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口腔医学就业环境分析十篇口腔医学就业环境分析十篇

口腔医学就业环境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9:28

口腔医学就业环境分析篇1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拔除智齿的大学生患者

1.2调查方法

现场发出300份问卷,有效问卷270份,占总问卷的85%,采用自填方式填写量表,并现场以聊天形式补充记录,调查对象的分为医学与非医学类患者。我们从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智齿阻生患者的一般心理特征、就诊的心理障碍及原因,及如何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问题。

2.分析

2.1经对问卷调查和数据整合分析所得影响大学生就诊心理障碍有以下因素

2.1.1过往治疗

没有牙科治疗的经历,对牙科及其治疗缺乏了解。50%患者当看到医护人员、牙科椅口腔相关治疗器械和注射器等,往往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有过往牙科治疗经历,24.7%患者因器械消毒,科室或诊所环境卫生问题影响患者往后就诊心理。

2.1.2认知水平

85%患者并不了解阻生齿的基本知识,例如什么是阻生智齿(阻生牙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软组织、骨或邻牙的阻力等)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可能萌出的牙。形成阻生牙的原因甚多,但主要是因为颌骨骨量相对不足,缺乏足够的间隙以容纳全部恒牙。常见的阻生牙为下颌第三磨牙。)。其拔除的意义(预防第二磨牙牙周及牙槽骨破坏;预防龋病;预防冠周炎;预防邻牙牙根吸收;预防牙源性囊肿及肿瘤发生;预防发生不明原因疼痛;预防牙列拥挤。)以及应对方式。大多数患者只简单知道阻生齿是人口腔的最后一颗牙齿,为什么智齿长出会引起牙疼,70%的患者因为疼痛或面瘘才就诊,并不知道阻生智齿的影响后果。48%患者恐惧拔牙,主要是担心拔牙后的副作用(出血不止;面部肿胀及张口受限;感染,发热;伤口疼痛剧烈,干槽症;麻药时损伤神经,长时间口唇或舌麻木;骨组织损伤或骨折;神经损伤神经损伤;牙根折断死髓牙、牙髓治疗后的松脆牙齿,不易完整拔除;颞下颌关节损伤。),这些担心的首源是不了解拔牙,对拔牙基本知识没有涉及,造成患者宁愿选择忍受疼痛折磨不愿及时就诊解决。调查中发现一部分女生会因拔除智齿有瘦脸效果而选择拔除智齿,少部分男生反而赞同不拔除阻生智齿会让脸型轮廓明显。

2.1.3疼痛的耐受度

对大部分的患者在智齿阻生引起的牙痛或者相关疼痛则会选择忍受。170名患者中有38%人曾由于疼痛增强,影响日常作息及生活时会选择就诊。有14%名患者选择吃药或忍受的方式。

2.1.4医疗负担

口腔报销项目很少,智齿拔除无报销项目。大部分大学生的治疗费用来源于生活费用,在这种情况下32.4%大学生患者会考虑。普遍反映近年来医疗费的增长幅度较大,相当一部分患者感到医疗负担较重,故此48.8%患者选择能忍则忍,一拖再拖的心理。

2.1.5周围环境

少数患者周围环境存在支持医生有关治疗的建议,能很好地合作以及对于口腔相关知识基本了解的人群,大部分患者认为就诊时的心理障碍与周围环境存在此类人群有很大的关系,会在亲属陪伴愉快的牙科治疗,可给患者以镇定、愉快和信心。能减少患者心理上的紧张感。

2.1.6医生行为

81.2%的患者认为医生不负责任(如诊断错误,治疗不认真,拔错牙等),医生拄术不过硬,治疗效果不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如不理解患者的意见,斥病人,不耐心解释等)收费过高等现象是他们就诊障碍的最大因素。极少部分患者因为害怕出现以上问题,在不知道如何选择医生的情况下会选择大医院,在自我安慰心理作用下减少一定的紧张压力感。

3.讨论

3.1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友好信任关系

诊室布置整洁、协调,形成优良的就诊环境。沟通医患思想,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是减少和消除患者就诊时心理障碍的关键。主要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交谈两种方式实现。观察有利于在于保护的心理自然性,交谈则是了解患者的复杂心理活动的必然途径。因患者施治有效的治疗方式。用轻松和蔼的态度,亲切适当的语言,耐心细致的解释,在较短的时间里缓和环境气氛降低患者的心理紧张度,提高其心理适应性,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与合作,为治疗过程的顺利完成起到很大的帮助。

3.2加强患者口腔教育

对于口腔的认知,除了本专业人士了解,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所以开展口腔卫生宣教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患者进行口腔自我保健的“椅旁教育”诊室内加强海报,把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通过诊疗过程中教授给患者学生。开设咨询平台,让患者了解基本的口腔知识(智齿的拔除意义;智齿的副作用;智齿拔除的适应症等。)以及相关应对,让患者了解拔牙并不是弊大于利,从根本上消除患者心理障碍,加强患者保健和及时就诊意识,减少患者病痛折磨。宣教工作还可以带动患者的周遭环境氛围,以点带面的方式传播口腔基本保健知识。减少患者的就诊心理障碍。

3.3加强医生职业及道德水平

大部分患者到口腔科看牙,首先需要一种安全感,患者希望诊断准确,治疗无误并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是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关键。患者为了安全,就存在着对牙科医生和医皖的选择度。选择牙科医生的首要标准是责任心强。对病人应具有同情心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取得病人的信任,尽自己所能尽可能满意患者的愿望和正当要求,使病人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信心。每个医务人员在掌握治疗技术的前提下,应具有良好的仪表、举止、职业行为和道德。让患者就诊时能感受到医生的关心和耐心,让患者很快适应以便表述病情及很好的配合医生,在这样的诊疗过程中了解口腔医生是依靠自己技术而非是牟利。

参考文献:

[1]犟春勋,饯序,王克和,等定性研究中的抽样技术.中国社会医学.1995,4(59)8

[2]ShinH,D0mot0Dwelmsteinp等,居住在美国一个城市中的中国人惧怕牙科调查报告.第二届世界口腔预防医学大会文摘汇编,1989,9

[3]桑翠平,工企影响儿龋病就诊心理行为因素及对医刊2002年第l5卷第6期,2002(03)

[4].张霉萍,侯风英,口腔科病人就诊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7年第ll卷第2期,1006(04)

[5]陈黔,掌握患者就诊心理提高门诊检验质量,西南军医2006年1月第8卷第1期1672.7193(2006)010072.02

[6]张一,王璐,宋锦莲,老年口腔病患者100例就诊心理障碍分析,现代匿药卫生2001年第l7卷第4期

[7]陆龙章,口腔患者就诊心理分析及调整,《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ChineseHealthCare1005-2720(2007)04-0078-01

口腔医学就业环境分析篇2

【关键词】口腔实习医生;心理健康;心理疏导

有研究发现,与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相比,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1]。临床实习既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延续,又是为临床输送和培养合格医生的启蒙阶段,因此临床实习对实习医生将来能否顺利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它既能巩固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使医学生获得基本技能训练,也是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必经途径[2-3],势必会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然而对于口腔实习医生而言,临床实践操作尤为重要。由于医疗风险的存在,往往实习生很少得到临床操作的机会,实习生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面对口腔实习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其加以分析和总结,针对不同实习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疏导和采用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实习生的自信心,缓解实习生的心理压力,稳定实习工作,为培养合格的口腔医生进入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临床资料

近5年来本院口腔实习生均来自一所高职医学院校,2008年口腔实习生总人数18人,男生7人,女生11人,平均年龄20.8岁;2009年口腔实习生总人数19人,男生9人,女生10人,平均年龄20.6岁;2010年口腔实习生总人数22人,男生8人,女生14人,平均年龄19.8岁;2011年口腔实习生总人数22人,男生10人,女生12人,平均年龄19.2岁;2012年口腔实习生总人数25人,男生12人,女生13人,平均年龄19.0岁。

2原因分析

2.1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冲突临床实践是实习生由学生转向医生的过渡阶段,调查显示,58.14%的实习医师对即将实习感到期待,而在实习中则有60.47%的实习医师感到无所适从[2]。一方面,实习医生大多初次接触临床,对医院环境、医疗设施、规章制度都感到很陌生,技术操作不熟练,由此易造成患者的不信任,多数患者不同意实习生操作,因而缺乏临床锻炼。另一方面,口腔科器材多、材料多,操作步骤繁琐,多数治疗需要四手操作,且操作性强,此时需要实习生有很强的记忆能力及领悟能力。实习生在校单纯的学习模式需要改变,在短时间内需要操练很多技术和学会使用医疗设备及材料,由此感到过多的压力。再一方面,学校生活极其单纯,而进入医院后需面临患者、医务工作者、同事、同学等,处理人际关系不如学校单纯,相对学校而言,在与人沟通交流中需谨言慎行,怕说错话引来不必要的误会或医疗纠纷,而导致一直无法由学生向医生角色的正常转换。

2.2交流障碍调查显示,只有65.12%的学生与患者交流成功[4]。实习医生进入医院后,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不会倾听患者的讲述,抓不住患者谈话重点,问话不恰当,只按自己的思路或预先准备的提纲提问,患者拒绝回答或答非所问,导致误诊或无从诊断,从而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在与带教老师的交流中,很多实习生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自己很疑惑不解,但又不敢问老师,怕老师责骂,于是就使得实习效率降低。且现在大多数实习生都是独生子女,缺乏锻炼,适应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做事积极性差,带教老师指出错误后,便会产生埋怨心理,对带教老师不满,不愿再与老师进行过多的沟通交流。与同事相处过程中,科室人比较多,年龄阶层不同,学历层次不同,职位不同,因每个人性格迥异,处事方法不同,难免会因为工作而出现摩擦与矛盾,久而久之,既失去了工作热情,也影响科室团结,开始逃班或不实习,影响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心理负担加重。

2.3自信心矛盾在本院实习的学生都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仅有2年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导致理论知识欠缺,同时实践很少,所以很多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后常担心不能胜任工作,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口腔科和其他临床科室区别相对比较大,口腔科医生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这对于刚进入临床的口腔实习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多数实习生一进入临床就急于想动手处理患者,但是多数实习生胆子大,心不细,技术操作失误多,带来患者的不信任,造成自信心大受打击,从而心理压力过重,甚至产生转行的念头。

2.4对前途的迷茫据教育部估算,每年大学毕业生未能初次就业率在30%左右,2001年约34万人,2002年为37万人,2003年则是52万人,2004年为69万人,2005年为79万人,2006年达到90万人,2007年仍有大约144万的应届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在本院的实习生都是大专生,学历相对较低,在当前国内紧张的就业形势下,高学历是好工作的敲门砖,多数实习生对于自己学历不满意,担心进入社会后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于是就开始在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中无从选择,对未来充满迷茫。

3对策

3.1加强口腔实习医生实习前培训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实习医生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面对患者,完成沟通并进行操作[5]。学校应该结合口腔专业特点在实习前制定理论操作培训计划,严格按照医院里严格操作的模式进行指导,使实习生在实习前先感受医院里正规、严谨的操作。科主任或带教老师主动热情的迎接每位实习生,带着他们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医疗设施,医院规章制度,详细介绍各项操作注意事项,分别对每个实习生安排带教老师,带着每个人从科室最简单的开始手把手传授技巧,让实习生多动手,多动脑,并安排每个实习生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消毒器械、整理材料、灌注石膏模型,定期整理无菌柜、洁牙等,在简单的工作中逐渐融入,医院工作环境中去,尽快完成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变。同时,端正实习医生的实习态度,调动他们的实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认识到实习是从学生向医生转变的必要阶段[6],是成为优秀医师的必要基石,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临床实习。

3.2培养医患沟通和人际交流能力沟通在现实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成功的交流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互相学习,学习他人经验。口腔实习生应该多认真地倾听老师与患者怎样沟通,带教老师可以教导实习生与患者沟通的方式及经验。当与患者交流不顺畅时,切忌产生情绪,以免造成矛盾,应让老师来解决,事后分析其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带教老师不能态度生硬,应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每天工作结束后及时总结,互相交流心得,随时总结发现的问题,定期小讲课,加深理论知识,做到教学相长。口腔实习医生在平时也应多和带教老师交流,以一个学生的角度善于与老师沟通自己的想法以及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医院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3鼓励学生,培养自信心在工作中带教老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对于实习生做错的地方,不要盲目地批评,要耐心地指出缺点,及时更正;实习生也不必产生自卑情绪,争取将工作做得更好,提高效率。教师传授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指导,强化整体治疗观念,对待实习生和蔼耐心、平易近人,给实习医生多的动手机会,让其能尽快更好的融入治疗过程中,从成功的病例中逐渐找回自信心。

3.4加强就业观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口腔实习医生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目前面对激烈就业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能,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在就业或继续深造的交义路口,带教老师给予一些过来人的合理建议和鼓励,理性对待升学、考研和就业,带教老师多了解每个实习生的思想动向,针对每个实习生的不同情况,帮助理性选择,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3.5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针对个别口腔实习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由经验丰富的心理学老师、心理咨询师会同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专门辅导或干预,解除影响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

医院要重视口腔实习医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口腔实习医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卫生指导和咨询,提高心理素质,解决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可以提高实习效率,顺利完成实习任务,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口腔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郑玉梅,郭福林,邸波,等.医科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与统计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1):1028.

[2]朱铭颐,朱亚琴.患者对口腔专业实习医师满意度和信任度的调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1,20(4):433-436.

[3]李晓刚,赵婧,金铁雄,等.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的几点思考[J].吉林医学,2008,29(13):1142-1143.

[4]何艳,王海宁,曹霞,等.口腔专业实习医师心理分析及带教对策[J].上海口腔医学,2009,18(1):97-99.

[5]何套芳,王淑艳,唐琳.提高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技能的探讨[J].医学信息,2012,3(4):665-666.

口腔医学就业环境分析篇3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12月至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首次就诊的3~5岁儿童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无任何身体残疾和智力异常,无口腔急症。其中3岁组、4岁组、5岁组,各80例,每组内随机选取40例为实验组,其余40例为对照组。口腔治疗包括:龋齿充填、局麻、牙髓治疗、拔牙等。仅做口腔检查而不需口腔治疗操作者除外。

1.2方法

实验组:初诊时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模型演示、常规口腔检查,不进行治疗操作。择日复诊,采用解释-展示-操做(tell-show-do,tSD)、语音语调控制、正强化(正面的引导教育,操作过程中不断给予鼓励和夸赞)等行为管理方法,逐步进行口腔治疗。对照组:初诊时就进行口腔治疗操作,同时应用tSD、语音语调控制、正强化等行为管理方法。

1.3评价标准

Ⅰ级:采取行为管理后非常愿意接受治疗并能主动、很好地配合治疗。Ⅱ级:不愿意接受治疗、缺乏合作能力,但经行为管理后能基本配合治疗(包括哭而不闹、仍肯张口者)。Ⅲ级:不愿意接受治疗,不合作,经行为管理后仍不见效,采用开口器和强制固定法可完成治疗。将Ⅰ级、Ⅱ级定为有效,Ⅲ级定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组儿童使用不同行为管理方法是否存在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wright早在1975年将儿童口腔的行为管理定义为:医务人员为了使治疗能够高质高效地完成,并同时培养孩子良好口腔卫生态度所采用的各种方法的总称。美国儿童牙科学会(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Dentistry,aapD)在其制定的临床指南中将行为管理定义为医务人员与孩子、家长之间持续不断的重点在于交流和教育的相互作用,其目的是减轻孩子的焦虑和恐惧,提高对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并知道如何保持口腔健康。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专业委员会尚未对我国儿童口腔诊疗中的行为管理进行特殊的定义。行为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患儿能有效的配合完成口腔治疗,更应当使其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行为管理方式包括有传统行为管理、束缚疗法及镇静治疗。传统行为管理包括:tSD、模型演示、分散注意力、语音语调控制、正强化、父母在场/缺席策略;束缚疗法是采用强制约束的方式来辅助治疗,镇静治疗包括有镇静和全身麻醉。如何依据不同儿童的特点来选择恰当有效的行为管理方法是儿童口腔医师应当具备的专业技能。低龄儿童对外界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洪彩霞等认为年龄越小的患者对口腔科陌生环境和对未知的事物的恐惧感越强。本研究中实验组在初次就诊时采用不同的方式让患儿尽可能多的了解口腔治疗的方法和目的,但并未真正实施侵入性的治疗,这是为了让患儿有一个心理接受的过程。初诊后患儿没有留下心理负担,为后续的复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复诊时医护人员进一步采用tSD、语音语调控制、正强化等策略,不断降低患儿的恐惧感,增强其主动配合治疗的信心。结果显示:3岁组儿童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患儿年龄较小,语言交流及对外界新事物接受能力还很有限有关,4岁及5岁组儿童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二次就诊结合适当的行为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低龄儿童口腔治疗的合作能力,明显降低儿童的恐惧感,提高疗效,消除了儿童及家长后续治疗的顾虑,是一种有效的行为管理方式。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增加就诊次数,增加椅旁就诊的时间,需要医护人员的理解,更需要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国外儿童口腔医生建议儿童初次就诊不做任何治疗,先让儿童熟悉环境,做好治疗前的心理准备,而国内由于患者多、治疗时间有限,大多数医师无法采用该方法。除此之外,低龄儿童能否有效的配合口腔治疗操作,还与以下的因素相关:

1)、良好的语言交流。低龄儿童其语言及认知能力都是有限的,医护人员应当采用患儿易懂的语言与其进行交流,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让患儿了解操作的方式,尽量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使患儿能在短时间内对医护产生信任。

2)、舒适的就诊环境。尽可能创造宽敞明亮、温馨舒适、带有儿童特色的就诊环境,用环境的因素来分散儿童的注意力,让患儿在就诊时尽可能的缓解紧张情绪。舒适的环境不仅能让患者放松,也能让医护人员心情舒畅,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3)、家长的积极配合。完成对孩子的治疗要求医生不仅要与孩子还要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医生与家长之间应该是相互信赖相互支持的关系。治疗中家长能否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对患儿实施行为管理也是能否进行有效治疗的关键。家长对各种行为管理方法的接受态度是医生必须要考虑的方面,医生在保证自己临床治疗的同时,也要尊重家长的意见。多次就诊虽然有利于患儿逐步接受并配合治疗,但增加了就诊次数,需要家长的理解及配合。夏斌等调查发现61.8%的儿童口腔医生坚决或倾向于治疗中进行母子分离,这种倾向在大学附属医院更明显,母子分离与否的最终目的在于塑造孩子的合作行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医生除考虑自身的习惯外还应重视家长的意愿及孩子的情况。儿童年龄越小与父母的关系越紧密。本研究中所有患儿均由一位家长陪同治疗,实验组家长在初诊时与医师充分的沟通更利于他们在治疗中积极的配合。

口腔医学就业环境分析篇4

关键词:老年人口腔疾患择医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c)-0228-01

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的迅速迈进,老年人口腔疾患也日益凸显,而老年人的口腔疾患会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及时的就医十分重要。而现实中一些老年人认为牙病不是病,加上行动就医的不便,等等诸多因素会影响老年人的就医行为。老年人就医的心理生理特点与疾病康复息息相关,并影响择医[1]。因此,老年口腔患者的择医意向不容忽视。为此,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老年口腔患者择医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综述如下。

1从医疗技术角度阐述影响老年人口腔患者择医因素

1.1医生水平

随着医患矛盾的加剧,口腔作为医疗行业其中一个分支也有其特殊性。医生的水平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医院要想存在就必须重视的方面[2]。医生的医疗水平是患者就医考虑的首要因素[3]。甚至比医疗服务态度与满意程度和就医方便程度更影响患者就医的选择[4]。好的医疗水平吸引着患者前来就诊也保障着不断的病源[2]。有研究表明,超过40%的患者最先考虑的因素就是医疗水平[5]。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化加剧了竞争,医院想要不断发展存活下来就必须不断改善医疗水平。

1.2医疗设备

区别于临床的其他科室,口腔科室具有其特殊性。繁杂的操作和众多的材料与器械,增加了病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伴随着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当下医患矛盾的加剧,人们对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自我防护维权意识的提升,病源性疾病以及交叉感染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6~7]。在医生的医疗水平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是否拥有先进的设备也是影响老年人口腔患者择医的重要因素[8]。

2从医疗环境角度阐述影响老年人口腔患者择医因素

2.1治疗环境

对于经济条件优越的患者,他们要求的已并不仅仅只是治疗质量治疗效果,他们还看重自己在接受治疗时身边的治疗环境,甚至有的病患者将治疗环境的好坏与其治疗水平高低挂上等号。他们认为环境好的机构医院,治疗水平也高。对于这样的病患者,治疗环境好坏将对其选择就医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7]。

2.2交通便利

2004年,FeVziakinic等研究了土耳其消费者选择医院因素,研究了在3家公立医院和在1家私人医院的共计869例患者选择医院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到就诊医院的方便程度[8]。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人口城市化,造成了交通拥堵,停车不便,行路难。留守老人增多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引起关注。大多数老年口腔患者看牙选择医院时也会考虑交通是否方便等问题[7]。大多数老人因为年纪高,腿脚不变,认为口腔疾病是小病,不会有大碍,一般会选择附近的医院,就近问诊[7]。

2.3服务态度

随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观念的提出,患者对医院医疗态度与满意程度影响患者择医[3]。普通患者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对医生的诊断无法做出客观的评价,他们对医院的评价是否良好取决于医务人员对其病情、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的解释等等[4]。医护人员耐心的解释使患者能够客观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与健康状况,患者因此了解自己的病情和医学知识使患者对医生或医院的技术能力产生信任,促使自己配合医生的治疗,疾病迅速恢复[9]。良好的沟通既能缓解逐渐紧张的医患矛盾,又能增强患者的择医意愿,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9~10]。

2.4熟悉程度

患者生病了,第一反应是告诉自己熟知的人,寻求帮助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找熟悉的医生看病寻求一种寄托,心里安慰放心。如此建立起的良好医患关系能吸引更多的患者[6]。由于医疗行业的专业性强,患者很难了解自己疾病的专业知识,缺乏疾病的相关信息,信心不足。因此他们在择医过程中寻求心理安全感。因此患者对医生的熟悉程度是老年人择医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刘子鑫,孙林.针对老年人口腔治疗的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3):177-178.

[2]李宁秀,任晓晖.患者就医意向与社区卫生服务[J].中国卫生事业管,2001,2(152):101-102.

[3]DavidSBrennan,aJohnSpencer.Dentistpreferencesforpatients:Dimensionsandassociationswithprovider,paactice,andServiceCharacteristics[J].internationalJournalofBehavioralmedicine,2006,13(1):69-78.

[4]路振富,张颖.辽宁省中老年人群口腔疾病就医观[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2008,2(3):1-3.

[5]聂彬,马金兰.口腔患者择医意向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9):402-403.

[6]滕志香,刘本智,兰迎春.医患沟通对患者诊后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5):114-116.

[7]Ruby,a,Rouse,mark,a.Hamilton.Dentistsevaluatetheirpatients:anempiricalinvestigationofpreferences[J].JournalofBehavioralmedicine,1990,3(13):307-319.

[8]Hans,o,Birk,Lars,o,Henriksen.whichfactorsdecidedgeneralpractitioners’choiceofhospitalonbehalfoftheirpatientsinanareawithfreechoiceofpublichospitalaquestionnairestudy[J].BmCHealthServicesResearch,2012,12(126):1-10.

口腔医学就业环境分析篇5

[关键词]危机管理;护理管理;口腔门诊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07(b)-0143-04

危机管理是对危机进行预测、分析,以达到防止和回避危机,使组织或个人在危机中得以生存,并将危机所组成的损害限制在最低度的目的[1]。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危机管理的定义是个人或者健康组织采取一定行为或者措施去防止、挽救或者减轻患者安全事故发生或者再发生[2]。危机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越来越多地被护理工作者重视并应用于不同科室和领域。笔者自2009年初将危机管理应用在科室管理中,建立了一套动态危机管理体系,通过加强危险因素控制和建立危机处理路径,对危机前的预防、危机前准备两个环节进行强化管理,引进危机预防和处理新技术,同时不断总结分析实践反馈的信息。至2011年,护理安全、护理质量还是医、护、患关系等方面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自2009年开始,按照图1所示的体系制订危机管理条例和危机事件预防、处理方案。以后每年由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根据科室内医护人员的实践反馈对各项措施进行了总结和调整。

1.1总结既往资料,分析口腔门诊存在的护理危机因素

门诊几个作用主体构成了危机的主要因素,通过总结和归纳形成以下认知:

1.1.1患者因素求医心切,高度的自我为中心。每一位患者都希望得到最好、最快的治疗,迅速治愈疾病。希望自己得到最大程度的重视,医护人员稍有怠慢便会产生纠纷[3]。患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十分重视知情权和隐私权。对自己的病情、检查、治疗过程都希望了解得一清二楚,一旦发现未经同意而采取的措施就会引起投诉,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如隐瞒病情或夸大病情、套保,一旦被护理人员当场制止,亦会产生纠纷。患者错误的就诊理念认为患牙症状缓解或无自觉症状便自行终止治疗或不按时就诊。殊不知由于封药时间过长,会引发诸如化学性根尖周炎、残髓炎、根尖脓肿、牙周组织损伤等一系列后遗症,使病情反复及简单病症复杂化;或经过牙髓治疗的患者没有及时进行冠修复,也会增加牙齿劈裂、断根等治疗隐患。发生此类事故后患者往往会把责任转嫁到医院[4]。

1.1.2口腔治疗的特殊性口腔治疗的特殊性会产生候诊时间长、复诊次数多及治愈的不确定性等不利因素。患者在面对陌生的就医环境、牙科诊疗设备产生的噪音、患牙的疼痛因素、候诊时患者间的相互交流及以往不愉快的就诊经历易产生紧张、焦虑甚至烦躁的情绪,这些都会增加心血管意外、卒中或晕厥的风险[5]。

口腔治疗需要患者长时间张口配合操作,患者易产生颞下颌关节和肌肉疲劳,从而发生下颌脱位或突然闭口两种倾向。患者突然闭口易导致误吸误吞口腔器械或材料以及根管内断针、口腔黏膜损伤如锐器扎伤、热牙胶烫伤及口腔治疗药物的化学灼伤等医疗安全隐患。

由于口腔科门诊治疗时间长,所以存在初诊、复诊、专家、专科等等这些不同就诊阶段层次的患者同时就诊的现象。患者对就诊次序不能理解,易与护理人员产生分歧。口腔门诊护士的专科操作不仅要使患者满意,同时还要满足口腔医生临床操作中的各项要求,使处于双重配合角色的护士倍感压力[2]。从而在医护配合时易产生医疗安全隐患。

由于护士工作中绝大部分时间忙于治疗配合、器械保养和消毒等工作,使得护士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和患者进行很好的沟通和做卫生宣教,患者在获得医疗信息上得不到满足便会引起纠纷[6]。

由于口腔器械、材料种类繁多、体积小、不易摆放,从而易发生寻找物品困难或者丢失。大多数患者内源性感染无法发现,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传染性疾病。①交叉感染:因素,由于口腔诊室结构封闭和私密的特殊性,导致通风受限。整个诊疗过程在充满唾液、血液和多种微生物的口腔环境中用手完成操作,易造成空气交叉感染和手交叉感染。②医源性感染:口腔科的大部分操作是在污染环境下进行的,创口的开放及口腔本身的视野局限性在进行无菌操作时易导致感染的发生。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口腔操作空间狭小、器械尖利,护理人员在助疗或整理口腔器械时极易发生职业暴露。④口腔医疗设备的污染:治疗台所配置的高、低速手机管路的回吸现象、手机头部的负压状态,均可导致患者口腔中的液体、微生物、切割碎屑等经接头处入综合治疗台形成水、气管道污染,并在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难以去除[7]。

1.1.3不可控因素①由于医疗费用的提高导致患者期望值增高,而医疗发展的局限性和治疗效果的不可测性却很难满足广大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再加上医疗纠纷的不断曝光使医患之间缺乏理解和信任。②由于社会上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和歧视,护士职业未能得到相应的理解和尊重,从而导致某些患者和家属在语言、行为上采取对护理人员轻视的态度,甚至对护理人员发泄不满情绪。③人们无法预测和人力不可抗拒的强制力量,如地震、火灾、流行性疾病的爆发,以及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故障和意外等。

1.2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管理对策

笔者将危机管理分为“ppRR”四种阶段进行管理,即危机前的预防、危机前的准备、危机爆发时的应用和危机结束期的恢复[8]。

1.2.1针对患者因素①加强护患沟通,专人在治疗和候诊空隙负责口腔卫生和就诊常识的健康宣教。定期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抽查执行情况,随时改善口腔服务环境。②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注意语速要慢、语调要轻,做到“三心”——热心、耐心和细心。③做好预约制度,合理利用治疗资源和治疗空间。使患者和医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需要长时间治疗操作的患者尤其是老年、小孩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应另行安排时间,单时间、单空间为其治疗。④强调注意事项时需加重语气,并且要进行重复确认患者完全听懂。⑤操作前要再次确认,有创或治疗费用高、治疗风险大及治愈效果不确定时应提醒医生要求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同意书,小孩或老年人及其他特殊患者要求其监护人签字。⑥出现医患或者护患矛盾时,其他人员就近迅速介入,分开当事人,再进行分别的调查和解释工作。

1.2.2针对医护因素①护理人员职业价值观管理。树立法制观念,树立危机意识,提高对危机的认知能力,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强化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②树立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责任心,严格职业操守。②加强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业务研讨会和医生探讨医护配合的最佳方案,了解医生不同治疗方案的目的,提出关注的重点环节和易发生事件的环节。③物品管理措施:以日本管理大师今竟提出的企业管理的“5S运作法”:seiri——摒弃不要的东西;seiton——按照使用顺序摆放工具;seisol——保持工作场所洁净;siketsu——保持自身整洁;shitsuke——遵守纪律[3-8]为原则,具体措施如以旧换新、一对一交接、物品归位、定时清点等。④应用控制危机出现的技术细节管理,例如复杂根管治疗使用橡皮障;为防止患者突然闭口,建议在患牙对侧的后牙区放置开口器;在治疗过程中尽量使用“四手操作”;消毒室配备高倍显微镜,以便护士在分拣器械时能及时发现各种根管器械螺纹密度是否改变及隐性裂痕的存在,以降低在根管操作中发生断针的概率。⑤建立各种类型的危机预案,以便有组织有目的地化解危机。先后建立了意外停水停电预案,消防紧急疏散预案,危急重症应急预案,医疗纠纷处理预案,医疗事故处理预案,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并且科室内配置了应急预案的硬件设备[9]。

1.2.3针对不可控制因素①科室楼道醒目位置张贴紧急疏散图。②每日责成1名护士负责检查科里的水、电、火、气开关,建立检查登记表,责任到人。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或维修。必要时在院网上及时公示。③对科室所有人员进行突发事件安全教育,按照突发事件预案定期进行意外事故救护和疏散演习

1.3观察危机管理体系效果,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危机管理方案

给每个患者发放服务满意度调查表。针对各个环节分别指定了负责人和观察员,科室每月进行安全总结会议,既是教育护理人员也是接收管理效果的反馈。在领导层组成科室主任、小组负责人和护士长构成的管理委员会,根据各个节点反馈数据修改危机管理方案和措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危机管理后服务质量变化

治疗时间指患者坐上治疗椅到离开的时间;总就诊时间指患者进入口腔科到离开口腔科的时间。有效治疗时间为治疗时间/总就诊时间(%)。2011年服务满意度、治疗时间/总就诊时间、患者接受健康宣教比例逐年明显的提高,与2008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实施危机管理后危机事件发生变化

口腔操作大多属于污染手术,创面暴露时间长、难以清洁和覆盖,患者和医护的感染危险是口腔科危机管理的重点。2011年护理投诉、职业暴露、护理差错、医源性感染、器材丢失发生呈下降趋势,与2008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医疗行为中的安全问题正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关注的范围已经从过往“医疗事故”的概念转向全方位的关注患者和医护人员体验、健康和安全。这是一项非常复杂几乎涉及医院所有科室和人员的系统管理工程[7]。

从施行危机管理后可以看到,在2009年内很多因素并没有马上出现好转,这种情况到2010年后出现了改变,到2011年在门诊量发生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整体的就诊秩序、安全和质量得到全面地提高。在临床实践体会中发现,减少枯燥的等待时间是减少纠纷和提高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因素。2009年是实施危机管理体系的第1年,治疗时间/总就诊时间(%)提高到80.40%,在减少投诉和提高服务满意度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在之后的实践别注意要求护理人员同医生和患者积极沟通,合理使用复诊预约制,使医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患者前来复诊的时间,从而减少了患者的候诊时间,增加了治疗时间/总就诊时间(%)。

口腔科在大多数综合医院中都是“小”科室,所以对其危机管理和风险控制还没有引起业界的广泛重视。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口腔卫生的重视程度正在大幅度的提高,就诊人数大量增加,2011年我院口腔科的门诊量已经超过了2万人次;另外一方面,适应这一变化口腔新技术和新材料进步飞速,治疗项目从单纯的拔牙、补牙、镶牙,扩展到关注美观、健康的整体治疗概念;再者我国口腔从业者大量增加,所以“小”口腔同样酝酿着大危机,对口腔科尽快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措施是口腔科面对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建立的这套动态危机管理体系最大的特征就是动态管理[6]。

首先,它的动态表现在强调医护之间、护患之间、医患之间的互动,而不只是几份条例或者规章制度。与其它科室不同,口腔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群体身体机能相对良好,对生活质量要求高,对治疗的期望值也很高。另外一个方面,口腔卫生知识出现在公共媒体的机会少,患者对口腔治疗了解甚少。这些都决定了医患沟通、宣教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在我国的卫生工作现实里,医生工作量巨大,很难做好充分的医患沟通,因此护士岗位的知识宣教和就诊疏导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实践中发现,良好的护患互动关系既是避免危机发生的保险栓,也是发生危机事件时有效处理降低损害的第一环。医护也要充分认识患者的需求,不能把患者当做单纯的接受者[7]。

其次,它的动态表现在紧跟新技术和新器械的进步。随着口腔治疗技术和器械的进步,会不停地带来新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更新是非常重要的。每开展一个新项目或者新技术都要带领医护人员一起完成危机因素评估,然后制定预防和处理方案。这样危机的应对方案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会落后于技术和时代的进步[5]。

再者,它的动态表现在信息的动态。好的措施和方案只是成功的一半。这套动态危机管理措施的关键在于监督执行。在所有的危机管理方案中责任要落实到人,同时每个环节都要做到有监督、检查、记录。护士长要做到及时收集监督和检查的反馈信息,同时还要把评价信息及时反馈到一线的护理人员[10]。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过程中,护理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这套动态危机管理系统,将危机管理贯穿于日常护理工作中,不仅规避了很多护理风险,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而化解危机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危机管理是发展的潮流,在危机管理中关注危机因素变化、及时更新管理对策,真正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一个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许丽杰,王雯.危机管理在呼吸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636-638.

[2]黄慧萍,赵英利,贾霄云.口腔科门诊护士工作压力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934-936.

[3]徐军.口腔修复专业护理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

[4]mcCayL,LemerC,wuaw.LaboratorysafetyandthewHoworldallianceforpatientSafety[J].ClinChimacta,2009,404(1):6-11.

[5]ChedidnR,BourgeoisD,KaloustianH,etal.Cariesriskmanagement:effectoncariesincidenceinasampleofLebanesepreschoolchildren[J].odontostomatoltrop,2012,35(139):26-40.

[6]opedunn,ehlersVJ,RoosJH.Complianceamongstasthmapatientsregisteredforanasthmadiseaserisk-managementprogrammeinSouthafrica[J].Curationis,2012,34(1):1-8.

[7]StanosS.evolutionofopioidriskmanagementandreviewoftheclasswideRemSforextended-release/long-actingopioids[J].physSportsmed,2012,40(4):12-20.

[8]王春艳,张立新,杨秀英,等浅谈危机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3):404-406.

[9]谭瑛.危机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15):5-6.

口腔医学就业环境分析篇6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实践教学标准

口腔医学是一门高度专业和实用的学科,既专业又实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主要以假牙技术教育为基础,需要更多的实用外科和技术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应努力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和适应能力,因为实践对口腔医学技术的学习非常重要。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仍然遇到诸如“强调理论,忽视实践”,“知识转移和技术培训”以及强调理论的教育计划等问题,改变原始培训模式是口腔医学技术教育者的共识。在当前的口腔医学技术教育改革中,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技能差的现象,是当前口腔医学技术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的特点

通过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涵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仿真性:在现实教育中有许多环节,学生在工作中承受着压力,因为学生必须在模拟工作场景中表现。只有活跃、充满活力和朝气蓬勃的学生才能与行业成为“零距离”,并拥有职业竞争优势。②任务导向:多数的学习障碍并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在于学习的兴趣和态度。③教学、学习和行为的整合: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的密切协商,制定一个教学计划,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性,教师会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尽力而为。这使学生可以在动手过程中组织自学、讨论和完成类型的指导,以利用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校企合作的应用意义如下:(1)口腔医学技术新的职业能力界定(相关考核指标构建)。(2)鼓励行业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3)实现职业环境与行业需求,课程体系建设和标准与职业标准,教育与生产课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之间的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用性。(4)促进职业教育体系与劳动就业体系的共同发展,开辟和扩大培育和发展技术工人的道路,促进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选择。(5)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一)口腔医学技术学科的认识和定位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在专业化领域的信息交流得到了加强。成立了由行业和企业人员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专家到校园讲解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发展计划、生产和科研成果等。使学生了解以后工作中不仅要会制作义齿,而且还可以学习诸如商业管理等社会学知识,加深对口头主题的理解,并为培养综合型人才创造条件。只有经验丰富的员工才能快速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运营。

(二)口腔医学技术教学改革(1)从牙科义齿制造有限公司的职位开始,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整合。根据企业和专业人士的实际生产过程对教师进行操作,避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冲突。讨论并就合作伙伴公司的课程提纲和培训内容做出决策。课程内容以任务为导向,并基于操作过程。此外,通过打破现有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学生的能力重新组织教科书,如“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课程,将各类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流程为主线,设计4个典型工作任务:制作铸造金属嵌体,铸造金属分别根据模型制作、蜡型模型制作、包埋和铸造、磨削和抛光的过程对立柱和型芯生产;自熔金属冠的生产和后部金属固定桥的生产、全瓷冠的生产进行培训。通过根据过程驱动型培训的需求创建动手培训材料,并教给学生常见的任务,业务流程和标准,学生可以建立质量意识并提高技能意识,同时精通企业技能。学生完成程序以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相关知识。通过将学习与实践整合到学习过程中,我们实现了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的目标,并最终适应了工作要求,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训练(例如,与“口腔正畸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为1∶5)。我们聘请兼职企业教师来加强我们的培训和实习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2)通过校级专业学生技能大赛,省级、全国口腔医学技能大赛为平台,与省级示范、部级示范、国际示范等企业进行教学标准接轨。

二、优化措施

(一)改革传统的两段式教学模式,采用工序化教学模式这意味着首先要在课堂上教授理论知识,并且将课堂时间分配给实际操作,以便学生入学后就可以获取专门知识。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以鼓励学生参观义齿加工工厂,以便学生将来可以确立牙科技术专家角色的概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全面引入了教育,将基于教科书内容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课程的教学方法。该课程的内容分为作业和用于完成作业的过程,每个过程的完成均用作判断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基础。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选择与教育工作相对应的知识点,以确保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保持一致,提高学生的技能并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二)改革教学方法,实现一体化教学强调口腔医学技术教育中的高职教育特色,将现代教育理念与具体课程内容相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感兴趣,激发和发展学生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教学,学习与实践的整合。首先,介绍学生可以想到的示例,使用多媒体进行说明,使用教育模型并在生产线上直接观察,以便学生可以自己练习。最后,教师们倡导“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念,同时根据企业标准指导、修改和解释学生的工作。同时,根据企业要求,加强牙科雕刻技能培训,以义齿为载体,以义齿生产工艺为模块,以临床案例模型积极开展综合实验,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设计一个实验项目。

(三)构建实训环境建立具有模拟工作环境的综合培训测试台和“三合一”培训教室。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同时进行理论培训,视听实践课程和生产实践课程,任何人都可以在综合培训测试台上完成三项教育任务:理论学习、课堂实验室培训和生产实践操作。通过完成将理论与生产和学校实践相结合的练习,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和实践技能。同时,高职院校为合作医院义齿治疗中心建设高质量,高效的生产培训和实践基地,以增加投资。除了在“三一”教育课堂上学习,根据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将学生带到医院的技术中心,在那里他们进入实验室的制造过程,还按照教学安排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分流程的到附属医院技工中心进入实践生产环节见习[1-3]。高职院校在基础教育、模拟教育和生产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了集教育、生产、社会实践、实习和技能发展功能于一体的三级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实践教育服务。建立实践研讨会,并成为面向生产的社会实践的基础。通过生产推动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进行富有成效的动手实践,以降低教育成本,并有效地实现生产与教育、工作与学习的整合。

三、教学标准

(一)口腔医学技术教学考评体系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践教育质量,有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加大了实践评价的权重,强调了学生的实践评价。评估标准基于义齿产品的检查标准,除理论评估外,还增加了技术操作程序的评估和参加实习的表现评估。对学生进行逐步的实践评估,主题包括有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实验工作评分阶段的随机问题。以上措施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实践技能,施行站点式考核。①岗位胜任力评分:由考核人员进行实践能力评分,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则实践能力越强;考核最后由考核人员随机抽取模型修整、蜡型制作、上瓷、型修、抛光、质检发放6个方面共100道选择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考核,满分100分。②患者满意度调查:自制评分表对患者使用满意度调研,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③口腔医师满意度调查:自制评分表对口腔医师操作满意度调研,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二)教学师资水平为了使口腔科学技术人员跟上新知识的快速发展,建立了合理、持续的口腔科学技术教育体系。完整的口腔医学技术教育系统要求对教师具有必要知识结构和合格专业技能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教师为企业提供了额外的培训和生产线学习机会,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多元化设计标准教育评估是检验教育效果的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教学质量。制定将职业与口腔技术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工作相结合的课程标准,应强调过程评估和自我评估。在强调实践的同时,要考虑理论、行业特征和职业能力评估要求,重点是评估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实践能力,并改进几种评估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课程采用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形成性考核,包括知识考核、技能考核与职业素质考核:通过作业、期末考试考核学生知识,占35%;通过实训过程、实训作品及考试考核学生技能,占50%;通过分组合作、质量检验、返工率、材料消耗率等考核学生职业素质,占15%。这三种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其中技能考核以项目为节点进行考核,而且考核标准就是企业的质检标准。另外,通过企业里面的口腔数字化的发展现状,Cam、CaD在口腔义齿制作有限公司的发展空间大,完成多元化设计,通过将学生派到义齿制作行业及相关企业进行阶段性实践教学,让学生切身实地的完成口腔义齿制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弥补其在校实践教学欠缺项目,完善操作能力的训练[4-5]。

(四)“项目化”的教学内容在建立课程标准时,我们与企业和行业紧密合作,以改革不适合学生专业和相关行业发展要求的课程内容。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及行业技术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创新地整合课程内容,分项目进行教学。前沿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发展被纳入课程内容,该项目是组织的主线。根据专业岗位的要求,结合相关专业资格准入标准,培训内容分为“基础项目”和“扩展项目”。“基础项目”是专业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扩展项目”是指具备专业岗位资格所需的基础技能和专业知识。

口腔医学就业环境分析篇7

1研究生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当前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口腔医学研究生课程内容或多或少存在与本科课程的交叉重复,研究生部分课程内容的高深层级性只是体现在对本科生课程内容上,难以体现不同层次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上的递进性,客观上降低了研究生的课程要求,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口腔研究生阶段课程设置的涵盖面较窄,课程体系相对局限于特定学科范围之内,如专业选修课的设置多数按三级学科设置,不能很好体现知识扩展的功用,导致研究生知识面的狭窄,研究视野受到很大的局限。此外,授课方式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过多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对学习效果的评估考核上,考核的范畴更多地限于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学目标的改革:坚持把研究方法的学习和练习放在首要位置。熟练地掌握研究方法是科研能力的核心要素,能够直接决定一项科学研究的质量,所以应该坚持把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训练作为重要的一环。作者在课程学习的早期阶段开设研究方法学课程,向研究生介绍研究的一般程序、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查阅文献、如何收集材料、如何分析数据、如何得出结论、什么是合理借鉴与引用等等。教学内容的改革:开设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当前的研究生课程各个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继承性和综合性都表现的极为突出,知识界限也日趋模糊,课程设置应多样而灵活,才能使研究生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作者在医学院公共学位课中,也开设了《诺贝尔奖论文剖析》等课程,受到研究生的广泛欢迎;在专业课方面,在我国国内较早开设了《口腔分子生物学与口腔实验动物模型》、《口腔颌面部发育生物学与再生医学》及《口腔生物材料学》等口腔医学研究生“十二五规划教材”课程,初步实现了从传授型课程向创造型课程的转变,提升了研究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教学方式和评估体系的改革:努力改变研究生被动参与教学的情况,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在授课上主要采用专题讲座、论文和综述汇报、专题讨论、学习班等方式,着重提出“以干促学”、“以干代训”的理念,即针对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其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如针对文献管理,组织研究生参加本校图书馆举办的《noteexpress学习班》,针对临床研究,组织了《Cochrane-Style系统评价培训班》,针对SCi论文写作,组织了《SCi插图规范化操作研讨班》,针对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前沿研究,邀请校内外专家及著名生物医学厂商举办各种学习班等等。这些工作不但提升了研究生学习的热情和效率,还促进了作者所在医院的科研产出,很多研究生也据此获得了“光华基金”、“吴世华基金”及“国家奖学金”等奖励和荣誉。

2研究生创新平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研究生培养平台的不足:近年来,各种大型精密仪器在高校逐渐普及,然而,硬件设施具备了,相应的管理工作却没有跟上,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首先,某些专业性很强的仪器被不科学地安置于常规实验室中,使它们不能被充分利用,即使应用,也大大降低了其在科研中的价值。其次,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由于实验技术人员的缺少及精力所限,使研究生缺乏正规的指导与培训,即便是技术人员,也存在专业水平差,对新技术、新方法掌握不熟练等问题,不能正确引导研究生分析和思考在科研实践中遇到的理论或技术难题,这些都直接地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整合现有研究生创新平台:在西安交通大学“行动计划”的支持下,作者及所在团队整合了当时医院的3个研究所组建了统一的“口腔医学研究中心”。研究中心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三个集中和一个避免”:①集中实验区域;②集中设备和材料,将原有实验室的全部设备和材料无偿划拨给实验中心;③集中人力,采用引进、培养和调整的方针,建立了一支专职的研究和管理队伍,即中心实验室不但要有设备还要有思想;④避免重复建设,与校内其他平台建设交流,共享大型设备,节省资金用于必需设备和有特点的设备的购买。该医院实验室由专人负责日常的维护和管理,研究生进入实验室之前进行培训,并针对每个研究生开设课题方向进行实验技术指导,使其基础实验能力与理论水平相匹配;同时,要求研究生学会详细观察实验的现象、综合分析实验的结果,切实提高了其实验的操作能力。搭建校企产学研战略合作平台:实践证明,遵循“临床到实验室再回到临床的道路(bed-beach-bed)”的转化医学规律的产、学、研联合,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咸阳西北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口腔医疗器械专业制造厂商,经过较长时间酝酿和深入磋商,作者所在医院已与其初步搭建了一个校企产、学、研战略合作平台。目标是在口腔医疗设备器械领域开展更广泛的技术合作,旨在实质性地加强高等学校与企业间的密切合作,积极开展口腔医学工程技术和相关医疗设备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含量的先进仪器技术,促进向先进产品的转化。合作除了可充分发挥该院口腔医疗特色及优势,面向区域服务地方,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实现自身发展和区域发展良性互动之外,还可以共同培养研究生,并为他们提供科研实践的最好基地。

3研究生交叉、开放式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3.1研究生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

单一导师制: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导师少、研究生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单一导师制带来的弊端日益凸现。首先,师生人数比例失调,严重制约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和研究生知识水平的发展;其次,为了满足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各个学校都降低了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的遴选标准,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最后,知识时代的学科交叉性要求研究生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而单一导师的知识局限性会导致研究生学习范围过窄、知识结构不宽,单一导师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研究生培养模式封闭: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仍然满足于传统意义的教学与科研上,医学院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区分较为严格,造成在招生方面,由于就业容量的限制,口腔基础医学招生较为困难;而口腔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又对从事基础研究缺乏积极性,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医学创新能力上的不足。在封闭的培养模式下,优秀的研究生教育资源,包括导师资源、课程资源、科学研究试验条件等无法在国内各高校之间相互开放,更缺乏国际学术交流、讲座、合作科研等培养研究生所不可或缺的国际性育人氛围和环境。

3.2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导师合作制的改革

在研究生培养教学中,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保持导师队伍的质量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为提高口腔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作者所在医院采用合作导师培养模式,建立合理的导师引入机制,并不断探索研究生培养的“导师负责制”、“导师组”、“合作导师”相结合的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以期全面提升学科综合力。在学科交叉的氛围和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尤其是该医院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基础研究和材料学院等相关研究教师合作,共同指导研究生完成课题研究,这种校内跨学科合作导师模式,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开拓了思维,又发挥学校不同学科的综合优势,并且直接推动了该医院交叉学科“口腔生物医学”的成立。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与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共同建设“口腔生物医学”交叉学科博士点,依托该校优势学科和“医工”结合的优势,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交叉学科思维能力、深谙生物学、材料学及生物医学工程学技术和实验研究方法,并能够从生物学理论的高度解决复杂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口腔医学问题的高端医、教、研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

3.3研究生交叉、开放培养模式的改革

为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准,应当全面开放研究生培养的客观环境,把加强研究生学术活动品牌建设作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生的培养不仅需要加强与其它高校的合作与交流,还应该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开拓学术视野,改善研究生教育的学术生态环境。近年来,作者所在医院同美国、德国、日本、挪威等国家的10余所著名大学口腔医学研究领域的国际顶级专家和知名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课题合作,选送研究生到国外高水平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开放式多学科交叉培养机制建设贡献了力量。同时,为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吸引研究生优秀生源,鼓励和支持优秀研究生从事科研创新研究,学校设立“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科研创新基金”,各项目资助经费已经开始在研究生科研活动中发挥效应,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起到了激励和支持的作用。此外,还广泛招收国际留学生,在国际研究生的创新性教育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扩大了该医院的国际知名度。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交叉、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和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才能构筑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开放式研究生培养体系,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

4结语与展望

口腔医学就业环境分析篇8

【摘要】目的:口腔门诊具有病人多复诊次数多流动量大涉及到的仪器设备手术器械材料药品种类规格繁多操作技术复杂,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并围绕质量管理要求,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从而杜绝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的发生。方法:我们于2008年5月 成立了口腔门诊安全管理小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分别针对口腔器械材料的消毒管理,口腔诊室环境的管理,护理配合的安全管理,以及医护人员自身安全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每月汇总出主要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并对其进行干预,设立护理安全路径,观察分析其应用效果,并做好记录。结果:我们通过重视安全教育,各种器械的消毒管理。口腔诊室环境的管理。护理配合的安全管理。医护人员自身安全管理。即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就医环境,最大限度的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并避免了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口腔门诊;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法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医疗纠纷呈直线上升趋势[1],如何做好口腔门诊的安全管理是护理安全及防范医疗纠纷的基础。口腔门诊具有病人多复诊次数多流动量大涉及到的仪器设备手术器械材料药品种类规格繁多操作技术复杂,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并围绕质量管理要求,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从而杜绝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的发生。现将我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方法

        我们于2008年5月成立了口腔门诊安全管理小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分别针对口腔器械材料的消毒管理,口腔诊室环境的管理,护理配合的安全管理,以及医护人员自身安全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每月汇总出主要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并对其进行干预,设立护理安全路径,观察分析其应用效果,并做好记录。

        2安全管理

        2.1重视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通过对全体护理人员(含实习生、进修生、护工)进行护理安全、卫生法规感染控制自我防护的宣传教育,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广大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使全体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防患于未然,在实施护理行为的过程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减少不必要的差错和纠纷。

        2.2各种器械的消毒管理:在口腔诊疗过程中,人流量大,手机牙钻等高危器械使用频繁,操作时经常接触到病人的唾液血液等体液,是医院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定期开展口腔消毒隔离和医院感染知识的规范化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知识,引入标准的预防概念。实行口腔科所有患者标准的预防原则,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增强责任心。对口腔治疗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及器械的消毒灭菌的概念深入人心。患者使用后的器械严格按照“去污-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必须按照一人一用一灭菌[2]。尽量使用一次性口腔医疗器械,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经消毒后无害化处理,并做好销毁记录。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掌握消毒原则:尽量采用高压蒸汽等物理灭菌法,如使用化学消毒灭菌剂,则必须根据口腔科高中低危器械的分类,分别采用灭菌、高水平、中水平、低水平的消毒法进行灭菌消毒。 

        2.3口腔诊室环境的管理:口腔科诊室的环境由于经常受患者的血液唾液等体液的污染,特别是在使用牙钻时,由于高速旋转所产生的飞沫气溶胶对诊室物表空气造成的污染更大,是医院感染的高危诊区。因此,诊室必须严格消毒管理,我们采用空气动态消毒机,不受人是否在场的影响,对人体无妨,随时打开都可以对空气进行消毒。门诊口腔科诊室内空气采取通风自然净化法效果最好[3],通风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经济有效的方法,更易被我们接受和使用。此外诊室门把、治疗椅、桌椅、地面、窗台等,每日用有效氯0.5%的消毒剂喷洒地面或擦洗物体表面,然后再用清水擦洗。当环境有明显污染时应随时处理,以保持室内清洁。

       2.4护理配合的安全管理: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培训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对于口腔科门诊患者可能出现情况的抢救技术、护理操作、病情观察要点等内容以及用药安全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对于专科新业务、新技术等,各科按专业特点进行业务讲课。并定期组织理论及操作的培训及考试。推广人性化服务,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医疗纠纷中60%以上是医患沟通不良导致的[4]。人性化服务是近来年被人们所赞赏和推崇的一种服务模式,即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围绕病人的健康为中心;微笑服务,问题服务,迎送服务等;尊重病人的人格,让病人信赖,使病人有安全感,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5]。积极了解病情,合理安排就诊,总之,护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善于处理各种关系,特别要处理好“医护”“护患”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每种疾病的配合操作技术及每种药物的性能和作用,做到准确安全的用到患者身上。

        2.5医护人员自身安全管理: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源,而手的清洗和消毒是防止医院内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洗手是一种最基本最简便且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因而,控制好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6]。因此,接触任何病人后必须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为防止吸入含有雾化的唾液血液和口腔内其他含有感染性的碎屑,唾液的飞溅,应戴口罩防护眼镜穿防护服等;有条件可使用橡皮障,即可隔离唾液又可减少唾液及微生物的扩散与传播[7]。加强口腔科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艾滋病的口腔症状及预防知识。做好个人防护,阻断传染源,防止医院性感染。

        3效果评价

        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护理体系”的落实,即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就医环境,最大限度的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并避免了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4体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纠纷也日益复杂化、多样化[8]。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护理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进行护理缺陷控制,提高护理质量、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质量体系是保障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重视寻找护理缺陷是防范护理隐患的根本,充分认识医疗风险,加强风险识别,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避免风险的前提。做到全面、全程安全护理,避免缺陷,才能保证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许建伟,巴音巴特.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特点和防范措施.现代医院管理,2005,2(8):15-17

[2]李晓星.口腔科器械的污染与消毒灭菌.护理研究,2002,16(10):572

[3]孔玉敏,姚光慧,秦冬岩.口腔科各诊室空气监测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60

[4]赵炳华.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35

[5]高虹.医院人性化服务的阐释和运作.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1(8):466-46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规范,北京

口腔医学就业环境分析篇9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实践教学标准

口腔医学是一门高度专业和实用的学科,既专业又实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主要以假牙技术教育为基础,需要更多的实用外科和技术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应努力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和适应能力,因为实践对口腔医学技术的学习非常重要。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仍然遇到诸如“强调理论,忽视实践”,“知识转移和技术培训”以及强调理论的教育计划等问题,改变原始培训模式是口腔医学技术教育者的共识。在当前的口腔医学技术教育改革中,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技能差的现象,是当前口腔医学技术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的特点

通过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涵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仿真性:在现实教育中有许多环节,学生在工作中承受着压力,因为学生必须在模拟工作场景中表现。只有活跃、充满活力和朝气蓬勃的学生才能与行业成为“零距离”,并拥有职业竞争优势。②任务导向:多数的学习障碍并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在于学习的兴趣和态度。③教学、学习和行为的整合: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的密切协商,制定一个教学计划,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性,教师会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尽力而为。这使学生可以在动手过程中组织自学、讨论和完成类型的指导,以利用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校企合作的应用意义如下:(1)口腔医学技术新的职业能力界定(相关考核指标构建)。(2)鼓励行业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3)实现职业环境与行业需求,课程体系建设和标准与职业标准,教育与生产课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之间的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用性。(4)促进职业教育体系与劳动就业体系的共同发展,开辟和扩大培育和发展技术工人的道路,促进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选择。(5)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一)口腔医学技术学科的认识和定位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在专业化领域的信息交流得到了加强。成立了由行业和企业人员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专家到校园讲解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发展计划、生产和科研成果等。使学生了解以后工作中不仅要会制作义齿,而且还可以学习诸如商业管理等社会学知识,加深对口头主题的理解,并为培养综合型人才创造条件。只有经验丰富的员工才能快速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运营。

(二)口腔医学技术教学改革(1)从牙科义齿制造有限公司的职位开始,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整合。根据企业和专业人士的实际生产过程对教师进行操作,避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冲突。讨论并就合作伙伴公司的课程提纲和培训内容做出决策。课程内容以任务为导向,并基于操作过程。此外,通过打破现有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学生的能力重新组织教科书,如“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课程,将各类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流程为主线,设计4个典型工作任务:制作铸造金属嵌体,铸造金属分别根据模型制作、蜡型模型制作、包埋和铸造、磨削和抛光的过程对立柱和型芯生产;自熔金属冠的生产和后部金属固定桥的生产、全瓷冠的生产进行培训。通过根据过程驱动型培训的需求创建动手培训材料,并教给学生常见的任务,业务流程和标准,学生可以建立质量意识并提高技能意识,同时精通企业技能。学生完成程序以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相关知识。通过将学习与实践整合到学习过程中,我们实现了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的目标,并最终适应了工作要求,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训练(例如,与“口腔正畸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为1∶5)。我们聘请兼职企业教师来加强我们的培训和实习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2)通过校级专业学生技能大赛,省级、全国口腔医学技能大赛为平台,与省级示范、部级示范、国际示范等企业进行教学标准接轨。

二、优化措施

(一)改革传统的两段式教学模式,采用工序化教学模式这意味着首先要在课堂上教授理论知识,并且将课堂时间分配给实际操作,以便学生入学后就可以获取专门知识。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以鼓励学生参观义齿加工工厂,以便学生将来可以确立牙科技术专家角色的概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全面引入了教育,将基于教科书内容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课程的教学方法。该课程的内容分为作业和用于完成作业的过程,每个过程的完成均用作判断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基础。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选择与教育工作相对应的知识点,以确保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保持一致,提高学生的技能并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二)改革教学方法,实现一体化教学强调口腔医学技术教育中的高职教育特色,将现代教育理念与具体课程内容相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感兴趣,激发和发展学生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教学,学习与实践的整合。首先,介绍学生可以想到的示例,使用多媒体进行说明,使用教育模型并在生产线上直接观察,以便学生可以自己练习。最后,教师们倡导“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念,同时根据企业标准指导、修改和解释学生的工作。同时,根据企业要求,加强牙科雕刻技能培训,以义齿为载体,以义齿生产工艺为模块,以临床案例模型积极开展综合实验,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设计一个实验项目。

(三)构建实训环境建立具有模拟工作环境的综合培训测试台和“三合一”培训教室。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同时进行理论培训,视听实践课程和生产实践课程,任何人都可以在综合培训测试台上完成三项教育任务:理论学习、课堂实验室培训和生产实践操作。通过完成将理论与生产和学校实践相结合的练习,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和实践技能。同时,高职院校为合作医院义齿治疗中心建设高质量,高效的生产培训和实践基地,以增加投资。除了在“三一”教育课堂上学习,根据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将学生带到医院的技术中心,在那里他们进入实验室的制造过程,还按照教学安排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分流程的到附属医院技工中心进入实践生产环节见习[1-3]。高职院校在基础教育、模拟教育和生产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了集教育、生产、社会实践、实习和技能发展功能于一体的三级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实践教育服务。建立实践研讨会,并成为面向生产的社会实践的基础。通过生产推动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进行富有成效的动手实践,以降低教育成本,并有效地实现生产与教育、工作与学习的整合。

三、教学标准

(一)口腔医学技术教学考评体系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践教育质量,有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加大了实践评价的权重,强调了学生的实践评价。评估标准基于义齿产品的检查标准,除理论评估外,还增加了技术操作程序的评估和参加实习的表现评估。对学生进行逐步的实践评估,主题包括有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实验工作评分阶段的随机问题。以上措施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实践技能,施行站点式考核。①岗位胜任力评分:由考核人员进行实践能力评分,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则实践能力越强;考核最后由考核人员随机抽取模型修整、蜡型制作、上瓷、型修、抛光、质检发放6个方面共100道选择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考核,满分100分。②患者满意度调查:自制评分表对患者使用满意度调研,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③口腔医师满意度调查:自制评分表对口腔医师操作满意度调研,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二)教学师资水平为了使口腔科学技术人员跟上新知识的快速发展,建立了合理、持续的口腔科学技术教育体系。完整的口腔医学技术教育系统要求对教师具有必要知识结构和合格专业技能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教师为企业提供了额外的培训和生产线学习机会,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多元化设计标准教育评估是检验教育效果的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教学质量。制定将职业与口腔技术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工作相结合的课程标准,应强调过程评估和自我评估。在强调实践的同时,要考虑理论、行业特征和职业能力评估要求,重点是评估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实践能力,并改进几种评估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课程采用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形成性考核,包括知识考核、技能考核与职业素质考核:通过作业、期末考试考核学生知识,占35%;通过实训过程、实训作品及考试考核学生技能,占50%;通过分组合作、质量检验、返工率、材料消耗率等考核学生职业素质,占15%。这三种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其中技能考核以项目为节点进行考核,而且考核标准就是企业的质检标准。另外,通过企业里面的口腔数字化的发展现状,Cam、CaD在口腔义齿制作有限公司的发展空间大,完成多元化设计,通过将学生派到义齿制作行业及相关企业进行阶段性实践教学,让学生切身实地的完成口腔义齿制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弥补其在校实践教学欠缺项目,完善操作能力的训练[4-5]。

(四)“项目化”的教学内容在建立课程标准时,我们与企业和行业紧密合作,以改革不适合学生专业和相关行业发展要求的课程内容。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及行业技术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创新地整合课程内容,分项目进行教学。前沿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发展被纳入课程内容,该项目是组织的主线。根据专业岗位的要求,结合相关专业资格准入标准,培训内容分为“基础项目”和“扩展项目”。“基础项目”是专业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扩展项目”是指具备专业岗位资格所需的基础技能和专业知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分析得到: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在行业、企业发展中的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新知识等现状导致“学校培养的学生技术能力与企业需求的技术能力不匹配的情况”,通过“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到企业实践学习过程的项目转化为校内的实训课程标准建设,制定出新的校内“综合实训教学标准”。从专业学生能力教学出发,做到校企无缝对接、与时俱进的培养专业学生。紧跟行业、企业新的职业技术能力需求,构建社会适应性强、就业核心力强的新一套实验实训课程标准。最终使专业学生学到新的设备操作、新的技术能力、新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刘芳,郭晓莎,蒋春梅,等.基于校企合作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2):1891-1893.

[2]杨洪涛,常维巍.新历史条件下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办学模式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z1).

[3]李新春.探索医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促进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J].河南教育:职成教(下),2013.

口腔医学就业环境分析篇10

【关键词】 职业教育;口腔医学;就业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迄今在学校数量、招生及毕业生规模方面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2004年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2]。现就桂林医学院口腔医学高职生2006—2008年的首次就业情况作初步分析,以发现相关问题,思考相应对策,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桂林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口腔高职班毕业生,全部来自广西区内,高中应届毕业生源,学制3年(2+1)。2006届39人,男22人,女17人;2007届61人,男35人,女26人;2008届59人,男22人,女37人。三届共计159人,男79人,女80人。

1.2方法

按桂林医学院招生就业处登记信息(截止毕业当年年底),含学生来源、性别、就业单位等,对三届毕业生的首次就业情况作整体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百分率和卡方分析。

2结果

2.1三届学生总人数159,就业人数148,就业率为93.1%(含专升本)。

2.2按性别统计,就业率男生87.3%,女生98.8%。男、女生比较p<0.01,表明男、女生的首次就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就业单位情况(表1)。根据单位性质分为公有医疗机构(含综合医院、口腔专科医院、公立医院派出门诊部、社区医疗机构)、私有医疗机构(私立口腔医院、口腔诊所、企事业单位口腔门诊)、其他医药行业(含医药、医疗器械营销机构)、非医药行业机构(指与医学行业无关的单位)四种;根据用人单位所在地分为市、县和乡镇三类。表1就业单位情况分析(n,%)从表1看,现就业单位以城市为主,以私有医疗机构为主。

2.4148人中在广西就业142人,占95.9%;外省就业6人,占4.1%。

3讨论学术

3.1就业情况分析

据广西政府网站信息,广西高职高专就业率(截止当年9月1日)在2008年为91.64%[3],2007年为90.75%[4],2006年为85.51%[5]。三年均数为89.3%,在全国位于前列。桂林医学院口腔医学高职生就业率统计至当年底,三年均数为93.1%,可见二者是相近的,也从一个方面提示专业符合社会需求。对男、女生就业率的显著性差异,推测原因为①男生的期望值可能高于女生,特别在广西薪酬较低的大环境下更明显;②用人单位以私人诊所为主,女生可能有易于管理的优势。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后另文探讨。

对就业单位情况分析(表1)可见,毕业生以在城市机构工作为主,占76.3%,乡镇最低,占6.1%,一方面与我国目前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相关。城市拥有相对丰富的医疗资源,各级别、各种所有制的医疗机构较多,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乡镇及农村医疗机构数量偏少,专业划分较粗,多不配置口腔专科。据了解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多需要另行进修眼科和耳鼻喉科,以便适应乡镇卫生院中五官科的医疗工作。这些现实情况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到乡镇和农村工作是有明显阻碍的。虽然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基层就业,但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而言可能存在更大的困难。在新的医疗改革政策下,农村和基层卫生机构可能得到大力加强,估计界时毕业生流向会有良性改变。另一方面毕业生在考量专业发展、经济收入、未来子女教育、家长及朋友期望、生活环境等方面后,可能作出倾向于城市的选择。在国家缩小城乡差距的工作见效后,上述因素将会削弱。此外如有城市医疗资源过饱和、国家行政性再分配医疗资源等情况则有利于毕业生流向改变。

从表1的数据还可见口腔医学高职生首次就业基本在医疗和医药相关行业,非医疗行业仅占2.7%。最多的是私有医疗机构(50.7%),其次为公有医疗机构(43.9%),这两类共计为94.6%,说明口腔医学高职生在就业专业性方面较稳定,表明专业设置合理,合乎社会需求。数据提示高职学历较易为诊所等私有医疗机构接受。如果除外专升本10人,在公有医疗机构的就业率仅为37.2%,表明随着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公有医疗机构招聘在学历门槛上逐步提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对提高医学高职教育质量增加了压力和动力。

3.2该专业教学现状和思考

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为目标[1]。现在以私人诊所为主体的私有医疗机构得到了规范和发展。这些口腔医学高职生的主要招聘机构提出的用人标准多具有共同点:首先是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其次是合格的技术水平。这与我国目前的医学生培养模式是有出入的。据了解目前全国医学院校极少有开设医患沟通的专门课程,既使有也是课时很少的任意选修课程。相对的,欧美国家的口腔医学课程很重视医患沟通能力,以美国哈佛大学牙医学院为例,在其四年医学教育期间,1~3年级必须分别完成《病人与医师》Ⅰ、Ⅱ、Ⅲ阶段的课程内容,学习接待、观察、询问、检查患者的程序和技巧,探讨医师在社会、伦理、心理学等方面应承担的义务[6]。又如法国口腔医学教育法令规定了多门心理学、伦理学方面的必修课程,选修课安排了人种学、人类学与社会学、表达技巧和沟通技巧等相关课程,还规定学生必须在医院参加为期4周的全日制护理见习,目的是学习护理技能,学习与患者、护理人员及科室人员的人际沟通技巧[7]。目前桂林医学院口腔医学高职未设置医患沟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今后有必要予以改进。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人际交往能力,它是事业成功的充分因素,也是必要因素。除了以课程形式外,还可以通过讲座、班级和小组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和能力。学术

课程设置的其余不足之处:①仍存在过多强调学科性的倾向。除外第三年的毕业实践,一、二年级实践课时:理论课时为0.47∶1,需要进一步提高比例,以符合国家“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对学生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的指导思想。②德育课程在第3学期后未再安排。可以考虑以讲座、社会调查、讨论等形式继续培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职业态度,培养符合社会进步的人生价值观和人文观念。现行德育课程也应在教材、教学内容上加强与现实和职业的关联性,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达成课程目标。③法律法规课程薄弱。目前仅有18学时的一门任意选修课程,还可能面临学分制和学生个人兴趣的矛盾,而学生毕业后的资格考试、执业、医疗事故、防疫等事务涉及了较多的法律法规,因此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是必要的。

口腔医学高职人才的培养关键时期是第三年的毕业实习。它是学生德育、人际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操作技能等的初步成型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由于学生分散到各附属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实习点,在实习管理、师资、设施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仍需要各级部门较长期的努力,对口腔医师数量、医师教学能力、技能操作考试等方面进行大力改善,才能提高培养质量,完成口腔医学高技能专业人才的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吴启迪.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教育[eB/oL].[2009?11?30].http://www.cvae.com.cn/www/yj/zhyj/09?11?16/4469.html.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

3广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全国排名前列.http://www.13580job.com/article/200906/1964.html.

学术

4广西壮族自治区2007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http://www1.gxeea.cn/gallary/upload_images/621_14153_1213340680762.doc.

5广西壮族自治区2006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http://202.103.252.84/2007/6?26/2007?6?26.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