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改善骨质疏松的方法十篇改善骨质疏松的方法十篇

改善骨质疏松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0:15

改善骨质疏松的方法篇1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干预;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32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082-0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导致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的退行性的骨病,中医辨证论治“肾藏精,精化髓骨依赖髓以充养”,随年龄增加病情加重,“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萎”,表现为疼痛、骨骼变形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特别是其表现在脊柱,髋部及四肢肋部的持续性的静息疼痛,其与中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病因病机相符合,故我们应用中医外治疗法对骨质疏松症的“标”症进行对症治疗以达到和血疏通经络,补益强壮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对门诊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男女各50例),年龄为60-80yo,平均年龄为74yo,伴有肢体疼痛,功能障碍及心理不适应等临床症状的,随机分为中医药干预组和单纯西药干预组各为25男25女。

1.2方法在所有患者均维持西药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同时,处理组将患者按照中医辨证论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个体化运用中医外治法予以针灸推拿按摩,穴位贴敷治疗及膏药敷治,即对患者的标症进行对症处理。单纯西药治疗组则不予以任何中医外治法处理,在必要时处方nsaid药品止痛。

1.3随访及评定治疗经疗程1年结束后,对患者疗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以临床体征体检结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健康问卷》及《mpQ疼痛问卷melzack,1987》调查问卷进行评定,对患者远期疗效及生活质量评估,门诊每3月随访一次以跟踪干预疗效稳定性。

2结果100例患者分组并顺利完成治疗和疗程结束后的跟踪随访。治疗疗程均为1年,随访时间皆为3月。其中处理组在目标临床症状的改善上,如疼痛、功能障碍有明显的积极性,而心理适应因个体差异性表现各异但整体有好转趋势。疗程结束后通过骨质疏松评分量表评定发现,2组患者bmd值均上升(患者治疗前后BmD改善对比非参数检验结果Z=-1.724,p=0.085无统计学意义)且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指数均改善提高,经中西药结合剂中医外治辅助疗法处理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指标均明显改善,(X2检验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骨折发生对比,X2=5.381,p=0.020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对比:X2=7.230,p=0.027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月情况良好稳定,与单纯西药组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经中医药干预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改善,有显著差异。见表1,2,3。(非参数检验结果)。

表1患者治疗前后BmD改善对比

*:Z=-1.724,p=0.085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结果。

表22组患者治疗后骨折发生对比

χ2=5.381,p=0.020有统计学意义。

表3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对比

χ2=7.230,p=0.027有统计学意义。

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对患者骨质疏松的治疗均有效,其骨密度值均得到改善提高,但两者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即中医药的介入并不能对骨密度的改善起到影响,但是对患者骨折发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这说明中医药治疗介入多患者最终治疗目标有正面积极效应,这与目前骨质疏松治疗提倡不单纯以骨密度作为疗效评估的提法相符合。

3讨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代谢疾病,是系统性骨骼疾病,其病因与年龄,性别,原发性继发性多种因素相关,在遭受轻度创伤或其它风险因素作用下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增加了患者病残率和死亡率,目前治疗上多倾向于单纯药物治疗,对于非药物治疗方面涉及不多,而即使有所见得有些治疗也是把该病误作骨关节炎等他病进行治疗,造成了盲目治疗缺失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所以,我科以先明确诊断,维持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前提基础上,施予中医外治法干预其临床症状,从标症入手,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其生活自信心,促进骨质疏松患者心里健康。其作用机理在于中医调治的特点,如针灸有调节经络、通络止痛、补益肝肾等功效,穴位贴敷治疗和膏药外敷是具有特效的传统体外局部给药途径的优势,这些都反馈式调节人体神经疼痛敏感性(痛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痛处氧代谢,有利于炎症物质消除,从而起到通则不痛,荣则不痛的疗效。而推拿按摩又可以舒缓筋骨,对患者关节活动度,肌肉萎缩等起到良好的康复作用,包括指导患者练功(如易筋经锻炼)此类运动疗法属于医患合作的积极模式,其次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医外治法医生与骨质疏松症患者面对面交流,不可排除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心理疏导有良性的诱导暗示作用。在对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可以体现出中医“以人为本”个体化方案,再者中医外治法在其副作用和医疗成本上也是极具优势竞争力。中医外治法属于中医医生康复学,适当将其灵活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辅助治疗,对该病临床症状有效干预做到标本兼顾,才是对患者来说最完美的愿景。

参考文献

[1]赵咏芳,张弋,史万钟等.骨质疏松症中医症型初步临床报告[J].中医正骨,1998,10(5):9-10.

[2]刘忠厚.骨质疏松症[m].第一版.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2.

[3]苏继承.骨伤科康复技术[m].第一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7.

[4]沈霖.骨质疏松症[m].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17-232.

[5]刘鲜祥,林燕萍.骨质疏松性骨折[m].第一版.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6-80.

[6]朱冰,徐慧兰.原发性骨质疏松可控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05增刊:473-475.

[7]杨明会.重视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8,9(4):67-68.

改善骨质疏松的方法篇2

【关键词】肾虚血瘀证;补肾化瘀;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症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080-0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并伴有全身多系统受累。关节滑膜的病理改变为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并伴有局部和全身骨质的丢失,形成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Ra在疾病发展和治疗过程中会并发骨质疏松,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据报道,Ra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约是正常健康人群的2倍[1]。因此,在美国风湿病协会(aCR)提出的Ra治疗指南增补文件中[2],就强调了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学术界也围绕着Ra并发骨质疏松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研究。但是Ra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还没有完全被阐明[3]。因此,重视Ra患者op症的早期防治对疾病预后的改善、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肾虚血瘀证的理论基础

根据“骨质疏松症”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骨痿”、“骨痹”等范畴。《素问・痿论篇》中论述:“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清・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脏腑所合》在总结前人论述的基础上指出:“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者则骨强。”《素问・宣明五气篇》明确指出:“肾主骨”。以上论述说明骨之强弱与肾中精气盛衰的关系密切。肾中精气充盛,则骨髓生化有源,骨才能得到骨髓的滋养,骨骼强健。肾精亏虚则骨髓生化无源,骨骼失养而痿弱无力。近贤焦树德教授[4]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素体肾虚特点,因肝肾同源,共养筋骨,肾虚则髓不能满,真气虚衰,如感受寒湿之邪则乘虚侵肾。肾为寒水之经,寒湿之邪与其同气相求,深袭入骨,痹阻经络,气血不行,关节闭涩,筋骨失养,而致关节疼痛,畸形。因此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肾虚证是常见病机。同时诸多研究证实肾虚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常见病机[5、6]。有研究发现,肾虚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7、8]。因此,对于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的骨质疏松症,肾虚不容忽视。在此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做了大量的实验,结果证明,肾虚与骨密度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9]。肾虚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减退,性激素分泌下降,使成骨功能下降,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减少,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10]。

此外,痹证日久,不仅外邪充斥经络、骨节,痹阻气血,而且留邪与气血相搏,津液不能随经运行,凝聚成痰,血脉涩滞不通,进而成瘀。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卷下・痹证有瘀血说》提出:“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证……病在筋骨,实难见效……已凝之血,更不能活……明此义,治痹证何难?古方颇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身痛逐瘀汤”。因此,在Ra病机中,寒凝津成痰,湿停聚为痰,热灼津为痰;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湿性黏腻则阻碍气机,血受热则煎熬成痰;痰与瘀相互为患,既可因痰致瘀,亦可因瘀致痰;痰能滞气,气被痰阻,血行瘀滞,痰瘀相杂,导致痰瘀痹阻,胶固难化,深入骨骱,侵蚀骨质,导致关节畸形。外邪痹阻、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导致瘀血痰浊,日久亦可导致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气血津液运行无力,津停为痰,血停为瘀。瘀血阻络,骨骼失养,必渐见骨痿。Ra病程中,在各种炎性细胞、致炎因子的作用下,机体全身血液流变学发生变化,关节局部组织也因发生炎症反应、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11]。血瘀的病理基础是微循环障碍,瘀血可以造成骨小梁内微循环障碍,导致血液中的钙不能正常进入骨骼,而发生骨质疏松[12]。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患者骨小梁内有微血管的改变[13]。骨质疏松的病理改变为骨小梁变细、数目减少,残存骨小梁负荷加重,易发生骨小梁微骨折,导致骨内瘀血;骨质疏松与血瘀交互加重,形成恶性循环[14]。而临床研究也表明,活血化瘀法可改善骨质疏松[15、16]。

Ra继发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本虚标实,以肾精亏虚为本,以瘀血阻络为标的骨骼疾病。近代医家多依据“肾主身之骨髓”及“久病入络”这一基本病机,围绕补肾益精壮骨、活血化瘀法治疗Ra继发op症展开论述。

二、补肾化瘀法的实验研究

近年研究发现,Ra所继发的0p症作为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大量实验证明,补肾、活血化瘀类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双重作用、调节微量元素平衡或促进或改善血循环等作用来防治Ra继发骨质疏松症[17]。如郭氏等[18]研究发现,续断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刘氏等[10]研究表明,淫羊藿可增加成骨细胞的衍化和增殖,抑制破骨细胞的吸收,有效的维制去势大鼠的骨量。李氏等[19]证明,由淫羊藿、蛇床子等组成的中药补骨二号,有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同时有抑制去势后骨高转换率的作用,从而阻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陈大忠[20]用骨活胶囊(由当归、黄芪、续断、白芍、桃仁等多味中药组成,有活血养血、舒经活络之功效)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进行研究表明,血清钙、磷含量,骨密度值明显提高,并有耐疲劳作用。李澎涛等[21]观察了益髓胶囊(丹参、淫羊藿、杜仲、黄芪、没药等)对老年大鼠骨质形态及相关机能的影响时,发现该药是通过益气活血作用改善微循环灌注,从而对骨营养产生积极影响,抑制骨的丢失。李芳芳等[22]通过比较性研究发现补肾方药和活血化瘀方药(当归、川芎)均有明显延缓去势引起的大鼠骨量丢失的作用。邵敏等[23]通过对骨康方拆方研究结果表明,活血中药可以明显加强补肾方药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可提高全身骨密度、骨矿含量、血清雌二醇含量。张荣华等[24]利用补肾和活血化瘀方药结合组成补肾活血液(仙灵脾、熟地、牛膝、当归等),进行了防治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证实其对模型鼠骨质疏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为刺激衍化成骨细胞,作用于骨形成环节。

三、补肾化瘀法的临床研究

目前对于Ra继发op症的治疗多是联合用药,在治疗Ra的同时给予传统的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或tnF-α拮抗剂等,由于其费用昂贵以及副作用较大,临床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中医学运用补肾、活血化瘀类中药在治疗Ra并发op症中优势明显,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程栋[25]从近5年100篇有关中医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实验与临床资料中使用过的组方中,单味中药重复使用率超过50%的有16种中药,如:淫羊藿、菟丝子、泽泻、仙茅、杜仲、蛇床子、何首乌、怀牛膝、熟地、鹿角胶、龟板胶、女贞子、肉苁蓉、补骨脂、巴戟天、黄芪,这16种中药的总的功效为补肾壮阳或补肾滋阴之品。谭清武[26]对六年来临床报道的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效果的26首方剂比较发现,涉及的活血化瘀药物频率最高的依次是当归、牛膝、骨碎补、续断、川芎、自然铜、丹参、延胡索、三七、地龙、鸡血藤、桃仁、穿山甲。张荣华等[27]总结了十余年的防治骨质疏松的临床用药,发现活血化瘀药使用占药物总使用频次的l5.71%。龙宽斌等[28]运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取得了满意疗效,不仅有效缓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并发症,而且对原发病也有一定疗效,尤其对顽固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使用激素的患者,有利于减少激素用量和减轻激素的副作用。许氏等[29]用右归丸治疗骨质疏松96例,多数患者腰腿痛症状得以改善,其中88例经X线摄片提示,骨密度与骨小梁明显改善。李卓伶等[30]则运用补肾化瘀法治疗Ra继发op症,结果显示,补肾化瘀法可能具有提高性腺分泌、促进成骨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并对Ra的治疗有辅助作用。水正等[16]采用辨证分型,同时无论肾阳虚、肾阴虚、阴虚火旺各型均加用活血化瘀药物(丹参、红花等),使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不仅使瘀血症状得以改善,而且使肾虚症状得以显著改善;而未用活血化瘀药物的对照组对血瘀症状毫无改善,对肾虚症状改善亦不显著。王照腾等[31]自拟益肾健骨汤(由熟地、骨碎补、淫羊藿、鹿衔草、川续断、杜仲、当归、鸡血藤、全蝎、蜈蚣、甘草组成)治疗肾阳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

四、结语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正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在Ra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过程中,骨质疏松症必将长期存在。中医学从整体辨证出发,病症结合,强调补肾益精、活血化瘀法贯穿治疗Ra继发op症始终,并在临床中取得满意疗效。临证与实验研究中,若利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免疫学水平等来揭示中医药治疗Ra引起骨质疏松症的机理,将中医药治疗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疗效,势必会给Ra引起的op症带来新的治疗突破点。

参考文献:

[1]VosseD,deVlamK.osteoporosisinrheumatoidarthritisandankylosingspondylitis[J].ClinexpRheumatol,2009,27(4Suppl55):S62~S67.

[2]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SubcommiteeonRheumatoidatthritisGuiddines.arthfitisRheum[J].2002,46(2):328~346.

[3]陆竞秋,张林杰,徐胜前,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质疏松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4):499~501.

[4]何羿婷,陈伟.焦树德教授补肾祛寒法治疗痹、大偻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4,36(6):7~8.

[5]黄宏兴,柴生,黄红.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5):180~183.

[6]张敏,何树梅,张晓凤.健脾补肾活血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研究[J].陕西中医,2009,30(2):244~246.

[7]陈丽华,朱汉民.中西医结合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6):362~263.

[8]赵争敏,薛鸾.类风湿关节炎伴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陕西中医,2009,30(4):434~436.

[9]陈璐璐,曾天舒,夏文芳,等.补肾中药对去卵巢大鼠骨髓iL-6、iL-6R基因表达及骨髓源性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2(11):677~680.

[10]刘忠厚.骨质疏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615~624.

[11]吴启富,肖长虹,许文学,等.类风湿关节炎不同阶段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微循环,2003,7(4):236~237.

[12]张荣华,朱晓峰.脾肾两虚兼血瘀与原发性骨质疏松关系的探讨[J].四川中医,2003,21(5):11-12.

[13]H.e.Gruber,S.m.Farley,D.J.Baylink.predictiononfuturediagnosisandtreatmentofosteoporosis:Resultsanddiscussionofarecentopinionpoll[J].Calciftissueint,1995,57(2):83~85.

[14]杨光,张燕.从瘀论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6,19(2):5~7.

[15]邵敏,黄宏兴,庄洪,等.骨康防治骨质疏松拆方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8(2):7.

[16]水正,水淼.益肾祛瘀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5,7(5):230.

[17]刘华晖,李跃华.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优势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7(12):33~35.

[18]郭昭庄,党耕町,王志国.氟化钠及续断组分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8,18(2):84.

[19]李朝阳,李青南,吴铁,等.中药补骨二号对去卵巢大鼠密质骨代谢影响的定量研究[J].中成药,1994,16(10):32.

[20]陈大忠.骨活胶囊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作用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0,27(2):68.

[21]李澎涛,王新月.益髓胶囊对老年大鼠骨质形态学及相关机制的影响[J].中医杂志,1997,38(4):237~239.

[22]李芳芳,李恩,佟晓阳,等.补肾、健脾和活血化瘀方药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比较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8,4(1):5~9.

[23]邵敏,黄宏兴,庄洪,等.骨康防治骨质疏松拆方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8(2):7~l1.

[24]张荣华,陈可冀,陆大祥,等.补肾活血液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0):607~609.

[25]程栋,龙攀,周海艇.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近况[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1):86~89.

[26]谭清武.骨质疏松症临床验方用药规律探析[J].中医研究,2004,17(3):2.

[27]张荣华,丘和明.中医防治退行性骨质疏松症用药分析[J].中医药学报,1997,4:30~33.

[28]龙宽斌,王玲.六味地黄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7):34~35.

[29]许正法,代玉金.右归丸治疗骨质疏松96例[J].国医论坛,2002,17(2):5o.

[30]李卓伶,汪荣盛,何东仪,等.补肾化瘀法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代谢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2,53(3):215~217.

改善骨质疏松的方法篇3

【关键词】补肾活血;骨质疏松;绝经

【中图分类号】R1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51-0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是一种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急剧降低,导致骨形成慢于骨吸收而产生的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采用补肾活血方治疗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获得了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源于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本院门诊骨质疏松症属肾虚血瘀型的患者,临床共纳入病例60例。

1.2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1)必须具有全身疼痛,多以腰背部疼痛为明显,逐渐加重,轻微外伤可致骨折。(2)脊柱常有后突崎形。(3)骨密度检测出现阳性征象:>m-1SD;正常<m-1.0SD-2.5SD;骨量减少,≤m-2.5SD以上骨质疏松症;<m-2.5SD以上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m-3SD以上:无骨折。

1.3证型标准骨质疏松症中医肾虚血瘀证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主症:腰背疼痛,腰膝酸软,次症:下肢疼痛,下肢痿弱,步履艰难,目眩。舌质青紫瘀斑或淡,脉沉细或弦涩。

1.4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制定。中医证候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治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9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减少≥30%,<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减少不足30%。

2方法

2.1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补肾活血汤:(熟地15g、杜仲10g、山茱萸15g、枸杞10g、三七10g、独活10g菟丝子10g丹参10g、黄芪10g、桂枝10g、白芨10g,以上药物由本院药剂科严格按照制作工艺加工成胶囊,0.3g×100粒/瓶,),每次口服10粒,每日3次。连续服用3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口服阿仑膦酸钠(福善美)10mg/d,连服3个月为1疗程,观察疗效。治疗观察期间暂停使用其它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和西药。忌食辛辣、刺激品,保持心情乐观,禁烟酒,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2.2观察方法定期观察与复查,按设计好的临床观察表中规定的项目,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在治疗前后的计分差值变化进行比较,以观察临床疗效。

2.3观察项目(1)骨质疏松骨痛评分:均采用0-10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core,简称VaS)法。具体做法是:在纸面上划一条10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为无痛,记0分;另一端为10,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1-3分为腰背有轻微的疼痛;4-6中度疼痛;7-10分为有腰背较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从而测量疼痛分值。(2)骨密度(BmD)检测:于治疗前后检测L2~4、wards三角区BmD,采用norlandRX36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DXa)检测。

2.4安全性指标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并记录不良反应的症状和体征。

3治疗结果

3.1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所有治疗组患者在试验过程中均未见因观察用药而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的安全性检测亦未见异常。显示补肾活血汤按本方案服用治疗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对照组患者4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症状,无其他不适,未中断治疗。

3.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表2所示,经wilcoxon秩和检验,Z=0.319,p=0.75,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两组腰背四肢骨痛VaS评分比较所选60例病例中,腰背四肢均有疼痛表现。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自腰背、四肢骨痛VaS评分表3所示,经X2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腰背、四肢骨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3.4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比较见表4

表4所示,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值比较均满足正态性、方差齐性检验p>0.05,采用t检验,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变化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wards三角区骨密度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

4讨论

骨质疏松当属祖国医学“骨痿”、“骨痹”的范畴。绝经后由于e2降低,造成骨吸收亢进,降钙素分泌下降,肠钙吸收减少,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从而引起骨质疏松。《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其中“气道涩”即指血脉不畅,可见潜在血瘀是老年期生理状态的一种特质,也是老年病重要的病理因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老年人元气渐衰,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虚致瘀或者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脾肾俱虚,运化无力致气血运行障碍,终致血瘀,即肾虚血必瘀[3]。瘀血的形成又会导致脏腑得不到濡养,进一步加剧脾肾的损伤,从而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生。血瘀使机体微循环障碍,不利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导致细胞功能改变而使骨发育、生成发生紊乱而发生骨质疏松症[4]。

根据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以补肾法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本大法,以“补虚化瘀”为治疗原则,倡导标本兼治,着重于调整肾之阴阳精气,调动内因,作用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多个环节。补肾活血汤就是在此基础上组方用药,一方面枸杞、山茱萸补肝肾、强筋骨、益精髓,属治本之法,现代药理实验和临床实践证实,补肾中药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或性腺或甲状腺)轴的作用,通过调节雌激素的生理效应而实现防治骨质疏松。另一方面,三七活血化瘀、消肿定痛,黄芪健脾益气,振兴运化,可推动血行。丹参,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白芨消肿生肌,止血活血。研究表明[5]通过活血化瘀法具有改善血流变的作用,改善微循环障碍,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细胞团聚减轻的作用,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纵观全方,诸药合用,阴阳双补,温而不燥,标本同治,整体调节共奏益肾活血、通经止痛之效。

参考文献

[1].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9-360

[2],赵仓焕.从脾胃论治骨质疏松症[J].新中医,2004,36(12):3-4

[3]赵玉堂,刘觊军,李金花,等.骨矿含量与肾虚、肾主骨关系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6,2(3):19-20

[4],赵仓焕.从脾胃论治骨质疏松症[J].新中医,2004,36(12):3-4

[5]王长海,田立民,冯文,等.针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5)284-285

作者单位:410300浏阳市中医医院

改善骨质疏松的方法篇4

【关键词】耳穴贴压;绝经;骨质疏松;骨痛

【中图分类号】R4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059-01

耳穴贴压法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具体操作是将表面光滑近以圆球状或椭圆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等,贴于0.6×0.6厘米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退行性改变为主的疾病。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1]。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约占骨质疏松症的90%,可分为2种亚型,即Ⅰ型和Ⅱ型: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osteoporosis,Sop)[2]。骨痛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痛,以腰背部痛为明显。疼痛特点是病人由安静状态转为活动时会出现明显的腰背痛及腰背部板硬感,活动后可以减轻或消失。长时间保持某一固定姿势时疼痛会加重。卧床时疼痛可减轻,夜间疼痛可缓解。随着骨量丢失的增加,骨痛逐渐加重,甚至卧床不起。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为帮助骨质疏松引起骨痛的患者寻找安全有效的减轻疼痛的治疗方法,我们对我院50名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调查,对评分在4分以上的患者共30名进行耳穴贴压治疗,结果显示受试患者的骨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观察对象:选择我院住院部骨质疏松科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痛的患者50名,年龄48~64岁,绝经年限1~18年,在同一时间段,静息状态下接受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调查,选择评分在4分以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30名进行耳穴贴压。纳入标准:意识清楚,血压稳定,未接受止痛药治疗,愿意配合护士指导。

1.2方法:治则:补肾,调理脏腑,平衡阴阳。取穴:内分泌、肾上腺、神门。操作:患者仰卧,头偏向一侧,全身放松,舒适、自然,闭目,嘱其思想集中在耳部。选用中药王不留行籽,颗粒大小适中且饱满者,用75%乙醇棉球消毒耳廓后,将王不留行籽置于边长0.6cm的正方型医用胶布上,用镊子送至耳穴,对准穴位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感到酸痛、麻胀、发热感。贴压耳穴后,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所贴耳穴3~5次,每次每穴按压时间应不少于20s,以使耳廓发红发热为度。疗程:左右耳交替贴压,3d换1次,中间休息1天,连压4周为一疗程。经治疗一疗程后,再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进行调查。

2治疗效果

显效为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递减4分及以上;有效为评分递减2分;无效为经治疗后评分和治疗前一样或递增。3结果

均以1个疗程为限,原30例骨质疏松导致骨痛的患者中,16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有效率达90%。

4讨论

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低落,导致骨代谢失调,骨生成减少,骨丢失加强,尤其在绝经后三年内骨丢失最快。每年丢失约2%~3%,甚至可高达5%。以后逐渐减弱为1.7%,到绝经后十年渐趋稳定。患骨质疏松症的妇女常有骨痛症状,如腰、背、膝、足跟等部位疼痛,严重者常会弯腰驼背或发生非暴力性骨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卵巢功能衰退以致雌激素分泌减少有关。激素替代疗法的治疗效果已被公认。但长期应用雌激素的安全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近的研究认为,雌激素替代治疗是减少绝经后骨量丢失很有效的方法,但伴有潜在的诱发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出血等副作用[3],且有诸多禁忌证,难以为人们普遍接受。有研究表明,耳穴贴压法能有效提高内源性雌激素水平,改善骨代谢,增加骨密度,减轻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耳穴治疗影响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使雌激素水平不再下降,临床症状改善明显[4]。从而达到减轻患者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耳穴贴压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易行、疗效稳定、无痛苦、无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是临床用于减轻绝经后骨质疏松骨痛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世.骨质疏松基础与临床.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43

[2]郭增平.骨质疏松症及其发生机制[J].生物学教学,2008,33(5):8-10

[3]Genant.HK,BaylinkDJ,GallagherJC,estrogensinthepreventionofosteoporosisinpostmenopausalwomenamJobstelGynecol,1989,161:1842-6

改善骨质疏松的方法篇5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现状

[中图分类号]R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9(c)-0188-03

[abstract]theaimofthispaperistoinvestigatethestatusquoofthetreatmentofsenileosteoporosisbyintegrated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Byreviewingrelatedliteratureinrecentyears,thepaperindicatesthatthemainmethodsusedintreatingsenileosteoporosiswereactivatingbloodcirculation,reinforcingkidneybyChinesemedicine,andcalciumsupplementation,vitaminsupplementsbywesternmedicine,whichcaninhibitboneabsorptionandpromoteboneformation.itisconcludedthatcombined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isthefirstschemeatpresentfortreatingsenileosteoporosis.

[Keywords]Combinedtreatmentof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Senileosteoporosis;treatmentstatusquo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越来越注重,尤其是老年人群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指数越发的关心,特别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因此相对而言引发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病例就越多,所以受到了我国老年人的高度重视。其次,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免疫系统的降低等因素导致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更容易患一些疾病,骨质疏松症就是其中的一种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很多因素引起的骨病,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上通常表现为骨骼疼痛、腰酸腿痛、易于骨折、驼背以及一些骨骼性疾病[1]。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有几种,但是对于老年性患者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通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补充钙、抑制骨质吸收和促进骨质形成为主要治疗手段[2]。该综述旨在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现状,特统计近几年内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文献中使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目前文献研究中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以及相应资料收集,在目前的医疗学中,对于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主要由以下四类:第一类、非药物类治疗;第二类、中药治疗;第三类、西药治疗;第四类、中西药治疗。首先,第一类非药物治疗,该方法较适用于轻症患者,患者不服用任何药物通过运动方法、健康饮食方法、健康生活方式、合理作息时间等等方法,但是,该方法需要患者的长久坚持方可有效,可以对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起到一定的改良、改善的作用。其次,第二类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顾名思义就是老年患者通过服用中药的方法而对骨质疏松症进行一定的治疗,中药讲究补肾壮精、活血化瘀、强肾壮骨、补气养血、健脾壮骨等的治疗方法,从而对骨质疏松症患者以肾虚为起始点治疗患者,从而逐步治愈患者。然后,第三类西药治疗,西药治疗也就是老年患者通过服用西药来治疗骨质疏松症状,服用的西药主要包括补钙和补维生素D,其次还包括一些抑制骨质吸收和促进骨质形成西药。最后,第四类中西药结合,中西药结合方法就很明确了,也就是采用第二类中药治疗方法和第三类西药治疗方法的结合方法,将中药的疗效和西药的疗效相辅相成,达到更佳疗效的目的。

2目前文献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现状与方法

2.1治疗现状

通过对多篇文献的参考以及现在医学的理论观点,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文章中指出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采用中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首先,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医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得中国人民的信任以及在观念的驱使下,总是首选中药治疗。其次,西药使用较单一,很难做到对症状的针对性,同类并不同症状使用同款药片可能不能起到疗效,并且长期使用西药后患者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通常西药的价格还普遍较高,对于一般经济家庭的患者,使用西药是他们不愿意的。然后,现在中西医的结合治疗方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医疗界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有效的中药和西药的结合治疗可以更加有效的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但是不合理的中药和西药的结合治疗可能适得其反。

另外,根据梁健[3]的研究中显示目前的治疗现状中还强调预防工作,预防工作包括两类:预前和预后。预前强调人们认识到骨质疏松症会给患者带来什么样的生活不便,特别对于老年性患者,一不小心发生骨折可能会危机到他们的生命,并且治疗效果会很慢;因此对于老年性人群,首先应当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防患于未然,若发现有症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其次,由于老年人钙的流失加快,应当保持长期的预防性补钙;最后,老年性人群应当加强活动,增强身体免疫,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预后强调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预防骨质疏松症带来的并发症,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和生活的不便,因此应当受到患者的高度重视。

2.2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包括中药治疗方法和西药治疗方法,两者相辅相成,其中中药治疗方法以补肾活血为主治疗,西药方法为补钙补维生素D为主。

中药治疗方法以补肾活血为主治疗[4],补肾活血法药方包括的药材有丹参、当归、甘草、枸杞、补骨脂、山萸肉、鸡血藤、寄生、红花、熟地黄等等[5],药方药材经过水熬后早晚各服用一次,连续服用60d为一个疗程,需要持续服用3个疗程,可以达到补肾强精、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等功效。此外,有资料显示,中药熬制的健脾壮骨汤也可有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其药方组成有:白术、大枣、合欢花、陈皮、杜仲、黄芪、龙眼肉等等,它是由归脾汤加上五指毛桃、牛大力和千斤拔三种药材,其次在加补肾活血、活血化瘀、强肾壮骨、补气养血、健脾壮骨等药物组成,可以有效调节老年身体机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西药方法为补钙补维生素D法,钙是骨骼中的重要矿物质之一,是成骨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决定着骨再生。一般情况下,我们每天通过食物获取的量较少,老年人摄入量相对更少,因此需要通过药物或者特殊的食物进行补充。常用的补钙方法是服用钙片或者钙剂,如国产的盖中盖补钙、钙尔奇D片、碳酸钙、葡萄酸钙等。老年人相比于年轻时候维生素D的合成下降了许多,据有关资料[6]显示人每天需要10微克维生素D,它可促进钙的吸收,由于老年人日常的获取量已渐渐不足,所以需要通过维生素D片或者固醇类片进行补充,当然也可以通过服用含量较高的食物获取,如海产鱼类、动物的肝脏、鸡蛋等。

3讨论

众所周知,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原因包括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自身的免疫力的下降导致骨量流失速度加快,以及运动量的减少导致身体机能的下降等等。此外,经研究发现[7],老年人群钙、维生素D以及性腺激素的缺乏也是导致患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缺钙导致钙的含量不足,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雌激素应当应用于绝经后的女性,用量需要适中。在王彤等[8]研究过程中显示,它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若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那么它可以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症状。另外,骨质疏松还与年龄、性别、遗传以及营养等因素息息相关。在刘印等[9]研究过程中显示,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通常表现出腰酸背痛、骨骼疼痛等症状,疼痛感通常沿着脊柱向外两侧扩散疼痛,长久的站立或者久坐姿势都会带来更加剧烈的疼痛,只有躺卧的姿势可以稍微的缓解疼痛感。

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是由于肾精虚少、经脉不通畅、血液循环动力不足等,大多数老年人是由于肾精虚少而引起骨质疏松症,根据Yiweilian等[10]研究分析所采用的中药方法为补肾活血法,可以有效使患者达到强肾目的,从而使肾中精气旺盛,达到改善病症的效果。活血可以有效的缓解血阻、瘀血等症状,有效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增加血液循环的血动力。另外部分研究资料显示[8],补肾活血法可以有效调整骨代谢,从而增强骨细胞的活性,进而改善骨营养促进成骨,以提高骨密度、增强骨质的效果,防止或缓解骨质疏松症。但是通过中药治疗的疗程可以看到,中药疗程周期很长,是一种长期调养的过程,且中药种类较多,所需要的花费也较为昂贵,过程中可能还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因此根据LiFei等[11]研究中显示,在此过程中若结合着西药的治疗可以更加有效的治疗病症,可谓事半功倍,在中药治疗过程中给患者服用钙片、维生素D等药物,可以有效的促进钙的吸收,有效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缓解骨质疏松。此外,在张国庆[12]的研究中显示,还可以通过非药物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非药物治疗方式结合中西药结合治疗更加增强治疗效果,非药物治疗讲究从患者的生活习惯上的改变而引领患者走向健康路线,例如戒烟、戒酒、戒饮料、加强体育锻炼等,这可以有效增强身体机能,增强免疫系统,从而预防或者缓解骨质疏松症。

经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是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骨量以及其质量大量减少,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青春期骨量不足或者是成人期就出现了早期的骨量流失,或者是由于前两种因素兼具,此外还有基因的影响也很重要,以及营养摄入的不足等等,目前在医学界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标准以及病因的结论。但在目前路春海[13]的研究中显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这几方面可以对一般情况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从预防角度上可以提供很多预防手段。

综上所述,说明了目前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首选治疗方法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其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改丽,呼永河,张汝,等.伊班膦酸钠输注液和阿伦膦酸纳片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0):3469-3472.

[2]吴爱琴,郑文龙,许崇永,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层螺旋Ct腰椎骨结构分析和测量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1,26(12):1308-1311.

[3]梁健.小针刀疗法干预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1):1174-1176.

[4]汪丙昂,李改丽,姚一民,等.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治疗超高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2):3707-3709.

[5]陈巧鸽,金莹,朱京京,等.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康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9):1776-1778.

[6]李改丽,汪丙昂,呼永河,等.伊班膦酸钠对高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治疗研究[J].四川医学,2013,34(8):1104-1106.

[7]汪丙昂,李改丽,姚一民,等.伊班膦酸钠对高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表达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3,25(8):1237-1239,1241.

[8]王彤,庞莉,黄晖,等.远针近推疗法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2,32(1):13-16.

[9]刘印,田京.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31-32,35.

[10]Yiweilian,LiaoDequan,LinYunBai.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atientssexhormones,cytokinesandbiochemicalmarkersofbonemetabolismchangeandrelation[J].Laboratorymedicine,2012,27(4):296-298.

[11]LiFei,XuYoujia,LiKai.theironregulatinghormonetreatmentperiand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J].theChineseboneosteoporosisandbonemineraldiseasemagazine,2011(4):135-139.

[12]张国庆.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4):86-88.

改善骨质疏松的方法篇6

[关键词]福美加;消渴壮骨方;糖尿病;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16-0069-03

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三高一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低骨量)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其中骨质疏松症即是其慢性并发症之一,二者并发加速了骨质疏松的发展进程,并成为长期严重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骨质疏松症易致病理性骨折,致残性高,使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更加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属于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表现为骨矿物质含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变化,骨的韧性降低,容易骨折,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2]。临床研究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严重影响其健康质量[3]。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有密切相关性[4-6]。糖尿病患者由于饮食需要控制,往往导致骨生长所需营养物质进一步缺乏,且治疗期间的血钙水平不断降低,还容易使骨吸收增强,使骨质疏松的程度进一步加重。近年来笔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门诊和住院患者共200例,按随机数字统计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龄(68.23±7.15)岁,体重指数(21.11±3.19)kg/m2;对照组男45例、女55例,平均年龄(67.59±6.89)岁,体重指数(21.05±3.21)kg/m2。治疗时间均为12周,两组年龄、性别、血糖、骨密度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7]:采用2010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标准,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即可诊断:①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或任何时间血糖≥11.1mmol/L或oGtt2h血糖≥11.1mmol/L;②无症状,除上述标准外另加下述1项标准,oGtt1h或另一次oGtt2h血糖≥11.1mmol/L,或另一次空腹血糖≥7.0mmol/L。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参考文献[8]。

纳入标准:①年龄≥45岁;②有负重性疼痛或自发性周身疼痛;③血清Ca、p正常;④腰部和(或)髋部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至少有一个部位低于峰值骨量的-2.5SD;体重指数(22.06~32.14)kg/m2,均符合1994年wHo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为有自发性或负重性腰背疼痛、全身性疼痛或者轻微损伤引起骨折史。

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不能配合者;有严重心肝肾等并发症或合并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肿瘤骨转移、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患者;治疗期间服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雌激素、肝素、孕激素等影响骨代谢药物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研究组应用消渴壮骨方1剂/d联合福美加70mg,po/qw(美国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10021)。消渴壮骨方组成:丹参18g、黄芪30g、补骨脂12g、骨碎补15g、川断9g、川芎6g、山药30g等。由本院中药药剂科制备。每日1剂,400mL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对照组应用福美加70mg,po/qw,清晨空腹以温开水送服,服药后半小时内避免躺卧,服该药前检测血钙浓度,低钙血症给予补钙剂,疗程均为3个月,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饮食、运动、药物、补钙、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

1.4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治疗前后采用Ge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L1~4骨密度平均值(BmD)、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等指标。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FBG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达,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检测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BmD等指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FBG:t=1.24,p=0.01,2hpG:t=1.09,p=0.00,Hba1c:t=1.32,p=0.04,BmD:t=0.63,p=0.02;对照组FBG:t=1.35,p=0.00,2hpG:t=1.06,p=0.02,Hba1c:t=1.29,p=0.04,BmD:t=0.73,p=0.00)。治疗后研究组FBG、2hpG、Hba1c、BmD等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中t值为治疗后两组比较,见表1。

2.2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1,p=0.01

2.3药物副作用

治疗前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低钙血症,经补充钙剂纠正后给予骨质疏松治疗;治疗过程中3例患者便秘,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无肝、肾功能影响,无骨折发生。

3讨论

糖尿病骨质疏松是指糖尿病患者出现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其发病率和危害性日益严重[10]。研究发现[11-13],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基本原因为胰岛素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其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因素:①高血糖容易导致渗透性利尿,增加尿钙磷镁排出并阻滞肾小管对钙磷镁的重吸收,增加甲状旁腺素分泌和溶骨作用。尿钙排出量与尿糖、羟脯氨酸、环磷酸腺苷(camp)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均呈正相关,血中钙浓度降低,激活破骨细胞,促进钙磷动员,骨吸收增加,骨量减少,并且高血糖可抑制成骨细胞增殖而导致血钙降低,高血糖与成骨细胞的减少使破骨细胞的数目及活性增加,骨吸收增强和骨量丢失。高血糖时成骨细胞对ptH和1,25(oH)2D3两种激活成骨细胞主要激素的反应性明显降低,导致成骨细胞功能不足。同时,高尿糖阻滞肾小血管对钙、磷、镁的重吸收,进而加重骨质疏松。②胰岛素通过受体刺激成骨细胞核苷和骨胶原的合成,增加骨骼中钙的沉积。胰岛素作为骨的一种同化激素,可直接或间接地促进骨的形成,增加骨密度和强度。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分泌量不足,进而影响骨质的形成和矿化,包括刺激骨胶原的合成,胰岛素缺乏可致骨基质分解,钙盐流失,引起骨质疏松。③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引起骨的血管分布异常导致骨营养匮乏,白细胞吞噬功能下降易并发感染。④糖尿病患者因控制饮食的需要,导致骨生长所必需的物质减少,长期将会导致骨质疏松。上述作用降低骨密度,加重骨质疏松[14-16]。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原因复杂,单一疗法效果不佳,需综合治疗[17,18]。

福美加是临床上应用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常用药物,其疗效明显,属于第四代的双磷酸盐制剂,在福善美的基础上加入活性维生素D和钙片,能够通过结合骨内的羟基磷灰石,对破骨细胞所介导的骨质再吸收的一种有效特异性抑制剂,不仅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也能促进破骨细胞凋亡,以减少骨吸收和减慢骨丢失的速度,提高骨密度,促进骨形成,进而起到降低骨折发生率的效果。研究发现,应用福美加虽无法使人体内已经断裂、变细甚至消失的骨小梁恢复到原始结构,同时也不能恢复至年轻时候的骨量水平,但能够有效预防骨量的继续丢失,对现有的骨量有维持的作用[19-21]。本研究证实治疗后对照组FBG、2hpG、Hba1c、BmD等指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给予控制饮食、运动、药物、补钙、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上,福美加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有一定的疗效。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属消渴并骨痿范畴。消渴耗气伤阴,肾精匮乏,脾运乏力,故致血瘀,筋脉失养,阴虚燥热灼伤筋脉致气阴两虚,引发骨痿。肾虚为本,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而致骨失养,肢体酸痛或钝痛发为骨痿。肾虚血瘀是其主要病机,肾虚者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减退,肾虚使体内激素分泌失调。故在补益脾肾基础上合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病机以肾虚为主,血瘀也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对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辨证施治,补肾和活血化瘀为两大重要法则,同时也应兼顾肝、脾,并根据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分清虚实,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消渴壮骨方是本科多年经方,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方中枸杞子补肝肾、明目;黄芪补气生精;女贞子补肝肾阴,乌须明目;诸药合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骨碎补补肾强骨,熟地黄、山茱萸滋肾填精以资生化之源;共同加强补肾健骨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22]:黄芪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缓骨吸收,促进骨形成;丹参酮、淫羊藿提取物均有改善骨代谢作用等。本方双补肾阴肾阳、健脾益气、活血祛瘀,契合病机。本方不但能控制稳定血糖,降低血脂,明显改善血液黏滞度,同时可以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消渴壮骨方联合福美加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有效率可达9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血液黏滞,提高骨密度,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有效改善FBG、2hpG、Hba1c、BmD等指标,联合使用优于单一使用福美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不良反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说明综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且联合治疗后的L2~4骨密度升高程度更为显著,疼痛减轻程度更为明显,能更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其治疗特点是着重于整体调节,作用于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多个环节,达到抑制骨吸收和增加骨形成的功效。糖尿病骨质疏松早期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后期为肾虚或肝肾阴虚,故早期发现糖尿病骨质疏松应予有效的防治措施,这对于防治本病极为重要。同时合理的饮食对于该病能起到积极的预防和配合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14-1816.

[2]黄薇,郝景华.糖尿病与骨质疏松[J].现代康复,2001,2(5):2-5.

[3]陈西勇,阴琳琳.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诊治新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07,5(4):38-39.

[4]王永建,古卫.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6):54-55.

[5]雷晨,周晓玲.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8(5):4310-4311.

[6]张婷容,韩梅清.老年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06,27(6):107-109.

[7]陆菊明,纪立农.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1-14.

[8]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1):2-5.

[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3-36.

[10]Uchidat,nakamurat,Hashimoton,etal.DeletionofCdknlbameliorateshyperglycemiabymaintainingcompensatoryhyperinsulinemiaindiabeticmice[J].natmed,2005,11(2):175-182.

[11]杨焱,秦佳佳.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0,16(2):81-82.

[12]沈稚舟,吴松华,邵福源,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06-308.

[13]朱勤.福善美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J].浙江临床医学,2006,8(1):42-43.

[14]Johnello,KanisJa,odena,etal.predictivevalueofBDmforhipandotherfractures[J].BoneminerRes,2005,7(5):1137-1140.

[15]StolkRp,Van-DaelepLa,polsHap,etal.Hyperinsulinemiaandbonemineraldensityinelderlypopulation:therotterdamstudy[J].Bone,2006,18(3):545-549.

[16]Greya.Skeletalconsequencesofthiazolidinedionetherapy[J].osteoporosint,2008,19(4):129-132.

[17]邹玲梅,曹磊.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测量及骨折风险预测[J].安徽医学,2010,31(1):30-33.

[18]曲冉,周洋.老年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243-246.

[19]商学征,许树青.补肾通络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临床观察[J].中国药师,2010,13(9):1329-1331.

[20]中国健康促进会骨质疏松防治编委会.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48-154.

[21]励丽,褚建平.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300-302.

改善骨质疏松的方法篇7

方法:对9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鲑鱼降钙素50U隔日肌注一次,连续一个月,后改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每日200U持续半年,同时每日口服元素钙1000mg。观察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的变化。

结果:96例患者用药后总有效率为93.7;疼痛改善时间最快4h。治疗半年后腰背痛积分平均值明显降低(p

结论:鲑鱼降钙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能够较好的缓解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自发性和负重性骨疼痛。

关键词:降钙素鲑鱼原发性骨质疏松骨密度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和微结构的退化为特征伴骨脆性增加和骨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原发性骨质疏松分为两型,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发生于妇女绝经后15-20年内,主要与雌激素下降有关[2],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目前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疼痛的药物主要有降钙素和二磷酸盐,其中以降钙素的疗效最为确切、迅速[3],降钙素(Ct)是32个氨基酸残基的呔类激素,主要生理功能是降低血钙和1,25(oH)2D3、ptH,通过调节血钙水平,共同调节骨代谢;作用于破骨细胞抑制骨吸收;Ct还可以增加骨密度(BmD),尤其是骨质骨量;另外,降钙素有细胞增值作用;Ct在小剂量抑制肠钙吸收,大剂量则促进肠钙的吸收。我们对9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用鲑鱼降钙素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04年10月-2005年7月共收治骨质疏松症患者96例,其中女性79例,年龄47-75岁,体重44-73kg,绝经3-27年;男性17例,年龄50-81岁,体重51-84kg。均有自发性腰痛、负重性疼痛或主诉周身骨痛。所有患者均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X线检查证实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近3个月未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如维生素D、雌激素、钙制剂、双磷酸盐和氟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排除甲亢、甲旁亢、糖尿病、皮质醇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等所致继发性骨质疏松;无严重心、肝、肾病变。

1.2治疗方法鲑鱼降钙素50U隔日肌注一次,连续一个月,后改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每日200U持续半年。同时每日口服元素钙1000mg。

1.3统计方法用SaS统计分析软件,结果用~x±S表示,同时用药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2.1疗效用鲑鱼降钙素治疗96例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92.7%(89/96);显效54例,占56.3%,疼痛改善时间最快为治疗后4h,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半年后腰背痛积分[4]平均值明显减少。

2.2治疗前后BmD变化患者在用药前BmD(L1-4)均值为0.661±0.05,用药3个月后测BmD可见到腰椎BmD增加,BmD均值为0.685±0.05,而股骨BmD没有增加。

2.3治疗前后骨代谢生化指标比较血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升高;尿羟脯氨酸/肌酐(UHop/Cr)比值有明显降低,而尿钙/肌酐(U-Ca/Cr)比值无明显变化。见表一。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人群普遍缺钙,居民平均日钙摄入量不足500mg,致使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病人越来越多,据我国调查,50-60岁发病率为58%,70-80岁发病率为100%。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降钙素是一种有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有甲状腺细胞产生。降钙素通过破骨细胞上的降钙素受体抑制破骨细胞作用,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绝经后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是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骨吸收加速所致,鲑鱼降钙素可直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数量,从而有抗骨吸收作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应用鲑鱼降钙素后U-Hop/C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提示鲑鱼降钙素在防止骨丢失,增加骨密度作用方面与抑制骨吸收有关。反映骨合成的血aKp,BGp升高提示鲑鱼降钙素不但有抑制骨吸收作用,也同时有促进骨形成作用。

鲑鱼降钙素有较好的缓解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自发性和负重性骨疼痛[5]。目前认为骨质疏松症疼痛主要是由于疏松的骨失去它本身原有的支持作用,这样局部肌肉需要代偿骨的支持功能,肌肉持续活动导致肌肉疲劳、痉挛而发生疼痛。鲑鱼降钙素缓解骨质疏松疼痛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其调节大脑内疼痛感受器;作用于内源吗啡系统,尤其是对内啡呔的调节,降低前列腺素代谢中血栓烷合成,提高外组织痛阈等有关。

参考文献

1刘忠厚等,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试行).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1(2):1-3

2Beaudreuil.tabouletJ,orcelpetal.CalcitoninreceptormRnainmononuclearleucocytesfrompostmenopausalwomen:decreaseduringosteoporosisandlinktobonemarkerswithspecificisoforminvolvement.Bone,2000;27(1):161-168

3GenmanC.agnusdeiD.Camporealea.Cseofcalettonininthetreatmentofbonepainjssoeiatedwithosteoporosis.Caleiftissueint.1991.49(1):9-13

改善骨质疏松的方法篇8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医疗法;益肾活血汤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显片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代谢骨骼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威胁着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10年5月—2013年09月观察治疗65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40~75岁;病程1个月~21年不等,均摄X线片确诊,选用益肾活血汤加味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40~75岁,病程1个月~21年不等。

1.2入选标准参照wHo骨质疏松症标准(外院骨密度检查结果)及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凡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列为治疗观察对象。

1.3临床表现腰背疼痛,腰膝酸软,四肢关节疼痛、麻木、酸软无力、活动受限,肌肉酸痛及周身骨痛,脊柱生理曲度发生改变或关节变形。X线摄片表现为:骨骼密度减低,骨质透亮度增加,骨皮质变薄呈线样变或葱皮样改变,髓腔增大,骨小梁变细、稀少或消失。

1.4治疗方法以益肾活血汤为基础方:熟地黄、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沙苑子、续断、骨碎补、丹参、牛膝、当归、红花、益母草、党参、黄芪、淮山药、茯苓。颈肩臂痛为主者加葛根、桑枝;胸背痛者加桔梗;腰背痛者加狗脊、杜仲;腰腿痛者加独活、牛膝加量|。每天1剂水煎服,复查,1周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之后隔1~2天服1剂,坚持3~6个月,以巩固疗效。3个月后复查X线片。

2结果

2.1疗效判断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恢复日常生活,骨质疏松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活动剧烈时病变部位仍感不适,骨质疏松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2.2治疗结果所选病例完成疗程后,按前述标准判断疗效,65例中,痊愈41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9.2%,平均2个疗程。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全部病例无不良反应。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单位体积的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与载荷功能异常,继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慢性、系统性骨骼疾病。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措施主要有钙制剂、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及二磷酸盐等,虽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及费用的关系不易为每个患者所接受。笔者选用益肾活血汤加味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本方是根据补肾、健脾、活血养血止痛的原则选药组方。

中医学没有“骨质疏松症”这个病名,骨质疏松症归属于“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畴。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根本原因是肾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髓藏于骨而养骨。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骨髓的滋养而坚固有力。肾气不足,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而出现骨质疏松,骨骼则脆弱无力。肾精的盛衰与骨的代谢有密切关系,肾虚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因素。临床研究发现,通过中医的方法补肾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人体内的性激素水平,还能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的形成,因此骨质疏松者须补肾。方中熟地黄、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沙苑子、续断、骨碎补、淮山药补肾填精。

脾失健运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脾虚则运化失司会影响胃肠对钙、磷、微量元素、氨基酸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肝为血海,主筋脉,肝血足而筋脉始柔。方中党参、黄芪、茯苓、淮山药健脾益胃、养血和血。

气滞血瘀则是骨质疏松症的促发因素,血瘀痹阻脉络,气血津液不能濡养筋骨,筋骨失于濡养便易疏松脆弱。活血化瘀中药不仅可以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间接治疗骨质疏松症,丹参、牛膝、当归、红花、益母草等都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及其受体表达来治疗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慢性顽固性老年性疾病,治疗服药要做到持之以恒。该病起病、发展都是个缓慢的过程,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因疼痛而就诊,经摄片等而确诊,因此运用益肾活血方,可加用蜈蚣、全蝎等味辛走窜,通络止痛力猛性雄的虫类药加强止痛,缓解症状,取得患者信任,配合长期坚持用药治疗,是达到疗效的关键。

通过益肾活血汤诸药配伍,组成补肾、健脾、活血养血止痛之方剂,以奏治疗骨质疏松之效,取得满意疗效。因此,认为是益肾活血汤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个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方剂,也突显了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刘忠厚.骨质疏松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69-170.

[2]李跃华,董元龙.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与肾虚证型关系的调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6:366.

改善骨质疏松的方法篇9

[关键词]四物汤;绝经;骨质疏松症;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5)08(b)-0142-04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therapeuticeffectonpatientswithosteoporosisaftermenopauseSuntanningtreatment.methodsFromJune2012toJune2014,110patientswith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whoweretreatedbySuntanningDecorationintheFifthHospitalofwuhanCity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s,andtheyweredividedintointerventiongroupandnormalgroupaccordingtorandomnumbertablemethod,with55patientsineachgroup.theconventionalgroupwasgivenroutinecare,theinterventiongroupwasgiventargetednursingintervention.Clinicaltreatmentefficiencyandsatisfactionwithclinicalnursing,poormoodchanges[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qualityoflifeandincidenceoffractureintwogroupswereobserved.Resultseffectiverateoftheinterventiongroupwas92.7%,significantlyhigherthan80.0%oftheconventiona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linicalnursingsatisfactionscoreoftheinterventiongroupwas(92.4±3.7)points,which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ventionalgroup[(71.7±5.2)points],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datasignificance(p<0.05).afternursing,bothSaSandSDSscoresoftwogroupswereallsignificantlyreducedcomparedwithbeforetreatment,andthereducedegreeoftheinterven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ventiona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Scoresoflifequalityofpatientsintwogroupsaftertreatmentwereimprovedsignificantlythanbeforetreatment,andtheimprovedegreeoftheinterventiongroupwashigherthantheconventionalgroup,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incidenceoffracturesintheinterventiongroupwas1.8%,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ventionalgroup(12.7%),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argetedclinicalinterventionsofosteoporosisaftermenopauseSuntanningtreatmentcanimprovethepatient'sclinicalefficacyandsatisfactionofclinicalcarefrompatients,and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andpromotion.

[Keywords]Suntanning;menopause;osteoporosis;nursingintervention;effect

绝经是女性生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多数患者在更年期之后,卵巢出现衰竭萎缩,很容易引起骨代谢异常,新生骨组织也大大减少,骨质也大大流失。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女性绝经后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常常表现为疼痛和活动受限以及骨折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且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加快病情发展。随着临床中对该病的进一步研究,人们意识到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以及社会因素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具有严重的影响,且单纯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传统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以西医为主,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且治疗时间也相对比较长,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同时,部分患者产生不良心理情绪,影响整体治疗。因此,临床中如何有效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学者提出,采取中医方法进行治疗,能够使药物直达病灶,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2]。相关资料显示,四物汤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长期用药治疗,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3]。因此,治疗的过程中加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本研究对四物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武汉市第五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四物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每组各55例。干预组患者年龄52~78岁,平均(62.3±5.2)岁;骨密度-0.5~-3.4,平均(-2.5±0.4);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文化30例,高中以上25例。常规组患者年龄50~79岁,平均(61.7±6.0)岁;骨密度-0.4~-3.7,平均值(-2.3±0.5);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文化30例,高中以上25例。干预组与常规组患者的年龄和骨密度以及文化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临床中符合绝经后骨质疏松诊断标准;②年龄>45岁,且绝经时间1~27年;③伴有明显的自发性疼痛;④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临床绝经后骨质疏松诊断标准;②伴有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以及不能够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等影响骨代谢疾病;③伴有骨折、内分泌及风湿性疾病;④3个月内使用其他的影响骨代谢药物。

1.4治疗方法

此次研究两组对象均给予四物汤治疗,组方为当归、川芎、白芍、赤地,均12.0g,1剂/d,用水煎服,早晚2次服用,疗程6个月。

1.5护理方法

此次研究的常规组患者给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四物汤治疗的常规护理,而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具体分析如下:

1.5.1认知干预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和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等,提高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认识。一般情况下,绝经后初期骨质疏松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其病情的进展,逐渐表现出腰背疼痛和身高缩小以及骨折等症状。叮嘱患者治疗过程中多补充维生素D和钙等营养,更好地维持其身体功能平衡。

1.5.2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详细讲解患者情绪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叮嘱其保持稳定情绪的重要性。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沟通,为其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鼓励患者主动诉说,使其心中不满得到合理发泄。叮嘱患者家属多给予关心与爱护,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温暖。出现有不良刺激时,应叮嘱患者换位思考,稳定其情绪。

1.5.3行为干预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的干预,告知患者过量饮酒、咖啡以及吸烟对身体的影响,劝导患者戒酒和控制饮食,叮嘱其多运动和食用高钙食物,必要时补钙,加强保健防护意识。告诉患者跌倒后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且详细讲解四物汤治疗的优越性,合理安排患者生活,叮嘱其坚持服药。

1.6观察指标

①临床治疗有效率;②临床护理满意度;③不良情绪变化(焦虑、抑郁);④生活质量;⑤骨折发生率。

1.7评定方法

1.7.1疗效评定标准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4],将其分为3个等级:①显效:治疗后患者腰背疼和四肢疼痛明显消失,且日常活动也恢复到正常水平;②有效:治疗后患者腰背疼和四肢疼痛明显减轻,且日常活动也得到明显好转;③无效:治疗后腰背疼和四肢疼痛无明显变化,且日常活动功能障碍明显。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2不良情绪评定标准不良情绪主要包括抑郁与焦虑,依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且量表均包括20小项,每小项为1~4分。SDS评分临界分数值53分,SaS评分临界分数值5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焦虑与抑郁程度越严重[5]。

1.7.3满意度评定标准依据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6]。

1.7.4生活质量评定标准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精神支柱以及独立性领域6个方面,且患者的得分越高其生活质量越高[7]。

1.8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

经过干预组与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干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7%,常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干预组明显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

经过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干预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4±3.7)分,常规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1.7±5.2)分,干预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62,p<0.05)。

2.3不良情绪变化对比观察

经过干预组与常规组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对比分析,护理前干预组与常规组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和SD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干预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生活质量评分观察

经过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前干预组与常规组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有明显的提高,且干预组提高程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骨折发生率观察

经过两组护理后骨折发生率的对比分析,干预组骨折发生率为1.8%(1/55),常规组骨折发生率为12.7%(7/55),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3,p<0.05)。

3讨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女性中属于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女性在绝经之后其雌激素水平大大降低,很容易引起骨质疏松。患者常常表现为腰背疼痛和肌肉痉挛以及下肢无力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8]。临床中常常采取西药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随着临床中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提出采取中医治疗,而四物汤具有养血活血的效果,尤其在月经不调和痛经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9]。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四物汤治疗能够较好地改善其雌激素水平,从而提高患者骨质疏松状况[10-11]。但是长期服药治疗很容易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甚至产生不良情绪[12]。因此,常规治疗过程中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必不可少,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对本次临床研究分析发现,临床中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四物汤治疗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可行的,能够提高四物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数据显示,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92.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治疗过程中行为干预、心理干预以及认知干预在临床中的优越性。行为干预的实施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更好地配合医师的治疗,从而极大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13]。护理过程中行为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可以更好地进行治疗,避免不良情况发生。数据还显示,干预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针对性干预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鼓励患者把心里的焦虑与郁闷说出来,使其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发泄,更好地改善心理状况,减轻其压力,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14-15]。与此同时,护理中加强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好地缓解护患关系,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资料还显示,护理后两组的SaS和SD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干预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在实施四物汤治疗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更好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心理护理的实施能够从不同方面缓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减少治疗中的恐惧和焦虑。同时,护理人员依据不同文化程度对患者进行施护,使得整个心理护理针对性强,更好地改善其不良情绪[16]。同时,数据还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有明显的提高,且干预组提高程度高于常规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四物汤治疗的过程中,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认知干预和心理干预以及行为干预的实施,能够积极地调动患者的生活主动性,使其能够正确地面对疾病,更好地接受治疗,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7-18]。另外,数据还显示,干预组骨折发生率为1.8%,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四物汤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中实施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可以大大降低骨折的发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相关研究显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较好地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状况,较好地改善整体效果[19-20]。

综上所述,四物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闫晋.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良反应的预防治疗与护理干预[J].现代医学,2012,40(5):579-582.

[2]肖菊梅,朱小忠,韩晓华.护理宣教干预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影响[J].中国优生优育,2014,20(3):185-186.

[3]金丽霞,周望京.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2-84.

[4]叶利华,林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分析及护理干预[J].科技资讯,2014,12(11):207.

[5]okumusm,Cecelie,tasbaso,etal.educationalstatusandknowledgelevelofpre-andpostmenopausalwomenaboutosteoporosisandriskfactors:across-sectionalstudyinagroupofturkishfemalesubjects[J].JBackmusculoskeletRehabil,2013,26(3):337-343.

[6]张萍.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改善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效果[J].上海护理,2010,10(6):14-16.

[7]王利华,刘浩.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1):160-161.

[8]舒小芳,周德安,唐蔚,等.社区护理干预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6):51-52.

[9]赖春晖.社区护理干预对改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0):72-73.

[10]navarromdelC,Saavedrap,Gómez-de-tejadamJ,etal.Discriminativeabilityofheelquantitativeultrasoundinpostmenopausalwomenwithprevalentvertebralfractures:applicationofoptimalthresholdcutoffvaluesusingclassificationandregressiontreemodels[J].Calciftissueint,2012,91(2):114-120.

[11]陈爱军,徐连那.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4):116-117.

[12]palaciosS,neyroJL,puertasJC,etal.ClinicalprofileofSpanishpostmenopausalwomenwithadiagnosisofosteoporosisandriskfactorsforendometrialpathology,breastcancer,andcardiovasculardisease[J].menopause,2013,20(8):852-859.

[13]刘裔红,徐风,文晓荣,等.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合并慢性乙肝病患的护理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250-251.

[14]曾果花.健康指导在老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126-2127.

[15]支文艳,张会娟,纪凤敏,等.护理干预对预防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18):1633-1634.

[16]刘东彦,王霞,丛月英.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预防效果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7):2755-2757.

[17]Goldbergt,FidlerB.Conjugatedestrogens/Bazedoxifene(Duavee):anovelagentforthetreatmentofmoderate-to-severevasomotorsymptomsassociatedwithmenopauseandthepreventionof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J].pt,2015,40(3):178-182.

[18]张慧,邵艳萍.骨质疏松对绝经后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3):212-213.

[19]方秀新,郑春辉,周希环,等.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影响[J].护理杂志,2011,28(9):9-11,38.

改善骨质疏松的方法篇10

【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钙素、尿吡啶酚水平变化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1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随机分为中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和空白组,每组40例。均经6个月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骨密度、骨钙素、尿吡啶酚值、症状改善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中西药组、中药组治疗后骨密度、骨钙素显著增加(p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钙素;尿吡啶酚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op)发病率明显上升,被称为无声的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pop列为四大老年病之一。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HRt)对改善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症状、防治骨质疏松、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确切的疗效,但是长期使用增加了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的风险[1,2]。本文旨在通过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前后骨密度、骨钙素、尿吡啶酚值的变化情况,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治疗pop中的作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6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等分为4组,即中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和空白组,每组40例。4组年龄及绝经时间见表1,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参照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1999年制定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3],以BmD低于峰值密度m-1~2SD(均值减去1~2个标准)为骨量减少;低于m-2SD为骨质疏松。表1各组可比性比较

1.2病例选择

1.2.1纳入标准

(1)年龄≥45岁,绝经6个月以上的妇女。(2)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查,股骨上端骨密度与20~30岁的女性相比减少≥25%。(3)临床主要症状为自发性腰背痛和(或)负重性疼痛,次要症状为形寒肢冷或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耳鸣、纳呆、腹胀、大便干或溏泄、小便频数、夜尿多、舌淡红、苔白、尺脉弱等[4,5]。

1.2.2排除标准

(1)不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2)代谢性骨病。慢性肝、肾疾病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干扰骨代谢的疾病。(3)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如患严重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性疾病;肝、肾功能明显异常;曾摘除过卵巢;类风湿关节炎;骨肿瘤或paget’s病。(4)半年内曾使用过雌激素、钙剂、二膦酸盐、维生素D等抗骨质疏松药物或其他影响骨代谢药物者,服用过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调节剂等影响细胞因子产生的药物。患有其他低骨量代谢性疾病及其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合并子宫乳腺疾病者[6]。

1.3治疗方法

中西药组每次口服实骨饮(主要成分:熟地黄10g,狗脊5g,淫羊藿10g,补骨脂5g,牡蛎10g,山药10g等[7],采用韩国产自动煎药机制成200ml的软包装)每次200ml,每日2次;钙尔奇D600片(江苏惠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片600mg)每次1片,每日2次。中药组口服实骨饮,每次200ml,每日2次。西药组口服钙尔奇D600片,每次1片,每日2次,疗程均为6个月。空白组6个月内未服用任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

1.4疗效观察

1.4.1骨密度检测

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查测量治疗前后股骨上端同一部位骨密度。

1.4.2血清骨钙素

用Ria法测定。

1.4.3尿吡啶酚

用eLiSa法测定。

1.4.4主要症状改善情况

根据主症腰腿疼痛程度进行症状评分。重度:疼痛严重、持续痛,影响日常生活、工作,为3分;中度:疼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为2分;轻度:疼痛较轻,偶尔发作,为1分;无疼痛,为0分。治疗前后下降2分为显效(显著改善),下降1分为有效(轻度改善),下降0分为无效(无改善),评分上升为恶化。

1.5统计学处理

测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比较用χ2检验。

转贴于

2结果

见表2。与空白组比较,中西药组、中药组治疗后骨密度、骨钙素显著增加(p

3讨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p)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其发病机制为绝经后雌激素分泌不足,破骨细胞过于活跃,骨转换增加,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影响骨胶原的成熟以及骨矿化,尿钙排泄增多,肠钙吸收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在临床上表现为腰背痛和病理性骨折,绝经后妇女中发生率高达60%以上。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病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积极有效的治疗对于提高老年妇女的生命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针对pop的主要治疗方式,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膦酸盐都是目前常用的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对于绝经后妇女予以补充雌、孕激素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药物,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但激素的使用有刺激子宫内膜及乳腺的危险,且可能出现血管收缩症状(潮热、盗汗等)及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危险。临床上应用雌激素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面效果显著,但目前常用的天然雌激素或半合成雌激素的衍生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宜长时间应用。因此,能够长期应用、副作用小、疗效较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成为探讨的热点。

中医认为,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根本原因。实骨饮由熟地黄、狗脊、淫羊藿、补骨脂、牡蛎、山药等中药组成,既可补肾阴,养精血,温肾阳,强筋骨,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促进骨形成;又能健脾以补后天,使肠钙吸收增加,尿钙排泄减少,防治骨质疏松。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其相对于西医治疗方法有显著优点:(1)既可以抑制骨吸收,又能促进骨生成的双向整体调节作用;(2)避免激素替代疗法可能导致乳腺癌、宫颈癌等副作用。作用机制: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调节作用是多方面的,大体归纳起来有:(1)直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2)类激素样作用;(3)升高体内激素水平;(4)抑制破骨细胞生成;(5)加强肾羟化酶系统,使1-25-(oH)2D3的合成增加,促进肠黏膜对钙、磷离子的吸收;(6)调节体内环境微量元素的平衡,使骨结构力学特征得以加强[7]。

本文也证明了中药在pop治疗中的作用,中药科学地配伍能提高疗效,利于长期服用。钙尔奇D600片主要含碳酸钙、维生素D,帮助身体对钙的吸收,有益于降低缺钙症状的发生。中药与西药钙剂合用,能弥补中药补钙的不足并提高钙的利用率。当然,中药与西药钙剂合用也存在需要长期服药及止痛效果不理想等不足,如与降钙素等新一代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西药配合,疗效可能会更好。本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增加骨密度,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改善临床症状,可用于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中西药组疗效显著优于中药组,临床可考虑中药及西药配合服用,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nandaK,BastianL,SchulzK,etal.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andtheriskofdeathfrombreastcancer.asystematicre-view.amJobstetGynecol,2002,186(2):325.

2DavidFa.theeffectofthedurationofprogestinuseontheoccur-renceofendometrialcancerinpostmenopausalwomen.menopause,2001,8(4):245.

3刘忠厚,杨定桌,朱汉民,等.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5(1):1-3.

4伍凤莉,吴宜勇,史红岩.利塞膦酸钠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对照试验.中国新药杂志,2006,15(8):17.

5马文松,刘磊,朱小弟,等.骨质疏松血清iL-6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