位、监控、管理、跟踪等一种网络体系,也就是保持物物相连。在互联网基础上,物联网不断延伸和扩展,目前其应用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中。

2平台总体架构

2.1云平台的基础架构

本文的物流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由基础设施即服务L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组成,并采用分层式设计,见图2。

2.1.1LaaS层

基础设施即服务采用LaaS模式,主要是构建虚拟化硬件资源池,同时也是物流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运转必不可少的基础。LaaS层包括虚拟设施和物理设施两部分,其中虚拟设施部分由虚拟操作系统、虚拟存储、虚拟内存三层次组成。物理设施由数据库服务器群、存储设备、应用服务器群、数据交换服务器群、网络负载平衡器五部分组成。LaaS层将虚拟设施和物理设施的硬件资源组成一个虚拟集群,从而提高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性,同时也给基础设施提供了非常大的存储空间。

2.1.2paaS层

平台即服务采用的模式是paaS,paaS层通过整合和建设,形成了统一的应用支撑环境,进而实现了环境的一种托管,能达到web应用程序要求的运行速度。paaS层主要包括内核和基础服务、业务组件、开发支持环境等。paaS层由数据存储、访问控制、服务总线、应用适配、工作流程、中间体、计算服务、安全认证服务、负载管理、报表数据挖掘十部分组成,paaS层可使这10种服务模式兼容,也可以实现这10种服务模式的资源共享。paaS层位于LaaS的上部,SaaS层的下部,SaaS层需要paaS层提供相关的数据与相应的程序服务进行支撑,因此paaS层的服务整合能力非常强大。

2.1.3SaaS层

软件即服务采用的模式是SaaS,SaaS层由物理作业管理系统、园区应用服务系统、园区运营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构建物流信息服务的应用软件系统和应用程序系统,虚拟化部署通过SaaS方式实现。SaaS层提供的应用系统可以满足物流园区基本信息服务需求,也可实现特色需求定制开发,给园区的运营管理方、企业、客户等提供应用。

2.2平台技术架构

云计算融合物联网技术的物流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技术架构由应用层系统、服务层系统、支撑层系统、数据层系统四部分组成,可满足各个服务对象的信息化需求,支持系统的拓展和应用需求,本文物流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技术架构如图3所示。

2.2.1应用层

应用层提供各种业务系统的操作,主要提供门户网站服务给终端用户的平台,应用层由平台门户、物流作业管理系统、园区应用服务系统、园区运营管理系统四部分组成,服务包括物流、信息、商务、政务等。通过各种终端上的客户端系统,用户便可访问相关服务。通过服务集成接口,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可提供多种使用模式。

2.2.2服务层

服务层给应用系统提供通用服务接口组件。服务层由消息服务、单点登录、数据访问、身份验证、电子盖章、内容管理、流程监控、表单制定、报表服务、全文检索10部分组成,服务层在Soa架构下,实现对web服务的管理及组装。web服务管理由、查找、发现、监控等组成,web服务组装包括组装实现各项开放和集成的物流及相关服务。

2.2.3支撑层

支撑层由Soa服务架构和业务基础构件平台组成,主要是对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聚合,负责支撑系统的正常运行。支撑层包含数个计算机集群,对物联网终端设备的数据中心进行连接,实现平台对物流资源的自动化信息采集。

2.2.4数据层

数据层由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文档数据库、元数据库四部分组成,数据层通过存储这四个数据库的相关信息和运行状态,形成数据资源池,为数据的完整、可靠、安全提供了保障,从而使形成的数据管理调度模型具有高性能和伸缩性能。

3云计算融合物联网技术的物流园区信息服务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云计算融合物联网技术,将物流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分为信息服务模块、作业管理模块、应用服务模块、运营管理模块四部分。

3.1信息服务模块

物流园区综合信息服务门户是以internet为基础的的开放性工作平台,为园区的各类公司、开发商、服务托管方、物流单位、政府职能部门、商业金融部门等提供信息共享,能有效对行业资源和信息进行整合,使得行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化效应。在整体满足门户建设需求的前提下,该模块通过用户界面和用户权限设置,提供安全高效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平台,满足各个服务对象的业务需求。

3.2作业管理模块

物流业务是物流作业管理模块的基础,其追求的目的是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该模块实现生产运营状况、给客户提供服务、经营管理状况、对决策的详细分析的一体化运作,使得园区的作业管理呈现出信息化和可视化及智能化。物流业务管理的主要流程:订单中心园区仓储车辆配送进出口通关财务结算。该模块包括订单中心、智能仓储管理、车辆管理、进出口通关、配送运输中心、冷链物流以及货代管理7大功能。

订单中心是为促进入园公司和客户之间的合作,建立的对话与运作平台,提供企业的电子报价、电子询价、网上谈判、合同签订、车辆调配等。仓储管理可协助园区各类客户实现智能管理,通过实时动态库容监控仓库作业及管理的动态等。车辆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拖车管理、集装箱管理、运输工具管理等。进出口通关管理主要包括订单周期管理、单证作业管理、收付款管理、许可证管理。配送运输中心主要包括客户、运力、线路、配载、装车、回单、理赔、计费等管理。冷链物流主要包括冷链监管、作业、运营、巡检等。货代管理主要进行客户委托、集装箱运输、货物跟踪、账务结算等功能的有机串联,保证物流流程的严密和数据的准确。

3.3应用服务模块

目前物流园区应用服务系统已经开始向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提供金融衍生服务的方向发展。通过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结算模式统一化,进而对物流运作进行优化。应用服务系统可提供信息、物流金融服务、统一结算等服务,实现综合物流服务的一体化功能。

信息结合物流作业数据,提供车源、货源、行业、招商、仓储、市场等信息给园区的物流客户。会员关系管理是管理园区物流客户的信息,对园区客户关系进行维护的系统。物流金融服务是为园区托管运营方、各类物流客户、商业金融机构提供新型的金融管理服务。统一结算中心是为入驻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统一结算是提供金融便利给园区的入驻企业,从而实现资金的沉淀并创造新的增值点。

3.4运营管理模块

物流园区运营管理模块是面向园区运营管理方,给园区提供全面信息化、智能化的平台。运营管理的业务涉及园区的日常事务处理,通过信息与智能化实现园区的电子办公、招商与推广、安全与防护等。运营管理模块由协同办公oa、招商、物业、安防、门禁五部分组成。

协同办公oa辅助园区工作人员的日常办公,协同办公包括事务操作、公文、档案、协同工作、会务、人事、档案、信息咨询、固定资产管理等功能。招商中心是ξ锪髟扒载体资源、入驻企业资源、招商活动过程等进行管理。园区物业管理主要是对接信息服务平台,给物业和后勤提供服务。安防监控利用摄像头、温湿度计等感应设备提供园区内的视频监控和环境感知,获取园区状况。门禁一卡通是为园区的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系统的实现

通过使用web服务组件实现对物流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各模块的管理,根据服务需要对各web接口进行定义;用word描述web接口内部属性的模板数据;进而使web接口内部功能代码得到实现;最后对web进行部署。通过数据交换平台,解析原始数据池word文档,实现数据交换,提取word文档数据,并保存到数据库。通过代码生成器解析word文档,代码自动生成器的实现流程见图4。

5结语

本文以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应用需求为背景,基于LaaS,paaS,SaaS理念和云计算架构,通过构建信息服务模块、作业管理模块、应用服务模块、运营管理服务模块,融合物联网技术,同时采用门户技术、现代网络技术、虚拟化技术和管理技术等对物流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进行设计。从数据的综合利用、监控、资源服务等多个方面提高了园区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综合素质,为相关物流园区综合信息化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汪海生,王亚武,周业凯,等.港口物流园区电子商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研究[J].中国水运,2015,15(8):103?107.

[2]罗少甫.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云计算开发平台的接口实现[J].通信工程,2015(2):50?51.

[3]朱波,张琳.云计算下的物联网技术分析[J].信息通信,2015(1):139.

[4]崔文顺,张芷怡,袁力哲,等.基于云计算的日光温室群物联网服务平台[J].计算机工程,2015,41(6):294?300.

[5]陈浩,陈洪岭.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煤矿安全管理智能移动信息化平台的研究[J].中国煤炭,2014,40(5):73?75.

[6]褚翠霞.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数据挖掘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85.

[7]李梅,李振,林东泓.基于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橡胶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设计[J].中国热带农业,2014(5):77?80.

[8]李昱庆.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研究综述[J].现代计算机,2014(3):23?30.

综合部管理流程篇6

对于流域管理立法有2种界定,一种是把它理解为针对流域管理事项创制法律法规的活动,即将其定性为动态过程;另一种则将其理解为名词,即与流域管理有关的立法,具体来讲就是指旨在调整流域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重在强调立法的成果。依据我国的立法制度和流域管理实际,流域管理立法是指按照立法法的规定,有权进行立法的机关所进行的与流域管理有关的一系列立法活动。可见,流域管理立法是立法机关为规范流域管理开展的立法活动过程,这一过程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必然会形成一个体系即流域管理法规体系,这一体系是对一系列立法机关的有关立法活动的概括。“流域管理法规体系”是“流域管理立法”的结果。

对于流域管理立法的概念,需要克服2种误解。一种是将流域管理立法理解为流域管理机构的立法。流域管理机构作为水利部派出机构(性质为事业单位)不具有立法权,所以不存在流域管理机构的立法之说。另一种是将流域管理立法理解为对流域管理机构管理事项的立法。流域管理机构的管理事项不都属于流域管理,因此,并非所有与流域管理机构管理事项有关的立法都属于流域立法。例如,《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虽然规定了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所管辖的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活动的监督检查,但这种监督检查与流域管理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该规章不属于流域管理立法范畴。

2流域管理立法的主要内容

2.1流域管理体制流域管理体制解决的是有关各方主体(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其他有关部门、社会公众)在流域管理过程中的职责、权限划分、相互关系等问题,确立的是管理主体、管理职能、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等内容。目前流域管理之所以较为薄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流域管理体制不顺造成的。因此,在开展流域管理法律制度建设时,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的流域管理体制。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完善流域综合管理制度,进一步推动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实现。进一步明晰流域管理机构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在水资源管理、河湖水域岸线管理、水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的事权和职责范围,实现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第二,探索流域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基于流域良治的需要,探索基于生态系统的流域综合管理新模式,建立由中央有关部门和流域内各省级政府组成的流域委员会,建立“政府宏观调控、流域民主协商、准市场运作、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的流域管理协调委员会体制。第三,强化流域管理机构的综合执法监督权。目前我国流域管理机构作为水利部的派出机构在执法中面临诸多困难。有必要明确流域管理机构的执法地位,赋予流域管理所属机构必要的执法权力,增加处罚手段,完善执法程序,维护水事执法的权威和秩序,为流域管理创造规范的环境和条件。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和流域管理信息共享机制。

2.2流域水资源管理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按照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强化流域层面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第一,完善流域规划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流域管理机构在规划编制、协调的职责,明确流域管理机构对规划实施的监督责任和责任追究权限,明确流域规划的地位、主次关系,明确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审批程序、修改完善的程序等。第二,建立健全流域用水总量控制制度。需要把完善流域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作为关键内容,包括建立健全严格的监控措施,强化流域管理机构对区域水量分配的监督方式和监督程序,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等。第三,完善流域水权制度。重点在于流域取水权转让制度,尤其是流域层面上的取水权转让制度,涉及到流域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需要明确流域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强化流域取水权转让监督管理。第四,建立流域水量调度制度。建立以流域管理机构为主要决策和执行主体之一的水量调度管理体制,建立以流域管理机构为主要负责主体的流域水量应急调度制度(包括抗旱应急水量调度),明确以流域管理机构为主的水量调度监督管理制度等。第五,建立流域水能资源管理制度。在流域层面编制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并强化规划的约束作用,水能资源的利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流域及区域防洪与生态用水的需要,充分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等。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流域水资源保护制度、流域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制度、流域水生态补偿制度等。

2.3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一是完善流域洪水影响评价制度,明确流域管理机构在流域洪水影响评价中的职责,确立洪水影响评价的评价依据、评价程序、监督检查、后评估等。

二是建立流域雨洪资源利用管理制度,明确流域雨洪资源利用规划的法律地位,强化流域雨洪资源利用的统一管理,确立与流域雨洪资源利用有关的动态汛期、水库调度、河网联合调度、地下水回灌等管理制度。三是健全流域蓄滞洪区建设管理制度,应明确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流域管理机构、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在蓄滞洪区管理中的各种职权。

2.4河湖水域岸线管理河湖水域岸线管理是指对需要在流域层面进行统筹管理或者需要由流域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的河湖水域岸线的管理。从流域管理的角度上考虑,目前需要建立健全的河湖水域岸线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第一,完善河道管理制度。明确流域管理机构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在河道管理上的事权划分,建立流域河道统一规划制度,确立流域管理机构对河道资源、环境、生态等多种功能的保护职责,区分流域直管河段和非直管河段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等。第二,建立健全河道采砂管理制度。第三,完善河湖水域管理制度。需要规定河湖水域管理责任,强化流域管理机构在河湖水域管理中的责任,加强对现状水域的保护,明确占用水域补偿等。第四,完善河湖岸线利用与保护制度。在法律上明确河湖岸线管理责任,强化流域管理机构在河湖岸线利用与保护中的责任,对河湖岸线进行功能分区,加强对现状河湖岸线的保护等。

2.5流域水土保持管理水土保持工作既有区域性,又有流域性。基于水土流失治理上下游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为避免地方在经济发展与水土保持防治冲突时的经济利益导向冲动,尚有待于加强流域层面上的水土保持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流域水土保持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第一,建立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规划制度;第二,建立流域水土流失重点区域监测制度;第三,建立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监督管理制度。

2.6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流域管理机构职权范围内的水工程管理和保护目前面临着无法可依的难题,需要建立健全水工程管理与保护制度,包括水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的划定,水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内有关活动的管理,明确水工程管理单位对水工程进行管理甚至是有限执法的职能等。

3流域管理立法的体系构成

3.1在法律效力层次上的体系从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出发,合理配置法律、法规、规章不同的立法资源。法律、法规、规章各有其立法主体,立法难度差异很大,法律效力层次不同,在解决流域管理法律制度建设需求方面的力度和效果也存在很大区别,因此需要予以合理配置。能通过规章予以解决的,尽可能通过规章解决;规章解决不了的,努力推动国务院出台行政法规予以解决;行政法规也难以解决的,努力推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实施法律予以解决。

3.1.1规章层面。能通过规章予以解决的流域管理问题,主要有2种:一是存在法律、法规等上位法依据而需要予以细化规定的问题。如流域水量调度问题,河口管理问题等,主要通过颁布部门规章予以解决。二是主要涉及水利系统开展行业管理的问题。如取水权转让管理、雨洪资源利用管理、大型水库管理等,也主要通过颁布部门规章予以解决。

3.1.2法规层面。所谓规章解决不了的且需要努力推动国务院出台行政法规予以解决的流域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涉及部门职责划分的流域管理问题;二是涉及地区之间利益协调或者涉及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以宏观调控的流域管理问题;三是涉及加强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要由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予以支持的流域管理问题;四是有上位法依据或者上位法直接授权国务院制定法规的流域管理问题。凡是属于这4种问题的,均已超出了单个部门的职责,通常无法通过部门规章予以解决。当然,在流域管理中,这4种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如河道采砂、水量调度等问题就需要通过行政法规予以解决。

3.1.3法律层面。所谓行政法规也难以解决的,努力推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实施法律予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涉及流域管理体制重大调整的问题;二是涉及重大流域管理制度建设的问题;三是涉及各级人民政府重大职责的问题;四是涉及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或者重大权利义务配置的问题在流域管理中,这4种问题也容易交织在一起,增加问题的复杂性。

综合部管理流程篇7

关健词:电力工程管理;综合查询系统;综合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文献标识码:a

针对我局多年来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做出我局电力工程管理系统的总体思路,规划一套可以跟踪、保证工程的相关信息能够及时传递、统计分析质量、技术状态、控制在建项目的安全状况,且浏览查询的工程管理系统更加方便。系统主要功能定位在信息的收集和统计、文件网上流转、网上审批;在管理电力企业的工程过程中实现共享这些信息,主要目的是工程管理的各类原始信息通过信息系统的平台最大可能地进行收集,再进行整理分类归档,通过网上办公、文件网上流转等功能,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一、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内容

通过对需求进行分析,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内容可以分为项目管理、综合查询、综合管理和系统管理四个子系统,在每个子系统还包含有几个子功能。

1项目管理主要是电力工程项目从立项到项目设计、材料、施工、验收、预算和财务报销流程管理,项目管理部分是针对具体项目管理过程。项目管理系统包括许多管理,例如前期项目管理、设计管理、施工管理、项目管理、材料管理、项目验收管理、财务管理、项目财务管理,包含许多子流程在每个模块里面,如:项目管理模块,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报告审批、零件采购、包括审批项目建议书、申请审批等子流程,工程材料管理模块包含合同管理、设备材料明细表管理、设备材料验收管理、折旧材料管理等子流程。

2综合查询系统主要是综合分析查询数据,该子系统的核心是对数据库的操作,可以打印查询结果,包括施工单位查询、项目历史情况查询、进度查询、资金查询、资料查询、生产计划查询。

3综合管理主要是对整个电力项目的日常管理,综合管理系统包括立项综合业务管理、预算综合业务管理、物资综合业务管理、t程实施综合业务管理、t程资金管理等模块,而还包含若干予流程在每个模块里面,如:综合业务管理包括项目审计、项目资金平衡,项目列表最终确认等子流程。不再具体针对某个电力项目,如财务规划、供应价格信息管理、年度总结等。

4系统管理包含着权限管理、用户管理等内容,主要是管理整个工程里面的人员、角色、权限以及用户字典等等。为了使其更易于维护,与加大系统应用的灵活性,因此通过管理角色、权限以及用户字典来实现。通过使用系统功能来进行分解业务数据信息流转,这些业务数据信息大量含有项目管理、综合管理,因此,以工作流技术作为两个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的核心,具有审核痕迹保留及流程跟踪等功能,将进行流程化业务数据信息化。

二、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各方面的管理

1工程安全管理

(1)安全资料的管理。通过所有的承包商安全管理人员将各种信息输入系统,并实时更新数据,确保现场实际和系统内信息保持—致。(2)对安全会议信息的管理。在安全管理模块中进行起草、签发各类会议纪要,系统里只提供查询安全类会议纪要的功能。(3)做到安全文明施工。通过该系统制定通知单,系统根据需求,当现场存在安全问题或事故隐患被发现时,定义了通知单的流程节点,通知单发到施工单位进行及时整改处理。(4)安全施工的奖惩。用于管理安全奖惩情况,由安全监理工程师来填写,包括月度考核、罚款通知单及奖励情况台帐两部分内容。(5)安全执法管理。由工程管理人员和安全监理工程师填写,包括安全设施规范和安全执法日常检查记录两部分内容。(6)安全事件管理。主要用于管理事故统计,并可以形成统计报表,由安全监理工程师填写,包括事故报告、火灾事故、盗窃和安全月报、机械事故、车辆交通事故。

2施工管理

包括施工进度管理、施工主材设备管理、流程管理、报竣工管理、施工队管理,以及资金管理和合同管理功能。除外,还包括工程档案文件管理和工程资料文件管理,还有文件的模板下载。用来填写项目报告当期,生成施工进度横道图和msproject格式文件,计算累计完成工程量,填写投资进度,并直接打印报表。

3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控制作为电力工程建设核心,项目质量管理模块根据国家标准对质量验收的范围、记录、统计、整理、施工的评价和测试记录收集,通过对工程施工的过程、安装、调试和运行测试来评估质量,项目的实施过程,全面和综合的质量跟踪,加强项目质量管理提供可靠的保证

三、工程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

1与其它应用系统软件之间没有建立接口,如CaD、概算、财务系统及其它多媒体系统。使各项管理工作之间产生了断层,工程管理系统成为“孤岛”,不能形成一个互动、协调的整体、有机运作,工程管理与投资控制、资源投入、质量检验和资料收集等各种工作之间不能建立联系,也使管理人员感到不方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程管理系统的应用。

2系统中不能采用数字签名技术,虽然文件在系统中已经审批完成,得不到档案管理的认可,还需要相关人员签名、盖章后才能进行存档,不能直接对电子文件归档。还必须打印出纸质文件没有人员签名,这样实际文件要两欠签批,对工作负担并没有完全减轻。

3格式不能一致,在提供相关材料给有关部门或业主时,给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必须要人工重新整理,许多表格等文件与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要求不一样。

目前,电力工程管理系统尽管还存在不足之处,还在处于初期阶段,很多工作还需要尝试和摸索,但从使用的情况来看,使电力工程管理信息更加流通顺畅,确实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给工程建设管理者,收集信息比较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结语

在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中,电力工业承担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往后一段时期,由于国民经济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电力工程建设发展迅速也要赶上。电力工程项目不断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环境复杂,任务紧迫,成本投资大,业主不断提高对项目质量、工期、安全、投资效益等各种的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手段,使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促进工程建设优质规范有序、高效、安全可靠的进行,实现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现代化。

综合部管理流程篇8

尊敬的杨厅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__小流域综合治理我归结为:四个动、三个感触、四个讲究、两个亮点、还需1个探索。

一、__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形成我归结为四个动:即积极出动、努力拉动、认真促动、全面互动,因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涉及面广,需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又属公益性工程,主要体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难以按市场化运作,所以我们认为我们行业要积极出动做好项目前期策划,拿出切实可行方案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努力拉动当地党委政府及社会各方力量,使他们能站在我们行业前例挥臂招手,发动全社会各级各部门力量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我们这次__小流域综合治理被列为南平市人大常委会07年1号议案并得到省政府张昌平常务副省长、省水利厅杨志英厅长、南平市政府、南平市水利局等各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__市委书记、市长也高度重视,20__年9月13日,__市委、市政府共同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成立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项目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水利、财政、土地、烟草、农业、气象、水文、建设、环保、移民局等部门参加。领导重视、责任明确,一期实施山口段综合治理,所需资金650万元。其中:水利部门负责清水工程和崩岗治理项目300万元,烟草部门负责烟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0万元,国土部门负责土地整理项目100万元,财政部门负责标准化农田改造项目100万元,南平市小流域治理专项补助40万元,移民部门负责10万元。二期需投入1370万元,也按一期办法,将任务分配到各部门由其各负其责。

二、如何促动各部门将项目按既定方针落实,我有3个感触,即:工作态度要谦虚低调,行业技术要高人一筹,工作作风要率先垂范。因为在流域治理中有许多部门位置显耀,同时这项目工作许多部门原本未纳入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我们的工作难度。

三、这次__小流域的治理我们做到4个讲究,即讲究实效、讲究生态、讲究节约、讲究持续。讲究实效就是在护岸建设上以保护为主,防冲不防淹;讲究生态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根本,在讲究实效前提下,以仿生态为主,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流域治理问题不断,资金有限,我们始终坚持节约,也是创收理念,力争以最少资金解决更多问题,将有限资金使用在关键处,重点部位;同时我们还关注流域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流域治理也一样,流域治理后的管护,自我修复,让我们拓宽思路,生态格网的应用,流域监测点的设置,造地有偿使用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上相关问题。我们在__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采取的是“堵、疏、防、开发利用、建管结合”的技术措施进行科学治理,堵--堵水土流失、疏--疏浚河道、防—防治并举、开发利用—造地开发,恢复耕地、建管结合—建设与维护管理一同考虑.

四、__小流域治理我感觉有二大亮点:第一就是部门整合,综合治理,第二就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部门整合综合治理前面已讲过,在这里我就说说,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经过对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比较,我们尝试引进由南京水科院研究,江阴金利达岸坡防护公司生产的生态格网,这种格网采用的是具有抗腐蚀、耐磨损、高强度的低碳镀锌钢丝制成的生态格网,网内充填卵块石形成生态防护体,在生态环保、整体性、柔软性、消浪性、透水性、自我修复能力等方面比其他工程防护形式有较大优势,与传统的砼型式和浆砌石型式相比,节约工程造价二到三成,同时工艺简单,施工便捷,工期明显缩短。经20__年洪水考验,工程安全可靠,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实践证明,生态格网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对于缓解小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具的重大意义和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__小流域综合治理(山口段)项目总投资3520万元,到目前为止已投入项目资金1300万元,通过水保工程、预警工程、护岸建设、河道清淤、农田综合开发等综合治理,实现行洪畅通,有效保护村镇居民民房安全,可新增耕地1173亩,鱼塘300亩,实现路相连、渠相通及生态防护效果。

综合部管理流程篇9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下,财务在企业中所发挥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它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做好企业的财务经济综合分析工作,能够有效的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保证企业的资金周转和运营,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挖掘企业的内在潜力。本文从财务经济综合分析角度,对企业财务经济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

企业财务经济;综合分析;方法;讨论

企业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企业拥有更好的发展,优化企业的财务工作是重中之重的任务,而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关键,只有对财务进行经济综合分析,才能为财务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进而改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不足,加快企业财务经济的改革步伐,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企业财务经济综合分析的基本内涵

财务经济综合分析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存在相互联系的财务经济分析活动做出整体的评价,它是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任务,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经济活动进行研究,就应该不止对其分析,还要进行综合评价,主要的方法有杜邦分析法、沃尔比重评分法和平衡记分卡分析法等。对企业进行财务经济综合分析是一个实现系统化的过程,在综合分析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层次需求和利益出发点,对财务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

首先,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要提高财务管理的意识,重视对财务经济活动的综合分析工作,只有做好合理的财务分析,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投资的回报率。另外,在财务经济综合分析过程中,作为企业的另一个主体,也就是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他们要考虑的是企业的整体发展,所关注的是企业的长远利益和整体的竞争能力。

其次,在企业财务综合分析过程中,还要考虑到企业的债权人,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点和关注点,保证债权人持有债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以,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要做好财务分析、管理工作,以确保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另外,在企业的财务经营过程中,经营的决策者是关键的一部分,财务管理是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的不同方面的问题,因此,在财务经济综合分析过程中要对经营管理过程所能涉及到的信息都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为决策者提供详尽的数据,便于决策者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适时作出调整和规划。

2企业财务经济综合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企业的财务经济综合分析涉及到整个企业的经营全过程,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经营状况、生产经营的决策、发展战略等等,都要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首先,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根据财务报表中各项数据产生的变动和及其发生的原因,来对企业的资产构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成果以及资金的流动状况作出分析,从而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出预估。

其次,对企业的资产结构进行分析,先要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统计,同时也要分析企业的资本结构,以便了解企业的经营和收益情况,以及存在的风险,掌握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对企业的筹资、投资及资金运转等能力进行综合的考量,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深入研究企业的资产结构是否合理,资产的配置及相关决策是否科学,企业能否对资产的运营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和有效的监督,以提高企业资产的管理效率。

第三,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作出分析,包括对经营的业绩进行评价,对盈利能力进行衡量。分析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等信息,掌握企业的收入来源及核心盈利点,也要对影响企业盈利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企业做出未来发展规划。

最后,要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能力进行分析。包括经营能力、人员配置、管理制度、管理水平等各种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还包括经济政治相关政策,市场的变化状况、行业动态等外部影响因素,以确保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

3企业财务经济综合分析方法的讨论

企业的财务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进行财务综合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企业的财务变动情况,及时的做好企业财务变动报表,然后,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掌握财务变动的情况。要结合企业经济来源和用途进行资金变动表的编制。这也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阐述,也可据此掌握了企业的财务经营动态。

首先,要以现金作为财务变动表的编制基础,也就是对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进行分析,这也就要求我们对企业的资金运营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包括资金的来源和分配,以及在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增加或是减少的情况。

其次,对企业营运资金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营运资金是企业资产中净值部分,是企业的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所产生的那部分资产。然后对流动资产和负债资产做好分析和统计,编制净流动资产的变动表。

第三,对企业的货币流动资产的变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对企业的应收账款、现金、证券、银行的存款等进行分析和统计,对企业的资金变动情况做好统计,以便企业制定合理的经营方案和发展战略。

4讨论企业财务经济综合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财务经济综合分析过程中,要积极做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完善财务分析工作的相关制度,保证财务经济分析的科学性,促使财务经济综合分析工作有序的进行,对企业的资产进行综合分析时,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

其次,在对企业资产进行管理时,要注重细节,做好基础工作,进行合理的综合分析。由于财务经济综合分析工作比较复杂,内容也相对琐碎,所以在工作过程中要重视基础管理,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记录、统计及分析工作。

第三,要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对于制度的建立即是财务经济综合分析的需求,也是规范企业资本运营,避免不良想象发生的保障。只有健全的制度,才能确保财务分析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便于财务分析工作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在良好的制度规范下,也要加强对财务分析的监督和控制,要结合资产的存量和预算进行合理分析,制定相应的资产配置和管理体系,保证企业资产的有效运作和科学管理。

5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科学合理的做好企业财务经济综合分析工作,才能有效的强化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和考估,以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和经济效益。

综合部管理流程篇10

[关键词]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20-0020-02

0引言

近年来,世界上陆续发生了美国安然事件、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tCL国际收购失误案等,这些知名企业内发生的事件,给企业利益、声誉造成了巨大打击,甚至是致命的。分析发生原因,之前都有征兆,但风险管理没有落实到位,有关责任人不执行相关制度,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造成企业内部管理失控,是产生风险事件的内在因素。人们在风险管理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一个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或不同业务的风险,有的相互叠加放大,有的相互抵消减少。因此,企业不能仅仅从某项业务、某个部门的角度考虑风险,必须根据风险组合的观点,通过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从贯穿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视角管控风险,也就是要实行全面风险管理。

1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由风险战略、风险管理职能、综合内控、风险理财及风险管理信息系统5个模块组成。风险战略是指导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是针对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设计的一整套风险处理方案;风险管理组织职能是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者,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和职能安排,可以有效管理和控制企业风险;内部控制作为全面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通过针对企业的各个主要业务流程设计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制度、规章和措施,对影响业务流程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风险理财是指企业运用金融手段来管理、转移风险的一整套措施、政策和方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传输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状况的信息系统,其包括企业信息和运营数据的存储、分析、模型、传送及内部报告和外部的披露系统。

2内部控制体系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

在全面风险管理的5个模块中,综合内控是承上启下、贯穿整个过程的组织行为,能否建立起有效的内控体系,是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目标的关键,核心关注的企业内部控制是“管理内控”而不是狭义的“财务内控”,关注的是“与全面风险管理配套运行的企业内控”而不是传统的独立强调用企业内控而试图解决企业风险管理所有问题的内控,事实上企业综合内控是企业风险管理最佳的解决方案之一。综合内控系统指围绕风险管理策略目标,针对企业的战略、规划、投资、市场运营、财务、内部审计、法律事务、人力资源、物资采购、加工制造、销售、物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各项业务管理和其中的重要业务流程,通过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制定并执行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程序和措施。综合内控系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它既能对不适于转移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并减轻其影响,而且也能为制定风险战略提供风险信息。综合内控系统包括保证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约束、规范企业管理行为的准则,是减少风险的重大措施。有效的内控可以保证明确授权,对风险做到提前预防、适时管理和及时反馈,能保证管理行为的效率和效果,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内部控制活动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是风险管理实际操作的核心,内控体系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决定到具体风险管理的效果。

3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企业综合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在定义和内涵上,属于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子系统,涵盖在全面风险管理的范畴内,隶属与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综合内控体系主要包括5个模块: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限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包括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以此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针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内部控制是对经营活动的一项干预措施,是一个需要企业全体成员持续参与的过程,是一种流程的控制。通过内控实现企业的经营合法合规、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要真实可靠完整,最终达到通过内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促成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内部控制就是通过管理要效益,内部控制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起以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为核心的内控体系,通过理顺工作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监控力度,是规范企业管理行为的基本准则,是规避经营风险的重要措施。

4结束语

总之,全面风险管理是战略层面的管控,综合内控体系的建设则是运营层面的执行过程。构建切实有效的综合内控体系是落实全面风险管理目标的必然选择和最佳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明伦.强化风险意识夯实经营基础[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8(6).

[2]宋海军.浅议现代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内控应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