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技术人才培养建议十篇技术人才培养建议十篇

技术人才培养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9:39

技术人才培养建议篇1

【关键词】专业调研;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职业分析;课程设置

一、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1.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及其专业群主要服务产业的机械装备制造业一直是江苏省的支柱产业,而江苏省的机械装备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具有较强的制造和配套能力。目前,江苏省“十二五”规划的主导产业发展重点高端装备制造业。

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旺盛需求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7.4%。数控机床已成为机床消费的主流,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持续投入,且力度加大,每年重大专项将带动资金投入100亿以上。不仅带动了我国国产数控机床及其数控系统和相关功能部件的市场发展,也为国内数控系统生产厂商不断发展自己的技术,扩大市场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为此,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正是适应了全省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求。

2.行业企业的人才结构现状和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我省未来制造业将日趋国际化,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将成为未来企业的基本特征,新产品的制造将会依赖于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运用。技能人才的技能适应性也必须从简单工种到复杂工种、从单一工种到交叉复合工种、从单一的机械化到机电一体化、从手工操作到计算机程序自动控制。为了迎战电子时代的到来,我市的许多企业正在逐步引进一流的先进设备,如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要驾驭这些先进的生产设备,要求技能人才具有一岗多职、一专多能的综合能力,如计算机操作技能,工艺设备能力、CaD、Cam操作技术、外语水平等。

我们组织力量实地走访了省内地区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分别调研了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无锡海天机械有限公司、卡特彼勒(中国)机械部件有限公司、铁姆肯(无锡)轴承有限公司、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太仓直塘通港机械厂、海瑞恩精密技术(太仓)有限公司、高迈特精密刀具(太仓)有限公司、无锡国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无锡德士玛射机械有限公司、无锡五洋赛德压缩机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通过对职业素质方面、能力结构方面、专业技能结构方面等的调研,获悉数控技术人才今后还会有较大需求。高层次技术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对社会需求现代制造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前景十分看好。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或修改的建议

1.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控加工现代制造技术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相关设备的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企业生产需要,面向数控设备操作、数控程序编制、加工质量检验、现场技术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此应加强校企合作,打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有利于提高数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企业的需求是职业院校确定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学校根据公司提出的培养目标,针对企业实际需要培养毕业生,在毕业生学完规定的课程后,最后半学年双方在师资、教学资源上进行共享,学生全方位接触公司的数控产品,进行实际操作。这部分学生在公司工作后,上手很快,立即可走上工作岗位,很快显示出很强的适应性。

2.对课程设置的建议

(1)理论课程综合化

设置综合课程,将平行的理论学科、实验学科和实训学科的有关内容相互关联地结合在一起,使其在进度上、相关内容上能密切配合,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综合为机械制造概述、钳工技术基础、车工技术基础、铣工技术基础、其他机械加工常识、机械装配常识、机械制造综合训练等7个单元,每个单元都配套进行相关工种的技能培训;减少学科数量,对利用有限的学时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更为有效。采取综合学科可以密切几门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大大压缩理论课讲授学时,由于课时少,学科的有关内容揉合在一起,该课程的应用专业进一步拓宽。

(2)实践课程模块化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中的“活模块”是在课程结构最后阶段提供模块化设计,教学内容上强调要面向数控加工技术职业群,根据一个或几个实际需要强化技能知识作为主要参考设置模块。如设置数控车模块、数控铣模块、数控加工中心模块、CaD/Cam模块。每个模块都项目化,包含了数控机床操作、工量刃具的使用、相关图样识读、加工工艺编制、材料特性检测等项目,彻底改变理论、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构和内容既能保证理论实践一体化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从而保证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衔接,又可为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提供操作平台。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含公共课和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选修课、企业实习三部分。

3.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在经历了人才培养方案模式变革、课程标准修订之后,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确定、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受制于班级学生数、教师教学能力、实验实训条件等多种因素,目前应进入实质性推进措施。应进一步扩大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开设比例,实施项目教学法、实行模块化教学法。改革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探索综合性教学评价方式,完善相应地教学评价体系,健全专业建设管理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制探索“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根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引进先进制造技术,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对专业师资配置及任职要求的建议

目前本专业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专业教师个体之间能力发展不平衡,骨干教师数量不能满足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技术培训、产学研等专业发展重点方向的需要;专业教师职称建设不能满足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的需要;专业教师数量,特别是实训教师数量不足。

因此应借助名师工作室、导师制、教学科研团队、青蓝工程等多种形式,提高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效率,提升专业教师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科研、产学研能力;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具有综合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真正搞好“工程师、教师”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安排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企业高新设备的操作、工艺分析、设备故障诊断和排除等知识和技能,使教师构建实实在在的“四新”能力结构;积极引进企业一线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组织能力较强的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把企业最新的技术、方法、知识和工艺带到学校教育教学中来。从而确保职业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确保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先进性。

5.对专业实验实训资源配置的建议

各学校实训资源配置情况有所不同,一些学校的数控加工实训还是以数控车床为主,铣床为辅,其比例大约是10比1~2左右,随着先进制造方法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加工方法受到挑战。数控车削加工将不再是金属切削的主要方法,而适合模具制造的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会越来越多。再次,CaD/Cam的发展使三维设计广泛应用于实际加工,特别是应用于模具制造中,数控铣床与CaD/Cam的无缝对接把模具制造推向前所未有的崭新时代。企业对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需求量明显上升,熟练其操作、能编程、懂调试、会维修的复合型人才备受青睐。

鉴于以上原因,作为培养数控技术应用人才的职业技术院校,应逐步加大数控铣床在数控实训设备中的比例,将实训重点由原来的数控车床为主的两轴联动加工,逐步过渡到以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为主的三轴联动加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在选择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时,可以选择一定量的FanUC—oi和SiemenS—802系列系统,同时也要考虑选择一定量的其他系统,特别是开放式数控系统,尽量做到合理配置,既有经济型、普通型,又有少量高档型。考虑到学校主要是用于培训和教学,对机床的精度要求不高,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一般应尽量选择国产数控机床。

技术人才培养建议篇2

人才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供电企业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培养“高精尖”型的技能、技术、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举措,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工作、为企业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通过对所属eZ供电公司(地市级供电企业)的调研,分析了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打造供电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升级版”的若干建议。

一、eZ供电公司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近两年来,eZ供电公司树立了“人人都是资源”的人才理念,在人才选拔培养上变“相马”为“赛马”,人才培养工作充满活力。但是,由于受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限制,eZ公司没有自身的培训基地和师资力量,技术沉淀不够,在人才总量与人才结构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对公司的又好又快发展支撑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才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高精尖人才匮乏。截止2012年末,eZ公司在册全民职工1058人,大专以上学历735人,占比69.21%,中级及以上职称179人,占比16.85%,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539人,占生产岗位人员的75.28%,地市级专家人才4人,省公司级专家人才1人,人才当量密度为0.8791。随着电网科技的发展,电网自动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员工的技术和技能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人才队伍难以跟上公司科学发展的“脚步”。

第二,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健全,未形成人才培养工作合力。eZ公司由于多方面原因,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人才培养工作难以形成合力。公司、二级单位和基层班组(站所)的人才培养职责不清晰、网络体系不健全;公司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对各类人才培养方式、考核评价、激励引导等方面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完善。职责、目标和制度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第三,人才培养方式不够丰富,人才培养效率有待提升。eZ公司人才培养手段比较单一、层次单薄、供需脱节,严重制约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从纵向上看,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生产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理论培训、专业调考和技能竞赛等传统模式;从横向上看,人才培养重“专业对口”、轻“专业适应”,重“主营专业”、轻“小众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难以提升,人才资源对公司发展的支撑乏力。

二、对地市级供电企业打造人才培养模式“升级版”的建议

根据对eZ供电公司人才培养工作现状的分析,笔者以为,供电企业要实现“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战略目标,加快高精尖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需切实做好“三分、三径、三工程”人才培养提升工作,打造符合供电企业实际的人才培养“升级版”。具体来讲,就是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分层级制定培养计划、分阶段落实培养目标、分类别执行考核标准”(简称“三分”)为基础,以“学历提升途径、职业技能等级提升途径、专业技术资格提升途径”(简称“三径”)为手段,大力实施“人才接力工程、专才培育工程、将才提升工程”(简称“三工程”)。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实施:

第一,“三分”打基础。一是分层级制定培养计划。为落实各层级的人才培养责任,形成人才培养工作合力,供电企业本部、县公司(直属单位)、基层班组三个层级要分别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形成符合实际情况的中长期《人才培养工作规划》。地市公司层面,要根据《人才培养工作规划》和年度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各类人才队伍培养计划,加强人才培养资源的整合与投入;县公司(直属单位)要根据公司人才培养计划,结合本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制定技能、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实施细则;基层班组根据上级的总体计划和实施细则,制定具体的落实计划。各层级的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制定后,要统一公布,充分吸收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分阶段落实培养目标。在地市级供电企业各层级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定版后,各单位要选择每个专业的具体培养对象,再根据培养对象所处的培养阶段,因材施教地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设置时,要区分是新入职员工、转岗员工、骨干员工还是核心员工,每个员工的培养目标要与其所处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保持一致,让每位员工都能够找到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三是分类别执行考核标准。在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确定以后,地市供电企业要分层级与被培养对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协议中明确被培养对象在培养期限内必须完成相应的培养任务,以此作为考核依据。生产技能类要完成相应专业的QC攻关课题、取得相应专业的技能等级;专业技术类要完成相应专业的科技创新类项目或论文,在专业竞赛或调考中取得靠前名次;经营管理类要完成相应专业的经营管理考核指标、调研报告或论文。

第二,“三径”促提高。一是提升学历教育层次途径。供电企业在学历教育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强与电力类高等院校合作,联合开办高升专、专升本、研究生班等后续学历函授班,为员工实现学历提升创造良好的平台,同时制订相关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学历教育。员工通过学历教育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以利职称申报、评级取证等。二是提升专业技术资格途径。要认真摸清员工队伍专业技术资格基本情况,按具备申报条件的时间节点,对人员进行归类。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激励措施、落实考前辅导培训项目等多种手段,为员工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提供贴心的服务,逐步提升员工队伍的专业技术能力。三是提升职业技能等级途径。随着工资改革持续深入,技能鉴定持证情况与工资直接挂钩,加之技能津贴、技能专家等各类激励措施向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倾斜,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对技能鉴定工作的积极性。供电企业要利用这一有利政策,加强员工申报技能等级鉴定有关服务工作,有效引导人员合理向技能岗位流动,逐步解决结构性缺员问题。

第三,“三工程”助发展。一是通过实施“人才接力工程”,培养技能人才。主要培养方式有四种:入职培训――在新员工参加国网公司和省公司岗前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地市供电企业可以开展形式和内容丰富的入职培训;导师带徒――对近三年参加工作的新进员工,开展“导师带徒”活动,签订师带徒协议。在日常管理上,从现场传帮带、月度小结、季度座谈、半年总结,到年末考评表彰等各个环节形成闭环管理机制;技能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适应性培训,对班组一线员工的技能培训采取岗位实操技能和专业理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班组内部“手把手”微型培训课堂活动,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对抗赛;考前培训――针对员工迫切需要得到技能鉴定、职称评定、注册师考试、后续学历教育方面的专业指导,企业要对员工档案进行跟踪,排序各类考试时间节点,做好“点对点”服务工作,提高职工参加各类资格考试通过率。二是通过实施“专才培育工程”,培养技术人才。主要培养方式有四种:技术挂职――选派专业技术骨干到省公司有关专业部门和直属单位开展技术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电网规划建设、电网运行、电网检修、智能电表运维等专业技术知识;轮流实训――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实训基地,组织各基层单位班组开展岗位技能实训,全员每年轮训一次,每次轮训时间不少于一星期;跟班实训――要充分整合电力设备厂家的技术培训资源,每年选派部分紧缺专业技术人员到变压器公司、二次保护设备公司、智能电表公司、集抄设备公司等厂家开展跟班学习,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设备应用维护和故障处理能力;工程锤炼――依托电网工程项目培养专业人才,做到“学中干,干中学”。选拔专业青年员工全程参与电网工程建设与管理等,将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效果纳入绩效考核管理,进一步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三是通过实施“将才提升工程”,培养经营管理人才。主要培养方式有四种:干部学堂――结合干部大学堂,邀请知名院校专家学者来企业授课,培养干部对宏观经济、电力行业发展趋势等的认知能力;建议企业领导走上讲台为全体中层干部讲课,科级干部轮流就某一领域的专业问题进行讲解,甚至就个别问题进行辩论;政府挂职――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地方政府部门进行挂职锻炼,全面学习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协助政府部门解决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改善民生等活动中的涉电问题;双向挂职――为加快班组长和一般管理人员的培养,选拔机关部门和基层单位优秀青年开展双向挂职锻炼,即机关部门的一般管理人员下派到基层单位班组挂职、基层单位班组长上挂到机关部门任职;外脑培训――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班组长沙龙”培训班,分批将班组长送到高等院校进行封闭培训。与专业管理咨询培训机构合作,为一般管理人员和班组长举办专项技能提升培训班,促进复合型专家人才的培养。

技术人才培养建议篇3

乙方: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高供更大空间,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与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经友好协商,就双方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科学技术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等方面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合作总则

1.通过双方合作,形成以社会人才市场和学生就业需要为导向,以行业、协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办学机制,并使之成为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学术研究、项目开发、信息服务与技术援助的载体。

2.由双方领导、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组成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校企合作计划、组织具体项目实施、定期交流互访等工作。

3.在乙方挂牌建立“XXXX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基地”。

4.通过双方参与的、不定期的校企合作工作会议、技术经验交流、科技项目研发、在职员工继续教育、学生岗位实习锻炼、就业指导与人才招聘等方式,建立交流互访合作机制。

二、责任与义务(一)甲方

1.聘请乙方的有关领导、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为甲方相关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或客座教授,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2.利用技术优势与师生资源,深入企业一线,在项目调查、科研开发、技术推广等方面与乙进行项目协作。

3.为企业量身订做,“订单式”培养人才。乙方根据自身用人的实际需要,与甲方共同制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甲方必须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到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使学生经过甲、乙双方联合培养后成为乙方的实用型、技能型、创业型的高素质人才。4.按乙方要求以“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式,支持乙方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和职业技术培训。5.委派专人负责管理到乙方企业实习的学生的行政事务,并参与教学实习指导,负责实习学生的往返交通和其它教学组织管理工作。

(二)乙方

1.乙方利用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对甲方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到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2.乙方选择派中高层领导、技术人员、中高级技师担任甲方客座教授、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参与甲方人才培养过程,参与甲方科研开发、教学改革、教材编制写等工作。成果产权归双共同所有。

3.乙方可将预研项目及非核心技术工作委托甲方进行调研、研发、制作及编制,以降低成本费用,同时也为甲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锻炼提供平台和机会。

4.乙方尽可能优先满足甲方学生在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方面的需求,在同等到条件下应优先安排甲方学生进行实习……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本着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紧密有效的合作机制。具体顶岗实习专业和学生人数根据乙方岗位需求、甲方学生情况等因素,由双方协商决定。

5.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的实习内容,组织及指导实习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生产安全和岗位操作规程知识培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6.提供实习设备、场地和原料。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相关的评和考核。

7.作为甲方的合作单位

三、费用结算

具体根据甲乙双方校企合作项目,如就业推荐与员工培训、订单培养与合作办学、顶岗实习与实训基地建设合作等方面协商,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做为本协议的附件另行约定。

四、合[文秘站:]作期限

合作时间为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

五、其它

1.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合作协议一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

2.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未尽事宣,可由双方协商约定,作为本协议的附件,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XXX(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人:代表人:

技术人才培养建议篇4

关键词:就业导向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趋向多元化。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培养出的技能型人才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结合薄弱。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09)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总量将高达8127万。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主要任务,面对庞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正确看待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全面衔接。

一、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就业质量千里行调研概况

1.调研概述

(1)调研目的。2012年7月13日到8月22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以“行广东、看就业、求质量”为主题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本次调查,掌握历届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和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学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强化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等提供合理的依据。

(2)调研内容。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包括分布的地域、单位性质、专业对口率、薪酬、工作满意度等;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使用情况的评价;毕业生对学院师资水平、专业课程设置、实验实训条件、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指导等的建议。

(3)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的调查研究方式有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实地访问调查、资料收集法、企业家座谈法。调研小组按毕业年份对历届毕业生随机抽样法进行调查和走访,采用发放问卷、单人访问、座谈会、召开城市校友会等形式。同时采用实地考察方法,深入毕业生的工作地点、工作现场,进行考察,并对优秀毕业生进行个案研究。在调研过程中,他们还通过与企业家座谈,就调研内容向他们征集意见和建议,并了解他们对毕业生的评价。本次问卷由学院实习就业处统一设计,共31道题,涉及毕业生实习和目前工作状况,毕业生对母校教学质量、专业设置、就业工作的意见、建议等多个方面。共派发调研问卷500张,回收456张,回收率91.2%,有效问卷425张,其中媒体传播系还拍摄了企业家现场教学视频25份。

2.调研结果分析

(1)毕业生。从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工作基本满意,普遍认为在校期间个人的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现在的工作满意程度,大部分毕业生选的是“基本满意”。同时,也对学院的2+1学制、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职业指导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2)企业。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大部分企业比较认可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与其他院校的学生相比,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稳定性较强,能吃苦耐劳,但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创新精神,自我提升能力较弱,发展后劲不足。

二、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根据本次调研活动的结果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来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1.以能力为本位,进行“双证式”课程改革

高职人才培养要打破过去那种知识本位的模式,转为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来设计高职课程内容。而“双证式”课程改革恰好体现了这一要求,将使课程突破原有学科理论体系的束缚,形成鲜明特色的职业培养目标,缩短毕业生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

2.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职业人才,提高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围绕能力培养核心,教学中要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在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时,要使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根据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要求对实验实训内容进行系统化整合。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3.努力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同时淡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教师一专多能。

4.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培养

加强校企合作,发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高校应该确保每个专业都有校内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单位,保证学生在校内学习得到实践,并能够走出去,到具体的合作单位中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5.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能力素质教育。加强能力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大学生能力素质包括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的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善于竞争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以法律为武器自我保护的能力、开拓进取和创新能力等。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具有与当前社会相适应的生活方式。人文素质教育即教学生为人之道,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使其内化为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成为受教育者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品质,是大学生成才之基本。

(3)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核心,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它包括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6.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

高校应当出台一些更加切实有效、操作性更强的政策来激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同时,还可以通过创业前指导等措施帮助大学生规避风险,顺利创业。

参考文献:

[1]高传勇,沈延兵.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的调查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5.2.

[2]谭璐.广西工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报告.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

技术人才培养建议篇5

校企合作在如今也是一种常见的就业解决方法,它可以为高校学子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校企合作协议书范文,欢迎大家参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企合作协议书范文1甲方(学校方):

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地址:

联系电话:

乙方(企业方):

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地址:

联系电话:

鉴于甲方目前正寻求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为了帮助甲方更好地培养出支手能力较强,社会实践经验更为丰富的人才,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现达成以下共识协议,希甲乙双方共同遵照执行:

一、管理模式:

1.甲方在乙方设立甲方学校的分教点,为甲方学生提供教学和生活上管理工作;

2.乙方负责提供教学场地和实习岗位,尽量为学员创造适宜的学校和实习环境。

二、招生:

1.甲方为乙方提供年满16周岁的实习学员,甲方须向每位到乙方实习的学员派发《实习通知书》,乙方依据加盖甲方印章的《实习通知书》接收学员,甲方学员经乙方考核合格后乙方方可安排上岗;

2.每位学员须具备身份证原件,每位学员都应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遵纪守信。

三、职责与义务:

(一)甲方职责

1.负责学员在往返甲、乙双方途中的安全;

2.甲方采取轮流派遣授课老师到乙方授课,每门功课的授课时间安排应集中在某一段时间内完成(甲方应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授课时间长短),在这段时间内可以派二至三名老师到乙方授课,以完成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为准;

3.甲方除安排授课老师外还应派遣一名长驻企业的老师,在生活上、思想上对学员进行辅导与管理,学员下班后的一切活动由甲方驻厂老师负责安排和管理;

4.负责教育实习学员在实习期间严格遵守乙方各项规章制度,如因学员有违法或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而造成乙方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甲方应负责协调处理相关事项;

5.负责监督学员在实习期间未经甲、乙双方审核同意,不得擅自离厂。

(二)、乙方的职责:

1.负责安排给甲方独立的教学场所(理论课),提供驻厂教师的办公室和宿舍及学员的生活场所、文化体育娱乐场所;

2.负责承担甲方学员第一次到乙方的乘车费用;

3.负责派遣有经验的技师到甲方进行为期

天的免费岗前培训工作;

4.负责安排甲方学员的实习工作,不得将学员安排在有毒、有害等危险岗位,实习期间乙方为甲方学员购买团体意外险;

5.负责提供技能训练所需的设施及带班人员,做好学员的技能训练及各实习岗位的知识培训;

6.协助甲方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指派一些专业性、实操性更强的老师(如:乙方各部门经理或各部门的优秀职员)给学员辅导或开班授课;

7.负责每月向学校发放学员实习报酬,甲方再根据乙方统计各学员工作时间及工作量等综合因素决定给予多少劳动报酬。

四、学员工作时间和实习报酬:

(一)、工作时间

1.实习学员每周上班时间为

天,周日休息,每天工作时间为小时,如生产货期特别赶需要延长工作时间,必须事先征求学校老师同意方可安排;

2.在不影响乙方生产的前提下,双方协商妥善安排学员的上课时间,每周安排一晚(2小时)由乙方安排经验丰富的员工给学员授课;

3.学员在实习期间法定节假日按国家要求的标准放假。

(二)、实习报酬:

1.甲方学员在乙方实习前三个月的薪酬核算采取计件保底制(第一个月只要计件工资不低于

元,即可享有元的保底工资,第二个月只要计件工资不低于元,即可享有元的保底工资,第三月则需要达到__市最低工资标准,但若学员的计件工资若是达不到以上条件,则以实际计件工资核算工资),第四个月开始按企业现行的工资制度执行;

2.实习学员被安排到除车缝岗位以外的岗位实习,其实习报酬按本市最低工资标准核算。

五、其他事项:

1.甲方按每

名学员配备名老师的标准派遣长驻厂老师,乙方向甲方驻厂老师负责提供食宿,其食宿标准按乙方一般管理人员执行,乙方每月向长驻老师提供元的驻厂津贴;

2.甲方学员享受与乙方的员工相同的食宿标准待遇;

3.学员在实习期间,乙方为每位学员购买团体意外保险,若学员是属非工作因素受伤或患重大疾病,由甲方负责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4.协议期间,双方协商沟通达成一致,并提前

日通知的,可提前结束本协议,否则,所造成的损失由违约方负责赔偿。

六、合作时间:

甲乙双方合作时间自起至止。首次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形成新的合作意向。

七、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将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和公平合理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八、本协议一式份,双方各执份,合作协议经双方签、盖章即生效。

甲方代表(签)

乙方代表(签)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年月日

校企合作协议书范文2甲方:______学院

乙方:

为了推动学生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具有较高专业实践能力的技术性人才,______学院(甲方)与______(乙方)本着互相协作,各施所长,互补所需的精神,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双方责任:

(一)甲方:

1、优先为乙方提供有关专业的新信息,技术咨询和开展技术协作;

2、为乙方培训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转岗工人提供服务;

3、根据乙方企业的要求,培养我院的优秀学生成为乙方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优先、或择优推荐我院的毕业生;

4、做好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

(1)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规定,提前三个月至半年申报实习计划,认真制订实习大纲,指派较好的实习指导老师,于实习前1个月到实习单位共同商订实习实施方案,并认真贯彻执行。

(2)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乙方的保密制度的其他有关规章制度。

(二)乙方:

1、为甲方______学院提供实习基地,委派带教人员指导实习,并对实习提出考核意见;

2、为学生实习、教学参观提供方便。

为支持教育,在实习经费方面按有关规定予以优惠;

3、为学生就餐、休息等活动提供条件;

4、提供必要的劳动工具和劳保用品;

5、提供实习必需的技术资料和样品。

二、组织保障措施:

为认真执行协议条款,双方组成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双方领导、技术人员和教师组成,乙方任组长,甲方任副组长,定期研究有关协作事宜。

三、协议期限:

本协议有效期为四年,自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年______月止,如需要延长双方另行协商。

四、本协议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另两份分别送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代表签字:

单位公章

单位公章

___年___月___日

___年___月___日

校企合作协议书范文3甲方:

乙方: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高供更大空间,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与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经友好协商,就双方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科学技术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等方面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合作总则

1.通过双方合作,形成以社会人才市场和学生就业需要为导向,以行业、协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办学机制,并使之成为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学术研究、项目开发、信息服务与技术援助的载体。

2.由双方领导、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组成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校企合作计划、组织具体项目实施、定期交流互访等工作。

3.在乙方挂牌建立“____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基地”。

4.通过双方参与的、不定期的校企合作工作会议、技术经验交流、科技项目研发、在职员工继续教育、学生岗位实习锻炼、就业指导与人才招聘等方式,建立交流互访合作机制。

二、责任与义务(一)甲方

1.聘请乙方的有关领导、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为甲方相关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或客座教授,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2.利用技术优势与师生资源,深入企业一线,在项目调查、科研开发、技术推广等方面与乙进行项目协作。

3.为企业量身订做,“订单式”培养人才。

乙方根据自身用人的实际需要,与甲方共同制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甲方必须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到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使学生经过甲、乙双方联合培养后成为乙方的实用型、技能型、创业型的高素质人才。4.按乙方要求以“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式,支持乙方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和职业技术培训。5.委派专人负责管理到乙方企业实习的学生的行政事务,并参与教学实习指导,负责实习学生的往返交通和其它教学组织管理工作。

(二)乙方

1.乙方利用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对甲方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到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2.乙方选择派中高层领导、技术人员、中高级技师担任甲方客座教授、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参与甲方人才培养过程,参与甲方科研开发、教学改革、教材编制写等工作。

成果产权归双共同所有。

3.乙方可将预研项目及非核心技术工作委托甲方进行调研、研发、制作及编制,以降低成本费用,同时也为甲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锻炼提供平台和机会。

4.乙方尽可能优先满足甲方学生在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方面的需求,在同等到条件下应优先安排甲方学生进行实习。

。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本着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紧密有效的合作机制。具体顶岗实习专业和学生人数根据乙方岗位需求、甲方学生情况等因素,由双方协商决定。

5.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的实习内容,组织及指导实习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生产安全和岗位操作规程知识培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6.提供实习设备、场地和原料。

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相关的评和考核。

7.作为甲方的合作单位

三、费用结算

具体根据甲乙双方校企合作项目,如就业推荐与员工培训、订单培养与合作办学、顶岗实习与实训基地建设合作等方面协商,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做为本协议的附件另行约定。

四、合作期限

合作时间为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

五、其它

1.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合作协议一经双方代表签、盖章即生效;

2.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未尽事宣,可由双方协商约定,作为本协议的附件,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x(盖章)

乙方:(盖章)

代表人:

代表人:

日期:年月日

技术人才培养建议篇6

关键词高职汽车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01.018

automobileprofessional"order"talenttraining

modeResearchandpractice

XieJuanhong,ZHonGZhaotian

(Departmentofautomotiveengineering,GuangdongpolytechnicCollege,Zhaoqing,Guangdong526114)

abstracttoday,the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andwork-studycombinationofreformhasbecomeanimportantdirectionofdevelop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and"orderofeducation"asanimportantmanifestationofwhichtrainmoretalentsforthecomprehensiveapplication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ocreateafavorablecondition.thereforearticleautomobilemajors,forexample,abriefanalysisofthecurrentdemandforprofessionalsandcarclass"order"trainingmodelcharacteristicsstarttomakeafewcommentsonthelaunchingofautomotivespecialty"order"trainingmodel.

Keywordsvocationalcollege;automobileprofessional;"order"talenttrainingmodel

0引言

如今,高职教育作为我国国民大众化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同社会经济法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担任着培养大批面向社会生产、建设与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专业人才的伟大使命。然而,逐步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为了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我系与珠海市珠光汽车有限公司进行了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成立了“珠光机电维修班”和“珠光钣喷班”。

1汽车类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如今,伴随汽车技术的逐步发展,汽车电子化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而汽车维修也越加复杂,大量高科技维修设备被应用在汽车维修行业,进而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从我国目前形势来看,汽车维修企业职员也多为中专毕业生,相对素质较低,由此企业必然需要引进一大批综合素质较高的高职毕业生。同时,伴随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的兴起,也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等专业学生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并为其就业带来一定机遇。当前,国内外的汽车厂家普遍都构建了覆盖全国的售后服务网络,且多为“四位一体”的经销店,而这些经销店在岗位设置、人员聘用方面都有较高要求,且需求量也比较大,吸引了大批人员选择这个专业。①基于此,高职院校必须逐步加大对其汽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重视,以此来更好迎合社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

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分析

在当前这个市场经济环境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其实是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众所周知,当前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力、智力、资本”的竞争,而且企业对其人力资源的开发也越发具有战略眼光,尤其是对新增劳动力,由此,大部分企业纷纷由被动选择人力资源转为主动开发,主动同职业院校合作,以培养出更多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而这也是“订单式”教育展开的前提所在。②而且企业在“订单式”教育展开中,企业虽需投入一定人力、物力资源,但后期人力资源开发质量及其所带来的效益却是完全值得的,于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日渐在高职院校中广泛推广应用,也越加受到企业的欢迎。故总的来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校企合作规范性、教育资源共享性与培养目标针对性、学生就业定向性”特点,而且该模式的应用,不仅是对当前职业教育观念的一个转变,而且也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革新,对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应用技术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③

3汽车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3.1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订单”作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是该模式区别于其它人才模式的本质所在。为此,与珠海市珠光汽车有限公司在充分市场调研和岗位分析后,签订用人与人才培养协议了,双方就人才培养规格、双方权利与义务、毕业生就业安置、待遇等问题达成共识,然后共同制定“珠光机电维修班”和“珠光钣喷班”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④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则需涵盖“订单”人才规格、专业教学计划与专业课程开发、实践课程安排、人才质量考评等内容,确保双方今后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有章可循。首先,双方就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商谈。该目标的制定,具体结合汽车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本身、学生个人的需求,联系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迎合高职教育的相关规律来制定,最大限度将高职生培养为一个集知识、能力与素质于一体且具备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的技术综合型人才。以“珠光机电维修班”为例,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该订单班既掌握汽车基本结构、汽车机电技术、汽车检测和故障排除等理论知识,又具备从事整车与相关零部件性能检测、故障排查与日常保养维护修理等方面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然后,双方就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商讨。“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需要由院长、校企合作办公室主任、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和企业相关负责人共同商讨决定,既要迎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要求,又要迎合企业发展需求。以“珠光钣喷班”为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既需要求学生“把握汽车结构、汽车喷漆、钣金理论知识”,又要具备“汽车喷漆、钣金技术”,需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方能上岗就业,并对合作中企业具体参与程度进行明确规定。⑤合作企业根据规定安排一定的时间到校进行授课,讲授该企业的文化、品牌销售、机电维修和喷漆、钣金的工艺操作等,不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使学生融入到企业中,综合能力在整个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一到顶岗实习,就可以上岗。

3.2共同构建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就是为了给企业培养特定岗位需求与专业需求的人才,对此,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较好迎合订单企业本身企业文化和职业特色,而且学校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文化知识、行为规范与道德素养等知识,还需强化对学生关于那些同企业相关岗位与技能的能力培养,实现同企业实习岗位的良好对接。⑥企业也需积极参与到相关课程设计与开发中,以培养出更适合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同时,实践教学基地的良好发展建设,也是“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又一重要保障,“订单班”的实践教学在本系的汽车实践基地进行,完全满足“订单班”培养的要求。课程体系设置,编制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的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运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更贴合岗位需求。

3.3构建对应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

首先,革新考核方式,重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确定以学生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工学结合考核方式,即在考核中,摒弃传统考试考核,适当加大项目、技能与过程考核的比例。如“汽车钣金技术”课程,应用了项目教学法,整个课程在实训基地进行,重点加大对学生技能的考核,在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后都对其进行形成性考核,而所有项目考核成绩相加就是学生学习过程考核的成绩,期末时抽出6~10个项目,抽签进行考核,总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期末考核成绩,各占一半比例;其次,积极开展多职业资格考试。“职业资格考试”,作为检查一个学生基础专业知识的把握与实践操作能力的一个主要手段,是考察学生是否合格、是否迎合市场发展需求的重要环节,为此,结合教学、校企合作与学生情况,积极组织了学生职业资格考试,如“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考试”、“技术等级考试”等,以此来鼓励学生掌握更多技能。

3.4构建模式长效运行保障制度

任何计划的展开都需有强大执行力与对应的制度加以保障。为此,汽车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展开,必须根据双方要求来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制度。就校企双方而言,双方展开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三赢”。然而,在实际合作中,双方仍会出现一些矛盾,比如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模式改革等,这些均需双方共同协商解决;而且学生也易同企业所设置的岗位与待遇等方面要求产生矛盾,这些均需协调好。基于此,为确保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序进行,达到技能训练效果最大化,学校、合作单位与学生三方就需签订相应的协议,如“校企订单式培养合作协议书”、“学校、家长双方的协议书”、“学校、学生双方的协议书”等,特别是在“校企订单式培养合作协议书”中,需明确规定双方在合作中所需承担的职责、权利与义务,并就技能训练中可能涉及的相关费用、违约责任与劳动保护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⑦通过这些协议的签订,来更好维护各方权利,并督促各方履行相关义务。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以服务为宗旨,基于学生就业,积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了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汽车维修行业也已步入了高科技时代,为此,如何更好迎合时代需求,培养出一大批综合型技术人才,也成为了高职教育展开的一个重要责任。为此,通过对“珠光机电维修班”和“珠光钣喷班”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加快其专业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和总结,以寻出一条更适合高职汽车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之路。

注释

①孙世菊,胡亦,韩伟,等.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5):43-44,46.

②王世荣.工学结合“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淄博职业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2(18):49-51.

③吴阿敏.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1(9):226-227.

④苏宏林,罗文华,顾琪.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4(5):16-18.

⑤蔡爱敏,郭法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多订单联动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4(8):92-95.

技术人才培养建议篇7

6月19日,四川省电力公司与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五所高校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课题研究、项目开发、科技交流、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为加快四川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以推动电网和公司实现发展新跨越,双方同意按照“资源共享、增进合作、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在课题研究、项目开发、人才培养、技术交流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促进研究成果在企业中的应用,共建校企交流平台,实现校企共同发展。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彦蓉在讲话中指出,双方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不仅是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的新起点,也是对四川省科技创新工作、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对四川省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增强发展后劲,实现“三个翻番”、“五个提升”的发展目标,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黄彦蓉表示,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大力支持双方的合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促进双方在人才资源、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生产实践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共谋发展。同时,也希望校企双方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深度融合,不断推动协同创新,以具体项目为依托,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攻关、人才培养和科技交流,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实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同步提升,为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持续的支撑和引领,充分发挥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骨干作用,为四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四川省电力公司)

华北电力大学与中电投核电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6月26日上午,中电投核电有限公司与华北电力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以及双方共建的部级核电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揭牌仪式,在华北电力大学举行。仪式上,中电投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嘉鹏、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安连锁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为了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卓越计划”,搭建校企合作培养工程人才的综合平台,特别是为了适应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对专业工程人才的需要,根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本着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今后将在人才培养、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创新机制,展开全方位合作。双方共同建立了集工程训练、企业学习、顶岗实习、教师及员工培训、科学研究为一体的部级核电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北京基地和海阳基地。基地将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核电高层次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华北电力大学)

技术人才培养建议篇8

一、调研情况

今年,我们深入到×市、×县、×区等区县(市)的人事局、乡镇、农村,就农村人才培训专题,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进了调研。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我市农村人才队伍现状不容乐观。我市共有×万农村人口,可以说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人才资源相对匮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人才较少,不能适应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一是我市农民文化层次较低,懂得农业科技、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奇缺。据调查,我市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后回乡工作的几乎没有,同时大部分中学毕业生也进城务工,这些都使得我市在乡务农的农民文化水平层次较低,造成了农村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短缺,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市腰堡乡中腰堡村为例,全村共有550户2000名村民,共中大学毕业生人数为零,高中毕业生只有6人。二是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农村实用人才数量较少,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广大农民有强烈的培训需求,有着急切的通过学习掌握致富本领的愿望。一些青年农民希望参加学历教育的学习,通过学习系统掌握农村科技、管理方面的知识,力争学习回乡后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建设新逐村建设的实践中去,做农村的科技带头人、致富带头人。一些具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农民希望接受短期的实用技能的培训,通过短、平、快的学习迅速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致富能力。如×市腰堡乡中腰堡村村民李×谈到,她在销售植物药品时,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不能为植物对症下药,正在自学但收效不大,所以迫切地需要植保方面的专业知识。李×的这一想法代表了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的心声。

二、对策措施

结合我市农村人才队伍的实际状况,针对广大农民的培训需求,我们决定从今年起实施新型农民培养计划,大力培训农村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具体情况为:

(一)、新型农民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实施新型农民培养计划,总体目标就是要在“十一五”期间,通过大力培训农民,迅速而有效地改善农民知识结构,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实现农民知识化,使“现在”的农民成为“现代”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丰富的人才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服务。

(二)新型农民培养计划的工作措施、进展情况和成效

沈阳市新型农民培养计划主要包括村村培育大学生、致富能手培养、乡土拔尖人才培养等工作内容。

1.村村培育大学生计划

培养目标:培养一批植根于广大农村,懂得农业科技、农业经济,掌握先进技术、管理的农业人才,为实现“一村一业”提供人才保证。

2.致富能手培养计划

培养目标:通过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让农民掌握

一、二项农业实用技术,扶持农民成为致富能手、致富带头人,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服务。

培养方式:围绕农学、植保、蔬菜、园艺、花卉、果树、保护地栽培、食用菌、饲料生产、林业、农机维修、水产养殖、畜牧、兽医14等个专业,选拔一批具有一定特长的各类乡土人才,选送到沈阳农业大学进行先进实用技术的短期培训,或组织专家到区县、乡镇及农村进行实地培训,使他们成为懂技术、有特长、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完成情况:今年,围绕园艺、保护地栽培、畜牧兽医三个专业已在×农业大学举办了三期培训班,每期50人,共150人。近期,我们正在组织专家到区、县、乡镇及农村进行实地培训,将举办8期培训班。

初步成效:通过培训,参加学习农民掌握了一定的实用技术,提高了致富能力,达到了预期培养目标。

3.乡土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培训目标:培养农村高层次人才

培养方式:对具有农民专业技术职称或在农村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培养一批高层次乡土人才。

完成情况:今年,主要围绕蔬菜、畜牧二个专业在×农业大学举办了二期培训班,每期50人,共100人。

初步成效:通过培训,参加学习的农民更新改善了专业技术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了专业能力和水平,达到了预期培养目标。

(三)新型农民培养计划实施的其他相关情况

新型农民培养计划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省人事厅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支持。省人事厅党组成员、省人才中心王×主任代表省人事厅在×市首期新型农民培养计划培训班开学典礼上,指出×市实施新型农民培训计划工作开展得好,找到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着力点,找到了农村人才培养工作的新思路,为全省人事系统带了个好头,为全省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新型农民培养工作也得到了沈阳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常务副市长就此项工作作了重要批示,并多次听取汇报。财政部门也给予了很大支持,市财政拨出了46.2万元的专项培训资金,各相关区、县(市)财政部门按市里要求拨付了规定数额的专项资金。一些农村基层村委会也非常支持农民参加学习培训,如×县×镇×村、×村的村委会积极出资,为本村青年参加学历教育个人承担费用部分给予了全额资助。

新型农民培养计划部署后,广大农民积极咨询有关事项,踊跃报名,体现了高涨的学习积极性。如×区有52人报名参加各类培训,超出了我们的原定计划。×新区×乡×村村委会主任张×(43岁)、妇女主任薄×(51岁)等一些基层村委会领导也带头参加了大专学历教育班。学员们普遍反映,市人事局举办的农民培训班对他们来说太及时了,太有帮助了。他们认为这给农村年轻人带来了新希望,表示要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为今后作新农村建设有用之才奠定坚实基础。

新型农民培养计划也得到各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电视台、×晚报、×日报、×晚报、×电视台等×地区9大新闻媒体对此项工作都给予了专题报道,在社会上起了良好反响。

三、建议

在大力进行农村人才培训的基础上,我们还建议:

技术人才培养建议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纵观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就在于紧密贴近社会经济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而,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融为一体、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就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方式。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发展的必由之路,高等职业院校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积极推行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增强自身办学活力,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

多年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始终依托地方经济发展,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突出技术教育”的方向,积极开展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互助、实训就业相关联,岗位就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学方式方法上,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重实践、重能力、重适应”。学院成立经贸职业教育集团,积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找准学院与企业合作的结合点,努力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一、以正确的办学理念为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指导和保证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通过生产、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其实质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用人单位和素质为核心,利用学院和企业共同的教育资源,实验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仿真的工作环境和科研开发等有机结合。

我们对于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和探索,基于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对国内外产学研结合经验的学习及本院的办学基础。

我院在长期的办学中形成了“一个坚持、两个满足、三个结合、四个为本”的办学理念。“一个坚持”,即高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旗帜,坚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向,坚定不移地抓改革创新,促建设发展;“两个满足”,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等多方面的需要,让每一个有志于学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保障学生充分就业;“三个结合”,即实现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个为本”,即学院以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在此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院将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放在首位,在学院总体发展规划、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配备、专业设置与发展等重大问题上,都将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基本出发点,使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备高职教育特色。

纵观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其具体形式很多,其中“产”的实现既有以企业实际工作为主的,又有以学院自办产业为依托的。我院在学习、借鉴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先进模式的基础上,对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将产学研结合的着眼点放在校内教学实践、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的有机结合上,力图寻找一种能够充分利用学院内部教育资源和企业教育资源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依托,以企业化方式运作的仿真实训、实习为基础。

二、成立经贸职业教育集团

为加强院校和企业的联系与协作,发挥校企优势,创新经贸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经贸职业教育质量,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泉州现代工贸港口城市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经贸人才,2010年1月,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由泉州职业院校、相关骨干企业、行业等单位组成的泉州经贸职业教育集团。

泉州经贸职业教育集团以“共享、互补、合作、共赢”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集团在人才、智力、技术、设备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发挥群体优势、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打造泉州经贸职业教育品牌,提升经贸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在联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经贸人才、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和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等方面更好地为泉州经贸发展服务,并实现成员之间的互惠共赢与和谐发展。

三、产学互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产学研结合的含义包含各个方面,其中产学结合是重点,研是发展、是提高。通过产学结合,学院可密切加强与企业、社会、政府之间的联系,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为学院培养人才提供服务。在多年的办学中,学院分别成立了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由高校教授、政府成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就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就业等各个方面工作均有企业的人员参与,努力使学院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实际需要,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讨论与制定,是目前各院校中产学结合的最成功例子。来自企业、高校、政府的专家会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从就业的角度,从专业技术发展的方向,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各个方面向学院提出有益的、宝贵的建议,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科学、合理,切实体现我院“专业知识扎实、技术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的人才培养要求。

泉州是全国的制衣、制鞋、树脂、包装制造中心,学院先后开设市场营销、商务英语、服装设计、会计、国际商务等专业,与行业对接。实践证明,无论招生,还是就业,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院地处泉州高科技园和汽车营销城,学院通过广泛征求高科技园管委会领导和企业家的意见,适时开设电子应用技术专业,并将原有市场营销专业进行改造为市场营销(汽车方面)。

四、产学结合,打造实践教学基地

建设高质量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多年的办学,学院十分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稳定,每个专业都有稳定足够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完善与建设,努力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三项技能、三项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基地建设成为一个集对内以学生实践教学训练为主,对外开展技术培训、科研开发、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学院对社会、对企业服务的一个窗口。

1.校内仿真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学院不断加大对实践教学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教学条件。建立虚拟实验室、计算机仿真实验室,物流、服装设计研发中心、电子应用技术、会计电算化等实验室,各教学实验实训中心都是按照企业实际设计和布置的,注重仿真、模拟的效果,并且在实训期间全部按照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运作,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体验企业工作环境,培养企业意识。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合作紧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也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之一。根据“互惠互利”原则,学院一方面利用长期与企业联合办学、合作培训及输送人才所建立起来的协作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各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对愿意为学院长期提供学生实习条件且具有较强行业特色的企业,通过谈判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为学院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实习与参观,较好地保证了我院学生生产、经营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实践等实践环节的顺利实施。例如,学院先后与凤竹、恒安、九牧王、七匹狼、安踏等知名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实习基地。

3.对内实施“双证或多证书”教育。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技能的培养、双证书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教学训练条件,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多种与本专业技能有关的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证,从而以制度的形式形成了我院高职教育的“双证或多证制”教育模式,同时也为专项技能训练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对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学院一贯重视对社会、企业的开放教育培训,将对外开展教育培训作为产学研结合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院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各类教学培训资源,面向社会开展培训业务,如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法规考试,网络教育,扩大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受到了企业与社会的欢迎。

五、以研为源促发展

对高职院校来讲,研不是搞原始创新,而主要指对企业开展以技术创新与技术服务为主的科研活动。通过研,对外开展应用技术服务,提供应用技术培训,对内开展高新技术实训设备开发;通过研,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可更好地取得企业信任与支持;通过研,又可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学院实训基地建设水平的提高,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提供更多的空间、更新的内容。

学院的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在研究项目的开发和推广的过程中,都吸纳了专业教师和大批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工作,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服务。

六、采用多种形式,实行“订单式”培养,全面推进产学研结合

作为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高等职业教育,贴近市场、贴近企业是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为此,我院一直把市场导向、企业需求和岗位职业能力作为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的依据。因此,学院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实际动手能力较强,在企业实习时就能顶岗工作,深受企业欢迎,学院在市场上站住了脚。

学院积极与省劳动厅联系,取得支持,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为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注入了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力。又与鲤城区区委、区政府联合举办了首届政、校、企联谊会,主题是政府搭台、校企联姻。参加的企业有100多家。企业与学院专业对应的系(部)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按照企业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实行“订单式”培养。

学院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企业工作。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学生就业有了充分的保障。

产学研结合办学,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今后10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要通过改革,使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新的提高,办学体制机制上有新的突破,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实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对高职院校来讲,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我们要端正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学研结合内涵,不断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7.

技术人才培养建议篇10

一、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学院坚持贯彻教高[2006]16号文精神,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创新开展多种模式的校企合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工厂化办学理念,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目前,学院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探索出以下几种方式。

(一)准就业的“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依托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石油化工专业群、餐饮酒店管理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共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第一、二学年,学生除学习必修的公共课和专业平台课程外,还要在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单项技能训练,掌握基础技能,使其对专业有感性认识。在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接受统一的教学和实训,通过任务驱动训练掌握基础技能。

第二阶段――职业综合能力实训。第三学年,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到企业顶岗生产,并与企业(公司)签订生产合同,掌握预就业岗位综合技能,实现与就业岗位职业技能的对接。

适当压缩公共课和专业平台课程的教学时数,合理安排专业课,将“必需、够用”的专业内容安排在第一、二学年进行,使学生顶岗实习前掌握最基本的岗位理论知识和技能。第三学年开设的其他专业课程,则依托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时回校参加学业考试。部分“独立实践环节”课和“专业综合实训”课主要在顶岗实习中由指导教师结合实习岗位的实际情况完成。三年级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后,学生按企业与学校协商的方案全部被派到技术性较强的一线岗位顶岗实习,企业与学生在自愿的原则下签署就业协议,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学院经常派出教师到企业巡回进行现场教学和实习管理,师生利用互联网交流信息,实施“一对一”的学业指导,以保证准就业下的学生按时完成本专业的课业任务。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011年4月,我院在广州市政府在上海举行的“新广州新机商推介会”上与瑞典斯堪尼亚(SCania)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立“斯堪尼亚合作学校”。“斯堪尼亚合作学校”以广东省商用汽车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院“有教养、有本领”的育人目标为指引,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保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校企结合建设根据学生实训、企业员工培训、社会人员培训、教师实践锻炼及企业需求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实现校企之间、院校之间资源共享;实现校企经济利益互惠、技术互惠、“教、学、做、养”一体化,具有示范性、辐射性、有职业氛围的“商用汽车服务技术教学基地”。校企双方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学徒合一,学生始终保持双重身份。在“斯堪尼亚合作学校”中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前往瑞典总部学习,定期到斯堪尼亚上海培训中心参加相关培训,斯堪尼亚也会专门邀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瑞典技术培训高级顾问到中国向学生讲解国际最先进的商用车技术,该人才培养模式使得该专业的毕业生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对接。

(三)“订单+冠名办班”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采用“订单+冠名办班”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入市场调研找出与企业利益的共同点,达成学生培养与就业的“订单”式协议,如物流管理专业与苏宁电器公司、机电一体化与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等实施“冠名办班”的人才培养模式,餐饮管理专业与中国大酒店实施“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物流管理、商务英语、商务翻译、国际贸易等专业与广州市赛时多式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合作组建“虚拟订单班”,虚拟订单班学生在校内不形成实体班级,在校期间,各专业学生在原班级分散学习,按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培养和教学管理;在集训期间,企业进行招聘选拔,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就业协议,组建“赛时班”,企业将派专家到学校围绕企业愿景、企业文化、外语口语能力、外贸跟单能力、国际货代业务能力等内容对“赛时班”学生进行授课。“虚拟订单班”学生完成顶岗实习后,由企业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决定是否成为企业的员工。

(四)开展校政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校、政、企”合力助推人才培养,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为根本要求,我院着力推进以政府为主导的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院外语与商贸系与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合作共建爱心公益电子商务平台,推进校政企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建设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作为校企合作的中介,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将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其在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中的统筹、引导、规范、沟通和服务的作用,建立配套项目,整合校企双方的优势。

二、学院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主要成效

学院部分专业通过与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合作,构建“校企共育”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生产操作方面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胜任企业生产操作、工艺运行、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方面取得一些成效。

(一)初步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学院不少专业与企业在长期合作中已经初步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尤其是石油化工专业群各专业非常重视校企之间的合作办学,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三次集中校外实习,采取“三段分层递进”模式。这些企业给予学生带津贴参加顶岗实习的条件,顶岗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形成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珠海宝塔石化有限公司“人才定点培养基地”挂牌我院,有力地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向纵深方向发展。教师可以随时到广州石化生产一线参加生产实践,也可以适时带领学生集中进厂实习,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做到企业育人环境三年不断线。已初步构建广东石化行业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特色专业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以企业冠名合作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取得初步成效。

用人单位与学院签订用人协议,按企业用工标准,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考选若干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冠以企业名称。对于冠名班的教学与管理,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双方的有效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我院主动与一些紧密型合作企业协商,在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大力倡导企业冠名班办学。我院与广州苏宁电器有限公司合作,举办“苏宁电器”班;与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数控班”;与广州市赛时多式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签订合作组建“虚拟订单班”,举办“赛时班”;我院机电类专业与日立电梯合作,举办“日立电梯”班。这些专业,企业能根据双方合作要求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在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就业方面能按协议约定满足学生的实习就业需求。

(三)对外合作办学有了新的突破。

与瑞典斯堪尼亚(SCania)公司合作育人是学院在对外合作办学方面新的突破,双方探索学徒制人才培养,采用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实训形式,将具有国际通用的生产标准、产品标准、服务标准等引进专业教学内容,培养高等级、高端重卡维护服务人才。双方共建“校厂”,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斯堪尼亚公司派出高级教育顾问、技术培训经理及广东雄辉汽车公司服务经理到我校讨论人才培养方案,目的是希望利用其国际先进的商用车技术理论及大量实际操作课程的安排,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商用汽车的理论知识及维修技术。除此之外,斯堪尼亚公司还负责培训学院教师,不仅让学院教师到瑞典学习,还派教师到学院使用其在我校的设备和工具,培训所有汽车专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