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科技创新的利弊十篇科技创新的利弊十篇

科技创新的利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8:15

科技创新的利弊篇1

【关键词】我国考试作弊问题;有效客观对策;研讨

考试作弊早已不是什么时尚的话题,古已有之,[1]从605年到1905年,我国1300年的科举史其实就是一部作弊与反作弊斗争的历史,[2]……据说故宫里还留有一件袍子,上面写满了四书五经,那是科举考生穿进考场作弊用的,[3]看来称作弊与考试是不可分的一对孪生兄弟一点也不为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打手势、使眼色、传纸条……这些古老、传统的作弊手段渐渐淡出江湖,而多样化、隐蔽化、专业化的高科技作弊群体则陆续浮出水面,极大地增加了考试防范、打击的难度。[4]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从来都是双刃剑,人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恩泽的同时,其身心也在同时承受着其负面效应的煎熬,人们还知道,技术的步伐常常比道德、法律的步伐要快得多,特别是在通讯、信息和无线电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下,手表、纽扣、领带、签字笔、钱包、挂饰、钥匙、U盘等随身携带的小型物件都有可能偷拍试卷,橡皮、尺子、笔、眼镜及眼镜盒、项链、发夹、手镯等都有可能是作弊信息接收的终端,更怪的是瓶装饮料喝着喝着也有可能变成作弊信息接收器……这些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工具无一不是科技与作弊的完美结合。据某高校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把作弊行为视为合理化,在考前曾有过作弊动机的高达48%,预谋作弊和随机作弊的各占12%和36%,[4-5]……在这种心态下,考试作弊就不再是一种耻辱,而是被视为一种技能,一种炫耀的本领,一种获取好成绩的捷径,且屡禁不止,愈演愈烈,还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迹象,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中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一个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时代的焦点,成了我国教育工作者一个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本人通过十多年的研究,略谈一些个人对考试作弊问题的有效客观对策的看法。

无庸置疑,考试作弊主要分为夹带、请人代考(考试本人不进考场,代考人进考场;考试本人与代考人同时进考场,互换一门或几门的座位及试卷的考试)、高科技作弊三种,对于夹带的考生可在进行视频时,对每个教室的视频转动的同时,加上对考场里每个考生不停转动的方法,以观察每位考生分分秒秒的动向。对于请人代考的考生可采取除验证身份证的真假的方法外,最好是用验指纹的方法。对于高科技作弊,为了从源头和机制上根治社会作弊团伙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团体作弊行为,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和安全,有如下建议:

1先进的作弊测量仪器设备的改装。

对于高科技作弊,关键是作弊信息的获取(包括试题的发出、答案的收取),不管采用哪种方法作弊,只要有相应的测量仪器设备,便迎刃而解,让高科技作弊的考生都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下,无一漏网者,其方法:便是以考生的名义购置一套高科技作弊的设备(包括作弊耳机、手表、笔、橡皮、眼镜、纽扣……以及未来发明的作弊设备),或在考场收缴的各种高科技作弊工具,交来让研究公司进行改装。既然我们的手机在频弊器下不能发出、收到信息,而高科技作弊的设备能在频弊器下发出、收到信息,那么我们的测量仪器设备可利用这种高科技作弊的设备的重要部分(能在频弊器下发出、收到信息的设备部分)或利用其原理,与我们手机显示信息的设备部分进行改装或与雷达显示信息的设备部分进行改装等,让每个考场的每个考生只要他(或她)发出、收到了高科技作弊的信息,我们的测量仪器设备屏幕上马上能显示出是几组几位(此仪器成本相对低些,每个考场需添置一个)或是哪个考场的几组几位(此仪器成本相对高些,但一个考点才需添置一个)。这种改装测量仪器还可进行专利申请,同时还可出口,以降低成本,运用到每场考试的每个考场中,真正达到以其人之道防治其人之身的目的,以解决我国高科技作弊的测量仪器设备滞后的问题。

2对于客观题,采取一题多卷或多题多卷的形式。

所谓一题多卷或多题多卷,是指同一科目、内容相同或不同(题目难度大至相当)、多套试卷或多种试卷,卷面的格式也不固定、不统一,答案也不能简单地统一为aBCD……,对错,打√打×,改加一些较难的符号或较难的字(不认识的字或符号,对于听取答案等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且不同的试卷或同一套试卷里都可以出现许多种不同的答案符号(包括同一题目在同一或不同套试卷里答案符号不一样)。在客观题与主观题试卷完全分为两部分(本)的情况下,对于客观题卷,当年出的题不一定要在当年考试,第二年或隔几年考试也没关系,至于每年每次一门考试一共有多少套,(全国的统一考试,只有一个人知道,由他调配;省里的统一考试,也只有调配的那一个人知道)其他人,谁也不知道(包括出题老师),同时不能让新闻媒体报到有多少套试卷(不管是考前还是考后),只能报到什么考试采用的是一题多卷或多题多卷,其他什么都不要说;另外考生必须知道的才告之,其他什么也都不要说。考试后也不要把试卷及答案放到网上,第二年或近几年内都可在略有改变或不变的情况下再次使用,有时也有意不用,这个也同样只有那个调配的人知道(调配的人就像人民币的印制管理者一样),其他人都不能知道。那些网上放的只有准备不用于考试的模拟题目及答案。这样让高科技作弊的公司及作弊者造成一种神秘感,对考题总是一头雾水,这将有利于遏制作弊。

3实用而又漂亮的考试专用服(包括鞋子)的使(租)用。

教育部要求所有考点均要配足配齐金属探测仪等能够有效防范作弊的设备,[6]但在实际操作时,有的考生还故意穿着戴有大量金属装饰的衣服进考场,让金属探测仪叫个不停,根本分不出是衣服的金属装饰引起的,还是作弊的工具引起的,或是用衣服的金属装饰来掩盖作弊仪器。另外是在测量考生的鞋子时基本上都叫,而有些作弊工具刚好是放在鞋子里的,这种情况让监考老师几乎是束手无策。为解决这个难题,我建议考生统一穿(购置或租用)考试专用服装(包括鞋子)分为秋(夏)装和冬装两种,这种服装没有一个口袋,没有一处能放小纸条,另外配一个挂在脖子上的口袋用来平时穿时装小件物品,考试时则放在考试教室指定地点;这种服装没有一个金属装饰物品,金属探测仪检查时,没有一点声音者才能进考场,否则不能进。考试专用服装(包括鞋子)平时也可以穿,还可作为校服用,既实用又漂亮,美观又大方,冬装暖和,秋(夏)装凉快,有一定的特色。

4齐全、统一的考试工具的租用。

在统一配备考试文具时,应将农学门类联考化学科目考试可以使用的科学计算器和艺术类考生用的作图工具等一切考试用品包括在内。[7]有条件的地区或没有条件的地方都可采用考试单位统一购置,考生购置或租用的形式。

5考试作弊技巧大全网站的设立。

网站要把各种考试作弊的经验逐步放在网上,设置好密码,专供监考的老师们学习的,有条件的地方,在监考的老师每次监考前像做试卷一样地抄写一遍更好,有利于在监考时认别各种神秘的作弊现象。

作弊的经验如:

钱包(发夹或手链、手镯)式对讲机——反屏弊系统,即钱包(发夹或手链、手镯)式对讲机与隐形耳机结合使用,接收器是个钱包(发夹或手链、手镯)状的东西,可以随时开关,直接将信号发到耳朵的隐形耳机里。[8]

收答案时,千万不要一边看(或听)一边在试卷上钩或在答题卡上涂,而应用铅笔等把答案快速地记在试卷上字多的地方,比如阅读理解的文章行间,这样老师就算看见了也只会以为你在做注解,抄上去后再去钩再去涂,再擦掉[8]……

作弊手表能接收无线传来的答案,能存储和显示,考生可以很方便地反复翻查答案.而且现在最新的手表都有水银开关,只要晃一下手臂显示的答案就会变回时间,避免被监考老师看见。[9]

……

针对我国考试作弊的现状和动向,应从实际出发,不可能一口一个胖子,或一步登天,一次就杜绝所有的作弊现象,但我们也绝不能熟视无睹,而应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强有力的具体措施,逐步从根本上预防和遏制考试作舞弊现象的发生,逐渐根治这深恶痛绝的棘手的作弊问题,杀住这种考试作弊的歪风,努力创造出有利于考试的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为社会进步,时展选拔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起保障作用,为选拔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人才起决定作用,以提高国民素质和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中的诚信形象。

参考文献

[1]李郁;清代如何对待科举考试作弊者:脸上刺字发配充军[n];法治周末;2011年2月19日

[2]盘点中国历史上的作弊与反作弊[n];人民日报,2010年7月8日

[3]不作弊不舒服斯基.作弊高手的自我修养[m].

[4]揭秘公务员考试作弊手段:打手势、传纸条“过时”“高新技术”唱主角[n];北部湾晨报;2012年11月20日

[5]陆锦冲,徐淑玲,储志新.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与高等教育的诚信重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5).

[6]史上最严考研昨日开考作弊情节严重者或停考三年

科技创新的利弊篇2

关键词:创新利弊

每一次的技术革新、产业革命都涌现了许多创新者和创新产品: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将人类历史推动了一大步,爱迪生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发明了电灯,为我们带来了光明,贝尔发明了电话,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奠定了现代通讯及飞行时代的到来。

我们很幸运,生活在这样一个优越的时代:财富迅速增加,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消费物品极度丰富,丰足的衣、食,舒适的住、行,寿命大为延长,可以毫不忌讳地说,我们生活在有史以来最好的时候,而这一切都来自创新,创新带来了兴旺,也带来了一些不利。

医学的创新:1900年全世界人均寿命仅为45岁,而今天这一数字正提高到66岁。联合国人口署已经把老年人的年龄界限定在85岁以上。人类寿命的大幅度延长,得益于医学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婴儿出生不久就要被接种卡介苗,这种疫苗,消除了结核病的阴影。青霉素、乙肝疫苗、心脏起搏器、器官移植、人造器官、显微外科、心电检测、超声波诊断、核磁共振诊断、……这些今天看来很平常的发明和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福音。生物技术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人们在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时,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正如目前广受关注的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环境释放后对生物多样性所构成的危害。此外,基因工程药物、疫苗,转基因食品,基因治疗等都可能存在类似问题。生物技术的误用以及生物技术的非道德应用也可能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体细胞克隆人的研究便是突出一例。另外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增加了生物武器的潜在威胁,以美国“炭疽事件”为标志的生物恐怖对国际安全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

核器的创新:为了打破超级大国对核武器的垄断,我国已先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为保卫世界和平和祖国的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总结核弹的特点:杀伤范围大,后期污染时间长,不易消除。污染环境,几十年寸草不生,例日本的广岛和长崎。而且生出的孩子畸形儿的机率增大!释放的能量对周围几十公里的人、物造成巨大伤害。

付款的创新:一次性付款是过去最为常见的付款方式,目前一般多用于那些低价位小单元的楼盘销售。利:一次性付款一般都能从销售商处得到房价款的5%左右的优惠,如是现房则能很快获得房屋的产权,如果是期房则这种付款方式价格最低。弊:一次性付款需要筹集大笔资金,且损失此项资金的利息,对经济能力有限的购房者压力较大。如果是期房的一次性付款,开发商有可能不按期交房,造成利息甚至全部房款损失,购房风险大。分期付款的创新,又分为免息分期付款和低息分期付款,是目前比较吸引人的付款方式。利:缓解一次性付款的经济压力,也可用房款督促开发商履行合同中的承诺。弊:分期付款随着付款期限的延长,利率会越高,房款额比一次性付款的房款额高。

按揭的创新:是购房者以所购房屋的产权作抵押,由银行先行支付房款给开发商,以后购房者按月向银行分期支付本息的付款方式,因为它能使市场潜在需求迅速转化为有效需求,所以成为促进房地产市场活跃的最有效手段。利:可以筹集到所需资金,实现购房愿望,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弊:目前手续繁琐、限制较多。按揭具有房地产抵押及分期还款两层含义。指银行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自住住房,并以其所购产权房为抵押物,作为偿还贷款的保证,按月偿还贷款本息的一种贷款方式。具体地说,按揭贷款是指购房者以所购得的楼宇作为抵押品而从银行获得贷款,购房者按照按揭契约中规定的归还方式和期限分期付款给银行,银行按一定的利率收取利息。如果贷款人违约,银行有权收走房屋。

炸药的创新:诺贝尔,发明了炸药,炸药不仅仅用于战争,井巷工程的爆破,拆除楼房等等,炸药在普通人的眼中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一种威慑,具有很强的杀伤力,但从发展的前景和国防军事来说,它同时也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而且是主导作用。

战争的创新:战争利:能促进科技发展,减少过量人口,为国家开阔领土,为世界统一而奋斗。战争弊:科技发展到饱和状态,就开始形成大规模毁灭,可能人类被毁灭,也可能回到远古时代,战争没有了人性,也给世界经济造成损失。利:既然战争无可避免,我们就要正确面对它,通过战争可以提升民族凝聚力、竞争力,带动科技发展,争取到战争利益或者维护被侵犯的权利。弊:死亡、灾难、劳民伤财、心灵创伤、经济损失。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正义的战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水稻的创新:“米菩萨”的一粒种子,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袁隆平带领他的科研队伍,穿越科学的阴霾,赋予世界强大的战胜饥饿的力量。中国的杂交水稻因此被世界称为“东方魔稻”。

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科技创新的利弊篇3

关键词科学技术;利与弊;双面性

中图分类号G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2)61-0006-01

1科学技术的“利”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它所蕴含的能量是巨大的,给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它已经成为了人类创造财富和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使人类正步入一个以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

从人类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人类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革命都带来了人类社会一次又一次的繁荣,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改变,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使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电话、网络、电视是地球越来越小,变成了地球村。

这些我们现在看来习以为常的事物是我们的祖先想都不敢想象的,而这些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

同时,科学技术不仅仅创造者物质财富,它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它为多种文化的选择提供了可能性,对道德和法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人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不会有今天的文明社会。

2科学技术的“弊”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给人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这些让我们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不可挽回的破坏,人类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这些危害都是不能够正确应用科学技术和人类当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所导致的。

1893年持续50年的日本足尾铜矿“三废”污染,造成大量森林毁坏和农田荒芜,几十万人流离失所。

1952年12月5日~8日期间,英国伦敦由于平时耗煤量巨大,导致当时许多人突然患呼吸系统疾病,在短短的四天中,死亡人数较以往增加4000多人,约是平时死亡人数的3倍。

此后一周内,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心脏衰竭的死亡人数分别是平时同类病死亡人数9.3倍、2.4倍、5.5倍、2.8倍,因肺癌、流感、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有成倍增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1945年将其中一颗原子弹在日本的广岛释放,它造成了广岛瞬间变成废墟,城市里面71000人死亡和失踪,68000人受伤,有60%的地区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虽然它造成了二战提前结束,但给广岛人民所带来的痛苦永远无法磨灭。

在这之后为了加强本国的军事实力和遏制其他国家的军事渗透许多国家都开始进行了原子弹的研发,使得现在人们都站在炸药上面,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虽然以上事例说明了科学技术对人类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难,但是科学技术的弊我们不应该单纯的认为是人类应用科学技术所造成的后果。

1986年4月26日距前苏联切尔诺贝利14km的核电厂第4号反应堆发生核泄漏,导致前苏联10000多km2的土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2000多万人受到了放射性污染的影响。

这次事件对人类来说是一场灾难,但是这是由于技术系统工作中的不可控性造成的,不能说明是人类应用科学技术所造成的恶果。

实际上核电站的安全系数非常高,按照数据分析,平均300多年才发生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当然也不能排除发生事故的几率,所以这次事件也可以看做是必然中的偶然。

很多技术都要受到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因此出现事故也是在所难免,但是事故最终将怎样发展就属于偶然性的问题。

3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共存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双面性

伴随着科学技术所创造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灾难,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共存也体现出来:科学技术是人类的经济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却给环境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破坏,也威胁到了人类的身体健康;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产工具进行变革提高了生产效率,却造成了人类社会的过度消费和环境的压力等等,因此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普遍观点是:既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又给人类带来了威胁和灾难。但是从本质上来看科学技术本身就是利与弊的矛盾统一体,它的利与弊都是相伴而生、相互依存的,例如医学的进步使新生婴儿的存活率提高、老年人的死亡率降低,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则造成了人口的增长和自然环境、资源等的问题。

前者是医学水平的自然结果,而后者则是这种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后果不管怎样始终会导致社会方面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弊的科学技术是不存在的,我们只能在权衡利、弊的过程中去选择科学技术,如果不去这样选择,则使得科学技术排除在社会应用之外,这不符合当代人类满足其利益的需求。因此说科学技术具有双面性。

参考文献

[1]茆诗珍,许俊华.消除科学技术负效应的对策探讨.

[2]张景生,王继亮,谢星海.关于科学技术双刃性的思考[J].聊城师院学报,2001(3).

科技创新的利弊篇4

关键词:破窗理论;考试舞弊新特征;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8-0081-03

国家教育考试包括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以及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部级考试,该类考试的特点是参加人数多,社会关注度高。在考试实施过程中出现任何差错或问题,均将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尤其是考试舞弊事件。认识国家教育考试舞弊的新特征,用新理论来加以指导和防范,有利于增强教育考试的公平性。

一、国家教育考试舞弊的新特征

国家教育考试[1]是国家选拔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确保考试的安全性,是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大事。国家教育考试舞弊事件给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考试公平是教育公平之本,考试舞弊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近年来,国家教育考试舞弊现象呈现出以下新特征[1]。

一是舞弊形式从传统走向现代,舞弊手段趋于高科技化。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使舞弊行为从抄袭替考、夹带纸条向以传输电子信息为主要手段过渡,考试舞弊产品不断翻新,针孔摄像、无线传导、电子信息、生物仿真、纳米技术等被广泛运用,使舞弊的隐匿性越来越强,使得发现舞弊变得更加困难。

二是舞弊地点从考场内走向考场外,舞弊行为贯穿考试的整个流程。舞弊行为正从考场内部向考场内外的相互配合、甚至是跨省市考点间的串联舞弊转化。舞弊环节不再只是局限于考试过程中,已延伸成系统化的态势,报名、命题、制卷、运输、保卷、考试、阅卷、登分等各环节都会出现问题,舞弊现象贯穿整个考试的流程中。

三是舞弊目的从单一走向多元,舞弊人员从个体走向集团。舞弊目的从过去考生单一追求成绩向考生追求成绩与社会追求利益等多元化发展,逐利的、赚钱的团伙与考生一起形成了舞弊的共同体。以赢利为目的的考试舞弊团伙,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地攻击我们在考试管理中出现的薄弱环节,专业化、集团化的舞弊产业链已初见端倪。

二、“破窗理论”的提出及其应用

面对国家考试中出现的上述舞弊新特征,需要不断探索新的防范理论,建立新的防范机制。

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力普?齐巴杜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偷车试验”[3]。他找了两辆外形一模一样的汽车,其中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社区,另一辆停在布朗克斯街区。然后,他让人把停在布朗克斯街区的汽车的车牌摘掉并把顶棚打开。在人离开10分钟之后,就开始有人偷该车的零部件,三天之内车子已面目全非,完全成了一堆垃圾。而摆放在帕罗阿尔托的汽车,一个礼拜也“无人问津”。然而,当菲力普?齐巴杜用锤子把车玻璃敲了个大洞后,仅仅几小时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打破,车牌被摘掉,零部件也全部丢失。到后来整辆车都被掀翻过来,彻底被破坏了。齐巴杜由此得出结论:对于完美的东西,大家都会本能地去维护它,并自觉阻止破坏行为,使好的更好;反之,对破损的事物,人们不仅会对破坏行为视而不见,甚至会加剧它的破坏程度,使坏的更坏。

受齐巴杜“偷车试验”的启发,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詹姆斯?Q?威尔逊和预防犯罪学家乔治?L?凯林于1982年在《大西洋月刊》(atlanticmonthly)上发表了《警察与邻里安

全:破窗》一文,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社区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没有及时对其进行维修,有些人便会因此受到心理暗示去打破更多的玻璃。这样会给人造成了一种社区治安状况无序的感觉,社区治安将日趋恶化。就肇事者而言,其破坏行为或犯罪行为的质与量则会日趋升高。久而久之,居民将会产生恐惧感,对社区警察失去了信心,人们的正义感和社区责任感也会丧失殆尽。在此氛围下,社区犯罪会日益严重。

从20世纪末开始,“破窗理论”被成功地运用于刑事司法领域和企业经营管理当中。有关环境、细节、预防、打击等观点,是“破窗理论”的精华部分。“破窗理论”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乔联蓉在《优化环境、关注细节、重视预防——破窗理论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2008)一文中提出,“破窗理论”是精细化管理的最新成就,从优化环境、关注细节和重视预防等方面入手,可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研究者李吉昌指出,不能轻易出现“破窗人”和“破窗事”,一旦出现,一定要及时、公正、公开地给予必要的处罚,以此警示全体成员,从而防止出现“破窗”现象,避免积重难返,成疾成患。目前,运用“破窗理论”防范教育考试舞弊的文献还较为少见,值得深入进行探讨。“破窗理论”对于防范国家教育考试舞弊无疑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具体应用中,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应重视细节,采取打防结合的形式,并且要惩戒有力,以增加考试舞弊者的舞弊成本。

三、“破窗理论”对防范国家教育考试舞弊的启示

“破窗理论”对防范国家教育考试舞弊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优化环境、关注细节、重视预防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改善工作方法,提升考试管理工作的水平,确保国家教育考试的安全性,以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创设良好的考试环境,维护健康的考试生态,使之不想舞弊

考生对考试环境的感觉是非常敏锐的,如果考试环境杂乱,则表明考务管理混乱,就会使考生降低道德操守标准,产生舞弊冲动;反之,如果考试环境整洁肃静,则表明考务管理有方,考生就会自觉规范行为,不作违规之举。从这个意义上讲,考试环境对于规范考生的行为具有重大的意义。

(1)使用标准化考点,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

国家教育考试应使用标准化考点。为此,应建立网上视频监控系统、考务综合管理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等,并对考点设置、考点准备、考场设置、试卷安全保密、考务人员选聘与培训、考试组织等环节提出规范标准。考点环境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能够确保考试硬环境的规范、有序。另外,不应忽视考试的软环境建设,考点工作人员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考场的监督检查工作,严格维护考场纪律与秩序。在广大考生中进行考试诚信教育和考风考纪教育,营造“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考试氛围。应加强对考点周边无线电信号的监控,维护好考点周边环境的治安和交通秩序,创设良好的考点外部环境。良好的考试环境,有利于防止学生产生考试舞弊冲动,有利于消除考试舞弊借口,通过对环境的治理可以规范考生的行为。

(2)联防联控,综合治理考试环境

近年来,在各类国家教育考试中,考试舞弊活动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技术手段不断升级。由于考试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致使国家教育考试主管部门无力独自承担考试管理的全部职责,尤其是对考试环境的综合整治,需要与公安、保密、宣传、通讯监管、检查、城市管理、电力保障、交通管理等多部门协作配合,以实现从单一的部门管理向多元化的“联防联控”转变。多年的实践证明,国家教育考试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能够确保国家教育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形成责任明确、分工协作、联防联控、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因而成为综合治理国家教育考试环境、确保考试安全的有力武器。

(3)重视道德教育,倡导诚信风尚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也给道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社会上出现了各种不诚信的行为,考试舞弊现象时有发生。然而,考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诚信状况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自强、社会的进步及考生的自我发展息息相关。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应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考试诚信教育不是社会、学校、家庭或教育者的单方面职责,在建立国家诚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各方道德生态因子共同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考试环境。由此,可为考生建立诚信档案,记录作弊考生信息,接受社会查询并将该信息提供给招生单位,以确保学校诚信教育能够真正取得成效,引领社会实现崇尚诚信的风尚。

2.重视细节,打防结合,使之不能舞弊

“破窗理论”的创立者威尔逊和凯林指出:“错误未予纠正的任何征兆,哪怕是很微晓的细节都将引发严重的问题。就连医生现在也认识到,日常保健远比等到生病才被迫就医更有效。”[2]以预防为主,可以防止考试舞弊事件的发生,牢牢掌握国家教育考试管理工作的主动权。为了达到预防的目的,考试管理者务必做到以下三点:

(1)重视细节管理,树立危机意识

“魔鬼很可能潜藏在细节之中,但通往成功的道路正是由这些细节组成的。在小事情上做到完美,就能避免‘破窗现象’的发生”[3]。国家教育考试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考试工作人员若想要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破窗的某些细节,靠的是高度的责任心。考务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工作,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无论是大事还是小情,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以细节的完美获得成功,培养自己在事发之前就能发现问题进而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发现考试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某种“破窗”苗头,就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将其扼杀在

萌芽中。考试管理工作平凡无新意,长期从事该项工作,不免会产生松懈、浮躁的心理。为了确保考试安全,最重要的是时刻保持警惕,对可能危及考试安全的因素,要全面掌控,并制定好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2)实施全程监控,增加舞弊难度

现代技术既能为考试舞弊推波助澜,也能为消除考试舞弊立下战功,科技防范是对人力防范在技术手段上的补充,应不断增加其在发现、阻止、反应等环节的科技含量。改进现有考试方式,加强对高科技对抗手段的研究,采用电子巡查、屏蔽技术、指纹身份认证等方式,防范高科技作弊,杜绝舞弊事件的发生,增加考试舞弊的难度,提高技防效果。防范考试舞弊要从考试的全过程入手,实施全程监控、无缝对接。在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应认真做好对考试命题、试卷印制、运送、保管以及考试实施、评卷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工作,对考务人员、考试场所应做到实时实地全程监控,以防范为主,查找监控死角,不留舞弊空间。否则,在监控的盲区发生舞弊事件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防范能力

在国家教育考试的考务管理中,我们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就是,“人防技防以人防为主,打防结合以防为主”。技防是预防和打击考试舞弊的有力武器,是考试安全综合治理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教育考试管理工作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但我们还应该看到,任何先进的技防手段,最后还需要由人来处理。另外,“人防”存在的缺陷,远比“技防”存在漏洞更加可怕,因而不能片面地强调技防,只有将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技防的作用。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考试管理队伍的建设。考试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管理部门应着力选择责任心强、熟悉舞弊形式、具有识别能力的教师,使其参与到考试的实施过程中来,建立一支熟悉考试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具备较强的考试执法能力、专业水平和改革创新精神,保证公正文明执法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考试管理队伍。

3.惩戒有力,增加舞弊成本,使之不敢舞弊

为了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性、严肃性和示范性,在对国家教育考试舞弊事件的处理上,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做到处置有力,增加考试舞弊的成本,使之不敢肆意妄为参与舞弊,同时要做好惩戒防范工作。

(1)维持考试秩序,健全国家考试法规体系

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进行资源分配的重要手段。为了能够公平、公正地组织实施考试,保障考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考试的信誉,维持正常的考试秩序,国家有必要制定统一的考试法规,这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依法治考的必然选择[4]。国家教育考试法应对考试的实施主体、职权、程序、责任等做出明确规定,并以实现考试公平、保障机会均等为价值取向,致力于对考试舞弊的防范与有效遏制,对考试舞弊行为的界定及对舞弊的处罚办法应予以明确,特别是对考试舞弊行为的概念和构成要件、行为表述、法定量刑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树立“法律至上,依法实施考试”的理念,保证“平等竞争”这一考试制度核心价值的实现。

(2)加强制度建设,使考务管理有章可循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是统一时间、统一内容、人员集中的考试,这项考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考生多、规模大;2)过程长、环节多;3)对政治、文化、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为了确保考试能够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必须有强大的考务管理来配合。为此,应加强制度建设、设置考试管理机构、采取防作弊措施等,以保证国家教育考试能够按正常的周期进行。在实践中要科学制定规章制度,要明确规定考生条件、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标准、考试层次、考试日期和时间等,制定考试管理和保密的规则,确立成绩评定等级,要对考试的运行程序进行精心设计,对考试各流程及环节要层层设防、环环相扣,起到规范考生行为、防止的作用,以防范“破窗”现象的发生。

(3)加大制裁力度,切断利益链条,增加舞弊成本

为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严肃性,应严格遵循“防弊视为要政,行法亦不姑息”的理念[5],针对各类考试舞弊形式,明确制裁制度和制裁措施,包括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经济制裁等。对参与舞弊的考务人员,要严格追究其责任,从严处罚,不得。对于在校生参加国家教育考试有舞弊行为者,应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规定,为其建立诚信档案,记录作弊考生信息,接受社会查询并向招生单位提供相关信息;考生违纪将被取消当科成绩,考生作弊则其当次报名参加的各科成绩均无效。除此之外,还要依据校内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对其进行处置,应严而有度,处理到位,处理结果应张榜公布以儆效尤。这些制裁措施虽不能从根本上彻底铲除舞弊行为,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舞弊事件的发生,增加了舞弊成本,维护了国家教育考试的安全性,对有舞弊企图者起到了震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向东.我们如何应对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n].中国教育报,2008-03-04.

[2]毛建国,毛瓒.国家考试舞弊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考试,2011(8).

[3]朱飞,聂启元.破窗理论与班集体建设[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

[5]乔联蓉.优化环境、关注细节、重视预防——破窗理论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

[6][美]迈克尔?莱文.破窗[m].冯斌,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科技创新的利弊篇5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新动向

一、引言近年来,国内外一些上市公司相继曝出会计造假和舞弊丑闻,使得人们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客观独立性产生了质疑,严重破坏了企业的诚信和社会道德,同时也使得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侵害。银广厦、琼民源和郑百文的远去不代表中国财务舞弊的终结,科龙电器、银河科技、天津磁卡等舞弊事件的频频发生表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离我们并不遥远。随着会计舞弊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立法机关、政府、投资者、社会公众以及会计界等各方面人士的强烈关注,使其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会计范畴,而演变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财务会计法规不够健全,证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够完善,行政监督管理体制不够合理,部分上市公司为满足其股票发行、配股或避免连续亏损的需要,会进行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舞弊操作。为了能有的放矢地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确保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手法的发展趋势及其控制对策进行研究。

二、我国上市公司舞弊的传统形式会计舞弊是指财务舞弊主体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和报告过程中,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重要性和实质性财务事实的违法、违纪行为。上市公司典型的财务舞弊手法有以下几种:(一)自我交易:不少上市公司设立空壳公司或皮包公司,通过资金运作虚增收入、资产或虚减费用、债务。这些空壳公司实为同一主体所控制,是实质意义上的关联方。(二)循环交易:一些上市公司经常通过多方交易进行循环交易,如上市公司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给B,B又卖给C,C再卖回到上市公司。这样的财务安排,既可以增加营收规模,又可以节税。(三)现金陷阱:目前,一些上市公司隐瞒借款、隐瞒出具发票、隐瞒担保现象还很严重,这是危害上市公司质量的最大祸患之一。

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形式变化的原因及发展趋势(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形式变化的原因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传统的舞弊手法受到遏制,衍化出新动向。(1)公允价值的运用面临严峻的挑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实际运用的情况下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虽然在近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真正公平的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依然难以获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公允价值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来自关联方的交易方面,经过关联交易的过程,上市公司可以“轻易的”完成利润的操纵。(2)在《无形资产》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摊销不再仅局限于直线法,且对摊销年限不再作具体规定。上市公司可能通过调整摊销的方法和年限来进行盈余操纵。(3)按照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需要同时满足规定的五个条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是对于两个阶段的界定,公司拥有较大的自,这就为公司进行舞弊创造了条件。(4)在《借款费用》准则中,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扩大给上市公司进行借款费用利润操纵指引了道路。(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发展趋势通过对我国银广厦、达尔曼、丰乐种业、华源制药等近二十家国内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延伸会计舞弊的手法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多变。尽管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从以上环节有力地规范了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对防范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新准则某些方面的缺陷使得企业依旧能从中找到漏洞,这些漏洞将成为下一步会计舞弊的平台,成为舞弊发展的主流趋势。通过观察分析,我们会得出以下的结论:第一,大部分企业都会通过伪造有关交易的相关文件及凭证、虚构信息流、编造有关会计交易的记录和财务报告等,虚增利润粉饰报表。第二,舞弊手法从单一的虚增收入转变为虚增收入,虚增无形资产、固定资产,虚构在建工程,阴阳合同等多方式的并存,舞弊形式越来越复杂了。第三,同样为虚增收入,简单的利用空壳公司,虚构信息流等手法越来越不被上市公司接受。而利用隐瞒炒股,增加其他业务收入,变投资收益为主营收入等较为复杂的方式开始流行起来。第四,各种舞弊手法中,通过虚增收入舞弊的金额在舞弊总金额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通过其他舞弊形式舞弊的金额在舞弊总金额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舞弊的总金额不断的上升。总体来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从集中在期末的舞弊到连续、均匀、系统地舞弊的过程。

四、对上市公司的舞弊新形式我们的应对策略探究1.转变审计思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职业判断水平在新会计准则环境下,需要改变审计思路,由传统的账项审查拓展至资产评估、风险分析领域。为此,审计人员必须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其实际技术操作水平。同时,审计师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提高职业判断水平。2.提高和完善审计技术和方法由于现在的会计舞弊科技含量高,并具有隐蔽性,所以必须不断提高和完善审计技术和方法。比如,增加对审计科研的投入,借鉴发达国家的审计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审计技。

参考文献:

[1]accountingFraudanditsControlinChina:anenterpriseCultureperspective

[J].Journalofaccountancy,2005.

[2]田光伟.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发展趋势

[D].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

[3]施金龙,万东敏.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识别

[J].价值工程,2011.

[4]孙建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治理对策

[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

科技创新的利弊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考试作弊成因对策

一、独立学院学生考试作弊的严重现状

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规模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普通高校的优势办学资源与优质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自1999年出现以来独立学院发展迅速,目前经教育部批准和确认的独立学院有300多所,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支新的重要力量。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独立学院生源整体素质不高,独立学院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弱、学习习惯差等原因,个人诚信缺失问题较之普通高校学生显得比较突出,尤其表现在对考试作弊的认识和行为上。以我近期对某独立学院近5000名学生的一项调查为例,回答认为考试作弊很正常的达3095人,占61.9%;回答认为身边大部分人有作弊经历的达2670人,占53.4%;回答自己曾经有过作弊行为的竟达2383人,占47.7%。在该独立学院的年度学生处分案例统计中,因考试作弊被处分的占被处分总数的60%以上。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研究分析独立学院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加强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推进独立学院健康和谐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引发独立学院学生考试作弊的各层面因素

1.学生层面。

(1)学习基础弱。独立学院录取分数线普遍低于母体学校达20―50分,有的甚至达到100多分的差距,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弱,有的文化基础较弱,有的学习方法不当,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问题。

(2)意志力不强。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好,加上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长大的,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付出,凡事喜欢走捷径。

(3)自控力较差。独立学院中大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处于中下游水平,在学习上缺少成就感,对学习兴趣不大,没有养成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一旦失去外来的压力,便极易放纵自己,造成学业上的危机。进入大学,远离了父母的管束与高中教师亦步亦趋的督促后,一部分自控力较差的学生经常旷课,沉迷于网络、恋爱、游戏、小说等,把学习抛之脑后,平时不努力,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

2.教师层面。

(1)教学过程敷衍。独立学院部分教师在学生观和成才观的认识上存在偏见,认为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能力弱,自控力差,只要能正常毕业就可以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敷衍了事。一方面不认真备课,上课照本宣科,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无法吸引学生,教学效果差,另一方面对待大面积旷课、抄袭作业等现象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如此种种,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作弊“提供”了可能。

(2)命题方式投机。部分教师为了片面追求考试的及格率,在设计试卷时要么大量地引用教材上的例题和历年考试真题,要么给学生划定详细而具体的考试范围。每到考试前夕,校园里的复印店里挤满了微缩各种复习资料的学生,不能确定这些微缩资料是否都会造成作弊事实,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绝大部分微缩资料都会带进各个考场,给作弊尤其是夹带作弊埋下了隐患。

3.学校层面。

(1)师资数量、质量存在问题。很多独立学院为了节约办学成本,师生比相当不匹配,师资数量和质量都很难保证教学。独立学院的师资主要由母体学校各学院委派教师、聘期不足一年的外校教师、独立学院专职教师三部分构成,其中独立学院的专职教师只占了很小的一块。母体学校和外校老师由于兼着自己本校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独立学院的教学中去。更有甚者,有些母体学校开课院系把独立学院当作青年教师的试验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独立学院学生作弊严重表面上来看是学生学习能力弱,诚信意识差,究其深层原因,学校和教育者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2)课程设置不合理。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因为“血缘”相近,设置的专业相同,共享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所以很多独立学院完全或绝大部分采用母体学校相同专业的课程设置计划。而客观上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无法适应母体学校的课程量与课程难度,当“跳一跳仍摘不到果子”时,一些学生就会铤而走险。

(3)激励标准单一。目前独立学院中普遍采用的激励机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毕业生等一系列奖励。学习成绩成为评判这些奖励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学生的思想品德、创新能力等方面则往往被忽略。这种单一的激励标准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反而会对学生考试作弊产生负面影响,即使是那些课程成绩较为出色的学生,在奖金和荣誉的诱惑下,也会渐渐背离自己的诚信原则。

(4)监考人员松懈、放任。部分监考人员责任心不强,具体表现在:有的在考前没有认真地对学生进行考风考纪教育,不能做好考前清场工作,没有努力排查隐患;有的在考试过程中对学生的一些“小动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不管,甚至造成考场失控;有的曲解了监考的目的,不把监考的重点放在“防患于未然”,及时将学生的作弊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而故意“引蛇出洞”,等学生形成作弊之实时,再来个“人赃并获”。[2]

三、创建独立学院优良考风的初步构想

1.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与学风建设。

考风好坏直接体现人格教育质量与学风的优劣,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与学风建设反过来又能促进考风的好转。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大学生考试作弊,违背了做人最起码的原则,反映了大学生不诚信的一面。辅导员在对他们的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行,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及时纠正他们不诚信的言行。另一方面,要通过开展各项诚信教育活动,培养他们讲诚实、守信用的优良品质,克服“侥幸”、“投机”和自控力弱等心理毛病。其次,要加强和改进教育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一方面要贴近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搭建有效平台,大力开展以理想、成才、求知、求职、自立等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举办学术会议、科技创新等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学生社团活动,强化社团育人功能,通过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巡礼等契机大力开展各类科技、才艺、文体、创业等竞赛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长、成才。[3]

2.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应用,着力培养实践能力。

独立学院与其母体学校虽然都属于本科层次,但生源上的差异性必然导致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上的差异性。母体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一般要满足“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要求,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基础课程的门数较多,内容较宽和较深,以保证学生有较强的适应性。与母体学校相比,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具体,专业指向性更加明确,培养规格更加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合实际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上要“削枝强干”,基础以够用为度,课程要更加突出专业针对性,强调实用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适当减少课程门数,整合课程内容,突出专业主要课程,把加强基础与强调针对性有机结合。[4]同时,强化主要课程的教学,以弥补“三本”学生基础相对较差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应试负担减轻了,实践能力增强了,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与认同感加深了,自然也不需要、不愿意去作弊了。

3.从严执教,改进考评方式。

第一,任课老师应当端正教育态度,认真备课,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乐,面对考试胸有成竹,自然无需作弊。第二,教师要摆正考试与教学的关系,考试是检验自己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放弃划定考试范围的做法,一来可以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二来可以减少作弊现象。第三,实施考教分离。考题尽量减少纯记忆性内容,偏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这样,任课老师就不能在考试之前借辅导之名行划范围之实,从而尽量减少学生有针对性的夹带作弊。第四,根据学科特点,采取多元化的考试模式,可以增加开卷、机考、写论文、实验考核、集体答辩等多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不便作弊、不能作弊。第五,优化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学生综合评价制度和单项奖励制度,不能纯粹以学习优劣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促进学生消除片面的成绩观和个人发展观,以人性化、多元化、实用化的激励手段和评价方式满足学生超越自我的需求,激发他们的进取意识,[5]鼓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推进考风建设。

4.完善考试管理制度,严格考场纪律。

完善的考试管理制度和严格的考场纪律可以预防和消除学生的作弊企图。第一,教务处应当合理安排考试时间、教室、随机编排座位号,配备足够的监考、巡考人员。在考前加强对考试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进一步明确考试管理人员职责,维护考试的严肃性。[6]第二,提高监考酬劳,调动考试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责任心。加强对考试过程的监督管理。对于责任心强,监考、巡考认真的人员适当给予奖励,对不认真履行考试管理职责的人员提出批评,责令改正,构成教学事故的严格按照规定处理。第三,监考人员应在考前做好考场清查与考纪教育工作,在考试过程中严格监考,不给学生以作弊的机会,而不是先不闻不问,等到考场失控后再严打严抓,失去监考的根本意义。第四,加大考风建设的技术投入力度。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学校可添置电子信号屏蔽设备,通过技术手段阻止学生利用通讯工具作弊。

参考文献:

[1]楼锡锦,胡建兵.独立学院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特点分析――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06,(3):55-58.

[2]韩军.民办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客观原因及防控机制初探[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5):119-122.

[3]吕品飞,秦晓菁.论独立学院学风建设[J].科技信息,2007,(13):337.

[4]曹军,张拥华,袁剑波,刘绍勤.正式差异强化应用错位发展形成特色――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探讨[J].现代大学教育,2007,(3):106-109.

科技创新的利弊篇7

关键词:高考;舞弊;犯罪;防范

中图分类号:G632.474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李晓庆(198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招生录取;

赵海富(1976―),张家口市教育考试院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招生考试;

申静(1980―),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招生录取。

考试作为检验学习效果和甄别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古今中外都很受重视。当前,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考试作弊这一问题愈加突出,舞弊之风正在全球蔓延,日益成为全球性的社会“怪胎”。普通高考是国家根本的人才选拔制度,事关广大考生利益,事关亿万家庭福祉,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诚信高考、公平高考、平安高考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2016年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施行后的首次高考,也被称为“史上最严高考”,替考、作弊、协助作弊等行为轻则拘役,重则入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明确将考试作弊入刑定罪,对考试作弊行为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对综合整治国家教育考试环境,切实维护社会诚信、公平竞争、考生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正确的价值指向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考舞弊的现状及特点

1.舞弊手段趋向高科技化

当前高考作弊高科技化趋势十分明显,作弊手段逐年升级,花样翻新,从作弊跑鞋到隐形耳机,从“多用记忆笔”到反探测作弊橡皮,从多功能手表尺子到纽扣摄像机,从专用皮带到作弊眼镜,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口腔骨传导耳机更是让作弊者“武装到牙齿”,同时这类舞弊器材传输非常快,几秒钟即可完成,还能随时转换频段,声音、文字可相互切换,普通的金属探测器也很难发现,层出不穷的作弊神器不断翻新,使人防不胜防,防范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2.舞弊行为趋向职业化

高考被不法分子视为有利可图、一本万利的“唐僧肉”,通过高考舞弊来获取非法利益甚至成了犯罪分子的生财之道,形成了黑色利益链。尤其是在个别地区,考试舞弊已经成为一种“新兴产业”,舞弊团伙常年以此为业,把舞弊看作“做生意”,既然是生意,就需要不断“开拓市场”,追求规模效益,作弊也由过去的以代考作弊的初级“作弊产业”形态,发展到为获利而专门为考生提供作弊服务的网络组织“地下产业链”,而且有滋生蔓延之势,这导致高考泄密范围越来越大。

3.舞弊方式趋向团伙化

群体性作弊和作弊经纪人的出现使考场舞弊的社会危害性更大,舞弊方式也由个体行为逐步演化为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群体性作弊。舞弊团伙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而且团伙内的分工越来越精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舞弊链条。

4.舞弊行为趋向组织化

高考作弊的既得利益集团依靠权力与资本,实施有组织、有预谋的高考舞弊案件。2015年6月,江西南昌“6・7高考替考”事件,说明高考舞弊背后的既得利益集团成分极其复杂,各种成分在这条灰色“产业链”获取各自的更大利益。本应是我们“最信得过的人”,却迈不过金钱关、人情关而监守自盗。这种组织化力量的强大,意味着在个别地区,高考已经事实地遭遇特殊利益集团捆绑,在以集体舞弊的形式制造不公。

二、高考舞弊存在原因分析

1.教育及社会评价方式有待完善

再完美的制度也存在缺陷,现行高考存在体制上的缺陷,尤其是评价机制过于僵化。在高考“指挥棒”下,在一切以升学、学历为标准的强大舆论压迫下,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主要是“升学率”,家庭对孩子的希望看的是“升学”,孩子对未来的幻想寄予的是“升学”。“升学”的绳索牵动着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心。教育的本体功能被异化了,通过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被弱化了,忽视了教育的本体功能。高考教育是一种功利性教育,把考试和升学当作衡量和规范一切教育活动的标尺,僵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机制,忽视了人才培养的过程性、多样性和合理性,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诚信教育体系有待建立

当前社会处于经济迅速发展的转型时期,经济体制不完善,政治体制改革有待加强,新的道德体系还未完全构建,这些都导致社会上存在某些诚信缺失、道德缺损的现象,同时功利、竞争、效益的观念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在社会总体资源分配有限的情况下,受家庭出身、户籍的差异以及社会选人用人机制存在任人唯亲等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的流弊,在“分数就是硬道理”的现实环境中,竞争更加激烈。当舞弊行为的成本远远低于收益时,考生就有可能抱着侥幸的心理铤而走险。

三、防治高考舞弊的措施

1.诚信教育武装头脑,让考生不想舞弊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和不劳而获的投机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加强对考生的正面引导和思想教育,言传身教,摒弃不良社会思想,培育健康、积极的社会文化氛围,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实施诚信教育,建立诚信档案,推行个人信用制度,弘扬诚信应考的正气之风。

2.法治教育加大惩戒,让考生不敢舞弊

教育部门对考试舞弊处理多是以通知、意见等文件形式作出相关规定,缺乏法律的权威性,每当处理舞弊案件时,往往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将考试作弊入刑定罪,对国家层面的考试作弊进行刑事打击,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高考舞弊行为。同时应加快推进考试法的立法进程,以法律的威慑力来维护考试的公信力,使心怀鬼胎者望而却步,使打击舞弊现象有法可依。

3.提升技术、强化防范,让考生不能舞弊

制定全面的防范措施,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齐抓共管”工作机制,责任明确、各司其职,开展综合治理。强化人防,升级机防,实现考试数字化监管。建设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实现“考场、考点、省级考试机构、国家考试机构”的四级互联互通和实时监控。同时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升级,启用身份识别系统、无线电作弊防控系统、考场电子监控系统,以实现考试的数字化监管,积极应对高科技犯罪。

4.多元选拔、个性发展,让考生不需舞弊

中国人民大学少汪来利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与其不让学生舞弊,不如让学生不能舞弊,最好是提供不需要舞弊的考试。”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推动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实施多元考试选拔制度,要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状,扭转“唯分是举”的选拔机制,尊重和发挥考生的个性,引导学习者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让考试从“教育目的”回归其作为“教育手段”的本来面目;让考生以健康的心态看待考试,以正确的行为对待考试。

参考文献:

科技创新的利弊篇8

关键词:科技之利科技之弊道德

“科学”一词在梵语中指“特殊的智慧”,其含义随着实际运用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科技这一概念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却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科学与价值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人类自身的问题,因为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因此必须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与导向作用使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遏制科技之弊,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一、科技之利

科学这特殊的智慧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充分显示了它的魔力,使人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实惠。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发现和发明使人类逐渐强大起来,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科技使得人类社会异彩纷呈,就像有人所说的那样,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眼睛的延伸,使人类能够探测到更广阔的和更微小的世界;从古代的以步步远到现在的上天入海(飞机、航天飞机、火箭、宇宙飞船、潜艇等),人类已经可以驰骋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各种交通工具是脚的功能的延伸,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甚至月球上也留下了人类深深的足迹;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完善是嘴巴和耳朵的延伸,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能相互沟通与交流,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地球已经开始变成一个地球村……科技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物质影响和非物质影响是无可估量的,人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历史前进的步伐,领略到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无穷魅力。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必将继续引起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的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而所有这些变革都将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今天,科学技术对我们人类而言已经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它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总之,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哺育出的最精致绚丽的花果。它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必将为人类开创美好的未来。

二、科技之弊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冀,但当人类为科技高奏凯歌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科技也有损害人类的负效应一面,对其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给地球带来灭顶之灾,最典型的莫过于目前面临的全球温室效应、核武器威胁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科技的发展趋势具有毁灭人类的潜在威力。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其不确定性因素也在随之增长,加上利益因素的驱使,使处于加速创新中的科技更是伴随着越来越难以预测的风险,可能会造成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失效与颠倒,甚至摧毁整个人类和地球。科技的毁灭性威力,集中表现在人类的两个科技新宠,互联网和基因技术。互联网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成为影响巨大、最具潜力的大众媒体,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但是,在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黄色污染”、“灰色污染”,使一些人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互联网的勇士们早就宣布,要将网络变成一种生活,可是,当虚拟替代了真实,作为社会的人的存在也就消失了。

生物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得科技这把双刃剑更加锋利。生命科技能够治疗疾病,经过基因改良可以产生更多新物种,另一方面由于它干预自然,使人类可以对生物生命进行“任意修改”,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这种新的污染源很难消除。基因改造的完人究竟是人类还是高科技产品呢?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以往科学计划有很大的不同点,基因技术对人类内在自然的改变更直接冲击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伦理道德,它将产生复杂的人类伦理、法律、社会问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扭曲,正毁灭着我们的社会基础和精神世界。

另外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所付出的生态代价。很多人没有形成根本的环保意识,从而肆意挥霍和破坏生态环境为我们所提供的一切,造成天空不再蔚蓝,空气不再清新,河流不再清澈,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枯竭的资源、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这不仅影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这是威胁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最严重的问题。

三、科技需要道德

我们提出科技之弊,并不是呼吁世人去阻止现代科技的发展,而是让世人及时看到科技的双重性,从而采取积极的步骤,趋利避害,消除或降低科技对人类的负面影响。科技的负效应追究其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在于人类自身,科技的主体是人,它的负效应和人类的贪婪、非理性以及人类社会制度的种种缺陷有关,因此可以说: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是人的问题,科技在善的手中,便为善,恶的手中便为恶!因此消除科技之弊,除了依靠科技本身,人类还需要通过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等措施来创建一个科学的防范体系,使一个个单项的技术发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整个体系中得到制约。而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加强对科学伦理道德的研究,通过道德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促使人类反思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必须要有一种严格的道德制约。

第二,加强科技伦理的教育,要让科技人员重视伦理问题,自觉地用伦理价值规范及其精神制约其研究活动,并在科技—伦理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客观公正性和公众利益优先性的基本伦理原则,在科技与社会伦理价值体系之间建立有效的缓冲机制。

第三,加强科技伦理常识在全民中的普及。相关科技工作者、管理决策者和新闻媒体,应尽可能保障公众对科技的知情权,这样公众才能对科技所涉及的伦理价值问题进行广泛、深入、具体的讨论,通过磋商,对当代科技在伦理上可接受的条件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

第四,在宣传伦理知识的同时,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调节科学工作者行为的评审体制、社会法规和政策制度,并通过这些运行机制获得强制性时,才能有效地吓阻违规行为,同时使遵守规则者获得心态的平衡。

总之,科技不能完全独立地发展,人类的智慧必须时刻关注这把“双刃剑”,才能开辟一条通往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何国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2]庄嘉.人类要关注科技进步这把“双刃剑”[J].长白学刊,2001,(2).

科技创新的利弊篇9

高等教育如何真正培养人、塑造人让人更优秀,是久论不衰的话题。教育理念的颠覆性突破和创新,给学生更充分地自由选择,也提供了在擅长学科内施展才能的机会。大学路上,相比改善硬件条件,理念革新更有助于教育发展,有助于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各方面创新人才。大学之路上有创新为伴,个人才更为完整。创新于大学教育、于求知个体而言都是无止境的追寻,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大学更要以实际行动担起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厚植创新的理念,把创新意识落细落实在行动中,大学之路才能行稳致远。(何张楠)

上名校不等于接受“高标准”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愈来愈信奉“知识改变命运”,家长们为使孩子读名校而不惜一切代价。诚然,良好的教育水平和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更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领域,甚至成为顶尖人才、社会精英。然而,“以分数论英雄”的考试制度,往往使老师、家长、甚至学生本人本末倒置,过于注重知识教育而忽略了道德及心理健康教育。在丰富知识水平的同时,培育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康的心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应该是“高标准”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要成才先成人。作为家长,让孩子读名校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万万不可忽略了道德教育。

(白冰)

治理考试作弊须从中小学生抓起

一直以来,各类考试作为检验学习效果和甄别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受到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考试作弊问题俨然成为了社会怪胎,在各类考试中悄然滋长。考试舞弊,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公然践踏,是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有必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要彻底治理考试作弊,就必须从中小学抓起。一方面要通过耐心细致地教育,告诉广大中小学生,作弊是有失诚信的做法,必须坚决摒弃。另一方面也应该通过制度建设,特别是通过建立完善中小学生在校诚信制度和信用体系,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江文)

校服太美遭抵制

新学期,校服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据媒体报道,虽然“校服新政”出台已有一年,但一些中小学依旧按兵不动,部分学校虽率先推出新款校服,却仍遭不少“差评”。一些地方的家长则担心,引入的新式校服中男装太帅、女装太美,反而可能引发早恋,因此强力抵制。

(薛红伟/绘)

学生证难辨真假学生

十一黄金周期间,有许多人使用从网上购买的假学生证进入景区游玩,景区售票、检票的相关工作人员很难分辨出学生证的真假,网上买来的假学生证屡屡“蒙混过关”。对此,有景区工作人员呼吁,学生证应有全国统一的防伪标识。

(薛红伟/绘)

有钱竟成迟到的理由

有媒体近日报道,周末上培训课,一个迟到的3岁小女孩为了进教室,两次说“我有钱”,这让同样带孩子上培训课的郑女士很惊讶,但老师却说已司空见惯,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小孩子这样说。专家表示,3岁小孩自己还没有正确的金钱观,一些家长如任孩子自由发展,会酿成严重后果,需要给予正确引导。

(陶小莫/绘)

重视“丧文化”背后的真问题

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一种以自嘲、颓废、麻木生活方式为特征的“丧文化”正在部分青年群体中流行,这种现象不能不重视,但是也不能轻易做出“年轻一代的理想主义情怀已经阵亡”的结论,青少年“未老先颓”的心态背后总有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障碍短板,以至于他们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丧文化”大行其道,固然是转型社会期间多重问题叠加交织的深刻反映,但绝不意味着我们失去了一切选择的可能。重视背后的真问题,正视这种现象流行的社会语境,才是最需要我们反思的。

(张璐)

职业院校学生实习不能成为一本糊涂账

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是现代企业运营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职业技术教育,也必然需要学生的学习做到理论学习和技术学习并重,以便适应现代产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然而,一个关键问题是,职技生的实习应该怎样才能既提高职技生实际操作能力,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又能保障职技生的基本权益。推进高职院校长远发展,离不开教学与相关产业的深度有机结合。但前提是规范学生实习过程,保障学生合法权益,避免学校成为“廉价劳动力的中介”。同时要也避免高职院校拿实习代替教学,从而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成,以成为理论熟稔、技术娴熟的有用人才。(张立)

“学霸专座”是变相占座

科技创新的利弊篇10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

2005年9月1日,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开始实施,新《规定》体现了继承性和创新性、合法性和规范性的制度创新特征,体现了法制化、人性化、科学化、民主化的现代学生管理的总趋势。其中对于学生作弊处理提出了明确规定,第五十四条第4小条规定: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学生有以上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各普通高等学校也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了不同的适合各校的学生管理规定。

案例1:2005年12月8日,土木工程专业2004级学生赵某在《高等数学(2)》补考考试中,请其同宿舍同学李某代替考试。经查,李某学习较好,在考试《高等数学(2)》时是该宿舍的所有同学中成绩最好的,并一次通过,该宿舍共有3名同学未通过该课程考试,由于赵某复习不充分,害怕不能通过该科考试,请李某替其参加考试,李某起初并不同意,后经同宿舍大部分同学劝说,顾及哥们义气,抱侥幸心理替赵某考试。在考试过程中被监考教师当场发现。事后,赵某、李某均给予了开除学籍的处分。

案例2:2005年12月24日,在进行的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简称Cet4)考试中,法学专业2002级学生张某使用手机接收答案,其答案形式以数字编码的形式通过短信传递,在抄袭答案时被监考教师当场发现。经查,张某由于马上就要毕业,还没有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担心不能拿到学位,并且用人单位对其提出明确要求,不通过英语四级,工作不予接纳。该生通过网络寻找四级答案提供者,将600元以银行转帐的方式存到对方帐户,对方承诺在考试开始后50分钟内将所有选择题答案以短信的方式传递给张某。事后,张某受到了开除学籍的处分。

案例3:2006年6月16日,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前(考试时间为6月17日),有关部门接到学生举报,工商管理专业2003级学生赵某以每份答案600元的价格兜售四级试卷的答案,承诺在考试过程中用隐性无线耳机进行发送答案。经查,该生通过网络以2000元的价格买到该答案,对方称在开考半小时内通过QQ将答案传递,再由赵某将答案传给考生。事后,赵某受到了留校察看的处分。

一、大学生作弊的主要表现有所变化

近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事件屡屡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屡禁不止,广受社会关注。2003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南京某大学考场查出40多名“”(替考者)。纵观近几年的作弊情况,其作弊方向有所变化,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其趋势:由一般性作弊向严重性作弊发展,传统型作弊向现代型作弊发展,单个型作弊向组织联合型作弊方向发展。

一般性作弊主要是表现为利用作业本或课本进行抄袭;夹带复印的“缩微资料”进行抄袭;偷看他人答卷;在考场中传递答案;考生之间相互约定暗号或手势来传递答案;利用上厕所方便之际传递答案;伪造考试证件参加考试;在身体上的某些部位书写与考试有关的内容;提前在考试座位上书写考试内容等。而严重性作弊是表现为指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等作弊形式。

传统型作弊主要是表现为指以资料、课本、纸条等传统媒介传递答案作为作弊的主要方法,现代型作弊主要表现为是指利用现代电子产品如手机、网络、蓝牙耳机、袖珍无线耳机、短信手表等工具传递考试内容及答案。

单个考生作弊主要是表现为在考场作弊时为考生个体行为,没有组织,事先和其他同学没有商量。而组织联合型作弊主要表现为在考试之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学已经事先联系好,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在考试进行过程中进行作弊。

二、大学生作弊的主要原因及心理分析

众所周知,考试是一种评价手段,是一种评价教育质量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每一种考试都有极其严格的纪律和防范作弊的措施。造成考试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是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下面就针对其作弊原因进行分析:

1.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及大学生诚信度的缺失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元化的社会文化、意识随着各种媒体如书报、广播、电视、网络等全方位进入人们的生活,虽然我国为礼仪之邦,但近年来,社会上各种腐败现象、坑蒙拐骗等事件不断发生也影响着考生的心理,从心理层面对当代大学生无形中造成了心理暗示。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诚信度评价不高,同时,大学生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大学生在考虑诚信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们会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但当个人利益受到损害或出现新的利益诱惑时,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多数学生的“诚信”带有功利倾向。

2.对考试作弊行为的认知态度

据调查,大学生对作弊行为的看法,近一半的学生对作弊行为表示理解或无所谓,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要坚持反对。虽然学生对舞弊行为有清醒的的认识,但在某些条件下,会出现小范围的集体认同,如案例1中,赵某想作弊,但多数同学并没有去阻止,而且还去劝说李某去替考,这充分反映了学生的某些心态:不以作弊为耻,而是抱观望心理、侥幸心理。对于作弊者漠然视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从某些程度上纵容了作弊行为。

3.作弊动机分析

其作弊动机是多方面的,一是蒙混过关,平时学习不努力,学习目标不明确,考试时想通过舞弊的方法通过;二是担心课程重修的压力或担心拿不到学位;三是评优评奖的需要,评定奖学金、报送研究生、甚至于入党等方面对考试成绩都有要求,所以考生铤而走险;四是社会压力,社会就业对各种证书的要求,如一些单位英语不通过四级不予考虑;五是利益驱动,少数学生为了利益进行作弊。还有其他原因,如管理制度松懈、监考不严等也在客观上造成作弊的形成。

三、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作弊的防范工作

对于大学生的作弊行为,重点是防范,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作弊行为,采取严格的措施,多方面、多层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考试舞弊行为的发生,惩罚仅仅是防止考试舞弊发生的手段之一。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防范作弊行为:

1.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将学生作弊现象与社会主义荣辱观联系起来

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向学生宣传学校规定,教育学生遵守考场纪律,维护集体荣誉,互相监督,树立以勤奋学习为荣,以考试作弊为耻的良好风气。要加强对教育部2005年9月1日新实施的《规定》的学习,尤其是《规定》中对严重作弊行为的处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诚信教育,强调考试作弊的严重后果,形成“以诚信考试为荣,以考试作弊为耻”的师生共识。每一个考生都要认真学习《规定》,做到“长要到头,宽要到边,不留死角”。

2.改革考试制度,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

采用各种形式的考试方式,如开卷、半开卷、微机考试等,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对于学生机械记忆的考查,也可以减少作弊行为的发生。对于大多数高等学校来说,学位仍采用和四级成绩挂钩的方式。我们要改革考试制度,取消四级和学位的联系,改用其他的办法评价学位,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主动权。

3.加强管理,技术并进,德法并治

加强考务管理工作,尤其要加强监考人员责任心,以人为本,塑造一支技术过硬的的监考队伍,监考人员的责任心强弱对于考场是否作弊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另外在严格管理考生的同时,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如采用一体化带照片的考试证件、在考场内安装手机屏蔽器等,都能对于考试作弊起到防范作用。

4.签署诚信应考承诺书,建立诚信档案

临考前要求考生签署诚信应考承诺书,如2004年高考,教育部要求所有的考生签署考试诚信承诺书。一是教育作用,二是约束考生,效果是相当好的。在大学生的档案中建立诚信档案,将考试是否舞弊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条款,对于大学生的就业乃至今后的人生道路都将诚信作为大学生的一项起码的标准,从道德或者制度方面对其进行约束。

参考文献:

[1]杨东.大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及诚信缺失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