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机械发展十篇农业机械发展十篇

农业机械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3:51

农业机械发展篇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意义;存在问题;建议

1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由于我国的农业种植面积在不断缩小,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中经营。所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田产出率是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在不断推进。只有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才能够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做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农业生产机械化对于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农机化发展水平较低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农业生产机械化的不断重视,各种农机补贴政策也相继推出,推进了我国农农业生产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对应的农业机械装备发展也非常迅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与生产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农业机械的种类也日益增加,农机的科技含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重工轻农的思想影响,与工业生产机械化相比,农业机械装备的生产规模较小,产品科技含量相对比较低,农机装备的结构不合理,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推广跟不上。同时,农机装备制造还仅仅是处于初级生产阶段,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最新科学技术不能应用于农机装备生产与研发,农业机械装备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2.2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比较低,不能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生产

随着我国目前农业土地流转的全面开展,农业生产的土地集中经营和规模化生产也随之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还是相对较慢,还不能全面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农业社会化组织程度仍然很低,农业生产率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也没有增长,加之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因此,对于农业机械化生产要求的大中型农机具购买能力无法承受,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高。

2.3目前我国农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由于农业生产机械化在我国起步比较晚,目前还处于逐步推广的阶段,与之相配套的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随之滞后,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的需求,农机化服务还不能做到完全市场化、专业化,而且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农技服务企业、网点和技术人员多集中在县乡级,多数不能覆盖到村屯或田间,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农机服务体系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非常小,很难满足当前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的需求。

3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3.1建立健全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机制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要建立健全农机化发展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农机化发展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办法,完善经销商管理制度,严格程序,规范操作,严肃纪律,强化监管;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正付应针对农机购买、农机安全、农机合作社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实惠,拉动农机市场长效发展;强化金融信贷支持。大力发展农机小额信贷,对农机具库棚建设、1维修设备购置、购置农机具等提供便捷的贷款支持,解决农民或农业专业合作社购买农机或农机相关配套设施等资金短缺的问题。

3.2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针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的现状,发挥当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创新农机服务体系的各项模式,逐步形成以市场主导的农机社会服务机制,引导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促进农机社会服务化体系与农业生产机械化相匹配。加快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农业信息化平台,提高组织化和集约化水平,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3.3促进农业机械化区域化发展

由于我国广大农村的地域复杂,种植作物的品种繁多,各种作物不同环节的机械化程度差异很大,各地气候条件以及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也存在各种差异。因此,农业机械化势必并已经朝着非均衡方向发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一定根据社会需求和发展条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将紧紧围绕各区域优势农产品布局和特色农业而发展。

3.4构建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业机械制造水平

农业机械发展篇2

1农机化对现代农业的作用

1.1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农机化最直接、最明显的作用。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率的关键在于劳动工具的改进,用农业机械代替人力、畜力大大提高劳动效率这是不言而喻的。

1.2开发了农业生产领域

农业机械的使用,增强了人们开拓新环境的能力。农业机械的应用能够大规模改变生产的环境和条件,或者改变农业生产的方式。

1.3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机械的使用和推广。农业机械使用后能够实现农机与农艺的密切配合,形成新的技术。由于有配套的农业机械,新的科技成果能够很快被农民接受并使用,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由于农业机械的精密化、机械化、智能化发展趋势,能够使很多在试验条件下才能采取的复杂或者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在生产中被应用。农业科技成果不仅仅停留在实验室或者专利的阶段。因此,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的重要内容[1]。

1.4促进了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农业机械化可以从根本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过去依赖人力、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条件下,农业生产劳动力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劳动力消耗大,而劳动收入少,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于是在农村不少青壮年劳动力转向外地打工等,农田荒芜现象渐渐扩展。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后,人力、畜力的投入减少,精耕细作程度提高,劳动收益大大增加。同时,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民有精力和资金实现由过去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农、林、牧、副、渔多方面发展[2]。

2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老化速度较快,维护保养费用偏高

由于农业机械在使用时间上相对集中,使用频率过高,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的机械损伤比较严重。同时,由于机械零部件价格相对较高,维护成本也高,再由于使用者在维护和保养知识欠缺,使农业机械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即机械老化较快、使用寿命不长,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机械化普及的进程。如何提高劳动者对农业机械的使用知识、加强农业机械的维护和保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使用效率,这也是摆在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2.2农业结构单一,设备闲置时间较长

目前,农业机械的功能比较单一,限制了机械的使用范围。今后的发展中,农业机械的使用时间和范围有待拓展。比如收割机只在收割季节能配上用场,其他时节闲置,犁地机只在春耕和秋收后使用,之后也无用武之地,闲置时间越长,农机保养费用越高,成本加大。这种情况限制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与普及,因此要加大农机化水平,还要加大研究,提高农机功能。

2.3管理手段欠缺,农机作用发挥不够

农业机械存在保养费用高、成本大、闲置时间长、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机管理手段欠缺,使农机作用发挥不够。要充分发挥农机效率,提高农机的使用率还需要农村党支部发挥集体协调统筹作用,加强农业机械在使用上的协调统筹及监管,不必家家户户将各样农机设备都齐全购置,应划分小组,相互协作,每户只购置一种农机设备,小组协作使用,这样可降低成本,提高农机的使用时间和利用效率。

3实现农机高效使用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农机疲劳使用

由于农业行业的特点,农业机械的使用时间集中,使用强度较大,容易出现疲劳的现象,缩短农机寿命,增加维修次数和花费。因此,为了缓解这种状况,要在农忙季节采取间歇作业和轮值作业的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使用计划,科学安排使用时间[4]。

3.2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合理配置农机设备

为了减少农机设备的闲置时间,提高使用范围和使用效率,农机科技部门应根据农村生产的实际,创新研究,增加农机的功能,提高使用效率。开发多功能的农机设备既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又减少了机械的存放空间,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大力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3.3创新农机管理手段,加强农机综合利用

加强对农机的管理,是保证农机设备和使用安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要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制定合理的农机设备管理制度。从农业机械的特点出发,合理制定农机的使用和维修计划。严格管理,按章办事,才能确保农业机械的安全、高效使用。

3.4加大财政与科技投入,建立农机保障机制

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科技投入还有很大的空白。要提高农业机械化,还需政府加大资金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有利条件。如有的农村条件艰苦,无法进行农机作业,没有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和现代化就成为一句空话。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还要农业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进村入户,进行科技宣传,面对面指导。

3.5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是人的素质。要提高农业生产中的农机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现代农业,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科技素质。目前,在广大农村靠天吃饭的思想依然存在,对农业科技的怀疑与排斥,对农业机械的漠视普遍存在,科学意识还被传统思想拒之门外。因此,要真正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党支部和科技工作者任重道远,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4结语

农业机械发展篇3

1农业机械管理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

20世纪后期,电子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并延伸到了农业生产的实践中来,于是第二次“绿色革命”就此开始。“首当其冲”的是机械实验和测试仪的开发,在农业数据管理和统计中引进电子信息处理和统计技术,并结合现有农业生产特点,开发出与整个产业链相关的综合测试系统。农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注定是场历史变革,它不仅大幅度改善机械实践运用支持环境下,更为农机力学设计衍生出来的内部材料与新型农机设计研究提供了有建设性意义的技术支持,并使实验室式的农机产品能够顺利度过研究实践期,迅速进入生产销售阶段,从而满足农业生产日益增长的硬件需求。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机械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农粮产业生产率的重要指标,所以农业机械化管理与创新,势在必行。但由于地域差异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不同地域农业机械实践管理技术也参差不齐,即使在东海县这一个地区,每个小区域的管理方式也会有着差异性的变化。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现代化农业水平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比较顺利地推进了现代化农业机械管理的创新进程。而反之,则会是非常有限制。针对细处来看,当前东海县农机管理人才最为匮乏,它是阻碍农业机械管理改革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的素质,成为了农业机械管理创新性改革的前提和保障。

2农业机械管发展与创新的实践策略

(1)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①提升农业机械管理信息技术的普及。在强大的人口压力和各地域农业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状下,农机管理的长期性投入成了必然。而在第二次绿色农机管理“革命”中,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运用,还需按照当前的地域农业经济特征和农业劳动人口分布来计算。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项领域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然而在现实的农作产业中,信息化水平却普遍落后且失调,尤其农业机械管理这方面信息化水平不高,急需开发新的机械数据库管理。对于东海县的现状来说,应采用一些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它是提高农业机械管理水平的重要资源与保障。信息化水平深浅也是衡量一个产业发展水平标志之一,而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普及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实践运用成为了农机管理中的首要任务。②在具体实施上农机管理部门要作农业发展的推手,着力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与应用。例如,近2年来,国家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国家也给予了相关专项补贴,农机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新技术的宣传,派出推广员对保护性机械耕作技术与本地计划实施地块的情况进行剖析,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对新技术的热情。通过相关工作,可以大幅度提升农民的参与热情,预测大型免耕播种机,为全面推广该项技术、促进农民增收做好准备。

(2)构建完善的农业机械管理系统。①因地制宜地构建农机管理系统。农业的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工业革命影响下,世界农业、我国的农业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现今的农业生产人员早已经远离了古老的牛耕式的生产方式。现代化大片土地的集中管理和统一收割成了现代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特点。农业属于经济结构中的传统经济结构,是整体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现代化农业建设已经取得初步的效果,但与较发达地区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而这些差距往往是体现在农机管理上。东海县的经济发展结构和农械管理也存在不协调的地方,各地区生产水平参差不齐是实践管理中的头等问题。在农业管理的实践中因为这种差异性的出现,相关部门往往放弃了统一的系统性管理标准。“求同存异”也需要一个大前提和大背景,对各地农业经济的投入和机械重视程度也需要安装统一的前提下,进行差异化的修改。因此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统一的管理系统显得特别有必要了,在这个基础上,农机管理工作实践时就可以“有规可依,有法可循”并且“因地制宜”使得农机管理在各个方面都能健康规范的发展。②加大政策引导与监督,落实农机惠民政策。对于农机的投入,目前国家已经加大了补贴力度,且授权各地基层财政、农机管理部门负责此项工作。以某地为例,符合农机补贴购机的信息计57台,国家补贴资金54万元,地区财政补贴4.5万元,县财政补贴9万元,惠及农户48户。农机管理部门与财政部门严格审核购机相关凭据,严格复查。在操作上,要切实做到“人、机、票”相符,要求购机人员名单与机械设备清单与身份证号、实际机具型号一致;补贴时,拓涂机具铭牌,对于补贴人员、机器进行影像资料留取备查。此外在补贴登记表上要登记机具的发动机编号、出厂编号,保证农民购机的真实性、准确性,使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发挥农机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③充分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机厂商的作用。由于农机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农机管理单位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农业机具工作开创更新的局面。如结合农机合作社的相关工作,搞好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与应用,具体方法可以通过组织合作社成员与农户进行座谈讨论、现场交流、技术培训与跨区作业等方式,增加农户对于新技术与器具的直观感受,增加其相关知识积累。此外还可以借力于农机生产企业,进行新设备机械的讲座、演示,对机手进行专门培训,使新技术得到更快的应用。同时还要督促农机生产商做好技术服务与售后服务,实现农民能买会用,充分发挥新机具的作用。

(3)实现农业机械管理的数字化。农机管理的数字化是农业管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现实的农机管理中,数字化的运用肯定是从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的。数字化的农机管理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对远程的机械或者农业项目进行实时监控。在获得及时可靠的一手信息后,农机管理人员会进行数据分析,并建立一个符合创新型农业机械发展的数据库。在拥有一个完备资料库的情况下,适当和线上线下的多媒体进行融合,在提高生产人员对其认知度的同时,也间接提升他们在农业机械生产中的使用水平。例如,有条件的部门可以在手机app软件或者线上网络,把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享,而使用者可以通过一些资料的查找随意对这些进行资料翻阅和查找,并运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基层农机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站,或者联合通信公司惠民短信平台,及时推广新技术、农业发展的新信息。要借力于阳光工程,加强技术培训。在开展阳光培训工程中,将农机具的操作使用技术等作为重要内容,利用多媒体、现场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4)建立创新型农业机械管理的发展机制。农机管理部门是建立现代化新农村道路上的重要部门,它的长远创新型发展对未来农业建设的意义非凡。在建立具有特色创新型农业机械管理机制前,应该明确农机管理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大力广泛开展农田集中化管理,农作物机械化操作的活动。在大方向进行农机管理知识的普及和实践,在小方向对农机管理机制进行探讨和创新,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大范围农业管理的现代化。为了迎合农业机械管理创新与发展机制需要,相关部门应制定出符合当地发展实情的农械管理制度,使得农机管理创新与发展能够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农业部门和各部门的合作协调性。在合理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当地财政情况,定出合理的奖惩制度,用以激发农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机械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农业管理人员作为农业管理机制中的核心,引导着日常农业管理活动的运作。而农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衡量农业管理机制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可以大大促进农机管理的运行。定期对农机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各种培训的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例如在进行农业机械的基本操作与维护保养知识时,从农业机械管理的智能化系统出发教会培训人员熟练使用,从而大大提高他们在实践中的管理和操作能力。

3结语

农业机械发展篇4

1.1环保型农业机械可以减少污染

化肥、农药、集中圈养是农业增效的重要措施,但使用不当就会成为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三大主要污染源。施用化肥是实现农业增收的一项主要措施。传统的表施或浅施。化肥很容易挥发。阴雨天施肥可以防止化肥挥发。而一旦遇上大雨,化肥很容易被雨水冲走,氮素肥料如碳酸氢铵、尿素等,氮的利用率一般只有27%和37%。流人小溪或池塘的化肥,对地表水形成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使用机械深施化肥技术既能把化肥的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促进农作物增产,又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利用农药防虫治病是实现农业抗灾保丰收的重要关键,如利用高性能的植保机械,能够将药物予以高度雾化,既可以减少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又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

1.2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土壤肥力

传统的人力、畜力耕作,以及连年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耕作层越来越瘠薄。同时,由于化肥等无机肥料的用量增长,使得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肥力下降,土层板结加快。使用先进的土地耕作机械,实行深耕、精耕,使用保护性耕作机械,改良土壤耕作层,能够增加耕作层厚度、改善土壤结构。利用大、中型联合收割机械收获,并随之将秸秆粉粹还田,让过去一烧厂之污染环境的玉米、小麦、水稻、高梁、大豆等秸杆还于田里,变成腐殖物增加耕地的有机质,变废为宅,从而提高地力,减少过量无机化肥对土壤的侵蚀和破坏。

2节能型农业机械是农业发展的需要

节约型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于劳动力的节约,农业用耕地、能源、水的节约,以及种子、化肥、农药的综合节约等方面,如何发展节约型农业呢?农业机械化是关键。农业机械化的广泛使用,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就会大幅度地减少人力和畜力的使用;大量精准拖拉机、耕整机、节能型农机,以及滴灌、微灌、喷灌机械的使用,就会实现农业节地、节能和节水;各种精播机械、化肥精施及秸秆还田机械、高效农作物植保机械的使用,也必将减少种子、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利用率。近年来,农机产品中的大功率拖拉机,在节能环保发动机、高性能离合器、组成式变速箱,各种液压、电控从至全球定位系统等新部件、新技术的应用,更使用户获得了高科技所带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例如联合收割机驾驶室内安装空调,采用HSt液压无级变速、纵向轴流技术新结构的尝试;青饲收获机、复合作业机具、动力耙、大型免耕播种机、机动喷雾机及激光平整地系统等新机具的出现和新技术的应用。都不断地引领着农机产品向高科技的现代农业装备方向发展。

3关于节水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的研制

3.1新型节水技术及装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水量越来越大,重点研发适用于大田、温室大棚和园林生产的低成本、智能型的喷灌、微灌、滴灌、渗灌及管道灌溉等节水灌溉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提高设备的整体配套性能和产品质量。

3.2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与装备

开发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充分发挥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节本增效、减少耕地侵蚀、防止农田扬尘、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时要重点研发保护性耕作技术配套的虫、草害防控技术与装备、大田高效节水、配方施肥技术与机具。

4关于高效安全植保机械的研制

4.1大田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与机械

重点是农药低量防飘移喷雾关键技术与设备、农药静电喷雾技术与装备、水田宽幅喷杆喷雾机、智能化病虫害防治技术、航空静电喷雾技术及关键设备、农林重大病虫害情监测预警智能化研究。

4.2果园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机械

开发适合果园作物的专用高效植保机具,推进植保机械专业化,重点是自走式果园自动对靶风送喷雾技术与没备、回收式果园风送喷雾技术与没备。

4.3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机械

围绕提高喷雾机的通过性、作业方便性,通过低暈、均匀、精确喷雾、控制系统及智能喷雾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研制温室蔬菜专用喷雾机和新型喷雾器雾化装置。

4.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与设备研制

农业机械发展篇5

[关键词]农业机械管理农业机械化发展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S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6-0207-01

在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农业实行机械化操作成为了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农业机械的研究和制造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操作这一目标,同时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考虑到当前农村发展的前景和市场的需求,农业机械管理具有强劲的动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技术水平和研究成本的影响。

一、农业机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农业机械管理的发展速度十分快,在市场中的份额逐渐的上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但是受到经济体制和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农业机械设备在管理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机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引起充足的重视。

1.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受到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科学研究成本和技术瓶颈的制约,农业机械产品总体上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在高尖端技术方面依然落后发达国家很大一段距离,多数农业机械设备都比较低端。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资金和体制因素的制约之外,核心创新技术是制约农业机械设备不能向高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技术水平不足,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到农业机械市场扩张的一个制约因素。

2.农业机械设备市场定位不准确不清晰

虽然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产品的市场比较大,前景比较广阔,但是很多农业产品在定位过程中,由于存在市场定位不是很准确不够清晰。我国很多生产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厂家虽然定位于瞄准了大型农机市场,但是自身生产的设备在功能和使用性能上达不到相关的要求,无法满足市场的正常需求。而很多中小型生产厂家,虽然在客户群体上比大型设备生产厂家较为广阔,但是设备的定价和使用能力极不协调,无法满足正常的农业生产需求。

3.农业机械设备的定价偏高

由于农业机械设备和制造成本一直较高,由此也就导致了农业机械的最终销售价格平偏高。在农机市场不管是小型的农机设备还是大型的农机设备,虽然在购买过程中国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额外补贴,但是由于销售价格偏高,导致了消费者只能望尘莫及,暂时不会购买农机设备,这对农业产品的销售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促进我国农业机械管理快速发展的具体措施

考虑到农业机械设备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要想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高效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就需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建设,提高农业发展过程中机械化应用程度。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高效提高。针对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促进农业机械管理的快速发展。

1.加快创新投入,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

要想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就要在设备技术创新方面做文章。在研发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还应该根据农业生产过程中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各项工程的研发和使用,使农业机械能够与农业生产联系更好的结合在一起。通过不断的创新研究,保证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

2.准确定位市场,明确产品的各项功能和客户群体

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和生产都应该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在生产过程中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客户的实际要求开发出相应的产品,使农业机械产片能够在功能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终目的。基于此,需要农业机械的生产企业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完成农业机械产品的总体市场布局,保证自身生产的设备和市场的定位都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都比较科学合理。

3.优化农机产品制造工艺,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

对于目前,农机产品销售价格偏高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实现产品价格的降低。首先,要不断降低农业机械设备研发和生产的各项成本,提高产品技术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其次,要不断优化弄进产品生产制造的各项工艺,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从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生产的成本;最后,要建立直营的渠道,减少中间的经销环节,从研发、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共同努力降低成本,最终降低产品的人销售价格。

农业机械发展篇6

【关键词】农机化;生产效率;科学发展;措施对策

一、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的措施

1、合理使用农机具。拖拉机和机引农具是一组先进的生产工具,农田作业时,只有得到合理的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和获得“高效、优质、低耗、安全”的良好效果。拖拉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在使用中必须注意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功率。拖拉机的工作性能主要反映在拖拉机的牵引功率、牵引力和工作速度等主要指标方面。拖拉机牵引功率利用程度对生产率影响很大,一般拖拉机的功率利用在90%左右为宜。

2、合理选择速度。合理运用拖拉机各档速度,对提高生产率是很重要的。当拖拉机负荷不足时,在确保作业质量和机具安全的情况下,应使用高速度作业。例如:东方红-75拖拉机3档作业时牵引力大约为2320公斤,速度为24~30公里/小时;而一台41片圆盘耙所需的牵引力为700~800公斤,如果牵引2台圆盘耙,再加上联结器阻力(约80公斤),则农机具阻力共计1480~1680公斤左右。这样拖拉机用3档带2台圆盘耙作业明显负荷不足。用4档作业功率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而4档速度高于3档,生产效率也将随之提高,约19.5%。

3、提高时间利用率。农业生产的各环节都受时间的限制,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若想充分发挥作用,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工作量,除合理使用农机具和合理选择运行速度外,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提高时间利用率,要将空运转时间降到最短,尽一切努力提高纯作业时间。这就要求生产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农机具要检修彻底,技术状态完好;定机车、定农具、定作业地点、定人员;搞好土地规划,消除田间各种障碍物等,这些都是减少机车空行时间的有效方法。地块的长度对时间利用影响也很大。例如:垄长1000m时,转弯时间约占10%;当垄长200m时,转弯时间约占30%。此外,采用合适的作业方法,正确操作机组,不但可以提高作业质量,而且可减少机具空运行时间。

4、充分利用农具的幅宽。由于驾驶员的经验和水平不同,在驾驶拖拉机作业时走的不直,很容易出现漏作和重作现象,就会导致机组工作实际幅宽小于或大于构造幅宽。因此,要提高驾驶员技术水平,除个别作业(耙地、镇压)少重不漏外,应尽量使工作幅宽等于构造幅宽,以提高工效。

二、科学发展农机化的措施及对策

1、强化农机化科技创新,加大宣传力度。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各级地方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从宣传教育人手,支持开发引进具有市场需求的农业机械产品,力争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提升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2、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进一步完善法制化管理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开始实施以来,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农机化发展缺乏有效法律保障的历史。农机部门要采取一切宣传手段和相关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和落实农机法律、法规的热潮,使之家喻户晓。地方农机管理部门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做好农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真正将农机化发展纳入法制化管理。

3、体现区域化优势。实行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机械化连片作业创造条件,农业机械化是以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基础的,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农民在一定区域内从事某种产业开发,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

4、加大国家财政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机械化我国已进入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国家财政有能力加大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过去,全国各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的总投人为24亿元,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占财政收入的1.3%。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亦将逐渐进入反哺农业阶段,政府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投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因此,政府部门应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的政策,采取中央与地方结合的方针。

农业机械发展篇7

一、  现代农业的内涵

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一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物流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实质就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现代农业的基础是科技化,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的决定因素。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一时品种的优良化,二是装备的现代化。用现代工业武装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既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方面,也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纵观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程,虽然各国在建设现代农业的道路和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但都无意例外的先实现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进程的关键因素,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

二、  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农业机械化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日益明显。

(一)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

首先,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化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水平,推动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

其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的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农业机械投入又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

第三,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为现代农业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改变农业的自然属性和弱质特征,极大地提高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力。

(二)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既能增加农作物产量,还可以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节本增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促进农民想非农产业的转移,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同时,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日益扩大,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农机户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饿主要载体

节本增效关键在科技,重点是实现机械化。如果科技进步跟不上,机械化水平提不高,仅靠增加物质投入,只能造成成本增加、收益递减。按照新经济增长的理论观点,科技应用可以走出农业投入报酬递减的困境,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由投入增长向效益增长转变,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长期高校发展和农民增收。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桥梁和纽带,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精良、精量播种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是由农业机械来实现的。农业生产中的抗旱排涝、抢收抢种、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等都需要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的实施。农业机械化在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靠农机。

(四)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农业机械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工具。农业机械化促进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农村的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农业机械化促进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乡村道路建设和河道疏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村容整洁;农业机械化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五)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农业机械化将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农业机械化有力的促进了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农工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高效植保机械等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性社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  我国农机发展现状

2006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26亿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728.3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67.6万台,比2005年增长20%;联合收割机保有量55.6万台,同比增长17%;水稻插秧机保有量11.2万台,同比增长40%,。高性能、大功率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保持高速增长,农机装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全国机械化各地、播种和收获总面积尽20亿亩,作业水平分别为52.1%、32.4%、25.2%,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8%,有效的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机收水平超过了80%,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种和收获水平为10%和40%,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58%和5%。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户总数达到3500万个,全年农机化服务经营收入2829亿元。

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这许多突出的问题,在很多方面还不能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机装备水平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处于初、中级阶段,农机耕种收机械化水平仅为38%。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是三多三少:即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单一的大田机具多,设施和园艺机械少。二是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我国农机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低,普遍存在质量和性能不可靠问题。农机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步伐不快。三是农机服务领域不宽,许多农机服务项目局限于田间作业,组织化程度比较低,不能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四是农机化投入资金少,融资信贷能力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购买力低,政府扶持力度尚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五、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农业机械化是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应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以节本增效为中心,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线,因地制宜,示范引导,重点推进,打造农机作业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服务品牌,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如今,我国农机化事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今后国家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大力推进农机化。

(一)加强政策和法规建设,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政策法规建设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根本。为了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要求,应通过农业机械化立法,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别是在促进措施上,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和扶持,充分调动农民及各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强化农机安全监督工作

农业机械具有一次性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发展新技术、新机具单靠农户自己购买是行不通的,农机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三补贴”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一项产业促进政策。因此,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以增加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运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三)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推进科技进步

技术创新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的需求。通过制定积极的引导政策,探索有效的创新机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机化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努力解决农业生产中急需的农机化关键技术和装备。力争在水稻栽植、玉米收获、经济作物机械化、牧草生产机械化等一些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基本解决农机化技术薄弱环节,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各地要积极争取加大保护性耕作的投入,加强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扩大技术示范区的实施规模,探索行之有效的推广新方法。

(四)加快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保障

农机服务产业化是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扶持农民购买和共同使用农业机械。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职能的要求,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机服务组织为基础,农机科研、教育和农机生产厂家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

(五)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建立高素质农机化人才队伍

农业机械发展篇8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农业作用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目前,许多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处在犹豫观望状态,一些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脸面,为了在人前抬起头,这种思想与市场经济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在种植业和农产品粗加丁领域,机械化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役畜生产,但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对农业增产增效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变。农户经营规模小型化和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的矛盾突出。土地属分散经营,大片作业受到限制。作业成本居高,农民热情降低。由于油料涨价、机车空行程多、机车老化耗油增大等诸多因素,使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降低、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构成农机作业各项成本中,油料成本已变成主要成本。油料的价格变动对农机生产成本的影响最大,若成本过高,则农民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热情急剧降低。农机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县、乡、村二级农机服务网络缺乏服务手段,特别是在农机具作业过程小更显得无所作为,使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不适应市场化、国际化需要。

二、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的作用

1.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是农业设施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是从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农业设施装备,从狭义上讲就是农业机械装备,从广义上讲,涵盖了农业机械装备制造、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配套设施建设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农业机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不仅在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还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不仅大力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还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的推动力,促进了农业集约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2.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和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体制创新滞后,农业内部缺乏科技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缺乏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促进农机化科技进步,实现农艺与农机紧密的结合,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科技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又一重要标志。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适应农业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农机产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科研、制造、教学、推广等单位紧密衔接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完善多方协作、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农机化科技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的主体,通过引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手段、生产管理和生产组织水平。

3.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季节和空间限制,使得在任何地方进行农业生产成为可能,尤其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和开发特色优势农产品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农业设施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第3个重要标志。设施农业推动了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施农业的发展客观上为农业工厂化生产、智能化控制、机械化操作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成为广泛应用农业机械装备的重要平台,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装备大量集成应用于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又是一体化产业,农业关联产业通过产业化经营的利益纽带连接为一个整体,不断将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工商资本注入农业,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将农业带入现代化发展的轨道。因此,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第4个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农机产业化。通过农机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机服务组织承包经营闲置和流转土地,为农户、种养大户、农业企业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等系列化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4]。

4.农业机械化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平台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新机手缺乏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亟待丰富和提高。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结构合理、业务精通、技能娴熟、素质全面、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和管理人才队伍。

三、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农业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可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和农民收入提高,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症结,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为更好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国家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财政投入力度,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凤,宋扬,陈红艳,等.农业机械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装备技术,2010(1):4-5.

农业机械发展篇9

1、农业机械化是就是把农业置于现代化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生物技术科学化,劳动手段机械化,生产经营管理社会化,这是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标志。搞不搞机械化,对提高粮食产量,增强抗灾能力,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特别是在生产力水平低、粮食生产低而不稳,农业徘徊不前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农牧业机械化工作,对改变农牧业生产条件,增强农牧业后劲尤为重要。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其在农业中的扩散与应用,都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是科技的物化,是农业新技术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的主要载体。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离开机械化是不可能完成的;进行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病虫害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依靠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实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必须借助机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离不开农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2、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息息相关。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由于农业机械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的情况看,农机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民收入也比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农业生产“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

3、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农业机械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

4、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综观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农业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是农业机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都是靠机械设备来完成的。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

二、现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农业机械是优良耕作栽培技术的载体,它拥有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动力和持续力,它可以实现人工达不到的更高的耕作质量,可以实现精量播种、精量施肥以及其它先进技术,可以进行复合作业和联合作业,从而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

2、有利于防灾减灾,把因灾害引起的损失减小到最低。

3、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4、有利于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5、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解除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无论从解放农业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它的实际作用的角度看,现阶段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三、现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实践反复证明农业机械化在整个农牧业生产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基础地位将更加稳固。为此要发展农业机械化就要转变增长方式,不断优化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在提高农业机械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农业机械质量。稳步提高利用率和作业质量。首先要加强宣传,积极引导,调动农民购置大中型农机具的积极性,减少小型低性能农业机械的重复购置。小型农机具只是起到代替人畜力的作用,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的需要。

农业机械发展篇10

一、农业机械化与建设现代农业的关系

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为农场规模扩大,农产品品质提高,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农业机械化过程将产生内生增长的良性循环效应,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从各国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但共同点都要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农业机械化投资会引致知识的积累,农业机械投入与知识积累形成一种有形投入与内生增长相结合的复合资本品,又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能力。

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农民传统的耕种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许多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处在犹豫观望状态,一些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脸面,为了在人前抬起头,这种思想与市场经济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2、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在种植业和农产品粗加丁领域,机械化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役畜生产,但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对农业增产增效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变。3、农户经营规模小型化和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的矛盾突出。土地属分散经营,大片作业受到限制。4、作业成本居高,农民热情降低。由于油料涨价、机车空行程多、机车老化耗油增大等诸多因素,使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降低、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构成农机作业各项成本中,油料成本已变成主要成本。油料的价格变动对农机生产成本的影响最大,若成本过高,则农民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热情急剧降低。5、农机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县、乡、村二级农机服务网络缺乏服务手段,特别是在农机具作业过程小更显得无所作为,使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不适应市场化、国际化需要。

三、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建设步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已正式实施。围绕该法,完善配套措施和保障手段,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行业宏观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

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从2000年开始,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期。我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进入反哺期和转折期的省(市)和地区将继续增加。因此,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以增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除采取政府补贴、部分出资的政策扶持外,还可通过建立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业机械化,发挥政策调控功能,以调整、优化我国农业机械装备结构,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依法对农业机械作业继续执行免税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作业实行一定补贴政策,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强农机经营主体的竞争力。

加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科技的投入力度。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应依法加大对有关科研机构和院校从事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应尽快建立农业机械科技开发专项基金,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重点解决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科研开发总体滞后,不能满足结构调整需求等问题。对市场需求大的短缺产品进行重点开发。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和示范推广,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部门、推广部门参与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结合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选择有一定基础、区域经济明显的市(县),进行重点示范和扶持,提高农业机械装备和机械化水平。国家设立的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服务。通过加强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项目示范作用。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规定,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