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生物学习指导十篇高中生物学习指导十篇

高中生物学习指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2:47

高中生物学习指导篇1

关键词:自主预习;预习指导;有效预习

世界上最有效的教学是让学生学,世界上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自主学习。为了尽快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我校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全校大力推行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的基本设计方案就是第一课时为问题生成课,即学生通过预习生成问题;第二课时是问题解决课,即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第三课时为拓展训练课,即通过习题巩固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以便及时查漏补缺。在这三个课时中,我认为最关键的一课是预习课。一节好的预习课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好成绩的前提。预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在预习基础上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自觉地适应未来“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近一年来的践行,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容乐观。不知所措的我通过与老师的交流、研讨、听课等形式才发现问题主要是因为我没有做好指导工作,学生压根就不知道怎样预习。我校高中学生的基础相对比较弱,学习习惯也没养成,学生所理解的预习课就是把课本读上几遍,这样根本不能起到作用,没有目标的阅读,学生完成起来就敷衍了事。因此,上好预习课,老师并不轻松,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读课本,老师的指导作用更重要。经过多方取经与反复实践,我认为上好预习课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使学生真正明白预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预习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预习,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预习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对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在课上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就更明确,注意力就更集中,更容易将不懂的问题弄懂。同时,这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对于自己的终身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师要做好预习指导

1.教师要在预习前为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由于刚开始实行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来预习,且在预习时往往抓不住重点,感到很盲目。因此,教师要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充分设计好导学案,也就是把每一节课教材中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要求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指引进行预习。有了导学案的引领,学生就能带着问题预习,任务明确,目标清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严格把握预习的基本环节

“读、画、写、查”是预习的基本步骤:

一节高质量的生物预习课学生至少要分层次地读四遍课本。第一遍粗读,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知道本节课所包含的知识构架;第二遍根据导学案设置的问题有目标地细读,在课本中画出自己能解决的相关问题的答案;第三遍有重点地细读,读完后对自己确定已解决的问题写在导学案上;第四遍根据学生自己的预习情况有选择地读,主要是把理解得不透彻的那部分内容单独拿出来再读,并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或记下来,以便在课下利用网络等工具进行查阅。对导学案中感到疑难的问题,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继续反复阅读,深入研究,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分析,才能对概念、规律、推论等达到较高的认知层次,也可以以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互助能力。

3.教师在预习课后必须进行预习检查

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每节课预习完的导学案要交到老师手中,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导学案完成情况,发现学生所完成的目标与自己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有多少是相同的,学生还有哪些共同问题需要上课解释,以便及时为下一节课的内容安排做一个调整。教师还要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给予一定的肯定评价,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学生自主预习成果的重视,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预习任务得以较好的完成,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只有通过预习,学生才能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这样,学生在上课时,便可集中精神去听,去思考解决自己难以弄懂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在预习时的收获。

总之,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十分重要,等学生适应了预习的基本过程,即使脱离了老师的导学案也能自己完成,并提出问题,那才是预习课以后真正要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学习指导篇2

【关键词】学生;物理;预习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将“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列入课程实施的总目标之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法宝,而学生预习具有超前性、独立性、异步性等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科学预习教材,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期达到对所学内容知已知彼,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进而实现高效课堂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目前,有的物理教师对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学生预习缺位或不到位,消耗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造成教学效率低下。有的教师认为指导学生预习可有可无;有的甚至认为学生预习好了会冲淡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即使有的教师有意要求学生预习也是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预习目的不明确,笼统地要求学生翻翻课本,教师对学生预习内容缺少精心设计,预习没有检查,使预习流于形式等等。因学生没有有效的课前预习,没有对学新知识做前期准备,自然就影响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课改的实践告诉我们: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仅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和探究学习,课后及时的巩固知识与向课外知识延伸等,还应在课前抓好预习,让预习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知识前的合理“抢跑”。

经过实践,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如下方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预习,可以使物理课堂更高效。

一、引导学生认识预习课文的重要性

从进入高一后,教师就必须对学生原有预习能力、习惯做一全面的了解,请有预习经验的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谈预习的好处。教师应在制定学科预习制度的同时,开展“花15分钟的预习,改变我们的学习被动局面”的主题讨论,强调预习就是一种有目的的自学,通过自己对课本和相关资料的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接受新知识,独立将未知知识带入课堂学习等。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对预习课本的意义明确了,预习自觉性和能力提高了,形成了班级良好的学习导向。

二、教师应教给学生必要的预习方法,使其提高预习效率

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对刚升入高中的新生来说,教师在示范不同类型课文(如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等)预习方法的同时,教给必要的预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预习效率。如懂得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扫清预习路上的障碍;预习新教材应初读教材,读懂课文中的主要概念,把重要的结论、主要观点找准;细读教材,把握主要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精读教材,对教材中的重难点、疑难点经过思考后分别用(…)(----)、(~~~)等符号标注出来,对疑点虽经过独立思考(包括查资料)仍得不到解决的可与其他同学讨论,必要时将其带到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预习效果要通过适当练习检验,预习后试做教材课后练习,以检测自己预习的效果等等。另外,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会将预习中获得的重点、难点、疑点和自己独特见解写在课本空白处或笔记本里,让学生逐步养成读、圈、查、划、抄的习惯。总之,学习方法对了,预习成效也就提高了。

三、制定《预习导学案》,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预习

就学生对物理知识认知结构而言,每节教材内容包括已知知识、似懂非懂知识和未知知识三类。预习习惯与能力还没有形成的学生在预习物理教材时往所会感到无所适从,预习目标不明确,预习效果差。这就有必要帮助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教师应设计“预习导学案”,让学生沿着老师设计的“路线图”预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由老师“扶”着学生预习后,在掌握足够预习方法后就可以逐步让学生丢掉“预习导学案”这根“拐棍”,使预习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项目。因此,教师在学生进入高一学习物理新知识后,每上一个单元,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课前对所学内容知识的储备情况,需要学习哪些概念、公式、定律和定理,对预习课文的目标、重点、难点和预习内容等进行必要的备课,从而列出“预习导学案”。

下面是新课标鲁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的《预习导学案》的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体会科学家研究自由落体的方法和科学精神。

(二)学习重点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

(三)预习教材

认真阅读教材,相信你能独立回答以下问题。

1.按你的生活常识判断轻重两物体从同一处下落,谁先落地,你能利用身边的物体验证吗?

2.试着做课本50页图3-26硬币与纸团下落的实验,观察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阅读课本频闪照片图回答:

(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如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4.初步了解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做_______,用符号____

_____表示。

(2)根据课本53页的表格内容,体会重力加速度的变化条件及规律。

5.阅读教材中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部分,与同学合作交流一起来领略其精妙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6.对以上有不理解或疑惑的问题,请记录在你的预习笔记上。

以上《预习导学案》是在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的前提下,从新课中要涉及到的已有知识,应用到的主要实验方法,所要学习的概念、定律以及新课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自然、生活现象等方面设计的,避免了学生预习的盲目性。课前根据预习提纲进行充分的预习,初步掌握当节课所涉及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为听课扫除知识障碍,这样听课才能从容自若,跟上老师的进度,对预习时发现自己的未知知识,要求学生应主动将问题带到课堂,如此学有目标,就能主动思考,上课时才能够抓重点,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掌握新知识,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听课的针对性,提高听课效率。

四、监控学生的预习成效

1.了解学生完成预习导学案情况。教师通过检查后都要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评讲,以推动下一次预习,使学生逐渐养成习惯,对于预习较好的同学,授课时,教师可适当给予鼓励表扬,请其交流预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表扬激励,在班级上树立正确学习榜样。

2.在上课时留意学生预习成果在课堂上的反馈。教师在上课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帮助学生总结预习的收获和疑惑,若是个别问题可以进行个别辅导,而对于面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辅导时间进行专题指导,排除在预习方法上的困难,使预习教材踏踏实实地进行。

3.鉴于学生预习时间大都在课外进行,教师要善于调动家长指导督促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在时间上加以科学地安排,对照教师提供的预习作业辅导或督促学生预习。教师在开家长会时,要有意识地推荐部分家教做得较好的家长在会上介绍,宣传科学辅导孩子预习的做法,使家校对学生预习辅导形成合力,这样效果会更加明显。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是实现自我教育,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在《先学让每个学生拥有课堂参与能力》一文也指出:“教学论告诉我们,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针对学生的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发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而不是一种可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法”。学生预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虽然是一段艰巨的历程,但学会预习对学生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开始,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使之为打造高效课堂服务的高度,将科学指导学生预习,全面提高预习质量抓紧抓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韩立福.预习是学习能力培养的奠基工程[n].中国教育报,2012-8-7(4).

高中生物学习指导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光合作用;高等植物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96-01

高等植物中最活跃的光合作用组织是叶肉。叶肉细胞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鹊囊堵趟卦蚴亲门用聿蹲焦饽艿穆躺色素。在光合作用中光能被用来氧化水,释放出氧气,并还原二氧化碳合成有机化合物,最主要的有机物是糖。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了光反应与暗反应两部分。光反应主要在叶绿体中的膜体构造-类囊体中进行,最终产物为高能量的化合物atp、naDpH、o2;暗反应则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糖类。

1.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离不开实验探究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几乎每一个科学发现,都离不开实验探究。而在光合作用这节介绍了发现历程,因此,在这节学习中应该引导学生重现科学家的探究之路,领悟他们的艰辛,及在这个过程中彰显的智慧。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这个步骤,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科技水平,还原他们的思维历程。例如,1642年,海尔蒙特,培养柳苗的实验,实验浅显易懂,容易还原,在当时的情境下,说明了问题,纠正的土壤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的观点。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比较容易做到,同样说明了植物更新空气的重要课题。不得不提的就是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做的实验,很经典,设计非常周密和巧妙,对绿叶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的处理,酒精脱色,碘蒸气处理,这也是对我们以后设计实验的一个启发。酒精脱色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要注重对照实验在说明问题时的重要性。重现实验以后,要求学生阅读,找出每个实验的贡献,这部分属于接受性学习。对科学史的学习不仅体现新课标的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同样对传统教学中的接受性学习也有很好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主要是前人积累的现成知识,接受学习是习得现成知识的最基本学习方式;光合作用发现历程科学家们的实验是不可磨灭的事实,探究学习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些知识主要是通过接受学习积累的。接受学习往往以感性知识作支柱,而探究是学生获得具体经验的途径之一,探究过程能够深化接受学习过程习得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中,探究性学习与接收性学习应该是并重的。

2.恰当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和二氧化碳是在什么时候参与到反应中的?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和氧气,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光合作用的条件:光,色素,酶是在哪个阶段发挥作用的?恰当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的设计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有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读书习惯,让学生乐于读书。通过教材的阅读学生很容易回答以上的三个问题,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竟可以复述整个过程,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我们应该利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发现他们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从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进行总结,并且说出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师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搞形式,谈"讲"色变,既要拒绝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又要发挥教师在整个知识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后,教师引导总结,体现知识系统性,真理性的特点,同时教师提供框架,让学生自己找出知识点,也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传统教学的完善和发展。新课程理念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可以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也可以以学生好奇心为出发点,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在光合作用的探究活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变看实验,讲实验为设计实验。教师先给出学生探究实验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新鲜的绿色叶片(如菠菜叶片),打孔器,注射器,40w台灯,烧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3.教师应转变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

有的学生首先就想到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实验,能不能通过测定淀粉的含量,来判断光合速率,对于学生的提出的想法首先给予肯定,但我们给定的实验材料中没有检测淀粉的碘,叶片脱色的酒精。根据学生的思路,教师可以提示,淀粉作为光合作用的生成物,可以用来测定光合速率,同样的道理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氧气,也可以用氧气的生成量来反映光合速率。问题就出现了:氧气量的测定是不容易做到的,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就要求学生发散思维,可以根据叶片上产生小气泡的数量多少来判断,或者叶片足够小叶片就可以漂浮起来。新课程调整了教材、教师、学生相互间的关系。教材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成了学生知识意义构建的对象。教师和学生分别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和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4.引导学生认识光合作用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制造有机物。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因此,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2.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3.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t/s。以这样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三千年就会用完。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给学生更多的时间,阅读,思考,提出问题,探究,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发现学习和主动探索的乐趣,使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俊红关于高中生物新课导入艺术探究.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

高中生物学习指导篇4

【关键词】物理;学法指导;原则;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165-02

一、物理学法指导的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是关注学生的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由着重研究怎样教逐步转移到着重研究怎样指导学生学。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指导应该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角色转变所需要的。

2.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物理学法指导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学法指导的着眼点在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力求贯彻学生主体原则,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余地进行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2.针对性原则。物理学法指导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征及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指导,这是物理学法指导区别于其他学科学法指导的最根本原则。从对象而言,对于高中的学生要特别关注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科而言,要针对物理学科不同于数学、化学、生物等理科学科的特点进行学法指导。

3.操作性原则。学法指导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了解、记住一些学习方法,而在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将学习方法的有关知识变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法指导中应多讲怎么做,少讲为什么,力求理论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操作方法具体明确,便于学生接受和实践。指导中切忌单纯传授知识、满堂灌、学而不用。通过实践,使之达到自动化、技巧化的程度。在进行方法训练时,要与具体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具体运用中掌握学习方法。

4.持续性原则。学习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转化、迁移的过程,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学习方法的掌握不同于一般知识的教学,学生对方法的学习从接受教师指导到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短时见效的,这是一个转化、迁移、实践的过程,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坚持不断地渗透,不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去运用和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提高。

三、物理学法指导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1.课堂教学时进行渗透式学法指导。在物理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中,使学法指导具体化、物理化,做到知识、方法、学科三位一体,使课堂教学既传播知识,又成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教会学习方法的过程。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学生看我们老师怎么做,而不是怎么说。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做好示范,既要注意教法的影响作用,也采取与学生一起的学习方法,给学生示范。举例而言,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解题的思维习惯,要求学生画草图、图像等手段建立物理过程模型,并找出各个过程之间的衔接点,教师就要在课上、课下、批改作业时都带头按规范的操作步骤要求自己。只有这样长期耳濡目染,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譬如,学生一直认为欧姆定律都是成立的,初中学物理的时候就是把它作为真理学的,但对于非纯电阻电路就不适用。这不是初中讲错了,而是没有指明欧姆定律是有适用范围的。电流表是有电阻的,电压表的电阻不是无穷大的,初中只不过做了合理的近似。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是有局限的,现在的学习不是过去简单的重复,而是更加明确了适用范围,知道了适用范围更为大的定律,科学知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这种交待是必要的,它不仅使学生明确了知识,还进行了科学观教育,对学生理解物理、更好地学物理打下了基础。

再次,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应不断要求和指导学生,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方法,进而形成学习能力。比如,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画图的习惯。在平时教学时就要要求学生画图,画得大些、准些,并且什么题都要画图,包括受力分析图、运动示意图、电路图等。要使学生意识到画图本质上是审题过程,把物理思维过程图画好了,剩下的工作就是看图说话。

这种方法可在课堂上见缝插针、随时渗透。这种学法指导最可行,也最有效。

2.考前进行强化式学法指导。考前的应试指导基本与其他学科相同,这里不做赘述。考前进行强化式学法指导不仅仅是考前的应试指导,它同时为学生后一阶段的物理学习指明了方向。每次大考前我都会把平时强调的具有物理特色的学习方法归纳总结后印发给学生,强化学生的意识。

3.考后进行个别辅导式学法指导。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适用的,教室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研究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做不同的指导或咨询。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式学法指导,每次测试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以前测试后,我会让学生写小结、写反思,但学生交上来的总结,格式像是商量好的一样,先表达一些自己失望的情绪,再把考不好的原因归结为不细心、马虎,最后表态以后要好好学习,根本看不到真正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把关注点从表面的分数转到背后实质的问题,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根据物理思维的要求,我设计了考试分析表,引导学生对试卷进行深入地分析,以便发现问题。表格如下:

测试姓名:

通过考试发现问题,逐步解决问题才是考试的价值。让每次考试都有价值!

从关注分数转向关注分数背后的东西,才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物理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考试的价值,从而使物理学习得到真正的改善和提高。平时教学,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向他们灌输这样的观念,考试是让人不断成长进步的过程,每次考试,无论结果好与坏,从心理上和知识上,都可以促使我们反思,从中有所收获。

4.第二课堂进行讲授式学法指导。我校每年高一都会请有经验的老教师给新生开设主题为“如何学好物理”的专题讲座。在第二课堂可以开设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高中生物学习指导篇5

目前,我们的物理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弊端:不注意研究学生认识规律,重教法,轻学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和素质发展的需要,从而造成学生不会学习。其表现是:不懂得学习的规律和学习方法,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强的毅力,没有掌握物理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出现学习多投入,低产出,负担重,效果差的现象。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法指导;教育教学研究

一、学法指导的开展

(一)从学习物理的心态上进行指导

学习心态包含学习兴趣、行为和意志等方面。其中,兴趣是学生重视物理学习的基础,行为是学习的手段,意志是学习的思想精髓。对兴趣培养的指导可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能使学生正确面对并克服物理学习中的困难,还有助于学生在探求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出坚强的学习意志。可见,通过对学生学习心态上的指导,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真正喜欢并学好物理这门课程。

(二)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进行指导

1.指导课前做好预习。课前预习可以提高个人的自学能力,并能提前发现新课程中的问题所在,从而能使学生掌握新课程内容学习的主动权,进而有助于学生将精力集中在应解决的问题上,更好地配合教师授课,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

2.指导学生学会听课,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教材中各知识点的特征,灵活制定教学方案。对于抽象思维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应做到多层次的讲解,多方式传授,同时要求学生要带着预习中的疑点,有目的地认真听讲,加深对课前预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及时纠正一些先前理解上的错误。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会并掌握好新的教学内容。

3.指导学生课后练习与复习。课后练习与复习,是学好物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大多数学生能理解课堂中所学内容,但不会做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课后没有系统地去进行练习与复习巩固。课后的练习与复习能帮助学生检测自己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促进学生对物理学中的原理、定义或定律的理解。加强对学生的这方面指导,通过适当的点评能使学生受到鼓舞,自觉接受新知识。

(三)从学科特点出发,指导物理学习

中学物理的教学过程具有以下特点: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为中心;以数学方法为重要手段;密切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因而,我们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的指导。

1.观察和实验过程的指导。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的第一途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学会设计实验的常用方法(如比较法、放大法、等效法、再现法等);指导学生按实验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正确地记录数据,特别注意对测量数据的估读;指导学生进行数据的处理(列表法、代数法、图象法)与分析。

2.物理概念的学习指导。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人脑中概括和抽象的反映。学生形成物理概念一般要经历认知定向、找出共同特征、本质属性、进行抽象规定和深入理解概念这样的过程。掌握基本概念的过程,包括感知、理解、运用这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基本物理概念的学习主要有阅读法、实验观察法、对比辨析法、分类法、归纳法、抽象和概括法、系统梳理法、类比法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帮助他们实现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3.物理规律的学习指导。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法则、原理等。对于物理规律的学习一定要做到“四明确”:明确分清条件和结论,明确分析思路和方法,明确关键术语的内涵,明确规律的应用。

教材中的物理公式是用数学关系来表示物理概念的。在学习物理公式时,强调弄清楚公式中的每一个物理量的意义和整个公式所表示的物理结论,注意从以下六个方面指导学习:(1)记住公式中字母的正确书写和对应的物理量。(2)记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国际)及换算率。(3)理解公式中各字母的物理意义及符号的意义。(4)了解建立公式的物理过程和条件。(5)能够进行公式的变形和计算。(6)能够进行有关公式的推导。

4.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学法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明确解决力学问题的三条思路:动力学思路,动量思路,功和能思路。为了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教师在讲述例题时要注重审题过程,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解进行分析,使学生从反面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分析物理过程,捕捉翻译关键语句,分析其前因和后果、制约条件及其本质特征。将物理过程分解成若干阶段,弄清每一阶段所描述的物理过程。教师还指导学生在平时作业和考试中画好示意图,把题目中的情景转换成物理模型,同时注意解题格式的训练,养成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

二、学法指导的注意环节

(一)注重全面指导与个体指导的结合

不同学生在学习心理上体现出的诸多因素是有差异的,故同一种方法在不同对象上的适用性也是有所不同的,学生的学情水平更是体现出多样化的状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全面指导的同时,必须注意个体间的差异性,采用针对性的学法指导方式进行个体指导。最好要求每个学生能将教师的学法指导与个人的学习过程相结合,在实践中提炼适合自身的最佳学习方法。

(二)注重过程监督与结果评价的结合

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容易产生阶段性的惰性心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进行有效的监督及情感干预,帮助他们重回学习正轨,以免学法指导作用的半途而废。另外,我们还应及时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状况与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能不断体会到个人的价值所在,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自己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感与愉悦感。

高中生物学习指导篇6

关键词:中学物理;学法指导;学习方法;学习品质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在笔者看来,物理非常有趣,可以解释自然界中的很多东西。但是很多学生却认为物理艰涩难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法指导进行研究,搜集和总结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介绍给学生,逐步引导、训练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是指导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如:观察、实验、预习、听课、复习、思考、作业等环节的指导。二是指导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三是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四是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如等效法、联想法、类比法等一般科学方法。五是指导学生选择合适学法的方法。如学生如何选择合乎自身学习特点的记忆方法、作笔记的方法等。

2.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培养解题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教给学生规范、正确的解题程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其次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解题技巧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指学生学习的动机,态度,情绪与情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心理因素和行为素质。怎样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在传统的教学中,有些教师讲解非常清楚、详细,却使学生养成了过于依赖教师的习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是把物理学习当成是记忆一些重要的物理结论。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不是被动机械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事实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正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学好的重要保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他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要通过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2.培养学生持久不衰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活动起着驾驭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物理课堂选用生动、新奇、趣味事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重视小实验、小制作,满足学生的好玩、好动、新奇的心理;多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开展物理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起源于问题”,首先要不断引导学生质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让一个个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的“小脑袋”越学问题越多,新颖的想法也越多,使学生犹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翔于湛蓝的天空。其次,要让学生直面于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有了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冲动之后,就要学会自己独立思考,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己解决问题有困难时,还要学会查找工具书、与同伴研讨、上网查资料、请教老师等办法。学生不断地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产生成功之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再学习的无穷动力。

4.训练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经常用榜样来鼓励学生,指导他们战胜困难。教学中应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科学探究和物理实践活动,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探究活动中独立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过程要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学习,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欲望;要能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运用所学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物理教学,就是要学生在上课时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或者对他人意见做出评价,做到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预习、主动复习,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等。另外,物理课堂教学应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2.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学生主动参与教和学,由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探索和研究来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增长知识和丰富经验,它以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独立地、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并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信息,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应切实转变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教师应该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放手”让学生合作,当然,学生也不可能一开始就会合作的很好。在准备阶段要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每位学生都可能是主持人、陈述人、记录人、进行科学探究的小科学家。

(2)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并非纯粹的小组讨论,不能过分追求场面的热烈,要注意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讨论是否有意义。课堂中学生各执己见,有时甚至争执、辩论,乱作一团,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更不用说如何达成共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控制合作学习的过程,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亦不能流于形式,要及时纠正偏见,消除误解,预防冷场和过度依赖,更要关注学习消极的学生。

(3)学生在自主探究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研究探索。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的方法主要有: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4)有效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合作技巧的指导。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指导合作小组分配学习角色;指导小组成员辅导同伴;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共同讨论;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交流;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②学习困难的指导。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也是合作者,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小组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及时、适时地加以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3.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探究学习是学生通过类似科学(或学术)研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和科学结论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可以在现场活动中充分地感受、深刻地体验、大胆地想象、踊跃地表现、积极地交流,还学生以主体地位及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受广泛的刺激,增强学习意欲,摆脱狭小空间的束缚,在亲身经历中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探究式学习的开放性和人本性,使学生得以广泛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自身,个性得以尽情展现,情感体验极大丰富,从而提高其与人交往的能力、生存能力、适应能力、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及创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做一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如对“演示实验”的处理,传统上的“演示实验”一般是由教师按部就班完成的。但教学中发现,每每遇有实验,学生们总是很兴奋,大部分学生都站起来看。有时效果不太理想时,一些学生甚至跃跃欲试,恨不得自己上去做。因而笔者因势利导,对“演示实验”作了一些改进:一是让学生来做“演示实验”;二是对“演示”的仪器等进行一番“改进”或要求学生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三是增加一些与书本上原理、操作或装置不一样的实验进行对比演示,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同名实验(可以课后进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样力求避免使“演示实验”成为教师的“一家之演”和“瞬时之作”,而成为学生们开动脑筋、锻炼能力、相互学习的活动,拓展了“演示实验”的教育时空和功能。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地学。这样的物理教学,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得到了能力的提高。

总之,教师要不断增强学法指导的意识,学会学法指导的方法,提高学法指导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钟祖荣.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刘晓明,迟毓凯.学习策略研究与学法指导内容的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1999(1).

[3]马雪.关于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9).

[4]张璞扬.中学物理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李建新.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的实践[J].宁德师专学报,2001(3).

高中生物学习指导篇7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虽然物理是初中生刚学习的学科,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物理现象,如,摩擦、沸腾、凝结、声音的传播等,都是物理探究的学习内容,所以,物理对学生而言既陌生又熟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现象来驱动学生去自主探究现象所蕴藏的科学理论,以有趣的物理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由于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从改革教学课堂开始,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物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冬天时衣服上产生的静电、彩虹的形成、近视眼镜的原理等,针对这些物理现象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散思维,积极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再由教师进行评价,纠正错误观点,有助于学生有效加强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二、注重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物理是一门与实验密切联系的学科,很多科学理论都要通过实验得到验证。在我们新课标初中物理的教材中,更加注重对实验的探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来加深对科学理论的理解。然而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并没有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而是通过课件演示或者根据教材内容讲解一下,忽视了动手做实验的重要性,这并不利于学生学习物理。一方面实验能把学生带到一个学习的氛围里,因为进到实验室后各种实验物品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和观察实验更能牢固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在测试沸水的温度时要使用温度计,由学生亲自动手测试可以有助于学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与读法,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生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多,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过去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效果不理想,因此,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由学生自觉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主要是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竞争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探究学习,主要是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这三种学习方式都建立在学生自愿学习的基础上,同时又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让学生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

四、以导学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生物学习指导篇8

关键词:物流预备技师;技师工作站;精细化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22-83-2

1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升级换代步伐不断加快,从中国制造跨越到中国创造,工业2025,一带一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过程中,物流技师等高技能人才需求激增,职业院校物流预备技师培养规模迅速扩大,物流预备技师培养如何在完成校内学习的基础上,提高预备技师在站培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对职业院校物流预备技师在站精细化培养研究,以有利于将职业院校预备技师在站培养工作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提上工作日程。

1.1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国内职业院校实习指导工作及预备技师在站培养工作目标不清晰明确、实施不够深入细致。学生在实习中学习不系统,不深入,实习或在站培养效果不明显。

企业师傅或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有措施、有评价地指导学生通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效融汇贯通,产生新知识、新成果,并将研究成果在企业应用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问题。该项目提出的目的使职业院校充分发挥企业在学生实习、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解决指导工作不准、不实、不细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及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目前国内对该项目研究还没有先例,但各院校已充分认识到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践的质量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起着关键作用。深圳技师学院现代物流专业从2009年开展预备技师在站培养以来,建设了10家技师工作站,校企合作基础好,指导工作扎实细致,成效显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需要加以提炼、整理、上升到理论水平,以推动预备技师在站培养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1.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2.1物流预备技师概念

物流预备技师是指已完成预备技师学制教育,并通过物流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的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未进行综合评审的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的物流专业学生。

1.2.2技师工作站定义

技工院校与企业联合建立或企业单独建立的名师带徒,开展技术改造、技术攻关与革新,培养德技双馨高技能人才,进而推动行业、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术攻关与革新基地、校企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

建立技师工作站,充分发挥行业、企业或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现有高技能人才作用,采取名师带徒等方式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吸引优秀高技能人才加强技术交流、合作攻关、推动技术进步和解决关键性生产难题的重要措施。一般情况下,技师工作站组织机构设在企业,但职业院校要发挥主导引领作用。

1.2.3学徒制

传统学徒制(traditionalapprenticeship)有时也称“学徒制”,或“手工学徒制”,指的是在近代学校教育出现之前,手工作坊或店铺中师徒共同劳动,徒弟在师傅指导下习得知识或技能的传艺活动,这种活动是一种高度情境性的学习方式,学徒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观察师傅的实作,感知和捕捉师傅的知识和技艺,然后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实作,逐渐学会师傅的技能。

现代学徒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其教育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对他们而言,就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一部分时间又在学校学习。因此,学生和员工都可以从企业领取相应的工资。但是,作为一种新模式,在推广中需要企业和学校专门制定相应的人事政策进行支持。

认知学徒制是指将传统学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即专家实践所需的思维、问题求解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在这种模式中,学习者通过参与专家实践共同体的活动和社会交互,进行某一领域的学习。

2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课题研究对象有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培养内容、培养效果评估、预备技师在站培养规程、双导师项目课题制精细化实施、预备技师培养管理制度、项目课题研究与企业管理与技术攻关结合模式、项目课题成果企业应用效果评估、项目课题成果评审与答辩、预备技师在站培养标准化、指导教师教材、学生学材。

2.2研究方法

项目课题采用了经验总结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

2.2.1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修正理论,总结、提炼的研究方法。

依据国家、省、市关于预备技师培养与技师工作站建设的相关政策,依据学院对毕业实习与预备技师在站培养的教学要求,经过6年的技师在站培养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形成研究成果。

2.2.2调查法

搜集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对企业导师、管理人员、在站培养学生的在站培养指导体验,学习体验进行了调查,收集了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对项目课题选题采用了调查法。

2.2.3观察法

对在站培养学生使用周工作页和在站培养手册的学习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2.2.4比较研究法

对项目课题成果应用前后采用了比较研究法,以验证项目课题成果实效。

2.2.5文献研究法(查找文献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全面查阅了国家、省、市、学院关于预备技师在站培养、实习的相关文件,领会政策,吸取精华,为项目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2.2.6实证研究法

学生从项目课题选题开始到课题成果实效验证广泛采用了实证研究法。项目课题成果都经过几轮验证,有显著效果才整理到研究成果中。

3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与研究步骤

3.1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目标是解决国内职业院校毕业实习指导、技师在站培养形式化、不实、不细、不精问题,通过设计物流预备技师在站精细化培养计划、方法、规程、教材、学习指南、预备技师在站培养手册、完善双导师项目课题制,以达到高效指导预备技师在站培养工作,使指导教师与企业导师指导学生通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产生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并将研究成果在企业应用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效果。

3.2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化制度建设、教程和学习指南开发、精细化培养工具开发和项目课题研究报告实效性论证研究。

3.3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步:明确研究达成目标;第二步:确定项目课题研究框架;第三步:经验总结制定标准化制度;第四步:开发预备技师在站培养工具;第五步:开发在站培养教程和学习指南;第六步:项目课题成果实践验证与总结;第七步:修改项目课题成果;第八步:完成项目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第九步:申请结题,资料存档;第十步:国内职业院校推广应用。

4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4.1课题研究成果内容

课题研究成果内容包括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规程、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手册、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教程(指导教师、企业导师或师傅用)、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学习指南(学生用)、以工作业绩为导向的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校企合作双评价标准、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指导管理办法和论文两篇(预备技师在站培养精细化研究和国内异地分拣优化的思路)。

4.2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规程、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管理办法、以工作业绩为导向的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校企合作双评价标准属于预备技师在站培养规章制度建设。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手册属于精细化在站培养学习指引与工具。

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教程属于预备技师在站精细化培养教材,供指导教师、企业导师使用;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学习指南,供在站培养学生使用,属于学材。

预备技师在技师工作站精细化培养初探属于项目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国内异地分拣优化的思路属于指导教师运用项目课题成果指导学生过程中参与企业实践,解决快递企业生产问题的成果。预备技师在站培养精细化研究项目成果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也提高了指导教师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论

职业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技师工作站,建立完善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制度,明确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目标,建立培养“双导师”队伍,按照物流预备技师培养规程,教学计划、企业项目实践教学大纲、授课计划、企业项目实践企业教学时间表要求,以技师工作站为平台、产教融合,紧跟企业需求,运用在站培养手册、在站教学工作页、周工作页等工具指导学生围绕岗位工作与技术改造创新开展“双导师”项目课题制研究,研究成果在行业企业推广应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目标明确,制度细化,过程管理与全局管理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双导师”项目课题制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物流预备技师精细化培养。

6课题研究成果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

经现代物流专业12物流J4班2015.6-2016.5在站培养使用验证,学生周工作页、月度报告及时完成率比成果实施前提高40%,指导教师与企业导师指导及时且内容丰富,指导效率提高120%,学生达到基层管理人员综合职业能力水平,少数优秀学生达到中层管理人员综合职业能力水平,21名学生被聘任为基层管理岗位,3名学生被聘为中层管理岗位。学生课题成果来源于企业本职岗位并在企业应用,学生初始就业薪资平均达到5000元,远远超过深圳同类院校,效果显著。国内职业院校技师在站培养、毕业实习、中段实习均可采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学习指导篇9

[关键词]:课前预习 物理教学 作用 指导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9-0013-01

物理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最基本形式和主要阵地,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只重视教师的施“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好“学”,从而导致了学生主体精神和学习主动性的严重弱化,在新课标教育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就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虽然课堂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主要形式,但学生对教材的介入是从课前预习开始的,这是学生自主接受教材的前期准备。教师对此环节予以有效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课前预习在提高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课前预习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学生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就要进行课前预习。通过课前教师的预习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已有感知,从而带着疑问、有的放矢地进入课堂教学。上课时,学生就会学得主动、轻松。简单的知识,可展开课堂讨论,教师做必要铺垫;疑难问题,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就会茅塞顿开。教师指导下的预习过程是学生通过思维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反复示范、引导,学生能清晰地看到教师的思路,学着去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预习的方法,学会了看书,也培养了质疑、释疑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其间也潜移默化进行着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这对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推动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课前预习的指导原则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预习有无兴趣直接关系着预习的成败及课堂教学质量。因此,预习指导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广泛联系着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而人们对周围各种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青年学生更是如此。这是能激发学生预习兴趣的最有利的客观条件。这种从周围熟知现象人手的预习指导,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思维投入。但要注意人们根据周围现象得出的某些生活经验与物理规律是相悖的,以此指导学生预习更能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维矛盾,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预习过程是学生的一种自学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预习目标。如果预习目标过低,学生简单阅读课本就能达到这个目标,就不能启动理性思维,学生进入不到物理研究的方法之中,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认知能力就得不到训练。如果预习目标过高,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非常困难,就会形成一种心理压力,造成心理障碍。长期下来,影响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或对课堂产生依赖性,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教师指导也就不具有可操作性。

三、课前预习的基本方法

首先可以按照预习提纲的方法对进行预习。预习提纲的设计应按照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彼此衔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逐步递进。突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预习提纲的设计应不拘一格,其形式由教材内容的具体情况而定,但要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避免形式上的呆板,致使学生产生乏味感。许多学生在预习时,只将新课的内容看一遍,对概念及结论性知识进行简单识记,即便是课本上的例题,大多数学生也只停留在“依葫芦画瓢”的外在形式模仿上,只满足于“我看懂了”,很少去问“为什么”,并不进入到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之中。这是一种无效预习。为使学生在预习时能“读进去”,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做到以纲导读,以纲导思,以纲导法。由于有提纲引导,学生就会有方向、有目的、逐字逐句地研读课本,不仅消除了阅读过程中的乏味感,而且由于在阅读方法上作了指导,促使学生思维投入,同时使学生掌握了物理概念、规律的研究方法。有些物理知识在认知结构的整体内容上存在相同点,让学生在学习时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联想来探求知识。这对于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能起到启迪和开拓的作用。使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能求异想象、求同思考,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达到了温故知新的效果。

其次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对重点内容标注记号,对难点、疑点要特别标明。不少学生不重视课前预习,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有的类似看小说、一晃而过,只是简单地浏览一下课本,不重视理解,不重视将现象与概念、规律联系起来,这样的预习达不到预习效果或收效甚微。预习不是简单地看一遍书,而是要认真理解书本的知识。学生应该在预习过程中,将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的建立、物理意义、成立条件、应用方法等弄清楚,并在课本的空白处做上适当标注,特别是对于定律、概念中难懂或易混淆的词、句、段落要逐字逐句推敲,反复阅读理解。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分析,才能对物理概念、规律、定律、推论等达到较高的认知层次。这种方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毅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有利于对重要概念、规律、定律、公式、疑难问题的正确理解。并把不理解的部分用记号特别标明,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使课堂上的思维更具有方向性,牢牢地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听课的效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在预习中结合实验去分析、学习新课内容,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亲自观察、亲自分析,并通过阅读课本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条理性、敏锐性、及准确性。他们边预习、边实验、边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带着不同程度的认识进入课堂,在课堂上,学生细心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悉听老师的分析过程,并与自己的分析过程相对比,不断补充自己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同时,通过实验使学生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物理图景,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一种科学的学习习惯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总之,通过课前预习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达到通过课前预习,较快掌握知识的目的。因此,广大的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学习指导篇10

物理是高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因其自身抽象性比较强的特点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比较大.尤其是高三的学生,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在进行物理的学习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本文主要探讨了高三物理教学中学案教学法的应用问题,希望对提高高三物理教学的质量有所帮助.

1学案教学法概述

1.1学案教学法的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案教学法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学案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不仅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开发,是一种师生感情和谐的教学模式.

1.2学案教学法在高三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目标

学案教学法的目标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其一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使学生在展示自身个性的同时也获得全面的发展;其二是完善教学体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二者兼备,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高三物理教学中应用学案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高三阶段的学生已经经过了高一、高二两年的物理学习,储备了足够的基础知识,具有相应的物理学习能力,例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等.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处于高三阶段的学生内心渴望独立,希望能够在观察某些现象之后通过互相的讨论与探究以及自主思考,搞清楚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但是,必须注意的是高三阶段的学生自主分析与判断的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引导,指导学生以科学的方式对问题进行研究.

其次,高三阶段的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主要是对高一、高二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在反复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物理学习能力以及领悟能力.传统的物理教学中,高三学生大都是在教师讲述之后被动的进行学习,学习热情不高,效率也相对比较低.并且,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涵盖所有的重要知识点,导致复习的效果大打折扣.而教师应用学案教学法进行教学之后,就为学生架设了一座通往教材的桥梁,通过为学生预设问题进行思维引导以及细化学习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从而有利于其学生成绩的提高.

第三,高三阶段的学生学习物理已经有两年的时间,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完整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都不尽相同.然而,传统的高三物理教学中,要求学生统一复习的步调,按照教师的同一要求进行复习,导致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感觉浪费时间,而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则十分吃力,跟不上复习的步调,降低了全班学生总体的复习效果.而学案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复习,可以根据自身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主控制复习的时间和速度,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3高三物理教学中应用学案教学法的策略分析

3.1根据课堂类型选择合适的学案类型

物理课堂教学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新授课以及复习课,而复习课又包括专题课和热点课,应用学案教学法的时候应该根据课堂类型选择合适的学案类型,以提高教学效果.高三物理课堂教学主要是复习课,应用学案教学法时应选择复习性学案,也即围绕复习这一主题,选择多样化的题型,层层递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引导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理清复习思路,夯实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自主探索学习的规律,提升学习的能力.在二轮复习中,教师对教材习题、教辅资料中的习题等进行精心的选择,重组之后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进一步夯实基础,提高学习能力.

3.2高三物理教学过程中学案的具体内容

高三物理教学学案的具体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高一、高二教学学案中都有的内容,例如课题和课型、学习目标以及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网络、学习例题以及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等.其二是高三复习型教学学案有的内容,包括教师寄语、高考复习要求或复习指导、容易混淆或者出错的知识疑点、典型例题、课后的分层作业等五大方面.所谓教师寄语常见的表现形式为鼓励性的语言、人文哲理名言、导语或学习指导等.高三阶段的学生需要克服的困难不仅包括高考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而且包括繁重的学习任务,加之,高三物理习题的综合性是比较高的,难度相对较大,极易导致学生产生乏味的心理.通过教师寄语与学生进行沟通,激发其学习的昂扬斗志,缓解其学习的压力,从而提高高三物理的复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高考复习要求或复习指导就是把考试说明进行具体化,明确学生的复习重点和方向,使其能够根据高考的要求进行复习,提高其复习的针对性.容易混淆或者出错的知识疑点指的是某些物理概念或规律在表述上十分相似,但是又完全不同,导致学生极易将其混淆而出错.将其纳入学案之中,能够帮助学生扫除障碍对其进行正确的分辨.典型例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高考中对知识点的考查方式以及评分标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课后的分层作业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复习的知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获得提升,提高其自信心,从而从整体上提高高三物理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