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十篇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十篇

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9:03

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篇1

1甘肃金昌发展循环经济的历程

甘肃金昌缘矿兴企、因企设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以及水资源短缺的发展现状,金昌市逐步探索并坚持走向发展循环经济之路。金昌模式,在做大做强镍钴等有色金属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依靠技术创新,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形成了产业链间的物质平衡,伴生资源充分利用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实现了由单一产业向多产业集群转变,由单一资源依赖型向多元经济优势互补型转变,由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向区域一体化组团发展方向转变,走出了一条特色突出、优势明显、集约发展的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发展的道路。2008年,甘肃省第一次循环经济现场会在金昌召开,以“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为特征金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2010年,区域发展循环经济“金昌模式”被甘肃省列为全省循环经济发展五大典型模式之一。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60个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金昌模式”被确定为全国区域循环经济12个典型案例之一向全国推广,金昌循环经济典型案例入编全国干部培训教材。2012年,甘肃省第二次循环经济现场会和金昌市首届循环经济研讨会在金昌召开。

2013年6月21日,以“资源有限、循环无限”为主题的中国甘肃循环经济国际博览会在金昌召开,与会的领导、专家和企业家认为,金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循环经济“金昌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钦佩,金昌确实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循环经济‘金昌模式’”值得总结推广。2013年9月中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承担甘肃省金昌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实施方案编制,冲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201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金昌市成功进入首批19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地区名单,将在循环经济中央预算内资金安排、创新金融支持、重大政策先行先试等方面,得到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重点支持。

2甘肃金昌循环型工业的发展模式

金昌市发展循环经济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引导、规划先行、项目承载、技术支撑,以构建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和循环型社会三大体系为核心,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发展战略,将金昌建设成为辐射周边、带动全省、特色鲜明的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发改委概括的“金昌模式”特征为:通过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从依赖单一资源发展向多产业共生发展转型的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金昌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把循环经济作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初步形成了“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建设循环型企业,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进一步推进金川集团公司、金昌铁业集团公司、金化集团公司、甘肃瓮福化工公司、金泥集团、甘肃电投永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构建企业内部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以金川集团公司发展循环经济情况为例。在循环经济骨干企业培育方面,作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金川集团公司,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坚持“节能、减排、治理、利用”的方针,牢固树立“工艺先进、环保一流、循环利用、社区和谐”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积极探索资源型企业新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在资源利用方面,金川集团公司积极开发和利用贫矿资源,开展收残矿、找盲矿工作[9]。与国内外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使金川镍矿所含21种有价元素中的16种得以提取和利用。目前,镍的选矿回收率达83.9%,镍的冶炼回收率达97.58%,镍的精炼回收率99.56%,矿石损失率、贫化率均在5%以下。逐渐在金昌市形成了以金川集团公司为核心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见图1)。案例1:甘肃金昌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见图2。案例2:金昌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提高化肥生产资源产出率,见图3、图4。案例3:金昌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业废渣资源化,实现企业清洁生产,见图5、图6。案例4:金昌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利用“三废”资源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见图7。

3甘肃金昌循环型工业发展的新举措

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篇2

一、宣传主题

*年开展循环经济系列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二、宣传目的

1、通过全方位、深入、广泛地宣传开展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力求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引导全民树立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2、重点分析和报道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所面临的资源、环境、人口等制约因素;提出我省在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要求和主要政策及措施;

3、通过领导专访、专家点评、典型介绍和园区报道等方式营造发展循环经济良好氛围,实现规模上、声势上、内容上、形式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三、具体宣传活动安排

(一)第一阶段(1月1日-3月31日)

宣传发展循环经济意义从循环经济基本理论、内容;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展循环经济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配合全省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作铺垫,组织省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集中对我省资源约束现状及对策进行系统报道,介绍国外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的经验和做法,比如:介绍国外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日本废旧电器回收利用体系等;

(二)第二阶段(4月1日—6月30日)

宣传国内兄弟省份开展循环经济经验和做法(介绍*市出台我国第一部循环经济法律、重庆市、辽宁省、北京市做法),介绍国家鼓励循环经济政策及措施及循环经济法起草情况;重点报道我省开展循环经济企业、园区及全社会开展循环经济现状、存在问题;深入报道我省加快循环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具体内容、鼓励循环经济政策、措施。

组织不同层面专访:高层重视,拟对书记、省长或副省长进行专访;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专访,拟对省经贸委分管主任专访;人大、政协领导专访拟专访省或(市)人大主任、政协主任;企业领导专访,拟对深圳奥林巴斯、双水拆船、江门甘化、中成化工等企业领导进行专访。组织骨干力量报道会议全省循环经济大会,要求广东卫视转播广东循环经济论坛实况,反映国内外学者、专家不同观点和已见,南方日报集中一定版面,连续刊登学者、专家论坛发言。

对社会各界的反映、媒体网站评论、企业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等进行跟踪和宣传,对政府决策、社会舆论、公众意识等方面影响做出客观评价。

六月,结合全国节能宣传周,“全民动员,共建节能型社会”主题,开展围绕节能、节水、节地主题,开展各具特色、生动活泼、讲求实效的节约宣传活动。主要内容:1、我省能源建设及结构调整包括天然气、风力发电、水煤浆代油等现状和未来发展;2、节能、节电新技术介绍和推广及百姓日常常见节能措施和技巧宣传;3、企业开展节能、清洁生产、综合利用情况;4、介绍我省循环经济典型企业、园区经验和做法;5、针对电力供应紧张、迎峰度夏关键时刻侧重节电工作宣传,加大节约用电常识宣传力度,使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度电。要求播放企业错峰用电和居民节约用电宣传电视片。

(三)第三阶段(7月1日—9月30日)

配合全国“资源节约行”活动,开展全省“资源节约行”活动,用系列专题报道形式,揭露和批评浪费和破坏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和现象,对能耗高、污染重、改造差的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和警示。加强资源节约示范工程的宣传,大力推广节能、节电、节水、节油、代油、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建筑节能型康居工程和太阳能光伏屋顶,形成全社会关注资源、重视资源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四)第四阶段(10月1日—12月31日)

跟踪报道全省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我省清洁生产工作五年回顾;典型企业;重点宣传绿色消费,开展创建绿色宾馆、商厦、写字楼、绿色建筑活动;倡导垃圾分类及综合利用方面的成果;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循环经济园区示范现状)等情况。

四、组织实施

(一)省委宣传部、省经贸委负责全省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系列宣传活动的组织协调,通过建立定期新闻宣传联系会议制度,跟进和完善宣传计划。各新闻单位要有一位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并选派政治强、业务精、熟悉情况的记者参与采访报道。根据方案要求,结合媒体自身的特点,提前制定宣传报道计划,认识组织实施,做到人员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版面落实。各地级市经贸局、宣传部门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系列宣传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篇3

关键词:循环经济;教育;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在技术层次上,循环经济是与传统经济活动的“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开放型物质流动模式相对应的“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其技术特征表现为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再生化,其核心是提高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1]。为了加强循环经济理念宣传,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通过循环发展带动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旅游局制定了《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进行奖励[2]。从国家层面已经有了对开展循环经济教育的专项资金支持,依托天津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利用天津市特有的产业经济的条件,积极开展循环经济教育工作,对落实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美丽天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首批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以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为例,对天津市开展循环经济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1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概况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位于天津市西南部静海县,距天津市区19km,距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65km,距北京120km,距石家庄240km,距天津机场43km,距天津港75km,地处京津冀腹地,辐射西北,连接东北,覆盖范围广,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3]。产业区在2012年晋升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日循环型城市合作项目,也是目前中国北方最大的循环经济园区。同时,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环保部先后批准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部级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拆解处理示范基地”、“国家进口废物‘圈区管理’园区”和“国家循环经济‘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总体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采取了“三区联动”的格局进行发展,其中生产加工区21平方公里、林下经济带20平方公里、科研居住服务区9平方公里,形成了“静脉串联”、“动脉衔接”、产业间“动态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子牙模式”。目前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包括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产业加工、报废汽车拆解、废弃机电产品精深加工与再制造、废旧橡塑再生利用、节能环保新能源。

2天津市开展循环经济教育的意义

《“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全国建设一批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示范作用强、循环经济特征明显的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落实实施方案只有几年时间,循环经济已经不再单纯是个抽象的概念,全国范围内都开始迅速行动起来,在理论上、实践上、政策体系和制度创新上都取得了重要突破,初步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凝炼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典型和模式。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加速阶段,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循环经济从全局角度来看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到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中,循环经济模式和典型的推广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开展循环经济教育工作和知识普及活动,是推动相关企业了解借鉴本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路径,同时,加强对典型循环经济企业或园区的宣传,提升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感性认识和参与程度,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4],充分发挥出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的教育示范作用。此外,加强循环经济教育对园区提升管理和招商引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开展循环经济教育的条件分析

3.1区位条件

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位于天津市静海区西南部,与河北省大城县、文安县接壤,地理位置优越。产业区距离天津市区19公里,距离北京市区120公里,距离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65公里,距离石家庄240公里,距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43公里,距离天津港75公里,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同时,与京沪、京九、京广、天津机场、天津新港形成了立体式、综合化、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

3.2产业条件

产业区具有可梯度建设的丰富资源和功能完备的产业基础优势。产业区现有循环经济企业120家,年拆解、处理、加工各类工业固废的数量已经达到150万吨。园区每年可向国内国际市场直接提供大量原材料,其中包括铜45万吨、铁30万吨、铝25万吨、橡塑材料30万吨,其他材料20万吨,较大的覆盖全国各地的有色金属原材料市场由此形成。实现了一二三产业间的交融,国际国内互通合作,产业产品完美对接,产业区内众多企业内部都实现了“小循环”,一批具备深加工能力项目的企业之间实现了“中循环”,产业区也与社会之间形成了资源优势互补的“大循环”。

3.3生态条件

产业区以循环、生态、便捷、宜居为理念,依托区内现有水系资源和自然湿地,依水而建,傍绿而生,统一建设集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废弃物处理等为一体的综合节能环保系统。子牙河生态保护带、林下经济带南北贯通,生态化社区与园林化厂区居住相容,“厂在林下、林在厂中”,林下经济带及周边绿化总面积达到三千万平方米,构建了园区与大自然的浑然和谐,形成了绿林碧水蓝天的生态景观。

3.4管理条件

产业区以科研服务中心为核心,共划分为循环产业、科研服务、亲水居住三个主要功能区,从经济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污染控制、园区管理等四个方面确定了32项发展指标,均达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区聚集了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多学科力量,形成了专业化的研发群体,目前建有再生资源研究所、循环经济科技研发中心和青少年循环经济教育培训基地等,围绕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建设、清洁生产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等课题开展科技研发和教育培训,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一体化、产业管理的信息化和规模经济的科技化。

4开展循环经济教育的方式和制约因素

4.1开展循环经济教育的方式

通过已经开展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工作的园区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政府推动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先导。从目前天津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各级党政,尤其是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推动循环经济实践,是搞好循环经济的关键。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以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初期尤其需要政府推动。第二,企业互动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现途径。企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动力。企业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清洁生产,实现企业之间、行业之间的资源互补和循环利用,既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培育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第三,社会联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是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德政和民心事业,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要使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成为全民的主流意识,必须广泛开展教育宣传,形成社会联动的机制。

4.2开展循环经济教育的制约因素

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起点高、发展快、势头好,规划建设有思路、有章法,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然而,该园区成立虽然已经有8年时间,教育示范工作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第一,观念认识尚需统一,园区企业培训有待加强。园区尚未完全建成,还有部分区域处在建设之初,各项工作千头万绪,需要投入人力物力的工作还有很多,在园区内部及企业中还有对循环经济教育认识不到位、工作开展不积极的情况,对园区物联网等能源监测体系建设等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方面有的企业跟不上,内部培训仍需要大力加强,以增大园区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教育内容和形式需要丰富化和多样化。通常园区开展循环经济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循环经济法规、标准和发展概况、循环产业链发展概况、园区循环经济规划等,但内容有待于扩展和深化。形式方面尚需在直观性、交互性方面挖掘潜力,另外,企业参与的教育项目还比较少。第三,教育培训的接待设施和管理制度方面需要保障。在参观车辆配备、园区及企业内部参观路线的规范化、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配备能力、园区参观线路的安全监控系统建设等方面要达到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的要求。另外,在安全防护、紧急安全疏散、教育参观的管理制度等方面需要有更为详细的规划。

5开展循环经济教育的保障措施

5.1组织保障

为确保循环经济教育能够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可以组织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分工。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以及市级教育、旅游等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东丽区负责区级教育、旅游部门协调,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管委会组建专门的管理中心,设立了办公室、接待中心、讲解中心、咨询中心、安保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等专职部门负责园区循环经济教育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配备专职人员开展教育宣传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工作。同时,园区内参观路线涉及的各企业由分管技术的总经理对本参观点负责,该企业技术部为中心提供教育支持,行政部提供相应的后勤服务支持。

5.2人员经费保障

根据教育宣传工作的实际情况,将年度循环经济教育宣传工作负责人员、材料、设施、维护的专项经费等列入年度预算。该预算经费由园区管委会主任亲自负责,以保证专款专用。同时计划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对宣传循环经济教育的经费支持,并同样做到专款专用。可能需要的工作人员为:管委会工作人员,保安加强高度的安保防范、配合使用多媒体演示,利用园区管委会陈列展厅展示等设施设备,赠予具有园区特色的、以环保理念为主线的各式纪念品等;同时每个参观企业需要3~4名工作人员提供支持,与参观人员互动交流。

5.3制度保障

为了循环经济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园区需要有全面的工作流程、培训制度、安全制度。通过一整套完整的员工培训体系,如新员工入职培训、上岗资格证书培训及更新、各部门的专业技术培训,以及全体员工的安全/消防培训、法律法规政策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同时,建立健全档案制度,实时跟踪各类信息的变更、规划的调整、相关申报检查考核记录的整理归档以及相关图片、音像资料的整理收集。除了制度保障之外,园区还应制定相关参观接待流程,并针对参观接待对象的不同性质选择相应的宣传媒介及内容,以确保达到环保宣传教育,向参观者展示园区循环经济和企业节能减排的理念,传播绿色环保观念的预期目的。

5.4安全保障

在重点地带和危险地段设置防护设施,配备专职、流动保安人员。制定高峰期游客安全处设预案和特殊情况安全处设预案。在参观道路和各参观企业内设置监控系统,参观道路及通道处设置醒目规范的安全警示标牌,在参观较集中区域配备消防栓,各工作场所都要配置灭火器。建立健全紧急应急救援机制,设立循环经济教育基地医务室并配备专门的医务人员。在保障参观、宣传、科普的同时,制定规章制度,各参观企业内设备及陈列展品未经接待人员授权禁止触碰,使循环经济教育工作建立起平安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

作者:侯小菲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及城市群发展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解振华.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J].环境保护,2004(01).

[2]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3(05).

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篇4

1 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概况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位于天津市西南部静海县,距天津市区19km,距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65km,距北京120km,距石家庄240km,距天津机场43km,距天津港75km,地处京津冀腹地,辐射西北,连接东北,覆盖范围庄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区在2012年晋升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日循环型城市合作项目,也是目前中国北方最大的循环经济园区。同时,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环保部先后批准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部级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拆解处理示范基地”、“国家进口废物‘圈区管理’园区”和“国家循环经济‘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总体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采取了“三区联动”的格局进行发展,其中生产加工区21平方公里、林下经济带20平方公里、科研居住服务区9平方公里,形成了“静脉串联”、“动脉衔接”、产业间“动态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子牙模式”。目前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包括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产业加工、报废汽车拆解、废弃机电产品精深加工与再制造、废旧橡塑再生利用、节能环保新能源。2天津市开展循环经济教育的意义

  《“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全国建设一批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示范作用强、循环经济特征明显的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落实实施方案只有几年时间,循环经济已经不再单纯是个抽象的概念,全国范围内都开始迅速行动起来,在理论上、实践上、政策体系和制度创新上都取得了重要突破,初步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凝炼出r.批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典型和模式。

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加速阶段,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循环经济从全局角度来看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到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中,循环经济模式和典型的推广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开展循环经济教育工作和知识普及活动,是推动相关企业了解借鉴本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路径,同时,加强对典型循环经济企业或园区的宣传,提升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感性认识和参与程度,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出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的教育示范作用。此外,加强循环经济教育对园区提升管理和招商引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开展循环经济教育的条件分析

3.1 区位条件

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位于天津市静海区西南部,与河北省大城县、文安县接壤,地理位置优越。产业区距离天津市区19公里,距离北京市区120公里,距离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65公里,距离石家庄240公里,距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43公里,距离天津港75公里,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同时,与京沪、京九、京广天津机场、天津新港形成r立体式、综合化、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

3.2 产业条件

产业区具有可梯度建设的丰富资源和功能完备的产业基础优势。产业区现有循环经济企业120家,年拆解、处理、加工各类工业固废的数量已经达到150万吨。园区每年可向国内国际市场直接提供大量原材料,其中包括铜45万吨、铁30万吨、铝25万吨、橡塑材料30万吨,其他材料20万吨,较大的覆盖全国各地的有色金属原材料市场由此形成。实现r二三产业间的交融,国际国内互通合作,产业产品完美对接,产业区内众多企业内部都实现了“小循环”,一批具备深加工能力项目的企业之间实现了“中循环”,产业区也与社会之间形成了资源优势互补的“大循环”。

3.3 生态条件

产业区以循环、生态、便捷、宜居为理念,依托区内现有水系资源和自然湿地,依水而建,傍绿而生,统一建设集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废弃物处理等为一体的综合节能环保系统。子牙河生态保护带、林下经济带南北贯通,生态化社区与园林化厂区居住相容,“厂在林下、林在厂中”,林下经济带及周边绿化总面积达到三千万平方米,构建了园区与大自然的浑然和谐,形成了绿林碧水蓝天的生态景观。

3.4 管理条件

产业区以科研服务中心为核心,共划分为循环产业、科研服务、亲水居住三个主要功能区,从经济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污染控制、园区管理等四个方面确定了犯项发展指标,均达世界先进水平。

产业区聚集了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多学科力量,形成了专业化的研发群体,目前建有再生资源研究所、循环经济科技研发中心和青少年循环经济教育培训基地等,围绕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建设、清洁生产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等课题开展科技研发和教育培训,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一体化、产业管理的信息化和规模经济的科技化。

第三,社会联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是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德政和民心事业,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要使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成为全民的主流意识,必须广泛开展教育宣传,形成社会联动的机制。

4.2 开展循环经济教育的制约因素

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起点高、发展快、势头好,规划建设有思路、有章法,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然而,该园区成立虽然已经有8年时间,教育示范工作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第一,观念认识尚需统一,园区企业培训有待加强。园区尚未完全建成,还有部分区域处在建设之初,各项工作千头万绪,需要投入人力物力的工作还有很多,在园区内部及企业中还有对循环经济教育认识不到位、工作开展不积极的情况,对园区物联网等能源监测体系建设等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方面有的企业跟不上,内部培训仍需要犬力加强,以增大园区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教育内容和形式需要丰富化和多样化。通常园区开展循环经济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循环经济法规、标准和发展概况、循环产业链发展概况、园区循环经济规划等,但内容有待于扩展和深化。形式方面尚需在直观性、交互性方面挖掘潜力,另外,企业参与的教育项目还比较少。

第三,教育培训的接待设施和管理制度方面需要保障。在参观车辆配备、园区及企业内部参观路线的规范化、个入安全防护用品的配备能力、园区参观线路的安全监控系统建设等方面要达到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的要求。另外,在安全防护、紧急安全疏散、教育参观的管理制度等方面需要有更为详细的规划。

4 开展循环经济教育的方式和制约因素

4.1 开展循环经济教育的方式

通过已经开展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工作的园区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政府推动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先导。从目前天津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各级党政,尤其是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推动循环经济实践,是搞好循环经济的关键。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以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初期尤其需要政府推动。

第二,企业互动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现途径。企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动力。企业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清洁生产,实现企业之间、行业之间的资源互补和循环利用,既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培育r全业的社会责任。

5 开展循环经济教育的保障措施

5.1 组织保障

为确保循环经济教育能够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可以组织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分工。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以及市级教育、旅游等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东丽区负责区级教育、旅游部门协调,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管委会组建专门的管理中心,设立了办公室、接待中心、讲解中心、咨询中心、安保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等专职部门负责园区循环经济教育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配备专职人员开展教育宣传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工作。同时,园区内参观路线涉及的各企业由分管技术的总经理对本参观点负责,该企业技术部为中心提供教育支持,行政部提供相应的后勤服务支持。

5.2 人员经费保障

根据教育宣传工作的实际情况,将年度循环经济教育宣传工作负责人员、材料、设施、维护的专项经费等列入年度预算。该预算经费由园区管委会主任亲自负责,以保证专款专用。同时计划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对宣传循环经济教育的经费支持,并同样做到专款专用。可能需要的工作人员为:管委会工作人员,保安加强高度的安保防范、配合使用多媒体演示,利用园区管委会陈列展厅展示等设施设备,赠f俱.有园区特色的、以环保理念为主线的各式纪念品等;同时每个参观企业需要3-4名工作人员提供支持,与参观人员互动交流。

5.3 制度保障

为了循环经济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园区需要有全面的工作流程、培训制度、安全制度。通过一整套完整的员工培训体系,如新员工入职培训、上岗资格证书培训及更新、各部门的专业技术培训,以及全体员工的安全/消防培训、法律法规政策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同时,建立健全档案制度,实时跟踪各类信息的变更、规划的调整、相关申报检查考核记录的整理归档以及相关图片、音像资料的整理收集。除了制度保障之外,园区还应制定相关参观接待流程,并针对参观接待对象的不同性质选择相应的宣传媒介及内容,以确保达到环保宣传教育,向参观者展示园区循环经济和企业节能减排的理念,传播绿色环保观念的预期目的。

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篇5

同志们:

这次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现场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昨天上午,__书记、__省长作了重要讲话,下午,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____市六个单位,刚才,又有六位同志作了典型发言。时间虽短,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目的。一会儿,__*副省长还要讲话,我先就如何认识这次会议和抓好当前落实工作讲几点意见。次会议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次战略性会议。主要有四个特点:

是规格高、影响大。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参加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的领导同志都参加了电视会议,高丽书记、寓群省长作了重要讲话,修智副书记传达了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会议还在各市、县和省直设立了分会场,通过山东卫视公共频道向全省进行了直播,仅在分会场参加会议的人数就有16000多人,是20__年省委工作会议以来召开的又一次三级干部会议。

二是形式新,效果好。采取了电视会议与现场参观、经验交流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电视会议对全省进行动员发动,作出部署安排,通过现场考察和典型交流,学习先进经验,研究具体落实意见,体现了务实的作风。

三是主题鲜明,要求明确。高丽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就落实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在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当前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落实新起点、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的又一考验和检验。寓群省长的讲话,总结了前段工作,肯定了成绩,分析了问题,提出了“五节一循环”的目标和措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同时,省经贸委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提出了一些具体标准,印发了参阅材料。

四是现场和典型好,指导性强。____市的典型比较全面,不仅有节能、节水、节材的,还有开发新能源、新资源的,如风力发电和海水淡化。典型发言也各有特色。这些典型经验归纳起来,就是五句话:第一,领导高度重视是关键。建设节约型社会涉及各个方面,既有生产领域,也有流通领域、消费领域,必须由政府统一领导,积极推进。第二,依靠技术创新是重要途径。济钢的经验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靠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节能节水降耗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显著提升了企业竞争力。第三,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建设节约型社会,不能沿用原有的思想方式、工作方法和组织形式,必须综合采取经济、市场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必须对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进行改革。第四,推行科学管理是重要保证。没有科学的管理,就不能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就不能搞好资源的配置,就不能形成长效机制。第五,加快发展是最终目的。建设节约型社会,不是就节约而节约、就降耗而降耗,而是通过这项工作,保障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

对当前工作,主要是抓好四个落实:

一、思想发动工作要落实

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一项经济工作,也是一项社会任务,需要方方面面共同推进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要把思想发动作为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宣传发动,统一全社会思想认识,明确节约目标和要求,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资源节约的浓厚氛围。当前要认真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各市各部门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贯彻意见,尽快把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高丽书记、寓群省长的讲话,传达到基层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传达到农村。让全社会都了解山东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任务,了解这是山东走在全国前面的又一重要方面。

二是抓好舆论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宣传节约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宣传节约资源的先进典型和先进技术。宣传普及节约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文明消费,鼓励节约使用、多次使用和反复使用,曝光批评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

三是抓好群众性科普活动。教育、科技、文化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把资源节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议事日程,统筹考虑,作出安排,教育和引导各类群体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形成崇尚节约的良好氛围。特别是教育部门要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内容,教育青少年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企业要开展好“创建节约型企业”活动,宾馆要开展“争创绿色饭店”活动,社区要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机关要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对此,寓群省长已经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政府机关要带好头。

二、目标任务要落实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任务是抓好“五节一循环”,即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节矿,发展循环经济。目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到20__年,目标是万元gdp能耗比20__年降低5,由1.055吨标煤降到1.00吨标煤,重点抓好1000家耗能大户的节能;万元gdp耗水降低15,由176吨降到150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65提高到68,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5提高到0.57;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gdp由141.3万元提高到150万元以上。建立起节约型社会评价考核体系,在各行各业培育出一批示范样板。

第二阶段是到20__年,目标是万元gdp能耗比20__年降低10,达到0.90吨标煤;万元gdp耗水降低17,达到125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5,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0;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gdp180万元,每增加亿元gdp土地增量降低到15公顷以下。基本建立起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支撑体系。

有关部门要根据上述目标,结合各自职责,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特别是省行管局要抓紧提出机关节约的各项目标和指标。

三、工作措施要落实

做好“五节一循环”重点工作,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根据高丽书记、寓群省长的要求,要突出抓好七项措施落实。

一是抓好规划的制定。各级政府要立足当前,着眼“十一五”,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完善节约型社会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活动。省政府已经出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见》,会后要再出台两个文件。一个是《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省政府常务会议已经听取了汇报,共涉及8个方面40项具体工作,分解到27个部门。一个是《循环经济发展纲要》,重点在冶金、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造纸、酿造等行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争取用三年时间培育10个循环经济型城市、20个循环经济园区、300个循环经济型企业。同时,各有关部门要从我省实际出发,研究制定一些单项规划和指导意见,推进节约工作深入开展。近期主要制定《全省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海水利用规划》、《节水灌溉规划》、《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

二是抓好节约标准体系建设。去年以来,我省加快了节约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出台了资源节约总指标和重点产品能耗定额、重点行业和城市用水定额、农村灌溉用水定额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指标等六项标准,初步建立起了标准体系,各级各部门要抓好贯彻落实,同时,要不断健全和完善这些标准体系,使各方面节约工作都有标准可循。

三是抓好节约型产业体系建设。节约型产业体系,既包括农业,也包括工业和服务业,既有生产,也有消费,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寓群省长的要求,加大探索力度,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特别是工业,要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认真贯彻《制造业强省发展纲要》和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业和产品,限制发展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产业和产品,加快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

四是抓好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省科技厅已经提出了加快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意见,列出了在“五节一循环”方面需要突破的一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各级要切实抓好组织落实,特别是要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转化利用,努力推进我省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率。要通过目录、组织现场会、举办展览、技术交流等形式,大力推广应用节约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使节约工作尽快见到明显成效。当前,要重点推广高效节能锅炉、风机、水泵、发电机等节能设备,空调节电技术和绿色照明技术,废水资源化、“零”排放技术、中水回用和海水利用技术,废金属、废塑料、废纸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利用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等。

五是抓好节约政策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把国家和省里已明确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特别是要落实好节水基金、节能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对节约工作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同时,要根据发展需要,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节约工作的政策扶持。

六是抓好节约法规体系建设。要把节约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推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会后,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抓紧做好两项工作。一要对现行法规和规章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对不适应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要进行修订、修改甚至废弃。二要加快节约立法工作,重点做好山东省《清洁生产条例》、《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的立法调研和起草工作。同时,加强执法机构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四、组织领导要落实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各级政府必须负总责,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要加强统一领导,搞好组织协调,落实部门责任,实行分工协作,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这项工作。重点抓好“三件事”:

一是健全协调机制,落实部门职责。这次会后,省政府紧接着要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统一高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各市都要抓紧建立领导小组或相应协调机构,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组织协调,社会广泛参与,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节约工作格局。

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篇6

有人总结过去的40年,从1970年到2010年是褐色经济为主导,未来的40年从褐色经济转向绿色经济。绿色经济就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实际上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有绿色技术,绿色设计,绿色消费,绿色营销以及绿色金融等“绿色”概念。

当前,发达国家在绿色低碳问题上面,都在积极采取相应政策,比如:美国提出了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欧盟要把低碳经济转型作为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日本提出了着眼未来的低碳革命,前不久在里约热内卢举办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上,绿色经济成为会议上非常重要的讨论议题。

有人打过一个比方,传统的经济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经济,循环经济是从摇篮到摇篮的经济。

把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做一个比较,我们会看到传统经济是三高一低: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和低利用,循环经济是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两种发展模式完全是相反的。

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有三点: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我国西部,特别是像青海、内蒙古、新疆这些省份,它们有丰富的资源,却在发展上面临着很严重的困难。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亚自然资源稀缺的经济体,像新加坡、韩国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都是自然资源稀缺的地方,但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却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历史上也不乏可以借鉴的前例,比如荷兰,在20世纪50年代,荷兰主要靠天然气资源维持国家经济发展,结果资源部门的过度扩张导致了制造业的萎缩,这就是自然资源的丰富,反而拖累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也讲过,如果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甚至有过度依靠的现象,那么这样模式下的经济发展是缺乏稳定性的,这种经济发展是不可行的。所以我们要摆脱过多依赖自然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必须要调整结构,靠技术创新来发展循环经济。

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进行了立法,并强调,绿色经济的实现要有三个技术的支撑:一个是循环技术,一个是低碳的技术,一个是生态技术。

我国循环经济的产值总规模在2010年已经超过了10000亿元,满足了2000多万人的就业需求。在“十二五”期间,循环经济的发展还会提速,产业规模还会不断壮大。

具体来讲,对节能减排而言,首先要建立技术引领的机制。美国创造单位美元的经济产出所消耗的能源比30年前减少了47%。这种进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技术的进步,还有完善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机制。

比如说,以北京和上海作比较,在绿色指数方面,北京高于上海,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北京的产业结构中,服务业超过了70%,而上海的结构比例在这一方面落后于北京。可见经济结构和绿色经济的发展是高度相关的。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我们经济高速发展的秘诀是靠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的发展模式,但是所付出的代价是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和高污染。

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篇7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路径方法建设模式

[abstract]theglobalclimatechangehasbecomeafocusofworldconcern,lowcarbondevelopmentmodetoreducethehumanlifeandproductionactivitiesofthecarbonfootprintasthegoaltogetattention.thispaperstartsfromthedevelopmentofecologicalcity,lowcarboncitytheoryandconstructionpractice,analyzesandsummarizesthedifferentregionsoftheworldcityindifferentdevelopmentbackgroundsofthecommonexperienceanduniqueexperience,proposedtheconstructionmodelandmeasuresoflowcarbonecologicalcitysuitableformeinthecity.

[keyword]lowcarbonecologicalcity;path;method;constructionmode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2008年是世界的“城市化年”,人类历史上首次有50%的人口集聚在城市[1]。未来,城市人口将继续增加,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将越来越凸显,综合研究大量的国内外城市发展案例发现,低碳生态城市遂成为世界各国城市良性发展的首要选择。

一、低碳生态城相关理论和实践发展概述

1.生态城市和低碳城市发展概述

(1)生态城市发展

国内外关于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与行动实践按发展的时间顺序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以前的思想萌动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学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生态城市理论研究阶段。生态城市的建设实践活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工业化国家公害泛滥成灾时期,公害严重的国家开始通过严格的立法和环境教育的普及推进大规模的城市生态化建设。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加剧。环境危机深刻化、全球化,很多国家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开始加强城市的生态化建设。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各国的共识,生态城市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2)低碳城市发展

低碳的概念最初在经济发展领域产生。英国在2003年《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2]。随后,低碳理念由经济发展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领域。人民开始致力于“低碳社会”的建设,力图通过改变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实施低碳技术和新的制度来保证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2007年“低碳城市”的概念开始得到关注[3],我们定义的低碳城市是“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和低碳化生产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城市。低碳城市发展旨在通过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4]。

2.低碳生态城市的理论和实践

生态城市与低碳城市在核心思想上是一致的,都是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但前者关注自然环境、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而后者则主要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是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博士在哈尔滨举行的“2009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上首次提出来的,他将低碳经济和生态城市这两个关联度高、交叉性强的发展理念进行了复合,并将两者的目标相结合,提出了建立起低能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二、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成功实践案例的分析及总结

笔者通过分析大量国内外成功的建设实践案例,总结出不同区域的国家和城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普遍共性经验和独特个性特征(表1)。

表1不同区域生态城市建设总结[5]

1.北美洲国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及典型特征

北美洲国家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公害频发的情况后开始强化对土地的调控管理,一系列重要环境法令的颁布实施,在加强城市的生态建设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立法先行与立法创新,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和通过公民诉讼制度自下而上地推动城市环境问题得以解决是美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特色。

2.南美洲国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及典型特征

在南美洲的生态城市建设实例中,巴西的库里蒂巴和桑托斯堪称世界性的典范,把城市设计、规划和管理合为一体,实现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关注社会公益和市民教育,是南美洲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特征。

3.大洋洲国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及典型特征

大洋洲的城市也经历了高度的城市化过程,但没有经历后工业负面影响,他们普遍具有先天优美的生态环境。政府制定并不断修订环境保护标准,并借助奥运会等有利的契机使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上了一个全新的层次。以旅游产业等作为经济依托的大洋洲城市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生态城市建设早已成为全民化的参与项目。

4.欧洲国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及典型特征

欧洲的城市在经历了城市环境恶化、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等现象之后,多数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意识到了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从1973年第一个环境行动计划提出到2008年布鲁塞尔“市长公约”的提出,低碳生态城已被默认为未来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环境法治和公众参与意识强,政府的城市发展战略与区域性战略的有效结合,是欧盟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特色。

5.亚洲国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及典型特征

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等差异使得亚洲的生态城市建设区域差异性较为明显,基本可以划分为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为代表的三个典型区域。

(1)新加坡

新加坡在刚摆脱殖民统治之后城市曾一度面对拥挤不堪、污染严重和人居环境差等情境。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新加坡逐步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环境、土地和规划法律制度,起到了十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作用。因此,通过精心的城市规划和严格的环境法治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的花园城市国家是新加坡的特色

(2)日本

日本也曾受到生态退化、公害事件频发等情况的威胁。如今,日本已从“公害列岛”转变为世界上环境立法最全面的国家之一,日本的城市规划中,与土地及城市建设等相关的法律就有200多个,2000年颁布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使日本成为循环经济法制先进国。以高新科技为支撑和通过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有效规范城市的低碳生态化建设是日本的特色

(3)中国

从1984年12月上海“首届全国城市生态学研讨会”到2003年《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等相关规范的颁布,中国也经历了短暂的生态城市建设过程,生态城市建设各具特色。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6]:一是新建的生态城,如深圳的光明新城、天津的中新生态城等;二是已有城镇向低碳生态城镇的转型,如青岛、威海、珠海、贵阳等城市。

三、我国建设低碳生态城的规划优势与策略

1.我国建设低碳生态城的优势

综合研究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案例,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城市发展建设低碳生态城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转型的工业化过程,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我国应把握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实现低碳生态城市发展建设的成功。

第二,中小城市应明确在疏解大城市主城区人口和交通压力方面的关键作用,在现有城市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实现已有城镇向低碳生态卫星城的成功转型。

第三,我国原有的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等城市发展形态为低碳生态城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底蕴。山水城市形态强调山水与城市和谐共存,使山水景观成为城市永续的、不断增值的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和低碳生态城建设的基础。

第四,各个地区的地理地质状况、气候情况和资源条件等存在的地区性差异决定了我国的低碳生态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2.我国建设低碳生态城的规划策略

结合国外低碳生态城市成功案例的建设经验和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借鉴国际经验,得出多层面推进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1)重视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的作用

法律、政策上的保障可以相对比较快地提高和完善,且作用明显。当前我国的法制尚不健全,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应该继续加大国家层面上的法律和政策支持,鼓励相关地方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使法律趋于生态化。

(2)重视城市规划在低碳生态城建设方面的作用

从国外的建设经验来看,各国都十分重视城市生态规划、完善城市规划立法,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核心作用。因此,我国的低碳生态城的规划也应该为未来的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路、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合理的战略指导。

(3)低碳生态城的建设与城市建设一体化进行

从国际经验来看,应将生态目标的实现融入到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统筹安排和科学规划,使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和低碳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实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保护生态的目的。

(4)重视低碳经济产业发展、开发清洁能源

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开发新型清洁能源,注重能源技术的应用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5)环境教育的普及

借鉴各国成功案例的建设经验,我国政府应积极支持环境教育,加强环境道德、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的建设,培养公民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参与意识。

(6)重视城市间、区域间和国际化的合作

实践证明,城市和区域是密不可分的,低碳生态城的建设只有在区域和国际范围内分工协作、协调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共同的低碳生态化目标。

四、结语

低碳生态城的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必的经之路,已成为世界未来良性发展的首要选择。在建设低碳生态城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也要认识到我国特殊的城市发展形势,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现状,提出适合我国城市的低碳生态城的建设模式和相应措施。

参考文献

[1]仇保兴.我国低碳生态城发展的总体思路[J].建设科技,2010,(Z1):12-17

[2]熊青青,吴健.10措施建设低碳城市[J].城市住宅,2010,(Z1):68-69

[3]戴亦欣.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3):12-18

[4]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2008,(2):34-36

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篇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是,由于我国经济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成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重要制约因素。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把“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

循环经济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是解决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根本性措施,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作为约束性目标。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近年来,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积极进展,短短几年时间,循环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

一是立法取得显著进展。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已正式颁布实施;《循环经济法》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有望今年出台;有关配套法规正在抓紧制定,《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北京、上海、山东、安徽等17个省市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和一些重要文件。

二是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如将差别电价收入留给地方政府,用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下调小火电机组上网电价,出台鼓励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垃圾发电政策。中央财政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给予支持。修订调整了《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和税收优惠政策,提高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收费及排污收费标准,增加了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产品消费税等等,最近又研究出台了鼓励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政策。与国家开发银行建立了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合作机制,目前已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给予政策性贷款支持。

三是示范试点工作深入开展。2005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两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组织专家对示范试点单位实施方案及规划开展论证和评审工作。2006、2007年安排国债资金20多亿元,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给予支持。出台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废旧家电回收利用试点进展顺利。在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引导下,全国大部分省市也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四是技术支撑作用逐步增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特别是开发、示范和推广了一批对行业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链接技术。纯低温余热发电、干法熄焦、高炉炉顶压差发电、钢渣水渣综合利用、电石渣干法制水泥、高炉回转炉消纳社会废物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汽车零部件等机械装备再制造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一批成熟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也在广大农村得到推广应用。

五是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编制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也取得新进展。到目前为止,已火电、磷肥、铅锌、轮胎、包装行业等24个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25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组织对钢铁、有色金属、煤炭、氯碱、水泥五个行业和天津开发区、苏州高新区、蒙西园区三类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六是循环经济模式初步形成。在循环经济试点的基础上,探索企业、企业间或园区、社会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不同工艺流程的企业,在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根据不同的土地、资源情况和农业生产条件,也积极探索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七是循环经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近几年围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各类媒体加大了循环经济理念、实践和先进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通过论坛、培训、技术交流会、展览会及普及宣传等,循环经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社会氛围愈加浓厚。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试点单位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大幅度降低,经济和环境效益明显提高,出现了一大批循环经济的典型。重点行业单位产值能耗物耗逐步降低,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和“三废”综合利用率有较大提高,污染物排放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2007年,我国能源产出率为8621元/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7%,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已达62.8%,同比增长2.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是144立方米,同比下降6.5%;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6%,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钢产量近1/4来源于废钢,水泥原料的20%来自于固体废物,纸浆产量近1/3的原料来自再生资源。

(二)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健全,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机制还不完善,循环经济统计监测、考核制度及标准体系不完善,缺乏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快立法进程。《循环经济法》将于今年出台,今明两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循环经济法》的要求,抓好配套法规的研究制定。近期抓紧研究提出废旧轮胎、包装物回收利用、汽车零部件等机电产品再制造、餐厨垃圾资源化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建立和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二是加强规划指导。在对“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切实落实好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任务。抓紧编制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大纲,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示范试点省市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三是继续深化示范试点。对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加强分类指导,宣传先进典型,加大支持力度,强化监督管理。做好第二批试点单位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和规划以及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实施方案的评审论证,继续扩大规模和范围,利用国债资金对重点项目给予支持。

四是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我国循环经济技术支撑和创新能力。在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中,组织实施一批循环经济关键和共性技术开发、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研究制定国家重点循环经济技术目录,加快循环经济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技术服务体系。

五是完善政策机制。充分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政策,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近期重点研究出台鼓励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烟气脱硫制酸,鼓励水泥、钢铁企业消纳废弃物,鼓励利用煤矸石、余热余压和低热值燃料发电的政策,鼓励废水“零”排放的排污收费政策,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研究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六是夯实循环经济基础。继续加强物质流分析等循环经济基础理论研究,逐步建立健全“可量化、可操作、可监督、可考核”的循环经济统计制度和评价考核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食品废物资源化等技术规范,完善再利用产品标识制度。

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篇9

组织人员精心制定并出台了《2014年自治县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方案》,总体规划好我县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各项工作。6月9日,县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召开联席会议,周密部署了节能宣传周活动各项工作,明确责任单位职责,形成部门各司其责,密切合作,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有效地推进了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工作扎实开展。

二、组织好宣传周启动仪式及相关活动

6月10日上午8:30,在县城繁华地段的建行前面举行了以“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为主题的2014年县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县政府办、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发改委、县农业局、县教育局、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县国资委、县总工会、共青团县委、质量技术监督局、供电局等主办单位和县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1名领导和2名业务人员共12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县政府吴冬副县长在启动仪式上做重要的讲话。仪式启动后,各主办单位以宣传画板、摊位展示、现场演示、互动体验等方式,宣传我省和我县节能减排降碳成就和典型案例、我省和我县电力供应紧张形势及限塑规定等,开展节能减碳咨询活动,解答群众咨询4500多人次,发放《节能减排低碳宣传手册》、《节约用电小窍门》等宣传材料3800多本(张),悬挂宣传横幅10条。

三、多方位开展宣传活动

(一)开展“低碳日”能源紧缺体验活动。6月10日全国低碳日当天,全县各公共机构举办能源紧缺体验和绿色低碳出行活动。以停开四层以下办公楼电梯、关停办公区空调和关闭公共区域照明等方式开展能源紧缺体验;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等绿色出行形式践行节能减排;工作人员通过减少办公设备的待机能耗和一次性办公用品消耗,即日常办公尽量采用自然光,办公室无人时及时关灯,推广使用节能环保铅笔、再生纸等绿色办公用品,以绿色低碳的办公模式支持节能工作。

(二)开展节能政策法规宣讲。6月11日,各公共机构安排专门时间,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和《“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等节能政策法规,做到分管节能工作的领导要亲自宣讲节能政策法规,工作人员认真听讲、做好笔录,开展学习讨论。

(三)开展废旧商品回收利用宣传活动。县商务局组织开展废旧商品回收利用宣传活动。引导公共机构工作人员形成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办公和生活方式,培养节能环保理念,提高公共机构工作人员的节能环保意识,进而提高每个公民、每个家庭乃至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引领和带动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渠道,建立资源循环利用长效机制。

(四)开展节约粮食反对食品浪费宣传活动。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校园节能低碳行动”,利用学校校报、校刊、广播、网络、黑板报等载体,大力宣传节能低碳知识,努力营造浓厚的节能低碳氛围。组织“三个一”活动,在中小学校举办一次能源资源国情报告会或气候变化、节能低碳、生态文明讲座,组织一次节电体验活动,开展一次有关节能低碳的团队活动或班会,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低碳创意思考和创作,树立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节能减排降碳理念和行为习惯,营造节约型绿色校园的良好氛围。

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篇10

在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环保人士开始转变思维:即使是最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要做到“零污染”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这一垃圾无害化处理过程越来越大的成本,更是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包括个人无法承受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再将垃圾看成是讨厌的“废弃物”,而将它视为一个“资源”问题,我们的回旋余地就会宽裕许多――如果我们有办法做到“零废弃”,那么“零污染”也就水到渠成。

一群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制造出一堆垃圾,然后因为讨厌它们,把垃圾烧了或是胡乱掩埋,以为就此眼不见为净――谁知没有被“善待”的垃圾们,在集聚了更大能量后一点点冒出地面,回到人类世界后,开始向这群人实施“报复”……

让人担忧的是,这并非好莱坞B级片的大路货桥段,不会在90分钟后的“theend”字幕中结束,而是始终与我们相伴的现实。

瑞典:垃圾处理“华丽转身”为绿色增长机会

在瑞典,人们会告诉你:4吨垃圾等于1吨石油。瑞典人说:“我们把垃圾看成了能源,它们为我们创造了财富。”

在瑞典南部,曾经有一场著名的法庭官司。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带着她的煎锅走到了垃圾回收站,她搞不清楚手里的这把煎锅到底应该放在哪一个回收的容器里,虽然她也询问了回收站上的工作人员,但没有得到清晰的回答,老太太把煎锅放到了塑料垃圾回收容器中,结果被控告并判了罚款――因为她没有把垃圾放到对的地方。这件事情在瑞典引发巨大争论。

在瑞典,垃圾分类背后有一套严厉的监督体系和激励机制。“我想这个事件以后,也许瑞典的垃圾回收站变得稍微宽容点了。”瑞典驻上海总领事姚汉森(Bengt.e.Johansson)感慨道。但从这桩官司中足以看出,“分类”与“回收”,已经成为瑞典人的一种生活传统。

强化“生产者的责任”

这个900万人口的国家,平均每个人每年制造500公斤垃圾,这些垃圾的一大半通过物质回收循环利用了,另外一小半通过焚烧从垃圾转化为能源,为瑞典的家庭供热供电,只有4%被填埋。根据欧盟对垃圾循环利用和能源恢复的定义,瑞典的垃圾回收率达到了96%,成为世界的领先者。

这一成绩,与瑞典在垃圾管理方面长期持续的努力息息相关。瑞典的垃圾管理主要有三种类型的参与者:当地的市政负责家庭垃圾,生产者对各自的产品负责,产业或商业社区对其余的垃圾负责。

瑞典是最早提出生产者责任想法的国家。早在1975年,瑞典就提出关于废物循环利用和管理的议案:产品生产前生产者有责任了解当产品废弃后,如何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角度,以适当的方式处理废弃产品。1995年,瑞典将“生产者责任”正式列入法规。“我们有针对生产者责任的严格法规,每个生产者都对卖出去的产品负有回收的责任,比如,每个卖酒的必须收回酒瓶,每个卖电池的人都要回收废电池。”姚汉森说。

要做到“全民回收”,法规制度的建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要让全民“心甘情愿”地去做,让民众切身体会到回收所得到的好处。举个例子,瑞典家庭去超市购物之前,往往会准备好两样东西,一是带好自己的环保袋或是用过的包装袋,因为超市的袋子是要收费的;二是带好家里收集起来的瓶瓶罐罐,来到超市里,就将这些瓶瓶罐罐放进专门的收集口中,随之一张标明金额的单子吐了出来,凭着这张单子,顾客可以从超市的收银处拿到“回收费”,或者就干脆用来冲抵自己本次的购物。

为垃圾焚烧找到一个盈利出口

垃圾焚烧在许多人心目中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字眼,然而在瑞典,人们更愿意把它看作是“垃圾转化为能源”的一项环保举措。

严谨而公开的数字统计,让瑞典人的确不用为他们的空气质量而担忧。1991年,瑞典一共有18座垃圾焚烧站,每年排放100克二恶英。到2006年,瑞典的垃圾焚烧站总数上升到29座,全年排放的二恶英是0.7克,远远低于交通行业、工业所排放的二恶英。

在选择垃圾处理的优先权上,瑞典采用欧盟所提出的“垃圾处理层级原则”,先是号召垃圾减量,然后在再利用、材料循环之后,才采取垃圾焚烧。所以,送到瑞典的垃圾焚烧厂的垃圾已经是通过层层筛选过的,一是保证了废弃物尽可能地被循环利用,并且避免不合适的物品进入焚烧;二是保证垃圾的热值,成为名符其实的“燃料”。

为了提升垃圾的生化处理率和提升塑料制品的循环,避免上述废弃品的焚烧,瑞典政府还对用作焚烧的家庭垃圾征税。垃圾焚烧厂所要缴纳的家庭垃圾焚烧税,取决于这家焚烧厂是不是用来供电,如果供电的话,转化效率如何。比如,一家不供电的垃圾焚烧厂需要缴纳每吨500克朗的税收,而一家发电效率符合标准的垃圾焚烧厂只需要缴纳每吨100克朗的税收。通过这样的经济杠杆调节,一些落后的垃圾焚烧厂自然被淘汰了,市场上剩下了真正的“从垃圾到能源”的垃圾焚烧厂。一项针对欧洲国家的“能源恢复”的调查显示,瑞典的“从垃圾到能源”工厂的转化效率是最高的。

“垃圾焚烧首先要在环保上达标,在这个前提下,尽量做到最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即使中国的垃圾比国外的垃圾热值含量要低,一座从垃圾到能源的焚烧厂,也是能在经济上做到自我运营的,但问题在于是否能回收你的原始投资。环保这个问题是,你的标准做得越高,你的前期投资可能越大。”eCoenergy总经理niklasahlsen说道,这家来自于瑞典的公司专门提供垃圾焚烧处理的解决方案,正在为常州的一个垃圾焚烧厂提供设计与运营顾问。

当初,垃圾治理在瑞典更被看成是一件与环境相关的问题,主要是如何保证环境的整洁卫生、不影响自然和人类健康。但随着观念和技术的发展,瑞典人开始将垃圾治理看成是“资源利用”,并且摸索到了一系列可持续的方法,特别是在沼气利用和能源恢复领域,同时取得了环境和经济上的双赢。

“4吨垃圾等于1吨石油。”瑞典ostergotland清洁技术协会的主席GertKindgren会告诉你这样一个等式,“我们把垃圾看成了能源,它们为我们创造了财富。”

巴西:热带天堂如何成为“拾荒者乐园”

巴西目前共有60万从事“材料再利用和回收”的拾荒者。相对许多国家对拾荒者的传统偏见――无家可归的、对社会治安造成影响的人群,巴西的拾荒者大军却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他们的平均收入是最低收入标准的两倍,他们被政府看作是解决垃圾问题的主力军。

“从明天起到2014年年底,凡是购买固体废物作为其产品生产的原材料和中间材料的企业,将获得工业产品税(ipi)的税收信用。”去年11月21日,巴西社会发展部长terezaCampello在巴西“第十届垃圾与公民论坛”上宣布这项税收激励法案。

消息一经传出,巴西国内的两大类人群明显受到这项新政的触动。首先是对政策导向异常敏感的企业家们:新政策意味着企业的产品要想在未来的市场上获得竞争力,就必须考虑这项税收激励所带来的成本优势,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政策将重新设计――到底有多少原材料可以使用回收的废物,或是干脆针对利用回收废物研发新产品。

另一大人群,则将会直接受惠于这项新政,他们就是在巴西街头或是垃圾处理站中到处可见的拾荒者。因为这项新政明确指出“固体废物必须从材料拾荒者合作社直接购买,该合作社的规模必须在20个人以上,禁止私营企业的参与。”

拾荒者合作社

事实上,这项由巴西总统亲自批准的法案,让全国数以万计的拾荒者在工作和收入上实现“双丰收”。巴西应用经济分析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11年,巴西共有60万从事“材料再利用和回收”的拾荒者。相对许多国家对拾荒者的传统偏见――无家可归的、对社会治安造成影响的人群,巴西的拾荒者大军却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他们的平均收入是最低收入标准的两倍,他们被政府看作是解决垃圾问题的主力军。在过去五年中,联邦政府对拾荒者的定向投资已达到相当于约15.4亿元人民币的水平,并帮助他们购买设备、机器、车辆以及厂房仓库的建造。

为何巴西的拾荒者能得到如此特殊的待遇?这需要追溯到19年前成立的一家名为“巴西回收委员会”(CempRe)的民间公益组织。

CempRe是由13家在巴西的跨国公司以及巴西私营企业一起出资成立的,其中包括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奔驰、利乐等这些国际知名品牌,当时成立的主要宗旨,是在巴西建立一个平行于政府环卫部门的垃圾回收体系,帮助巴西政府提高垃圾的回收率。在CempRe对巴西各地的废物回收管理项目的调查中,他们发现巴西社会的很大一部分回收工作是通过非正式的渠道完成的,也就是出自于拾荒者这一社会的弱势群体之手。

于是,鉴于巴西的发展状况,CempRe决定创造出一套独特的机制,发展拾荒者合作社,帮助这些拾荒者提高工作的效率,并提升社会地位和收入,这样一方面解决了社会的失业率,另一方面,利用巴西的廉价剩余劳动力,采用人工分拣的方式来提高垃圾的分类效率。1994年,CempRe推出了关于发展拾荒者合作社的教育工具手册,这份手册的教育对象大部分是文盲的拾荒者,向他们讲述如何跨出建立合作社的第一步,包括这些拾荒者的生存现状;城市回收和环卫项目是如何进行的;拾荒者的安全和个人卫生建议;在收集垃圾的同时不弄脏街道的重要性,以及与社会的其他群体保持良好的关系。

正是在CempRe的推动下,拾荒者合作社的模式得到了巴西政府的支持,也得到了巴西民众的认可,拾荒者从过去的游击队作战转变成一支不可忽视的正规军。目前全巴西已经建立起610个拾荒者合作社,每建一个合作社只需投资2.5万美元-5万美元。

随手拣垃圾很值得

如果你在圣保罗想要扔掉一部旧手机的话,先不要忙着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只要登录省略的网站,输入你的地址和准备丢弃的电子垃圾的类型,就可以找到离你最近的、接收该种类型垃圾的地方。这个网站把谷歌地图和圣保罗的电子垃圾收集站数据库结合起来,使得信息直观可见,轻松获取,更加实用有效。

虽然巴西的总体垃圾回收率还无法与瑞士、德国、荷兰这些发达国家相比,但在一些领域,巴西的回收率令人刮目。比如,2005年,巴西回收了当年出售的96%的铝罐,大约940万个铝罐……越来越多的促进垃圾回收的活动在巴西受到关注。去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拉开帷幕的“干净的巴西!我们一起来行动”的全民拾荒活动,点燃了巴西众多城市居民的热情。9月25日,活动辗转到坎皮纳斯的时候,一共有1.2万人参与,总共收集了400吨垃圾。

日本:商业化的“垃圾创意”

资源循环如果和利润不挂钩的话,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所以必须要为这些资源循环找到一个商业化的模式。实现商业化,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还包括一整套体系。

猪骨拉面,是位于日本南部福冈县的特色小吃,1000多家拉面店散落在福冈的各个角落。这些拉面店每天门庭若市,卖出无数碗用猪骨汤做底料的拉面,与此同时,也扔掉无数桶废弃的猪骨。如今,这些猪骨已不再承受成为“垃圾”的命运,而是被专门送到一家为这些废弃的猪骨而成立的公司,在那里变身为独特的园艺肥料――“福冈猪骨粉”――熬汤之后的猪骨中依然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磷,磷被称为肥料三大营养成分之一。

从废弃的猪骨到备受欢迎的园艺肥料,经历了变废为宝的过程。福冈资源循环利用综合研究中心(简称“循综研”)的研究开发课课长川原贤二指出,这其中最大的困难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废弃物从哪儿来,二是产品应该卖给谁。要将废物利用成为一项事业,不仅需要开发专业性强的回收利用技术,而且需要制定有关的手续制度,并建立稳定的原料提供与再生产品的流通体制。

在福冈地区,专门致力于废物利用的新公司,正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垃圾创意”的成功案例在福冈比比皆是。

比如将纸尿布变成建筑材料。过去,使用过的纸尿布除了被焚烧或填埋,对环境造成影响之外,没有其他的利用价值。但循综研却打起了废弃纸尿布的主意。先是解决“废弃物从哪儿来”的问题――只有把同类别的废弃物放在一起、形成规模的时候,这些废弃物才具备成为“资源”的资格。将这些纸尿布回收在一起,提取其中所含的纸浆之后,接下来需要攻克的难题是如何取得更多的纸浆?循综研的科研人员们通过水溶解处理,已经将最初的40%的利用率提升到了80%。这是一个利好消息,不过,另外一个难题随之而来――“做成什么样的产品,卖给谁?”――找到市场的切入点,往往是废物再利用事业能否成功的关键点。

循综研的科研人员们一开始认为这些从废弃纸尿布中提取的纸浆有三种可能的用途:造纸、再回收制成纸尿布;用于建筑。后来发现前两条路都走不通,因为废弃纸尿布里的脏东西无法完全清除到可以造纸和纸尿布的程度,而用于建筑则是一个很好的出口。“过去,我们使用的是石棉,后来开始使用纸浆,这样可以让建筑物更加牢固。从前用的是新纸浆,现在则可以用回收的纸浆,用于各种不同的建筑材料。”川原贤二表示。如今,这项出品于福冈的技术正在国内外得到普及。

在这些成功商业化的“垃圾创意”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参与者,那就是循综研。它是福冈县政府下面的一个机构,循综研与企业、大学一起研究最新的技术,并为企业提供资金援助,但不参与企业的利润分成。相比传统的科研机构,循综研更注重拉近研发与市场的距离,对于一些容易只偏向于学术、理论、技术的工作,不仅由研究人员参加,而且还请企业、行政人员以及npo非营利组织等参与,共同进行研究开发。另外,为了建立稳定的循环利用体制,循综研作为政策推进型研究机构开展各项活动,综合性解决各种问题,比如配合分类回收、确保再生产品的销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