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公司市场分析十篇建筑公司市场分析十篇

建筑公司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6:11

建筑公司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建筑企业;内外部环境;Swot分析;发展战略

一、公司简介

上海建工集团有着5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参与国家的建设中,尤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建工创造了一系列新纪录:世界跨度最大的钢拱桥——卢浦大桥,世界第一条高速磁浮列车商业营运线,468米的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420.5米的金茂大厦等,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建筑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业绩。上海建工已逐步形成建筑承包、相关工业、房产开发、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经营等产业板块,近几年,综合营业额连续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自1998年起,连年进入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商”的前50名。

二、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那些给企业造成市场机会或环境威胁的主要力量,作为受宏观环境波动影响明显的建筑行业,了解公司经营的外部环境,是进行战略管理工作的前提。下面从总体环境、行业环境和竞争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外部环境分析。

1.总体环境分析。用peSt宏观环境分析方法,对公司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技术四大外部环境进行分析。(1)政治环境分析。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以及行业管理政策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对公司来说,政治因素的影响较为利好。而且党的十报告描绘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良好而稳定的政治环境,也为企业的战略性发展奠定了基础。(2)经济环境分析。过去几年,我国GDp取得了稳定增长。而且,未来几年,我国GDp仍会保持一定的速度稳定增长。我国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规模持续增长,而且其发展空间仍然很大,而房地产投资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持续健康发展的宏观经济以及良好的经济预期,将为公司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3)社会环境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质量及功能上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公司的全方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发展商逐步认识到成本控制、提高卖点、提高效益的重要性。(4)技术环境分析。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越来越多的外国著名建筑公司进入国内建筑市场,它们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对我国建筑企业形成相当大的压力。主要体现为国外建筑公司重视技术开发与积累,往往集设计、科研、施工于一体。而我国的建筑单位更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对本领域出现的新问题重视不够;对建筑领域所取得的新研究成果引入应用不够。国外大量建筑公司的涌入,将在技术上向国内建筑企业发起挑战。

2.行业环境分析。伴随我国国民经济总量的持续不断增长以及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建筑业步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下面根据波特的竞争五力模型来分析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1)新进入者威胁。从1997~2007年,我国建筑企业的数量共增加了18057家。大量新企业能够进入建筑领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建筑业的进入壁垒较低。建筑产品的单件性特点使其具有较低的经济规模壁垒;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其资本壁垒低;建筑业技术进步慢,普通领域的技术性壁垒很低。虽然国家对建筑业实行资质等级管理和市场准入控制,新进入者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才能从事相应的工程项目承包或劳务作业。但由于管理权限和审批权限实际上分散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进入的政策性壁垒已经大大降低。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建筑业与国际建筑集团在国内外市场上同台竞技。国外建筑企业的到来将会对国内建筑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在资金、人才、设备、管理等方面国外建筑企业都优于国内企业。因此,对公司来说,新进入者的威胁较大。(2)供方的议价能力。供方主要是各种建材的供应者,对建筑企业议价能力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水泥、钢材及砂石等大宗材料的生产经营者。水泥、钢材的替代程度低,又都属于规模经济产业,进入壁垒高、行业集中度大,对建筑企业产生了一些竞争压力。而且,如果大型钢铁企业、水泥企业彼此之间寡头合谋,就会提高这些具有垄断地位的供货商的议价能力,那么对公司来说是极为不利的。(3)买方的议价能力。这里的买方就是指建筑业用户或建设单位,他们作为建筑产品的购买者有非常强的议价能力。一是因为建筑企业提供的产品都是质量相近的,顾客在同样的条件下选择价格较低的公司。二是由建筑市场的供大于求特点决定的。从市场的供需来看,由于建筑企业的数量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其生产能力也不断提高,总体处于供大于需的状态。这对建筑企业来说是威胁,只能通过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案,降低施工成本来给顾客提供更低的价格。(4)替代品的威胁。建筑业中的替代品不是真正的替代建筑产品,而是指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建筑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如建筑结构形式的改变:隧道取代盘山公路。这种替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属于潜在的威胁。所以,对上海建工集团这样的大型建筑企业来说,必须要密切关注科技的进步,要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否则这个潜在的威胁会真正威胁到企业的存亡。(5)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截止2007年底,全国共有总承包与专业承包资质企业62074家。这些企业由于拥有大量专用性资产(如施工机械设备),而具有较高的产业转移成本或退出壁垒;由于按订单组织生产,建筑企业难以形成明显的产品差别,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国内建筑产业的激烈竞争。而且,集团在稳占上海市场的同时,确立了进军国内市场、跻身国际市场的发展战略,因此,公司还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

3.竞争环境分析。我国加入wto后,国外不少著名的建筑企业陆续进入国内建筑市场,这些企业在资金、人才、设备、管理等方面都优于国内企业,对我国建筑企业形成相当大的压力。而且,国外企业进入中国都实行人员本土化,比较优秀的建筑人才会成为他们的对象,在人力资源的争夺中,国内企业很难占据上风。而上海建工集团作为国际工程界排名较前的大型建设企业,在稳占上海市场的同时,确立了进军国内市场、跻身国际市场的发展战略。近年来,集团除了在传统的亚洲继续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外,在美洲和欧洲也相继开辟了新市场。因此,公司正处于国内、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环境之中,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国际竞争压力。

三、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建筑企业对自身内部环境因素的分析是企业战略制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建筑企业内部环境分析须考虑各种因素。

1.企业的资源。(1)有形资源。上海建工集团财务资源雄厚。根据上海建工2012年年度审计报告:公司总资产达827.5亿元。技术资源丰富。上海建工集团推进科技创新的一大特点,是顺应世界建筑施工的高科技发展趋势。如其拥有的大型钢结构吊装成套技术,从虹桥机场机库2.5万平方米大型钢屋架整体吊装,到对“海鸥”状浦东国际机场航站主楼大型钢屋盖。(2)无形资源。人力资源优势。上海建工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集团发展的不竭动力。集团拥有部级技术中心的博士后工作站,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业学科带头人等在内的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艺精湛、能承担各类特殊工程的技术工人是集团发展的坚实基础。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参与国家的建设中,尤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建工创造了一系列新纪录,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建筑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业绩。公司多次获得部级、省级的荣誉称号及奖项。求真务实的企业文化。公司本着“建筑,成就美好生活”的使命,不仅是为人类构筑生存和发展空间,更是为了实现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愿望,这也反映了“上海建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

2.企业的能力。(1)企业资质。集团总公司拥有建设部颁发的资质,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等。(2)质量体系。公司自1997年以来,先后通过了中建协认证中心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审核,持有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认证证书。(3)品牌建设。上海建工已逐步形成了建筑承包、相关工业、房产开发、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经营等产业板块。自1998年起,连年进入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商”的前50名。

3.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知识产权。集团公司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建工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持续增长,知识产权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软件正版化工作得到大力推进;同时切实加大企业标识工作,加强品牌商标管理,深化“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培育和创建工作。公司专利申请量累计达201件,其中发明专利比重占47%以上,达94件;专利授权77件。(2)核心技术。公司的核心技术包括成套施工技术和工程配套服务。成套施工技术包括:超高层建筑成套施工技术、地下空间开发成套施工技术、轨道交通施工技术、水上成套施工技术等。工程配套服务包括:计算机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特大设备安装、装饰工程、建筑智能化等。

四、公司发展战略的建议

在分析了上海建工集团的内外部环境后,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中的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公司建立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战略提出几点建议:

1.成本领先战略的运用。成本领先战略是指通过合理的方法使企业的成本比竞争对手更低,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使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竞争时保持领先的地位。国内外的很多建筑企业都是通过成本优势来获得竞争优势的。其具体措施如下:(1)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公司要在良好的发展基础上多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强化管理的灵活性,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进行定期的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2)提高公司的科技含量。随着超高层、超大型复杂建筑工程的不断出现,公司面临着技术上的挑战。因此,公司要树立科技振兴企业的理念,加大科研力度,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只有这样,企业的经营成本才可能降低,才能提高竞争力。在市场竞争的激烈淘汰机制下,公司才有实力和国内外的建筑企业进行较量。(3)公司经营多元化。公司在发展形势良好的时候,可以对其他企业实行兼并等策略,来避免材料供应商的讨价还价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所带来成本的提高。公司还要丰富其经营资质,以拓宽其经营领域。这样不仅使公司的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而且以其多元化的业务能提高其市场竞争力,还可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经济危机的能力。(4)建立合作机制。公司可以通过与其他各种关联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这样不但可以避免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还可以获得规模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并降低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带来的成本。

2.差异化战略的运用。差异化战略是指公司在全产业范围内提供具有独特性的产品和服务。建筑企业可以通过设计理念、产品品种的不同来获得产品差异化所带来的效益。(1)运用公司的社会声誉,塑造并推广公司的品牌形象。公司要在现有的社会声誉的基础上,在顾客中形成较高的信任度。如按照合同规定,严格施工,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加强施工监管机制的建设等。并且着力打造公司品牌,使其作为公司的无形资源推动公司的发展。(2)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建筑产品和服务。公司可以通过自身科技的发展,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并且结合独特的设计工艺,为客服打造独特的、个性化的建筑产品。通过产品的保修及维修等服务,实现其差异化战略,来满足顾客对建筑质量、外观等方面的要求。(3)丰富、发展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公司成员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等功能。公司要在现有文化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来丰富、发展自身的组织文化。以人为本使企业形成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并且,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之中,形成兼收并蓄、兼容并包的开放文化。

参考文献

[1]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8)

[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3]李国良,李忠富.中国建筑业1997-2007年竞争环境评价[J].系统管理学报.2010(12)

建筑公司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建筑;日照;战略;三线城市;大型企业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1

一、日照日建集团公司简介

山东日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日照市建筑工程总公司)成立于1958年,2002年,改制为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涉及土建施工、建筑设计、房地产开发、市政工程、设备安装、消防工程施工、钢结构制作安装、物业管理、装修装饰、建材测试、设备租赁、混凝土生产、高端涂料产销等,具有综合承包大中型工业与民用建设项目的施工能力和承包境外工程、境内国际招标工程及工程劳务人员输出、所需设备、材料出口权。

二、产业环境五力模型分析

1.现有竞争者

日照作为新兴的沿海城市,又有联合国人居奖的称号,这吸引了大量建筑企业涌入。除了本地的建筑企业,如日照兴业建筑工程公司、日照永发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日照港建工程有限公司等这些同行业相近规模的企业外,还有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这样的大型国有建筑公司进入日照建筑市场。竞争对手数量多,实力强,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激烈。

2.购买者

由于建筑企业提供的产品都是质量相近的,所以,顾客就会在同样的条件下选择价格较低的公司,这样就造成了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强,建筑企业在跟顾客的讨价中处于劣势。这对建筑企业来说是个威胁。只能通过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案,降低施工成本来给顾客提供更低的价格。而降低施工成本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施工工程的质量,这又与日建公司质量至上的施工理念相违背。

3.供应者

供应者主要是各种建材的供应者。由于建材的替代性很强,其次建材的更新换代很快,最后利润空间大的建材很快会有大量的资金涌入,使得该种建材的价格很快回落,所以在跟供应者的讨价还价中,建筑企业会处于有利的地位。

4.替代品

建筑业是不存在替代品的,更替主要是因为科技进步使得建筑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比如建筑结构形式的改变,比如隧道取代盘山公路等等。但是这种替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科技进步造成的,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所以,建筑企业要密切关注科技的进步,要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否则这一技术更替的潜在威胁会真正威胁到企业的存亡。

5.潜在进入者

日照作为海滨旅游城市近年来市政及房产行业方面的建设势头迅猛发展,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的目光,已有一些颇具规模的建筑企业进驻日照,但日照的建筑市场并没有饱和,肯定会有更多的有实力的建筑企业涌入日照市场。

三、Swot分析及战略

1.Strength

(1)机制灵活,适应市场能力强,讲究实效性;(2)三线城市人力资源成本较低;(3)产权明晰,利益目标明确,有合理的监督和约束制度。

2.weakness

规模比国有大型企业略显不足,抗风险的能力需要加强,资质还需强化,技术实力有待进一步充实。

3.opportunity

(1)加入wto后,中国建筑企业在海外的建设机会不断增多;(2)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经验积累,国家的经济机构日趋完善。

4.threat

(1)行业内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日益变小;(2)行业发展速度过快,无序竞争明显;(3)人才流失加剧,高素质人才缺乏;(4)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生产原料价格波大。

四、战略及具体实施

1.人才发掘和培养

企业的发展以人为本,一项好的技术或者雄厚的资金实力给予一个企业的推动力远不如一个优秀的团队给与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大。所以企业的人才战略应该成为一个企业的战略规划中的核心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情况很大程度的决定了一个企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轨迹。因此,日建集团公司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以开放的态度来接纳人才,给予本公司员工充足的发展空间,使员工能在企业中得到发展,任人唯贤,减少人才的流失,并吸引行业内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公司团队。

2.企业文化建设

一个能长远发展的企业,必定会有极具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两个方向必须得到重视。首先是学习型企业,在公司能鼓励员工学习和创新,员工的不断进步也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二是团队型企业,在公司内营造“家”的氛围,首先能让员工自觉的努力工作,其次可以加强团队凝聚力,强化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

3.建设特色企业

本地建筑企业要彰显特色。围绕增强和拓展建筑市场服务功能的目标,坚持自我发展与“借船出海”的良性互动,主动与中字号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施强强联合、互相驱动,做到优势互补、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协调发展。

本文先对日建集团当前经营情况作出分析,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用Swot方式分析了日照建设集团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结合当今主流策略,详细分析了日建在策略指导下的不足与缺点。最后给出了在企业战略方面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小乔治·斯托尔克,等.企业成长战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

建筑公司市场分析篇3

1、研究工作和方法

1.1解释性案例研究

首先,笔者采用一种解释性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江苏、北京的一些建筑公司的案例。分析显示这些公司在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转变期都扮演着积极参与者的角色。它们中的一些在第一次管理模式转变期也曾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在这个时期它们主要依赖内部合同管理方法和有限的社会分工细化进行工程项目管理。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它们逐渐做大做强。之后第二次管理模式转变期来临,通过利用市场经济机制和竞争,它们成功的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增加工程施工的效率。本世纪初到现在,这些企业又在第三次管理模式转变中生存下来,它们开始通过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来谋求更高的建设速度和更快的发展。

1.2经验性研究

分析过程中也使用了经验性研究方法。收集利用了上市建筑企业的公开数据。这些数据来自2453个上市建筑企业中的75个。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发现这些公司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建筑行业间如此残酷的竞争下生存并壮大有两个主要影响因素。首先它们能在工程管理模式转变过程中快速适应并能充分利用新管理模式的优势使企业迅速发展。另一个原因是它们常常使用兼并,收购和重组来扩大企业规模,加强它们在细分的建筑市场的统治地位。

2、中国的第一次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改变

2.1内部合同化管理的改变

从1978年开始,中国尝试着进行市场经济改革,一个主要标志的土地出租的合约化管理机制,这种机制使中国农业获得了接近4倍的增长。之后,部分建筑企业也开始引入内部合同管理机制。鉴于这些企业取得的成功,中央部门开始要求在建筑行业全面推行这种管理机制。合同管理机制的采用是中国建筑业和项目管理方法从旧式计划经济向新式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主要改革措施。相关的法律、规章(国务院,1984)和文献(建筑经济,Vol.23,no.3,2008)(中国建筑信息,Vol.23,no.3,2008)能够证明在那段时间确实发生了这样的工程管理模式上的变革。

2.2社会分工的使用

调查发现社会分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也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次建筑管理模式改变中。当时的中国对市政基础设施和民用建筑有大量的需求,这就要求建筑行业通过更加细化的社会分工提高行业建设效率来满足那个时期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要求。这使得中国的建筑业开始由“小而全”向“大而精”转变。出现了专注于某个特定领域的公司,如房建公司,市政公司,交通工程公司等。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开始推行资质管理措施来推动建筑业的社会分工,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也应运而生。通过分析有关文献(中国建筑业发展轨迹和组织改革,2008)可以发现,这种细化的分工不仅有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利润,也有助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

3、中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第二次转变

3.1源自市场竞争的转变

一些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并发展壮大,另一些则被无情的淘汰。幸存者们抓住机会扩大公司的规模,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市场竞争引起了第二次中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转变。显然,市场竞争是令中国建筑业如此快发展的主要原因。尽管一些企业在竞争中消失,但其为国内建筑业在项目管理能力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3.2规模经济,变化产生的另一个动因

第二次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改变过程中,规模经济也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在这个时期几乎所有成功的建筑企业都从增加投资,扩大公司规模中获益。企业规模的扩大通常带来更多的市场利润和更高的生产效率。对一些世界排名靠前的中国建筑企业的研究数据(engineeringnews-RecordCo,2012)为这个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第三次中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变革

中国在2005年宣布要建设成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国家。但中国的建筑业早在2000年初就已开始了技术和管理创新之路。因为在市场经济和规模经济后,技术和管理创新成为企业保持持续增长唯一有效的手段。事实上想实现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一旦有了技术管理上的创新企业将在效益与生产力方面极大获益。2005至今,中央政府了多项措施来推动科技进步,这些措施有力的吸引着建筑企业着手技术和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

5、结论

建筑公司市场分析篇4

房地产开发市场与建筑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对建筑业企业的有直接影响,目前国内房价涨幅呈现整体回落的趋势,市场上购房者观望态度明显。房地产市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就延安市建筑企业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以延安市某建筑企业目前的发展情况为例,提出如何调整其发展战略,在延安新城建设的新形势下抓住发展机会。

一、延安市基本情况

延安位于陕北地区,辖1区12县,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辖区内总人口为215.1万人,其中市区人口约40万,是我国著名红色革命旅游圣地,地处能源化工产业集中地带,经济主要来源为旅游产业、能源产业和生态农业,城市沿“三山两水”即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和延河、南川河,分布大体呈“Y”字型。

1.延安市建筑行业现状

在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前提下,2013年,延安市共有119个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占全省建筑企业的9%,全年完成产值84.79亿元,同比增长9.9%,全年共签订合同总额达134.17亿元,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502.98万?。全市建筑企业整体规模偏小,企业资质等级低。

2.某建筑企业状况

某建筑企业是延安市本土化企业,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注册资本金6100万元,是一家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二级资质,管道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的中型施工企业。有员工1600余人,下设八个分公司,28个项目部。先后完成了延安中际大厦、旅游大厦、丽景花苑住宅小区、石佛沟大桥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在延安市建筑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

二、基于Swot分析的某建筑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Swot分析是企业战略管理常用的工具,对企业的内部能力(优势和劣势)和外部因素(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以确定未来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这种分析方法最早在麦肯锡公司应用。

1.优势(strengths)

(1)创新企业人才培养,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科学管理,注重员工学习能力的提升,把项目经验进行企业内共享,知识性创新性人才培养,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

(2)重视质量管理,该企业在2000年率先通过了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的审核认证,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和合同履约率均为100%。在延安市业内有良好口碑,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3)承包资质多样化,该企业具有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和管道工程承包资质,业务范围涉及广泛,便于分散风险经营,具有较强的风险防范能力。

2.劣势(weaknesses)

(1)议价能力弱,建筑行业市场过度竞争,全市有119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市场竞争激烈,建筑企业难以具有垄断优势,对工程项目的讨价还价的能力减弱。

(2)研发能力不足企,业投入研发费用较少,研究创新能力不足,很难及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

3.机会(opportunities)

(1)延安新区建设提供发展空间

延安新区于2012年开工建设,预计总投资达千亿元,是延安市战略发展的大项目,规划控制面积78.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0万左右。新区内商业用房、安置房、住宅小区、医院和学校等工程项目建设对建筑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作为延安市本土企业,该建筑企业对延安建筑市场有成熟运作经验,

(2)延安市旧城改造契机

延安市人均GDp为9947.20美元,在省内排名第二,仅次于榆林市,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加快,随着就业、经商和上学等因素,每年延安将新增加1万多城镇人口,新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延安着力发展旅游城市,由于延安市内多山地,危房和滑坡地段较多,使得旧城改造步伐加快,每年新增大量拆迁改造区域,为市场提供大量建筑工程建设项目。

(3)居民购买力进一步提升

延安市2013年末全市人口为220万,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29273元,同比增长1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681元,同比增长13.4%,收入增长使得家庭购买力增强,城镇居民投资型购房需求明显,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有在城市置业的需求。房地产市场上的旺盛需求是建筑业企业发展前景良好的保证。

4.威胁(threats)

(1)劳务市场上农民工的管理不规范,人工费大幅上涨,建筑企业劳务市场上农民工占到90%以上,劳务外包形成松散管理,农民工的各项社会保障权益是建筑企业需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逐步扩大,他们的职业发展需求能否得到解决,关系到建筑企业未来能否可持续发展。

(2)建筑原材料成本上升,材料价格上升导致企业成本上升。成本的持续上升导致建筑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很难形成持续的竞争力。

建筑公司市场分析篇5

新加坡毗邻马来西亚,面积710平方公里,人口507万,其中华人占74.1%,马来人占13.4%,印度人占9.2%,其他民族占3.3%。其经济主要由制造业、化工、生物医药、资讯与传媒、物流、金融等组成,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上吞吐量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等,同时新加坡也成为中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建筑业是新加坡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被称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而新加坡“居者有其屋”的政府组屋政策为普通市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条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和促进新加坡旅游和服务业,新加坡政府于2006年批准了滨海湾金沙和圣淘沙名胜世界两个综合娱乐项目,并积极吸引外商赴新加坡投资。2008年新加坡经济开始全面复苏,新加坡住宅需求大增,私人房产和政府组屋价格也逐渐攀升。

2010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取得了14.5%的年比增长,建筑业也蓬勃发展,新签建筑业合同额为257亿新元,占GDp的8.46%。根据新加坡建设局的最新统计,2011年建筑业合同额预测介于220亿新元到280亿新元之间,2012年与2013年的建筑业总合同额预测介于190亿新元到260亿新元之间,其中公共项目合同额介于90亿到120亿新元之间。

根据2010年新加坡的经济战略报告,新加坡将通过提高生产力,对新加坡经济进行重新整合,制造更多经济增长点,加大技能提高和技术创新的投入,从而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未来10年,新加坡将每年提高生产力2%至3%,以达到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3%至5%的目标。

虽然新加坡制定了自己的发展规划,但是新加坡是外向型经济,主要依靠对外贸易,国内经济严重依赖国际经济形势。现在美国和欧洲经济低迷,债务危机日益严重的国际大环境,严重影响着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因此对于新加坡的未来前景仍有不明之处。

二、新加坡中资建筑企业发展概况

目前在新加坡注册资质的土木建筑承包商2815家,其中房建承包商1931家,土建承包商884家。在房建承包商中,有59家a1最高资质承包商,其中当地公司39家,占66.1%;日本公司7家,占11.9%;韩国公司3家,占5.08%;中国大陆3家(中建南洋、中国京冶和青建集团),占5.08%。a2资质公司有34家。在土建承包商中,有43家a1最高资质承包商,中国大陆2家(上海隧道和中国京冶),中国香港1家(金门);a2资质公司有17家。中资建筑企业是随着1990年中国与新加坡建立外交关系,才陆续挺进新加坡建筑施工承包市场,参与十分激烈的行业竞争。在相对成熟的新加坡建筑施工市场,中资企业在20多年的时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新加坡主要的中资建筑企业有中建南洋、中港湾集团、上海隧道、青建集团、中国京冶等等,其他的中资建筑企业规模相对较小(2009年营业额对比见下图)。

中国建筑(南洋)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于1992年在新加坡设立的全资子公司。目前,中建南洋是新加坡最大的中资建筑承包商,具有新加坡a1级承包资质。近5年来,每年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均在5亿新元以上,每年均保持近30个在施工项目。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建南洋公司已拥有4家全资子公司,700多名管理人员,以及4200多名自有工人。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从1999年9月进入新加坡市场,主要承接社会的结构分包项目。2003年底注册新加坡分公司,开始承揽总包业务,并逐渐取得a1资质,2008年开始地产业务。公司现有管理人员300多人,工人1800多人。2010年完成产值16.1亿人民币,新签合同额为25.8亿人民币,2011年预计完成产值20亿人民币,新签合同额为30亿人民币。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新加坡分公司于2006年注册成立,开始主要承接政府组屋翻新工程和钢结构专业分包项目,并在2010年7月取得新加坡建设局a1资质。2008年中冶集团中标合同总额为36亿人民币的世界级项目“圣淘沙名胜世界”,是目前中资建筑企业在新加坡获得的最大规模的总承包工程,该项目已于2010年顺利竣工。随后京冶公司开始进入新加坡房地产开发业务,并逐渐扩大规模,2010年承建业务完成产值5,005万元。

日本、韩国公司主要以承接大型基础设施和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项目为主。而本地建筑公司由于资金、管理、规模诸方面力量都相对薄弱,所以主要在政府组屋、私人公寓以及其他一些较小型公共项目上与中建南洋、青建集团等中资建筑企业展开激烈竞争。

三、中资建筑企业的优势分析

新加坡良好的社会环境、规范的市场环境、亲商的政治环境为中资建筑企业在新加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要想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处于有利地位,中资建筑企业也必须具有自己的竞争优势。

1.中国工人技术水平较高:新加坡政府没有对中国开放非熟练劳工市场,所有到新加坡工作的中国建筑工人,必须事先通过新加坡建筑培训学院的技术考核,以熟练技工的身份受雇,因此总体来讲中国工人的技术水平较好,工作效率较高。此外,擅长于中国古代园林山水建筑更为中国工匠的绝活。

2.中资企业具有较好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中资建筑企业工人的“技术水准/人力成本”比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以隧道掘进工人为例,建设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隧道之虎”工人,每周薪金为2000英镑。而具有相同技术和经验的上海隧道工人,在新加坡的月平均工资仅为1700新币,仅为前者的14%,工作效果也丝毫不逊色,因此中国劳务为中资建筑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3.中资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较高。中国公司通常是成建制地进入新加坡,并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由于中国公司具有良好的管理经验,国内丰厚的技术和劳务支持,使得中资建筑企业能够迅速地在新加坡开展业务,并且较快地取得较高的注册资质,为公司以后发展铺平道路。

4.中国同新加坡的良好经贸关系,促进了中资企业的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以及新加坡政府推动新加坡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加速了中资建筑企业与本地企业的结合。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能够带来当地可观的市场,而且预示着未来在中国市场的继续合作。

四、中资建筑企业的劣势分析

1.经营战略不完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状态

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项目管理上,在经营中缺乏前瞻性和战略规划,带有较大的随机性和盲目性,也没有认识到经营战略是增强自身素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武器。自身的资源优势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在市场竞争上处于被动地位。

2.融资和资本运作能力有待提高

中资建筑企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还不足以保证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集融资、设计、采购、施工、运营、交钥匙于一体的真正意义上的工程总承包能力,使得中资企业在与本地大公司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而影响了公司的长期发展。目前中资建筑企业融资手段主要依靠银行融资,缺少其他融资渠道,联合投资的能力不强,授信额度较低,对于一般3-5亿的项目基本能够满足,但是对于大型项目,较为困难。

3.国际化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匮乏

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企业人才不足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懂外语、懂工程承包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懂国际营销、懂国际工程管理、懂国际金融、懂技术、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这已成为中资企业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4.企业运营属地化程度不够

中资企业在外经营过程中的“属地化”道路是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在新加坡,中建南洋公司已经完全融入新加坡建筑承包市场,完成了本土化过程。公司管理岗位的80%已经由当地人担任,其他中资建筑企业的属地化程度相对较低。总的来说,由于受到语言、文化差异及当地人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中资企业属地化程度不高,也导致市场的开拓与发展受到地方保护和市场准入壁垒阻碍,也制约了公司的规模发展。

五、中资建筑企业的发展战略分析

中资建筑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内部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外部机会,按照“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指导方针,制定和规划自己的发展战略。根据新加坡的市场环境和中资企业的特点,中资企业一般的发展战略为:以低成本、高品质,创竞争优势;以建精品项目,树建筑品牌;以承建为核心、促相关多元化发展;以诚信合作,促公司健康发展;以新加坡为基地、促区域发展。

1.以低成本、高品质,创竞争优势

中资企业在刚刚进入市场时往往都是以低廉的劳力成本占据市场,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的涌入,以及中国劳务成本的迅速增加,以低价格取得市场逐渐失去了竞争力,而逐渐向管理要效益,靠精细化管理,减少工期成本、质量成本、安全成本、材料成本等等,以低成本和高品质的有机结合创造竞争优势,同时在项目管理上推行目标责任管理,强化激励措施,逐步实现公司的低成本战略。

2.以建精品项目,树建筑品牌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建筑产品就是企业最好的宣传工具,企业每完成一个精品项目,就等于为自己树立了一座丰碑,扩大了企业品牌的内涵。比如青建开发的碧山naturaLoft项目,是首家中资企业投资兴建的DBSS(设计、建造、销售为一体)项目,因其出色的管理和精心的施工,不仅缩短了施工工期,减少了施工成本,还获得了新加坡建设局颁发的“绿色建筑标志”金奖,赢得了社会公众好评及良好的质量口碑,提升了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以承建为核心、促相关多元化发展

由于新加坡市场容量较小,单独的承建业务有时无法满足公司的规模发展需要,因此以“承建”为核心的相关多元化经营是中资企业在新加坡的发展战略的首选。中建南洋公司下设4间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结构装饰业务、水电业务、钢结构业务、地产业务等。青建集团公司也以承建业务为核心,主要经营结构装饰业务、水电业务、地产、预制板厂、商品混凝土、物流、资本投资等相关多元化业务。中资企业以承建为核心的多元化经营,各业务互相支撑,互相补充,形成产业链的整合和价值提升,增强了公司整体的竞争实力,也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4.以诚信合作,促公司健康发展

中资企业要发展,必须联合外部有利资源,通过“利益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理念,以合作的模式彼此规避风险,才能有效提升竞争实力,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合作无所不在,比如在地产投标中,需要同其他公司组成财团共同竞标;在销售中,需要同销售公司合作共同销售;在承建项目投标中,需要同分包商、供应商合作以取得较低的价格投标等等。

5.以新加坡为基地、促区域发展

由于新加坡的市场容量很小,新加坡公司要想实现规模发展,东南亚其他国家为公司区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近年来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快速,建筑市场容量大,技术规范都采用英联邦的体系,新加坡同其他东南亚国家也有良好的贸易关系,因此中资建筑企业可以以新加坡为基地,促进公司的区域发展。

建筑公司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招岗位;调查;报告

1.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

1.1从建筑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无论是建筑业还是房地产业、市政公用设施类企业、勘察设计单位等,都设有工程造价管理岗位。

1.2工程造价专业在建筑市场的就业大环境分析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日趋成熟和建筑生产的集约化进程,对建筑业的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好的要求。建筑工程在设计初期就强调“适用、够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也强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方针。可想而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实施主体越来越注重工程造价和工程设计及工程施工之间的关系。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正是顺应了这一要求。目前,工程造价管理岗位主要有注册造价工程师和造价员两岗位。

在对施工类企业的招聘和应聘状况进行调查发现,需求最多的是造价工程师,其次是造价员、项目经理、造价技术负责人等职位。

1.3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就业优势

本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高素质的预算人才,另外本专业的毕业生还能从事施工管理的工作。这就是本专业毕业生的两大就业优势。可以就业的范围很广泛,包括:造价事务所、建筑公司、监理公司、大企业的基建部门、建材公司等等。本专业已经超过了建筑设计和建设监理成为建筑业的第一行业。

2.工程造价培养目标及定位分析

目前造价专业的就业形势很好,如何把握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正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明确培养目标,是办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关键。如果把社会调研比作“力的大小”,那么培养目标就是“力的方向”只有二者联合才能成为物理意义上的力。

2.1人才目标的培养

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过程建设一线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具体来说,就是该专业的学生应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既有良好的工作素质又有较强的技术岗位技能、具备工程一线的造价工程师的基本素质,通过学习,学生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有熟练从事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结算,以及工程投标报价与招投标能力,成为既有技术又懂经济的工程造价人才。

2.2学生培养规格

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应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就素质而言,学生应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心理素质。就能力而言,学生应具备:编制各类专业的工程概预算的能力:进行技术经济的分析和工程经济项目的分析的能力;就技能而言,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识图、理解能力、计算机应用和操作技能;就知识而言,学生应掌握土建、安装和装饰的识图知识;了解建材、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了解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知识、合同法、合同管理等知识,以及概预算的基本理论及编制方法等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够适应清单报价后要建立的企业定额的实际情况,掌握定额编制的原理和方法。

2.3工程造价行业人才招聘企业形式以及对毕业生的需求分析

2.3.1造价行业人才薪酬情况调研分析

2009年造价工程师,造价员等主要职位的全国平均水平月薪情况分析看出:造价员2962元/月;注册造价工程师:6399元/月;而造价技术负责人为8280元/月。

2.3.2工程造价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

工程造价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有所提高。无论是技术、知识、质量,还是管理、效益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现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是:(1)低素质的人员供大于求,真正高素质的人才缺失十分的有限。所谓“高素质”,既包括专业素质如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又包括基本素质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所以,现在的用人单位更看中员工的基本素质。(2)“复合型”人才稀缺。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就是既懂预算又懂施工,既懂专业又懂管理,既懂造价又懂经济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既能搞土建预算也能搞安装预算、装饰预算等。随着经济和及时的不断发展,对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3.明确毕业生的的从业范围和就业岗位

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中小型设计院(所)、建筑管理企业、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及房地产开发公司、市政工程公司、监理公司、中外合资或合作、外商独资的工程公司等建设业主单位、建筑安装施工单位和装饰公司等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相关工作的,一般是从单位工程预算等基本工作开始做起。

4.岗位分析与工程造价就业情景分析

4.1岗位分析

本专业对应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中土建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领域、建筑专业化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及建设工程咨询等领域。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和岗位所占比例对比,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建设与经济发展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大量需求,随着建筑业发展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不断提高。

(2)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职业面向为:建设单位、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物业公司。

(3)主要就业岗位: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预算员、测量员等。

4.2工程造价就业前景分析

工程造价行业前景很好,工程造价属于土木建筑方面的,因为每个工程都会需要造价预算,就这个工作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对造价这个行业来说也是十分的乐观。中国的建筑方面特别多,所以对于造价方面的人来说收入也是可观的,市场需求量大,而市场却供应不足。

【参考文献】

建筑公司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阿尔及利亚市场;市场营销策略;中国建筑;工程承包企业

[Doi]10.13939/ki.zgsc.2016.22.026

近年来,中国建筑工程承包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在政府“走出去”战略的感召下,不断取得丰硕成果。非洲是我国第二大海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场,其中位于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以下简称“阿国”)是中国传统友好国家,也是中国最大海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场之一。中国建筑企业在阿的发展极具代表性,新的世界经济形势下,我们应当思考在阿国市场中的营销策略,并对更多的企业开拓市场有所启发。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某国有公司,根据笔者在该公司的工作经验,积累了一定的了解,并得出了如下的分析结果。

1中国建筑承包企业在阿国市场Swot分析

1.1优势

(1)营销市场广泛。该公司曾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拓市场,目前业务范围主要涉及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丰富的国际市场资源,使该公司积累了很多海外建设和投资经验,为在阿尔及利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2)和尖端技术公司联系紧密。该公司的阿尔及利亚分公司,与法国、意大利等国际知名的设计咨询公司有长期合作,关系良好,例如FaBRiS&paRtneRS、aaRt和impe等,从而在投标过程中以及项目启动时,可得悉相关信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方便跟踪,并获得良好的技术设计和项目运作支持。

(3)项目施工经验丰富。该公司目前在施项目约100个,涉及商务建筑、房建、大学城、监狱、道桥和水利工程等多种领域。大量的投标、施工经验,使其逐渐熟悉并系统掌握当地所采纳的法国规范;同时,之前项目结束后闲置的设备,可以为之后的项目施工节约一定的资金。

(4)人才资源丰富。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因此能利用地缘优势吸引一批优秀的国际营销和工程管理人才,在招聘时相对于其他公司,选择更多样化。阿尔及利亚分公司,更是在近几年大量招收硕士和博士,特别是留学法国的专门人才,既能掌握阿尔及利亚的通用语言法语,又接收到了法国先进的营销和管理培训,其中的法律人才更是精通当地法律法规。

1.2劣势

施工领域方面,投标建设的领域以房建最具代表性,在公共工程和交通方面也崭露头角,和西方国家相比,遭遇了的门槛标准,面临着巨大的竞争。虽然房建领域附加值小,但涉及国计民生,获得了阿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立稳房建领域的优势仍势在必行。同时应加强基础设施施工领域的深度和广度,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能力,丰富产品线。

材料供应方面,阿尔及利亚仍然采用计划经济体制,建筑三大主材:水泥、钢筋和砂石的供应存在问题。水泥实行计划购买,质量上也无保证;钢筋主要依靠进口,因此价格变化幅度大;砂石厂全部设立于山区、海边等运输并不便利的场所。此外,因阿国人民信奉伊斯兰教,休息时间与国际时间有差异,材料的采买需要提前进行,否则可能会发生停工待料的情况。

1.3机会

中阿两国的良好友谊为企业扎根发展提供了政治文化基础。中国是第一个除传统阿拉伯国家之外公开承认1958年成立的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的国家,在阿国民族解放战争中也对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2006年两国签署《中阿关于发展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声明》;2012年,中国船舶和阿尔及利亚海军签署大型驱逐舰的供货合同,总额高达11亿美元。

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自1999年当选以来,在任期间采取各种措施,力图重建稳定的政治局势,更是制定了推进经济改革的5年计划,稳定的形势和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前三个“五年计划”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连任第四任期后,总体责成政府确定2015年推出第四个国家五年投资计划,并在年底内阁会议上审议。2014年,阿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140.63亿美元,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经济发展带来的市场的壮大,为中国建筑施工承包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4挑战

阿尔及利亚总统历经多次议会以及总统大选,仍稳坐高位,但数次大选都面临相应的政治风险。除了现任总统外,也没有能够被各种国内外政治和宗教势力接受和认可的领军人物,但其身体状况时有问题,经常前往欧洲或在本国内住院治疗,时时影响着政治局势的太平。另外,近年来恐怖主义盛行,阿尔及利亚作为伊斯兰国家,在社会环境整体稳定的情况下,不时还会爆出东部山区、南部沙漠等地少量的信息,恐怖事件偶有发生。

阿尔及利亚建筑市场数十年来持续发展,各个国家都希望前来分一杯羹。受地缘优势和历史因素影响,阿尔及利亚一直是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除欧洲外最大的建筑承包市场。中资企业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和习俗,与传统伊斯兰国家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双方接纳和融合的程度,相对欧洲国家低一些。同时,东方文化影响下的日本、韩国企业,以品牌策略优势著称,其良好的服务质量和技术质量为其在阿国市场争得一席之地提供了便利。

阿尔及利亚政府自2009年起,对外国企业投资本国建筑市场进行了一些政策的调整,并于2010年修改公共合同法,将本国企业的投资优惠支持从15%提高到了25%。这一系列国家政策和法律层面的新形势,预示着阿国的本国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增加阿国企业竞争力的同时,削弱了中国企业在阿的投资优势,增加了市场开拓的成本和投标及施工的难度,无形中增加了风险。

2市场营销策略及成果分析

2.1该国有企业采取的营销策略

(1)属地化策略。欧美企业在进军海外时,经常采用属地化经营模式,中国企业也正在这一方面向其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认同并正视两国文化差异,尊重阿国人民的民族传统和生活习惯。比如可在开斋节、古尔邦节等穆斯林民族的重要节日,邀请交好的当地业主、设计院及供货商,参加公司为其专门组织的庆祝活动;在办公生活中,注意对当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这些做法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当地人民和政府的信任,一定程度上消除差异带来的隔阂,增强企业与当地各类部门的沟通能力,促进项目的中标和工程的实施。

②招聘更多当地员工,人力资源本土化。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等关键性岗位,仍然需要中国员工担任。但同时,对于市场营销、投资以及行政管理岗位,我们可以利用阿国国籍员工熟悉当地人思维与行动方式、阿国法律规范、穆斯林传统习俗的优势,经过选拔后大胆任用当地员工,派遣其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部门交往沟通。

(2)信息资源管理策略。该公司经过市场调查后发现,阿国信息资源和网络化发展滞后,网速慢、技术落后,断网情况时有发生。在此种情况下,公司通过完善内部网络系统,展现出了信息竞争优势,并将对外沟通信息按重要性、紧迫性划分等级,重要国际国内视频会议优先使用公司极速宽带;其他事宜分层次、按业务属性进行分类管理,通过信息资源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掌握信息有效性,以便了解市场变化规律。

(3)合作化策略。与各国先进咨询企业合作,积极投标epC项目,争取中标,在承包工程产业链中力争上游;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与当地企业合作,充分利用本国企业投标时享受的25%价格优惠,跳过贸易壁垒,参与到阿国的国内招标活动,获取更大的参与权与机会。

与国际上领先的建筑承包商合作。跨国联盟共同承包一项工程已经成为世界建筑工程承包领域的趋势,我国企业在与国际建筑承包商竞争的同时,也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共赢的同时可提高该公司国际竞争力。例如与法国公司联盟合作,更方便解决中资企业所不熟悉阿尔及利亚项目的规则、标准等问题。

2.2市场营销策略成果

该公司是中国最大建筑综合企业和中国最大国际承包商,于2011年8月29日被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联合会评选为中国建筑500强中的第5位。在阿尔及利亚市场开拓发展的三十年来,由兴起到繁荣,面对了政治经济中的危机和挑战,占有了越来越高的市场份额,确立了国际大型承包商的良好信誉。

2015年,该公司在投标项目上实现突破,中标了以阿尔及利亚首都机场新航站楼为代表的大型项目,并与其他企业适当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继续向技术方面的上游产业链靠近,竞争实力持续增强。主要省份的房建项目继续保持规模,在与各国竞争中依然占据有利地位。截至2015年年底,生效合同额、跟踪议标项目金额均在中国海外建筑工程承包企业中名列前茅。

参考文献:

[1]王纪忠,方真.国际市场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我国建筑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J].集团经济研究,2007(11):85-86.

建筑公司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建筑企业客户导向管理

大型建筑企业客户导向管理的意义

当前随着国内区域建筑市场的相互交叉和国际建筑市场的不断扩张,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户资源成为决定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建筑产品具有生产周期较长、单件性、固定性特点,建筑产品一次性投资量大,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企业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维持至关重要。

我国大型建筑企业具有较为明显的国有资产属性,在很长一段时期主要依托政府资源进行着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活动,市场竞争不足使其对客户关系的认识极为有限。在我国建筑市场日渐规范、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占领市场、赢得客户资源、谋求更大的利益空间是大型建筑企业必须正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大型建筑企业客户导向管理体系,以便有效挖掘潜在客户并与长期客户保持良好关系,通过向其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实现企业利益和顾客价值的最大化。

大型建筑企业客户导向管理体系构建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思想,客户导向管理价值活动分为直接对客户进行管理的基本活动和辅助基本活动的各种支持活动。其中,基本活动分为客户组合分析、深入了解目标客户、建立关系网络、创造和传递客户价值、管理客户关系等五个阶段;支持活动包括领导经营思想的转变、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等五个方面。在客户导向管理价值链分析框架下,根据建筑行业特点,通过确定目标客户、开展一对一营销、重组业务流程等三个主要步骤构建适用于我国大型建筑企业的客户导向管理体系。

(一)建立客户关系价值模型

1.对建筑企业的客户进行适当分类。建筑企业面对的是组织市场,其产品的需求者主要是公司、机构和政府。由于建筑产品一次性投资量大,因而客户一次性发包量大,亦即购买量大,潜在客户难以预测。同时,建筑市场上的客户数量相对于消费品市场上的消费者数量要少得多,客户单位内部做出购买决策的决策单位比较复杂,参与决策的人员比较多,决策的时间也比较长,且同行业内客户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比较大。建筑企业的客户大体上可分为五类:中央或地方政府及其行政部门,为重实力型;公司,为重实效型;事业单位,为重实在型;房地产开发商,多为重实惠型;海外工程,为重实绩型。

2.建立客户关系价值分析模型。客户对于企业的价值在于他在一定时期内为企业带来现金流量,因此客户关系价值分析模型采用现金流贴现的方法,对客户关系价值中的历史及未来价值进行统筹考量。客户关系价值的现金流量取决于购买量、利润率和关系持续期,企业建立一个客户关系不仅要花获取成本,还要耗费发展和保有成本,因此客户关系价值是客户的购买量、利润率持有期、获取成本及保有成本函数。

3.进行客户组合分析确定目标客户。建筑企业可以客户关系价值和客户反应度(客户对企业关系努力采取正向反应的可能性)为纬度来划分,从而能够选择出合适的客户组合,重点追求那些高关系价值、高反应度的客户,并针对不同客户区间采取相应的关系增值策略。在找到目标客户以后,应了解其盈利能力和价值需求。这就要求建筑企业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和反馈循环控制系统,用来跟踪、反馈客户的态度和表现,并不断地改进、完善建筑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其核心就是建立适合企业规模的客户信息系统,通过客户档案数据的不断完善来掌握客户的个性化信息。

(二)开展目标客户的一对一营销

建筑工程从开始跟踪到最后结束一般都要经历5-6年的时间,所以建筑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任、了解与配合很重要。项目生命周期又分为合同签约、项目实施、竣工结算等三个阶段,因此客户导向管理应进行三次营销。

1.合同签约前的投标。在合同签约前的招投标阶段,建筑企业应为客户提供出色的规划设计、施工方案和商务方案,营销人员需做到与客户交朋友,为客户出谋划策,赢得客户的信任,使客户最终放心地把工程交给建筑企业完成。

2.合同履约过程。工程进入实施阶段,与业务打交道的主体变成了项目经理、项目商务经理以及企业的相关职能部门,需要重新建立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和相互间信任,而熟悉客户情况的营销人员又转到了其他工程前期工作中去,所以合同履约过程与合同签约前的衔接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3.工程竣工后的清欠。在清理拖欠工程款的过程中,又是另一批人员与客户打交道,对前面的情况不清楚,对客户的特点不了解,而且由于是清欠,要从客户那里拿钱,所以客户导向管理工作更加困难,经常是不仅难以达到收回拖欠款的目的,甚至由于矛盾对立破坏原有的客户关系。

(三)以客户为中心重组业务流程

建筑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重视产品,而轻视客户的经营管理制度。因此,建筑企业还需从业务流程重组、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等组织、制度多方面入手,可持续地管理好客户资源,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1.业务流程重组。建筑企业客户导向管理涉及到经营管理中的多个环节,市场、营销、工程、法律、财务等都是客户接触的窗口部门,每个部门都是企业价值增值流程的一部分,所以客户导向管理必须从企业管理指导原则、机制上进行横向合作,整合各部门掌握的客户信息,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架构体系和运作程序。业务流程重组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是决策权力再分配、业绩评估系统和激励系统的重新设计。其中,决策权力的再分配主要解决分权以及部门划分问题;随着各环节权力变化,调整业绩评估与激励系统,做到责、权、利协调统一。

2.企业文化建设。我国大型建筑企业应逐步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让一切活动都从客户角度出发,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还可以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企业内部机构整合,推行并彻底打破等级观念、官本位思想和;结合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打造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双赢的平台等。

3.信息技术应用。建筑企业应建立可在全企业内共享的客户数据库,将客户的基本情况、与企业的交易记录、信用记录、特点、需求等信息进行归档,利用所掌握的数据并采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便于进行客户类型分析和一对一营销管理。

4.员工培训。建筑企业应该不断加强员工培训,以建立“从客户利益出发”的企业理念和“客户导向”的经营组织,让企业员工避免理念冲突,迅速在新经营组织中产生效益。培训工作主要集中在理念讲解、新组织运作方式、客户沟通技巧等方面。

5.管理制度化。大型建筑企业还可以总结经验,建立客户导向管理制度,包括客户信用管理、客户投诉管理、工程回访管理、客户资料及来往文件管理、工程维修管理等内容,还有Ci管理办法、员工行为规范等。

客户导向管理实例研究

(一)准确定位目标客户

政府部门是国有资产属性的大型建筑企业的重要客户,其控制的工程项目投资额较大,利润额相对较多,客户关系价值和客户反应度都比较高。因此,北京建工集团对政府工程包括其招标活动给予了充分重视。业已建立关系的政府部门客户持续联络,潜在的政府部门客户充分挖掘。当然,对于公司、事业单位等其他客户也不容忽视,尤其在施工资质专业相关领域。通过在不同的工程投标活动中,采取不同经营手段,灵活机动为客户服务,逐渐显示出集团与其他建筑企业的不同之处。

(二)大力开展过程经营

在市场经营过程中,北京建工集团对标前策划高度重视,而且重心前移、及早动手策划,先发制人、争取更大的主动权。在信息跟踪阶段,下大力气及早做好业主、主管部门、咨询公司和兄弟集团公关工作;针对投标方案策划、投标报价策略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强化成功在于细节,千方百计争取前期进入,先入为主。在投标阶段,下属单位进一步完善前期策划,从编标人员配备、组织分工到进度安排;从技术标、经济标、商务标的亮点、要点分析到资深专家标前论证;从排版、打印、装订、封标、送标、开标、答辩、后勤保障到应急预案的制订,整个投标过程都做到细化环节、责任到人。

(三)内外部关系营销

1.组织机构变革。鉴于市场经营中区域和专业板块份额不够合理,北京建工集团按照建立国有混合型控股公司的要求并结合自身特点,将组织框架设计为集团公司、行业型或区域型公司、生产经营型公司三个层面。其中,集团公司发展方向是战略决策中心、科技开发中心、财务控制中心和人才管理中心。行业型或区域型公司具有营销、开发、管理功能,主要资质也由其拥有。生产经营型公司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产经营体系。总之,集团公司坚持走资产、资本经营带动生产经营的发展道路,不断完善投资中心、决策中心、规划中心的功能,建设资金、管理和技术密集,具有工程总承包和跨国经营实力的旗舰型企业。

2.企业文化整合。北京建工集团在半个世纪的“建楼育人”过程中,形成了“诚信为本、顾客至上、创新领先、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又注入了“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和“建立学习型企业”等富于时代精神的新理念。同时,集团总部文化、直营工程公司文化、勘察设计院文化一直在交融,互相影响。集团通过人员内部流动和逐步缩小劳资差距等办法,形成统一的北京建工集团文化和共同的企业认同感,以解决下属单位差距过大的问题。

3.公众利益和社会形象。集团通过承揽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工程,如近期的奥运场馆建设,扩大建工的品牌影响力,从而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培养客户的安全感。同时,集团通过宣传、公关部门与社会媒介保持密切联系,进行重点工程、模范人物及先进事迹的持续性报道,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潜在客户,培养客户的信任感。

4.行业利益和发展联盟。纵向产业链联盟是在推进集团产权多元化的过程中,选择同集团主业密切相关的国内外一流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包括选择金融业伙伴,强化集团的投融资能力;加强与大型设计院的合作,强化集团的工程总承包;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开发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选择稳定可信的材料及劳务供应商,以保证供应和降低成本;组建投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的项目联合体等。

横向同业联盟是选择优秀建筑企业、企业集团建立经济伙伴关系。以承揽国内外大型、特大型项目为基点,组建联合体共同投标,提高竞争优势;选择优势互补性企业,采用参股、交换股权、合资组建企业等方式进行合作,加快地铁、环保、路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公司市场分析篇9

[关键词]建筑业集中度差别化竞争力

一、引言

SCp即“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分析范式,简称SCp范式。这一范式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了产业内的竞争状态,并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及其战略,从而最终决定企业的绩效。

2004年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572亿元,增加值占到GDp的7.1%;建筑业从业人数占到全社会从业人数的5.2%以上。建筑业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份量,但是建筑行业本身可能还存在诸多问题,阻碍其快速发展。本文就我国建筑业的市场现状进行SCp分析,试图找出具体问题并提出建议。

二、建筑业概念的界定

建筑业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本文使用狭义的概念。狭义的建筑业是指国家标准的产业分类中的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产业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的建造、设备、线路、管道安装、装饰装修等活动。

三、建筑行业的SCp分析

1.市场结构

西方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影响市场结构的要素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人壁垒、规模经济、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等。在研究当中可以用来说明市场结构性态及有关特征的主要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这三个基本要素。

(1)市场集中度分析。市场集中度主要计算表达方法有绝对集中指标和相对集中指标,本文只解释绝对集中指标。绝对集中度指标指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有关数值X(X可以是销售额、增加值、职工人数或资产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n为企业数;Xi表示居于市场第i位企业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等的指标数值;CRn表示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的集中度(n通常取3,4,5或8,10),其值介于0和1之间,值越大表示市场越集中。该指标能反映某一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而且是所有指标中最具良好适应性、操作性和经济性的指标。

根据2002年采用新资质后的数据(即所有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数据),按营业收入计算2003年、2004年的CR4及CR8。分别得出2003年的CR4为8.1%,CR8为11.8%;2004年的CR4为9.3%,CR8为12.8%,行业集中度非常低。(数据来源:《enR国际承包商225强企业排名》、《中国500强企业排行榜》及《中国统计年鉴2005》)。

(2)产品差别化。就建筑业而言其产品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其质量、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别上。一般建筑企业的中标单价基本上只能维持很低的利润,甚至亏本,所以各企业只能在管理和技术上执行差别以降低成本尽量提高利润率,最终产品没有多大差别。但是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技术上的设计变更,和现场的质量控制来体现建筑企业的个性化和差别化。

(3)进入壁垒。新企业要想进入某产业,就会对该产业的在位企业构成竞争,并会有相对于在位企业较为不利的因素,会成为阻止新企业进入的障碍,这些阻止新企业进入的障碍或因素称为进入壁垒。可以构成进人壁垒的因素有规模经济壁垒、费用壁垒、产品差别壁垒、政策和法律壁垒等。综合分析,我国建筑业主要存在以下壁垒:

第一,规模经济壁垒。建筑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性行业,在一定的运力情况下,中标越多越能够体现经济效益,新进入的建筑企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则不能充分享受规模经济的经济性,相对己经具备一定规模的在位企业而言其成本可能会较高。

第二,费用、技术壁垒和政策壁垒。首先,企业在新成立时,政府准入就要求有相应的资本和人员资质及办公场所的限制;再者,企业进行招投标时业主也会参照其业绩以衡量企业的技术水平;另外,照目前的建筑市场看,即使中标,大部分工程也是要求企业先垫付部分资金,新进企业经常因为资质及资金问题被拒之门外。

结合以上对市场结构分析及我国建筑业的特点,建筑业的买方情况为:有很多数量的企业,进入较容易;卖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中国政府已不是惟一的投资主体(卖方),企业投资和私人投资不断增加,各种投资主体并存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因此,建筑业的卖方主体同样很多;但由于买者和卖者都不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源也不可自由流动,因此建筑业属于垄断竞争市场。

2.企业行为

(1)价格竞争。存在以低价中标的行为,很多企业为了夺取市场份额,不择手段先保证中标。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常由于单价过低难以保证施工质量,最终影响了企业的声誉。

(2)非价格行为。我国建筑企业在非价格方面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管理模式方面、技术研发方面。目前建筑企业在技术水平开发上竞争行为较激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优化设计降低成本或提高利润;第二对施工流程进行研究,使损耗达到最小;第三是研究新材料的特性,在同等的质量下使用低成本材料。

3.市场绩效

(1)利润率、生产率水平。中国建筑业未脱离过利润率低的产业行列。自1988年起,施工企业技术装备费与法定利润合并为计划利润,利润率定为7%,这一制度延续至今。但由于市场已经开放,竞争激烈,企业实际上根本拿不到计划利润率规定的取利水平。据调查显示如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中国机械工业安装总公司、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等我国骨干企业其某些下属企业实际产值利润率不足1%,企业因此无力进行资本积累。

生长率水平不高。中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相当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和意大利等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总和的1.85倍,是美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的4.5倍。然而,正常情况下中国建筑业的年产值却只相当于美国建筑业20%,其劳动生产率在20世纪90年代总体上相当于日本建筑业的1.25%。在中国国内,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还不到工业及电力、煤气业的三分之一。

(2)竞争力。首先,建筑业产业集中度过低,能够和国际一流承包商抗衡的实力强大、管理技术水平较高的建筑企业数量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管理体制落后,运行机制不活,缺乏内部前进动力,加上企业冗员过多又难以精简,社会负担沉重、财务状况不佳;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建筑业还没有摆脱粗放管理的状态。

另外,国际建筑市场占有率过低,行业的整体优势较弱。2004年进入enR排名前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的34家中国内地企业,其国际市场营业额的总和只有48亿美元,不及排名第一的美国柏克公司74亿美元国际承包营业额的65%。同时,在落实“走出去”战略问题上,扶持、配套政策滞后,不利于企业参加国际市场竞争。

四、结论及建议

按SCp得出的分析,建筑业属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目前建筑企业所采取的竞争策略是符合该市场结构要求的。但建筑业行业在企业行为方面还存在不规范的行为,建筑企业倾向于价格竞争,不择手段低价中标;市场绩效方面不尽如意,如利润率不高、国内国际竞争力不强。本文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业主(投资主)行为不规范,严重干扰了生产秩序;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单位、监理单位,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二是行业保护、地方保护问题和盲目压价、拖欠工程款的问题依然严重;三是企业内部管理体制落后,运行机制不活。

建筑业不仅是固定资产投资的直接承载者,而且对带动消费需求增长,加快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为使建筑企业能稳步快速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的工程建设法规体系,依法查处建筑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为工程项目提供资金保障。规范建筑业用工合同和工资支付制度,以法律手段来保障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提高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生产的积极性。

2.积极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大力提倡中小型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和技术、资金重组,对工程质量高、市场占有率大、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使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同时,企业自身也应该加大创新的力度,壮大企业规模,形成大型企业集团,来带动全区建筑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能与外地大公司相抗衡,提高国际竞争力。

建筑公司市场分析篇10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制度变迁研究王敏王卓甫(5)

对我国建筑劳务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袁宏川李慧民(8)

建筑经济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中的寻租与防范缪燕燕(11)

基于灰色理论与政策研究方法的信用监管评价孙劲峰(14)

论建设工程领域“连带责任”之扩张宿辉何佰洲(18)

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建筑业发展关系实证研究姜彩楼(20)

兵团城镇商业地产融资研究王蕾李俊张伟王宇王福(24)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我国内地发展的障碍及对策分析王秀玲(28)

我国城镇住宅节能空调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研究李兆坚江亿周凤广(31)

西南地区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投融资机制探讨孙金颖刘长滨(36)

日本大阪府的建筑节能商业模式张华平(40)

建筑节能改造的外部性分析与激励政策卢双全(43)

住房消费中住房公积金的贡献度——以典型城市为例的实证研究徐峰胡昊丛诚(47)

市场经济环境下房地产开发行为的特征分析顾翠红王东峰(51)

土地供给与房地产市场关系研究马欣(54)

关于境外“热钱”投机北京房地产市场的思考武振(57)

项目全生命周期中收益与风险的协调机制研究尹志军陈立文李素红(60)

Bot项目特许权协议中应注意的问题路晶晶成虎(63)

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李雪淋王卓甫(66)

论新形势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要点张培鸣(69)

国际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跨文化管理蒋敏(72)

竣工结算审核质量与造价控制李珂(76)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计价管理浅析于路(79)

基于节能视角的工程造价管理思路探讨贾长麟(82)

菜单式工程监理、咨询与服务计价体系李全云赵爱东孙思忠王乐一(85)

刍议项目总监的工作能力刘惠玲(89)

南水北调东线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工程效益分析何孝光贾健刘锦霞(92)

基于客户的房地产企业经营创新张建利金维兴杨德钦(94)

强化项目成本管理提高施工企业盈利能力熊素锋汪杰东(97)

北京城建集团:自投千万元科研资金,依托科技创新撑起奥运工程脊梁(99)

第二届中国建筑经济高峰论坛邀请函(100)

高屋建瓴写华章——2006年新年献词(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管理实践陆佑楣(5)

建设项目可持续性概念与后评价研究朱嬿牛志平(11)

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大型公共工程项目的建设周红成虎唐世海(17)

Bt项目融资模式风险对策研究李刚张永强苏加峰(21)

从“民工荒”问题探索建筑业持续发展之路司增绰徐康宁(25)

建筑劳务用工市场的发展金玲建筑经济刘长滨(30)

从epC工程总承包看大型建筑业企业的成长路径王伍仁罗能钧(34)

工程风险管理中的保险和担保的比较研究杨俊涛俞洪良吴小刚周琪(39)

建筑业供应链的信息流及其管理翟运开李海婴倪燕翎(44)

建设工程交易市场投标情况调查研究郑宇陆彦宋晖(49)

招标文件是否应作为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翟保峰(53)

基于神经网络评标方法的建立与应用陈惠娥陈长征(56)

工程量清单计价下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袁芳李启明(60)

建筑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黄定轩丁洪斌张浩(64)

打造国际化的建筑企业朱宇(70)

谈建筑设计院建筑经济部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刘嘉(73)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安全设计与施工安全研究张仕廉潘承仕(77)

国外建筑业压力管理研究现状与启示张宏金维兴梁美容(81)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研究陈平魏清泉向长江(84)

促进房地产金融的新发展谢一红(89)

武汉房地产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饶兰梁波陈明星(93)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1)

2006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华建设管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国际学术年会(23)

霍尼韦尔与朗能公司签署自动化控制产品独家商标授权协议申月红(95)

辽宁华锦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塑料制品公司(96)

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F0003)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第五届理事换届大会暨“首届中国建筑经济高峰论坛”在京隆重召开(i0001)

谈建筑经济周干峙(5)

建筑业技术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建筑业叶耀先(7)

房地产价格与房地产经济学研究刘洪玉孙峤(12)

加快我国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张建利谷岷(16)

绿色施工:建筑业实践科学发展观胡勤(19)

搭建企业管理平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高秋利毛元利(24)

建筑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马泽平(27)

建筑经济打造企业价值链促进业务流程再造杨天举(31)

建筑企业基层队伍组织新模式——股份制工程队薛瑞林(34)

国际土木工程合同中的价格调整陆建忠李建斌(36)

关于建筑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探讨周化举(41)

工程成本人文风险因素实证研究杨德钦张静晓周淑玲(45)

强化建筑文化的民族个性提升建筑的文化价值綦伟琦(49)

聚类分析在城市圈层划分中的应用王峰(51)

项目管理职业化问题研究周国栋(54)

试论ppp项目的风险分配原则和框架刘新平王守清(59)

国际工程项目交付方式的启示朱禄娟(64)

如何防范施工合同履行的法律风险张晓宇李芊(68)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评审孙兴华(72)

如何编制一份高质量的工程量清单杜晓玲徐雯(75)

高校基建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李和军(79)Http://

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委托代建招投标管理方俊(82)

对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发展方向的思考辛允旺(85)

房地产估价中非货币收益的量化研究李静谭大璐(88)

房地产的“市场失灵”与政府的经济职能李林张阁(91)

农民工进入城市建筑行业的动因及管理赵振宇段林玲(5)

和谐社会与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廖玉平(9)

代建制中的风险及其规避措施李静(13)

关于建筑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几点探讨王利文白润山(17)

基础设施ppp的价格调整及风险分析陈爱国卢有杰(20)

业主支付担保制度解决工程款拖欠的博弈论分析韩传峰殷薇(24)

eVa绩效体系在国有施工集团企业中的构建与实施张剑青(28)

对机电安装行业持续发展的思考范绍福建筑经济周晓明(32)

大型建设项目集成风险管理的实现模式探讨尹贻林张传栋(37)

建设行业项目管理的国际化发展与评价刘海飞张小旺(41)

建筑施工项目的瓶颈管理研究李潘武(45)

连锁品牌店设施建设琐目管理的控制策略康孟彦(49)

基于世行采购指南的小浪底工程国际招标黄维华陈敏(53)

浅议投标保证金李新忠(57)

建设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与管理孙成方叶伶俐(61)

界面对建设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姜保平陈仕中傅道春(64)

工程建设监理的风险管理吴俊胡昊李波(68)

大规模定制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分析朱清华朱钢李启明(73)

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问题研究何振才(78)

高额利润诱惑下的房地产企业投资目标缺失研究韩国波岳晓光胡茂宏(84)

建筑节能市场化初探柯燕燕(87)

关于我国房地产开发选择绿色建筑的思考刘永强黄占芳(91)

浅析设计方案投标的投资估算王剑桥(94)

中国建设人力资源网暨第三届全国建设行业人才网上招聘会会员人会登记表(1)

青岛建设集团(F0002)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F0003)

上海建筑市场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陶红周红波(5)

关于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发展与质量安全管理的思考尚春明邵长利全河邱建仁(9)

建筑业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念和实践的挑战朱嬿魏宁娣(13)

建筑行业的资源浪费现象分析邓可祥邓辉王雪红(17)

关于建设工程质量责任法律规范的厘清与探讨巩丽霞(20)

建筑企业品牌管理实践的探索与研究丁洪斌王从远刘洪岩(24)

北京市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刘玉明刘伊生刘菁(27)

建筑经济谈建筑领域的信用体系王之文(31)

Bot融资承包:建筑企业资本运营新思路张鼎祖谭立新(34)

论建筑业企业新综合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构建李君(38)

topSiS方法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蔡自力(42)

工程项目实现策划与质量计划王青斌(45)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新模式——partnering孟宪海(48)

论转变我国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吴必龙郭京(51)

地产市场成长的地方政府阻力及其对策叶艳妹吴次芳(55)

南京市商品住宅市场预警实证研究裘建国袁翠华郭宏定(60)

商品开发模式下的建筑策划——以杭州河滨公寓为例廖巍华(63)

建筑业发达国家顶尖承包商的行业结构比较与分析吴伟巍郑磊李启明(66)

对我国建筑业建设输出的思考金维兴张静晓(70)

内地与香港工程造价管理之比较董士波(74)

浅谈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配套环境苏平(78)

论监理企业的风险管理张雪芹(81)

关于我国监理行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张志刚徐友全曾大林(84)

浅谈我国建筑节能的管理现状与对策王建声段永辉杨明字(87)

论国家跟踪审计制度对政府投资项目决策风险的监控夏斐(90)

校区建设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张南峰(93)

资讯(96)

我国东西部地区建筑业发展的差距与对策赵振宇段林玲赵洱岽(5)

中部地区建筑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王孟钧马英斌常燕(9)

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分析马泽平李绍海(13)

我国建筑企业增长战略的可行性分析丁大勇李培(17)

工程履约担保制度在公共工程中的试行效果及发展前景分析——基于对深圳、厦门工程担保制度的试点调查邓晓梅王春阳(20)

从制度创新看建筑规程的变迁沙凯逊宋涛亓霞罗能钧(24)

大型工程保险架构研究陆彦成虎陈守科(28)

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模式探析王挺周红波陆鑫(31)

贵州省政府投资工程代建制情况研究周世玲(36)

论改善工程保证担保中介机构的经营环境张军(39)

中美两国政府工程采购模式比较张立稼张伟(42)

partnering模式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孟宪海李小燕(48)

pFi项目融资模式在公共工程中的应用陈武新李作正吕秀娟冯冲(52)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财务控制原则探讨刘国亮刘萍(55)

论投资人与管理公司之间的合作模式冯金江(59)

建筑设备材料招标采购评标中的实务分析与探讨高国民钱华玉(62)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项目材料招标策略与实践冯刚王锐(65)

变革时代建筑战略管理对策曾肇河(68)

小型建筑企业成本控制多维思考建筑经济赵玉霞(72)

国际建筑市场的合同管理模式阁长骏(75)

政府不动产证券化研究——以香港领汇基金为例窦尔翔何小锋陈小红(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