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老年病护理知识十篇老年病护理知识十篇

老年病护理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5:53

老年病护理知识篇1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科共收治150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75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为61~89岁,平均年龄为(71.5+3.2)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为35例,初中和高中为29例,大学及以上为11例,其中,高血压为33例,冠心病为47例,糖尿病为55例;观察组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为63~88岁,平均年龄为(71.7+3.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为34例,初中和高中为31例,大学及以上为10例,其中,高血压为32例,冠心病为49例,糖尿病为56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等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因此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药物管理、健康宣教以及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连续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出院前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应全面地收集并且整理患者的基本资料,主要是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婚姻状况等[2],观察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和现有的生活自理能力等。

1.2.2出院前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

患者出院前1周,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应积极地制定患者的出院计划,确定连续护理方案,对患者的出院后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的相关需求进行记录,并将所搜集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连续护理小组的成员,主要是主治医生、责任护士、营养师以及患者家属,全面地评估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并为其提供科学化的指导以及建议,告知其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嘱咐其要坚持用药,并要定期进行复诊时间,告知其如有问题可及时地与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取得联系,并为患者提供必需的健康教育的相关资料。

1.2.3出院后对患者进行连续护理

本研究中的连续护理小组主要包括主治医生、责任护士、营养师以及康复医生等,由健康教育责任护士负责具体的连续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及时地解决实际问题。定期(一般为2次/月)开展健康教育讲座,重点为患者讲解常见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原则、临床护理的注意事项等;同时对相关社区的医务工作者和相关的责任护士定期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以进一步增进其对各种老年慢性疾病的认识和掌握;患者出院后,责任护士应定时对其进行电话回访以及家访,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耐心地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内心诉求,并将信息及时地反馈给主治医生,以及时地调整治疗方案[3];患者复诊时,主治医生应全面地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病情的发展情况和临床治疗的现有效果,鼓励患者坚持遵照医嘱进行服药以及复诊。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的健康知识掌握和自理能力的评分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对患者的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的标准:使用自制的量表进行评估,量表主要有患者对临床药物治疗、各种并发症、日常饮食、院外就诊、康复锻炼等20项常规内容的相关看法[4]。依据患者的回答情况进行评分,其中,1分为绝对不同意,2分为不同意,3分为不明白,4分为基本同意,5分为绝对同意。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就越好。

患者的自理能力的评估标准[5]:依据患者的自理能力显著下降、一定下降、无明显变化、一定提高和显著提高共分为5个级别,上述级别的得分为1~5分,患者的得分越高,则说明其自理能力就越强。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使用均数+标准差(―(―差)x+S)表示计量资料,分别用t和X2对组间对比和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若p<0.05,则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相比,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护)x+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护理前后的自理能力情况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自理能力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自理能力情况相比,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的自理能力的比较(―(―护)x+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老年病护理知识篇2

[关键词]社区;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b)-146-02

为了增加老年人社区护理健康教育需求,提高生活质量,防病治病,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门诊工作中,针对老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使之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提高其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1实施步骤

1.1成立健康教育管理小组

由总务护士担任健康教育管理小组的组长,负责制订健康教育计划,保管健康教育资料,检查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全体片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健康教育。

1.2学习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沟通技巧

加强全体片医、护人员的素质培养和技能锻炼,采取各种方式提高业务知识,不仅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而且要具备心理学、社会学、老年学、美学等多方面知识。掌握沟通技巧,与不同的老年患者都能进行很好的交流。

2健康教育内容

2.1精神卫生教育

首先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防止思想偏差,正确对待外来刺激,消除心理压力,陶冶情操,克服不良习惯,积极防治疾病,保持精神愉快。

2.2生活卫生教育

保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个人嗜好,在衣、食、住、行方面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以达到预防和减少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另外,老年人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和生活劳动,有利于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各器官的适应能力,延缓衰老。

2.3营养与饮食卫生教育

合理调配饮食,三餐均衡,限油限盐。制订、发放营养膳食处方。

2.4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知识普及、防治教育

包括内科病、肿瘤、眼病、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要使他们学会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做到无病防病,有病医治、合理用药。

3社区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形式

社区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应从老年居民进入社区医院的开始,贯穿在候诊、就诊、检查治疗、取药、离诊等各个环节。

3.1候诊健康教育

社区门诊导医及分诊护士对前来就诊的老年居民,根据老年人具体情况,详细讲解,通知所在片区的片医、护,给予就医指导,有针对性地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包括健康处方、宣传彩页等,使老年居民获得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与信息。

3.2就诊健康教育

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病情对老年居民进行的口头教育和指导,根据老年居民认知程度与掌握疾病知识和信息程度,进行“一对一”或集体的指导,包括疾病的基本知识,如发病原因、常见症状和体征、一般的诊疗常规、药物知识、检查中的注意事项、自我保健知识等。

3.3健康教育专栏宣传

在社区医院门诊走廊、候诊区墙面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进行季节性健康教育和常见病防治知识宣教,内容突出老年人居民特色,每季度更换,做到内容精炼,文字简练,重点突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且实用。

3.4电视讲座

我社区医院在门诊部分科室,如输液厅、康复理疗区、候诊区等安装了电视,定时播放相关的防病治病知识,不但达到健康宣教的目的,同时缓解老年居民候诊等待的焦急情绪。

3.5咨询教育

我社区医院为医护人员配备专用通讯工具;另外,门诊设有专用电话,安排经验丰富护理人员负责健康咨询,进行“一对一”交流,为片区老年居民随时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满足求医求药需求。社区门诊免费测量血压,为老年居民测量血压的同时,顺便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在发检验单时,对异常结果的老年居民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饮食、服药、就诊等。

3.6健康教育处方

针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将疾病知识、保健措施制成处方,随时发放。

3.7专题讲座教育

社区医院结合门诊老年人疾病特点,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宣传疾病防治、养生保健、老年人自救知识等。

4效果评价

社区通过开展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使老年居民及其家属得到系统的、专业的健康指导,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降低疾病的复发率,缩短病程,使其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并拉近了片医与老年居民距离,提高了片医在居民心目中的地位[1-3],取得了良好效果;而作为社区护士自身,为了能更好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为老年居民服务,就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有利于社区护理工作的实施[4]。

[参考文献]

[1]彭雅君.门诊输液患者健康需求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65-66.

[2]袁丽芳,许玉华.门诊健康教育的策略与形式[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4,23(2):117-118.

[3]刘金萍,褚雪梅,张新艳.门诊病人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探讨[J].吉林医学,2005,26(7):716-716.

老年病护理知识篇3

【摘要】分析我国老年人的将抗问题、社区护理在老年保健中的作用,展望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老年保健;社区护理;老年社区护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的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人口比例越来越来大。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伴随而来的需要服侍和护理的老年人人数逐年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势必需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护理,老年保健的社会化需要更多的护士从事社区护理工作[1]。

1我国老年人健康问题以及社区护理老年保健中的作用

1.1老年人健康问题:①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退行性变化越发明显,从而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有资料显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达82.2%,有64.0%患有多种慢性病,其中患1种及以上对日常生活有影响疾病者占66.7%。老年人有中约21.5%生活轻度不能自理,5.0%~7.0%生活中度不能自理,2.0%~5.0%完全不能自理[2]。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单位家庭予子女数减少,社会家庭核心化和小型化,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老的生活照顾和疾病护理依赖于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1亿多青壮年人员的流动和外出就为,进一步减少了老年人保健的关照来源。③老年人身心疾病多发:老年人认知能力减退,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产生无用感,加上丧偶、退休、经济收入的减少、子女下岗、缺乏照顾和交流等社会支持,使得老人身心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

1.2社区护理在老年保健中的作有。

1.2.1慢性病管理及预防: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高、危害大,慢性病管理是社区护士的重要职责。社区护士经过慢性病知识的培训,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社区慢性病病人的生活、饮食,再配合健康教育和适宜的干预管理,降低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提高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3]。自我保健意识,以病人自我管理的模式实施慢性病病人管理,提高慢性病的管理效果,降低患病率。

1.2.2心理疾病的护理:老年人心理性疾病尤其是孤独感和抑郁症的发生率高、危害性大、识别率低,治疗率低,在我国社区还没有形成一套老年心理疾病的识别和干预体系。心理健康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护理是社区护士的重要职责,对社区护士做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对老年人心理性疾病的支持性干预,以群体健康和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促进老人的心理健康。

1.2.3健康档案管理:社区服务要求医护人员将社区老人健康状况的变化及时输入电脑做好记录,及时与社区医生联系沟通,以便进行相应的处理,使社区老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能够得到连续性关照,充分发挥社区健康“六位一体”功能。

1.2.4家庭康复护理:我国绝大多数老龄病人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更多病人带着残疾回家接受康复治疗。病人及其家属普遍缺乏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社区护士在康复团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培训后的社区护士可成为康复医生的助手,协助康复医生做好老人家庭康复治疗、指导和护理等工作。

2我国老年社区护理模式展望

2.1健康老龄化:随着老年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类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我国提出了健康老龄化观点,在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后,老年人能无疾而终,至少也会把需要照料的时间缩短。社区护理工作者,能够利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区老人,使老人健康生存,快乐生活,不断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

2.2老年临终关怀:老年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为老年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了全方位的社会卫生服务,社区护理是家庭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通过老年社区护理,能够为现代医学治愈无望的临终病人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对维护人的尊严起到积极作用。

2.3老年康复护理工科:随着医学领域的拓宽,康复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未来将会出现更多老年病医院和养老机构,内设多种服务项目。老年人选择的范围很广,使用功能上突出多元化、标准化,老人一旦入住即可根据专业人员评估和本人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类型,享受全方位的护理。老年康复护理应包括老年人特别养护和老年康复保健,提供常规医疗、护理、养护服务以及预防性、治疗性和恢复性康复。

2.4开设老年社区护理教育:为填补我国老年社区护理教育的空白,可通过继续教育,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老年社区护理理论学习和在拟成立的老年社区护理中心经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既成为具有老年社区护理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老年社区护理工作能斩的骨干力量。同时,应有计划地在数年内培养出一批较高水平,具有专科、本科学历的老年社区护理专门人才,使我国的老年社区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

2.5建立老年社区护理体系:①政府应将老龄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虽然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是很高,国家能够投入的卫生保健资源还相当有限。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光制订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预防保健措施,将老龄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纳入政府的卫生事业发展规划[5]。②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将老年社区护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或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中,以使护士在社区中发挥多元化角色的作用。可依情况设立一些老年社区护理中心作为试点,实施老年社区护理。在试点的基础上制订老年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规划,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中心的建立既可为老年社区护士提供实习基地,又可通过中心普及老年社区护理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制订出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证老年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推动我国老年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3小结

随着医疗服务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社区卫生服务以其方便、快捷、便宜的优势逐渐在医疗市场占有越来越重的份额,如何发展、壮大、推广社区卫生事业,赢得更大的市场,需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在老年人不断增加的我国,老年社区护理应抓住机遇,重新审视老年社区护理的市场定位,创造各种条件,利用资源拓宽社区护理的服务项目,不断推进老年保健的社区护理工作。我国的老年保健社区护理应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参考国际社区护士角色和社区护理工作内容,探索出适合于我国特点的老年保健社区护理道路,以便使社区护理工作在老年保健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雪荣,于普林.浅析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区卫生保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5(6):24

[2]钟华荪.广州城区老年人生活质理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314-316

老年病护理知识篇4

【关键词】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护理

卧床不起指卧床时间已大于1个月并不能恢复者。卧床不起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升高,高龄老年人既是本病的易感人群,又是重点防治对象。导致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的特殊病因是跌倒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加上患者并存疾病多,褥疮、挛缩多见等特点[1],也为护理患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延长高龄老年人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理能力、减轻社会负担,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1对象

我科近年收治25例80岁以上老人,其中男9例,女16例;跌倒综合征致病7例,误用综合征致病5例,其他原因致病13例。全部患者并存疾病3种以上。

2方法

2.1健康教育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

2.2指导包括日常生活指导、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活动与锻炼。

3护理

3.1健康教育根据高龄老年人的经历、社会经济状况、文化、职业、民族、生活习惯和风俗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3.1.1知识传授因地制宜、深入浅出地选用专人讲解,指导收听、收看电台、电视台节目,发放宣传手册等教学方法,帮助老人认真学习医学科普知识,如:人体解剖和生理功能,影响衰老的因素及延缓衰老的相关知识,营养学知识,药学知识,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作诱因、演变规律及识别、治疗、护理和预防疾病的知识,以提高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3.1.2行为训练选择恰当的方法,选用适当的辅助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自理行为的训练。如:自我护理技能,自测血压、脉搏、尿量、尿糖、痰量,注射胰岛素,关节功能、协调运动训练,膀胱功能训练,语言矫治训练等,促进康复。

通过健康教育,鼓励高龄老人进行自我监测、自我诊断、自我康复、自我护理和自我预防。

3.2日常生活指导

3.2.1病室环境选择安静、整洁、舒适、阳光充足的房间,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消毒。物品摆放得当、合理、安全,便于取用。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

3.2.2皮肤护理定期清洁皮肤,及时更换衣服,选择纯棉、麻织品。穿宽松的衣服。床铺平整无皱褶,避免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定时改换卧位,翻身、拍背,鼓励咳嗽。按摩皮肤,促进血液循环。骨突处垫充气皮垫,预防褥疮、皮炎、肺炎等病的发生。及时修剪指、趾甲,以防自伤和护理中伤及皮肤,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经常清洗肛周、外阴皮褶处,防止皮肤糜烂。及时做好口腔护理,清洗活动假牙,使患者舒适,预防感染。

3.2.3大小便护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解除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并提供安全隐蔽的环境,及时排尿,定时排便。教会患者锻炼腰、腹、盆腔肌肉和提肛收缩运动,预防便秘、腹泻、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3.3用药护理根据高龄老年人记忆力差,听力、视力不好或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等情况,在用药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老人药物代谢的特点,合理用药。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和用药方法,保证安全、正确、有效,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及家属讲清所用药物知识和重要性,如:名称、剂量、作用、服用方法、毒副作用、禁忌证等。督促老人按时用药,并严格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训练自我服药,提高治疗疾病的自主性。

3.4饮食护理依据高龄老年人卧床的生理代谢特点及并存疾病,制定相应的食谱。并尽可能照顾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口味,适当限制热量,给予充足的优质蛋白、丰富的维生素、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提供丰富的钙铁等微量元素,多食果蔬及粗纤维食物。并保证水分充足,食物加工细、软且多样化。还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以增进食欲,进餐时间充足,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康复。有条件时,还可以介绍一些保健延龄的药膳和食疗方法[2],以延缓衰老,提高健康水平。

3.5心理护理及时了解高龄老人的心理状态、个体特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沟通技巧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给老人以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帮助,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有老年期精神障碍的高龄老人,开展精神心理卫生教育,用安慰、启发、解释、诱导等方法,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采用宣泄、自我安慰、转移注意力、遗忘等方式自我调节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不良情绪,提高其内在积极性,积极配合治疗。坚持读书、看报,与社会多接触,与人多沟通,参与社会活动和工作,防止脑萎缩和老年痴呆等病的发生。

3.6活动与锻炼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给予适度的主、被动活动。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教给老人关节肌肉活动方法,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肌肉的张力,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增强器官的生理功能,防止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条件时,可用轮椅推到院内活动。配戴合适的视、听辅助工具,改善老人视、听功能。鼓励老人自己处理日常生活,恰当予以补偿的功能,保持残存的功能。护理人员选择适当的被动活动和适宜的物理治疗方法,合适的辅助用具如助步器和手杖。帮助老人尽早下床活动,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进行康复锻炼。合理安排休息与睡眠时间,提高自我满意度。定期进行健康检查[3],预防疾病的发生。

4结果

25例老人除死亡2例外,均有好转,缩短了卧床时间,自理能力有了提高,无并发症的发生。

5讨论

促进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康复的最有效的方法:选择合格护理人员,选用合理、全面、恰当的护理措施。

由于高龄老年人症状与体征不典型,多种疾病同时存在,自理能力弱,疑惑多,要求多以及高龄老年人预期寿命短,救治后生存期也较短的特点,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护理及时、耐心、冷静、虚心、诚恳,了解增龄对各系统解剖和生理功能改变的影响[4],认真学习老年医学知识及相关知识,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恰当的护理措施。遵循关心、主动、平等、尊重的原则,运用敏锐、准确的观察力和正确的判断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合作精神优先救治病人的生命,延缓病情恶化。在病情稳定的基础上,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延缓功能减退,增强自我照顾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根据患者个体特征,患者、家属、看护人员共同参与,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老人保持现有功能,减轻依赖心理,最大限度达到自理基本的日常生活。对濒死老人采用恰当的护理方法,缓解疼痛,尽量使其舒适,帮助老人正确看待死亡,安详而有尊严地走完一生。

参考文献

[1]欧阳敏,蹇在金,王蓉,等.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的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157-158.

[2]周汝翔,赵士仁,主编.常见慢性病疗养康复指南(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382-384.

[3]周昌菊,李乐之,主编.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3.

老年病护理知识篇5

【关键词】失能老人;肺部感染;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85-02

【Keywords】HomestayagedpeoplepulmonaryinfectionnursingCareeffect

老年人感染性疾病中,肺部感染居首,尤以肺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aeCB)为最,成为老年人的重要死因。统计表明肺炎死亡者中老年人约占70%,肺炎严重程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上海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9073”养老模式使很多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其中不乏失能老人。失能老人是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须依靠他人照料的老年人。他们长期卧床不起,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生理机能衰退,支气管纤毛远动降低,疾病防御能力下降,天气骤变、室温潮湿、护理不当等因素极易诱发呼吸系统感染。所以,在街道开展居家失能老人一、二级预防干预极其重要。现将我中心组织社区护士和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结对,提供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结果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使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天平街道80位失能老人进行肺部感染护理干预及照顾者肺部感染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照顾者分居家照顾者80名及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21名。纳入标准:①居家照顾者照顾时间每周至少40h,持续2个月以上的配偶、子女及居家保姆;②照顾的对象均为完全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持续卧床时间1年以上;③知情同意,愿意参加调查;④沟通无障碍,能用语言或文字和调查者进行有效交流。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是天平街道为老服务社组织的专为辖区内老人提供日间照护服务的社会服务团体。失能老人资料来源于天平街道为老服务社。

1.2问卷内容:包括呼吸道发病数、病死数、医疗费用支出及肺部感染知识认知调查。医疗费用支出表登记自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6月31日期间发生的所有医疗费用,包括临床用药诊断、患者转归情况。

1.3方法:按照居委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名。课题组成员共7名,6名为中级以上团队护士,社区护士长进行全程护理质控,其中1名为天平为老服务社负责人,组织老服务志愿者协助团队护士与为完成入户调查、资料采集及相关护理指导。对照组老人按照常规护理,家庭医生或护士根据患者需要提供出诊服务、上门治疗或卫生站代配药及相关知识咨询服务等。干预组老人:①组织社区护士及为老志愿者进行肺部感染预防护理知识培训2次,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无护理知识的社区志愿者采取课堂互动、操作动作分解、手势带教情景角色互动及有奖竞答多种形式,提高授课效果;②印制肺部感染健康教育宣传折页;③团队护士与志愿者结对,上门对志愿者及家庭照顾者进行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知识传授和技能指导时间持续3个月,第一个月护士带教志愿者频次为每周上门1次,第二个月护士带教频次每二周上门1次,第三个月每二周电话随访1次,志愿者按需提供上门服务;④干预时间是2013年4-6月,连续3个月;⑤家庭照顾者肺部感染知识认知情况调查,分第一次入户采集及干预结束后采集,内容包括生理、心理、疾病、健康教育及康复五个维度21项条目。

1.4统计分析:采取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二组医疗费用支出均数比较用Z检验,肺部感染、病死数及二组肺部感染知识干预前后比较用p检验,Z、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发放问卷80份,回收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100%。居家卧床失能老人平均年龄87±8岁。居家照顾者文化程度大学3人,大专2人,高中22人,初中及以下53人。照顾者肺部感染知识认知情况见表1,二组医疗费用支出比较分析见表2,肺部感染发病数及病死数见表3。

3讨论

3.1居家卧床老人肺部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高

居家失能老人由于长期卧床,生活照顾均由照顾者完成,纤毛运动减少,抵抗力降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病数在37.5%,高于韦洁钦的老年脑中风非急性期106例死因分析中肺部感染发病率30.7%【1】。肺部感染病死率15%,低于徐桂英等社区长期卧床老人肺部感染57例分析的19.64%【2】。可能是由于失能老人年龄在87±8岁,均属于高龄老人、气道屏障功能减低、免疫力降低、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致肺部感染发病率高。另天平街道地处徐汇区老城区,周边医疗资源丰富,一旦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获得及时治疗和正确干预,使老年人采取有效的咳嗽排痰,及时消除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致使病死率低于19.64%。

3.2掌握正确的护理技能,能提高失能老人生存率

比较分析二组肺部感染发病率:对照组37.5%,干预组17.5%;病死率:对照组15%,干预组2.5%,二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二组医疗费用的支出比较:对照组666±1.19元,干预组747±4.26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干预组护士定期上门护理干预及与志愿者结对上门护理指导过程中及时发现患者患病情况,及早进行护理干预和临床治疗,指导居家卧床老人多饮水,进行有效咳嗽,及时排出痰液,保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定时空气流通,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和用药指导,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病死率,医疗费用发生数也随之增加。所以,社区护士通过定期上门护理干预、电话咨询指导及利用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开展上门结对护理服务,让照顾者掌握必要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加快护理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提高为老服务的满意度和效果,降低肺部感染病死率,受益人群扩大,提高失能老人生存率。

3.3社区护士与社区为老志愿者结对,是“医养结合”的有效探索

与照顾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力资源有限,而为老服务需求无限,特别是长期卧床老人,她们的护理需求更加迫切,只有充分利用和调动各方资源,让社保、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密切配合,才能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家庭照顾者肺部感染知识认知前后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干预组通过护士上门干预、健康指导和技能示范带教,五个维度都有所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医社结合”与“医养结合”非常必要。社区为老志愿者熟悉居家老人心理、生活习惯、家庭状况等,但缺乏应有的照顾知识,对社区护士来说是桥梁和助手,通过他们帮助介绍,使社区护士尽快熟悉患者情况,做出正确评估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和家庭照顾者来说,他们缺乏照护知识,通过社区护士的讲解和手把手的带教,能很快掌握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患者更能得心应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街道为老服务社双方优势互补,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使各方尽快进入角色。引入“医养结合,持续照顾”理念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多方式的结合,可以解决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减轻子女负担【3】。

3.4养老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区护理的发展

无论是“9073”养老格局,还是“421”养老模式。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我国居家养老还是选择家庭养老为首要模式。社区全科护理对社区居民尤其是居家养老的老人健康照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区护理与养老事业紧密相连。家庭长期卧床患者,需要生活护理指导、用药指导、导管护理指导、康复指导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干预。从政府层面上说在举办护理教学课件设置上,要增加老人护理学的学时,开设社区老年护理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设置规范、科学的家庭护理评估记录单、质量考核标准及家庭服务内容和工作流程。在护理收费项目上,能增设居家护理服务收费项目,对建立家庭病床的患者,增加每周常规护理查房服务收费。使社区护理不仅仅完成家庭医生的医嘱及上门治疗服务,能更多地走进家庭从事主动护理干预,开展一、二级社区预防可以明显减少常见病的发病率以及降低发病后的病死率,同时社区护士能更自主地处理家庭和老人护理问题,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能力,加强社区护理服务的内涵建设。

4结论

居家养老问题的解决,政府是主导,配套政策是关键,政府投入要增加,医保政策要倾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联动,并且需要提高助老工作者的待遇及地位。只有加强多资源投入、多渠道沟通、多项目合作,才能促进养老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洁钦,老年脑中风非急性期106例死因分析【J】中外医疗2008(11):22

[2]徐桂英.王庆云.郎春华.等,社区长期卧床老人肺部感染57例分析【J】.《医药前沿》2012(8):

[3]郭东,李惠优,李绪贤,等.医养结合服务老年人的可行性探讨【n】.国际医药卫生

通讯作者:

老年病护理知识篇6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生活质量1老年慢性病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老年慢性疾病受情绪的影响,愤怒、恐惧、焦虑等各种负性情绪都会有所改变,而自评健康与情绪具有显著相关.Kaplan认为,自评健康差可能是个体负性心理社会事件的共同特征,在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中起重要作用。精神健康自评好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得分高于精神健康自评差的患者,生活质量在不同程度的健康自评之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身体健康自评好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身体健康自评一般及差的患者。Kum也报道,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受自评健康的影响,帮助老年慢性病患者对自身疾病持有正确的理解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在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中起重要作用。老年慢性病患者具有一经确诊需终身服药的特征,漫长的治疗过程和相继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导致老年慢性病患者躯体功能和社会活动能力进一步下降。且疾病种类越多,文化程度越低,慢性病病程越长,生活质量越差。wang的研究结果表明生活质量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并且女性低于男性,与本调查结果不相符。这可能与本调查对象仅限于老年人。总之,影响老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中存在一些人口经济社会因素,但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自评健康状况.因此,今后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时,应更加注重个人的健康认知程度,帮助老年人正确评价自己的健康,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对慢性病的预防与治疗意识,认识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慢性病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2发生慢性病的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2.1慢性病老年患者的健康需要社会在持续性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指数也逐渐增加,这就需要专门的医疗机构来承担更高的要求服务。社区性护理的出现以及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优质、便捷的社区服务,对社区医院的护理资源要求很高,急救药品、设施等完整便利,能提供及时、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心理健康,如舒适的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宣传和指导健康知识,人们的健康意识加强,人们越来越渴望获得更多的卫生保健知识和康复指导,慢性病老年患者更渴望获得医疗保健的健康指导,掌握必要的医疗保健知识并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合作。

2.2健康需求的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各种疾病的连续发展,出现了部分新类型的疾病,环境污染危害人民的健康,如工业废弃物、噪声、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侵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医学模式不断发展转变,人们更深入地了解风险因素,加强了疾病预防和健康意识,对生活方式的致病作用的认识,在个性特征和心理情感因素的作用下,健康需求更加强烈。

3慢性病老年患者面对的护理问题

首先,医疗服务、护理从一个简单的模型的变化为整体护理模式,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护理服务也从原来简单的对患者护理扩大到全部人口;工作领域不断扩大,从医院发展到社区;其次受过良好教育和专业护理人才的缺乏,使老年人社区护理面临的严峻考验。2011年我国注册护士平均达1.89人/千人,较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6.25人低下。所以,老人社区保健人员的情况不是很乐观;另一方面,中国的社区护理起步较晚,缺乏有经验和专业性强的社区护士团队,老年人缺乏健康知识的学习已经严重制约了老年人社区护理的发展,如护理课程中的变化没有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和多元化护理的角色的改变,从而导致知识转移与实际工作发生严重的脱节。

4通过社区护理提升高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4.1基础护理包含了饮食指导、休息指导、家庭病房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测量、正确的药物服用方法等,帮助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时反馈每个患者的动态信息给医生,老人的长寿和健康和基本的照顾和护理关系密切,有些老年人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最终失去生命并不是因为疾病而是缺乏适当护理和及时的关心引发的并发症。加强对老年人的基础护理,从患者的休息,卫生、饮食、舒服的等方面进行,并注意温度和湿度的适宜,保证病房的通风和采光,减少噪声,给老年慢性并患者创建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在饮食上,老年人应摄取低盐低脂的饮食,增加或减少营养成分取决于疾病情况,戒除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4.2对症护理对于慢性疾病老年人在家庭病床的管理不仅是一种原发疾病护理,还需结合治疗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宣教;加强保健卫生知识的宣教,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在治疗和家庭病床护理中,各种抢救药品的必须携带完全,准备好与医院联系,并告知患者及家属紧急电话号码,保证急救急诊工作的展开,家庭小药箱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做到事半功倍。

5社区护理对老年慢性病的治疗效果

5.1可以改善老年人的不良生活习惯许多疾病都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加剧病情的发作。有研究表明,对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后,患者饮酒次数明显下降,摄入的盐量明显减少。行为的改变需要一个逐渐的过程,在实施社区护理以后,老年的不良习惯逐渐得到改善。

5.2能提高患者和家庭的安全感社区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护士在患者及家属心中有权威性。研究表示,社区护理既加深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作用的认识,也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加深了护患之间的感情,为护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了护士的护理效率。

5.3有利于患者的心理恢复护士通过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针对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护理,鼓励他们与病魔对抗,激发他们的生命潜力,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满意度,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6结语

总之,社区护理人员要重视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与社区护理需求,应加强对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照顾力度,在完成国家规定的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项目外,对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提供包括社区护理在内的慢性病患者全程照护措施,开发适合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模式,使居家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有所提高,以达到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的。

老年护理专业的社区护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必然的过程,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具有优良的基本医疗知识、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广泛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时间证明社区护理符合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通过社区护理可以帮助老年慢性病患者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我国社区护理的全面发展做好相应的铺垫。

参考文献:

[1]高利平.山东省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王俊,龚强,王威."老龄健康"的经济学研究[J].经济研究,2012,01:134-150.

[3]孙玉华.老年人的健康自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3.

[4]张莉莉.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8,14(14):574-575.

老年病护理知识篇7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护理干预生命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18-02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后,老年人的健康逐渐被社会所关注,一些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支、恶性肿瘤、残疾等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1],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下降,所以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更应关注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生活质量,而加强生命的健康教育[2,3],是提高全社会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为此,从2006年开始我们对本社区老年人进行护理预防保健、健康宣教等措施,并根据不同人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选择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边的两个居委会的123例老年人,分为干预组63例,对照组60例;其中干预组中高血压48例(合并慢阻肺1例、残疾2例、脑中风后瘫痪卧床1例、肿瘤1例),糖尿病15例;对照组中高血压45例(同时患有肿瘤1例、残疾2例),糖尿病15例。两组病例中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社会背景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采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采集中生活行为方式的各项内容进行问卷调查,护理干预3年后对研究对象进行效果评定,调查的数据资料录入本中心数据库,再进行统计分析。

2护理干预措施

2.1干预方式。以本小区责任护士和医生为主,进入老人的家庭,挨家挨户的进行宣传。以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为切入点和重点,先从疾病预防知识和康复要点开始,逐渐扩散至全方位,慢慢的改变他们认知从而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

2.2干预内容。

2.2.1知识宣教。聘请院内外专家对干预组的老年人和家庭成员作健康知识讲座,每季度一次,每次1-2小时,课后当场做试题答卷了解掌握情况。讲座内容包括:老年人的日常护理;老年心理的护理技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识;老人骨折后的家庭护理;脑中风后瘫痪在床的护理要点及如何通过正确的康复训练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康复知识;老年人合适的运动方法;健康饮食及生活方式等。通过健康教育,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老年人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2.2.2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内容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残疾人的安全保护措施,老年人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吸烟的危害性,血糖血脂自我监测的必要性,如何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老年人心理状态的合理调节等。有计划地与老人及家属共同学习、适当指导,促使理解掌握。

2.2.3心理疏导。老年性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会对治疗产生厌烦,以及对疾病治疗产生悲观的心理,长期的治疗经济开销,也增加思想负担,尤其认为年龄已大,不需要积极治疗,从而抵制治疗,加重病情。为此我们社区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积极动员家庭成员共同参与配合,增加对患者的关爱,鼓励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避免厌烦的情绪产生。

还可以采取上门聊天的方式。通过聊天能及时发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尤其是孤寡老人,他们极其需要我们以聊天的方式解决许多生活难题,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与老人交谈时应注意:表情要自然,可边交谈边抚摸其手,使他们会感到亲切和温暖。对每次聊天的内容,发现的问题,老年人对内容的理解力应逐一记录;所谈的内容,特别是隐私,不予扩散,注意保密;密切观察老人的反应以便下次更好的交谈。聊天的氛围始终保持轻松愉快,让老人有一种和自家人或和朋友聊天的感觉,赢得老人的信任和配合。

2.2.4家庭护理。首先应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让他们认识到老年人心情愉悦及保持和睦的家庭气氛是患者身心健康的基础,患者在家中进行科学的防护、照料,病情会得到很好的控制。对有特殊要求的老人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和指导。由于老年人护理任务重,患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非传染性疾病较多,脑出血、恶性肿瘤等危重疾病也较常见,又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肾功能下降,骨质疏松等加大了护理难度。所以我们在给特殊的老年人做护理时要耐心细致,理解尊重,关心帮助。如给残疾老人护理指导时在尊重的同时,正确指导其运动锻炼方法,使其早日回归社会和家庭。对患有肿瘤的老人我们更应详细周到,制订护理计划,使其增强抵抗疾病的信心,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慢阻肺老人除应指导正确排痰外还应辅导其锻炼缩唇腹式呼吸,鼓励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气功、太极拳、散步等有助于肺部康复的体育锻炼。

2.2.5饮食指导护理。针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评估,使患者了解到不良饮食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并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从而纠正不良的膳食结构,如控制每日摄盐量,少食高脂食物,多食蔬菜和高纤维食物,以及牛奶,每日控制进食量和次数,戒烟、戒酒,让病人及家属逐渐养成了执行健康饮食计划的自觉性。

2.2.6建立癌症俱乐部。社区老年人中存在为数不少的癌症患者,他们情绪低落影响了康复治疗,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建立了癌症俱乐部,在社区活动中心安排每季度安排一次俱乐部活动,让癌症患者积极参与各项文娱活动,开展一些座谈会,让患者们能坐在一起畅所欲言进行交流、相互倾诉、相互学习好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邀请一些恢复较好的癌症患者进行现身说法,鼓励患者们增加抗战疾病的信心,认真对待自己的病情,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2.2.7居家临终关怀。临终关怀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平静地面对死亡,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本着这一目标,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7年起开展了居家临终关怀服务项目,为社区内临终病人上门注射、换药、褥疮护理、导管护理、心理疏导及癌痛护理等,与病人亲属一起努力使临终老人无痛苦地度过人生最后时刻。

2.2.8适量锻炼身体。鼓励老人锻炼身体方式可多样化,联合居委会干部开展各项文娱活动,督促老人在小区里每天锻炼,练扇子舞,打太极拳,参加适宜的家务劳动,帮助患者控制体重,增强体质,则有助于慢性疾病的康复,但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大,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运动锻炼注意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另外也可动员老人在活动室里打牌下棋,让小区内的老人经常聚集一起聊天,享受安逸晚年,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3结果

经过上述护理干预,三年后随访,老年人对自身疾病的了解,防治知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改变了许多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加强了锻炼,控制了慢性病的进展,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详细结果见表1,表2。

3.1两组人群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知晓及应对情况。

从表2来看,高血压的控制率干预后为72.9%,而对照组仅为48.8%,p

其他疾病慢阻肺、中风后遗症、恶性肿瘤等病人干预后均有明显改善。

4讨论

随着人类生命的延长,老年人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中国已进入老龄化人口国家之列,全球老龄人口有6.29亿,中国占1.32亿,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如何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研究其常见疾病与健康问题、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是社区医疗卫生发展的必然趋势[4,5],为此本文探讨了医务人员进社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宣传健康知识,让老年人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和节奏,合理调整饮食习惯,坚持锻炼。通过三年的干预,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干预组的慢性病控制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与报道相一致[6,7]。

4.1认知是行为改变的基础和前提。社区护理干预的目的是通过健康教育,促进健康发展,普及科学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对健康影响因素的认识水平,确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改变不良健康习惯。通过对老年人进行专家讲座,健康生活知识宣传,结合老人的特点,采取特别的家庭护理等,有效地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行为方式,使慢性病得到有效控制。

4.2通过对特殊老人的家庭护理,改变了他们的消极心理,增强了抵抗疾病的信心,促使残疾老人积极锻炼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慢性病老人及早控制病情;通过正确合理的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及心理疏导,使肿瘤患者尊严的生活,快乐的对待人生。

4.3积极鼓励社会支持及家庭成员的参与,充分利用小区居委会的作用,共同关心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群策群力,想尽办法共同促进老年人度过幸福的晚年生活。

总之,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与他们的年龄、生活习惯、个人喜好、性格有关,生命质量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机能能力和主观感觉的表现,是一个包括生物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在内的集合概念的反映[8]。通过护理干预使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有所改进,同时注重心理与情感的疏导,努力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参考文献

[1]张莉莉.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8,14(4):574-575

[2]余波杰.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14):125

[3]张晓红,景蕙琳.社区慢性病管理对老年患者的重要性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0):268-269

[4]赵月花.对全面开展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J].求医问药,2012,10(6):4-5

[5]陈建荣.社区老年病临床护理讨论[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4):259

[6]段微秀.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的社区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8):2197-2198

老年病护理知识篇8

【摘要】目的:探讨与老年住院患者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以促进老年住院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住院的512例老年患者,分析其自身情况、疾病特点以及其慢性并发症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沟通交流。结果:512例患者未发生护患纠纷均康复出院,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100%。结论:详细了解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疾病特点,从患者的健康需求出发,加强与老年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患沟通;护理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平均寿命日趋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明,老年人逐渐增多,老年患病率也随之增加。在我院老年患者约占住院患者总数的50%以上。老年患者在生理、心理以及对疾病的表现上有其特殊性,由于老年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其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记忆力逐渐减低,部分老年人以我为中心、性格孤辟、倔强、抑郁、多疑、焦虑,因此在临床护理服务过程中,护士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护患沟通是护患双方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的一种信息传递,使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护理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通过沟通可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以及患者需求,并获得患者的其他信息,使患者的要求得到满足,改变其负性心理与行为,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沟通可改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就医环境。[1]下面谈谈与老年住院患者沟通的一些体会。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老年病康复科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老年住院患者512例,其中男性341例,女性171例,年龄60~87岁,平均73.5岁。文化程度大学25人,大专48人,中专87人,中学197人,小学109人,文盲46人。疾病类型冠心病145例,高血压病171例,糖尿病16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7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119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3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02例,生活不能自理者13例。

2护患沟通的意义

2.1护患沟通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护士做为病人的直接护理者,要为患者提供安全、整洁、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及时准确的各项治疗措施、优质的护理服务、解答患者疑问、做好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咨询等。通过沟通使患者感到被关心、被重视,减少由于疾病而造成的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有利于促进患者对护士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信任;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促进疾病全面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2护患沟通有利于收集患者资料:护患沟通可了解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家庭背景、经济状况、以及与疾病有关的信息,是收集患者资料的主要途径。通过沟通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提出的各种合理需求,调动患者配合治疗护理的积极性。

2.3护患沟通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依从性:由于我们面对的护理对象是老年患者年龄相对较大,病种多病情复杂多变,多数患者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残疾,很多护理工作都需要患者密切配合,而护患之间的沟通及相互作用是产生护患关系的基础及必要过程[2],护士只有运用良好的沟通方法和技巧,取得患者的满意和信任,提高老年患者的依从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保障护理工作顺利的进行。

3护患沟通的方式

3.1入院时沟通:入院时当班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根据病区情况、医保类别、疾病情况、患者经济状况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给患者安排合适的床位,立即通知主管医生、责任护士。

3.2入院后沟通:入院后责任护士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做好患者入院宣教,包括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同室病友等,以缓解患者和家属的陌生感,避免患者紧张情绪;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既往病史、现病史、过敏史、家庭经济状况、对疾病的了解情况、有无并发症等做好入院评估;做好专科指导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护理措施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同时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3.3住院期间沟通:住院期间护士应对患者病情变化、相关检查的目的、检查前后的准备及注意事项等随时与患者进行沟通,陪同并指导其做各种辅助检查,使患者入院后放心安心;有创检查治疗、使用超医保范围之外的检查和药物时和患者或家属沟通,征得他们的同意在用。告知患者对护理工作有意见时,请及与责任护士或护士长交谈,目的是为解决患者的问题,避免纠纷[3]。

3.4出院时沟通: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要向患者或家属沟通出院医嘱、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4]。

出院指导包括疾病康复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定时监测血糖、血压以及是否定期复诊等内容。出院指导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加深了护患关系。

4护患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4.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及操作技能:护士不但要有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护理专业技能,还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有不断进取的求知欲,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扩大知识面,丰富自己知识的内涵。学习人际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塑造良好的文化修养、精湛的专业技术、娴熟的沟通能力。精湛的专业技术是维系护患沟通效果的纽带,娴熟的沟通和优良的服务态度是弥补护理技术缺憾时的重要手段。

4.2详细询问,了解患者的需要:沟通前护士必须熟悉患者生活习惯、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病情变化、治疗效果,护理措施等;和患者沟通时护士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语言进行沟通,稳定患者情绪、做好心理护理;详细询问仔细观察患者的语言、行为,捕捉有用的信息,了解患者的需求。只有在充分了解患者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进行护理活动,才能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使患者配合治疗护理。

4.3礼貌待人,尊重老年患者:在与老年患者的交谈时,首先了解患者离退休前的职业、性格、喜好、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家庭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尽量从患者的角度考虑,与文化层次较高、有医学知识、对疾病了解较多的患者沟通时,可以适当使用医学术语,言简意赅;与文化层次较低、医学知识较少的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沟通时,则语言要通俗易懂,细致入微。交谈时视其为长辈,根据性别、年龄给患者一个恰当亲切的称呼,使用礼貌性语言,使患者心情愉快、自尊心得到满足;使用安慰性语言,关心患者病痛;使用解释性语言,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5]。

4.4集中注意力,耐心倾听患者的谈话:由于老年住院患者的生理状况、心理需求与其他年龄的患者不同,自尊心极强,在与老年患者交流时,护士要态度和蔼,语言温顺、以热情友善的目光正视患者,耐心倾听切不可打断老人的谈话或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患者叙述遇到的困难、问题、情绪激动或身体不适时,护士要用眼神、点头、肯定及鼓励、安慰的语言表示对老人谈话的理解。倾听的过程是了解患者的问题、感受、需求的过程,护士用和蔼的态度、热情周到的护理去换取老人信任。使他们愿与我们接近、沟通,为进一步治疗护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4.5注意讲话的方式、方法和态度:和老年患者沟通时尽量用询问、建议和商量的语气,尽可能使老人感到亲切,消除老人的陌生感与紧张感。在回答与病情有关的问题时,在不违反医疗制度的情况下,适当给予通俗的解释,使患者能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护理操作是护患沟通的最佳时机,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要用亲切的语言、和蔼态度指导患者如何配合,转移其注意力,减轻操作时的不适,操作后询问患者的感觉和交待注意事项并对其配合表示感谢。治疗过程中要经常巡回病房,随时和患者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或减轻治疗过程中的不适。

4.6密切观察,随时把握沟通时机:住院期间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彼此感受也最多。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变化,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将治疗目的、治疗效果、护理措施及时告知患者,同时要把握每次与患者沟通的时间,沟通可以在入院宣教、床头交接班、晨晚间护理、打针输液、发药、健康指导、预防咨询等基础护理时进行,也可在做完治疗后下午相对较闲时以拉家常的形式主动积极地与患者沟通。

5结论

通过详细了解老年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疾病特点,从患者的健康需求出发,加强与老年患者的有效沟通,512例患者未发生护患纠纷均康复出院,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100%。有效的护患沟通促进了疾病康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杜绝了护患纠纷。

6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也发生了变革。转变护理观念,改变护理工作模式,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促进疾病康复,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护士是病人的直接护理者、健康教育者、病人的管理者,其工作性质与患者或患者家属接触的时间最长,所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舒适安全的诊治环境尤为重要,而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就是有效的护患沟通。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临床护理中的一种服务手段、服务内容和服务的方式,是护理工作的一种专业技能。是护士进行护理活动基本要求,它与护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等重要。老年病科护士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加强人际交流的学习,掌握了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方法和技巧,通过对不同老年患者职业、性格、喜好、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家庭支持、心理社会因素、疾病情况等多方面的正确评估,了解患者的需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和技巧,使老年患者住院期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康复知识、预防保健知识等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护士的信任度明显增加,提高了老年患者的依从性,使他们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促进了疾病康复,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的住院满意度,杜绝了护患纠纷。参考文献

[1]褚旭霞,倪爱珍.营造良好就医环境,体现人文关怀.同济大学学报(医学报),2007,28(增刊).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席淑华,周立,蒋少华,等.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做法及效果评价.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33-534.

老年病护理知识篇9

【关键词】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老年糖尿病;促进伤口愈合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02-01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加之老年患者的高敏感性、行动不便、记忆力及接受知识的能力差,其治疗的复杂性【2】等原因,老年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通常需要较长时间,加大了治疗护理的难度,严重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门诊换药护理人员应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文化层次、经济状况【3】、认知水平、综合素质、心理承受能力、生活自理程度、职业特点等做全方位了解,通过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促进伤口的愈合。

综合护理干预:

1信息认知护理:

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同文化知识水平进行沟通【4】,沟通内容主要包括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症状、并发症、治疗措施、如何服用药物、相关注意事项、康复性护理、等内容。语言科学、适中、坦诚、客观,积极鼓励老年患者提出疑问,给予认真解答,面对面与老年患者进行眼神的交流【5】,不敷衍了事和夸大风险,使老年患者加强记忆、容易接受,取得患者信任,从而主动配合护理和治疗。

2心理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告知老年患者可以通过暗示、倾听、适听音乐等方法来发泄不良情绪,同时注意观察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血压、血糖、平时服药情况;对血糖异常偏高者,及时请内分泌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好饮食护理。提高患者对疾病以及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提高患者相关知识水平,明确各种危险因素的诱因和危害,提高各种防范措施,降低造成严重后果的程度。从而达到消除患者焦虑的目的。

3.血糖监测护理:

向老年糖尿病患者告知控制血糖【4】的重要性,因血糖高易造成伤口愈合困难及感染。认真检查血糖变化,提高自我管理技巧,改变自我管理行为。定时监测血糖,以空腹及餐后2h末梢血糖测定为主,血糖偏高或偏低及时汇报医生处理,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指导及时服药,让患者懂得药物的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正确使用药物。对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要严格按医嘱给药,测末梢血糖,一般控制血糖在10mmol/L左右。同时教会患者自我监测,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伤口护理:

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组织愈合能力差【6】。根据伤口分期,评估、测量伤口的大小,伤口的情况【7】,是否暴露有骨头、韧带、肌肉,伤口的疼痛、肿胀情况,伤口周围皮肤温度、颜色等,记录清晰、准确。保持伤口皮肤的清洁,使伤口处于一个利于肉芽的生长环境。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和潮湿的刺激,抬高患肢,做足部踏板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促进伤口的愈合。伤口处敷料有异味时,及时更换敷料。

5.营养支持护理:

营养支持对促进老年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很重要。向患者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饮食可增加胶原纤维合成,可以有效的促进伤口愈合。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饮食,有计划合理搭配饮食,每日至少三餐,热量比按1/5、2/5、2/5、或各1/3安排;每天摄入足够量的液体。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情况,必要时请营养师提出会诊意见,以加快伤口的愈合。

6.伤口疼痛护理:

目前,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

后的第五生命体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在疼痛的病因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物治疗学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的镇痛药物和镇痛技术不断涌现【6】。护理人员应不断地更新知识及观念,提高对疼痛的认识水平,掌握疼痛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提高评估伤口疼痛的技能。对出现伤口疼痛的患者,要及时给予处理。轻度疼痛可以给予非药物治疗,如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听音乐、转移注意力等放松心情的方法,减轻疼痛。严重疼痛者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换药前口服止痛药,必要时肌肉注射镇痛剂。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速度差异较大,应密切注意患者对用药的反应【6】。

7.运动护理: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有规律的运动,建议老年人以散步主要活动方式。适量运动对控制血糖非常有利,可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伤口的愈合。运动时注意补充水分,随身携带糖果,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服用;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能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增加人体对钙的吸收,增加人体的稳固性,避免因跌倒而出现的组织损伤。

8.健康指导

老年糖尿病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8】,提高自我管理能力【9】。严禁抽烟,适度饮酒,严格控制饮食与血糖,避免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养成对肢体皮肤的自我护理习惯,肢体避免受凉,穿松软透气性能好的鞋袜,同时避免皮肤抓伤、烫伤、摩擦等意外事件引发的皮肤外伤。

讨论:

对老年糖尿病外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遵医行为较前明显改善,患者及家属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定期检查血糖、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测、饮食控制等能力。此外,还要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沟通;换药治疗操作时动作轻柔、操作熟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主动参与配合治疗和护理,加快伤口愈合速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程丽,李小妹,高翠霞.糖尿病患者压力评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707-709

[2]theJoannaBriggsinstitute开业护士在养老机构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767-768

[3]于彬彬,柳.老年人居家照护现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764-766

[4]赵晓霜,李春玉,李彩富.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和自我效能对健康状况影响的路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63-65

[5]郑剑煌,李红.老年痴呆患者进食困难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655-657

[6]张腊元.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外科护理分册.2012,28:58

[7]仇,黄金.“time”原则在伤口床准备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55-858

老年病护理知识篇10

关键词:老年;肝病病人;家属;健康教育

我国是肝炎的高发区,该病给病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精神压力,该病毒感染后多转为慢性,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然而运用正确的方案教育,配合适当的医疗手段可提高患者的医疗健康知识,促进病情稳定,症状缓解[1]。并最大限度减少家属感染该病毒的可能性。我科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肝病病人416例,对其中262例老年肝病病人进行了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16例肝病病人中,经统计,肝癌39例,肝硬化253例,肝炎124例,男315例,女101例,城市病人256例,农村160例,60岁以上的老年性肝病病人262例。

1.2健康教育

1.2.1计划实施根据患者人院初期、治疗期、出院前期对健康知识了解情况及掌握程度,同时根据不同文化程度、年龄采取集中授课工休座谈会、播放有关肝病健康教育VCD、个别讲解、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2]。针对病人及家属存在的知识缺乏,营养失调,潜在的并发症及护理问题给予指导,保护易感人群。

1.2.2饮食指导介绍老年病人合理饮食重要性,在尊重老年人饮食习惯的情况下:(1)指导病人进食优质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适量脂肪,水果,谷物等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2)有腹水者限制钠盐的使用,如含钠饮料,酱油等,进水量限制在1000ml左右,以防加重腹水。(3)有肝性脑病者,禁用蛋白质食物。(4)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应食菜泥、肉沫、软食,进餐时细嚼慢咽,且勿混入鱼刺,多用蒸煮的方式,以防曲张的静脉破裂出血[3]。

1.2.3心理指导老年肝病病人的共同特点是担心病情恶化,情绪低落、烦燥易怒、自暴自弃、性情怪癖,思想压力大,指导家属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尽可能满足病人合理的需求,积极进行心理疏导,使病人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树立治疗信心,提高心理应对能力、承受能力与自控能力。

1.2.4起居指导保持病室空气清新,通风良好。向患者说明卧床休息的重要性,正常人站立时,肝血流量可明显减少,卧床可增加肝血流量,有利于受损肝脏的恢复。因此,慢性肝炎活动期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待症状明显减轻时,逐步增加活动量,至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经过3个月的密切观察无反复时,可考虑恢复工作,2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4]。休息可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视病情适量活动,以不加重疲劳感和其它症状为度。

1.2.5行为指导在262例老年肝病病人中有饮酒者占98例,对此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讲解酒精性肝病的危害、并发症,预后,防治原则,说明肝病病人为什么要戒酒。(1)酒精在肠道内吸收很快,直接损害肝脏,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导致严重肝损伤和酒精性肝硬化。(2)多次大量饮酒者可引起食欲不振,呕吐等急性酒精中毒症状。(3)饮酒是慢性肝炎复发的诱因,鼓励老年病人应戒酒,提高生活质量。

1.2.6护肝指导(1)宣传肝炎预防,保健知识;(2)指导病人遵医嘱服药;(3)针对老年人肝脏特点及肝病的存在,应慎重用药,以免加重肝细胞损害。

1.2.7消毒隔离病人因患肝炎、肝硬化,担心自己的病传染给家人,思想负担加重,有孤独和自卑感,应指导病人和家属怎样消毒隔离。(1)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或者煮沸消毒。如100℃水煮沸15-20分钟,可将各型肝炎病毒杀灭。比如:水杯和各种物品等。(2)日常用品如剃须刀、牙刷、梳子、水杯、毛巾专用,不能混用,应该单独使用。(3)家庭实行分餐制或碗筷隔离。(4)被血液污染而有保留价值的物品交医务人员统一消毒处理,无保留价值的物品予以焚烧;(5)隔离期限为Hbsag转阴,不可参与任何形式的献血[5]。

1.2.8出院指导对即将出院的病人,发给书面出院指导书,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老年性肝病病人进行不同指导,鼓励家属给病人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介绍出院后的饮食,休息,用药,活动,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复诊时间等[6]。使患者能够完全理解。出院后不定时予以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及电话联系,以便患者在院外得到及时的提醒与指导。

1.3效果评价

通过通过与老年肝病病人和家属召开座谈会,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设意见薄,广泛征求病人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反应。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excel20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的了解程度从18%提高到92%。病人学到自我保健知识及护理知识,对多种宣传形式满意,尤其是对“酒精性肝病”的关系认识效果最佳,98例有饮酒史的病人中,自我戒酒者92例。自我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见表1。

表1自我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

3讨论

慢性肝病健康教育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系统工程。通过多元化系统持续的健康教育,我们在患者满意度和复发率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7]。由于老年患者肝病病程普遍较长,思想负担重。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而且减轻了患者的思想负担,改善了护患之间紧张的关系。通过系统、动态的健康教育,使年轻护士认识到应更新知识结构和实施多元化系统服务,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同时也使患者自我保护能力增强,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进行健康教育,不但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更减轻了病人的心理压力。在对待疾病的认识上,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基础临床护理,还要有药理学、心理学、营养学、预防医学等学科知识,保障了医疗工作的顺利完成,优化了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雷国英.护理程序在肝硬化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042.

[2]洪婉媚,李剑妮,彭秋燕.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1,17(11):20-21.

[3]赵天群,肖春玲,符林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教育指导效果观察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5):425-426.

[4]李建菊,吴光煜.慢性乙肝病人健康需求状况及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43-44.

[5]贾冬云,蔡伯琴,李学勤.慢性乙肝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5,20(2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