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教育行业的职业规划十篇教育行业的职业规划十篇

教育行业的职业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4:04

教育行业的职业规划篇1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可见,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为此,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认知、职业生涯探索、职业生涯定向、职业生涯准备、职业生涯熟练等步骤的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职业生涯能力,建立个人的职业生涯形态。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思想认识浅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1.严峻的就业形势的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进了就业市场,使得社会上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生为了应对目前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做好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校来说,就要有效地开展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日新月异的职业环境变化的要求

市场经济,知识日新月异,从事一种职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这种形势下,中职生不能仅以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为满足,而应立足于整个人生来思考,规划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的人生发展与社会变迁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有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人。职业生涯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规划”策略能帮其实现这一切。

3.克服中职学校教育体制缺陷的要求

虽然中职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体制、教学内容都进行了改革,但仍存在许多弊端。目前的学科体制忽视了整体化的知识,造成专业口径太窄、分科太细。导致了毕业生知识面狭窄、专业单一、适应性差、后劲不足。其次,中职教育在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如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与智力因素不能很好地相互促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4.提高综合素质,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补充,它向学生展示了职业生涯发展形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身条件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和规划人生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素质和条件并及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弥补,它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二、加强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当前,在多变的社会大环境中要选择并走好职业道路,确定适合自己的人生角色,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必不可少。针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其方法更有效,手段更科学,内容更系统,管理更规范,这些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提升求职技巧、增强就业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职业、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思考和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认识到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职业理想、达到人生目标的有力保障。

2.加强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了解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及相对应的职业对我们素质的全面要求,坚定“天生我材必有用、学好专业有前途”的信心。

3.加强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了解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发展台阶的有关知识,了解如何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为未来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4.加强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以正确的观念看待社会就业问题和个人择业问题,并学习求职的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5.加强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了解如何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和如何评价职业生涯规划,并掌握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时机和方法。

三、加强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措施

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看到,加强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势在必行。为了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我认为应从两个方面去考虑。

1.分层次实施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新生入学到毕业,根据不同年级确立不同的教育内容、目标与方法,选择恰当的培养方式和途径,构建全程指导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让学生在认识自我、认识专业的基础上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具体说:从新生一入学开始,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初步了解职业内容,了解自我,并进行职业兴趣测试。在结合了家长、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对自己和职业有了清醒的认识后,就要确立职业目标。二年级阶段,中职生基本上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已经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初步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落实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了,这是职业生涯教育中最难的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去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要采用合理适当的方式深入地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三年级阶段,对中职生来说是最关键的一年。对学校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最繁重的一年,应大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首先,帮助学生调整好就业心理。中职生普遍存在着依赖、自卑、勉强等不利于就业的心理,学校要注意积极引导。其次,学校应积极的与社会各界取得联系,广泛获取就业信息及招聘会信息,建立起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信息互通。再次,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对中职生进行就业及面试的指导,实现顺利就业。最后,要努力安排每个学生进入到用人单位实习,大力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消除人们对中职生的偏见。

2.多形式实施

要根据职业学校和中职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理的途径,采用适当的方法去开展。具体说:

(1)开展课程活动与专题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已经纳入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国家规划教材体系之中,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知识与策略等。学校要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并身体力行。对于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为主题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交流会或咨询会等,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

(2)鼓励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自己所学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平时的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不断地自我反省,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新职业观念,优化职业理想,使得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合理、更完善。

(3)榜样式启发。用我们身边的案例作为榜样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职业生涯成功者的榜样力量的启发,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教育行业的职业规划篇2

关键词:水利行业;高职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教育部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要内容,要求各高校将职业发展类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生结合个人志趣,了解社会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相比其他类型教育,水利行业高等职业教育更具职业针对性,良好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是职业院校学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效果的好坏对高职学生就业对口率和满意度高低有重要因素,

因而其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对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和外部职业环境的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确立其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拟订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和调整方案。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普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掌握规划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m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二、水利行业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点

1.职业岗位(群)确定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明确。如水电站与电力网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有面向水电站与电力网的运行值班员,面向机电设备安装、检修等的安装检修工,面向水电站与电力网机电部分设计的机电设计员;水利工程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有农田水利规划设计员和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员。

2.职业生涯发展的路线清晰

每个职业岗位都有其独特的职业发展路线,高职学生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明确,因而其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路线清晰。如水利工程施工员其发展路径颇为宽广,从以往的经验看,项目经理、设计师、结构工程师等大都要经历施工员这个阶段的锻炼,职业发展路径“施工员―工长―标段负责人―项目经理”。

3.行业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程度高

水利行业高职院校重点着眼于其行业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把宏观规划与微观实施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水利行业与高职院校的“双主体”作用,将行业发展、行业文化,行业资源等融入到教学中,形成合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突破。

三、做好水利行业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1.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职业规划教育

做好行业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构建学校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间的合作机制、学校与校友的联系机制、努力建立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机制,使各类资源形成一种优势合力,共同推进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为学生做好其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创造条件。如水利行业主管部门为高职学生提供相应的政策,水利水电企事业单位克服“学历歧视”,按照实际需要吸收高职院校毕业生实习和就业,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实践育人方面对高职院校给予支持。

2.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指导课程设置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出发,以“始业教育―职业发展―人的发展”为主线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因此,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的全过程,培养高素质水利技术技能型人才,致力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明确职业方向、规划职业生涯、掌握求职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实现高质量就业。因此,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水利行业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分阶段实施,分阶段列入教学计划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系列课程,并配套开展职业认知实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模拟面试等实践项目。

3.设计全过程教学体系

依据国家对职业指导类课程的相关要求以及“以生为本”的课程设置原则,结合水利行业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和目标,将水利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过程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如下表:

4.强化“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团体授课、集体指导的基础上,依托就业指导中心、咨询辅导室、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等机构或组织,针对每个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基于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通过应用现代化信息及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辅导及咨询。

5.以增强素质为宗旨,建设职业规划教育队伍

水利行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与专业发展紧密结合的,除了由校内就业指导人员承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外,还需结合水利行业高职院校学生未来职业特点,邀请水利企事业单位知名人士、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参与到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来,并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及业务水平的培训,提升其岗位胜任能力,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6.实施第三方评价,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效检验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可从学生、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等多维度来体现,联系第三方调研机构进行包括应届毕业生或毕业多年后学生的就业率、就业去向、对口就业率等相关情况的调研,调研结果可以直观地反映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学生今后发展的影响,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高职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能为其整个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探究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策略对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学院、行业、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莉.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

教育行业的职业规划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途径研究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忽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很多教育工作者对这个教育内容了解的较少。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在完成中职学业学习后走上工作岗位,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对这些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对他们未来的就业、择业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列入德育、就业指导的范围内,并且对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方法以及实现途径等不做详细要求,不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安排,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导致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很难顺利地开展。

2.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针对性

大多数中职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比较淡漠,就业指导的教师会向学生提供一些企业用人信息,然后组织一些面试活动。专业从事职业指导教育的教师会依据教材的内容,对学生渗透一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班主任会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以及德育工作中,提到学生要从长远发展的视角来看待择业与就业的问题。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法单一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内容较少,并且教育的方法也相对单一。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引发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兴趣,而且也会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职业指导课程中,教师会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的教师只是体现在向学生推荐就业岗位时,对就业岗位进行详细的描述。而像专题讲座、职业咨询、行业分析以及企业参观等教育方法运用的较少,没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职业规划体系,无法实现教育要求。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管理体系有待健全

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主要是由就业指导处、班主任以及德育教师来负责。然而,上述三类负责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组成,并且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也没有像其他专业理论课程或实践课程一样有严格的管理与评价体系。各类教育工作者各司其职,各自开展各自的活动,活动开展得好坏,教育的结果没有统一的要求与标准。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无法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5.担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师资力量薄弱是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水平无法提升的重要原因。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是无法满足职业指导要求的,更无法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指导。大多数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都是从思想政治教师转过来的,或者是其他专业的教师,大多数没有职业技术教育学习背景。很多教师对职业指导工作的经验都较少,也没有参入足够的社会实践。教育工作完成是照本宣科,纸上谈兵,无法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途径分析

1.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

学校应该从学生的职业需求实际出发,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教育内容。首先,要关注学生生涯的持续发展,要具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家庭情况以及专业来确定职业生涯的目标,并设定职业生涯发展方案,并且以职业生涯方案为指导,努力进取,引导学生走向成功。挖掘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无限潜能,让学生的特长、知识、技能等有利于职业发展的因素实现最优化。

2.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

明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包括职业理想教育、专业概况介绍、职业潜能分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职业技能培养以及指导学生撰写职业规划方案等。这些教育内容不仅要在课堂上实现,还要与多个可能参与到学生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部门及教育者共同合作完成。

3.运用多样的教育方法

不同特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法。单一地运用课堂教育方法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也不会收获较好地教育效果。因此,笔者建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时,可以试着尝试开展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来实现。

4.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管理

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构建以分管校长为领导核心,以中心主任为教育工作开展重心,以专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为重要教育力量的教育组织。其次,对教育的结果进行多维度评价,包括对教育实施过程、对教育效果等进行评价。

5.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鉴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强烈的需求,学校应该配备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人员与专职实施人员,包括职业测评师、心理咨询师、信息技术员等。同时,还要加强对担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令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有更深的了解,满足工作需求。

教育行业的职业规划篇4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在“自主就业、双向选择”的大政策下,高职学生学历文凭的“弱势”显得比较突出,高职学生在就业的十字路口显得极度茫然。近几年的数据显示,虽然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并不低于本科生,但是不难发现,高职学生就业层次明显低于本科学生,大多数高职学生虽然在毕业也能找到工作,但是无论从发展空间还是薪资待遇,都不尽人意,此种情况与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以及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诸多不对等,造成这样的局面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冷静思考,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科学的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职业素质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而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制定,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本人的潜力和综合能力,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进一步保证其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它好比航船的航行路线,可以使人生航船以最优的路线达到成功的彼岸。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职学生尤为重要,关系着广大高职学生的前途命运,因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职业人;也关系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是“以人为本”思想在职业教育中的鲜明体现。各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以促进本人或者受教育者的生涯发展为最终目的,要制定详细科学的教育计划,然后围绕着教育目标有组织地实施。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系统性、持续性、动态发展的教育活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是伴随着职业人生的持续不断的过程,伴随着其整个职业全程,而实施影响的教育者,必须将教育影响着眼于受教育者的整个职业历程,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受教育者所处的环境变化,教育方式方法以及理念也要做到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最大程度发挥教育效果。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引导学生规划自我的职业生涯并将其规划转化为现实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具体包括:职业分析、职业目标、职业知识以及职业实践,最大程度提高教育实效性。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内驱力不足

当前,广大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尽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往往更多地是接受的就业指导,造成学生本人对于自我认识不足,缺乏职业准备以及职业目标定位,面对毕业时的就业十字路口,显得不知所措,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更不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以及能做什么。

2、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不足

长期以来,就业率直接影响学生的招生,招生情况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以及基本的生存。因此,高职学院面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更多地进行了就业的“服务”,而忽略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大部分精力用在了指导学生找工作,而没有重视学生职业的发展,本来应该在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课程中进行的教育,被就业指导所代替。还有部分高职学院甚至没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者仅仅作为选修课来对待,形式化比较严重。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强

调查发现,广大高职院校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存在严重不足,好多院校为了开设课程,临时从就业指导中心、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以及辅导员队伍中抽调人员进行照本宣科式地授课,队伍的基本稳定性严重缺乏,不但数量不足,更重要的是结构不合理,没有专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更谈不上队伍发展,长此以往,必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继而影响学生综合发展。

4、C耪攵愿咧把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缺乏

笔者调查发现,目前教材市场上很难找到适合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材,绝大部分是本科学生教材,即使有少数标题是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但是内容也缺乏针对性,依然是泛泛而谈。部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类教材内容上没有“中国特色”,依然沿用或者照抄照搬国外教育理论,缺乏现实指导性。

三、提升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实效性的对策

面对广大高职学生在就业中的迷茫以及在职业定位和发展方面的困惑,结合大多数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为了提升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实效,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更新高职教育理念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然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进一步更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要切实改变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其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就是重要的载体和平台。

2、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

面对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各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办学方向、专业设置等特点,依据市场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本着实用性和有效性,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完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进行校本教材的研发,最终使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有效地提升自我认知、职业定位、职业发展以及职业目标意识。

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教育目标,教育者队伍是关键。针对当前广大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现状,各学校务必加强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保证队伍规模数量,加大师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要改善队伍结构,可以聘用有职业指导经验的职业规划师、就业心理方面的心理教师以及大中型企业中专门从事人事工作的人员,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专业、职业背景合理的师资队伍。

4、进一步改善教学方式方法

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设置具体的教学任务,坚持任务驱动,一方面研究适合自己院校实际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还要放眼世界,积极吸取他国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各学校要注重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着手,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做好资源整合,最大程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夏雨、李道康、王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8.

[2]郭欣、娄淑华、王顺吉.对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2(11).

教育行业的职业规划篇5

[关键词]全员化参与;全程化引导;全面化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1-0140-02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国家法规、政策的规范下,在理想教育和职业生涯理论的指导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实施、修正、完善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与人才供给数量和结构间的不适应,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愈加突出。有专家认为,当前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显得被动、盲目,主要原因是缺乏规范的职业素质和系统的职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仅限于理论,缺乏实战性。加之部分学生在学业上的被动应付,从而导致职业定位不清,学习针对性不强,并最终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下降。因此,针对现阶段形势,如何强化各大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指导服务就成为重中之重,而积极探索如何建立“全员化参与、全程化引导、全面化推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成为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美国得到推广和实施,并逐渐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部分。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高校逐渐掀起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热潮。总体来看,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起步晚、发展慢,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程度还不高,基本还处于移植、借鉴西方先进理论方法与自找探索起步阶段,发展情况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认识片面化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不足,投入乏力,力量薄弱,甚至根本没有,起步。部分学校、教师、学生都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有一定的认识误区。部分高校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个人的事,在校期间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只负责就业指导与推荐,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毕业以后的事。部分教师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校、学生不重视,光靠教师的指导收效甚微,因此也无心顾及。有部分学生认为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指导老师的事情,课程结束了职业指导也就结束了等等。事实上,单纯依靠就业指导老师或者单纯依赖第一课堂的教学是很难真正落实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

(二)队伍薄弱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要求具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背景,同时应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资质,熟悉学生专业学习及采来就业方向的老师,而目前很多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专业化程度上都十分薄弱。开展此项工作的教师基本是一线辅导员和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而这些老师大多数没有受过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训练,对职业生涯规划实际情况并不了解,或缺乏理论基础,或缺乏实战经验,很难对大学生职业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过程间断化

职业生涯规划应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分析环境、自我完善的过程,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应确立不同的目标,开展不同的教育与指导。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局限于大一新生入学阶段和毕业前夕,仅仅发一些教材,开展一些讲座,举行一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课,且呈现出阶段性、间断性的特点,缺乏连续性、系统性,从而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体系缺失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作,应该逐步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目前许多高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只是停留在第一课堂,缺少教材,没有实际的互动和实战性训练,缺少有效的案例或模型,缺乏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造成职业教育的不连续性,同时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五)指导简单化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然比较粗放型,教师的指导、授课缺乏个性化、针对性,学生很难得到专业化、个性化的指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会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更应注意细节和个体的指导,在全方位的指导过程中突出个性化。

二、全员化参与、全程化引导、全面化推进模式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思考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成长成才不言而喻,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和水平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高校而言,需要不断探索构建起全员化参与、全程化引导、全面化推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

(一)构建全员化参与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指导体系

针对目前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建设上的薄弱性,一方面要引进培养一批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同时,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职能部门应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多级联动、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体系。

第一,建立由学校专职职业规划师或心理咨询师开展长期咨询的指导机制。他们负责从专业的角度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社交技能、心理素质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阶梯式的指导,通过开展专业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设计、人生规划、职业指导。

第二,发挥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一线人员的独特作用,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及时分析自身存在的优缺点,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并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调整完善。

第三,发挥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领域的优势,通过发挥专业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开展一对一结对。引导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加深了解,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第四,聘请优秀校友或企业界的成功人士,采取报告讲座和一对一的交流导航形式,定期与学生开展交流,传授创业经验和职业成功心得,提供学生实践实习和学习交流的平台。

(二)建立全程化引导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各有侧重,以学年为阶段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阶段任务与目标,并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从而积极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具体实施。(以高职大学生为例)

1.大学一年级:适应探索期

阶段目标: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加强专业学习。培养职业意识。

任务活动:开展大学生始业教育。建立学业生涯规划活页档案、举办专业学习讲座。

实施方案:开展大学生始业教育,通过专业讲座,学业、心理适应性讲座等活动帮助学生尽快转变角色,帮助引导

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开展学业规划教育,建立学业生涯规划活页档案,引导学生了解专业课程、专业方向,确定阶段性学习目标,进行阶段性学业规划;加强英语和计算机等基础课程学习,通过英语、计算机及相关专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实提升自己;积极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和活动,增强人际沟通能力,锻炼团队合作能力,提升个人基本素质。

2.大学二年级:定向准备期

阶段目标:明晰职业方向,强化职业技能。增强职业素质。

任务活动:开展职业量表测试,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及相关职业讲座。

实施方案:运用北森郎途职业测评系统进行职业测试,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初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大赛形式,明确职业方向,制订实施计划,培养相关能力;注重专业技能学习,考取与专业或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积极参加课外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最好能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力,并从中获得职业经验,提升职业素质。

3.大学三年级:冲刺求职期

阶段目标:增强求职技巧,强化岗位实习,实现成功就业。

任务活动:开设就业指导课,开展模拟招聘会。举办校友交流会。

实施方案:开展就业指导课,进行就业形势、求职知识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开展模拟招聘会,通过现场模拟的形式进行招聘会以及招聘流程的模拟,增强求职实战经验技巧训练。重视实习机会,通过实习从宏观上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运转模式、工作流程,从微观上明确个人在岗位上的职责要求及规范,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结合三年的学习和个人职业目标方向,制作求职简历,积极参加求职活动,不断总结提升,顺利实现就业。

(三)完善全面化多层级推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组织管理体系

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日常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建立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在学校层面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中心,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和咨询,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全校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让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种职业规划模拟活动。在二级学院(系)设立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办公室,主要协助学校指导中心认真做好本学院(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在班级设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兴趣小组,成立二级学院(系)若干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具体开展班级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规划类活动。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三级网络管理体系中,学校三级机构要明确目标、细化职责、及时沟通。建立细致可行的工作制度,发挥各自优势,指导学生开展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覆盖到每个学生、每个阶段。

除此之外,高校应该从办学理念、职业辅导、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方面构建起全面化多层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同时在两课教学和专业课的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教育行业的职业规划篇6

【论文摘要】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构建与实施,是完善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体系的重要课题。应通过尝试构建统一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积极开展职业锚的认定,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设计、启动和重视大学各个年级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免费师范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效性。

一、建立统一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就是培养能立足基层、扎根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目前看来,在思想理论层面上,六所试点高校一直高度重视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但现阶段免费师范生培养仍处于教育探索期内,难免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国家应该组织专家,广泛论证,调查实证,建设统一的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结束目前各试点高校各自探索难免有失偏颇的现象。统一的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注重做好两个结合,一是入学教育与学业规划教育结合,二是学业规划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对免费师范生进行四年连续的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要有教师教育特色,具有连续性,分年级开设,目的明确,定位分明。课程内容设置活泼多样,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趣味性与时代性相结合。为了尽早结束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流于形式的现状,应该将其课程纳入教育培养计划,安排一定的课时量和学分。增强实践环节,以平时考察取代考试的方式,唤醒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育教师职业意识,尽早进行合理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

二、开展职业锚的认定,进行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各试点高校依据《《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中的规定,为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提供二次选择的机会,就是尊重学生个性选择的体现,有助于学生识别个人的职业抱负模式和职业价值标准。各试点高校要大力号召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创造锻炼机会,促使学生发现未来自己的优势所在,帮助他们认知自己的职业锚类型,究竟属于技术或功能锚型还是管理能力锚型,最终为免费师范生明确奋斗方向,建立自信心,从而有效地管理自我,造就富有个性、有核心竞争力的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家服务。

三、重视大学各年级阶段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学业生涯是一个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阶段性的短暂历程。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四年的学业生涯是由一个师范生再到教师角色转化的职前培养过程。在四年当中的每个年级阶段,免费师范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预期。依据国家、试点高校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以及免费师范生在各个年级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构建免费师范生各年级阶段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学业、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对学校教育培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构建免费师范生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坚持“一个中心”即服务以促进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力为中心,注重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学业完成、道德精神、素质能力、教师职业发展教育的持续影响力,形成大学生乐观向上、自觉践行的良好精神状态。

教育行业的职业规划篇7

在科教兴国战略大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突飞猛进。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促使很多大学生报考研究生;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本、专科生的就业压力日趋增大,为了缓解就业压力,部分大学生选择报考研究生。在社会结构性失业与劳动力需求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电力能源规划的发展思路,新能源产业与可再生能源将引领未来电力行业的发展潮流,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与生物质发电的不断发展将逐步改变当前电力行业的原有格局,这无疑给电力院校的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电力行业发展的要求。

一、电力院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面对电力行业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我国电力院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无到有,师资队伍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也日趋完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也由举办单纯的就业讲座、各种宣讲会向专门开设职业发展教育课程、提供专业的职业咨询与指导转变。但是,与本科生相对比较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比,电力院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1.缺乏完善的理论支撑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传入我国之后,引起了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很多高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理解得不够深入,在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当中难免存在照搬照抄国外相关理论的情况,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脱节,没有形成一套切合实际、深入人心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体系。当前我国电力院校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研究生认为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其自身的发展需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就业方面无法从教育中获得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2.缺乏有效的组织机构当前我国研究生管理采用研究生院(处)与各学院联合管理的模式,管理权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院(处),由各个学院具体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究竟属于研究生培养教育,还是属于研究生就业指导教育,培养单位和研究生院(处)各执一词,难以定论。各个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大多设立在招生就业处或者是学生工作处,并未成立单独针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机构,这些情况致使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能充分地开展。我国电力院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组织机构设置十分不健全,大多数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划归高校学生工作处或者是就业指导中心,具有独立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机构的高校屈指可数。电力院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总体上还缺乏系统的组织和规划。

3.重视程度不够电力院校往往太过自信于自己的就业率,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与学术能力的培养,因而忽视了学生顺利就业所必需的职业观念、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培养。同时在课程设计上,没有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内容纳入培养计划。就业指导工作体制不健全,就业指导专业人员缺乏,管理措施不到位等,致使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对国家的政策、学校的规定、企业的要求等不甚了解,无法从学校获取有效的就业信息,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

二、电力院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养成的主要原因

1.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匮乏目前各大电力院校基本没有专门从事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职教师。就业指导基本上由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或者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代为进行。这些指导者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只能靠传统经验对学生进行辅导,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够对症下药,指导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当然,这也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直以来并未被当作一门专业的学科来对待。社会上整体重视不够,也造成了职业生涯规划师资紧缺,无法满足当前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需求。

2.学校软硬件投入不足作为电力院校,学校的投入往往集中在电力专业教育上,比如实验中心、软件中心、科研基金等。可以说,对于这些能够集中体现学校竞争力的硬件软件投入上,学校往往一掷千金,而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方面,投入则远远不足。许多院校甚至连专门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办公室都没有设置。究其原因,首先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没能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提高研究生就业率的重要作用;其次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效果评估体系不够健全,短时间难以看出显著效果;再次是研究生自身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不能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在这方面缺乏实际需求。

3.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知水平不高许多电力专业的研究生认为,只要进入电力院校,学习了相关专业,就业就不是问题了。更有学生认为,只要学习电力相关专业,毕业时工作随便挑。正是这种落后的就业观念,导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够,到真正就业时产生迷茫心理,不能准确界定自己的职业偏好与职业追求。另外,还有些低年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他们而言,为时过早,学生就应该学好专业知识,至于职业规划是工作以后的事。正是这种心理,导致一些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技能与企业需求脱轨,无法满足企业所需,也使得一些学生同自己心仪的工作擦肩而过。这些也从侧面反映出电力院校没有向广大学生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引导。

三、完善电力院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1.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高校在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研究生所处的不同阶段开展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育策略。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局限于更好地就业,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研究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人职的高度匹配,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不同年级的研究生有侧重地开展相应的教育。如针对研一的学生要有意识地引导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完成自我认知,明确自己在剩下的时间里应该做些什么;针对研二和研三的学生重点辅导其求职技巧,并为其提供就业政策方面的服务,使其能够较快地进入职业角色。

2.提升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水平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点仍然放在专业知识的研究和学习方面,在面对就业压力的冲击时,就显现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对电力院校的研究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能够增强其就业的竞争力,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深入人心,使研究生能够发自内心地渴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电力院校应该通过系统的课程教学提升研究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知水平。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利用研究生导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研究生进行全方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断提升研究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知水平。

3.立足国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研究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的起步相对比较晚,因此,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尤其是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高校开展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套用本科生的做法,就是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成功案例,而忽视了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与实际情况相脱节,自然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必须要有一套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体系。电力院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者在“拿来主义”之后,应该根据我国电力行业宏观就业形式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理论研究工作,逐渐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电力院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体系,为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

4.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长效管理机制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以确保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运行。首先,要建立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如职业指导教师培训制度、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保障机制、职业生涯规划实时动态监测制度等,确保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以便于及时、实时地反映情况,保障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有效性与动态性。其次,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学校要提供不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要的软硬件支持,加大经费投入,开设相关专业课程,购置或研发职业测评软件,设立专门的培训咨询机构,培训辅导教师,做好信息资料的实时管理与更新。再次,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将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纳入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进行有效测评。

教育行业的职业规划篇8

重庆市酉阳民族师范学校409800

【摘要】当前中职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职业环境的变化迫切呼吁我们做好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它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明确学习的目标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成学生自我实现。

关键词中职学生、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

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环境的变化以及中职学校教育自身改革的要求下,加强职业指导,搞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紧迫。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发展他们职业选择和决策的技能,构建学生职业知识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进行职业指导的第一步必须搞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那么,如何对中职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从纵横两个纬度,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实施。

1.纵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设计

是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到毕业,根据不同年级确立不同的教育内容、目标与方法,选择恰当的培养方式和途径,构建全程指导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让学生在认识自我、认识专业的基础上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1.1一年级阶段

从新生一入学开始,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帮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初步了解职业内容,了解自我,并进行职业兴趣测量。在结合了家长、同学和师长的建议对自己和职业有了清醒的认识后,就要确立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是职业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老师应帮助学生在学校的专业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并指导其制定发展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以是两年的,五年的,甚至是十年的。将学生制定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留底保存,建立起学生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档案。

1.2在二年级阶段

中职生基本上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已经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初步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落实自己的职业规划了,这是职业生涯教育中最难的环节,但对于中职生来说是最关键的环节,因为再完美的规划,如果不去执行,一切都子虚乌有。此时,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去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职生由于年龄较小,因此要采用合理适当的方式,深入地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3三年级阶段对中职生来说

是最关键的一年。对学校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最繁重的一年,应大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提高就业率。这个时候,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工作。首先,帮助学生调整好就业心理。在中职生中间,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就业的心理:如依赖心理——认为找工作是父母老师的事;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竞争力;职业心理定势——只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找工作;勉强心理--反正也找不到好工作,随便找一个好了。这些心理状况都是不利于成功就业,学校要注意积极引导。其次,学校应积极的与社会各界取得联系,广泛获取就业信息及招聘会信息,建立起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信息互通。再次,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对中职生进行就业及面试的指导,实现顺利就业。最后,要努力的安排每个学生进用人单位实习,大力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消除人们对中职生的偏见。

2.横向维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设计

是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根据职业学校和中职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理的途径和采用适当的方法去开展。

2.1纳入课程,进行教学渗透

即独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主要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原理、知识与方法等,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渗透是指在学科或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技能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并身体力行。教学是职业学校的中心工作,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是十分可行的一种方法。

2.2加强辅导,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专题辅导。是指教师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问题集中起来,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交流会或咨询会等。旨在帮助学生处理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目的地跟学生交流;二是个性化指导。个性化指导是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其显著特点是个性化,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中职生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不同,据此形成每个学生有其特定的职业意识、职业期望、职业兴趣。个性化指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保护学生的隐私,对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来说是再适合不过的一种方式;三是集体化咨询。集体化咨询是针对整个集体在特定时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咨询,一般以班级为单位。这是心理学上团体咨询方法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扩展应用。这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方式,教师可以关注某个个体,也可以引导整个集体相互启发、讨论,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四是设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组织机构,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2.3鼓励反思,发挥主体作用

自我反思一般以内省方式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反省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地反省自我,反思规划,发现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新职业观念,优化职业理想,使得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合理。

2.4榜样启发,指导规划尝试

榜样启发是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成功榜样,引导学生学习,进而形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榜样启发可以通过那些获得职业生涯成功者的榜样力量的启发,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和意义,激励学生尝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榜样式启发时要注意,选取的榜样必须是正面的、成功的例子;选取的榜样最好是本校的毕业生;选取的榜样应具有可模仿性,并适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2.5走出校园,重视实践体验

中职生由于长期生活在校园中,在加之年龄较小,特别容易形成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走出校园,有目的地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行业实践、行业调查等活动,对社会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才能正确认识职业环境、认识自我,形成科学的职业观、职业理想、职业目标,才能制定出符合现实的职业生涯规划。

总之,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中职学校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实施则是进行教育的关键。把握好纵横两个维度的教育,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就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姚贵平.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陈军\董丁戈.职业生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

[3]廖利华.对中职生进行生涯教育的必要性[J].校长阅刊,2006,(8)?

教育行业的职业规划篇9

关键词:优势视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叫做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即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的较为系统的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大学生在高校期间,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将自己的职业倾向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确定最优的职业奋斗目标,并未实现这一目标进行行之有效的计划和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好坏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生涯的成败。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得高校更加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少高校都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不仅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还开授相关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符合职业生涯教育烦的趋势。

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没有得到真正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取得较好实效。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但真正普及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一些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重要性没有向大学生进行有效地传播,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时间安排不合理。目前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式是就业指导课程或者讲座的开设,往往是针对大三或者大四的学生。然而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同虚设。另外,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指导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指导者不能带领学生一起身体力行地实践,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影响较大。

二、优势视角

视角是人们看问题的不同切入点,是人们不同的思维模式。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的一种思维模式,它以优势为核心,基于对人有主观能动性的理解上,认为人不是被动的,是有着自身的资源和力量的,并且可以依靠自身的资源和力量解决问题。优势视角强调发现“闪光点”,鼓励、支持人们利用优势来解决问题。将优势视角的理论观点用于思考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得到以下几点:

1、以优势视角看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虽引起重视但没有引发深入的探究和实践。不少高仍然认为学好专业、掌握技能是职业发展的全部,忽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少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进入职场之后顺理成章的事情,没有将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所学运用实践。然而当今社会,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就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能够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定位,能够未雨绸缪在走出象牙塔之后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起点。职业生涯规划也有利于人才在市场上的合理配置,为人才市场的供求理清秩序。

2、以优势视角看待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今天,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弱势群体甚至是问题人群。社会普遍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问题,关注大学生不具备职场适应力的问题,关注大学生眼高手低不能合理定位的问题。优势视角强调以优势为核心,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关注大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力量,鼓励、引导、支持大学生发掘自身潜力,依靠自身力量谋求合适的职业定位。

3、以优势视角看待社会就业环境。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使得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但就业市场中仍存在着巨大的机会。以优势视角来看待就业环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合理看待就业市场,挖掘就业市场的潜力,捕捉就业机会,积极乐观地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

三、优势视角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结合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以优势视角为切入点,探究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可行途径。

1、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普及。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和提高本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性,实实在在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对学生做好宣传和教育,让学生主动地、负责地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应加强高校之间、高校和就业市场时间的联系,互相吸取经验,拓展就业空间。

2、专业指导队伍的建立。首先,高校应加强现有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使现有教师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其次,高校可以引进专业人士来补充新鲜血液,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例如引进从事职业研究的心理学、社会工作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不仅可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理论指导,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尝试进而修正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开发。大学生本身的独特性决定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殊性,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有一套独特的可以操作的教育体系,不仅包括课程的设计和设置,师资力量的选择和配置,还应包括专业化的测量和评价工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开发是一项重要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工作,开发者需要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结合社会需要和就业趋势,注重专业性、实际性和经济性,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耀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10:123-124

教育行业的职业规划篇10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一、前言

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挑战。高校毕业生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因此,为了给学生提供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全面的就业指导服务,各大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能够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向实际生活回归,从而最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解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和思想问题,是顺应时展和满足社会和谐需求的新趋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就是在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向思想政治教育靠拢,从而形成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融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共同为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贡献力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缺失下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许多高校大学生存在职业规划意识淡薄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还不健全,许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处在试行阶段,导致学生总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话题离自己比较遥远。再加上近些年学校只关注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一味追求就业率和签约率,从而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认为增加职业生涯规划会投入大、产出少,因此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进一步推广造成阻碍,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其次,我国在大学生就业观上存在偏差。只有正确的就业观才会带来正确的择业行为。在重点大学,许多学生都认为出国可以为自己镀金,于是就不考虑自己的现实情况一味地追求出国留学;一些学生认为外企职员比中小企业骨干更有发展空间,不愿意到中小企业任职;还有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考研是比就业更好的出路,从而走上利用考研“逃避压力”的道路。

再次,我国大学生对就业环境认识不清晰,盲目地认为大学文凭就是自身能力的证明,不愿到小城市去发展,把就业地域仅仅局限在大城市和机关事业单位,从而忽视了西部地区和基层岗位这些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的地方。此外,我国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还存在自我评估不准确,职业规划方法不科学以及跟风现象严重,个人目标不明确等缺陷,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们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大量的国外思想涌入中国,受国外不同文化思想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逐渐走向多元化,因此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再加上许多高校教育经费有限,师资力量不足,这两门课程主要以枯燥的理论教学为主,让学生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感,从而造成了形式化的教学现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其教育内容同大学生的现实利益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比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加务实,因此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许多思想都是以思想政治为基础,能够为其提供更丰富而生动的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平台,从而增强了其实效性。

2.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需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可以说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能够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以及方向。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助于学生树立更加远大的理想,帮助其提高人格魅力,从而能够更快地接受并适应职业生活。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还有助于大学生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促进大学生规范自己行为的一种驱动力,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受到思想道德规范的约束,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充分就业的有效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国高校教育目标之一,同时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追求的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既然二者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那么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必然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我国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思想的熏陶和品德的培养方面还比较欠缺,仅仅侧重于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个人能力。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和做人,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

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一起,一方面能够通过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指导大学生合理就业,另一方面能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人发展需求,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二者进行结合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契合点。

首先,两者的对象一致。二者都是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因此都对大学生的客观实际需求进行了解和掌握,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条件,这就造就了二者的共通点和共通的工作着力点。其次,二者的教育内容具有互通性。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认识当前的就业环境,了解社会需求和竞争状态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二者表面上看各有侧重,实则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具有很好的互通性。再次,二者在实践过程中具有互补性。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加清晰,更具有实效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职业生涯规划指明方向。最后,二者在功能上具有关联性。主要表现在导向功能、认知功能、凝聚功能以及激励功能四个方面。

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

1.完善工作体系,为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奠定基础。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首先要在制度层面进行总体安排,明晰工作机制,从而打好坚实的工作基础。在高校中应该建立专门的机构,并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进行组织和协调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时还应该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这样有助于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成长档案中要尤其注重记录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经历等信息,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及时调整规划策略。

2.拓宽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渠道,努力构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持续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就业成功的必备条件,除了专业的职业技能之外,良好的思想素质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法律知识等。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要求负责职业规划教育的教师主动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功能,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巧妙地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从而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3.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社会实践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立足点,鼓励大学生参加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实践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表现。在学校举办一些职业训练、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再加上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和论坛等活动,就能营造出非常浓厚的就业氛围,从而使职业规划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对加强学生对社会现状和用人需求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导其正确的职业规划方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必须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必要的、可行的和可操作的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整体对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