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骨质疏松的补钙方法十篇骨质疏松的补钙方法十篇

骨质疏松的补钙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0:02

骨质疏松的补钙方法篇1

【关键词】围生期孕妇;骨量;骨代谢

随着妊娠开始,母体的生理及身体机制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血钙浓度逐渐下降,目前国内医学界对妊娠期发生骨量及骨代谢影响方面的研究很少[1],主要是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i型和ii型的研究,我们通过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待分娩的96例健康孕妇的骨量、骨密度、骨代谢指标、母系骨质疏松家族史及整个孕期补钙情况进行分析,以确定母系骨质疏松家族史、孕期持续补钙等对骨量、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进而探讨孕期骨量减少的相关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待分娩的96例健康孕妇,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6.5岁,本组96例患者均无其它疾病及妊娠综合症.

1.2方法

1.2.1对家族史及补钙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本组96例待产妇均登记年龄、产次、孕次、母系骨质疏松家族史、孕期补钙及喝牛奶情况后进行分组,分别将有母系骨质疏松家族史与无无母系骨质疏松家族史的分为疏松组和无疏松组;将持续补钙(每天喝牛奶250ml/d,20周后每天补钙500mg/d,持续16周)与未持续补钙的分为持续补钙组和未持续补钙组。

1.2.2骨密度测量及结果判断:产后采用x线骨密度测量仪对产妇左股骨颈骨密度进行测量。并将所有结果以t评分来表示,以规范不同的骨密度检查结果。

1.2.3骨代谢的测量:本组96例孕妇均在产前取空腹血和晨尿,测定尿钙(Ca)、血碱性磷酸酶(aLp)、肌酐(Cr)。

2结果

表1母系骨质疏松家族史对骨量影响结果比较[例,%]

组别n骨量正常骨量减少

骨量减少其中:骨质疏松

疏松组113(27.27)8(72.73)5(45.45)

无疏松组8551(60)34(40)2(2.35)

从表1可以看出,母系骨质疏松家族史对孕妇的骨量有很大的影响,发生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人数大大高于无母系骨质疏松家族史的孕妇,二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补钙对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比较[例,X±s]

组别n股骨颈骨密度(g/cm2)血aLp(C/L)尿Ca/Cr(mg/g)

持续补钙组330.84±0.15150.33±43.28150.08±73.21

未持续

补钙组630.77±0.14170.27±43.16177.69±74.39

从表2可以看出,孕期持续补钙组的骨密度高于未持续补钙组,血(aLp)、尿(Ca/Cr)低于未持续补钙组,二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胎儿在生长发育期间约需要25~30g钙,因此对母体骨量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围生期的保健日益得到医学界的重视,母体为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体内的钙调激素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而这一变化造成了对围生期妇女骨代谢的影响。通过本院96例待产妇的骨质疏松家族史、孕期补钙情况的调查以及骨密度的检查可以看出[2],母系骨质疏松家族史的孕妇更容易发生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持续的补钙对防止孕期骨密度下降及稳定骨代谢有积极的作用,因为钙摄入量不足,不能达到最佳的骨峰值,容易加速骨量流失,从本组孕妇的情况可以看出,持续补钙组的骨密度明显高于未持续补钙组;骨代谢生化指标尿钙/肌酐(Ca/Cr)和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较骨密度早[3]、灵敏度高,能对瞬间骨代谢状态作出反映,有利于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从本组96孕妇骨代谢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持续补钙组的骨形成指标血aLp及骨吸收指标尿Ca/Cr值明显低于未持续补钙组,说明持续补钙可以降低骨转换率,起到部分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玲,苏宜香。彭玉平.孕产期钙摄入量对调钙激索及骨密度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3):230-231.

[2]李品晶,李丽玮,曾定元.等.生育年龄月经失调女性骨密度状况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8,29(1):47-49.

[3]陈瑾瑜,盛正妍,游利,等.血清镁浓度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探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J].2007,13(12):837-839.

(上接第144页)

humeralfractures[J].Chirurg.2001,72(11):1235.

[2]于仲嘉,刘光汉,张志占,等.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的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4):211.

[3]王亦璁.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14(1):5.

骨质疏松的补钙方法篇2

然而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的骨头,又并非单纯地“补钙”就能“补牢”,医生要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进行综合治疗。首先,要了解骨质疏松的治疗难度在于钙代谢的特殊性

钙在人体内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血液中的钙,它随血液流动,被带到全身,是各种器官和组织发挥其功能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所以血钙必须始终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二是骨头中的钙,它是由血液带到骨骼的钙,经过骨的代谢而沉积在骨组织中,并成为人体储钙的“仓库”。

人体内99%的钙沉积在骨和牙齿上,所以钙是骨的重要材料。同时,由于骨是钙的“仓库”,随时为血液输送钙。当血钙水平下降时,骨会释出钙进入血液,使血钙上升至正常水平;当血钙超过正常水平时,骨就会把血液中多余的钙变成骨钙储存起来。

但是,人步入中年以后,由于性激素水平的下降和骨代谢的变化(破骨大于成骨),原先在骨头上沉积的钙,逐渐加速释放入血(不论血钙水平是否下降),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此时,由于饮食中钙的摄入不足及肠道吸收能力下降,能沉积在骨头上并储入“仓库”的骨钙减少,且一年比一年少。因而中年以后,体内骨钙总是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这样,骨钙便愈来愈少。年轻时骨钙储存少的人,就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那么,怎样才能早期查出骨质疏松呢?

由于一般情况下,人体的血钙总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所以血钙水平不能反映骨钙流失的情况,这就给诊断骨质疏松带来困难。目前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开始用骨密度测定仪,检测骨骼中骨量储备的情况。中老年人最好每隔一二年查一次。一些好发骨质疏松的人,如曾作过卵巢切除术、40岁以前就绝经、长期素食、消瘦且肤色白、亲属中有骨质疏松的女性,应当每隔6个月检查一次。发现骨量明显下降、有骨质疏松迹象的,就要切实“补牢”

把对骨质疏松的治疗比作“亡羊补牢”,是因为得了病才进行治疗,是比较被动的。

但是,如果不予“补牢”,骨钙的流失会逐年加速,骨折随时可能发生。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的骨头,必须进行正规的“补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补钙血钙比较低的人,无疑应当补充钙剂,以提高血钙水平,使之上升到正常的范畴。若不补钙,势必要动用已经疏松的骨头中的钙释放入血,这岂不是雪上加霜?

补活性维生素D

活性维生素D是钙被肠道吸收和从尿中重新吸收入血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补钙的同时,必须补充活性维生素D。如何补,补多少,也要因人而异,建议向有关医生咨询。

补雌激素中老年女性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受害者。一来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妇女体内钙的流失逐年加速。二来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通过甲状旁腺的作用,使维生素D的活性和含量下降,以致钙的吸收减少。这两种因素相加,使绝经后的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大大增加。可见补钙的同时,使用激素替代疗法是必要的。不过,掌握雌激素的剂量十分重要。不然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这也要由医生根据各人不同的情况施治。

积极、适量的运动中年以后,运动量明显减少,也是骨钙加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不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骨质疏松,都应当积极参加适宜于自己情况的体育锻炼。

骨质疏松的补钙方法篇3

误区一:骨质疏松就是缺钙,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就不会发生骨质疏松。

其实,骨质疏松不仅仅是缺钙,骨质疏松的原因或诱因很多,如:体重过低;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过度饮咖啡和碳酸饮料;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等;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老年人群,女性65岁,男性70岁。其中,缺钙只是诸多原因之一,当然单纯补钙也不足于预防骨质疏松。

误区二:骨质疏松与年轻人无关。

事实上,骨质疏松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这一类型的骨质疏松发病率最高,主要影响老年人,与年轻人无关。

二、继发性骨质疏松:继发于其他原因所致,如:继发于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糖尿病等。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的患者也易罹患。此类疾病很少被人了解,单纯补钙远远不够,还需要治疗原发病。另外,散发的其他类型的骨代谢疾病也不容忽略,如甲状旁腺疾病、成人维生素D缺乏症等,常常发生于年轻人。

三、特发性骨质疏松,发生于年轻人,包括:青少年骨质疏松;青壮年、成人骨质疏松;妇女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因此,年轻人如出现腰背酸痛、骨关节疼痛或轻微外伤后骨折也应及时就诊以排除骨质疏松。

误区三:没有外伤史,就不会发生骨折。

息有骨质疏松的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轻微动作常常不被感知(即没有明显的外伤史),但可以引起骨折:咳嗽、打喷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甚至用力呼吸……常见的骨折部位:脊椎骨、肋骨、桡骨、股骨上端,这些轻微的骨折可以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应注意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误区四:骨质疏松无需做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测定不但可用于诊断骨质疏松,也可用于随访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和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已经明确患有骨质疏松的病人可以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以了解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与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来说,可以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

误区五:血钙正常,就是不缺钙,即使患骨质疏松,也不需补钙。

血钙正常不等于骨骼中的钙正常。血液中的钙含量通过多种激素的调节使其维持在狭小的正常范围内,这些激素是: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当钙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导致机体缺钙时,会通过激素调节破骨细胞重吸收骨质而使骨骼这一巨大的钙储备库中的钙释放到血液中,以维持血钙于正常范围内,此时骨中的钙发生流失;当膳食中钙摄入增加时,则通过成骨细胞重新形成骨质而重建钙的储备,上述平衡如被打破即会引发骨质疏松。需要强调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即使发生严重的骨折,其血钙水平仍然是正常的,因此补钙不能简单地只根据血钙水平而定。

误区六:维生素D就是钙片。

此结论是错误的。不过,维生素D与钙片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钙的吸收一定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一、维生素D是钙的忠实伴侣,可以促进肠道钙吸收;二、“活性”维生素D是维生素D的活化形式。维生素D本身无活性,需经过肝脏、肾脏转化成“活性”维生素D后才能发挥生物学作用。三、阿法骨化醇与骨化三醇即是“活性”维生素D。不过,前者需经肾脏进一步转化后才起作用,后者可直接发挥作用。

误区七:骨质疏松是自然衰老造成的,无需治疗。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一些与增龄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老年人需要关注的四大疾病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与骨质疏松。这些疾病的发生均与增龄有关,也可以说与自然衰老有关,但是并非不需要治疗或没有办法治疗。事实上,上述疾病都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其中骨质疏松即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而减轻病人的疼痛,预防骨折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

误区八:治疗骨质疏松等于补钙。

骨质疏松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其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适当的体育锻炼、纠正不良嗜好、防止跌倒等)、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活性维生素D、雌激素或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降钙素等,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医生的建议而定。

误区九:有骨质增生,不能补钙。

骨质疏松常常合并骨质增生(即“骨刺”),而骨质增生常常是继发于骨质疏松后机体的代偿过程中发生钙异位沉积所致。这时钙常常沉积于骨关节表面而形成了“骨刺”,补钙可以纠正机体缺钙状态,从而部分纠正这一异常过程,减少“骨刺”的形成,甚至使已形成的“骨刺”减少,因此患有骨质增生的患者如同时患有骨质疏松仍需补钙治疗。

骨质疏松的补钙方法篇4

一颗小石子摔出大问题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71岁的王奶奶是一位退休教师,每当天气好时她喜欢和老伴儿一起在小区附近的公园散步;近来,王奶奶看了足底及手掌穴位反射保健的节目后,就喜欢上了在公园里的鹅卵石小路上倒走,边走边在身前和身后交替拍手。一天早上,王奶奶倒走锻炼时脚不小心踩在一颗松动的鹅卵石上,身体一下失去平衡,侧身倒在地上。老伴儿及周围的人赶紧上前搀扶,不料王奶奶却一直喊右侧腿痛不能站立。

王奶奶被诊断为右侧股骨颈骨折、骨质疏松。经过科室专家的共同讨论,最终手术医生为王奶奶选择了创伤相对较小,同时又能对骨质疏松患者提供相对较强支撑力的骨水泥强化股骨头置换手术。为什么对年轻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一次摔倒,会给王奶奶造成如此大的损害?原来这一切都是骨质疏松惹的祸。

股骨颈骨折危害大老人尽量远离它

老年人一旦发生股骨颈骨折,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严重时可导致自然寿命的缩短。对于年龄较高、身体条件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来说,如果对其施行保守治疗,通常需要不少于8周的严格卧床,限制患侧髋关节的活动。长时间的卧床可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肌力下降;骨质流失,使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还可导致双下肢静脉回流不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使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而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液回流致心肺脑等多个脏器,引发肺栓塞、脑梗、心梗等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

此外,疼痛和长时间的卧床还可使患者呼吸动度减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容易继发坠积性肺炎,严重时常可危及生命。

即便是实施手术,除了手术本身造成的组织损伤、失血等二次创伤打击之外,也常常不可避免地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不愈合,以及内固定物相关感染等。

防治骨质疏松生活方式很关键

做好以下5点让骨骼更坚强

调整饮食结构,保持酸碱平衡。老年人如果摄入过多谷物、肉类、鱼虾、糖和酒等酸性物质,会加重酸性体质导致骨质流失。应多食用水果、蔬菜等碱性食物,使每天摄入酸/碱性食物的比例保持在1∶4。同时还要多摄入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例如骨头汤、牛奶、胡萝卜、黄豆、芹菜等。避免摄入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以防钙流失增加。利用科学的饮食来减少骨质的流失是再好不过的方法。即使骨质疏松患者,通过改变日常饮食,同样能够起到促进钙的吸收,减轻骨质疏松的作用。

改变生活习惯,远离烟酒咖啡。吸烟、喝酒会导致或加重骨质疏松。研究表明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过量饮酒则会造成骨骼新陈代谢障碍;此外喝浓咖啡可增加尿钙排泄,影响人体的钙吸收。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戒除这些嗜好,保持一副硬朗挺直的身板。

适当运动,促进维生素D合成。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骨量的维持。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小时的运动,可使总体钙量增加。同时户外运动还可接受充足的日光照射,而日光照射能够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增加人体对钙的吸收。坚持运动还能提高身体各部位的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相反,长期不运动可导致废用性骨质疏松。

保好乐观心态,保持弱碱性体质。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老年人也同样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压力过大可造成人体酸性物质蓄积,进而影响到人体骨骼的代谢。因此,老年人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有助于保持弱碱性的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的形成。

适当辅助药物,补充定量钙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吸收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钙质和维生素D的吸收减少可影响骨质的形成,因此,老年人可适当地通过补充一定量的钙剂和维生素D来预防或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

锻炼方法:倒走、踩鹅卵石不可取

骨质疏松能否锻炼?能否倒着走?能否走鹅卵石?

任何形式的躯体锻炼,对预防或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都是有帮助的,因此鼓励骨质疏松患者多进行柔和平缓的身体锻炼,但一定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安全性。由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其自身的骨骼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如果锻炼过程中使用蛮力、暴力,或者不小心摔倒、扭伤都有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一些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一阵剧烈的咳嗽就有可能导致胸腰段椎体的压缩性骨折,因此锻炼一定要柔和平缓。此外,在锻炼形式上,要确保躯体的平衡稳定,避免一切存在潜在摔倒风险的锻炼。

倒着行走时,身体重心后移,眼睛无法观察到行走方向的路面情况,一旦被障碍物绊倒,手脚难以快速灵活地做出反应,极易摔倒,而摔倒恰恰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应避免的危险因素。因此,骨质疏松患者一定要格外小心,最好不要采用倒走的方式。

近年来,十分流行按摩刺激足底穴位的保健方法,鹅卵石路面应运而生,大大小小的公园随处可见这样的路面,我们暂且不谈鹅卵石对足底的按摩保健作用,就日常生活及临床实践中所见而言,鹅卵石路面确实增加了老年人摔倒的风险。鹅卵石路面是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质地坚硬而又光滑的石头铺设而成,因此,走在上面容易被突起的石头绊倒;此外,如果石头松动或石头表面被水浸湿就更加光滑,稍有不慎就有滑倒的可能。因此,从防止意外摔倒的原则上讲,骨质疏松患者还是小心为好。

急性骨关节炎是否一定要卧床?越疼越走对不对?

骨关节炎是由多种因素导致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形成的关节疾病。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急性疼痛发作时,不一定需要卧床,但一定要限制关节的活动或负重,以免加重炎症反应。同时,行走过程中产生的强烈疼痛可导致周围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极其不利。而对于一些慢性疼痛的老年患者,通过适度科学的锻炼,能够起到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有助于慢性疼痛的缓解。

日常应注意的问题,加强无障碍防护

患有骨质疏松的老人日常生活中最需防范的是意外跌倒,据估计,大约有一半患者的骨折是发生在家中浴室,所以无论是居家生活还是外出都应注意无障碍防护。特别是对同时患有帕金森氏症、中风或身体虚弱,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家人及患者本人更应加强防护。平日里可做一些简单功能锻炼,保持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的灵活性,如散步、慢跑、蹲下起立。

对于中重度骨质疏松的患者,其骨折的风险较高,可选用支具保护胸、腰椎,同时积极科学地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以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已发生骨折的患者,治疗后最好由医师帮其选定相应支具进行保护。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建议使用拐杖以降低摔倒的风险。

补钙误区多

1.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

所谓安全的补钙,主要是担心补钙过量的危害。而我国多次营养调查结果均显示,在国人的营养摄入中,钙是缺失最严重的营养素,人均每天钙的摄入量仅为391mg,尚不足营养协会推荐量的一半,其中老年人缺钙更为严重。因此,日常饮食尚不能满足健康人群对钙剂的营养需求量,而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食物补钙更是杯水车薪。食物中钙的含量较低且不固定,消化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利用率偏低,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消化机能下降,难以通过增加饮食量来满足机体对钙的需求。因此,药物补钙有其必要性,只要按照推荐剂量服用,是安全的。

还有就是担心钙剂本身的副作用,我们日常所使用的补钙药物都是采用钙盐加一定的辅料而制成的钙剂,因此其副作用主要来源于钙盐阴离子根的生成物及辅料,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食物中奶制品、豆制品等高钙食物的比例,减少钙剂的使用;二是选择含钙比例高、安全性好的钙剂,最终通过食补和药补的结合达到科学、安全、有效补钙的目的。

2.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补钙虽然是治疗骨质疏松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众多,一味单纯地补钙有时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以下是常见的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在补钙的同时针对病因进行纠正,往往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①营养不均衡。骨质疏松的发生除与机体钙缺乏有关外,还与多种营养的摄入不均衡有关。例如:维生素D具有促进小肠对钙吸收的作用。如果人体对维生素D膳食摄入不足或缺乏日照等,就会造成体内维生素D水平过低,影响钙的吸收;如果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皂钙,从粪便排出;长期蛋白质缺乏,可导致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新骨生成减少,若同时存在钙缺乏,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就会增加。

②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下降是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雌激素减少,会加速骨量的流失,使骨密度下降。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糖皮质激素能抑制成骨细胞活动,影响骨基质的形成,增加骨质吸收,使骨骼变脆。此外,雄激素缺乏、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降钙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减退、垂体功能紊乱等都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③年龄和性别影响。骨质疏松多见于65岁以上的老人和绝经后的妇女。一般情况下,人体90%的骨量累积在20岁前完成,在30岁左右达到骨峰值。骨密度峰值期过后,破骨细胞相对活跃,开始出现生理性的骨量减少,骨量将以每年0.2%~0.5%的速度递减。女性绝经、男性60岁以后减少更加明显。

④活动锻炼不足。运动是刺激成骨细胞活动的重要因素。运动不足,特别是户外运动减少,一方面将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骨骼的重建;另一方面接受紫外线的机会减少,维生素D合成降低,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使骨质变得疏松。

综上治疗骨质疏松时,最好首先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由专科医师做出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3.钙补得越多越好

钙(Ca2+)在人体内属常量元素,人体内含1000~2000克钙,是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钙在维持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尽管如此,但并不是钙补得越多越好,过多的钙吸收入血可使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高,引起高钙血症;此外,有研究还称,钙摄入过多还可能增加罹患肾结石的风险;不仅如此,钙剂中的辅料成分及钙盐阴离子根的生成物也可对人体构成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补钙不是越多越好。按照营养协会的建议,每日摄入钙量为800~1000mg,治疗剂量的钙可加量至1200~3000mg,具体用量还要根据病情而定。按照营养协会的推荐剂量或专业医师的处方补充钙剂通常是安全的。

专家简介

周君琳,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副主任。

从事骨科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20余年,多次赴国内外学习、交流,积极将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大胆创新,主要诊治脊柱和四肢的骨关节损伤和疾患。先后担任省级以上科研课题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学奖励3项,40余篇。

现任朝阳区创伤急救绿色通道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显微修复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医药保健康复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骨与关节损伤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脊柱关节疾病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创伤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骨伤学组委员等。

食疗方

现代营养学认为奶制品和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质,多食用此类食物能够增加饮食中钙的摄入,对骨质疏松患者非常有益。而传统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所以治疗上多采用补肾强筋健骨的办法,选材上坚持“以脏补脏”,即老百姓所说的吃什么补什么,所以常选用动物的骨头作为食疗的主材料。坚硬的骨头经过长时间的煮沸,能够释放出大量钙离子和骨胶原蛋白,恰恰是骨质疏松患者所需要的天然钙剂,因此这一点与现代医学的观点不谋而合。以下摘录的几个食疗方,供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选用参考。

黑豆猪排骨汤:

黑豆50g,鲜猪排骨150g,先将黑豆洗净泡软,与猪排骨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煮炖至黑豆熟烂,加入食盐调味即可食用。此方具有补肾活血、祛风利湿的作用。

桑椹牛骨汤:

桑椹子25g,牛骨250g。先将桑椹子洗净,加酒、糖少许蒸制,再将牛骨置于砂锅中,以旺火煮沸,撇去浮沫,加姜、葱改用小火炖煮至牛骨发白,表明牛骨中钙、磷、骨胶原蛋白等已溶解于汤中,即可捞出牛骨,加入蒸制好的桑椹子,再煮20分钟,调味即可饮用。此方具有滋阴补血、强筋健骨的作用,特别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同时伴有神经衰弱的患者。

淮杞甲鱼汤:

淮山药18g,枸杞子15g,骨碎补10g,活甲鱼1只(重约500g)。先将甲鱼宰杀去内脏洗净,连甲壳切块,再将骨碎补用纱布包好,与淮山药、枸杞子、甲鱼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及姜、盐、料酒少许,用文火炖煮至甲鱼熟烂,分早晚两餐吃甲鱼肉、淮山药、枸杞子喝汤。此方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健脾的功效。

核桃莲子补肾粥:

骨质疏松的补钙方法篇5

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后者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另外有少数遗传性骨质疏松。老年人骨质疏松多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来说,女性35岁、男性45岁以后骨钙就开始流失,随着年龄的增加,流失速度不断加快,60岁时大约有50%的骨钙流失,75岁以上的妇女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高达90%以上。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不易被人注意的疾病,骨质流失完全是在人们觉察不到的情况下,像沙漏中的沙子一样,静悄悄地发生的。骨质疏松症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骨折后造成的高致残率、高死亡率、治疗的高费用和低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早期症状

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在疼痛患者中占70%~80%,另外还有双髋区的疼痛以及长骨的疼痛等。

身长缩短、驼背: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身长缩短。

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责,还会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

呼吸功能下降:由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

目前,医院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检查手段有:生化检查(骨形成指标,骨吸收指标,血、尿骨矿成分检测),X线检查,定量Ct,超声波等,但目前应用较为普遍并被认可的主要是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进行骨密度检查。

从生活方式上看,吸烟成为不明原因的年轻男性骨质疏松的重要诱发因素。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吸烟可以导致骨密度降低,从而引发骨质疏松。同样,过分依赖代步工具、长期办公室工作、不运动,人体骨质对钙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大量的骨钙会游离到血液中,并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骨密度。

反之,适量运动可使人的食欲增强,促进胃肠蠕动,增进消化功能,提高对钙等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并促进骨骼的钙化。运动还能增加骨的血流量,有利于血液向骨骼内输送钙离子以及破骨细胞向骨细胞转变,促进骨骼的形成。

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1.体格瘦小者。

2.大量摄取咖啡、茶,不当节食减肥者。

3.运动量小,长期坐办公室者。

4.钙、维生素D摄取不足者。

5.月经来潮早,40岁以前绝经者及更年期的妇女。

6.卵巢、子宫、胃或小肠切除者。

7.饮食过于清淡或偏高蛋白,嗜烟酗酒者。

8.家族有骨质疏松症病史者。

9.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药物治疗者,糖尿病、甲亢疾病患者。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调理

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骨基质的原料,可增加钙的吸收和储存,对防止和延缓骨质疏松有利。如奶中的乳白蛋白,骨头里的骨白蛋白,核桃中的核白蛋白,蛋类的白蛋白,都含有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维生素C对胶原合成有利,故应有充足的蛋白质与维生素C。

补充钙质。膳食中应给予充足的钙,正常成年人每日达800毫克,老年人应给予1000毫克。除饮食补充外,可适当补充钙剂,但不要盲目补充维生素aD丸,因服食超量可引起中毒症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注意烹调方法。一些蔬菜如菠菜、苋菜等,含有较多的草酸,影响钙的吸收。如果将这些菜在沸水中焯一下,滤去水再烹调,可减少部分草酸。

限制饮酒。过量饮酒可影响钙的吸收。

骨质疏松症食物推荐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豆类及豆制品、面筋、大米、花生等。

2.肉蛋奶的选择:牛奶、鱼类、虾蟹、乳制品、沙丁鱼、青鱼、鸡蛋、红肉、牡蛎、虾米等。

3.蔬菜的选择:油菜、胡萝卜、青椒、番茄、西兰花、茄子、莴苣、黄瓜、西芹等。

4.水果的选择:苹果、香蕉、猕猴桃、橘子等。

5.其他:芝麻、核桃、松子、蘑菇。

科学合理补钙

骨质疏松与人体内的钙量息息相关,但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补钙越多,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就越小。人体所需钙元素的全部或大部分可从食物中获得,对婴幼儿、青春期、妊娠、哺乳期妇女及老年人需钙较多的人群,更应强调以食补为主,只有当食物中的钙含量低、摄入不足或体内钙丢失过多时,或发现有钙缺乏症状,或有钙磷代谢障碍表现时才需补充钙剂,而不是人人都需补钙。

补钙应选择易溶解无刺激、酸碱度适中、口感好、易服用、易保存、价格低廉的剂型。因人体内钙都是以离子形式吸收利用的。所以,餐后或餐时服用,其吸收率要高于空腹时服用,而且分次小剂量服用比一次大剂量服用的吸收率高,机体缺钙时吸收率高。膳食成分对钙的吸收也有很大影响,如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可阻碍钙的吸收。

不过,补钙过量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钙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小的矿物质之一,但摄入过多,不仅造成浪费,也会有不良反应。专家强调,补钙的基本原则应以食补为主,若需补钙必须同时补给适量的维生素D,单独补钙是不合理的,过多补钙更有害。

远离骨质疏松误区

误区一: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

许多朋友以为感觉良好,骨头不疼不痒的,就不会患骨质疏松症。其实,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此病的早期诊断依靠双光子骨密度仪及定量Ct检查。病程10年以上者,可以通过X光拍片检查确认,建议朋友们要定期进行体检。

误区二:去保健品商店诊断骨质疏松症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有许多人是在保健品商店或者药店诊断出骨质疏松症和缺钙的。许多商店内为厂家促销而备有检测骨密度的仪器,其实检测人员并非医务人员,检测结果往往是人人都缺钙,老年人更是个个都患有骨质疏松症。显然,这样的结果是不可靠的。诊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应到条件较好的医院去。该不该补钙,补什么样的钙,补多少,如何补以及补钙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里面的学问很多,必须根据病情,从实际出发,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误区三:骨质疏松症患者静养能防骨折

一些已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朋友听说这种病容易骨折,因而不敢多活动,更不敢进行体育锻炼,成天不是躺着就是坐着。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这种做法也欠妥。因为,运动可以强筋骨,改善血液循环,增强骨密度,特别是在户外阳光下活动,还可以增强维生素D的合成与吸收,而有助于钙在体内的吸收与利用。所以,运动对防治骨质疏松症十分必要。

误区四:常吃多吃钙制品就能补钙

许多人误以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而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或钙制剂就能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因为被人体吸收和利用钙还需有其他条件,如果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即使摄入足量的钙质,依然可能发生骨质疏松症。例如长期服用可的松类激素或甲状腺素者,或者患有慢性胃肠道疾病者,都容易因钙的吸收与利用障碍而患病。

误区五:骨质疏松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尤其是年轻女性节食减肥,体重下降的同时对骨骼也产生了严重隐患。另外,老年患者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放弃治疗也是错误的。

骨质疏松的补钙方法篇6

祝医生:治疗骨质疏松要根据病因,因病施治。原发性骨质疏松可以一边基础治疗,一边药物治疗。基础治疗包括补充高钙饮食或者钙剂、维生素D,钙摄入可减缓骨的丢失,改善骨密度,维生素D有利于钙在胃肠道的吸收,基础治疗为药物治疗的一种补充疗法。药物治疗如抗骨代谢药,包括降钙素类、双膦酸盐类、雌激素类等药物,有时甚至需要止痛药物,以及其他治疗等。继发性骨质疏松要针对原有疾病进行治疗,否则单单治疗骨质疏松是起不到作用的。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一类是抑制破骨细胞的药物,另一类是促进成骨细胞的药物。

抑制破骨细胞的药物及方法有多种。例如,早年不幸切除了卵巢的女性,在妇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促进降钙素分泌,抑制骨吸收,但须经过妇科医生排除罹患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风险之后。又如,乳腺癌与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那么可以选择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可以在不额外添加雌激素的情况下,使雌激素受体兴奋性增高,也可以起到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效果,同样可以抑制破骨细胞。再如,通过注射降钙素可以使破骨细胞萎缩并失去活性,使血液中的钙更有效地沉积到骨组织里去,这时再测血钙,血钙浓度就会降低,因为血液中的钙都到骨头里去了。目前,最有效的药物为双膦酸盐,一年只需使用一次,静脉给药,效果较好。

促进成骨细胞的药物比较少,也比较昂贵。例如,甲状旁腺素(ptH),当一个骨头被压扁的骨质疏松患者前来手术,由于治疗时使用的钉子在骨头里根本固定不住,这时就可以使用甲状旁腺素强化骨骼,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把骨密度提高。

无论是哪类药,都需要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维生素D和钙是原料,是必需的基本原料。

《科学生活》:骨质疏松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哪些疾病吗?

祝医生:质疏松使骨折风险大大增高,这是最直接的影响。老年人骨折后,容易发生诸多并发症,更可能危及健康和生命。

女性由于绝经,60岁左右比较多见骨质疏松,男性70岁左右比较多见骨质疏松,一旦骨折,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就降低了,活动半径也小了,慢慢会导致只能卧床等危害。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后的1年内,男性死亡率为31%,女性死亡率为17%。骨质疏松骨折后,59%的男性患者丧失行走能力。

如果是原发性的骨质疏松,血钙浓度严重不足,那么血压就会不易调整,可能会诱发一些心血管疾病,但这在临床上并不是直接相关的。

《科学生活》:骨质疏松后,对骨骼形成了不良影响,这些影响该如何补救呢?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与普通骨折有何不同呢?

祝医生:对骨骼形成了不良影响的补救方法就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第一位的,各个层面的药物治疗。包括中药的治疗,一些中成药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一定效果。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于骨折的治疗,其实是一样的。无非是固定―绑石膏,或者手术。骨折时,石膏固定部位的骨密度会明显下降―这被称为废用性的骨萎缩。一个骨质疏松的患者,绑石膏让他固定不动,那么就加剧了他这个部位的骨质疏松。所以骨质疏松的患者一旦骨折,能做手术还是尽量做手术为好。但骨质疏松还会影响骨折后骨骼的愈合,使愈合时间延长、使愈合质量下降。骨性骨痂改建(骨吸收>骨形成)加速,骨痂内胶原纤维疏松、排列紊乱;若不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愈合后骨痂的生物力学特性下降,最大载荷能力会下降。

骨质疏松骨折的复位固定十分困难,假体松动发生率高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传统手术打钉子并不是最可取。最常见的骨质疏松骨折―手腕、髋关节、腰椎部位骨折,目前都可做微创的手术治疗,这是最好的方法。椎体成形术可治疗腰椎的变形,将一根空心的管子穿进压坏的腰椎中,管中有一个球囊,在管子插入时,球囊是瘪的、收起来的,进去之后打气撑开,同时将腰椎撑开,然后将骨水泥打入,一段时间后骨水泥硬化,腰椎就得到修复、固定。这时将管子拔出,缝一针,甚至可不缝针。髋关节受力大,不可能使用骨水泥治疗,但可以在腰上开个小洞将钢板插入进行支撑。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质差,如何避免骨质疏松带来的弊端、进行微创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最后,要提醒骨质疏松患者重视治疗。放任骨质疏松只会使骨折愈后情况变差,甚至出现多部位的骨折。3个月到半年左右,可以进行复查血钙、电解质与维生素D的含量。

《科学生活》:骨质疏松后该如何调理?如何在营养方面改善?可否进行运动呢?现在的年轻人要预防骨质疏松,有哪些办法呢?

骨质疏松的补钙方法篇7

病因分类

原发性:分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继发性:内分泌性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妊娠和哺乳期;胃肠性吸收不良胃切除;其他:如废用性全身性骨质疏松、肝病、肾脏病、遗传性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类风湿关节炎、肿瘤、短暂性或迁徙性骨质疏松等。

临床表现

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的原因是由于骨吸收增加,在吸收过程中骨小梁破坏、消失和骨膜下皮质骨吸收均会引起疼痛[1]。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身长缩短、驼背:脊椎椎体为松质骨组成,且负重量大,尤其在胸腰段易受压扁形,使脊柱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节椎体可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可缩短3~6cm[1]。

骨折:这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严重限制患者的活动,甚是缩短寿命。由于骨质疏松者骨质丢失量的30%来自脊柱,因此患者常因发生脊柱骨折而来就医,但有20%~50%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并无明显的症状[1]。

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脊柱后凸,胸廓畸形,均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不少老年人有肺气肿,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1]。

骨质疏松诊断

结合病史与临床特点:女性患者应注意询问妊娠哺乳及月经情况。病因不同可有其相应的症状及体征。但其共同点有周身骨痛以脊椎、骨盆区及骨折处为主,呈持续性疼痛且与骨质疏松程度相平行,蹬楼梯或改变时尤甚。久病脊椎压缩性骨折、下肢肌肉萎缩,致身长缩短;胸廓畸形,肺活量减少可影响心肺功能。

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Kp)及尿磷在Ⅰ型骨质疏松患者可正常,血浆骨钙素升高,尿钙可偏高,尿羟脯氨酸可能升高。如伴有软骨病时血、尿生化指标可能有相应改变。据统计Ⅰ型骨质疏松患者约60%的骨aKp升高,血清aKp升高者仅占22%。Ⅱ型骨质疏松患者进展缓慢,变化不明显[1]。

X线检查:当X线呈现骨质疏松时骨矿物质的减少已在30%~50%以上。主要改变为皮质菲薄,骨小梁减少变细或稀疏萎缩,类骨质层不厚,以脊椎和骨盆明显特别是胸、腰椎负重阶段尤重。早期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透明度加大,水平方向的骨小梁呈垂直的栅状排列。后期纵行骨小梁也被吸收抗压能力减退,胸椎呈楔状畸形。近年来,多种新技术已应用于骨质疏松的检测,如中子激活分析法测定全身体钙,单光束骨密度仪测定前臂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脊柱骨密度,椎体用计算机断层(Ct)以及放射光密度计量法等。

诊断标准: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结合我国国情,1999年我国第一届骨质疏松会议制定以下诊断标准,该标准以汉族妇女DeXa测量峰值骨量(m±SD)为正常参考值,不同民族、地区和性别可参考执行该标准:①>m-1SD正常;②m-1SD~m-2SD骨量减少;③<m-2SD以上骨质疏松症;④<m-2SD以上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⑤<m-3SD以上无骨折,也可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症[1]。

骨质疏松的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治疗和体育治疗。

药物治疗:是比较传统的方法,是针对骨质疏松患者的体内代谢异常,采用药物进行调整。①性激素补充疗法: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雌二醇1~2mg/日;乙烯雌酚0.25mg,每晚;复方雌激素0.625mg/日;尼尔雌醇2mg/半月;利维爱2.5mg/日。②降钙素:如密钙息(鲑鱼降钙素)。③维生素D:罗钙全、阿法骨化醇。④钙制剂:无机钙,如氯化钙、碳酸钙、碳酸钙;有机钙,如葡萄糖酸钙、乳酸钙、门冬氨酸钙、活性钙、钙尔奇D。⑤氟化物:主要有氟化钠和单氟磷酸盐;⑥异丙氧黄酮:近年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一种非激素类药。⑦骨肽片:此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治疗性的药物,该药是用来治疗风湿类风湿的,是惟一的口服骨肽制剂,能直接到达发生骨质疏松的骨骼部位,靶向性好,含有多种骨生长因子。骨肽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具有较好的疗效。

研究表明,骨肽中含有多种促进骨代谢的活性肽类及钙、磷、铁等无机元素,具有调节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新骨形成、以及调节钙磷代谢作用;具有明显增强骨钙代谢沉积,防止骨质疏松的作用;并且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的作用,在骨组织的修复和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因此导致骨的力学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分原发性Ⅰ型和原发性Ⅱ型骨质疏松症。原发性Ⅰ型骨质疏松症属高代谢型,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减少,使骨吸收亢进引起骨量丢失,因此应选用骨吸收抑制剂如雌激素、降钙素、钙制剂。原发性Ⅱ型骨质疏松症,其病因是由于增龄老化所致调节激素失衡使骨形成低下,应用骨形成促进剂,如活性维生素D、蛋白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钙制剂、骨肽片等。

绝经后妇女骨丢失大约经历快速丢失、稳定及再丢失三个阶段。绝经前月经正常时年龄增长的骨丢失,平均每年丢失0.3%~1%。快速丢失发生在近期绝经与绝经早期,因雌激素迅速降低而发生骨的加速丢失,平均每年丢失1%~6%,持续约10年左右,与此相关的骨质疏松症即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部分妇女骨加速丢失的速度较快,累计丢失量在短期内较多,可能在绝经10年内,即<60岁时,骨量低到可诊断为疏松症。多数妇女丢失的速度较慢,在60~65岁以后骨量才低到可诊断为疏松症。也有部分妇女骨量储备较多,即骨峰值较高,丢失速度较慢,可能到老也不会发生骨质疏松症。若将老年人定义为60岁以上,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人主要是老年妇女,即绝经后妇女,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首选性激素补充疗法(HRt)。

性激素补充疗法价廉、物美,引起了医疗界极大的职业兴趣,并唤起了科学家探索的热情。卵巢功能自中年之前开始衰退,引起临床的表现不同,可偶感不适,也可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对卵巢功能衰退,究竟应不应该实施性激素补充疗法,至今仍争论不休。多数学者认为,符合适应证的并且患者要求时,给予性激素补充疗法。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对绝经后妇女应用性激素补充疗法,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是合理的,可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的发生率。

联合用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其目的是更有效的降低骨折发生率。目前认为降低骨折率不仅需要提高骨密度,同时应改善骨的质量,增加骨应力,并减少跌倒的机会。因此,一种药物显然不具备上述多种功能,而联合用药可从不同的环节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增强骨骼抗骨折的能力。HRt+氟化物+钙+活性维生素D是降低骨折率的最理想联合方案,氟化物是骨形成刺激剂,同时补充足量的钙时,BmD上升,骨的质量正常,并降低骨折率。HRt抑制骨吸收,主要因减少骨激活频率而降低骨折发生率,氟化物则促进骨形成,以增加骨量而减少骨折率。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为整复、固定、功能活动和必要的药物治疗。骨折的整复和固定在实施上有两种方法,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应根据骨折的部位和损伤情况具体而定。骨折的整复和固定的目的是为骨折愈合创造有利条件。无论哪种治疗方法都应以不影响骨折愈合为前提。对老年骨折的治疗标准应以方法简便、创伤小、达到骨折愈合后关节不受影响、生活能够自理为目的。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应均衡饮食,适当补钙注意从饮食中补充钙,每日钙摄入量不少于12g,并给予生理需要量的维生素D[1]。提倡体育锻炼,增加成年骨的储备,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都有利于钙的吸收。运动中肌肉收缩、直接作用于骨骼的牵拉,会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因此,适当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亦是有益处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情,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因为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预防骨折对老年患者的活动场所要做到有较好的照明,地面要干燥,以防跌倒[1]。

骨质疏松的补钙方法篇8

骨质疏松的危害

1 潜伏期人过35岁,骨量丢失开始,骨密度下降,骨骼开始退化,有轻微的腰酸、背胀、乏力感。

2 警示期人到45岁以后,骨量丢失达15%左右,胶原蛋白缺乏达20%以上,这时会发生颈肩痛、腰痛、背痛等症状。

3 高危期骨量丢失高达25%以上,胶原蛋白极度缺乏,骨骼千疮百孔,就像被蚂蚁掏空的树干,极易发生骨折,并伴有全身疼痛、行走艰难、弯腰驼背。

4 致残期骨量丢失达25%时,一旦因骨质疏松骨折,由于胶原蛋白的缺乏,断骨很难连接恢复,导致卧床不起。

骨质疏松与单纯补钙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把骨质疏松简单地归咎于体内钙元素的缺乏。的确,钙质的大量流失和缺乏是导致骨质减少的一个原因,所以我们选择各种方式来设法补钙――吃各种各样的钙片、含钙食品等等。

但是,为什么单纯补钙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为什么医生常常要提醒人们及时走出盲目补钙的误区?因为产生上述症状的原因不是单纯缺钙所致。很多研究骨质疏松的专家都证明:骨骼中胶原蛋白的流失也是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骨质疏松与胶原蛋白

人的骨骼是由三分之二的钙和三分之一胶原蛋白组成的。两者好比是沙石与水泥的关系。只有人体内的胶原蛋充足,骨骼中的钙才能被牢牢固定住。但是,人在25岁左右时骨骼中的胶原蛋白已开始慢慢流失,到60岁左右时骨骼中的胶原蛋白流失量超过50%。胶原蛋白少了,钙也就没有了可以依附的“住所”,同时补充胶原蛋白和钙,才能更快、更有效地预防改善骨质疏松。

补充胶原蛋白,足量才有效

食物中富含胶原蛋白的是猪蹄、牛筋等,但这两种食物都含有较多饱和脂肪酸,不宜多吃。而且,老年人胶原蛋白的需求量很难通过日常食物摄取满足(60岁老人每天需5克胶原蛋白,相当于每天吃10斤猪蹄),所以想获得充足的胶原蛋白可通过胶原蛋白相关产品补充。

怎样选择优质胶原蛋白

什么样的胶原蛋白才是好的胶原蛋白呢?研究显示,分子量小于3000道尔顿的水解胶原蛋白才是最易吸收、最有效的胶原蛋白。目前,全球最大、最优质的胶原蛋白生产商是法国罗赛洛集团,其生产的胶原蛋白完全符合这一标准,吸收率高达90%。

骨质疏松的补钙方法篇9

根据骨质疏松症骨吸收过度和骨形成相对不足的特点,目前所使用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有三大类,常用的有:①骨吸收抑制剂,其中有钙制剂、雌激素、降钙素、双膦酸盐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②骨形成促进剂,其中有氟化物和甲状旁腺素(pHt);③兼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作用的制剂,有活性维生素D,合成类固醇康力隆等。

下面介绍几种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

钙剂

适当的补充钙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也是骨质疏松症必备的辅助治疗。近年来,在医药市场叱咤风云的钙制剂主要有美信钙(柠檬酸钙)、钙尔奇、凯恩立、钙维胶囊(碳酸钙)、乐力(氨基酸螯合钙)、迪巧(维D钙咀嚼片)、盖中盖(乳酸钙)、巨能钙(L-苏糖酸钙)、盖天力(活力钙)、仙灵骨葆胶囊等。

在使用和选择钙剂时,应注意几点:①必须明确自己是否有缺钙或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②钙剂以分次服及进餐后服用吸收较好,并可减少胃肠道不适感。③有的钙剂服后必须在胃酸帮助下才能被吸收(如碳酸钙)。因此,胃酸缺乏患者应选择没有胃酸帮助也能吸收的钙剂。④补充钙剂时,应选择服用方便、经济实惠、副作用少、吸收率高和生物利用度高的钙剂。⑤骨质疏松症患者,每天服用钙剂的量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一般来说,骨质疏松症患者,每天使用1000~1500毫克以内,合并症少见。⑥研究表明,单纯使用钙剂,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没有明显治疗作用。⑦补充钙剂应避免服用有重金属污染的钙剂,有些天然的钙剂如牡蛎等在形成过程中已被重金属污染,因此,不能盲目地相信天然钙剂一定是无毒的宣传。

维生素D或其活性衍生物

维生素D3可使骨吸收下降,增加钙和磷在小肠的吸收,维生素D可增加骨基质蛋白,激活骨生长因子,刺激骨钙素合成,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增加骨的矿化速率。老年人由于机体各器官机能的下降,维生素D及其活性衍生物合成减少,老年人补钙时,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

目前,医药市场上常用维生素D类药物有:阿法D3、萌格旺、法能、霜叶红、罗盖全等,对于肾功能不全的骨质疏松患者,由于羟化酶的缺乏,应补充活性的维生素D如罗盖全等为宜,以保证钙的吸收。

研究表明,仅仅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对“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无明显的治疗效果。

双膦酸盐类药物

双膦酸盐对骨吸收的影响机制:①它能干扰成熟破骨细胞的功能,抑制破骨细胞在骨表面的积聚。②双膦酸盐在骨中半衰期为数月到数年,故其在骨表面足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力,使其降低,消除破骨的作用。③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化。故双膦酸盐是近年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种常用的重要的药物。

许多临床研究证明,其治疗骨质疏松症是有效的。目前有十几种双膦酸盐用于临床。第一代的双膦酸盐――羟乙膦酸钠药物由于其抑制骨吸收和抑制骨矿化的剂量十分接近,即其治疗剂量会引起矿化障碍,故通常采用间歇性、周期性用药以避免出现骨骼矿化不良。而第二代、第三代双膦酸盐对骨吸收的抑制远超过其对矿化的抑制作用,无需间断性周期用药。目前,国内医药市场上常用的是阿伦膦酸盐类药物,商品名有天可、固邦和福善美。研究表明,使用阿伦膦酸钠10毫克,每天空腹服1次,一般治疗6个月到1年对骨吸收的抑制率可达50%~75%。使用持续3年,可使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人的椎体骨密度增加8.8%。股骨颈、大转子和全身骨密度分别增加5.9%、7.8%、2.5%,骨折发生率降低48%。由于双膦酸盐对骨吸收的抑制作用强大而持久,目前国外已使用70毫克一片的福善美,每周只要早起空腹口服一次,这样既方便,又可减少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

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还有利塞膦酸钠,常用量每日口服5毫克;埃本膦酸钠常用量是每日口服2.5毫克。

骨质疏松的补钙方法篇10

第一,骨痛。骨痛的人占骨质疏松症人群里面的大概40%-60%,不是说每个骨质疏松症的人都有骨痛的,有人根本就没有。但是骨痛本身这个症状也要到医院里面让医生进行鉴别,年纪大了腰酸背痛是常见的,不一定这个痛就是骨质疏松症引起的。举例来讲,比如关节炎、骨质增生、腰椎管狭窄、椎间盘病变都会引起腰酸背痛,甚至腿痛,所以要医生来鉴别,把这些因素排除掉,再加上结合测定发现骨密度比较低,那么这种情况可以考虑这个疼痛是骨质疏松引起的。这种症状大概占骨质疏松症病人里面的40%,最多调查是60%左右。

第二个症状就是驼背。在街上可以看到很多老年人拿一个手杖,弯腰驼背,老了以后驼背的人很多,由于骨质疏松慢慢把锥体压扁,锥体前缘比较扁,后缘比较宽,是楔形的,连续好几个椎体都是楔形的,组成的线条就变成一个弧度,侧面看起来就是圆形的背。这是第二特点,特别在老年女性中比较常见。身高还会降低,一般要比年轻时最高的身高丢失4公分左右。

第三个症状,骨折,这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结果。一个是生活质量的下降,甚至由于并发症危急生命,髋关节骨折,卧床不起,由于要做大手术,增加了很多风险,甚至于并发症而导致死亡。一个是疼痛、功能障碍,另外生活质量降低,生活不能自理。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一旦出现了骨折,生活原本比较孤独的话,还会导致精神压力、认知方面的障碍,产生忧郁症、焦虑症等等。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手段

骨质疏松症从治疗角度讲,概括起来是两点,第一叫开源,第二叫节流。前面提到的在围绝经期的时候代谢非常快,骨的流失也非常快,这个时候要用药阻止它的流失,降低它的代谢率,这样丢失就会减少。这一类药叫节流的药。开源的药就是长新骨头。长新骨头超过了骨的流失,这就是开源。

老年人是第二类型的高龄患者,骨的退化性疏松症就需要用第二种开源的方式刺激新骨的成长,使新骨成长超过骨流失。对于围绝经期妇女是第一类型骨质疏松症,要用节流的方法,双膦酸盐、临床上常常用到的福善美(阿仑膦酸钠),还有现在诺华的静脉注射的密固达(唑来膦酸),这两种都是双膦酸盐的代表药,它的典型作用就是抑制骨质疏松,这是两类。

第三方面,是必须要补钙。在老年人身上钙流失以后要补充回去的话,单单靠食物往往不够,所以一定要额外补充,这是基础用药。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用任何药物的时候必须同时加入维生素D帮助钙吸收,维生素D本身80%是靠自身代谢合成的,靠阳光照射皮肤以后在紫外线作用下转化成骨安生存,但是老年人这个功能降低了,它本身能够合成的量满足不了身体代谢需要,所以也必须另外加以补充。维生素D、钙这是基础用药,预防上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再加上在治疗的时候适当地用开源的药或者截流的药同时配合起来用才能得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