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十篇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十篇

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8:44

如何提升教学能力篇1

一、要关注学生现有生活经历和课堂情景体验

1.要关注学生现有生活经历

对小学初级阶段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这已有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儿童的经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儿童自己获得,而且来之与课外,教师要很好的研究儿童的经验水平,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设计教学方案,才能更好的推进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进程。如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这一内容,在导入新课部分时,教具准备如a4纸、储物盒、魔方等实物让学生说出这些物体的形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平面图形?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五花八门,但是真实反映了儿童在这方面的真实水平。了解到儿童现有的经验老师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要倾注数学课堂情景体验

课堂情景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情景导入,指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课堂情景体验,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体验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

例如,在教学“比高矮”一课时,我先请两位身高相差较大的同学站在前面,让大家判断他们两个谁高、高矮。学生们一下子就判断出来了。紧接着,我又请了两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学站在前面让大家接着判断谁高、谁矮。这一下学生们可判断不出来了,该怎么办呢?“比个头”一个学生大声说。这时老师接着说:“大家会比个头吗?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可以互相比一比”。听到指示,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了。学生们的想法还真多,有的背靠背站着比,有的共同靠着墙站,然后标个记号比;有的面对面站着比;还有的并排站着比;有的垫高以后再比……

然后,我让学生介绍并演示自己的方法。比得不好的学生我却让他们谈一谈自己是怎样比的,总结一下自己比得不好的原因。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情景体验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体验中揭示规律,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新课标也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体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前提,是能力生成的基础和决定性条件。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发现、创新。

如学习《认识图形》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发现各图形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二、要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

“探究”是新课改的一个主题词。它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这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两种意识:

1.“探究”是每个学生的能及之事。学生的智慧特性是多元的,认知的方式也各显其特点。基于上述两种基本观点和意识,我认为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必须使知识的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的接受教学;与此同时要尽量地为学生创设探究的平台。换而言之,就是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创造潜力,为学生提供和创设丰富的问题情景,从而使其乐探、善探。如:找规律一课,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涂一涂、摆一摆、做一做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只有学生亲身经历、感受的东西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找规律推导是学生的能及之事,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探究,老师只要在关键的时刻加以点拨、指导,充当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协作者、促进者,这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如何提升教学能力篇2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为了更好地契合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可,不仅要传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之成为链接社会的关键点,更好地完善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此,要全面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型转变,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素养。

1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的意义分析

1.1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在社会进入到知识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要充分认识到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性,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传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引入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环境之中占据主动。1.2更快地融入和适应社会。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方法之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感悟和体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效能和价值,丰富自己的学识,更好地将其外化于职业社会的环境之中,实现自身职业角色的成功转换,更好地增强自己在社会职业环境中的适应力,提升自我在社会职业中的角色价值。1.3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之中,可以根据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拟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规划,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和状态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和吻合,成为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实用型综合人才。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剖析

2.1缺乏对实践对象的充分深入的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存在随意性较大的问题,对于实践对象也缺乏深入、全面而细致的了解,没有充分关注幼儿的学习变化细节,缺少对实践对象的耐心、细心、热心的观察和了解,这就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学习流于表面,缺乏实质性的实践效果,对于幼儿的评价也大多注重于表面。同时,在进行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实践对象的耐心、细心的沟通和了解,对实践对象的实际情况把握不准,在设计实践活动的方案之中,难以与幼儿的知识层次和水平相契合,无法实现实践教学的充分、顺利开展。2.2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存在基本素质不高的现象和问题,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少亲和力,基本素质也还不高,例如:存在语速节奏感不和谐的问题,难以实现对实践对象的顺利沟通和对话。另外,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出多媒体形象化的辅助教学功能,与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的特性和规律没有全面的把握和了解,降低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构成

3.1卫生保健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首先应当具有对幼儿的保育能力,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和标准,首要关注幼儿的生命及健康,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自己的保育知识和理念,丰富自己的幼儿卫生保健知识、幼儿教育知识、幼儿心理知识等,具有“保”和“育”的专业实践技能,生成良好的卫生保健能力。3.2语言沟通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至关重要,这是与幼儿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有效手段,要重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故事创编能力、表演能力等,更好地融入到实践之中。3.3艺术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具有较好的艺术教育能力,要能够具有幼儿歌曲弹唱能力、幼儿舞蹈与表演能力、幼儿美术能力、幼儿手工能力,总之即是要具有弹、唱、跳、画、做等艺术能力,并能够将其充分应用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3.4观察与评价幼儿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能够深入地体悟和感知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由此获悉幼儿的内心感受和心理变化状态,可以通过有效的观察方法和手段,获取观察幼儿的第一手资料,解读幼儿成长中的各种变化。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应当具有评价幼儿的能力,要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幼儿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合理的评价,用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及时性反馈,更好地引领幼儿成长和发展。3.5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具有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较好地组织和设计幼儿的教学活动,能够编排和表演幼儿游戏并将其制作成教学课件,能够基于教具制作实现教学活动设计。

4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学前教育实践教学路径

4.1建构新型、分阶段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要建构新型、分阶段的学前教育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的发展,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阶段:丰富学前教育实践教学课程种类。学前教育课程应当增加部分选修课程,如:《乐理与视唱》、《声乐》、《钢琴》、《美术》、《手工》等课程,通过增添这些教育技能型的选修课程种类,可以较好地培养实践教育对象的能力。第二阶段:组建学前教育实践指导团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组建学前教育实践指导团队,从校内实践指导和校外实践指导两个方面,实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引领。可以开展座谈交流等方式,增强指导教师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交流和链接,更好地传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际需要的教育技能。另外,对于校外实践活动的指导,可以通过挖掘和开发课外实践课题入手,更好地提升实践教学质量。4.2建构和优化实践教学模块。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模块优化,要包括以下三大模块内容:首先,课堂教学模块。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教学内容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块,还可以增添特色化的“模拟课堂”教学模块,指导教师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模拟训练任务,学生再自主选择具体方法,依照一定的流程,实现实践教学活动设计。在“模拟课堂”教学模块之中,可以引入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在真实的任务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合作式的探讨和交流,不断解决任务中的问题,并生成“新的任务”,在反复的任务驱动训练之下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其次,实践教学模块。可以采用现场见习的教学方式,对学前教育学生开展游戏教学、班级管理教学、幼儿园课程教学等现场见习,可以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进行实践教学策划和准备,并在实践活动中相互交流和探讨,丰富和充实“模拟课题”的研究内容。还可以采用实习的实践教学方式,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深入到幼儿园的教学场景之中,真切、深入地感知幼儿的特点和规律,在与幼儿“零距离”的前提下,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另外,利用假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更好地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最后,课外活动模块。可以通过对学前教育学生的课外交流、专项竞赛等活动之中,更好地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参与和动手精神,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完美链接。4.3优化学前教育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也是重要的内容,要以校内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学生为主体,实现对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评价,要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现场见习、实习报告、社会活动记录等,全部纳入到评价考核体系之中,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

5结语

在新的时展变化下,我们要全面强化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实践动手的空间和平台,基于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更好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素养。

作者:姜添单位: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1]王佳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05):38-41.

[2]刘春梅.学前教育本科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质的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5(07):65-69.

[3]王革琼.如何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音乐综合实践能力[J].音乐时空,2014(09):173.

[4]王燕.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实践探索———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新思考[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88-91.

[5]许晓晖.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实践能力适应的研究———以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为例[J].保定学院学报,2013(01):16-21.

如何提升教学能力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表达能力;提升办法

语文科目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中工具性是基本,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其中,“说”即口语表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技能,而“写”又是语文教学应重视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必要性

(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人要和其他人进行交往,而交往的媒介之一就是运用语言沟通交流。也就是说,语言交流是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语言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式,同样一个意思不同的人会出现不同的表达,这之中就会有差别。有的人能够用清晰、简洁、幽默的语言有效的传达自己的思想,而有的人则会出现词不达意,让人不知所云的状况。这背后隐藏着一种语言表达能力。

人们常说语言是一门艺术,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表达能力将会影响学生在应聘求职中的自我表现与工作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逻辑清晰,语言流畅,表达幽默,能够给其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无形中增加了自己在许多方面的机会。除了语言表达之外,书面表达也是另外一项重要技能。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成文,给更多的人来看,这之中有多种技巧学问,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这虽然有些片面,但不可否认的是良好的书面表达,逻辑清晰,语言幽美的文章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显现。

可以说,表达能力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成就和生活质量。但是,表达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和知识一样,需要训练、培养和提高。表达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提高伴随而来的是学生逻辑思维,语言水平、自信力的综合提升。当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层面上,这就为我们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带来了挑战。

(二)初中生表达能力现状分析

通过搜集近年来对初中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初中生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首先,在语言表达方面,许由于考试中没有此类测试,一些学校、老师淡化甚至忽视在此方面的培养。学生没有掌握必须的有效沟通、发言、演讲等的技巧,平时也疏于对此的训练,导致许多学生在公开场合发言时不知说什么和怎样说,经常出现紧张焦虑的情况。另外,在书面表达即作文中,学生经常会苦于无事可写的境况,作文中假话、空话、套话连篇。作文不是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而是写给老师,对付考试的形式。这些问题都需要老师充分关注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三)初中语文的学科任务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并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规定,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由此可见,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的内在要求。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中将学生的表达能力分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两种,二者属于不同的范围,具有不同的属性和要求,因此在具体实施中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将两者区分开来具体研究。

(一)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任何一种能力背后都有着一定的技巧和策略,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掌握这些对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时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对口语表达中的不同类型,不同场合所应注意的问题要有充分的认识。通俗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时间说什么样的话,如在与别人沟通时,发言时,在为别人介绍时,针对对象、场合的变化改变自己的语言表达。除此之外,逻辑性的掌握同样重要,如何提炼表达重点,清晰有条理的陈述自己的观点也需要教师有效引导。

2、口语表达作为一种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需要学生自己内化。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时要充分给学生锻炼的机会,不能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加强学生口语表达的锻炼,将实战提上日程,制定计划,规定每周、每月每个学生都能有数次机会登台锻炼。破除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可以定期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报告会等活动,并将设计、主持、总结的机会留给学生,为他们创造畅所欲言的舞台。经过长期的锻炼,能够帮助学生成功克服公开发言时紧张、害羞的心理,获得自信。

(二)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1、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改变学生忽视、反感作文的认识,帮助学生体味作文(文学)的重要价值。

书面表达能力,在初中语文中主要体现在作文中。上文分析了中学生作文经常感到无事可作,甚至有人将作为讽为教孩子说假话的起点。这真是语文教学的失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就说过“立言可以不朽,文学与事功并列。”由此可见文学中重要价值。文章是人们情感宣泄的一大利器。有人说文学家是永恒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用自己的笔记录自己的思想,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后的我们依然可以与之交流,体味他们深邃独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只有在态度上端正对作文的认识才能为接下来的具体训练打下基础。

2、针对作文无事可作的现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观察生活。

初中生生活阅历尚不丰富,思想见解也不如成人,但这并不是说初中生就是远离社会人生。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中生处在青少年阶段,对于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对于社会人生十分关注。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社会,理性看待社会问题。作文可以以从新闻中寻找素材,学生可以从每周的新闻,报纸,评论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有看法或疑问的内容来写作文,这样既避免了作文虚情假意的情况,又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问题。

结语:交流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基本能力,但如何有效交流却不是所有人都掌握的。针对目前学生表达中所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赵娜.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J].课外语文(初中),2012(10)

如何提升教学能力篇4

摘要:数学教学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我国的义务教育现以“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性”为新课程标准,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教学普及于数学教材和数学教学实践中。但在过去的十年中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相关理论以及系统研究却没有被人重视,没有类似理论被建立。一个现实矛盾渐渐产生,那就是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存在和对其的相关研究严重匮乏。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能力

一、使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提出:高效的课堂不应该只专注于数学知识的教学与传输,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素质与数学综合技能的培养,也就是通过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旁敲侧击的让学生形成一种自我的主动性,并在数学学习中形成分析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能力,使得学生可以更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巩固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心理学家发现: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具体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按照现在的传统教育方式一味地进行强行记忆,死记硬背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数学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的原型,取一些较为有趣又普遍的素材来搭建问题情境,这样既普及了学生生活常识又通过熟悉的生活经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信心,以及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让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比如,在学习鸡兔同笼的问题时,当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时,老师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性的问题情境,通过这个情景来引导学生来探究问题: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求鸡、兔各多少,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求鸡、兔各多少,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思考、实践最终解决问题。

二、以实施开放性教学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提出:放松、自由的环境中学生能更好地发挥与表现。鉴于学生此类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实施开放性教学,在这样的自由的放松的氛围中使学生能更好地表现自我,促进学生的思维求异性,大大促进学生思维最大发展,奠定了学生敢于自我独立地解决问题的基础,这是培养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坚实后盾。我们应该打破那些传统的教育理念,我们因使学生有更多自我思考的空间,既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百分比率”教学内容时,我们可以设置一些生活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我分析、独立记录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方法等。其次,由于学生个性的不同,所以导致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这是因为他们对于问题的认知层次和思维水平、解决方法等都各有特色。再次,让学生展示解题结果时,他们分别来用画图分析、列表、算式、方程等方法,可以请出各个方法的代表来讲述他们的思维。最后,通过让学生间进行相互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开拓自我解Q问题的思维视野。

三、强化学生拓展思维性问题的训练

数学和其他文科类的学科不同,它主打逻辑思维能力,通常专注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用数学本身的逻辑能力加大对学生思维问题的训练,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以多种方法来解题。这种拓展问题主要基于学生本身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以及解题策略来解决问题,既可以是提出新的问题,也可以是对同一题采用多种方式解题等,这种数学的创新与实践,促进了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与分析能力,推动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例如,在小学数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学生在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数学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到生活实践中,将学生带至操场的空地,并提出如下问题:“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用一根六米长的绳子,在这个空地上围成一个方形,那么,如何才能够使围出的面积最大?”并拿出绳子,让学生积极自主实践,学生主动地、兴致盎然地参与到这个实践之中,有的将空地围成了一个长2米、宽1米的方形;有的将绳子分成四份,将空地围成了边长为1.5米的方形。通过学生的不同实践,我们可以计算得出这两种不同实践方法的结果,第一种方法得出的方形面积为2平方米;第二种方法得出的方形面积为2.25平方米。可见,生活是检验数学知识的实践课堂,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原理,生成创新的数学思维。

总之,以学生为本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新课标课堂教学的主旨,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技能的培养是当今教学的重中之重。当今教师应以新课标理念为主,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我发散思维,使学生加强对数学思想、数学语言等的掌握,以此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教学,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数学教学过程,即是把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并提升其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练习,以及自己分析数学现象,最后总结出一定的结论与观点。学生通过做从而发现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资料来自主探索与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发现不等式的一般性质,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探究思维与能力。

五、构建问题,培养自主提问意识

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因为提出问题是思维训练的最初阶段。在现实教学中,老师可以创设一些独特的问题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情境中有较好的应变能力,使学生不断通过解决问题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老师要不断反复地给学生梳理新旧知识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旧知识间联系与区别,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更强烈,不断地发现问题。比如,在面对“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老师可先让学生分析“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学生通常会按照原来的解题思路,通过求解最大公约数的定式来进行求解,并且最终得出答案144,然后老师则让学生自己来验证,并发现最终结论是错误的。这就使得学生的好奇心萌生,答案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求解?学生的求知欲就这样被一步一步地带了起来,学生的自主求知也因此被激发。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综合能力需求较强的学科,它有效地将推理想象和逻辑思维牢牢地结合在一起,一样都不能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重视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如何提升教学能力篇5

关键词:地理教学;提升;学习能力

一、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升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

学习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着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总结了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成功=刻苦学习+正确方法+少说废话。少说废话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能否刻苦学习也并不会产生一个良好的区分度,所以,是否具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一个高素质、高能力学生必要的条件。

方法是我们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伐木工人用斧头一个上午只能砍一棵大树,但用电锯的话,砍一棵大树或许仅仅需要十分钟,所以说,正确的方法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好比一个明眼人却被黑幕蒙蔽了双眼,身边一片黑暗,摸索着前行,往往却事倍功半,作为教师我们要向学生传授的不仅仅是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经验教训传授给她们,让他们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譬如,在地理的学习上,要重抓图表,了解记忆。(1)与图表(地图、统计表、表)相结合,做到有图有知识,有线索有图,做到系统记忆,连锁记忆,把每一个小知识点通过图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一个小点便可发散开表,更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2)抓住重难点,分清主次,地理的一些知识是可以理解记忆的,掌控大致的意思即可,不要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记忆这些知识上,然而涉及常识性问题时,便一定要死记硬背,不能出半点差错。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处事方式跟世界观都不一样,所以说,学习方法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并不是说你的方法就一定好,我的方法就一定不好,我们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寻找一种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要记住,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中心,产生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

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便成为我们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首先,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相信每个教师都深知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们要从生活与学习两方面积极与学生交流,拉近我们之间的关系,真正地成为他们的朋友,当一个学生对某一位老师产生了好感,慢慢的他也会喜欢那位老师所带的学科;其次,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许多中学生的眼中地理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实则不然,地理其实是一门有趣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课堂,用风趣的语言,多种多样的课堂练习等改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感受到地理的魅力;最后,让地理走出课堂,让地理走进生活。新课标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走进生活是新课标改革的必然结果,让地理走进生活,有利于体现地理知识的价值,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学习能力的重中之重

英国诗人德莱敦曾经说过:“首先我们养成习惯,随后习惯养成了我们。”可见习惯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所谓教育,在我看来便是养成习惯,作为中学教师,中学生的习惯养成并未成形,我们应教书育人双管齐下,更注重帮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没有良好的习惯便难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没有丰富的知识做基础,又何以提及学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学习能力的重中之重。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很少有学生能自觉地利用地理课堂上所学,把自己所看到的不同地理事物或现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对比、联想、分析、综合,也很少有学生能自觉地利用地图等地理语言表达描述这些地理知识,这便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表现。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合实际,培养学生观察地理内容、学习地理方法、思考地理评价、提高地理实践等地理学习习惯。另外,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一些其他学习习惯。诸如,按计划学习的习惯;专时专用、讲究效益的习惯;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习惯;合理把握学习过程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不单单适用于地理学科,更适用于其他学科,这不光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更对日后步入社会,适应社会也具有积极作用。

如何提升教学能力篇6

关键词:器材;背景;媒体;实验;探究

Howintheexperimentalteachingtoenhancestudentsabilitytoexplore

HanZhen-yue

abstract:withthedeepeningoftheconceptofthenewcurriculum,physicalexperimentteachinginphysicaleducationplayedaveryimportantrole.However,duetothepressureofentranceexams,manyteachersarenotgoodstudentsintheexperimenttoexplorepower.Fromthefamiliartoexploretheexperimentalequipmenttospeedupthespeed,pavingthewaytoexplorelevelsofknowledgetoenhancethebackground,tryingtopromotesmall-scaleexperimentstoexplorethefun,explorethemotivationofchangingtheexperimentalexcited,cleveruseofmodernmediatoraiseexploretheeffectivenessofthefiveaspectsoftheabilityofstudentstoexplorewaystoimprove.

Keywords:equipment;background;media;experiment;inquiry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实验内容丰富。但是,应该指出,目前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不少教师在主观或客观上并不十分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更不善于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力。究其原因虽然是有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那么,如何在课堂进行有效引导并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呢?

一、熟悉实验器材,加快探究速度

物理实验通常要借助于一些基本仪器,初中阶段的基本仪器包括刻度尺、量筒、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天平、温度计、测力计、压强计、打点计时器、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万用表欧姆档等。为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加快探究速度,让学生了解物理实验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并能熟练、正确地读数。教师必须开展以帮助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为主要内容的技能型实验教学,并最好让教学流程包括教师讲解――操作示范――学生模仿――训练矫正等环节。教师讲解,主要是介绍这些基本仪器使用方法,一般应抓住测量仪器的共性来加以教学,如量程、调节零点或校正零点、正确读数等操作示范,即教师应根据仪器的构造原理,准确清晰地向学生展示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如:天平是根据杆杠原理构成的,使用前和秤量时都要做到横梁平衡,严格保护刀口。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涨冷缩性质制成的,所以,根据热平衡原理,测量液体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液体,而且要在温度计内液柱稳定时读数,等等。在详细讲解、规范操作示范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模仿操作,反复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即时了解学生实验技能掌握情况并加以矫正。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实验探究排除障碍,从而加快探究的速度。

二、铺垫知识背景,提升探究层次

实验探究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出乎意料,在教学中我顺应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进行知识背景的铺垫及问题情景的设置,使实验探究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如:“浮力”的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空实心、及形状有关,与容器的形状和液体的密度和多少有关等等。为了使学生扫清“前科学概念”的障碍,建立正确的概念,我首先提出相关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浮力的大小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此时我让学生动起来,玩起用橡皮泥等工具造船,比比赛赛谁的小船排水量大,议议失败的原因。鉴于新的落脚点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我让学生做“想想做做”中的第3题,产生矛盾冲突,然后提出要想说明上述的问题:你能从刚才的实验中悟出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吗?找到方法后你要想说明上述提出的其他观点又该设计哪些实验?正是这样一层一层的循序渐进,由隐到显的逐渐深入。使学生在实验的问题设计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设计中提高了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尝试小型实验,增进探究乐趣

物理小实验(小制作)是是搞好物理实验教学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实验技能。这些小实验(小制作)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一方面,简单易做,可以由学生自己取材,自己动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紧密配合教材,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筋,从中领悟学习的物理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促进他们的智能融洽结合,和谐发展。在学生实验允许的情况下可把与学生实验内容相关的小实验、小制作加到实验前,作为实验前序,通过小实验制作“想想议议”等来达到预习学生实验必备的知识,为学生实验的顺利完成铺路搭桥。如在“密度的测量”一节中“量筒的使用方法”我就是这样安排的。同时,第二课堂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若把部分小实验、小制作用于第二课堂的活动中,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起了巩固作用,可谓一举两得。如:在“分解太阳光”教学中,由于受天气的影响,我让学生在课间用脸盆代替水槽,用挂历纸代替墙壁等等进行研究镜子的倾斜度是多少时能分解出七色光;再如教学“声音的特性”时,我让学生提前制作自己喜爱的小乐器,课上举行音乐会,引导学生将玩中所得迁移到所学知识当中,确有“细雨润物悄无声”的功效。通过在活动中经历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索的乐趣。

四、改变实验性质,激发探究动机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假如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根据这一思想,我将初中物理第一册中光学的一节课《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由过去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索性实验,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这节课上,首先把“我与学生共同探究白墙”一事用来吸引、指导和控制学生。从而产生且浮现出探究的模式。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白墙由什么材料建成?”学生猜想:“可能由水泥、砂石或砖建成。”教师接着问:“怎样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七嘴八舌这个说问问建房的人,那个说凿开墙看看。总之,学生都能说出验证猜想的办法来。紧接着让学生探究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看不见的东西,是什么?怎样探究?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很容易的用阳光或灯光在白墙上找到了那个又小又亮又烫的光斑──凸透镜的焦点。显然,学生从探究白墙到探究凸透镜的焦点已经有所上路。再趁热打铁,演示了蜡烛通过凸透镜在白墙上成倒立缩小和倒立放大的像后,问学生:“你对这一现象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高兴的回答:“凸透镜成像的大小跟物体的位置有关系。学生这一问题的提出与教材刚好吻合,应该说学生的探究学习已经真正启动。

五、巧用现代媒体,提高探究实效

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实验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演示手段和方式。传统的实验会由于实验器材的缺乏、成功率低、可视性差、操作过于复杂、危险等原因而存在不足,有的甚至没有条件无法演示。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或者视频展示等手段,清晰、有条理地、可重复地展示实验的完整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巧妙运用实物投影仪变微观为宏观,使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一些实验可见度小,不易观察。往往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雾里看花”――实验效果不明显,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要么教师拿着实验器材逐一给学生看,要么让学生到前面去看,这样既麻烦又浪费时间。只要利用现在很多学校都配上了的实物投影仪(显微投影仪),就可以对这一类的实验进行放大,让学生看得明明白白。又如,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物理实验变快速为慢速。有些物理实验中动态、快速的物理过程让学生还没看清就结束了。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尽量慢速、真实地再现物理过程。再如,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实验现象“定格”。还有的物理实验过程是转瞬即逝,过后再回头来讲时已经“此情可待成追忆”,这就涉及到多媒体的“定格”功能。有时一个小小的功能会给物理实验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和直观。可见,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不但为教和学增添了信息的传输和接收通道,而且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实验与探究的情境。

总之,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能为学习高中乃至大学物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无论如何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实验为主干展开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便于今后为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最有价值的人生。

如何提升教学能力篇7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教学中缺乏情感渗透,即许多教师依然将说教、灌输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而缺乏必要的情感融合,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②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许多教师在课堂讲解与分析中,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导致学生只能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被动地接受其思想观点,从而失去了自主思考的机会;③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目前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许多教师都缺乏将课堂内容融入生活情境的意识,使学生将思想品德的培养与生活割裂开来,从而使创新变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注重情感B透,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实现对学生情感价值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在积极的环境影响下,自主接受创新教学。例如在“多彩情绪”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初中生的情感认知特点,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动画片《头脑特工队》中的一些片段,影片中将人的喜、怒、哀、乐各种情绪制作成一个个动画形象,不同的情绪在占领我们的大脑时,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这样在影片观看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能够迅速地融入课堂氛围,捕捉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影片的表达中从多个角度理解自身的行为习惯,提高思维的深度,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生活是创新的源泉,只有从生活中挖掘问题,并通过分析、思考,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够找到创新的路径,而创新的思维方法只有合理地运用到生活之中才能够体现其价值。基于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教学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创新的关系,并通过教学环节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人与人之间”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向学生展示了大学生因救落水儿童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新闻案例,然后为学生安排了充分的课堂讨论时间,并利用问题为学生的讨论进行层层递进的引导:大学生为什么救人?作为能力有限的普通人,我们是应该先保护自己还是应该先舍己救人?在保护自己与救助他人之间应该如何权衡?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与思考,学生逐渐认识到了生命的价值,并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思考。

3.重塑师生关系,增强师生的情感互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惯于利用生硬、机械的灌输方法与学生进行知识交流,从而导致了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动辄对学生进行批评、讽刺,而学生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听讲中来。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重塑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理念中,增进与教师的情感互动,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

4.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深入实践,在实践中发挥创新思维,并不断提升创新素养,例如在学习了“做大自然的朋友”一课后,教师为学生组织了以“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身边环境”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收集资料,制作环保主题的幻灯片,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深入实践,从身边的环境中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思想观念转化成自主的环保行动。

参考文献:

如何提升教学能力篇8

一、思想上要勇于创新教育观念

信息技术课突显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冲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启发、组织、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条件,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新形势下,我们在教育观念上要有创新意识,要树立“师生平等”“能者为师”的观念,教师如果单纯地扮演着知识的“讲述者”、信息的“传递者”、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的信息技术教师已远远不适应也跟不上时候发展的步伐了。我们必须更换想法、转换角色,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即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多年来,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教然后学,而新课程强调的是在学中教。因此,我们教师应该作为学生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不能只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收器、存储器,应把他们看作共同的学习者和探索研究者,课堂上应当让学生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完全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来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实践,教师不要再居高临下地指挥、调度,而是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引路者。

二、教材上要敢于创新教学内容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对教材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教师创造性地处理信息技术教材的空间越来越大。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具体条件不同、要求不同,所选用的信息技术教材及内容也就不同;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又使得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我们应该尽量让学生学习最新的知识,同时又要让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就给教师选择教材和处理教学内容带来创新的机会。

在笔者所任教的地区,初一信息技术下册中有“frontpage网页制作”一单元内容,可随着web2.0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网页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静态网页制作已不能很好适应现代信息的发展,微软也宣布其将退出微软产品的舞台;初二信息技术全册课程主要以VB编程为主,学生在学完初一课程、进入初二VB课程中,历年都有很多学生因一下子接触逻辑思维较强的编程知识而产生新知识难于接受、消化的现象。于是在教研员的推荐和指导下,我们摒弃了原有教材中的“frontpage网页制作”,选换了“SCRatCH编程软件”,由于SCRatCH软件门槛低、操作性强、趣味性高,得到了全体学生的欢迎,学习编程的兴趣前所未有的高涨,学生非但乐于学,而且探索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这样既紧紧围绕教育大纲的要求,又科学合理地衔接好了初一、初二的课程内容,为初二VB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带入自己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智慧,对敢于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来。

三、课堂上要勤于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实践,才能以教师的创新教育带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去不断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从因特网获取信息”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讲授搜索引擎的使用时,如在布置任务时只简单地说:“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搜索工具收集有关计算机病毒的资料。”那么绝大多数学生往往只是在搜索引擎里输入“计算机病毒”几个字,像百度,就可以查到2150万多条信息。学生势必会出现搜集资料杂乱、零散、重复、遗漏等现象,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的资料搜索与交流,不是空洞肤浅,就是走马观花,从而陷入形式主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改变原有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按需分好组,给每个小组分各自的任务,如a小组查找计算机病毒的特点,B小组搜索计算机病毒的危害,C小组搜索计算机病毒的分类,D小组查找计算机病毒的发展等等,这样,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地搜集资料,目标就能较专一,找时也要有重点,不至于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又能学会本课获取信息中的一个知识点,对信息要会筛选、会取舍,在交流资料时,学生也能学得更轻松、更清楚、更系统。

四、作品上要善于创新教学评价

所谓教学评价,主要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通过教学评价,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的好坏优劣。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学生任务结果作评价时,教师应该尽可能使用多形式、多维度的评价方法,避免单一的评价内容,应着眼于学生的整体能力素质,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多方面考虑给予学生评价。

在笔者所执教的地区,初二年级信息技术开设的是苏教版初中VB选修教材,在VB课程中的教学评价,往往是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程序运行结果正确与否来对学生作品作出评价。其实这种评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会使学生为了保证程序结果的正确性,而忽略了整个程序设计过程中其他很多的细节。所以,我们不妨试试改变原来的评价方式,从多种角度来进行评价。

1.作品的界面设计评价

鼓励学生能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界面,窗体颜色搭配统一、协调合理,控件位置摆放科学合理,图片选择能突显主题等。

2.作品的算法设计评价

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在设计程序算法时尽量多考虑一题多解,通过比较设计出最优算法。

3.作品的语句格式评价

要求书写规范,条理清晰,最好能在重点语句后添加注释语句,以方便阅读和修改程序。

4.作品的再设计评价

对作品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二次、三次修改,以达到更完善的效果。通过此种多种方式的作品评价,对学生起到了极大地促进激励作用,对学习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来说,增加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不管设计的程序有多粗糙,有没有最后完成,只要程序界面设计出来,教师就给予鼓励,就能得到一定的评价;对学习能力中上等的学生而言,有了更多渠道的评价,要求也提高了,激发了他们向更高难度挑战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多渠道评价中得到培养。

如何提升教学能力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理解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各地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和尝试。

一、激发学生浓厚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理解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静下心来去阅读文本,才能从字里行间找寻文字的魅力,才能够通过思考来理解、提炼文本的中心思想,也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慰藉。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善于选取不同题材的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阅读理解能力是可以通过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来培养的。尽管不同学生由于个体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阅历的不同,所掌握的阅读理解能力存在差异,但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提升各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都起到显著的效果。教师对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时,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顺序和阅读方法,针对不同的文体分别采用精读或者速读策略,还要教会学生速读的方法,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信息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三、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

阅读理解能力在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广阔的课外阅读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也会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文本环境,对于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涵养语文素养很有帮助。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将课内外的阅读文本结合起来,推荐学生阅读相关文章,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形成一个相对全面的阅读视野,促进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极其注重的教学目标。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指导和学生主观努力,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如何提升教学能力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升

英语作为我国第二语言,学生在没有英语包围的环境下生活着,仅仅凭借教师短短的课堂时间进行教学,其掌握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既然现实世界难以改变,教师就更应当竭尽所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口语环境,让学生乐于利用英语交流,善于利用英语交际,在潜移默化当中提升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兴趣将帮助学生张口,踏出口语交际的第一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能够发现一个既定现象,即如果学生对某件事物感兴趣,那么他们更乐意投入全部身心学习发掘这一事物,最终他们的掌握程度将比其他学生高出。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精力充沛,充满着好奇心与好胜心,对自己所喜爱的事物表现得大胆而炙热。因此教师需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张口,踏出口语交际的第一步,为以后的口语交际教学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需要注意为人师表者,虽然能够有一定的错误发生率,但是对于自己所教学的范围必须做好带头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与学生共同进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英语之时,教师从第一节课时,就能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第一单元的myname'sGina中,教师在课堂伊始可以通过自己亲切的打招呼并且介绍自己,放松学生心情的情境之下,鼓励学生和自己现在熟悉或者陌生的同学利用简单英语问好打招呼,促进学生交流的同时帮助学生张口。其次在接下来的例如whenisyourbirthday?单元中,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个小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英文交流中,渐渐熟悉用英文的对话。

在帮助学生张口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兴趣,引导学生敢于开口。因此,教师在初始阶段,可以适当降低口语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再对学生进行一个有层次感的能力提升。并且教师的态度需要始终保持鼓励与和蔼,即使学生有英语表述不清,咬字不清,教师也应该在鼓励赞美的基础上婉转的纠正学生的错误,增强学生开口的信心。

二、良好的氛围能够带领学生走入英语的世界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力十分之大,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言论:一个完全不会说英语的人,将他扔进只说英语的环境中,他将极快的讲出一口流利的英语。这足以表明氛围对一个人的影响,虽然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并没有足够的条件营造一个全新的英语氛围,却能够尽所能让学生习惯于英语环境,在轻松愉悦中自然而然的说出英语,将英语口语交流当做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例如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教室,让学生能够熟悉英语的表述形式,如引导学生制作小卡片,一则通过竞赛的方法,选择学生所制作的最为有趣合适的小卡片,更换或者翻译教室内已存的提示语言,让学生拥有一种自己亲手布置教室的成就感,二则将一些常用的口语交流句式写于卡片上,让学生能够通过有意或无意间将这些句型熟记于心。其次,教师可以在机械反复的英语教学活动中穿插一定的趣味活动,如对一热点话题展开英语演讲或者辩论,这样的方法在学生中较为新颖,不仅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且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与时俱进。最后,教师可以采取利用英文歌曲吸引学生的兴趣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进行口语训练,教师在播放英文歌曲之时,也应该由简入繁。在初步阶段,播放诸如著名电影《音乐之声》中轻快活泼的歌曲《doremi》,这首歌曲简单易学又都去,能够极大的挑起学生的兴趣,适用于让学生认识到英文歌曲的美妙之处的阶段;在中间阶段,教师可以播放稍具难度的经典歌曲,譬如《myheartwillgoon》等,引导学生走入英语文化的世界;在最后阶段,教师可以播放时下流行歌曲,如《Seeyouagain》,这部分也是众多学生所喜爱的部分,但是由于它的歌词较为繁复,如果没有前面两阶段的铺垫,学生对此的感受只能是听听而已。通过从各方面营造氛围的方法,真正调动起学生利用英语交际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口语教学需要与其他英语方面教学相辅相成,才能获得共赢

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项技能,缺一不可,一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向任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例如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如果学生没有听、读、写能力的支持,学生难以组织起流利的语言进行交流,即使能够通过语感说出流利的英语,而若学生在听方面的能力薄弱,也将造成相互之间无法交流的窘境。因此,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需要其他能力的从旁辅助,学生才能顺利提高自己的英语素养。

结语

英语作为一们语言类科目,其最终的教学目的必定是学生能够自如的利用这一知识走入社会,走向更远的世界。身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需要创造适宜的环境,不断帮助学生练习口语交际能力,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以提升他们的自身竞争力,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蔡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J].内江科技,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