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学校管理意见十篇小学学校管理意见十篇

小学学校管理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4:30

小学学校管理意见篇1

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到“十一五”期末,实现学校食品安全保障以下目标:

----学校食堂符合《*省学校食堂食品卫生许可条件》或《*省乡村小学食堂卫生许可条件》,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学校食堂全部达到C级以上标准,其中:a级达到20%以上,B级达到40%以上;

----基本完成全省学校校内食品店的连锁超市(便利店)和放心店改造任务,并实现食品统一配送;

----学校食堂粮、油、豆制品、肉、蔬菜、水产品等大宗物品实施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全面实行食品采购索证、进货验收和台账等制度;

----城镇管网通达地区的供水覆盖农村学校,学生饮用水卫生质量明显提高且达到国家标准;

----校园周边食品经营秩序不断规范,日常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无证无照摊点基本消除;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普遍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普及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学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面达100%。

各地要围绕上述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目标,以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为载体,编制学校食品放心工程建设规划,落实今后一个时期学校食品安全保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促进学校食品安全总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加强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构建食堂安全保障长效机制

各地要在大力推进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食堂的日常监管工作制度,狠抓责任落实,严把食堂“四关”。一是严把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关。凡是新建、改(扩)建的学校食堂,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预防性卫生审查,按照国家有关食堂卫生设计规范要求,组织食堂建筑设计会审,促使食堂形成区域分离、功能分块、布局合理的食品操作流程,杜绝二次污染或交叉污染。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全省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39号)的要求,加快学校食宿工程建设步伐,保质保量完成学校食堂改造任务。二是严把食品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关。因地制宜开展学校食品定点配送工程。制定严格的准入条件和追溯制度,采用公开招标等方式,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程度,分类择优选择食品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单位,确保“优质、安全、价廉”的食品输入学校食堂。三是严把食品安全监管关。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严格食堂卫生许可证管理,加强对就餐环境、食品储藏、加工、餐具消毒、保洁等环节的卫生监管,定期抽检食堂销售的食品,强化重点时段高风险品种的监管,大力推行餐饮“五常法”管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确保学校食品安全可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检查和督察,促使食品留样、索证索票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加强食堂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养成良好的卫生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控制非本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严防投毒等突发事件发生。加强对爱心营养餐的监管,确保营养餐的安全、营养和卫生。四是严把食堂经营和财务管理关。按照“自主经营和托管经营等并存、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要求,从事学校食堂经营活动,防止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负食品安全责任的承包经营行为。原则上不得由个人承包学校食堂。鼓励中小学校食堂由学校通过责任制等方式自主经营,积极探索托管经营等新型的学校食堂经营模式。实行托管经营的学校食堂,要面向社会公开选择卫生量化分级考评达到a级的餐饮服务公司(含饭店、酒店)经营。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食堂托管经营企业和自主经营的监督,制定严格的食堂经营利润控制指标和分成比例,核定饭菜销售成本,把好食堂经营的成本关、利润关和分配关,确保食堂饭菜质量和销售价格的稳定。

三、严格经营资格准入条件,规范校内食品店经营行为

各级经贸、工商部门应积极引导和支持连锁超市(便利店)、放心店向学校延伸,教育部门要利用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成果开展放心食品进校园活动。通过开设连锁超市(便利店)和培育统一配送的食品放心店等形式,对校园食品店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经营者准入条件,将信誉度高、管理规范、有相应配送能力的食品企业纳入准入范围,通过招标形式择优选择经营单位。各级工商部门要加强校园食品店的监管,切实履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促使经营企业“按制度经营、按要求进货、按规范管理”。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网的作用,依靠教师和家长的力量,督促食品经营者自律,杜绝经营假劣食品、有毒有害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切实维护学生的健康安全和消费权益。

四、加强日常监管和综合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的食品消费环境

各级工商、卫生、城管等部门要按照分段监管、综合治理的思路,落实监管职责,严格食品生产经营和卫生许可,探索加强学校周边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的手段和措施。进一步落实食品进货查验登记、索证索票、巡查检查、举报投诉等日常监督管理制度,规范食品经营行为。针对学校周边食品商店、饮食店和流动摊点多、经营不规范、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或综合治理工作,坚决取缔无证照食品店和饮食摊点。结合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的新特点,积极探索保障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给学生一个清洁消费、放心消费的环境。

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切实加强对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综合整治的组织协调工作,整合监管力量、监管资源和监管信息,形成反应快捷、配合密切、齐抓共管的协同整治运行机制。要强化综合监督的职能,加大暗查暗访和督察督办的工作力度,确保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取得实效。

五、强化学校用水管理,提高饮用水安全水平

各地要严格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凡能纳入城镇自来水管网的学校必须在20*年底前改用自来水;只能使用自备水源供水的学校,必须安装持续消毒设备或装置,并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应申领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进入校园的桶装饮用水必须有“QS”质量安全标识,并由量化分级管理评审达“B”级以上的企业提供,禁止无证无照或证照、标识不全的桶装饮用水进入校园。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学校饮用水卫生的监督,督促学校建立二次供水和自备水水质定期送检制度,所需检测费用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督促学校建立和落实供水设施(含桶装饮水机)和水井定期清洗消毒制度。对水质检测不合格的,学校必须及时整改。学校要加强对自备水源的保护,落实防污和消毒措施,加强自备水供水设施和管道的管理,确保水质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健全学生饮用水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和分工,加强监督检查和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意识和素质,确保饮用水安全。

六、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师生食品安全意识和能力

各地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紧密结合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实际,充分发挥青少年联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纽带作用,以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饮食教育活动,使学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步入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学校要统筹计划、因地制宜开展“八个一”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食品安全知识讲座;每学期安排一节食品安全教育课;每班每学期出一期食品安全黑板报;每个学生有一本食品安全科普读物;每学年组织一次“食品安全知识带回家”活动;每个学生就食品安全给亲友写一封信;每学年组织一次食品安全征文活动;学校食堂设立一块食品安全温馨提示牌。有条件的地区,可与消保委等部门合作,创办消费教育学校,逐步开展健康饮食和食育工作。通过上述活动,传授食品安全知识和营养知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安全、合理的饮食习惯,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七、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增强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能力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事故报告、教育培训等机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救援能力。一是编制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学校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和操作手册。学校要制定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具体方案和操作流程。二是建立学校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各级教育部门要建立覆盖所有学校、报告责任主体(人)明确、相关部门协调的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网络,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三是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工作。学校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和培训,提高实战能力,切实做到“心中有数、程序熟练、处置得当”。四是认真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学校食品安全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编印常识手册,提高学生的应急自救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特别要注重提高学校和老师的应急及心理干预能力,及时消除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

八、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学校食品安全保障的联防联控机制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善政府主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学校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学校食品安全基础设施,加大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的投入。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成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学校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层层签订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的评估体系,并根据工作要求开展专项督查。

学校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深入贯彻《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省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意见》等法规,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范围,督促落实食品安全制度与措施,确保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有序、有效。

小学学校管理意见篇2

在这种背景下,小学校长管理模式无法获得被管理者的支持和配合,相应的制度无法顺利的开展,最终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这就导致小学校长管理模式的成效较低,影响了小学的正常运作和进一步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新时期背景下,小学校长管理模式应该渗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本质上说,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倡导在管理中充分考虑被管理者的需求,在管理制度的建设中逐步实现人性化管理。

首先,在新时期的小学校长管理模式中,校长在制定小学管理制度时需要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需求,并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制定管理制度,也不能在管理目标的驱动下制定不切实际的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校长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要通过相关会议及时了解在校师生的真实需求,并收集来自于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对管理制度中不合理的现象进行改正。

其次,校长需要充分考虑他人的意见。简单地说,校长虽然是小学管理中的领头人,是管理制度和模式的最终决定者,但其个人的力量往往存在局限性,校长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应对学校发生的所有事。在这种背景下,校长需要合理的采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但要尽量考虑被管理者的真实需求,同时也要尊重被管理者的意见或建议。这就需要校长定期收集群众的意见或建议,应该在合适的位置放置意见箱或者公开电子邮箱。特别是针对当代小学生,其个性更加明显,也更愿意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与建设中。意见箱的设立能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建议,也能够真实的反应在校学生的实际需求。最后,小学校长管理的模式和制度必须充分人性化,不应该在管理中完全按照硬性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这就需要小学校长给予工作者一定的自,能够在处理事务时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的进行处理,而不再是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管理。

二、建立以教学质量为管理的导向

从根本上说,小学校长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小学的正常运作,并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小学校长的管理模式必须以教学质量为导向,必须要以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作为管理的根本目标和动力。因此,小学校长需要重点考虑学校的运作效率,要通过高效的管理来提高小学的管理效率,进而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实现进一步发展与建设。这就需要小学校长考虑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要制定具有针对性与建设性的意见。一方面,小学校长需要充分调动在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促使在职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小学校长需要定期组织在职教师进行培训,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小学校长需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需要合理利用小学中的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不仅如此,小学校长还必须充分协调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必须要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配合程度,全面提高学校的运作效率和质量。

三、以素质和能力作为管理的基础

最后,在新时期背景下,小学校长的管理模式必须以素质和能力作为基础与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讲,校长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关系到校长是否能在管理中制定正确有效的制度,是否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战略策略。因此,校长应该拥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责任心,要在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要以更高的能力和更专业的素质进行小学管理。同时,校长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意识,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培养爱岗敬业和大公无私的精神。在这种背景下,小学校长才能在教学与管理过程中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制定更有效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达到推动小学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四、小结

小学学校管理意见篇3

一、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

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对象,学校的任何一项管理措施都与学生密切相关。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让学生参与进来是科学合理的,也是极为必要的。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有很多。如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的惩处制度,学生的每周大扫除制度,学生档案管理制度,三好学生的评定制度等,如果有学生参与,会使制度的制定更符合学生实际,制度实施起来也会得到更多学生的认可与支持。学校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时,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可以通过举办听证会的形式,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学生书信建议的形式。学生提出意见后,学校管理者必须认真对待,认真思考学生提出的意见。制度初步拟定后,也应尽快公示,让学生提出相关意见,结合教师意见,确定最终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学校管理者允许学生充分参与进来,有效参与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真正作用,不断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

普通任课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离开教师来谈学校教育的教学无疑是空谈。为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也应让任课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来。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具体如下。

1.参与教师管理工作

教师管理制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学校领导工作的产物。为提高教师的满意度,学校领导可以考虑适当放权,对任课教师实施自治制度。让各教研室独立成立教师管理小组,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师管理制度。这样制定出来的教师管理制度更符合各科教师的实际情况,教师也会因为受到重视而自觉遵守教师管理制度。各教师管理小组需将本小组的教师管理工作情况定期向领导进行汇报,学校领导再根据各小组的汇报情况灵活调整学校的全体教师管理战略,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管理工作质量。除此之外,在学校的各种教师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应积极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进而发挥群言群策的力量,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师管理制度。

2.参与学校的行政事务

除了教师管理工作之外,学校还有很多行政事务,这些行政事务不仅关乎学校的整体发展,也关乎教师的个体利益。为提高学校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教师的参与是极为必要的。如学校在教育部门的评优评先工作中,可让学校普通教师参与进来。对学校如何迎接教育部门的评优评先检查与考核,提出宝贵意见。群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教师的集体智慧,相信学校的评优评先工作也会更加顺利的开展。又如学校的校庆活动,从校庆活动的策划、组织及善后工作,都应让普通教师参与进来,发表看法与提出建议。

3.参与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让普通任课教师充分参与进来。如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如果仅由学校领导制定,往往会有失偏颇,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而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让普通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可以让学生管理制度更科学合理。我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做到了如此,每一项学生管理事务均让普通任课教师参与进来,普通任课教师已经成为我校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意义

小学学校管理意见篇4

为落实市推进课程改革和加强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强化管理监督和引领指导,加强和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学常规中各个教学环节,提升我区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经研究,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我区教学质量管理,落实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使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有效提高,力争全区教育均衡发展、和谐发展。

二、工作范畴

视导的主要范畴主要包括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情况,教学基本环节的落实情况,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经验和突出亮点,以及影响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三、主要职责

1、完成对被视导学校的教学组织管理、流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现状的调研和分析,形成教学管理工作诊断意见。

2、通过对被视导学校的主干学科课堂教学基本环节的调查分析,对学科教学及教师工作提出分析建议。

3、综合被视导学校的教学工作管理与课堂教学的情况分析,形成被视导学校的教学工作视导报告,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向学校反馈视导意见,并向区教育局报告。

4、对被视导学校进行跟踪调研,推动学校落实教学工作的改进措施,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提出进一步工作建议。

5、定期向区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议作综合情况分析汇报。

四、工作方式

以先集中、后巡回的方式开展视导。通过听课、评课,查阅备课笔记、作业批改、补缺补差措施,参与教研活动个别访谈、开座谈会等,了解教师的学科教学情况;通过了解被视导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及实施、教学管理制度的制订及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等情况,对学校教学工作管理情况作出分析与判断,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对视导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写出视导报告。

视导工作先在初中学校(含一贯制学校)试行,视情况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方案后逐步在小学和高中推开。

五、其他事项

1、组织机构:建立区中小学教学视导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视导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管理。

小学学校管理意见篇5

【关键词】:高尚尊重关心管理

当好教师难,当好校长更难。众所周知,管理是一门知识,也是一门具有研究性的“人学”,它研究的核心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虽然农村小学校长这个兵头将尾的岗位什么官儿都算不上,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岗位。校长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走向,校长的素质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浪潮的冲击,农村校长的担子有多重,压力又多大,笔者有所体验,现我就农村小学管理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一、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常言道“以德服人心服,以力服人面服”,校长是学校的主要领导,校长的言行举止,对教职工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校长高尚的品德修养,对形成良好的集体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因此,管理者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凡是要求教职工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如要求教职工有事要请假,自己有事外出前也要跟值日教师打个招呼,这样做,比自己在会上再三强调的效果好得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校长要任劳任怨,迎难而上,求真务实,努力做一个实干家、苦干家,不要做一个高高在上、喜欢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指挥官”。同时,校长为人要正直,胸襟要开阔,待人不记过,要善于听取教职工反馈的意见,善于求大同存小异。还要特别注意摆正义与利的关系,洁身自好,不谋私利,顾全大局。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才能提高自己的威信,取得教师的信任,教职员工才会支持你的工作,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领导。

二、要尊重自己的教职工

作为一个单位的负责人,主持着学校的全面工作的权力人物,校长要谦虚谨慎,管理好自己的人员。学校的一切重大决策,如修建校舍、经费开支、工作调整、功课安排、评先评优等,绝不能一个人“一言堂”,校长要主动组织教师共同策划献计,作出决定;不能嫉贤妒能,要尊重教师的人格,要让他们有献策之机,有相应的权力,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应有的发挥,让他们有职有权,敢于工作,敢于负责,尽量发挥他们的智慧和良谋。这样,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正常运转。

三、要关心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农村村完小,教师人员不多,一般在8--16人之间,学生是几十至三百人左右。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与外界接触较少,有的简直像个世外桃园,大家在这样的集体中生活、工作、学习,如果领导与教师关系融洽、竭诚合作,就能提高管理效能,增强凝聚力。学校作为一个小单位、小集体,教师是这个小集体的主要成员,教师和常人一样是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感情的知识分子,他们对学校的工作有不同的意见,甚至对领导有意见,这是常事。每当这时候,身为学校的领导,要宽容大度,勇于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与他们共同探讨,作教师的贴心人,做教师的知心朋友。校长在工作中要广泛听取多方的意见,要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对不同意见的群众和教师,不能另眼看待,要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师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主动问寒问暖,伸手拉一把,受到挫折时要鼓励,患难时要相依,快乐要共享,以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群体。校长要对自己的教职员工多关心理解,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生活、身体、工作和学习,教师们才会尽职尽责为学校多作贡献。

四、要规范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学校管理意见篇6

教育部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其意见分三个部分:一是“认识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二是“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总体要求”,三是“落实书法教育提供条件保障”。产生这个“意见”的原因是“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教育部“要求增设书法课”,“意见”高瞻远瞩颇有见地。要开设书法课,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准备好了吗?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准备。

一、在办学理念意识形态上准备好了吗

中国的应试教育历经了三十多年,从来都是“实质性的教育体系”,上级主管部门考核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也都在“硬性指标”上,学生、家长、社会更是盯着学校的“升学率”。这样恢复书法课为中小学必修课话题上,其实是在阐述书法课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学达到上级规定的“硬性指标”课程上,中学则是在语数外理化等课程的强制接受理念。

从在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十余年来所得的成效看,“素质教育”领域中的“艺术、体育”等层面上,依然是被忽略的。中小学教育阶段,有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等,其实这些在真正的升学及考试中,都是微不足道的,尤其是艺术课,也都是笼统的教育模式,没有形成体系性的教育模式。这种缺失应该是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偏离。每推开一所学校大门,就可以看到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草一木,一颦一笑,无不体现办学理念;管理之道,教学之法,无不体现办学理念;办学理念体现的是学校的办学之道,教学之道,求学之道,管理学校之道,是教育工作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卓越,走向辉煌之道。有无这个“魂”是一回事,这个“魂”是否体现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是否“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否求真、求善、求美、尽真、尽善、尽美,则是另一回事。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笔者认为办学理念不仅仅在于校长的权威,而在于其专业性。能否体现学校的灵魂和继承,是否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即此次的“意见”中对开展书法教育的意义作了阐述,这是不是一个良好的改变现行的办学理念的契机呢?

二、在行政手段参与方面准备好了吗

从2011年开始,教育部就颁布了有关普及中小学书法课的规定,然而在具体实施中,却出现各地中小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案。因此从这一点来说,本次的“意见”能否贯彻?能否落实?

运用行政手段,恢复书法课为必修课,将有利于书法教育走向正规化、系统化。任何政策的出台,都具有两面性。书法课的地位将解决书法教育的实质性的问题。我们在两年前,也经历了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书法普及教育的政策,但是实施两年来,我们看到的是根本没有改变的局面。我们不禁对政策的出台抱有怀疑的态度,怀疑执行力到底起多大作用?假设能够用行政手段参与,我们非常乐意看到的局面是书法教育的正规化、常态化。

这里所说的行政是指学校行政管理活动,而非国家行政机构。学校行政管理活动是合理地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对于学校开展书法教育行政参与与干预,包括了三层意思:第一,要有合理的培养目标,如小学低段年级(一至三年级)学生书写能力目标的制定,高段年级(四至六年级)学生的书写能力目标又是如何。这与各种各样的考级要相区分。第二,要有科学的组织措施,如实施方案、考核形式、执行情况等环节,要环环相扣。第三,管理要追求高质量、高效率。这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正确的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动力和方向,科学的组织措施是实现正确目标的保障机制,高质量、高效率是学校管理之生命力所在。书法教育在中小学开展得如何,效果如何,与学校的行政手段参与密不可分。

三、学校硬软件准备好了吗

书法教育教学不是局限于教学生会写字、写出漂亮的字,而是涉及书法文化。“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学校要开展书法教育,从师资方面和活动场所等硬件方面,从课程安排方面和教材选择方面软件,做好保障工作。如何落实?

一方面是软件。在软件设施的添置上,不管是教材的选择还是课程课时安排,都是教务要负责的。教材选择的途径有自编校本教材、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统一编排订购。“意见”指出书法教育课时只是每周一节,可安排在综合活动中,挤挤就出来了。笔者认为能否落实,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和训练场所的建设如何。

小学学校管理意见篇7

精真管理与民主办学是学校发展定位之一,学校教育走进家庭、走向社会是我校办学的一大举措,积极调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及管理活动。为了办学生家长满意的食堂,我校建立了膳管会制度,使食堂管理从自闭走向开放。我校膳管会工作的开展多年,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具体说来,我校膳管会的有效运作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膳管组织制度化

为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促进学校持续稳定与和谐发展,我校特别组织成立“膳食管理委员会”,我校“膳管会”由18人组成,工会主席、总务主任和食堂主任共3名,教师代表采取民主推荐的方法产生共3名,学生代表由年级推荐共6名,家长代表由校级家委会委员组成共6名。主任1名,下设若干个执行小组,一是宣传小组,教育学生科学饮食、文明用餐。协助食堂组织“文明员工”评选活动,提高服务质量。负责有关“膳管会”的一切宣传工作,及时公布工作动态;二是调研小组,检查、监督食堂的饭菜分量、质量和价格,开展市场物价调查,做好价格解释工作,对不合理的定价,督促食堂进行调整。不定期深入到学生之中调查情况,听取、收集、整理学生对膳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膳管会”,督促食堂不断改善工作;三是卫生小组,检查、督促食堂卫生,按照有关规章对食堂卫生要求的标准,不定期对食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学校报告并监督食堂整改。

我校膳管会尤其突出让家长来参与学校管理,组织家长来校参与学生午餐值日工作,与学生共进午餐,从中了解饭菜质量情况,管理学生就餐秩序,让广大家长从“局外人”的角色转变为“局内人”,家校联合,通力合作,提升学校管理层次,增强教育实效;各小组工作分工不分家,有较大活动时各组合作开展。

二、膳管活动系列化

要让学校里的孩子、教师和家长都知道,膳管会不是摆设,是一种行动,这就需要膳管委员会去努力实现。学校膳管会一直把“开放、联动”的管理理念落实到每一项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膳管的作用,形成制度化、系列化、日常化的膳管活动。

一周一次的学生建议随机收集。膳管会中的学生代表与学生会大队部联系,每周与食堂交流沟通,平时在意见箱中收集大家的意见建议,每学期在同学们中进行两次食堂满意度调查,实地考察食堂的工作流程,同时不断更新食堂前的宣传栏,为学生们介绍健康饮食的知识和食堂的新动态。对食堂服务的看法,大家可以通过食堂门口设立的意见箱提出,每周五膳管会开启统计,把收到的意见统计反馈至学校总务处和食堂,并定期公布于宣传栏,让每位同学通过膳管会的平台畅所欲言。

一月一次的膳管工作会议。每月定期召开一次膳管工作会议,定期对食堂膳食、服务质量、伙食费结算等进行综合考评。会上,膳管会家长代表纷纷表示,通过学校架起的“膳管会”这座桥梁,清楚地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膳食情况,放下了心里的“包袱”,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将竭诚为广大学生服务,维护他们的利益,及时收集意见向食堂反馈,做好交流沟通的平台,努力让“膳管会”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学期一次的现场会。每学期一次现场会,邀请膳委会成员到学校餐厅听取本学期食堂管理工作的简介,参观食堂各操作间、仓库、分餐间。然后,膳委会成员观看学生用餐情况,并和一千多个安静文明用餐的学生共同就餐,菜式、口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最后,在餐厅现场召开恳谈会,膳委会家长成员表示孩子在家经常说比较喜欢吃学校的饭菜,家长在放心的同时,也会就一些细节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膳委会家长成员表示将继续做好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及时反馈,学校表示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食堂随时欢迎大家的参观和指导。

三、膳管功能扩大化

为在加强饮食卫生与健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节约意识,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形成节俭好风尚,关注师生饮食细节,加强饮食管理,由膳管会提议把食堂作为德育养成基地,扩大膳管会的功能,每学期膳管会与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联合有步骤开展文明就餐“三部曲”。

第一部:源头把关开好端。开学伊始,学校膳管会成员十多人多次聚集小会议室,对各类原料供货商提供的货物质量、价格等进行验收标准的商议统一,学生就餐继续开展“以大带小”班级自主管理。学校在期初就下大力气强化管理、关注细节,勤俭节约、自律自控,让道德价值观从改善饮食与服务开始。

第二部:多样宣传重教育。每学期,学校采用红领巾电视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向全校师生发起“粒粒皆辛苦,文明进餐桌”等倡议,号召大家节俭消费,文明有序、安静就餐,从点滴做起。同时,各班积极响应膳管会和少先队大队部的号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踊跃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诵读爱惜粮食诗句,讲述伟人节俭故事,展示粮食复杂的生产过程,盘点自身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浪费现象等,明确文明就餐和爱惜粮食的特殊意义,引导学生纠正日常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不文明行为习惯,通过扎实形象而真切的活动,大家懂得要心存节俭意识,并要时刻拿出实际行动。

学校膳委会家长代表还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食堂。家长、学生参观食堂库房、储物间、消毒室、切菜间、蒸饭间、熟食间等场所,在食堂主任的介绍下,对每个场所的设置和功能有了大概的了解,也了解到学校为了保证饮食卫生,保障学生们的身体健康,食堂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定,诸如食材采买的标准,清洗有严格的浸泡时间和清洗次数规定,每天都要进行仔细全面的消毒等。看到操作间干净整洁的环境、工作人员规范的操作以及合理有效的营养搭配,家长们对孩子们的生活更放心了,学生们也都一致表示会更珍惜粮食,尊重并珍惜食堂里为他们健康成长所付出的劳动果实。

第三部:时时评比促成效。结合大队部开展的“六项竞赛”常规每日检查评比,强化午餐自主管理。少先队红领巾监督岗和值日值周教师、食堂工作人员形成“三维立体式”网络,着重对各班午餐盛用秩序、安静文明就餐、荤素食物摄取、剩菜剩饭控制、爱惜餐用器具和定点定时取放等方面细化检查,每天加强督促并及时反馈。持续强化管理与活动结合开展非常有效,追求节俭成了二小师生饮食的良好风尚!

小学学校管理意见篇8

 

一、章程的起草过程

根据县教育局的要求,我校十分重视学校章程的研究、起草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级领导为组员的章程起草领导小组,同时成立章程起草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和教师代表任组员,负责学校章程起草的具体工作。领导小组对章程起草进行了分工落实,稳步推进章程起草工作。

工作小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多方收集资料,形成《永安乡小学章程(初稿)》;学校行政会议对《永安乡小学章程(初稿)》进行研究、讨论、修改,形成《永安乡小学章程(征求意见稿)》;然后将《永安乡小学章程(征求意见稿)》通过QQ群、微信群发送,向师生员工征求意见;学校章程起草小组专题讨论,根据征求意见反馈的意见建议,对学校章程进行修订,形成《永安乡小学章程(公开稿)》;教职工大会专题会议,对章程进行审议、表决,全票通过无异议。

校长办公会议对章程进行审议,根据教代会的决议,决定同意该章程。

学校章程制定程序完毕,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二、学校章程的主要内容

1、总则  2、学校发展与学校文化 3、学校治理机构与运行机制 4、教育教学管理 5、学生 6、教职工 7、学校资产 8、学校与家庭、社会 9、附则

 

教代会审议讨论意见

 

 

同 意

校长办公会议审核意 见

 

 

同 意

校长:

 

年    月    日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核准意 见

 

 

 

 

                                     (公章)

小学学校管理意见篇9

[关键词]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现实;期望

自20世纪末以来,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已成为教育管理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是学校实施民主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具有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降低决策风险、优化学校组织的文化氛围、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改善教师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学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彼得·德鲁克(Drucker,p.)认为:“正确的管理需要从大量正反不同的意见中产生,有效的管理往往是以对立意见的冲突、不同观点的争论和不同的判断为基础的,而不是从异口同声中产生的。”[1]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指出:“民主的原则要求每一个教师能够通过某种有规则和有机的方式,直接或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代表,参与形成他所在学校的管理目的、方法和内容的过程中去。”[2]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部门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且不少学校也在尝试进行“民主管理”“自下而上管理”等模式,但由于现实中学校管理权主要集中在校长或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手中,他们对于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价值和意义缺乏深刻认识,因而在我国中小学的管理实践中,广大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学校管理或决策过程,即便让教师参与,也存在形式化、走过场等问题。虽然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法定的一项政治制度,是教师行使民利的基本途径,但大多数教师认为教代会“形存实亡”,[3]充其量也只是健全学校机构、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或“空架子”,不仅其义务不明确、不具体,且责任仅限于对领导负责,教师参与仅仅是象征性的。[4]

就目前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研究状况而言,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意义、价值、内容、范围及评价等方面,对教师实际参与学校管理的状况、程度以及教师期望参与的状况、程度等缺乏深入地探讨。为此,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访谈法,以北京市某区九所中小学的全体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际和期望两种状态下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调研和分析。本研究内容包括:第一,教师实际参与学校管理的状况、教师期望参与学校管理的状况;第二,教师实际参与与期望参与的差异及存在问题;第三,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实际参与与期望参与的差异;第四,不同人口背景(性别、年龄、学历等)的教师实际与期望参与的差异;最后,对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提出了相关的意见与建议。

本研究在初步接触研究对象的基础上,首先开发了相关的问卷和访谈提纲,在对问卷进行小范围试测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之后,于2009年2-4月选取了北京市某区的三所完全高中、三所完全初中、三所小学,共计九所中小学的全体教师,共390名。发放问卷390份,收回352份,回收率为90.3%。其中:有效问卷322份,占91.5%;无效问卷30份,占8.5%。全部数据采用了SpSS13.0进行了处理,并进行了t—test检验。问卷处理结束后,本研究又进行了相关的访谈。

一、教师在行政事务方面的实际参与、期望参与

我们从表1比较可以看出:在学校行政事务方面,实际状况“不参与”的居多,而在期望参与方面,以“教师参与共同讨论”居多。对于一般的行政事务,如学校招生录取、课程表和日常安排表编排、学校班级的编排等事项,无论是实际还是期望,大多数教师都认为“不参与”。

对于关系到学校整体发展的重大问题,如学校目标和发展计划的制订、校园规划等事项,实际状况“不参与”(分别为42,9%、27,3%),“参与提供意见”(分别为45.3%、30.4%);而教师则期望“参与共同讨论”(分别为50.0%、44.4%)以及“参与团体表决”(分别为32.9%、26.7%)。可见,教师在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希望能有更多的参与。

对于教学方面的有关问题,如学校校本课程的设置,教师的实际状况是“不参与”和“参与提供意见”分别为25.8%和36.0%,而期望“参与讨论”和“参与团体表决”为52.2%和24.8%。

对于与教师个人权益有关的问题,如:教师任教科目和班级的安排、教师兼任行政工作以及班主任的安排等,实际状况是“不参与”(分别为57,1%、64.0%、51.6%;而期望“参与共同讨论”居多,其余依次是“参与提供意见”和“参与团体表决”。

二、教师在教学事务方面的实际参与、期望参与

我们通过表2可以看出,对于教学和学生有关的问题,如科研与学术交流活动、校内考试、学校召开教学会讨论各科教材教法的改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奖惩辅导办法、学生课间活动或团体活动等事项,教师的实际状况是“参与提供意见”“参与共同讨论”“被授权自行管理”三种情况大致呈均衡状态。而就上述事务,教师的期望是,首先“参与共同讨论”,次之“参与团体表决”或“被授权自行管理”。

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实际参与程度虽然比其他领域较高,但就教师的本意而言,此方面的参与还远远不够。对于涉及教师个人权益和评价方面,如职称评定、进修聘任、优秀教师的评选与推荐以及教育教学质量评定等,实际状况以“教师不参与”为主,其次是“教师参与提供意见”和“教师参与共同讨论”。但是,教师期望“参与共同讨论”与“参与团体表决”。

三、教师在后勤事务方面的实际参与、期望参与

由表3可以看出,对于涉及教师个人权益以及与教学相关的事项,教师实际参与的层次虽然比其他事项要高、且多样化,但仍未达到教师的期望或需求。而在其他事项上,教师也期望“参与共同讨论”或“参与团体表决”。教师在后勤事务方面,凡涉及教师个人权益和教学相关问题,如教师分房、奖金和医疗等福利,实际状况是“不参与”占31.7%,“参与共同讨论”占31.1%,“参与团体表决”占27.0%。教学设备添置和书刊购置,实际状况是“不参与”占15.5%,“参与提供意见”占40.1%,“参与共同讨论”占38.2%。对于后勤事务中的其他事项,实际状况以“教师不参与”比例最高,约占80%左右,而教师期望则以“参与共同讨论”或“参与团体表决”为主。从上述统计来看,涉及与教师教学专业有关的事项,教师实际参与程度最高,其次是涉及教师个人权益的有关事项,尽管如此,上述教师实际参与的程度都远未满足教师的期望。

四、不同人口变量的教师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的差异

根据数据处理及访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总体而言,教师实际参与学校管理的程度明显低于教师的期望,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教师实际参与学校管理的状况,主要以“不参与”和“参与提供意见”居多,而教师期望则以“参与共同讨论”和“参与团体表决”为主。在学校的教学、行政和后勤三个维度上,教师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平均得分最高的是教学事务,在涉及与教师教学和教师个人权益有关的行政和后勤事务维度,教师的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程度要高于其他事务。

第二,经数据处理发现,不同性别教师在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方面存在差异。无论是实际参与还是期望参与,男教师均高于女教师,而男女教师的实际参与没有显著性差异,均偏向于“参与提供意见”;男女教师在期望参与方面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均偏向于“参与共同讨论”。

第三,从研究结果上看,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期望参与没有显著性差异。从各个年龄段和总体的平均数来看,均以“参与共同讨论”为主。而教师实际参与因年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年龄在21-30岁的教师和41-50岁、51岁以上的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就教学事项的实际参与而言,年龄在21-30岁的教师参与程度明显高于41-50岁、51岁以上的教师。

第四,本研究将教师的学历分为:中师、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不同学历的教师在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际参与偏向于“参与提供意见”,期望参与以“参与共同讨论”为主。

第五,本研究将学校类型分为小学、完全初中和完全高中。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在实际参与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参与方式均偏向于“参与提供意见”。而对于期望参与而言,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则存在明显差异。如:在行政事务方面,高中教师的期望参与程度要明显高于初中和小学教师,参与方式偏向于“参与共同讨论”;在教学事务方面,高中教师的期望参与程度也明显高于初中和小学教师,参与方式偏向于“参与团体表决”;但在后勤事务方面,高中教师的期望程度明显低于初中和小学教师,参与方式以“参与共同讨论”为主。

第六,本研究将学校的历史,分为:10年以下、11-30年、31-50年和51年以上四类。不同校史的教师在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就实际参与来说,校史为51年以上的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行政、后勤事务各方面实际参与程度明显高于校史10年以下、11-30年、31-50年学校的教师。就期望参与而言,在教学、行政、后勤事务各方面校史为31-50年的教师,期望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其余由高到低,依次是校史11-30年、51年以上、10年以下学校的教师。五、分析及建议

(一)教师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存在差异的原因

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参与程度总体偏低、类型单一,教师的实际参与多数表现为象征性、形式上的参与,而教师对教学、行政和后勤事务的期望参与程度较高。在教学、行政和后勤三个维度上,教师在教学事项的参与程度最高;而在行政和后勤方面,凡涉及与教师专业和个人权益有关的事项,教师的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程度均高于其他事项。美国学者穆尔(mule,z.)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5]究其原因,一是就教师自身来看,教师更多地希望通过参与教学,让自己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伴随新课程改革政府及社会公众对学校质量日益重视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已不再满足于最基本的物质需要,而更多关注自我能力的提升。二是从学校管理者来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管理者只有赋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就学校行政、后勤事务而言,大多数教师的实际参与程度偏低,根据本研究的访谈,其原因可概括为:第一,学校管理者的民主管理理念滞后,素质有待提高。有关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如美国学者夏福尔(Shaffer)发现校长越认同教师的专业地位,教师参与管理的程度就越高;英国学者安布罗斯(ambrose)和海勒(Heller)的研究也表明校长的权威人格、体恤程度是影响教师参与的重要因素;法国学者威斯(weiss)指出教师若按其希望参与管理,其工作满足度会相对提高。[6]第二,教师参与管理的水平有限、技能较低。伴随我国教育管理民主化的进程,尽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教师参与管理的知识、途径、技能等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有研究表明,三分之一多的教师认为自己缺乏参与管理的知识和技能。[7]第三,时间上的限制。由于学校事务繁多、教师工作量又大,因此在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看来,对于与教学、教师个人权益关系不密切的管理事务,最好不让教师参与,而是由管理者作出决策后再征求教师的意见。

(二)影响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因素分析

第一,年龄因素。赫塞(Hersy,H.)和布兰查德(Blanchard,K.)的情景领导理论认为,管理的有效性是通过选择恰当的管理方式来实现的,而选择的依据是下属的成熟度。成熟度是指个体能够并愿意完成某项具体任务的程度,包括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8]21-30岁的教师正处于角色转变和适应期,其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都较低,他们需要学习和参加与教学有关的活动,更关注教学事务,而对于行政和后勤事务则关注的较少。41岁以上的教师,处于事业的稳定期,其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都较高,因而他们不像21-30岁的教师那样在教学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而是既关注教学事务,也关注行政和后勤方面的事务。

第二,学校类型因素。高中教师在教学事务上的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程度均高于小学和初中教师,原因主要是高中教师承受着巨大的高考压力,学生成绩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是衡量教师教学业绩的重要指标。同理,初中教师在教学事务上的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程度也高于小学教师。

第三,校史因素。校史越悠久的学校,教师在学校事务上的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程度都相对较高,因为这些学校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其学校组织文化已基本形成,并已成为全校教师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

(三)对学校管理的若干建议

要有效进行学校管理、优化学校的组织氛围、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就必须改善学校的管理方式,提升教师的参与能力和水平。

第一,树立真正尊重教师的管理理念。尊重教师,其实质就是要重视和培养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参与管理,可以激发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升自我价值和工作效率,同时教师参与也将增加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可信度,增强教师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密切联系起来,进而提升教师的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

第二,要提升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程度和水平,还需要为教师搭建平台、寻找途径。美国学校管理比较成功的学校,大部分都设有由教师领导的委员会,让教师共同参与协商,决定学校政策。由教师领导的委员会通常有:资深领导团体,成员大部分为资深教师;课程委员会,提供校长及校务会议有关课程方面的建议;行政管理委员会,提供校长及校务会议有关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方面的建议;学习领域委员会,提供教师在各学习领域所需的专业协助,此委员会也必须向课程与管理委员会提供建议。只有让教师多渠道地进行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参与能力和水平。

第三,让教师以多种方式参与学校管理,学校管理者还需考虑三个因素,即:“教师可利用的时间和他们可能接触的各种资源、信息”“教师的切身利益和他们应优先考虑的事项”“教师对在学校管理工作的心理认可区及应承担的基本义务”。美国学者道森(Dawson,J.)指出,管理者必须同时考虑到这三个因素,以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有所提升。但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三因素常常被忽视。本研究的访谈也表明,使用教师的非教学时间会带来不少缺陷。所以,学校管理者在考虑教师参与时,应给教师预留机动时间。对于教师切身利益或对他们而言需要优先考虑的事项,学校管理者也应关注该事务与教师的相关程度,否则教师将会有“被利用”之感。对于行政事务,学校管理者应考虑到教师的心理认可区及教师应承担的基本义务,既使教师有所参与、畅所欲言,又不损害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性。

第四,发挥校务委员会、教代会和教师委员会的作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曾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学校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应有学校行政领导人、党、团、队、工会负责人以及教职工代表参加,由校长主持,形成制度,定期商讨研究学校的各项工作,成为学校的管理机构。旧学校重大的人事、财务、利益分配、发展规划制定等,最终都要经校务委员会作出决定。而教代会和教师委员会的作用是:定时了解教职工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明确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与学校领导沟通信息;定期向学校领导咨询学校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定期评价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代表教职工有针对性地研究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向学校领导提出建议等。同时,建议设立网络意见箱制度。网络意见箱是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一条便捷途径,不受时间限制、不记名,可以避免面对面交谈中可能出现的尴尬或不愉快。

[参考文献]

[1]ianmaCpHeRSon,RoSSBRooKeR.positioningStake—hddeminCurriculumLeadership:howcanteachereducatorsworkwithteacherstodiscoverandcreatetheirplace?[J],asia—pacificJournalofteachereducation,2000,28(1):128—149

[2]陈如平,杜威论民主的教育管理叫,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58—62

[3]余秀琴,民主与法制视野内的中小学教代会制度[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3,

[4]张志峰,从教师视角看校长负责制:对G市6所公立学校的问卷调查与分析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6(5):3—8

[5]ReaCD,mUnnp,mCaVoYLiBaiLYL,aRnotto,aDLeRm.DeveleingthemanagementofSchodsinBfitam[J]edncatmnaladmnistrationQuarterly,1997,33(2):43-50

[6]秦梦群,教育行政理论与应用[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8:356

小学学校管理意见篇10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校长;管理;问题;措施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课程是新课程改革先锋,使国家、社会、教育机构逐渐重视小学教育事业的重要性,迫使小学校长开始重视学校的管理。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新时期下小学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解决措施,旨在推动小学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总结如下。

一、小学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分数为重

受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小学校长教育管理观念落后,不与时俱进,仍以学生分数为重,抹杀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而传统评价机制遏制了新课程的实施,大大增加了小学校长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导致学校管理工作畸形发展。

(二)观念与实践的矛盾

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校长管理观念未及时转变,老师教学观念未及时更新,导致校长理念及老师课堂实践存在一定的矛盾;其次,尽管老师积极参加各种新课程培训,想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但受高分数、升学率或经费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得到校长的允许,从而导致理念与实践出现矛盾。

(三)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失衡

随着国家、社会对教育事业重要性的认识,在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部分小学校长只重视校园物质建设,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虽然能改善学校硬件条件,但学生行为举止每况愈下,文化意识逐渐淡薄,不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

(四)教学水平滞后

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具有创新精神,完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与新时期新标准比较,多数老师安于现状,存在畏难情绪,同时认为编制就是铁饭碗,在各种培训中态度消极,教学中墨守成规。

二、解决措施

(一)转变教学管理观念

为追赶时代的步伐,小学校长应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管理理念,一切以学生、学校的发展为落脚点;合理部署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建立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促进学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教育机构应组织校长交流、培训活动,转变部分校长陈旧的管理思想;同时加强兄弟学校的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从整体上转变教学管理观念,顺应当今时代教育发展潮流。

(二)创新教学管理内容

打破传统强调高分数、高合格率、高升学率的管理弊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小w生年龄小,认知能力不高,小学教学管理内容应更多地关注小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管理内容方面,校长应充分考虑教师的意见,公开电子邮箱、放置意见箱,与教师共同进步,创新教学管理内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1)环境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校长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整体布局上创新,使师生感受文化艺术的气息。(2)精神文化建设。以创新理念为指导思想,旨在全面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发展师生创新能力。

(四)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

学校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学校办学质量、学生学习成绩,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还在于教师。人际关系就是生产力,校长千万不能凌驾于教师之上,不能形成感情工作化、工作感情化,需要与多听从教师的意见,共同为学生、学校服务。

在新时期下,小学校长管理重要性进一步体现,校长管理理念、思想、模式,与学生未来、学校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小学校长应意识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出解决策略,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和内容,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和精神文化精神,优化师资队伍,从而促进小学教育事业健康、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姜锋.新时期小学校长的管理模式研究[J].才智,2015(2):216-216.

[2]吴立军.新时期小学校长的管理模式研究[J].神州(下旬刊),2016(1):148.

[3]张艳玲.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校长谈教学管理的困境和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220.

[4]张晓理.对当前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4):32-32.

[5]任良忠.小学校长学校管理策略浅析[J].新课程・上旬,2015(6):424.

[6]陈立彪.小学校长学校管理策略浅析[J].新课程・上旬,2016(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