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汽车电子行业分析十篇汽车电子行业分析十篇

汽车电子行业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7:58

汽车电子行业分析篇1

汽车电子化是建立在电子学的发展基础之上,从真空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进步,出现了计算机等各种各样的电子装置,汽车电子化也随着逐年的深化与发展,而且有的汽车电子装置占整车造价的1/3,高级轿车有的就装几十个微控器、上百个传感器。电子化的程度可以说是衡量汽车高档与否的主要标志。

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在汽车上安装电子管收音机,这是电子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雏形。1959年晶体管收音机问世后,很快在汽车上得到了应用。60年代,汽车上应用了硅整流交流发电机和晶体管调节器,到60年代中期,汽车上开始采用晶体管电压调节器和晶体管点火装置。但更多地应用电子技术则是在70年代以后,主要是为解决汽车安全、污染和节油3大问题。进入70年代后期,电子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得到了巨大发展,微机在汽车上的应用,给汽车工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

20世纪90年代,汽车电子技术进入了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是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最有价值、最有贡献的阶段,超微型磁体、超高效电机及集成电路的微型化,为汽车上的集中控制提供了基础。目前汽车电子技术已发展到第四代,即包括电子技术(含微机技术)、优化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耦合交叉技术等综合技术的小系统,并且早已从科研阶段进入了商品生产的成熟阶段。

汽车电子技术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内容:硬件包括微机及其接口、执行部件、传感器等;软件主要是以汇编语言及其他高级语言编制的各种数据采集、计算判断、报警、程控、优化控制、监控、自诊断系统等程序。

微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指挥其他设备工作。目前汽车上用的微机以通用单片机和高抗干扰及耐振的汽车专用微机为主,其速度和精度要求不像计算用微机高,但抗干扰性能较强,能适应汽车振动大等恶劣的工作环境。有的由单机控制(即一个微机控制一个项目,如控制点火)向集中控制发展,而汽车集中控制也由原来的多个计算机通信向网络化管理过渡。

2汽车电子控制理论发展概况

汽车电子控制理论基础,是“汽车电子技术”中的难点和重点。利用自动控制理论而建立的开环、闭环、最优、自适应控制系统,在汽车优化控制中都有采用。建立这些控制系统时,首先对汽车某个系统,如点火提前角优化控制系统进行系统辨识,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采用相应的控制方法进行优化控制。但是发动机本身结构比较复杂,影响点火的因素较多,理论推导优化点火状态下的数学模型比较困难。因此,一般采用实验方法找出各种工况下的最佳点火提前角,然后存入微机内存。在实行控制过程中,微机不断检测发动机的工况,用查表的方法,查出该工况下的最佳点火提前角,进行修正后再通过微机接口、放大电路去控制点火,这是目前国外应用较多的优化控制方法。

此外,目前应用较成熟的另一种方法为自适应在线搜索法:他包括顶点保持法和登山法2种。该方法并不需要知道模型的原型,而是由微机在汽车运行中自行搜索最优工况,使控制接近或达到最优化。

模糊控制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控制理论,在汽车中也有所应用。模糊控制系统也是一种自动控制系统,他是以模糊数、模糊语言形式的知识表示和模糊逻辑推理为理论基础,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构成的一种具有闭环结构的数字控制系统。模糊逻辑从含义上比其他传统逻辑更接近人类的思想和自然语言。

3网络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3.1网络技术在汽车内部的应用

比较高级的汽车上装有几十个微机控制器、上百个传感器。这就给汽车进行网络应用提供了条件,而且解决了汽车一直存在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的矛盾。所谓分散控制就是汽车上的一个部件如点火或喷油,用一个微控器进行控制,这是微机在汽车上应用的起始。后来发展到汽车集中控制系统,包括完全集中控制系统,如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采用一个微机系统分别控制汽车防滑制动、牵引力控制、优化点火、超速报警、自动门锁和防盗等;分级控制系统,如日产公司的分级控制系统,用1台中央控制计算器分别指挥4台微机,分别控制防滑制动、优化点火、燃油喷射、数据传输等;分布集中控制系统,他是根据汽车的各大部分而进行分块集中控制,如发动机、底盘、信息、显示和报警等几大件控制系统,如日本五十铃生产的汽车i-teC系统,他对发动机的点火、燃油喷射、怠速及废气再循环进行集中控制。上述各种类型的控制都。

有优缺点,但网络在汽车上应用后,就可发挥各型控制的优点,克服了他们的缺点。例如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的最大问题是可靠性问题,如完全集中控制,一旦微机出现故障全车瘫痪。采用网络技术后,不但共用所有传感器,还可以共用其他设备,如进行了环形网控制,几十个微机,就是个别出现问题,整车还可以正常运行。所以网络在汽车应用中不但增加了许多功能,而且还大大增加了可靠性。

为适应汽车网络控制的需要,更好地在各控制系统之间完成交流信息、协调控制、共享资源及标准化与通用化,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合作,进行汽车局域网的研究与开发。国外在网络标准的制定以及符合网络通信标准的微处理器、通信协议等方面都已经有了成果。网络标准方面有Bosch公司制定的控制器局域网络(Can)协议和intel推出的SaeJ18065网络标准。又如philips,intel,motorola等公司推出了符合网络相关协议的微处理器产品。同时,为整合各种标准,一份有关汽车网络的国际标准正在国际标准化组织起草。

3.2网络技术在汽车外部的应用

汽车上网系统,是一种无线的网络结构。通过他,人们在驾驶汽车时就可以像在家一样进行上网、发e-mail等所有网上操作。目前不少公司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如iBm公司和motorola公司已合作开发车用无线internet技术,这项技术将使驾驶员和乘客能够在车上发送电子邮件以及从事网上各种活动,如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查看股市行情和天气预报等。另外microsoft公司新推出了专门为“车上网”设计的autopC软件,采用windowsCe操作系统,他具有交互式语言识别等各种多媒体功能。这种功能能够有效地保障汽车行车安全,因为他可以让汽车驾驶员在手不离方向盘、眼不离行驶前方的情况下,与pC机系统交换各种信息,例如行车前方的交通状况有无塞车,最短时间导航等;也可以通过他在车上收发e-mail、打网络电话和其他上网活动。通用公司不但开发了“车上网”系统,而且还装有车载自动化办公系统。由于该系统采用了超高速光纤串行数据通道(mmL),因此具有多路的数字式影音能力,可以有效地调控多信道大容量的输入、输出信号,例如CD、DVD、显示器、电视接收天线、音响和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都可以和该系统交换信息。

4汽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车用传感器是促进汽车高档化、电子化、自动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世界各国对车用传感器的研究开发、提高性价比都非常重视。“没有传感器技术就没有现代汽车”的观点现在已被全世界所公认。汽车电子化越发达,自动化程度越高,对传感器依赖性就越大,所以,国内外都将车用传感器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技术。

汽车现代传感器总的发展趋势是:多功能化、集成化、智能化、微型化,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

(1)开展基础研究,发现新现象、采用新原理、开发新材料和采用新工艺;

(2)扩大传感器的功能与应用范围。

4.1发现新现象

利用物理现象、化学反应和生物效应等是各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所以发现新现象与新效应是现代传感器发展的重要基础。

4.2开发新材料

功能材料是发展传感器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基础。由于材料科学的进步,在制造各种材料时,人们可以任意控制他的成份,从而可以设计与制造出各种用于传感器的功能材料。例如控制半导体氧化物的成份,可以制造出各种气体传感器;光导纤维用于传感器是传感器功能材料的一个重大发现;有机材料作为功能材料,正引起国内外汽车电子化专家的极大关注。

4.3采用新工艺

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性能除了由其功能材料决定外,还与其加工工艺有关。随着半导体、陶瓷等新型材料用于传感器敏感元件,许多现代先进制造技术也引入汽车传感器制造技术,例如集成技术,微细加工技术,离子注入技术,薄膜技术等,能制作出性能稳定、可靠性高、体积小、重量轻的微型化敏感元件。近年来从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发展而来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日渐成熟,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制作各种能敏感和检测力学量、磁学量、热学量、化学量和生物量的微型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的体积和能耗小,可实现许多全新的功能,便于大批量和高精度生产,单件成本低,易构成大规模和多功能阵列,这些特点使得他们非常适合于汽车方面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初,微型压阻式多路绝对压力传感器开始大批量生产,取代了早期采用LVDt技术的压力传感器。80年代中期微型加速度传感器开始用于汽车安全气囊,他们是到目前为止大量生产的、并在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微型传感器。然而微型传感器的大规模应用势必将不限于发动机燃烧控制和安全气囊,在未来5~7年内包括发动机运行管理、废气与空气质量控制、aBS、车辆动力的控制、自适应导航、车辆行驶安全系统在内的应用将为memS技术提供广阔的市场。

4.4研究多功能集成传感器

研究多功能集成传感器是传感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即在一个芯片上集成多种功能敏感组件和同一功能的多个敏感组件。例如日本研制出复合压阻传感器,一个芯片可同时检测汽车压力与温度。

4.5研究智能式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是一种带微型计算机兼有检测、判断、信息处理等功能的传感器。与传统传感器相比,他具有很多特点。例如,他可以确定传感器工作状态,对测量资料进行修正,以便减少环境因素如温度引起的误差;用软件解决硬件难以解决的问题;完成资料计算与处理工作等等。世界各国都在车用传感器硬件的基础上,努力用软件来解决汽车电气干扰大、环境差(温度高、温度梯度大、污染厉害等)等问题造成的对汽车参数测量的影响。而且智能式传感器精度高、量程覆盖范围大、输出信号大、信噪比高、抗干扰性能好,有的还带有自检功能。不少汽车大公司在该方面进行研制与开发,并取得了成就和应用。

化发展概况

汽车电子化是建立在电子学的发展基础之上,从真空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进步,出现了计算机等各种各样的电子装置,汽车电子化也随着逐年的深化与发展,而且有的汽车电子装置占整车造价的1/3,高级轿车有的就装几十个微控器、上百个传感器。电子化的程度可以说是衡量汽车高档与否的主要标志。

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在汽车上安装电子管收音机,这是电子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雏形。1959年晶体管收音机问世后,很快在汽车上得到了应用。60年代,汽车上应用了硅整流交流发电机和晶体管调节器,到60年代中期,汽车上开始采用晶体管电压调节器和晶体管点火装置。但更多地应用电子技术则是在70年代以后,主要是为解决汽车安全、污染和节油3大问题。进入70年代后期,电子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得到了巨大发展,微机在汽车上的应用,给汽车工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

20世纪90年代,汽车电子技术进入了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是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最有价值、最有贡献的阶段,超微型磁体、超高效电机及集成电路的微型化,为汽车上的集中控制提供了基础。目前汽车电子技术已发展到第四代,即包括电子技术(含微机技术)、优化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耦合交叉技术等综合技术的小系统,并且早已从科研阶段进入了商品生产的成熟阶段。

汽车电子技术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内容:硬件包括微机及其接口、执行部件、传感器等;软件主要是以汇编语言及其他高级语言编制的各种数据采集、计算判断、报警、程控、优化控制、监控、自诊断系统等程序。

微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指挥其他设备工作。目前汽车上用的微机以通用单片机和高抗干扰及耐振的汽车专用微机为主,其速度和精度要求不像计算用微机高,但抗干扰性能较强,能适应汽车振动大等恶劣的工作环境。有的由单机控制(即一个微机控制一个项目,如控制点火)向集中控制发展,而汽车集中控制也由原来的多个计算机通信向网络化管理过渡。

2汽车电子控制理论发展概况

汽车电子控制理论基础,是“汽车电子技术”中的难点和重点。利用自动控制理论而建立的开环、闭环、最优、自适应控制系统,在汽车优化控制中都有采用。建立这些控制系统时,首先对汽车某个系统,如点火提前角优化控制系统进行系统辨识,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采用相应的控制方法进行优化控制。但是发动机本身结构比较复杂,影响点火的因素较多,理论推导优化点火状态下的数学模型比较困难。因此,一般采用实验方法找出各种工况下的最佳点火提前角,然后存入微机内存。在实行控制过程中,微机不断检测发动机的工况,用查表的方法,查出该工况下的最佳点火提前角,进行修正后再通过微机接口、放大电路去控制点火,这是目前国外应用较多的优化控制方法。

此外,目前应用较成熟的另一种方法为自适应在线搜索法:他包括顶点保持法和登山法2种。该方法并不需要知道模型的原型,而是由微机在汽车运行中自行搜索最优工况,使控制接近或达到最优化。

模糊控制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控制理论,在汽车中也有所应用。模糊控制系统也是一种自动控制系统,他是以模糊数、模糊语言形式的知识表示和模糊逻辑推理为理论基础,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构成的一种具有闭环结构的数字控制系统。模糊逻辑从含义上比其他传统逻辑更接近人类的思想和自然语言。

3网络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3.1网络技术在汽车内部的应用

比较高级的汽车上装有几十个微机控制器、上百个传感器。这就给汽车进行网络应用提供了条件,而且解决了汽车一直存在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的矛盾。所谓分散控制就是汽车上的一个部件如点火或喷油,用一个微控器进行控制,这是微机在汽车上应用的起始。后来发展到汽车集中控制系统,包括完全集中控制系统,如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采用一个微机系统分别控制汽车防滑制动、牵引力控制、优化点火、超速报警、自动门锁和防盗等;分级控制系统,如日产公司的分级控制系统,用1台中央控制计算器分别指挥4台微机,分别控制防滑制动、优化点火、燃油喷射、数据传输等;分布集中控制系统,他是根据汽车的各大部分而进行分块集中控制,如发动机、底盘、信息、显示和报警等几大件控制系统,如日本五十铃生产的汽车i-teC系统,他对发动机的点火、燃油喷射、怠速及废气再循环进行集中控制。上述各种类型的控制都。

有优缺点,但网络在汽车上应用后,就可发挥各型控制的优点,克服了他们的缺点。例如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的最大问题是可靠性问题,如完全集中控制,一旦微机出现故障全车瘫痪。采用网络技术后,不但共用所有传感器,还可以共用其他设备,如进行了环形网控制,几十个微机,就是个别出现问题,整车还可以正常运行。所以网络在汽车应用中不但增加了许多功能,而且还大大增加了可靠性。

为适应汽车网络控制的需要,更好地在各控制系统之间完成交流信息、协调控制、共享资源及标准化与通用化,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合作,进行汽车局域网的研究与开发。国外在网络标准的制定以及符合网络通信标准的微处理器、通信协议等方面都已经有了成果。网络标准方面有Bosch公司制定的控制器局域网络(Can)协议和intel推出的SaeJ18065网络标准。又如philips,intel,motorola等公司推出了符合网络相关协议的微处理器产品。同时,为整合各种标准,一份有关汽车网络的国际标准正在国际标准化组织起草。

3.2网络技术在汽车外部的应用

汽车上网系统,是一种无线的网络结构。通过他,人们在驾驶汽车时就可以像在家一样进行上网、发e-mail等所有网上操作。目前不少公司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如iBm公司和motorola公司已合作开发车用无线internet技术,这项技术将使驾驶员和乘客能够在车上发送电子邮件以及从事网上各种活动,如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查看股市行情和天气预报等。另外microsoft公司新推出了专门为“车上网”设计的autopC软件,采用windowsCe操作系统,他具有交互式语言识别等各种多媒体功能。这种功能能够有效地保障汽车行车安全,因为他可以让汽车驾驶员在手不离方向盘、眼不离行驶前方的情况下,与pC机系统交换各种信息,例如行车前方的交通状况有无塞车,最短时间导航等;也可以通过他在车上收发e-mail、打网络电话和其他上网活动。通用公司不但开发了“车上网”系统,而且还装有车载自动化办公系统。由于该系统采用了超高速光纤串行数据通道(mmL),因此具有多路的数字式影音能力,可以有效地调控多信道大容量的输入、输出信号,例如CD、DVD、显示器、电视接收天线、音响和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都可以和该系统交换信息。

4汽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车用传感器是促进汽车高档化、电子化、自动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世界各国对车用传感器的研究开发、提高性价比都非常重视。“没有传感器技术就没有现代汽车”的观点现在已被全世界所公认。汽车电子化越发达,自动化程度越高,对传感器依赖性就越大,所以,国内外都将车用传感器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技术。

汽车现代传感器总的发展趋势是:多功能化、集成化、智能化、微型化,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

(1)开展基础研究,发现新现象、采用新原理、开发新材料和采用新工艺;

(2)扩大传感器的功能与应用范围。

4.1发现新现象

利用物理现象、化学反应和生物效应等是各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所以发现新现象与新效应是现代传感器发展的重要基础。

4.2开发新材料

功能材料是发展传感器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基础。由于材料科学的进步,在制造各种材料时,人们可以任意控制他的成份,从而可以设计与制造出各种用于传感器的功能材料。例如控制半导体氧化物的成份,可以制造出各种气体传感器;光导纤维用于传感器是传感器功能材料的一个重大发现;有机材料作为功能材料,正引起国内外汽车电子化专家的极大关注。

4.3采用新工艺

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性能除了由其功能材料决定外,还与其加工工艺有关。随着半导体、陶瓷等新型材料用于传感器敏感元件,许多现代先进制造技术也引入汽车传感器制造技术,例如集成技术,微细加工技术,离子注入技术,薄膜技术等,能制作出性能稳定、可靠性高、体积小、重量轻的微型化敏感元件。近年来从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发展而来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日渐成熟,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制作各种能敏感和检测力学量、磁学量、热学量、化学量和生物量的微型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的体积和能耗小,可实现许多全新的功能,便于大批量和高精度生产,单件成本低,易构成大规模和多功能阵列,这些特点使得他们非常适合于汽车方面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初,微型压阻式多路绝对压力传感器开始大批量生产,取代了早期采用LVDt技术的压力传感器。80年代中期微型加速度传感器开始用于汽车安全气囊,他们是到目前为止大量生产的、并在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微型传感器。然而微型传感器的大规模应用势必将不限于发动机燃烧控制和安全气囊,在未来5~7年内包括发动机运行管理、废气与空气质量控制、aBS、车辆动力的控制、自适应导航、车辆行驶安全系统在内的应用将为memS技术提供广阔的市场。

4.4研究多功能集成传感器

研究多功能集成传感器是传感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即在一个芯片上集成多种功能敏感组件和同一功能的多个敏感组件。例如日本研制出复合压阻传感器,一个芯片可同时检测汽车压力与温度。

汽车电子行业分析篇2

关键词:汽车;电子电气构架;开发

随着人们对汽车要求的增加,汽车的电子电气系统越来越复杂。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于汽车的不同要求,电子电气的构架与开发成为了重要的课题,其成本压力也逐渐增加。电子电气构架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原理线束设计[1]。本文将探究电子电气构架开发的意义、内容、国内发展状况以及优化措施等。

1电子电气构架开发的意义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汽车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这么简单了。相比较于功能单一的汽车,更多的人愿意话更多的钱去买更高档的轿车,甚至加钱为轿车增加各种各样的功能。可以说,汽车从一个代步工具逐渐变成了一个集舒适、享受、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可移动设施。我们所熟知的各种汽车功能,都来源于不同的电子器件和操作系统。正式这些系统,完成了我们汽车中一个又一个要求。目前,仅仅一个中级汽车车型,其中的系统就高达30多个。面对人们如此复杂、多样的需求,传统的原理和线束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汽车的发展,电子电气构架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汽车的项目规划前期,就已经需要开展电子电气构架的规划了,从而对系统的开发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每一个整车企业都必须掌握的,如图1,是电子电器平台开发的示意图。

2电子电气构架的概念与内容

2.1电子电气构架的概念

电子电气构架就相当于一个汽车的电子电气系统总布置。简单来说,电子电气构架是在法规、功能性、设计性等要求的限制下,通过分析汽车性能、成本和装配等方面所得到的一个最优电子电气系统模型[2]。

2.2电子电气构架的内容

电子电气构架的内容包括配置定义、电源管理、网络管理、路由规划、原理设计、线束设计等方面[3]。涵盖面甚广,且互相之间都有联系。电子电气构架的过程包括设计输入、制定方案、对比选择三个步骤,如图2所示。在设计输入的环节,需要确定好需求与目标,这关系到整个设计的成败问题。这其中包括:(1)对客户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市场调研分析目前受欢迎的配置,迎合目标群体;(2)对于标杆车型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可以了解不同配置的车型在不同方面表现的状况;(3)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作为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要提前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高瞻远瞩。在方案制定方面包括规划方案和具体分析两个步骤。其中,电子电气构架的分析内容包括线束设计、原理设计、电源分配和网络分析[4]。最后,在不同的方案中对比其不同的特点和优劣势,选择出最合适的方案应用。

3国内电子电气构架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开发电子电气构架,一些整车厂已经有了一些成果,如上汽、奇瑞、比亚迪、一汽公司等。不过,由于发展的比较晚,所以目前的开发体系仍不够完善。目前,为了统一管理电子电气构架的开发,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管理工具如CHS,pReevision,FUncoSaR等软件,这些软件各有千秋,但是即使借助这些工具,整个开发规划的过程还是非常复杂,仍需要不断完善。目前汽车之间的竞争,是技术和成本之间的竞争,谁能拥有好的技术和较低的成本,就可以在市场上获得稳定的发展,可以预料,日后平台化和模块化是大趋势,而电子电气构架正是达成该目标的唯一方式。所以,我国的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经历来发开电子电气构架,这需要电子电气工程师、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4电子电气构架设计的优化措施

对于电子电气构架的优化措施,本文将从电子电气构架开发的过程来提出。首先,企业对于市场定位的工作要做好。在了解目前汽车销售市场的情况之下,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设立良好的地位,有助于帮助企业做出准确地评估,以开发合适的构架设计。其次,加强对于标杆车型的正确分析,选择品质较好的标杆车型进行分析。重视整车的电子电气设计成本与性能配置,在其供电系统及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开发设计出新的车型。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将优化工具和数据进行记录,以供后续的研究和分析。再次,在设计方面,设计的车型需要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价格与性能之间达到良好的平衡,根据用户多样化的特点增加汽车的可选择性,通过不同的配置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最后,需要正确地评估电子电气构架,对于汽车生产的硬件成本、制造成本、性能配置等都要有良好的分析,要充分考虑到骑着的经济性,多方面考量其电子电气构架的合理性及最优方案。

参考文献

[1]高焕吉.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与优化[J].汽车电器,2011,06:7-9.

[2]冯香枝,胡朝峰,张海涛.基于pReevision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J].汽车电器,2013,10:43-46.

[3]潘俊家,戎辉,张殿明,喻杰,周涛.基于模型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发研究[J].汽车电器,2016,04:38-40.

[4]张学亮,刘海亮.汽车电气架构设计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3:255.

汽车电子行业分析篇3

【关键词】电子技术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汽车工业

电子技术的发展已经不容忽视,特别是在汽车产业当中,它的发展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原有的一些装置也被它所取代。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的性能以及它的,各个方面都有了一显著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它的安全性,使得人们能更好的去使用它。根据近些年来汽车技术方面的改革,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改革都是依赖现代电子技术进行改革的。使用现在电子技术可以解决很多汽车方面,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能对汽车的性能方面得到一个好的提升。所以大力发展电子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汽车行业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1汽车电子技术概述

在对汽车电子技术进行定义的时候,我们可以简单的来看。其实它就是一种电子技术和汽车技术相结合的革命。在汽车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电子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在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是对电子技术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使得汽车的性能变得更好。对汽车实现电子化可以更好的对它进行控制,也能够对各个方面的零部件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实现协调发展。

2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

在对汽车行业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电子装备对于汽车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一种是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汽车中,从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还有一种就是电子技术的应用,已经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从而融入到汽车的生产过程中。

在对汽车的形式进行分析的时候,要能够准确分析影响它的因素,要注意到电子技术对它的影响。下面我们就对这两种装置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它们的不同点以及各自的优劣势。

2.1汽车电子控制装置

2.1.1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中,主要是通过空气流量进行气量的检测以及相关信号的传输,使得电信号传输到电子控制中。用电子控制而进行进气量的信号以及进气量的信号的计算,从而测算出相关的数值,并进行相关数值的更正。在进行控制的时候还要注意其他方面的数值,确保它以一个最佳的模式进行工作,将能够确保他始终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燃油和提高发动机的综合使用。因为它这些方面的优势,所以被更广泛的应用在现代汽车业中。

2.1.2电子点火系统

这个系统就是根据活塞上面的信号确定点火的时刻,以及根据冷却液的温度来确定点火的时刻。用这两方面综合进行衡量,从而确定最佳的点火时刻,使发动机始终处于一个最佳点火时刻,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节省燃料,减少空气污染,并且能够提高汽车自身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2.1.3防抱死制动系统

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要能够确保它的安全,而这个系统就是为了确保汽车行驶安全的。使用了这个系统,汽车就能在行驶的时候面对一些突况能够紧急的进行解决,能够根据相关数据进行相对应的调整,从而确保安全性。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起到加速时的驱动轮打滑,确保汽车在加速的时候有足够的牵引力,这样就能保证它的操作稳定性,最终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

2.2车载汽车电子装置

车载汽车电子装置,是一种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独立使用的电子装置,它和汽车本身是没有多大的关系的。

2.2.1汽车导航系统

汽车导航系统就是指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交通信息通讯设备,这些设备存储着大量关于道路相关的资料,能够保证行驶的安全。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可以根据各种交通信号设备掌握交通信号情况,从而选择最佳的交通信息点,避开高峰期,实现快速安全的行驶。此外,如果在行驶中发生一些紧急情况,还可以作为维修服务的系统和安全预警的系统,这一切都是可以进行实现的。而这些东西的实现主要是依靠通讯卫星和地面服务两者的结合,从而实现这一性能。

2.2.2控制器局域网络通信系统

控制器局域网络通信系统主要是分布在汽车上面的多个控制器上,对它们进行互相连接,从而进行通信,资源共享。而它设立的目的也是为了进行软件的交流以及各种硬件的共享。

3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3.1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基础是能够保证汽车进入高端化、自动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在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对传感器的依赖也越来越大。传感器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变革自己,朝着多功能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传感器,不仅能够用于模拟和处理一些信号,还能对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还能对一些不正确的数据进行校正,能够较强的抵抗外部的干扰。此外传感器的质量也是非常好的,即使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高的精度。相比于其他的一些机械,它是比较准确的,而且安装也是很方便的。

3.2车载网络技术

在汽车等发展过程中,汽车电子技术的功能也日益凸显出来,随着它功能的强大系统也变得日益复杂。为了能够保证行驶的经济性,汽车车载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就是将各个汽车电子装置连接成为一个网络,再通过数据总线进行相关信息的发送以及接收,从而实现网络的互通。因为各个部分之间是互通的,所以访问任何一个电子控制装备都显得非常容易,而对故障的诊断也会显得很简单。

4结束语

在电子技术发展的同时,我们可以发现电子技术和汽车工业的相关性也在日益增加。在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已经不再是原有的一种模式,而是一种智能化的模式进行发展。在未来,人们对于汽车行业的要求会越来越多,这就使得汽车行业应该有着自身的改革,而这种改革必然是与电子技术相关的。一个企业想要真正的占领汽车市场必,须要紧密的联系电子技术,从而实现汽车技术的一个革命性变化。

参考文献

[1]别辉.现代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全面应用[J].北京汽车,2016.

[2]王春民.现代车辆电子控制技术在客车上的应用[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2.

[3]庄继德.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工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房德将(1978-),男,山东省郯城县人。大学本科学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

汽车电子行业分析篇4

关键词:汽车维修高职发展前景

一、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现状分析

(一)汽车工业发展迅猛

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汽车产量正处于迅速发展的过程当中。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汽车制造业每年都保持了20%的速度增长,去年我国汽车的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自然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人才产生大量的需求。

(二)汽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维修技术的发展

随着目前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在汽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具体而言包括自动变速器、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安全气囊、制动防抱死以及现代车载诊断系统等在汽车上的普遍使用,汽车维修恒压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的得到提高,无论是在理论技术、理念、制度还是的人员构成和作业方式等方面都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还出现在传统的维修方式以及汽车维修行业工人岗位上。传统的汽车维修岗位正在逐渐的退出市场,而复合型以及智能型的岗位正在不断的增加,并且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故障诊断检测、aBS、GRS、at等新的专项维修岗位都已经出现。

(三)汽修行业的人员素质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

而在汽车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对汽车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从目前的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现状上来看,接受过中等以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门人才所占的比例比较低,只占到汽车维修人员总数的五分之一。同时在汽修行业一线的从业人员,有将近40%的人员文化程度都仅仅处于初中文化程度,有些甚至更低。

通过以上对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汽车维修行业急需一批毕业后就可以上岗到位的高能力高质量的汽修技术人才,但是客观的现实情况是: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在经过三年系统专业的学习之后,仍然需要在用人单位那里接受规范专业的方位培训;另一方面很多毕业的学会学生不能满足汽修企业的具体岗位要求。这就说明我国目前的高职汽车维修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跟客观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这种偏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教学模式和方法落后、教材陈旧、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教学模式陈旧,以及在汽修人才的培养上目标不明确。因此实行汽修专业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汽修专业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二、汽车维修专业的发展前景

(一)专业方向电子电控化

汽车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和汽车技术真正走向电子化的是本世纪初,由于新世纪初的电控汽车基本上已进入更新换代时期,各类电子电控方面的故障相对增加,一些部件已开始老化,需要对其进行检测和更换。综合上述对汽车维修业的形势分析,在未来几年,汽车维修业将需要大批的掌握汽车电子电控技术和检测技术的汽车医生式的人才。

汽车维修专业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必须认清形势,加大相应的教学设施的投入,调整课程结构,加强汽车电子电控知识的系统学习。在让学生熟练掌握汽车结构及原理的同时,更多地应掌握汽车电子控制原理,掌握汽车各结构单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各传感器的功能和作用。否则面对高技术的汽车,学生将无所适从。

(二)专业课程教学项目化

项目化(有说模块化)教学是汽车维修专业的必然趋势。汽车总体可分为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和车身四大总分,而发动机又由机身、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系、燃料系、起动系和点火系组成。底盘由传动系、系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组成。电气设备除了蓄电池、起动机、电动机、仪表灯光系统外,还有空调、电控系统、aBS、汽车音响、车载导航等。每一大部分均可按其结构分解成若干模块。可将每一模块按其结构和功能再进行分解成几个项目,对每个项目进行从感性认识到理论学习,然后到实际操作(或演示)的从“实践――理论――再实践――理论”的循环往复学习。这种项目化的教学对汽车这样复杂的结构非常适用,但对教学和实训场地要求较高,教材的组织上也相当复杂,对教师的要求也高。

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教学采用了项目化教学,其效果明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教学仪器设备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教师的理论和实操水平也从各专门化的项目中得到提升。受到了有关教育专家和汽车维修界有识之士的充分肯定。

(三)专业人才培养综合化

现代汽车维修是以机、电、液一体化系统诊断为核心的综合诊断技术,维修理念是“七分诊断,三分维修”。突出诊断技术,并以准确诊断故障点为目标;是总成拆装调整工艺与系统诊断技术的组合;其故障诊断是以定量分析为基础,主要采用仪器仪表检测分析和部分直观检查的方法来完成。汽车维修对象的电子化及维修设备的现代化,要求汽车维修人员应具有高素质化。而这种高素质化不是光靠几年的大学就能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对维修人才的培养要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学校可根据社会的需求,并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制定出较为适宜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努力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博学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知识,并考虑到将来工作转型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和国.关于汽车维修若干问题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03).

汽车电子行业分析篇5

关键词:高职;汽车电器;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崔宏巍(1974-),男,河南安阳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副教授。(广东深圳51805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科研项目“产学研用模式下高职专业群实践教学协同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2JK296)、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213J31000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61-02

“汽车电器”课程是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包括汽车电源、起动、照明、信号、仪表、车身电子、辅助安全电子、巡航装置等结构、原理、线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其设置的目的在于适应汽车技术的发展对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提出的要求。通过“汽车电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在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器系统检修与维护等方面的应用技能,使学生掌握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理论和实操技能。“汽车电器”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重要的模块化课程之一,针对这门课程,需要在适合高职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和内容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建设,本文具体从实训项目内容安排、设计方法、评价体系、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结合、教学过程优化等几个方面展开了探讨与研究。

一、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1.合理安排实训项目内容

根据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目标,“汽车电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国内、外最新的相关技术和汽车电器的原理与应用,详细介绍了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故障分析的思路和方法,逐层分析了典型系统的电路原理图,以及处理典型汽车电器与电子系统一般故障的方法。将汽车电器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训项目,在实训项目中突出关键知识点,注重培养和加强规范操作,以满足汽车运用技术岗位的工作要求。“汽车电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课时分配如图1所示,其中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各占50%。

2.实训项目的设计方法

在教学计划安排中,“汽车电器”课程的前导课程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汽车发动机及控制技术”、“汽车电子控制基础”等,考虑到高职汽车类专业的学生在电子技术基础方面普遍较弱,本门课程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课程本身也有较多枯燥和抽象的内容,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并且有畏难心理。在课程的实践部分中,学生也普遍只对汽车电器零部件的简单拆装感兴趣,不愿去对电路原理和系统进行深入分析。针对这些特点,在设计实训项目时应深入浅出,将各部分重要的知识点设计转化为高职学生可操作的实训项目,可考虑安排几个综合项目,要求学生参与并完成综合训练报告,包括项目要求、总体方案、完整的工作流程及训练成果,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电动车门窗这一部分,实训目标确定为掌握电动车门窗玻璃升降器的线路检测方法和故障诊断与排除。为达到这一目标,设计内容如图2所示,本项目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正确的拆卸和装配玻璃升降器的电器部分与机械部分,掌握玻璃升降基本工作原理后,要求学生对其线路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检测,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每人动手设计一套玻璃升降控制系统,要求每人自己设计的系统能够通过组合开关正确的实现车窗玻璃的升降,对于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比如引导学生想办法实现车窗的防夹手功能,在完成前几项要求后,对于系统的故障诊断也会水到渠成。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设计成果,并且对成果有一种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对于汽车防盗系统检修等其他项目的设计也可以参考以上方法和思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3.实训评价体系的构建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汽车类专业的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都在不断的规范与完善,但不容忽视的是课程的实训部分还存在着相对自由、随意性大的特点,学生操作无序、不规范作业,指导教师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困难等问题。学生实训质量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平时的实训课属于过程评价,最后的期末实训考核属于结果评价。因此根据实训项目的特点,建立可行的学生实训评价体系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将每个实训项目的评价指标细化,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和完成后由实训指导教师给出评价,并且可以留出一定的分数比例给每组组长,也可使学生与其他组成员互相评价,客观的反映学生在操作熟练程度、规范性、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展开积极的竞争,避免学生在实训操作中的随意和散漫。

“汽车电器”课程中“发电机的拆检”实训评价表如表1所示,将发电机的拆检实训细化为包括拆卸装配、测量、操作规范、学生互评在内的8项具体指标,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给出评分并记录,学生对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成绩则不同。完成实训目标后,成绩较好的学生会有成就感,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实训评价表找出存在差距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自身水平。平时成绩累计到最后的课程期末考试,对实训课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课程教学与汽车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考试有机结合

考试对于教育而言,是一种手段而绝非目的,但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往往舍本逐末,将通过考试看做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因此,如何将考试与平时的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有效的利用好“考试”这一手段非常重要。由于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电工考试的实操考核试题库是公开的,并且较为全面和系统,因此将职业资格考试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措施值得探讨,经过对新颁布的汽车维修电工中级实操考核试题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得出汽车维修电工实操考核内容分布与比例如图3所示,具体内容分项见表2。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器在汽车维修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汽车维修电工已经是多数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毕业生的必考证书,因此“汽车电器”课程在实训安排时可适当与考工相结合,这样学生训练时也会动机明确、目的性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模块化教学改革后,根据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每一门课程都有其明确的教学大纲和目标,因此课程的教学也不能单纯以考工为“指挥棒”,而是应当有所重点、合理利用。

三、教学过程的优化研究

“汽车电器”课程重点讲授汽车常规的电器结构、组成、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分析电器电路,掌握电器电路故障的检测与诊断,通过分析找到故障,从而解决汽车电器和电路维修的问题。因此,本课程的每个实训项目都可以深入的挖掘其在企业和实际应用的背景。如在汽车防盗器这部分的实训教学设计中,结合市场上流行的某种电子防盗器的设计思路、安装方法,并以该防盗器防盗窃成功的典型案例作为情景来安排实训,学生以组为单位真正的在汽车上设计安装,并要考虑线路布局、防盗器安装部位隐蔽性、异常情况下熄灭发动机的不同途径、防盗器工作可靠性等多种因素。通过真实的实训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汽车电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特色,建议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教学,如传统的教室内集中讲授与计算机多媒体(文本、图片、视频、声音、幻灯片等)、互联网等手段相结合,讲解汽车电器的基本理论知识,注意基本概念的引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总体、由分析到综合。在学生掌握汽车电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其在汽车维修方面的应用,从微观到宏观逐步构建汽车电器知识与技能体系。任课教师需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教师自己必须进入角色,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且要具有较广的知识面;讲授要富于逻辑性。在讲课时,要适当提一些问题,可以将一些比较枯燥的概念与日常生活实际及学生过去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这样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高职汽车类专业“汽车电器”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注重应用,面向实践,结合汽车的实际相关电路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力求体现“保证基础、加强应用、体现先进为本位”的特色。注重以提高动手能力为目标的实际案例的引入,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力求突出重点、讲透要点,分散汽车电器与电子系统的各个难点,把握好理论与实践内容的深度。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因时、因人、因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家喆.汽车电子控制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汽车电子行业分析篇6

【关键词】汽车技能人才培养团队式模块教学

面对生源质量不断下降、招生方式的不断多元化,高职院校汽车技术类专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或者简单的“理论+实践”的统一化培养模式,依据汽车发展的新趋势,结合我国“十三五”重点支持的汽车技术产业方向,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通过打破传统的理论章节授课,摒弃传统的按照课本内容循环渐进的教学方法,以汽车独立电控系统为单元,划分模块典型任务,围绕某一具体电控系统的故障,展开该电控系统结构、电路、电控部件的学习,将综合技术知识强的汽车整体理论分解成具体模块电控任务,使学生通过局部电控系统模块化学习,最终掌握汽车专业所有相关知识以及实训技能,使学生真正能够解决实际维修和售后服务的基本问题,提高学生上岗后的初步服务能力。

一、具体内容

打破原有汽检专业按教材课程授课的模式,不设置专门课程和教材。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为平台,典型任务为目标,按照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体系进行授课,拆解成数个控制系统模块单元,例如电控喷油系统、电控点火系统、车身稳定系统等;多名老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根据不同电控系统进行结构、电路、电控、故障诊断等方面的讲解,集中突破具体电控系统的所有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校内实验、实习以及校外企业实践学习,都要配合现阶段主要讲解的电控系统课程单元进行学习和训练。例如:讲述发动机电控系统中eCU控制点火系统时,相关构造知识、电器电路知识以及该系统常见的简单故障等都要同步讲解,相关课程实验、实训和校外企业实习都围绕电控系统所有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展开,使学生以电控系统为单元进行学习。

问题关键在于相同的时间周期内各个老师要围绕汽车某电控系统相关知识和技能展开教学设计、课程讲解,通过各个电控系统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汽车整个汽车知识系统,能够综合分析和解决汽车售后中的维修保养问题。

二、具体步骤

首先,以汽车专业核心知识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为模块平台,将其划分为数个教学模块系统,如发动机电控喷油、电控点火以及汽车电控悬架系统等控制系统。以每个控制系统模块学习任务为向导,划分该系统下的专业知识,如构造、电路、控制系统、维修保养等,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有侧重地进行讲解,完成相关部分的授课任务。并且,几个老师共同配合按照各自的讲课侧重点,同时推进,相互配合,使学生在集中一段时间内重点突破某一个控制系统的所有相关知识、技能和售后维修保养的相关知识。

其次,围绕汽车具体电控系统模块进行课程实验、实训以及校外品牌实车实习,深入实践和提高动手能力。

最后,通过各个电控系统模块的学习和实训,掌握汽车专业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真正实现高水平技能人才的培养。

三、重要作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和自动智能技术推动着汽车性能更加优越、更加便捷,对汽车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超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汽车电子未来将引领汽车的发展方向,成为汽车技术变革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推手。电子电控系统将成为汽车应用人才培养和学习的核心内容,以汽车电控系统为核心,划分学习模块,将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其重要作用有:

(一)在新技术和新的售后模式下,有利于开拓新的专业发展方向。在汽车电子控制、智能自动化、绿色环保为主题的汽车发展新方向下,不断调整专业培养方式,改革教学与实践模式,培养具有品牌特色的、能够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人才。

(二)通过以汽车电控系统为主线、实际应用技能为核心的相互关联的“电控系统+具体单元化实践技能”的模块化教学,培养能够真正解决汽车售后服务实际问题的高级汽车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面对高职学生生源质量不断下降,改变课本传统章节授课的逻辑顺序,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单元性和集中性,有利于提高其对某个系统的理解和深入学习。通过模块化的学习、具体实践、故障排查,将整车技术与维修技能按电控系统分模块教学,使学生集中精力各个击破,局部中透露着整体,整体中去分析局部,使学生从局部学习串联整个汽车知识技能体系,从而达到能够分析和处理所有汽车售后维修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自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高职汽车专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特色化被逐渐弱化,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下降。新的团队式以汽车电控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推动学生培养的特色化和多元化,形成具有培养特色和模式创新的汽车售后服务专业,能够适应未来以汽车电子为主要方向的汽车发展趋势。

汽车的更新换代、技术的创新和开发主要取决于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发展[1]。汽车电子电控设备占汽车总成本在不断提高,有些豪华车已超过总成本的50%[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成为我国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汽车电子电控的故障诊断和维修将成为汽车售后服务技术维修的主要方面,通过此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更好地明确汽车电控系统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更好地把握未来汽车维修的发展方向,注重培养学生实用的技能,为汽车售后服务岗位培养出适应汽车技术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汽车电子行业分析篇7

【关键词】高职数学;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对接

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担负着为专业服务和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功能,为本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及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都十分重要。因此,要培养高质量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使高等数学课程对接本专业人才培养,就必须全面系统地做好数学课程建设。

一、我院高职数学课程与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对接现状分析

数学课程与教学内容仍然过分强调数学知识体系,强调数学学科的系统性、理论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基本上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材的压缩,割裂了数学理论、方法与专业实际问题的联系,对现代的数学思想、前沿数学观念和数学方法融入教学内容中,故不能体现为专业技术提供数学工具的目标,忽视了运用数学方法解决专业实际问题,没有做到面向专业需求,没能满足专业数学教学需要,没有针对专业学生的特点,不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专业上的长期发展,导致学生形成了数学无用论的观点,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我们认识到数学课程与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对接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二、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适应汽车电气维修和服务、汽车运用、汽车电子产品生产和维修行业、汽车维修企业、汽车制造企业等从事车载电子系统的制造、装配、调试、检测、维护与维修,从事汽车维护与维修、汽车检测与诊断、电气技术革新、质量检验、汽车新技术引进、汽车及配件营销、汽车运输与维修企业技术管理等技术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所以高职数学课程必须面向专业的需求,以应用知识为主,重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高职数学课程与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对接分析

高职数学课程对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满足专业需求决定了其性质与作用,必须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服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实际需要,服务素质教育,服务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通过数学课程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与必要技能,能够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方法理论支撑,同时为学生继续学习深造提供必备知识积累。

高职数学课程对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要有针对性的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满足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专业的发展需要。首先要按照专业需求“必需、够用”的原则重新修订针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高职数学教学大纲和课程评价标准,一经建立,势必对专业有不同的侧重点,更好的促进数学课程更好地为汽车电子专业服务;围绕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评价标准,整合数学课程,构建满足汽车电子技术专业需求的模块化的数学课程内容体系,适度注意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的同时,更多注重探究、注重实际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淡化数学证明和数学推导,增加与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相适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思考性与探索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高职数学课程对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几点思考

高职数学课程要针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职业标准与能力要求,让学生知道数学在自己以后职业中的应该价值,获得有用的数学知识,通过应用过程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形成解决职业岗位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高职数学课程对接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资料应实现多样化、模块化。与专业实际联系,提炼典型的应用性数学专业模型,结合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所需的数学能力,分析归纳出与本专业相适应的知识结构、任务模块及相应的内容,减少数学理论与计算技巧,并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增加数学软件应用的内容,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强化数学的应用性;并研究学生的数学基础,课程适应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

高职数学课程对接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应该在课程评价改革上建立合理、科学的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及评价体制等方面,应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动机与兴趣,关注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问题的能力,同时尊重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结果。

高职数学课程要真正对接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必须加快内涵建设,规范发展,开发适应于专业的数学课程教材,建设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才能解决学生数学基础、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等问题,真正使高职数学满足专业需求,实现与专业对接。

参考文献:

[1]张淑华.以服务的理念重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辽宁教育研究,2008(4).

[2]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教育研究,2005(8).

[3]占德胜.谈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教材开发.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2).

汽车电子行业分析篇8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选择汽车作为代步工具。这就促使着现代汽车工业不断地向前发展,汽车技术不断更新进步,随着汽车档次的提高,对汽车电控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专业。因为这些构成汽车电控系统的部件都与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相关,所以这些部件发生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故障问题都比较复杂,不能够通过传统的机械维修方法来检测这些电子系统的故障,汽车电控系统相当于汽车的心脏,汽车的正常运转需要汽车电控系统来维持,所以对于每一辆车来说,汽车的每个部分都受到电控系统的指挥。本文通过对现代汽车发动机的电控技术进行阐述,进而分析电控发动机出现故障的常见原因和特点,讨论了汽车电控发动机常见诊断原则和诊断方法,从而更好的对汽车电控发动机进行维修。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故障诊断;维修

中图分类号:U47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工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也被广泛的使用于汽车制造行业,逐渐的成为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引领者现代汽车走向未来。通过对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现代汽车的整体性能得到了有效提高,主要体现在汽车的安全性得到改善、动力更强、经济性得到体现、舒适性也得到了加强,同时也有效的节能减排,降低了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由于现代汽车的电控发动机系统所涉及的电子元件设备越开越多,结够也越来越复杂,所以,要保证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时难呢过得到快速有效的检测和维修就显得十分重要。

1电控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现状

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原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根据识别信号特征以及相关数值来处理诊断;二是根据对模型的分析进行诊断;三是人工智能诊断。其实,目前的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主要是采用相关仪器设备和根据人工经验直观诊断这两种方法。

1.1国外汽车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现状

国外对于汽车电控发动机故障的诊断开始的比较早,特别是欧洲和美国,由于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他们工业的发展,所以较早的就开始了关于汽车故障维修理论和一些诊断技术的研究,进而他们也研发了一些相关设备来帮助汽车故障的检测。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相关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技术也得到了高速发展,尤其是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的促进了人工智能诊断方法的产生,而且被用于汽车故障诊断。一些比较早的人工智能诊断法,比如:案例推理诊断法、专家系统诊断法、故障树诊断法以及神经网络诊断法等。

1985年美国加州的大气资源局制定了比较统一的oBD规范系统,但是因为早期设计上存在缺陷,使得各个汽车生产商都有各自的诊断系统、不同的检测流程和不同的维修工具,所以导致各个企业的oBD系统互不兼容,这就限制了oBD的发展。1989年,美国人第一次在汽车故障诊断中应用神经网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而帮助实现了故障的快速分类。1994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制定了新的oBDii标准,在oBD二代的使用中有效的避免了第一代的设计缺陷,因其使用范围更广,迅速成为了世界汽车工业的自诊断标准。进入新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提高,汽车故障的案例数据库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智能化的专家诊断系统的出现,使得汽车电控发动机诊断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对汽车故障的诊断也更加准确。

1.2国内汽车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现状

相比国际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来说我国的故障诊断技术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研究水平还存在不足。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不管是从理论方面还是从技术方面都逐渐与西方发达国家不相上下。尤其是技术创新的推动下,相关的技术研究机构和研究人才加大了研究力度,形成了一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2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故障的诊断与维修的意义

2015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了《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544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972万辆),比2013年末增长12.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2584万辆,增长15.5%。民用轿车保有量8307万辆,增长16.6%,其中私人轿车7590万辆,增长18.4%,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也会继续增加。可见,作为汽车保有量如此之大的国家,对于汽车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问题必将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当前,通过电控发动机系统的电子元件和专业的汽车故障检测仪表仪器来检修汽车故障是最主要的汽车诊断方法,虽然这种方法能判断出汽车故障产生的原因,以及故障发生的部位,但是这种手段也是有限的,因为传感器的灵敏度会影响信号偏差,同时如果执行器出现断路和短路时,汽车电控系统就无法正常记录故障码,就不能做出故障诊断。这就需要采用本文提出的一些方法来进行诊断。

3发动机电控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产生,特别是电子技术的产生和广范应用,尤其是在汽车行业,电子技术遍布车身,在汽车底盘、汽车发动机以及车身的多个部位都有使用。虽然每个汽车的电控系统功能都不尽相同,但是这些电控系统的组成结构大致相同,都是由开关信号与传感器、电控单元以及执行器三部分构成。但是因为这些构成汽车电控系统的部件都与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相关,所以这些部件发生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故障问题都比较复杂,不能够通过传统的机械维修方法来检测这些电子系统的故障,汽车电控系统相当于汽车的心脏,汽车的正常运转需要汽车电控系统来维持,所以对于每一辆车来说,汽车的每个部分都受到电控系统的指挥。

我们知道,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主要由: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以及怠速控制系统这三部分组成。而这三个系统的组成基本相同,他们都是由电子控制单元、相关信号输入装置、以及相关的执行元件组成。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先通过系统内部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对控制系统发出的信号进行收集和控制,通过信号输入装置将它们转化为电信号传输到相关的电子控制单元,然后电子控制单元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存储、计算和然后做出分析并进行处理,这些处理的指令都是由执行器发出,执行器将电控单元的指令变成对汽车各部位比如:怠速马达、喷油器和点火圈等进行控制的具体动作。

电控技术对汽车工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的应用直接影响着汽车发动机的性能提升:1电控技术提高了汽车发动机的动力和动能;2是汽车发动机燃油更加有效,减少损耗;3电控技术减少汽车燃油直接减低了汽车排放,保护环境;4电控技术使发动机启动更快,提升了发动机启动性能。

4汽车电控发动机的故障

4.1电控发动机的故障特点

汽车电控发动机主要包括机械部分和电子控制部分,对发动机的控制和执行主要靠这两部分来协作完成,所以,当我们在使用发动机时,如果出现故障问题,我们要首先搞清楚是机械故障还是电子控制部分发生故障,通常如果发生机械故障就很容易被检查出来,维修起来也很简单,但如果是电子控制部分发生故障,检车和维修都会比较复杂,所以当我们在使用汽车发动机出现故障时要及时准确找出故障发生在那一部分,然后进行针对性的维修。

4.2电控发动机的常见故障

4.2.1线路故障

线路问题是汽车电控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因为发动机系统的运行,以及各部位命令的发出与执行的各个组成部件之间都是依靠各族导线连接的,如果发动机在运行中出现问题,一般会首先考虑导线故障导致信号传输受到一定影响从而使电子控制单元发出的单子指令无法被执行器接收从而发动机无法运转。导线出现问题通常都是由于导线老旧、潮湿或者受到腐蚀,出现连接部位松脱,接触不良等情况。

4.2.2元件击穿方面

元件击穿也是发动机常见故障,通常是由于发电机内部出现电压过大或者长时间的高速运转时产生过热,一般来说这两方面的原因最有可能导致单子元件被击穿,当电子元件受到损坏时就会出现断路或者短路情况。因为现在大部分汽车都采用的是电子打火,如果电子元件出现击穿,就会使电子点火控制系统发生短路或者断路,造成发动机点火失灵,导致汽车无法启动。

4.2.3元件老化或者性能退化方面

一般,经过长期使用的汽车最容易出现这种故障,如果汽车的发动机长时间运转不能有效停歇,发动机就会出现高温状态,这样最容易读电子元件产生损坏,长期下去就会导致电子元件功能开始退化,另外,长期使用的汽车发动机内部也会积累很多灰尘,这些灰尘或者其它杂物也会影响电子元件的使用性能。

5汽车电控发动机的维修与诊断

5.1汽车电控发动机的故障诊断

汽车电控发动机的故障诊断方法通常分为通过经验进行直观的诊断,利用故障自诊断系统进行诊断和通过一些相关仪器仪表进行诊断。一般来说,经验诊断比较直观,通过人的感觉和以往的经验集合对汽车故障的详细观察了解,找出一些基本的故障特点,通过询问,观察和实验,然后通过分析判断从而得到结果;也可以通过汽车的故障自诊断系统进行诊断的方法,因为目前大多数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都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这样就大大的方便了对汽车故障的检测和维修,但是自诊断系统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安装的自诊断系统都只能检测车有该系统相关的元件问题,而其他具体部位的电气装置和线路故障则还需要人人来直观诊断或者利用其它专业仪器来诊断故障;当通过前两种方法还找不到问题所在时就要使用诊断仪器仪表来进行诊断,常用的万用表通过提取相关部位的数据与标准数值进行对比,来确定问题所在。在对电子控制系统和电气装置进行诊断时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对故障可以进行深入的诊断;一般诊断效果最好的,就是要采用专用的仪器进行诊断,这些专用仪器一般带有微处理器的微机系统,可以对故障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这种专业仪器诊断效果显著。

5.2仪器诊断

因为近年来电控发动机才得到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所以大部分的汽车维修人员对电控发动还机缺少相关的技术和经验,传统的维修检测手段已经不适用于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检测,所以有必要来使用仪器进行诊断。仪器诊断使用比较方便,可以不用拆卸汽车零部件,只需要用专业的设备检测汽车故障参数波形测试出汽车的性能曲线,然后自动分析出汽车的故障问题。

随着电控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使现代汽车的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从而汽车的结构和性能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汽车越高级,就越难以检测和判断汽车的故障,所以在电控发动机系统中就有必要安装相应的自诊断系统。自诊断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快速有效的指出发生故障的大概范围,这就有效的降低了传统人工诊断的难度,使得对于高级汽车的故障检测变得更加容易。

5.3人工诊断

虽然仪器仪表诊断能够更快速方便的找到问题,但是每一个仪器的功能性都是有限的,仅仅通过仪器也很难对于汽车这个复杂的电控系统做到全面诊断,所以,作为传统诊断故障的人工诊断方法能有效的补充了自诊断和仪器诊断的不足。由于人工诊断主要依靠维修人员的经验和观察判断,所以就必须要提高维修人员的诊断水平,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判断准确和技能操作熟练。人工诊断不受地点和环境的影响与限制,比仪器诊断的适应性更强,更广,同时也能降低维修成本。

6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故障的诊断时应注意的问题

导致汽车故障的原因有很多,仅仅用某一种仪器或者采用某一种方法,用单一的故障诊断技术或诊断方法已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的需要。为了能快速、准确的查找出故障原因,促使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的研究向着多种诊断技术和诊断方法相结合、人工诊断与仪器诊断相结合的多元化诊断方向发展,

7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汽车电控技术诊断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只是单一的采用仪器诊断或者人工诊断是不可取的。在实际操作中,要针对人工诊断和仪器诊断各自不同的优缺点,将两种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就会有效的提高诊断的效率和质量,实践证明,只有全面掌握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的特点和方法,对故障产生的现象和条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判断,将仪器诊断和人工诊断结合起来才能快速有效的诊断故障并排除故障,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汽车的维修水平。

参考文献

[1]郑凌云.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的特点及诊断方法[J].现代零部件,2010(5).

汽车电子行业分析篇9

关键词:汽车电路图教学实践特点识读

汽车电路图是检修汽车电气系统时必须参考的基本资料,正确了解汽车电路图,正确分析并找出其特点和规律,使其成为汽车电路故障诊断的依据,已成为从事汽车维修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汽车电路图的了解程度反映了一个维修人员对汽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汽车故障的全面检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汽车制造公司很多,在汽车电路图的制作上风格各异,同时电器设备的日益丰富,汽车电路日趋复杂,掌握难度不断增大。因此,教师必须使学生尽快掌握汽车电路图的识读。

1.汽车电路的基本概念[1]

用导线和车体把电源、过载保护器件、控制器件及用电设备等装置连接起来,形成能使电流流通的路径称为汽车电路。汽车电路图是利用各种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来表示汽车电路的构成、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的一种电气简图。其构成电路图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应具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以使电路图具有通用性。

2.汽车电路的基本组成

汽车电路一般由电源、过载保护器件、控制器件、用电器和导线组成。汽车上的电源主要是蓄电池和发电机,过载保护器件主要有熔断丝、电路断电器及易熔线等,控制器件主要有传统的各种手动开关、压力开关、温控开关等,用电器主要有电动机、电磁阀、灯泡、仪表、各种电子器件、传感器等,导线除了各种不同线径的导线外,车体也起到导线的作用。

3.汽车电路的基本特点[2]

汽车电路具有与其他电路相同的一些特点,如电器之间的基本连接方式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本工作状态有通路、断路和短路等。但汽车电路又有不同于一般电路的一些特点。

3.1两个电源并联,低压直流。

蓄电池和发电机最终都以直流的方式输出,汽车电源电压通常为12V,也有48V的。

3.2单线并联,负极搭铁。

汽车上的主要设备均采用并联连接,由此保证各条支路上的用电设备能够彼此独立,互不影响。同时每条支路都有过载保护装置,它们与用电设备串联。用电设备只有一根外接电源线。这是因为从负载(用电设备)引出的负极线都要直接连接到蓄电池负极接线柱上。

整个汽车电路其实都是由各种电路叠加而成的,每种电路都可以独立出来,变复杂为简单。整个汽车电路按照基本用途可以划分为照明、信号、仪表、启动、点火、充电、辅助等电路。每条电路有自己的负载导线与控制开关或保险丝盒相连接。

4.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4.1汽车电路分析的主要内容。

汽车电路分析课程作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是一门能力素质课程,它是以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电器设备、汽车新技术等课程为基础的,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也很实用,是体现汽车高职技能型人才的一项重要指标。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掌握的知识有:汽车电路原理图的符号、汽车电路图的类型和绘制原则、典型汽车电路图的掌握等。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熟悉和掌握了汽车电路图中常用的图形符号、文字符号、项目符号的构成、含义和使用方法后,才能熟悉不同类型的汽车电路图及其区别、特点,从而进一步通过国内外几种典型的车型,详细了解汽车电路图的识读步骤和方法,以及各个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并最终举一反三,掌握各种电路图。

4.2汽车电路分析的学习方法。[3]

首先应熟悉和掌握各种汽车电器的性能和作用,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区别,这是基本要求。汽车电路图的种类较多,且国内外车型种类繁多,所用的表示方法也各有不同,但它们仍然具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其主要系统大同小异。因此,学生应注重对一般电路图识读方法的练习,特别是要熟悉汽车电路中各个子系统的工作原理。教师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教学过程的实物化,将电路图与电器线路结合,对比分析,这样可以使学生快速提高掌握识图技能,从而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识读汽车电路图的要点有:

4.2.1纵观“全车”,眼盯“局部”―由“集中”到“分散”。全车电路一般都是由各个局部电路所构成,它表达了各个局部电路之间的连接和控制关系。要把局部电路从全车总图中分割出来,就必须掌握各个单元电路的基本情况和接线规律。各单元(局部)电路如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系统、信号系统、仪表系统等都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看电路要以其自身的特点为指导,去分解并研究全车电路,从而达到快速、准确地识读汽车电路图。学生开始必须认真地读几遍图注,对照线路图查看电器在车上的大概位置及数量,电器的用途,有没有新颖独特的电器,如有,应加倍注意。

4.2.2抓住“开关”的作用―所控制的“对象”。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关键,而继电器不但是控制开关,而且是被控制对象。

4.2.3寻找电流的“回路”―控制对象的“通路”。回路是最简单的电气学概念。任何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必须与电源(发电机或蓄电池)的正负两极构成回路,即从电源的正极出发通过用电器回到同一电源的负极。这个简单而重要的原则无论在读什么电路图时都是必须用到的。

5.读图实例

以下图为例,来说明掌握电路图的一些技巧:

5.1化整为零,分系统分元件进行分析。

按照整车电路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把整车电气系统划分成若干独立的电路系统,有重点地进行分析。汽车电路的单线制、各电路负载相互并联与两个电源也相互并联等特点,为把整车电路化整为零进行读图提供了方便。整车电路可以按前面所述的组成汽车电气线路的各个分电路逐一进行分析,对于各分电路同样可以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进行识读。

5.2掌握系统功用、技术参数等。

在分析某个电路系统前,要清楚该电路中所包括的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技术参数等。例如电路中的各种自动控制开关在什么条件下闭合或断开,等等。

5.3掌握回路原则。

在阅读电路图时,学生应掌握回路原则,即电路中工作电流是由电源正极流出,经用电设备后流回电源负极。电路中只有当电流流过用电设备时,用电设备才能工作。任何一个电路都应是一个完整的电器回路,其中包括电源、开关(或熔断器)、电器(或电子线路)、导线和连接器等,并从电源正极经导线、开关(或熔断器)至用电器后搭铁,回到同一电源的负极。

总之,在进行教学时,教师按照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总体、先分割后分解的原则进行,学生才能快速提高汽车电路图的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江革.论汽车电路的识读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2).

[2]马胜勇.浅析汽车电路的识读[J].科技咨询导报,2007,(17).

汽车电子行业分析篇10

【关键词】汽车检测电子传感器应用探索

一、电子控制系统在检测汽车车速表误差的应用

汽车车速表作为司机在行车过程中的主要参照仪表之一,关系到日常行车的安全。如果车速表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司机的误判,带来交通事故。电子车速表的工作主要受到转速传感器的影响。因此,在车速表误差检测上主要利用电子技术,通过使用转速传感器把信号传输到电脑进行处理。转速传感器在汽车检测中工作原理:

现在我国对汽车车速表的示值误差进行检测主要是使用滚筒式车速检测台。检测时汽车驱动轮置于滚筒上,由汽车发动机经传动系驱动车轮旋转,车轮借助于摩擦力带动滚筒旋转。这旋转的滚筒相当于移动的路面,以驱动轮在滚筒上旋转来模拟汽车在路面上行驶的实际状态。通过滚筒端部带动测速发电机(即速度传感器,当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光敏管、霍尔传感器等)。测速发电机所发出的电压(光敏管、霍尔传感器等发出的脉冲数)随滚筒转速增加而增加,而滚筒的转速与车速成正比,因此测速发电机的电压与车速成正比。

滚筒的转速和圆周长、线速度之间的关系如下式:

U=L・n・60・10-6

式中:u表示滚筒的线速度,km/h;

L表示滚筒的圆周长,mm;

n表示滚筒的转速,r/min。

车轮的线速度与滚筒的线速度相等,所以公式计算值即为汽车真实的车速。该值在车辆检测试验时,由试验检测台与电脑联网在工位控制机上可以读取、存储和显示。

车轮在滚筒上转动的同时,车辆的驾驶台车速表实时显示的车速值,即车速表指示值。把检测试验台上在工位机上示值与被检测车辆车速表实时显示的车速值进行比较即可求出车速表的误差。

这检测原理很好地利用了计算机、电子控制、机械台体相结合通过网络一体化实现了车辆全自动检测。其核心是以电子控制(传感器的作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传输到电脑进行运算处理得出检测数据。

二、电子控制系统在检测汽车轴荷、轮荷的应用

汽车的压力主要表现为轴荷或轮荷,轴荷、轮荷的准确数值,直接影响车辆检测制动力时的计算结果。根据现行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GB7258―2012)规定,车辆的制动力判断是否合格(即刹车力)判断依据是:依靠车辆轴制动力的大小与车辆轴荷的百分比进行判断。车辆轴荷、轮荷的检测,直接推动了电子压力传感器在汽车检测工业中的应用和推广。

现在通过分析华工邦元信息技术公司生产的型号为BY-ZZ-1000a的汽车轮(轴)重检验台进一步认识其工作原理及结构。

型号为BY-ZZ-1000a的汽车轮(轴)重检验台结构及工作原理。机械部分由两个结构相同的称重台组成,可分别测量汽车同轴的左、右轮质量。每个称重台包括称重平台、下承架、电子压力传感器和传感器电桥板(一般装在下承架内),装在下承架上的电子压力传感器支撑称重平台的两边,并联于传感器接线板,输出电信号。这样无论车辆在检测过程中,车轮落到平台上的任何点,都能通过电子压力传感器,把模拟信号传输到智能处理机运算后,再把已转换的数字信号传输到工业控制机进行处理,即可以准确无误地显示测量值。电子压力传感器采用这种布局,克服了力的作用点对测量值的影响。电子压力传感器信号的输出端就是下承架一侧的接线端子。

电子压力传感器应用在汽车轮(轴)荷检测试验台上,直接推动了汽车检测行业的进步和革新。当前我国汽车检测线上就广泛使用了这种产品。

三、电子位移传感器在汽车检测侧滑性能的应用

汽车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前轮定位,前轮定位不准确就会使汽车转向沉重等一系列的问题,影响驾驶员的操作,给驾驶员操作带来难度,也可能导致车轮侧滑量过大。对汽车侧滑性能的检测关系到汽车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目前在电子控制系统上主要采用位移传感器对汽车侧滑进行检测。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位移传感器内的电子通过电路产生脉冲,形成一个旋转磁场,当这个磁场碰到其他磁场的时候,就会发生伸缩效应,传感器里的波导丝会产生相应的扭动。这种扭动会被传感器内的部件捕捉到并转化成电流脉冲。两种脉冲会有相应的时间差,通过这种时间差就能够相应的判断需要测试的位移。

四、电子传感器的发展和改进趋势

(一)智能传感器的使用

电子控制采用智能传感器,能够在检测中解决人工检测的难度。电子传感器采用的检测系统比人力检测更快捷,更彻底,对检测数据的分析更准确,智能化是未来电子传感器检测的主要改进方向,不久的将来智能电子传感器在工业实践应用中得到普及将会变成现在。

(二)智能电子传感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

计算机具有远程操控能力和智能计算能力,计算机系统能够为电子传感器应用在汽车检测工业创建一个实践平台,智能地对汽车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使汽车检测变得更方便,更快捷,检测结果更可靠。

五、总结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汽车检测工业的发展、提高。电子传感器对推动汽车检测工业的进步将是不争的事实。国内汽车检测行业当前正走向全自动化,智能化;对电子传感器的技术要求和技术进步起了反推的作用。今后在汽车检测行业中电子传感器的智能化将成主流。电子传感器的智能化是当前和今后必须探索和发展的方向。将高新科技应用到检测中,是未来汽车检测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小兰.汽车检测诊断关键技术问题探讨[J].交通世界,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