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老年人康复指导十篇老年人康复指导十篇

老年人康复指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2:50

老年人康复指导篇1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47-01

1临床资料

本组55例中,其中男性占15例,女性40例,年龄65-95岁,平均年龄79岁,经手术后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12个月,均基本达到生活自理和不负重工作。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此类患者多为年老体弱,病程较长,对治疗失去信心,同时对人工关节易产生怀疑态度,因此,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对于本病治疗的新进展,加强与患者主动交流,生活上注重关心体贴,尊重病人,减少患者孤独感,消除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2病情观察:注意观察血运及体温情况。如患肢的自觉症状、温度、颜色、足背动脉博动情况,术后体温如超过39℃时采取降温及针对性措施,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液性质、颜色、引流量的变化,如发现引流量多,颜色深,24小时引流量大于400ml,注意失血性休克发生,通知医生,引流管应避免扭曲、折叠、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堵塞,每日更换引流袋,病人卧位引流管应低于身体高度,防止逆行感染,引流量24小时少于50ml,即可拔管。对于全麻患者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使用镇痛泵患者注意观察尿量,必要时要导尿。

2.3护理:术后应卧硬板床,注意使患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不可向内收拢,预防手术脱位,双大腿之间放枕头,保持双下肢分开,还可将患侧脚以丁字鞋固定,用软枕抬高患肢15°-20°。翻身时应使髋部和膝部在同一水平线上,将髋关节整个托起,不可牵拉拖动患肢,并且患侧向健侧翻身,双腿间垫软枕,预防髋关节意外脱位。

3功能锻炼

3.1踝泵动作,逐步屈伸足踝部,可每5分钟或10分钟作1疗程。可术后第一天即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的屈伸运动,由被动向主动过渡[2]。

3.2踝旋转动作,活动踝部先向另一足转,用以相反方向外转,每天3-4次,每次10下。

3.3收缩臀力,收紧臀部肌肉,维持着从1数到5,再放松,每天3-4次,每次10下。

3.4外展动作,把下肢滑向外侧,越远越好,再收回,每天3-4次,每次10下。

3.5直腿高举动作,收缩大腿肌肉直到下肢在床上完全伸直,在收缩肌肉情况下,从床上提高几公分,维持5到10秒钟,直到疲劳为止。

3.6股四头肌锻炼,伸直下肢,收缩大腿肌肉,每次维持5到10秒钟,每10分钟内做10次,直到疲劳为止。

4并发症护理

4.1肺部感染护理:加强呼吸练习,鼓励进行深呼吸、咳嗽,以增加肺活量,保持口腔卫生,加强呼吸道护理,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如痰多且粘稠,难以咳出时用糜蛋白酶加庆大霉素加上地塞米松雾化吸入,上、下午各1次,定期痰培养,根据结果,选用抗生素。

4.2泌尿系感染护理:留置导尿管者,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保持低位尿液引流,每3-5天更换尿管1次,鼓励多饮水,防尿道感染,留置尿管患者可用0.02%呋喃西林液膀胱冲洗,早晚各1次,每次250ml,每2周更换尿管1次。

4.3褥疮护理: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在患肢制动,保持床铺平整干燥,随时要换潮湿的床单,老年患者因为皮肤干燥,血供差,加之术后卧床时间长的原因,很容易出现褥疮。因此保持皮肤清洁,床整无渣屑。

4.4糖尿病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后,因应激反应、血糖常偏高,因此,伤后2周内每日至少测血糖1次,控制血糖波动于正常范围。

5康复指导

5.1首先要进行下床方法指导,术后3-14天(平均7天)无异常情况可扶拐或搀扶下床活动[3]。患者上下床均应于手术侧进行,下床时患肢先下,上床时健肢先上,行走前先协助患者练习床边站立和坐高低凳,坐高低凳时患肢膝部应低于髋部,双腿分开8-15cm,使用助行器行走,健肢在前先行,患肢跟上再移动助行器向前。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活动范围。

5.2从事日常家务劳动,避免重体力活及剧烈运动,注意做到三不:不负重、不做盘腿动作、不坐矮凳子(即屈髋

不弯腰拾东西,避免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自坐位站起不可使用蹲厕、坐厕便桶高度不可过低,生活中最好穿防滑鞋、防止跌倒。如穿裤子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子伸髋屈膝进行。3个月不侧卧,避免完全坐位,卧床时只取平卧半卧位,6个月内避免患肢外旋内收,本病例均顺利完成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75-2777

[2]高竹英.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护理概况.白求恩军医学院报,2007,5(1):39-40

老年人康复指导篇2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4(a)-0138-02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老年患者(主要是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成为解除髋关节疾患患者病痛、纠正畸形、恢复关节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在对老年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同时注重加强对患者的康复训练指导,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于2000年1月~2011年11月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96例,其中,男68例,女28例,年龄为65~78岁。文化程度:大专5例,中学55例,小学30例,文盲6例。

1.2围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

1.2.1术前护理及康复指导

1.2.1.1术前心理护理护士准确地运用沟通技巧,进行有效的沟通,针对老年患者思想复杂、行为固执等特点,了解患者个体的心理状态,让老年人感到温暖、被尊重,取得患者的信任。耐心细致讲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有关知识,此手术既解除疼痛又能恢复患肢的功能,有效地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儿女的压力。同时介绍关节假体的组成及材料,以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通过介绍,患者增加了对手术的了解,增强手术治疗的信心,也能配合手术。

1.2.1.2术前准备讲明术前常规检查,戒烟忌酒的必要性,术前1d备皮的意义,手术时要用全麻,术晨禁饮食,讲解禁饮食的意义,手术时要留置尿管。术前注意避免受凉感冒。随着患者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有关知识的了解,手术前的紧张焦虑情绪有所减轻。

1.2.1.3介绍术后的治疗措施如必要时要穿丁字鞋固定,术后置切口引流管,一般带管2~3d。大约1周逐渐离床下地,教会患者掌握深呼吸的方法及床上大小便的方法。使用便盆时臀部抬起足够的高度以保证稳妥,并避免患肢的外旋及内旋动作,女患者排尿时使用特制的女式便器以避免过多抬动臀部[2]。责任护士亲自给患者示范股四头肌收缩的锻炼方法,如何绷紧大腿,并推动髌骨检查效果。

1.2.2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1.2.2.1术后术后引起关节脱位的原因有患者长期卧床导致髋关节不能维持正常的张力、手术假体安放不当、术后搬运不当等[3]。术后为了防止关节脱位,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屈髋,内收内旋位,如必要时可穿丁字鞋固定。一般情况平卧,禁止患侧侧卧,如必要侧卧,翻身时托起患者臀部和膝部,使患者的身体同时翻向健侧,保持患者髋、膝关节与身体在同一轴线上翻身,避免髋关节屈曲45°~60°,两腿不能交叉,两腿之间垫一软枕。

1.2.2.2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切口置引流管,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和扭曲。注意观察记录切口引流液的性质及量。2d后即可拔除。

1.2.2.3预防感染术后感染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灾难性”的并发症,往往造成手术彻底失败[4]。据文献报道,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5%,甚至达10%[5]。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差,术后预防感染尤其重要,注意保持切口敷料包扎整齐,干燥清洁。注意观察切口局部有无感染迹象。术前消毒病房,预防切口感染。监测体温变化,如术后2d体温不超过38℃考虑为假体反应所致的一过性发热,1d后体温恢复正常,无需特殊处理[6]。鼓励患者多饮水以预防泌尿系感染。

1.2.2.4疼痛管理麻醉清醒后患者开始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告之患者疼痛是手术创伤所致,术后2~3d逐渐减轻,听听舒缓的音乐,活动一下健肢都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必要时使用止痛剂。临床上有的患者术前股骨头无菌坏死,饱受疼痛的折磨,反而术后疼痛减轻,这种患者术后心情愉悦,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因势利导加强健康指导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1.2.2.5饮食管理指导患者术后饮食,护士针对老年患者制定健康平衡膳食,加强高钙低脂易吸收的饮食如牛奶、鸡蛋、鱼类等优质蛋白质和各种自制的果蔬汁(针对牙齿不好的老年患者),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促进切口愈合。

1.2.2.6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为老年人,血液黏滞度高,再加上术后卧床制动,易形成血栓。密切观察患肢疼痛及肿胀情况,术后应用抗凝药和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都能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麻醉清醒后即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伸屈活动,使小腿肌群及股四头肌有节奏的等长收缩运动,促使静脉回流,2h做10~20次。不配合或偏瘫者可进行被动按摩,也可以使用下肢静脉泵,将患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7]。

1.2.2.7预防便秘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卧床、麻醉等原因极易发生术后便秘。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卧床期间不要喝含糖饮料,防止肠胀气。可以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

1.3康复锻炼指导

1.3.1康复锻炼的目的

老年患者因怕疼或担心关节脱位,不敢活动患肢。先让患者了解术后锻炼的目的是保持关节稳定和肌肉的张力,同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运动量。告诉患者只有患者康复训练积极配合,才能获得手术真正的成功。

1.3.2康复锻炼的内容

术后前2d进行踝关节的活动,股四头肌和臀肌的收缩。术后第3天可指导患者坐起,坐位时髋关节屈曲小于90°。如是骨水泥固定,术后7d可下地站立。先在床上坐起,如无头昏,可坐在床边适应,屈髋小于90°,下床时,双手可扶助行器。使患肢负重为体重的30%,站立5~10min离床时协助患者把臀部移至健侧床边,需双手托住患肢,健肢先着地,患肢再着地。上床时,指导患者先向患侧转身,协助患者抬患肢至床上,再抬健肢[8]。正确指导患者步行训练和用拐,患肢不负重移动,先迈健侧腿,患肢跟上,拐杖跟上。患者刚开始下地行走应使用双拐或助行器,必须有人看护,防止患者摔倒。

1.3.3康复锻炼的原则

临床上经常遇到有的患者手术后过于急于求成,运动量过大,还有的患者小心谨慎不敢进行功能锻炼,害怕患肢关节脱位。事实上这两种情况都是错误的。对于急于求成者指导其掌握合适的锻炼方法,量力而行;对于过于谨慎者则设法消除其顾虑,鼓励并帮助其进行锻炼[9]。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患者患肢不出现疼痛为宜。如果某次锻炼后患肢出现酸痛、僵硬,休息1~2h后不能缓解,说明该次运动量大,应找到1个适宜的运动量,以后活动量可以逐渐增加,每次锻炼时间不宜过长。

1.4出院指导

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出院后有关知识以预防并发症和延长关节的使用寿命。将出院指导的内容制成小册子,便于患者随时翻阅,同时重要内容反复口头讲解便于患者理解,特别是年龄大并文化程度低的患者。讲解时注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会患者所有的康复技巧、方法。强化患者自我保健能力。

1.4.1出院指导内容

出院后患者必须使用拐杖,健侧手拿拐杖,至没有疼痛及跛行时逐渐弃拐,以减少患侧的负重。指导患者正确上下楼的方法,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患侧先下。术后6周禁止下蹲拾物、坐矮凳、盘腿、翘二郎腿、坐沙发。座便时要用高的座便器。穿裤子时先穿患侧再穿健侧。穿鞋时不能过度屈曲髋关节。术后较适宜散步,避免进行剧烈的活动,防止关节脱位。出现异常及时就诊。出院后注意预防感染,对扁桃体炎、疖肿要及时治疗以免引起感染。

1.4.2随访

通过电话及短信等多种形式进行随访,督促康复指导落实的情况。

2结果

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6例患者经过围术期的护理和康复指导,肢体功能恢复,顺利出院,并进行随访,均达到患肢功能恢复,疼痛消失,生活自理。

3讨论

目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日臻完善,手术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手术者的技术水平,科学规范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同样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应加大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积极引导患者进行适时、适量的康复功能锻炼,使其日常生活行为趋于健康,有效降低术后关节脱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达到预期手术目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邱兴贵,戴戎.骨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58(12):2583-2584.

[2]葛智纯,王慧玲.全髋关节置换的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7):513-514.

[3]叶春萍.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全科护理,2009,1(7):127-128.

[4]韩枫.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J].中国当代医药,2010,12(17):13-14.

[5]晋少汀.外科学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965-1966

[6]刘琼芳.健康教育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0,23(12):114-116.

[7]张,赵中海.病人教育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为状况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0,15(4):195-198

[8]曲春华.健康教育在股骨头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7(4):233-235.

老年人康复指导篇3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生活能力;评估;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c)-145-02

老年人骨质疏松,骨量下降,肢体不灵活,日常生活中轻微外力易致髋部骨折。由于老年人各脏器功能逐渐衰退且可能体弱多病,在骨折后要达到临床愈合一般要1至数月,出院后康复期长。若缺少系统护理干预和康复指导,易导致各种并发症及残障发生。本文由专科护士对7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开展家庭访视,实施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旨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提高功能恢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和黄圃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0例,男32例,女38例,年龄60~92岁,平均(70.12±5.68)岁。行单侧人工关节置换术3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4例,内固定16例;病程14~28d。

1.2方法

家访前准备:

(1)全面准确评估患者情况:访视人员在患者出院前1天,通过翻阅病历、会谈及出院时疾病预后评估等方式收集资料,包括患者的不适症状、骨折愈合情况及肢体功能恢复程度、自理能力、康复愿望、家庭环境、心理状态,有无其他躯体疾病和并发症,以及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等,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和健康需求。

(2)制定评估表,进行aDL评分,确定目前潜在或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健康指导内容等。

(3)与患者电话预约,告知家访目的、确认地址及访视时间,根据访视目的准备物品。

家访:家访时间为患者出院后1、3及6个月,由2名护士一起上门,填写评估表,评定患者aDL,并根据个体情况实施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指导。

(1)教育形式。护士以语言教育为主,配合示范和健康教育小品,教育对象为患者、陪人、家属,让陪人和家属了解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

(2)教育内容。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锻炼指导,包括卧床行髋关节伸屈练习,站立利用扶手行髋关节伸屈、外展、后伸及内外旋,练习扶拐平地走,从坐到站,上下楼梯及室内外活动等;告之注意事项;对家居环境提出建议,减少障碍物、设扶手、铺防滑地板;指导日常生活技能;有针对性地介绍相关疾病的预防基本知识及营养指导,包括便秘、泌尿系感染、骨质疏松的防治等;6~8周内避免性生活,性生活时防止术侧下肢极度外展,并避免受压;赠送健康教育小册子、医院联系卡等;记录访视结果,将访视信息反馈给主管医生并电话随访跟踪。

1.3疗效评定

Barthel指数[1]记分法评定aDL:良,>6o分;中,51~60分,伴功能障碍,稍依赖;差,≤50分,依赖明显或完全依赖。

评定访视及健康教育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应用t检验。

2结果

2.1aDL评分变化

70例患者经过1~6个月的家访,aDL均逐渐提高,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与出院时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与6个月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满意度

90%患者及家属满意,并进行居住环境改造;无一例再次跌倒而入院患者;20%提出家访有医生的参与会更好。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骨质增生及骨的脆性增加,骨的强度相应降低,所以日常生活中轻微外力易致髋部骨折[2]。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护理具有特殊性,原因在于老年人的心理防卫能力及应对能力随年龄增高而减退,对外界环境的耐受性及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情绪变化[3]。因而老年髋部骨折能否完全康复,并最大限度恢复运动功能回归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由于住院时间相对短暂,患者及家属不可能在住院期间掌握足够知识以满足出院后康复的需求。因此,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至关重要。

家庭访视由专科护士从医院走向社会并深入到家庭,其连续性、目的性和针对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4]。同时促进护士必须不断地学习,掌握专科技术、相关的知识和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护理人员对不同患者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5]。

由专科护士对出院后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使患者的aDL评分和满意度明显提高,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持续不足的问题,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出院后随访护理有利于缩短住院天数,节约医疗费用,加快病床周转率,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实践证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能力科学评估及其健康教育、康复指导是解决院外护理持续不足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郑彩娥,缪丽华,张萄芳.应用现代护理理论提高康复护理质量[J].中国康复,2003,18(5):324-325.

[2]苗卫红.老年髋部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程序化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7,13(2):125-126.

[3]吕探云,马敏之,曹育玲,等.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1,7:389.

[4]刘沛珍,陈秋芳,张瑞英,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访视护理[J].ChineseJournalofRehabilitation,2005,20(6):376-377.

[5]胡永善.新编康复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04.

老年人康复指导篇4

【关键词】老年;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73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12-02

围手术期,作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形成的一个概念,将手术前、后有关过程与手术综合考量,通过不断改善各个环节,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1]。由于相比于传统的护理理念,围手术期在“以患者为中心”理念中具有更显著的优势,因此这一概念自推出以来,就受到了医学界的重视。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白内障患者人数持续增长。由于老年患者特殊的身体特征和心理特征,强化围手术期护理对于促进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入院指导与术前护理

11入院指导较之于传统的护理理念,围手术期将入院指导作为重要一环。单华、郝春风通过对6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指出在患者入院前,就有关的注意事项进行指导,对于患者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他们认为制度化与规范化的入院指导,可以有效的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同时尽快的熟悉未来的生活环境。石莹在研究中,也指出作为围手术期的第一步,入院指导在消除患者恐惧、增进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了解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12术前护理在进行白内障手术前,需要一定的术前护理。其中,心理护理又是最重要的环节[4-5]。苦智萍[4]指出虽然目前白内障摘除手术已经成熟,但是很多老年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存在紧张、恐惧、担忧等不良心理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的存在将会影响手术效果。为此,有必要在术前进行良好的心理干预,通过认真回答咨询、增强患者信心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消除这些负面情绪给手术带来的影响,提高手术效果。此外,赵红[5]等人指出必要的身体健康检查对于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眼部等进行详细的检查,以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2术中护理

在手术开始前,先要调试有关的设备,以保证这些设备在手术过程中正常运转,避免因为各种突况影响手术的进行。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一般都是在表面麻醉下进行,病人可以清醒的感受到整个手术过程。因此,在手术中,患者的精神有一定程度的紧张,并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为此,需要通过多功能监测仪器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进行连续监测[6]。此外,在手术中通过音乐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2]。在手术中,舒适的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事项。让患者始终处在一个合适的,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中的疼痛感。医护人员也可以视具体情况,通过与患者简单的交流,以消除他们紧张和恐惧情绪[5]。

3术后护理

31术后注意事项患者术后需要一定时间的卧床休息。张晓娟[7]等人认为患者最好取平卧位,不要随意移动头部,以减少不必要的头部活动。同时,密切关注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不要接触手术部位,防止感染[8]。在手术后的24h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换药等,在换药过程中,要强化操作细则,避免感染。对于有明显不适的患者,根据医嘱,进行相关的处理。

32术后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被认为是现代护理的重要内容[9-10]。栗娜[11]等人指出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健康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对比健康教育组和非健康教育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恢复情况,证实经过健康教育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恢复效果与时间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因此,建议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中,推动健康教育,更好的服务患者。苦智萍[4]认为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自我以及家属护理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33术后心理干预术后心理干预作为现代护理的重要内容,其积极作用为国内外学者所肯定[3-5,12-13]。国外学者BurlewJa,FergusonLS[12]认为术后心理干预是实现最优治疗效果的保证。他们通过对有关临床研究资料的统计,指出积极的良性的术后心理干预在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分析其原因,他们认为适当的心理干预增强了患者治疗信心,强化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自主性发挥,从而避免了单一依靠医护人员的传统治疗格局。国内学者龙江珍[14]以临床护理实践经验为依据,指出良好的心理干预在促进高龄白内障患者康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他们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家属的家庭关爱、患者对健康的追求动力,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实现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以及患者本身三方面积极性的发挥,促进患者更好康复。

34出院指导与随访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彻底的康复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在住院期间实现完全的康复并不现实。为了更好的促进老年患者康复,出院指导与随访就成为必要的环节。刘珊[15]等人指出坚持出院指导与随访对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质量保障起到最后的“把关作用”。他们认为要实现手术的彻底成功,对出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准确的住院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注意事项、康复训练以及定期检查等。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很多老年患者的子女不在身边,可能难以定期返院随访,因此有必要开展电话随访、上门随访等,更好的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

老年人康复指导篇5

【关键词】健康指导;行为干预;老年糖尿病康复;临床价值

糖尿病为一种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临床上没有根治的方法,给患者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影响。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基于其年龄较大、出现的并发症较多和临床症状不明显等特征,出现死亡现象较高。为进一步了解健康指导及行为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康复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治疗组31例,男19例,女12例;患者年龄为61―80岁,平均年龄(70.52±1.16)岁;对照组31例,男20例,女11例;患者年龄为62―81岁,平均年龄(71.05±1.32)岁。对选取患者的基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护理人员指引患者保持原有生活习惯,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1.2.2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以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措施,(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依据患者具体状况采取讲座、一对一和发放宣传册等方法对其实施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基础知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同时,对患者日常用药进行科学指引,并有效预防并发症等。(2)饮食干预措施:护理人员指引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有效控制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比例,控制脂肪摄入量,有效增加纤维素摄入量。同时,禁食辛辣食物、戒烟酒等。(3)运动干预措施:护理人员依据患者自身状况选取科学合适的运动方法,指引患者进行慢跑、步行和气功等有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每周保证3―5次的锻炼。

1.3观察指标[1]

观察两组患者正确控制饮食率、合理运动率、服药依从性良好率、定期监测和复查率,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变化状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状况

治疗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其正确控制饮食率为70.97%(22/31),合理运动率为90.32%(28/31),服药依从性良好率为83.87%(26/31),定期监测和复查率为64.52%(20/31);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其正确控制饮食率为32.26%(10/31),合理运动率为48.39%(15/31),服药依从性良好率为48.39%(15/31),定期监测和复查率为35.48%(11/31)。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状况,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变化状况

治疗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其空腹血糖为(9.32±1.27)mmol/L,餐后2h血糖为(17.12±2.14)mmol/L,Hbalc为(9.11±2.01)%;实施护理后,分别为(7.11±1.71)mmol/L、(12.03±2.51)mmol/L、(7.23±3.05)%;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其分别为(9.28±1.84)mmol/L、(17.86±1.15)mmol/L、(8.86±2.21)%;实施护理后,分别为(8.65±2.02)mmol/L、(15.21±1.41)mmol/L、(8.13±2.1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优于护理前,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讨论

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单纯的药物治疗不能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应加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健康教育措施为一种依据患者具体状况采取相应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的措施,该种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和治疗方法、治疗意义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出现的不良情绪、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行为干预措施主要是从患者饮食和运动等方法对其进行干预,指引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禁食辛辣食物和高糖量食物,同时,依据患者具体状况指引其做适量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综上所述,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护理中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措施获得良好作用。本次研究选取患者中,治疗组患者正确控制饮食率、合理运动率、服药依从性良好率、定期监测和复查率、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均同对照组患者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因此,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措施值得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老年人康复指导篇6

[关键词]老年;全髋置换术;功能锻炼;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323.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328-01

全髋关节置换以老年患者多见,是应用人造关节代替已无法正常使用的病损髋关节,以解决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而恢复和改善髋关节运动的手术,术后正确的康复锻炼对手术的成功起到关键性作用。而患者锻炼知识的获得来源于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为了规范康复锻炼的内容和方法,我们对健康教育进行系统规划,制订了健康教育路径表,自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对48例老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8例,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女27例,男21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6岁,股骨颈骨折42例,股骨无菌坏死6例。文化程度:文盲8例,小学14例,初中20例,高中以上6例。住院时间:18~38天,平均28天。经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本组病人无发生褥疮、肺炎、尿道感染和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危害,出院以后,均对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1-24个月,平均23个月。其中38例疼痛消失,功能恢复,生活自理;8例疼痛基本消失,稍多行走时轻痛,功能尚佳,生活基本自理;2例轻微疼痛,功能尚可,生活上需要协助。健康教育合格率96%。

2健康教育方法

针对老年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特点及健康教育的需求,我科医护人员共同制定了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健康教育路径表,由责任护士参照此路径表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路径表见表1。

3讨论

3.1路径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及家属更好地掌握康复锻炼的方法。

临床路径是由医生、护士针对特定的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顺序性和时间性的医疗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与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护质量[1]。我们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健康教育中,根据患者病情和护理计划的需要制订了系统、连续的健康教育路径表,使每天的教育内容一目了然。健康教育路径有严格的时间性和顺序性,指导责任护士按计划进行,逐项落实,根据路径图让护士明白自己什么时间做什么,怎样做,克服了以往健康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机性,避免了因平时护理工作忙而出现遗漏或疏忽现象。在教育过程中护士需要循序渐进,耐心细致,由浅入深地给予指导和协助,确保病人和家属掌握相关知识和阶段性锻炼方法。

3.2路径化健康教育的后期效应

康复锻炼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术后康复大多在家中进行。由于病程长,而住院时间相对短暂,患者及家属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足够的知识,即便全盘告知,也未必能掌握,为了满足出院后康复的需求,路径化健康教育中“家庭康复指导”小册的使用,使康复护理从医院内延伸到院外,弥补了患者从医院护理过渡到家庭护理的环节,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2]。

参考文献

[1]吴燕子,曹祝萍,马集云,等.对临床路径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5):23-24.

老年人康复指导篇7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健康指导;行为干预

60岁以后发病或者60岁以前发病延续到60岁以后的糖尿病都属于老年糖尿病,在临床上和非老年糖尿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性,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的消退,常伴发其他疾病,多种药物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患者的智力和记忆力,所以在临床糖尿病症状常被其他慢性疾病掩饰而变得不明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糖尿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由于其并发症发生率、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所以需要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为进一步探讨其必要性,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常规检查确诊所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77±4.7)岁,平均病程(14±4.3)年;观察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63~88岁,平均年龄(77±4.6)岁,平均病程(15±2.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健康教育

观察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后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心理状态制定术后健康教育路径,定期向患者宣传糖尿病知识,教育内容包括有关糖尿病的知识、诱发因素、日常生活中的预防与治疗、培养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因老年人记忆力、理解力都有一定的下降,所以需耐心的反复宣传,也可以与病患亲人沟通,嘱咐他们对患者多加鼓励与关心,让患者感受到亲人的期望与关心,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

1.2.2饮食干预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个人喜好合理安排营养饮食,控制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不食高热量、高蛋白、高胆固醇、低维生素和低矿物质食物,以低脂、多纤维食物为主,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不进食刺激性食物,避免吸烟酗酒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1.2.3运动干预

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以及病情程度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鼓励患者多进行有氧运动,餐后2小时进行慢跑、骑车、气功等运动,运动强度根据患者的心率确定,安全运动心率为60至70次/分,每周运动三次以上,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比较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饮食、运动、服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等比较对照组有了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发生率为4.3%,而且起病隐匿,临床症状的不典型且伴发疾病较多容易造成其误诊漏诊情况的出现,大都是晚期诊断出来,发病患者多饮多食多尿,且由于年龄关系,记忆力和理解力都有一定的降低,对于疾病的感知更加敏感,因此需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耐心的向老年患者宣传糖尿病知识及日常预防的重要性,让老年患者对疾病有更深刻的认识,并提高对抗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通过饮食和运动等行为的干预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组研究中观察组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健康指导与行为干预,结果显示,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及自我管理能力有明显好转,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另外,患者的心理因素极大的影响着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的效果,因此需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参考文献:

[1]黄立伟.健康指导及行为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7):44~45.

老年人康复指导篇8

关键词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功能训练

随着人类的老龄化,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益增多。此症为慢性病,病程迁延不愈,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腰背疼痛,腰部活动受限,下肢疼痛、麻木,行走困难或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患者由于家庭经济负担等各种原因,不可能长时间住院治疗。因而开展家庭康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康复护理

护理方式:患者出院前由主管护士、康复医生、物理治疗师、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对其进行出院前评定并制定出院后康复护理方案。出院后患者按制定的方案进行治疗,由家属监督执行,主管护士定期电话随访,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督促康复训练等。

护理

心理护理: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程长且易反复,常出现焦虑、悲观等情绪。通过电话联系,经常了解其病情及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多关心安慰患者,消除其不良心理因素。让患者相信其出院后仍有医务人员负责他们的康复治疗护理,使患者对疾病的康复充满信心,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坚持康复训练。

饮食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由于腰腿痛导致活动减少,从而引起胃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而老年患者更易发生便秘。便秘使排便时腹压增高,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因而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宜选用富含纤维素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适当多饮水。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指导其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猪骨汤等,以增加人体内含钙量,改善骨质疏松状况。

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及特点,并讲解出院后家庭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嘱患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弯腰用力咳嗽、打喷嚏,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站、坐、行和劳动姿势,宜卧硬板床,加强腰部保健,避免弯腰久坐、突然转体扭腰及腰部负重,必要时佩戴腰围带,以减少再次腰椎损伤的发生。

腰背肌功能训练:①“五点支撑法”:即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用头、双肘及双足跟撑起全身,挺胸、挺腹尽力腾空后伸,维持5~10秒,然后轻轻放下休息10秒,再重复上述动作,每天练习2~3次。每次20~30分钟。②“鱼跃式”:即患者府卧于硬板床上,头、胸、四肢离开床面尽力后伸,维持5~10秒,然后轻轻放下休息10秒,再重复上述动作,每天练习2~3次。每次20~30分钟。③下肢直腿抬高训练:患者取仰卧位。两手自然放置体侧,双下肢直腿并举,尽量抬高,以使腰背部尽力伸展。做直腿抬举动作,角度可逐渐增大,双下肢交替进行。做10~20下/次,2~3次/日。④腰肌训练:患者两腿直立,两脚分开约半步,双手叉腰,躯干向后伸。2~3次/日,20~30秒/次。训练的原则是由少到多,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不引起疼痛加重和过度疲劳为宜。

讨论

60岁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称为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症状与青壮年一样,伴有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也有神经功能受损导致的运动感觉障碍,然而不同之处则在于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反复发作、轻微创伤或在自身体重下就可使椎间盘发生突出,因而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需长期治疗及康复指导,才能防止复发取得较好的疗效。①由于医疗资源紧张或经济条件等,许多病人不能长时间住院治疗,家庭康复护理则显得尤为重要;②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因髓核含水量少,其弹性和张力减退,抗负荷能力低,一旦遭到作用在腰椎的不协调外力,破坏了脊柱的内外平衡,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突出的髓核组织直接压迫、刺激神经根,使局部缺血、水肿而产生刺激症状。而家庭康复护理通过反复的心理支持,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同时长期指导及督促都能使患者坚持腰背肌功能训练,使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避免了各种诱发因素,从而有效地预防了复发,取得较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老年人康复指导篇9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对医疗保健制度也有了更新的理解。尤其是老年患者住院的时候,儿女因为工作繁忙无法顾及时,更希望相关的护理人员能够认真负责,做到有效的护理,对医护人员的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1]。健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模式,该模式以病人健康为主导,在骨科患者的治疗、护理、康复过程占据重要地位。由于骨科患者治理过程很长,老年患者的理解配合度差,康复中训练难度很大,因此对健康教育要求更高。我们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了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加强护士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健康教育不只是要求护理人员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更要有专业知识、社会知识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因此科室应制定护理人员的培训目标及方法,进行系统培训[2]。

2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由医生和护士根据个人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综合康复训练计划,由护士、患者、家属三方共同监督执行,出院后交给社区护士或陪护监督执行。每月电话随访1~2次,观察期3个月。

3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

3.1心理辅导组织患者各自介绍康复的训练情况及成功经验,让患者知道过程虽然辛苦,但是有希望,需要长期坚持。

3.2健康知识宣教采取宣传小册加个体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内容包括骨折知识、老年骨折患者卧床并发症的预防,制动和平卧硬板床的时间、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功能训练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3.3床边功能锻炼指导根据骨折部位选取相应的锻炼方法,如手指伸展、腕关节背伸、肘关节屈伸、肩关节前屈、屈髋伸膝、伸髋屈膝等训练,3次/天,每次20min。

3.4提高认知能力、配合理疗讲解超声波治疗的原理,通过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肌群主动收缩进行功能训练,2次/天,每次30min。

3.5步行训练指导3次/天,分早、中、晚,每次30min,步行距离因人而异。

3.6出院后续训练和复查时间由社区护士或陪护监督,训练强度视恢复程度而定,电话随访,每月1-2次。

4讨论

4.1老年骨科患者多因突发意外致躯体损伤,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好的障碍或瘫痪,其预后直接影响患者日后的生存质量[3]。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可促进老年骨折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根据老年患者卧床时间长、心情郁闷和理解接受能力差和记忆力差的特点,利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加健康宣传小册,直观、具体、针对性强、可重复记忆等制作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老年骨折患者恢复时间长,功能锻炼总则是活动量由少到多、负重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至长进行,视患者的症状、体征及X线照片表现及时调整康复锻炼方法,需在不同时期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指导配合。4.2个性化健康教育可降低老年骨折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老年患者住院时,由于居住环境的改变,易心情不佳、情绪低落,同时又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对于疾病的转归过度担忧,常会忧心忡忡,从而产生焦虑影响疗效。健康教育是通过多种方式、多条途径对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防病技能的普及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以达到自我保护和加强预防疾病的目的。个性化健康教育能从患者的心理、认知能力、功能锻炼、理疗配合、出院指导等多方面出发,使患者更易于接受和掌握。同时,作为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健康教育方法,才能达到健康教育的预期目标[4]。

参考文献:

[1]赵玉嫦.健康教育在骨科临床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7)144-145.

[2]何娜,李小雪.优质护理服务在眼科病房工作在的实践与人文价值[J]西部医学杂志,2013,25(9)1410-1414.

老年人康复指导篇10

关键词:综合护理措施;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吸烟人口增多、职业暴露增加及环境污染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呈上升趋势[1]。老年患者基础状况较差,患病后病程迁延、病情反复、合并症多,全面的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显著地促进作用。本文对老年CopD患者进行治疗后的综合护理干预,对肺功能产生积极地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某综合医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住院的118例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中华医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明确诊断[2]。排除有重度肺动脉高压、骨关节病、精神疾病、学习认知能力障碍等患者。所有患者均鉴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患者均常规应用支气管舒张药、祛痰药等药物治疗,与住院第2d行6min步行试验(6mwt)、肺活量测定,并行血气分析,所有患者行综合康复护理,6个月后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比较各指标间差异。

1.3综合康复措施

1.3.1健康教育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讲解CopD发病原因、机制、临床表现、主要治疗原则、预后以及患者的心理、饮食、生活方式与CopD的关系等。

1.3.2呼吸功能训练①指导患者掌握有效的呼吸方式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膈肌呼吸;②指导有效咳嗽;③全身性呼吸体操方法[4,5]。

1.3.3氧疗指导患者每天鼻导管吸氧>16h,氧流量l.0~2.0L/min,以夜间睡眠时持续吸氧为主。

1.3.4运动指导以舒缓运动为主,根据患者肺功能代偿情况可采用步行、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1.3.5营养指导避免过量高糖类及高热量饮食,多进食高蛋白、适量脂肪、低糖、少盐、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

1.3.6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紧张、悲观等不良心理状态,主管护师和主治医生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所学专业知识,采取一对一对交流形式疏导患者心理不适,改善不良情绪;并且于每日治疗结束后让患者独自听15~20min轻快、舒缓的音乐。

1.3.7社会支持社会、家庭支持以协助患者增加康复的信心和动力。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资料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以p

2结果

2.1一般情况118例老年CopD患者中,男性69例,女性49例,年龄60~88岁,平均(72.46±8.93)岁。病程3~29年;有吸烟史76例,已戒烟73例,仍吸烟3例;同时患有高血压病59例,糖尿病14例。脑血管疾病18例。

2.2综合干预前后6mwt及肺功能监测指标比较118例老年CopD患者给予系统的呼吸功能训练和康复运动训练干预后,6min步行距离和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比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综合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比较118例老年CopD患者给予系统的呼吸功能训练和康复运动训练干预后,血气检测指标较均比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由于老年CopD患者病程迁延不愈,病情容易反复等特点,患者在此过程中躯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均受到的影响[3],因此对CopD患者的康复治疗不仅要考虑到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而且要对其心理情绪障碍和社会角色改变上进行疏导。

本研究所采用的综合康复护理治疗方法包括呼吸功能训练、康复运动训练、心理治疗及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结果显示,在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能力及血气指标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提示我们综合的康复护理措施效果显著;该组患者在干预前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和以自行锻炼为主的康复活动,并未进行系统的呼吸功能训练、康复运动训练,结果同时说明综合康复护理较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更明显,且持续。综合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肺康复运动,既往研究结果及meta分析显示,肺康复治疗可提高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呼吸困难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其短期及长期效果明确[4,5]。同时我们辅以有效的营养指导以提高患者呼吸机力量,改善患者预后。

综合的康复护理还包括-个重要的方面,即心理干预,CopD患者由于长期患病,反复发作的气促、胸闷及加重的呼吸困难等痛苦使有些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同时由于患者生活质量的降低加重患者的焦虑,甚至出现消极、不配合的状态,因而及早发现这些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针对性进行疏导,并引入音乐疗法可是患者消除焦虑、身心恢复,增强自信心、增加依从性。社会支持不足也是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一重要因素,我们为患者积极争取家庭及社会的支持,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也为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增加动力。

综上所述,通过呼吸功能训练,康复运动、心理治疗机社会支持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增强患者抗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乔翠霞,李素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1):1618-1621.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

[3]王金环.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