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十篇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十篇

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7:16

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教学困惑对策

物理学科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不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在实用性上也十分突出,为此,按照新课程逐步改善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就显得十分必要。如今文理分科制度已经逐渐被取缔,物理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以往偏于文科的学生也逃避不了学习物理的命运。在这种背景下,理顺与解决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些困惑,将学生对物理学习畏难、惧怕的情绪消除则刻不容缓。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困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1.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困惑

受到传统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困惑,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过程与结果困惑

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的属性,若是缺少了探究,而一味追求结果,那么物理学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物理学科发展也将面临瓶颈。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速战速决,用最快的速度导出其需要的结果,而忽视了科学探究的这个过程,这不但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也降低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诸如在“电磁感应”教学中,这段内容本身具有很强的探索性,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拥有清晰的逻辑线索和大量的素材,要想深刻地把握电磁感应的内涵,就需要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完整的科学规律的学习过程。然而有的教师教学过于急切,只对几位科学家的发明和发现进行了简单介绍,就开始讲授大量的习题,这便难以使学生认识到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实际上,过分注重简单的结果,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探究过程,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1]

1.2实验与习题困惑

部分物理教师认为物理的练习重要,为了换取习题教学时间,甚至不惜将实验精简。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做实验的教师并不多,但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以实验为主线的太少,大部分教师都将实验作为了引言,也就是“抛砖引玉”中的“砖”,匆匆进行演示之后,就快速的完成实验,用节省下的时间来完成习题讲解。从学习规律的角度看,初中学生对物理基本理论、基本思想等理解还比较浅薄,过早地引入数学定理,学生对基础物理知识的掌握就会不扎实,学生的学习将会受到不良影响。习题训练只会让学生陷入“题海”教学陷阱,不但带给学生很大的负担,还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只有将原本属于实验的时间要回来,认认真真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加深学生对物理本质与规律的理解,才能使其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2]

1.3好高骛远困惑

受到传统思维习性、经验主义影响,很多学生好高骛远,不注重对基本概念的学习,漠视对已学知识的梳理建模,在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锻炼上也存在很大的不足。概念原理是物理学习的基础,但是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这点,认为练习难度才是解题的关键,将大量精力投放到“题海战术”中。有的学生虽然基础积累很扎实,练习做的也很多,但是在理论梳理和网络建模上却存在不足,没有按照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将这些知识建成块状网络,从而影响了理解的深度。读题、审题的能力对学生也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学生对这方面却不予重视,这无疑降低了学生的审题效率,造成了诸多的审题错误、理解错误,导致练习、考试出现很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3]

1.4知识与素质困惑

素质教育是新课标强调的重点,素质教育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然而现在部分物理教师仍然以知识拓展取代素质提高,对学生素质的拓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一些物理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上存在偏差,认为教材中习题的比重太低,为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添加了大量要考要求的内容,甚至引入了大学物理的知识和思维,恶性的膨胀使物理教学的氛围被破坏,学生学习也显得有些无可适从,不但不能巩固学生的基础,还造成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学习目标涣散。新课程注重对能力的培养,课后辅之一定的习题,能够有效地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拓展学生的素质也有着很大的意义。然而若是一味在知识面上加以拓展,对学生会造成负面的影响,课堂教学、知识拓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教师盲目灌输会阻碍学生潜力的挖掘,对学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4]

1.5感性学习困惑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形象思维仍旧占据了主要的作用,故而不完全归纳是这个阶段学生的典型特点,而这种“不完全”对学生的学习将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这主要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心理晕轮效应,在具体概念的学习上,学生很容易出现“以先欺后”和“以假乱真”的情况,受到惯有思维的影响,学生对后来事物的接受往往是不完全判别,一旦先由概念错误、片面的话,就会对后面的正确构建造成不利的影响。其二,盲目乱套公式现象,很多学生还处于感性思维阶段,忽视物理知识的建构,在解题的时候难以甄别公式,就会出现乱套公式的情况。

1.6课堂提问困惑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提问是引导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部分物理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存在大的随意性,致使语言表达不准确,从而导致学生理解上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诸如,笔者在“汽化和液化”的听课中,就曾经有这样的经历,教师提问“汽化属于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类”,此时,全场都没有回应,教师显得很尴尬,略微愣神之后,就责问学生有没有认真预习,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学生用细小的声音说“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直到此时,学生才真正了解老师问的是什么问题。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或是结合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来提问,问题模糊、简单则起不到很好的效果,诸如“这样做对不对”、“问题的结果是什么”等。[5]

2.初中物理教学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困惑有了深入地了解,为此,就需要找到理顺和解决这些困惑的对策。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2.1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老的老师,初中生接触物理的时间不畅,对物理学习还比较陌生。为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如下对策:其一,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物理学科与生活练习紧密,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物理现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熟悉感,以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其二,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物理学科虽然有很强的理论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但是形象思维对学生也一样重要,只有从形象思维切入,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过渡到抽象思维。而多媒体技术在这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从声音、立体图像、视频、空间解构等多个层面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与本质的理解,从而激发物理学习兴趣,取得更好地的物理学习效果。[6]

2.2兼顾物理教学过程与结果

课本知识是物理学习的一方面,而日常生活知识则是物理学习的另一方面,理论与实践对学生都十分重要。理论代表的是结论,而实践、演示体现的是过程。教师应该转变以往速战速决的授课方式,注重对授课过程、实验过程价值的挖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习的本质。物理来源于生活,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故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结果贯穿于过程之中,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3处理物理实验与习题关系

很多教师都提倡题海战术,试图让学生从大量的训练中巩固知识,甚至将原本的实验时间也剥夺,将这些宝贵的时间给了习题。本来,物理学科就有很强的实验属性,只有在试验中才能更好地观察与思考,记录物理现象,东西物理的规律与本质。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物理的理解有限,掌握的基础理论、思想还不完善,过早地引入数学定理对学生的物理理解并无好处。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处理物理实验与习题的关系,一方面要将物理实验占用的时间返还,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制作创新型道具,结合实验本身,辅助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并让学生做好实验报告,加强课堂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并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将实验看作一个完整的流程,让学生从中学习、实践,并得到积极的反馈,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习题的整理,练习对物理学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占用实验时间则殊为不智,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习题的整理与归纳,将涉及到实验的习题糅合到实验的教学中,减少学生的习题压力,精编习题,提升习题的训练效果。只有按照这种方式双管齐下,才能真正挖掘学生的权力,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主动性。

2.4抓牢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

很多学生好高骛远,不注重物理基本知识的学习,在知识梳理建模、阅读表达能力锻炼上存在较大的缺陷。长此以往,学生基础虚浮,抽象能力不足,不但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对日后的物理学习也将造成很大的制约。鉴于此,教师应该采取如下对策:其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初中学生对物理学科刚刚接触不久,尚未养成良好的基础学习和巩固习惯,为此,教师要让渡一定的时间,教授学生物理学习的要点,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其二,加强物理基础练习,基础知识决定学生物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为此教师应该设置一定比例的基础练习,巩固学生的基础。

2.5转变物理教师的思想观念

素质教育新课标所倡导的,然而部分物理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过于狭隘,受到传统思想与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认为拓展知识面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知识面的拓展纵然对学生的发展有利,但是素质的提高却还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等因素有关。为此,物理教师要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初中学校要定期安排专家、学者讲座,传授新课程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思路,并组织骨干教师进修,以提升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2.6完善物理课堂提问技巧

提问是课堂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不但关系到课堂的进程和效率,还是师生互动的关键所在。然而,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提问存在大的随意性,导致学生理解出现问题。为此,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教师提高自身表达能力,学生与教师之间实际上存在代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提问的内容,教师要深入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改进物理课堂提问技巧;其二,提高物理课堂提问技巧,提问是一门学问,教师要尽量通过问题启迪学生的思考,而不是提问一些模棱两可、是非辨别等简单无味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搜集网络上的课堂教案,吸取同事的经验教训,以改进自身的课堂提问技巧。

3.总结

随着文理分科考试制度的取缔,物理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只有全面发展文理学科,才能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而要加强初中物理学习的效果,就需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加强物理知识与能力、物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来培养学生,理顺物理教学中的困惑,解决教师以及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困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对策,以期更好地推动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春燕.浅析多媒体课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变阻器课堂教学案例[J],新课程学习(上).2012(09).

[2]张红岩.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案例与分析[J].新课程(下),2012(05).

[3]代卫建.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探究技能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0(09).

[4]李振学.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10).

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篇2

一、教材的内容和学生认识的误差

现行的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材重视实验探究,但对于实验结果的理论解析不够到位。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死记探究结果,或者课堂上实验过程中知道了电流的关系,但在实际做题上又产生了困惑。

二、课堂讲授和现实的误差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是不会传授错误知识的,但在有的知识不方便学生实验探究的时候,学生对于老师讲授的知识就不会很牢固,同时又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干扰,造成他们错误的认识。

三、记忆和现实的误差

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教学困惑现象破解方法

伴随着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实施,许多一线教师开启了探究教学的改革之路,课堂教学手段、方式的不断更新,以“探究性”教学为引导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但是“探究性”教学能收获多少呢?笔者发现不少所谓的“探究教学”仅仅是一个花架子,并没有收获预期的成效。

一、高中生物探究教学中的主要困惑

笔者结合自身经历以及与同仁的探讨,发现高中生物探究教学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探究教学无层次

不少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知识点的层次感展现出来。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有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点,有一部分是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而探究教学应该应用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不管教学内容或教学需要,将探究教学广泛应用于所有的知识点的教学中,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知识点也运用探究教学的方式加以渗透,就显得探究教学无层次可言。

2.探究教学无趣味

所谓探究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教学掌握学习方法。这个过程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难题,产生畏难情绪,因为这种主观上的因素导致对探究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而不少教师并没有发觉这一点,导致探究教学无趣味可言。

3.探究教学无价值

有的教师存在着“为探究而探究”的错误理念。比如,针对一些实验题,通过多媒体播放就可以完整地呈现给学生,而如果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很可能会手忙脚乱。所以有些探究教学无价值可言,反而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不到位。

4.探究教学无收获

有的教师很困惑,为什么探究教学开展了这么久,而学生依旧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甚至对生物学科不感兴趣?这就说明针对探究教学,教师没有进行及时的梳理、总结,在某些具体方法的引导上,还出现了错误。探究教学无法收获成效,探究教学就成了一句空谈。

二、破解高中生物探究教学中困惑的几种方法

综合上述困惑,笔者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高中生物的学科角度出发,认为破解上述困惑,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发探究兴趣

北宋哲学家张载曾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也就是说,人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才能充分调动起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跟随着教师所引导的思路进行探究,并能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试着去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具备探究兴趣的过程中,教师的导入比较重要,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让课堂内容深深吸引学生的眼球。

比如,分析生物食物网的知识点时,笔者融入了一个有趣的食物链,以引导学生探究(见图1)。笔者开始引导学生:这幅图是关于某个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简图。假设有人在小岛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在跟踪调查这个生态系统时,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2),而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较小。

笔者要求学生结合图中的变化去探究,比如沙氏变色蜥处于第几个营养等级?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数量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沙氏变色蜥与卷尾鬣蜥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通过类似的探究方式,学生对这样故事性的生物题目有了一定的兴趣,体会到生物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通过这样的探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理念。

2.引入小组合作

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有着自己的学习方式。对知识点的消化、理解也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所谓“扬长避短”,笔者常想,学生之间如果能够优势互补就好了,他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博采众长。而在小组合作中融入探究教学,无疑使“博采众长”的想法成为现实。特别是针对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教学,小组合作产生的成效很明显。

一般来说,笔者会在班级讨论的时候,融入小组合作模式。比如,针对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见图3),学生们就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要求学生从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中探究,看看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学生们纷纷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有的小组提到“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能量”;有的小组提到“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有的小组提到“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有的小组提到“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系统的分解者”……针对他们五花八门的总结,笔者随后又让各个小组之间相互探讨,看看大家的观点是否都准确。很显然,一个学生小组提到的“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是错误的,因为在这个农业生态系统中,沼液和沼渣可以实现能源的多级利用,提升该系统的能源利用率,但是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利用的是无生命的有机物,属于该系统中的分解者,所以不可能加以循环利用。

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始终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切不可一味旁观,而是要引导学生,成为合作课堂的串联者。在类似的讨论中,学生之间通过相互探讨了解别人的思维和探究方式,实现学生之间的博采众长,也教会了他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3.融入信息技术

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电子白板融入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新鲜事,但是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具体的探究教学中,为探究教学“锦上添花”,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发挥多媒体在探究教学中的优势――吸引学生的眼球、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比如,在教学中开展“Dna粗提取”的相关探究活动,由于实验课堂时间、空间、设备、材料的局限性,笔者通过多媒体呈现实验的全过程,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开展探究学习。比如,通过动态的画面了解Dna粗提取的全过程,分成几个步骤,需要哪些材料,学生一边看一边用笔记录下来,针对不同材料和不同保存温度对Dna提取量的影响,探究Dna检测的多种数据和结果(如下表)。

4.发挥教师魅力

教师的个人魅力在探究性教学中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而这一点经常被很多教师忽略。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某教师上课有意思,很喜欢上某教师的课。这样的话我们听过很多遍,其实说到底就是教师个人魅力发挥的积极作用。

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篇4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5-0059-02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强竞争以及日新月异的变化,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学校中的学生也随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厌学、任性、自卑、偏执、依赖、自我中心等心理偏差现象。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便日益凸显出来。近些年,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途径,即课堂教学、活动训练、环境陶冶,但这三条途径各有优势和不足。考虑心理问题具有偶发性、多因性、隐蔽性、缓显性等特点,且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少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载体,同时学生家庭现代通讯手段的多样性,笔者认为,在当前很多学校缺乏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情况下,可将语文教师和非语文学科的班主任组成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日记为载体,倾诉内心想法,疏导不良情绪,这种方式既能帮助学生舒缓一些心理问题,又能提高其写作水平,不失为一种教育良策。本文以《爱的表达――心理日记》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该方式的运用。

【教学设计】

本课课题为《爱的表达――心理日记》,主要以心理微日记的形式呈现几类学生的典型心理问题,然后引出课题;通过自写“心理日记”抒发爱的困惑;通过“制作糕点”和“写心意卡”表达爱的情谊,实现爱的沟通,并懂得沟通表达的重要性。全篇以日记教学为主线,以心理疏导为主旨,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心灵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围绕“爱的表达”,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爱的存在,感知体验。

通过观看视频,感知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爱,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2.爱的困惑,日记抒发。

呈现三类典型的学生心理日记,并以此为蓝本引导全班学生写出自己的“爱的困惑”,将“日记撰写”作为自我心理疏导的有效手段。

3.爱的沟通,礼物表达。

通过动手制作糕点和撰写心意卡,让学生明白爱需要沟通和表达,同时让学生懂得在遇到困难与问题时可以通过文字与他人进行交流。

片段1:视频:展示爱的情感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用心去感受(配乐播放视频:给年老的奶奶剪指甲;帮助行动不便的同学一起上学;祝福妈妈生日,亲吻妈妈的脸颊;毕业班学生给教师赠送手工制作的礼物……)。

师:在这段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可以选择感受最深的画面进行交流:假如你是该画面中的小朋友,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想象一下你身边的人心里又有哪些感受呢?

学生诉说感受。

视频内容来自学生生活,目的是让学生看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教师设计的三个交流话题以内心感受为主要内容,同时让学生换位思考,以角色转换的方式发表感想,活动一开始就把学生内心的情感激发起来了。

片段2:故事:导出爱的困惑

师: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时并不顺畅,可能会出现矛盾和误会。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故事,请同学们看看他们到底怎么了?

课件出示三个故事(摘自学生写的心理日记)。三个故事分别讲述了孩子与父母、孩子与同学好友、孩子与教师之间由于交流障碍引发的纠结与郁闷情绪。

全班阅读故事,讨论交流。

师:刚才阅读的三个故事,反映出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因爱的表达方式不妥而产生的困惑。请大家再仔细看一下,这三个故事都是以什么形式表达的?

生:日记。

师: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若发生了矛盾,产生了困惑,我们可以用日记把它及时地记录下来,写出我们的内心感受和想法,这样的日记,我们叫“心理日记”(板书:在“日记”前加入“心理”两字)。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教师导读”“小组共读”“个人默读”等多种形式阅读日记。教师在学生阅读前出示“阅读小导航”,围绕“这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给主人公带来了什么样的心理感受?”等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同时,教师追加板书“人物”“事件”“感受”,并强调划出描写心理感受的句子,由此归纳写作要素,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建立写作概念。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在学生已有日记学习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引出“心理日记”的概念,不仅点明了本课的课题,更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片段3:日记:写出爱的倾诉

师:请同学们也以“心理日记”的形式写写自己的困惑和烦恼。

学生在轻柔的音乐中静心写作,写完后推荐代表上台交流。教师边给出自己的建议,边引导:同学们,评点和发表自己观点时别忘了关注“写作要素”。

有了前一环节三个故事的示范与铺垫,学生们立即进入写作状态。有写与家长间的矛盾,有写与教师发生的误会,更多的是写与同学、好友间发生的冲突和摩擦。事情或大或小,或平淡或波折,但都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并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积郁在学生内心的种种烦恼与困惑,随着文字的输出,也随之而出,正面的情感随着“互助”环节更是培养起来了。日记写作的要求也在评点环节中得到了落实和巩固。

片段4:礼物:秀出爱的表达

师:有困惑,我们的心里就会郁郁不欢,长此以往,心中就会滋生病毒、发生“霉变”,健康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当我们有了不愉快情绪时,要学会及时沟通、主动表达。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沟通与表达的方式推荐吗?

生:QQ上说说心里话;发个短信好好沟通;微信传递微笑表情;买个小礼物送给他(她)……

师:买个礼物还不如亲手做个礼物,这样更能代表自己的心意。今天我们来分享一种既直接又特别的沟通方式――“制作糕点,写心意卡”,然后把这个礼物送给你心理日记里的那个他(她)。

1.课件呈现“制作小魔屋”的操作要求:想一想,创意设计;做一做,精心制作;写一写,真情流露;说一说,大声表达;

2.在循环播放的背景音乐中学生快乐地制作卡片。

3.交流展示:先说赠送对象,再说作品创意(缘由),最后大胆表达爱意。

再多的话语、再诚挚的情感只有表达出来才能真正让大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变得晴朗透亮、阳光明媚。“礼物”是表情达意的有效载体,“亲手制作”充分尊重了儿童好动的特性,“大声说出”是输出情绪、倾吐情感的良方妙策。本环节达到了教学活动的波峰,学生的情绪高涨,正能量充满了整个教室。

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实践困惑思考

甘肃省自2010年开始在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迄今已经近四年,即将面临新课改下的第二轮高考。在近三年的教学中,由于新课程的理念与精神、内容与体系、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使得新课改对于哪个年龄层面的教师都是“新教师”。面对新课改这个挑战,各教学一线教师都在不断探索。我在一年多的教学中,如何开展新课程下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能力,很好地评价学生等方面,都有很多困惑,也有一些思考,下面谈谈想法。

一、新课程教材的变化

新课程的理念是: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从这一理念出发,高中化学新课改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教材内容通俗、具体、简单;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大大降低了要求。由于新的课程标准与原来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和编写意图不一样,因此在编排体例上有很大变化,一些教师感到不适应。如新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广而浅,以往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是以钠、铝、铁、氯、硫、氮等展开并且每种元素化合物至少一节甚至更多,但现在只是金属和非金属两部分且体系发生了较大转变。再加上现行的新教材中元素周期律知识滞后,老师在对教材理解不到位的情况下,就找不到联系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线索,在教学过程中感觉没有主线,教学过程零散,学生学完之后的感受也是很零散不成体系。

二、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

对于教材的深广度,自实行课改以来一直是一个焦点问题,特别是在规范课时、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更突出。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呢?关键要以课程标准、新教材、教师用书为标准,而不是以统编教材、教辅资料作为标准。可以通过比较课标中同一知识点在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中的不同要求把握教学深度,可以结合课标,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把握教材的广度。学生知识的获得是有梯度的,教学中要避免一步到位。如在高二年级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部分教学过程中,因为其中的部分内容如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方法:蒸馏、分液、重结晶等在必修1的第一章中就已经系统学习过,但是因为在必修1的这部分教学时当时是给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讲解的,知识点不能太深,所以讲解得很浅显,但在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因为考虑到有机化合物中的分液、蒸馏等内容在高考中是重要考点,所以在上必修1时会有所扩展,但学生在高一时感觉难度大很难掌握,而在选修4时又要复习一遍,部分学生感觉乏味。经过几次摸索,我发现必修1的概念原理内容是为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及必修2反应原理的继续学习打基础,若在必修1、2教学时拓展太深,则增加了学生在高一学习时的难度,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高二选修4教学时学生有吃剩饭的感觉,老师觉得乏味,教学效果不好。如果能够尊重学生在学习概念原理时需要有一个由浅及深、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我们就能很好地把握深广度,给学生呈现出很好的知识层次感。

总之,必修部分我们觉得要把握的是:基本的元素、基本的概念与原理、基本的方法,让学生形成基本素养。去掉功利色彩,不要过早向高考靠拢。

三、教育观念更新中的困惑与思考

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篇6

辩证思想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还是一种哲学高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思想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客观地寻找事物变化的原因,搞清复杂变化的因果关系。因此,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科学地传授学科知识、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还要深入挖掘学科的内涵,突破学生的认识障碍。下面是我在“电解质溶液”教学中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学生学习疑难问题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引导学生学习电解质溶液

2.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辨析电解质溶液概念

电解质溶液呈现对立统一规律的概念比比皆是。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与离子的结合、盐类水解与酸碱中和等。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失去一方,另外一方也没有存在的意义。

二、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破解条件改变对醋酸钠溶液平衡体系的影响

【学生的困惑1】醋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氢钾固体,究竟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结合,促进水解?还是氢离子与醋酸根离子结合,抑制水解?

【学生的困惑2】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水解平衡右移,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增大还是减小?

【问题分析】学生存在上述困惑,是因为电解质溶液存在多个平衡的复杂体系,学生对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种类、浓度、相互作用或联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认识不清,面对环境或条件发生改变时,不善于对变化着的多种因素作辩证考量,找出起决定性作用的主导因素,对看似复杂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对于困惑2,水解程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水解平衡时,已水解的弱离子占弱离子总数的百分比。确切地说,水解程度是一个百分比,而不是水解的量有多大。从辩证思想角度再探勒沙特列原理,其核心在于平衡的移动使改变的条件“减弱而不抵消”。好比生活中某人获得加工资的机会,同时也一定需要多缴税,但工资净增加的部分一定超过多缴的税额,增加为主,减少为次。因此醋酸钠固体溶于水时,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了;醋酸根离子水解平衡右移,即向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但由于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加的量远比它水解消耗的量大,“减弱而不抵消”,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反而是减小的。

三、主次兼顾,克服思维片面性

【学生的困惑】naHCo3、naalo2溶液都呈碱性,为何两溶液混合后可以发生反应?

【问题分析】虽然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但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出现了新的条件,那么主次矛盾也会发生相互转化,即主次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转化。

【教学策略】辩证思想要求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要运用全面的和发展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考查。抓住研究对象的基本矛盾,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各个矛盾的相互联系、动态发展、相互转化与互补统一,形成环环相扣的辩证逻辑思维。混合前,naHCo3溶液中的矛盾是HCo-3的水解与电离,且以水解为主,电离为次,溶液因此呈碱性。两种溶液混合后,由于alo-2只水解且比HCo-3水解强烈,因此HCo-3的水解受到抑制,HCo-3的电离由原来居于矛盾的次要方面转化为主要方面,alo-2的水解和HCo-3的电离互相促进,结果生成al(oH)3沉淀、na2Co3。

四、普遍与特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生的困惑】碳酸酸性弱于醋酸,为何实验结果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氢钠碱性弱于醋酸钠?

【问题分析】越弱越水解是盐类水解的规律,比如,醋酸的酸性大于次氯酸酸性,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就弱于次氯酸根,所以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钠碱性小于次氯酸钠。由此学生得出结论:碳酸酸性弱于醋酸,所以,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氢钠碱性更强。

【教学策略】普遍与特殊辩证关系。事物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的统一体。在分析化学变化及其规律时,既要注意同类物质的共性,又不可忽视某些物质的个性。越弱越水解的说法,适用于一般情况。但是对于像碳酸氢钠这样的酸式盐,情况就有些特殊了。因为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不仅有水解,还有电离。它的水溶液的酸碱性同时受到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如果只考虑水解,难免得出错误结论。笔者带领学生用pH计分别测定了0.1mol?L-1的醋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其pH分别为9.0和8.3,实验结果证明,同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醋酸钠的碱性比碳酸氢钠强。在2013第3期《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刘毅传老师从定量计算的角度论证了醋酸钠的碱性更强。

人们在化学研究中总结了很多的规律,如,化学反应中“以强制弱”的转化规律具有普遍性: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强酸制弱酸;强碱制弱碱,溶解度大的物质制溶解度小的物质。但这不是绝对的,特殊反应常常存在。例如,氢硫酸的酸性弱于硫酸,为什么反应CuSo4+H2SCuS+H2So4却能顺利发生呢?这是因为硫化铜极难溶于水也难溶于酸的“个性”造成的。硫化铜沉淀的生成使该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反应规律和特殊情况常常是同时并存的道理,应用辩证思想从本质上理解有关的化学知识。

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课程;大大困惑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尤其是新课标的出台。高中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高中语文的一个重要部分。合理高效地实现语文选修课程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开设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何在,如何协调选修课程与课本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效教学这都是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的。当前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六大困惑。这些困惑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加强对这些困惑的了解,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很有帮助。这六大困惑分别是:选修课教材;选修课教师资源;选修课学习心态;选修课开设时间;选修课教学方式;选修课评价机制等问题。

一、选修课教材困惑

当前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教材的选择和内容上都存在不少争议。首先从教材选择上进行分析。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材灵活多样,各地区所选择的教材都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同一类型的教材只能局限于一个地区,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选修课程的多样性,但是在教材出版、发行过程中就要消耗过多的人力、物力。这对于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显然是不利的。选修课程的教材在选择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会使选修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

从教学内容上说,苏教版语文选修有些课程由于时间的限制最终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例如,《红楼梦选读》《鲁迅作品选注》等作品属于鸿篇巨制。这些著作单凭一节课很难讲透,这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

二、选修课教师资源问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教学过程遇到的另外一个显著问题就是教师资源问题。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另一方面却进一步分化了教学资源。选修课程越多,教师资源也就越稀缺。教师资源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经常不能得到合理配置。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三、选修课学习心态问题

当前学生针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学习心态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不科学的现象,有许多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选修课程。在学习选修课程的时候功利性太强,大部分学生都是按照哪门课程对高考有利就选哪门课程来选择的。大部分学生认为选修课程如果不能为高考服务就是无效的。学生在选择过程中也非常随意,有些学生没有正确处理学习任务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在选择和选修过程中没有正确的心态。

四、选修课开设时间问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时间大多在高二上学期。这段时期正是学生学习任务繁忙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开设高中语文选修课很难保证有效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的紧张,往往是仓促安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一味地按照教学任务马不停蹄地进行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了解了一些表面知识,而对于选修课程中的内在本质没有深入地了解。选修课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是冷冷清清,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很少。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五、选修课程教学方式问题

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本身为原来枯燥的语文教学添加了活力。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的不科学使得选修课教学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选修课的教学本应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缺乏活力,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六、选修课评价机制问题

当前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机制。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还很不健全。当前的语文选修课的评价机制存在着指标单一、随意评价、带有人情化的评价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选修课程的评价机制并不能够真正公正。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加强对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六大困惑。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刚刚开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这六大困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来解决这六大困惑。

参考文献:

[1]李先富.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反思[J].大观周刊,2012(5).

[2]黄振中,刘天.浅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几个问题[J].新课程,2011(11).

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思维困惑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19-01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最宝贵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他们对事物有了新的看法,对儿时的权威观念持以怀疑的态度,由此,这也造成了他们的情绪易变、缺乏耐性和叛逆的心理特点。高中生对身边重要的人和事往往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甚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其中尤其是师生关系,即教师的表现,以及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在学习中,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但这并非全是由于他们的思维迟钝造成的,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由于他们的数学思维遇到了障碍,产生了思维困惑。因此,把握时机,介入学生的学习,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助高中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不仅会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更会对他们的未来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此,本文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师如何介入学生学习的过程,有效消除他们的思维困惑,以期为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而献计献策。

1想学生所想,探索高中生思维困惑的具体成因

思维困惑是一种在学习或解题时茫然失措的心理,这种心理导致学生的学习思路遭遇了障碍,难以逾越,如任由学生的思维困惑延伸而不进行辅导,久而久之则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指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对知识产生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进行加工整理,从而使其成为易于吸收的信息渗透到记忆表象中,最后经过巩固再次成为旧知识。严格来说,是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为调动学生的原有知识提供了动力,这种动力促使原有的知识结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最终形成新知识。而思维困惑是产生于新旧知识交替的整个过程中,当学生对旧知识的表象记忆认知模糊、新知识容量过大超越原有认知结构的范畴、或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新知与旧知之间缺乏连通的“媒介点”,新知识则会被“排斥”在外,此时学生的表现为找不到学习思路,对新知识的概念认识极其模糊,或无从学起。

同时,教师也是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困惑的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和实际水平,一味按照教学大纲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这种理念和模式会导致学生新旧知识之间出现断层,表面来看学生学到了新知识,实际上学生的内部知识结构已将新知识排斥在外,由此,学生的当堂表现可能会让教师满意,但实际上,对新知识的认识不会长久,课堂过后学生可能就已经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尽数忘记。此外,学生内部知识结构与新知识连通的“媒介点”也是教师易于或略的部分,因此,要除上述之外,搭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也是教师消除学生的思维困惑、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1]。

2急学生所急,解决高中生思维困惑的有效对策

2.1实时掌握学生动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受心理和生理影响,高中生是情绪易变和学习难以专注的一个群体,他们心理上的不稳定性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实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因材施教,消除学生的思维困惑。

例如“函数的概念及图像”一课,学习该课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初三数学课程中的二次函数,为了了解学生对函数的概念认识和学习水平,笔者在课堂开篇设计了三道例题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摸底。

题1:求出下列函数在x∈[0,3]时的最大和最小值:

(1)y=(x-1)2+1

(2)y=(x+1)2+1

(3)y=(x-4)2+1;

题2:求函数y=x2-2ax+a2+2,x∈[0,3]时的最小值;

题3:求函数y=x2-2x+2,x∈[t,t+1]的最小值。

三道例题的设计理念是检验高中生对含参数的二次函数的最大和最小值求法是否正确,对函数的概念认识是否明确。如此,通过这样的了解方式,掌握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为课堂教学“因材施教”提供了依据。

2.2搭建学生内在知识与新知识的桥梁

通过诱导来暴露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消除思维定势对学生学习的消极影响,搭建学生内在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是解决学生思维困惑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使学生暴露内部知识结构的方式有很多,如师生合作解决一个难题和出题测试等等,关键是如何搭建学生内在知识与新知识的桥梁。对此,笔者的做法是,在运用上节所讨论的方法了解学生内在知识结构之后,首先向学生明确课题,让学生了解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其次对课题的核心知识进行快速提取,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来解答。当学生在解答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那么,这些难点即是学生的思维困惑,同时也是连接学生新旧知识的“媒介点”。最后以学生的“媒介点”为核心,重点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如此,则有效搭建了学生内在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使新知识能够顺利过渡,被学生吸收、消化,最终被学生所掌握。

3结语

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应全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助学生攻克难题,消除学生的思维困惑和障碍,使学生能够稳健成长,快速成材,从而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培养更多的人才。

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篇9

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主动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有较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全面发展的公民,是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的任务,所以,高中阶段开设好生物学课程显得很重要。根据高中生物内容较多的情况,以及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和理科高考的要求,各高中在高一还是在高二起始开课存在着不同的意见,高一开课的学校认为,这样可以缓解课时紧的问题,为高三选修部分及高考复习争取更多的时间。而高二开课的学校认为,高一开课则每周2节课,战线过长,强度过低,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会出现前学后忘的现象,高二开设生物课,每周课时多一倍,有利于学生集中学习,教学效果较好。笔者所在学校就选择高二开设生物课。

为了从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对生物课程的需求和认识,也为了进一步了解我校高二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为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打好基础,笔者设计实施了此次问卷调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帮助。

二、问卷内容及样本的确定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的学习动机

市一中高二学生已经文理分科,对生物学科的态度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在问卷的分析中有所区别。另外,个别学生的问卷填写不合要求,问卷分析中不做统计。在学生学习态度方面,95.4%的理科生对生物课重视和较重视,而50.8%的文科生则选择了一般,说明文科生对仅仅要求学业水平测试的课程重视程度是不够的。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和困难的时候,通常会积极询问,或者自己沉思,直到理解清楚为止。66.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生物学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70%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嘉峪关乡土生物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58.9%的学生认为在初中时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自己,均不重视生物这门学科。说明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生物学,渴望了解生物知识,但是没有引起重视。我认为是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体制以及教师本身的教学观念问题,如何保持文理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师要直面的一个问题。

2.学生对生物课程的认识

几乎全部的学生都认为生物较数理化等简单,有学生认为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记忆较多,但对于记忆方法比较困惑,很多学生对老师有相当大的依赖性,约10%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或者从不教给他们记忆方法,理科生中有81.1%的学生认为老师的重视程度对自己学习的影响比较大或很大,而文科生调查中却只有54.4%,在简述的问题中,学生感觉在学习中主要困惑在于是生物学科的知识点比较多,比较乱,记不住。对文科生而言,还有些学生觉得学业水平测试如何通过比较头疼,对目前学习中练习比较少表示了质疑。61.8%的学生认为高一开始学习生物比较好。

3.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过程方面,理科生中有22.3%最重视的环节是激发学习兴趣,有30%的学生认为知识的应用应该被重视,25.3%的学生认为应该重视思考、分析和观察。在文科生中,60.0%的学生认为知识的应用是最重要的环节。97.9%的文理科学生不会或者偶尔会有意识地看网络、电视和杂志中的生物学方面的信息。理科生中有10.3%的学生认为学习生物的主要动机是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文科生中则更少,仅为6.8%,77.5%的学生选择了迫于考试的压力而学习。简述问题中,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多数学生倾向于自己独立完成及与同学合作完成。

4.学生期望的生物学课程

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篇10

一、《揭开商家“打折”与“酬宾”的秘密》一课的设计意图

主要目的: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购物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我通过背景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本堂课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自学提示,知识导航,给出要解决本堂课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点。

二、我的困惑与对策

困惑一: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来教

我在教学过程中,最不适应的就是没有教参,不仅如此,教材也变得异常“简单”,文字少得可怜。读懂这样的教材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在理解教材内容,特别是理解教材内容背后的课程价值上存在种种困难。

困惑二:如何处理好“自学、合作、探究”这三个环节

我所教的学生,素质不高、文字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差,在小组讨论或教师提问时不敢发言,或者是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乱说,加上班级人数多,于是,课堂表现为“散乱的活跃”。

我个人认为,在课改中,我们要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旧的教学模式,要用全新的课程理念,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现有条件,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构建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实施方案,在课堂教学中,该分组讨论就分组讨论,该集中学习就集中学习,该教师讲的要讲明、讲深、讲透,该学生讲的,就要用足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培养生教生共同学习的能力。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不能忽视“知识、技能”的学习。

三、我的体会

1.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美国国际教育中心主任萨达特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说:“我们应该叫我们的学生每天都来问他们的教师,你们今天教给我们的这些东西,我们到什么时候才能用?”鼓励学生反思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在我们国家可能还为时尚早,即使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也很少有这样的胆识。

2.学生教学兴趣培养。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学首先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然后是教学的思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因此我不放过每一个激发学生学习教学的机会,不论是讲解基础知识,还是讲解解题技巧,必须从他们的兴趣着眼,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快乐。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4.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学科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复杂问题,可以布置一些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课后完成,但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并提供一定的帮助。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用合作的态度和他们一起解决,同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得到发挥。

5.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一步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比如,电脑、实物模型、教学软件、远程教育的先进资源等。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愿与每位热衷于新课程改革探索的教育同仁共同交流、共同探究、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