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十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十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6:14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篇1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F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4-3762-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4.056

abstract:theinternationalcomparisonsofagro-productqualityandsafetytraceabilitysystemconstructionofBritain,europe,america,Japanandotherdevelopedcontriesororganizationswereconduct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foreigntechnologysystemwasrelativelymature,focusingondevelopmentandimprovementofrelevantlawsandregulationsonmarketaccessofagriculturalproductstomakethemechanismeffectivearrangements.onthisbasis,thecountermeasuresforqualityandsafetyofagriculturalproductstraceabilitysystemwereputforward.

Keywords:agro-productqualityandsafety;traceabilitysystem;internationalcomparison

1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意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乎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涉及国计民生、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健康发展。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已成为时下研究的热点问题。继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以来,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为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必须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使其可追溯性变得有据可依。支持标准化生产、重点产品风险监测预警、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大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力度。加快推进县乡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

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强硬的法律法规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相结合,可确保国内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稳定。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创造消费热点,提高人们的消费意愿和能力,减少对国外进口产品的依赖,可以缓解中国人民消费不足的问题。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保证供应链的透明化和信息的准确性。保障重要农产品市场基本稳定,科学确定重要农产品储备功能和规模,强化地方尤其是主销区的储备责任,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鼓励符合条件的多元市场主体参与大宗农产品政策性收储。二是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将大幅度强化农产品的质量,可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存储、流通等环节进行追溯,形成产销一体化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使消费者放心地去购买。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中国科学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并且使得农业相关部门管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三是有利于增强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合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抓紧制定重要农产品国际贸易战略,加强进口农产品规划指导,优化进口来源地布局,建立稳定可靠的贸易关系。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棉油等大型企业。探索建立农产品国际贸易基金和海外农业发展基金,为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争取更好的发展空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可大幅度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有利于中国农产品形成品牌,进一步降低中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风险,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可以在公众与市场监督相结合的情况下减少消费者的消费风险,建立良好的口碑。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构建,可以提升规模经济效益,降低边际成本。

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方面有着成功经验和一套成熟做法。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可以取其精华,并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2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比较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和引进较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为应对“疯牛病”初步建立了可追溯体系进行农产品的质量管理,并逐渐从单一的牛肉制品开始向蔬菜粮食领域渗透,从仅针对出口领域向整个农产品市场扩展。随后欧盟及美国、日本等国也开始陆续引进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一个提高自己农产品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手段,建立贸易保护壁垒,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保护自己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2.1英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现状

英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畜牧业非常发达,由于“疯牛病”最早于英国暴发,迫使英国政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先进的技术对农产品和食品等产品加强管理和规范,以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早在20世纪末,英国就制定了《食品法》、《食品安全法》、《动物防疫法》、《进口食品规定》等,特别是在推出的《1999年食品标准法》中进一步明确要对所生产的农畜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与监管,进行产品可追溯。随后,英国还与欧盟其他国家达成共识,制定统一的农产品监管标准,对农产品的初级生产到配送、零售再到餐饮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可追溯。目前,英国通过多次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已经相当发达和完善,完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数据库的构建,包括农产品危害报警系统、食品中毒预警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咨询系统等,在市场流通环节稳扎稳打,大大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对农产品质量的知情权。通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构建,进一步加强了国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共识,也增强了人民对农产品信息流通的认识,达到一定的示范效应,有利于改善社会民生和促进社会进步。

2.2欧盟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现状

欧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技术资源,适合农、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为了应对“疯牛病”的传播,1997年欧盟制订了可追溯制度的原型,于是可追溯体系被广泛地运用在牛肉制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并开始赋予其法律效力。2002年1月,欧盟颁布了178/2002号法令――《通用食品法》,规定每一个农产品企业必须对其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使用的相关材料提供可追溯的信息,确保其安全性。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和成熟,法令要求自2005年1月1日起,欧盟境内实施广泛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要求,主要包括在欧盟销售的肉类食品必须可跟踪与可追溯,否则就不允许上市销售。基于此,欧盟成员国制定了一系列更为详细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例如英国的家畜跟踪系统、荷兰的禽蛋肉综合质量测评系统(KiB)等。同时,欧盟要求所有的农产品、食品经营者都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明确责任与义务,细化到生产、加工、运输、分销等各个领域,消费者拥有对产品的知情权,通过对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了农产品、食品的质量安全。该体系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和认可,并逐渐推向国际市场。

2.3美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现状

美国非常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在立法中明确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并将本国农产品推向全世界,这与过硬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制度是分不开的。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公共健康安全与生物恐怖应对法》,将食品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提出了“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风险管理控制机制”,并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国家对食品安全实行强制性管理,政府起引导和促进作用,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通过规模经营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推广和建设,及时有效地处理质量问题、追究责任,最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2003年,美国农业部开始计划建立家畜追溯体系并制定了《食品安全跟踪条例》;2005年,《鱼贝类产品的原产国标签暂行法规》正式生效,规定产品外包装箱、箱柜、纸箱或者零售包装上的商标都必须包含原产地以及产品生产方式的信息,包括进口产品和混合产品。否则,美国相关部门有权勒令退回或者在规定期限内没有达到要求可在本国进行销毁,因此美国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产品的各方面指标实行严格控制,制造贸易壁垒,通过对农产品质量体系的建设和可追溯,充分保护了本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2.4日本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现状

日本作为亚洲的发达国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其资源匮乏的特殊国情,日本发展现代农业以家庭经营为主、农民兼业化为辅。为了占有国际市场份额,受国际、国内的影响,日本自2001年开始推动农产品与动物性食品的追溯系统,并于2003年开始对牛肉制品实施可追溯,在2005年对通过全国农协上市的肉类、家禽、蔬菜等所有农产品实施可追溯,并建立相关的数据库。日本农协要求各地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都必须严格记录各类农产品生产信息,主要包括生产者和销售者、使用农药及其用药次数、收获及出售时间等信息,然后将数据整理成数据库,并对每种农产品制定相应“身份证”,建立消费者终端查询,形成了适合企业本身发展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由于对进入日本市场的农产品严格把关,运用相对成熟的法律法规规范农产品市场,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日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可追溯性。

3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发达国家在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时,注重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机制做出有效安排。目前,国外技术体系比较成熟,制度体系相对完善,适合社会的发展进程,无形中已经形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进入的贸易壁垒,达到了一定的垄断效果。比较而言,中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还有待加强。

3.1法律法规的制定缺乏强制性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可追溯相关的内容没有明确指示,而《食品安全法》也未涉及可追溯,对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无强制实施的标准。制度标准不健全、推进机制不完善、相关惩罚措施不严厉,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构建困难重重,由于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相关具体内容,使得中国执法部门执法时陷入局部困顿。

3.2政府部门之间互相推脱责任

由于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部门在技术标准、管理方法上做到衔接得当,需要众多部门与农业部门配合工作。因涉及利益分配,很多相关部门大多选择消极应对,甚至是互相推脱责任,致使政府参与度低、引导不力,造成推广难度大。

3.3农产品市场的弱质性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立较晚、起步低、基础薄弱,受中国小规模经营的阻碍,不易追踪,且处理信息量巨大,造成成本高、人员不足、要素信息缺失等问题。同时,农产品市场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极端天气、人为干预等,这些都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3.4科学技术体系不完善

如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无形中增加了技术改造和升级的成本,并且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及其后期维护和宣传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推广难以实施,由于技术有限,标准化水平很低,很多指标都达不到要求,很难形成竞争力。

4强化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对策

4.1法律与追溯制度相结合

法律与追溯制度相结合可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追溯做到有法可依。要完善和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方面的法律法规,健全推进机制的发展,加强执法力度,对于违反市场进入机制的不法行为给予惩罚,严重者可强制其退出市场。

4.2加强政府职能部门职责

进一步整合部门资源,明确部门职责,在技术和管理方法上做到一致和协同,制定奖惩机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中明确职责,细分任务,做到有据可查,有律可依,实现部门、地区、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

4.3弱化农产品市场的风险

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投入,保证供应链的透明化和信息共享,采取试点经营,逐步推进的策略,最大限度地降成本、避风险,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4适当吸收国外科学技术

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内市场的动态,适当吸收国外适合中国发展的科学技术,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变为己有。大力培育专业性顶端人才,突破技术瓶颈,从本质上加强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投入,增强企业、大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认知度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修文彦.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发展与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8(S2):206-210.

[2]邢文英.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J].世界农业,2006(4):39-41.

[3]童兰,胡求光.中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比较[J].经营与管理,2012(11):95-98.

[4]安载学,高明.发达国家农产品追溯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农业科技,2012(14):288-289.

[5]曹海禄,焦炜.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概述[J].中国现代中药,2013,15(3):233-237.

[6]章海亮,孙旭东.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2):3220-3223.

[7]任光超,杨德利.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J].湖南农业科学,2010(15):90-92.

[8]陈丽琳,喻法金.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探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4):62-65.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篇2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S207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632159

1农产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国内外现状

1.1国外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现状

国外农产品食品质量追溯体系首先是在畜禽产品领域实行的。不管是最先实行追溯系统的欧盟国家,还是在后来开始实行的追溯系统的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很重视在畜禽类产品领域追溯系统的实施。牛肉个体价值较高,产量供应链集中,因此利于实施食品质量追溯体系,由浅及深在畜禽类领域取得成果是逐步推广向其他领域[1]。

在发达国家实行农产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已经具有较大的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已较为完善。例如,在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中牛饲养行业实行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已经具有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大规模的农场和养牛场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标准的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标准,在国际上被广泛的认可。

1.2国内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现状

初步制定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准则和相关制度,2002年第十三号令“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而2005年水产品贸易可追溯体系制度,2006年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这些逐渐完善的法规制度,为构建食品安全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

逐渐建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我国的农产品追溯体系主要被分为2个部分,政府开发实施的以条码技术为记录介质的追溯系统。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以下特点:我国主要优先从链条段的产业入手,而发达国家主要是从复杂,容易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领域;我国优先针对于出口产品,为了提高我国产品出口质量,增强国家竞争力,目前我国质量追溯体系实施主要在出口的水产品、肉类、水果、蔬菜等领域;我国不是普遍实施而是优先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试行,目前我国的可追溯系统不完善,对技术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在有可追溯标识的产品价格也比较贵。

2与发达国家对比我国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实施中的问题

2.1目前我国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缺乏准确的食品质量指标,并且实施分段监管

我国在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阶段都是规定不同的部分监管,而分段监管就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分段管理的主要问题是在于不能够联动协作和不能够对问题直接追溯,并且设计的追溯信息局限,各个环节就不能够很好地对接,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全程追溯。缺乏统一的指标也使农产品在各个环节的追溯中不能够做到统一[2]。

2.2企业缺乏诚信

也直接导致了农产品追溯信任度低,不能在实际中真正做到质量追溯,企业缺乏诚信基础,造成消费者不能够信任企业,很多消费者认为这只是企业的一种营销手段,因此对于价格较高的可追溯产品消费者并不买单,进而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很难进一步的实施。

3实施对策

3.1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监管,颁布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指标

目前我国的分段监管机制改变还需要逐步进行,因此为解决全程可追溯体系实施的困难,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各部门协调职责,建立以标码为基础的市场准人原则。

3.2创新管理,降低可追溯体系实施的成本

对于前期投入可分为硬件和软件成本,硬件成本是企业可以承担的,而国家为了降低可追溯系统成本可以承担软件成本,降低企业负担,从而促进追溯系统的有效实施。

3.3加大监管力度

对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有效实施监督抽查,逐步提高企业信用程度。

4总结语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施是解决农产品食品安全的关键,综上所述我国对于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是对于农产品质量追溯的一次思考,但是我国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实施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真正的实施道路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不断的思考与解决。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篇3

农产品是民之食,食之主,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农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

为推进晋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切实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晋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际,制定晋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如下:

1工作目标

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基本要求,运用现代二维码等信息技术,建成全市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将生产基地的质量安全信息、检验检测信息、产品质量及流向动态、农产品生产、用药、施肥、采收信息、部门监管信息等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及时分析、有效决策,消除安全隐患。

2主要建设内容

晋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由“一平台五系统”组成,即构建晋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网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农产品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农业投入品备案与实名销售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等五大系统模块,形成集生产、检测、监管、追溯于一体,实行内外网分别管理,外网面向公众,内网由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使用。

2.1总体架构

系统建设依据不同角色权限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农资门店、生产单位、监管部门、检测机构、消费者五类对象:

2.1.1农资门店:主要是指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对其生产、销售的农业投入品进行购销台帐、商品库存和财务软件管理,实现农业投入品备案、实名登记购买的网络化管理。

2.1.2生产主体:主要是指已纳入追溯体系管理的农产品生产主体,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管理情况、生产档案记录进行日常上传、更新。

2.1.3监管部门:主要是指市、县、乡镇三级监管部门对生产数据、质量安全检测结果进行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监督管理。

2.1.4检测机构:主要是指市、县、乡镇、农产品主体四级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和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农产品检测结果实时上传和更新维护。

2.1.5消费用户:是指消费者对纳入系统管理的可追溯农产品通过网上查询、短信查询、自助终端查询等方式对产品信息进行查询、溯源、信息互动等,满足消费者对购买产品的知情权。

2.2五大系统

2.2.1农业投入品备案与实名销售系统。包括农业投入品备案准入、农资实名购买监管、电子台帐监管、农资监管执法等系统,系统运行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网站上,对公众开放,肩负对外宣传、公示等功能。

2.2.2农产品生产管理系统。农产品生产主体通过登录系统,根据追溯要求对生产过程信息进行录入上传,由此实现对追溯试点企业自律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该系统由农产品生产主体使用系统主要包括生产基地基本信息、投入品记录、生产过程记录、产品自检信息、追溯码打印管理和视频监控管理等。

2.2.3农产品质量检测管理系统。各检测机构在系统中如实录入检测数据,包括样品信息、检测单位、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等详细信息。本系统供各级农产品检测部门、有检测资质的机构和生产主体监测点使用。

2.2.4农产品质量追溯监管系统。系统分成市、县、乡(镇)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子系统,通过权限分配,市、县、乡(镇)三级根据级别、职能和所辖区域进行管理,通过网络、移动设备等查询方式,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对平台功能模块、操作用户信息等管理参数进行审核设置;对本区域范围的农业生产主体、产品生产、农产品执法巡查和质量检测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管理;对农产品生产、安全检测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农产品追溯二维码查询相关信息,以快速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产生的环节,锁定问题源头,追踪产品流向,以加强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监管、监测、预警。系统操作用户为监管部门。

2.2.5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系统。系统为农产品消费终端用户在产品分拆前提供追溯查询服务,为公众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供留言投诉服务。该系统使用对象为消费者。

2.3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中心

该数据中心围绕晋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需求,编制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标准,实现基础数据的唯一性、一致性,确保基础数据的采集、传输、调度和共享,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的数据统一。基础数据库预留统一标准接口,方便各类相关系统间的数据对接。

3实施计划

晋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从2015年开始,周期5年,建设可追溯示范点80个。

3.1准备阶段(2015年1-4月)

组织开展农业主导产业生产情况调查,编制农业生产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设重点、建设内容及经费申请报告等。

3.2试点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2月)

建立3个追溯示范点,开展试点工作。逐步探索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方法和制度,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3.3推进阶段(2016年1月―2017年12月)。

全面完善系统功能,进一步拓展系统应用领域,建成全市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新增80家可追溯点建设。

4职责分工

4.1市、县农业部门:牵头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协调,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人员和生产主体的业务培训等工作。

4.2乡镇政府:承担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管理,指导检查本乡镇生产主体追溯体系的日常运行和维护。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篇4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可追溯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5日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农产品的需求由单纯数量逐渐转向质量。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危害了公众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部分发达国家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追溯体系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在2001年开始着手建设农产品物流追溯体系,至今已有13年,但仍然停留在对部分地区或农产品能够实现根源性追溯,并未建立完善的社会性农产品物流可追溯体系。

一、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体系与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分析

1、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体系分析。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由以下环节构成:生产资料的供应环节、生产环节、加工环节、配送环节、零售环节。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环节流程中的每一环节由不同组织载体构成:生产资料供应环节组织载体为种子和饲料供应商;农产品生产环节组织载体为农户或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环节组织载体为加工厂;配送环节组织载体为配送中心或配送企业;销售环节组织载体为零售商和批发商。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分析。目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较为分散,各个行政机构各负其责,尚未形成完善的监控体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法律法规进行国家层面上的监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农药管理条例》等;二是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如实施良好操作规范或是建立农产品标准化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食品基地等;三是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监测,对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评价和市场秩序监管;四是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促进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的提高。

目前,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下并未涉及对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的监督和控制,即对物流主体、物流组织模式等未能提出具体要求。在农产品物流可追溯的条件下要对物流的组织模式进行优化,首先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环节,从而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可追溯体系的查询难度,帮助消费者在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之后的倒序追查,并且应该提高物流企业和各个组织的专业程度,规范其行为,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

二、山东省农产品物流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目前,山东省尚未建立健全统一的农产品物流追溯系统平台,但在部分地区或部分产品的可追溯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可以借鉴的经验。如,山东寿光市经过多年研究摸索和完善,在蔬菜园区管理方面建立了生产记录、种植户信息、质量检测和产品销售四类档案,农业投入品使用、产品检测、包装标识和质量追溯等五项制度。以省标准化示范县项目建设为带动,将5处基地和1处市场纳入省级视频监控和检测信息采集范围,依靠信息技术实现对全市蔬菜质量安全的实时监控、统计、分析、预警与智能化管理。依托寿光农业信息网开发建设了蔬菜质量安全视频监控与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将全市“三品”蔬菜生产加工企业、超市、15处镇(街区)、蔬菜交易市场及蔬菜生产基地的613处蔬菜质量速测室全部纳入视频监控和检测信息采集范围,开发了农业投入品准入备案系统,将全市15个镇街区检测室和5,000多个农药、2,000多个肥料产品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实现了对蔬菜质量和农业投入品的智能监管。

尽管寿光市在探索建立的农产品物流质量追溯体系方面已初见成效,但从面上来看,山东省的追溯信息平台及终端监管查询的建设尚不完善,没有一个官方的全面的平台来提供权威的查询信息的平台,并且没有相应的监管机构,针对这些现状政府可以用官方的身份建立权威的查询平台提供信息查询功能,成立监督部门进行监管,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农产品物流信息可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1、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对山东省来说,农产品行业特别是未加工和简单加工的农产品行业,基本上都是小规模经营,农产品品种多、种植分散,大部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都很低,这就造成无论是生产阶段还是加工、流通阶段,无论是物流还是信息流,大多数生产经营者都是按经验或自己制定的标准执行,没有统一的标准,无法满足农产品物流追溯体系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此外,小规模生产经营者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也受到严重制约,缺乏实力承担追溯体系的建设工作。

2、利益的相关方参与度较低。农产品物流信息可追溯体系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运输加工者、农产品销售者以及农产品消费者,大都对农产品物流信息可追溯体系的认识不充分,甚至有的从来没有关注过。直接导致参与可追溯的农产品与未参与追溯的农产品之间没有形成明显的价格差异,而这种“优质不优价”的情况得付出一定成本,参加农产品物流信息可追溯体系的主体没有获得实际应得的回报和利润,这样,原本参与的利益相关主体也丧失了积极性,最终导致绝大多数的利益相关主体都没有了参与意愿,使得农产品物流信息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变得更加困难。

3、监督监管效率低下。中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与美国的分段管理模式十分类似,涉及的政府部门有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部、公安部、商务部、环保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产品质量管理部门重叠,并且部门之间协调能力差,在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难免存在相互推诿情况,存在执法不统一的局面,造成管理的空白,致使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运行效率低。没有足够的相互之间的协调很难提高监管的效率,从而制约了农产品物流信息可追溯体系的建设。

4、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风险管理不完善。尽管国家层面已出台部分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但大多数强调从农产品供应链末端进行监测和惩罚,而对于在农产品流通各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却缺乏有效的技术体系进行全程监控,甚至部分关于农产品物流追溯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或标准出现倒逼现象。此外,在农产品物流追溯体系建设中,目前的法律法规也缺乏相应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在立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空白。

四、农产品物流可追溯体系建设对策建议

1、建立可追溯查询平台,丰富追溯查询渠道。由政府牵头企业各相关个人积极参与建设的权威的可追溯查询平台,在山东省可以由寿光市进行试点,设立政府参与监督的可追溯查询平台,最权威可靠的信息供大众进行查询,查询平台的建设必须简便易行,同时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建设自己的查询平台,来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同时,还可由相关的民间团体设立可追溯的查询平台,同时对其他的查询平台进行监督。

2、统一农产品物流可追溯技术标准。必须要有一套统一的农产品物流可追溯的技术标准,可以给农产品设立一个规范的统一的二维码,同时对农产品物流信息的采集可存储进行严格的规范,对每个阶段进行检测验证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规范查询平台,由政府和相关的民间团体进行不同层面的监督和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同时规范查询信息,使得人们在进行查询时,能够快速简便地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信息。

3、健全相关部门和组织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要健全相关部门和组织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首先要健全相关部门,必要时成立单独的农产品物流可追溯的部门,明确各个组织和部门的职能,只有明确了职能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其他工作。还要明确他们之间的详细责任,以确保他们能够主动地进行协调和配合。同时,最好能够成立一个协调的部门,以便更好地协调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

4、探索有效的农产品物流可追溯管理模式。通过进行试点和理论论证,找到更好的农产品物流可追溯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物流可追溯的效率,同时降低追溯成本,进而提高人们对可追溯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保障农产品的安全。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建立健全与农产品安全和农产品物流可追溯方面的法律法规,从司法层面对农产品物流可追溯进行规范和要求,使农产品的物流可追溯变成一种常态,从而保障农产品的安全。

6、建立大型企业可追溯示范制度。可以由政府鼓励和支持一些有特色的大企业建立自己的可追溯示范制度,由于政府的支持,降低大企业的成本,同时对社会进行宣传,让民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提升大众对该企业产品的认可度,让企业得到切实的利益,这样的话这些示范企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其他企业的热情,从而更好地建立农产品物流可追溯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梅.中日农产品物流追溯体系比较与借鉴[J].世界农业,2014.1.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篇5

应对安全问题 促避追溯体系应用

毒奶粉事件尚未完全平息,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再次激化食品安全矛盾。

今年1月25日至2月5日。湖北武汉市农检中心对在武汉市场销售的豇豆进行多次抽检,均发现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经追查,超标样本来自海南陵水县英州镇和三亚市崖城镇。2月6日,武汉市农业局向海南雀农妲厅发出协函。自函告之日起,三个月内禁止海南产豇豆进入武汉市场。

随后,又有全肥、成都、广州等11个城市测,只能检测出农药总量是否超标,无法查出农药种类;而武汉采取的是定量检测,可以精确检测到农药的种类和含量。此解释更让消费者吃惊,看来毒豇豆事件并非偶然发生,在没有定量检测的情况下,不知是否还有其他农产品存在同样问题。

就在前不久,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公平了2010年3・15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中国超市购买的生鲜蔬果,比如豇豆、金桔、南丰蜜橘、菜心,普遍被检测出含有危害较大的几类农药混合残留,其中甚至包括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或使用的农药。还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不应该在发展中圜家使用的剧毒和离毒类农药。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何保障食品光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

有关农业专家曾提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系统大体上应该从五个方面建设。

首先,建立健全法规体系,为农产品及食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例如,美国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加拿大的《食品药品法》、日本的《食品安全基本法》等。目前我国已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

其次是制定统一权威的技术标准。对涉及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性状及其产地环境的标准,应由政府主管部门技术法规、法令和指令来强制执行。第三,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标准,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规范的生产程序和管理轨道。

第四是开展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国际上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管理的通行做法,由专业的风险评估机构提供权威的风险评估结论和风险管理对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即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

但无论是完善的法规法令,还是科学系统的技术标准,其成型都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当下以及可预期的时间内,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不失为一个见效怏的手段。

有业内人士分析,追溯系统是一种技术手段,相比法律和管理手段而言,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人为阻力较小。其次,采用技术手段得到的结果相对真实可靠,比较难作弊。最后,虽说投入不小,但并非无法控制。因此可基本判断,建立、完善追溯系统将是加强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启动较快的有效举措。

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应用缓慢

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大体上主要由管理软件、信息标签和信息采集器构成。系统主要采用自动化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信息加密技术为产品建立唯一的“身份证条码”;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品赋码及流通销售信息的监管,对每件产品进行的物流、信息流进行监督管理和控制,并对产品从生产到入库、仓库管理、销售发货、在途、经销商、客户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欧盟从2002年起要求人盟国家所有商店内的家畜和肉制品必须具有可追溯标签,该标签必须包含如下信息:出生国别、育肥国别及牛肉关联的其他畜体的引用数码标识、屠宰国别以及屠宰厂标识、分割包装国别、分割厂的批准号以及是否欧盟成员国生产等。2004年,鉴于疯牛病的流传,美国政府启动了国家动物标识系统(naiS),通过对养殖场和动物个体或群体转移进行标识,确定其出生地和移动信息,最终保证在发现外来疫病的情况下,能够于48小时内确定所有与其有直接接触的企业。

在我国,2004年就有相关的国家项目在建设,基本上可算与国际同步开始了追溯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早期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是由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于2004年6月承担的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条码推进工程”中“ean/UCC编码体系在蔬菜安全可追溯性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及示范工程”项目。该项目主要是研究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通用蔬菜包装标识标准,在蔬菜种植、收购、加工和流通环节大力推进ean/UCC系统的应用,充分发挥Gtin、GLn编码在蔬菜种植、流通环节的作用;通过农产品供应链跟踪与追溯技术的研究建立,为企业、政府和公众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服务的食品安全质量数据库和服务平台。

此后几年,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应用开始逐渐推广。

例如,2007年7月,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海洋与渔业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厅等政府机构,成立了食品安全追溯国家标准草案起草工作组。

2008年7月,农业部在北京举行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签约仪式,农业部农垦局与15个省级主管部门及23家企业签订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合同。按照合同要求,农垦各项目承担企业将在今年底前按照“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总体要求实现申报产品可追溯。各类产品追溯规模分别为:北京鸭400万只、肉猪33万头、肉牛2万头、大米19.2万亩、茶叶2.77万亩、水果5.86万亩。

同年7月底,全国食品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的食品追溯技术分技术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是在食品安全追溯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主要负责该领域内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政策研究。

直至今、明两年,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的应用才有了更多动静,相关标准开始系统化。

2009年底,两项食品追溯国家标准通过审定,一系列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这两项标准是《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和《食品追溯信息编码与标识规范》。前者规定了食品追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追溯流程和追溯管理规则,适用于各类食品可追溯系统的建立和管理。后者规定了食品追溯的信息编码、数据结构和载体标识,适用于食品追溯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据介绍,《农产品追溯要求水产品》、《农产品追溯要求果蔬》、《农产品追溯要求蜂蜜》、《农产品追溯要求茶叶》4项国家标准也将在近期审定。《猪肉可追溯体系基本要求》、《农产品追溯要求乳制品》、《农产品追溯信息系统设计指南》、《肉与肉制品的射频识别(RFiD)追溯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计划于2010年完成。

广泛应用尚需时机

虽说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不是新鲜物儿,却是个稀罕物儿。

“中国条码推进工程”是食品与农产品质量

安全追溯的一个重要工程,目前已建立了北京牛肉、新疆哈密瓜、广西米粉、山东蔬菜海产品、四川茶叶等十多个食品质量追溯系统。但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在10600亿斤以上,油料产量3049万吨,肉类总产量750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5120万吨。在这样数量极其庞大的农产品中,有条件建立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农产品所占份额实在不值一提。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为何没有广泛应用?据业内资深入士分析,这主要是由于以下障碍造成的。首先是我国食品尤其是农产品的生产比较分散,大部分产量由分散的农户提供,生产种植的集约化程度不高,标准化水平低;其次,流通方式还比较落后,传统的流通渠道如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还占有相当比例,出现质量问题难以追踪到责任法人,现代流通渠道如连锁超市还不够普及;第三,相关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够健全,滞后于现实发展;第四,食品与农产品安全的监管体制不够统一;第五,在没有政府强制要求下,企业缺乏建立追溯系统前期投入的动力。

从应用轨迹来看,追溯系统的应用大体上在从食品即各种农产品加工品向初级农产品延伸,从肉类向蔬菜瓜果延伸。目前,各种追溯系统主要由自动识别类产品、软件供应商以及集成企业提供,比如生产标签打印机的知名厂商斑马技术公司、提供系统和集成方案的北京爱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推广较多的有食品加工溯源及生产线管理系统、种禽育种饲养管理系统、牲畜养殖管理系统,以及蔬菜生产销售溯源系统、区域特色农产品追溯系统、有机蔬菜种植管理系统等。

在食品追溯领域,追溯过程主要为:原材料供应商向食品厂家提供原材料时进行批次管理,将据制造日期、食用期限、原产地、生产者等信息录入条码并打印条码标签在原材料上交与食品厂家。食品厂在原材料入库时,读取条码信息然后将原材料入库。

然后,食品厂根据当天的生产计划从仓库中提取必要的原材料,按各个批次要求对各种原材料的重量进行称重、分包,并在分包时粘贴条码标签,码中含有原材料名称、重量、投入顺序、原材料号码等信息。根据生产计划指示,打印带有条码的看板并放置在生产线的前方。之后在原材料投入生产的各个检验工序录入检验数据并上传到系统中,系统生成各种原始的食品生产数据,使得产品、原材料可以追踪。

在农产品追溯领域,牲畜养殖与肉制品追溯管理系统应用较为成熟。肉类的追溯技术主要依照“饲养――屠宰――加52――消费者”的链条。在养殖场,通过植入耳标为每一头牲畜建立牲畜养殖档案;在屠宰厂,通过称重平台和为生肉佩戴钩型标签记录整个屠宰过程;在加工分割过程中,通过打印条码标识分割肉制品,建立相关的信息追踪系统;最后借助无线网络,通过追踪移动标签或者序列号对肉产品进行查询。

目前来看,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农业部、商务部等相关政府部门的项目和少量上规模的食品企业。

据了解,农业部的“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是一个长期项目,旨在推动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商务部的“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也是如此。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屠宰行业发展处开发了《生猪屠宰及肉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希望借助条码、RFiD识读、激光灼刻赋码、iC卡识别技术、poS等技术,实现肉品在养殖、屠宰、流通各个环节中的全程追溯。

企业应用上,主要是有一定社会知名度和规模的食品餐饮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管理效率和保障产品品质而建设追溯系统。比如,三元集团北京金星鸭业中心的北京鸭鲜冻产品在种源、养殖、加工、物流、配送等整个产业链上,已建立起全程质量可追溯系统,基本形成了科学、严格的质量安全保证、控制、检测、检查体系。全聚德也在逐店逐步实现质量可追溯系统。

麦德龙为保证生鲜食品安全建立了麦咨达可追溯体系。2007年,麦德龙在安徽省成立麦咨达农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作为“田地到餐桌”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指导当地农民开展安全食品生产。到目前为止,麦咨达可追溯产品已增至900余种。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篇6

[摘要]在国际上,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要求对出口到当地的部分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要求否则就不允许上市销售。发达国家建立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除了可以有效保证食品安全卫生和可以溯源外,其贸易壁垒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由此可见,我国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不仅能为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同时也是打破国外因食品安全追溯而设置的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世界上主要国家实施可追溯系统的基本情况的介绍和对比研究,对我国可追溯系统的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词]贸易壁垒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一、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含义及重要性1.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含义。可追溯系统(traceabilitySystem)就是在产品供应的整个过程中对产品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存储的质量保障系统,其目的是在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查询到出问题的原料或加工环节,必要时进行产品召回,实施有针对性的惩罚措施,由此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是追踪农产品(包括食品、饲料等)进入市场各个阶段(从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的系统,有助于质量控制和在必要时召回产品。从用途上讲,农产品分为食用农产品和工业用农产品。就目前食品安全事件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的危害来说,解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主要论述针对“食用农产品”的可追溯系统。2.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必要性。可追溯系统最早应用于汽车、飞机等一些工业品的产品召回制度中。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食源性疾病危害巨大。国际上,疯牛病、禽流感等疾病相继爆发和传播,在国内,发生了苏丹红、劣质奶粉等食品质量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现。(1)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是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的手段。iSo9000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分析系统)等多种有效的控制食品安全的管理办法纷纷被引入并在实践中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上述的管理办法都主要是对加工环节进行控制,缺少将整个供应链连接起来的手段。可追溯系统强调产品的惟一标识和全过程追踪,对实施可追溯系统的产品,在其各个生产环节,可以实行HaCCp、Gmp或iSo9001等质量控制方法对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产品信息进行跟踪与追溯,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以有效地追踪到食品的源头,及时召回不合格产品,将损失降到最低。(2)实施农产品可追溯成为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之一。在国际上,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要求对出口到当地的部分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要求。欧盟管理法规no.178/2002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所有肉类食品都能够进行跟踪与追溯,否则就不允许上市销售。日本决定在2005年之前建立优良农产品认证制度,对进入日本市场的农产品进行“身份”认证。发达国家建立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除了可以有效保证食品安全卫生和可以溯源外,其贸易壁垒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由此可见,我国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不仅能为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同时也是打破国外因食品安全追溯而设置的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到重要的作用。二、国内外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比较研究(1)1.国内外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基本情况介绍。(1)国内现状。①进行了食品可追溯系统初步的研究,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我国关于食品溯源体系的研究始于2002年,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逐步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如为了应对欧盟在2005年开始实施水产品贸易可追溯制度,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出境水产品溯源规程(试行)》,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会同有关专家在借鉴了欧盟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牛肉制品溯源指南》。陕西标准化研究院编制了《牛肉质量跟踪与溯源系统实用方案》。②一些地方和企业初步建立了部分食品可追溯制度,了一些法规。2001年7月,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提出了在流通环节建立“市场档案可溯源制”。2002年,北京市商委制定了食品信息可追踪制度,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购进和销售食品要有明细账,即对购进食品按产地、供应商、购进日期和批次建立档案。2005年9月20日北京市顺义区在北京市率先启动蔬菜分级包装和质量可溯源制,天津市为了确保市民购买到可靠的无公害蔬菜,实行无公害蔬菜可溯源制,推出网上无公害蔬菜订菜服务。③进行了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初步试点。2011年,由国家质检总局、山东省潍坊市及寿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共同协作,在寿光田苑蔬菜基地和洛城蔬菜基地进行蔬菜质量安全可溯源系统的探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通过“中国条码推进工程”,推动条码技术在我国食品可追溯中的应用。先后在陕西、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开展食品追溯技术研究和试点,如在上海建立的“上海超市农产品查询系统”,在北京建立的金维福仁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牛肉产品跟踪与追溯自动识别技术应用示范系统”,在山东寿光实施蔬菜可追溯信息系统,、在江西建立水果溯源信息系统等。从2011年2月8日起,上海市通过“上海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对食用农副产品的生产过程监控、条码识别和网络查询进行系统管理。农业企业通过“食用农副产品安全信息条形码”给每个产品建立起相应的生产档案。福建省首个肉品质量查询系统2005年8月28日在厦门市正式开通,这种系统可让消费者获知肉品生产经营的所有信息,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肉品的生产质量。济南市从2005年9月起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市场准入制、食品安全事故可追溯制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等。2011年由北京市农业局和河北省农业厅共同承担农业部的“进京蔬菜产品质量溯源制度试点项目”,由河北6县市蔬菜试点基地使用统一的包装和产品标签信息码,向北京市新发地和大洋路两个批发市场供货。2.主要发达国家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现状分析。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应用可追溯系统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1)欧盟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欧盟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应用最早,尤其是活牛和牛肉制品的可追溯系统。欧盟把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纳入到法律框架下。2000年1月欧盟发表了《食品安全白皮书》,提出一个项根本性改革,就是以控制“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为基础,明确所有相关生产经营者的责任。2002年1月欧盟颁布了178/2002号法令,规定每一个农产品企业必须对其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辅料及相关材料提供保证措施和数据,确保其安全性和可追溯性。根据牛肉标签法,欧盟国家在生产环节要对活牛建立验证和注册体系,在销售环节要向消费者提供足够清晰的产品标识信息。(2)美国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主要是企业自愿建立,政府主要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2003年5月FDa公布了《食品安全跟踪条例》,要求所有涉及食品运输、配送和进口的企业要建立并保全相关食品流通的全过程记录。美国的行业协会和企业建立了自愿性可追溯系统。由70多个协会、组织和100余名畜牧兽医专业人员组成了家畜开发标识小组(USaip),共同参与制定并建立家畜标识与可追溯工作计划,其目的是在发现外来疫病的情况下,能够在48小时内确定所有涉及与其有直接接触的企业。(3)日本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在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应用方面,日本走在前列,不仅制定了相应的法规,而且在零售阶段,大部分超市已经安装了产品可追溯终端,供消费者查询信息使用。在政府的推动下,日本从2001年起在肉牛生产供应体系中全面引入信息可追踪系统,要求肉牛业实施强制性的零售点到农场的可追溯系统,系统允许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输入包装盒上的牛肉身份号码,获取他们所购买牛肉的原始生产信息。(4)其他国家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英国政府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家畜跟踪系统(CtS)。该系统记录了家畜从出生到死亡的转栏情况,农场主通过该系统的在线网络来登记注册新的家畜,查询其拥有的其他家畜的情况。加拿大从2002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强制性活牛及牛肉制品标识制度,要求所有的牛肉制品采用符合标准的条码来标识。国家牲畜标识计划(nLiS)是澳大利亚的家畜标识和可追溯系统。活牛采用经过nLiS认证的耳标或者瘤胃标识球来标识身份,牛迁移到新的地点时,养殖场或屠宰场的射频身份读取器将读取并在nLiS数据库中记录其迁移信息。巴西农业部决定,从2011年3月15日起,对肉牛实施强制性生长记录,实行从出生到餐桌的生长情况监控。3.国内外发展比较研究。(1)政府在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立中都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从国外发达国家到我国,我们都可以看到政府在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包括日本、欧盟、加拿大、英国等国家,也包括中国。(2)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多是先从家畜产品开始。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相似,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建立首先都是从家畜产品开始的,特别是很多国家都是首先从牛肉产品开始的。(3)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中使用的技术手段比较类似。国外发达国家在开展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时,通常使用ean.UCC码作为追溯的主要技术手段。(4)消费者支付意愿具有共性。在实施可追溯系统中,国外与我国消费者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可支付意愿。国外研究显示如果附加关于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保证的产品信息,那么对可追溯性的支付意愿更高。三、对我国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相关建议从上面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发达国家可追溯系统取得的一些经验对我国实施可追溯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建议。1.农产品可追溯系统要逐步建立,不能操之过及。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建立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在我国还没有足够的经验之前,应该首先选取单位价值比较高的产品进行试点,一旦获得一定的成功和经验后,再向其他产品推广,更符合我国的发展实际。2.要选择一部分条件比较成熟的企业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到更多的企业。我国地域广阔,企业数量重多,规模资质各不相同,因此在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中应该首先选择规模比较大,条件比较成熟的企业进行试点,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再进行推广,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进一步加强政府在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立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管理部门进行协调与管理。在我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立初期,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在建立初期,企业花费成本较高,收益不能马上显示,因此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在我国企业缺乏主动建立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动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将对我国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我们完全可以向西方国家那样,首先可以强制一部分企业实施可追溯,等市场条件逐渐成熟,再逐渐过渡为市场化运作。另外,从我国目前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现状来看,政府尽管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是多头管理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管理机构,不同的省都有着不同的管理,往往造成了很多事件的冲突不协调,例如,不同行业和系统开发出来的可追溯条码就各不相同,存在不相容,效率不高的现象,因此建立一个国家负责管理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权威机构,统一行动,会提高我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效率。参考文献:黄敏:农产品加工,欧美区域全链食品追踪体系和中国食品追溯体系展望,2005(9,10):1~7孔洪亮李建辉:利用ean·UCC系统开展食品跟踪与追溯.电子商务世界专刊.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2003(3):12~13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篇7

关键词枸杞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支撑平台建设;生产管理制度;信息网络建设

枸杞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经济作物,自古受到世人推崇。宁夏作物枸杞原产地,在政策带动下,无论是面积、产量及产品质量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科研单位组织制定了枸杞生产相关技术标准及规程,各枸杞基地在标准化技术的支撑下,枸杞生产完全实现了无公害,部分达到了绿色食品甚至有机枸杞要求[1]。

虽然质量标准执行提高了枸杞产品质量,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督链”,各基地生产标准化技术执行不够彻底,种植不规范、不科学,生产中仍然存在农药、化肥使用量超标现象,导致枸杞产品质量不稳定,尤其消费市场对枸杞产品质量仍存有疑惑感、不信任感。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2009年6月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比以前的《食品卫生法》,将食品生产安全由过去的分段监管体制、命令控制模式,提高到现在的全程监管体制、预防风险模式的高度,总体趋势是在逐步提高产品等级,不断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监管机制建设步伐[2]。为了充分保证居民消费枸杞安全的需要,加强枸杞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技术建设是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促进我国枸杞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保证消费者身心健康的需要。

1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技术支撑平台建设

无论根据哪种产品质量标准,决定枸杞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是生产及加工过程的全程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及管理技术、规范田间生产档案记录、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建立与市场准入相衔接的枸杞产品全程质量追溯制度,是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枸杞产品质量安全和竞争力、保障消费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推动枸杞生产方式变革,提高枸杞种植者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3,4]。

农业部2003年组织开发设计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对我国农产品安全生产有着积极作用。该系统以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为依据,以规范化数字档案为基础,以信息网络为纽带,以专题网站为载体,集中展示了全国优质农产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了认知途径、提供合作渠道。这套系统能够为消费者、生产者和各级管理部门提供无公害农产品方面的综合服务。一是利用这套系统,消费者输入产品的编码后可在互联网上通过文字和照片,清楚地了解无公害农产品的品牌情况、生产企业的情况、产地土壤水质等环境情况,以及每一件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等各种投入品的情况,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二是可以追溯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保护消费者权益;三是对于枸杞种植生产单位或企业来说,利用这套系统可以方便、系统、规范地记录和管理无公害枸杞生产全过程各种信息,建立健全从田间投入品的使用到最终产品质量检测情况的档案记录,规范生产行为、不断改进生产技术,规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从而确保枸杞产品安全。

无公害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引进建立,不但保证枸杞无公害产品质量安全,为无公害枸杞产品质量追溯提供了技术平台;而且对于从事绿色有机枸杞生产单位或企业,可借鉴该质量追溯系统,自行开发、设计绿色、有机枸杞质量追溯系统软件,为进一步规范枸杞质量追溯系统,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奠定基础。

2规范枸杞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枸杞生产、管理单位或企业要在严格遵循枸杞标准化技术规程,并组织枸杞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按照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要求、枸杞产品质量认证要求,组织制定科学、可行的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全面保证枸杞质量追溯系统正常运行。一是在已培育的优质枸杞品牌以及haccp食品安全体系的基础上,依据枸杞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需要,制定适合品牌产品质量追溯工作规范,包括从品种选育、种植、产品销售、枸杞产品质量反馈等全程质量管理操作规范。二是组织制定品牌枸杞生产产品质量追溯信息采集细则。三是制定品牌枸杞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维护与管理制度。四是制定可追溯品牌枸杞产品质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

3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中,为保证体系运行高效有序,须配置计算机、打印机及相应的配套服务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所有体系运行的微机系统以宽带联接、局域网的信息管理方式,以利于枸杞质量追溯系统运行快捷、有序。应合理配置应用质量追溯系统软件。一是对引进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软件和基本数据库适时升级、更新,并设立专人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将生产管理的各种信息及时输入软件系统管理的ic卡中。二是加强对枸杞种植环节控制、监督,尤其是关键环节枸杞生产管理、采摘筛选、加工销售等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控。三是枸杞采摘后,按照每一个地号的每个枸杞种植户为一个最小单元,按区域对其分别包装并打印标签,或者喷码标示,上市销售的枸杞及其产品均实行带码销售。枸杞包装采用带有喷码或射频进行标记,采用小型耐用(以不超过20mm×20mm为宜)、不易脱落的优质无毒副作用的塑料标识。所有枸杞生产管理各阶段的信息均及时输入微机系统管理,用户或消费者只要依据所购枸杞商品的条码标示,即可在制定的信息设施系统中获取枸杞产品的各种详细信息,使得相关信息具有较好的可追溯性。

4扩大技术宣传推广

生产经营者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号召广大种植者及生产管理者参与到现代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技术建设中,突出发挥各示范生产区功能及示范带动作用;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传播枸杞种植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知识和管理经验,监督基地质量追溯体系和标准化管理执行情况,保证枸杞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推广,充分保证枸杞质量安全。

5参考文献

[1]姜文胜,李建国,李军.宁夏枸杞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344-345.

[2]本刊编辑部.食品安全的保障之道[j].中国农村科技,2009(6):36-37.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篇8

关键词:农产品追溯系统设计功能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7-0000-00

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1.1系统功能目标

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是以县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设指导思想为核心,为推进本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宣传推广特色、优势农产品;增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单位的品牌建设和品牌保护意识,同时提升政府部门的全局监管能力。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的目标是为政府、农产品的生产者以及农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提品追溯服务。

1.2开发初期的主要工作

系统在开发初期主要要完成以下工作:一是将农产品从种植、栽培、加工、运输、销售等各环节标准化、信息化,建立合理的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农产品市场形成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二是构建详细完整的田间种植数据采集数据库。三是通过建立形成产品二维码信息,设计各阶段的数据库,这样既可以规范生产,又能为消费者提供详实的质量追溯信息,达到对农产品长效跟踪。四是建立涉农企业、个体数据库,农产品追溯码数据库、农产品数据库等数据库,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流程化、网络化管理。

2系统总体设计

2.1基本思路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以农产品条码标签作为主线,针对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进行及时采集上传,并通过二维条码技术的嵌入加强透明度、实现追溯信息的共享。系统要求农业部门内部网络体系完善,并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企业利用前端数据采集软件,指导督促统一记录格式,规范建立生产档案。为消费者提供及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查询服务,为农业管理部门部门提供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和手段。

2.2系统结构

任何软件或者系统的运行都需要一定的硬件环境的支持,否则其作用和价值无法得到体现。具体而言,它包括服务器端的硬件以及客户端的硬件要求。网络拓扑主要就是对服务器端的硬件进行组织的形式,如数据库的部署、网络的连通、防火墙的部署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作为一个分布式的系统,这一部分的设计尤其重要。在本系统中,整个网络架构包括数据服务器、web应用服务器、防火墙、路由器以及提供给用户的接口等几个部分,具体的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体系结构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各种不同的角色依照系统分配的角色定位对其的功能和资源进行访问。考虑到不同角色使用的浏览器的不同,系统对各种不同操作系统上的浏览器的界面效果进行了统一,并且充分考虑了系统的使用方便性。

2.3二维码设计管理

产品追溯系统在农产品装箱、打包出售前使用,针对包装规范的产品。追溯标签可由农业部门统一格式,并对优质生产企业统一发放,

消费者通过二维码进行产品追溯查询,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消费者进入查询界面,扫描产品二维码码,系统后台对产品追溯码在信息处理平台进行解码算法,算法结果在业务处理平台进行分段查询农产品信息。在数据库找到匹配信息,数据库返回信息列表,在列表中找到匹配信息,在查询界面显示数据结果。

二维码追溯系统主要功能:①验证农产品的真伪;②获得农产品信息:通过二维码扫描得知农产品生产日期和时间,农产品的生产者、生产地、生产设施、质检情况。③二维码的生成:由合作社、农业生产单位在农事管理系统中录入相关信息,在产品批次生产后抽取关联数据形成二维码。

3系统软件设计实现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软件开发选择J2ee技术体系,采用mVC(模型一视窗一控制)模式开发,将J2ee技术整体构建在JaVa技术之上,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web项目中的变化并提高产品专业化水平,引入了当前先进的Struts技术框架,并在数据持久层引入了数据访问对象技术(Dao)。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功能分析及面向组件的分层系统软件设计方法,对系统软件的总体功能进行设计开发。

4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直接与公众健康相关,而且已成为影响中国农业和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种植业农产品为质量控制和追溯对象,采用二维码技术、多平台溯源、J2ee技术体系以及、Struts框架等技术,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设计,建立了多层次、多角色的质量安全控制追溯体系。以实现了对农产品质量信息的跟踪溯源,满足了人们“明白消费、放心消费”的基本需求,也能为政府动态监管、企业构筑质量控制信息平台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服务,达到了质量可查询、产品可溯源、事故可预警的示范目的。本研究对其他农产品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也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余华,吴振华.农产品追溯码的编码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3):4801-4806.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篇9

为进一步提高全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品质之镇”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商务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拱墅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拱政办〔2009〕3号)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经镇政府研究同意,现就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造运河新城、建品质之镇”的要求,树立全程监管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主线,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建设为载体,以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市场准入管理为重点,探索创建科学、高效、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全镇人民吃上放心的农产品。

二、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

工作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实施,重点突破、分步推进、强化监管、保障安全”的原则,建立流通领域质量追溯管理机制和生产领域质量追溯管理机制。

工作目标:确定蔬菜和猪肉为首批追溯管理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为重点追溯管理对象。在建成蔬菜和猪肉两大农产品追溯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向水产、茶叶、水果等多种鲜活农产品延伸,建立完善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2009年基本建立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运行机制,实现产地农产品的准出管理和销地农产品的准入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提升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

三、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由镇长为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协调及检查考核等工作。下设办公室(设在村镇建设办),负责康桥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日常工作。各村、社区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

(二)职责分工:

1、村镇建设办负责监管与指导各村、社区对农产品生产主体使用农业投入品、产地标识、生产记录档案、农产品包装等工作,突破传统的农业生产操作观念,努力探索质量可追溯模式,实施农产品的准出管理。

2、工商部门负责指导市场举办者建立经营户信用评价体系,监督市场举办者开展索票索证工作,对不履行农产品准入义务、违反不合格农产品处置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管。

3、卫生部门负责餐饮经营主体采购食用农产品的规范化、索票索证制度等的监管与指导。

4、经济发展办负责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按照上级制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中执行标准和操作规范,进行采购食用农产品的监督管理。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流通企业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的规范化管理。本辖区的农贸市场、超市等经营主体,在农产品经营活动中,应当对进场交易者的销售经营主体资格及其进场待交易的农产品质量合格情况进行确认。建立并严格执行分类查验、质量检测、不合格农产品报告和处理、包装标识、档案管理、质量安全专人负责等管理制度,确保交易的农产品质量合格,标识或票据规范。实行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严查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

(二)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本地农产品生产企业要按照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科技化和集约化要求,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完整记录农业投入品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情况。推行农产品包装和产地标识管理。建立健全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自律检测制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篇10

内容摘要: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农产品可追溯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农产品可追溯制度能够督促农产品生产者提高农产品质量,迅速识别和确定有问题的农产品及责任人,跟踪农产品的流向,为调控和生产决策提供依据,也能够降低执法成本。从全国地域分布看,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的构建应采取分阶梯推进。在同一地域内,要注意分层次推进。

关键词:农产品可追溯制度标识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农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人们关注的焦点已不再是农产品的短缺问题,而是农产品的安全问题。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不高,有些地方为了经济效益盲目追求产量,滥施化肥,使用禁止性农药,无视土壤的污染,致使农产品留下安全隐患。近年来发生的农产品安全事件使人们对农产品的安全再度揪心。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必须花大力气,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维护和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农产品可追溯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农产品可追溯制度是依靠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传统的农产品登记记录制度,来追溯确定有问题农产品的一种制度。

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农产品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安全日益成为的焦点,农产品质量问题容易引起民众恐慌,也容易导致经济生活的混乱。由于我国没有建立完善的可追溯制度,对于有问题的农产品无法精确确定其生产者,所以无法有效的对生产有问题的农产品的生产企业以及农户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化管理和法律追究。另外,作为可追溯制度中很重要的产品标识和识别制度不健全,无法将有问题的农产品与没有问题的农产品区别开来,只要某一种农产品出现问题,民众就将这种农产品不问其来源、一律拒之门外,其实有问题的农产品只是来源于某一产地的农产品,其他地方生产的同种农产品根本没有问题。这样就导致大量合格的农产品被误认为有问题农产品而遭受了与有问题的农产品相同的待遇,从而对守法生产经营的生产企业及农户构成打击,也引起了经济生活的混乱,也容易引起人们价值观的混乱。农产可追溯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对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有重大意义,也是监督和保障食品安全的一个有效措施。

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建立的可行性

积极探索农产品标签标志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网络,创办市场信息中心,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库。农产品可追溯制度是进行农产品标签标识管理的切实可行的制度,从宏观角度看,农产品种类之广,数量之多,往往使人们对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的建立信心不足,其实,只要建立科学的运作模式,积极有效的组织人力、财力、物力,按部就班分层推进,完全可以建立起比较成熟的农产品可追溯制度。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我们建立农产品可追溯制度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追溯码以及iC身份识别卡都要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运作,而计算机的运作速度非常快,使我们在合理时间内,完全可以得到农产品的相关信息。网络技术与商品的快速流通相适应,人们借助于网络,可以完全获取来源于全国各地的农产品相关信息。建立一个庞大的工程体系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经过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的财富积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果有资金缺口,慢慢可以通过市场消化。

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的功能

(一)督促农产品生产者提高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建立后,凡是进行流通交换的农产品都有标识,这个标识又叫做追溯码,通过追溯码,消费者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完全可以确定谁是该农产品的生产者,以及生产的期限,使用农药的名称、次数,该农产品的产地等信息,也就是说这时农产品与其幕后的生产者紧密联系起来,同样,农产品的质量也与生产者紧密联系起来。农产品质量好,生产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农产品有问题,生产者难辞其咎。这样给生产者造成一定的压力,督促农产品的生产者提高管理水平,按照农业标准化的要求进行生产。

(二)迅速识别和确定有问题的农产品及责任人

如果农产品在食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消费者可以立即向政府部门进行投诉,政府监管部门,通过检测确定消费者投诉是否属实,如果属实可以通过农产品追溯系统确定哪一个地方,哪一个生产者生产的农产品有问题,从而将有问题农产品隔离出来,作为消费者,依据监管部门的公告对照自己所购买的农产品的追溯码,进入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来确定自己所购买的农产品是否有问题。政府监管部门确定责任后,立即对责任人发出警告,要求其不能再将有问题农产品推向市场,从而切断有问题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源头。由于有追溯码,有问题的农产品无论是处在流通阶段,还是进入消费阶段,都可以将其识别,然后,按照相应法律制度的要求,再做进一步处理。

(三)跟踪农产品的流向,为调控和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由于进入市场的农产品都有追溯码,通过扫描追溯码,相关信息就进入计算机,计算机完全可以统计某一种或某一类农产品的流向,比如,本地接受了来自不同地方的多少吨西红柿,或者本地的茄子有多少吨流向哪一个省份,根据往年的数据可以推断出当年某一个地方的某一种蔬菜的需求量,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将这一信息反馈给农产品的流通领域,从而对农产品的流向做出调控。通过计算机可以统计出来本地上一年生产出各种蔬菜的数量以及这些蔬菜的价格,从而为生产者当年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也可以做得更细,通过计算机可以统计出上一年哪一个生产者生产了哪些蔬菜以及蔬菜的数量、价格,该农户以此为据,就可以调控当年的种植计划。

(四)降低执法成本

最近几年,假如某一农产品出现问题,监管部门碍于识别上的困难,就将该种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农产品悉数纳入问题农产品的范围,就地统一销毁,这其中,显然连带了没有问题的农产品,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从而使执法的成本大为增加。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建立后,可以精确地确定哪些农产品有问题。农产品可追溯制度使对问题农产品的确定更具体更具有针对性,大大缩小了问题农产品的范围,从而使监管部门执法时,针对对象更明确,行动更快捷。

(五)预防犯罪及恐怖事件的发生

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利益冲突日益尖锐,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在这种背景下,极端的犯罪屡有发生。因此有必要对极端犯罪保持高度警觉,要防止犯罪分子以及利用农产品做文章。假如犯罪分子、将剧毒物质喷洒到农产品上,如果没有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的建立,其造成的恐慌和危害将难以想象。一旦建立了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就可以快速地查找、搜寻和确定有毒农产品,从而将有毒农产品与正常的农产品隔离开来,稳定了社会秩序,挫败了犯罪分子和的阴谋。

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的研究与产品召回制度的实施相伴而行,而农产品的追溯制度的探索性实践始于2004年。从这一年起,由北京市农业局和河北省农业厅承担的农业部的《进京蔬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试点项目》开始启动。2006年北京的一些超市进行蔬菜安全追溯系统的应用试点。同时,有些省份的县、区、地区开始针对某些农产品建立追溯码的尝试。2008年8月,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理论与实践》一书出版,书中涵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研究方面的前瞻性论文以及来自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对我国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的构建起到了推动作用。

举例而言,现在宁夏已经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上海浦东新区已经建有农产品追溯系统。消费者可以进入追溯系统,了解有关农产品的信息,如果农产品有质量问题,完全可以借助追溯系统确定农产品的生产者。浙江省的杭州市,从2008年起,以批发市场为切入点,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将逐渐在浙江全省实施。

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的构建

(一)构建基本思路

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因为,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多,流通环节涉及的批发市场、超市、集贸市场数量也非常多,农产品的消费者更是涵盖13多亿全国人口。这一工程需要投入的财力也是非常巨大,因此,农产品可追溯制度构建不可能短时期内完成。

国家要建立可行的农产品可追溯制度构建的长期规划,从全国地域分布看,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的构建应采取分阶梯推进。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财力雄厚,应当高起点要求,这些地区应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追溯系统。中部地区,可建立初步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西部地区可以选择一些农产品作为切入点,进行农产品可追溯制度构建的试点。在同一地域内,要注意分层次推进,由大到小,有宏观到微观进行发展。首先是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超市、大的集贸市场,要加入到农产品的可追溯系统中,然后是小超市、小的农贸市场加入到农产品追溯系统中,最后是小商贩、农户加入到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中。

(二)具体措施

1.倡导优质农产品走品牌战略。品牌从本质上说,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利益和服务。也是产品的身份标识。优质农产品走品牌战略,能够使农产品的生产走向规范化,也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通过品牌,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影响力,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如果农产品出现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品牌可以确定农产品的生产者,也就是农产品走品牌战略,事实上,也达到了农产品可以被追溯的要求。开展品牌经营要承诺产品质量,这有利于建立稳定的顾客群。品牌标记送交管理机关注册成为商标,需要呈报产品质量说明,作为监督执法的依据。这样,品牌也就成了产品质量的象征,可以促使生产者坚持按标准生产产品,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兑现注册商标时的承诺。

2.推行农产品标识制度。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的建立,依赖于农产品标识制度的推行。农产品标识是农产品的身份证,主要指农产品的追溯码。追溯码编码除遵循商品条目编码的基本原则之外,还要考虑追溯信息的全面性,也要尽量缩短追溯码的长度,这样即使为了条码打印的方便,也是为了在使用短信追溯查询时尽量占用较少的字符空间,方便用户输入。追溯码的数字排列必须遵循全国统一的规则要求,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知道该农产品的产地。将追溯码输入到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中,可以得到更多的该农产品的信息。

3.完善农产品登记记录制度。农产品登记记录制度是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的组成部分。现实中,农产品登记记录制度已经实施,只是实施得不彻底。农产品的经销商有些为了提高交货效率,对农产品信息不做登记记录。有些为了推脱责任,减少麻烦对农产品信息不做登记记录,有些碍于情面,对农产品信息不做登记记录。有些墨守现成的交易惯例,对农产品信息不做登记记录。有些农产品经销商即使做了登记记录,登记记录的农产品信息也不完整。有些批发商对登记记录的供货商的真实身份不进行核实,这些都使得农产品追溯变得困难,因此,国家在制定相关法律时,要将农产品的登记记录作为强行性规范予以确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我们每个老百姓的生活形影不离,是值得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日益成为人们的焦点。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的构建,有助于对农产品质量的控制。该制度包含的农产品标记制度、登记记录制度实施起来比较细碎、繁琐,但却行之有效。当然,该制度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我们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曹江涛,彭亚拉.建设基于供应链的食用农产品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全程保障食品安全[J].食品科学,2007

2.代亚芳.农产品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植物医生,2009

3.史兆光,林红霞.农产品安全的监管[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