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十篇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十篇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1:49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篇1

论文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社会中的延伸,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的产物。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社会中的延伸,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的产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心理学、行为学、传播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研究网络受众的思想形成、发展和行为的规律及方法的学科。因此,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形成和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客观趋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石,是由它自身的本质所决定的,具体理论体现在:

(一)物质与意识关系的理论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离开人的意识,又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意识只不过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体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物质性;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又具有反作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的理论,就能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受众的思想形成不是纯主观的,起决定作用的是客观物质的东西,思想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外界(客观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所处的客观外界条件(客观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是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脑只不过起着“加工厂”的作用—人脑把外界的材料进行加工而形成思想。坚持这一理论观点,就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要收集思想信息本身,还要了解网络环境特点,了解当时社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当时社会风气和道德风貌,了解当时党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把人的思想放到这个特定环境中去考察,从而达到真正把握住时代思想脉搏、人们精神实质以及观念变化的本质和主流。坚持这一理论观点,就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具体的工作中,要自觉地以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实际思想水平和思想发展本身的规律性为出发点,注重调查研究,深人实际了解情况,自觉地把感性经验上升为理论,并用之来指导网络实践,而不是从网络教育主体本身的主观意想出发,凭想象、估计和感性经验来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唯物辩证法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理论基础。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运动。而矛盾运动导致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而质量互变又引起事物的否定与否定过程,从而形成物质世界永恒运动、发展、变化的。因此:

第一,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求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观点,不能孤立地看待网络受众思想问题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何网络受众思想问题都应该分析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整体上把握网络受众思想观念的实质和内涵。同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不能就网络想政治教育而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受众行为、网络受众的心理水平、网络道德意识、网络法律观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第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应坚持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应把任何思想、教育形式看成是一个过程。任何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和它环境有关,包括他生存的现实环境和网络虚拟环境,如果环境发生变化,思想观念本身也要发生变化,即使环境不发生变化,但由于思想本身的内在矛盾也促使思想发生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内容、新的方法来适应不同的主、客体。

第三,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应坚持唯物辩证法矛盾的理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任何思想都是在主客观矛盾中产生的,而任何思想问题都是主体和客体对立的产物,任何思想观念内部都蕴藏着矛盾。因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善于看到思想的矛盾性,既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把全面性和重点性结合,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正确认识思想观念的实质。

第四,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应坚持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的理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思想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人的思想发展是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因此,我们对于错误思想要防微杜渐,对好的思想要作艰苦的引导工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决不能把有些错误思想的大爆发看成是偶然现象,把英雄人物的英雄行为看成是“一瞬间”的灵魂革命。要坚持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要幻想不做工作而偶然收获丰硕成果。

第五,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应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理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看到思想、思想工作的发展呈螺旋型的状态,新思想、新方法一定取代旧思想、旧方法。一个人的思想发展、思想改造和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总是在曲折中前进,在矛盾中发展。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对思想工作对象和思想工作本身充满信心,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前进。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认识的辩证发展是由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认识发展的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穷反复过程。因此:

第一,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应坚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观点,就必须积极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在实践中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在解决问题中总结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第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应坚持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的观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环境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工作对象的变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变化,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并要求网络思想政治主体依据网络实践结果进行新的研究,作出新的结论,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而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辩证发展。

第三,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应坚持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思想与行为的辩证统一,教育者(网络主体)与教育对象(网络众)在思想认识上的辩证统一。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获得了预期的效果,就证明这个认识是符合实践情况的,如果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或者与预期的效果正好相反,则证明是不符合实践情况,甚至是错误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就是在这样不断的检验中发展的。

第四,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应坚持认识规律的理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定要注意两个飞跃在理论建设中的作用。第一次“实践—认识”的飞跃要求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深人实际,调查研究获得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性材料,然后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取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过程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二个飞跃就是要求运用已形成的理论去指导实践,一方面使实践更深化,另一方面也检验理论是否正确。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本质理论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内容很丰富。马克思认为,人始终是处在和自己周围世界的被历史地规定了的关系之中,只有通过这种关系和它的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才能把握住人的本质,这就是马克思把在劳动中形成的社会性作为人的本质形成的经典概括。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认为人是生物、实践、社会的统一体,人具有自然性、实践性、社会性,而且这三方面的属性又是统一的。第一,人的思想问题产生的必然性说明网络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人是生物、实践、社会的统一体。人的生物性的需要和人的社会性对这一需要的制约以及人的社会性需要和社会限制对这一需要的制约都必然产生矛盾,这一矛盾反映在实践性的认识领域就是思想问题。比如人的自然性追求吃好、穿好,但由于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不允许,这就必然产生思想问题。同样在网络环境下人也会产生思想问题和思想矛盾,有了思想问题就必须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教育达到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达到个人与社会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第二,人的本质规定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人在实践中的意识活动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人的实践性规定了人的行为要受思想支配,而人的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结构,这个动态结构能够接收外界的信息刺激,并在信息刺激中引起反思,进而改变或深化原来的认识;人的社会性规定了人要受环境的影响、他人的影响,接收环境或他人发出的信息,进而改变或深化自己原来的认识。也就是说人的实践性中的意识能动性表明人可以接收他人发出的思想信息;而人的社会性则表明人是会受他人影响的;人的思想是在这种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然人的实践性规定了人能够吸收他人发出的思想信息,就能够通过反思来改变或深化自己原来的认识。

第三,人的本质规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正是由于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的这一特点,规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须采取疏导的方法、说理的方法和正面教育的方法,通过网络的介人,加强思想信息的交流,通过有益信息的有效刺激,提高人的思想觉悟。

第四,人的本质规定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人的本质的普遍性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普遍性。人的本质中有个性的也有共性的,个性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共性则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规律性。除个别特殊的人外,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而根据这个规律去做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就必然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础

(一)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中,系统地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培养人才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这些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和学说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刻地阐明了主观与客观、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正确地提示了思想来源于社会存在,人的自觉能动性表现为人的先进思想支配人的行动,成为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因而,人们的思想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也只有在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得到检验。所以,毛泽东提出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的科学论断。毛泽东关于思想的来源、作用和检验标准的原理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地论证概念、范畴、功能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政治方向是人才健康成长的根本。因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的核心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原则,毛泽东提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言教与身教统一、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等很多重要的观点,从而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内容与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认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培育“四有”新人,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在世界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我们迎来了信息的大潮—一国际互联网。在泥沙俱下、良芬不齐的互联网信息中,我们必须提倡主流文化和观点,积极地引导网民,这就是邓小平同志说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另外,培育“四有”新人,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指导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这就要求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根据国际互联网的特点,开展具有创新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篇2

【论文摘要】从2o世纪9o年代中后期到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已取得了一系列有益的研究成果。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问题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基于此,文章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来论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以期能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到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最好方式。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它科学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深刻地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Lzl“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Lal“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n[4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决定着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能够反映社会存在,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n[Si0一切以往的社会意识,都反映着当时社会的社会经济状况—社会存在,同时随着当时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社会意识作为一种意识,具有意识的基本特性即相对独立性,但这并不是说社会意识能够独立于社会存在,而是指社会意识的发展并不总是同社会存在保持同步性,表现为社会意识或者促进社会的发展,或者阻碍社会的发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到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最好方式。从本质上说,网络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一种社会存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人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就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当然这些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有的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性,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的则阻碍社会的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改变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使人们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唯物论基础。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社会意识的产生不是纯主观的,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立足于社会存在的基础之上来考察、分析社会意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才有可能正确认识和分析网民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出发,详细分析网络环境的特点,全面收集网民的思想信息,把网民的思想放到这个特定的环境背景下来考察,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6]

第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或者促进社会进步或者阻碍社会进步。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调动网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的理论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来源

灌输理论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输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以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学说。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的,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真正射人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也就解放成为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认识到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敌对的对立,以便德国工人能够立刻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和政治的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L}J这虽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灌输理论进行的初步论述,但他们明确指出:要想使工人阶级提高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完成他们的阶级使命就必须对他们灌输社会主义意识。

列宁对灌输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我们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al“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按照他们的社会地位来说,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3}这说明社会主义意识并不能在工人运动的过程中自发产生,所以必须对他们灌输社会主义意识。

当然,灌输理论的提出,目的是使工人阶级形成阶级意识,提高政治觉悟,从而实现工人阶级运动由自发性到自觉性的转变,为实现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而奋斗。现在,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已经成为领导阶级,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禁要问是不是没有必要灌输社会主义意识了呢,灌输理论是不是过时了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的理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比任何时候都要紧迫,对灌输的要求也更高。在网络条件下,我们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灌输论,坚决反对自发论,大力弘扬主旋律,开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之所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灌输论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由于历史原因,在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目前我国还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例如,封建迷信思想在一些地方还大肆盛行。我们必须用无产阶级思想来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信息全球化浪潮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强大的信息优势和网络霸主地位,利用网络向全世界推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价值标准和社会文化,抢占信息空间,争占信息资源。这不仅加剧了东西方的冲突,而且给我国网民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使一些网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对西方意识形态、制度文化的盲目祟拜,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的目标。再加上一些部门和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意识形态、理想信念的淡化问题,强烈冲击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产生了严峻的挑战。

第三,意识形态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本质属性,这也决定了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灌输论。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一定阶级、政党、集团的利益服务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到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本质属性—阶级性。

总之,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意识灌输论。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的理论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网络的特点,积极研究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方法。同时,要大力弘扬马列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无产阶级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武装广大网民的头脑,积极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勇于承担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弘扬主旋律,引导广大网民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揭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科学论述中:“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川,这是其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其二。第一个论述揭示了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劳动实践,这实际上是人的类本质。第二个论述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的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而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指出每一个现实的个体与其他个体的本质区别,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一般本质。从以上两个论述可以看出,马克思从劳动实践和社会关系的角度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即劳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要解决人的问题。人的最根本的问题,在马克思看来,就是人的本质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基础,才能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来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因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论依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因而要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必须先认清网络的本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认识到网络能够促进人的本质的发展。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朋辈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1

“朋辈”是年龄相当的,互相有交往的群体,他们有着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等。在高校中的大学生朋辈心理干预则是指在大专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根据工作的需求,在全校范围内提倡互助意识或是经过选拔、培训准专业的学生,运用大学生之间年龄相近、环境相同、经验和价值观相似等优势,在同学之间相互倾听、同理与分享经验,以协助学生探索自我、适应环境,增进学生自我成长的一种人际帮助的过程。[1]将心理学中的朋辈心里辅导理论和技术融汇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直观性、启发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可以丰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育效果;可为探索到更加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供对策和参考,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体现。

一、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是“90后”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90后”学生俨然已成为了高校教育对象的主体。这部分大学生出生时就面临着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为了在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从幼儿时期开始,他们就一直生活在父母、老师对其学业的敦促、批评和说教之下,而其心理成长层面的诉求得到的关注却相对较少。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群体,自然具备了很强的竞争意识,但与此同时社会也在不知不觉中给他们贴上了“自我”、“孤独”、“脆弱”、“敏感”等标签。

一般来说,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建立在与德育相结合的基础上,是一种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模式,这与我们的教育对象从小接受的来自家庭、学校的思想教育方式并没有不同之处。但是随着教育对象身心的发展和成熟,特别是对于仍处在“心理断乳期”的“90后”大学生来说,自身的“成人感”使得他们不再对儿时一贯接受的“说教式”的教导产生认同感。在一种高标准、严要求的成长背景中长大的他们早已对教师的说教产生了“免疫力”。离开了家长的束缚,“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感觉像从笼子里飞出的鸟儿一样,他们渴望在大学校园中寻求与众不同的、以前没有体验过的新异的刺激。这也是现在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的,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与学生进行沟通的原因所在。因此,在新时期下,面对新的教育群体,探索和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势在必行。

二、朋辈心理干预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的意义

由于朋辈心理干预者与干预对象身心发展的相似性,使得朋辈心理干预与普通意义上的心理辅导相比具有自发性、互、生活化、易接受以及简便、及时、覆盖面广等诸多优势。对于朋辈心理干预者来说,朋辈之间在一种没有设定的情境下进行交流和活动,朋辈心理干预者在帮助周围同伴学生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对于他们来说帮助他人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自我重新认识,重新整合的过程。而从预者角度看,朋辈心理干预中的朋友谈心式的干预形式使得心理干预变得生活化,可有效地降低预者被贴标签的风险,减少了预对象的心理负担。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应该是“预防”。由于高等教育的特点,教师不可能随时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的问题,很难及时地对学生的各种思想隐患问题做到防范和干预。采用朋辈心理干预则可以在工作中有效地实现预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作为朋辈的心理干预人员由于自己就身处于学生群体之中,对于身边同学的各种问题、异常行为常常能先于教师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或有目的地帮助寻找相关的教师进行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干预的滞后性。可见,朋辈心理干预可以壮大高校心理辅导工作人员的队伍,朋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介入,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中的思想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

三、以朋辈心理干预为基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基本思路

以朋辈心理干预为基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开展,辅导员可以以院系为单位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在党政思想教育专家老师的指导下,由具有团体辅导专业知识背景的辅导员通过文献的查阅,形成研究理论框架,根据理论框架建立朋辈心理干预活动方案;然后,选拔出院系学生群体中优秀的学生党员接受朋辈心理干预领导者培训;接着,由受训过的党员学生开展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动;最后收集活动中的数据以及相关资料,对整个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相应的研究报告。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充分考虑到了相似的年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对“90后”大学生思想的形成和改变的影响作用。同时也可以为辅导员创建一个很好的教学科研平台。

采用朋辈心理干预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学生中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充分发挥和带动了大学生党员群体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先锋作用,能够丰富和创新各院系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开展模式。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大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朋辈心理干预培训,使这部分优秀党员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干预的知识和技巧,由他们向周围的学生传播知识和技能,可以有效地扩大和传播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品质和思想精髓,同时也可以提高党员学生的工作热情。通过朋辈之间的学习和效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纯洁大学生的入团、入党动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成静.大w生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教社正厅[2002]3号).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篇4

星期六(10月22日) 星期日(10月23日) 专业代码与名称上午下午上午下午 08:30--11:0014:00---16:3008:30--11:0014:00---16:30020105金融(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055企业会计学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6货币银行学  00075证券投资与管理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020107保险(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066货币银行学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82人身保险学 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109国际贸易(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090国际贸易实务(一)00092中国对外贸易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76国际金融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88基础英语 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1工商企业管理(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055企业会计学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8国际企业管理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3会计(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156成本会计  00067财务管理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020205人力资源管理(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165劳动就业概论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4729大学语文  00163管理心理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6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170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00169房地产法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122房地产评估00173房地产金融  00172房地产经营管理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020207市场营销(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181广告学(一)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182公共关系学  00180企业定价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020211饭店管理(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189旅游与饭店会计00187旅游经济学00015英语(二)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203饭店服务00202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00199中外民俗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0215电子商务(专科)00890市场营销(三)00888电子商务英语00894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00896电子商务概论 00891国际贸易实务(三)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0112法律(专科)00242民法学00223中国法制史00243民事诉讼法学00244经济法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261行政法学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30301行政管理(专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182公共关系学00312政治学概论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3350社会研究方法  00163管理心理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040101学前教育(专科)00386幼儿文学0038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0039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0038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399学前游戏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040103小学教育(专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00408小学科学教育00395科学.技术.社会 00409美育基础00410小学语文教学论00411小学数学教学论00412小学班主任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40106教育管理(专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429教育学(一)00444教育政策学00012英语(一) 00031心理学00447教育行政学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163管理心理学 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0124义务教育(专科)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00408小学科学教育00412小学班主任 09278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00429教育学(一)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9282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   040301体育教育(专科)00485运动解剖学00429教育学(一)00487体育心理学00494中学体育教学法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50102秘书(专科)00345秘书学概论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182公共关系学00509机关管理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46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50114汉语言文学(专科)00031心理学00429教育学(一)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0529文学概论(一)00536古代汉语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0207英语(专科)00596英语阅读(二)00795综合英语(二)00597英语写作基础00794综合英语(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50303公共关系(专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644公关礼仪00182公共关系学00647公关语言 00643公关心理学00646公共关系写作00853广告学(二)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50407音乐教育(专科)00031心理学00429教育学(一)00728中学音乐教学法00504艺术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7127歌曲分析与写作 04729大学语文 050409美术教育(专科)00031心理学00429教育学(一)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504艺术概论 00736中外美术史 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80305机电维护(专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22高等数学(工专)02225电机与拖动基础00012英语(一) 02194工程经济02159工程力学(一)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2227电器控制技术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02229供配电系统08060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科)02269电工原理00022高等数学(工专)02198线性代数00012英语(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2301发电厂电气主系统02300电力系统基础02277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80701计算机及应用(专科)02142数据结构导论00022高等数学(工专)02198线性代数00012英语(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04729大学语文    04732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080704电子技术(专科)02269电工原理00022高等数学(工专)02198线性代数00012英语(一) 02342非线性电子电路 02348电子测量02277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80801房屋建筑工程(专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22高等数学(工专)00170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02398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02400建筑施工(一)02387工程测量02396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90414畜牧兽医(专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2773动物繁育学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2783家畜病理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8014畜牧兽医微生物学02796畜牧业经济管理 07408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110107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专科)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00020高等数学(一)00346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00012英语(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2277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02382管理信息系统994104电子商务中级职业证书00890市场营销(三) 00894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00896电子商务概论994105电子商务高级职业证书0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00915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00906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00896电子商务概论020106金融(本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76国际金融00066货币银行学00015英语(二)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77金融市场学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67财务管理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20108保险(本科)00067财务管理学00083船舶保险00048财政与金融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084运输保险00085再保险学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0086风险管理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110国际贸易(本科)00100国际运输与保险00076国际金融00055企业会计学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101外经贸经营与管理00102世界市场行情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115经济学(本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142计量经济学00048财政与金融00015英语(二) 00143经济思想史 0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202工商企业管理(本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055企业会计学00015英语(二) 00067财务管理学 00154企业管理咨询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204会计(本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56成本会计00015英语(二) 00067财务管理学 00159高级财务会计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20208市场营销(本科)00186国际商务谈判00683服务市场与营销00055企业会计学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020210旅游管理(本科)00188旅游心理学06011旅游学概论0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92旅游市场学06120旅游专业英语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199中外民俗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6126旅游人力资源管理  020216电子商务(本科)0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00915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00906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995商法(二)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896电子商务概论    00997电子商务安全导论020224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本科)00067财务管理学00122房地产评估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15英语(二) 00172房地产经营管理00644公关礼仪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972房地产项目评估 00244经济法概论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570房地产营销学030106法律(本科)00230合同法00227公司法00243民事诉讼法学00015英语(二) 00242民法学00262法律文书写作00263外国法制史00169房地产法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5678金融法 05680婚姻家庭法 030302行政管理(本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319行政组织理论00316西方政治制度00015英语(二) 00320领导科学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321中国文化概论00312政治学概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322中国行政史040102学前教育(本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400幼儿园课程论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00015英语(二) 00401学前比较教育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399学前游戏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884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040107教育管理(本科)0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00429教育学(一)00449教育管理原理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451教育经济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5930中国教育管理史  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05929外国教育管理史 040108教育学(本科)00031心理学00429教育学(一)00449教育管理原理00015英语(二) 00464中外教育简史00451教育经济学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769中国传统文化00469教育学原理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0112小学教育(本科)00464中外教育简史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0044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00015英语(二) 0330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6230小学艺术教育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0125义务教育(本科)00464中外教育简史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9291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    09294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    09297初中英语课程与教学   有关问题说明:1、考生可持《课程合格证书》和《准考证》到主考学校报名参加实践性课程的考试。2、课程代码、使用教材以当次公布的为准。3、专业名称后加“*”的为委托考试专业。

星期六(10月22日) 星期日(10月23日) 专业代码与名称上午下午上午下午 08:30--11:0014:00---16:3008:30--11:0014:00---16:30040202思想政治教育(本科)00769中国传统文化0047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00480中国传统道德00015英语(二)  00481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00483科学思维方法论00312政治学概论    00474科学社会主义040302体育教育(本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429教育学(一)00502体育管理学00015英语(二) 00031心理学00498体育统计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96体育测量与评价00501体育史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105汉语言文学(本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422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015英语(二) 00540外国文学史00536古代汉语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541语言学概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113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00540外国文学史00422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015英语(二) 00769中国传统文化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541语言学概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938语文教育及课程研究 050125商务秘书(本科)00345秘书学概论00644公关礼仪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8021传播与广告08022秘书外事管理实务  08019理财学   050201英语(本科)00600高级英语00795综合英语(二)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603英语写作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830现代语言学    00837旅游英语选读  050206英语教育(本科)00582语音学00795综合英语(二)00833外语教学法00603英语写作 00600高级英语00830现代语言学00838语言与文化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0302广告学(多媒体技术方向)00641中外广告史00692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00181广告学(一)00015英语(二)(本科)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755广告设计与创意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5055室内装饰效果图设计 07334广告摄像与摄影 07072企业形象设计(CiS) 050408音乐教育(本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429教育学(一)00733音乐分析与创作00015英语(二) 00031心理学00732简明配器法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410美术教育(本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745中国画论00969色彩学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0437艺术设计(本科)  00853广告学(二) 060102历史教育(本科)00769中国传统文化00771中国现(当)代史专题00766史学概论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772世界近代史新体系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5937世界古代史专题070102数学教育(本科)02011复变函数论02009抽象代数02013初等数论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018数学教育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2002数学分析(二)070202物理教育(本科)02033数学物理方法02036量子力学02040理论力学(二)00015英语(二) 02035热力学与统计物理02039物理教育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6436物理实验设计与指导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70302化学教育(本科)02051物理化学(二)02053结构化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054中级无机化学05934中学化学教学疑难问题研究05933化学环境社会    06850分析化学070402生物教育(本科)02084组织胚胎学02081进化生物学02085细胞生物学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088生物教育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5932保护生物学    06445现代生物学进展070405生物技术(本科)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6705生物工程下游技术02070微生物学00015英语(二) 06707酶工程06859植物组织培养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70702地理教育(本科)02099经济地理学导论02101区域科学原理02091地质学基础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105地理教育学02093自然地理学基础05034旅游地理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6454地理典型课示例080605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本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23高等数学(工本)02300电力系统基础00015英语(二) 02269电工原理02312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自动化02306自动控制理论(二)02311发电厂动力部分 02310电力系统分析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0702计算机及应用(本科)02331数据结构00023高等数学(工本)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4737C++程序设计02333软件工程 0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80705电子工程(本科)0235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080713信息技术教育(本科)02331数据结构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2328面向对象程序设计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6624数值分析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420物理(工) 06626数字逻辑  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人学视域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5-0028-04

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范式转换,对于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增强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建构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分支体系,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理论意义。笔者试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成果作以概括,以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深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的意义和必然性

1.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人学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意义重大。张耀灿等指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以及人与人的权利和义务、人的自由平等、人的理想和信念等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开拓了一个崭新的视野。只有以此为指导,以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为出发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研究,才能在当今多学科体系发展中,扬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有相对稳定性和坚实理论内容、并为社会认同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1]

思想政治人学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确立学科独立地位的需要”、“走出既有研究模式困境的选择”和“对当今时代要求的回应”。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普遍存在“学科边界模糊”、“理论移植”、“借船出海”、“解题低效”等诸多问题,其症结在于:学界更多的是从政治和社会需要研究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而忽略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的内在需要;更多地关注“为谁教育”、“教育什么”、“如何教育”的研究而相对忽视对“教育为了谁”这样一个事关教育本质的深层课题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要在鲜活的实践面前继续持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理论穿透力,要实现新的提升和发展,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必须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找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走出理论和实践困境的方向”。“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人学原理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2]

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生动实践,是回归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从二者的逻辑关系分析,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人学理论的一次革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人之现实存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点,人之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方法和途径,人之全面自由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目标和归宿”。[3]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蕴含着丰富的人学底蕴,体现着人性张力和教育诉求。“人的未完成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人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人的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4]

2.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的必然性

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张耀灿等认为,首先,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人学的关联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价值是追求人自由全面发展。其次,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基本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指导,才能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最后,人文关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要求。用马克思主义人学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从“现实的人”出发,用符合人性的方法实施教育,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可以更好地促进这一实践活动的开展,从而更好地提升人、完善人。[5]对此,郑银娟等人也持同样观点。[6]

二、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追问

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思考,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人的本质论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从实践论入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思考。曹清燕等认为,马克思的实践乃是由物质生产、再生产、人的自身生产、社会关系和意识五个方面或因素相互交织、相互缠绕的、共同组成的统一整体。作为人的一种精神生产实践活动和人的一种精神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人的存在的一种状态,是人的现实生活的一种表现和现实化。人的具有超越性的实践活动和人的生存性存在引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在于人的存在和人的生存,其理想总是指向人自身存在的完善,其根本意义在于对人的生存的关切,对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唤醒与提升。人的存在和生存的完善就是人的生成、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7]

从人的本质论入手,反观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人的哲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的存在、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以及人生价值、目的、道路等基本原则的学问”。[8]“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及与之相对应的需要构成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三大人性基础,同时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必然性的哲学根基”。[9]从马克思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关系来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社会关系的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逻辑方法,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出发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定了目的。”[10]从人的本质来看,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实践性,它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根源。“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根源于人的本质属性之间的制约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根源于人的本质的普遍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根源于人的本质的实践性和社会性。”[11]当然,人的本质不是既成的存在,而是通过实践活动不断生成的存在。“人的本质生成性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根据,人的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多维性的人性依据,促进人的类本质占有和实现是人的当展的突出需要。”[12]

三、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是学科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科建构的条件和保障。学科理论的成熟和完善是学科体系确立的标志。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理论研究代表性成果体现在万光侠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基础》一书,作者以人的存在论、人的本质论、人的发展论,深入系统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意蕴,不仅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研究,而且为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理论大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3]随后,他指出,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确立“以人为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把现实的人作为现代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把生活化作为现代人本思想的立足点,构建人性和谐作为现代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核”。[14]

雷骥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人性基础研究》一书,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该书以六章加上导语和结语共八个部分结构全书框架,全面系统梳理了古今中外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思想形成和发展脉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多维度地论证了‘现实的人’是现代人性基础研究的逻辑起点,从本原性上全面论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人性依据,深入分析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具体规律、主要原则和方法的人性基础,为我们今天自觉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15]

理论与时俱进才有恒久的生命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保持生命力和实效性,就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在人性基础视野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人性化和现代化超越。即:从以抽象化理想化的人格为本到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本,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念的人性化超越;从单纯注重社会价值到坚持关注个体价值与关注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人性化超越;从片面的无个性的听话人到全面发展的具有自由个性的完整人,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理论的现代性超越;从灌输模式到关心模式,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人性化超越;从单一价值标准到二元价值标准或多元价值标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超越。”[16]

四、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

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探讨,主要研究如下:

一是人学研究方法论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张洪根认为,从人学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理论基础的逻辑完整性之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特殊性之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对象化活动之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功能科学之要求。”[17]同时,他还认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必须坚持历史性原则,实施系统开放式教育;坚持对象性原则,实现主体、客体和环境的有机协调;坚持个性化原则,促进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坚持民主性原则,始终贯彻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8]

二是理论演绎和实践归纳是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张增孝等学者认为,理论演绎和实践归纳是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和问题探究精神为依据力求体现四个原则: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原则,力求展示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学问题的特殊性;坚持点面结合原则,力求在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人学化方面有所为,进而以点带面,寻求整体突破;坚持贯彻指导理论为主原则,适当借鉴国内外相关进步理论,力求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发展有所建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力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能给部队以切实可行的指导,遵循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基本思路—要素人学化的逻辑框架进行研究。”[19]

五、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建构

这一研究主要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进行:

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建构研究。人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目的,蕴藏着对人的生成、发展和完善的功能。“人是目的”这一根本法则应始终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追求的至高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思想,以“人之生成”为切入点,以“人之主体性生成”为现实途径,从一个全新的视域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建构出以“生成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宗旨的本真的属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人的开放性与超越性决定了之生成的可能性,从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构建基础;如何生成主题性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构建途径,生成自由而全面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建构之目的。坚持理论维度和现实维度的统一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任务。[20]

人学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部建构探讨。这一层面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目标、价值、主体、方法、功能和对象等方面进行人学分析和转化。从教育的根本目的来说,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由人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创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功能、价值中蕴含建设人本身的因素”,因此,“人是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大法”。[21]人的目的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应体现不同的内涵和层次特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的价值取向,现实性原则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的基本原则,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体之生成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现实定位”。[22]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应从“道德本位向能力本位依次递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定位应达到个人的社会价值与社会的个人价值、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内在统一”。[24]“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确立教育者主体性与受教育者主体性辩证统一的新观念”[25]“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选择,应实现社会规范与激发创造的双向互动”。[26]“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表现为个人与社会思想道德文化的双向建构”。[27]“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德育对象不是抽象的人,是现实的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28]

六、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层面的研究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强人意的原因,在于实践操作层面上存在着偏差。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上,片面追求社会目标价值,忽视了个人价值的实现,异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过于突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且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人的需要;曲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原则,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29]因此,用马克思主义人学来指导,破除和纠正传统思想政治实践工作理念,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以人的本质二元性取代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中的一元性,使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在科学的价值论基础之上,以人的价值的多元统一取代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单向定位,使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在科学的价值论基础之上,以人的主体性双向互动取代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单向灌输,使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之上。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注重现代人格的培育,注重人的独立个性重塑,注重从道德本位到能力本位的依次递进,注重与人本管理的有机统一,注重社会规范与自主创造的双向互动,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30]

总的来说,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值得肯定。研究涉及到教育目标、价值、主体、对象、方法和功能等诸多方面,学者在不同领域提出了创建性的观点,为我们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研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学科体系,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学提供了丰富的宝贵资料,意义重大。但是思想政治人学研究毕竟是一个前沿性课题,起步较晚,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薄弱,不够系统深入,主要问题如下:

其一,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尽管引起部分学者关注,但总体而言,学界关注程度不够,认识不足,参与不多,有代表性和创建性的成果自然也就有限。其二,理论研究欠缺。正因为认识和重视不够,理论研究自然欠缺。现有研究比较分散,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的基本理论、价值目标、主要内容、原则方法、运行机制、模式规程等系统整体性研究还非常欠缺。因此,对于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人学”、“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什么”、“如何进行思想政治人学教育”等问题没有上升到理论化的高度进行研究,表现在理论基础、对象范畴、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等没有理论深度。其三,理论借鉴偏颇。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学者大多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并以此作为研究的理论资源,而对于近现代西方人学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学思想涉足较少,实乃理论研究的重大缺憾。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但不是拒斥和否定西方和中国传统人学思想,其思想精华理应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只有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和博大的胸怀来审视、批判和汲取人类思想文化的精髓,为我所用,才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理论内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视域。其四,理论与实践失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而相对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层面的探讨和观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求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的理论研究只有切实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才能实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96.

[2]林伯海,李堂.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微思[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11-13.

[3]胡凯,王灵芝.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之维[J].求实,2009(2):81.

[4]刘翠玉.人学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经济研究导刊,2010(26):241.

[5]张耀灿,曹清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2):38-41.

[6]郑银娟,张凤阁.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11):302.

[7]曹清燕,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J].理论前沿,2007(11):11-13.

[8]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

[9]吴惠林.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谈思想政治教育与人自由全面发展[J].政治研究,2010(3):19.

[10]温汉雄.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审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11):25-26.

[11]侯玉基.论人的本质与思想政治教育[J].山东社会科学,2003(3):56.

[12]陈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根据和多维目标[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11):170-171.

[13][31]张耀灿,曹清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述评[J].理论研讨,2008(3):161,162.

[14]万光侠.现代人本思想政治教育建构的几个理论问题[J].济南大学学报,2007(6):30-31.

[15]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理论研究的开拓性力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评价》[J].思想教育研究,2009(2):93.

[16]雷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和现代性超越[J].济南大学学报,2007(6):40-42.

[17]张洪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人学基础[J].思想教育研究,2001(4):19-21.

[18]张洪根.思想政治教育人学方法论原则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46.

[19]张增孝,郭政.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研究初探[J].思想政治工作,2003(1):87.

[20]宋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构建[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5:3-4.

[21]曾长秋,曹清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属人性——兼从人学视角谈思想政治教育目的[J].湖湘论坛,2011(2):123.

[22]张耀灿,曹清燕.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J].江汉论坛,2008(1):162.

[23][24][25][26]张立.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6):94-95.

[27]孔祥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个人和社会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山东社会科学,2006(8):83.

[28]王宏伟.马克思主义人学视界下的德育新探三题[J].扬州大学学报,2005(4):45.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回顾;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5-0040-05

原理,通常指某一领域、部门或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基础理论是指在一门科学理论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并具有稳定性、根本性、普遍性特点的理论原理。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就是体系化、科学化的基础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的教材,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或者说是本学科基本理论的集中体现。新世纪新阶段,伴随着现实实践的深入发展,本学科专业人才的学习培养对基本原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研究进行梳理回顾,以发展性、超越性和建构性的眼光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创新与发展,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学科之所以成为学科的内生要求。本文在对部分文献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对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建构、教材编撰,包括内容框架设计等提出自己的一些拙见。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研究的文献概况

自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正式创立以来,学界对其基础理论已经进行了20多年的辛勤探索,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材也多达数十种。1986年第一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正式教材的出版,标志着本学科最带有根本性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本学科主干课程的建设拉开了新序幕。20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自成一体,不可割离。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为题名检索专著,共有17条记录,最早的专著出版时间是1986年(陆庆壬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同样的检索方式,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为题名检索即可得出75条记录,最早的专著出版时间为1983年(曾德聪:《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这75条记录除9条属于学位论文外,其余66条全部为专著。这就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成果大部分是以教材、专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沈壮海教授曾做过统计:目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中,有88%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研究的著作。其中,概论性著作80部,占此类著作59%;分论性著作39部,占29%。[1]从检索得出的专著的出版年份数量来看,2010年4部,2009年4部,2008年4部,2007年4部,2006年7部,2004年5部,2000至2003年共9部,1990年到1999年共19部,从总的趋势上看,这些数据的变化实质上表明,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研究越来越形成了带有普遍共识性的观点和结论,这一过程本身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不断凝练、总结、归纳、提升的过程。甚至于后续形成的大部分原理专著,无论是章节设计,还是具体内容,包括主要概念、范畴,都是在1999年高教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2001年人民出版社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而来的。

在CnKi中国知网中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为题名进行跨库检索仅有17篇文献。以“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为题名检索仅有6篇期刊文献(检索时间为2011年10月4日)。检索结果表明:学界很少以整体性或系统化的视角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问题,而大多都是就原理本身所辖含的某一问题加以研究。这是目前学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研究的一个典型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材的编写也有其特定的方式,而且经历了从国家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编写到各校自行编写的发展过程,背后反映了本学科从设立之初的探索试办试行到现阶段学科建设发展自大大增强、博士和硕士学位点林立的发展历程。邱柏生教授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材编写的三种主要方式,即“由教育部有关职能部门统一组织编写、同类型学校合作编写、各校自行组织编写。之后,编写相关教材主要通过后两种方式进行。这些年来,各地编撰了不少同类教材,总共算来也有几十种之多,尽管称谓不同,或称‘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或称‘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或称‘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等不一,但教材内容大致相似”。[2]

从所检索的专著的题名来看,书名有没有“原理”两字,实际上并不影响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成果或者学科主干教材的属性,但可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是以专业、学科建设(也内含教材建设)为“原发动力”,专业、学科设置和发展诉求直接催生了原理的研究,这一来,其实当时并没用太多的理论积淀可供本学科创始人在编写本专业教材的过程中参考利用,与思想政治教育最接近的,自然就只有教育学了。也就是说,最初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教育的一种形态来理解,也是自然而然的。

近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渐渐趋热,特别是05年以来,研究成果很多,就原理而言,也有不少新成果,但几乎都是原理的分论。以博士论文为例,从原理的整体结构上来专门作系统研究的比较少,而大多数是对原理所涉及和包含的某些带有基础性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元”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理论等。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主要构成内容上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理论继承与借鉴;范畴;过程和规律;功能和地位;环境理论;对象群体分析;目标与内容;机制、原则和方法;评估;队伍建设;领导管理等。当然,对于当中的某些具体问题,至今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看法或达成学术共识。这也是作为一门学科最为基础和根本的理论内核――原理的建构、发展和完善必经的一个过程,或者说阶段。从这个意义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不足,这是客观必然性的,应该理解。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发展历程及其整体框架结构

尽管20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研究成果颇丰,但学界很少系统回顾和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发展的阶段历程,更多的是谈论学科的发展历程。而学科发展内在地包含着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因此,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研究也是有阶段可以划分的,目前以原理主干课程的教材为例进行分析,是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发展历程的主要方式。

目前,初步检索到的文献中,邓亚秋、罗洪铁的观点最具代表性,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理论体系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95年到2001年;此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主要代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1999年版)。该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基本确立了以范畴和过程规律为核心的本体论样式,涉及内容较为丰富,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环节、要素为视点组织体系的主要内容,体系相对庞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分支学科的内容还包含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分支学科的体系内。二是2001年到2006年;此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的主要代表作是2001年版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三是2006年至今;此阶段比较重要的代表作是2006年版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3]

罗洪铁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一文中总结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分期,理论界有不同的划分法。有的学者认为:第一阶段应为1921年建党至1984年,这段时间思想政治教育有深刻丰富的理论,但尚未建立相应的学科。第二阶段为1984年至今,建立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初步系统化阶段。有的学者认为:第一阶段为1978年至1986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时期。第二阶段为1987年至今,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时期”。同时该文提出以有代表性的专著为标准,可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萌芽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阶段”。[4]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框架和内容构成,总体而言还是缺乏整体性的研究设计(亦可称为“顶层设计”研究)。近十年来,形成了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的分论专论,它们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当中的某一组成部分。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框架结构(内容布局问题)的研究总体偏少,甚至于没有涉及。事实上,如果作为具有高度总括概述特点的“原理”缺乏对其所包含的某一理论(分论)的整合能力,只能表明作为学科主干的原理教材的编写和研究落后于其所辖的某一具体理论的研究,原理的内容未能全面反映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体现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那么,我们整个原理的内容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整体框架,也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构成的探索。从现有原理教材的内容组成来看,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大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主要是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介绍、学科研究对象、学科特点、学科性质、学科基础理论)、本质论、目的论、发展论、价值论、结构论、主导论、主体论、接受论、中介论、过程论、资源论、载体论、环境论、机制论、管理论、方法论、评价论、艺术论、发展论等。围绕原理所涉及的问题,近些年已经分门别类地形成了以下多种专著:如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研究》2009年)、思想政治教育中介(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2007年)、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源起及本质的研究》2007年、杨威《思想政治教育发生论》2010年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王敏《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论》2003年、张世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论》2005年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项久雨、胡国义等的专著)、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2007年)、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陈万柏、贺才乐等专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刘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2009年、另有博士学位论文3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李辉、沈国权、戴钢书等的专著)、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2003年、赵志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2009年等)、思想政治教育主导(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2004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2005年、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2009年)等等。

此外,近些年来许多属于本学科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为积淀、形成、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理论智慧。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经过新一轮的有意识的提炼、综合,最终能够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例如,万光侠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2006年)、雷骥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2008年)、马万宾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研究》(2009年)、伍揆祁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论》(2007年)、荆兆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及建设思路研究》(2011年)、田鹏颖的《思想政治教育哲学》(2010年)、王娟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2011年)、赵兴宏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用论》(2008年)、李宪伦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探析》(2007年)、李征的《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2011年等,这些研究成果虽不直接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但其所涉及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内容,从不同视角、不同论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丰富发展起到了推动借鉴作用,这些成果能够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构建提供智力支持。

总结起来,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研究主要是以分论、专论研究为主,就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整体框架加以深入探讨并给出基本结论的文献非常少。有些研究者虽然对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结构设计有过一些设想,但缺乏深入、系统的提出论证,大多零散粗略地陈述于一些报刊文章当中。

三、学界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不同观点及其评述

应该敢言,20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取了显著的成绩,学科发展日趋成熟,一些本学科特有的范畴体系、内容结构日益得到学界的认同,学科的科学化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作为今天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学主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在框架设计、基础理论、结构安排、内容体系、学术逻辑等等诸多方面都逐渐形成一定的风格,不少问题只有在本学科的论域当中才会得到深入的讨论和阐释。这些都是我们原理研究的骄人成绩。当然,客观上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以下笔者整理了部分学者的观点:

张耀灿教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发展到今天,与进一步推进其发展创新要有新的思路是分不开的,即开展元理论研究,特别是要推进研究范式的人学转向,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范式观照下,重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重新审视,应从理论体系的结构和理论观点的解释力两大方面探讨八个基本理论问题”。[5]

邱柏生教授从原理课程教学的角度认为“从该专业确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就被看作一门重中之重的核心课程,各校都投入了一定力量进行课程建设和师资梯队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一门有相当教学难度的课程,尽管其中有不少内容属于程式性教学,内容比较直白,不需教师做多少解释学生自能充分理解,但有不少内容则给教师预留了极大的理论开拓空间”。[6]他结合原理教学,重点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当中的对象、过程和价值三个方面来重点分析当中存在的难度问题,并就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背后遇到的挑战作了分析。

沈壮海教授认为,“目前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多是在微观的视野中观察、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聚焦于探索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变化及其教育引导的规律,并以此为轴心展开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意义、要素、过程、规律、环境等问题的理论探索”。“应构建新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即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成果为理论指导,以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为实践依据,以对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的深入探索为逻辑主线,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与本质、目标与价值、运行机制与过程、管理与创新等基本理论问题的准确阐述为主要内容,尤其应当以宏观视野、原理定位、时代特色、中国属性、教学逻辑、创新思维的有机统一为贯穿教材编撰全过程的基本原则”。[7]

秦在东教授没有直接提及如何来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结构框架问题,但他从学科规范和概念的角度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当中存在的对主要的、核心的概念研究不足的问题。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规范化问题至今还没有彻底解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个学科的原创性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限域内不可为其他学科所替代的原理事实的研究整体上的仍然很薄弱。[8]

陈义平教授认为:“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理论体系的内容框架设计,有一些共性的东西,但差异性仍较大,可以归纳出多个不同的框架体系。总体不足表现为:一是有的框架体系只能称作‘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理论体系’;二是有的框架体系虽试图涉及对上述三个基本规律、三个基本研究领域的研究,但由于逻辑起点的不清晰、进而整个体系的内在逻辑性不强,导致了体系的结构混杂、内容丰瘦不一,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框架尚未搭建起来”。该文提出,“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演绎过程,搭建起由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论、体系论、行为论、过程论、发展论构成的框架内容”。[9]

高峰教授认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研究,以往所依据的是我国建国以后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如果说这种研究的依据基础具有其历史的合理性的话,那么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今天,其实践依据与实践基础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局限性。作为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最普遍和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原理,今天就应该立足于全球化的广阔视野,奠基于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上加以审视”。作者认为“很多情况下仍然习惯于用我们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与范畴去套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因此,对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解读存有不少误区与偏见,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10]

也还有研究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作了一定区分,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创生”这一命题,认为:“之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创生’而不是‘创新’,就在于此前还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已有的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命名的著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也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不过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概论把学科建设成果几乎全部囊括其中)而已”。[11]

就原理教材的编写,邱柏生教授提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重心大部分放在编写各种教材上面,也注意优秀教材的不断更新修订。那时的不足是专门研究太少,学术专著太少。由于缺乏专门研究和专题深入的探究,缺乏广泛深入扎实的学术积淀,于是在这种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一些教材都带有泛泛而论、大而化之和雷同重复的毛病,从而时常遭受人们的批评,编写教材的声誉也受到很大影响”。[12]近年来,“教材编写正受到冷落,不少教材的使用年份已久,不少内容也已落后于形势,更落后近年来一些研究成果之水平”。

笔者以为,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存在两个主要不足。这两个不足,也常被其他一些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品头论足”。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过度依赖于教育学、乃至教学论的理论支撑,原理的教育学痕迹太深,而且显得十分浅显,这也使得学科间的区分度不强,本学科的主要特色和本质属性体现得不明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办阶段并没有面临今天如此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大幕不久,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发展而日渐表现出来,互联网形成的如此深远的影响尚未呈现端倪,当时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初衷主要出发点是提升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使之坚定理想信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因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要依托于学校,教育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当中居于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也主要是以教育学,特别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为基准来构建。事实上,这显然只是其中的一种“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建构需要首先考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究竟是“政治的教育”还是“教育的政治”的问题。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其鲜明的意识形态性,那么仅凭教育,似乎很难实现这一本质目的。因为人特定的政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尽管教育活动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在青年阶段,人的可塑性强,这是很重要的前提。但政治关系、经济利益格局的调整乃至个人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感受都对人们政治价值观念的判断认同起着更为决定性的作用。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很多调研结果表明,社会环境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最主要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其实并不表现为一个教育教学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不应当停留在教育教学的窠臼里,而是应当以此为基础,着眼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对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道德素质等等的影响关系的研究,既反映影响人的价值观念认同的多种因素的从微观到宏观、从单一到多维的变化,又能体现自身的学科特色和属性。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应该是较为宏观的“叙事”,国家主体与公民客体是其基本立论的关系,而不仅仅只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二是在内容编排叙述方式上过度注重独立地分块分论,使得内容与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不甚密切。一直以来以主体论、本质论、方法论、环境论、管理论、过程论、结构论、载体论、价值论等等来叙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独立化”、“平行化”、“并列式”的条块性研究思维方式,而这本身带来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实际问题关注的减少或缺失。这种分门别类“块状”研究的成果或许作为本学科的基本原理叙事比较有效,换言之,作为一种教材化的体系展示比较适合,但是这本身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叙述模式”。而且作为学科的基础理论,不应该是一条一条的罗列排序,应该加以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笔者以为,原理之所以成为原理,应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学理性(抽象性)和预见性,它是一个学科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因此,原理的内容要能体现最新学科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最新动况和理论方法,对诸多不同观点应给予梳理、整合和评述,增强指导性。此外,就教材的行文而言,应以避免冗长重复为“原则”,可以直白凝练,更加贴近人们生活实际特别是当代青年群体的实际。

在本学科发展处于分化与整合、调整与创新提高的阶段,如何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框架结构与内容,建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材,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这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本学科专家学者的责任和使命所在。据了解,作为“青马工程”系列重点教材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编写正在深入进行之中,其汇集了本学科著名的专家学者,最终形成的成果将会对推动本学科新一轮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版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13-20.

[2][6]邱柏生.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中若干理论难点探微[J].思想理论教育,2010(5):21-26.

[3]邓亚秋,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理论体系发展述评[J].学术界,2009(5):281-286.

[4]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6):1-5.

[5]张耀灿.对“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重新审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10-13.

[7]沈壮海.构建新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15-17.

[8]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诸问题之我见[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3):28-32.

[9]陈义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理论体系建构的若干问题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12-17.

[10]高峰.全球化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0(7):52-56.

[11]王智慧.范式转换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创生[J].思想理论教育,2010(13):42-49.

[12]邱柏生.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J].思想教育研究,2010(4):16-20.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篇7

沈文虎,陕西理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理论研究、德育思想研究。

(陕西理工学院,陕西汉中723001)

摘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实施方案颁布后,在我国高校掀起了新一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课程改革热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积极探索,锐意创新,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新课程实施方案长效机制。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途径;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实施方案于2005年经过中央审定颁布以来(简称“05新方案”),这既是我国实施高校思想品德课以来实践经验的历史总结,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课程改革的新成果,将是我国高校现在和将来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必须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积极探索,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新课程实施方案长效机制。

(一)高质量实施新课程方案,领导重视是关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05新方案”首先开设的第一门课程,无疑对其他三门课程的下一步开设具有探索、引导、示范作用,必须要高度重视,打好主动仗。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高等学校更是责无旁贷。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指出:“高等学校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学校要有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副校长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校宣传、教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等部门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从实际工作现状来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在许多高校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工作布置多,具体检查落实少,领导讲话总结多,具体人、财、物投入少,出现以会议落实会议的空对空现象,表面上雷厉风行,立竿见影,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少,遇到实际问题如人员培训,教学计划,资料建设、课时落实等则采取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甚至一些学校借这次新课程方案调整之际,“名正言顺”地削减课堂教学课时,正如一些人戏称的那样“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片加强声中削弱了”。当前,一是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成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方案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统一规划、协调和指导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保证教学计划、教学课时、经费投入、人员到位;二是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特别是要结合新课程方案实施,对形势与政策、大学生社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等工作制定统筹规划和具体措施;三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制度,严把思政理论课教师准入关,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任职条件及专业理论背景和知识结构,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兼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四是要及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营造关心和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规范使用全国统编教材是基础。

教材是一课之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全国高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推出的第一本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教材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及其实施方案》的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由、教育部组织全国力量统一编写,中央政治局常委审定批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提纲,保证了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新编教材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和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反映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充分反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比较有针对性地回答大学生关心的理论问题。为此,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出版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未经、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再自行组织编写、出版发行各种名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要认真吸取“98方案”实施过程中,各种类型教材“泛滥成灾”的经验教训,全国统编教材、各省统编教材、各高校自编教材,三足鼎立,各自为政,虽然体现了各方面不同特色,不乏优秀上乘之作,但也不乏互相抄袭、粗制滥造的教材充斥校园,或者因为公共课销量大,成为少数高校教材发行部门与教材出版商赚钱赢利的工具。一方面,增加学生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严重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声誉。

(三)认真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切实加强“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

“基础”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对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思政理论课的独特地位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念,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课堂内外都要有较强的亲和力。“基础”课教师必须要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党和人民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师寄予厚望,思政理论课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从目前的现实教学实际来看,离实施“基础”课新方案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部分教师在思想认识上还有不同看法,肤浅地认为“基础”课就是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简单相加,只要以前讲过“思想道德修养”或者“法律基础”课,自己轻车熟路,无需下功夫再认真备课,二是“基础”课本身是过去“98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融合,新课程方案颁布以前,各高校大多是由主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支副书记、辅导员兼职教师讲授“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则由系统学习过法律专业的兼职教师或专职教师讲授,但目前两门课融为一体,对于没有讲授给“法律基础”课的教师来说,知识结构不足。三是“05方案”课程设置改革的幅度较大,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又是最先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而我们的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内容又缺乏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普遍开设也缺少试点经验可借鉴。因而解决广大教师现有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教学经验与新课程教学内容之间不相适应的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

切实做好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在2006年新学年开学之前,按照教育部负责组织中央部门(单位)所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和各省(区、市)相关课程教学协作组成员的培训;各地教育部门组织本省骨干教师的培训;各高校负责本校教师的培训和集体备课工作的三级培训要求,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培训和省级教育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基本都已顺利完成,但各高校内部任课教师的全员培训,少数高校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任课教师只好仓促上阵,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给学生讲授。还有少数教师仍在沿用以前的内容授课,因此,必须加大对任课教师的全员培训,吃透吃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教材的基本精神,尽快熟悉和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基本要求以及新教材的编写原则、编写思路、逻辑结构主要内容,全面掌握教学重点、难点、热点,切实保证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全员培训,使广大授课教师充分认识实施“05新方案”的必要性和重点性,实现思想、认识的“四个统一”即“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调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决策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新方案的部署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教材编写的决策和审定教材的基本精神上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崭新的课程,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把新教材的内容传输给学生,让每位学生喜欢,并终身受益,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还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的教学艺术,良好的教学艺术,依赖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一是积极借鉴实施“98方案”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演讲法、问题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专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关键在于:一要根据新教材教学内容的需要;二要从目前教师的知识结构现状出发;三要真正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学习接受心理需求。从目前的教学实际及教师知识结构来看,可以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专题式教学法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教材内容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整体性和综合性较强。但从教材的总体结构看,仍可以大致分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大专题部分,具体到教材的内容体系,新教材的绪论和第一章至第四章可以归结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部分,包括人生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等,这一板块属第一大专题,可仍由原来讲授“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师讲授;第五章至第八章共四章内容,主要论述社会主义法律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规定,第七章、第八章则主要是引导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第五章至第八章可以归结为“法制观”教育第二大专题,这四章内容可以由原来讲授“法律基础”课的教师承担,这样安排教学既照顾原有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的前后衔接,也使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证,同时也可以作为目前教师边教学、边调整和补充知识结构的过渡形式,又为广大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体系,熟悉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创造了条件。但这种专题教学也有其不足,一是教师之间相互衔接容易造成个别混乱,二是课程体系的整体性,相互之间的逻辑结构,容易产生脱节,这是需要两个专题教学教师之间相互注意沟通、协调的。这样安排教学工作,一方面,符合、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目前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现状也能满足教学要求。

2.实例教学法

“基础”课教学必须要结合一年级新生入校,由中学生到大学生转变的这一实际特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选取发生在大学校园内外的典型事例,特别是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正、反两方面生动事例,进行实例教学,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例的比较和分析,引导大学生在典型事例比较中思考,在分析中选择,为自己将来的大学四年生活乃至一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教师在教学中切忌刻板教条,从案例书中选材料,照本宣科,可直接选取发生在本校、本系的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甚至高一年级同学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在校大学生的事例,如理工科学生选取一些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获得国家专利,文科大学生则选取毕业的或在校大学生中一些诗人、作家的事例,也包括考研、个人成功创业、在国内外文体活动、英语竞赛中获奖等典型事例,还可选取发生在校园内外的一些学生沉溺网吧、荒废学业、打架斗殴、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违犯国家法律走上犯罪道路的在校大学生反面事例组织教学。讲述这些杰出校友、系友在校学习成长经历,取得的成绩,既对在校大学生具有激励、鞭策、鼓舞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理想抱负,贴近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使大学生感到自豪,增强自信心,使广大同学感到真实可信,赶有目标,学有榜样,又使“基础”课洋溢着与时俱进的青春时代气息。选取大学生中违法犯罪的反面典型事例,分析这些大学生如何一步步沦为罪犯的经过,则对在校大学生具有启迪警醒作用,帮助大学一年级同学选择自己正确的成才之路,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对大学生无疑具有较强的启发教育作用,使“基础”课真正成为每位大学生人生成长的“良师益友”。讲述过程,力求语言准确、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但不可过度渲染,讲成奇闻异事的“故事会”,实例教学所选取的事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教育性、启发性,尽量精选发生在本校、本系的活生生的正、反事例,让大学生感到真实亲切,对大学生的思想触动较大。讲述时要“少而精,管用”,点到为止,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实践证明,实例教学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

3.课堂演讲法

课堂演讲法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所组织开展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分课前十分钟演讲和课后演讲两种形式。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有别于学校组织的学生课外活动――演讲赛,只选取学生中具有演讲才能的优秀学生代表参加,课堂演讲则不然,要求授课班级人人参与,共同得到提高,从教学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很受学生欢迎。根据学生进校后,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分别以“我理想中的大学”,“进入大学后的感受”、“我怎样度过大学四年生活”为主题组织授课班级学生演讲,每人限时3分钟。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内心所思所想,有话可讲,讲出自己的心里话,相互交流思想,共同提高,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临场发挥综合素质是一个提高,特别是平时性格较内向、不爱说话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在公众场合讲话锻炼的机会。通过这种课堂实践教学方法,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相互心理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提升教学效果。

当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并不只有以上三种,如研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都可以积极引入教学,力争使“基础”课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丰富多彩。不断提高“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篇8

关键词: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045-03

面对世界各地不同思想文化思潮和意识形态矗立的新时代,我们国家又正值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正是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进行更新与改革的良好契机,我们就必须大胆的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一定要以世界全局的眼光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从而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新观念。这一切都是时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需求。我们以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就作为参照物,借鉴其成功的发展经验,从而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这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显著作用。

一、中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异同

1.中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相同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整个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存在,而绝非只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特产”,中日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有着共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无论中日两国的古代还是现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强调培养合格的顺应时代的国民,从而为这个时代的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中日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神学色彩,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因为人类社会生产力极度低下,社会生产关系与社会生产力极其不吻合,无法正确解释当时的自然现象,社会实践活动也难以得到驾驭,就这样人为地创造了神创造和统治世界的荒谬认识。这种认识告诉人们,统治阶级是神创造的,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是神所赋予的,社会生活实践不能违背神的意志,人们必须无条件服从,不得违背。中日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又都对不同的外来思想进行了本土化改造。我国引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结合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而日本引进了我国的儒家、道教和佛教的传统思想,对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并对其本国统治进行科学有效地指导。

2.中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差异。中日两国拥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国情,因而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必然会有诸多不同之处。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的继承方式不同。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我国传统的思想理论基础,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既继承了古代有益的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又不同程度地学习了外来思想理论即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而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全盘继承了本国古代的传统理论思想的同时,以及吸收了中国的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理论,这是一种内外交融的理论基础改造形式。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的服务对象不同。中日两国由于统治阶级和社会制度完全不同,因而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服务的对象也完全不同,中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当然它所服务的对象就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无产阶级利益;而日本是资产阶级统治的资产阶级国家,固然其服务对象就是资产阶级利益团体。

二、中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异同

1.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相同点。在社会政治生活领域,中日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都通过不同形式和手段捍卫着统治阶级的国体和政体,用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规范人们的政治观点和政治行为,护卫国家政治体制的正常有序运行。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都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对本国人民群众进行统治阶级意识形态教育,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维护国家利益,奉献社会上来。

2.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差异。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代表广大工人阶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政府的共同宣传教育下,不断地使广大无产阶级的人民群众拥有主人翁荣誉感,它也是人民的“精神食粮”,指导着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由国家“全面”干预,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体制,教科书审定制度上,日本采取国家全面干预的办法,不顾历史真相,颠倒黑白,在这样一个强有力的行政干预下,使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性更加突出显现出来。

三、中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方式的异同

1.中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方式的相同点。首先,虽然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名称不同,内容、方法、方式各异,但这种教育活动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国家有一个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名称,而有的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是“无名却有实”,中日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管理体制方面,都能够得到统治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由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中央人民政府具体执行,无论是军队、学校、农村都有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形式。而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日本当局政府指挥,文部省具体执行。在日本的这种单一民族的大一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质下,彰显着国家在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表明国家对本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其次,中日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都强调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显性教育主要体现在大规模的、全国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隐性教育主要体现在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系统有预期地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教育学习方式。比如:在不同阶段的学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中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方式的差异。我国注重正面的教育,虽然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丰富多样,但是主要强调正面、直接、正规的教育手段。国家教育系统设置专门的教育机构,设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在一定的范围和规定的时间内对其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日本更加注重熏陶和训练的教育方法,所以,日本更加注重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并通过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中日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异同

1.中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相同点。中日两国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历史性,在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同时,也都会结合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吸收和消化本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会重新塑造本民族的思想、文化的新的价值观。实践证明,在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过程中,越发注重民族精神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越大。中日两国思想政治教育都又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政治性,任何一个统治阶级在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同时,也都会反映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中国各级学校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服务于本民族本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日本致力于创造有个性的文化及发展民主社会及国家而努力,进而培养对国际社会的和平做出贡献的具有自主性的日本人。

2.中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诸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既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又为社会发展到更高文明创造了条件,能够满足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需要。而日本以二战后日本战败为分水岭,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期间的目标是“和魂洋才”、“完美的人”等,指培养一代具有神国主义色彩并拥有西方先进技术的新一代日本人,为满足本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强烈需要,神国主义色彩又染上了军国主义色彩,这时的培养目标上升为培养“尽忠报国”的以天皇为中心的良民为目的。二战后,日本的教育必须追求人格高度完美,促使作为和平国家及社会的创建者,热爱真理和正义,尊重个人价值,重视勤劳和责任,充满自主精神,成为身心共同健康的公民。对青少年则注重培养宽广胸怀与丰富的创造能力,自主、自律精神及在国际事务中务实能干的国际化的新型日本人。

五、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给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启示

1.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社会文化相结合。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且始终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目标,不断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在吸收外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我国的传统社会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既坚持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又有效地吸收和借鉴外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对于传统文化部分,同志曾经提出: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它不断发扬光大。只有建立在全民族全社会的文化的批判与继承,借鉴与改造,用科学的实践方法去伪存真,才能使民族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实现更高的价值,从而丰富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使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保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2.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进程。转变传统观念,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进程,人们错误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本阶级内部的一种驯化教育,当代社会,随着教育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进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当然我国的教育是针对全民族以及全国人民的教育,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加快向全社会,全民族转换,并不是摒弃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维和观念向这个方向转换,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更加得到发挥,也会得到全社会,全民族人民群众的强烈拥护和大力支持。

3.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社会全人类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关键在于把外在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内化为个体品德意识,只有实现了这种素质的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还需要必要的省察、研究以及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各种方法的自觉运用,从实践中获得真理,用真理去指导实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环节就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等有机结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化。

参考文献:

[1]苏崇德.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许启贤.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篇9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1-0128-02

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肯定和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地位、平等人格、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更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信任,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意义重大,和谐师生关系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师生关系和谐与否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和谐师生关系是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1.和谐师生关系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以特定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的形式,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关系。师生关系既是教育教学展现的一种形式,也是影响教育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和谐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心理上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持续的和谐融洽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情感上是真诚与互爱互信的,在理念上是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在行为上是相互对话与合作的。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和实现教育目的重要保证。

2.和谐师生关系是提升学生对课程接受与认同度的保证

当前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因为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抵触情绪,也是原因之一。《学论》上讲“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教师缺乏和学生的沟通交流,甚至没有对学生的必要的尊重与关爱,和谐师生关系缺失,学生自然不会喜爱所授课程,甚至会在心理上产生反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师生间真诚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所以,如果要使学生接受、喜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还需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

3.和谐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催化剂

和谐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自然乐意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因为受到了尊重和奖爱,学生会把老师当做朋友倾诉心声。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消极被动的,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被和谐的师生关系所激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下称“基础”课)作为帮助大学生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需要遵循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育人要求,要在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上注重合道德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自身成为“传道”的载体,才能体现“以人为核心、以塑造人格为己任”的课程特色,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内在契合,从而彰显其人文情怀。因此,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就成为“基础”课成功教学的逻辑起点,也是确保“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关系现状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现象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师生关系冷漠;师生之间互信程度降低,师生关系趋于功利;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师生关系工作化;教师重科研轻教育,师生关系机械化。上述情况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同样存在,并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首先,师生间缺乏平等的人际交往意识。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是认识到自己老师的身份和角色。没有亦师亦友和学生平等交往的意识。或觉得公共课老师没有和学生交流的必要。所以,上课来下课走就成了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习以为常之事。而部分学生也认为只有和专业课及辅导员老师交往的必要,而没有必要和公共课老师交往,甚至缺乏对公共课老师的尊重。一门课程授完,师生之间几乎都不认识。更不用说深入交往了。师生之间没有情感关爱。只是一种功利化关系。

其次。教师缺乏民主开放的教学意识。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中没有和学生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民主开放意识。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没有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的发言权、思想交流的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学生自然也不会在乎老师的说教了。

第三,交往的平台和机制欠缺。除上课的有限时间之外。公共课教师与学生接触交往的机会并不多。同时高校评定职称偏重甚至只重科研的作法普遍存在,这也促成了部分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做好科研上,而对教学,包括与学生交往没有兴趣。教师认为讲好课就是自己对学生的全部工作。师生间就是一种简单的“授课与听课”的机械化、工作化的关系。

“基础”课的育人特点决定了教学须在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展开。作为帮助青年大学生提高思想修养、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的课程,“基础”课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师生间的一种人格互动。教师需在和谐师生关系中展现其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受教育者。部分“基础”课教师缺乏这种认识,而以“布道者”的身份实施枯燥的说教。没有在和谐氛围中的师生思想情感交流和施教者的人格感染,“基础”课教学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具体来讲,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1.平等关爱

一直以来,传统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这实际上一定程度确立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而在现代文明社会,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平等愿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平等师生关系的确立是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必要前提。如果教师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施教。必然形成师生之间的隔膜,阻碍教学中的有效交流。这种不平等逐渐渗入精神层面而被师生双方共同默认将会极大地抑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放松程度和精神愉悦程度。不利于学生质疑力、创造力和个性的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确立与学生的平等意识,还要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这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师爱是学生自尊、自信、自爱的重要精神力量,只有学生具备了这种精神力量,师生关系才能提高到较高层次的水平。

“基础”课教师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学生,而是应该平易近人,同时还要体现对学生真诚的关爱。“基础”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人格和道德情操。还要培养和指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就要求施教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就是指导学生实践人际交往能力的示范。如果教师都不能做到与学生和谐交往,那么他的宣讲在学生眼里只是空洞的说教而没有说服力,不能取信于学生。

2.民主互动教学

互动是现代教学区别于传统“填鸭式”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和谐师生关系一定是能体现师生积极互动的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强调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思想交流。因此,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教师要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思想交流的权利,创造条件倾听学生的发言。这样,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基础”课教学应当倡导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据有关调查,在“基础”课教学中,相当多的教师认为教学互动很重要,但又有相当多的教师并没有在“基础”课教学中贯彻教学互动原则。为了增强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采用“问答”、“课堂讨论”、“专题辩论”等教学方式,打破一言堂、满堂灌,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3.教师主导

据有关调查,教师因素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完善教师因素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主要路径。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角度来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建立和谐、友好、愉快、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从教育者自身做起。教师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应当发挥一般人际交往的积极主动性原则。积极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消除学生与教师交往可能存在的顾虑,激发学生与教师交往的愿望。

4.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教师主导不能否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否则一切成了以教师为中心。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甚至失去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在理论和思想的高度给学生以指导引导,才能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修养性很强的课程,仅通过“说理”和“教化”不足以充分调动学生对道德理念的内在需求。还必须发挥“修养”与“体验”相结合,任务和兴趣两种途径相辅相成来逐步引导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律教育。如通过“演讲”、“小品”、“话剧”表演、观看视频资料等形式引导学生的主体体验。“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正确地认识人生理论和实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显得极其重要。教师需要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展开师生之间平等、自由的对话,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愉悦和自主体验的收获。

总之,和谐师生关系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基础”课教学中应努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才能确保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赵燕茹,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文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7-02-27

[2]冯淑慧,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2008,(01)

[3]王艳,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管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2)

[4]赵红霞,孟繁繁,徐荣辉,加强师生情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科教导刊,2010,(07)

[5]修营,新型师生观: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然选择[J],高校辅导员,2010(10)

[6]汪月霞,浅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J],德育,2010,(03)

[7]李湘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教学现状实证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01)

[8]鄢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与激励机制问题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0,(04)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篇10

参考文献:

[1]周继良.也论教育学研究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J].现代教育管理,2011,(11).

[2]吴晓鸣.体育科研中唯物辩证法的主要方法论[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9,(1).

[3]任洪荡.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统一[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4).

[4]蒋磊.建构・反思・公共性――陶东风近年学术思想的三个关键词[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