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动物医学的专业认知十篇动物医学的专业认知十篇

动物医学的专业认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6:13

动物医学的专业认知篇1

【关键词】高职兽医专业化学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71-02

一、化学课程在兽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化学课程作为高职兽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每一个从事动物医学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课程。尤其是近些年来,动物医学领域得到了更多专家与学者的探索与研究,化学课程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学课程作为高职学生学习动物医学的知识平台,与兽医专业课程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例如:兽医专业中的家畜卫生、动物药理、理化检验、动物病理、动物营养、动物检疫等课程,都要使用到生物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技术。因此可以看出,化学课程在兽医专业教学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直接关系到高职学生学习兽医专业课的好坏。

二、化学课程在兽医专业领域的应用

1.分析化学在兽医专业领域的应用

分析化学主要是对物质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的一门理论科学,分析化学的方法在高职兽医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动物的饲料分析中,可以采用滴定分析法来对氨基酸添加剂进行测定;在动物的药物分析中,也可以滴定分析法对青霉素及阿司匹林的含量进行测定;动物饲料中的粗纤维、水分、灰分等含量的测定,可以采用重量分析法来对其进行分析;重量分析法还可以对兽药中的VB1等物质进行测定。

另外,许多紫外、可见光的分光光度仪在高职兽医专业中的应用,可以便于教师及学生对动物饲料、兽药中的相关物质含量进行测定。例如:动物饲料中tp的含量就可以通过紫外光光度仪进行测定。许多硬件设置较全的高职院校,还可以使用相关仪器对动物饲料中农药含量以及其它微量元素进行测定。

2.生物化学在兽医专业领域的应用

生物化学的重要内容就是介绍了动物机体的化学组成以及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联系。这些理论知识都可以为动物饲料配方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提供有力的依据,还可以对一些常见动物的代谢病进行研究,为其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1)一些动物的生化指标可以为动物的疾病诊断提供有力依据。例如:部分动物血清中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可以为这些动物的心肌损伤及急性肝炎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2)许多家禽家畜的常见病发病机理以及家禽家畜常用药物的作用机理都与生物化学中的相关知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奶牛酮病的产生多半是由于奶牛体内的糖类及脂肪代谢异常引起的;一些家禽家畜的痛风病则与其体内的核酸、蛋白质的代谢异常有关;磺胺类的药物在动物医疗中有时也会用到,但是想要了解该药物的作用机理就必须先了解相关酶的竞争与抑制作用。(3)随着动物医学尖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探索,生物化学的分子杂交技术、Dna重组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现代尖端的生物工程技术都在动物医学领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及发展。高职院校兽医类专业学生在对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认真学习后,可以为其学习专业课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并且为学生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可能性。

三、兽医专业知识在高职化学教学的作用

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兽医类专业的化学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相比,更加抽象、难度更大,许多兽医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化学课程时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畏惧心理。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将兽医的专业知识进行相应的介绍,这样可以一定程度的解决学生厌恶化学课程的情绪,让学生对化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化学的绪论课上,教师可以将化学的发展与动物医学的发展进行详细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课程对以后学习专业课的重要性;教师在进行平时讲课时,还可以对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在动物疾病的实际诊断及治疗进行介绍,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树立端正的化学课程学习思想;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具有针对性的介绍一些化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实例,这样就可以让化学知识不知不觉地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一方面学好了相关的化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学习到了专业课的相关内容。

2.可以加强兽医知识与化学知识的联系

高职的化学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将兽医专业课与化学课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可以让化学知识为兽医知识进行更好的服务。

动物医学的专业认知篇2

关键词: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应用

临床药学是药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实际应用,是将药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医学及护理学理论有机结合,指导临床医疗及护理工作。临床药学工作需要充分发挥药剂人员的专业特长,使临床用药科学合理,减少药物的浪费,控制耐药菌株产生等不良反应,增加用药安全。合理用药是临床医疗安全的的基本的要求,这项工作主要是通过临床药学人员具体实施,药学人员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帮助医护人员,提出个体化用药方案,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用药的安全性。现阶段,我国二级及以下基层医院没有采用医药分家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以药养医",临床药学是医院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学科[1]。临床药学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很多的现实问题,有待于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就笔者了解的情况浅析如下。

1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存在的问题

1.1临床药学人才队伍匮乏

1.1.1从事临床药学的工作人员数量缺乏由于临床药学人员队伍缺乏,从业人员数量少,不能进行科学分工和排班,专业人员需要身兼多职,力不从心,对付日常工作困难,没有精力考虑本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有时甚至连基本轮班都困难,工作都没办法按时完成。

1.1.2临床药学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在基层医院临床药学还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学科,临床药学专业人员队伍不仅是数量不够,目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的专业素质也还急待提高。临床药剂人员不仅需要有广泛而扎实的药理学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强大的临床实践能力,掌握必要的临床医学及护理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社会协调和沟通能力,能深得医生、护士及患者三者的充分信任。需要具有主动指导临床药物的应用,设计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同时还能将临床药学知识通过健康教育进行宣传,以增强社会人群对临床药学的了解和认可。尤其当前抗菌药滥用之时,充分发挥临床药学的专业知识优势,在全社会倡导规范应用抗菌药物,让社会人群逐步了解临床药学的知识的重要性。

1.2医院对临床药学重视不够

1.2.1医院领导团队对临床药学认识片面一个学科要想在基层医院发展状大,除了需要一支强大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外,还需要得到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在目前的基层医院的的管理层面内部,还有一部分处于管理岗位的领导,管理知识欠丰富,管理眼光短浅,临床药学知识贫脊。根本看不出临床药学发展的重要性,不相信临床药学对医院临床医疗及护理工作发展会带来的有力促进,同样也不知道临床药学工作会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这些原因导致基层医院领导不重视临床药学工作[2,对临床药学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不积极,专业队伍扩展困难,专业队伍的专业素质低。对于临床药学工作开展所需设施、设备不配备,工作难以正常开展,造成临床药学工作开展既无软件可谈又无硬件可用,严重影响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

1.2.2医务人员对临床药学工作了解不深入临床医疗及护理工作是基层医院的主要工作,其他工作都属于辅助工作,科室也称为辅助科室。在国家对医院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这也是医院为了解决生存问题的办法,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临床药学人员在基层医院也是处于次要地位。医院的医疗及护理人员对临床药学工作了解不深入,认识不清晰,甚至认为临床药学工作是没有必要存地的,临床药学工作人员也是靠医生及护士才能养活,认为临床药学工作过余简单,不可能对临床医疗及护理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临床药学人员的建议和意见根本不采纳,甚至不屑一顾,导致临床医、护、药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工作不协调。

1.3临床药学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1.3.1人们对临床药学存在偏见由于社会人群对临床药学工作缺乏了解,临床药学工作的社会认可度不高,临床药学人员的专业水平难经让患者认同,与患者沟通存在障碍。患者只相信医生和护士医疗指导,对临床药学人员的用药建议表示怀疑。

1.3.2市场经济弊端障碍临床药学的发展我国还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步阶段,市场经济还很不规范,有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并不少见。有些不法商人钻市场混乱的空子,应用不法手段促进药物的临床销售,医疗领域产生不正之风,临床医生开处方拿提成、开检查拿回扣。把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及合理收费不予与考虑,造成药物滥用、药品浪费,严重阻碍了临床规范用药和科学治疗,影响了临床药学的发展,减弱了临床药学人员的作用。

2加快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发展的方式探讨

2.1基层医院高度重视临床药学工作如何加快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是每位基层医院临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首先要医疗机构高度重视临床药学工作,从领导层面到医院职工对临床药学工作有个正确的理性的认识。

2.2临床药学工作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要不断地巩固自身的专业理论基础,适时更新临床药学专业理论知识。与时具进,把新地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药学的实际工作之中去,更新指导思想。及时更临床用药指导方案,加强知识更新的宣传工作,主动与临床医生及护士交流,阐明新的药物应用观点,应用专业知识消除专业隔阂,争取到同事的理解和支持。寻找合适时机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向社会人群宣传滥用药物的危害,增加社会对临床药学工作认识和了解,争取社会对本质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有利于临床药学工作的广泛开展,提高与临床药学专业人员的沟通和协调能力[3]。逐步开展临床查房和会诊工作,增加临床药学人员在医院的知名度。

2.3增强人们对临床药学工作的理解基层医院加强对临床药学工作的宣传,增强社会人群对该项工作的了解,提高临床药学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和信认度,实行新形势下的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郭其,徐晴姣.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0,3(8):15.

动物医学的专业认知篇3

物理学是医学院校高职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自然科学基础类课程。它与医学的关系源远流长,是医学发展与进步的基础、工具、阶梯。医学的所有仪器都离不开物理学原理和技术[1]。物理教育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等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对当前接受卫生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部分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对其今后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梳理一下,让学生明白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开设《物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只有认识了其重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提高,否则,如果学生认为开设《物理学》课程是可有可无,物理是可学可不学的,学了物理学对我今后也没什么用,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是大大减弱。

本文从两个角度来阐述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开设《物理学》课程的重要性。

首先,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角度来看,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开设物理学课程不光是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思维方法、科学精神熏陶。高职教育是培养有较强动手能力并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职各专业开设物理课的目的就是要综合培养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客观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其适应能力。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文化课,以研究自然界中的物质结构和运动的基本规律为目的,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正在广泛地渗透到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中,物理知识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科学地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基础。同时,物理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的生活生产,科学研究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通过物理课学习,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技能,也可从知识和技能中领悟到物理学家优秀的品质,了解其物理思想和方法,并能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加以指导和应用。而当前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入学门槛的降低,使得入学学生的物理基础也下降。作为高职学生,实行“3+2”的入学模式,即以初中为起点进入到高职教育,这部分学生物理知识有限,所以如果在高职教育中开设物理课则有利于其丰富物理知识,扩大知识视野,增加科学常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增强竞争力。

其次,从专业培养角度来看,物理学是医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医学是以人体生命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科学。而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就存在机械的、热的、电的和磁的、原子及原子核的运动等,因此,要正确理解生命现象的原因和领悟生命现象的本质,对正常的、异常的生理过程进行理论解释,以及学好医学基础及专业课程,都需要物理学中相应的力学、分子热力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及原子核的知识为基础。如人体的骨骼、关节、胃肠、心脏等都存在着简单的机械运动;血压、血液黏度、血液流速、血管弹性等需要力学和流体力学知识来揭示规律;眼睛是一个光学系统,需要光学知识;体温的调节、能量的转换等则需要热学知识等等,所以,要学好医学,掌握一定的物理学基础知识是完全有必要。同时,物理学也是医学发展与进步的基础、工具和阶梯。医学所有仪器都离不开物理学原理和技术。医学要研究各类物理因子(如各种力、温度、声和超声、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X射线、激光)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实现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就需要各种各样的医学设备。而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原理到仪器的原理、技术都离不开物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1]。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心电图机、脑电图机、显微镜、激光器、B超机、纤维内镜、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等等。因此,掌握一定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对于医学仪器的掌握和使用,为更好开展医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物理学和医学的关系千丝万缕,不可分割。假如说学生不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而又要想学好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医学临床科学,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当前学生物理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的基础下,要想更好地学好医学,为今后更好开展医护工作,则更需要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所以,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开设物理学课程对于学生学好医学知识、掌握医学技能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因此,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开设物理课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一个现代医学工作者要想顺利地做好本职工作,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当然,笔者虽然分析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开设物理课的重要性,但要提高其教学效果,还需要学校、老师、学生的重视和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大力提高我们的人才培养水平。

动物医学的专业认知篇4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维吾尔医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ontheReformofmedicalmicrobiology

teachingofUighurmedicine

azierguli·abudukerimu,Delixiati·yimiti,CHenFeng,wanGHongying,

abuduhabaer·abudykerimu,Zilaiguli·mijiti

(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Urumchi,Xinjiang830011)

abstractinfectiousdiseasesinthedailylifeandthemostclinicallycommon,whetheritiswesternmedicin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Uighurmedicine,medicaldoctorsofteninface,inordertofundamentallytreatmenttoachievethebesteffectinthetrea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musthavetheaidofpathogenicmicrobiologyidentificationandmicrobiologicallaboratoryteststofindthecauseandtreatment.UyghurmedicaleducationisabreakthroughintheXinjiangareaofXinjianghighereducation,isalsothemedicalcareerandofhighermedicaleducationcharacteristicsandadvantages.BasedontheUygurmedicine,Uighurmedicinewithwesternmedicine,onreality,combinedwithclinical,startingfromtheculturewithmodernmedicalneedsofthemedicalpersonnel,aseriesofreformsofmedicalmicrobiologyteaching,toachievebetterteachingeffect.

Keywordsmedicalmicrobiology;uighurmedicine;teaching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microbiology)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医学微生物学的内容涉及到临床医学、医药学、中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多种学科。主要研究与医学相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机理、诊断技术及防治措施等。医学微生物这门课程专业性、实践性及应用性强,是连接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桥梁。

1维吾尔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维吾尔医学是维吾尔民族的医药学。它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医药科学,它既不同于古希腊医学,也不同于古阿拉伯和印度医学,它是我国古代西域古代维吾尔人民和各族人民几千年以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我国医药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维吾尔族人民很长时间以来通过根据把脉,观察病人面色、舌头、精神状态、大小便等一般状况及病程,症状等特点进行诊断并治疗民间发生的各种病,积累了关于维吾尔医药学方面的很多经验,他们把这些经验不断地运用到实践和疾病做斗争过程中逐渐创造出了维吾尔医药学基础理论、临床治疗方法及维吾尔医药物。维吾尔医药学的运用范围广,实用性强,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维吾尔医药学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所以广大维吾尔族群众把它认同为可靠、信赖的医学领域。因此要想将维吾尔医药学更广泛地利用到医学领域、更深入的运用到医学治疗过程,甚至要发展维吾尔医药学并尽快摆脱目前所面临的困境,融入到我国医学领域和医学高等教育体系,对中国特色医学卫生事业的建设与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①

2维吾尔医学专业开展病原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性

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与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最常见的医学问题。不管是临床医生或传统医学医生都会遇到各种感染性疾病只不过是他们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治疗技术方面有区别,但是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及检查方法还是离不开病原微生物这门基础课程知识。

维吾尔医药学是以种属于宏观医学的医学领域,维吾尔医药学理论认为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以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是非常重要。人体的整体性观念是维吾尔医药学的主要特点,而且正因为这些特点的存在使维吾尔医药学具有局限性和限制性。②

维吾尔医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维吾尔医学教学中医学微生物学应该有自身的教学体系,而不同于临床医学。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启发及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将病原生物学与中医学、西医学、维吾尔医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学好这些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奠基出,运用到实践中去,为专业课做服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掌握维吾尔医药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及技能技术的基础上,加强病原微生物学这门桥梁学科的教育体系。

3维吾尔医学专业病原微生物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3.1教学内容多,课时安排少

维吾尔专业教学对象是少数民族学生,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都是维吾尔语授课而且专业课设置量大因此这一系列自身的特点对微生物学这门课程的传授及学生的掌握比其他专业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紧迫感。因此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的条件尽量给学生增加课时,安排有关维吾尔药物方面实验操作。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2对微生物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维吾尔医药学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只要学好有关维吾尔医药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诊断及治疗方法就能对自己在临床上遇到的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至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与自己的专业关系不大,学生更不能把维吾尔医药学知识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没能真正意识到病原微生物学的学习对维吾尔医学工作的重要性。病原微生物学不仅是基础学科,还是应用、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防治,病原微生物学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病原微生学这门课程与临床医学,中医学,西方医学,维吾尔医学等各个医学专业关系很密切。

4维吾尔医学专业病原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4.1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决定于他对学习的态度,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兴趣又是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决定学习的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推动力,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善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吸引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举一些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关的一些实际例子来引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克服思维中的依赖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被动转为主动。让学生理解医学微生物学不仅对今后临床工作而且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很密切,对我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向学生介绍自古以来在世界发生的一些生物战争。例如,二战时期,日军731部队曾对中国10余个省施放鼠疫、霍乱、伤寒和炭疽杆菌等10余种战剂、英国在格鲁尼亚岛试验了一颗炭疽杆菌炸弹,至今该岛仍不能住人、美国9.11事件也有一些利用炭疽杆菌粉末导致多人致病和死亡的事件等。通过这些案例,可引起学生对各种细菌、病毒,病原体的兴趣,并激发学生思考更多有关微生物学方面的一些问题。③由于微生物是体积很小肉眼看不到的,对于形态,结构等知识的讲解还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演示各种病原体的形态图,结合实验室自己在显微镜观察的病原体和老师讲解的结合起来。有关传染性强,教学实验室不能培养,学生不能在实验室观察的病原体及其培养过程的一些内容老师用多媒体给学生讲,让学生用眼去体验,合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节省时间,将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2加强微生物学基础内容的教学

学习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特别是学习与维吾尔医药学相关内容,对于维吾尔医药学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用维吾尔医学治疗一些感染性疾病、维吾尔药物的生产、药物鉴定、销售管理、新药物的研究并开发等各种相关工作都将起到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比如:病原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致病因素、发病机制、营养、代谢、生长、生态、控制、遗传变异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与维吾尔药物的通过微生物学方法检测、鉴定、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药物的生产与研发、微生物学诊断、治疗等具有紧密的联系。掌握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将为维吾尔医学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维吾尔药的开发、制造、临床使用等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及实践基础。维吾尔医学理论认为,体液(Hilit)是在火、气、水、土等自然界四大物质和人体气质的影响下,以摄取的各种饮食为基础,通过肝脏的正常功能所产生的胆液质、血液质、粘液质和黑胆质等四种体液。④

这四种体液失去平衡引起各种感染性疾病,这四种体液质人群饮食、生活习惯、遗传因素、体质、抵抗力都不一样对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也不一样,因此从这些特点出发把维吾尔医学基础理论和病原微生物真正地联系起来讲述给学生,使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4.3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微生物学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课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实验课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及操作能力,实验室是学生踏入工作之前的很重要的一个实习基地。经过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科学态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环境素养等基本素质。我们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根据其内容划分为基本技能训练模块、验证性实验模块、综合运用性实验模块和研究性实验模块。前两者为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及操作过程中加深对客观知识的理解,对于维吾尔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后两者对本专业的发展提供很多理论基础,实验思维能力,实验操作方法,目前关于某些感染性疾病与维吾尔体液理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开始研究,因此激励学生参与老师们各种科研课题从而锻炼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也推进教师们的科研进程。

4.4提高老师们的科学素养

飞速发展的医学教育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全面教育及发展,通过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学术会议、专业交流会、培训班等,同时对维吾尔专业的学生来说老师不仅要精通微生物学专业还要了解维吾尔医学基础理论尤其是要学习有关感染性疾病与维吾尔医学体液论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实际的临床例子来给学生解释这两门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这方面老师们要下功夫进一步学习一些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技能技术、新的研究成果,新的研究进程等,丰富自身的周边知识,提高学术水平、扩展原有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教育,培养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实用性医学人才。

总而言之,维吾尔医学专业病原微生物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方互相促进、协同完成的过程。只有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提高维吾尔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中国特色医学界所需要的医护人员。

注释

①哈木拉提·吾甫尔,刘西平.加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维吾尔医学专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38-55.

②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民族地区维吾尔医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新疆医学,2012(42):170-181.

动物医学的专业认知篇5

关键词:独立学院;动物医学;临床技能;教学

熟练掌握动物医学临床操作技能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本职工作的根本,是衡量学生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志[1]。与大学本科阶段全程教学相比,虽然专业技能培训的时间段相对较短,但通过学习所要掌握的技能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与重点,这就需要开设专门的专业技能课。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开设的职业技能培训、3+1的教育模式和生产毕业实习等环节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践技能操作舞台,拓宽了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面。虽然该专业的就业率高,但学生的工作能力离准员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学历教育仅仅着重于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度,在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大学生对于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尚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缺乏主动性。另一方面学校尚未提供足够的实践学习机会。加强独立学院动物医学临床技能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

一、加强独立学院动物医学临床技能教学的重要性

1.动物医学临床操作实践技能的主要内容。动物医学临床技能教学的内容很多,熟练掌握其内容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动物医学临床技能主要包括以下专业技能:动物疾病的诊断技术、动物接近与保定技术、动物给药技术、动物医学外产科手术操作技术[2]。以上这些专业技能都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重要实践教学内容。

2.临床操作实践技能的重要性。动物医学临床技能教育旨在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因为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主要依靠专业技能教育来培养。国家规定从事动物医学及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动物医学执业资格证方可从业。而动物医学执业资格考试有很大一部分考的就是临床实践技能。掌握动物医学临床实践技能对学生通过兽医执业资格考试有很大的帮助。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开始认识到,学习不但要取得学历,还要有实践动手能力,才能使自身更具吸引力与强的就业竞争力。人们开始认识到学历高并不等同于实践动手能力强。某些人尽管学历不高,但动手能力强、有较高专业技能一样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也是用人单位急需要引进的人才。

二、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现状

1.心理基础较弱,成绩起点稍低。由于客观与主观等原因造成学生高考成绩的高低,虽然,这是学生学习的不利因素。但有利的方面是这个学习基础较差的弱点,为学生渴求吸取知识来提高自身学识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原动力。独立学院已经考虑了这种情况并采取了相关的应对措施。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该怎样加强引导还存在着从认知上、时间上、精力上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这样就从整体上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兴趣上情绪低落的心理波动,构成了独立学院学生与本部学生的心理基础的差距。

2.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给老师学习印象不佳。独立学院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相对较低,认为在学业上与本部学生未进校门以前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行为的不统一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有一部分学生在入校前对就业有安排,导致这部分同学只想拿一个毕业证。这些给老师造成了学习印象不佳的心里反应,这样便无形的降低了老师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由于独立学院开办较迟,导致老师对学生的教学活动还处在适应阶段,很难做到万事俱到。

3.学院对学生管理工作偏向日常事物管理。独立学院行政教务办公室工作重点还处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而对各院各专业学生与专业老师的思想沟通存在一定的差距,没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引导培养机制。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所以放松了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虽然某些院校的学生也同坐在与本部学生相同的一间教室里,但专业课老师与独立学院学生课后接触不多。班主任对学生的辅导主要在生活方面,对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及不多。办院较晚的院校,同时班主任专业知识本身不足,也加剧了学生较少地接触专业实践。

三、学习现状造成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不足。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录取时分数就比本部学生低了几十分,所以他们的高中学习阶段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在成绩方面的先天差距主要是学生学习偏科所引起的,而如果专业选择的不合理(所选专业与学业门类的差距刚好重叠)就会导致学生突然感到学习有困难的情况。

2.师生之间互动性不强。由于学生自身认识上认为相对本部学生本身能力存在差距,学生与专业老师的交流较少,许多学生没有主动的去找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获得的教学信息相对较少。而专业老师并不是专职从事独立学院教学任务,还要承担本部学生繁重的教学任务,自身工作也比较忙,没有时间与精力去主动要求学生跟他们进行课后交流。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过少使师生之间感到陌生,近年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在独立院校中多少还是存在着。这给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都带来了一定不利的影响。

四、应对措施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加强课程教学课件的制作,录制技能操作示范光盘,制作挂图与标本、添置影像资料等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3],无疑会使课程教学变得形象生动,给学生课程学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从事临床实践以提高动物医学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应主动多与专业老师联系,以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自己也要勤练,多动手,借以加强对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去生产单位实习,在生产第一线学到实用的临床操作技能。

3.学院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观摩外产科手术操作、优秀老师实践技能示范教学、生产单位专业能手手把手的技能培训[4,5]都是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

4.社团活动提高实践技能。每学期都与企业联合进行动物技能大赛,形成学生学习实践技能的浓厚氛围。开展各种类型的专业技能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性实践活动以提供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这些活动的开展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给学生实践动手提供了机会。

5.毕业论文与兽医诊疗相结合。保证和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结合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就问题开展试验研究,有利于学校对教学内容的设置合理性进行考核,也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世文,李金龙,王国卿.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6:91-92.

[2]李金龙,徐世文.促进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临床诊断实践能力提高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学,2009,03:265-266..

[3]许冰,阎振文,崔辉,等.在诊断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J].中山大学学报,2003,2:15-16.

[4]樊照海.畜牧兽医专业技能课教学探索[J].教学园地.2010,6:52.

[5]张华,向瑞平,石冬梅.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教学课程模式改革刍议[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2.

动物医学的专业认知篇6

【关键词】护理专业医学史内容评判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117-03

评判性思维也称批判性思维,是对所学知识的性质、价值及真实性、精确性所进行的个人分析、评价、推理、解释及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决策。在现代的护理教育理念中,评判性思维能力是国际公认的护士职业所需的核心能力,护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科人才。如何深化教学改革以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适合国情及专业特点的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具体方法,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目前职业教育亟须解决的重要任务。

一、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医学史教育现状

笔者曾对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在校236名全日制护理大专生运用评判性思维倾向测量表(CtDi-CV)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调查结果与国内很多学者的调查结论相似:护理大专生总体具备正性的评判性思维倾向,但总体水平不高,说明我国高职护理教育受传统教育制度的影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护理教育改革十分必要。

医学史是一门联系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科学和其他文化的关系来研究医学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的科学,是融医学和人文于一体的学科,其既具有历史学的特征,又反映了医学发展的特殊规律,是科学发展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医学史作为反映医学进步、激发科学热情的学科,19世纪中叶以后,逐渐成为西方医学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在国际上很多著名的大学中,都有专门医学史的研究机构,本科医学教育中的医学史教育逐步受到重视。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尤其是西医院校开设医学史课程历史已久,医学史是我国医学院校中最早开设的医学人文学科。早在1946年,北京大学医学院(原北京医科大学)最早设立了医学史教研室,成立了医学史学科,1953年全国医学院校学计划将医学史列为必修课。由于历史原因,医学史教育也跟其他很多的正常教学活动一样被迫中断。20世纪80年代以后,医学史作为医学人文类的选修课程列入卫生部颁发的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医学专业教学计划,但是,与其他很多课程相比,医学史的教学长期处于重视程度不够的状态。大多时候,其作为本专科学生非限制的选修课来开设,由于受到选修课师资及开班人数的限制,能接受医学史教育的学生占比较低。授课教师往往容易将医学史作为一门单纯的学科史课程来授课,授课主要着重介绍医学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事件,没能通过教学从历史视角上观察医学发展,理解医学的文化、社会及价值层面的意义。而学生也由于认为医学史为史学范畴,与专业能力关系不大而缺乏学习兴趣,主要是被动接受及记忆知识以期获得相应学分而敷衍了事。

二、医学史教育对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评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中的“评判性”(critical)一词源自希腊词“kritikos”,意思是对事物敢于提出疑问并进行分析、决断。评判性思维包含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等七个方面的特质。“寻找真相”是指对寻找知识抱着真诚和客观的态度;“开放思想”指的是对不同的意见采取宽容的态度,防范个人偏见的可能;而“分析能力”是指能鉴定问题所在,以理由和证据去理解症结和预计后果的能力;“系统化能力”指的是有组织、有目标地去努力处理问题的能力;“评判思维的自信心”是对自己的理性分析能力的把握程度;“求知欲”指的是对知识的好奇和热衷程度;而“认知成熟度”主要是指能审慎地作出判断,或暂不下判断,或修改已有判断的特质。

国内外的大多数学者认为,评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性很强的复杂技能,常规课堂教学方法收效甚微。1936年,余云岫先生应江苏医政学院院长陈立夫的邀请为学生作题名为“医史学与医学前途之关系”的演讲提到:医学史的价值在于引起“研究心”,古人的学说怎样?现在的医学怎样?哪种合乎科学?引起研究兴趣、帮助治学的工作也是医学史的功用。通过医学史的学习,学生可以明白:面对疾病,人类是那么的无知及无助;医疗作为一个传统的技艺,其很多时候对于病人也是停留在安慰的层面。由此激发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医学提出的从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转换,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技术,还应该注重人文关怀的真正内涵。通过医学史的学习,学生对于医学本身价值的认识,对于现代医疗保健中面临的困境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学会思考日常所学习的一些专业技能的实际意义,正确认识患者需求与我们目前医疗技术能力之间的差别,更好地理解患者需求,思考医患关系冲突的核心内容,进一步提高日常医疗服务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寻找真相、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评判性思维特质。讲述医学史的内容,其主要目的不在于罗列那些历史事件和人物,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去思考围绕这些事件和人物的医学思想,了解它们对医学发展的意义,评价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的精神。而将医学史内容贯穿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可以让学生感觉这是与专业知识有直接关联的内容,既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改变专业课专业知识传授时过于呆板、深奥的局面。

三、引入医学史内容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

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笔者在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尝试了将医学史的内容与专科课程进行融合。在专业课程引入医学史的教学内容,一方面专业课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专业课与人文学科的结合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到相应知识;另一方面专业课程的学时一般都比较多,学习的周期比较长,有利于提前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然后让学生在业余时间查找资料、讨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学习法)等多种的教学形式。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约课时,而且pBL学习法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形成。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尝试,取得一定的效果,以下介绍几个例子,旨在抛砖引玉与同行探讨。

例如,在进入“循环系统疾病概述”及“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的教学环节之前,考虑到由于讲授这些内容会涉及循环系统的解剖学及生理学的知识,也会涉及洋地黄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定位问题,提前安排学生查询有关人类对循环系统解剖认识历史及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历史的资料,并安排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在课余时间进行讨论。在课堂讲授的时候,在学生收集到材料的基础上,教师重点讲解在文艺复兴时期维萨里等解剖学家如何尖锐地批评在此之前的盲目崇拜古人的风气,正是因为一批批的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解剖工作,驳正了一千多年来被奉为权威的盖伦解剖学描述的错误,开启了16世纪全新的解剖学。而现代医学正是在16世纪解剖学的基础上,经过了17~20世纪的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细胞学、细菌学等的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正是由于文艺复兴时期质疑之风兴起才结束了医学史上长达千年的中世纪黑暗时期,开启了革新医学期,才有了现在的现代医学。而“质疑”、“寻找真相”正是评判性思维所提倡的,是评判性思维习惯的原动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首先是习惯的形成,这个章节的讲解对于激起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养成评判性思维习惯至关重要。在讲解洋地黄在心衰治疗的作用及意义的时候,通过介绍虽然人类发现洋地黄可以治疗心衰已经有了超过200年的历史,无数的心衰病人从洋地黄的使用中获得益处,而且这些同样也在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上都得到了理论及实验的支持。但是,现代医学还是在不断地通过一个又一个设计严谨的大规模随机对照实验去不断验证心衰病人在应用洋地黄后的实际收益,从而更新了人类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及治疗上的认识。通过这一系列事件的介绍,学生明白了现代医学正是遵循了不盲目崇古恋古、不迷信权威及经验,任何科学的结论必须经过“观察―假说―验证”这样的实证方法才能成为大家公认的科学,从而激励学生求知欲、开放思想及寻找真相等方面的评判性思维特质。

又如,在设计“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这一教学环节的时候,教师安排学生提前了解人类特别是祖国传统医学对高血压认识的历史,在课堂教学时讲解现代医学是如何通过一个个大规模的循证实验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并量化地认识血压与健康的关系,同时在更精确的血压控制中使得病人获得更大的收益。一方面,学生通过了解历史增加了对传统祖国医学的兴趣与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加深了对循证医学思想的理解,更加感受到现代医学需要更加精细、严谨的实验及量化的指标来对事物进行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及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等评判性思维特质的提升。在讲述“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中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使用的时候,通过介绍阿司匹林类药物是在几千年前从柳树皮提取的粉末应用于病人,到后来经过科学家不断改良使之副作用不断较少、作用更加广泛的历史,让同学们理解药物的共同起源都是源于植物药物,植物药中既有有效成分也存在一些无效乃至有害成分,对药物成分的识别及提纯非常重要,继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在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疾病预后组织慢性肾脏病评估&管理指南中提出了慢性肾脏病患者不要使用草药的建议,引发同学们对民间草药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的思考,对待民间流传的一些“偏方”、“秘方”能进行初步的评判,形成初步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这也有助于学生今后对此类病人进行相应健康教育时具有更加专业的知识及自信心,对于提升学生认知成熟度及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等特质大有裨益。在内科护理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将一些相关的医学史的知识融于各系统疾病及护理的教学环(下转第130页)(上接第118页)节中,一些经典的、标志性的医学史事件展示,旨在启发学生对人类科技及医学发展过程中科学精神及人文精神内涵的思考,启发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习惯及能力。

总之,在内科护理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医学史的内容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习能力。当然,这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专业课教师在不断的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丰富自己在医学史上的知识、更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FaCionenC,FaCionepa,GianCaRioC.CaliforniaCriticalthinkingDispositioninventory(CCtDi)[m].millbrae:Californiaacademicpress,2001

[2]彭美慈,汪国成,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2004(9)

[3]余云岫.医史学与医学前途之关系[J].中西医药,1936(9)

[4]KDiGo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fortheevaluationandmanagementofChronicKidneyDisease[J].Kidneyinternational,Supplements,2013(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C174)

动物医学的专业认知篇7

论文摘要:动物实验是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职业素养的形成、科研素养的启迪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动物实验是护理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动物实验以其独特的直观性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起到可触、可感、可悟的功效。近年来,我校在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条件开展了小白鼠、家兔、豚鼠、牛蛙、蟾蜍等动物的实验。通过动物实验,让学生感受到近似于人体对各种药物、各种刺激的反应。因此,动物实验是护生适应护理教学、工作的第一关,只有让学生逐步接触动物,才能使护生不断适应专业。同时,通过动物实验,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科研素养的启迪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动物实验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医学基础课程包括《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尚未学习专业课程、在没有临床体验的情况下学习这些课程有一定难度。因此,积极开展动物实验,在动物实验教学中给学生以临床真实情景的呈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如《病理学》的空气栓塞实验,实验中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在正常的家兔静脉内注射空气,然后及时观察并记录家兔因空气栓塞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让学生既复习了解剖生理知识,又加深了空气进入血管后可以引起静脉栓塞导致死亡的认识,为其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病原生物与免疫》的豚鼠过敏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给豚鼠注射发敏物质后迅速出现烦燥不安、全身抽搐,呼吸急促、大小便失禁、休克直至死亡的过程。让学生真实体验到Ⅰ型起敏反应对豚鼠(人体)的危害性,增强了护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注射青霉素等易引起过敏性休克药物必需做皮试重要性的认识。

2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打下较好基础

护理工作涉及病人的身体健康及至生命,护理人员除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外,并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目前,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加上入学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过度关心和宠爱,学生娇生惯养,常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表现出自私自利、缺乏爱心、缺乏工作责任心的现象。因此,职业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就教师而言,在教学中要注重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

3为学生科研素养的养成打下一定基础

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为各用人单位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要初步具备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医学科研通常采用动物实验来进行,而医学基础课程的许多实验也要通过动物实验和动物模型来完成。因此,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科研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科研素养的养成打下基础。老师在设计动物实验时,可穿插科研基本程序,如《生理学》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实验,可引导学生来设计实验。因为这个实验涉及到神经调节,要研究的是反射弧,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中不同部分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作用可用人为的方式来改变,以此观察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与心血管活动的关系。设计时要确定观察心血管活动的指标,如血压,可以设计一个具体的反射弧,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来设计实验项目。实验结束时应向学生解释,作为科研过程的实验观察必须反复多次的重复,结果需经统计学处理才能做出结论,使学生大致了解科研的基本程序[1]。转贴于 4为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同情之心、仁爱之心是医学人文观的主要内涵,是每一位医务人员必须具有的职业素养。患者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具有精湛的技能,更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浓浓的人文情怀[2]。动物实验是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医学基础课程的动物实验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同情之心、仁爱之心,要求学生具有尊重一切生命的理念,严肃对待实验,在实验中最大限度地人性化对待动物,尊重试验动物的生命,在人道的实验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如在实验中,不任意折磨有感觉的动物,不让动物处于疼痛难忍的状态,不能将未完全死亡的动物随便扔进垃圾箱或掩埋等处理,培养学生树立善待一切生命的理念。

5为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形势发生了变化,在全面推进医改的大背景下对医务人员的伦理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医学院校学生开展伦理道德教育意义重大。护理教育应抓住医学基础课程开展动物实验课的机会,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中处处有伦理,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护理中的各种道德问题,促使护生养成忠于职守的素养,为今后工作中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能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去护理每一位病人、为提高护理效果打下良好基础;在动物实验课中,鼓励学生提出、维护、质疑或反省各种护理中的道德评断,让学生认识到因为动物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而引起的各种争议,努力按动物保护法规定的有关动物福利与实验伦理进行操作[3],促使护生养成良好的尊重病人生命、尊重病人人格与尊严、尊重病人生命价值等职业道德素养。

综上所述,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常要开展动物实验,卫生职业学校在开展动物实验教学时要与专业岗位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让人体的正常和病理反应在动物身上呈现,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注重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促使学生工作时能做到一丝不苟,具有有强烈的责任心;适当传授科研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树立善待一切生命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为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智勇,周文琪.在学生生理实验中培养科研素质[J].昆明大学学报,2006,17(1):74~76.

动物医学的专业认知篇8

关键词:医学院校;生物统计学;专业认知;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00-00

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实施和教育部本科专业审批权限的下放,越来越多的本科高等医学院校,开始跨越本校的分类属性,开办非医学类专业,少数医学院校非医学类专业数目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医学类专业数目,他们的建设目标是把学校建设成为“多科性的大学”。[1]但是随着招生规模日益扩大,高等人才培养问题逐渐升温,特别是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工作成了摆在医学高等教育面前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选取了某医学院校生物统计学专业在校本科生为样本,对其专业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为医学院校生物统计学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并对医学院生物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以某医学院校生物统计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生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由调查员统一发放问卷,问卷由被调查者本人填写,研究者审核后回收问卷。本次共发放问卷113份,收回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为89.38%。

1.3数据处理:调查结果全部数据用epidata3.1进行数据的录入和校验,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年龄为19~25岁,平均年龄(21.19±1.12)岁。男性41人,占40.6%。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大二(2012级)40人,占39.6%;大三(2011级)40人,占36.9%;大四(2010级)21人,占20.8%。

2.2常用统计方法认知情况:

其中常用统计方法认知情况的调查中14种统计方法(见表1.1),其中基本方法9种,高级统计方法5种。

结果显示,在基本统计方法中,大二学生除均数标准差等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47.5%)、方差分析(62.5%)、常用概率分布(52.5%)、直线回归与相关(60%)以了解为主,其他均以不知道为主;大三学生除生存分析(62.5%)、meta分析(82.5%)、聚类分析(82.5%)等高级方法以不知道为主,其他统计方法均以了解为主;大四学生所有高级统计方法均以了解为主,基本统计方法以熟悉为主。详细结果见下表1.1

4将认知情况采用三分级评分,0=不知道,1=了解,2=熟悉,分别赋分0,1,2,得分越高,表明认知情况越好。取各年级学生每项统计方法认知得分情况,按年级分组进行多相关样本的的非参数检验。Friedman检验,在α=0.05水平下,=26.143,p

取每位学生每项统计方法认知得分之和得到该学生统计方法认知总得分,按性别分组,进行两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在α=0.05水平下,Z=-0.897,p>0.001,即性别因素对专业认知的影响不显著。

2.3常用统计软件使用情况:

在全体有效问卷中,平时主要使用SaS软件分析数据的有3人(3.0%),SpSS软件的有44人(43.6%)excel软件的有42人(41.6%),使用其他软件4人(4.0%),从未使用软件的有8人(7.9%)。

在分年级统计中,大二年级中有23人(57.5%)选择使用excel软件,为最常用软件;另外还有7人(17.5%)不使用任何软件。大三年级主要使用SpSS软件,30人(75.0%);还有9人(22.5%),使用excel。大四年级中,有11人(52.4%)使用SpSS软件,10人(47.6%)使用excel。详见下表1.2

对各年级学生选择的常用统计软件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128.803,p

3讨论与建议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统计学的思维与理念已经渗透到医学科学研究的每一个角落。[2]该部分人才培养工作的好坏关系着医学院校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对高等医学院校顺利进行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针对目前医学院校生物统计学专业学生的认知现状,相关高校的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改进。

3.1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基础理论的教授和专业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本统计方法是医学统计学的基础,掌握基本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计算过程和结果解释是学习高级统计方法的基本功。[3]学校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应该加强专业基础课的教授,加大基础课的课时比例,删除陈旧和重复的课程为学生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重视不同课程之间、高级技能与基础知识在教学中的相互渗透,加强各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联系。建立知识理论框架,提高学生总体把握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开设专业讲座,介绍本专业的前沿理论和发展现状,提高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3.2加强统计软件使用的训练,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在重视理论与书本教学的同时,注意理论讲授与软件应用的结合。有关高校应当较强统计软件应用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例。在低年级中开设excel与统计应用等选修课程,在中高年级中开设以SpSS和SaS为主干的专业统计软件应用课程。重视学生统计应用软件使用的培养,在统计软件的使用教学中使抽象的统计理论形象化,使学生能合理使用、愿意使用相关的统计软件。加强统计软件使用的训练,使统计软件使用的教学与现实问题结合,着重加强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3.3转变教学模式,构建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生物统计学人才培养体系。

面对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医学院校专业设置不断多元化的现状。我们应当主动改变教学模式,在加强以往教学实践中重视课堂教学、重视专业技能传授的同时,应当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不断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通识教育”,促进统计理论与医疗卫生教育的结合。创建综合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生物统计学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崔光成,刘吉成.本科医学院校开办非医学类专业的现状调查.中国高等医学教育[J].2007,7:31~32

动物医学的专业认知篇9

关键词: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就业现状对策研究

生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渗透到生物医学领域中形成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它的理论和技术可直接用于医学、工业、农业等各个行业,为医学诊断、治疗和科研提供先进的技术和检测手段,是加强现代医学的前缘学科。我国有200多所科研院校机构设置了生物类专业,每年该专业毕业生达几万人,其中包含众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而本科毕业生由于就业层次较低,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1],由于开设时间短,学生专业基础不牢固,资金投入不足,学科建设不完善,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各方面都明显不如医学专业[1]。

一、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1.生物相关企业用人理念存在偏差,使就业主渠道吸纳能力大幅下降。

首先,企业单位片面地追求高学历,存在学历歧视;过分关注文凭,造成人才浪费,且所招高学历人员不一定能够满足岗位需求,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加剧了普通高校生物类本科生就业的困难[2],[3]。其次,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存在性别歧视,同等条件的男女毕业生,企业往往会选择男生,从而减少了女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2.就业观念滞后,态度不积极,期望值较高,专业定位理解较差。

大部分毕业生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将公务员等职业定义为“铁饭碗”,受社会舆论和家庭压力的影响,片面地认为自己创业或者自谋职业为叛逆和不正统的行为。另外,部分学生择业主观性较强,自我认知不足,缺乏对社会需求的认识,片面地追求薪酬、个人发展空间、工作地点、公司规模等,就业期望值较高。另外部分学生在应聘前对用人单位和岗位的性质及要求缺乏了解,未做好充分准备就盲目参加招聘会。医学院校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医院从事医生职业,工作性质比较稳定,毕业生不会轻易改行。而对于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而言,在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等单位找到工作后由于薪资等各方面的原因,往往跳槽或改行的倾向较大,工作稳定性较低。

首先,部分生物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理解不够,对专业定位及所从事的工作岗位职能要求均缺乏了解,导致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产生犹豫、不自信的态度,从而使很多学生错失良好的就业机会。其次,部分生物专业学生的就业视野不够开阔,片面地认为主要就业方向仅为研究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导致大量毕业生仅应聘一些技术和研发岗位,主动地缩小了应聘岗位的范围。

二、医学院校生物技术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

1.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由于生物科技行业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医学院校生物技术本科毕业生应当及早做好职业规划,做出正确的定位。学生在学校期间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岗位特点,培养自己的能力。同时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应当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积极参加班级、学院、学校组织的干部选拔,或者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尽量抓住每一次机会,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平时多进行专业相关知识的积累及修养的提高。对于有志于读研的学生来说,课外可以多参加学术讲座,多阅读专业知识和文献,多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锻炼自己的实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将就业教育与教学改革相结合。

由于企事业单位十分重视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活动能力、科研能力等,因此学校应对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改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脱离实际的现状,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贴近于社会问题、紧扣学科的前沿动态,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4]。同时,学院应合理增加仪器设备,帮助生物技术学投入实践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生物技术本科毕业生应当端正自己的就业心态,不可寄予过高的期望。现在的大学教育成本很高,获得一份心仪的工作是众多大学生的理想,但也应该明白,现在的大学生已不是往日的稀有资源[5]。毕业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出击,寻找创业机会。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可以为社会提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实施渗透式就业指导。

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社会、学校、学生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校应在新生入学时就逐步地开设就业指导课,渗透式地引导学生不断了解自我,在学习生活中有目的提高生物技术学生的职业修养。从而在毕业时,学生能够成功地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变。加强生物技术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估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5.大力加强校企联系与合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学校应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注重毕业生就业单位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建立生物技术毕业生就业信息库,方便生物技术学生获取相关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定位。此外,学校应及时了解就业趋势与动态,开拓医学院校生物技术毕业生的实习途径和渠道,继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马利军,钱育佳.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J].医学教育探索,2009,8(6):724-727.

[2]丁小球,刘军,柯达尔,等.生物类人才需求现状及就业建议—基于广东省部分生物技术企业的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56(14):111-113.

[3]詹萍.关于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J].职业时空,2008,4(11):118.

[4]师海荣.生物技术迅速发展与生物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20):222-223.

动物医学的专业认知篇10

充分发挥学会各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的学术优势,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不同专业类别的学术交流。各专业分会的主任委员都是我市本专业的学术佼佼者,是专家中的精品,有些分会主任委员同时又是本专业省级专科分会的委员。这些专家除参加省一级的专科分会活动外,还能够经常的参加国家、省一级的学术交流和培训班,了解本专业国内学术动态和国际前沿,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其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提升。通过开展继续教育活动,能够使这些专家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传授给基层广大的专业技术人员,从而完成整个体系专业知识的丰富和更新。如开展旨在提升专业理论水平,了解本专业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内学术动态的高级培训班,尽量采用班型相对小、30人左右,参会人员以专业委员会成员为主的圆桌会议形式,开展专题研讨;对于培训内容为普及提高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在诊治方面的新进展等内容的,可举办中等规模的培训班,人数一般在200人左右;对于公共知识的培训,可采用跨专业的较大型的培训班,人数可在400人左右。作为学术活动的组织者,医学会应将继续教育培训要求、年度内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地点、授课内容、主讲人、参加培训对象)等详细情况以文件形式下发到会员单位的联络秘书,使全体参加培训的会员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合理安排学习。目前我市已成了32个专科分会,各专业委员会活动踊跃。如心血管专科分会组织开展的疑难病案讨论、心血管疾病治疗新技术等;放射线专科分会组织开展的全市阅片、会诊活动;检验专科分会组织的针对农村基层检验人员技术设备水平的实际情况,指导其订立检验发展规划,解答基层单位提出的技术问题;内分泌专科分会针对目前糖尿病高发的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做好宣教工作等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营造了全市各医疗单位的学术氛围,提升了卫生全行业的理论技术水平。

2拓宽继续教育知识面,将心理学、医学法学等领域的知识纳入培训计划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在医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也会发生改变。生物医学模式把人看做单纯的生物或是一部机器,只注重人的生物学指标的测量,而忽视患者的心理、行为和社会性,忽视了人的心理功能及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因此不能全面的阐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本质。现实的社会环境下,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不断激化,公众对诊疗行为的认识和理解也渐由传统的救死扶伤趋向于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交易。医患之间关系或可称之为合同关系。加之医学人文基础薄弱,医患沟通不良,医务人员心理学知识欠缺。这些因素也使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服务工作中,不能够很好的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而致医患之间沟通效率低下;同时,医务人员由于长期的心理压抑,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医院在政府与市场的夹缝中寻找生存发展空间,定位的模糊造成即要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又要考虑经营创收的双重压力。媒体对个别操守不良的医务人员的报道,使整个行业形象受到影响,医疗卫生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性质,决定了从事临床工作的高风险性。因此其心理压力低于公众水平。医务人员的这种心理压力长期积蓄势必造成工作精力下降,人际关系不良,甚至引发多种身心疾病。如何解决这些心理健康问题,除了医务人员其自身应掌握一定的自我调节技能,学习必要的沟通技巧等外,通过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理论,通过心理咨询师的经常性的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近些年,学会的继续教育部门为解决以上问题,设计和安排了具有一定心理学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专门为医务人员授课,这样既解决了医务人员自身的心理问题,丰富了医务人员的心理理论知识,从而也解决了医患之间在诊疗沟通上涉及的心理问题,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卫生技术人才中,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并受聘于医疗机构三年以上,符合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的要求。都可以进入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我市目前具备此条件的医学专家超过400人。这些专家多是各医疗机构的技术骨干、科室主任,分布于各个卫生专业。因此抓好这一精品团体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显得更加重要。医疗事故鉴定本身要求专家除掌握和运用医学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专家了解和掌握《民法》、《刑法》、《行政诉讼法》、《侵权责任法》以及有关的医学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鉴定专家不仅有医学专家的身份背景,更被赋予了特殊使命——医学法官。鉴定专家从临床医学专家转变为医学法官,需要一个调整和提高的过程,要通过参加培训、座谈、讨论等学习过程来获得正确的认知。同时医学鉴定专家通过角色转变,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了解和把握构成医疗事故的关键节点,医疗环节中那些地方易出现漏洞引发纠纷,怎样运用侵权责任法等相关知识,来履行告知义务,掌握这些知识后,再回馈到临床实践中,指导日常的临床实践和管理工作,对于减少医疗隐患、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更具现实意义。有关鉴定专家培训内容可包括学习已颁布的各种与医学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诊疗规范、常规等,学习医疗事故构成要件,做好典型案例分析等。培训形式采取灵活多样性,讲求实效性。

3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院际之间的学术研讨

充分发挥学会职能,开展学术交流,加强学科之间和横向联系与协作[1],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根据我市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现状和院际之间关系的实际情况,即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纵向联系和同一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横向联系均不够顺畅,市直医疗机构和企业医疗机构系统之间的学术交流更易形成壁垒。同时三级医疗机构与二级医疗机构在很多专业上差距较大,因此加强上述不同行政管理体系与不同医院等级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协作,是市医学会这一学术团体不可推卸的职责。

4服务农村偏远地区,开展下乡支农、会诊、讲学活动

考虑到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情况,组织不同科系的专业委员会专家面向基层,送知识下乡,定期定点与基层尤其是两县的医疗机构开展长效的预约会诊、专题研讨、病案讨论等工作制度。提升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水平。

5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组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