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十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十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9:16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篇1

1.1生产前采购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通过对整条供应链进行有效分析,生产要素的购环节是首要环节,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在开展农产品生产前,必须要重视采购环节的质量安全,才能保障农产品质量达到相应标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会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在种子的采购中出现的问题。种子的质量是农产品质量达标的关键环节,但由于当前的农产品种子种类非常多,其中还会出现很多假种子或是转基因种子等,这些种子本身质量并不合格,如果农民选择这样的种子,不仅无法提升农产品质量,甚至会对其经济带来影响。其次,对化肥与农药欠缺了解。化肥和农药,是保障农产品良好生长的重要物资,选择好的化肥和农药不仅能够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而且能大大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但是,在实际农产品生产中,有些农民由于欠缺对化肥和农药的正确认识,很容易应用到质量差的化肥和农药,而劣质化肥和农药会对农产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1.2生产环节存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者欠缺良好的产品安全意识,在实际生产中没有按照相应的规定开展工作,并且监管工作不到位,甚至在农产品进入流通市场时也欠缺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终导致质量不达标的农产品出现在市场中,严重影响农产品市场的良好发展,对农业行业的发展也会带来一定影响。其次,欠缺良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在农业生产者开展相应工作时,往往不能及时得到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主要凭借以往的经验来开展相应工作,使得在实际生产中不能保证农作物的良好生长。并且对于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没有被广泛应用于当前的农业生产工作中,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2增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有效策略

2.1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要素采购策略

对于农产品的生产工作,首先要明确种子、化肥及农药等采购环节的重要性,严把质量安全关,从而保障农产品质量达到相应标准,增强整体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选择农产品种子、化肥和农药时,必须明确所选择的是否拥有相应的国家合格证和许可证等,也可以通过市场调查来选择良好的产品;并且应对所选择的种子、化肥和农药进行全面检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准则,来监督和管理所有的农业生产产品,从而保证其质量达到相应的标准,降低生产者在选择生产产品时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也为农业生产者谋得更多的利益和收入[1]。

2.2重视生产环节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对于当前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其质量安全问题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相对比较薄弱,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指导的重要性。所以,在实际的农业生产工作中,应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科学技术的指导,不断提升其科学生产意识,从而让农民能够正确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才能保障在实际的农产品生产中质量安全达到相应标准。社会应加大对安全生产意识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且为农业生产者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工作,提升其农业生产能力,从而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国家监管部门也要提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在农业生产中强化农民的法律意识,让农民能够有效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对农民生产带来保障,为推动农业领域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

2.3加强流通环节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在农产品供应链中,流通环节是保障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中,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农产品的重要环节。所以,必须重视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应制定农产品流通检测和标准体系,从而更好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在流通环境中要保障农产品流通时的新鲜,由于农产品具有易腐烂、不易保鲜的特点。所以,在农产品流通环节,一定要重视对农产品物流运输的监督管理工作,从而在流通中保障其质量安全。在运输前应对农产品进行检查,保障其质量达到相应要求,并在运输过程中确保其质量安全,在运输后对其新鲜度进行检测,从而保障在其运输过程中质量安全达到相应标准。

3结语

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保障消费者生命安全、提升农民经济收入和促进社会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国必须要重视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并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制定合理的解决策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良好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作者:魏亦山单位:青岛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参考文献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篇2

一、《通知》的出台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的决心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订了一系列相关制度规章,不断强化监管措施,连续多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逐步向好,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满足消费者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全国蔬菜、畜禽、水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7.9%、99.7%和96.9%。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农产品生产小、散、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形形的农产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消费者对此还不满意。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知》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出发,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通知》的印发,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的决心,影响深远,为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指明了方向,必将对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印发《通知》是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重要举措

今年三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管主要由农业、食药两部门负责,规定农业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将商务部的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农业部。随后,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号),对地方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划转、机构改革、能力建设、责任落实等提出了统一要求。农产品是食品的源头,由于经营主体数量庞大、分散,生产环节多、链条长,监管难度很大,而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相对薄弱。此次印发《通知》,就是要在地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过程中同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建立部门间无缝衔接工作机制,提高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化水平,从源头上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三、《通知》再次强调了地方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属地管理责任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多年实践证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能否抓好,关键在于地方政府是否高度重视,监管责任能否真正逐级落实,只有政府重视了,责任落实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才能得到长足发展,取得应有的成效。

为此,《通知》再次强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要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县、乡级人民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明确考核评价、督查督办等措施。同时,为避免出现监管职责不清、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地方政府要统筹建立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衔接机制,明确各环节职责分工,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依法依纪进行查处。这些具体措施的出台,对于提高地方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推动监管责任的落实,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通知》提出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制度机制

我国农产品品种多、种类丰富,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要经过多个环节,供应链条长,运用技术复杂,加之农产品品质和规格不易统一,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必须找准关键节点,采取针对性监管措施,形成全程监管链条。《通知》从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机制出发,按照农产品生产经营链条,从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管控、包装标识、准入准出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要认真贯彻《通知》要求,强化关键点的监管。对产地环境加强监测和普查,实施污染治理,在重污染区要逐步调整种植结构。对农业投入品严格管控,认真执行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生产档案记录等制度。在农产品收购、储存、运输环节,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建立健全进货查验、质量追溯和召回等制度,把农产品产销各个环节中的生产档案、包装标识、产地准出、索证索票等信息全部串联衔接起来,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市场的全链条质量跟踪。推动诚信体系建设,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安全信用档案,积极推进农产品包装标识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必将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使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跃上新的台阶。

五、《通知》强调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关键要从生产抓起。多年来,农业部门坚持把农业标准化作为一项带有方向性、基础性的工作予以推动。制定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7600多项,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2200多项,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18000多项,基本覆盖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9万多个,在591个县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活动,支持建设果菜茶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7288个,农业标准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从源头上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难度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知》对推进标准化生产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通知》的印发,有利于推动各地、有关部门树立绿色生产理念,统筹好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到与数量安全同等重要的高度,推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按照《通知》要求,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力度,将安全控制措施转化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强化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其开展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等给予支持。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农产品。这些“治本之策”的实施,对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维护生态和谐,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通知》明确要求加强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

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过程中农业部门的新增职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为此,《通知》着重强调了做好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涉及的职能等要及时划转到位,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衔接。同时,为做好新增职能和旧有工作的统筹协调,要求有关部门统一部署,切实履行好生猪定点屠宰的行业管理、屠宰检疫、品质检验监管、卫生检验监管以及打击私屠滥宰、“瘦肉精”、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等职责,强化巡查和抽检,抓紧研究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督促屠宰企业履行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进厂(场)登记、肉品检验、“瘦肉精”自检等制度。这些具体要求为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定了重点,为职能的顺利调整和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七、《通知》强调要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

2008年以来,农业部门在全国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用高毒农药”、“瘦肉精”、孔雀石绿、硝基呋喃、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为重点,严厉查处了一批涉农违法案件。以2013年为例,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310万余人次,检查相关生产经营单位274万家,查处问题5.1万起,可以说成效显著。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一些问题始终没有禁绝,一些问题还很容易死灰复燃,必须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把专项整治坚持下去。对此,《通知》着重强调继续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巩固成果、防止反弹、建立监管长效机制。要求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加大案件查办和惩处力度,认真贯彻“两高”司法解释,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案件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切实做到惩处一个、警示一批、教育一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监督抽查,集中排查和治理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严密防范系统性风险。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模式。我们相信,通过不遗余力的打击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必将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也将得到切实保障。

八、《通知》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长期以来,农业的主要任务是保供给,增加产量是第一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基础相对薄弱,越往基层力量越弱。新的职能调整后,现有监管能力与监管任务不适应的问题更突出。《通知》对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为我们还清欠账,补齐短板,切实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指明了方向。

《通知》要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等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工作力量,尽快配齐必要设施设备。特别要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纳入农业综合执法范围,确保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通知》要求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实现各环节检测的相互衔接与工作协同,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通知》提出要落实责任,做好农民培训、质量安全技术推广、督导巡查、监管措施落实等工作,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篇3

1农业投入品监管难以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关钟环节之一在于农业投入品的安全可靠,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的数量巾呈现出波动性,特别是经销商具有小而散的特点,使农产品投入品的,.管存在很大难度,尤其是一些游商随时可能向农户兜售农药等农资产品,更加大了,管的难度,加之,.管队伍力量薄弱,使得农业投入品在客观存在,管真幸。农业投入品的不安全成为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源头。

 2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有待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求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目前,大兴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存在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区级层面执法体系不顺,二是镇级执法体系缺位。从区级层面讲,以种植业农产品安全管理为例,大兴区种植中。作为行业管理的事业单位,不是行政执法主体,没有执法权,而农产品、农药、肥料等涉及农产品安全的行政执法主体是区农业局,区种植中心及所属的农药管理站、十肥站则山区农委(农业局)组织协调下开展具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工作,就产生了“主体资格片权力行使”矛后关系,文种体制的不顺浩成了具体工作中.管执法力度薄弱。从镇级层面讲,各镇具有对农产品生产日常管理和.测检测的职责,以及对农药、兽药、饲料、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讲行管理的职责,而不具备执法权。但事实,镇级管理又是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钟环节,山于执法权的缺位,客观使得“最接地气”的管层丧失.管力度,浩成.管“幸白”,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没法落地。

3农产品质量监管联动机制有待棠善调查发现,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仍存在“多头管理”的局面,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农产品产前和产中环节的.管,食药部门负责监管农产品讲入市场环节,环保部门和7仪务部门负责大气环境和地表7仪,.管等。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管职能分布在农业、食药、工商、环保等多个部门,实行农产品供应锌“分段式”管理,山于在行政级别方面,各职能部门在行政级别是“平级”的,不存在“隶属”关系,管理职能难免存在“条块分割”,没有形成纵向及横向一体化管理机制,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效率和效果有待提高。

4农产品质量安全伯溯体系有待加强

让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外源性风险,安全信息的真实性、外埠生产基地的安全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集中反映在两方面:一是分散的农产品生产,.管难度较大;二是讲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几乎没有可泊溯体系。农产品讲入市场后,不仅市场对泊溯管理准入要求不统一,消费者对泊溯管理的认知度和参片度巾不高,生产主体在销售过一程中难以得到泊溯管理经济效益,环可能出现“劣币驱良币”问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泊溯体系参片主体的积极性,不利于泊溯体系建设后的持续运行。因此,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泊溯体系成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的重要措施。

5市场准入及淘汰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社会消费7K平已经从温饱向小康.J过一渡,而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片小康生活具有相当的差距,不能够满足小康建设的客观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爆发点在市场。因此,健个农产品市场准入片淘汰机制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体系尚不完养,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低,缺多强有力的市场淘汰机制已成为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的瓶颈。而作为讲入市场的主要“通行证”之一农产品质量保证的安全认证,同样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认证技术及相关设备较落后。农产品生产者、销售商家对认证体系的认识不足,安全认证的可持续发展片管理已成为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6“三品一标”工作的可持续性有待加强

“三品一标”是确保农产品品质和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的重要工作,目前,该项工作的开展主要靠政府的资金支持,山于政府资金具有局限性,存在一定的不可持续,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基地在有政府“输血”时就按照生产标准要求做,一日_出现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就出现懈点,浩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导致该项主要依扦政府推动的工作缺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执法;全程监管

中图分类号:D922.29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5-1045-03

explorationofLegalSupervisionSystemofQualityandSafetyofagriculturalproducts

LiHong,LiShi-xin

(SchoolofLaw,HenannormalUniversity,Xinxiang453007,Henan,China)

abstract:Qualityandsafetyofagriculturalproductsrelatedtothehealthofconsumers,relatedtothedevelopmentofnationaleconomyandsocialharmonyandstability.However,inrecentyears,Chinaisseeingalotofqualityandsafetyissuesthatcausedseriousharm.Consumersattachedimportancetoqualityandsafetyofagriculturalproducts,andincreasinglyconcernedaboutthequalityofagriculturalproducts.thereisnodoubtthatthereasonforqualityandsafetyproblemsarecomplex.Butintheenditisbecausethelegalsupervisionsystemisimperfectandevenmissing.inordertoimprovethequalityandsafetyregulatorysystem,legislation,lawenforcementandotheraspectsneededtobestartedfrom.toimprovethequalitymanagementsystemofagriculturalproducts,thekeyistostrengthenthesafetysupervisionofthewholecourseasagricultureproductsproducing,transportation,processingandsoon.

Keywords:qualityandsafetyofagriculturalproducts;legislation;lawenforcement;supervisionofwholecourse

1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现状

1.1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食品,其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讲,农产品质量安全还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良好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食品来源的多样化,农产品质量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农产品质量没有保障与广大消费者追求安全、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相矛盾。这就需要从各方面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根本上来说还是需要从法律制度尤其是法律监管的视角来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探究农产品质量安全机制的创设与完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保护农民的合法权利的基本要求[1],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1.2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

2006年我国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它规范了农业生产,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填补了农产品质量管理方面的立法空白。《食品安全法》、《质量安全法》等与此相关的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也对农产品质量做了相应的规定,但是都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

我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部门有很多,不同管理环节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监管。例如,农业部、卫生部、质检总局等部门主要对检验检测、质量标准等环节进行监管,在不同的农产品生产过程也有不同的部门进行监管,但仍然以政府的监管为主。不同的学者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学者提出应该扩展《食品卫生法》中关于安全监管的对象和范畴,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

2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监管存在的问题

2.1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从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到“瘦肉精”事件,无不引起全国上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从农产品本身来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为了追求利益,农产品生产者使用过量的化学物质,如添加剂、增白剂等;不科学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大量使用杀虫剂等,这些都将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在畜禽产品生产中也存在禽流感、“疯牛病”等问题,人畜共患病给我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2]。另外,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有些农产品易腐败变质,对农产品运输或者储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农产品生产者在运输或者储藏过程中为了节省成本而不采用必要的保鲜措施,这就极易出现农产品质量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要求对人体无害,还应具备一定的营养要求,满足人体健康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在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中注意农产品可能出现的问题,真正保证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

2.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缺陷

第一,从立法方面来说,虽然我国现行有很多法律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作出了规定,尤其是2006年颁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界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但是,在立法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缺乏对农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系统性立法,很难对农产品进行全程的监管;对农产品造假、贩假等违法者的处罚力度不够,难以从法律责任承担方面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第二,从执法方面来说,难以落实政府责任制,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我国有很多部门涉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农业部、卫生部、质检总局等都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工作,这就容易出现监管职责分工不清、责任难以落实等情形,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都会阻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落实。

3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出现很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产品生产过程标准化程度较低,这就更加难以控制农产品的质量[3];我国农产品生产链条比较长,涉及的环节比较复杂,在出现问题后责任难以落实。同时大部分农产品容易腐败变质,难以从技术层面上保存,很多生产者考虑到成本和利润,倾向选择简单的保存方式,这就极易出现质量问题。但是总的来说,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还是法律层面的原因。

3.1法律意识上的原因

主要表现为相关主体法律意识淡薄,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生产和加工等环节无视法律的存在,挑战法律的权威,制假贩假。有的生产者和销售者甚至认为自己的违法行为理所当然,不是主动去承担责任,而是逃避法律责任。从消费者来说,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后,不是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置之不理或茫然不知所措。同时,由于维权费用过高,消费者不愿意选择诉讼方式维权。

3.2法律制度上的原因

农产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首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体系不完备,立法层次比较低,存在法律上的交叉与缺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与《产品质量法》关于调整对象之间的规定存在漏洞,有些法规的操作性也不强。其次,相关制度配套设施不齐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制度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农业标准化程度比较低,缺乏规范性;农产品市场准入以及质量标准认证制度不健全,等等,都需要进行法律创设和完善。

3.3法律监管上的原因

首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体系不健全,从内部监管来说,有农业部、卫生部、质检总局等职责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各部门职能交叉重叠,配合不协调。从外部监管来说,主要是社会监管,包括媒体监管和群众监管,这种监管方式存在广泛性,但是缺乏法律的有力保障,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次,我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方式采取分段监管为主,一个监管部门负责一个监管环节,这种监管方式极易导致监管效率低下,缺乏可操作性,各部门间协调性差。另外,各监管部门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去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考虑到监管的成本,各监管部门不愿意甚至没有能力去监管,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从根本上得到保障[4]。

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构建

4.1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立法设计

第一,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尽快有效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关于产地环境监管、生产与加工过程监管等的规定,实现农产品生产各个环节都有有效的法律来规范。另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相关规定不够细化,如没有对农产品质量责任和农产品缺陷做出明确的规定,而现实生活中,如何界定农产品缺陷和如何承担农产品质量责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关系主体高度关注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农产品本身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来界定农产品是否存在缺陷,可以采用罗列分类的方式,尽可能地将农产品缺陷列举出来,让消费者可以明确清晰地按照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责任承担方面,不应该借鉴《产品质量法》中的严格过错责任。鉴于我国的国情和农业的特点,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保障农业的发展和维护农民的利益,而采用严格过错责任并不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在举证责任方面采用严格过错责任,农产品的生产者举证义务很重[5],不利于保护其利益。所以,笔者建议采用过错责任原则,这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侧重保护农产品生产者利益的立法宗旨相符合,更有利于维护法的正义与公平。

第二,完善相关法规与制度配套的建设。增加《食品安全法》、《种子法》等相关法规中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专门规定,使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制度得到有效的统一。建立完整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制度体系,制定规范的农业标准化制度,用法律的形式使其规范化,以解决现有的针对性不强、操作性差的现状,同时可以借鉴国际惯例,对标准实施动态管理[6]。建立系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监管体系,针对不同的环节采用不同的检验检测监管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的监管。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包括农产品的准入和主体的准入,严把产品准入关,提高市场进入门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4.2落实政府责任制,加强执法力度

第一,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发挥其组织优势和强制力,强制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落实政府责任制,加强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解决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存在职责不清、权责不明的问题。同时,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坚持以基层人民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社会性监管的监管方式,各级政府各司其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从整体上把握,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对农民、农村的投入,乡镇人民政府应加强其服务职能,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活动的监管,尤其是村民委员会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宣传和教育,农业主管部门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建设,解决目前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与主管部门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使信息公开化,提高政府的监管能力。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监管的作用,发挥农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的监管作用,整合有效的资源,形成监管合力。

第二,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人员各方面的素质。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多个部门,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时,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我国的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关机构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大技术支持力度,使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同时要加强对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以提高其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4.3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管

第一,在农产品生产环节,提高生产监管,强化源头治理。首先,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检测和监控,考虑周围环境、地形、气候等多种因素,选择适合农产品生产的环境,并定时对产地环境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有污染的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净化环境。在农产品生产环境符合标准后,要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及相关法律的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控制农药、肥料等的使用,注重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其次,加强农产品生产许可管理,农产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和加工,对不符合生产标准的企业要严格查处。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卡,强化诚信生产观念,定期对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只要发现不诚信的不良记录,就登记在生产记录卡上,并及时相关信息,让消费者了解生产企业的诚信状况,进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第二,在农产品市场环节,要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保证法律适用和程序上的一致性。加强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进行检验检测,政府不仅要对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行监督检查,更要加强对小型超市以及商贩的管理,定期抽检部分农产品,对不合格的农产品实行产品召回制度,禁止流通到市场,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规范生产者的行为,加强宣传,让农产品生产者主动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管。健全农产品标识制度,强化农产品认证制度,包括产地认证,并加强农产品包装管理。

第三,流通过程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最后一个环节,要完善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法律法规,用法律形式规范流通中的行为。不仅要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加强流通环节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更要依靠企业自律,加强对流通环节的自我检查,对农产品运输、冷藏等需要特殊条件的,坚持按照农产品需要的标准运输冷藏,同时强化企业责任,主动承担责任。对于流通环节的消费者来说,消费者本身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培养维权意识,主动掌握政府的关于农产品方面的信息,及时维护自己的权益,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政府监管仍然发挥主力军作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建立农产品安全预警和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诉制度,才能有效防范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李长健.论农民权益的经济法保护――以利益与利益机制为视角[J].中国法学,2005(3):120.

[2]张涛.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21-25.

[3]冯忠泽.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4]李长健,江晓华,王悦.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困境及对策――基于经济法与行政法双重角度的思考[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6(3):90-94.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篇5

一、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各级农业部门履行法律职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紧迫任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赋予农业部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新职能,迫切要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尽快实现从以生产领域监管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转变;从以行政推动为主,向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并重转变。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队伍不健全、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手段落后,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创新监管机制、监管制度,强化监管力量,已成为当前农业部门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已经成为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依法加强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依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四)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我国现行农业行政管理体制为基本框架,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为基本目标,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充分发挥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数量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整体提升。

(五)基本原则。一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为目标,确保权责统一。既要着眼于长远,统筹规划,建立全程监管的长效工作机制,也要结合各地、各行业管理工作实际,因地制宜,科学筹划,合理布局、稳妥推进。二是依法监管、严格把关。依法监管必须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制定和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和规定、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制度。三是整合资源、开拓创新。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客观要求,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加强分工与协调,发扬互助合作精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源有效整合,构建合力推进的监管机制。四是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以良好的作风,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把法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对农户重在引导、教育和技术指导,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企业、批发市场等组织化程度较高的主体,重在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六)主要目标。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明确职责,充实人员,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公正、高效和保障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尽快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七)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职责。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职责,适应依法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的要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明确一个归口管理机构,综合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认真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并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规划或计划,依法监督和管理农业标准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包装和标识、检测机构考核认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检查等工作,并依据职责权限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和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依法对下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八)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水平。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结合各地实际,抓紧制定和完善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产品包装与标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农业投入品监督抽查结果公布、快速检测方法认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等相关办法,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并认真加以实施。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作为农业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加强执法力量,完善手段,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履行法律赋予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执法职权,已经推行综合执法的省、市、县,要进一步充实力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执法水平。没有推行综合执法的地区,要尽快整合执法力量,明确执法机构,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水平。

(九)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布局合理、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机构,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健全国家、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各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范围以行政管理部门考核的授权为限。农业部建立部级综合研究中心、部级专业性及区域性检测中心,主要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及国家、行业标准研制等工作;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综合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主要承担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地方标准研制等工作;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主要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督检验检测和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各地要按照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抓紧编制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鼓励和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重点产地等建立速测站(点),并开展相应的检验检测工作。

(十)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能力。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社会团体等科研资源,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研究,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的研究,加速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和技术方法的研发,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先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步伐,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将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内容,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指导,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投入品,净化产地环境,强化源头控制,规范生产过程,加强生产档案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十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需要,各地要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检验检测、技术服务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训等多种途径,充实技术力量和人员。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人员的管理,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的监管工作队伍。既要培养一批在风险评估、标准制定、检验检测、质量认证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专家型人才,又要培养一批通晓行政执法等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的管理型人才,更要培养一批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

四、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组织领导

(十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加强领导,依法行政,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正确处理好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关系,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的关系,依法监管和引导服务的关系,尽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工作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健全、责任明确、运转高效、行动统一。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篇6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部署好我区农产品尤其是供沪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下面,我再三点意见。

一、审时度势,正确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1、从世博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任务繁重。

上海世博会是世界性的盛会,规模空前,而且时间跨度大,历时6个月。据上海世博局统计,届时将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将组团参加世博会,整个世博会期间预计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为确保成功举办此次盛会,对农产品的充足供应和质量安全都了更高要求。目前距离世博会开幕不到半个月时间,上海市政府已从4月1日起,将对所有进沪的蔬菜、生猪及生猪产品全面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要求十分严格。*与上海地域相近,两地农业合作关系较为密切。目前我区供沪食用农产品种养殖基地(企业)有33家,占全区农产品生产单位总数的42%,其中产品常年供应的有13家。供沪产品种类也较丰富,以淡水产品居多。可能还有一些未列入备案的农产品也进入上海市场。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繁重。

2、从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来看,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

一是我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小、数量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不够,标准化实行、生产台帐管理等不尽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仍然存在。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投入不足,区、镇两级对“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业虽有以奖代补政策,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个监管工作的财政投入还不够。三是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队伍基础比较薄弱,人员少、经费少,监管、执法力量不足。四是我区畜牧养殖规模较大,动物防疫的形势依然严峻。

3、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来看,已成为影响全局的大事。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事关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必须摆在重要位置。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即使是一条不良的信息、一个不实的贴子、一则不当的报送,都有可能引发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质疑,而由此引起的放大效应和连锁反应,也会影响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尤其是世博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困难,落实责任,齐心协力,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尤其是世博会期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突出重点,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助世博行动

今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要突出“助世博、保安全”这一主题,进一步贯彻落实农业部、省农业厅关于做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以及市农业局关于开展“助世博、保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月活动的文件精神,以供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为重点,按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标要求,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助世博行动。

1、突出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就是要抓重点领域、抓关键环节。要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继续开展好种植业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兽药及兽药残留、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整治措施,全力抓好落实。各镇(开发区)农业部门要围绕整治方案总体要求以及每个专项行动的整治目标和重点,分产业,分区域,对企业、合作社或基地的产品,逐一进行整治,整治一个巩固一个,不存盲区,不留死角,竭力遏制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加强执法监管,建立健全监管体系。要把专项整治与健全监管制度结合起来。以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准入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以及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工作为重点内容,逐步形成“条块结合、由面到点”的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体系。“条”是指农业系统的各个专业条线;“块”是指以区、镇、村行政区域为块,区、镇两级分别抽调人员,成立监管队伍,村一级监管队伍则由村行政区域范围内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组成,逐步建立“区、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面”就是监管范围覆盖全区,做到区不漏镇、镇不漏村、村不漏户;“点”是指全区范围内各个具体的农产品生产者。同时各镇(开发区)与农产品生产者签订责任状,要求其作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承诺,并实行一年一签。力争形成以生产者自律为基础,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3、抓好基地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手抓农业标准化实施,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和生产规模,加快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争取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标准化覆盖率达80%以上。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产后减损技术和绿色供应链产业化技术的引进或研发,保鲜、储运、加工技术及其设备的引进与应用。支持农业企业、合作社培育品牌,力争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5只以上,绿色食品2只,新增省著名商标或名牌2只。

4、抓好防疫检疫,保障市场供给质量。近年来,我区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和重大畜产品安全事故,这说明我们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十分扎实,我们的基层防控和安全监管体系已经发挥积极作用;但我们的防控体系还十分薄弱,我们要清醒认识防控形势,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层层落实防控责任,在措施上要更加周密扎实。在此,我要求各镇(开发区)要切实加强对检疫工作的领导,做到“两个到位、注意三点”。两个到位:人员到位、检疫程序到位。注意三点:一是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分离,屠宰检疫只能收证,不能同时出具产地检疫证。二是坚决杜绝养殖户自己出证情况出现,必须由检疫人员严格按检疫程序检疫出证。三是患病动物绝对不能出证。

三、加强领导,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1、组织领导要到位。各级农业部门要把世博会期间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成立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领导小组,各镇(开发区)农业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各镇农服中心及开发区政治处主任要直接抓,统筹协调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关工作。各镇(开发区)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和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的要求,迅速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标和任务落实到人,职责落实到位。总之,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做到有方案、有部署、有举措、有检查、有考核,确保监管工作做到实处。

2、服务指导要到位。一是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结合各地实际,整合现有农技推广力量。部分有条件的乡镇,要配备人员,落实经费,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二是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指导服务。以推行生产档案制度为重点,指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种养殖基地落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围绕种植、水产、畜牧等主导产业,通过农技员联基地、联企业、联农户,加快主推良种、良法的应用,提高减量控害增效技术的应用率。同时要在现代农业园区率先研发、建立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配套技术体系。四是各镇(开发区)农产品质量监管员要严把农产品供沪准出关。

3、宣传引导要到位。通过组织助农增收送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及相关法规培训,放心农资进村下乡等活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法规要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宣传到农业企业、合作社、基地,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引导社会安全消费,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篇7

答:随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建设逐步由分散要求走向系统规定,由宏观原则走向具体操作,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监管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农业法》、《畜牧法》和《渔业法》等也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具体规定。此外,《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包装与标识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分别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环节做了细致而具体的规定。各地结合实际也陆续出台了相关地方法规,如《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河北省农产品市场准入办法》等。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范围包括哪些?

答: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范围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监督管理的对象,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重点是鲜活食用农产品,如肉、蛋、奶、果、菜、茶、食用菌、中药材,我省特产品人参也在其中;二是监督管理的主体,既包括农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也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者和相应的检测技术机构与人员。在农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中,重点是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监管;三是监督管理环节,既包括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的科学合理使用和农产品生产和产后产地处理的标准化管理,也包括农产品在产地的包装、标识、标志和产地准出管理。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有哪些职能?

答: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的行政职能授权,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包括: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并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规划或计划,依法监督和管理农业标准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产品包装标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认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检查等工作,并依据职责权限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和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答:近年来,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管理、依法监督”和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目标,重在构建和推进五大监管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监管体系,包括部、省、地、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依法履行监管职能。加快建设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要依托现有的乡镇农技推广或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通过明确职能、充实人员和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与办公条件,确保2012年年底全国所有涉农乡镇全部建立服务农产品生产者和履行生产督导巡查与产地准出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二是加快完善标准化推进与“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体系,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修订队伍和部省地县农业部门的“三品一标”工作机构;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体系。

5.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有哪些职责任务?

答: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其职责任务主要有四项:(1)定期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2)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示范,推广农民群众看得懂、会使用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普及科学种养知识和安全生产技术。(3)承担对种植、养殖过程的督导巡查工作,重点对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防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生产环节,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经营档案记录。(4)对产地农产品进行快速检验监测,协助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工作。收集、报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配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指导农资经营门店建立进货查验和销售档案记录,受理假劣农资投诉举报。完成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交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工作。

6.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的重点建设,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由部级检测中心(包括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部级专业性质检中心、部级区域性质检中心)、省级质检中心、地市级质检中心和县级质检站组成。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部级中心为龙头、省级中心为骨干、市州级中心为配套、县级站为基础、市场(基地)检测点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基本框架。截止目前,我省共建成10个部级以上质检中心(农产品、参茸、特产、种子、农药、肥料、农机、农环、中小农具、转基因)。建成一批省级质检中心(种子、土肥、农药、农机、环境、农产品、参茸、蚕产品、中小农具)。投资建设了1个省级综合中心、9个市级质检中心、39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全省共有编办正式批准的农产品质检机构73家。

7.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有哪些职能?

答: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职能有:(1)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工作;(2)承担国家和各地、各部门下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监督抽查、质量普查及产品质量认证和市场准入等检验工作;(3)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纠纷的调查、鉴定和评价,承担委托、仲裁等检验工作;(4)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风险评估等科学研究,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修订及验证工作;(5)开展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交流、培训、指导、服务及咨询。

8.什么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答:风险评估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通行做法。它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动植物和人类或环境暴露于某危害因素产生或将产生不良效应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科学评价,以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描述为核心内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对农产品安全危害因素的认定、评估、控制和预防,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基础,已成为发达国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法规的必要手段,也是仲裁国际贸易纠纷的基本准则。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要充分考虑风险评估结果。

9.什么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

答:《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是指为了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对生产或销售的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的活动。实施监督抽查的产品应是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监督抽查的生产经营主体应是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监督抽查的检测机构,应通过计量认证和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全国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计划由农业部按年度组织制定和实施,并向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计划,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需要按年度组织制定和实施,监督抽查计划和监督抽查结果及时报送农业部备案。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计划统一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计划,经核准后方可组织实施,监督抽查结果按规定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管理权限公布。监督抽查不得向被抽检人收取费用,监督抽查所需费用应当统一纳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

10.什么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

答: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是指为了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掌控风险隐患,有针对性地加以生产指导和过程控制,定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状况和水平进行检验、分析和评价的活动。我国从2001年开始建立并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2011年,农业部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组织开展了4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全年共监测全国144个大中城市5大类产品91个品种91项参数,抽检样品近4万个。监测结果显示,按往年同口径统计,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4%、99.6%和96.8%,我省从2005年开始建立并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2011年省农委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组织开展了3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全年共监测全省9市(州)60个县(市、区)3大类产品60个品种38个参数,抽检样品1513个。监测结果显示,全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1%,其中蔬菜、水果、食用菌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7.7%、98.9%和98.6%。从全国和全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果看,我国及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稳定,逐步向好。

11.什么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答: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措施,整治行动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强化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违规使用禁限用农兽药行为,进一步规范生产者种养殖行为,切实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农业种植业方面重点是对蔬菜、水果、食用菌禁限用高毒农药专项整治,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和实名购药制度,探索建立低毒、生物农药补贴机制;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农药生产经营执法检查活动,严厉打击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擅自从事研发、生产、销售高毒农药的行为;组织开展高毒农药市场检查活动和农药质量监督抽查,严厉查处非法添加禁用高毒农药成分的行为;对生产过程中农药的规范合理使用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监管使用禁限用农药的违规行为,根据农作物种类,

加强对用药品种、用药时期、用药量、施药次数、施药时间施药方式的科学指导,特别要告知生产者对作物的采收必须在农药安全间隔期之后。此外,要加强对人的农药施药安全防护和剩余农药、农药包装物的处置指导。

1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了哪几个方面的制度?

答:《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制度、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农产品分级包装与标识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检查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七个方面的制度。

13.什么是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准出?

答: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是指农产品产地生产者、收购者,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在销售的农产品上附具产地证明、质量认证标识或者产地检测合格证明,依法需要实施检疫的动植物及其产品,还应当附具检疫合格标志或者检疫合格证明,并经当地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合格准予其产品运出产地销售。

14.什么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

答: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是指对经有权质量认证或认定机构认证、认定的农产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以及经检验质量安全卫生指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无公害标准或检疫合格的农产品准予入市经营。对未经认证、认定、检验、检疫或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农产品,不准上市流通,禁止经营销售。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篇8

什么是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既包括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安全性要求,也包括涉及产品的营养成分、口感、色香味等品质指标的非安全性要求。

“安全性要求”需要由法律规范,实行强制监管来保障,如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农兽药残留、致病微生物等。对于“非安全性要求”,有部分指标需要法规标准规范,如生鲜奶蛋白质含量、油料作物脂肪含量等。多数口感、色香味指标没有法规标准规范,需要通过生产者树立产品品牌和消费者认可来决定。

如何看待农产品质量安全

安全,是个相对概念,绝对安全的食品是不存在的。首先,食品生产过程中涉及很多危害因素,有些是生产必需的,如农药;有些是环境中固有的重金属;有些是外源污染的。其次,任何一种食品,即使其成分对人体是有益的,或者其毒性极微,但食用过量或食用条件不合适,仍然可能对身体健康引起毒害或损害,如食盐过量会中毒、饮酒过度会伤身。另外,一些食品的安全性因人而异。例如,牛奶、花生、虾蟹对多数人是安全的,但确实有人食用这些产品会产生过敏甚至危害生命。还需要说明一点,并不是天然的或野生的动植物就一定是安全有益的,有的野生菌类就含有很多毒素,有的与加工方式有关系,如扁豆炒制不熟时食用就有害。

科学是逐步认识未知的过程,科学工具和方法本身也需要不断优化完善。因此,科学本身就是相对的,基于科学的标准也是相对的。标准是在当时的科学水平下以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制定的。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进步,新发现的污染物种类会不断增加。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水平的要求将越来越严格。上述因素都是动态的,并且是长期客观存在的。这就决定了标准是相对科学的,需要定期复审、修订。

如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从产地到餐桌的多个环节。根据生产过程先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应当通过产地环境清洁、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测、包装储运过程可靠、产品履历可追溯、法规标准认证有保障,以及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和风险评估等方面来实现。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农社对接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制约因素建议

2011年7月召开的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其中重要一点就是缩小城乡差距。“农社对接”是城市反哺农业的一种好形式,是推进统筹城乡市场发展的具体实践,通过“农社对接”设立直销点或者建设直销店,进一步减少流通中间环节,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见面,其实质是继农超对接之后农产品供应链条再一次的优化创新,对构建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供销一体化链条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现状

1.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形成为了保证鲜活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重庆先后建立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等5个部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和7个市级农产品质检机构,这些检测机构承担着农业部和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各种专项整治活动与农业投入品检测、“三品”认证产地环境质量和产品质量检测、各类社会委托和农业科学研究等检测任务,能够满足重庆农产品不同层次的安全检测需求。

1.2大力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建设重庆市因地制宜,根据农业各产业的不同区域布局,大力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建成了一批有标准化生产基地、有规范化生产技术、有龙头企业带动、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产地和产品通过质量安全认证、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强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相关规划,到2012年,重庆还将制定农业地方标准350项,争取使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以及有机食品达到3000个。

2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制约因素.

2.1监管体制不畅,管理职责不清现在很多发达地区或者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基本上是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而重庆市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权和管理权限分散在农业、工商、环保、卫生等不同部门,各部门各自为政,依据相应的工作职能和行业法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管理和检测,这种多头管理的结果是,一方面管理重复错位,另一方面又造成管理的缺位,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主体责任难以落实,出了问题互相推诿的情况,因此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2源头监管难度大由于长期受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薄弱,科学施肥、用药及标准化生产规程很难在生产上完全实施。同时,市场上的农资用品(化肥、农药、农用机械等)品牌多、用途杂、价格乱,让农民在选择的过程中无所适从,因此很难有效的指导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

目前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大多为分散式的单位和个体,规模化程度很低,在加上产销之间没有形成固定的供求合作关系,所以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还处于投入多,回报少的境地。虽经多次农资打假整顿,但一些商贩和生产者为了追求利益仍然违规使用禁药,再加上农产品质量监管环节不规范,因此导致很多农产品在进入市场进入社区货架之前就已是问题产品。

2.3监管环节乏力虽然重庆市近年来不断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力度,但是我们通过对重庆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社区超市等地的调查,发现农产品的监管过程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重庆市农产品质检机构的分布不尽合理。主城和各区县的检测机构已基本建立,但是面向生产基地的基层质检机构严重缺乏,如各乡镇的基层检测机构数量较少且质检设备陈旧落后,已不能适应新的检测项目和参数的要求。二是检测工作尚未常态化,基层检测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农产品的检测次数教少,样本不足,检测工作流于形式,因此并没有形成对农产品全程的检测监督;二是基层检测队伍和检测技术水平不高,检测人员数量不多且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定期培训,加之在对农产品的检测过程中常用快速质检方法,有的甚至还停留在感官评判的阶段,所以精确度不高。三是缺乏有效的强制性约束手段。重庆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政府监查制度至今尚没有确立,虽然在部分区县实施了对蔬菜农药残留,生猪“瘦肉精”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跟踪监测,但是仅限于检测没有执法监督,对质量安全控制没有约束。在重庆对农产品实施准入制度尚还处于试水阶段,加紧开展农产品无公害认证工作不仅关系着重庆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更关系着农民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3完善重庆市“农社对接”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3.1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3.1.1调整农产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针对监管部门职责不清,管理分散的情况,重庆市政府应该针对“农社对接”和“农超对接”等惠民项目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处,由重庆市农委牵头,农产品质量安全处主要负责农产品质量认证、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地方标准制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主动协调农业局、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水利局等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部门,既防止职能交叉,又杜绝管理盲点,从而彻底改变目前相关监管部门各自为政、管理低效、标准重叠的局面。

3.1.2加强领导,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问责制。目前重庆市还没有建立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责制度,因此为了顺利实施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有必要成立由政府领导班子和有关农业专家组成的领导机构,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问责制度,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问责条例,对此可实行五个一工程,即一个班子,一套政策,一个规划,一套办法,一抓到底,将官员问责体系进一步系统化。

3.1.3打破地区不平衡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监管水平。目前重庆市的主城、区县和乡镇在农产品的监管效果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资金投入、人员设置和检验仪器配备等方面城区都优于乡镇地区。政府应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整体性考虑,加大对落后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从而提升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监管水平。

3.2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3.2.1严把农产品市场准入关。没有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就不能有效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方面鼓励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超市等主要输出地建立检验制度和合格证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农产品。另一方面,相关督察部门要加强对市场上农产品的抽查检测力度,建立健全违法惩戒机制,追究违规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和经营者的责任,从而保证农产品市场的有序进行。

3.2.2提高农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村供销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从而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标准化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组织基础。建立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生产示范创建活动,通过示范活动增强农产品生产者从事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2.3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通过举办培训班或者利用电视、杂志、广播等公共传媒等形式,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与培训工作,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观念,从而引导、帮助、规范农民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3.3建立公众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规范化运行,还需要社会公众和消费者的积极参与。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和调动消费者的参与积极性,引导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实施监督。信息透明是农产品社会监督的核心环节,政府部门要履行监管职责,对不实标注、虚假宣传等违章行为进行惩戒,,纠正不实或错误的经营信息,同时可通过听证会、网络采集等方法透明、公开地向公众提供行政执法信息。

参考文献:

[1]周云龙,王芳.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困境和突破研究

——基于广东、广西两省的实地调研[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3):44~46.

[2]姜岩,窦艳芬.天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1(3):48~53.

[3]方永美,区晶莹,杨振刚,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J].现代农业,2009(1):73~74.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篇10

我国农产品质检体系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

问: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目前的建设和规划情况如何?

答: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最初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侧重于农业生产资料方面的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包括化肥、农药、饲料、农机、种子等部级检测中心和部级检测中心的规划建设。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提出和发展,农业部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开始规划建设。目前,一个以农业部部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龙头、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主体、地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骨干、县级农产品质检站(所)为基础、乡镇(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速测实验室为补充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基本构建形成。

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定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依据国家(行业)标准,以先进仪器设备为手段、可靠实验环境为保障,对农产品生产(包括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科学公正监测、鉴定、评价的技术保障体系,是政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的重要手段,承担着为政府和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技术决策、服务和咨询的重要职能,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农产品质检体系能力建设已纳入国家重点投资建设范围

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很重要,这些年国家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早在1993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农业法》中就明确提出,国家采取措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监督体系,按照有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卫生安全标准,组织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国家都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加以规划和建设。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被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并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8月,国家正式启动实施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06―2010年)》,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投入,总投资50多亿元。到2010年,国家投资已建设省(部)级、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站、所)1017个,其中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建设项目936个。

“十二五”是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关键期

问:面对新的“十二五”,国家在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上有哪些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