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十篇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十篇

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4:25

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篇1

关键词:网络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美学特征;艺术风格;交流

0引言

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可以说我们的艺术创作形式已经进入到了数字化的时代。艺术创作者们的艺术创作理念在向数字化的方向过渡,他们的艺术创作手段也开始渐渐具有了数字化的特征。这样一种新生代的艺术风格样式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审美特征。

1关于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指的是传统艺术与计算机图形图像数字化技术的融合。新一代的数字媒体技术包括传统的影视、广播、电视媒体向数字视音频、数字电影方向的快速发展,也包括日益普及的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动画技术等[1]。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计算机对图形和图像进行的创作、设计和制作,从而产生能让人们感到无比真实的立体动画和场景。数字媒体艺术包含了听觉和视觉上的感受,它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审美主体涉及到了三维虚拟场景、动态构图、角色形象、运动规律、音效、灯光照明等多个方面,这些审美主体所包含的内容比传统艺术要多很多。具体来说,数字媒体艺术包括着以下的领域:数字图像(数字图形图像艺术创作、数字二维绘画);数字动画(数字影视后期艺术创作、数字三维动画);数字音频艺术(电脑合成音乐、声波艺术、数字音乐创作等);网络数字艺术作品的创作;虚拟现实艺术;电影、舞蹈、戏剧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数字媒体艺术。在数字媒体艺术看来,即使是同一件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如果不同的艺术家来赋予它不同的艺术审美特征,那么创作出来的作品风格也就迥然不同了[2]。

2数字媒体艺术审美

在来谈数字媒体艺术审美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审美的概念。审美,指的是领悟和感受客观事物或者现象本身呈现出来的美,它是人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与客观事物或现象所构建起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性关系。审美成为了人类认识和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它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理智与情感的具体统一,从而能够追求发展,追求真理。具体到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指的是人们通过观赏艺术家们根据数字媒体艺术理念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方式创造出来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从而感受到和领悟到数字媒体所带来的一种别样的艺术之美。它的审美对象便是动态的或者静态的二、三维数字化图像作品。在高度的信息化社会里,以计算机为主要代表的数字媒体艺术,将会对当前的艺术审美产生革命性的、颠覆性的、深远的影响[3]。在数字媒体艺术审美与一般审美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先要看到它们的差异性。由于审美对象的不同,一般审美是对现实美的感受,审美对象为现实的自然物和社会物,它们并不是专门为了审美而存在的。而数字媒体艺术审美对象为艺术作品,它们的存在则以审美价值为体现。不过数字媒体审美艺术和一般审美在实质上却是相同的,它们的审美都归根结底的指向了人类的审美精神,都归根结底的来源于现实。

3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

3.1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着技术之美

技术的发展是数字媒体艺术的最大特点,技术与艺术作品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技能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直接决定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技术环境为审美价值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每一次新技术的采用,都造成了新的视觉上的冲击。因此,与传统艺术相比,数字媒体艺术审美价值更多表现为技术之美。如著名导演卡梅隆创作的热播影片《阿凡达》,从它惊人的票房业绩就可以看出此片高超的艺术与科技价值。在全新的3D数字特效的支撑下,人们在影院中享受到了漂浮在云中的山峦、旋转飞行的蜥蜴、夜间发光的森林、一落千丈的飞流瀑布,这些拍摄手法和特技效果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都是不可想象的。在这些真实而脱俗的美妙视觉的背后,有着众多数字媒体技术手段的支持,他们搭配着全新5.1声道aC―3音响环绕的声音效果,给电影增添了巨大的震撼力。另外,先进的动作捕捉设备、自主研发的数字拍摄系统和强大的CG制作团队都支撑了这一完美艺术作品的出现。

3.2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着动态之美

数字媒体艺术体现着视觉元素在空间中的不断变化和运动,与传统艺术的静态画面相比,它不仅包含了光影、构图、色彩等要素,而且还具有空间、时间、运动等数字媒体所特有的艺术特点。它的艺术元素并不是固定某点,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的在移动,时而加速运动,时而减速运动,有着丰富的变速运动,这就构成了一种动态的秩序,表现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动态之美[4]。

3.3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着互动之美

数字化的艺术作品,在作者和观众之间、创作者与受众之间是一种共同参与、沟通互动、角色换位、共同分享的艺术模式。在网络艺术的互动性数字平台上,不管你是任何人,处在何地,只要进入到数字网络系统中,就可以找到你感兴趣的艺术作品惊醒补充、修改和再创造,他们可以对这些“开放式”的作品进行多次的再创造,不断注入新的想法和内容,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原创者和艺术家们扮演者向导的服务角色,每一个参与者都品尝着艺术参与的和艺术家的荣耀,在此,每一个观众都能够找到与自己有着共同点的艺术作品,他们享有更大的修改权和选择权,形成了艺术家与非艺术家之间的互动,使艺术创作得到了换位思考和真诚的对话机会,因此,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着互动之美,人们得到精神和情感上的陶冶和满足。

3.4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着未完成之美

在传统意义上,一件艺术作品,如果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创作者的目的,作者就会对作品进行收笔,而数字媒体艺术正在改变着这一局限,开放式的作品结构使得作品在共同参与和互动中可以随时删改、剪切和复制,这样就无限延续了它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期盼,在这种大众化的创作链接中,你很难看到终结,只要有人欣赏和接受,作品就会在互联网中无限创作,无限传播,永不会结束和停息,艺术家们永远在期待着意想不到的艺术奇观的产生。

4结语

在数字媒体时代,传统的艺术形式得到了无比广阔的延伸,传统的艺术审美理念也被重新定义和诠释着。只有力图把握住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才能进行深入的探索,从而对现代艺术进行正确和科学的定位。

参考文献:

[1]邱晓岩.试论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2022.

[2]王伟毅.数字媒体艺术的多种可能性[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5.

[3]马凌燕.论新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的异同[J].湖北社会科学,2007.

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篇2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媒体艺术作用发展应用

1概述

数字媒体艺术随着计算机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自从出现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后,就确立了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在艺术院校和工科院校的地位,目前,艺术教育领域新的闪光点就是“新媒体”产生的“新思维”和“新艺术”。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滞后,并且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校也非常少,因此,目前除了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外,更缺乏对这门新型交叉学科内涵的统一规范。首先,数字媒体艺术正处于探索前进的发展阶段,虽然属于一门技术综合型的边缘学科,但是却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需要更多相关艺术专业学科知识作为指导来进行完整规划。但是,我国很多院校开设的媒体艺术专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主要是学生学习软件方面,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相比,艺术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相差甚远,很难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因此,在对数字艺术的学习和设计艺术的学习中产生困惑;其次,大部分教师都是转型到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因而缺乏媒体艺术专业的水准,并且按照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此外,大部分学校的教学设备和软件不能及时更新换代而缺乏教学的有力保障。这些都制约着我国数字媒体设计教育的发展。

2媒体艺术研究发展

传统艺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获得了新的突破而出现多媒体艺术,他不仅仅是一种“纯艺术”,更是电视、电影、音乐以及广告等多媒体表现形式的主要手段。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推动了多媒体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更使其具有虚拟性、大众化以及交互性等特点。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改变了传统艺术的表达方式和信息交流手段。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多媒体艺术的网络传播,促进多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创造多媒体艺术的虚拟性,营造多媒体艺术的大众化。

数字媒体技术以无与伦比的强大功能和魅力,正在影响并变革着影视美术专业的创作思维、审美意识、设计理念及工艺制作。利用计算机生成图形画面和数字奇观,不仅为影视造型开拓了领域,也为影视创作、深化作品文化内涵提供了技术保证。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人脑创意和电脑科技的人机互动是不可分割的,了解掌握数字技术,做到相互融合,深化影视造型内涵,提高创新与创意能力是影视美术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3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媒体

数字媒体是指通过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传播的信息媒体。其技术范围广泛,研究内容深远,是多学科和多种技术交叉的领域。利用计算机来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变为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数字技术应用于影视,包括数字拍摄、数字编辑、数字特效和数字放映等内容。具体指“计算机数字技术贯穿电影拍摄、制作以及播映的全程。其中包括进行数字实景拍摄、数字三维制作、数字影片编辑以及数字视觉特效设计表现等”。[1]

数字媒体技术早已应用于大量的影视作品之中。从胶片的物理形态存储、拍摄、剪辑、冲印和放映,转变为数字技术统领天下的电影发展与变革的第三次革命。数字摄影机拍摄、计算机剪辑、数字影院放映、同步利用卫星和互联网通讯传输到影院,展映在观众面前。

4数字媒体艺术与美术关系

美术与数字媒体艺术之间可以说虽有不同,但是却有着难以分开的联系。说到区别,数字媒体艺术由于涵盖的范围较广,而且和信息产业、影视产业结合的比较紧密,自然就和传统的美术艺术有着创作方式和表现方式上的一些不同。美术是一种让人们感受到视觉上的美的艺术,而数字媒体艺术不仅仅是传递视觉美,数字媒体所传递的还包括听觉等其他感官的感知信号,这是美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区别。

虽然有区别,但是美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之间的联系也是分不开的。首先,既然美术和数字媒体艺术都被冠以艺术这一称谓,我认为这就是一种相似性的联系,我觉得几乎所有的艺术门类都有着彼此的相通之处,这种相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承载美、承载人们情感的载体,艺术之所以是艺术,而不同于普通的手工制品,就是由于它们承载了人们能够欣赏到、体会到、感受到的美和情感。在这一点上,各艺术门类皆相似,美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也是如此。

第二,由于数字媒体艺术自身也需要向人们展示一些视觉上的效果,这就离不开美术的支持。任何一种视觉上的艺术门类,包括摄影、摄像等等都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作支撑。在这一点上来说,美术就是学好数字媒体艺术的一个阶梯,只有踏过它才能攀登到下一个高度。我觉得美术之于数字媒体艺术就好比是相貌之于女人,其他方面即使再优秀的一个女人,如果相貌长得跟丘吉尔似的也没人娶,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作支撑,我想我们的数字媒体艺术就成了一个这样的女人。所以说,美术是学好数字媒体艺术基础之一。

学习美术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而言并非仅是技巧上的练习,我认为,美术的学习对于我们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而言更应该是一种对于审美情趣的训练和提高。因为我们的专业毕竟不是直接从事绘画工作的,所以,美术对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影响审美情趣要远大于绘画技巧的本身。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区别正是在于更加侧重于艺术性,更加注重艺术美的体现。我们所从事的专业不是也不应该成为单纯的电脑软件的操纵和使用,我们更应该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艺术的美、注入发自我们内心的情感,这样的作品才是具有灵性的、成功的作品,否则,我们的作品就仅仅是一个软件功能的体现实例。

综上所述,美术对数字媒体艺术这个专业的学习来说是一种积极地促进和奠基,没有牢固的美术功底作支撑的数字媒体艺术就像是一座根基不牢的建筑,迟早要塌掉的。通过彼此间技术和服务的互联,能够低价、高效以及简易的满足使用者即时即地享受所需信息的要求,这些都是数字媒体占据的优势。此外,新媒介所具有的植入消费者日常工作生活的技术优势,为了最大限度的顺应媒介内在的逻辑和规律而使活动更好的发展,广告业必然以这种特性作为其经营理念,随之,广告公司的广告经营规模也会发生转变。

5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传播

新媒体艺术――当前的动画数字化主要指动画制作数字化。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动画这个综合性的视听艺术领域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有了数字技术后,不仅极大的拓展了动画的艺术想象力,更重要的是使其摆脱了技术条件的制约,为动画制作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目前的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动画制作的数字化,即在前期创作、实际拍摄以至后期制作等整个工艺过程中全面应用计算机技术。我们正在目睹新媒体技术给影视动画带来的新的生机和活力。动画艺术在新媒体时代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这是以往任何技术手段都很难企及的深刻影响,并且这一影响还在深入并不断的加快。随着新媒体制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毫无限制地实现动画艺术家的想象力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进入21世纪后,现代化会展业中应用必不可少的手段就是数字化新媒体艺术。先进的数字化传播、展览展示方式等都会将世博会打造成一场震撼视觉的盛宴文化大餐。由于传统的展示多是静态的、实物或图片,不能够冲击人们的视线,因此,不能很好的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因此,我们必须从上海世博会入手,洞悉人类传播历经语言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与网络传播四大革命性的变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让先进的媒体科技与会展业相结合,在发展我国会展业并提高办展水平的同时,更好的满足人类长远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达.数字电影关键技术及其发展思路解析[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07年.

[2]朱觉.多声道数字立体声录音制作[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2年.

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篇3

一、媒介理论是理解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核心

从媒介演化史上看,数字媒体艺术应该属于广义的媒体艺术(mediaart)的一种。媒体艺术作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本雅明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西方现代主义的诞生。区别于传统绘画、雕塑等手工艺术,媒体艺术依附于技术、商品和传媒,通过摄影、电影、海报、招贴、广告、印刷图像、机械装置等非传统艺术形式,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消费紧密联系在一起,也由此启发和影响了近百年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例如,20世纪30年代的未来主义招贴(见图1),杜尚的动力装置,罗钦可、汉密尔顿的摄影拼贴,利希滕斯坦、安迪·沃霍尔的丝网波普以及白南准的录像装置等都是这种艺术形式的体现。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战后资本主义文化工业和大众传媒的兴盛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媒体艺术无论是基于印刷媒介、光学媒介、电子媒介或数字媒介,通常都蕴涵了机械、技术、大众、民主、传播、通俗、解构、恶搞、拼贴、时尚、商业和娱乐等要素。因此,理解数字媒体艺术必然要追溯媒介艺术的观念和技术史。曾经撰写过《电影的虚拟生活》、《数字的解读》和《新媒体诞生后的哲学》的新媒体研究知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大卫·罗德维克认为:“从当代的角度来看,电影应该仅被作为源自19世纪的媒体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是复杂的各种媒体技术发展的整体历史中的一支。它包括计算技术的系谱学,以及扫描、电子记录和传输的系谱学。”他进一步指出,“每一种艺术的媒介都是不断创新的,我们就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新的材料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概念,引领我们走向新的艺术媒介。”同样,我国新媒体艺术研究学者邱志杰等人也从艺术媒体演化史的角度研究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脉络。他通过考察录像艺术的四个发展阶段——从乌托邦到语法阶段,再从诗学阶段到它的边缘化时期,由此归纳和暗示了一种更为普遍的媒体艺术发展规律。邱志杰指出,新媒体艺术产生于现代主义对技术的矛盾:一方面,现代主义对于新技术、新世界充满着乌托邦的热情,由此产生了未来主义、构成主义和立体派的技术崇拜美学;另一方面,出于对机器的恐惧和对原始乐园的怀念,则产生了达达和超现实主义的梦魇。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marshalmcLuhan)关于新旧媒体演化的观点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认识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和意义。麦克卢汉指出:“任何新技术都要改变人的整个环境,并且包裹和包容老环境。它把老的环境改变成一种艺术形式。”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总是“后浪推前浪”,它们之间的矛盾关系包括既排除(新媒体使旧媒体成为老旧过时)但又包容(新媒体以旧媒体为其内容)的演进历程,从口语、书写、印刷到电子媒介莫不如此。麦克卢汉的这一贡献使人们认识到:“媒介即讯息”,所有媒体的“内容”便是另一个媒体。借用麦克卢汉的思想可以看到,当代社会的数字媒体正是在利用、改造、解构、拼贴和重构传统媒介(如文本、影像、图像、版画、电影、动画、音乐、戏剧或表演)的过程中,将旧媒介作为内容或艺术形式,并由此建构出自身的“数字化”媒体艺术特征和体系。因此,媒介理论是理解和掌握数字媒体艺术本质的钥匙。

二、符号学和语言学是建构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工具

人们对当今时代有着形形色色的命名:全球化时代、消费时代、后现代、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数字时代、读图时代、影像时代、视觉文化时代……或许可以概括地说,这是一个数字媒体文化时代。在全球化、网络化和跨国资本主义语境中,电子传媒和数字媒体导致了虚拟现实的凸显与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性、超链接性、虚拟性和互动性等新特征导致一种迷宫式、镜像式的“碎片文化”特征的浮现,传统的文化传媒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如有“新麦克卢汉”之誉的“后现论

先锋”让·鲍德里亚(JeanBaudrilard)指出的那样:当代的社会是一个“拟像的社会(societyofthesim-ulacrum)”,其文化特点就是传媒符号的激增,其结果造成表征与现实关系的倒置。鲍德里亚借鉴了索绪尔语言学和符号学,并对媒介符号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鲍德里亚认为,不同于早期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对于产品或艺术品的复制,现代社会的复制则是一种无本无源的符号意象的增殖;艺术和传媒用符号来使实在消失并掩盖它的消失。在他看来,“在符号统治一切的社会中,一切存在应该是符号物的存在,真实、原件和原初都已荡然无存,虚拟是这个社会真实的存在。”数字媒体艺术正是当代社会“虚拟化”的写照。这种艺术形式(如虚拟现实、多媒体互动装置、软件艺术和网络艺术等)无一没有虚拟、沉浸的美学特征和超现实体验,借助强大的计算机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构建符号或虚拟的能力已经大大超出了艺术再现的议题,使艺术创作不仅不再局限于“再现真实”,甚至也不再需要真实的语境。例如,2010年的电影《阿凡达》凭借强大的数字建模、数字3D虚拟摄影和“表情捕捉”创造了潘多拉星球美轮美奂的奇观和异族纳美人的形象,这种完全凭借概念设计和数字技术创造出的虚拟存在,恰恰说明了数字媒体艺术所具有的符号学与虚拟美学上的重要意义。

新媒体艺术理论家列夫·曼诺维奇(Levmanovich)指出:“在计算机时代,数据库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而起作用。被某个程序所使用的信息就是使用者认知过程的输出。”

他还提到,数字媒体艺术的实质在于它体现了一种数字化和虚拟化的存在。非物质性(nonmateriality)或符号性是这种存在方式的基础。从这个最基本的性质又可以推导出数字媒体物质层面的其他一切特性(图像思维模式、非线性表达、正在进行时的时空特性以及交互性的艺术体验)。曼诺维奇进一步认为,数字媒体有五个原则:数值化、模块化、自动化、可变性和编码译码。其中数值化是首要的原则。数字媒体可以描述成数字函数,可以用数值来计算或编程。而数据化使现实世界“分散、重组与合成”成为可能。正因为这种数字特性,使得数字艺术的虚拟存在和交互成为可能。正如大卫·罗德维克在《电影的虚拟生活》中指出的,虚拟的含义远远超过了人们在一般语境下认为理所当然的意义。建构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必须理解虚拟的含义,而符号学和语言学正是人们借以理解虚拟世界的工具。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

根据媒介理论、语言学、符号学以及传播学、艺术学的原理和观点,可以进一步梳理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理论的研究课题。其内容应该包括:①数字媒体艺术本体研究。包括该学科的界定、门类、特征、美学、交叉领域、表现规律等内容。数字艺术发展史的研究。包括历史、事件与发展趋势研究,探索媒介和“媒介艺术”的演化规律。③数字媒体艺术创意方法学的研究。包括广告、影视、媒介公司的案例研究,创意思维、作品分析、调研与统计、受众行为和心理研究,以及设计步骤与流程研究等内容。数字媒体艺术应用领域研究。其重点在于理清学科与就业的关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体现出系统性和科学性,特别是要注重其交叉和重叠的应用领域的研究。此外,国内的一些新媒体艺术研究学者如许鹏教授等还建议将中国新媒体艺术的民族特色内容纳入研究范畴,提出“从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实践中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新媒体艺术理论。”该建议从另一个视角拓展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研究方向。

为了进一步梳理和归纳数字媒体艺术在应用领域中的分支和相互关系,结合目前国内外高校在该领域的课程设置与专业方向设置的资料,本文通过信息视觉化的方法归纳和总结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媒介产品的结构体系,如图2所示。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学科内容如下。

(1)时基媒体领域,数字电影、电视广告、动画、动态媒介(片头、栏目包装、mtV等)、Flash、DV等归于此。按照新媒体研究学者、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教授兰迪·克鲁福的观点,该领域属于叙事逻辑的领域,与视听语言、蒙太奇理论、戏剧结构、角色造型、场景、表演、剪辑、媒介艺术史等课程相联系,它们同样具备大众性、商业性和娱乐性的特征并更侧重观赏性。

(2)交互产品领域,包括网站设计(博客、购物网、体验馆、视频网、SnS社区、游戏社区等)、

手机软件设计、ipad内容设计、电子出版物、多媒体产品、交互设计、信息设计、Ui界面设计等。其知识体系属于数据库逻辑,克鲁福认为:“在叙事逻辑中,控制权在讲故事的人手里;在数据库逻辑中,控制权在接受者手中,……所以是用户控制导向的。”因此,该领域更侧重用户的需求性以及交互性的研究,包括信息架构、视觉传达、工业设计、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用户体验、界面设计和社会学-人类学方法等。

(3)互动娱乐领域,主要指电子游戏、网络游戏、装置艺术、交互动画、虚拟漫游、交互墙面艺术等,既有“时基媒体”的特征又有“交互性”的特征,并属于更侧重观众或玩家“体验性”的艺术。这部分内容同样与上述两个领域存在相互重叠区域。

(4)传统媒体延伸领域,主要指基于纸媒或户外展示的平面设计、摄影、广告、插图与漫画设计、

信息导航设计等。该领域往往更强调数字设计工具的高效率和丰富性。此外,在图2中,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与传播中的计算机创作语言、工具或平台用虚线表示,其与媒介产品设计的重叠可以表示这些创作工具所涉及的领域。

四、结束语

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篇4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美术教育;美术教学;引入

一、引言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时展中的必要产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教育类自然也逃不了,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也在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数字媒体艺术与美术教育的论述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1.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义数字媒体出现的基础是技术进步与时展,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与传统媒体存在差异,数字媒体继承了传统媒体的悠久历史但也剔除了不适应时代的部分,并为娱乐注入新活力。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无论是选择信息还是接受信息的能力都前所未有的增强,借助着手机和电脑网络,人们将自己喜爱的各类艺术作品分享传播。很多新兴的娱乐与艺术作品的诞生就是借助了计算机所赋予的能力帮助作者实现心中所想。2.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在整个社会中无处不在。艺术变化往往代表着人们思想变化,曾经的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都代表各时代人们思想上的追求。而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满足,于是数字媒体艺术也追求更多欢乐的精神满足。数字媒体艺术的极大流行也是时代选择的一种体现。数字媒体艺术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数字化。推陈出新是新时代最常见的现象,艺术在古代会以书画和舞台展现自己,随着时代变革它曾印刷在报纸的方块中也曾随着广播无形传播,如今它离开了模拟信号正式与数字结合,诞生了数字媒体这一新形势。数字化的数据可以借助网络快速传播,当艺术与现代技术结合后,每个人都能更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艺术形式,无论雅俗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助数字化的便利,相信未来我们能足不出户通过技术手段体验犹如身临其境的卢浮宫之旅也能看到壮美的自然风光。第二,大众化。在大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广泛应用在大众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没有用过数字媒体的艺术形式,例如抖音、快手等平台都是当今社会下较为流行的几个数字媒体艺术形式。不仅能够让艺术形式更加的多元化,也能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让大众的娱乐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第三,高效化。最早的传统艺术形式,要经过反复的修改和推敲,经常一幅完美的作品需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的创作,而现在的数字媒体艺术由于是与计算机相结合衍生的产物,通过计算机内虚拟的形式实现对艺术作品的表现,让大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作品的最终效果。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在不断实现更高效的制作与修改,加快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让其作用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1]。

(二)美术教育的概念1.美术教育的定义人们有追求美好事物的向往,所以为传承艺术而发展出美术教育。随时展美术领域所涵盖的分类也越来越多,相对的教育领域也配合社会需求划分诸多专业。美术不仅仅是一门技法,它体现人们在现实中甚至超脱现实的向往,在古代人们就是用图画的形式宣扬“仁义礼孝悌”美德,比如二十四孝图、凌烟阁功臣等等。2.美术教育的预期第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类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加大课程的创新力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最大的创造力及想象力。第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学校加大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了解所在班级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从每个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第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审美能力普遍不高,而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利用课外的实际作品与案例来提升学生的什么能力,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2]。

三、数字媒体艺术对美术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演示教学如今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公司员工都对幻灯片的演示形式再熟悉不过,通过投影的方式将做好的演示文稿投放在大屏幕上,其优点极为显著,丰富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展示条件,既能帮助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利于学生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来理解艺术的魅力,将不易理解的内容生动展现。同时,幻灯片的内容可以自由更新,适应教师的个人风格,不同于经典的教材可以方便紧追时代潮流。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现如今计算机上都有许多的绘画创作软件,学生们可通过这些新的软件进行创作,这些软件不仅轻易上手,还可以随时修改,甚至可以做出意想不到的作品。这样也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致,也会更加有成就感。除了简单地用软件进行绘画创作,还可以通过添加动画效果和音频,让本来静态的绘画作品拥有生命力,学生更能有兴趣进行深入的学习,并且也会对自己产生信心。

(三)数字媒体艺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我们的信息化发展越来越迅速,一个小小的U盘就能储存许多的绘画设计作品,不再是通过教科书了解美术知识,学生上课的作业也可以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保留下来,既不占用学习的空间,也方便教师在课上对学生作业进行赏析。教师也可以通过上传学生的作业与各地区的老师及网友进行分享与交流。其次,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学生们了解国内外的优秀美术作品大部分是通过书籍或展览馆进行了解,现在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展览馆、数字博物馆学习和了解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优秀作品。因为信息化时代实现了资源共享[1]。

四、数字媒体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1)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上课方式单一且枯燥乏味,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没有很好的交互,因此,并不能提起学生的上课兴趣。而数字媒体艺术引入到美术教育中,不仅通过手、眼、脑、耳等器官让学生更直观地得到图文声像四个方面内容,更能够对手、眼、耳、脑有更多更新的刺激以及冲击力,也使学生能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2)能够丰富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通常采用纸质作为媒介进行绘画或设计创作,当数字媒体引入到美术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作为新的媒介进行创作,这样不仅仅可以让作品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还可以减少浪费材料的情况发生。现如今,网上有许多的创作软件,能够更方便学生们通过新媒体方式进行表现学习到的内容。(3)能够加强文化间交流。在早期社会发展中,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艺术文化只能通过教科书以及美术展览。当数字媒体艺术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新媒体手段将课堂上的作业上传到网络中去,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新媒体手段分享并了解各地的优秀文化。强调,我们要做文化强国要有文化自信,因此,我们更应该通过新媒体手段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文化自信。(4)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运用数字化方式进行教学,创作主题与内容就会有明显的复杂性,因此,课上会通过团队的方式进行创作与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与运用新媒体方式,也极大地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既能考验了学生与小组其他成员的协作,又能加强与人沟通的能力[4]。(5)能够激发出学生创作中的探究精神。数字媒体运用到美术教育中,不再有传统教学的束缚,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激发出学生的探究精神,从而能够养成良好的探索能力,在日后其他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篇5

随着交互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服装的虚拟展示已出现在线上、线下的多种应用场景中。服装虚拟展示不仅仅面向消费市场,同时也与服装设计、品牌传播与产业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服装虚拟展示弥补了打版制作的时间消耗与物理空间展示的诸多限制,是服装设计理念或成品视觉呈现的重要辅助手段。在这种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领域获得了一种新的一致性和认同感,在服装展示设计中得以体现,并体现出一种学科研究的自主性。周科撰写的《传播学视域下服装展示形态及创新设计研究》一书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服装展示设计,分析了服装终端销售场所的展示与受众审美之间的联系,以及服装商业展览展示设计的要素方法等诸多内容,对于现阶段高等院校服装展示设计学科建设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也为我国服装展示行业的发展夯实了理论基础。

《传播学视域下服装展示形态及创新设计研究》一书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对于服装展示的含义、意义与特征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在传播学理论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了受众与服装设计展示的关系,分析了服装展示中的形态要素,指出了中国当代服装展示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论述服装展示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指出这种审美活动所具有的特殊性,并具体分析了服装展示活动的过程与传播效果。第四部分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了新媒体艺术、交互设计、环保理念、跨界合作等概念如何同服装展示设计相结合,以及创新发展的可能性与注意事项。第五部分讨论了服装的动态展示与服装在橱窗设计中的展示,在消费文化语境下的艺术性对服装品牌的塑造与消费群体。第六部分提出了关于中国当代服装展示设计的四个策略,即需要深入挖掘、培育具有民族性与文化内涵的服装品牌,要对服装展示形态不断创新,不断融合其他创意元素,以及在产业发展层面上需要大力培养服装展示设计的专业人才。从数字媒体技术到数字媒体艺术,服装虚拟展示设计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将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服装设计效果图的平面化表达,对于服装展示在一种没有成衣的情况下,将概念借助数字绘图表达出来;第二个阶段是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服装展示设计实物的一种展示手段,这个过程中对于展示界面的设计融入了一些艺术的元素;第三个阶段是基于屏幕的动画和互动的服装展示设计作品的出现,并自觉地将自己定位为是对于服装设计的展示而不是新媒体艺术;第四个阶段是数字媒体艺术改变了数字媒体技术对于服装展示设计的理念,使服装展示能够以新的方式创造和定义服装最后呈现的形态,并且对于受众、服装设计师和服装店提供了新的选择。在正在进行的第四阶段中,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不断扩大,摆脱了对电影、视频、游戏和互联网的标准依附,并暗示着对审美、文化、认同和历史的更深层次的参与。因此,数字媒体艺术在服装虚拟展示中呈现了日益增长的趋势,充分解决了服装实体展示和社会流行文化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带来的挑战。

数字媒体艺术与传播学、服装展示设计融合的必要性。服装展示设计与传播学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服装展示设计,也就是将设计好的服装对外进行展示,从传播学的角度可以描述为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服装设计是一种信息,展示设计则是一种传播媒介,而服装展示设计则是一种传播体制。进行服装展示设计的人是传播者,受众是传播的对象。早期的服装展示以静态的陈列形式为主,后期发展到了以人穿着服装进行动态展示。而当下人们对真人展示的手法也产生了视觉疲劳,数字媒体艺术的介入则让服装展示焕发了新的视觉体验,传播媒介、载体的改变也影响了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服装展示设计的目的是让受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服装设计的意图,让服装设计通过大众传播获得更好的发展。作者认为服装展示的目的是要向受众传达一种艺术感,也就是设计的理念;而服装设计师的意图也包含其中,设计概念已经进行了艺术化的表达。所以展示的手法是为了将这种艺术感放大,借助对于空间、灯光、音效、材质的设计来实现这一目的。数字媒体艺术同样涉及到信息传播中的媒介、方式与表达方法,特别是在大众媒体时代,数字艺术促进了人们对于媒体的接受与素养形成。数字媒体技术使得服装展示设计中商品和审美之间长期存在的鸿沟缩短,人们可以在接触场景营造、辅助元素与交互参与等艺术手段理解服装设计的意图。传播学视角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与服装展示设计的融合十分必要,“可视化”已经突破了虚拟空间而进入实体空间的展示。目前一些服装品牌已经开设了兼具体验展示和实体选购的智慧门店,其中电子展示屏、蓝牙感知衣架、电子扫码试衣等都将会引入数字媒体艺术,许多服装效果都是生成的、互动的和算法的。因此,在后疫情时代,数字媒体艺术在服装虚拟展示设计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数字媒体艺术在服装虚拟展示设计中的审美特征。一般而言,设计主要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就服装设计而言,主要体现在实用与审美的统一,还体现出多样性和模糊性的审美特征。不论是服装实体展示还是虚拟展示,都是要探讨服装设计中关于美的创造与人文内涵的表达。而服装展示的审美主要是受到购买服装主体的审美决定的,其次是服装设计师的主观审美因素。作者认为分析审美接受主体对于服装展示的审美感知、体验与判断十分重要。接受主体的审美形成于亲身试装的体验,作者认为消费者“在选择服装的时候有一种服饰符号化的期待。”数字媒体艺术可以构建出一种新的符号,唤醒人们对于服装设计的认知。新的符码会对接受主体产生新的视觉刺激,会自觉地将旧有符码与新符码进行比对,接受在审美上具有一致性的符码。另外,对于接受主体的服装设计心理分析显示新鲜感是一种重要的感觉,所以他们期待服装设计中新符码的出现。数字媒体艺术需要探索以媒体为基础的符码创造,或者是通过新的服装虚拟展示设计手段营造一个新的环境来制作虚假的“新符码”。因此,以技术为中心的数字媒体语言对展示艺术有很大影响,技术尤其导致了设计师同接受主体沟通语言的转变。因此服装虚拟展示设计只是一种传播的媒介,而数字媒体艺术则是为了帮助人们联想到服装具体上身效果带来的身份认同与他人赞同所引发的愉悦感。数字媒体艺术在服装虚拟展示设计中的具体策略。作者认为在中国当代服装展示设计中,首先是要挖掘服装品牌深层内涵。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数字媒体艺术并不是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它的内容需要与服装品牌的深层内涵相符合。数字媒体艺术在服装虚拟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是为了避免服装产品在市场上展示时出现的同一化发展方向。因此,创新性是数字媒体艺术的核心,也是服装虚拟展示设计得以存在的内在动力。服装虚拟展示设计给予数字媒体艺术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可以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在这个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要弘扬民族特色文化创意,坚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设计理念。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有很多可以纳入服装虚拟展示设计的元素,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同样可以与时尚潮流保持相同的节奏。因此,在数字媒体艺术中也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将更多中国传统元素融入服装展示设计中,将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品牌通过网络推向世界。作者从人才培养的角度也提出了一些策略,合格的服装陈列设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与陈列相关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习数字媒体艺术中的相关技术和技巧,形成带有个性的艺术风格与设计思维。而跨学科的趋势也表明可能会出现一门数字媒体艺术与服装展示设计相协调的新学科方向,这也会对大众的消费观念、方式产生影响。数字媒体艺术在服装虚拟展示设计中的发展方向。作者提到在实体的舞台空间中的服装动态展示,可以借助全息投影技术将新媒体艺术引入其中。而虚拟空间可以使用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简称aR)营造展示环境,在这里的展示手段就涉及到了数字媒体艺术。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虚拟试衣系统的设计,可以营造一个具有更强感官感受的虚拟空间,让人们感受到服装与人体在视觉上的完美结合。而在这个过程中,交互设计成为数字媒体艺术与服装虚拟展示设计的连接点,而结合了人脸识别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还会涉及到人对于服装设计的情绪反映。作者认为建构虚拟信息的呈现方式与交互途径十分重要,这里涉及到了视觉效果所追求的直观性、多变性与娱乐性,听觉效果所包含的形式与内容的传达与呈现,以及未来可能会深入研究的触觉效果。作者在第五章中谈到了服装展示设计艺术性的作用和意义,首先提到了服装表演的问题;而数字媒体艺术也会帮助商业性、竞赛性和文艺性的服装展示,在虚拟空间中营造一些无法在实体空间实现的展示手段,取得更好的展示效果。其次,作者提到橱窗设计将会引领现代消费文化,而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将会为服装展示设计打造“数字橱窗”,引领年轻、时尚的消费文化。“数字橱窗”既可以是实体与虚拟结合液晶屏玻璃橱窗,也可以是扫描展示的线上橱窗。数字媒体艺术将对服装品牌起到很好的塑造作用,成为当下视觉营销的流行趋势。因此,数字媒体艺术将会同服装展示设计一切增强消费者对于品牌文化的认知,通过体验式服务让消费者内心产生一种对于服装文化的认同感。作者还提到了服装虚拟展示不仅直接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服装的内在需求,数字媒体艺术还会吸引服装消费的潜在人群,发挥艺术的引导作用会让潜在消费者产生消费欲望。数字媒体艺术与服装虚拟展示设计在未来都将直接服务于服装品牌形象与发展定位,并且与声誉和信誉直接挂钩。

随着中国服装业正在经历从来样加工到自主设计的变化,《传播学视域下服装展示形态及创新设计研究》一书无疑为中国服装的虚拟展示指出了一个数字媒体艺术的突破口。作者不但厘清了传播学与艺术学之间的关联,还将服装展示设计置于一个变化的、多元的、非中心的领域加以讨论。随着数字媒体艺术在服装虚拟展示设计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元,品牌传播、商业竞争和产业升级等涉及到服装品牌管理的问题也将会纳入这一视域中进行讨论。数字媒体艺术与当代文化、艺术密切相关,来自网络文化的观念与大众媒介传播工具对于服装虚拟展示设计的审美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同样,数字媒体艺术本身也会趋向于复杂性与分散性,这对于服装虚拟展示设计来说是一个技术门槛,但艺术和技术无疑将继续让服装展示设计发生新的变化。

作者:崔宏伟单位: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篇6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时展中的必要产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教育类自然也逃不了,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也在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数字媒体艺术与美术教育的论述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

1.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义

数字媒体出现的基础是技术进步与时展,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与传统媒体存在差异,数字媒体继承了传统媒体的悠久历史但也剔除了不适应时代的部分,并为娱乐注入新活力。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无论是选择信息还是接受信息的能力都前所未有的增强,借助着手机和电脑网络,人们将自己喜爱的各类艺术作品分享传播。很多新兴的娱乐与艺术作品的诞生就是借助了计算机所赋予的能力帮助作者实现心中所想。

2.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在整个社会中无处不在。艺术变化往往代表着人们思想变化,曾经的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都代表各时代人们思想上的追求。而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满足,于是数字媒体艺术也追求更多欢乐的精神满足。数字媒体艺术的极大流行也是时代选择的一种体现。数字媒体艺术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数字化。推陈出新是新时代最常见的现象,艺术在古代会以书画和舞台展现自己,随着时代变革它曾印刷在报纸的方块中也曾随着广播无形传播,如今它离开了模拟信号正式与数字结合,诞生了数字媒体这一新形势。数字化的数据可以借助网络快速传播,当艺术与现代技术结合后,每个人都能更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艺术形式,无论雅俗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助数字化的便利,相信未来我们能足不出户通过技术手段体验犹如身临其境的卢浮宫之旅也能看到壮美的自然风光。

第二,大众化。在大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广泛应用在大众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没有用过数字媒体的艺术形式,例如抖音、快手等平台都是当今社会下较为流行的几个数字媒体艺术形式。不仅能够让艺术形式更加的多元化,也能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让大众的娱乐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第三,高效化。最早的传统艺术形式,要经过反复的修改和推敲,经常一幅完美的作品需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的创作,而现在的数字媒体艺术由于是与计算机相结合衍生的产物,通过计算机内虚拟的形式实现对艺术作品的表现,让大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作品的最终效果。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在不断实现更高效的制作与修改,加快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让其作用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二)美术教育的概念

1.美术教育的定义

人们有追求美好事物的向往,所以为传承艺术而发展出美术教育。随时展美术领域所涵盖的分类也越来越多,相对的教育领域也配合社会需求划分诸多专业。美术不仅仅是一门技法,它体现人们在现实中甚至超脱现实的向往,在古代人们就是用图画的形式宣扬“仁义礼孝悌”美德,比如二十四孝图、凌烟阁功臣等等。

2.美术教育的预期

第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类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加大课程的创新力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最大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第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学校加大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了解所在班级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从每个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第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审美能力普遍不高,而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利用课外的实际作品与案例来提升学生的什么能力,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

三、数字媒体艺术对美术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演示教学

如今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公司员工都对幻灯片的演示形式再熟悉不过,通过投影的方式将做好的演示文稿投放在大屏幕上,其优点极为显著,丰富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展示条件,既能帮助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利于学生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来理解艺术的魅力,将不易理解的内容生动展现。同时,幻灯片的内容可以自由更新,适应教师的个人风格,不同于经典的教材可以方便紧追时代潮流。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

现如今计算机上都有许多的绘画创作软件,学生们可通过这些新的软件进行创作,这些软件不仅轻易上手,还可以随时修改,甚至可以做出意想不到的作品。这样也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致,也会更加有成就感。除了简单地用软件进行绘画创作,还可以通过添加动画效果和音频,让本来静态的绘画作品拥有生命力,学生更能有兴趣进行深入的学习,并且也会对自己产生信心。

(三)数字媒体艺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的应用

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我们的信息化发展越来越迅速,一个小小的U盘就能储存许多的绘画设计作品,不再是通过教科书了解美术知识,学生上课的作业也可以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保留下来,既不占用学习的空间,也方便教师在课上对学生作业进行赏析。教师也可以通过上传学生的作业与各地区的老师及网友进行分享与交流。其次,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学生们了解国内外的优秀美术作品大部分是通过书籍或展览馆进行了解,现在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展览馆、数字博物馆学习和了解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优秀作品。因为信息化时代实现了资源共享。

四、数字媒体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1)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上课方式单一且枯燥乏味,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没有很好的交互,因此,并不能提起学生的上课兴趣。而数字媒体艺术引入到美术教育中,不仅通过手、眼、脑、耳等器官让学生更直观地得到图文声像四个方面内容,更能够对手、眼、耳、脑有更多更新的刺激以及冲击力,也使学生能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2)能够丰富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通常采用纸质作为媒介进行绘画或设计创作,当数字媒体引入到美术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作为新的媒介进行创作,这样不仅仅可以让作品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还可以减少浪费材料的情况发生。现如今,网上有许多的创作软件,能够更方便学生们通过新媒体方式进行表现学习到的内容。

(3)能够加强文化间交流。在早期社会发展中,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艺术文化只能通过教科书以及美术展览。当数字媒体艺术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新媒体手段将课堂上的作业上传到网络中去,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新媒体手段分享并了解各地的优秀文化。强调,我们要做文化强国要有文化自信,因此,我们更应该通过新媒体手段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文化自信。

(4)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运用数字化方式进行教学,创作主题与内容就会有明显的复杂性,因此,课上会通过团队的方式进行创作与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与运用新媒体方式,也极大地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既能考验了学生与小组其他成员的协作,又能加强与人沟通的能力。

(5)能够激发出学生创作中的探究精神。数字媒体运用到美术教育中,不再有传统教学的束缚,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激发出学生的探究精神,从而能够养成良好的探索能力,在日后其他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五、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篇7

数字媒体艺术是指利用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信息处理设备,通过各种软件,硬件创作平台,对艺术创作理念进行描述和实现,最终完成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追溯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史,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人们根据数控机床的原理,将用绘画笔代替数控机床上的刀具这一设想变成现实,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平板绘图机,从此便打开了由计算机辅助绘图仪代替人工绘图的历史大门。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到艺术形式更为普遍且为大众所接受的新的发展形态。与传统艺术形式的区别在于,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进行各种创作的,例如已经相当成熟的数字绘画艺术、数字影像、3D动画、数字音乐等艺术,都是依托计算机技术进行创作。众所周知,大多数依托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领域本质上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数字媒体艺术也不例外。用专业一点的术语来讲,数字媒体艺术采用了区别于传统的艺术创作手段——数字化,并且将这种创作依托互联网技术,使得艺术接受者或者说欣赏者通过网络感受到一种全新的艺术世界,这一全新的艺术世界本质是一个虚拟的数字化世界。了解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概念,不难归纳出数字媒体艺术的一些基本特点。1.1数字媒体艺术依附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数字媒体艺术的这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数字性”。不管是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基础还是作品的创作质量,都高度依附于数字技术的发展。换句话说,数字技术的发展程度基本上决定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程度。数字媒体艺术已经不再像传统艺术那样,完全依赖于艺术家本身的艺术创意和艺术家将自己的创意通过自身动手物化成艺术作品的创作能力。一句话概两者的差异性就是传统艺术更多的是“人的艺术”,而数字媒体艺术更多的是“技术的艺术”。1.2数字媒体艺术具有更强的可交互性。数字媒体艺术基于数字技术存在,然后依托互联网呈现给这一艺术的欣赏者,这一点与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一样。除了这个特点外,数字媒体艺术还具有传统创作艺术不具有的特点,那就是交互性。传统的艺术创作具有很明显的单向性特点,即艺术家们创作,创作的结果呈现给作品的欣赏群体。数字媒体艺术则使得依托数字化技术创作出的产品往往能够和欣赏群体产生交互的过程。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有过点击、打开网页的经历(网页设计和开发是数字媒体艺术中的一个具体应用实例),你每进行一步点击鼠标的操作,界面都会产生相应的响应,如点击打开一个视频的播放键,那么该界面就会响应你的这一操作即播放视频。这种交互性大大提高了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欣赏者的参与积极性。1.3数字媒体艺术具有虚拟性的特点。数字媒体艺术的虚拟性很好理解。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离不开互联网这个虚拟的平台尤其是在现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另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呈现过程是通过互联网这个虚拟的平台呈现给大众的。

2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阶段

2.1计算机自动绘图成为可能。在介绍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时提到过利用计算机辅助绘图仪代替人工绘图的世界上第一台自动绘图机,这一历史性的发明是数字媒体艺术的起源。它实现了由人创作到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的自动创作。这一发展阶段中另外一个具有突破性发展的要数在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伊凡•苏泽兰提出的使用键盘等输入设备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一系列绘图等操作,最终在计算机屏幕上输出所绘作品的绘图模型。特别是最终这一理论模型称为世纪可操作的技术之后,为后来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这一阶段已经基本实现了利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进行自动绘图,但是这一阶段创作的图形仍然是以二维为主,并且还未使这一项技术可以成为艺术家们通用的创作手段,就更别说在大众中发展开来,当时能够操作这一技术进行基本绘图的只能是那些技术研发人员。2.2发展与应用均走向成熟。虽然说在第一阶段的初步探索中,使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作的人员中大部分还是科学家和工程师,而且作品还是以平面几何图形为主。但是第一阶段的初步探索为后期数字媒体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相当大的贡献,因为数字媒体艺术的模型已经成型而且有了一定程度的实现。后来个人计算机面世,这就为数字媒体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性支持。有了这个技术支持,制约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就是它的“艺术性”还不够成熟。随着大量研发人员投入到新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系统的研制中去,成果以突破了之前的二维创作限制进入到全新的三维创作时期最为突出。三维创作的大门被打开之后,利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作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除了大批的商业性图形图像设计和排版软件面世,数字媒体艺术也进一步影响到传统的美术绘画领域,促进了计算机三维动画迅猛兴起。随着计算机动画的不断向前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还渗入到影视制作领域,尤其对影视特效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一阶段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媒体的艺术创作已经非常成熟,这就为数字媒体艺术在新时代—互联网时代结合时代特征发展与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3网络时代的发展。对互联网的认识首先要意识到互联网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一个虚拟的世界。数字媒体艺术的独特魅力也正是因为它借助了互联网的这个平台并且依托高超的数字化技术进行创作,让数字媒体艺术在现如今这个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的世界大放光彩。互联网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更加趋向于大众化。随着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在互联网上得到普遍应用,而且随着具有更强交互特点的网络技术的出现以及现如今移动设备的高速发展都使得为数字媒体艺术的大众化普及提供了条件。以上是从纵向的角度分别介绍了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有了这三个阶段的了解,就可以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进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此外,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让大家对数字媒体艺术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在这样一个依托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包括日常几乎每个人都要用到的网页信息浏览、各种游戏的娱乐、网络动画的欣赏等都是数字媒体艺术的体现。此外,数字媒体艺术还在数字绘画、数字印刷、数字影视制作、影视特效、虚拟现实艺术、数字音乐、新媒体与数字装置艺术等方面均有卓著成就。

3数字媒体艺术的五大技术支持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数字媒体艺术本身应该有了整体的把握和认识,作为数字媒体艺术本身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数字化”,下面就着重介绍一下实现数字化创作手段的五大技术支持:文字的数字化、数字图形图像、数字音频、数字视频、网络与通信。3.1文字的数字化。文字是人与计算机交互过程中最基本的信息,要使计算机能够识别、处理、存储文字信息,目前采用的技术是对文字进行编码。最早的编码表示美国的《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简称aSCLL。常用的汉字编码采用GBK码,共收录了21886个字符其中汉字21003个。后面又出现了Unicode统一编码,从理论上讲Unicode编码能够覆盖几乎任何语言的编码表。解决了文字的在计算机与人交互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存储与转换的问题,就要考虑如何采取合适的方式将文字信息输入。最早的文字输入方法是键盘输入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文字的输入方式也得到了丰富的发展。例如智能手机中的手写输入、语音输入等。3.2数字图形图像。数字图形图像是指由图像输入设备如数码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并以数字化方式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信息,可以是绘图、照片等。除了数字存储的特点外,数字图形图像的另外一个重要参数就是图形图像的色彩,色彩不仅要求强调色彩的亮度、色调、饱和度等基本属性还要注意不同的色彩空间。3.3数字音频。数字音频是相对于传统的模拟音频而言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已经逐步取代了模拟信号处理技术。数字音频是一个表示声音强弱的数字序列,通过计算机及相应的数字音频设备以二进制数字组合的方式记录和编辑声音,实现音频信号的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最终以数字信号存储到计算机中。当需要这些音频信号时,计算机还可以将存储的数字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然后输出用户所需要的音频。3.4数字视频。同模拟音频与数字音频之间需要转换实现,数字视频也是需要将传统的模拟视频通过一定技术实现转换为数字视频。设计原理同数字音频与模拟音频之间的转换一致。3.5网络与通信。网络最初只是作为一种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更加注重与用户之间的交互作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在上文已有介绍)。可以说数字媒体艺术的“艺术交互性”要很大程度上以来网络的这种“技术交互性”。最早的移动通信是依赖无线电的发明,如今已经发展到现在的4G时代。

4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数字时代新兴的媒体形式,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媒体艺术相比,数字媒体艺术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特征。特别是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就斐然。有些人会惊叹其发展的成就,陶醉于欣赏颇丰的艺术成果,有的人却发出了反对的声音,认为数字媒体艺术并不能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高度依托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能够进行艺术创作吗?如果计算机能作画,那么要画家干什么?诚然,科学技术人员现在已经能够利用计算机,将自然界或者真实世界中的物象模拟得十分逼真,但是从艺术的角度来讲,从美术创作方面也只能说是美术创作上写实性绘画的成就。艺术的灵魂是创造,而创造的灵感来自于哪?肯定是来自于艺术家本身的艺术创意或者说是一种艺术创作冲动。因为有了创意,创作才成为了可能。其实创作就是将创作者的思维和意识物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技术手段是永远不可能代替人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创作的。数字媒体艺术同样不例外。我认为,认识数字媒体艺术千万不能只片面的认识到其“数字性”的特点,同时还要把握其作为一门艺术的“艺术性”。这不光是艺术家们对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的把握应有的认识程度,也是在如今数字媒体艺术更加趋向大众化发展的今天对大众的要求。时刻要认识到数字媒体艺术离不开人的审美意识才是我们对数字媒体艺术本质把握应该持有的态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深入领悟到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艺术特征?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说明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离不开数字媒体本身的特征。首先,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经典艺术相比是缺乏规范的,比如,在数字媒体艺术是带着娱乐性质的,例如,很多网民在网络上进行网络艺术创作,创作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娱乐自己和他人。数字媒体艺术还有一个特点是:从审美的角度讲,数字媒体艺术吸收了传统艺术中的美学特性,同时又深刻地影响着传统艺术的传播及艺术表现形式。数字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以及媒体传播形式的深刻改变使得数字媒体艺术更加大众化和平民化,这就引出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另一个特点: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与单向的由创作者到受众群体的传统媒体艺术相比,数字媒体艺术更加鼓励人们参与进来。这种双向的参与是离不开技术层面的支持,比如:人机交互的发展。

作者:潘威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篇8

摘要: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在整个形式发展较好的背景下,还存在一些问题,因而要强化人文底蕴基础培养,还要处理好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注重具有创新力的作品和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人文底蕴技术与艺术创新力

[中图分类号]:J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4-0138-01

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成为时代的标志,引领人类的艺术也随之进入了新的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是以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将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它既具有理工科的严谨,又具有艺术科的感性。它利用数字、信息技术进行制作,具有独立审美价值。

对数字媒体艺术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普遍认为它是以信息技术、知识为依托,以文字、声音、交互性、体验性为特征的一种艺术,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强调观念性、艺术性、思想性的探索。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最大的区别,就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信息来处理艺术,并通过相关数字技术(互联网、无线通信为主)将作品,供人们欣赏。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的与艺术与技术结合的艺术形态,成为了当代前卫艺术的新宠,也成为未来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数字媒体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在美国,电脑动画及其相关的影视产品的销售获得了近百亿美元的收益,日本的媒体艺术、电子游戏、动漫等作品已经成为了第二大产业,韩国的数字产业已经超过汽车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虽然不能与这些国家相比,但是近些年发展势头迅猛,如今中国正处于文化产业、创意生产力调整发展时期,尤其是在动漫、游戏领域,尽管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己迎来了它的春天,但是,在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中国要成为数字媒体艺术强国,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文底蕴基础薄弱

从全球范围的文化格局来看,目前的数字媒体艺术文化正处于一个多元的时代,全球化加剧了数字媒体艺术的交融,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在与国际逐步接轨的同时,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也被推向边缘。对西方数字媒体艺术的直接复制,以及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国内的一些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质量与数量不比正比。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切艺术的根基,对于数字媒体艺术来说,传统文化同样是其设计的灵魂所在。对西方文化盲目推崇,对中国传统文化解析不够,使很多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呈现媚俗之态,作品缺乏特色和底蕴。其实不管商业化道路如何走,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不能成为文化的沙漠和金钱的奴隶,只有在充分解读中国特有的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中国数字媒体艺术才会有丰厚的根基,人文底蕴才能得到彰显。中国数字媒体艺术一方面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又要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到世界数字媒体艺术的大趋势中去,以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指引,才能发展成独具特色的中国数字媒体艺术。

二、过于依赖技术手段

艺术与科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李政道先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做出了极其精辟的阐释,数字媒体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最好典范。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展现了人类智慧与技艺的高度融合的关系。在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上,一方面,数字媒体技术丰富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带给艺术家以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创作灵感。但是另一方面,对技术的过度依赖,也造成了许多危害。如今,许多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仅仅靠“快捷方法”和“逻辑成果”的支持和帮助,缺少或丢失“顿悟”和“灵感”火花,这些在便利的技术面前,差不多已经丧失殆尽了,这是艺术家们最大的损失。人们一方面在享受数字媒体技术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感谢这些技术解放了人们的双手。但是不知不觉中,人们热了技术却冷却了艺术。如今的艺术家们凭借视觉观看数字的译码去认知世界,进行着一种大拼盘似的拼凑与合制。他们不再留念于生活,不在意从大自然,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技术的方便与快捷促使人们惰性的养成。虽然如今有些媒体艺术作品在视觉上看上去美轮美奂,但使人们感到悲哀的是,人们在媒体艺术作品前很难领略到手工作品时代的那种感动。这样的作品缺乏人文关怀以及精神境界的关注,将使媒体艺术走向一个冰冷的极端。技术至上的思想,而不是以人为本的新的数字技术也许会带来新的艺术形式,但决不会自觉地带来新的艺术内容。其实,任何时候作品与受众之间思想、情感上的交流与互动都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数字技术所承载的人文与艺术底蕴,散发出绚丽的光彩。

三、缺乏应有的创新力

中国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吞吐量,但是作品虽多精品却不多见,尤其离走向国际前沿还有不小的距离。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市场不够健全,管理模式、技术能力都还没跟上来。但最主要原因在于创新力的缺乏,这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本身创新力不够,二是缺乏具有创新力的人才。

作品缺乏创新力: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极具创新力的艺术,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它在提供给人们众多的视听新感觉的同时,代表着的总是最新的与最时尚的,这就是其魅力之所在。但是,目前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力不足,已经成为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表现在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标准化应用,使相似的作品充斥着整个市场,由于技术上可复制性,大量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复制外来的作品,形成作品雷同,其结果是缺乏创新,差异化程度不够。在大的技术背景相同和设计全球化影响下,作品要想创新,出路在于打击复制,提倡原创能力,彰显本土数字媒体艺术特色同时,全球化吸收能力与本土化彰显能力齐头并进。

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篇9

数字媒体艺术是随着20世纪末数字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趋势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和艺术创新领域,是将人的理性思维与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近年恚数字媒体艺术日渐成熟化,逐渐渗透并深入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因为它不仅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更是涉及艺术设计、图像处理、计算机语言、信息通信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因此,数字媒体艺术既受益于技术进步的催生,又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丰富、拓展了媒介传播的形式和途径,让传媒和艺术设计都得到了新发展。对数字媒体艺术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究,一方面可以根据当今时代背景分析其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也可以探寻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李四达编著的《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就从数字媒体艺术的诞生与发展入手,深入结合了近年来的相关科技成果,以丰富的研究内容和完整的理论架构分析、阐明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及其社会应用。综合而言,该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思路清晰,研究视角新颖独特。该书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脉络展开论述,涵盖媒介进化论、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图像拼贴与教学艺术、科学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简史、数字媒体艺术与创意产业、数字媒体艺术信息化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未来八个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每章的最后一节都设有相应的思考练习题,不仅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理论研究体系,也留给了读者消化吸收和反思总结的空间。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大数据时代下的数字媒体可以说几乎无处不在,虚拟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影响着现实社会;同时,数字媒体艺术的艺术性、设计性、技术性也在现实社会中得到了创新性发展。而作为媒体设计专业的教授和硕士生导师,该书作者长期以来从事媒体艺术、交互设计、媒体动画等方面的教研工作,另著有《新媒体动画概论》、《数字媒体艺术史》等多部艺术设计类著作,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因此,在理论研究方面,该书作者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思考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社会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例如,在该书作者看来,现代科学对艺术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正是由于摄像机的发明,才诞生了摄影、摄像这一类的视觉艺术,让人们可以发现并定格生活中的美,并可以将其应用到广告设计、动画制作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等。当今的艺术设计不仅作为审美诠释而存在,而且更多地关注人类情感意识和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由此可见,该书作者无论是在研究思路还是研究视角上均具有新颖独特之处。该书所蕴含的学术价值也值得相关领域研究者以及设计爱好者们深入挖掘和体会。

二、学以致用,社会应用价值高。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作品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使之既能充分表达艺术家的意愿,又能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这才算得上成功的艺术作品。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而言,应用价值高、应用范围广是创作者最为看重的地方。这就需要创作者在夯实自己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进行设计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创作出既符合当代人审美标准,又利于社会发展的数字媒体作品。该书非常凸显这个方面,它把发展中的数字媒体艺术化为连接艺术与生活、科技与时尚的桥梁。例如,在对图像拼贴与数字艺术这一章进行论述时,作者便将图像拼贴和现代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阐述拼贴摄影艺术给人带来的视觉享受。在作者看来,数字拼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如当代摄影拼贴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和杰瑞・尤斯曼所创作的拼贴艺术作品那样,既是对超现实主义的借鉴,又远远超越了单个图像中所蕴含艺术魅力的叠加,且随之而来的拼贴动画更是开创了后现代电影发展的新时代。现如今,无论是拼贴摄影还是拼贴动画在广告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见拼贴艺术的魅力和社会价值之深远。此外,光能渲染、光线跟踪、数字绘画等电影特效技术作为数字媒体艺术,更是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末以来电影业的发展。该书运用图文并茂的叙述方式,选用大量新颖且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案例来佐证其理论观点,尤其在创意产业和数字媒体信息化设计领域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思想,不仅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更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思考,彰显了该书极强的可读性和社会应用价值。

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思想观念的创新。我们只有在新媒体环境下不断开阔视野、创新思维,才能让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深入人心,走上民主化、大众化的发展之路。综上所述,该书既可以作为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课程教材,又可以助力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数字媒体艺术学科理论建设,也有利于相关行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部兼具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的优秀著作。

(作者系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讲师)

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篇10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www.133229.Com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几年,数字媒体创作人才将是市场需求的热点。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将需要20万工业设计师和l5万动画设计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和人才需求,国内数字艺术设计却是刚刚开始兴起,还未建立完善的新媒体艺术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了设计产业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职业设计人才匮乏和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的伸展和丰富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艺术理论基础上有几个方面是共同的:1.首先都要满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2.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3.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是近似的.设计和表现的内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数字媒体设计过程中满足功能、审美需求,符合美学、设计法则,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来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进一步丰富。

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在新媒体设计中还需要创新的传统设计理论体系,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兴学科。

三、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四、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为了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在人才培养院校建立各个学科间的交流和资料的资源共享、学科间的优势互补的教学体系。2.开设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学习教学的立体化平台。这样有利于形成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培养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和熟练的数字工具操作能力、充分利用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资源。3.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设教学资源立体化平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传统艺术教育与现代数字技术教育有机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创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工作室,以及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4.同时为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更好师资环境,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5.加强教学体制在选材阶段就提出相对较高标准,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选材将更符合新媒体专业对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要求,就更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面对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发挥社会和院校之间的各自优势,可以更好的解决数字艺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数字艺术人才。当然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完善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既不能只埋头研究教学的建设,也不能只是应付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