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如何用网络传播正能量十篇如何用网络传播正能量十篇

如何用网络传播正能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9:35

如何用网络传播正能量篇1

关键词:ip网络广播;音频系统;tCp/ip协议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252-02

一、传统广播系统存在的问题

传统广播系统在我国已存在多年,由于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其功能却十分有限,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系统整体性能落后于时代。在全球数字化、网络化浪潮的当下,原有传统广播从音源到喇叭的模拟运作方式,已落后于这个时代。这种运作方式技术落后,系统容易受外界干扰,无法实现线路复用,无法实现数字格式(mp3)音频文件在终端直接播放,无法与已有局域网和广域网相连,无法实现音源数字化、播放管理自动化。

2.功能简单。传统广播设备只能用于区域内的背景音乐、广播通知等活动,无法实现远程广播,无法做到管理人员向远程区域与本地区域同时播音。模拟信号也不便于实现多点控制、不便于实现各个终端之间的互动。

3.安装复杂、维护不便。在分区广播时,线材线管耗费和布线工程量巨大,安装复杂。传统有线广播采用模拟电子设备,无自侦故障功能,往往因一台变压器或音箱故障而烧坏功放,影响整个广播。

4.无法实现远程控制及灵活的音源管理。目前传统广播采用的播放设备主要是:卡带机、CD/DVD机和mp3播放器等设备,这类播放设备,需要有人工管理音源内容,难以实现对广播音源的智能化管理,更无法实现远程播放控制,不利于广播系统的灵活应用,造成资源浪费。随着技术突破和我国经济的发展,传统广播的升级逾显必要。

二、tCp/ip协议在广播系统中的应用

tCp/ip协议即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的简写,中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tCp/ip协议不是tCp和ip这两个协议的合称,而是指因特网整个tCp/ip协议族。主要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tCp/ip决定了电子设备如何接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通俗而言:由tCp建立连接,通信双方同时都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而且它是全双工的;在保证可靠性上,采用超时重传和捎带确认机制。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且ip可传输通用数据。数据能够用于任何目的,并且能够很轻易地取代以前由专有数据网络传输的数据。由嵌入tCp/ip协议各种智能音频系统终端取代传统音频设备而形成的数字智能ip网络广播系统与传统广播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

三、ip网络广播系统的优势

所谓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在物理结构上传输用的信号线不再是音箱线而是双绞线、光缆或无线wiFi,各终端采用的是智能终端设备,每个终端都有独立的ip地址,信号线内流淌也不再是模拟信号而是一个个ip数据包。简而言之,ip网络广播系统其实质就是一个ip数据网络,终端设备将模拟音频信号经过数字编码以数据包形式按tCp\ip协议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传送,再由终端解码经数模转换带动扩音机推动喇叭发声的音频扩声系统。采用这种工作方式,可以实现多网合一,利用现有的局域网和广域网。借助功能强大的ip网络平台,广播系统迎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下图所示是一个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结构图。该系统由主机(服务器)和有四种功能不同的终端组成。其中,广播终端相当于传统的广播分区,一个广播终端就是一个广播分区;点播终端也是一种广播分区,但该终端具有点播节目的功能;音源采集/寻呼终端相当于外设音源的接口,其采集的音源可以传送到主机从而实现全网共享;远程控制终端可在允许的权限范围内调用和操控主机界面,实现系统的远程控制。以上各种终端可以挂在网线到达的任何地方,所以安装、操控都十分方便和灵活。

相比传统广播,ip网络广播系统优势明显,从系统性能和系统工程方面,都有其优势。

在系统性能方面:

首先,ip网络广播系统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播音频信号以数据包形式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进行传送,是一套纯数字传输的双向音频扩声系统。该系统彻底解决了困扰音频工作者已久的传统广播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传输距离有限,缺乏互动等。且该系统设备使用更简便,只需将终端接入各类智能终端设备,即可构成功能强大的ip网络广播系统,每个接入点无需再单独布线,即可实现公共广播与计算机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的多网合一。

其次,在功能方面,不仅能够完全实现传统广播系统的基本功能,如分区定时广播、定时打铃、喊话、消防报警强插等基本要求,还可独立控制每个终端播放的内容,实现点对点广播。而且还具备音频自由点播、双向对讲、一键报警求助、普通使用者安排节目播放等功能。充分利用了现有网络的资源,可随时随地获取网络上的音频资源。由于每个终端有独立的ip地址,因而可以控制任意一个终端播放不同的节目。

再次,在传输方面,音频传输距离无限延伸,轻松实现远程分区广播和领导远程广播。即使远在千里之外,声音也能清晰流畅,犹如现场亲听,非传统模拟广播系统所能及,具有绝对优势。

另外,在音质方面,终端输出播放音乐可达到立体声和CD级,支持320K音频码率,对讲采样比特率24K,寻呼采样比特率87K,更适合于音乐欣赏和听力训练,如普通话考试听力播放,每个发音都清晰可辨。彻底解决传统广播系统存在的音质不佳,传输距离有限,容易产生噪音等问题。

最后,在可靠性方面,网络故障自我诊断功能,网络及服务器通讯状态显示,服务器与ip网络终端提供双重保险,独有的脱机运行功能可以确保系统关键功能(如定时或消防任务)在任何情况下均能正常运作。它采用工业级芯片,全天24小时工作,不受网络病毒侵扰。

在系统工程方面:

第一,工程简单,ip网络广播对于校园网已经建设到普通教室的学校,只需要增加服务器与安装终端即可。如果学校教室没有铺设网线,数据网络的工程量也相对简单,只需要铺设网线即可。一旦建设,广播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共用,减少多网重复建设。第二,维护量小,ip广播网络在物理上与校园局域网共用,不会增加额外的维护工作。在应用上,系统可设置独立网段与计算机系统分隔,各语音终端嵌入式系统程序固化,不会受到病毒感染。系统整体稳定可靠,维护工作简单易行。第三,更高的可靠性,纯ip网络广播系统由于采用的是成熟的以太网络通讯技术,每一个终端设备相当于一台接入网络的计算机。用户只需要保证网络的畅通,无需增加其它的维护。ip网络核心设备均采用工业级芯片,全天24小时工作,不受网络病毒侵扰。

如何用网络传播正能量篇2

【关键词】网络传播;精英主义;网络空间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通过与其他人的符号交换建立对自己的认识。人类本身具有形成群体的倾向,而高度交互性的web2.0互联网则提供了形成社会的技术基础。在中国的互联网上,一个独立于现实社会的网络社会已经形成。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人们普遍认为互联网是一个自由、平等的网络乌托邦,但是这只是源于对web1.0时代的网络的表面认识,虽然网络中的信息向一切人敞开,但是却并不能推动民主与平等。在web2.0时代,用户拥有更高的参与度,新的网络传播模式进一步拉开了用户之间的差距。网络社会的复杂与多变,与现实社会相比毫不逊色。虽然表面上看,互联网上的“草根精神”与“精英主义”格格不入,但是在本质上,网络传播正表现出不可逆转的精英主义趋势。

一、网络传播中的精英主义趋势概述

网络社会是一个新兴的社会,既有其自身的先进性,也有其相比现实社会发展较欠缺的部分,例如大众的出现和发展。“大众”这一观念产生于工业时代之后,“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新兴的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等级秩序,社会成员成为孤立、分散和均质的、原子式的存在”[1]——这与刚刚进入web2.0的网络非常相似。web1.0时代每一个只能获取信息的用户突然成为相互连接但却孤立和分散的存在,成为网络社会中的一个个个体,就如同工业时代开始时,封闭的农民阶层被圈地运动强行转化为城市劳动人口(大众)一样;与工业时代印刷开启民智类似,互联网进一步扩大了个人所能接触的信息总量,现在网络中一个人所能获取的知识远超过去的任何一个时代。

“大众社会理论”产生时间正是工业革命之后“大众”开始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大众观是早期精英主义即贵族主义所主导的,他们对大众形成的社会力量感到恐惧,并对这种情况进行批判,他们认为大众只是一种缺乏历史感、自我意识和义务意识,只有强烈的欲望和权利意识的平庸者的集合体,认为这是对有理性有创造力的少数社会精英的压迫。[2]这种贵族阶级式的思维方式,在当今的互联网中我们依然可以见到。如果说当今的网络社会类似工业时代之后产生的现代社会,那么这种思维方式也反映出网络社会中“贵族阶级”的客观存在。

如今的网络传播过程中充满了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加上网络社会本身的虚拟性,促成了网络中对于优越感的追求。如今开始出现的网络社会中的大众,正为这种对优越感的追求提供了最好的土壤。有大众必然会有与之相对应的精英阶级。在以信息和知识为货币的网络社会中,拥有信息即为贵族,这种“低成本的贵族化”现象会促使越来越多的人采取精英主义式的思维方式,这种倾向会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在网络传播中。

网络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多次反馈。网络中的个体的信息会产生连续的逆向反馈。对于个体的第一个信息a,能产生一个反馈X与之对应,而由于网络的便捷性,这个反馈X可以直接影响信息者,产生第二个基于反馈X的信息a1,而信息a1则会产生对应的反馈X1,同时,第一次信息a随着信息本身的传播继续生成反馈X,由此也催生了信息a的无数个衍生版本。这种反馈与信息更改的反复影响,会提高网络受众对其他个体的信息依赖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传播极易产生偏差,而这种偏差是“信息阶级”产生的一大原因。

综上可见,在网络传播中,精英主义不但是客观趋势,而且也是必然趋势。

二、网络传播中出现精英主义趋势的原因

当今的网络传播已经跨过了web1.0时代,进入了web2.0时代。[3]而相对于web1.0时代,web2.0时代明显的改变就是从单向度的“接受信息”转变为“获取信息——进行反馈”的双向交流,而且这种受众的反馈是网络传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web2.0被视作“webofhumancommunication”,即“人的交互网络”,其中的核心词是“互动”和“沟通”。这种变化的本质就是从“push(推送)模式”向“two-waycommunication(双向传播)模式”的转变。[4]这个转变促使网络从一个信息公示平台转变成一个复杂的社会,使网民从一个简单的、只具有数据标识的阅读用户变成了网络社会范畴中的“人”,社会成为关系的聚合。社会的聚合也要依托于传播的存在,因此,网络传播也可以被视为网络以及现实世界的聚合方式。

web2.0时代赋予了网络以社会性,也促成了网络中传播的多样性。网络传播这种传播类型涵盖了以前所有的社会传播模式,从简单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QQ等通讯软件和论坛)到大众传播模式(门户网站),在网络中都有出现。这种融合性是网络传播的一大特殊性。在网络中,受众接受类似大众传播的单向传播,但是却比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受众更容易产生反馈;在网络中的群体传播中,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传播速度与人际传播无异,这种被高强度加速的传播导致了更大规模的群体感染和比任何社会群体更强的身份认同;网络中的人际传播则因多媒体媒介的使用而变得更快、更丰富、表达手段更多样,信息传递量也更大。由于技术上的优势,网络传播由变质的传统传播模式所组成,但又并非是这些元素的机械相加。这种传播上的特殊性是网络社会不同于现实社会的根源。

网络传播的另一个特殊性在于,它可以塑造网络中的人。互联网具有虚拟性,这种虚拟性主要体现在个体的匿名性上。网络上每个人的个人信息都很难确定其真实性,在网络中,对于他人的认知基于其提供的未知真假的信息,对于自己的认知则来自对自己提供的信息的认同感。在网络社会中,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员,我们通过其他演员的“台词”认识他们扮演的“角色”,也通过自己为自己撰写的“台词”认识网络中自己的“角色”。在网络中,每一个个体都是无属性、无形象的基本社会单位,只有通过对信息的接受与分析才能获得这些个体在网络社会中的形象,但不同于现实社会中的信息交换,网络中的信息很难被完全证实或证伪——正由于此,在缺乏物质层面基础的网络社会中对于信息的依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是网络社会特殊性的根源。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网络传播与现实社会中的传播的关系亦是如此,网络传播可以在现实中的某一种传播模式中找到自己的原型,但又与之不尽相同。这种差异也是导致出现精英主义的重要原因。

而从根本上来说,互联网的出现直接拉大了人与人在信息层面上的差距,加之在网络社会中人对于优越感的追求,这种趋势一旦出现,就会不可避免地不断加速。特别是网络中的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量远远超过了大众媒介所能提供的信息,因此知沟的出现和扩大速率也都呈几何级数提高。再加上进入互联网的用户并非是白纸一张,他们拥有在现实社会中学习和生活的经验和知识,进入网络社会前就存在的差异,在网络中会被立刻放大为不同阶级之间的知识鸿沟,知沟所带来的两侧的信息不对等,就是精英主义孕育的温床。

而另一方面,网络社会中的“上限效果”几乎不存在。首先,网络中虽然充满了近似于大众传播的一般性信息,但是也丝毫不缺少高端、精尖的知识,在获取了大量的低端知识后,的确有一部分人满足于此,但也有更多的人因为知识的积累而提升了素质,选择了进一步学习和吸收,这些人将因此成为相对于前者更精英的阶层;另外在网络中,知识的广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对于网络传播来说,只要存在差异,则传播行为必定会产生优越感,这种差异可以是深度上的区别,也可以是广度上的差异,在某一领域知识达到一个相对饱和状态的个体,很有可能为了保持其精英地位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因此随着信息接收量的提高,网络社会中的知沟必定会一直存在并不停地扩大,完全不会呈现缩小的趋势。

知沟的存在,使得网络社会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层级结构,为网络传播过程中的精英主义趋势提供了根本上的动力。

三、网络传播过程中精英主义趋势的效果与意义

(一)网络传播中精英主义趋势的正反效果。网络传播精英主义趋势的正面效果主要在于对整个网民群体素质的提高,无论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还是仅仅是为了追求优越感,所有人都会倾向于学习和了解新事物。web2.0时代盛行的草根文化,本质上即是网络社会中的大众对精英化的追求的产物。正是这种追求高端、满足优越感的自由精英化行为,才创造了现在属于平民的网络文化。博客、播客、微博、维基百科等技术兴起,公告栏、论坛和门户网站的没落,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网民对于成为信息贵族、成为信息精英阶层的需求。互联网进一步强化了“受众分化”的过程。受众自身的角色正在从原子式的分散转变为一个个特征鲜明的权利个体。从另一个侧面说,网络中的每一个个体所追求的并不是独立化和个性,独立化是对精英化的外在反映,个性是对精英的身份认同。

这种精英主义趋势的反面效果也不容忽视。本质上说,在网络中每一个大众都拥有成为精英的愿望和拒绝奋斗的惰性。这样一来对于精英的优越感的追求就演变为一种纯粹的虚荣心的满足。由于高质量的信息能带来更高的价值,那么那些不具备高质量信息来源且想要获得相应的高地位的人就会使用谣言和炒作来制造一种虚假的高地位。这也是网络传播过程中虚假信息泛滥,谣言纠正困难,网络信息难以监管的主要原因。

(二)网络传播中精英主义趋势的现实意义。在分众论成为主流,“放羊式”的网络营销行为效果越来越差的现在,把握网络传播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精英主义趋势是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因为对于互联网中的营销行为,分众成本极高且难度很大,互联网让市场调查成本变低了,但是却使得其真实性大打折扣。

在这种情况下,认识网络传播过程中精英主义趋势的客观性的现实意义在于,让我们认清在网络社会受众中普遍存在的精英主义思维,并以顺应这种思维方式为前提,进行实用层面上的运作。

精英主义思维方式即是每个网民都具有的追求高端、追求自我精英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能有力地引导人们的行为。如果我们能明确这种思维方式,则可以通过制造高端、提供优越感的方式使很多网络传播行为获得更高的效率。

在网络实际应用过程中,如何利用网民普遍具有的精英主义思维提高网络传播实际应用的效率?有正向和逆向两种应用方法。

正向应用法顺应人人皆有的网络精英主义思维,以制造高端的方式引导受众产生对自我的精英认同感,以此获得优越感和满足感,即“制造高端”。在网络社会中,“精英”是一个相对概念,网络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趋向精英的倾向,而成为相对的精英也十分简单:获得更多更高质量的信息。正由于此,在网络传播过程中,通过提供小规模的高质量信息,就可以正向引导网民的精英主义思维,使其产生足够的优越性。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所谓的高质量信息并不一定是艰深的知识或者纯粹的机密性信息,对于大众精英主义思维的正向引导,需要的是在明确大众的知识层级的基础上,向其提供适度精英化的信息。过度高深、吸收难度大的信息,会直接使大众产生抗拒感,从而产生反面效果:人们会真正地“草根化”,认为这种东西是卖弄学问,是毫无用处的“屠龙之技”。例如,《魔兽世界》这一游戏本身并不“复杂”,只是玩家将“相比其他网游更丰富的游戏性”当作了复杂,它将“游戏性”与“社交性”进行了平衡,在保证游戏内容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了社交活动的乐趣——《魔兽世界》有一个“虚门槛”,这个门槛是不存在的,但是任何一个“迈”过这个门槛的玩家都会获得满足感,都会认同自己的“高端”,产生作为“精英”的自我认同。对于那些已经进入了游戏的玩家而言,就应该进一步地制造“高端”,强化其中的“精英认同”。

逆向应用法则是通过创造更低级的群体来反面提升受众的相对社会地位,以此来提供精英认同感,产生优越感和满足感,即“补充大众”。网民群体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人群,对于渴求精英化的程度是不同的。对于本身不具备精英素质的群体,我们不能否认其中依然有这种精英主义思维,他们依然会追求自身的优越感。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正向引导的方法,不但成本极高,而且效果很弱。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引导,即为他们创造出更低层次的“大众”。当一个群体能接触到更低层次的群体时,会不由自主地将后者视作“大众”,从而产生优越感和精英认同。与《魔兽世界》拉高玩家群体的整体素质、创造高端不同,中国网页游戏的策略在于以一种更低成本的方式“贩卖”精英认同感,这种方式就是为它的用户提供更弱势的群体,以此凸显其自身的强大和优越。当一个受众群体既不具备成为精英的素质,也没有追求高端的倾向时,如何利用其心中本质上存在的追求精英主义的思维倾向?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创造出所谓“愚昧的大众”,从逆向衬托这一群体,使他们产生优越感和精英的认同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网络传播行为,提升网络传播实际应用的效果。

总的来看,网络传播中精英主义趋势的出现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网络传播精英主义趋势对网络社会具有正反两种效果。而针对这种精英主义趋势所采取的两种非常高效率的应用模式则可以概括为“制造高端”和“补充大众”。

[本文为辽宁省社科联2013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151.

[2]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

[3]汪静,等.现代网络平台weB3.0取代weB2.0的哲学必然性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2):84-90.

[4]Fuchs,C.&Hofkirchner,w.theoreticalFoundationsoftheweb:Cognition,Communication,andCo-operation.towardsanUnderstandingofweb1.0,2.0,3.0.Futureinternet,2010:40.

如何用网络传播正能量篇3

 

1月7日上午,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快播公司)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案,在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开庭审理。

 

本案的一大亮点在于网络直播庭审。两天庭审中,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先后27条长微博对庭审全程进行播报,案件的话题页显示累计阅读次数达3600多万次。同时,点击微博,就能看到庭审的视频直播。两天总计20多个小时的庭审网络直播,直播期间累计有100多万人次观看视频,最多时有4万人同时在线。1许多观看庭审直播的网民都发表了自己对快播案的看法,大部分网民都为快播公司喊冤叫屈,只有少数网民认为快播有罪,这其中有作为享受过快播带来的好处的用户的立场因素,也有被庭审中控辩双方表现差异影响的因素,更主要的还是因为网民自身对法律的理解。

 

庭审结束后,法律界的专家学者们也踊跃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支持有罪的和质疑的都有,也从侧面证明了快播案的争议性和疑难性。

 

快播案本质上可以认为是一起网络服务提供者为其用户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件,公众讨论的核心和焦点实际上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刑事责任的合理性和条件。

 

无论快播案结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它将对中国互联网刑事立法与司法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司法机关在类似专业案件诉讼中的经验与教训,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技术开发中对法律风险的防控,对技术中立规则的反思等,都是本案留给我们的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就刑法中相关罪名与快播公司行为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试图探讨刑法对网络服务提供者行为的规制方式。

 

一、快播案与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快播案公诉的罪名是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但快播公司的行为无论是从主观还是客观要件上看都与一般意义上理解的传播淫秽物品牟利行为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引起了广大网民与许多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

 

从客观事实上看,快播播放器上确实有大量淫秽视频传播(服务器中储存的淫秽视频高达70%)。另外有许多迹象表明互联网用户对快播播放器的整体印象就是观看淫秽色情视频的工具,比如许多用户在谈到快播时都明示或者暗示自己在用快播播放器看淫秽色情视频,包括快播公司自己在宣传时都通过“宅男神器”等词暗示快播播放器的特殊“功能”。而且,快播播放器的技术特点极大地促进了淫秽视频的传播,其使用的p2p技术使用户可以从其他下载过目标视频的用户处获取数据,从而大大加快乐下载速度。

 

但以上这些大多不能成为法庭上的证据,更不能成为说服公众快播有罪的理由。本案最大的争议之处,也是众网民为快播公司感到冤屈的地方在于,快播公司本身没有传播淫秽物品的行为,淫秽视频都是用户上传的快播服务器中的,为何快播公司却要承担刑事责任?公诉机关的观点是,“快播公司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明知上述QVoD媒体服务器安装程序及快播播放器被网络用户用于、搜索、下载、播放淫秽视频的情况下,仍予以放任,导致大量淫秽视频在国际互联网上传播”。与公诉机关观点最接近的规定是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4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网站建立者、直接负责的管理者明知他人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的是淫秽电子信息,允许或者放任他人在自己所有、管理的网站或者网页上,达到一定数量或数额的,按照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处理”。虽然该解释的内容与快播案的情形十分相似,但将其适用于快播案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快播播放器的服务器不属于网站或者网页,将该规定适用于快播案有类推解释之嫌。其次,快播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明知”后“允许”或者“放任”也存在疑问。法庭上出示的证据只能表明快播公司知道“有用户在快播播放器上传播淫秽视频”这一抽象的事实,而对传播淫秽视频的用户是谁、淫秽视频的具体名称和内容、淫秽视频在服务器中存放的具体位置等信息。在不知道以上具体信息的情况下,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不“放任”或者说阻止用户传播淫秽视频是不合理的,至少公诉机关应当证明快播有阻止的可能性。而公诉机关对此提出的观点却是“快播公司应当一条一条的查看并删除服务器中的淫秽视频”。按此要求,几乎所有的大型网络服务提供者都要被追究刑事责任,因为它们的服务器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用户上传或者的淫秽信息。所以公诉机关的观点实际上是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严格责任,如果这种责任制度被真正执行,将会对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对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应当做一定的限制解释,即网站建立者、管理者应至少知道以下内容之一才能认定为“明知”:1.在自己建立、管理的网站上传播淫秽信息的人的具体身份信息2.自己建立、管理的网站中淫秽信息存储的具体位置3.自己建立、管理的网站中淫秽信息的具体内容。在网站建立者、管理者不知道也无法证明其应该知道上述信息的情况下,不宜追究其刑事责任。

 

总之,快播公司的行为确实具备了传播淫秽物品的社会危害性,但以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是否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却有待商榷。

 

二、快播案与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快播公司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其对淫秽信息传播的不作为态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刑法修正案(九)中新增的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虽然快播案发生在刑法修正案(九)公布之前,公诉机关也不是以刑法修正案(九)的内容作为追究快播公司刑事责任的依据,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仍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刑法修正案(九)第二十八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1.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2.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3.致使刑事案件证据灭失,情节严重的;4.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根据该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为其不作为承担刑事责任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网络服务提供者没有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安全管理义务

 

义务的来源只能是法律和行政法规,主要有《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暂行规定实施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在这几部法律法规中,能够作为快播公司作为义务根据的是《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其网站传输的信息明显属于散布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根据此条规定,快播公司在发现其服务器内有淫秽信息传播时,应当立即执行“停止—记录—报告”程序。快播公司负责人在开始就知道有人在利用快播播放器传播淫秽视频的情况下,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阻止淫秽视频的传播,构成对上述义务的不作为。

 

(二)监管部门曾责令采取改正措施

 

按照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在追究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之前,监管部门必须曾责令其采取改正措施。这里首先要明确监管部门的范围。参与互联网信息监管包括通信管理部门、文化部门、广播电影电视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等,从理论上讲这些部门的指令都有可能导致刑事责任的产生。但笔者认为,网络上存在不同种类和形式的违法违规信息,其造成社会危害有轻有重,只有在放任传播的信息危害到公共秩序和网络安全时才可追究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因此决定这里“监管部门”应当只包括负责安全领域的部门,主要是公安机关的网监部门。另外,“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这一行政命令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首先应当有一个正式的文件,然后在内容上也应当包括采取措施的对象、采取措施后的效果要求、采取措施的期限、不采取措施的法律后果等部分。快播案庭审上,公诉机关指出,快播公司曾多次受到深圳网监和扫黄办的警告和查处,采取措施的主体机关是适格的监管部门,但其警告措施能否给快播公司赋予产生刑事责任的义务,还要考虑其警告的具体内容。

 

(三)在监管部门提出要求婚网络服务提供者拒不改正,仍不履行要求履行的义务

 

虽然刑法没有明确解释何为“拒不改正”,但从其通常语义理解,这里“拒不改正”是指没有采取监管部门责令采取的改正措施,也就意味着网络服务提供者即使在监管部门“责令改正”之前没有履行某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义务,在“责令改正”之后仍没有履行该项义务,只要监管部门在“责令改正”的时候没有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履行该项义务,就不能追究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快播案中,公诉机关提出快播多次受到行政处罚。但实际上处罚原因多是因为盗播他人版权视频,与淫秽色情内容无关。以此作为认定快播公司在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后“拒不改正”的依据,似乎并不妥当。

 

(四)具有指定的情形

 

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构成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情节包括以下几种:1.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2.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3.致使刑事案件证据灭失,情节严重的;4.其他严重情节。快播公司的不作为使淫秽信息大量传播,符合上述第一项情节。

 

综上所述,快播案的案情虽符合刑法修正案(九)第二十八条的某些规定,但并不属于“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的情形。因此,即使不存在时间溯及力的问题,快播公司的行为也不能适用新增的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但从上述罪名解析中可以看出,监管部门的行为对该罪的构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要想使刑法修正案(九)第二十八条达到促使网络服务提供者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目的,前提是监管部门要尽好自己的监管职责,如果监管疏于发现网络服务提供者未尽的义务或者对网络服务提供者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都不利于维护互联网信息安全环境。

 

三、总结与反思

 

一个人们不愿意提及却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很多网民使用互联网的目的之一是以低成本获取通过其他途径难以获取的信息产品,在这样的动机驱使下,情色文化和盗版文化成为了被大多数网民认可的互联网主流文化。很多网民都在互联网的各种场合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淫秽信息追求。在这种环境下,任何能帮助用户之间交流信息的平台或者技术都必然会为淫秽信息的传播提供一定的助力。法律尤其是刑法应当采取何种手段应对这样的局面,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对客观上促进了淫秽信息传播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一律追究其刑事责任,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如果完全放任网络服务提供者怠于对用户的监管,在无法一一追究互联网用户的情况下,势必会造成网上淫秽信息和其他非法信息的泛滥。正如前文所言,快播案中公诉机关的定罪理由对大型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来说实际上的是一种接近严格责任的要求,即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知道自己提供的网络平台或存储空间内有淫秽信息在传播时,应当阻止其传播,否则将要承担刑事责任。按照这样的要求,几乎所有的大型网络服务提供者都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因为以它们的规模,被利用传播淫秽信息是必然的,它们也都深知这一问题。而要完全清除其空间内传播的淫秽信息,要付出的成本却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没有任何一个大型网络服务提供者能做到这一点,快播案中公诉机关的逻辑在理论上对其他任何一个大型网络服务提供者均可适用。而实际上我国的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也考虑到了适用严格责任会对互联网产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因此只对快播等几个突出“典型”采取了措施,这就是为什么快播案庭审中被告人会问“为什么不抓百度、腾讯”的原因。快播案中关于百度、腾讯的提问在提示我们,在追究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这一问题上,法律应当规定一个“度”,网络服务提供者在这个“度”以内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而超过了这个“度”,就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刑法修正案(九)》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正是这一方面的积极尝试。该条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因不作为承担刑事责任设定了具体的前提条件和情节要求,避免了给网络服务提供者带来过于苛刻的负担。可以期待,进一步在行政立法上规范相关监管部门的行为之后,《刑法修正案(九)》第二十八条将会有不错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到时候《刑法修正案(九)》第二十八条将成为追究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的圭臬,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利益和社会公益之间也会得到不错的平衡。

 

快播案发生在《刑法修正案(九)》公布之前,作为公诉机关志在必得的打击网络淫秽色情的标志性案件,在无法适用《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的情况下,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巨大的争议是必然的结果。但同时应当看到,快播案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无论是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行为规范还是中国法治的发展,相信快播案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何用网络传播正能量篇4

关键词:网络媒体;正能量;责任;担当

一、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定义及其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性

简单而言,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就是网络媒体对大众思想认识、价值观等方面引导的能力。网络媒体的关注对象大多是青年读者,他们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并未完全成型,在塑造过程中很大程度受网络为题的影响。同时,一部分中年人也对网络媒体进行关注,从而易被网络媒体影响,其观念也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越发不容小觑。万能的网民更是将2014年上半年娱乐大事件总结为:“邵逸夫爵士的离世令人预示着一个时代的远去;冯小刚私人定制的马年春晚却成就了华谊年会;《我是歌手2》捧红了邓紫棋;90后的奶茶搞定了蜀黍刘强东;好声音李代沫作死吸毒毁星路,好男人黄海波一举成嫖客;《舌尖2》负面评论不断;李小璐涉不雅视频原来是因为撞了脸;好男人文章出轨令网友不相信爱情;黄奕被家暴上错花轿嫁错郎……”大多网络媒体舆论点都是为了抓人眼球的负面新闻,甚至这些负面新闻的能持续一个月上头条。

可见网络媒体需要传播更多正能量,正如“网络舆论导向是否正确关键依然在人。虽然政府的直接‘把关’功能在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被削弱,但在网络四通八达的节点上扔存在大量把关人,如网络记者、网络编辑、论坛版主等”[1],网络媒体应在享受尊重言论自由的同时多些责任和担当。

二、网络媒体的传播功能及其舆论导向

与传统媒体比较而言,网络媒体革新了传播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和受传者二者的关系。网络媒体不需要核实审批,更没有传播的时间以及空间等各方面的限制,任何信息均可第一时间。这极大的释放了网络媒体的主动性,使其将信息第一时间展现给公众,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但是,传统舆论导向模式收到极大的挑战。

在网络作用下,人们不仅是受传者,同时也可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信息成为传播者。大众可先全世界自己的动态,并自由言论。然而,在这种舆论自由的环境中,有部分不负责任的言论和冲击伦理道德的杂音也进入人们的视线,为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网络媒体也冲击了我国政府新闻网站:“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最新公布的前100位综合排名,只有新华网和人民网两家政府新闻网站排在第31位和第44为,其他基本是商业网站”[2]可见网络媒体极大得冲击了政府新闻网站,他们会为了满足读者或受众的猎奇心理,而将新闻点炒作,从而活动利润。

由此可见,网络媒体的传播是把双刃剑,因而网络媒体要加强自身建设,加强自己责任和担当。

三、网络媒体的责任和担当――如何正确把握网络媒体的舆论导向

“2008年初的‘艳照门’事件被商业网站大肆宣传报道,炒的沸沸扬扬,赚足了公众眼球,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难以估量的损失”。[3]可见,网络媒体应积极引导舆论导向,担当其重要的社会责任。

1、遵循新闻传播规则,掌握话语平衡点

首先,重大或突发的事件往往影响力较大、敏感度较高、易短时间内引起大众关注且造成一定的影响。若公众首先接到网络媒体片面、虚假、为谋得商业利润而发出的消息,易导致舆论局面一片混乱。因此确保信息的速度和准确。

其次,要客观公正。客观是网络媒体取信于民的重要前提,因而网络媒体要带着良心,一方面客观真实地信息,不应歪曲事实;另一方面严格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更不能凭空捏造新闻点。

2、制定系统规范体系,提升自身的自律能力

近年来我国吸收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办法,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及其法规。从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到2007年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程序规则》,共有50部法规,其中不乏有关网络言论及其传媒的管理。但网络媒体应该自觉的遵守规范体系,提升自身的自律能力,自主自觉的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从而形成“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传播秩序”。不得,只是为追求个人利益和商业利益,而虚假报道。

3、坚持网络媒体传播的方向――传播正能量

如今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网络媒体更为大众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中,网络媒体更成为公众了解国内外信息或时间最便捷的方式和途径。因而网络媒体只有尊重网民意见的自主性才可获得大众的认同。同时网络媒体应积极正面引导舆论的导向,为处置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的环境,站在国家的高度来积极培育并发展网络媒体这个阵地,最大程度得来传播主流舆论和正能量。新浪、腾讯、搜狐等网络大门户更应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在追逐商业利益的同时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4、网络媒体要发挥自身舆论监督功能

在赖昌星事件、衣俊卿事件等重大事件中,网络媒体发挥了极大的舆论监督功能,对政府决策和政府官员起到了一定的肩部作用。网络媒体发言的匿名性、自由行,更加使得一些群众原本不愿意或不敢反映出来的事情曝光,使得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更加明显。而且,网络舆论一旦形成,更会对监督对象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甚至会对政府的决策产生一定影响。

在当今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环境中,网络媒体同互联网一起扮演着愈加不可或缺的角色。网络媒体如何正确引导舆论,是否传播正能量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葛维樱:《试析网络时代舆论导向面临的几个问题》,《晋中学院学报》,2007(4)

如何用网络传播正能量篇5

然而,当企业进行网络传播实操就会发现其效果往往会打折甚至背离预期目标,那么网络传播在实操中为何屡屡受阻呢?分析其自身的特点:

一、网络信息量非常大,同时网民在上网的时候一般性的浏览往往会速度很快,只看那些感兴趣的信息,而且往往只是浏览个大概,一个字、一个字的注重细节。

二,网络的受众群体一般都是50岁以下有一定文化的阶层,因而企业在进行网络传播的时候要考虑到企业产本本身多生产的产品是针对哪些消费群体,当产品的目标群体脱离这个阶段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农具、化肥等产品就不适合在网络传播

三、企业在进行网络传播的时候往往会首先寻找近阶段网上很火的人物和事件,然后迅速拉近与其的关系借机炒作,以达到提高品牌知名度的目的。诚然,这样会增加软文的点击率,从而来达到宣传品牌的目的。然而,不同的企业经营的产品不同,在消费者所能接受的宣传平台也不同,比如太阳能等日用品所面对的消费群体,他们只认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而且还必须是中央电视台等传统强势媒体。而且网上热门的也不一定是正面的,消费者在浏览相关信息往往会一笑而过,不会在消费终端刺激消费结果

简单的分析网络传播的属性、受众特征及手段就会发现网络传播其实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然的话网络传播收益最多,影响效果最广的应该是盛大等“近水楼台”的企业,很明显,并不是所有的网络业务企业都得到了足够多的关注度,那么企业究竟该如何进行可控而有效的网络传播呢?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稳定而有计划的实施:

清晰的定位是进行网络传播的基础

这里所说的定位包括两个层面:企业必须清楚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及如何看待网络传播

到今天为止,网络传播已经由简单的网络信息传播转变为严谨的市场行为了,如果你仍然简单而轻率的行动的话,后果往往会不堪设想,只有认真的对待网络传播才是进行网络传播的前提。那么正视了以后,下一步就是搞清楚企业进行网络传播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中小企业进行网络网络传播往往是出于想迅速打开市场销量从而借助网络平台提高知名度。那么针对这种企业,出发点很简单,“1+1=2”——手中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广告宣传而又想迅速获得市场知名度从而获得销量。这种企业很“危险”同时又很“简单”。

“危险”是这种企业非常的冒进,急不可耐,非常需要得到消费者的关注度,网络缺乏足够的耐心。而“简单”就是这类情况比较好操作,同时往往效果也是能够估算的。

对于这种企业,更多的是需要战术方面的网络传播,体现在几点:电话热线及网络火爆程度及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排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集中人力及资金将搜索引擎的排名提高。接触过网络的人都知道,往往在自己要进行某种不熟悉的行为时往往会求助于搜索引擎,去寻找相应的资料数据,而就目前而言,“百度”是国内用户最多的搜索引擎,提高百度的搜索排名是最直接的方法。同时要注意的是,在提高排名的时候还要多准备几个搜索相关数据,比如,企业做的葡萄酒,那么在百度搜索里面键入“葡萄酒”、“浪漫”、“健康酒”及“解百纳”等字眼时都能在靠前的位置出来企业的信息;而另一个工作中心就是潜在经销商常去网站、论坛,直接面对面接触潜在经销商,并时刻的传输企业及产品的信息。这就要求去摸底经销商们关注点,采取市场走访及“行贿”行业网站等手段,最直接的将想要传达的信息有效的传达出去。

笔者曾经帮助过一家很小的葡萄酒企业做过策划,企业希望通过我的帮助迅速打开市场销量。由于企业资金非常缺乏,同时市场操控能力也非常弱,那么想依靠传统“推+拉”的市场运作方式显然是不够的,那么我就选择“吸”的方式,让经销商主动来找企业,采用网络传播,首先提炼产品的核心卖点“纯园酿”——无二氧化硫等化学添加的健康酒,然后集中资金提高百度搜索引擎排名同时在酒水类行业网站及论坛进行软文热炒。结果效果很明显,电话热线及网络客服都非常火爆,招商活动全面开展起来

中大型企业往往将网络传播看做是市场突破的“奇兵”或者是无关紧要的行为,其实不然,在“三鹿奶粉”出事之前,网络上已经有网友指出产品有质量问题,并引发了“建楼热帖”,然后企业只是简单的出钱删帖,并没有引起足够多的重视,结果三鹿大厦轰然倒下;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建国以来最大的地震,而在之后的赈灾募捐晚会上,王老吉企业带头捐出数亿资金引起了网络轰动,在国内最大的网络社区——天涯社区,网民甚至建立数量庞大的热帖,跟帖热度相当高,并传出了抵制“百事、可口可乐”“支持国产,只喝王老吉”的论调,而王老吉的市场销量也一路飙升。由此可见,不论你企业的大小,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你不得不认真对待的一种市场行为,而中大型企业应当将网络传播作为一种稳定企业美誉度并寻找时机提升市场销量的长期的市场行为

稳定而有计划的投入是传播的保障

从事过网络炒作的人就会知道要炒作成功一件产品或者一件事情,往往要花上很长的时间,那是因为“网络市场”已经越来越成熟,与网络相关产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子商务、网游公司已经成为支持网络“市场”的大片空间,在这兴盛起来的市场带来了太多的利益纠葛,网络传播已经是一种有投入、有产出、并可独立运作的市场运作了,那么在如此众多的利益纠葛中,想突破重围其难度可想而知

那么只有将网络传播当成一种严肃的投资回报行为,并纳入企业市场部的日常工作当中,形成稳定健全的机制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一件完整的网络传播过程包括四个过程:搅局、借势、顺势、稳局。搅局的目的是打乱消费者心目中原有的价值取向,并寻机获得传播点,在“凤姐事件”出来以前,中国人的心目中美女都是五官端正的、温柔的、高挑的,然而凤姐完全颠覆了国人的审美观,捣乱一直以来延续的美女标准,从而获得了传播的机会;借势指的是不突兀,依附于大环境,让国人“安乐”的接受,不产生抵抗情绪;顺势指的是白银流水,倾泻直下,将事情的全部展现给消费者;

而稳局的话是指企业应当把网络传播作为现代企业的日常行为,维护企业现有及将由的利益

在这四个过程当中,任何一个步骤都需要企业有计划的投入,在搅局阶段,企业需要接触公关公司并投入一定的资金及人力;而在借势及顺势阶段,企业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及人力,将网络传播及终端宣传相结合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而在稳局阶段,企业必须做好长远规划,有节奏有舍去的有条不紊的工作下去

精准的切入点是网络传播的关键点

这里所说的切入点不仅仅是依附于当前阶段网络上热门人物或事件而是指类似于准确的企业战略的传播切入点,一般而言,这种切入点分两种:一种是从企业的内部、产品特性出发,挖掘企业自身核心、特质的东西,然后主动加以传播;另一种是结合现阶段社会大背景,利用各种关注度高的事件,有目的的选择性传播

从企业内部出发一般要考虑“虚体”,其目的是寻找可以迅速被消费者接受的概念。这个概念应该是符合消费者利益同时又是企业卖点的东西,同样一瓶水,加上“纯净水”的概念,并配套纯白透明的包装就能让消费者“心安理得”的接受1.5元的利益给予,这种概念必须要“柔风细雨”又能“山崩地裂”。在寻找概念的时候,最常见的是给产品重新命名,提炼产品核心价值,在给产品命名的时候要注意几点:

一、产品名最好是带有明显的品类及功能性的特征,这样在市场运作方面能让消费者一下子就记住产品是用来干什么的,同时也能有效的区别开竞争对手,海尔“防电墙”热水器、学之友“全真教”点读机、华淳“纯园酿”葡萄酒,这些名称都具备明显的品类及功能特征,其终端反映效果也很好:我曾经观察过销售热水器的终端,当营业员向消费者介绍“防电墙”热水器的时候,起先消费者会半信半疑,但是当他到别的店面询问的时候就会主动问“你的热水器有‘防电墙’没”,最终还是选择了海尔“防电墙”热水器;

二、在给产品重新命名的时候,建议采取子品牌的方式,这样避免将产品全部重新命名而需要换包装所带来的费用,同时这样还能降低市场风险;

三、重新命名后的产品必须能给消费者带来冲击,能够“山崩地裂”,从保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出发进而获得多次传播。华淳“纯园酿”葡萄酒是“金浩茶油”事件发生后,国内食品安全受到冲击的背景下提出无二氧化硫等化学制剂添加的葡萄酒,在这种背景下,“纯园酿”的概念得到了更广的传播

每个时期都会有阶段性的热门事件,而每次热门事件都伴随着大量的网络机会,迅速的抓住机会,并持续的跟进传播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在结合社会大背景进行网络传播的时候,需要注意几点:迅速,当热门事件发生之后要迅速产生反应,消费者往往会关注“第一名”,并且事情过后也只会记住“第一名”;结合要稳固,最好随着事件的进展,能随时作出相应的反应,让消费者觉得“你就热门事件里的一份子”

充足的风险准备是传播的必备“坚盾”

任何一种市场行为都伴随着相应的风险,而网络传播尤为如此,“三鹿奶粉”“金浩茶油”等企业的相继落马是企业进行不恰当网络传播的前车之鉴。

网络传播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相应的风险,所以企业在进行网络传播的同时要时刻保持警惕性

如何用网络传播正能量篇6

[关键词]网络新闻定义影响未来

自从1994年中国开始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网民的数量8年多来一直在飞速增长。据第十二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8.5%。①网络新闻自然开始倍受关注,从9.11事件到伊拉克战争,从SaRS危机到“神五”登空,网络新闻因具有资源共享、传播迅速、不受时空限制和交互性等特性而异军突起,日益成为人们获得消息的重要方式,也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新闻”的“舆论监督”。孙志刚事件发生后,正是由于网络的传播与网民的参与讨论使得舆论迅速扩大,为收容遣送制度的改革发挥了积极影响……然而与此同时,网络新闻也向媒体的公信力、人们传统的伦理道德……发起了挑战。网络新闻的未来如何?可以用尼葛洛庞帝的话回答:“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②这就需要当代人对网络新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预见网络新闻的未来,并科学地构建网络新闻的发展蓝图。

一、网络新闻定义的探讨。

“网络新闻”也像学术界的其它名词一样,对它的定义也是众说并存。

网络新闻是指传受基于internet的新闻信息——具体来说,它是任何传送者通过internet或再,而任何接受者通过internet视听、下载、交互或传播的新闻信息。定义者并不排除网络新闻可以是广播、电视、报纸等其他传统媒介,乃至任何非媒介机构(媒体)的个体依托internet而的新闻。③

在互联网页面上流动的有关事件的信息。网络新闻与传统媒体诸如报纸、广播和电视的新闻相区别的特点在于及时性、滚动性、匿名性、超时空和超文本链接。④

刘京林认为,网络新闻至今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但是有人总结了这样两种说法:1.网络新闻是指在互联网上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功能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做的多媒体、全方位的报道;2.网络新闻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新闻,其途径可以是万维网网站、新闻组、邮件列表、公告板(BBS)、网络寻呼等手段的单一使用和复合使用,其者(指首发)、转发者可以是任何机构也可以是任何人。⑤

从新闻学理论的角度来说,所谓网络新闻就是指各种机构和个人在互联网上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功能对最新发生、发现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⑥

……

事实上,既然难于给网络新闻下一个大家都公认的权威的概念,但同时又难于现有的种种概念,那么这些概念所描述的网络新闻的范畴都完全可以在学术研究或实践中作为网络新闻的限定。

二、网络新闻的主要影响。

第一,网络新闻的发展,具体地说是网络虚假新闻的泛滥,使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张国荣之死的真实报道竟然遭遇质疑。2003年4月1日傍晚,著名香港艺人张国荣跳楼身亡,大多数受众最早在网上得知了这一消息。当晚,不少网民打电话到网站询问:“这是真的吗?是不是一个玩笑?”⑦网民对这条真新闻的质疑,缘于前不久另一条特大假新闻对网民的愚弄:3月29日中午,一则“盖茨被暗杀”的新闻被国内几家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并快速传播,一时间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大事”。最终核实,此消息为假,实为一场闹剧。一段时间以来,网络假新闻一再出现,“北大校花誓夺世界选美皇后”等假新闻仍让人记忆犹新。最近,随着“盖茨被暗杀”这样的超级假新闻的出现,网络新闻的信任危机也更加凸显出来。

很显然,是虚假新闻导致了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危机,而导致虚假网络新闻泛滥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但从总体来说,主要有来自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可以暂且称其为主观虚假与客观虚假。从主观方面来讲,主要是新闻者或是受经济利益(或者是其它利益)的驱使,或是出于某种原因搞恶作剧而有意地假新闻。非典期间有人搞恶作剧,在网上消息说北京的非典有如何如何厉害,北京要封城了……非典病毒是美国的生化武器……等等都是这一类的例子。从客观的方面来说,造成虚假新闻(在中国)大量存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大部分的网站都没有采访权,所以这些网站要新闻就不得不从别处转载,而又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无法及时核实新闻的真实性。要解决新闻虚假的问题,关键是要把好新闻的“口”,再确切地说,就是要规范网络媒体,提高其工作者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对于非媒体的新闻者,只能靠加强网络新闻法规来约束之。

但同时也要明确,虚假新闻并不是网络新闻带给新闻界的,也就是说不是网络新闻导致了虚假新闻,在网络新闻产生以前,传统媒体中已经出现了虚假新闻,只是网络为虚假新闻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传播途径而已。也应该意识到,网络虚假新闻的泛滥不仅会影响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也会影响到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所以新闻打“假”,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已经刻不容缓。

第二,网络新闻的泛“黄”现象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使得民众的道德水准下降。

在如今的许多网站里,黄色新闻似乎一直在唱“主角”,包括一些门户网站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着“黄色事业”的“发展”,有时甚至是无孔不入地黄色新闻。经常上网的人会发现,有时黄色新闻会像变魔术似的自己弹出来,设想,此时浏览网页的是一成年人,可能不经浏览或者以健康的心态浏览完毕后将网页关闭,也许对他不会有什么坏的影响:但如果此时浏览者恰恰是一未成年人或恰恰是一心理不健康的人,那后果如何?不难想象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与色情有关的犯罪事件面众了。所以黄色新闻的泛滥直接影响了民众的道德水准,不利于社会和家庭的安定,更不利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产生黄色新闻的主要原因还是“赚眼球”的问题,因为赚到了眼球就意味着赚到了点击率,而点击率在一定意义上就是钱。就是因为“钱”的问题,许多新闻者不再顾及新闻后的社会影响……

要想铲除网络黄色新闻的根源,从根本上说也得严格控制新闻的“口”,不仅要抓好媒体新闻的“口”,还要抓好非媒体新闻的“口”,做好这一切仍然需要网络新闻法规的完善,同时一方面要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另一方面要提高民众的道德素养。这样看来,消灭黄色新闻已经不仅仅是新闻界自己的事情,它需要受众于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这里仍然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黄色新闻也不是网络新闻带来的,同样地,网络只是为黄色新闻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方便于传统媒体的途径而已。从这种意义上说,反对黄色新闻的泛滥是各种媒体共同的事,而尤其要注意网络媒体的把关。

第三,网络新闻使传统媒体的新闻受到冲击,传统媒体不得不考虑自身今后的生存问题。

先看一下各种媒体在传播新闻时所表现出的自身特点。

报纸是通过调动受众的视觉器官来传播新闻信息,由于其便于保存,所以受众的浏览、阅读较少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反复阅读。但事实上某一份报纸的传阅范围极其有限,覆盖面很窄。

广播则是通过调动受众的听觉器官来传播新闻信息,它强调受众的收听必须是线性的,必须按照节目的安排顺序来收听节目,而且广播新闻严格地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能在固定的某一时间收听某一新闻:必须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才能收听到某台的新闻,难于倒检索。同时,广播新闻难于保存,也难于令受众认真专注地收听。

[page_break]

电视作为今天的主流媒体,具有声画结合的优点,同时调动了受众的听觉与视觉器官,比报纸与广播都具有传播新闻的优势。但它的缺陷也是不容置疑的,线性传播的特点使得观众只能按媒体的时间表收看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同样的,电视新闻的传播也受到空间(地域)的限制,还有,电视新闻也是不利于保存、倒检索的。

虽然网络新闻存在如第一、第二所述的缺点,但不得不承认网络在传播新闻方面也有传统媒体不能比的优越性。

网络新闻可以同时调动受众的视觉、听觉,不仅可以像报纸一样实时的新闻图片、新闻文字内容,像广播一样向受众播送新闻,而且可以像电视一样播放活动的视频新闻(大多是电视新闻的网络版)。

网络新闻的优点还表现在网络新闻完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覆盖面非常广,只要在地球上有inteRnet的地方,受众就可以上网浏览国内国际的新闻,这些新闻可以是当天的,也可以是多天前的,甚至可以是一年前的……网络将倒检索新闻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至;网络新闻也是利于保存的,只要会基本的电脑操作就可以保存感兴趣的新闻。

另外,网络新闻的一个突出的优点是,使新闻的反馈机制真正成熟起来。受众在浏览完新闻后,只要在其后轻轻点一下鼠标,便可留言发表评论(读者意见),即使有的新闻在时没有设“读者评论”等类似的按钮,受众也可以通过发e-maiL等简单的方式将意见反馈给新闻的媒体。这种快速的反馈机制是传统媒体不能比的。反馈机制的成熟在一定意义上说更有利于媒体根据反馈得来的信息进行业务方面的调整,从而更有效地传播新闻。

提到快速,网络新闻的时效性也是远远大于传统媒体的。这一优点已在对SaRS事件、美伊战争、神五升空等的网络新闻报道中凸显了出来。从对SaRS事件、美伊战争、神五升空等的报道还可以看出网络新闻的另外一个优势,那就是善于对重大的新闻事件进行跟踪连续快速地报道。

最后,网络新闻的优势还体现在其信息的海量性、改变了在传统媒体中受众的被动地位——传统媒体是将信息推给受众,而网络使得受众可以自主地将所需的新闻拉出来……

从以上的比较可以明显看出,网络在传播新闻方面,不仅吸纳了传统媒体的优点,而且还有自身独特的优点(这些优势是传统媒体没有的)。每有新的传播媒介诞生,都会有“狼来了”的呼喊声,但每次都是虚惊一场,结果都是多种媒介共存。这次,网络的出现,传统媒体同样受到了“狼来了”的惊扰,但最终的结果如何,是网络取代电视、广播、报纸,还是网络昙花一现就销声匿迹,还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共存共荣?所有这些都是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事实上决定结果的不仅是这些媒体本身的发展状况,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也是制约这一结果的重要因素。

三、网络新闻的未来。

网络新闻的未来怎样,没有人能够做出准确的回答,但可以对它的未来进行预测(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进行预测)。以下是网络新闻发展的几种可能趋势(只代表笔者个人的观点)。

第一,网络新闻媒体将与传统媒体加强互动与合作。

这在非典的非常时期已经初见端倪,“非典”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报纸的到达率大大降低,传播作用也大打折扣。而电视和网站作为户内媒体的首选,无疑成为非典时期的绝对主角。在共同争夺观众眼球的同时,网站和电视台都非常清楚彼此的优劣势——电视媒体的易用性和网络媒体的互动性。一些背靠电视媒体的网站已经在尝试将这两种优势合而为一。一方面,电视台在尽量发挥自己在视频信号方面的资源优势,借据电视直播优势,央视国际网站的流量在这非常时期得到了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多数电视栏目受到户外采编受阻的影响,主动与网络媒体开展互动合作,并且大量引用网络媒体的新闻源。“非典”使得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协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今报纸的网络版、网络广播等等的出现也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的一种表现……如此迹象表明,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一打开电脑便可以同时看电视、听广播并不是梦想。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与合作,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新闻资源,而且还有利于不同媒体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优化内部结构、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网络新闻实行收费制度。

如今,网络新闻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不同新闻网站对同一事件的报道经常“撞车”,原因主要是,一方面,许多网站没有新闻采访权,所以只好转载其它网站的新闻;另一方面,就是受利益的驱使,“剽窃”别人的劳动果实。事实上,不仅是新闻网站之间存在不负责的互相转载现象,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从网络上转载的新闻也越来越多,关键问题是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注明是转载的性质。这样,从小的方面讲,会影响媒体的业务水平(尤其影响新闻的真实性),滋生新闻工作者的懈怠作风;从大的方面讲,这是一种侵犯版权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所以对网络新闻实行收费,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剽窃的行为,减少同质化现象,又可以较为有效地保护新闻作品的版权。

但至于网络新闻的收费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则很难预测。以现在中国正极力推广的数字付费电视为例,中国老百姓自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接触电视以来,就是在免费地收看电视节目,“免费的午餐”已经深入民心,即使到有了有线电视后,有经济条件的受众只要付少量的钱就可收看到几十个频道,而数字付费电视虽然具有图像清晰等等的优点,但在推广上却连连受阻。原因可能是:受众对收费在心理上会有很大的障碍;大多数受众的经济能力不能承受机顶盒的费用;受众的文化发展水平也在制约着他们对这一新事物的认识水平,可以理解为:并不是数字付费电视不好,并不是经济能力不允许,而是受众无法理解数字付费电视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所以网络新闻的收费可以以电视收费为鉴,如果收费也要寻找成熟的时机——要纵观整个收费区域内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否则可能会自掘坟墓。

第三,网络新闻可能会成为受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

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如果乐观地看待这个数字,将来网民数量的大量增长是很有空间的(中国有13多亿人,将来上网用户的增加量大约在1300000000—68000000左右)。设想,如果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大部分受众都有经济能力购买电脑,同时大部分受众都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技巧(现在许多青少年从小学开始就在学校学习电脑,为将来电脑的普及创造了条件),全民文化水平也有了一定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新闻借助技术的平台,一旦实现了集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的形态于一身的转变,就会使网络新闻成为受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

这一设想的实现有可能需要十年、有可能需要五十年……它更多地受制于客观环境。

综上所述,网络新闻的产生给人类带来了困惑,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它要走向成熟还需要走过漫漫长路。

如何用网络传播正能量篇7

关键词:网络编码无线网络信息交换

1、网络编码技术与传统网络的差异

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要借助路由器进行数据传递,根据数据的目标地址,路由器将数据包向各个链路发送。由于没有统一的安排和协调,在同一链路中会出现很多数据包,必须排队等待通过的情况,这就制约了计算机网络的传输速度和效率的提升。2000年,新型网络编码技术一经出现就得到了广泛关注。网络编码技术着力解决的问题是有效地将同时到达路由器的数据同时发送出去,不让数据产生拥塞,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2、网络编码技术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

2.1网络编码的概念

网络编码是一种融合了路由和编码的信息交换技术,它的核心思想是在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上对各条信道上收到的信息进行线性或者非线性的处理,然后转发给下游节点,中间节点扮演着编码器或信号处理器的角色。

2.2网络编码应用于无线网络的优势

网络编码融合了路由和编码的概念,使网络节点不仅可以对数据进行存储转发,还可以进行编码处理,已证明了使用线性网络编码已经能足够达到网络多播容量。但网络编码的好处不止这些,尤其是当网络编码应用于无线网络时。网络编码首先应被应用在无线网络环境。无线网络的特性是不可靠性和广播特性,使网络编码非常适合应用在无线网络上,因为无线链路的不可靠性和物理层广播特性非常适合使用编码的方法。应用网络编码,可以解决传统路由、跨层设计等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提高网络编码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无线网络的广播特性使其非常适合使用网络编码,当一个节点传输一个数据包给它的一个邻居节点时,它的其它邻居节点也可以接收到这个数据包。因此,当一个节点的邻居节点对不同的数据包感兴趣时,可以将这些数据包编码后再一起传输,这样子可以使其所有的邻居节点都收到感兴趣的数据包并可以节约无线资源。

应用网络编码,可以解决传统路由、跨层设计等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提高网络性能。网络编码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尤其是组播吞吐量。可以减少数据包的传播次数,降低无线发送能耗。当网络部分节点或链路失效时采用随机网络编码,最终在目的节点仍然能恢复原始数据,增强网络的容错性和鲁棒性。网络编码对无线网络的性能改善主要体现在提高网络编码的吞吐量上,网络编码已经被证明对于提高某些网络的吞吐量有着很大的作用。运用网络编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网络吞吐量,但是同时会增加网络的复杂性。不少研究者在研究提高无线网络的组播吞吐量的同时,研究如何降低因采用网络编码带来的复杂性。在网络状况恶劣的条件下,网络编码和路由之间组播吞吐量的差别不大,网络编码的优势体现在降低网络复杂性上;在网络状况较好的条件下,网络编码相对于路由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组播吞吐量。这为根据网络状况动态调整网络编码算法提供了可能。

2.3网络编码如何提高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网络编码在提高无线网络的安全性研究方面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无线网络组播中,对于数据包的恶意修改的检测,过去是使用基于消息认证码或者数字签名的方法。基于网络编码产生了一种基于数据包的随机网络编码检测策略,这种方法计算量小,而且检测概率可以根据通信控制开销、网络编码复杂程度和检测时间这些因素进行调控。但这种方法亦存在不足。这种方法要求接收节点需要预先获得至少一个没有被恶意修改过的数据包,并且数据包的内容不能被攻击者知晓,因此,这种方法对抗攻击效果不好。

无线网络广播重传处理中,多个接收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的丢包都要求源节点重传数据包,需要广播发送较多的重传次数.本文将随机线性网络编码技术应用在无线网络广播重传中,提出一种新颖的广播重传方法(RLnCBR)。该方法中,源节点记录多个接收节点中丢包最多的接收节点丢包数,再按照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方法编码组合该丢包数个线性编码包。源节点广播重传,接收节点采用运算编码线性组合的方法获得信息包数据。数学分析表明,该方法能保证所有接收节点的编码可解性,同时重传次数可达到理论最优性。模拟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重传方法相比,RLnCBR有效地减少了信息包的平均传输次数,提高了传输效率。

3网络编码在无线网络的应用发展方向

网络编码正在给现有的网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网络编码从用来达到有线网络中的组播容量,发展到在有线和无线网络中提高吞吐量、节省能量、增强鲁棒性和安全性,甚至改变网络结构、改变网络协议设计方法。网络编码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以下的几个问题:网络编码的具体实现和降低网络编码的复杂性。现在已经提出了很多网络编码方法,有集中式线性网络编码和分布式随机网络编码,但是如何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实现网络编码,需要考虑许多实际应用问题,例如同步、控制开销等。网络编码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如何实现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采用网络编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网络性能,但设计和实现上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如何在不显著增加网络开销,综合考虑效率和性能的前提下,实现网络编码问题是将来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向。

4结束语

无线网络环境由于环境的多变性,使得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更加容易丢失。目前,重传常被用来实现无线广播的错误处理,普通重传方法思想基于发送方通过反馈得到接收方的出错情况,重传出错的数据报文来恢复出错的报文。

网络编码技术是近十年来飞速发展的一个研究课题。虽然还没有应用到实际的通信网络中,但已引起了较大的关注,比如美国军方已经意识到网络编码技术的优势,已经拨款研究网络编码技术在移动自组网(mobileadHocnetwork)中的应用。因此,我们也应当及时跟踪国际上的网络编码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结合各种应用深入思考网络所涉及的各种安全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范明,盂小峰.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机械工业出社,2001.8.

[2]胡国强.数据挖掘在远程教育决策支持系统的运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3,(5)44-45.

[3]YeUnGRw,ZHanGZ.Distributedsourcecodingforsatellitecommunications[J].ieeetransactionsoninformationtheory,1999,45(3):1111-1120.

如何用网络传播正能量篇8

如今各个学校之间的竞争,逐步演变成了校园文化软实力之间的竞争。当前与教育有关的理论、实践研究非常丰富,但是针对校园文化传播方面的研究并不成熟。传播对于文化的发展十分重要,校园文化也只有在有效的传播过程当中,才能够被广大师生广泛吸纳。

二、互联网对于校园文化传播的影响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互联网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日益加深。网络成为了人们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校园中,互联网已然成为校园文化传播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对其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不免有消极负面的影响。第一,创新校园文化传播形式。校园文化分享、传播方式的落后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必然造成学校丰富多彩的文化难以得到有效的传播,而且传统、古板的文化传播形式对校园文化的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互联网为我们展现了通俗易懂、有趣、有吸引力的文化传播形式。为了更充分地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学校应该及时对校园文化建设及传播的形式进行改革。通过运用新颖、有吸引力的方式传播优秀的校园文化,以此来影响、引导、教育学生,发挥正能量[1]。第二,拓宽校园文化传播范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各种网络设备在学生和教职工群体中的普及,互联网逐渐步成为学生和教职工进行交流、共享信息的重要途径,学生与教职工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形式和媒介来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文化资源。不仅如此,各种网络传播媒介在社会大众中的广泛普及,同样使得校园文化真正意义上走出校园,扩大了校园文化的传播范围。这些都表明,互联网在拓宽校园文化的传播范围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互联网对校园文化传播的消极影响。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且更新速度很快,无论是所用的措辞还是信息的真实性都值得商榷。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和各种谣言遍布,导致学生有些时候无所适从,这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的正常传播。除此之外,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传播者所要传递的文化资源,有些网民早已从网上获取知悉,甚至所获得的信息比传播者还丰富,其对学生和教职工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降低。

三、互联网对校园文化传播不良影响的对策

互联网的发展对校园文化传播的影响有利也有弊,在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传播过程中,应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与此同时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将互联网对校园文化传播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第一,改革校园文化传播方式。从古至今,传播范围广泛的文化都是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所以,要让先进的校园文化通过生动活泼而且客观真实的语言形式进行传播,这样使得传播的内容可以集娱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避免枯燥、刻板和说教式的传播分享。要坚持以人为本,注意考虑受众的心理感受。除了改变传播者的传播态度和方式以外,还可以利用各种新时代的网络工具进行校园文化的传播。这些新兴的传播形式可以包括:共享二维码、移动互联网、wap站点、智能手机软件等[2]。从而实现各种校园文化随时查阅、随身携带、随时传播的校园文化传播共享模式,以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资源在学生综合素养培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校园文化的传播共享效率,提升校园文化传播的活力。第二,树立正确的传播观。学校教职工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校园文化直接传播人员,只有其树立了正确的传播观,才能够把握住正确的舆论方向,更好地传播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帮助学生自觉抵制有着不良倾向的校园文化资源传播,这样能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环境,进而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而与此同时,学生又是面对社会大众的传播人员,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将校园文化传播给社会人员,拓宽校园文化的传播范围,增加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所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传播观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递正能量,传播优秀的校园文化,使其对整个社会产生正面的影响。第三,增强对网络媒介的控制力。网络发展迅速,不能任由其肆意生长,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进行积极引导,治理网络堵不如疏,如何正确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处于校园中的学生还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以及明确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能够让学生对于互联网信息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建立自己辨别信息看待事情的一套标准。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尽力打击互联网相关不端行为,以此来掌握传播校园先进文化的主动权[3]。增强对互联网的控制力,还需要大力传播校园先进文化,尽力发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吸引学生和教职工学习、吸纳和传播先进的校园文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产生了互联网,从此校园文化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创建和传播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已然成为学校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方向和目标。如何积极使用网络手段对校园文化的传播起到正面的作用,给校园文化传播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只有通过正确分析对待互联网技术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在正确的引导下加以利用,才是信息时代校园文化传播的应对策略。

作者:王洪军单位:徐州机电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杜丽娟.浅谈互联网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及对策[J].福建电脑,2010(11).

如何用网络传播正能量篇9

人们按照传播媒介方式的不同把纸媒介的传统报纸、电波媒介的广播、基于电视图像传播的电视分别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媒体,互联网囊括了传统媒体的一切表现形态,同时又具备了许多传统媒体不具备的特点,因此,被称为“第四大传媒”。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继报刊、广播和电视后出现的因特网和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从广义上说,“第四媒体”通常就是指因特网(因特网是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不过,因特网并非仅有传播信息的媒体功能,因特网还具有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重要功能。因此,狭义上说,“第四媒体”是指基于因特网这个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站。

国际互联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地域政治、地域经济、地域文化的概念,形成了虚拟的以信息为中心的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空间。互联网上信息的极大丰富、迅速及时、无边无际、交互往来、多媒体等特点对传统的报纸、广播和电视形成了极大的挑战。这一新的传播媒体正以无可想象的空间使传播领域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

一、对传统媒体采访手段的冲击

目前,新闻记者采访的主要手段是面对面的访谈和电话采访,网上采访(如电子邮件等)还只是辅助手段。据调查,使用频率最高的采访手段是面对面采访(61%),其次是电话(22%),电子邮件目前仅名列第三(13%)。但是调查也表明,在过去两三年里,将电子邮件作为采访渠道的人数有了急剧的增长。可以肯定,在网络上的视频技术、数字技术发展起来以后,新闻记者通过网络对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通过视频进行面对面的采访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网络采访(即电子邮件书面采访、视频面对面采访等)最终将成为媒介工作者日常新闻报道的主要采访手段。这种采访手段将大大扩展新闻记者的采访范围,大大减少采访所需的时间、人力和费用,大大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

二、对传统媒体新闻写作方式的冲击

在电脑文字处理系统、多媒体和互联网络等新技术、新媒介的广泛普及和冲击下,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闻写作方式、特别是报纸等印刷媒介的写作方式将逐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文字新闻写作方式为主将逐步转变为以多媒体新闻写作方式为主。

迄今为止,报纸等印刷媒介的新闻报道与写作方式是以文字为主。文字这种符号形式在信息沟通中的特点,一是字面上具有表意的相对确定性;二是字里行间又能留给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或解释余地。但是,在新闻报道中,文字报道同广插报道、电视报道相比,又有很多弱点,一是不如声音、电视报道生动、形象;二是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不如图像报道立体。单一的文字写作报道方式迫使记者在报道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时要做线性的描述及抽象的概括、主观的形容,这就在报道新闻事件时难免与客观真实有差距。这是在新闻传播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形式界限分明的条件下难免出现的弊端。

多媒体和超文本技术给印刷媒介“避短”带来了机会。在网络和多媒体的条件下,随着各种智能、易用软件的不断推出,报纸记者除了可以用文字来进行新闻报道与写作外,对于声音、图画、照片乃至三维动画、影像等多媒体表现形式的使用也越来越容易。记者可以通过超文本结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既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图文并茂,又全方位地、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

电脑网络编辑系统主要是靠媒介的内部网络来实现的。记者、编辑和媒介内部各部门、各级领导的电脑相互联网,使得编辑工作变得无纸化、高效化、高质化。传统的新闻编辑方式,无论是报纸等印刷媒介还是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都以线性编辑为主。所谓线性编辑方式,是指记者和编辑对所采集的大量新闻素材(分别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进行整理,从中选出新闻报道所需要并能容纳的片断,按先后顺序组合成新闻成品的工作方式。传统的线性新闻编辑方式同传统的线性新闻写作、报道方式一样,受到印刷术和模拟式电子传播技术的限制,使得编辑过程十分复杂,新闻成品中的任何一次内容改动,都可能引起全部内容的线性重组;新闻成品的容量受到线性结构的严重限制;模拟信号的多次复制和长期保存都会不断降低信息传播的质量。以数字式多媒体编辑设备和技术为基础的非线性编辑方式,完全突破了传统的编辑方式和观念,它可以随意提取任何文本,可以把任何一段子文字文本、图画文本、声音文本和影像文本等编入任何主文档(文字报道、广播报道或影视报道等),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整子文本的长度,可以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进行编辑部与新闻事件现场、中央台与地方台之间的实时沟通和编辑,可以无限复制和长期保存新闻信息而同时保证信息传播的质量。

四、对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冲击

第四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打破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单向传播是传统媒体传播的特点,传播者制作信息,受众通过媒体被动地接受信息。由于这一特点,传媒本身很难及时、全面、有效地了解受众的反馈信息,传播效果较难把握。媒体进入互联网络后,这种单纯的传―受关系发生了变化,它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单向传播及有限的双向交流(所谓“有限”,是指:同步性的双向交流,只限于广播的某些时段――听众可以将电话打进直播室与主持人进行直接的双向交流;电视媒体的某些栏目和报纸媒体的某些版面,提供一定的时段和空间进行双向交流,但都是有时间距离的)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者,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以在网络上新闻或信息,受众也可以及时地向媒体反馈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也可以就某一话题大家开展讨论,发表观点。这不仅仅是双向交流,而且是多向的互相交流新闻信息。

五、对传统媒介中“守门人”地位的冲击

传统媒体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报道的份量是重还是轻,哪些详细报道哪些简要介绍以及报道的分寸等,都可以由“守门人”根据需要和具体情况来把握。由于舆论导向和正面报道为主的需要,媒体往往是“舆论一律”的总体格局。“守门人”由于长期以“大众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作为职业的传播机构,它较常人更具有接近信息源的特权。“守门人”一般掌握着新闻媒体,哪些信息可以传播,哪些信息不予传播,哪些信息应该少报或缓报,这都要根据“守门人”自身的新闻价值观、自身的利益、社会的制约力量等来决定。由于经过“守门人”的过滤,受众得到的信息往往已不是“原汁原味”了。在我国媒体高度集中、信息渠道较为单一的情况下,“守门人”的作用尤为明显。这些特点面对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冲击。互联网络是一张互相交错、四通八达的网络,在这张互通的网上,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传播呈多向性、发散式,整个网络很难受政府部门控制,是个高度开放的空间,人们可以几乎不受限制地自由调阅网上的信息,在网络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因此以往“守门人”所具有的一些特权如接近信息源的特权、“过滤”信息的特权、垄断信息的特权等将不复存在。在高度开放的互联网上,人为设置障碍阻止人们获得他们想获得的信息已变得不可能,任何一位用户,都可以轻易饶开某个节点,从另外的节点到达想要到达的站点。以往线形的传播方式及信息的需要大量的物质投入,不是一般做人能所为,因而“守门人”容易形成信息垄断,而在网络传播中,传者和受者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网络用户不仅可以自由选择信息,而且可以自由发布信息。总之,面对互联网络,传统意义上的“守门人”的特权和地位正面临崩溃。

六、网络媒体还具有以下几点优势,从而对传统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冲击

一是新闻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二是传播、接收、储存、检索都极其便捷。

三是传播模式的小众化。除极少网站人流如潮外,网民们更多时间停留在志趣相投但访者不多的各类个性化网站上,众多网站分流了人群,在整体上形成小众化传播。小众化的媒体网站通过联合或被极少数大型综合性网站收购而成为其组件来实现自身的商业价值。

四是信息容量的广容性。广容性是指第四媒体信息的容量几乎不受限制。

综上所述,新生的第四媒体与传统的三大媒体形成激烈竞争的格局,势在必然。然而,竞争的实质是争夺受传者。无论哪一种媒体,都离不开支撑它的受众。从这点上说,受众是新闻媒体的“衣食父母”。存在着受传者,且受传者乐于接受传者所传的信息,新闻媒体所传播的内容才能显示和实现其价值。

如何用网络传播正能量篇10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已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体之一,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网络新闻宣传与传统媒体一样,同样担当着传播正确信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改革开放成就,宣传群众、鼓舞群众,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任。因此,“三贴近”也是对网络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要求,如何在网络新闻宣传工作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对于网络媒体工作者来说,努力实践“三贴近”具有重要的意义。

坚持“三贴近”原则,就要将“三贴近”的要求真正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落实“三贴近”要求,就要弄清落实在哪里、如何落实的问题。就地方新闻网站而言,如何按照网络媒体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落实“三贴近”的要求,作为河北省重点新闻网站的长城在线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一些探索。

把握网络媒体特征

地方新闻网站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就是要从网络媒体的特点出发。从互联网的特性看,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网络媒体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信息可以随时进行,还可以实现文字、图片、视频的网上直播,让网民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网络信息传播的自由性更是网络媒体的一大特色。网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网,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网络所具有的海量信息的特点,是任何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浩浩网海,信息如潮;穷其一生,不能尽览一日之新增。仅长城在线每天的信息就达700余条,目前累计信息量已有十几千兆,相当于两万多册20万字图书的信息量。当然,很多网站提供了信息检索功能,网民通过输入关键词并结合各种查询条件,就可以在茫茫网海中,瞬间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料。

交互传播及个性化传播。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通常是单向的,编、读双方无法随时随地进行双向沟通。而网络媒体信息的传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网民与网站之间、网民与网民之间,可以利用论坛、聊天室、网络电话等工具,实现语音、文字,甚至影视图像的相互交流、沟通,实现互动。不同地点的网民,可以对共同关注的新闻内容,随时展开在线讨论,还可以举行网络会议。

文字、照片、声音、动画、影视相结合的多媒体传播。网络媒体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集于一体,真正实现了多媒体传播。如长城在线制作的《西柏坡》专题将西柏坡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资料以文字、图片、影视等多种形式在网上,让网民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和感受解放战争时期那段辉煌历史,深受网民喜爱。

“三贴近”的四步曲

要做好网络新闻的宣传,就要了解网络媒体的这些特点,运用网络媒体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落实“三贴近”的要求,网络媒体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到“三贴近”。

表现形式的贴近。网络媒体必须保证其网站的严肃性、权威性,决不能迁就、迎合低级趣味。但通过开拓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表现严肃的内容,从而贴近民众的需要,这二者之间并不矛盾。相反,积极向上的表现形式,更能被广大网民所接受,更能起到网络媒体作为舆论引导的职能和责任,不要简单地认为娱乐休闲就是低级趣味。

只有克服了网络宣传形式的简单化、一般化、表面化,把党的意志同网民的心声统一起来,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网友的思想、感情、生活联系起来,把严肃的新闻内容同丰富多材的艺术表现形式结合起来,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网络特有的多媒体形式来展示新闻内容,提高网站与读者之间的亲和力,让读者感到网站是他们工作、学习中的良师益友,感受到网站与网民生活的贴近。

实效性的贴近。近年来,国内外许多重大新闻特别是突发性新闻最先作出报道的都是互联网。网络媒体应结合自己快捷的优势,针对热点新闻及时或制作相关专题,将新闻背景材料和各方面观点进行集中报道,对事态进展情况做跟踪报道,让网民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的相关信息。

服务网民的贴近。要做到对网民的贴近,就必须了解自己网站的定位,了解网站读者的群体性质。尽管网络媒体具有海量的信息存储能力,但毕竟网民对网站内容的需求是有选择的,对于大型综合性网站,他们依托其强大的财力支持,可以将内容做到丰富繁多、包罗万象,以适应社会各界网民的需要;但对于多数网站来说,做大做全是不现实的,这里面有技术、地域、资金、人员等条件的限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知道自己网站定位的层次,从自己的条件出发,做出网站自己的特色,不求大求全,而是力求做到网站定位领域里的全面、准确。

服务内容的贴近。要做到服务内容的贴近,就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的心声结合起来,把版面留给群众,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长城在线正是以此为指导思想,深入挖掘本地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推出了具有河北特色的一些专题和栏目,如“河北风景名胜”、“河北文物精华”、“西柏坡”、“燕赵红色之旅”等,为关注河北、想了解河北的海内外朋友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料,深受网民的喜爱。

网络媒体的兴起与发展,是文化传播媒介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如何在网络时代重新审视自身的特点,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而进一步发掘潜力以适应时展的要求,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不懈努力的课题,是每一个从事文化传播工作的人,特别是新闻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