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总结十篇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总结十篇

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3:58

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总结篇1

一、**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工作成就

(一)**能源消费特点

**时期,全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有力拉动了能源消费增长和推动了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能耗强度持续稳定下降。

1、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

**年全省能源消费量5616万吨标准煤(按当量热值计算),**时期年均增长5.8%。其中煤炭消耗量5028万吨,电力消费量743亿千瓦时,石油制品消费量1094万吨(其中成品油642万吨),**年均分别增长3.5%、11.1%、11.1%(其中成品油9.1%)。**年,全省人均能耗1.2吨标准煤,人均电耗1650千瓦时,分别比**年增加0.2吨标准煤和650千瓦时;人均能耗和电耗水平已与下中等收入国家大致相当。

2、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电力和石油等优质、清洁能源对煤炭的替代趋势十分明显。**年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66%,石油占29%,电力占3%。与**年相比,煤炭下降6个百分点,石油上升6个百分点,电力下降1个百分点。终端结构中,煤炭占36%,石油占33%,电力占20%;与**年相比,煤炭下降16个百分点,石油和电力分别上升11和5个百分点。中间消费比重快速提高,**年中间投入量相当于全部消费量的68%,其中煤炭中间转换比重达60%,分别比**年高出17和14个百分点。

能源配置向第三产业和人民生活用能比重提高方向转变,能源结构更趋合理。第一产业用能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在工业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带动下,用能比重下降了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能比重上升到11.7%,提高了2.3个百分点。人民生活用能比重基本稳定。

(二)**节能工作主要成效

全省节能工作贯彻执行《节能法》,坚持"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针,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转变增长方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在加强能源审计和完善单耗指标管理体系上开拓创新,在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增效上取得了较大成绩。

1、**节能主要成效

国民经济能耗强度持续下降。**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0.93吨标准煤,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年下降了21%,年均节能率5%。基本实现了新增能源消耗中一半靠节约的战略目标。**期间,全省共节约和少用能源约1200万吨标准煤,年均节约标准煤240万吨;**期末,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3,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1。

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主要产品单耗下降。**年初步估算,全省能源系统利用效率可达36%,比国家高出2个百分点左右,比"八五"期末提高约2.5个百分点。尤其是对能源利用效率影响较大的发电效率明显提高,**期末比"八五"期末提高了3.5个百分点。据对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调查,**年45项主要工业产品单耗指标有37项下降和持平,占82%。

依靠技术进步,形成了较大的直接节能能力。**期间,共完成较大的节能技改项目89项,投入资金总额约6.5亿元,累计形成年节能能力约31.3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6万吨。全省共推广紧凑型节能灯328万只,节电2.5亿千瓦时。总投资1292.8万元,改造各种锅炉215台,形成年节约能力8.5万吨标煤,年节约价值3561万元,减排二氧化碳16.4万吨。

2、主要措施

(1)加强节能法规建设。1998年12月15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并于1999年3月1日颁布实施。出台了《**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订了《**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法》配套法规的制订和实施,进一步推动节能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2)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按照《国家节能技术政策大纲》要求,坚持把节能工作作为企业技术进步的重点,引导企业依法用能、合理用能,降耗增效。通过技术推广、工程示范、项目贴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

(3)积极推广节能新产品、新设备。通过制订地方标准、加强市场监管、组织示范试点、实行奖励政策等措施,大力推广紧凑型节能灯、锅炉分层燃烧装置、变频调速技术等节能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取得了较好成效。

(4)努力开拓节能工作新领域。对建材、化工、冶金等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强化和规范了企业节能管理基础工作。结合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特点,确定了全省重点耗能产品单耗目录,编写了《**省主要工业产品单耗计算手册》,促进用能企业能源管理水平的提高。

(5)以贯彻《节能法》为重点,广泛开展节能宣传、培训。坚持组织每年一次的"全国节能宣传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节能法律、法规和节能知识,促使依法用能、合理用能观念深入人心。全省各级节能管理部门共举办培训班30多期,培训能源管理工作者、重点用能单位负责人和能源管理人员**多人次。

3、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节能总体水平还不高,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仅为35%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30-90%。二是依法管理节能工作的法规体系尚不完备。三是节能管理机构不健全,节能专项资金不到位。

(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主要成效

贯彻国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从**实际出发,重点开发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和推广生物质能深化利用技术,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方面取得新进展。

1、风力发电。风力发电场总装机规模为3万千瓦,约占全国的9%。由政府贷款,引进了33台micon600千瓦风力机,括苍山风力发电场(2万千瓦)投入正常运行,鹤顶山风力发电场(1万千瓦)即将投入运行。

2、太阳能利用。太阳能热水器逐渐发展成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行业,初具规模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厂家超过55家,年生产太阳热水器10万平方米左右;至**年累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7万平方米,**时期年均递增约3万平方米。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生产快速发展,**时期累计产量2.36兆瓦,初步形成了1兆瓦的生产能力;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年产0.2万千瓦,填补了国内空白;家用太阳能电源、小功率太阳能逆变器、太阳能电视机等产品成功地应用于援疆、及国外合作项目。

3、生物质能应用。全省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78处,总容积3.3万立方米,年产沼气865.7万立方米,可供气10379户,发电3.7万千瓦时。杭州灯塔养殖场1万立方米沼气发电的重点示范项目竣工投产,项目规模为亚洲第一。总装机容量3200千瓦的江厦潮汐电站是全国运行良好的主要潮汐发电站。

二、**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

**时期,**将朝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大步迈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进而带动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随着加入wto,开放型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节能降耗将成为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选择。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广阔。

(一)全省能源需求预测

**时期,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均能耗将大大增加,全社会能源需求量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01-2005年,全省能源需求弹性系数约0.50-0.55,电量需求弹性系数约0.75-0.80,石油需求弹性系数约0.70-0.75。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到2005年将超过0.7亿吨标准煤,其中电量1100亿千瓦时左右,石油1600万吨,人均能耗和电耗分别为1.6吨标准煤和2400千瓦时。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全省一次能源结构仍将维持以煤为主的格局。若维持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预计到2005年,全省煤炭总需求量将达到6500万吨左右,这是环境容量所不能承受的。如果加强核能和天然气利用,则到2005年一次能源结构的煤炭比重有望控制在50%以内,总量5600万吨左右。

(二)全省节能潜力分析

1、产业结构演进与节能方向

**时期,**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将略有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将稳步提高。能源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也将表现出相同的趋势。这个变化趋势对**节能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重点抓好工业节能的同时,要加强第三产业的节能工作,加强能源监测和节能管理,加强终端用能管理。

2、能源结构变动与结构节能

预测到2005年,全省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的比重分别为56%、34%、4%、6%。与**年相比,煤炭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石油、电力和天然气分别上升5个、1个和6个百分点,能源结构有较大改善。由此,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强度将下降10%以上。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强度将相应下降15%左右。

3、节能潜力总量测算

当前**能源消耗有两大特点:一是主要产品单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年6000千瓦以上火电厂供电煤耗为每千瓦时372克标准煤,而国际先进水平为317克标准煤;吨钢可比能耗平均为736千克标准煤,而国际先进水平是656千克标准煤;每吨水泥熟料燃料消耗为128千克标准煤,而国际先进水平为107.5千克标准煤。二是产值能耗高。**年每千克标准煤能源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3美元,而世界银行1996年公布的国际单位能源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值为2.2美元,高收入国家为3.5美元。如**时期全省单位能源消耗的产出水平接近1996年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1.68美元的平均值,节能潜力年均达300多万吨标准煤。

按此预测,**时期全省年均节能率可保持5%,可节约能源1500万吨标准煤。

(三)全省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分析

1、**可再生能源资源充足

**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海岸长达6500公里,海岛数量居全国之首,风力资源尤为丰富。据有关部门预测,全省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达60万千瓦以上,而目前仅开发利用3万千瓦。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资源也较为丰富。

2、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力量较强

全省拥有一批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科研队伍。一是风能方面。从事联网运行的风电机组的技术开发和制造力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年来开发生产出200-250千瓦风电机组,还建立了**风电中试基地。二是太阳能方面。拥有中国光电技术发展中心为代表、国内领先的太阳能研究开发力量。三是生物质能方面。以**大学为主要基地,在生物质能发电、气化、液化利用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以杭州市农村能源办为代表的沼气研究和应用技术推广也有相当基础。此外,在潮汐能、潮流能、洋流能、地热能和太阳能温室等方面的研究,也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3、形成一批可再生能源的骨干生产企业和优势产品

全省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源生产企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太阳能电池在国内产量最高;机械加工业具有较强的风电机组生产能力。全省形成了一支农村能源建设工程队伍,沼气技术不断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专业化和产业化水平。

4、可再生能源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近年来,太阳能热水器年均增长30%,产品逐步为广大城乡居民所接受;太阳能电池的需求逐年增加。太阳能光电系统控制器和小功率太阳能逆变器,通过国家和世行的专业质量许可证检验,国内外市场前景较好。风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0.16%和0.12%,约占全省可开发利用风力资源的5%;**开发的中小型风电机组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至**年底,累计建成并正常运行的大中型沼气工程102处,总容积3.5万立方米。

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主要障碍:一是社会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认识不足。二是市场发育不完善。可再生能源产品大多缺乏系统的技术、标准规范,质量监督和检测体系尚未建立;不正当竞争在一定范围存在。三是缺乏产业扶持政策。可再生能源还不具备与常规能源全面竞争的能力,产业融资较为困难。四是可再生能源利用产业总体规模小,项目组织和市场开发能力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程体系。五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产品的开发应用范围窄,影响市场拓展。

三、**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指导思想

**时期,围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把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为核心,坚持市场导向、依法管理、多能互补、技术创新、降耗增效、加快发展,推进节能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努力实现能源平衡、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法制规范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节能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节能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内在动力,完善技术开发应用和产业化的市场运作。针对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市场失灵状况,加强法制规范和政府的政策引导。完善节能法规体系建设,强化执法力度;增强全民节能意识,形成合理用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坚持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加快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市场体系建设,以市场化促进产业化。推进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发展技术市场和人才市场,进一步提高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程度。用市场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能源新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步伐。整顿和规范节能和可再生能源产品的市场经济秩序。按市场经济要求,组织实施重点项目。

3、坚持能源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紧紧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线,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实行多能互补,促进终端用能结构优化,促进能源资源合理配置,促进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积极适应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的新形势,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培育优势产业;进一步节能降耗增效,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三)**主要目标

--节能率年均增长5%,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1500万吨标准煤。到2005年,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至0.75吨标准煤(**年价),折合每千克标准煤产出国内生产总值约1.7美元,相当于1996年上中等国家的水平。

--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3-4个百分点;到2005年达到40%左右,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主要耗能产品综合能耗较大幅度降低。到2005年,冶金行业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下降到950千克标准煤,火电厂供电煤耗下降到360克标准煤/千瓦时,化工行业中型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到1900千克标准煤/千克。

--到2005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达到70万吨标准煤,可替代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1%。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新增推广量108万平方米;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82处,容积2.7万立方米。

--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服务市场进一步完善,总体上达到技术现代化、产品标准化、企业规模化、市场规范化的目标,确立一定的产业竞争优势。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较为完善。相关法规建设较为健全,技术和产品标准较为完备,执法水平和技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四、**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进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工作

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节能法》和《**省实施〈节能法〉办法》,完善节能法规,加强执法监督,形成外部约束机制,依法促进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根据国家拟出台的《节能法》配套法规体系,结合**实际,重点制订《**省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省节能监测管理办法》等实施细则和办法,依法开展节能管理和监督工作,促使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工作进一步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进一步实施《**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完善技术和产品标准,规范企事业单位的用能行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行依法管理,改进管理方式,加快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和强化服务转变。

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基础管理制度。按照节能法规的要求,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完善节能管理监测体制。健全执法监督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改进用能管理,改善执法手段,加强监督检查,提高执法水平。

完善全省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做好能源信息管理工作,为科学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实行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公报制度、主要用能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加强能源的计量、统计和能耗情况分析工作,完善能源数据库及能源信息制度。建立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制度、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制度,及时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素质。制定中长期的年度培训计划,重点培训各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和执法人员、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人员。实行学习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加大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和节约意识。重点组织好一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经常性的宣传工作。

(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激励机制

运用市场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终端用户的节能积极性,提高终端用能产品的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配置。进一步采取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政策措施,一手抓扶强,一手抓汰劣。扶持一批优势企业上水平上规模,推进节能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按国家颁布的目录,限制和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创新节能机制。一是建立节能信息传播机制、能源合同管理的技术服务机制,克服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中的市场障碍,提高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的技术服务水平,促进先进实用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二是建立节能产品标识制度,以节能标识形成产品的市场差别,引导终端消费者进而引导生产企业。三是实施综合资源规划和需求侧管理方法,引导中小城市或特定区域内合理开发与节约能源。四是实施高耗能行业的自愿协议,引导企业与政府或协会签订协议,企业承诺在一定期间内的节能量和减排量,政府承诺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或放宽管制。五是建立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促进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六是推动政府机构节能,率先示范。

进一步完善鼓励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经济政策。充分利用现有的节能专项资金等激励政策,并结合财税、金融、价格和投资体制改革,推出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政策。一是实施产业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调整。二是实施财税政策,将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作为公共财政政策的支持重点,对重点开发、示范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落实热电联产、节能住宅、节电产品和进口节能关键技术、设备的减免税优惠政策。三是实施价格政策,逐步完善能源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有效运用价格杠杆,推动企业和用户按照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环境许可的原则合理用能。四是实施信贷政策,加强银企合作,引导金融部门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实施信贷支持。

(三)努力培育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服务和产品市场,促进产业化发展

加快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服务和产品的专业市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和产业扩张。研究制订培育专业市场方案,完善配套的激励和扶持政策,驱动社会资源投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领域。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功能,围绕专业市场建设信息集散中心、产品集散中心、新技术研发中心、成熟技术推广中心,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专业市场推动节能和可再生能源产业集聚,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建立健全市场化的中介服务网络,强化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协会、学会的作用;推动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改制改组,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和市场化运作水平。建立各种信息和情报网络系统,定期鼓励推广的科技成果(产品、技术)目录、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目录。组织制作、传播成功节能案例;组织收集、整理和国内外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信息。

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机遇和经济绿色化的趋势,积极扩大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拓展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领域。深入实施DnDp/GeF项目。通过信息交流、研讨培训以及援助、贷款等多种方式,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和产业化程度。积极对外宣传**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开发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争取进入国际市场。

(四)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以技术进步为重要手段,组织实施重大技术开发和示范推广,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尤其是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

依照《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结合**实际,大力推广应用适应市场需要、效益明显、先进成熟的技术。主要是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蓄冷蓄热、联合循环和多联产的热能综合利用技术,洁净煤加工配送技术,余能余热回收技术,建筑节能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以高压电机调速电机变压器经济运行、绿色照明为主的节电技术;以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为主的先进燃烧技术;节约和替代石油技术,主要包括成熟的等离子点火、低油煤粉点火、天然气替代燃料油技术等。组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示范工程,抓好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增效技术改造,提高节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重点是大力推广太阳能利用技术,扶持重点生产企业,推动主要产品的工艺、技术水平上台阶,增强竞争力。促进风力发电的产业化发展,鼓励和支持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建立技术储备,提高国产化和产业化水平,逐步增加可再生能源对常规能源的替代比重。

组织技术进步的重点示范工程。一是抓好节能型、清洁型工厂示范。从冶金、石化、化工等高耗能行业选择一批企业,进行系统节能改造,发挥示范效应。二是抓好高能效中小城市示范。选择条件较好的中小城市,实施以提高城市总体能源效率为目标的高效化城市挑战计划,运用综合资源规划和需求侧管理方法推进技术改造。在规划期内,逐步实现区域内多数企业"增产不增能、扩建不扩能、增能靠节能"的目标,逐步实现整个城市(或区域)的能源消费达到零增长、废弃物达到零排放的目标。三是抓好太阳能节能一体化建筑示范。通过应用门窗密封条、多层保温窗、外保温复合墙体、热量按户计量及控温、供热管网调节控制、热反射保温隔热、太阳能建筑、高效照明系统和计算机模拟等技术,开发太阳能节能一体化房地产项目,创立节能、环保型房地产品牌,提高城市和生活居住品位。四是继续抓好风电国产化和大型沼气示范工程、优质洁净煤加工配送工程。

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总结篇2

关键词农业用水;现状;对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河川径流总量882亿m3,扣除高原、荒漠等难利用水38亿m3,地表水可利用量约844亿m3。考虑到全疆生态需水量200~220亿m3(平均210亿m3)、难以利用的高原区域羌塘水以及河流出境水量等因素,新疆可供国民经济利用地表水量仅约400亿m3。目前,新疆水利工程年引用水量约437亿m3,其中地表水399亿m3,地下水38亿m3。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用水矛盾,干旱缺水与水资源有效利用问题成为影响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1]。

1新疆农业用水现状

新疆是我国西部地区最为干旱的内陆农业灌区,在新疆的广大地区,尤其是东疆的吐鲁番盆地,分布有典型的内陆荒漠气候带,年均气温13.35℃,≥10℃年积温达45℃以上,年均降水量仅6.3~25.3mm,而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50倍,年积温高、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大气干旱是该区显著的特征。新疆农业用水占总引用水的95%以上,而工业、城镇及第三产业用水只占5%左右,其中工业仅占2.1%;万元gdp用水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2倍。农业是水资源消耗大户,农业用水比重大、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用水效益低是新疆农业用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要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增长,必须大力发展和建设节水型社会。

2对策

2.1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

一是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根据当地灌区和水源的特点,改革现有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使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重点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通过成立农业用水户协会,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用水权、水量、水价的分配、管理和监督。二是建立完善“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用水管理制度,确定各用水户实际灌溉面积;复核农业灌区用水量指标。三是建立以各级行政区划和主要流域为单元的区域引水总量控制定额指标体系。四是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制定以行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分级负责制度,逐级分解落实水量控制指标,明确考核、奖罚措施,确保总量控制落到实处[2]。

2.2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一是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对主要种植作物结构进行调整,加强抗旱品种选育工作,采取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及管理节水等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措施,降低灌溉定额,提高水利用效率。二是严禁开荒、控制打井。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工业布局,限制发展高耗水工业,把推行清洁生产同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促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用水工艺,重点行业逐步实现废水零排放。三是城镇发展要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建立与当地水资源具体条件相适应的城市绿化和景观,控制选用耗水量大的绿地植物,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3]。

2.3建立节水工程体系

合理规划并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体系。一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水资源监测系统和取(用)水及量测自动控制设施,提高水资源管理与调控能力。建设生产、生活节水工程,推进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和渠系配套工程、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示范工程;加快区内工业开发区、建材等高耗水工业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推广节水工艺,提高循环用水能力;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降低管网渗漏损失,提高输配水效率和供水效益。二是实施地下水保护行动,在加大节水力度的前提下,减少机电井数量,限制或禁止开采地下水,采取人工回灌、建设替代水源等工程措施,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区,以恢复地下水良性循环,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是建立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科研技术服务支撑体系。由于科研技术服务远落后于当地节水需求,制约了区内节水事业的发展。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特点,大力研究开发先进实用的节水技术,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完善节水科研队伍建设,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四是新建山区调节水库,增加径流调节能力。通过建设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增强流域内水资源的调蓄能力,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污水回用,积极推广再生水利用,结合城镇供水,积极建设和完善城镇排污系统,改造和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处理等级,增加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2.4合理调整用水结构

各业用水中,农业用水占总水量的比例高达95%,第二、第三产业用水仅占5%,因此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相应的节水措施,形成以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和城市化建设、工业反哺农业的良性互动局面,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在农业方面实行渠系节水与田间节水结合,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结合,水利工程节水与农艺技术节水结合,节水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4]。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各级用水单位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利用经济杠杆,制定合理水价,促使各行业自觉节约用水。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制定合理水价,采取计划用水、超额加价等措施,提高单方水生产效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参考文献

[1]人民银行石河子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新疆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新疆金融,2009(10):33-35.

[2]王群,张和喜.贵州农业节水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9(11):252-254.

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总结篇3

1我国钢铁企业炼铁工序能耗概况

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钢铁企业对环境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的重视,炼铁工序节能是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工作的重点,炼铁工序占钢铁工业总能耗较大比重[1]。目前,钢铁企业炼铁工序能耗逐渐降低,实施节能减排越显成效,但其工序能耗仍然很高,仍具有节能减排潜力,因此,钢铁企业炼铁工序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应该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不断加强巩固实施执行。

2钢铁企业节能减排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及企业对节能减排的关注和重视,钢铁企业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门户企业,也把“节能减排”方针和措施作为深度融入钢铁各生产单位工序,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各生产单位工序能耗逐渐降低,其中炼铁工序能耗降低尤其显著,节能减排潜力巨大。目前,虽然节能减排成绩结果显著,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不容忽视。针对钢铁企业炼铁工序节能减排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如下:

2.1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的优惠政策不足虽然我国对于节能减排具有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由于各个行业情况不同,节能减排实况不同,钢铁行业作为节能减排主要行业,其相应所需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相比其他行业要大大不同,因此,为了使得钢铁企业所有生产单位工序(尤其是炼铁工序)取得更好地节能减排效果,需要更多的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采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以保证节能减排这一基本国策取得更好地成绩。

2.2节能减排机制不完善;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节能减排政策机制不完善。目前国家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开发的政策很不完善、力度也不够,一是国家对企业从事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包括资金补助、税收优惠、风险分担机制)的支持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远远不够;二是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使用节能产品力度和宣传不够,企业对实施节能减排技术及安装节能设备态度也并不积极,三是技术开发的激励机制不到位。

2.3钢铁企业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开展节能减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国内不少钢铁企业都已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向大型企业或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借鉴其成功经验来加强自身的节能减排重视和管理,但仍有很多钢铁企业没有意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只考虑自身利益,,缺乏开展节能减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原因往往在于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投资投入及节能设备产品价格很高,资金投入较大,在国外,消费者为此多付出的部分,政府会出钱补给消费者,我国却没有这样的补偿鼓励政策。

2.4钢铁企业技术比较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结构亟待优化纵观国内外钢铁企业炼铁技术水平现状,可以明显看出我国钢铁企业技术落后与国外炼铁工艺水平,虽然国内很多钢铁企业也已经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仍一些技术装备陈旧和落后的现象,部分钢铁企业对于技术创新认识不够,缺乏高科技人才以及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钢铁企业技术设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远落后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结构质量影响着我国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钢铁产品的结构和质量档次现对于钢铁强国还是相对弱一些的,为加强我国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我国钢铁企业必须优化钢铁产品结构和质量,提高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比重。

3炼铁工序节能减排主要途径

3.1工艺技术设备企业改革使用先进炼铁工艺;淘汰落后的设备,安装大型、新型的设备,大型化的生产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铁水生产的质量、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全力推广并继续优化的节能减排重点技术。

3.2企业管理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成立监督检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用水单位浪费与排污情况,加强钢铁生产流程工序生产组织管理;由本公司主管部门组织对公司能源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节能减排知识和技能培训;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促进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3.3废物利用在钢铁工业中,对于炼铁工序所产生的炉渣、除尘灰及高炉炼铁产生的高炉煤气,通过合理的废物资源化利用,提高能源效率。现阶段,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技术不断发展,使得矿渣等固体废物逐渐实现资源化回收利用。矿渣回收用于金属铁行业和混凝土等建筑行业,也可以用于一些高价值的产品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提高能源回收利用率,促进固体废物资源化。目前,针对高炉工艺炼铁工序较成熟有效的废物利用技术有:高炉煤气余压发电(tRt)技术;高炉烟气余热利用及炉渣回收技术;高炉煤气干式除尘技术;高炉煤气联合循环发电(CCpp)技术等技术,降低生产过程的单位产品能耗并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

3.4污染治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炼铁工序污染物产生量,以达到“减排”目的,同时,对于企业炼铁工序产生的废水、烟气、粉尘、固废等污染物进行全方位彻底治理,减少环境污染影响。

3.5能源管理建立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平台,完善能源节能管理制度、管理办法促进炼铁工序产生单位节能降耗,进一步加强能源管理工作,特别是加强水、电、蒸汽检查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失,进一步优化能源系统配置,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实现生产工序用能的优化分配及供应,保证生产和动力工艺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最终实现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目的的。

4结语

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总结篇4

建筑节能产品的使用,需要加强节能技术的发展,因此实现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广泛应用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

减少能源总需求量。目前我国的建筑能源的消耗增长量已经明显的高于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为此如何减少能源的高消耗成为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总量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首先要进行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为建筑设计的理念带来全新的理念,设计师从整体上结合建筑的概念,在规划设计时首要就是加入节能的理念,加强对于建筑物地址的合理选择,进行合理的的外部环境设计,并且借助建筑物的形体进行建筑物周围的微环境的改变,达到节能的效果。其次提高终端用户用能效率。采取多渠道的措施提高用户端的能源利用,利用自然资源增加建筑物的热能使用,减少空调系统等的能源浪费。最后提高总的能源利用效率。现在从一次的能源转到建筑设备使用的最终端的过程中,能源的消耗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们要从全程进行能源的处理,从多角度系统的反应能源利用对于环境等的影响。进而最大程度的提高总的能源利用效率。

利用新能源。在建筑的节约能源方面如何使用新能源成为建筑节能的重要的措施,在这里新能源主要是指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目前建筑业内广泛使用的就是太阳能,太阳能的应用为以后的新能源的积极推广起到了积极地作业,但是目前由于相关技术的原因太阳能的商品化程度还不高,而在风能方面现在的建筑业还没有进行技术化的应用,现阶段只是应用风能的原始作用—自然通风。

建筑节能施工新技术的措施

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居住条件也在不断的改善,人们的生活受外部环境影响的变化也在逐渐的减少,天气与人的生活相不应时人们使用其它的措施进行调温,而这些措施都需要消耗能源才能实现,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减少能源的消耗,因此我们就要提高供暖系统的效率,提高系统的科技性。现阶段主要有三种技术:①利用计算机、平衡阀以及专用智能仪表进行管网流量进行合理分配。②在用户端进行安装调温器,用户可以自主调节温度。③对于管网进行新型的保温材料包裹,减少管道的热损失,近年来主要采用的就是低温地板辐射技术。

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主要来自三部分:外墙、门窗以及屋顶,因此加强对于这三方面的热能损失成为建筑界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采用开发高效、经济的保温、隔热材料和切实可行的构造技术,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密闭性能。首先我们要对墙体进行技术节能,要采用复合墙体,复合墙体就是用块体材料或钢筋混凝土作为承重结构,与保温隔热材料复合作为墙体。其次加强门窗的节能技术,在技术上提高或者改善门窗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门窗的密闭性。最后就是在屋顶的防水层下设置导热系数小的轻质材料用作保温,以此提高屋顶的节能。

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总结篇5

关键词:国家大剧院 节能降耗 科学管理

国家大剧院是部级表演艺术中心,年接待观众上百万人次,传播艺术改变生活的理念,以提高人民群众艺术素质修养为己任。国家大剧院物理空间在体现艺术气质、为观众提供舒适观演环境的同时,更应体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理念,为全社会起到引领的作用。国家大剧院做为一个大体量全封闭的现代建筑,节能降耗是物业管理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不但是剧院管理者建设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剧院降低运营成本的要求。如何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是物业管理工作者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主要课题。

1. 国家大剧院概况

国家大剧院建成于2007年12月,位于北京市心脏地带,与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相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75万平方米。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为独特的壳体造型,高46.68米,地下最深32.50米,周长达600余米。壳体内部包含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三大专业剧场和一个试验小剧场,还设有水下长廊、展厅、图书资料中心、新闻厅等活动区域,徜徉其中,人们会感受艺术的陶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2012年12月国家大剧院成立五周年,五年来,国家大剧院已进行商业演出3541场,来自全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3.4万人次的国际知名艺术家和全国10万余名艺术家登上大剧院的舞台,与780多万观众分享艺术的魅力。

国家大剧院全年演出场次多,人员密集,对物理空间的环境要求很高。大剧院的建筑为全封闭结构,完全依靠空调设备调节室内空气环境,剧场内大部分区域无法借助自然光,完全依靠照明,机电设备系统非常复杂,功能要求严格,能耗大,设备总装机容量为32800KVa。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节能降耗与使用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

2. 国家大剧院节能降耗管理主要特点

2.1 系统复杂,设备设施多,管理难度大

国家大剧院总建筑面积21.7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壳体全封闭结构,地下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主要依靠空调设备和照明设备进行环境和照明的调节。空调系统运行设计供冷负荷约为15000Kw,热负荷约为10000Kw。空调系统设备设施繁多,设备主要有离心式制冷机组4台,共2816Kw;螺杆式制冷机组1台,197Kw;集中式空调机组89台,共1808Kw,空调系统设备总设计功率为7134Kw。全院共有88台各类电梯,照明系统共有各种灯具39681套,总功率1451Kw。除演出专业设备外,建筑物通用设备设施耗电量占总用电量的54%。此外,国家大剧院室外景观水池面积35500平方米,蓄水量超过18000立方米,由于水量蒸发而产生的耗水量十分可观。设备节能降耗管理需在为观众提供舒适环境的前提下,克服复杂的管理难度,充分挖掘潜力,以达到理想的节能成效。

2.2 设备运行时间长,运行管理十分重要

国家大剧院是部级表演艺术殿堂,每年演出超过800场,每年开展各种艺术教育、艺术普及、艺术交流活动上千次,白天剧院开放对外参观,晚间上演精彩的演出,夜间进行演出装台和排练,每日各种设备运行时长超过16小时。如何在保证剧院各种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合理规划设备运行方案,杜绝一切可能的能源浪费,是设备运行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2.3 树立绿色环保理念任重道远

国家大剧院经营管理人与各类服务人员总数超过1500人,每年接待国际及国内艺术家上万人次,观演观众达180万人次,如何在参与剧院各项活动的人们心中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使各个岗位的管理和服务人员甚至包括演员和观众能够为节能降耗的理念出一份力,使每个进入剧院的人能够对剧院的环保理念有一份理解,是设备管理工作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3. 国家大剧院物业设备设施节能降耗管理主要措施

3.1 依靠先进技术措施,提高节能成效

国家大剧院无论是建设设计阶段还是运营管理阶段,一直秉承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理念,探索节能降耗的有效技术途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节能降耗管理成效。

(1)变配电系统的节能

国家大剧院内设2个10KV高压站,下设9个分变电站,其中1-4号站供剧院三大剧场,5号站供冷冻机房,6-9号站分别为景观水池和车库提供电源,各分变电站位置均设置在负荷中心附近,有效减少了低压线路的长度,降低线路损耗。此外,提高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治理谐波是提高供电质量、节约能源的有效途径,在供配电系统中的高次谐波主要产生由非线性负荷用电设备产生,国家大剧院非线性负荷较多,舞台演出灯光调光设备、变压器、镇流器、舞台机械的变频器、软启动设备等是高次谐波的主要来源。在设备选型时,均选用具有抑制谐波措施的电器产品。

(2)照明系统的节能

照明系统采用高功率因数、高能效等级的绿色节能照明产品,如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LeD等,淘汰能耗大的白炽灯产品。灯具电气部分多选用电子镇流器,避免选用能耗大的电感镇流器。配电线路尽可能采用三相供电并做到负荷平衡,以减少电压损耗。照明控制部分采用楼宇自控系统集中控制,合理调节设备运行时间,为保证使用需求,在不同场所分别辅助其它智能化控制方式,如在公共空间主要人流通道,采用照度传感器控制设备启停,既满足不同时间段设备使用需求,又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达到节能目的。在卫生间、次通道、电梯前室等区域安装红外感应控制器,随时做到人走灯灭,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国家大剧院现阶段也在积极探索最先进的物联网概念,将灯具、风机盘管等末端用电设备纳入互联网络,进行系统管理、按需使用、避免有限能源的浪费。

(3)空调系统的节能

国家大剧院空调系统设备复杂,用电负荷占剧院总用电负荷的40%,主要能耗分为冷热负荷能耗和空调系统设备设施运转能耗两部分。冷源配置采用4台制冷量为1100Rt的离心式冷水机组和一台300Rt双机头螺杆式冷水机组,这种设备组合方式可以灵活应用,满足节能要求,小冷量机组可以解决过渡季及剧场舞台机械核心机房冬季供冷需求。冷却塔循环水冬季供冷技术是另一项有效技术措施,可以满足舞台机械、信息中心机房、变电站等的冬季供冷需求。剧场送风机组采用变频控制,演出时段全负荷运行,非演出时段风机低转速运行,减小送风量,达到节能的目的。利用无线测温点与楼宇自控系统相结合,根据剧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备运行的自动调节,减少调整幅度过大引起的能源消耗,各项有效节能措施使国家大剧院节能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4)景观水池节水

国家大剧院室外景观水池总面积35500平方米,总容积18000立方米,由于面积巨大,夏季水面最大日蒸发量为1050立方米。为节约水源,景观水池采用先进的水循环系统,通过水质净化回用、雨水收集利用、水景水流效果控制等有效手段,减少频繁换水、补水,大大减少水源消耗量,达到节水目的。

3.2 采取科学管理手段,树立持续发展理念

国家大剧院重视节能降耗工作,除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有效节能管理以外,还从主观方面入手,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向管理要效益,通过强化制度、捋顺流程加强设备运行管理,树立节能环保理念。

(1)结合剧院使用需求特点摸索设备使用规律,科学制定设备运行模式

国家大剧院每年平均800场演出,接待观众180万人次,每年开放参观320天,参观人数达20万人次。剧院各类设备使用时间长,能耗大。对于空调的运行管理需要以空调运行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以剧院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认真分析实际运行数据,矫正设计理论偏差,根据实际需求随时调整设备运行状态,如根据不同季节室外环境条件而制定的室外新风利用模式,根据剧场使用情况制定的机组预冷预热运行模式、变频模式、根据剧场上座率制定相应的控制温度等,对于能够归纳出规律的运行要求形成文字性的操作规范,让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备运行。

照明设备存在于人眼可涉及的范围,照明运行更能够体现节能管理精细化程度,向人们传达节能环保的理念,其引领作用重于节能经济成效。剧院根据不同季节日出日落时间、剧院内不同剧场演出、参观的不同需求,制定出冬季模式、夏季模式、各剧场演出模式、参观模式等不同的照明运行模式,并将各类模式编入到楼宇自控系统日程管理中,同时根据剧场各个时段的不同使用需求随时调整各区域开关灯状态,最大限度地取得节能成效,体现环保理念。

(2)注重物业管理人员的节能理念和技能的培养,树立节能环保理念

利用各种有效地培训机会,开拓剧院设备管理人员的视野,鼓励技术人员关注节能市场动向,关注相关技术研究成果,组织各种实地调研活动,使技术人员掌握各种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同时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在日常运行管理中找出系统运行的特点,归纳总结已有数据,寻找问题切入点,寻找设备运行规律,推进剧院技术节能工作。

树立物业管理人员节能环保的理念,物业管理人员是设备设施的直接操作者,同时是剧院设备运行情况的监督者,物业管理人员每天在不同时段对现场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巡视,发现浪费能源的现象及时处理,在技术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加入人员现场管理,使节能降耗工作更加精细化。剧院为加强物业人员节能意识和责任感,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将剧院各区域节能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3)借助外力提高节能降耗管理成效

目前市场上以节能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众多,剧院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认真研究市场动态,分析剧院设备运行管理规律,充分了解节能新技术的内涵,找出切实可行的节能降耗技术手段,与行业领先的企业合作,采用节能成效利益分享的方式,既节约了节能技术措施投入成本,也保证了节能措施的时效性。

(4)利用传播手段,宣传节能环保理念

国家大剧院借助各种手段向每个来剧院的人宣传环保理念,如在卫生间张贴“节约用水”提示牌,在化妆间“张贴节约用电、人人有责”的提示牌。演员、观众等进入到大剧院物理空间后,在每个能耗的点位均能看到倡导节能环保理念的提示牌,使每个到剧院的人能够感受到剧院的环保理念。剧院还积极参加世界地球关灯一小时的活动,以北京市地标性建筑的身份,向世人传达绿色环保、保护环境的理念。

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总结篇6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带动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以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推进节能降耗,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低碳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1、“十二五”期间,我区单位GDp能耗下降总目标为18%,年度节能目标以市政府下达我区的节能目标为准。

2、按要求做好全区落后产能淘汰工作。

3、每年有计划地选择2-3户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三、工作重点

围绕上述工作目标,实行“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节能评估审查、星级能效企业评定、工业能耗总量控制”等四项制度;落实“加大节能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扩大政策扶持范围、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抓好重点领域节能”等八方面措施。

(一)实行四项制度

1、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认真贯彻《市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暂行办法》,强化节能降耗监测、统计、分析等基础工作,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工作措施落实情况的考核,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2、认真组织实施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的规定。进一步健全节能评估体系,严格执行产品能耗定额和有关行业节能设计标准,限制超过我区行业能耗平均水平的项目上马,从源头把好节能关,控制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定期对我区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执行情况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违反能评规定的企业,给予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

3、深入推进星级能效企业评定制度。巩固“星级能效工业企业”创建活动成果,引导更多企业进行参评,在更大范围、更多层次,通过树立标杆、示范引导,形成更加浓厚的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氛围,推动重点用能企业持续提高能效水平。

4、探索建立工业能耗总量控制制度。配合市有关部门开展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试点工作,按照节能目标要求,结合不同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结构、经济发展速度等具体情况,下达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对新建、扩建项目的企业进行总量平衡。对没有纳入能耗增量计划的高耗能项目,实施能耗总量替代,淘汰等量的落后生产能力。

(二)落实八方面措施

1、加大节能技术推广力度。充分运用国家、省、市相关节能激励政策,继续推进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纺织等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加强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向全区工业企业特别是重点用能企业大力推广成熟、高效的节能技术与节能产品,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

2、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开展淘汰落后产能调查摸底工作,并采取一切措施,确保完成省、市下达我区的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按省市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要求,继续清理整顿各类化工生产企业,对违法违规设立、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污染物排放不能稳定达标的化工生产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坚决予以淘汰,同时大力推进化工集中区整治和化工企业入园进区工作。

3、全面推进能效对标达标活动。在全区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工业企业中,继续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督促重点用能企业制定能效对标达标活动方案,方案要全面反映企业能源管理和能效现状,明确企业能效与标杆指标的差距和潜力,制订提高能效的管理措施,拟实施的工艺、技术、设备改造项目,阶段性达标时间安排。把对标达标活动作为星级能效工业企业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扎实的方案实施和工作推进,提高能效水平,缩小与能效先进水平的差距。对标达标活动开展情况将作为重点用能企业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一项长期开展的常规工作。通过组织、监督和指导重点用能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标目标,推进区域能效水平持续提高。

4、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继续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基础管理工作,加强企业节能规划编制,帮助企业查找节能工作的薄弱环节,提高节能降耗水平。督促企业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耗能设备和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并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技改的力度,做到合理用能,技改节能。

5、扩大政策扶持范围。切实发挥省、市、区三级财政资金对节能降耗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引导企业大力推进节能技改,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区级节能与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在支持节能降耗重点工程的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开展节能技改和节能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深度挖掘节能潜力,同时鼓励构建种类多样的节能技术服务平台,促进节能新技术的推广。

6、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组织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推进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应用推广,围绕能量、水资源梯级利用等,加快推进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化应用,推进产业内和企业内的循环经济,建设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示范工程。在化工、建材等传统高耗能行业中进行低碳化发展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试点,大力推进企业的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探索我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新途径。继续加强清洁生产工作,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培训和指导,在重点企业持续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实施清洁生产项目。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树立节能环保产业为朝阳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的意识,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7、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建设。在重点用电大户中开展电力需求侧项目建设,鼓励他们应用变频调速、节能变压器等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有效降低企业用电量。建立能效电厂项目库,积极争取省、市级电力需求侧项目资金的扶持。

8、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全过程监督管理,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稳步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道路运输组织管理,加快老旧汽车、船舶的报废更新。认真组织实施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等制度,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示范工程,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制度,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四、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节能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全区各乡镇、各部门、工商企业、社区、学校、医院、金融、家庭等都有责任和义务为节能工作做贡献。为加强对全区节能工作的领导,经区政府研究,决定成立楚州区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政府办、监察局、法制办、经信委、发改委、住建局、财政局、统计局、科技局、质监局、交通局、旅游局、农委、水利局、环保局、国税局、地税局等为主要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经信委),负责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节能工作的政策措施,安排部署全区节能工作,对全区节能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如下:

经信委:牵头负责全区节能工作。重点是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技术;推进全区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落实清洁生产标准、制定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制定和组织实施淘汰落后产能的分年度具体工作方案,按期淘汰冶炼、建材、造纸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按省市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要求,继续清理整顿各类化工生产企业;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提高节能准入门槛;严格执行主要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加大节能执法力度,组织开展节能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制定有序用电方案,引导企业合理用电。

发改委:落实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严格产业准入条件和标准,引导企业搞好产业结构调整,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过快增长;加大引导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严格执行新建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程序,建立项目审批问责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按照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支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政府办、法制办:政府办负责政府机构、区直部门节能工作的开展。法制办负责加快完善地方性节能措施办法,规范节能工作。

统计局:负责节能统计工作和统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节能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按照节能考核指标要求,做好相关数据的统计工作,及时准确的提供节能考核和阶段性总结分析所需各类统计资料和数据,特别是单位GDp能耗数据。

财政局:负责节能财税政策的落实,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设立节能专项资金,加大政府对节能的投入。

住建局:负责全区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设计标准,鼓励实施节能65%设计标准,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加大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加强城市公共场所、公用设施、道路照明等领域的节能管理,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工作力度。

质监局:依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国家标准,督促用能单位合理配备能量计量器具并执行周期检定,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交通局:负责全区交通节能工作的开展,加快建设节能型交通设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控制高耗能、高污染机动车发展,严格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快淘汰老旧汽车。

科技局:负责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和科技转化工作,组织开展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技术对接,进行科技攻关,研究开发和攻克一批节能的关键和共性技术。

水利局:负责全区节水工作的开展,加强计划用水,制定用水定额,抓好农业节水工作,监督其他行业节水。

国土资源局:负责节能土地相关政策的落实,严把土地供应关,禁止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提供用地;落实国家鼓励节能的土地政策。

国税局、地税局:负责国家有关鼓励节能税收政策的落实,清理纠正在税收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优惠政策,严肃查处违规行为;运用国家税收政策,支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物价局:负责节能价格政策的落实,清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优惠政策,严肃查处违规行为。

旅游局:负责全区旅游行业节能工作,组织旅游行业开展节能工作。

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总结篇7

[关键词]科技型企业;集团管控;科研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095

[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121-02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科研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引导和支持技术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直接联系市场,最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最能发现和把握技术创新的方向,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佳阵地。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形式,其中科技型企业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研管理工作是实现企业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企业里的科研管理工作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正是由于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把发明或其他科技成果引入生产过程,制造出市场需要的商品,形成规模产业,把知识、技术转变为物质财富。同时,也正是由于企业的发展和自身财富的积累,才能够形成新的研发投入,促进知识的更新和技术的突破,又将知识和技术转变为更大的物质财富,从而实现经济与科技发展的良性循环。

科技型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应变快,研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主要从事信息、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领域,多见于国家大型科工集团、转制成企业的科研院所及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等。本文通过分析科技型企业集团中科研管理工作的自身特点和重要性,探索出适用目前我国现实状况的集团管控下的科研管理模式。

1企业集团的科研管理

1.1科研管理任务

科研管理任务主要来自于国家(含地方政府)科技计划、横向企事业单位的研发需求以及企业内部的研究与技术开发三大块。

国家(含地方政府)科技计划是利用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和引导能力,保障科技发展前沿领先地位,指导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和结构调整,最终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高速发展,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政府对科技的投入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实现,比较偏重于基础研究。

横向企业的研发需求是指利用自有装备和技术为其他企业进行特定产品的制造加工或特定技术的研究开发。横向研发需求是企业专有技术和研究成果的具体应用,是企业扩大对外联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横向研发需求的实质是技术交易,由委托单位出资,以技术委托开发合同形式进行。

企业内部的研究与技术开发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需求开展的各种攻关任务,如企业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新产品的开发,以及企业多年积累科技成果的转化等。企业内部的研发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

一般来说,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倾向于前两者尤其是国家科技计划,一般企业倾向于后两者尤其是企业内部的研究与技术开发,而科技型企业集团三者并重(见表1)。承担国家科技计划充分展现科技型企业的行业主导地位,承担横向企业的研发需求充分展示科技型企业的研发水平和知名度,企业内部的研发则是企业长青的源动力。

表1科研管理任务

任务分类出资方偏好企业

国家(含地方政府)

科技计划国家和地方

政府出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科技型企业

横向企业的研发需求横向企业出资科技型企业

企业内部的研究

与技术开发企业自筹资金一般企业、科技型企业

1.2科研管理过程

科研管理过程分为计划、运行和成果管理三个环节。

计划环节包括三大类科研任务的策划、申请立项和合同、协议的签订等。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而言,主要是把握国家有关科技方面的制度、政策和热点等,整合自有资源,策划申请国家重大项目,紧跟国家宏观发展方向。对横向企业的研发需求而言,主要是推广企业专有技术和成果,寻求技术合作,签订技术委托开发合同。企业内部的研究与技术开发,需要企业从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的经费作为研发投入,通过设立预研基金征集科研课题,组织专家评审后确定资助项目。

运行环节包括对立项的三大类科研项目编制科研计划、批拨课题经费,对课题运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协调解决等。一般而言,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作为纵向课题管理,横向企业的研发需求作为横向课题管理,企业内部的研究与技术开发作为内控课题管理。

成果环节主要包括三大类科研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论文、专利的管理以及项目结束后的验收、鉴定和申请奖项等。学术论文和发明专利是创新性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投放新产品的技术基础。验收是看项目是否按照合同要求完成了各项指标,鉴定是看项目取得的科研成果是否具有创新性。验收和鉴定是在项目结束后以会议形式进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一般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另两类项目一般由企业自行邀请专家进行。成果鉴定是申报国家、地方政府或行业协会奖项的前提。

为保证项目完成质量,以上各环节应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GB/t19001-2008及GJB9001a-2009有关要求进行策划、输入、输出、验证、确认及过程的监视与测量等。必要时还需考虑项目的保密问题。

2科研管理模式影响因素

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门系统工程,科研项目能否取得成就和突破性的进展,不仅取决于专业科研人员的水平,也取决于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创新思维和知识范围。此外,科研管理模式还与集团管控模式、总部定位、总部与各管控公司职能划分等有关,并受其影响。

2.1集团管控模式影响

集团管控模式最初来源于迈克尔・古尔德的三分法,即操作管控、财务管控和战略管控。其中,操作管控主要通过总部业务管理部门对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管理,关注成员企业经营行为的统一与优化、公司的整体协调发展。财务管控是以财务指标对成员企业进行管理和考核,只关注投资回报。战略管控是通过战略规划对成员企业施加影响,关注集团业务组合的协调发展和战略协同效应的培育。除了三分法外,许多学者还提出四分法、五分法等。不管是哪种分法,管控模式的类型主要是从集权和分权的程度来划分,比如操作管控侧重集权,财务管控侧重分权,而战略管控介于二者中间。

现实中,企业集团的管控往往是以一种模式为主导的多种模式的综合。集团管控模式影响集团总部对二级公司甚至三级公司的科研管理权力,如运营管控模式容易实现科研项目的整体策划和过程协调,财务管控模式较难实现集团公司的资源整合和科研项目的过程干预,而战略管控模式下的科研管理较为灵活。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公司都采用或正在转向战略管控这种模式,在集团战略规划上集权,在下属公司经营上分权,保证下属子公司目标完成的同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2.2总部定位、职能划分影响

科研管理模式设计首先要解决总部定位不清、权力弱化和下属管控公司授权混乱、各自为政等核心问题。战略决定组织,组织传承战略,并反映资源在内部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科研管理工作不同于生产业务管理,集团总部不能只是一个行政管理总部,对下属公司的科研业务缺乏管控力度甚至失控。对科技型企业集团而言,总部研发中心应该是集团所有科研任务的窗口。由于各管控公司一般都是独立法人单位,总部要整合集团优势资源确定申报主体,对外承担国家重大项目,避免集团内无序竞争。此外,要协调解决各管控公司内部技术难题,负责各科研项目的接口管理等。各管控公司不能各自为政,否则无法形成有效合力。在集团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通盘考虑基础上,根据集团管控模式、资源水平、行业特点及科研项目特点,对总部和管控企业的科研管理职能、权限进行合理划分,并作为科研管理组织结构设置和调整的依据,如部门设置、管理层级变更等。

确定集团总部和集团管控企业的科研管理职能时要充分考虑集权与分权的合理设置及其矛盾调和,如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在计划环节比较适合集权,在运行环节比较适合分权,在成果环节可以集权也可以分权。另外,要将授权与监督有机结合,如科研项目运行和成果环节分权后,是否已经达到项目计划指标,需要有配套的监督机制。

3科研管理模式设计

科研管理模式设计的目标是企业集团科技资源的整合优化和高效使用。科研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集各方面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优质资源,强调“产、学、研”结合,不能各自为战。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化、流程化的科研管理模式,既要举全力保证科研项目的高效实施,又要规避风险,有效执行企业集团的管控目标。

明确了总部定位和各管控公司职能权限后,需对科研管理流程进行规划、梳理和优化,必要时要不断进行流程再造。流程管理是一种以企业战略为重点,对支撑企业战略实现的关键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持续的改进管理过程。流程规划梳理过程是总部定位和各管控公司责任的具体落实,使战略目标转变成流程目标,使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并能理顺部门间的接口关系。图1是设计的科研管理的一般流程,包含计划环节、运行环节和成果环节。

图1科研管理的流程

国家(含地方政府)科技计划、横向企事业单位的研发需求以及企业内部的研究与技术开发三大块科研任务在科技型企业中都同时涉及,不同的科研任务,科研管理过程实施的主体不同。对国家(含地方政府)科技计划来说,计划环节强调总部统筹策划和集团资源调配能力,运行环节主要在各管控公司进行,总部主要负责运行过程的监督、评审和考核,成果环节由总部牵头负责。对横向企事业单位的研发需求来说,计划、运行和成果环节的实施主体都在各管控公司。对企业内部的研究与技术开发来说,总部除了参与研发外,重点在于发现内部的产品技术瓶颈和各管控公司的技术衔接难题等,站在集团目标高度策划并制定研发任务,拿出一定比例销售收入(高新企业6%左右)作为研发经费投入。企业内部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往往会成为企业创新和基业长青的源泉。

4结语

企业要成为国家创新的主体,科研管理工作需要适应这一新形势。对企业集团尤其是科技型企业集团来讲,科研管理模式要上升到集团战略高度,依照“集中控制、分层管理”原则明确总部定位、总部和各管控公司职能划分,在此基础上制定配套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并由总部进行动态管理和监督。

主要参考文献

[1]潘慧.广东省科技计划管理模式优化与创新的对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2(11).

[2]刘娟.科研管理工作在科研课题攻关中的作用[J].特钢技术,2008(54).

[3]延丽环.解开集团管控“脆弱”的症结[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16).

[4]王钦,张云峰.大型企业集团管控模式比较与总部权力配置[J].甘肃社会科学,2005(3).

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总结篇8

关键词:国内外;资源节约;住宅

1国外住宅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1空调的使用与发展

在全球空调行业中,日本占有58%的市场,并且在生产制造技术、控制技术上都处于世界前沿。在日本,小型中央空调以“氟系统”为主,发展到今天的变频分体式空调。日本住宅密度比较高,建筑结构较为紧凑。以低层或多层建筑为主,不适合风管式空调系统。因此,该国非常注重节能。家用空调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载体,其节能技术的突破性创新开发始终伴随其发展。日本的空调行业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减少空调系统对环境的污染、对电网的破坏,加速空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开发方面。(1)降低氟利昂的使用量。(2)变频技术中,变频系统电磁兼容性较差。(3)突破性提高节能效果。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开发,不仅要提高单台空调设备的能源利用率,而且应对每户住宅或整栋住宅大楼的空调设备进行综合控制和管理,以有效地提高节能效果。

在美国,小型中央空调的普及率较高,这与其优越的居住条件以及较高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发达国家经济基础牢靠,人民的生活水准较高,从而人们对居住的舒适性要求也随之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发达国家国家小型中央空调的普及使用,尤其在美国。美国的别墅式住宅较多,具有美国式的自由、宽敞、大气的特征,风管式系统技术在美国家用小型中央空调中占有相当可观的市场份额。其具体形式有很多种。风管式单元空调系统和风管式空调箱系统在美国得到了普及,另外,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系统与燃气灶集成为一体,这在美国的也取得了普遍的推广,反响较好。

1.2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

绿色生态建筑的概念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可以供其安全舒适、健康愉悦的生活、工作、活动的空间,同时可以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自然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自然环境的建筑物。其本质即可以通过高新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先进技术的优化集成,极大地减少建筑物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消耗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并为空间的使用者提供健康、安全、舒适、愉悦、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环境。

当今社会“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性的共同课题,西方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探索研究这一领域,目前已经有了较为体系的设计方法、建筑新工艺以及各种创新的技术、新型环保材料日新月异。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世贸组织的促进,共同组织起来,积极探索实现新型环保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由加拿大组织发起的“GReenBUiLDinGCHaLLenGe――绿色建筑挑战”行动,采用目前全球最新技术、新型环保材料、创新工艺方法,实行全面的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日常使用功能需要的基础上,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最小,所消耗的自然资源、能源最少。(2)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适应生态环境的居住区政策,用以切实有效的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3)法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进行了大量试改工作,包括有效改善居民居住区环境为主的大规模老旧居住区改造工程。(4)瑞典在近几年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居民居住区规划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成就。这些“绿色生态建筑”通过设计师精妙的总体规划设计,结合合理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热能辐射的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回流、绿色建筑材料和高科技智能控制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充分展示了现代绿色生态建筑的魅力与无限的发展潜质。

1.3智能化住宅

科技智能化新型住宅已经成为21世纪住宅建筑设计的主流。信息时代,住宅的家庭成员都在尽情地享受着家庭科技智能化所带来的多元化网络信息和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以此为理想的生存目标。智能化住宅采用信息智能管理系统和网络控制的方法,将住宅中各种安全措施、电子产品、信息设备及家用电器,通过住宅监控总线系统地连接起来,构成一套完整的家庭住宅智能控制系统,并以信息网络管理为枢纽与小区物业管理系统进行互联网连接,形成小区开放式管理的一整套体系。

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将住宅内的家用电器、安全保卫设备、通信设备等功能综合到一起后,率先在全球提出了家庭自动化管理的新构想。1989年,建立了“日本住宅信息化促进会”,主要开发家庭住宅信息管理总线技术的研究,并且公布了家庭自动化总线的标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为了适应大型住宅社区的要求,日本又提出了“超级家庭自动化总线管理系统”的概念。1997年,日本尝试出台“多媒体住宅”样板计划,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智能住宅中。在东南亚地区,新加坡的智能住宅技术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则处于领先水平。

2我国新型节能建筑材料使用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住宅建筑中的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的特点是:走节约能源、节省土地、低污染、配套化、易于施工、劳动强度低的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发展道路。总的发展趋势是:产品结构趋向合理。大幅度减少以黏土为原材料的产品,并转向为空心化和装饰化的发展方向;石膏制品以纸面石膏板为主,增长迅速;建筑砌块工艺得到广泛应用持,并呈现系列化特征,产品以砼砌块为主,空心化特点,装饰砌块和多功能、方便施工的砌块也将得到发展;质量轻、强度高、保温性能好的功能性复合墙板将快速打入新型建筑材料市场。

新型节能建筑材料是建筑材料行业的重头组成部分,是建筑材料工业中的新兴产业,其涉及的范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新型建筑外墙体材料、新型建筑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生产和投入使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既节约能源、节省土地资源、减少资源消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又可以刺激居民消费,促进住宅建筑行业和住宅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发展创新新型建筑材料是实施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也是贯彻我国节能环保建材工业“控制总量,调整优化建筑结构”方针的重要举措,更是实施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研究制定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行业“十二五”规划,对于引导新型节能环保建材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总结篇9

一、节能降耗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1.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完善政策、加强监管,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降耗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降耗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主要目标。到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5067吨标准煤,比2010年下降1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18%以上。

二、切实加强节能降耗监督管理

3.完善节能降耗工作考核体系。依据市下达我市的“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市政府每年与各镇、办签订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各镇、办与辖区内年综合能耗2000-5000吨标准煤的用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并报市主管部门备案管理。将节能降耗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各镇、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单位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实行行政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对节能降耗措施落实不到位或完不成年度节能降耗目标任务镇、办实施“一票否决”制度。对节能降耗成绩突出的单位、个人和优秀成果给予表彰奖励。

4.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制度。落实节能降耗评估审查制度,把节能降耗评估审查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以及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对未通过能评审查的投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有关单位不得供水、供电。加强能评审查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各种违规审批行为。

三、强化重点领域和企业节能降耗

5.工业节能降耗。加强行业指导,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监督管理,突出抓好化学、纸制品、玻璃等7家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各镇、办要加强对年综合能耗2000-5000吨标准煤用能企业的管理,加快风机、水泵、电机、中央空调等重点耗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和更新改造,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到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18%以上,平均年降低3.8%以上。

6.城乡建设节能降耗。认真贯彻执行《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新建民用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100%。强化可再生能源应用,凡新建民用建筑十二层以下和实行集中供应热水的医院、学校、宾馆、游泳池、公共浴池等公共建筑,必须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大力推广使用地源、污水源热泵技术。认真贯彻落实《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规定》,积极推广散装水泥,加快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应用步伐。加快李哥庄、铺集等镇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力争2013年投入运行。

7.交通运输节能降耗。加快建设和完善智能交通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与现代物流集约配送。严格执行国家机动车节能降耗标准,加强机动车安检、环检同步审验和路查路检,分类分批地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黄标车”,到“十二五”末力争全部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推进油品升级改造和油气污染治理,提升车用燃油品质,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

8.商业和民用节能降耗。加强对年耗电200万千瓦时以上商场、宾馆、金融服务等场所的用能管理考核。推广使用变频空调、节能型冷藏设备、自动控制扶梯等节能设备和技术。引导零售企业采购和销售节能产品,增加民用节能电器及节能灯普及率,强制执行商品零售场所有偿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购物袋的规定,限制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积极开展“节能型商贸企业”创建活动。

9.农业和农村节能降耗。突出抓好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加快淘汰和更新落后农业机械,结合水利改革发展进程,实施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做好农村节电工作,引导农村家庭购买使用低耗家电,提高农村节能意识。

10.水资源节能降耗。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推广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积极支持农业节水灌溉。加快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加强城乡生活节水,推广应用节水器具,推进再生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4440万立方米,年节水灌溉率控制值68%。加强公共机构办公场所的水资源循环系统建设,在新建办公建筑设置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水资源二次利用。

11.政府和公共机构节能降耗。进一步健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加强能耗监测平台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建立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制度;建立公共机构节能考核评价办法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办法,推广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办法进行节能技改。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推进办公建筑节能改造。严格控制政府采购办公设备的待机能耗标准,采用先进的电源管理技术,有效降低待机能耗。严格执行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更新审批制度,切实规范用车行为。抓好城市照明节能,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淘汰黄标车、使用节能产品和设备。对原有城区道路实施节能改造,新建道路照明设备全部采用节能灯具。到年,全市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比2010年下降15%或人均用电量、用水量、单车用油量达到能耗定额标准范围内。进一步强化用电定额管理,严格落实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要求。

四、深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2.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建立能源消费、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机制,把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各企业。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以用能评估审查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节能贷款审批为抓手,严格限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增量,坚决杜绝“两高一资”项目入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优先引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

五、推进节能降耗技术进步

13.加强节能降耗技术开发应用。突出抓好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示范项目、再制造产业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清洁生产等循环经济发展,降低资源消耗。把节能降耗作为政府科技投入、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重点扶持生物质能、醇类清洁燃料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发,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先进节能技术与管理模式,加快节能降耗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14.加大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应用国家重点节能降耗技术推广目录,组织实施燃煤工业炉窑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节能技改工程,重点推广能量梯级利用、低温余热发电、高压变频调速、蓄热式加热炉等节能技术。强化公共机构节能技术改造,有针对性的对用水、用电、用气等耗能设备进行改造,积极推行低成本、无成本节能。

六、强化政策扶持和宣传引导

15.深化能源价格和收费改革。探讨推行供热计量收费,推行居民用水、用电阶梯价格,落实电力峰谷分时电价办法。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的实施力度,在国家规定基础上,按程序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

16.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十二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专门用于支持和引导我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节能降耗、循环经济重点项目、节能表彰奖励、节能降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节能降耗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深化“以奖代补”、“以奖促治”,形成以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为引导、项目实施主体自有资金为主、金融机构贷款、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资金保障格局。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将绿色信贷成效与银行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评价、机构准入、业务发展相挂钩。提高高耗能行业贷款门槛,将企业节能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和银监会信息披露系统,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及证券融资联动。

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总结篇10

我县节能工作重点企业为三星化工集团,被列为国家千家节能企业,并与省、市、县三级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到2010年底,实现节能65500吨标准煤。多年来三星化工一直注重节能降耗工作,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工作更是引起了公司上下的高度重视。首先,建全组织,建立和完善节能管理网络;公司成立了由总经理挂帅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职机构负责公司日常能源管理工作,车间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形成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能源管理网络”和“全员管理能源”的局面。其次,明确目标,分解节能工作的任务和责任;把节能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重点耗能设备的能耗要落实到机台和炉座。第二、合理规划,以技术进步结合能源审计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新型的材料和设备,走技改节能的道路,同时对企业发展做好能源规划,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工艺装备,在发展中求能源节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期通过节约和开发完成节能目标。围绕节能减排这一中心,结合三星化工的发展优势与有利条件,立足现有和在建生产装置设备,加强生产工艺技术管理,提高操作水平;加强设备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减少资源能源浪费,加强热力设备及管道保温,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供电系统,提高供电质量减少系统损失,提高电力效率等等,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实现节能降耗。通过增加改造设备,以主体生产装置的技术改造为重点,淘汰技术落后,能耗高的设备,提高余热余能回收率,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已完成节能项目多项,节能减排降耗取得了实效。

我县减排工作重点企业为新宇纸业,该企业2003年被国家科技部列为部级“星火计划”项目承担单位,2005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环境与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承担单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循环经济基本原则为纲。投资100万元新建了燃料大棚和锅炉改造工作,将两台15吨/时的燃、煤锅炉改燃稻壳;投资1300万元新建日处理3万吨污水的好氧处理设施,两项工程为我市的减排工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我委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紧紧围绕抓宣传,增意识;抓项目,增效益;抓技改,降能耗,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采取以下措施和做法:

一、深入宣传,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意识

宣传节约能源的意义和责任,围绕党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对企业宣传贯彻国家的有关节能方针,政策、宣传节能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宣传节约能源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增强了企业依法节能、用能、管能的法制观念。

二、加强管理,严格节能工作责任制

我们按照国家、省制定的有关能源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为导向,坚持目标管理,推进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努力做好用能企业的耗能分组管理,协助企业进一步完善节能管理措施,推动企业实行以厂、车间、班组的三级能源管理网络,规范企业能源消耗、统计、分析、考核制度;促使其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严格执行单耗定额考核制,将能耗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落实人定岗,岗定责的管理办法,形成节约能源管理机制,真正做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

三、落实措施,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推动节能技改,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三星化工引进采用一些专利技术,实施三废的回收利用,尽量提高废水、废气、废渣的回收利用率,彻底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康达集团通过一系列的节能措施,向节约挖潜、向新工艺、新技术要效益,冲焊双筋蹄的生产,从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一举三得的结果:对企业来说减少了铸造造高投入、高污染环节;按使用50万只冲焊双筋蹄,每年可节省材料750万吨,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建设节能社会做出了贡献;由于冲焊双筋蹄的减重,装到整车上以后,减压轻了车身的自重,从而减压少了耗油量。华圆烟草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加工设备的特点及环保部门、行业的环境要求,严格控制对环保有主要影响的噪声、废水和粉尘、烟尘等因素,至2003年底公司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工业废气及粉尘的完全排放固体废物锅炉废渣综合利用。

四、改进技术,支持节能降耗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