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学校数字化管理方式十篇学校数字化管理方式十篇

学校数字化管理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0:43

学校数字化管理方式篇1

关键词:大拇指软件学校数字化管理策略

实践证明,数字化管理将会对于校园产生深刻的,全面的革命性影响。在数字化进入校园以来,就一直深受学校的青睐,它是推进教育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的关键举措。但是在大拇指软件的投入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学校的实际情况的不同,总会出现一些缺陷和不足,使得大拇指软件难以充分的发挥其数字化管理的功效,由此需要我们对于大拇指软件的整体优化过程有更加详尽的了解,以便更加好的去实施数字化策略。从这个角度来看,文章关于数字化建设的意见将会对于校园的教育管理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大拇指数字化管理的基本理念

大拇指数字化管理,基于数字化网络和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各方面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储存,传送处理,起到了优化教学资源的作用。无论是教学环境,教学资源,还是教学应用都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管理,由此形成的数字化体系将在学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基于这样的理念,由大拇指校园管理软件建立起来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校园管理平台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对于校方领导层,可以很快的掌握学校的运转情况;对于各部门来讲,可以有效的管理和开展学校的工作;对于学生和家长可以便捷的了解到学校的基本信息。其辐射的范围之广泛,实用性之强,效率之高,影响力之大,都是很明显的。

2.大拇指数字化管理的优势表现

2.1管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变

校园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势必会引进大量的数字化技术。由此其管理模式越来越趋向于现代化,这是不争的事实。大拇指软件的使用,使得管理人员的工作越来越高效和快捷,网络技术办公方式主张无纸化和自动化,这相对于传统的公文,报告等形式更加简易。在数字化环境下,其电子资料,个人文档将会替换原来的传统的资料和档案,由此构成的信息数据库,在同意管理下实现信息的有效管理,存储和应用。如此不仅仅可以有效的降低工作误差,实现信息的精准管理;还有利于资源共享,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2.2组织形式上的灵活化转变

在管理组织结构上,学校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同样受到了影响,呈现出扁平式,网络状的发展特点。其主要表现在:其一,管理中间层的消失,管理结构趋向于扁平的状态;大拇指软件的应用,使得数字化改革进一步加深,学校的信息的流动性能加快,这要求学校的决策层迅速做出响应,在这样的环节中中层的管理层就失去存在的必要性,管理模式区域扁平;其二,基于互联网和数字平台,各部门之间的联络频繁,管理趋向于网络化;信息的传播以横向和纵向的方向迅速扩张开来。

2.3管理效果上的高效化转变

一直以来,教育活动都在处理这样的矛盾,那就是有限的教育资源和无限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由此就需要学校积极利用有限的资源,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实现管理效果上的高效化。大拇指软件的应用,使得数字化信息技术得到了实践的环境,管理手段越来越现代化,无纸化办公,极大的降低了教学资源的使用,与此同时还极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实现了教学时间的节省.

3.大拇指软件优化学校数字化管理的策略

3.1提升数字化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应用能力

大拇指软件的优化需要学校的数字化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参与。大拇指软件平台的建立,属于数字化建设的范畴。其参与者的关键人物在于管理者和教师。由此管理者的应用能力和教师的重视程度,将会关系到数字化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其一,对于管理者来说,以大拇指数字化信息教育讲座的形式,或者是以开设针对于大拇指数字化管理的研讨会的形式,或者是以选派代表出去考察的形式强化管理人员对于大拇指软件优化学校管理的认识。其二,对于教师方面,注重教育现代化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各式各样的教师数字技能的培养,争取将其技术的应用使用到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

3.2优化学校网站,教师工作和行政管理的相关系统

在大拇指软件的建立过程中,注重其网络的建立。在此要求学校强化和开发商的合作,将学校的基本运作情况一一的讲述给设计师,对于网络建设中的弊端要及时修改,对于模块中不合适的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善,以此在充分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开展对于学校数字化的建设。

3.3强化数字化的组织管理工作

数字化大拇指平台建立之后,还需要做大量的信息录入的工作。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校强化组织工作,要以部门为单位,实行部门责任制,强化各部门对于信息工作的认识;或者设立专门的岗位,对于学校的信息资源展开调查,以及时的优化和管理。由此两个方面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以保证大拇指软件平台的有效利用。

3.4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的数字化建设

不断优化大拇指软件的设置,有针对性的开展引导的活动。以新增加的版块来进行相关的反馈调查活动:其一,投票系统,以家长的满意度调查来确定家长的态度;其二,实施有效的问卷调查,征求家长在学校数字化建设上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其三,开展课堂教学的实际录制,便于家长及时准确的了解教学动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拇指软件的确存在很多的优势,是校园数字化改革的关键举措,需要我们群里群策,积极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以促使其顺利的实施。其在管理模式,管理效果和组织形式上都使得传统的模式遭到了颠覆,但是需要知道的是数字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的付出努力才可以。首先,提升数字化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应用能力,不断优化学校网站,教师工作和行政管理的相关系统;与此同时,强化数字化的组织管理工作,注重办公,教学和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最后,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的数字化建设;在这样的努力之下,相信大拇指软件的优化作用将会体现得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王运武.中小学数字校园优化发展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0,(4):59-62

学校数字化管理方式篇2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服务

在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已经受到信息化浪潮的猛烈冲击,数字化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成为当今高职院校教育现代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数据化管理服务模式缺乏深刻认识,从而未能有效地运用数字化管理。本文通过对数字化管理服务模式的研究来构建出一种全新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和学校高效管理服务模式。

1数字化管理的内涵

什么是数字化管理?它的内涵又是什么?首先我们来认识何谓数字化,数字化是将许许多多复杂且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适当的数字化模型,将其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而引入计算机内部,再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

数字化管理是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管理环境,它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最终实现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切切实实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率和优质服务的目的。

数字化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对资源的高效率管理、有效利用和更好地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管理思想。重点突出是效率和服务,没有效率和服务,就没有数字化管理,这是数字化管理的内涵。

2数字化管理的优势

(一)传统管理与数字化管理方式相对比

(1)传统管理

在一些高职院校,管理独立在各部门,学校管理功能有重叠现象,管理观念停留在传统管理状态,数据封闭,不仅信息观念差且信息处理能力差,存在信息孤岛,在管理的范围上也有时空限制,管理效率不高且缺乏决策依据。

(2)数字化管理

管理将贯穿学校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管理功能重叠部分被取消,所有数据集中管理,信息共享,管理范围不受时空限制,还能为管理者提供全面、准确又实时的数据统计与数据分析,这为管理者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二)数字化管理的优势

从传统管理与数字化管理方式可知,数字化管理的优势显而易见,其优势描述如下:

通过对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化管理平台,采用这种数据化管理,有利于推进优质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有利于提升学校公共服务和文化生活质量;有利于管理理念、方法和模式的革新;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和决策水平。

3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采用数字化管理能统一全校信息系统的数据标准和流向,实现全校范围内数据共享;统一身份认证,实现所有业务系统的单点登录;统一信息门户,实现各部门信息的集中展示。通过数字化的管理,还能成功完成学校数字化校园移动门户、移动教务、移动办公的建设工作,实现对学校新闻资讯、教育教学、日常办公等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无线化整合和集成。现就数字化管理的应用简述如下几个:

(一)教务管理系统

教务管理系统能实现智能排课、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成绩录入、顶岗实习监控、全校公共课教师的申报与学生的选课等等。该应用能实现学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快捷、安全,以及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稳步、有效推进都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校园办公管理自动化、现代化。该应用主要有发文管理、收文管理、会议日程申请等等常用的业务功能。如:学校需各部门进行文件接收时,将以邮件或是通知的形式提醒各部门相关人员,相关人员直接在该系统里即可完成接收并传阅;学校要学习有关文件、下达各种通知时,均直接通过网上办公实现;本周有各项重要活动安排只需在相应地方进行公告即可。本应用能帮助各部门快速构建起安全、可靠、易用的一体化办公环境。

(三)校园一卡通系统

校园卡是高职院校师生所持的一张卡片,仅需一张卡就可在校园内消费、图书馆书籍的借阅、宿舍和学校大门的刷卡出入、会议签到、教职员工电子考勤等等。持卡者可查询、修改和申报所属权限范围内与本人相关的信息,可以说是一卡在手,方便所有。

(四)数字化资源管理系统

数字化资源管理系统建立有精品资源公选课、数字化学习平台两大类数字化资源。每位学习者都需通过实名制进入网络学习空间,可在自己的所属权限内自由学习、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

数字化管理在高职院校的管理中运用十分广泛,除了上面的一些应用外,还有一些其它数字化的应用系统,如:学工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数字化资产管理系统等等。这些在学校较好地推广运用将大大提高管理水平,深受全校师生欢迎。

4数字化管理的体系和机制

(一)数字化管理的体系

众所周知,传统管理模式是用非信息技术手段主要实施管理模式的,而对于复杂的变量管理、预测和信息传递效率等之类问题却很难去解决。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证明,采用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能实现各种复杂多变的管理。

数字化管理体系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协调性、整体性及可持续发展性,且每一个维都是多层次的。其维有:管理系统维、管理对象维、服务对象维、系统规则维和系统环境维。从它的五个维度体系结构可知: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二)数字化管理的机制

数字化管理系统能为高职院校所有师生提供高效的、便捷的、多层次以及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在数字化管理过程中,也有相关制度的修订,如数据标准手册、校园网安全管理办法、网站建设技术规范、校园网用户手册等等。

关于数字化管理机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从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角度去思考;(2)数字化管理体系和机制的建设需要当一项重要工程来着手抓;(3)数字化管理实施过程中遵循统一的管理规范;(4)建立数字化管理应用激励机制,促进其应用与推广高效且快速发展。

实行数字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有利于提高我们工作效率,有利于解决行政运行中职责不清、办事拖拉等现象,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的互动、协调和联系,从而改进工作作风,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全面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构建出新的校园教学模式和校园管理服务模式。数字化管理为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便利,但打造出数字化管理也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工程。

参考文献:

[1]黄津孚,张小红,何辉.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视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刘一凡,陈杰.高校数字化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6),190-192.

学校数字化管理方式篇3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

一、高等院校数字化档案管理意义和现状

(一)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高等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到每一位学生顺利毕业和成功就业。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籍和档案,记录了每个同学在大学四年期间学习生活的各种细节、行为。它包过在校就读期间,学生所获得的各种奖励和证书影印、学校对于学生失当的行为作出的种种惩罚和记录、学生在每一个学年度参加各个课目的考试成绩情况、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种社团组织和假期进行的各项社会实践成果,以及学生的详细住址、受教育经历、老师和班干部评价等等原始和真实的信息。高校的学籍档案工作能够把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活动真实地表现出来,学籍档案将会成为社会的各个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选择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是用工岗位招聘面试时获得的重要参考指标,同时也是企业使用毕业生人才的基本判断条件。

(二)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全球化和办公网路化趋势越发强烈,不断推进的信息化进程对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也要求在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建设方面要做出创新。

传统的学籍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再满足当前信息量庞大和资料繁杂的学籍档案管理,传统的学籍档案管理比较简单,学生的履历可能只是一两张纸的内容,但是,如今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学生在在校活动逐渐地丰富了起来,各种省内省外的学科竞赛活动,甚至与国外友好院校的交流活动多了起来,学生的在校履历不再像以前那样单薄,学生的个人作品和参赛获奖资料等变得多了起来。

(三)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

传统的高校学生学籍档案管理是为以前的社会就业形势服务的,上个世纪,由于大学生数量并不多,国家采取的是包分配的制度,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只要拿着自己档案按时到单位报到就行了。如今的社会,流行的是自主择业方式,学生毕业之后,需要频繁的前往就业市场,对于个人学籍档案的携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领导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设,各大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落实好数字化管理的各项要求。对学籍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就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档案管理专用的软件和网络技术,进行科学和电子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相比传统的纸质档案袋管理方式,如今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做到管理方式更加高效,管理手段更加便捷,管理过程更加快速。

二、改进高校学籍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措施,创建高效档案系统

(一)发挥数字化管理优势,进行学籍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

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档案纸很容易受到虫蛀、水渍泡的影响,由于纸质的特殊性,学生档案如果保存不当,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另外,纸质档案管理,对保存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档案的拿取和整理相当不便,浩如烟海、数量庞杂而笨重的档案资料需要大量的档案管理人员来进行摆放整理和日常维护。

纸质档案在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来进行物品存放,费时费力。相比较传统落后的学籍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档案管理方式就显现出巨大的优势。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日常管理时,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康技术,将不同的档案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数字化形式存在的档案资源,并对其进行数字化的保存,海量的档案信息只需要储存在轻便易携带的网络硬盘中,就能够方便的实现学籍档案的储存。同时,学籍数字化管理还能够实现网络化的资源共享,工作人员调取、学生运送个人档案将会变得十分方便,轻轻点击鼠标就能够完成这一过程,从而实现了档案管理的功能完整和结构有序。

(二)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网络档案管理系统

各大高校要想切实做好本校的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毕业要完善本校的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各个高等院校需要按照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校内的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系统内部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当前,由于很多高校的学籍档案管理系统仅仅是在学校系统内部联网,并没有连接上外部网络,使得高校档案部门的学籍管理水平程度比较低,无法实现档案管理的远程控制。结合这一现实问题,高校可以建立档案管理办公和网络管理集为一体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可以把以前的网络信息分散化朝网络管理方向发展。

(三)外包网络建设任务给专业的网络公司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将档案管理工作外包给校外网络公司进行管理,将图书馆内部的学校档案内部网络数据库建设外包给其他的公司,可以极大的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这些公司常年从事各种数字化学籍档案管理的建设工作,对于高等院校的档案数据库建设,他们可以用最先进的Dreamweaver技术打造网页更加简洁,让校职工在查找档案资料时更加方便。

打造智能高效的校内网的内部网站,可以方便学生通过internet检索,轻松的检索到自己档案的录入情况。另外,经过这些网络公司优化过的高效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同时容纳更多的工作人员进行网上在线档案的浏览、整理和分类工作,方便教职员工查找各种需要的学籍档案。经过优化后的数字网络档案管理系统,教职员工可以通过Baidu、Google等外部网络搜索引擎轻松实现档案的访问和搜集工作,真正完善地管理了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系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很多高等院校内部系统的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工作,都还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数字化和信息化程度并不高,相比较于北美、日本、英国等东西方数字化网络强国,我国的学生档案数字化管理还很不足。推进高校数字化管理体系这一任务,是一项浩大而艰巨、复杂而伟大的工程。各大高效的档案部门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步步推进网络化建设进程,切记不可急于求成,建设不可急功近利。在进行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将21世纪最为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数据库系统盘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等科学巧妙地应用到建设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最终实现高等院校学籍管理的数字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林梅珍.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1)

[2]林梅珍.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建设的Swot分析与对策[J].兰台世界,2014,(2)

学校数字化管理方式篇4

【关键词】数字化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

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水平都在不断的加强,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教育行业也需要紧跟时代,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现如今,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校园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以数字化校园作为发展前提,建设信息化的科研管理模式。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进而增强学校竞争力,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是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能够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完善教学服务水平,最终建立一个高效、高质量的现代化校园。

1数字化校园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现状

1.1简述数字化校园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校园数字化建设在逐步加深,网络信息技术是数字化建设的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按成校园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传输等工作,并且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技术服务等等。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能够加速校园信息的传递、拓宽教学空间、提升资源利用率,进而大幅度的推进校园建设的进步,改善传统校园运行模式,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从而在根本上改善校园教育水平和管理质量。

1.2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现状

科研管理工作是每个高职院校都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它能够推动校园的发展和进步,改善校园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增强校园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科研管理和科研建设缺少认识,校园中没有专业的科研人员,教师的科研素质也有待提升。在管理方面,科研管理工作落后于时代,工作过于形式化,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却没有实现管理目标,进而导致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落后,无法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动力。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科研管理工作也要实现数字化、信息化,但由于对科研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大部分院校在科研管理工作方面的投入并不大,导致科研管理工作与时展脱轨,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化的管理。

2数字化校园的高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2.1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诸多行业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从而推动了行业进步和发展。高职院校包含了多项专业,科研项目涉及了多个领域,所以科研管理工作的难度较大。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进步,校园在对科研工作的投入越来越大,更多的人参与到了科研工作之中,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随之提高。不过,随着发展和建设,人们对科研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只有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才能推动科研管理工作更进一步。

除了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之外,信息技术也要不断的更新和进步。现如今,大部分科研管理人员仍旧只掌握着传统的信息技术,管理工作仍旧依赖于传统的办公软件来实现,这些工作软件和工作模式已经脱离了时展的脚步,造成了劳动力和资源的浪费。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工作内容和管理数据也在不断的增加,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应用技术逐渐出现弊端,进而导致管理质量和效率受到影响。从效率角度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对管理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从规范角度看,信息技术能够更进一步规范管理工作,使管理工作更加简便快捷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2.2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所谓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将数字化作为校园发展的核心,实现环境、管理、教学、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数字化,并且建立一个用于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实现教学、训练、科研的三位一体,进而促进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背景下,建立信息化的科研管理模式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拥有独特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但是这些管理体系仍旧存在漏洞,无法满足学校每一个部门的要求。如,人事部门负责报表的统计,在统计的过程中,该部门的管理人员需要了解校园中各个教职员工的信息,但是科研处也需要通过人事处了解校园职工的信息,并在数据库中进行信息的共享和获取。然而,数据库之中的信息可能存在错漏或相同信息内容不一致的情况,进而导致管理工作受到影响。可见,高职院校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需要升级和改进,运用新的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数据的快速整理和共享,确保数据的统一性和准确性,从而在根本上提升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实现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建设一个多功能的服务平台,能够为管理、决策等工作提供信息和服务。科研管理系统不仅仅要满足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需求,还要满足科研活动的宏观要求。工作人员、教师职工都能够通过科研管理系统进行信息的查询、业务的申报,通过网络技术来完成管理工作,最终实现无纸化办公的目标;其次,建立专门的科研管理平台,统一业务项目,实现门户一体化。其中包括人员管理、经费申请、论文收录、科研考核、项目跟踪、总结统计等多个方面。通常,科研工作具有两方面的特点:复杂且繁多。所以科研管理工作不仅仅要满足各项功能需求,还要注意细节的建设和划分,如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系统要对校园的各项科研信息进行接入,从而确保两个系统合理对接。在高职院校建设的过程中,信息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在未来,信息化将成为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校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不断创新技术,改善管理模式,最终实现校园建设的数字化,科研管理的信息化。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实现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科研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推动校园建设的进步,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能够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彭晓彭.浅谈高职院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校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5(22).

[2]朱拾遗,李才思.浅谈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人事管理系统建设[J].亚太教育,2015(06).

[3]光琳.基于数字化校园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9).

学校数字化管理方式篇5

关键词:数字校园高校管理模式创新

一、数字校园相关概述

数字校园主要依托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为中心技术,以共享知识资源为方法,强调传承与合作的精神,是智能化、网络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新兴的教育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成长的学习环境与自主选择的学习资源。三维虚拟校园系统是数字校园的主要平台,主要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中心,现行的三维虚拟校园系统的中心是VRp数字校园系统。数字化校园实际上就是应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对校园中的生活、教学以及管理等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以建构统一的权限控制与用户管理;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促进学校展开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活动,实现管理规范化、教育信息化。基于学生和教职人员为中心,以科研活动和教学活动等为服务对象,利用校园数字化共享资源,构建良好的数字化科研、教学等环境。在传统校园的前提下,基于网络为中心,不管是资源、环境还是活动都实现数字化,实现网络服务与办公等。学校在进行科研、教育等工作中全程使用专业性与交互性的局域网,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

二、面向数字校园的高校管理的要点

1.基于信息流为主

高校和企业不同,企业比较重视产品生产,而高校比较注重教学、科研及学生的各类活动,通过信息对活动进行描述,因为高校活动无论是科研还是教学,皆是信息产生与传播的过程。高校内部管理尽管牵涉物资流,但更主要的是人事管理信息、教学管理信息、科研管理信息等信息流。为此,高校管理需基于信息流为中心,通过设计、应用信息资源,能够保证信息流通畅与信息资源合理应用,推动各个部门之间协同工作。

2.信息化能够转变高校以往组织体系,使其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第一,信息化对转变以往管理制度具有积极作用,为其提供主动的技术支持。当前网络技术的使用,让执行者与决策者之间能够进行有效沟通。第二,网络技术的全面性突破了高校内部各部门间的组织间隔,利用互联网,能够将信息及时的传播到各个部门,便于各部门及时沟通与讨论。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需树立正确的理念,转变管理制度,优化职能管理模式,完善业务管理流程,为高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与高效的管理。近几年,天津多所本科、高职类院校都开始施行数字迎新系统,其实际上就是对多个部门进行整合,如招生办、学生处、教务处、办公室、后勤处等,在招生、迎新中进行数据管理和业务管理的流程,构建系统的新生招生及注册的管理系统,实现相关部门协同工作,对新生进行一站式管理与服务。

三、面向数字校园的高校管理创新

基于新时期背景下,创新高校管理,实现数字校园十分重要,不但同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有关,还同高校学生未来发展有莫大联系。学校内部有关部门需给予面向数字校园的高校管理创新工作高度重视,利用行之有效的手段,最大化地发挥其蕴含的实效性,使高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能为市场源源不断的培养和输送各类人才。

1.以数字化技术为中心,创新高校管理模式

所谓数字化管理是指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在我国诸多高校中,数字化管理皆是从支持常规办公业务自动化办公开始的,当前已经发展成涵盖多个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与支持各业务的信息系统这两个模块。电子校务实际上是电子政务在学校中的主要体现,可以说电子校务平台为数字校园的中心,其主要以高校管理为中心,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完善业务流程,构建多种应用体系,进行高效的教育服务和管理,构建一个能够共享信息资源,加强各部门工作质量的电子校务系统。

2.以数字化技术为中心,创新高校教学模式

数字化教学实际上就是合理应用数字化工具,采用数字化技术,将课堂教学与知识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在源头上打造一个新兴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当前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基于此,高校需要构建良好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其中包含网络课程、课件、实验资源以及共享软件资源等,实现师生协作学习与在线互动。当然,这些教学活动脱离不开电子校务系统提供的服务与管理。总而言之,利用教学支撑平台支持在线教学,更新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模式。

3.以数字化技术为中心,创新高校科研制度

实际上,大学是知识产出与传播的主要场所,而知识管理是大学生十分重要的职能。高校师生科研活动自身是零散组织的,而科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便是创新知识,为此数字化科研需考虑怎样有助于师生高效创新知识。第一,构建包含知识存储、知识搜索、知识发现、知识共享等性能的知识管理系统。第二,构建包含团队组织、信息、团队沟通、文档管理等信念的科研协作系统。第三,构建包含项目管理、成员管理以及经费管理等性能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等。第四,构建模拟实验环境等研究支持系统。上述这些科研活动都脱离不开电子校务平台提供的服务与管理。利用数字化平台,能够转变以往科研沟通方式,实现跨时空合作,加强学科资源整合,创建良好的学生创新氛围,加强高校科研水平与综合能力。

4.以数字化技术为中心,创新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服务

对于高校服务性能的创新和支撑来讲,数字化技术不但包含校园的各种信息,如教育培训信息、咨询信息;为社会提供诸多教育,如终生教育、远程教育等;为师生提供网络娱乐活动与社区生活服务。

四、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方法及原则

在对数字校园建设进行设计和规划时,相关人员需重点注意下述几方面内容。

1.创新观念,树立新意识

数字校园建设同高校长远发展有莫大联系,其不但能够提升高校内部管理效率,还能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相关人员需要给予数字校园建设高度重视,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充分发挥其存在的实效性,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各个部门间互相合作,把原本的信息化成果与数字校园建设相结合,促使相关部门改变以往管理理念,协同配合,共享学校信息资源。

2.建设优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信息化建设为一项系统工作,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效率,这便需要各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活动的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与评估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规范性。重视内部培训的同时,重视外部引入,构建高效的人才引进策略,吸引更多优质人才,稳固队伍,确保数字校园建设的实效性。

3.建设数字校园的原则

高校建设数字校园会涉及诸多设计环节与落实环节,不但要注重应用系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资源建设等,还需对建设项目的协调发展进行充分考虑。在具体建设中需严格遵守下述几点原则。第一,可行性与实效性。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各系统产品与技术一定要具备较强的稳定性与实效性,不但要方便用户应用,还要方便系统管理。第二,成熟性与新兴性。在设计数字校园系统时需要应用新兴系统与先进技术,同时注重技术的可行性、思维的恰当性及方法的合理性。实际上,系统设计能够充分体现目前新兴理念和技术,确保之后占据主体位置。成熟性和新兴性保持并重,考虑近些年发展方向,需将新兴性放到主要位置。第三,标准性与开放性。在建设数字校园过程中,相关部门需严格遵守教育部门下发的相关标准,可以同遵守标准的其他系统变换信息,进行保证资源信息的开放性与共享性。第四,系统性与可靠性。高校在建设数字校园时需着重考虑技术的开放性与先进性,另外,还需从系统管理、体系结构及技术方法等方面入手,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提高其可靠性。第五,升级性与拓展性。随着服务和管理的不断转变,系统势必朝着纵向或者横向拓展,促使系统优化。系统设计需严格考虑其升级性与拓展性。第六,共享性与安全性。高校数字校园的安全性包含数据权限、网络、身份认证、数据库等全面的安全防护。不但要注重信息资源的共享性,还需注重信息资源的安全性,这便要求结合使用环境应用包含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与系统安全制度等安全策略。第七,维护性与管理性。高校数字校园是由不同的子系统构建而成的,为了方便系统常规维护与管理,这便要求建设产品和方面有较强的可维护性与管理性。

学校数字化管理方式篇6

[关键词]校园网数字化校园信息化资源共享模式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集教、学、管理、生活娱乐为一体的数字化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建设任务,必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体系

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基础服务平台、网络应用支撑平台、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五个部分。其中网络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校园网络以及为网络提供服务的服务器系统等;网络基础服务平台包括internet服务和实现上层网络应用所依赖的基础服务;应用支撑平台和决策支持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公共管理支撑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图书馆、教学资源库、网上教学系统等;信息服务系统是直接面向用户的系统,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界面,获取各种应用系统的服务。

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中还应包括两大项:一是信息安全体系,包括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安全管理、安全审计等,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二是标准规范体系,包括管理规范、实施规范、维护规范等,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设计要求

第一,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硬件方面。配备符合要求的包括各种终端设备的硬件设施,保证数字化资源在网络上有足够的传送带宽,建立具有weB服务、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超文本浏览、视频点播、BBS等基本网络功能的服务器,还要做好安全防范体系,防止病毒感染和“黑客”攻击。

软件方面。可根据需求规划逐步完善校园网络系统。如网络办公管理系统、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通信信息服务系统、视频点播、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电子考试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

第二,创建并不断充实教育教学资源仓库。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元素,应注重内外部资源两方面。

内部资源。以学校资源库为主体,将教学光盘、磁带、图片等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处理传到校园网上,并分类搜集整理教师课件等自建数据信息,不断充实数据仓库。

外部资源。充分利用现有教育科研外部资源。如教育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源库、教育信息网等,通过购买或镜像下载,丰富校园网络资源。也可以组织发动全校教师将自己平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收集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中,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以便校内外资源共享,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第三,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完善管理和评价机制。教师信息化素质不高,是当前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较为突出的瓶颈。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成败的关键是人的因素。只有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业务水平高、技术较强的骨干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全面提高学生信息化技能和素养,才能使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顺利进行。同时,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和评价机制,为校园网健康发展和高效运行提供长期的可持续的保障。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应用技术

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应用技术很多,涵盖了it信息技术的诸多领域。以框架构建为例,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如下。

从技术层面来看,可包括网络层的网络技术;数据层的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支撑层的中间件技术;业务层的构件技术、软件工程;表现层的web技术等。再进一步细分,仅支撑层的统一身份认证又包括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pKi技术、计算机安全技术等,而加密技术从传统的对称加密方法不断改进衍变到非对称加密技术。各种各样的技术应用将会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石。

从大的架构来看,计算机应用已经从C/S架构逐渐向B/S架构转变,越来越多地转变到通过weB方式代替专用的客户端来进行信息获取与交互操作,信息通过简单易用而又美观的统一平台展现给客户。同时,webService作为一种新兴的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跨越平台的应用服务也在日益发展中,网上服务增加了软件可复用的对象,减少了重复开发的成本,促进了不同语言编写的位于不同操作系统之上的软件之间的交互。

从大的开发平台来看,大中型业务系统主要构建在.net平台和J2ee平台上,其中作为跨平台的J2ee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应用尤为广泛。JaVa技术不断的进步与强大,从最初applet应用到J2me应用和强大的服务器应用J2ee的发展,JaVa可以实现的服务和性能也越来越强,JaVa社区庞大的技术力量与开放的源代码软件程序,使JaVa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数字化校园与传统校园的反思

1.数字化校园与传统校园的纵向比较

空间拓展:网络课堂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是指网络环境中同时处于学习状态的学习者群体所处的网络空间、信息空间和虚拟空间,体现空间的开放性。

时间拓展: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安排学习时间,打破了学制、年龄、身份等限制,体现教育终身化。

教育对象拓展:除了学校内在册的学生外,可以向全社会开放教学资源、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体现教育全民化。

教学方式和内容拓展:不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学习者自主式、交互式、个性化学习为主。教师的概念虚拟化,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而是扩展到整个internet和信息空间,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内容的广泛性。

教育理念和管理体制变化:体现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人才观、知识观,打破过去对教学管理和评估的教条做法,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求。

2.学校之间数字化校园的横向比较

研究发现,很多学校建设伊始目标就定位于从统一平台的高度去看学校中的各类信息系统,希望建立一个即可整合旧系统,又可开发新系统的统一平台,同时关注与师生密切相关的教学和科研的信息系统建设,并建立一套以校园服务为目标的网络信息平台。但是高校自身的管理模式、资金技术条件的不同,必然会导致相同层面的模式大不相同。

系统结构模式:先统一平台建设,然后建设应用系统模式;先搭建平台,整合已有应用系统或者再开发应用系统;不搭建统一平台,各个管理系统分别开发模式。

组织管理模式:学校分管领导决策基本统一,但在具体项目的组织上,有网络中心或者信息中心负责规划实施的模式;也有各职能部门分别规划实施的模式;还有单独成立政府信息办来规划实施的模式。

资金投入模式:各高校近几年都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资金,除了学校拨款外,还有引进外部资金的模式,如学生宿舍网络交由iCp运营商负责建设和运营,校园一卡通项目“校银企”三方合作等。

人力资源模式:信息化的建设必然涉及到大量高科技人才资源的利用问题,这其中有引进人才模式,吸引和培养优秀毕业生留校模式,规划设计之后向社会商业公司采购现有软件或者定制开发模式等。

运营管理模式:各职能部门分别管理各自应用系统模式;交由网络信息中心或信息办统一托管模式;交由专业服务公司维护运营的模式;一卡通系统由学校方和银行方共同运营管理的模式。以上模式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但数字化校园建设趋于一体化的思路已成主流,这一点不管是在“数字清华”、“数字南大”、“数字北大”的建设中,还是在其他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已经达成共识。

五、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明确的问题

1.加强领导、明晰职能。由校领导全面负责高校信息化的推进工作,去除冗杂流程和行政机构,直接参与决策,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支撑强度。

2.稳定资金投入。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需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做好资金投入预算是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政策配套是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涉及学校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必然会引起管理组织结构的重组,涉及个人和部门利益。利益的再分配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会产生阻力,必须有相应配套政策,保证行政执行力度。

4.师资培训是关键。数字化校园的教育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因此要采取措施强化培训,使教师不但能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还要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和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5.资源开发是重点。数字化校园的资源建设包括数字图书馆、学科资源库、科研信息库等,应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化、建构全新教育模式的重要源泉。

6.应用引导、改进流程。一方面,要对用户进行需求引导和培养,使建设系统首先满足用户,达到使用目的;另一方面,要统一协调,建立面向全校的基础数据库、资源库等,资源共享、维护可靠、更新及时,提供有决策依据的数据仓库群。

改进流程必须精心组织,谨慎推进。既要态度坚定,克服阻力,又要积极宣传,形成共识,以保证在社会发展日益加快的时代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7.加强风险规避。规避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风险,高校应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解决学校信息化中的实际问题,避免资金一次性投入过多或过少,增加保险度。

参考文献

[1]姜辉,许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情报杂志,2003,(增).

[2]徐斌,陈俊良.“数字南大”的建设研究与实践.教育信息化,2004,(7).

[3]布拉戈韦斯特森多夫.迈向数字化和通讯时代的全球智慧.教育展望,1998,(3).

[4]沈培华.数字化校园呼唤Cio.

[5]蒋东兴,陈怀楚,沈培华,王映雪.清华大学数字校园建设发展与规划.2004,(8).

学校数字化管理方式篇7

【关键词】信息系统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的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给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必须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

首先,图书馆的集成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人能够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获取相关的文献资源.同时使得图书馆的借阅、还书、预订以及续借等工作更加方便有效.减轻了图书馆人员很多的物理负担。

其次,在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上.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主要是以物质的文献资料为主,查阅、储存等既占空间.又存在质量保障问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字化的文献资料逐渐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购书的代价,同时也促进了文献资料的方便阅读和管理。因此.传统的文献与数字化文献的结合是当前图书馆服务的主要特点。

再次,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条件下的图书馆馆藏文献以印刷型为主.图书馆工作人员主要工作方式以手工操作为主,服务内容以纸质文献为主服务方式以人与人面对面为主。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馆藏以印刷型与电子文献相结合.管理与业务工作以计算机操作为主.服务方式以人与计算机(网络)及面对面相结合,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文献信息收集加工文献信息管理、文献信息传递、个性化针对性信息咨询与读者辅导,逐渐成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

因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促进了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有效运行但同时也暴露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许多问题.亟需管理人员认真对待。当前,如何加快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主动跨入数字化时代,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1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这样,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高校数字化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2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3数字化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不然,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社会资源馆藏化。

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点、科研方向和日后的发展规模,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同时,还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

社会资源馆藏化,指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大力拓展网上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搜索、跟踪和过滤,将有关资源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供教师、学生使用。如根据学校教学的需要开通相关镜像站点,有用web方式提供网上检索服务。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一项关联度较高的工程,鉴于图书馆又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部门务必在政策上给予特别的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在这一方面,国内一些地方高校已有所动作,据某省图工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的调查,目前,该省29所高校图书馆已有23所通过了自动化工作的评估,自动化建设的总经费达1855万元,购置各种硬件设备共计1317台(件),自动化应用集成系统计23套。在软件应用方面,采访子系统应用的有22所高校;流通子系统应用的有21所高校;查询子系统应用的有19所高校;期刊子系统应用的有18所高校;文献开发系统应用的有12所高校。21所高校拥有校际局域网,联入internet的有18所高校。其中,某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中国船舶文献等5个专题数据库,存储14万多条数据。此外,许多大学图书馆都建立起来颇具特色的数据库,既充分收集了相关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又为学校教育、研究工作提供了优良的保障。

4组织模式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保证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崭新的图书馆形态。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我们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社会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作为社会整个的数字图书馆与行为个体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

从宏观角度去探析数字化后的高校图书馆,它仅仅是日后社会广义数字图书馆众多节点的一个点,是狭义的数字图书馆。目前,学术界对狭义数字化的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组织模式)观点各异。笔者倾向于按主题来设置和划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部门:

1)人文科学部门。负责人文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2)自然科学部门(可根据各高校的科学设置状况,设置若干小组加以细分)。负责自然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3)数字系统维护部门。负责软、硬件的维护,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保存备份等工作,兼管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及诉讼工作。

4)管理部门。保障图书馆内部信息的通畅,负责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和反馈,进行上下沟通业务联系及馆际间横向协作等工作,并对图书馆的总体发展方向、管理目标,作出科学、前瞻性的规划。按主题进行部门设置、工作分工的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是对传统图书馆时代组织模式的创新,大大精简了传统的庞大工作部门,便于按学科,按工作性质加以划分,着重、着力于对信息的采集、整合、传播,突出信息咨询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按主题进行图书馆组织创新,实质是充分发挥专家型馆员的学科“领头羊”作用,同时也迎合了数字图书馆各项业务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要注重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提高。日后数字化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应加大高级专业人员的比重,按数字化的发展建设进程,逐步增加既具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有信息学、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方面一技之长复合型人才的比例;要加大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力度,使之知识结构能适应数字化的发展要求。

5改善硬件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尽管起点不尽相同,但都还属转型发展期。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考虑到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以数据处理和应用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技术和产品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即时扩展,且易于维护。总之,高校图书馆的硬件条件改善要突出能创造开放式的信息环境,重点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建设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目前,各地高校相继建设校园局域网,建议网络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同时配备1000m高速以太模块为主干的交换机和交换集成器,使图书馆局域网骨干带宽达到1000m的能力,能基本满足日后数字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之需。

2)多媒体阅览室建设。多媒体阅览室的开设满足师生多样化信息需求的有效服务手段。各校的多媒体阅览室建设要立足高起点、富规划,有条件的可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同时,能为读者提供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化配套服务,实现文献检索课程的网上教学、人员培训。

学校数字化管理方式篇8

关键词: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界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就呈现出了飞速发展的景象,在高校的档案信息中也对新的科学技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断出现的数字化技术给高校的档案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工具和途径。过去的高校档案管理已经逐渐在现在转变为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这是历史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同时,随着高校在数字化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建设也同样成为了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高校的角度来说怎样更好地利用先进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参与档案管理,使之更高效地为其服务,促进档案信息管理对高校整体工作的推进作用,是目前高校的数字化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我国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都是利用人工作业的方法,在资料查找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会因为人为原因会带来资料的破损,在在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之后,是档案上的内容会被进行扫描和整理,再将数字化的资料进行归类,通过计算机设备录入到学校的数据库中,通过数据库的方式来对档案资料进行管理,这样就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查找和搜索,另外这样还节省了空间,方便了维护,还能实现安全存储和资料共享。

1.1提高档案服务质量

过去的档案多为纸质文件,进行档案管理的方式也多为直接物理劳动,这样的过程非常消耗人力,因此多数资料为了进行保护利用率都不高,这给的俺干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影响,但是进入到数字化阶段以来,计算机对档案的管理使得该项工作更加有效率,能够保证所有的过程都准确无误,减少了人力和财力的投入,还可以提高整个管理的效率,可以说数字化建设推动了档案管理从人工到数字化的巨大转变。从高校的角度来说,档案管理进行数字化处理之后,学校的每个部门都能够迅速及时地获得最新的需求信息,根据每个部门的需要对信息进行汇总和组织,然后传送到相应的部门,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高校的档案服务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其它部门。

1.2提高档案利用率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规模越来越庞大,每个高校都在面临着更大的档案管理压力,尤其是对学生学籍档案的管理压力,数量非常众多且工作量非常大。因此高校必须要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样的压力,科学处理好创新和发展的关系,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不断推动档案管理的进步。然而我国多数高校的档案管理水平仍然不高,这对我国档案管理事业带来了重大的阻碍,所以说建立好数字化平台对于高校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途径

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尽快进行数字化建设以帮助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是迫在眉睫的关键性工作,但是也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在建设的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够让数字化技术真正在档案信息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1提高资本投入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数字化建设的意义,因此在资金上的投入明显不足,这样就极大地限制了档案信息的对外共享,。在档案工作中的资金投入多数都应当用在软硬件上,这样在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的时代中,必须要能够及时进行数字化建设,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至于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管理方式上既然处于落后的状态,这样不仅符合档案工作的发展需要,也符合当今时展的方向。

2.2保证数字化安全性

档案资料一般都具有高度的机密性和重要性,因此需要对档案资料进行安全性的保障工作,具体可以针对其进行安全化的软硬件设置,同时高校也可以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教育培训,防止其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性操作或者人为地进行违规的操作,在工作中还能够及时对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及时清除安全隐患,当前全世界许多行业都已经迈入数字化的时代,档案工作也必须一样,不断学习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坚持学习和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一直保证高校档案管理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2.3建设高效管理团队

在高校内部建设一个高效的管理团队,必须要能够使学校的管理人员意识到数字化建设的意义所在,将数字化建设纳入到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工作中去,同时高校的工作考评也应当将档案工作纳入到其中,并配备一套与之相适合的管理制度,另外还需要联系学校实际,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分配,使档案管理更加全面有效。还有,在工作人员的分配上,学校也应当建立一套人员的流动与动态分配机制,这样可以随时开展灵活的变动,保证所有岗位都能够快速融入新的工作人员,在熟练技能的引导下更加高效地进行档案管理。

2.4合理规划数字化建设

在对高校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同时,学校也应当全面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使之具有合理性和规划性,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有步骤地完成数字化建设。同时,合理地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培训和学习,有选择性地对每一个档案部类中较为重要的部分进行数字化处理,在工作中,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当具备全局意识,在保证档案信息安全和完整的情况下,为档案信息提供完善的保障,避免信息出现疏漏和错误。

3总结

总的来说,高校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的每一个部门都应当重视起来,尽快使用良好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相关门类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只有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都提高起来,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学校整体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东薇.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新思考[J].北京:科技创新导报,2013(23):235.

[2]赵连丰.高校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探索研究[J].福州:福建电脑,2010,26(4):75.

[3]郭燕辉.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探究[J].郑州:中州大学学报,2008,25(3):101-102.

学校数字化管理方式篇9

关键词:音乐艺术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管理

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前提下,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更符合时代的需求,如何利用现代教学模式来提高音乐艺术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目前的形势下,建设数字校园,是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的必然要求。

1数字化校园的内涵

数字化校园是将传统的校园以网络化和信息化为基础,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引入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校园信息中,使传统校园数字化、信息化,并充分利用这些数字资源的一种虚拟教育教学环境[1]。通过对传统校园数字化的构建实现数字校园空间,最终实现从环境、资源(讲义、课件等)到应用(教、学等)的全部数字化,进而达到拓展传统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高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的目的[2]。

2音乐艺术院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重要性

2.1走出传统模式的框架

在音乐艺术院校教学中通过改变教材内容、教学形式,以新的教学目标和过程指导学生的行为,让学生自愿积极参与到音乐艺术的学习中,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进行专业学习。改变教学模式,消除由传统模式带来的思维僵化以及刻板无趣。利用信息数字技术,利用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3]。

2.2创新教学模式

重视课程最终效果和目标,给老师放权,增加老师在音乐艺术教学中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数字化环境下侧重于在教学中引入新技术和共享网络平台,在艺术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利用不同的信息技术、采取不同的对策,只要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中间的手段与内容则没有强制性要求,增加其自由性和灵活性。让老师对于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有较大的发言权,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增强教师对于课程的掌控力。利用数字化技术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数字技术的魅力所在,能够更为熟练掌握音乐艺术知识。教师从自身出发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提高教学效率,让教学能够适应当前的发展局势。

2.3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艺术院校在新形势下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较传统音乐艺术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体现在网络资源的应用上、教学环境的改变上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上,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的专业导向性是非常大的,让学生在更加现代化的课堂中进行专业学习。中职教学内容一般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实用性强,教师在限定的时间要传输大量的知识点,很容易造成课堂乏味,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尤其是在当下,学生对于纸质课本产生视觉疲劳,会让传统教学更加困难。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通过更人性化、贴近学生的方式来讲授知识点,能够降低教学难度,扩大知识的覆盖面,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兴趣。在信息化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转变课堂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3音乐艺术院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构想

3.1组织管理功能

数字化校园最大的特点就是数据资源共享,数字化校园可以实现校园内部的无纸化、自动化管理,上下级部门之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便捷沟通。各职能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为作出科学、民主的决策创造便利,形成新的、充满活力的、高水平的管理机制[4]。

3.2教学管理功能

通过将传统的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数字化,实现高质量的共享与传播,既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又可以形成新的师生协作模式,最终利用各种数字化资源重新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传统校园数字化以后,可以实现利用网络平台管理全校范围内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资源情况、人事情况、财务情况等,为学校的决策提供科学的重要依据。

3.3数字环境服务管理功能

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重新建设高校的基础设施,实现网络的全覆盖,更新电子教学设备,对服务项目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建设。当然,这些建设中也包含了后期的楼宇智能化、校园一卡通以及相关的公共设施的智能化,只有对整个校园进行系统管理、系统建设,才能建设数字化校园[5]。

4音乐艺术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

在建设数字化校园时,需要让校、企、政三方介入。首先,要进行物质投入,包括资金、基础设施等,企业应在物质投入中发挥主导作用,为数字化院校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与此同时,高校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其次,必须依靠高校与企业以及政府之间良性深入的合作。一是要求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二是遵循责权划分清晰的原则,规范企业和高校投资数字化院校建设项目,建立有效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部门协调,增强责任感,以从内部解决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问题。三是利用社会力量监督和监控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使其适应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加大校企政的合作力度,健全校企政的合作机制,让三方在数字化院校建设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合作关系,引导数字化院校的科学高效建设。

5结语

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为了各大艺术院校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数字化院校建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艺术水平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数字化院校建设仍然还在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还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仲媛,涂庆华,宋骏飞,等.基于智慧校园的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与思考——以南京理工大学综合人事系统为例[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1):245-246.

[2]张百章.关于数字校园建设的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37-38.

[3]马贤忠.加强校园网建设提高中职信息化水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3):155-156.

[4]吴凌云.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与高校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0(32):32-33.

学校数字化管理方式篇10

【摘要】本文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当前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管理体制、队伍结构、信息标准化、信息安全与凭证、信息公开与知识产权保护5方面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突破管理困境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困境;突破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及社会服务等各领域生产了大规模的电子文件,进而生成了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这些数字化档案信息纷繁庞杂,形式多样、标准不一,然而它们正是高校各部门在各项工作运行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无形资产”。在新形势下,如何对这些数字化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实现资源的服务与共享,是高校档案管理部门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的困境

(一)管理体制问题。在现行的高校管理机构中,档案管理部门一般处于附属或从属地位,有的隶属于学校办公室,有的隶属于图书馆;少数独立建制的也属于弱势部门。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档案管理部门行政地位低,话语权不大,难以有效组织协调各部门参与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协同管理。而且,各职能部门或学院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为政,即使学校统一使用校园oa系统办公,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仍然相对独立,各自封闭,不能实现一体化,给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化、集成化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和障碍。

(二)队伍结构问题。相对而言,高校档案工作者年龄普遍偏大,成分复杂,且以女性占绝大多数。她们实际档案管理经验较为丰富,但专业研究能力不强,对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比较陌生,更缺乏数字化、信息化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囿于传统的档案管理认知与偏见,高学历、有活力且对数字化、信息化娴熟的年轻人一般不愿意到档案管理部门工作。因此,当前高校档案工作队伍在年龄、性别、学历、知识背景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三)信息标准化问题。近年来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规模急剧增加,且来源于校内各职能部门不同的业务管理系统软件,运行环境复杂多样,形式不一,从而导致生成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格式纷繁多样,不利于档案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和迁移,也不利于后期的数据资源开发和利用。所以,当下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的非标准化问题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点、难点之一。

(四)信息安全与凭证问题。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信息给高校档案信息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效与便捷,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在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中,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随时可能被恶意破坏、篡改,且不容易留下痕迹。另一方面,在异构系统环境下,各部门形成的不同门类、不同格式的电子档案在移交过程中难以保持其原始文件的结构信息及内容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升级、转换和迁移等操作过程中,电子档案的凭证作用难以确保其有效性。

(五)信息公开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蕴含着科技发明、文化创新、艺术创意等方面的大量优质信息资源,潜藏着无形的开发和利用价值。这些信息资源的公开利用,将对社会产生巨大、有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这些科研成果是高校教师辛勤与智慧的结晶,其产权与著作权是教师们的个人权利,应该依法得到保护。如何处理好数字化档案信息公开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摆在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面前的现实问题。

二、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困境的突破策略

(一)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意识宣传。在数字化时代,档案信息资源是重要的资源。高等院校是知识和人才聚集的高地,其形成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更是重要而宝贵的资源。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及工作者不仅要宣传档案历史文化知识,而且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新兴资源的意识,以改变师生们传统的档案认知,使其重视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及其管理工作,为档案管理部门收集、管理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转变管理理念与制定管理政策。随着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档案管理已不是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和经验管理,而是现代化信息管理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管理。高校档案工作者应该主动转变思维,更新观念,用现代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理念取代传统的管理思维。同时,应该强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管理服务意识,并制定档案管理政策保护个人信息及知识产权。在档案管理政策允许的框架下,应该无限度地开放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便利,为社会创造效益。

(三)引进和培养档案信息化专业人才。档案信息化人才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高校档案信息化人员是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主体,是推动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力量,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为此,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坚持“双管齐下”,一方面重视档案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发掘和引进,完善工作队伍的知识背景结构;另一方面加强在职档案工作人员信息化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应对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挑战的能力。

(四)推动档案信息标准化及其管理集成化。合乎规范、统一标准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及其技术是档案信息集成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协同各归档部门统一规划和布置,对档案信息数据及其运行环境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处理,其中应包括:压缩格式的规范化、数据交换的规范化、数据加密方式的标准化、水印技术的标准化、档案管理软件的统一化。同时,打破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藩篱”,将学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其他职能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有效对接,使档案数据资源由分散管理转为集中管理,从而实现全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集成化。

(五)运用计算机网络与现代化信息技术保障安全。网络环境与信息系统漏洞是数字化档案信息现代化管理最突出的安全隐患,是无法回避的威胁和挑战。关于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联合学校有关部门(如学校办公室、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心)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对档案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和网络信息共享系统存在的漏洞进行评估、修复,完善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网络体系。同时,定期排查、更新和升级相关管理软件,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此外,凭证作用是档案信息的本质属性,是档案价值的体现形式。高校档案管理部门有必要运用电子档案身份证等凭证性技术,保障数字化档案内容结构、信息结构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确保其凭证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陶水龙等.异构系统中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的整体构思[J].档案学研究,2012(5):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