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生物学教学研究十篇初中生物学教学研究十篇

初中生物学教学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1:45

初中生物学教学研究篇1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建立活力课堂,全面帮助学生提高与发展生物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反射”概念时,我改变以往简单枯燥的讲解,采用情景教学方法,先做一个简单的针刺手指的缩手反射小实验。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反射概念,“针刺”是刺激,“缩手”是反应,“人”是主体(与无反应植物比较),有神经系统。生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这样引入,可以让学生感到自然、有趣,容易接受。

二、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堂魅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去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善于质疑的能力,并把培养形成的这种能力能够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所以,我仔细研究揣摩新版课程标准和教育学、心理学,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和探讨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全新的课堂里,学生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一改以往所谓的师道尊严,教师和学生能够打成一片,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范听众,课堂俨然成为了他们“高谈阔论”的舞台。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发挥:时而质疑问难,时而浮想联翩;同时学生小组之间能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又得到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频率明显加强,组际互动更加频繁。这样就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学生充满着热情的交流和激励的辩解,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生物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生物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生物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生物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生物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画画,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生物实践操作能力

初中生物学教学研究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96-02

一、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是生物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缺少了实验部分,生物教学是不能够顺利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教学内容真正产生兴趣,这就是实验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知行要合一,而“行”却是其核心,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够让学什么对教学内容产生立体的感觉,才能够打破对生物的抽象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是最容易将实验内容联系到生活实践的,这也是学生们为什么更容易接受实验,而不太容易接受教材内容的原因。而且生物实验的重要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提高学生们对生物的认识和学习,而且还体现在了他们的动手和独立思考方面,对其它学科产生了重要的作用。[1-2]例如,生物实验对物理学习就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们通过学习生物的经验,将这一经验联系到物理学习中。实验教学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然后去如何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实验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实验教学虽然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但是也并不是一种万能的方法,要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要带着问题进实验室,学习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总结实验对教材学习的重要性等。任何的学习方法都是需要我们有所准备的,正所谓希望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一个人懒惰,只想找到一种万能的不用思考就能掌握知识的方法,那是不可能的。带着目的进实验室就要求学生们对教材内容和实验进行一些基础的理解和调研工作,在学生们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应该把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牢记,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够真正进实验室。例如,实验设计到观察植物的细胞及细胞器等内容时,老师一般会让学生们先把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一下,然后把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告知学生们,同时给学生们详细讲解植物叶子切片的制备方法。如果学生们只是兴奋于马上就要做实验,而忽略了这一部分理论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学习,那么他们的实验是很难成功的。[3]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间教室走出的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实力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那些认真听讲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他们的操作一般是很少有失误的,而且实验结果也会比较理想。当然,我们如果刻意地去跟学生们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是没有意义的,这个学龄的学生,他们是很难听进教师的话的。所以,大可以让他们经历一次失败的实验,这样对他们下次的实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第一次实验时,一些学生对教师的话当作耳旁风。然而在实验的过程中,他们大都傻了眼,不知道如何操作。当他们看着同学们在娴熟地做实验的时候,自己却只能观摩别人,这样他们的心灵必然会受到创击,所以这就为他们下次做好实验打下了基础。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工作,我们可以采取这种迂回的战术,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所种下的果实。事实胜于雄辩,我们不需要对他们进行长篇大论的教育,只需要合理的引导和刺激,便会让他们轻易地上钩。教育针对的对象不同,我们就应该采取辩证的教学方法,因为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是可以适应所有学生的。例如,针对大学生教学而言,教师们一般都不会采取强制的措施,而是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学习的道路。因为大学生阶段,做人和学习的道理他们基本上都懂了,不需要教师去给他们规划人生和指导。而对于初中生而言,这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正确的思维定式和科学的逻辑,我们作为教学园丁,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他们的歪风给去除掉,让他们更健康地学习和成长。其次,安全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生物实验和其它实验一样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一些酸和碱都有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带来损害,一些切片用的手术刀也有可能会伤害到学生,所以实验安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环节是生物实验的重中之重,只能采取相对强硬的教学模式,因为一旦对学生的身体形成了伤害,这是无法挽回的。所以安全培训这一个环节是不能忽略的。

三、重视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也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所以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应该从实验开始。实验是一种需要动手和动脑一起协作完成的过程,所以它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在巨大的教学任务下,他们往往选择让学生直接接受实验知识,而忽略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不仅是一种对教学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还把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在了摇篮里。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有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对实验以及其它的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发现疑问,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进而达到提高自己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动手和思考的能力,教会每一个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思维效率要远远超过给学生讲解一本题海重要。

参考文献:

[1]王金菊.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景教学研究[J].教育探索,2005,(02).

初中生物学教学研究篇3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生物;教学;应用

theresearchstudyisinthejuniorhighschoollivingcreaturetheteachingofapplication

SunFamei

【abstract】theresearchlearningisbasedonstudent'sindependency,explorativestudy,basedonthestudents'lifeandsociallifechoicesanddeterminetheresearchproject,mainlywithindividualorgroupcooperationwayoflearning.Studentsparticipateinandpractice,getpersonallydirectexperience,formascientificspiritandscientificattitude,havebasicknowledgeofthescientificmethod,improvethecomprehensiveuseofknowledgetotheabilityofsolvingpracticalproblems.inresearchlearning,teachersaretheorganizer,theparticipantsanddirectors.

【Keywords】researchlearningjuniorhighschoolbiologyteachingapplication

本文以“青春期”教学为例,采用确定研究对象和方法――学生建构问题――推测问题症结――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探讨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目的和意义

在当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人们以课程形态探讨研究性学习的较多,作为学习方式应用于学科教学的甚少。

生物学是探究性很强的一门实验科学,其课程内容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比较适合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学习。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生物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实现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使生物学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2.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初中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应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引入生物学教学中。

2.1确定研究对象和方法。

这个环节主要是教师给学生设置一个探究情境,或限定一个探究范围,包括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首先,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举实例、讲故事、出示实物或标本、出示图片、放录音、放录像、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研究问题。如学习《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第一章的第三节(主题:青春期;专题: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心理变化及卫生)内容时,我举了与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相符合,让学生觉得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实例。即一位中学生给某期刊的编辑写了一封信:我是一名中学生,正是特别爱美的年龄,从去年开始,我的脸上长出许多带黑头的小痘痘,好长时间不见好,于是我就开始挤、抓,甚至都出血了,现在脸上留下了许多疤痕,并且毛孔变得很粗,我真的很伤脑筋,您能帮我想办法吗?接着问:假如这位中学生向你倾诉,你将如何回答呢?这位学生脸上长出的许多小痘痘是什么?这与人体发育的哪个阶段有关系呢?作为中学生,你是否也发现自己身体和心理上有某些明显的变化呢?你知道多少有关青春期卫生的知识呢?并提出“四要四不要”的方法要求,组织学生讨论。(四要:要自主思考;要探索;要在笔记本上写关键词或画草图;要提问题。四不要:不要先看书;不要先讨论;不要喊叫;不要急于举手)这样,引导学生有序地学习“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心理变化及卫生”,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处理探究活动中的个别方法问题,能很快抓住要领。

2.2学生构建问题。

在教师提出探究领域之后,学生要对领域之内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建构。这个环节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个性化学习开始的关键。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创造一个良好的独立思考的环境。鼓励他们提出质疑,要发散思维,要作出联想,甚至要大胆地推测、猜想,学生构建的知识和问题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学生对前面的第一个问题,可能建构以下几种问题:①脸上长出许多小痘痘,可能是青春痘吧。②脸上长出小痘痘,可能是一种皮肤病,为什么不去看医生呢?③脸上长出小痘痘,是不是过敏所致?另外,对于青春期身心变化的问题,学生可能思考并且建构以下问题:①与以前相比,我的身体和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呢?②这些变化都与青春期有关吗?③为什么青春期会发生这些变化呢?④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2.3推测问题症结。

通过问题的建构,学生对问题已基本明了,但是还有一些疑惑、模糊不清的地方,需要学生对问题进一步分析、推测,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即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这个关键点一经解决,整个问题也就豁然开朗了,因此这个环节是整个探究过程的钥匙。如何找到关键点呢?这里,教师一定要讲究提出问题的艺术性。科学有效地提问,能够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如认为脸上长小痘痘,可能是一种皮肤病,这个猜想显然不正确,但是教师还是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猜想或解释表达出来。然后,可采取强调问题的关键词:中学生、脸上、带黑头的小痘痘等方法,让学生逐渐领悟自己推测的错误,并联想到关键点――青春痘。又如教师提问:“进入青春期以后,你和同学的身体在形态、结构、发育等方面有哪些明显的变化呢?你在心理上、思想观念上有何变化?”这是一些很笼统的问题,很难让学生通过确切的信息、资料来解答,应将提问所涉及的范围缩小至最佳,让学生可以非常明显地知道需要什么信息、资料来解答。如果教师提问:“进入青春期以后,你和同学的身高、体重、体形方面有何变化?你的生殖器官有哪些明显变化?有何异常现象?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该注意什么?”只有这样,提问才能成为对当前有用的科学问题,是一些可以解决的问题。当找到以上问题的关键点后,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进一步探究、主动收集信息、获得资料,进行正确解释。

2.4解决问题。

经过上述三个环节后,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明了了,需要什么信息、资料也十分明确了,学生就可以通过积极思考、自主探究,把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的关键词写在笔记本上,准备表达与交流。教师要察看学生写的关键词,了解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状况和收集信息资料情况后,组织学生讨论。这是为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发挥主体性,在交流中通过同化,建构正确的科学知识所提供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以学员的身份参与讨论,组织讨论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要及时给学生激励性评价,也鼓励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相互评价。只有全班学生都不会解答的难题才可以由教师提供信息资料。经过讨论得出了答案:①脸上长出小痘痘,既不是皮肤病,也不是过敏现象,而是青春痘,又叫痤疮(或叫“粉刺”)。②现在我们正处于青春期,脸上长了许多青春痘,是很正常的,千万不要挤和抓,否则会感染,还会留疤痕。③脸上长青春痘不要吃或少吃辛辣的、具有刺激性的食品等。至于青春期为什么脸上会长出青春痘、怎样预防的问题可以由教师解答。答:由于体内性激素的分泌量增多,使皮脂腺发育增强,因此皮脂分泌增多。如果皮脂不容易排出,就可能发生青春痘。另外,当学生找到身高、体重、体形、卫生等问题的关键点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主动收集信息、获得资料,经过多方面交流,就能够形成共识。

初中生物学教学研究篇4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健康教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277-02

一、本项目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中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加强健康教育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生物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利用生物教学这一平台,开展健康教育,是学科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是落实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索

(一)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优势

生物教学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最理想学科之一,这是由学科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生物学科具有开放性强、自然与人文并重等特点,是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焦点与核心。

其次,生物学研究目的之一是保障人体健康,现行生物教材的许多章节与健康相关联,可渗透健康教育各方面的内容。

最后,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还与生物新课程改革相符合,《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任务。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健康教育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

(二)初中生物教材中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健康教育方面提出的具体目标有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及保健的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等。本文以初中人教版生物教科书为例,渗透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如下表:

(三)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方法

1.课堂讨论法。结合生物教材内容,采用课堂讨论法,有效地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于课堂讨论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其健康的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如,讨论如何与异往这一问题,让学生彼此交流,相互勉励,用更积极的思想和学习劲头克服青春期的心理波澜,用更乐观的态度和正确的行为去与异往。

2.课堂讲解法。课堂讲解法是开展健康教育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可用于整个中学生物学的健康教育中。如通过遗传、变异、生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习“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过程等。同时联系当地实际情况根据季节特点等,如每年春天是细菌病毒快速的季节,流行性感冒呈大流行趋势,可提前介绍有关感冒的预防保健知识。

3.引导阅读法。教师配合课堂讲解内容,帮助学生选择一些适合的科普读物,如,当讲授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青春期”时,可给学生提供以下书籍:《男孩日记》、《青春期女性健与美》、《青春期性发育30讲》。此外,还可以推荐学生浏览“青少年健康网站”等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

当然除了以上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渗透健康方法外,可在课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如利用橱窗、黑板报、墙报、小报等进行宣传,开辟健康知识专栏;也可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如性生理卫生讲座。

总之,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新理念渗透健康教育,同时不拘泥于单科教学,能够发现并利用学科优势,把健康教育融入其中,既丰富了学科内容,又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但健康行为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只是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必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共同完成,才能达到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该任务是非常艰巨的,这值得去探究。

参考文献:

[1]王琴.高中生物课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07,(04).

[2]徐启发.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的尝试[J].生物学杂志,1998,(04).

[3]郭进.中学生物教学中性健康教育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初中生物学教学研究篇5

关键词:初中教育生物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研究

一、体现主体性的小组合作学习

要使得小组学习合作方式能够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良好的运用,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而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保证小组成员的公平竞争,初中生物教师就应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之间的差别,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进行分组,使得小组中的成员能够保持较为平等的合作学习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学习中受到的待遇是公平的,并因此增强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效果也会得到提升。一般来讲,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四人一组,每个小组选取其中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在小组学习方式中,组长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学习,开展讨论,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组内成员应主动配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配合教师的管理,但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增强小组成员的学习自信心,促进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习成员主体能动性的发展。例如,在对《生物的进化历程》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组内竞赛,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并让学生在讲课之前对课程进行预习,分岗位进行工作安排。这样,在上课时每个小组都会展示成果,使得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

二、体现尊重性的小组合作学习

⒈小组合作的生生互动是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生生互动能够使得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只是教学中的旁观者,但生生互动的合理应用,能够将学生变为教学的参与者,使得课堂教学更为丰富,有利于对学生的启迪,也有利于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合理运用能够改变课堂教学的目标结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强调每个人的进步,并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竞争、组间竞争的良好格局。在这种结构中,小组成员的合作改变了原本学习模式中的目标定向,使得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够获得集体荣誉感,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激发,并为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提供了动力。例如在对如何使用显微镜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先要求学生自己观察标本,随后进行组内讨论,利用讨论的方法找出最为合理的观察方式。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内,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在组内竞赛时,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加强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转变,由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权威变为同伴,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作用得到了增强,从传统学习模式中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此,合理利用小组学习模式,可以使得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更为平等,使得学生可以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评价,加强自身对于初中生物学习的自信心,并在初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独立性。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能够使得学生获得更加良好的生物知识,还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形成更好的活动体系。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的学习受到外界的影响会更少,并且能够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并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习过程由师生双方决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活动的操纵者,而学生是服从者;但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推动课堂进步。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

1.整体性评价。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施小组教学,教学评价不再只针对于学生个人,而是以小组为主,对整个小组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价。这种整体性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任何一种分组学习模式,整体性的评价都能够避免组内优生包办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让后进生对问题进行解答,其余的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2.开放性评价。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开放性的评价能够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而采取小组自评的方式能够形成每个人都参与评价的局面。当小组成员不能完成任务时,应请教其他小组,然后进行它组的互相评价,这样更有利于小组与小组之间和谐良好关系的形成。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建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具有积极有力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学教学研究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探究式学习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引导学生感受动手,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获取新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精神,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活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探究性学习是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课题选择、备课与上课的过程中,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大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鉴于此,笔者将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展开研究与探讨。

一、什么是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探究式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体验科学、感受科学过程的方法,帮助学生领会到生物学科的本质,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主动实践、积极的进行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养成科学的处理信息能力,突出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让学生逐渐学会科学的学习知识。近年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逐渐被广泛运用,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运用成为重难点。传统接受性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传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谐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围绕问题的解决而开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生自身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好胜心比较强,自己的控制能力比较差,学习的时候经常感到迷茫,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有利于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的实践性。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现状

教师已经认识到探究式学习的关键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受到教学时间、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限制,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教师对知识点的把握不够准确,总是按照教材知识,照本宣科的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有待提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要方案之一。在初中学习中,生物教学一直处于复合的状态,因此教师的素质有待提升,教w水平、教学能力都有待提高。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采取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性比较少,学习的时间、空间比较小,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之中,互动的对象主要是优等生,促进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让中等生、差生都得到关注。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出一些有质量、有层次、科学性、合理性的问题。即使有的教师开展了探究式的学习,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度不足,过分强调整齐划一,不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到所谓问题的标准答案,违背探究式学习的初衷。

三、初中生物教学开展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策略

(一)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基本思路与模式

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独立性,让学生进行有效探究,一般来说,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思路:

1.教师提出问题。探究式学习方式一般都是以问题为源头的,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应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提出有意义的探究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问题不可以是特别艰深复杂的,或者是深不可测,基本上没有学生可以得出结论,要提出一些通过思考就可以探索出知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观察意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问题有效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动力。

2.进行假设。在对学生布置完问题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与知识经验,收集资料,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假设,在探究中通过网络、教材、实验、观察等途径,探索知识,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有效进行探究式的活动。

3.实施探究方案。在探究式学习中,需要有有效的探究方案作为指导,从材料的选择、相关知识的构建、探究的方法步骤等等,这些探究方案需要从问题以及假设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去证明自己的假设。探究方案的设计要有实践性、操作性,要简明易懂、简单可行,然后有效的实施方案,进行观察和激励。

4.分析结果。在探究式学习之后,要将观察结果与已有知识相互融合,将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分类、归纳,得出结论、得出规律。

5.进行交流、讨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各自的探究结果,得出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引导新的问题,进一步探究各自结果的科学性,然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二)在导入环节进行创新,确定探究活动的主题

兴趣是最稳定的心理因素,是探究某项事物的心理基础,更是人成才与发展的起点,学习兴趣是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只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主动参与的意识,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最好的状态。因此,在探究式学习中,必须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学习“鸟类”的知识的时候,笔者准备了白纸、报纸、硬纸板三种材料中选择一种,自己想办法让纸飞起来,飞行时间最长的小组获胜。大部分的小组都会将纸张折成飞机,但是该选择哪种材质的纸成为小组的主要矛盾,折成哪种类型的飞机,更是成为交流的重点。结合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然后举办比赛,在学生完成活动之后,教师自然而然的将话题引入到鸟类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与发展,探究知识取得良好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用优美的歌曲拨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以轻松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如在学习“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的时候,我播放了《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其中舒缓的音乐有利于缓解学生看到蚯蚓的恐惧状态,增加对蚯蚓的好感,顺势确定探究的主题,蚯蚓为什么依恋土地。激发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下进行学习。

(三)创设轻松的、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改变自身的角色,自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是组织者、合作者,要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具浜托车氖ι关系,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要对学生有准确的认识,要给学生正确的期望,科学合理的期望,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从心理上信任教师,只有对教师亲近,他们才会对教师所教的科目有兴趣。“亲其师、重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探究学习的时候,要尊重每个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在学生探究学习中,要对学生多多肯定、表扬与鼓励。例如在学习“真菌”的知识的时候,当笔者讲到蘑菇这个真菌的时候,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老师,颜色鲜艳的蘑菇一定会有毒么?”其实这个问题与本节课的内容是不相关的,但是我却没有刻意回避,也没有批评这个同学,因势利导,激发大家的好奇心,让他们搜集资料一起研究,学生产生了科学合理的认识,学生之间自由的讨论,解决了学生疑惑,培养学生善于进行思考与探索的科学精神,也得到了科学的认识,辨认蘑菇是否有毒,不要单纯的依靠民间的经验,要依靠知识来辨别。

(四)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

在探究的过程中,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对各种信息与观念进行加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让新旧知识之间相互沟通。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点拨。例如在学习“水中的动物”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现水中动物的形态,在学生观看之后,为学生提出问题:“水中的动物是怎么生活的呢”让学生通过观察、问题、思考、做出假设,探究水中动物生活的习性。在整个过程中,笔者没有过多的干涉,只有在学生出现思维困惑的时候,提供支持与点拨,逐步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自主探究的乐趣。

总而言之,进行探究式的学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手段,从生物教学的现状出发,确定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瞿加法.探究性学习模式初探[J].初中教学研究,2012,(05).

[2]黄文英.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初中教学研究,2011,(12).

[3]茆庆东.例谈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活动[J].初中教学研究,2011,(04).

[4]刘尧,闫新豪.高职医学生物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2014,(09).

初中生物学教学研究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教学研究;启发;联想

【分类号】G633.91

一、引言

就目前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分析来看,中学教育想要有所改革,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与困扰。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将成为中学教育体系改革的排头兵,因此,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需要融入启发与联想方式,而这也成为了大众国民热切关注的话题。“生物课堂教学是生物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这对每一位生物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显然,如何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结构入手。”

二、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原因

(一)、现状

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生物修养的重要渠道,在这个倡导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生物教育的存在于发展,对中学学生人生发展而言,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的中学教育仍然没有完全意识到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关键所在。根据国内目前的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大致分为了两种状态。

1、学校教学以文化课为主,不重视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

中国目前的中学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这让很多学校产生了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大部分的中学认为,现代的教育胜负都取决于卷面成绩的优劣。学生的卷面成绩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了学校的教学口碑。学校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竞争力,就陷入了一种盲目追求卷面成绩的畸形发展趋势。部分中学对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并没有起到重视,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课程。

“生物课挪作它用,名存实亡,基本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出现这类问题,似乎让人不敢相信,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尤其在没有专职生物教师的学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局限

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形式非常有限,因为课程分配的时间有限,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可以教授的生物知识非常有限,在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形式更加没有发挥的空间。中学教育将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地位相对摆放的比较低,大部分学校都将文化课程教育看的比较重要,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体系,在决定教学成果成败的比赛上,主要是以学生的考试卷面成绩为主要的关注目标。这就造成了学校对各类教学课程,呈现不公平的看待态度。

并且,初中生物反思性教w的内容也非常局限。每个学校分配的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课程的时间相较于其他的文化课程来说,是比较少的,因此中学生物教师在有限时间里,如何来为学生教授更多的生物知识,这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考验。而枯燥的生物知识,对于较少接触生物的文化学生来说,是相对比较乏味的。

三、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对策

1、做好课前准备与课后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多收集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还有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感觉生物知识能学以致用,每堂生物课都能让他们耳目一新,丰富自己的见闻,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就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在学的方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学校要关注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

想要改变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现状,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改变学校对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态度。首先,学校要重视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存在,分配均等的课程时间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中,以此满足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教授要求。

其次,在对待文化课程与生物课程的态度上,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没有哪一项学科是有先后区分的,每一门学科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当然不例外。

最后,学校对生物教师有所重视,并且应该拨出一笔预算,专设为生物教师的生物深造费用。这样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生物知识,而且还能为学校留住非常可贵的生物教授资源。

3、生物老师与时俱进,拓宽视野

除了学校对生物课程的重视度要提高以外,生物老师对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态度也应该更加严谨。因为国内的生物教育发展的停滞,让很多生物教师对其生物教育的未来发展,产生了质疑。再加上学校对其生物教师的不公平对待,让很多生物教师消极对待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工作,在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态度上,非常的松弛。

如北京第五附中的生物教师,会定期进行自我深造。并且适时学习生物潮流前沿的生物知识,力图与时代接轨,充实最新的生物知识。例如,在教授生物课程的时候,就以创新式的接音游戏,来让学生以休闲的方式,来进行音节发音练习。

四、总结

中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学校对文化生物的观念起到重要作用,不应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程发展而忽视了生物课的影响。生物老师应当引导中学生改变自身对生物的观念,运用自己的知识层次直接影响学生在教材上对生物的兴趣、理解和学习,这些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传播更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让更多的中学生可以感受并且接受到更好的生物教育。

参考文献

[1]米娜.初中生物教学中递进式生命教育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马文净.初中生物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3.

初中生物学教学研究篇8

关键词:多媒体;生物;抽象;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8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054

初中相对于小学而言,学习内容大大增加,科目也越来越多。这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生物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自然也有着较高的教学要求。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枯燥、深奥的生物知识常常让学生提不起兴趣,这对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形成了不小的阻碍,更不要提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了。多媒体的出现,为当前的生物课堂带来了希望。其不仅具备普通生物实验的直观与形象,更具备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运用得当,将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深入探究多媒体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原则。

一、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初中阶段的生物知识很多都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些抽象、复杂的生物知识并不是教师简单的几句讲解就可以完成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自身独有的直观、形象等特点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感官地深入知识内部,轻松掌握复杂的知识要点,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有关“血液循环”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血液循环具体过程的短片视频,以静态图像、连续动画、片断动画、颜色变化等手段,形象地模拟出血液循环过程中多侧面、多层次的连续变化。直观的课件所带来的新鲜感,促使学生很快就理解并掌握了血液循环的途径,从而大大加强了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向学生宣传合理膳食、青春期卫生等相关内容,以此扩大知识外延。当然,这种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的例子还有很多,诸如“呼吸运动的过程”“尿液的形成”等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进一步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加深记忆。

(二)打破生物变化速度的限制

生命是运动的,所有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过程都是运动的。在生物教学中,如果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根本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有的生命现象稍纵即逝,有的生命活动却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无论哪种情况,在生物教学中都很难向学生生动地展示出来,给学生的观察、学习带来了不便。以植物的双受精过程为例,从花粉粒的形成到和极核及卵细胞的融合,整个过程十分漫长,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单纯利用传统教具展示这一过程,必然会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教学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文字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复杂、漫长的生命过程简单化、表象化,最终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有效节约了教学时间,更为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中,常常是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理论讲解,学生听得毫无兴趣、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效果极差。人机交互技术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特征。“人――机――人”的交互将学生从学习的被动位置解救出来,使学生可以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与此同时,多媒体也为教师的教学提高了便利。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内容和问题,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以及兴趣,选择不同难度的内容和问题进行学习,各有所学,各求所需,最终达到理解掌握、强化记忆的目的。比如,在讲“毛细血管、静脉、动脉”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三种血管的形态、结构,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在积极的思考与总结中,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顺利总结出了三种血管的概念。由于亲自参与了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成功将瞬时记忆转为短时记忆,最终形成长时记忆。

二、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不可否认,多媒体的出现,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简单、形象,给予了学生多重的感官体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多媒体是完美无缺的,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仍有许多方面需要引起注意。

(一)找准教师与多媒体技术的定位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永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无论任何时候,教师的地位都是无可取代的。多媒体的强大优势虽然为当前的生物课堂带来了更多的体验与惊喜,但其目的只是单纯地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服务,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只有明确了这一点,课堂教学才能沿着既定的目标良性发展。

(二)多媒体的应用要适时、适量、适度

能否选择最恰当的形式来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是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尤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获得信息资源的途径日益增多,同一个知识点常常会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效率,盲目依赖多媒体,而忽略了基本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的,结果过多的应用反而让学生分散了注意力,最后得不偿失。鉴于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科学、适度地利用多媒体,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恰当的信息技术表现手段,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只有这样,才能将多媒体的价值最大化,使其真正为教学提供助力。

三、结语

多媒体技术改变了过去生物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模式化的现象,给当前的生物课堂注入了源头活水,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但多媒体教学还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如缺少大量的制作课件的素材、课件制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备的添置需要消耗相应的财力等。作为生物教师,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多媒体的有效应用方式,减少和避免盲目使用多媒体带来的负面效应。相信通过广大生物教师的共同努力,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一定可以更加科学、高效的姿态为当前的生物课堂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王芳.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17).

[2]涂福良.浅析如何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9).

[3]李俊荣.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J].学周刊,2013

初中生物学教学研究篇9

当前我国在迅猛的发展之中,作为世界制造工厂的地位在稳步提升。作为制造大国,我国当今所缺少的不是普通白领,而是高级蓝领。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对职业学校的偏见,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更侧重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我所任教的生物课为例,教学不应该仅仅作为知识灌输的工具,而应该是发展学生认知事物、突出实践、提升技能的手段。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在生活中去探索,在实践中去验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知识传输模式,积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把指令性教学变为指导性教学,尊重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看到希望,为自己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二、加强观察、实践,注重能力培养

一个人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方面。生物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取得是一个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只有通过平时的观察与实验,才能够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同时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学生思维敏捷的时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会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观察和实验的功能,能使学生学得牢,记得活,理解得透彻,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对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实践和研究能力比较薄弱,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现有的知识设计相应的实验课题,提倡创新能力的发挥,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已有的经验、能力发现去问题,并通过思考去解决这些问题。探索性实验和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是初步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自己设计安排,也可以给出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自己选择实验,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这样有助于他们自身技能的提高。

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成败。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说得好:“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我们要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并在教育事业中取得成功,毫无疑问地要求每个生物老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例如:积极参加教师队伍的普通话、多媒体教学培训、新课程改革教研等各类继续教育活动;每个学期订阅两至三种有关教育的书籍,不断地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收集生物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信息,进行知识更新等。通过学习,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技能素养、理论素质会不断提升,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开拓和推进素质教育,是适应21世纪教育的需要。

四、加强实验,提高实验开出率,重视劳动技能的培养

生物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验教学的目的有:(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获得和巩固基础知识;(3)培养实验操作能力;(4)培养观察和实验记录能力;(5)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其中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将来走向社会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为了加强实验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强烈的探求兴趣,我在初中生物教学保证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开出率达100%,借助投影、录像和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并将部分教师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实验。教学中要杜绝“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等纸上谈兵的应试模式,要把教材中的每个演示实验认真做好,就要做到课前进行周密的准备,到实验室或者大自然中去做这些实验,使实验的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实验前要告诉学生一些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实验中要求学生要注意观察,善于思维,联系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实验后要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培养他们善于自学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五、学生的心理素质培育

初中生物学教学研究篇10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情境实验作业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44-02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被动式教学形式早已不能满足教学实际需求,这种教学形式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活动为辅,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局限于固定的思维无法创新,实践互动较少,多数以文字材料来辅助教学,而且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以书面形式出现,让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不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沟通不畅,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也较为简单。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再加上教学过程单调乏味,教师无法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初中生求知欲比较旺盛,很容易接纳新知识、新观点和新事物,但大多缺少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初中生物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授课时如果不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忽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生物问题,便难以把握教学切入点和突破点。鉴于此,笔者主张初中生物课堂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实施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简单地说是指教师在授课时,延伸教材内涵,把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关联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接纳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理论知识,并且通过生活实践帮助学生提高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具体说来,可以从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实验课堂以及课后作业四个方面实现教学的生活化。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学生踊跃参与,学习热情高涨

生物课程是从初中阶段开始的,对于刚刚接触一门崭新学科的初中学生而言,接受生物这门课程还需一定的时间。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快接纳生物学科和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或场景引入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教学情境,将学生要学习的生物知识与生活关联起来,让课堂教学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消除学生对生物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以讲授《生物的变异》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大家所熟知的影视明星或运动员一家人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然后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稍微留意便会发现,有的家庭父母身材矮小,但是子女身材高大,有的家庭父母均为双眼皮,但是子女却是单眼皮,这是为什么?”以此引入将要讲授的“生物的变异”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对该问题兴趣浓厚,纷纷踊跃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给予及时引导,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时,关键要与教材内容紧密关联,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生活体验相一致,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相匹配,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深刻理解,思维能力提高

生物教学并非单调乏味,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基本依据,从日常生活入手,收集相应的教学素材用于教学课堂,适当挑选生活案例来分析、阐述生物问题,帮助学生把所掌握的生物知识与自身的生活体验以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相结合,强化对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拓展学习思路,把问题与生活联系到一起进行思考,拉近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深刻领会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意义,以此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营造更融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有效把握和深刻理解生物知识。以讲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课为例,教师在讲到细菌和真菌可以引起人与动植物患病时,可以学生在生活中容易患上的皮肤病(如湿疹等)作为例子,让学生分析湿疹是受到哪些微生物的危害而产生的,也可以通过ppt展示人和动植物患病的内容和图片,把较为抽象的“细菌”和“真菌”相关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乏味情绪,还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与生活是相通的,学好生物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锻炼思考能力。要想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就要注意选择的生活素材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且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保障教学的“双向”流通。如果学生在教学中产生大胆的想法或新奇的思路,教师要给予适当鼓励并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样才有助于生物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实验课堂生活化:学生认真实验,动手能力增强

生物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适当开展课堂实验,帮助学生构建生物知识结构,同时促进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高。而把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加入生物实验中,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课堂实验对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更大的感悟。以讲授《植物细胞》一课为例,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洋葱玻片”的制作步骤后做实验示范,然后安排学生分组制作玻片,要求每名学生均要亲自动手做一做,这一实验阶段要求学生细致使用试剂,熟练掌握玻片制作方法。然后教师再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实验示范,学生轮流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做好的玻片,并且记录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这一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焦点的调整方法。教师要对学生实验进行细致点评,并指出学生在实验中常犯的错误。学生在整个课堂实验中均保持认真态度,每个学生都无须教师督促就积极做好玻片,并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来使用显微镜,在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实验并非一次就会成功,所以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做好实验的安全保障措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课后作业生活化:学生走出课堂,知识内涵深化

初中生物教学不但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要重视课后作业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i时应该多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并且掌握一定的知识应用能力,慢慢形成对生活的科学认知和个人领悟,亲身感受生物在生活中体现的科学性。作业可以多采取角色模拟、项目研究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互助合作过程中获得更为丰富的生物知识和应用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活动乐趣,由此保持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以讲授《探究环境污染对于生物的影响》一课为例,笔者在授课后要求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小组(3-4人为一组),依据老师提出的不同污染现象确定实地考察计划,通过实地考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有效措施,撰写考察报告,进行课堂汇报和小组评比,教师适当奖励表现突出的合作小组。在本次作业中,多数合作小组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小组内的每个学生均发挥了团结互助的精神,作业完成质量较佳。这样的作业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知识内涵也得到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