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学校水电管理办法十篇学校水电管理办法十篇

学校水电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0:29

学校水电管理办法篇1

关键词:水电管理;问题;对策;高校后勤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5-01-01

高校水电供应是教学、科研、师生生活的支撑和保障。在目前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水电费涨价、基础设施老化的情况下,如何加强高校水电管理,节省水电费开支,保证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日常生活需要,是高校领导和教职工非常关心的事。由于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大量设备的投入,水电费支出节节攀升,如何降低办学成本,保障学校正常的用水用电,还要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好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水电管理方法,是摆在各高校水电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水电管理现状:

1.观念滞后,管理滞后

高校水电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仍没有逃脱“大锅饭”的某些制约。相应地,工作要求目标落后,师生员工节约意识淡薄,缺乏水电管理长远规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节约观念淡薄。有相当部分的职工认为水电供应、保障理所当然由学校统包统付,甚至认为办得起学校就用得起水电,“大手大脚”,根本不考虑节约资源及办学成本。这也与国家的教育规划有关。

2.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今很多数高校后勤实行“甲、乙方”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模式直接导致高校决策层对学校水电的管理细节、资源利用率等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太充分,进而对水电运行、维修、计量和水电保障快速反应严重不足,从而出现了管理权限不尽合理,管理、运行、维修的分离,水电费浪费更为严重,服务水平得不到提高甚至下降,严重影响了高校办学质量。水电管理运行整体能力的提升。

3.规章制度亟待完善,缺乏激励机制

面对逐年增加的水电费支出压力,高校尽管为了减少水电开支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和办法,但少有因地制宜的详细操作方案,更没有具体的激励方案。同时水电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很难完全达成共识,执行中往往因为一些个人利益和小单位利益而搁浅。制度的漏洞、过多的人情干扰以及执行不力,等等这些不利因素制约了水电管理水平的提升,而对一线工人的奖励缺失,更严重挫伤了广大水电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水电管理队伍青黄不接,缺乏技术人员

由于历史原因,各高校后勤水电管理队伍普遍存在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敬业意识淡薄,技术人员欠缺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供水供电设备、水电计量设备、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高校水电管理职工素质相对滞后。另外极少数人对后勤水电职工有一种误解,认为后勤水电工作只是抄抄表、收收费、送送开关,不需要有多少文化和知识。造成了选拔水电管理人员难,高素质的人不愿来,进来的人不会干,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5.设备老化,水电计量不全

通过调研得知,虽然近几年有些学校在水电管理方面加大了投入,但大部分学校还是存在供水供电设备、计量设备老化现象:特别是供电容量不足和线径过小,供水管道和阀门损坏严重,计量表计不全和超期服役,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和提高高校水电管理水平的障碍。

二、思考与对策

1.转变观念,加强宣传

转变观念,从加强宣传工作开始。重视水电管理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水电管理和节水节电的规章制度,利用网络、校报、宣传栏、会议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节能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员工节能意识。不同的用户要有不同的节能措施,切忌空谈。

学校要制定水电管理长期和短期规划,坚持打持久战,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操作规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考核制度,任何一个好的制度关键是落实,而落实的关键是督促检查、奖惩兑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积极推行好的做法和理念。纠正一些“办得起学校,就用得起水电”的认识偏差,让广大师生员工认识到水电资源是人类共同资源,节约水电不仅是爱校,更是造福于子孙后代。

2.完善管理制度

高校水电管理要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制定管理制度,便于操作尤为重要。对水电管理要科学论证、缜密设计。要全校一盘棋,掌握情况,突出重点,制定目标管理细则,明确各水电用户的权利和义务,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水电增容、设备更换、停水停电、水电维修、水电抢修、水电表安装和更换、水电用户立(销)户及各类水电用户的权利和义务等细则;用科学、规范的奖惩制度督促,完善水电管理网络。通过制度的建立,严格水电管理机构、人员的职责范围,做到责任分明,管理有序。

3.人才是水电管理的关键

明确了水电管理的目标与方向后,要引进水电管理人才,建立高素质的水电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队伍,大力推广先进技术。要开发一套适合学校水电管理的办公系统,集办公、停送水电、抄表、收费、维修等业务于一体,逐步实现水电管理规范化、网络化;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逐步使学校配送电系统、水电计量系统智能化,使停送水电更快捷,抄录水电表更准确,提高水电费回收率;建立科学分析与管理的信息体系。充分利用各级表的计量,做好各级水电平衡测试,从数据中查找原因,为学校的水电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积极运用和推广新技术节电节能,使用新型高效节能电器和节水器具。一是抓好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服务技能,立足高校的现状,结合水电实际,采取对现有人员进行走出去、请进来、互相切磋等方式培训水电管理人员。故要有计划、分层次引进一些有学历、有相关工作经验、热爱水电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充实和提高水电管理的队伍。

4.加强基础设施改造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高校办学规模、办学理念、服务意识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学校现有的供电供水设施、水电计量设备等不能满足教学科研和目前各高校,尤其是历史较长的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供电容量不足,线径过小;供水管道老化,水损较大;办公场所分散,供电供水不能单独计量等等,都是需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得到改善。积极采取节能措施,将原来使用的低能效的日光灯,全部更换成能耗低、寿命长的节能灯;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及时更换老化的供水管线,安装或更换节水型龙头和卫生洁具。公用场所的卫生间换成红外线感应式冲水阀,既解决有效需求,又能充分做到节约用水,杜绝跑冒滴漏“长流水”现象的发生。为师生员工提供更好的水电服务和相对充足的水电资源,提高水电资源的使用效率。

5.加强目标管理,逐步达到水电费收支平衡

由于历史原因,少数高校仍存在用水用电吃“大锅饭”的问题,拖欠水电费时有发生,造成高校水电费支出节节攀升。有鉴于此,学校可与水电管理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权利、义务,实行水电费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根据校内各单位的性质、师生人数、连续三年水电用量等数据,学校按年度分次补助其水电费,采取超支自补,节约留用的原则,激发各单位的管理热情和广大师生员工的节约意识。水电管理部门根据学校要求,可实行分片负责、分步实施、责任到人的工作思路,加大巡查、检修力度,逐步达到水电费收支平衡。

学校水电管理办法篇2

为了加强水电供应与使用的管理,维护学院权益,规范校内用水用电秩序,强化师生员工勤俭节约的意识,建设节约型校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管理原则

(一)坚持为教学、科研、行政和师生生活服务的原则,积极发挥各单位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用水用电制度和工作机制,促进水电管理的良性循环,同时加强水电节能技术改造,逐步实现水电量化管理,达到水电管理制度化、智能化、科学化,努力降低水电消耗;

(二)凡由学院水网、电网供应水电的单位和个人均适用本办法。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成立水电管理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我校水电管理工作。

组长:

成员:

其职责为:

1、负责对全校水电计划(经费)和水电年度建设、改造总体规划的审定; 

2、负责水电管理相关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3、负责用电(水)申请的审批和水电管理的奖惩工作; 

4、审定校内各单位(部门)年度水电定额指标,批准校内水电用户的收费价格。

(二)后勤管理处代表学院对校内水、电使用进行全面管理,具体职责:

1、根据学院发展实际,及时提出合理的节水、节电改造方案及措施。负责组织校内供电供水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2、受理校内各单位(个人)的用电申请,负责水电用户的计量管理及相关报表、材料的建账、归档及其水、电使用费用的催收等工作;

3、负责校内已投入使用的水、电设施的更新、改造的论证、实施及验收等工作;

4、负责与地方水电行业部门的联络和沟通,维护校内正常的供电、供水秩序,保证校内正常水、电供应;

5、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学院有关规定,拟定学院水电定额量化管理工作方案及细则,处理校内用户在水电使用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6、加强节水节电宣传,积极推广使用节水节电新技术和新产品。

7、完成学院交办的其它水电管理工作任务。

三、水电供用管理

(一)用水用电申请及受理

1、校内基础建设、装饰装修、设施修缮、合作办学需接通临时用水用电及因工作需改造和更换电气线路、增加供用电设施等须由项目主管单位(部门)向后勤管理处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2、校内经营商户用水用电,须事先向后勤管理处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并缴纳保证金后,方可供应。如更换业主,必须重新办理供用水电手续,否则停止供应。

3、需增容扩改水、电的部门,须事先向后勤管理处提交书面申请,待批准后统一增容或扩改;

(二)水电工程管理

1、学院水电基础设施建设由学院统一规划、设计并组织实施;

2、校园经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的水、电主供系统需升级扩改时,由后勤管理处根据供需情况统一向学院申报,任何单位(部门)不得擅自进行;

3、各单位(部门)增容或改建水、电的项目,其方案须经后勤管理处审核同意,并统一组织施工及验收;

4、凡私自改水、改电的,不予通水通电,计划财务处不得对其进行结算,因此产生的一切责任及经济损失,均有改造项目主管单位(部门)承担。

(三)水电计量装置管理

1、凡在学院水、电收费范围的水电用户必须装表计量。对基建施工、较大型维修工程、营业网点等用水用电,经后勤管理处批准后,一律安装水、电表计量收费,其费用由用户自行承担,并按生产或经营性水电价格标准缴纳水电费;

2、水电计量装置的安装、拆迁、启(停)用由修缮与水电科统一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购置、安装、变更和拆除;

3、校内经营场所、驻校机构及由学院转供水电的单位计量装置不能准确计量应及时办理更换手续,费用自理;

4、如出现负数、停走、读数不准等现象,用户应及时报告。故障期间,及时报告的按上月日平均用量收缴费用;未及时报告的,按该用户历史最高月(季)用量追缴费用。

(四)水电费用收缴管理

1、水电收费严格执行洛阳市统一标准,坚持“谁使用、谁付费、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原则;

2、后勤管理处根据学院有关规定或协议约定,按时限对校内各类水电用户抄验水电用量、核算水电费用,并向用户下达缴费通知,用户应按照“缴费”通知时限及时完成缴纳。其主管单位(部门)要积极配合催缴工作,确保水、电费用及时、足额上缴学院计划财务处;

3、水电费收缴按不同对象分为“代扣”和“自缴”两种形式:在校内(含家属院)居住的学院职工(含在编、离退休人员、劳务派遣、公益岗位)由计划财务处按后勤管理处提供的水电费用明细直接从其工资或补贴中直接扣除;其它人员或校内经营场所及驻校机构等持水电费缴纳通知前往计划财务处自行缴费;

4、校内经营场所及驻校机构未按时限完成缴费的,费用从押金中自动扣除,并立即对其停止水电供应。如恢复供水供电,用户需按照协议缴纳滞纳金及违约金,并补足押金后,经学院水电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方可恢复供应。

(五)节水节电管理

1、各单位负责人作为本单位节水节电监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将节水节电纳入本单位日常管理;

2、各单位、各班级、各宿舍均应指定水电安全使用监督员,加强节水节电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节约意识,人少少开灯、光线好时不开灯,做到人走灯灭、关掉各种电源,空调温度控制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形成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营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浓厚氛围;

3、学生处和各院系要将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纳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的教育活动,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现象;

4、严格控制公共照明的开关时间,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绿化、卫生保洁等尽量减少水量消耗;

5、学生公寓实行限时供电方式,即正常操课期间停止电力供应的逐步实现智能控制、限流供应。同时,用水用电实行指标管理、定量供应、超用收费、节约留用的管理方式。以每栋公寓楼为核算单位,全年按10个月计算,水按学生人数补贴,电按房间补贴。

6、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餐厅等公共建筑寒暑假期间(学生离校后)水电全部关停,假期结束后恢复水、电供应(如遇特殊情况,如实验室试剂冷藏储存等,相关部门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修缮与水电科报备)。

四、水电费用标准及收缴范围

(一)价格标准。按照用水用电类别,根据洛阳市水、电部门规定的水电价格,结合学院转供电、转供水增加的成本因素和使用单位的性质,确定校内的水电收费标准。(水电价格标准随洛阳市水电价格调整适时变更)。

(二)水电收费范围

1、校属家属院及校内教工宿舍的用水用电

2、校内商业网点的用水用电

3、校内基建工程、较大型维修工程的用水用电

4、由校内供电系统、供水管网转供的其他单位的用水用电

5、校内经营性和经济独立核算单位的用水用电

6、居住在校内的临时用工人员和暂住人员的用水用电

7、其他经学院核定的收费项目。

五、违章用水电处理

1、因工作需要经后勤管理处批准使用的电热器、电炉、电取暖器、空调等大功率用电器具,在使用期间不得挪作他用,不得在非工作时间使用。

2、学生公寓(宿舍)学生使用电烤炉、电饭煲(锅)、电热毯、电热器等一律暂扣,由所属院系按学院相关规定处理。

3、凡擅自在供电设施(线路)上接线;绕越用电计量装置用电;伪造或开启供电部门加封的计量装置封印用电;故意破坏计量装置或使计量装置不准、失效以及其他方法窃电的每次追缴违约金500元,并追缴用电量1000度(窃电时间无法核实的,至少按3个月计量),属集体窃电的还应按电表标定电流所指的容量乘以实际窃用时间计算追缴电费(窃电时间无法查明时,至少按60天、每天12个小时计量),情节严重的通报全校并已移交相关单位处理。

4、属个人窃水行为的每次追缴违约金200元,并每月追缴用水量50吨(窃水时间无法查明时,至少按3个月计量);属集体窃水行为的每次追缴违约金500元,并每月追缴用水量100吨(窃水时间无法查明时,至少6个月计量)。

5、新安装的水、电及设施,如未按安全规范设计、安装,一旦出现问题,由组织施工的单位负安全责任。

6、施工单位、经营单位(个人)、驻校单位等已经学院批准的转供用户未经学院批准擅自私拉乱接或对外转供水电的,每月追缴1000元的水(电)费(时间无法查明时,按6个月计量),拒不交纳追缴费的可无限期停止对其供水供电。

7、对违章用水电拒不缴纳违约金的,后勤管理处可对其拆除水电表进行断水、断电处理。缴纳违约金后再予恢复,恢复用水、用电所产生的费用概由违章者承担。

8、因私拉乱接、违规使用电器而造成电气火灾事故,视情节,依法依规追究部门负责人和当事人的直接经济损失和行政责任;情节严重者,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民事、刑事责任。

(三)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动和拆装学院已安装的供水供电设施,不得从消防栓取用作扑救火灾以外的用水,违者除责令其恢复并负担恢复费用外,一次追缴违约金1000元。

八、其他事项

学校水电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能源高校现状节能途径

有资料显示,当前我国主要能源对外依存度的形势十分严峻。自1993年我国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对外依存度由当年的6%一路攀升,2009年突破50%的警戒线,2013年预计将升至59.4%;2007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仅为2%,2012年对外依存度已达到29%,预计2013年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32%;2009年我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当年煤炭对外依存度约为3%,可2011年也已达到了14%。我国是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目前年缺水量约300亿-400亿立方米,全国600多个城市中2/3供水不足,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随着能源安全、资源紧张、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我国在“十五”规划中就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十二五期间,国家在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方面又相继出台了《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技术标准》、《节约型校园指标体系考核评价办法》、《节约型校园能耗统计审计公示办法》、《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体系建设运行管理技术标准》等相关政策规定。

然而高校在合理使用能源,严格行为管理,以及新技术产品的应用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各种浪费现象仍较为普遍。

一、节水节电的现状

近十年来,高等教育愈来愈多地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生人数也急剧增加,学校的教学设施、学习环境、生活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但随之而来的高校公共财政支出也大幅提高,水电等资源的浪费现象也日益突出:

1、用水方面:一般学校对整个校区用水管理主要分为地面公共区域和地下管网的动态监测,前者耗水量较大的是游泳馆、洗漱间、卫生间和公共绿化,这也是节水的重点,而后者危害也不容忽视。

(1)、设备损坏后无人报修,没能及时更换,造成生活用水流失;

(2)、节水意识淡薄,人为的致使水资源大量浪费。比如在游泳馆的淋浴区、在洗衣服时,人离开后水龙头依然开启,洗涤衣服或用具时采用冲洗的方式等;

(3)、由于施工、车辆、自然灾害以及地下管网自身的锈蚀、损坏而造成的跑冒滴漏、资源浪费。

2、用电方面:通常情况下校园的用电管理主要集中在教学区、办公区、公共区(如路灯照明、图书馆、公共卫生间等)及生活区。而教学、办公及公共区的能耗则直接纳入政策性耗用的范畴,无回收可言。因此浪费较为严重的主要是在教学区和办公区。

(1)、教室、走廊、洗漱间和卫生间的“长明灯”现象比较突出;教室里只有几个人甚至是没有人,照明灯仍然是全部打开;

(2)、电脑、空调、取暖器、照明及其它办公、教学设备,在人离开后机器设备常常处于待机或开启状态;

(3)、供电网线、装备陈旧,老化严重,线损、电热及智能化管理程度落后,也是造成资源浪费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高校节能应多层并举、长抓不懈

高等院校聚技术、人才于一身,负培养、教育、树人之重任于一体,理当倡节约能源之风,尽节约能源之责,在构建节约型校园中更是责无旁贷,更应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在实践中,我们更多地是强调能源对教学、科研及生活的保障作用,而节能工作的力度则往往重视不够。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行为上和源头上狠抓落实:

1、倡导绿色校园,加大品德教育

(1)、要把节约资源做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部分深入到教学、育人的环节中去,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节约资源不仅仅是一种美德,而是我们每个公民、每位师生最基本的品质要求。

(2)、动员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形成良好的节能氛围,并充分利用广播、海报、传单、网络、演讲、征文、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节能宣传,让节能意识深入人心。

(3)、积极探索和逐步建立节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完善德育约束及评价体系。

2、健全制度,强化行为管理

(1)、由学校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明确管理员(物管、宿管等)对教室、走廊、洗漱间、卫生间及相关公共区域的水电节能管理范围,做到责任明确、细化到人;并加强人员管理和奖惩制度以提高管理力度。

(2)、要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摒弃粗放的、模糊的定性管理,对由学校财政负担的水电使用量要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户,稳步推进节能目标定量管理的

逐级考核体系。

(3)、积极倡导广大师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要让每个人都懂得节能常识,掌握节能方法和节能技巧,并真正成为节能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3、推动新技术产品的应用

许多高校在建设绿色节约型校园的过程中,往往较重视行为管理和节能宣传教育,而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方面则较为薄弱,因此依靠加大科技节能应该是今后一个时期高校节能降耗的重点。

(1)、要加大节水型用水器具的推广应用,对盥洗池、卫生间、泳池淋浴间、校区绿化和其它公共区域的老旧水龙头要进行清理淘汰,并全面采用红外线感应开关或节水型水龙头;

(2)、加大科技节能投入,定期对校区地下供水管网的探伤检测,以便即时发现和维修,避免水资源流失浪费。

(3)、积极探索水资源循环利用(如游泳用水)的有效途经,加强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4)、随着用电量的逐年增加,对陈旧落后的能效低、安全隐患突出的供、用电设备及线路应加快更新淘汰,积极推广使用节能变压器、照明灯和导电性能优、线损底的节能导线。

(5)、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安排设备运行方式,逐步推广实现无人化、智能化管理;应采用先进、成熟、方式灵活的分布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如中央监控控制、区域控制、定时控制、红外码控制、光电控制等),加大学校节能控制技术对各用电单元的细化改造。

(6)、由于经费短缺等因素无法投入节能产品的高校,可尝试采取Bot模式引进,把每年节约下来的电费按合理的比例进行分成,即充分考虑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实现了高校节能减排的效果,实现双赢。

节能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只要有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并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统领全局,高校在建设节约校园、绿色校园的实践中一定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2012年10月)

2、倪文从高校后勤管理角度谈节约型校园的创建《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3、黄颖黄凤琴高校教室照明节能试验与对策分析《四川环境》2009(6)

4、赵岚岚高校节能减排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厦门科技》2011(2)

学校水电管理办法篇4

一、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采用培养、引进、聘用的办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在继续深入推进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特殊人才奖励政策的同时,制定了职工学历教育补充规定、优秀青年教师和实验(习)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办法,调整了研究生培养政策,加强对研究生、双师素质、转岗转型教师的培养,选送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适应扩大招生对高素质、高层次教师的需求,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通过两次公开选聘,引进了16名大学毕业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回聘了10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离退休老教师,充实教学实施环节。一支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正在逐步形成。

加强重点专业、重点课程建设。制定了重点专业、重点课程建设方案,确定了“热能动力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财务会计”等3个重点建设专业。注重工程技术能力和应用能力培训,结合专业发展动向,及时调整课程教材和教学手段,加强了重点课程建设,建成校级优秀课程1门,校级合格课程4门。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新建成了网络集成与传输实验室、会计实训室,在河南百业咨询公司建立了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习基地;成立了实验中心,规范管理,建立制度,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实现统一调度,资源共享。5月27日和11月23日,电力基础实验室和动力基础实验室,分别通过了河南省普通高校基础实验室评估验收。

强化对学生计算机、英语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突出办学特色。按照全面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学生计算机、英语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延长学生计算机室开放时间,配备教师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从新生中选拔出一批品学兼优的尖子生,组成培优班,利用外籍教师,着重对学生进行外语强化培训。成立了各类学生科研兴趣小组,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学生科研课题“电站煤粉锅炉风粉在线监测装置”获得首届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实现了学校在学生科研方面零的突破。首次组织部分应届毕业生参加了特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和考试考核改革。编印了《学校督导组考务督导职责》、《考务工作手册》、《考试巡视员职责》、《考场规则》,以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办法防止考试作弊,促进了教风和学风的好转;以动力工程系为试点,改革课程考试方式,根据课程特点通过计算机操作、口试、笔试、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综合考核;在管理工程系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实行计算机阅卷,有效地缩短了试卷批改周期。

加强科研管理和科技开发。制定了《科研计划管理暂行条例》、《科技产业管理条例》、《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建立完善了科研项目管理和评价体系,形成一套完善的科研项目结题、评价、评审、奖励、资产、成果开发、转化、管理规范。2006年校内科研项目及课题立项10项,申报河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获河南省第二届优秀科技作品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河南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加强成人教育和培训管理。在淇县电业局、栾川电业局、陕县热电厂新设立了3个函授教学点,使学校外设函授教学点和函授站达到了9个;制定了《校外函授教学点及函授站管理办法》,加强了对校外函授机构的监管;各部门全年共完成河南省电力公司培训任务13种、22期,开办其他各类培训班7个,扩大了学校在电力系统的影响力。

本着服务电力、服务企业的办学宗旨,建立了河南省电力公司外语培训基地暨学校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在做好外语强化培训班工作的同时,围绕河南省电力公司“111”人才培养工程,制定了科学详尽的教学计划,选聘了3位外籍专家,圆满完成了省公司高层次管理及技术人员出国前选拔和培训任务。

加快信息工程建设。完善学校信息管理体系,撤销了电教中心,成立了教育信息中心。制订了《校园网络管理条例》,成立了学校计算机网络管理领导小组,完善了信息建设管理模式,明确了网络信息管理职责,实现了与中国教育科研网的联网,建设并开放了学校网站和各教学、职能部门网页,开通了校园网络电子邮件服务器,推动了学校网络化、信息化建设。

二、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加强招生宣传和就业指导工作。成立了学生工作部和招生就业办公室,编制了招生及生源计划和招生宣传方案,深入2省5市1县的17所中学扩大宣传,2006年完成专科招生1396人,成人教育招收专科函授生914人,专科脱产班68人,专升本学员193人,学校专科学历在校生人数达到了2182人、成人专科函授在册学员达到了2414人、电大及专升本学员700余人。编印了毕业生就业信息宣传册,组织就业指导专题讲座,举办了首届“挑战杯”就业技能大赛,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利用互联网了毕业生信息,与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组织校内人才交流会20余次,各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达到78%。

完善了学生管理制度体系。利用新教师充实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加强了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修订完善了《学生手册》、《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学生档案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加强了学生管理的制度化建设。积极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加强勤工助学岗位的管理,建立了“用人单位考核、依劳动效果取酬”的管理体制,较好地转变了贫困生的思想观念,累计发放助学金19万元、奖学金57.5万元、减免学费20余万元、临时困难补助1.5万元。

行政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按照2006年经费包干办法,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促进了学校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保证了教学、科研、后勤服务和重点项目的顺利开展。制定了《劳务费分配暂行规定》、《教职工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坚持以规章制度为依据开展工作、检查工作,强化管理。开展了公文、信息、档案管理等行政办公技能培训,提高了学校管理人员的整体工作水平;加强了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通过了国家二级干部人事档案标准验收。

调整和补充了部分空缺岗位。针对学校人员变动、新设立机构和部分遗留问题造成的空岗、缺岗问题,制订了新增岗位的职责规范,对部分空缺岗位进行了调整和补充,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按照部门推荐、群众评议、党委考核研究的程序,选拔聘用一批年轻同志充实到中层干部队伍,增强了学校的生机和活力。

落实超工作量奖励。在维护分配政策继续向教学一线倾斜的基础上,落实了对实行岗位岗级奖金制度的管理和工勤人员计发超工作量奖,体现了全体教职工共享学校改革发展成果。

三、后勤三产工作稳步推进

继续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制定了《后勤服务中心部分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理顺了后勤服务中心经费运作方式,以学生公寓、饮食服务中心等为突破口,试点进行了经费承包。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了住房租金制度,实现同社会接轨。成立了后勤服务中心车队,为学校各部门公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促进了后勤社会化工作的逐步完善。

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后勤服务中心不断强化优质服务意识,推出了服务承诺活动,设立了各项服务热线电话,积极开展为学校离退休老同志上门服务活动,积极创造条件,保障了学校扩大招生后入校新生的正常生活秩序。制定了家属区代收代缴费用管理办法,明确了代收代缴费用的范围、标准和操作办法,保证了家属区水、电、暖的正常供应。

根据学校发展情况和教职工的民主意愿,组织职工个人购买建设了商品楼,本着公开、公正原则制定购买方案,为改善职工的住房条件提供了方便。为教职工提供就餐卡服务,妥善解决了教职工午餐就餐问题。

通过法律程序,完成了4#楼的拆除工作,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学校家属区综合治理问题;完成了综合教育楼立项、投资工作,拆除了成教教学楼,截止到12月25日综合教育楼已完成了工程建设前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工程建设许可证,具备了开工条件。

规范多经实体运作。多经办修订了《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内部稽核制度》、《多经系统奖金分配试行办法》等制度规范,提高了内部管理水平,顺利完成了各项承包任务;努力扩大经营渠道,成立图书发行社,统一对学校书籍、教材的购买和管理,按市场规律经济化运作,改善经营现状,提高了多经实体的自我生存能力和经营效益。

四、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成绩显著

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学校党委通过组织政治学习、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江泽民“5.31”讲话精神,身体力行“三个代表”,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引导广大师生从实践“三个代表”、“科教兴国”的高度,充分认识教育的光荣使命,增强学校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各党总支、支部把争创“五好”基层党组织作为发挥“三个作用”、团结广大师生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有效手段,分别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创建活动同师德建设、“三育人”竞赛活动及双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树立典型,学有榜样,号召教职工向身边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校9个党总支、支部基本达到了五好基层党组织的标准。

进一步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提高领导干部对反腐败斗争的认识;加强制度建设,健全人、财、物管理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认真执行《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对副处级以上干部进行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查和考核;进行了全面的财务执法监察工作,彻底清查了“小金库”,建立完善了人、财、物管理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形成了以廉政促工作、促发展、促稳定的良好氛围。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校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学校党委按照“四个原则”和“三个不变”的工作思路,带领全校教职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坚定了信心,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经受住了改革的考验。

不断强化稳定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安全稳定工作的意见》,对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了排查,加强学校电视接收和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制定了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处理预案,排除了各类安全隐患;加强了信访和学校值班工作,层层续签了安全稳定责任书,增强维护稳定的自觉性,维护了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和工作秩序。2006年,学校被评为河南电力系统“创安达标”先进单位,被管城区委、区政府评为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工会充分发挥职工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参与的作用。建立了统一的校务公开登记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校务公开的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组织职工代表对中层干部进行了民主评议;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标兵”评选和劳动竞赛活动,引导职工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先后被河南省教育工会和河南省电力工会评选为“先进职工之家”和“先进基层工会”。

学校团委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通过开展业余党校、月末文化周、青年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学生科研课题选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青年学生学习、科研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2006年,被河南省电力公司直属单位团委评为“优秀志愿者服务队”,荣获河南省直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

学校十分重视离退休工作。组织离退休职工开展学习、健身等活动,丰富了离退休职工的文化生活。积极倾听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协调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努力创造条件,积极落实离退休老同志的各项待遇,使广大离退休职工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全年共为离退休人员发放福利35万余元。

五、以校园文化建设带动精神文明建设,塑造良好外部形象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在校园内增设各种体育设施,整修了排球场、足球场,对原外语教学中心进行了加固装修。拆除了学校大门西侧的临街房,实施了透绿工程,种植树木花草,新增校园绿化面积2000m2。设置了宣传栏、标志牌,添置维护校园夜景霓虹灯,使校园环境进一步得到美化。公寓及物业管理服务到位,校园环境文明、整洁、优雅、安全。

加强公德、师德建设。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举行了“道德规范教育”动员大会,开展了“道德规范进校园”活动,大力提倡教书育人、敬业爱岗,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教育师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10~11月份举办了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通过开展文艺晚会、知识讲座、校园卡拉oK比赛、校园网页制作比赛、学生演讲比赛、音乐欣赏、师生摄影书法绘画比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增强了师生文明意识,提升了校园文明水准,展示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发展成果,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塑造了良好的学校外部形象,促进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围绕素质教育,学校团委开展了“两争两创”和文明教育月、月末文化周、毕业生文明告别母校等活动,丰富了青年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形成了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学校,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建校七十周年庆典的筹备工作全面展开。10月28日学校成立了校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档案,掌握了学校创建发展的脉络,开展了校史编撰工作;对校庆各项筹备任务进行了分解,全面启动了校庆筹备工作。

2006年,我们坚持“一个主题、两个重点”的工作方针,全校教职工团结拼搏、扎实进取,在教学质量、行政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被授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集体”、“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在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展的“千分制”考核中,达到优秀等级,被授予河南省电力系统“双文明单位”称号。

学校水电管理办法篇5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电子政务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科技革命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甚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因此,各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电子化政府相继展开了改革运动,电子政务应运而生。电子政务的发展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诸多便捷,它不仅减少了行政成本,还提高了办事效率。高校行政管理中电子政务的广泛运用,对高校的行政管理产生了诸多影响,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

一、电子政务概述

近年来,internet技术的应用普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飞速增长,政府组织形态必然随之改变,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学者认为,对原政府形态进行信息化改造的过程实际上是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电子政务的产生有着广泛的实践背景和深刻的理论背景。电子政务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副总统戈尔所领导的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在1993年提出的,其源于电子政府,伴随着互联网络、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新生事物的产生,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新型概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电子政务的定义:第一,“电子”是手段。电子政务须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也就是说,离开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软件和安全技术的发展的电子政务就不是电子政务;第二,“政务”是主体,即政府日常管理事务、政府行政事务,以及政府在处理各种各样政务的过程中不得不涉及到的有关政府内部工作流程、体制形式、权利关系以及管理人员之间所形成的公务性和私人性的关系模式;第三,网络化的新型管理服务体系是当代信息全球化产生的新兴的政府管理和管理方式,于是电子政府就这样应用于政府管理中了。电子政务不是将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事务简单地、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上,而是需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电子政府与现实政府不是一一对应,而是通过使用电子和信息手段,扩大政府活动的领域,使政府活动从原来单一实体环境延续到另外的虚拟环境,使政府行政输出通道从原来的实体输出通道增加到实体输出和虚拟输出两个通道。与传统政务相比较,电子政务没有社会管理的中间成本,其运行成本相对较小,实行管理服务速度相比较更快捷。促进管理部门业务流程的重组,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快捷的、便利的办公运行环境,使行政管理效率、公共服务水平越来越好,行政机关信息公开度和增加信息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电子政务的双向发展模式将是一个与时俱进、漫长的动态发展过程。

二、电子政务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迅速发展,高校作为教育事业的领头军,实现电子校务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同时也代表着信息化水平的高速发展。因此,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电子政务渗透到高校的方方面面,它将学生管理、人才管理、教学管理、资源管理、科研管理、信息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学生服务等各类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服务,使校园的教学科研资源与社会知识资源实现了高度整合,使信息化校园网成为完全开放、超越时空的校园网络平台和知识中枢。

(一)高校行政管理中电子政务的应用

高校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加快高校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其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展示展示就是以网页的形式提供高校的电子信息,通过网络上及时学校近期的科研、教学、行政组织机构设置等相关信息,包括在网上的进行招生宣传、科研征题、科学技术转让等。通过网络的展示,可以帮助学校树立形象,扩大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宣传学校好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以来寻找和吸纳新的生源、教学和科研伙伴。2.就是以电子网络的形式向学校和外界传达各种通知、计划、政策以及学校的各种动态信息。3.教育网上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利用网络面向校内外师生展开的可视教学,同时,还可以进行辅修专业和重修课程的教学及有关课程的补充教学。通过远程网络教育可以使本校学生进入社会及其他大学的课堂,实现资源共享。4.服务电子政务通过网络提供与教学、科研活动有关的信息,达到服务师生的要求,比如为学生提高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师状况、成绩查询、图书借阅等等……高校行政管理中的电子系统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和目标,其业务范围相对规则,不像政府级电子政务,服务对象复杂,业务多样、全面等。高校行政管理中的电子系统比较单一和集中,有相对的安全性,高校的管理层既是电子政务的建设者,同时也是电子政务的使用者,其双重身份决定了高校电子政务的建设及功能具有很强的明确性。

(二)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因素

由于全国性的高校合并重组与扩招,各高校的办学规模显著扩大,造成了机构重叠、膨胀,一些机构权力过大;机关人员增多,人浮于事,思想观念落后,理论指导薄弱;制度不统一,工作流程和行为习惯相去甚远;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定位不当;管理方式、方法、手段落后,办事拖拉,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中随意性大,缺乏生机和活力;政策法规不健全,部门间缺乏密切配合等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影响着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提高。

三、电子政务对高校行政管理的影响

高校通过发展电子政务来加强高校建设和管理,提高高校的行政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改变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手段,最终提高高校竞争力。本章将从不同方面分析了电子政务给高校行政管理所带来的深远的、巨大的影响。武汉大学自2001年起,已经利用上了信息资源校园网。截止到现在,经过13年的建设,现今的校园网建设已纳入最重要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从以前的只有办公室和教学楼有校园网的建设情况,慢慢发展成宿舍楼有校园网,食堂有校园网等等。根据每个用户的工作特点、喜好和所处角色,量身定做了访问所需业务信息的安全通道和个性化应用界面,使师生员工可以快速方便的查找到相关的信息和数据,高效的处理相关的事务。电子政务在我校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给校园的管理和服务带来了明显改变。

(一)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服务的效率

信息时代的电子政务发展是现代高校管理创新和效率提高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促进高校行政管理方法的创新,来逐步形成新型行政管理模式,不断提高高校各院系、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集成化,使传统金字塔的集权模式转变为现代扁平的服务型、高度透明型的新型管理模式,逐渐做到最大限度地提升管理与服务的效能。1.提高学校效能降低行政成本电子政务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使得管理部门在取得、占有、分配和掌管信息过程中的更加突出了其核心地位。电子政务给高校行政管理带来了突出影响,减少了高校组织管理的层次,扩大了高校行政管理的幅度,使原来的金字塔型的管理结构逐步向扁平型发展,并且使高校行政管理更加具有灵活性、有机性和适应性。有效地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电子政务在校园的建设,提高的师生的办事效率,减少了办事时间,同时在规范办事流程上,缩短了办事过程,比如校园信息门户网的建设。2.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校园网络逐渐成为高校推动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为高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它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开发性、灵活性、可靠性、强性价比和安全性等特点。通过校园网,加强了各校之间以及学校与外界之间的各种交流和合作;通过校园网,教师可以迅速、直接地了解国内外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走势,对于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和科研教学水平具有重大重要的;通过校园网,管理人员可获取为学校行政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手段和网络环境,实现高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准确、完善、公平公正的获取各类信息;通过校园网,完备的学校及院系主页(包括中文版及英文版)是展示科研实力及科研成果的重要窗口,是宣传学校及院系的一个最好的舞台。(1)采用新技术,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学校的日常行政办公业务中,有效地处理了学校日常办公业务,包括信息、会议管理及公文管理等,提高了行政人员办事效率,实行了办公自动化。一卡通系统于2008年9月开始投入使用至今已经有五年,其先进的资金结算管理及财务报账系统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作为学校一名财务管理人员,切实体会到电子政务带来的快捷与方便,收入、支出、成本、费用,轻点鼠标,一目了然。(2)实现管理的开放性与灵活性。电子政务的建设使高校管理无论是从教学上、还是从行政上,都有开发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上,教师、学生与教学管理人员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和管理学校事务的目的。(3)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电子政务中信息的存储和整合给学校各领导做决策和了解学校情况提出了良好的依据。比如快捷的校情查询系统就是领导参谋的好帮手。(4)实现全校统一信息管理。高校管理涉及到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为了提高教学科研业务管理人员以及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要求各管理系统之间的对接信息系统必须实现数字化统一管理。电子政务在校园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给武汉大学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明显的变化,为武汉大学未来的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它在学校逐步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的同时,在推进校园的教育改革和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改变高校行政管理职能和权力结构

1.由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改变传统高校行政管理的弊端主要体现在窒息教育和学术活力的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而电子政务对高校行政管理的影响表现为可以使行政职能由管理转向管理和服务并重的双重功能。(1)通过电子政务的实施推进高校行政改革,增加学校行政管理的透明度。电子政务的本质属性就是为公众服务的。它可以改进高校领导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强化以服务师生为宗旨观念,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自觉接受来自教师和学生的监督,让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大学的主体。(2)利用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和目标的明确性,业务的规则性的特性,但又不具备像政府级电子政务服务对象的复杂性、业务的多样性、全面性等的特点。而相比于政府级电子政务系统,高校电子校务系统具有单一性与集中性的特点。2.行政管理权由集中向分权转化学校利用电子政务提高了教职工、学生、社会对学校的监督力量,加强教职工、学生对学校决策的参与以及对重大政务活动的双向交流,同时进行了分割越来越多的管理权力的行政改革。

(三)电子政务对高校其他的影响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除了有利于大大简化高校行政管理运行的环节和程序,建立更加廉洁、开放透明和更加负责任的依法行政的学校,同时还会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它不仅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学校是需求方,主导建设;it企业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电子政务建设的标准化来带动产业发展,这是电子政务建设和所带来经济效益之间的契合点,同时也带动it行业的发展。通过电子政务建设的标准化来带动产业化,使我们在电子政务的系统建设中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由电子政务构建成一套决策支持系统,使高校行政管理决策更科学、合理,尽可能的避免一些决策失误。另外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也能间接产生经济效益。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为高校师生了解其学科前沿、查阅相关业务资料和教学实验的准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校园网络的建设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帮助,使大学生进入社会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电子政务的实施给高校行政管理带了不少便捷的同时,也让高校行政管理对信息进行管理。因此,高校行政管理必须具有信息管理职能。即使电子政务应用到高校行政管理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经过不断探索和逐步完善,相信电子政务将会实现高校资源数字化、通信网络化、教学现代化、学习个性化、办公自动化、管理科学化;必将带来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组织原则、教学评价、德育工作等等从观念到实施的深刻转变;必将为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以教师为本,为教师服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目标提供一个很好的技术手段,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更好的为师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庞宝鑫.管理学视野下高校院系办公室提升行政工作效能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

[2]李雪梅.以“绩效预算”促进高校行政改革的路径探讨[J].北京教育(高教),2016.

[3]郭延君.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化培养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6(27).

[4]刘家明.论高校行政责任实现机制的设计[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5]朱颖,韩娜娜.关于电子政务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教学刊,2016(13):125-127.

学校水电管理办法篇6

一、考察情况

1、修水县职业中专

修水县职业中专采取的是政府主办,各部门共同参与,集全县之力做大做强公办职业教育的模式。(1)投入:采取“以政府投入和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方式,县财政坚持“预算内保证、预算外倾斜”的原则,从XX年起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00万元以上,政府和社会累计投入资金XX余万元,给县职业中专增加划拨土地100亩。该校目前已成为校园环境整洁优美、配套设施齐全、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中等职业学校。(2)规模:现有在校中专生2700人,短训学员1000人。累计培训技能人才6000人,培训实用型农民4万余人次。开设专业16个,与日本住友财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开设了4期赴日研修班。毕业生就业率在97%以上。尤其是针对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开办了蚕桑、茶叶、林果、畜牧、水产、矿产加工、水利电力、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城镇规划设计等十个重点专业班,学杂费由县财政全免,并适当补助生活费,毕业后主要安排在县内就业和创业。(3)师资:该校原有师资80余人,近年面向社会公开选调、选聘了50余名优秀教师。教师工资由县财政全额负担,并实行职教津贴制度,对专业教师普遍上浮两级工资,还创造条件逐步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使该校成了全县教师最向往的学校。(4)管理:该校由县政府直接管理,县长亲任第一校长,分管教育副县长任第二校长,财政局、教育局、劳动局局长分别兼任第三、四、五校长,具体主持工作的第六校长是通过公开竞聘后,由人事局一名副局长担任,彻底打破了部门资金协调难问题,真正做到集全县之力办一所优质职校。该校先后被评为“江西省重点职业学校”和“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并成功申报全国“星火学校”。

2、崇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崇阳县职业教育中心是政府主导,公办为主体,民办为补充,部门齐配合,多元化投入的股份制学校。(1)投入:该校政府出资1400万元征地174亩,并完成“三通一平”工程。XX年浙江客商陈定模投入XX多万元建设了综合大楼和教学楼、宿舍楼,劳动局投入900万元建设了短训大楼,阳光电脑(民营)投入800万元开办中专部,本地建筑商投资360万元建设食堂(以30年经营权作抵回报),总投入5500万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有12个标准化专业实训室,可容纳学生5000人。XX年,县政府将崇阳卫校及众望高中公有股份折价后抵给陈定模,让其退出职教专心办普高,还差陈定模600多万元债务由县教育局认领。政府和教育、劳动部门是最大控股股东,参与管理,但不参与分红。(2)规模:该校同时加挂了崇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湖北仪表学校崇阳分校、广播电视大学、人力资源市场,现有在籍学生2700余人,其中中职学生1462人。(3)师资:该校现有教师126人,其中公办教师48人,公办教师财政预算全额工资,校长和管理人员是在全县公办教师中公开竟聘产生。(4)管理:XX年全省职教工作会后,县委常委会决定成立职教中心项目指挥部,分管教育的副书记任指挥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一年后,发现普教、职教混合办学有诸多弊端,于是今年6月,县长办公会又决定作通陈定模思想工作,让其退出全部股金和普高部。改成政府主办的股份制职业学校,实行统一招生、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就业,整合教学资源,整合专业设置,整合教师队伍。目前,县政府已决定从XX年下年起,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春风行动等多种职业培训资金全部集中到职教中心,断绝其他零散民办技校的补助,将该校做大做强。

3、嘉鱼县东方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嘉鱼县东方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政府免费提供土地,通过招商引入的一所民办职业技校。(1)投入:XX年3月,县委、县政府为了彻底解决职教发展滞后问题,决定在新城区以每亩3万元包干的办法征地300亩,引进广东省增城市松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云珍)创办该校。XX年8月正式动工,第一期工程现已投入8000多万元,竣工总面积8.2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行政楼、培训楼、实验楼、实训楼、图书馆、学术报告中心、多媒体教室、标准运动场、学生公寓。(2)规模:该校可同时容纳在校学生5000人,年培训3000人次。XX年9月首次招生,现有学生1359人,32个教学班,开设了12个专业。(3)师资:该校现有教师88人,其中有37人是教育局从公办教师中选拔抽调的,平均每班有1名公办教师,工资保持不变;校长是教育局推荐给董事会聘任的。(4)管理:该校由董事会自主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县政府在引进该项目时除了无偿配送300亩土地外,还配套了其他优惠政策,如协助投资方办理筹建相关手续;各职能部门应收缴的行政规费,由县行政服务中心统一收取,按每平方米不超过10元包干;前三年每班配备1名公办教师,保留公办待遇,三年后公办教师愿留的脱离公办身份,不愿留的返回公办学校;政府负责将水、电、电信、电视、公路通到学校门口;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将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岗位培训等项目主要委托给该校举办。

二、考察思考

通过考察三县三校三种不同的职教发展模式,我们感受深刻,启发很大,虽然这三种发展模式各有所长和所短,但都得到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县学习和借鉴。

1、统筹管理是关键。三县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职教统筹发展,思想高度统一,步调高度一致。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自始至终把职业教育发展和项目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同等对待。修水县在统筹发展上是做得最好的,各职能部门高度配合和支持,资金高度集中,政策空前优惠,财力全力支援,管理全面完善,打破了部门互不卖帐的格局,摆脱各方利益关系相互竞争、相互拆台的困惑,办学效益、就业质量迅速上升。

2、整合资源是前提。三种模式都是为了全面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力量,集中资金,集中管理办好一所优质中职学校,使其成为集招生、教学、实训、就业于一体的职业学校。崇阳县劳动局在职教中心建设的短期培训大楼就是最成功的办法,不愿意整合进来的民办职业技校只会被自然淘汰出局。

3、服务经济是目的。三县发展职教的目的都是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非常重视针对在县内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专业设置,注重了各种项目资金的效益管理,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和兴工强县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资源。修水县就特别侧重为地方招商引资服务的专业建设,资金集中后不撒胡椒面,不搞重复补贴,就读县内就业专业的学生不仅不交一分钱,还有生活补贴,而向县外就业的专业补贴相对要轻得多,既解决了县内企业“劳工荒”问题,同时降低了学生县外实习成本和企业员工培养成本。

4、因地制宜是原则。三县为什么选择三种不同的模式?这主要是站在各自的县情基础上考虑的。修水县职业中专原来虽然规模不大,但始终保持了公办职校这面红旗,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因此该县确定集中力量办好公校。问题是政府投入压力很大,每年100万元的预算与新的职教政策要求相比明显偏慢。崇阳县公办职校与民办技校都有一定的基础,因此采取以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股份制合作办学,既保留了各自品牌,又壮大规模。问题是政府已投入的征地成本和教育局承担的债务压力较大,只有期待学校出效益后,能得到上级更多更大的项目资金来填补。我县情况与崇阳比较接近,不同的是我县民办学校过多过滥,资源过于分散,整合难度要远高于崇阳。嘉鱼县职业教育在XX年前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品牌和规模,而是采取招引外资来发展。问题也是政府承担了高额的征地成本,各部门资金难以协调,教师难以招聘,且面临较近的赤壁粮校、咸宁技校等强劲对手,投资者要收回成本最少在30年之后,投资风险很大。我县能否遇到这种大商完全要靠机缘,300亩以上的征地困难也可能比嘉鱼更大。

第二部分职教发展现状与问题

据调查,全县职校共有15所,其中公办3所(职教中心、农广校、驾校),企办1所,民办11所。共有校园面积180亩(含租赁),固定投资近XX万元,教职工285人(专业教师124人),年培训能力5000人。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一条规定,我县民办职业学校都只能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不能承担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只有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经市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通城县职业教育中心,才是全县唯一合法的具有中职招生资格的公办职教学校,已经教育部确定为“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市仅2所)。该校现占地61亩,建筑面积14680平米,教职工102人(含专业教师28人),在籍学生1843人(含电大269人,职高生848人,联校726人),共设了电子电器、机械、中西医、数控、模具、旅游等11个专业,其中电子电器为省级重点专业,今年职业高考质量再次排全市第一位。

由于当前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全县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与经济发展需求极不适应,主要表现:

1、多头管理,无序竞争,导致招生环境恶化,生源外流。农广校属农业局主管,职教中心属教育局主管,驾校属公安局主管,其他民办技校属劳动局主管。民办技校审批单位只有一家,但能够给钱的单位涉及到教育、劳动、农业、团委、扶贫办、妇联等多个部门,重复补贴。各职教学校普遍存在着散布虚假广告、攀高招生回扣,互相抵毁、挖夺生源等问题,学生和家长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干脆选择县外职校,今年外流生源高达1500人以上,职校“招生难”与学生“择校难”同时并存。

2、设施落后,师资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低劣,品牌不优。绝大多数学校固定资产投入少,且设备陈旧,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加之学校又没有规范的培训教材,没有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教学效果低微,技能培训纸上谈兵,这对于文化功底本来就弱的学生来说如同雾里看花,不知其然。因此,70%以上学生毕业后反映“学不到什么东西”。即使是县职教中心要达到部级中职办学标准,还需新增80个教室、435间寝室、28间实验室、8个实训车间和1个图书馆等。

学校水电管理办法篇7

一、电大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电大的档案管理工作是电大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大档案是广大教职工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和学生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形式的材料。随着电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势必给电大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变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央电大和各省级电大的档案管理工作都要遵照教育部第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进行。各级基层电大是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具体执行教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教学单位,如何结合电大实际开展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档案管理部门对地市级电大档案管理提出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建设的要求,统筹协调,加强业务指导,定期进行检查和监督,同时提出整改要求。目前各级基层电大档案管理工作还十分薄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档案意识薄弱,领导重视不够,从上至下没有形成对档案管理的统一认识,导致档案工作的开展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难。

2.许多基层电大没有建立档案室,档案都分散在各个部门或个人手中,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导致学校档案遗失、损坏严重。

3.经费投入不足,档案室的基础设施配备没有完全到位,没有建立档案管理软件系统或系统不具备通用性;没有设置独立的档案机构,与其它部门合属办公。档案事业发展的相对滞后与电大的蓬勃发展明显不协调。

4.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档案事业发展不相适应。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大多没有上岗证,没有参加过档案管理业务培训,没有建立兼职档案员体系。

5.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不到位。很多重要的数据收集不上来,造成学校档案不完整,缺失较多。

6.由于档案管理不规范,档案缺失严重,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评估检查,突击收集整理档案,甚至闭门造车、篡改文件材料、“笔下开花”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档案严重失真。

二、加强基层电大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针对基层电大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对如何做好基层电大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几点思考。

1.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领导档案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学校各级领导都要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要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的统一规划、计划和管理制度中,把档案工作列入各单位岗位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标准之一。

2.建立和加强基层电大档案工作的管理体系根据教育部第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由中央电大或省电大牵头对基层电大档案工作做一次调研,制定出一个关于基层电大档案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办法,规范基层电大档案管理工作,并进行检查、督查和指导。

3.必须加强建章立制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是加强基层电大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规章制度是档案工作实现管理现代化的行为准则,《综合档案室工作职责》、《档案人员工作职责》、《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室管理制度》等制度规范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全员档案意识,规范档案管理工作。要认真研究落实本部门的档案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坚持照章办事,确保档案质量,使学校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4.加强档案室建设电大各级领导要重视加强档案室建设,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特别是在档案场所、软件硬件设施等方面要到位并符合要求,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档案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便利的条件。

5.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形成档案管理网络学校档案是由各种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文件材料转化为档案,一般要通过“归档”来实现,这些文件材料来源于各个部门,因而各部门文件材料收集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案卷的质量,如果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准确,则档案的数量和质量就能得到保证。文件材料是档案的基础,什么样的文件材料,就形成什么样的档案,哪个部门文件材料质量不过关,哪个部门的档案质量就不高。文件材料形成单位要实行预立卷制度,基层档案员承担着每个部门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兼职档案员队伍,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的档案队伍和健全的档案管理网络,直接决定了单位档案管理的水平。要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各部门要确定兼职档案人员,每学期研究和布置本部门的档案工作,检查执行情况,及时解决档案收集、归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要抓好本部门档案文件材料的收集积累工作,保证兼职档案人员从事立卷工作的时间,支持、督促和考核本部门兼职档案员的工作。(3)要加强兼职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保证人人都持有档案人员上岗证,从而全面提高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4)学校每年要依照档案立卷归档要求,对归档部门进行检查、评比,对档案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优秀档案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6.进一步规范部门兼职档案员工作流程部门兼职档案员文件收集、组卷流程如下图所示:部门兼职档案员的工作要严格按照档案文件材料收集、组卷的流程进行,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真实系统,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7.进一步完善档案室工作流程档案室档案归档、保管、利用、信息加工流程如下图所示:通过对上述举措的贯彻落实,基层电大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一定会有一个显著的提升,档案工作服务电大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的能力也将大幅提高。

学校水电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运行机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双送”、“双挂”工程,即送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送教师到高校深造;选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选企业技术人员来校挂职。突破现有体制,建设以“双师型”教学团队为重点,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动态组合、团结合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一、建立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运行机制

制订和完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认定办法》、《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和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等项制度,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提供制度保障。

制订和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管理规定》、《校企合作企业职工培训管理办法》等项制度,为校企合作教师培养、培训和企业职工培训、继续教育提供保障。

依托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和学院人力资源优势,与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为使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工作顺利实施,要完善和制订《校企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社会服务项目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项制度。

制订和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教师学时津贴发放办法》、《教师职称评聘办法》、《兼职教师课时津贴发放办法》、《校企合作技术服务奖励办法》、《校企合作奖励基金管理办法》、《企业专业带头人、兼职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奖励办法》等项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极参与企业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鼓励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学院担任专业带头人和兼职教师,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

二、专业带头人培养和聘用

在副高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中进行遴选,通过国外学习、国内培训、生产现场锻炼等途径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从水利水电建筑企业中聘请1名专业对口、知名度高、实践经验丰富、富有创新精神的行业领军人物或企业技术专家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把握行业发展动态,紧密联系企业,开展技术讲座,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导课程建设。

校内专业带头人具体培养措施如下:①到德国等国外对口院校或企业学习高职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开发和先进的职教经验;②到国内职业教育领先院校进行培训,学习高职办学模式、先进的职教经验、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建设;到国内专业对口的知名院校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提高科研能力;③由校企合作工作站具体负责校内专业带头人每年到合作企业锻炼,参加生产实践,提高实践技能,学习新工艺、新技术,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研究开发课程体系。

兼职专业带头人在国内进行职业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培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规划专业发展,从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

通过多种途径的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具有较高的专业组织、教学及课程设计能力,并获得工程师资格,能够指导骨干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并在核心期刊,带领整个教学团队进行专业改革与建设,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兼职专业带头人有较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能够与校内专业带头人一起组织领导教学团队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

三、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

校内选拔具备讲师(或具有硕士学位)(以上)职称的优秀教师作为骨干教师,熟悉该专业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动态,有较强的课程开发、动手实践、技术研发、教学改革与创新等能力,能够培养青年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参加自治区级科研项目或自治区级(以上)精品课建设,主持1到2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从校外兼职教师中选拔具备工程师、技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为兼职骨干教师,能从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指导并培养校内青年教师实践技能,参加专业建设、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工作。

具体培养措施如下:校内骨干教师①到国外专业对口、教育水平较先进的高职院校进行培训,学习高职办学模式和先进的职教经验;②到国内职业教育领先院校学习高职办学模式和先进的职教经验,以及高职职业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建设;到国内专业对口院校进修,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提高科研能力;③由校企合作工作站具体负责,定期到内蒙古黄河工程局股份有限公司、富凯龙水利水电集团等合作施工企业顶岗实践;承担企业技术服务项目。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参与企业技术革新或项目开发。校外兼职骨干教师参加校内举办的职业教育培训或讲座、学术讲座或学术交流,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开发课程等。

通过多种途径的培养,使骨干教师能够协助专业带头人完成专业建设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等任务;承担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工作;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相关的论文,带动青年教师,为本专业建设发挥骨干作用。

四、兼职教师的聘用

兼职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技术革新及设备操作能力,能进行教学及实习实训指导工作。从水利水电建筑企业择优挑选,建成由50名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动态兼职教师资源库,保证兼职教师的整体质量。建设期内从兼职教师资源库中聘用相对稳定的30名实践经验丰富、精通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和生产流程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落实学院《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定期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业绩进行考核,以确定是否继续聘用。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兼职教师,根据学院有关兼职教师的基本任职标准和奖励办法,给予奖励,提高其待遇。在兼职教师上岗前,由专任教师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及教育理论等科目培训,使其具备高校教师应有的职业素质;加强高职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实践能力强的优势,使其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教研教改活动,承担实习、实训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负责对专任教师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计划将指导学生实施完整工程建设项目、顶岗实习指导任务、讲授专业核心课程《水工建筑结构》、《典型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测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和《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的任务均由兼职教师承担,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超过50%。

五、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对已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加大下企业锻炼的力度,继续进行保鲜培养。针对尚未具备双师素质的青年教师,通过企业实践和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参与项目建设等途径,使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

具体培养措施如下:①到国内职业教育领先的高职院校培训1次以上,及时了解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行业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②由校企合作工作站具体负责,到校企合作施工企业进行2个月的专业实践训练,使其具备在企业从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的实践技能;③参加全国各项专业技能大赛,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④参加专业技能等级认证培训;⑤参加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

六、教学团队建设

学校水电管理办法篇9

第二条卫星电视师范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一)开展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使未达到中等师范毕业的小学教师、未达到高等师范专科毕业的初中教师,通过系统学习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二)开展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三)开展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第三条国家教委设置中国电视师范学院(简称电视师范学院,下同),根据国家教委有关中小学教师培养层次的规格要求,组织拟定教学计划。组织编制文字与视听教材。

第四条电视师范教育的有关招生、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由盛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落实。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创造收看条件,保证在职学员不间断地收看卫星电视师范教育的课程。地面接收网点的建设,应采取政府拨款、群众集资以及捐助等形式筹集资金。

第五条电视师范学历教育的招生,高师纳入国家成人高等教育广播电视大学招生计划;中师纳入盛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成人教育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计划。电视师范教育执行函授成人教育的有关政策。

第六条电视师范教育高等师范专科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依托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广播电视大学或其他高等学校;电视师范教育中等师范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依托教师进修学校、中等师范学校或其它小学教师培训机构。

第七条承担电视师范教育教学组织管理的院校或其它教学单位(简称“承办单位”),应把这项任务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并由一名院(校)长分管教学组织管理工作。

承办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执行电视师范学院高等师范专科和中等师范教学计划,以及有关的教学要求;

(二)制定实施计划,组织好教学的全过程;

(三)按国家的有关规定统筹安排发展规模、机构、人员编制、经费、基建项目、教师配备。

第八条教学班是承办单位进行教学辅导、开展思想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

承办单位应根据学员实际情况,加强组织管理。

第九条电视师范学院不设专职主讲教师。电视师范学院可聘任水平较高的兼职教师参与工作,编写教材,讲授课程。这些教师的此项工作应计入其所在学校的工作量。

第十条承办单位应根据招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辅导教师。

辅导教师应热心电视师范教育、胜任辅导工作,熟悉远距离教育特点。可由各级各类学校的优秀教师充任或从社会上聘任。辅导教师的任用由承办单位审核决定。

第十一条凡在职初中、小学教师及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经所在学校、单位同意,均可参加电视师范教育的学习。

系统进修高等师范专科的学员,应具有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文化程度,并须参加全国各类成人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系统进修中等师范的学员,应具有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力文化程度,并须参加盛自治区、直辖市组织的统一招生考试;要特别注意招收民办和代课教师;参加单科进修的,须由本人申请,所在学校同意,承办单位批准并登记;未经统一招生考试而自学收看的学员,可参加自学考试。

第十二条学员所在学校应当为学员参加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并在政治思想和生活上给予关心。

第十三条经统一招生考试录取的学员,必须按规定时间到承办单位报到,并办理注册手续,方为在籍学员。学员应按教学计划要求,以业余、自学为主参加学习的全过程。

在籍学员因工作调动,须办理转学手续。调往地区应允许转入同类学校同届班次学习。

学员的学籍管理具体办法,由盛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电视师范教育的成绩考核,颁发结业、毕业证书等工作,由盛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

第十五条学员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试成绩及格,德育考查合格者,由承办单位颁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

进修单科课程学习的学员,参加单科结业考试,成绩及格者,由学校发结业证书。

自学收看学员,可由自考办组织考试,考试成绩全部合格,颁发自学考试毕业证书。

第十六条学员经本人申请,所在学校同意,承办单位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修完规定的课程并经考试及格后,再行颁发毕业证书。

第十七条在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现有办学形式之间,应加强横向联合、互相沟通。

举办成人函授师范教育的普通师范院校、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院校,可采用电视师范教育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充分利用电视师范教育的课程,扩大招生规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学考试办公室应采用电视师范教育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组织自学收看的中小学在职教师、干部考试。

进修单科课程学习的学员,单科结业成绩,应根据国家教委(86)教师字014号文件规定,与教师专业合格证书文化专业知识考试“互通”或“单通”。

第十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承担教学组织管理工作院校或其它教学单位,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学校水电管理办法篇10

关键词:引企入校;校企合作;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6)10-0076-03

一、引企入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作项目遴选盲目性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的实践中,“引企入校”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推崇的校企合作模式。然而,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应付各级管理部门关于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方面的考核和评估,出现了不经论证,在没有经验和理论指导的情况下盲目引企入校的现象,出现引进的企业层次低、规模小,合作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不清等问题,以至于出现合作纠纷和资源浪费,使校企合作最终成为双方的负担。因此,在合作项目遴选的过程中,应基于校企双方利益博弈科学制定合作合同,制定完善的“引企入校”审批程序和准入门槛,结合学校相关部门职能形成“决策支持系统”,有效地解决遴选盲目性的问题。

(二)企业进驻管理混乱的问题

企业入驻后的合同管理、场地房屋配备、装修改造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水电通信保障、职工行为规范、饮食服务、财务服务等工作牵涉到学校许多部门,容易形成组织、统筹和协调工作链中断,出现无人管理或多头管理等混乱状态。因此,应建立企业入驻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协调管理机构,明确各相关部门、单位的详细职责,有效地避免管理混乱的问题。

(三)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的问题

企业和学校属于不同类型的组织,不同的社会属性导致两者合作目标及利益存在着本质差异。如果参与校企合作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利益,校企双方必然因缺乏内在驱动力而表现消极,企业甚至会终止参与行为,导致合作深度不够的问题。

首先,在生产实训基地,教学实训、生产服务属于双线运行。如果管理上也采取双重主体、双线管理的话,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

其次,引企入校后,各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引进企业的人才需求质量不匹配,将会导致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形同虚设,学生上手慢,资源消耗大,难以实现真正的校企“无缝对接”。

再次,共建实训基地的财务管理与利益分配直接关系到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行,也关系到校企双方的核心利益,实际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利益分配问题,采取“成本互抵”、“待遇双免”等模糊利益分配办法必然会带来较多的纠纷,最终导致合作破裂。

最后,合作过程中如缺少监督评价制度,未能对“引企入校”的开展情况和合作效果作出客观、公正、有效的评价,缺乏制度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将会出现合作流于形式、资源浪费的问题。

二、引企入校过程管理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建立入驻企业的遴选与决策机制

要制定《引企进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规定合作企业的遴选标准和要求,形成合作项目审批程序,特别要明确审批内容、合同内容的有关管理规定。将合作项目建设和规划纳入学院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引进的项目能为学生提供包括单项技能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两方面的实践环境,吸纳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开展顶岗实习,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在遴选要求、审批程序上要层层把关,充分保障合作项目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引企入校合作项目决策程序如图1所示。系(部)主要负责人为引企进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首先由系(部)与合作企业进行洽谈。对于不能够满足遴选要求的合作项目由系部决定终止。对满足要求的项目,由系(部)与企业共同拟定初步合作合同。校企合作办公室对照《引企进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审定合同及相关资料,组织召开合同评审会。评审由分管学院领导牵头,由合作系(部)与企业负责人共同介绍项目拟实施内容,校企合作办公室、财务处、后勤处、保卫处及纪检处共同组织审核和答辩工作。对于不符合评审要求的合作项目应给予终止。对于符合要求的在评审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合同修改,交由学院法律顾问审定合同形式和内容并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由学院领导层最终审定。学院领导对项目合作与否有最终决策权和修改权。学院领导审定通过后的校企合作项目应签订正式合同,承担校企合作项目的系(部)应按合同规定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二)建立企业入驻管理机制

针对企业进驻多头管理的混乱问题,要制定《引企进校合作项目部分职责实施办法》。学院应专门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引企进校合作项目企业进驻管理的总协调工作。合作系(部)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全程协助合作企业入驻学校的各项工作;后勤管理处负责引进企业的用房安排、水电配套、物业管理、网络通信等后勤保障工作;财务处根据校企合作办公室、后勤处出具的缴费通知单,负责企业资助办学金,水、电等相关费用的收缴和出具收费票据的工作;保卫处负责做好引进企业的人、财、物安全防范,防火防盗、车辆、物流等方面的安全监管工作;宣传部负责入驻企业与相关合作系(部)合作情况的宣传展示工作。

(三)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针对“引企入校”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一是构建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协调机制,组建学院、系(部)、专业与企业三级办学运行管理机构,形成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相关职责和权益;二是根据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的实际和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完善企业工作流程与学校实训教学模式的衔接,共同制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的运行流程;三是通过健全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运行制度,实行柔性管理,保障企业生产需求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相协调;四是通过构建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身份融通机制,引导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参与教学及生产的管理工作;五是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与利益分配均衡机制,形成生产性实训经费管理办法、生产性实训设备设施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制度,明晰相关的利益分配关系;六是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在校企双方共同组建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同研制课程标准、共同参与课程教学、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开发课程、共同评价教学效果等制度和办法,将企业员工发展规划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使人才培养方案更符合企业需求,实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七是构建校企文化融合机制,在技术、人才、学习三个校企合作共同要素方面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对学生进行考核管理,校企定期开展联谊活动、共同举办技能竞赛、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引导企业设立奖学金制度;八是建立质量监控与绩效考核协同机制,将学生的教学质量与其参与的企业生产绩效考核挂钩,形成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与考核制度、学生生产实训质量评价与考核制度,在此基础上根据合同履行情况,通过建立激励与退出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

三、引企入校过程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有效改善了专业实训条件

上述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电梯工程技术、电子商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等十几个专业的校企合作项目。经过三年的实践,先后引进了苏州帝奥电梯公司、江苏金软、南通环境工程设计院等十多家企业入驻校园,校企共建了“金蝶eRp软件实训中心”“帝奥电梯实训中心”“装潢设计实训中心”等一批校企合作基地,企业投入实训设备价值达三千多万元。

(二)有效促进了专业发展

通过“引企入校”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建设,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质量、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如环保类专业群与南通市环境工程设计院开展了“引企入校”项目合作,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连续两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项目一等奖;专业资源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校企联合完成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国家专业资源库实践培训子项目的建设任务;师资队伍“双师”素质明显提升,校企双方先后有二十余人在相互的工作岗位上开展合作交流;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与南通市环境工程设计院共同建设了“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技术”省、部级实训基地。

(三)有效促进了新专业建设

建成的帝奥电梯学院创新了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开办了全省高职院校中第一个电梯工程技术专业。采取企业与学院共同管理模式,在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资源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和便利。采取“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学生毕业后即可成为帝奥电梯公司及其他电梯公司员工。该模式被成功地移植到其他系(部),如“淘金电商学院”与企业共建了电子商务专业。此外,还有的系(部)与中德诺浩和南通华元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新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四)有效提高了学生创业能力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以“创业学院”为依托,组建了elite大学生创业工作室、“支点”创业园,搭建了“中心化”电商操作平台,学生创业项目年盈利二百余万元。校企共同进行创业培训教育,聘请“创业学院”Ceo及校内入驻企业负责人担任创业团队的创业导师,“园艺公司”、“代账公司”、“礼仪服务公司”等一批学生创业团体已经取得了初步效益,学生的创业项目在各类大赛中屡获大奖。光明日报、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网、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南通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给予了专题报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