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内资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十篇内资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十篇

内资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1:53

内资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篇1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投融资企业;财务报表

运用融资行为来使企业壮大经济实力以及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投融资企业运行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经济结构得到改善,从而优化企业经营模式。而使得这种结构得以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财务管理。全球化经济的交融和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会计职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会计职能的性能也将发生本质改变,即从核算型过渡为管理型。破除传统守旧的观念,使财务会计管理顺应时代潮流,更加贴合现当代的经济发展趋势。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财务会计报表,同时也是投融资企业制定方针政策的主要参照物。它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投融资企业的财务报表只有通过详细审核,才能使企业账目具备精确性,如此才能为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精确的保障依据。

一、企业运营中的财务会计报表审核工作

工作任务决定工作性质。因为财务审核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因此其内容也十分的细密,它审核内容主要有:内容、形式、呈报数据、相关资料等。这种非常严谨的状态与行业本身有关,说句玩笑话,只要关乎到钱财,大家的态度都会比较严肃。投融资企业本身对于每项资金的把控力度要求就甚高,因而在财务报表审核上越严格,企业各项环节的质量才会越高,两者之间形成一个正比关系。企业在财务报表审核工作时难免会出现汇总和合并的重复性的现象,因此,只有科学、精准的的财务报表,才能对这些潜在现象做出很好的风险规避。众所周知,投融资企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它的运营和发展全靠优良的信誉、企业形象作支撑。而财务报表审核的科学性、公开性、透明性则是赢得社会支持与信任的有力依据,只有良好的口碑才能为投融资企业带来更多更大的收益。

二、财务会计报表审核的具体方式和内容分类

1.具体审核方式的分类

(1)财务会计报表审核工作进展的主要依托来源于企业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若没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对企业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与监督,缺乏企业约束力,业务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因此,在这点上要求企业法人在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必须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框架内才能更好的发挥审核作用。

(2)投融资企业在财务报表审核时,需要层次分明,具备相应的层次性。将相关资料进行有序的整理,使人一眼明了,这样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具体步骤如下:一、先将各类报表及其附件资料进行细分比较;二、审核资料,检查资料准确性;三、审核财务会计报表备份资料的准确性。

(3)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重复审查的重要性重复审查有利于查漏补缺,排查出不合理部分。这项工作主要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对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的不牢靠或缺乏这方面知识,因而导致财务会计报表出现诸多不确定因素。加上对这种因素又没有及时的解决,并且还将这种错误的方式进行了延续使用,所以在企业进行年度审核时,会出现目标与效益发生偏差的现象。因此,财务会计报表审核的重复审查对投融资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审核内容分类

(1)汇总式的财务会计报表。投融资企业审核的基础是对财务会计财务汇总报表,优良的报表可以使企业在相关问题上的处理有明确的方向,这样能够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具有可控性。

(2)审核财务会计利润报表。现阶段的公司主要有几大类,一类因承担责任不同,所以有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一类因组织形式不同,分别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而投融资企业大部分都为股份制有限公司,所以,企业权利的划分是根据其性质而定的。例如,根据股东所持有的股份而分红原则。企业的财务会计在进行利润报表的审核时,需要考虑到对各股东权益科目的审查,在保持股东既得利益的情况下,确保审核的精确性。

(3)审核会计报表间的勾稽关系。勾稽关系是指相互间存在一种可检查验证的关系,与报表相对应,和会计科目本身无关。企业在一个季度或一年内的经济经营活动中所创造出的全部利润,应该具体匹配到企业的盈亏、现金流转方向以及利润划分等方面。

三、财务会计报表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审核

1.比例的突然好转性

对于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判断比例突然好转,一般是根据企业的标准值区间来进行衡量与划分。通过和中间固定值的对比,确认审核中所存在的异常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分析出目前的经济情况。假如两者之间的一个标准差值等于2时,就代表是比例突然好转。这时就需要引起重视,分析其详因,并且检查它对投融资企业的正常运行是否存在阻碍。举个例子,比方说一家公司在最近几年的财务会计审核报表都显示为盈利,但在这一年的极差值与较低值远远超出区域标准值2的范围,这就证明这时它实际上的资金出现了问题,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检查与分析。但是在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下,使得这家公司在资金链上出现了断裂问题,而公司最终的走向也再次证明了财务报表审核时的重要性,同时也证明投融资企业对成本费用利用率、流动比率等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查。

2.相关比例优秀程度

相关比例优秀程度过于极端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对于本行业的相关优秀值的衡量,这一观点是基于同行的报表数据而言的。以当前的市场轨迹来看,如果投融资企业的一项指标明显大于行业中的优秀值,且最大优秀值比(该指标值除以该行业优秀值)减去11,结果大于百分之40时,就能够判定此指标出现了问题,若结果小于40%,则说明这个指标在正常的优秀范围之内。例如,某企业的利润指标同比去年增长了1%,但当其所得数据在与同行进行对比计算后,发现它的增长点实际上大于40%,这就表明该投融资企业的会计报表存在虚假问题。所以,投融资企业在考察指标时应对其成本利润率等方面加强审核。

四、在工程核算方面的管理与应用

金融企业在工程核算方面的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对投融资项目的管理、对融资计划的编写、对工程付款的核算、对日常公用费用的管理,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1.投融资项目管理上的实施应用

投融资项目管理上的实施应用主要表现在企业的投资项目上,它在项目的选择与实施过程中,需要将财务管理的规则作为主要依据。在这里需要将一个特殊项目除外,那就是举债资金,除此之外,其他的都需要按照财务管理规则严格执行。

2.融资计划编写的目的及重要性

有了计划好办事。融资计划编写的主要目的在于使融资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理有据,有了计划之后,一切工作的开展都会变得清晰明确。就像写企业的年度计划一样,对于下一年融资工作的规划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而且还要将写好的规划交呈上级部门审阅,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和修改后,再与企业管理者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敲定来年的融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对成本的掌控,如果贷款利息过高,而利润不显,这时就需要通知相关领导与部门进行开会研讨并进行最终的方案确定。

3.工程付款核算的概念及意义

工程付款核算实际上就是工程结算。在一项工程当中,需要的资金费用有多种多样,比如人工成本、材料成本、以及运输成本等。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众多,人员结构也相当的复杂,而每一个环节所涉及到的资金流又大,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如果不对工程付款进行详细的核算,就容易丧失对资金流向的把控,而且对于下一步的工程量也没办法给出准确的预算。因此,工程付款结算不仅仅是一个数据结果而已,它还是下一个项目的奠基者。

4.日常公用费用管理上的分类

所谓日常公用费用管理上的分类实际上就是指日常琐碎开销,包括租赁费、电费、水费、物管费等。在这项管理上应该采取总额控制法,对专项资金实行严格的控制与记录,并制定一个合理的范围。五、结束语通过本篇文章的描述,可以得出融资企业在资金的筹集与应用方面,财务管理带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同时,也是投融资企业进行目标设定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投融资企业在管理中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用以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付景艳.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方法及内容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7):216+218.

[2]应申易.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方法和内容研究[J].会计师,2016,(03):21~22.

[3]李云芳.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方法、内容分析与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22):201.

[4]曹云丽.试析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方法和内容[J].现代商业,2013,(06):271~272.

[5]张萌.浅谈财务会计报表审核的方法和内容[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3):84.

内资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篇2

【关键词】财务报表内部控制会计关系对策

财务报表是企业整体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方面的集中体现,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使得企业投资人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企业为了其自身的上市融资、银行信贷、乃至于投标资质等方面的考虑,对外披露一些虚假财务信息,这不仅会损害债权人、投资者的利益,还会为我国的诚信社会的建设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提高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质量也是迫在眉睫。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会计管理,不仅能够确保企业的资产不受损失,还能够有效地提高财务报表质量,并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一、财务报表与内部控制会计关系

(一)财务报表的真实完整性需依靠内部控制会计实现

财务报表中相关信息的取得来自于企业的日常账务处理,企业财务人员对于所发生的相关经济业务进行整理、归类后,制单、登记账薄后出具相关报表。从中可以看出,若想保证财务报表中所披露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客观、有效,应该从规范财务行为、统一会计核算标准、加强内部控制会计等方面入手。内部控制会计要从产生财务数据的源头抓起,以及对会计信息资料的加工直至完成财务报表的整个过程,都要实施内部控制会计监督,从而将相关环节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漏洞在萌芽中处置。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状况得到真实的反映,从而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有效性。

(二)内部控制会计对财务报表起到监督的作用

内部控制会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一个分支,指会计主体为了提高其自身的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的同时,企业的投资人及债权人为了确保其自身的权益不受损害,为保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方法主要包括:相关不相容职务有效分离、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企业通过内部控制会计来对其自身的货币资金、资产管理、成本费用支出、对外投资、采购及付款、产品销售及收款、税收风险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保证在企业各个关键的财务管理环节不出现纰漏,才能会使得最终的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财务数据真实。

二、加强内部控制会计管理提高财务报表质量的对策

以上市公司为例,其会计信息造假的动机无非是ipo、增发、保住上市资格等方面。归其原因,与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健全有着一定的关系,特别是内部控制会计管理问题不严难辞其咎,可以看出加强内部控制会计管理是提高财务报表质量的一条必由之路。因而,应该从深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等方面做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内部控制会计管理水平。

(一)深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企业内部控制会计管理体系的实施有赖于其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只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得到了加强,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三权分立”,才能保证内部控制会计有着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随着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有效分离,使得大多数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按法律要求有了一定程度的建立。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企业的经理层为了实现其自身的考核业绩,容易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一定的经营短视行为,从而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会计管理的执行存在一定的抵触,同时企业的监事会其职能一般为监督企业经理层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但是从现实来看,监事会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由于内部控制环境不佳,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计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使得会计信息造假成为一种可能。因而,企业只有从深化法人治理结构、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做起,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内部控制会计管理。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相当于企业的“经济警察”,对于企业整体的经济业务都能够起到监督的作用。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尤其是提高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经济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会计进行实时的监督,才能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会计工作的水平。

(1)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如果内部审计工作中不能保证独立性原则,那么内部审计工作将变得毫无意义。企业应该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入手,为其执行内审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要让内部审计人员敢于同违反企业相关制度及内部控制会计行为说不,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勇于上报,从而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会计工作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2)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当今是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成功同样也离不开信息化工作。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建立较为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得内部审计工作达到实时监控的作用。我们知道,内部审计工作一般都是对于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事后检查,虽然能够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但是毕竟“羊”还是丢了。如果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合理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对于发生的业务实施持续性审计,尤其是加强内部控制审计效能,则可以在有效提高内部控制会计质量的基础上,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总结:财务报表中所披露的信息,代表着企业目前的经营情况、预示着企业未来的发展与走势。因而,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不仅是对现有投资者、债权人利益的保障,也能为企业的潜在投资人是否可以对其投资做出正确的决策。财务报表来自于企业自身,出于趋利避害的考虑,企业有可能对其“文过饰非”。然而,如果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会计工作,提升其工作质量,便可以有效的提高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实效性。因而,从深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等方面处着手,对于提高内部控制会计工作水平,并最终挤出企业财务报表的“水分”,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参考文献:

内资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篇3

一、财务报告审计相关概念

1.财务报告的定义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2.财务报告构成

财务报告审计建立在真实、合法、完善的财务报告基础上,因此,要想做好财务报告审计,必需了解财务报告的构成,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3.财务报告审计的构成

财务报告审计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和报表附注的审计。

二、财务报告审计的具体过程及方法

《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对财务审计报告过程做出了详细规定:

1.财务报告审计的目标与范围。

①财务审计的目标。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审计活动要达到的境地,主要取决于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的以下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a.真实性,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相关会计信息与实际财务收支状况和业务经营活动成果符合程度;

B.合法性,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要求;

C.效益型,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具体是指经济活动是否做到了节约,效率和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

=2\*GB3②财务报告的审计范围。

a.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进行财务报告审计的企业单位,如:各类证券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

B.审计业务约定书约定的被审计单位会计报告期内与财务报告有关的事项,以及影响注册会计师做出专业判断的所有方面,如:产品质量保证、重组义务、承诺、亏损合同、未决诉讼或仲裁、债务担保、环境污染整治等常见或有事项;

C.被审单位会计报告期内的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告及其他有关资料。

2.审计计划。审计主体决定审计计划,每一类审计都包括准备、实施和终结三个必经阶段,在财务报告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事项、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出审计计划,确定审计程序和方法,作为实施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依据,以保证及时、有效地进行审计工作。

3.审计实施。涉及被审计单位和注册会计师,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是实施审计的重要保证。

①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告审计过程中的主要责任。

a.及时提供注册会计师所要求的全部资料,并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

B.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随时介绍有关情况,及时解释注册会计师提出的问题。

C.按照约定条件向会计师事务所及时足额支付审计费用。

②对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中的要求。

a.按照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严格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原则。

B.一般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必要时采用检查、监盘、函证、分析复核等方法,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C.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对发现的被审单位会计账目和财务报告中数据、内容或处理方法方面的错误,提出改正意见和调整说明。

D.对审计工作认真进行记录,认真研究并整理所取得的审计证据,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及时出具审计报告。

三、财务报告审计内部控制测评

内部控制是由各基本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及其构成方式,决定着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形式,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方面,主要由如下两个部分组成:

1.内部控制主要环节

主要包括:岗位责任控制;编制程序的控制;会计稽核控制;报送时间控制和公司治理层面的控制。其中编制程序的控制由结账控制、对账控制、试算平衡控制组成,会计稽核控制由报表内容控制、编制方法控制和审核控制组成。

2.内部控制测评

充分运用各种审计方法,通过审阅公司的帐、表或进行实地监察,验证企业所设计的报表编制程序的健全性及有效性,并检查各岗位、各环节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分工是否明确,相互间的制约、协调机制是否合理,相关责任制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和执行等。

检查编制财务报表的准备工作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充分、有效,会计期间、资产负债表日和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前后是否一致,是否按规定程序,认真进行结账和对账,不明原因是否按规定进行调整,是否进行试算平衡等。

四、财务报告审计的意义

1.有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股东(投资者)主要关注投资的内在风险和投资报酬,企业出具的财务报告审计,能提供有关企业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和利润分配政策等方面的信息。

2.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债权人主要关注的是其所提供给企业的资金是否安全,自己的债权是否能够如数收回。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能着重为他们提供有关企业偿债能力的信息。政府相关机构最关注的是国家资源的分配和运用情况,需要了解与经济政策的制定、国民收入的统计等有关方面的信息。为此,财务报告审计提供有关企业的资源及其运用、分配方面的情况,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内资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篇4

整合审计已经成为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告审计的必然趋势,其强大的作用必将逐渐凸显。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内控审计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整合审计工作底稿缺乏相关文件指导,加之国内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较为落后,风险意识不高,以及注册会计师职业怀疑态度和执业能力尚有不足之处,导致整合审计工作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这也是会计师事务所目前及未来几年必须重点关注与研究的方面。

【关键词】

内部整合;审计;有效性

1内部控制概念的引入

美国发生的安然、世通等系列财务舞弊案件,导致世界最大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倒闭,也促使美国出台的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发展。近30年来,西方学者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

1992年9月,CoSo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1994年又进行了增补,简称《内部控制框架》,即CoSo内部控制框架。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士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

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准则第5号”规定,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必须关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同时管理层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做出评估。所谓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指在企业主要的高级管理人员、主要财务负责人或行使类似职能的人员的监督下设计的一套流程,并由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批准生效,该流程可以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根据公认会计原则编制的对外财务报表提供合理保证,它包括如下政策和程序:(1)保管以合理的详尽程度、准确和公允地反映企业的交易和资产处置的有关记录;(2)为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编制财务报表记录交易,以及企业的收入和支出仅是按照管理和公司董事会的授权执行,提供合理的保证;(3)为预防或及时发现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未经授权的企业资产的购置、使用或处理,提供合理保证。

2008年6月28日,我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并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自2009年7月1日起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包括上市公司)执行,同时鼓励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参照其内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在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之后,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及保监会于2010年4月26日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可见,我国已形成“应用+评价+审计”三者紧密结合的内部控制制度模式,这是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立足本国国情的成果。该内部控制制度模式对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是管理层的责任;为了增强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的可信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虽然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鉴证业务,各自具有特殊性,但是从审计流程来看,二者存在许多共性。美国在继SoX法案提出后,率先开展了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在实践探索中提出了整合审计这一创造性概念,通过资源共享、审计流程再造,执行整合审计流程时满足两种审计目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提出注册会计师可以分别执行两种审计,也可以整合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在提供审计业务的方式与方法上有一定自主选择的空间。但是,虽然目前很多会计师事务所都提倡整合审计,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如何开展整合审计,甚至尚未意识到内控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之间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基于上述背景,笔者希望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例,浅析会计师事务所整合审计的有效性。

2整合审计的意义

从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作为财务报表审计的一个过程和关键审计程序,到今天会计师事务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发表独立的审计意见,足见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报表以及企业整体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性。有效的内部控制在减少舞弊、加强企业管理水平甚至提升业绩方面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这也是内部控制审计产生的原因。

内部控制审计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内部控制审计是与财务报表审计平行的均属于基于责任方认定的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对于企业而言,年末要接受双重审计,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整合审计是符合其利益的最佳选择。而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内控审计通过恰当的资源整合及了解与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从而实现风险评估的目的,突出风险控制点,提高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总之,二者终极目标均是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可信性,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内控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可以利用彼此的工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财务报表时需获得的信息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利用内部控制审计结果来修改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并利用该结果来支持分析性程序中所使用的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在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需慎重考虑识别出的控制缺陷。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估财务报表审计时实质性程序发现问题的影响,最重要的是,需要考虑发现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对应的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有效性。

因此,在整合审计过程中获取的审计证据可以相互印证和利用,对两种审计进行整合,可以有效的利用审计资源实现审计目标,提高审计质量。

3会计师事务所整合审计的有效性

3.1对于之前会计师事务所单纯实施财务报表审计而言,整合审计则是加入了内控审计的内容,而整合审计所起到的“1+1>2”的效果也因此产生。内控审计通过恰当的资源整合及了解与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从而实现风险评估的目的,突出风险控制点,提高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笔者认为,整合审计确实可以起到节约审计成本的作用,但是,在内控审计过程中,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包括企业层面的组织结构、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及具体业务层面流程的了解,从而识别出内部控制缺陷。通过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分析和评价,识别重要风险点,并评估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从而指导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计划和策略,这是整合审计相对于财务报表审计而言最重要的贡献和作用。

为突出表现整合审计的优越性和有效性,笔者将以不同业务流程为例,具体说明整合审计过程中,内控审计对财务报表审计所起到的风险导向作用。

3.2从工程项目流程看在建工程核算与企业经营风险

a公司作为化工企业,工程项目较多,且具有规模大、投资时间长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又进一步分为基建项目、技改项目和大修项目。在对其工程项目进行内控了解时发现,a公司出现个别技改项目最终按基建项目进行验收和管理;个别小型基建项目最终竣工验收时总投资金额翻番,变为中型基建项目。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多种,如:个别项目由于初步设计不到位,导致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发现基建工程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从而进行二次设计,增加、删除或修改某项设计,以至于基建成本增加;个别项目由于时间紧迫,出现“三边工程”,即存在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由于缺乏严格的初步设计和概预算管理,导致工程成本难以有效控制。当然,针对初步设计不到位情况产生的原因,审计人员进一步追查,则可能发现初设评审工作或施工图会审会议流于形式、设计单位的选择未履行相关程序、设计变更审批程序不到位等控制缺陷,甚至要考虑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是否存在舞弊嫌疑。因此,在对a公司工程项目流程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评价后可知,其财务报表审计中,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的准确性认定将作为重点关注项目,在建工程科目是否存在高估资产的可能,是否存在费用化项目资本化处理的可能,是否应对某项在建工程计提减值准备等等,都是财务报表审计中必须要考虑的风险点。同时,a公司存在大额贷款,现金流紧张;而工程项目投资大,项目周期长、项目管理不规范,使得部分投资资金未能得到有效利用,无疑反应出公司资产管理及运营存在风险。

3.3从生产管理流程看成本核算

B公司主要生产焦炭、甲醇、粗苯等化工产品。在对其生产流程进行了解后得知,B公司生产部门每天编制生产日报,每月编制生产月报,并向财务部门报送。财务人员根据生产月报反映的生产数量,确认产成品的产量并结转生产成本。生产日报中,各产品的日产量由生产班组人员根据计量仪器统计得出;而为避免产品由于挥发等正常性损耗对月产量的影响,B公司生产部在编制生产月报时,根据月初结存量、本月发出量与盘点的期末结存量,倒挤得出该类产品的月产量。因此,B公司生产部门存货管理表现一贯优秀,即盘点的产成品结存量与生产月报反映的结存数始终相符。如果未关注生产部门日报表中的产量月累计数、计量仪器显示的月产量数与生产月报倒扎的月产量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对比分析;直接根据生产月报反映的生产数量,确认产成品的产量,那么B公司的资产管理堪忧。生产过程中的非正常损失及产成品管理过程中的非正常损耗将在企业看似规范的管理中被隐藏。

笔者认为,在目前各公司财务基本实现电算化核算的大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对生产成本的审计,依旧重点依靠对其成本的重新计算,已不容易发现成本核算的问题所在。然而,在内控审计过程中,公司关键控制点的缺失,生产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重大缺陷,无疑为同时进行的财务报表审计提供了审计指引方向。

3.4从企业战略变化看财务报表层面风险评估

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生较大规模的调整和改变,然而,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一旦发生调整和改变,大多将会对公司业务流程层面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的变化,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进行的财务报表整体风险评估,包括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以及财务报表的列报是否适当等等,从而进一步影响财务核算以及财务报表的质量。

C公司主要以生产和销售电子产品、软件开发及提供技术服务及技术咨询等业务。上年底,该公司对其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并对内部控制进行重新设计,主要表现为组织架构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转变。C公司以前年度销售电子产品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较大,由于近年来it产业的迅猛发展,市场上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较快,产品差异化程度逐渐降低,利润空间逐步缩小,因此,为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C公司在上年进行的业务流程进梳理中,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尤其对公司发展战略进行了进一步规划,即C公司将缩小电子产品的销售规模,而将主要的利润增长点放在软件开发及技术咨询服务业务。在新的企业战略规划指引下,今年公司销售收入的构成发生了变化。经营战略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经营重心的转移,公司的各职能部门各业务体系是否得到有效的整合以及公司是否存在因组织架构和战略的转移而带来的经营风险,这些都将对注册会计师调整风险评估程序具有重大影响。更进一步,通过对C公司经营环境的了解,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时,需要重点考虑该变化对财务报表整体风险评估的影响,包括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以及财务报表的列报是否适当;是否存在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等等,从而识别并评估影响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而调整后续的审计策略,以提高财务报表审计的整体质量。

4会计师事务所整合审计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内部控制研究起步较晚,在立足本国国情、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在2010年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提出了整合审计的概念,提倡整合审计,但在选择单独审计还是整合审计问题上给予注册会计师和委托方一定的自由选择空间,并且,指引中并没有提出如何进行整合。

2013年5月14日,中注协2012年年报审计情况快报(第十三期),其中,一、年报审计报告总体情况中提出:

“4月23日—4月28日,沪深两市共有50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2年年度报告,其中,沪市主板213家,深市主板123家,中小板157家,创业板13家。从审计报告类型看,449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标准审计报告,41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13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3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内资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篇5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目标理论分析现实选择

企业内部控制是对企业人、财、物等工作进行监管的活动。通过对内部控制审计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管控员工和工作流程,建立监督机制等,来保证经营管理活动正常合法、有序地运行。内部控制审计是确认、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一个过程,通过分析企业内控中的缺陷,提出改进内部控制的建议。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是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对其的分析十分重要。

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概念

(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

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是通过审查、分析、评价等方式确认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可信程度,鉴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一种现代审计手段[1]。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营管理,而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由审计委员会或独立董事负责,当然,不负责年审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负责内部审计工作。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五要素[2]

第一,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对于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公司内部的政策、文化、结构、机构、权责等方面的评价。

第二,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活动是通过对于内部控制措施和控制效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价企业的风险评估结果。

第三,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评价风险控制的目标、范畴、结果、对策是否合理全面、科学有效。

第四,内部控制的信息。内部控制的信息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的评价;其次,是对内部控制信息中技术应用情况的评价;最后,是对相关工作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第五,内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是通过分析内部控制机构的职权情况,评价企业内部监督的相关方面是否科学、有效。

二、内部控制审计目标的理论分析

(一)内部控制审计的问题提出

由于2001年发生的安然事件及后来一系列公司的经营失败的情况,导致人们对美国资本市场的公允性和稳定性产生了动摇。因此,美国于2002年颁布了《萨班斯-奥克利法案》,要求b定内部控制的评估。而2004年颁布的《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整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则是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详尽的完善。为了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在2007颁布了《与财务报表审计一体化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3]。

随着社会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关注,我国也制定了一定的措施。2008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随后在2010年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南》、《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这些政策的颁布为内部控制审计提供了依据[4]。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

所谓的内部控制审计目标就是保证内部控制的充分、适宜、有效、合法,也就是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能否保障资金、资产的安全。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的审计在目的方面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来确保资本市场的秩序。财务报表审计的具体目标就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前四个目标,换句话说就是内部控制审计是财务报表审计的延伸[5]。内部控制审计不同于内部控制的多目标,它的目标是单一的,只针对于保证财务信息可靠性方面。而广大投资者和厉害关系人所关注的只是与财务报告相关的部分。只有财务信息可靠,相关投资者才能够放心的根据财务报告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三)内部控制审计的需求和动机

通过研究内部控制审计的需求和动机来发现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和目的。内部控制审计是由美国安然事件引起的,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美国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确立。从本质上讲,反映了广大相关关系人的需要。在形式上,则是要适应法律和政府的要求。财务舞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其它的市场形式和企业组织形式无可比拟的,由于现有的财务报表审计会受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已经不再得到广大关系人的完全信任,广大厉害关系人对于监督活动的强烈需求,造成了对企业财务的再监管,从而更好地保了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三、内部控制审计目标的现实选择

(一)审核目标的可实现性

制定内部控制的审计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现实的状况。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目标的制定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了现实基础,是内部控制自愿审核的结果,是一种能够顺利实行的现实选择。

(二)单一目标的设置

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不是多重性的,而是单一的目标,就是评估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如果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也设成多重性的,加入非财务报告的内容,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效果,还会增加审计责任和审计成本。

(三)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联系

要加强财务信息可靠性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要依赖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整合财务报表审计和内控制审计,对于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是有利的。但是内部控制只是为了减少错误发生的概率,它是一种可能性,不是现实性,也就是说它只能降低概率,而不能消除概率。另外,要明确虽然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相同,但是目标是不同的,不要将两者混为一谈。

(四)制度的合理转化

内在制度是群体内随经验而演变的规则。外在制度是指政治行动强加给社会的规则。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正在由内在制度转化为外在制度。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并不拥有外在制度,外在制度只是依赖于政治决策程序和政府。

(五)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评价标准

内部控制鉴定业务是一种除审阅业务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之外的业务。财务报告主要是对非财务数据的鉴定,因为其具有的特殊性,导致评价比较困难,而且世界上的内部控制标准五花八门,并不具备统一性和相似性。我国先后颁布的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标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四、结语

内部控制审计是保障内部控制有效实行的手段和方法。要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保证财务报告相关信息的有效性。通过对内部控制审计的概念、理论分析、现实意义的阐述,了解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和合理性,以求在之后的企业管理中更加强化审计职能,保障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鹏.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目标最优化的实现路径[J].经营者,2015,(7):246-246.

[2]王翠琳,周晶晶.it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内审外包的Swot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30(4):120-123,144.

[3]张欣.内部控制审计目标与范围的矛盾解析[J].当代经济,2012,(10):138-139.

内资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篇6

引言

在我国,企业通过对自身结构改变和健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来增强企业的社会竞争力,来使得企业能够迎合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变化。企业自身往往注重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完善财务内部的会计核算,来强化企业财务集中核算机制。

一、企业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1.缺乏企业自身管理机制

我国的《会计法》规定,企业负责人要承担起企业自身各项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责任,同时要确保企业会计资料的完整可靠性。该规定表明了企业负责人需要担负起企业自身各项工作的责任,还有保障会计工作进行过程中资料的完整可靠,另一方面还要明确针对违反规定的企业的惩罚制度和主要责任人。但是在企业的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企业的会计主体地位发生了改变,企业的财务监督职能也发生了改变,再加上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设计金额数大,牵涉人员多,企业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等因素,导致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存在一系列的风险因素。

2.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审核不同步

在企业运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基础上,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已经分隔开了,但是任然以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作为“单据论单据”,这样将导致企业的核心发展转移到了企业的实际运营和资金开支方面。在核心发展方向转移的前提下,企业的日常报销是合理合法的收据齐全的情况下,企业的报销业务行政转变为现金套取,将导致企业会计核算工作难以开展,使得企业的集中核算难以有效控制。

3.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缺乏有效的监督

在政府的角度来说,企业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于上级下派的会计核算人员难以接触到真实的企业运营资料和办公地点的集中,导致难以接触到企业日常的经济事项,会计核算人员仅仅只看到了企业的财务账本收据相关的资料,并未接触到实际的财务资料,企业通常提供财务票据来转变监督的对象,但是财务标记并不能客观的表明企业经济情况的真实性,再加上会计核算人员并不知晓企业的经济情况,总是会陷入误会中,往往导致企业业务的开展受限,所以在企业开展了会计集中核算后,企业在会计工作和服务监督方面都会降低其影响力,再加上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规定,报账员拥有连接企业和核算管理的桥梁作用,因此,在企业的会计结算中心往往是通过对每个报账员的活动情况来进行了解,但是企业的报账员都是具体部门委派的,对自身的部门怀有一定的依附和从属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代表了企业的部门利益,企业核算中心通过报账员了解到的不一定是全面的信息。

二、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问题的解决措施

1.确定企业核算工作目标和中心

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以增强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和企业核算部门的积极性和荣辱感为中心,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目标:完善企业会计核算监督、企业管理不越权、加强企业协调能力、做好企业服务、回归本心。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财务会计核算员工需要做好企业自身的财务报账工作和企业财务自己的预算、管理、分析工作,同时需要做好企业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沟通交流,来实现企业核算工作的目标和中心,一方面做好企业各个部门的实时交流,不定期或者定期预算企业财务情况,做到企业财务账本的真实可靠,避免企业腐败,为国家减少资源流失和浪费;另一个方面,企业会计核算中心与企业是监督与被监督的,互相照应,互相制约,企业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监督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与企业会计核算中心能否开展工作是同步的,一一对应关系,一旦企业会计核算中心存在和私款公用、挪到资金、浪费资金等现象出现,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增强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信息的同步是企业相关部门能否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保障,在企业发展运营状态下,企业的内部财务审计信息往往来源于企业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资料,比如企业会计财务报表、财务账本、财务资金凭证等资料,或者通过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开展的审计扩展、企业清查来开展。

企业的项目审计要做好审计前、审计中、审计后各个环节的财务审计工作,提高企业审计信息的质量。项目审计工作人员要在了解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财务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认识程度的基础上,来准确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设计和落实,再制定出切实有效的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方案。企业项目审计组要开展一系列的企业内部员工座谈会,来增强企业内部人员自身的监督与自我监督能力,来加强企业内部人员越权审批现象的挖掘,还要成立专业组织人员培训队,并要肩负起企业内部员工的再培训与再教育,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自身素质与思想,从而增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使得企业自身呈现出积极状态高速发展。

准确把握企业各年度的总财务报表和各项活动的财务经济情况表,在财务报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讨问题、结局问题、落实解决措施,其次,通过对企业内部审核中的财务审计信息资料的管理来加??企业内部自身管理。企业项目审计组还可以采取引入先进技术资源,规范企业技术,增强企业财务控制管理审计信息等方法来加强企业审计后的财务审计信息资料的控制工作,为企业项目审计只的审计后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3.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完整

企业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主要负责了企业财务部门的所以财务核算工作,在企业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后,往往将企业的全部资金放入集中核算的商业银行,避免企业对财政机构的资金造成潜在的风险。为了避免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制度出现差错,首先实时才用现代化手段来跟踪企业各项业务,第二,规范运行程序和银行票据,来保证企业自己的安全性,在加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绩效考核评估、会计资料专业制度以及企业核算专项的对账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制度的约束规范作用,从根本上来避免企业资金风险。

4.明确主题责任制和责任人

企业要明确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责任制,明确主要责任人,责任人和企业各个部门直接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能够增强企业各个部门的责任意识。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主要是在企业会计责任的主题下的确保企业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制度,并不能够改变企业的经济体制和地位,也不能够改变企业会计资料的来源,一旦企业的会计资料存在问题,那么会计集中核算专项的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内资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篇7

实施企业内控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施企业内控审计中应当正确处理好企业内控责任与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关系、企业内控自我评价与注册会计师内控审计的关系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财务报告内控和非财务报告内控的关系、企业层面控制测试与业务层面控制测试的关系、重大缺陷披露与其他缺陷沟通的关系。同时,应当深入研究非财务报告内控测试的范围界定和方法技术问题内控测试评价的样本选取问题、首次执行内控审计与连续实施内控审计的策略问题内控审计报告的披露形式问题内控审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问题内控审计结果的利用问题,推动内控审计扎实有序开展。

一 实施企业内控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要意义

2008年5月和20lo年4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先后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项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在基本建成我国企业内控规范体系的同时,确立了企业内控有效性的自我评价制度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由此推动我国企业内控体系贯彻实施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实施企业内控注册会计师审计,是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惯例推出的一项创新之策,也是确保企业内控有效实施的重要标志和制度安排。

(一)实施企业内控注册会计师审计符合国惯例,有助于揭示企业内控重大缺陷维护投资者利益和资本市场秩序

在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和上市公司中推行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由来已久。1991年美国颁布《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法案》,要求资产高于两亿美元的金融机构管理层提供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报告,同时要求此类金融机构“聘请独立审计师出于鉴证之目的而对其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并报告结果”;2002年,美国颁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通过其302和404条款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扩大到公众公司;2006年,日本颁布《金融机构与交易法》,借鉴美国模式建立了日本公众公司的内控审计制度;同年,欧盟修订“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指令”,明确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向公司审计委员会报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通过实施企业内控审计识别、分析、认定、报告内控缺陷尤其是重大缺陷,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要职责。注册会计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要求将认定的内控重大缺陷报告给企业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有利于投资者,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企业内控现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防止和降低决策失误风险,从而有效维护投资者利益和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二)实施企业内控注册会计师审计,有助于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效能促进企业全面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决定了其在实施内控审计过程中可以更超脱、更全面、更深入、更客观、更精准地查找、剖析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风险、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较之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完全回避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固有约束,注册会计师提出的审计意见往往更具针对性、深刻性和建设性;同时,由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和威慑性,使得企业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围绕注册会计师提出的内控缺陷采取及时有效的整改措施,从而促进企业强化缺陷整改的严肃性、自觉性和紧迫性,为企业举一反三健全管控、杜塞漏洞,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提供助推力。

(三)实施企业内控注册会计师审计,有助于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紧密适应市场需求推动业务转型升级,实现加快发展

为了支持和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跨越式发展、维护国家经济信息安全,2009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办56号文件),明确提出“在巩固财务会计报告审计、资本验证、涉税鉴证等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向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咨询、并购重组、资信调查、专项审计、业绩评价、司法鉴定、投资决策、政府购买服务等相关业务领域延伸,推动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转变和升级,加速向高端型、高附加值、国际化业务发展”。实施企业内控审计,是落实国办56号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扩大会计师事务所执业领域、扶持注册会计师行业加快发展的重大利好。

二 实施企业内控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应当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一)企业内控责任与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关系

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区分保持一致,即: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下同)的责任;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换言之,内控本身有效与否是企业的内控责任,是否遵循内控审计指引开展内控审计并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内控审计之前,应当在业务约定书中明确双方的责任;在发表内控审计意见之前,应当取得经企业签署的内控书面声明。

(二)企业内控自我评价与注册会计师内控审计的关系

第一,企业内控自我评价与注册会计师内控审计是相互独立、并行不悖的。企业内控责任与注册会计师内控审计责任的划分,决定了企业实施内控自评和注册会计师实施内控审计必须按照不同的规则独立完成,两者之间不能相互替代和免除。

第二,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内控审计中可以适当利用企业内控自评工作。一般而言,企业内控自评工作应先于注册会计师内控审计进行,因此,适当利用企业内控自评工作及其成果,可以相应减少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提高内控审计效率。但是,注册会计师的内控审计责任,不能因为利用了企业内控自评工作而减轻,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利用企业内控自评工作时,必须毫不放松风险意识,特别要在评估企业内控自评人员客观性和胜任能力等方面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表1揭示了注册会计师利用企业内控自评工作应当把握的方法和尺度。

第三,在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加强双方的沟通协调,是做好企业内控自评和注册会计师内控审计不容忽视的重要方法。一方面,就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一是要注重树立整体研判观念,善于在宏观层面把握大局、把握实质;二是要着重关注合规目标、报告目标和资产安全目标,适当兼顾效率效果目标和战略目标;三是要配备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内控审计项目负责人和经理人员_四是要注意项目具体执行人员与调查访谈对象身份、权责的大体协调;五是要加强内控审计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六是要重视以前年度审计情况总结分析;七是要建立与同行的经验共享、技术合作机制;八是要加强信息技术等非财会、审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另一方面,就企业管理层而言,一是要自觉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借力“会诊”意识,主动配合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

计工作;二是要建立并理顺与注册会计师的沟通协调机制,在审前、审中和审后保持坦诚、深入的沟通;三是要针对注册会计师的疑虑,提出有说服力的证据;四是要在第一时间整改注册会计师识别的控制缺陷,为获得更为正面的审计意见赢得主动。

(三)财务报告内控和非财务报告内控的关系

首先,财务报告内控与非财务报告内控是一个相对概念,恰如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的界定一样。一般而言,与财务报告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直接相关的控制称为财务报告内控。比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相关控制属于财务报告内控,除此之外的控制可以归类为非财务报告内控。

其次,《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对财务报告内控和非财务报告内控提出了差异化的审计要求,即: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描述。必须强调,这一规定是实事求是的,既充分考虑了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特长和职业风险,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重心定位在财务报告内控领域,同时又大胆破除了单纯财务报告内控观念的束缚,促使注册会计师的内控审计范围与企业管理层的内控自评范围总体上趋于一致,增强了内控审计报告与自评报告的协调。

(四)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即整合审计),也可以单独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尽管从法规的角度为如何进行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提供了选择,但从企业更“经济”地委托审计分析,我们倡导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事实上,审计准则所要求的风险导向审计与内控规范体系所要求的风险评估,在理念和方法上是趋同一致的,因此整合审计具有较好基础。整合审计的目的,就是在内控审计中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结果,同时,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注册会计师在内控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整合审计的互动关系见图1。

从美国公共会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整合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和财务报告内控审计(404审计)的通常做法看,内控审计团队一般先于财务报表审计团队1~2个月的时间进入被审企业,在对财务报告内控有效性做出总体评估的基础上,对实施财务报表审计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做出适当调整和完善,之后,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实质性程序,再来验证财务报告内控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所谓整合审计,实际上是整合协调审计时间、整合协调审计方法、整合协调审计意见,这是值得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研究借鉴的。

(五)企业层面控制测试与业务层面控制测试的关系

无论是企业内控自评,还是注册会计师内控审计,都需要对企业层面控制和业务层面控制进行测试。一般认为,与内部控制诸要素中的基本制度安排直接相关,对企业整体内控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影响的控制属于企业层面控制;与控制活动(控制政策和程序)在具体业务和事项中的运用直接相关,对企业某一或某些方面的内控目标具有重要影响的控制属于业务层面控制。由此可以推论,企业层面控制决定业务层面控制,业务层面控制反作用于企业层面控制。因此,在实施企业层面控制测试和业务层面控制测试中,应当坚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测试方法。所谓自上而下,是指测试控制应当从企业层面控制人手,通过评估、预判企业层面控制,增强业务层面控制测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应当注意,强调自上而下进行测试,并不意味着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的测试工作是孤立进行、截然分开的,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实践中,往往将企业层面控制测试和业务层面控制测试结合进行,以企业层面控制弱点锁定业务层面控制重点,以业务层面控制效果反证企业层面控制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在测试业务层面控制时,一定要把握关键控制和一般控制。当一项控制可以涵盖多个可能出错事项,或者一个可能出错事项只有某项控制能够涵盖,该项控制应当认定为关键控制,除此之外,则被认定为一般控制。经验数据表明,在所有业务层面控制中,关键控制一般占到20%左右。表2为认定关键控制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法。

表2中,控制1可以涵盖可能出错事项1、2、3和5,即一项控制可以涵盖多个可能出错事项,因此控制1可被认定为关键控制;而对于可能出错事项4,只有控制2能够涵盖,即一个可能出错事项只有一项控制能够涵盖,因此控制2可被认定为关键控制。由此分析得出,控制3、4和5应为一般控制。

(六)重大缺陷披露与其他缺陷沟通的关系

内部控制缺陷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实质性漏洞)、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重大缺陷既可能源于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又可能源于错弊事项性质和金额的严重程度。《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规定当注册会计师发现企业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或者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企业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或者企业更正已经公布的财务报表,或者企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应当认定企业财务报告内控存在重大缺陷,对企业财务报告内控有效性发表否定意见,并通过内控审计报告予以披露。对于其他控制缺陷,包括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应当区别情况与企业沟通。一般地,对于重要缺陷应当以书面形式与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沟通对于一般缺陷,应当以书面形式与企业有关职能部门沟通。

从美国上市公司近年来披露的财务报告内控缺陷尤其是重大缺陷来看,在信息技术、收入确认、付款或有关费用的控制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较为显著(见表3)。这也提示我国注册会计师在实施企业内控审计时,应当着力把握易于出现错弊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切实揭示出企业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

三 进一步深化企业内控注册会计师审计应当研究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为实施企业内控审计提供了执业准则和操作指南同时,随着企业内控审计的不断深入,也势必反映出这样或那样的各种具体问题。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当着力研究解决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一)非财务报告内控测试的范围界定和方法技术问题

关于非财务报告内控测试的范围。相对而言,财务报告内控测试范围较为明确,而非财务报告内控测试范围有一定弹性。鉴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职业特性、胜任能力和审计成本的客观限制,要求注册会计师事无巨细地关注非财务报告内控的方方面面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倾向于紧密围绕内控目标,建立一套非财务报告内控测试的核心指标体系,这一核心指标体系应涵盖企业层面控制和业务层面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其中:对内部环境的测试聚焦于组织架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和发展战略等方面,特别是董事会、监事会建设和审计委员会监督

职能的发挥情况;对风险评估的测试聚焦于风险识别、分析、应对的基本制度安排和基础方法应用;对控制活动的测试聚焦于控制政策和程序在企业重大经营业务和事项中的运用情况;对信息与沟通的测试聚焦于信息收集、处理、应对机制和对内对外沟通制度的完善,以及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运行状况;对内部监督的测试聚焦于日常监督和持续性监控的落实情况,特别是企业内控自评工作的开展成效以及内控缺陷的整改情况。

关于非财务报告内控测试的方法。总体而言,应与财务报告内控测试方法基本相同或相近,比如需要综合运用询问适当人员、观察经营活动、检查相关文件、执行穿行测试等方法,但非财务报告内控测试又往往因测试内容的复杂性和难以量化性具有其独特之处。表4以对企业文化的面询为例,为注册会计师提供了一个测试、审视企业文化的新视角。

在询问结束后,注册会计师要初步评估:与企业文化有关的控制政策看起来是何种程度的(标出相应的尺度,如图2),以此作为对企业文化的初步测试结论。

(二)内控测试评价的样本选取问题

基于净利润、资产总额等指标的计划重要性水平确定抽样规模,是财务报表审计的重要方法。但是,企业内控审计的外延和内涵大大超越财务报表审计,因此,如何确定内控测试评价的抽样规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尚未形成具有统一性、公认性的抽样标准,但部分国际会计公司在执行404审计中逐步探索出一些经验数据(见表5),值得研究思考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完善。

(三)首次执行内控审计与连续实施内控审计的策略问题

根据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的统一部署,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在内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因此,除按《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要求为在美上市公司提供财务报告内控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外,其他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属于首次执行内控审计的范畴。首次执行内控审计,特别是同时也属首次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对某一特定企业(客户)的了解尚不全面、系统、深入,因此,首次执行内控审计应在计划重要性水平、可容忍的错报程度、测试范围和样本量选取、审计方法运用等方面采取更为严格的要求。相应地,在以后年度的内控连续审计中,由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特别是高风险业务环节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可以突出审计重点、简化部分程序,更多地关注高风险领域企业层面控制和业务层面控制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对实现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首次执行内控审计与连续实施内控审计的策略变化,对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是“双赢”之举应当予以重视。由此也启示会计师事务所,一定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注重积累,不断建立健全不同行业、企业的风险案例库,为提升内控审计质量和内控咨询服务水平奠定扎实基础。

(四)内控审计报告的披露形式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明确了内控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但并未对如何公布、披露内控审计报告做出详细规定。从美国的情况看,企业管理层的财务报告内控自评报告和公共会计公司的财务报告内控审计报告,一般在企业年度报告一并公布。从我国部分上市公司近年来先行先试内控审计的做法看,既有在年度报告中单作一部分予以披露的,也有自成体系形成一个专门报告单独披露的。两种做法各有利弊,我们尊重企业的自主选择权。同时,考虑到内控自评报告和审计报告与管理层讨论和分析、年度财务报告、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等具有直接内在关联,我们倾向于建议企业在年度报告中一并披露内控审计报告,以利于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通盘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内控状况的基础上做出正确决策。但是应当强调,在年度报告中一并披露的内控审计报告是一个独立的报告,不同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否则与传统做法没有区别,也易于弱化内控审计。

(五)内控审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问题

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执行企业内控审计,必须开发建设审计软件,将内控审计程序固化在信息系统之中,形成可供查验的内控审计工作底稿和有关档案记录。从部分国际会计公司执行404审计的工作实践看,其财务报告内控审计软件主要包括以下数据包:(1)审计项目概述。(2)审计项目计划,包括企业审计回顾摘要、抽样判断、穿行测试清单、上一年度测试结论、测试时间和经费预算等。(3)内控审计模型,包括与财务报表整合进行的审计模型、上一年度审计范围分析、企业遵循萨奥法案404条款计划文件、企业内控自评记录、404审计流程与控制测试等。(4)审核相关备忘录(mRC),包括404缺陷备忘录等。(5)控制测试概览,包括:控制评估与记录;企业层面控制测试;承诺义务与或有事项;工薪循环控制测试;存货循环控制测试;现金收入(含销售业务)循环控制测试;现金支付(含采购业务)循环控制测试;财务报表结账程序控制测试,固定资产循环控制测试;负债循环控制测试;所得税控制测试;股东权益控制测试等。以对固定资产的控制测试为例,需要测试固定资产购置指令、固定资产发票取得与接收记录、固定资产明细科目、固定资产使用状态、固定资产相关费用会计处理、固定资产处置情况等。(6)对内控缺陷的集合与评估。(7)就控制缺陷与企业管理层的沟通情况。(8)就控制缺陷与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沟通情况。(9)内控审计报告,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的404审计意见、企业管理层的内控声明书等。尽管我国企业内控审计的范围与美国404审计有所差异,但开发建设内控审计软件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是一致的,应当迅速行动起来,通过联合开发、自主开发等多种形式,在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内控审计中赢得先机。

(六)内控审计结果的利用问题

内资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篇8

一、审计风险概述

1.审计风险的含义

由于种种原因和突发的意外情况,企业财务报表存在一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其主要职责不是去找出企业财务报表中所有的错误,并一一纠正,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无误,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遵循统一制定的审计准则,执行标准的审计程序,采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并将其指出改正,这才是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报进行审计时应当履行的职责。从这点上来说,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但注册会计师没要遵循审计准则,也没有完全执行审计程序,因工作失误未能及时发现财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而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2.审计风险的种类

目前,大多数公司经营业务都较为复杂,有的规模还很大,如果再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逐一核对,以确定财报是否存在错报,显然这是不现实的,因而现代审计大都采用的是抽样审计,既然是抽样,那就不可避免的会遗漏某些错报,不可能不存在一点错误,因此对注册会计师而言,审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如何防范公司财报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上,这就需要会计师在审计时,应当充分运用专业判断技能,对审计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并小心谨慎地防范。就目前实践方面看,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可能面临以下几种较大风险。

(1)业务经营

现代企业经营规模一般都比较大,经济业务也比较复杂,给审计工作带来较大风险。比如,有的公司将一些巨额亏损转移到不需要接受审计,不用对外财报的关联企业,从而隐瞒其真实的财务情况,虚增企业盈利,特别是那些跨地区乃至跨国经营的大型集团,情况更为复杂,这就给会计师发现其中的错报、漏报带来很大挑战,即使会计师能够从多种渠道搜集到很多有力的审计证据,但若想准确证明其经济业务的实质,进而确定财报的准确有效仍旧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2)调整利润

有些公司违背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随意将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当做调节企业经营利润的工具,用以虚增或压低当期利润,且对这些改变均不详细披露调整的原因和依据,也不说明调整后的影响,致使信息不畅,引发审计风险。

(3)隐瞒重大事项

有些公司为了维护自己正面形象,对会严重影响到公司经营的重大事项,甚至会影响到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损失或重大诉讼隐瞒不报,这将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真实情况的获知,也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面临更多不确定风险。

(4)变更会计师或临时委托

有些企业要求受托进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审计,并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如果注册会计师就某些会计处理持有不同意见,与企业管理层存在重大分歧,此时企业会以解除委托关系相要挟,迫使注册会计师屈从企业管理者意见,造成审计风险。也有的企业会临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且要求其在极短的时间内出具审计报告,一些小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招揽业务而接受此类委托,往往会因时间较短,工作量大而不得不依赖未经证实的企业自己陈述和相关解释材料,甚至有的会计师对企业意见言听计从,没有遵循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风险很大。

二、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

1.注册会计师自身能力的有限性

尽管在我国从事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都是经过严格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在取得注册会计师考试成绩合格证明后,还要经历两年实务工作,并由执业会计师出具鉴定意见后,才能正式申请执业牌照,成为一名能够独立开展审计工作的执业注册会计师,理论上说他们已经掌握了完备的会计、审计、财务、法律、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形成了能够适应审计工作需要的专业综合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技术发展,企业造假手段、方式也越来越高明、隐蔽,再加上现如今经济环境十分复杂,即使注册会计师本身能力已经足够,但也难以完全查出企业财报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其中一些会计师也因为自身修养不够,意志不够坚定,容易被企业经济利益诱惑,而与被审计单位串谋,为其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2.抽样审计方法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

现代审计一般采用的是抽样审计,即使现代统计学已经证明抽样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样本数据的总体分布特征。但我们也要清楚知道一点,那就是抽样调查的有效性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才具备的,例如,保持抽样的随机性,如果这些特定条件不存在或没法满足时,大多数情况下是很难完全满足的,那么抽样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了。对抽样审计而言,在进行测试时,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完善,则抽取的小样本就足以代表整个企业经济业务实情,反之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存在问题,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则抽取的有限样本是不能说明任何实质性问题的。

3.审计范围扩大

早期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现金资产和相关销售收入的会计处理是否准确有效,后来因为银行贷款及投资者的需要,审计范围扩大到对资产负债表的审计上,相应的审计风险也客观增大。后来美国证券市场发生的上市公司财务丑闻,让许多投资者指责注册会计师在公司财务风险爆发之前的几个年度里,没有对公司财报进行严格审查,从而没有及时发现企业财务风险,并相关警示提醒,致使投资者损失惨重,注册会计师应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审计范围再一步扩大到对企业内部控制上,尤其确定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管理政策,内部制度运行是否顺畅,是否存在重大问题,会计师被要求能够尽职审计,以便揭示出所有重大的差错和舞弊,并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给出客观评价,对企业财报是否健康做出专业报告。当然因为审计范围的扩大,涉及到判断所需的信息越来越多,且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大大增强,从而审计人员做出准确结论的难度大为增加,风险在所难免。

三、审计风险的危害性

1.对政府科学决策的危害

企业提供的财报如果存在重大错报,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没有及时发现,就会导致一些不好的影响。一方面,对于需要通过企业财务报表以了解其真实经营情况的税务、财政、银行等政府部门而言,会因错误信息误导而做出错误决定,监督无效,比如不能及时发现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从而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每年编制的未来几年宏观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制定某些宏观经济政策时,都需要参考大量信息数据,而构成政府决策的微观数据基础就是来自各个企业公布的财报信息,如果这些信息存在重大错误,那么政府搜集到的反映整体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数据就有很大可能的不实,在此基础上所做的任何决策都会缺乏必要的现实基础,导致政策与现实实际不符,难以实现预期目标,甚至还会对实体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影响。

2.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危害

在上文分析中,我们已经指出因为种种原因,企业提供的待审计财务报表难免会出现一些错报、漏报和失实的财务信息,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因为缺乏必要的职业审慎,没有严格遵循审计程序,工作不到位,造成审计失败,将有可能受到使用此报告做出错误决策并产生重大经济损失的投资者的,这也是近年来为什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案件越来越多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不仅会对注册会计师的个人操守、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带来负面影响,影响其在投资者心目中的认可度,同样也会对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社会审计组织理应保持的公正、公平、专业形象产生较大损害。

3.对被审计企业的危害

如果是企业有意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而会计师在审计时没有及时发现,致使存在重大错报的企业财报得以顺利通过,并对外,且没有发生任何问题,这种情况会助涨企业管理者继续弄虚作假的侥幸心理,以后还会继续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不过任何谎言总有被拆穿的那一刻,迟早有一天会因此而爆发更大的财务风险,致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当然如果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致使财报存在重大错报,这并非管理者有意为之,但如果会计师也没有通过审计加以发现,就会给企业经营者造成一种假象,影响到企业未来发展。毕竟对于大多数企业管理者而言,他们的日常经营决策都是依靠这些财务信息来完成的,如果这些财务信息存在错误失真,没法反映企业真实经营情况,依据这些财务数据做出的经营战略肯定有错无疑。

四、对审计风险的审计控制讨论

审计控制狭义的讲就是企业内部审计,不过本文谈及的审计控制更多地取其广义,主要是指在企业组织内外部都建立起能够独立运行的对企业经营活动及内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进行监督的评价监控系统,从而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分为社会层面、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自身三个层面。

1.社会层面

从近年来曝光的审计案件看,不少审计舞弊案都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受到被审计单位甚至是某些政府部门官员的压力而不得不违规、违心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以保证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尽管新近颁布的《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成为承担会计责任的主体,但一旦发生财务风险的时候,真正能够追究到单位负责人失职风险的案例太少,所以应加大会计打假的力度,强化对单位负责人尽职调查和失职责任的追究,以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便于注册会计师开展相关审计工作,遏制会计造假行为的蔓延。

2.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1)强化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意识

注册会计师应当时刻树立风险意识,通过主动学习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专业理论、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努力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以全方位提高自身职业素质,使自己时刻具备高水平的业务能力。此外,还应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准,时刻牢记职业使命,不做违法乱纪之事,以免误己误人,尤其在出具审计报告时,要特别谨慎,切不可草率大意。

(2)建立客户风险档案

目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财报的审计大多关注的是实质性测试,聚焦于财报本身是否存在重大错报,而从近年来的司法案例来看,审计风险最大的来源不是财报而是企业在面临财务困境时有意编制假的财务报表,因为有意为之,所以各部分衔接紧密,前后一致,会计师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故而会计师在开展业务之前,应当了解公司的整体经营情况,尤其是潜在的审计风险,通过对新老客户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以评估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并划分等级,据此合理安排审计工作量,节省成本。

(3)重视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会将工作情况,遇到的问题,调查结果详细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上,这既是完成最后审计报告的依据,也是未来有关监管部门追查或调查会计师工作的重要证明材料,因此,事务所必须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规定的格式、内容进行编制,不能有所遗漏,此外,还应按照审计准则对审计程序的要求,严格独立开展具体审计程序或采取有关替代程序,并将实施情况完整清楚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上。

3.企业层面

在加强外部审计控制的同时,企业更应重视内部审计,完善公司治理,这是因为内部审计是防范财务舞弊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如此才能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不管是外部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是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因此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减少内部审计风险最有效的途径,尤其要按照岗位分离原则、分级复核原则、定期巡视原则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及质量考核制度。

(2)严格遵循内审工作程序

一般而言,即使是企业内部审计也应按照一定规范的程序进行,包括审计任务下达、审计工作方案编制、实施审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向有关领导报告、审计报告存档、后续审计等一整套规范程序,不能因为是企业内部审计就降低质量要求。

(3)运用现代审计方法技术,注意搜集足够审计证据

企业内审人员应当强化审计风险意识,选择风险导向型的风险审计模式,且随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普及、应用、发展,要注意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及运行流程的考察。在审计过程中注意搜集保留审计证据,因为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在对某些问题存在怀疑时,应当抱有足够的职业审慎,通过搜集足够的多样化的证据进行多方面验证,才可做出审计结论,不可随意下决定。

(4)重视后续审计

内资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篇9

一、对传统财务报告模式的分析

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是以三大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注为主干,年报和中报为主要形式的分期财务报告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会计以财务报告为内容、资产报告为核心、财务报表为主要表现形式对企业的资产使用。经营收益、现金流量状况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表述和披露。这种传统的报告模式基本能适应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能起到对经济的反映和监督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会计报告模式已经不适应知识经济特别是网络经济时代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其次,网络经济的到来,使得传统财务报告模式下单纯用货币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信息使用者们期望财务报告能够提供更多的面向未来的非货币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如:人力资源信息、企业外部环境、地理环境等等,如果单纯用货币计量。这些信息都只能排除在财务报告之外。因此,必须改进计量手段,扩大财务报告的信息容量,增加非货币化的信息,为使用者提供完整、全面的财务信息。

二、实时财务报告系统的实现及特点

企业要实现网上实时财务报告系统,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局域网(intranet)中实现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集成,这可以通过建立企业的中心数据库或称信息中心来实现,各信息子系统用户在终端上对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信息的记录,都将会在中心数据库中做出添加记录、更新记录、修改记录等操作;其次是将企业内部局域网(intranet)与国际互联网(internet)相连,建立自己的网站,网站中安装实时财务报告系统,而实时财务报告系统中所用到数据信息刚来源于企业内部局域网的中心数据库。这样就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局域网和国际互联网上企业的网站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同步更新。实时财务报告信息由网站技术人员对数据库信息进行网页化处理后上传到网站上供用户浏览,同时用户也可根据需求自己定制所需信息,通过aSp(activeSeverpages)等动态页面生成技术即时生成所需的财务信息页面。这样的网络实时财务系统具有以下的特点:

(1)信息提供的及时性。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由于企业网站上的财务信息直接来源于企业内部局域网中的中心数据库,这样,在任何时点,信息使用者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得企业最新的财务报告,而不必等到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才可获得,即信息使用者可以实时了解到企业财务信息的变化情况,企业经营活动的延续性和信息披露的滞后性的矛盾也将不复存在。

(2)信息提供的全面性。随着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了解企业过去的财务信息,他们还要了解企业未来的以及非财务的信息。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可以提供全方位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既要对传统财务报告中涉及到但没有详细披露的财务信息作进一步的丰富充实,比如金融工具及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等信息,又要对传统财务报告中没有涉及到的非财务信息作出披露,这些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经营业绩信息、前瞻性信息、背景信息等等。这些信息对于信息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了解现在和预测企业未来是非常有用的。

(3)信息提供的多样性;在企业未来的网上实时财务报告系统中,将是一个精美多彩的多媒体界面,提供的信息形式也将是多种多样,在企业网站的超文本(HtmL)格式的网页上,既有文本格式的文字信息和各种图片信息可供浏览,也有pDF格式的年报中报供下载,甚至可以提供视频流和音频流信息,比如,公司的介绍、重大财务活动可以以视频新闻的形式,一目了然,可听可视。

(4)信息分析的便利性。网上实时财务报告系统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数据,可以被随意移植使用分析,并且可以直接使用网站上提供的财务分析软件加工出所需的财务分析指标,并且企业同期和历史的财务资料数据或同行业资料、表中某一数据所相关的其他数据,也可以按需求调出供分析使用。网上的实时财务报告系统,超越了传统财务报告披露方式在分析便利性上的局限性。

三、面临的问题

(1)网络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在系统安全上的风险

财务报告系统的网络实时,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但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这些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的计算机舞弊的风险和网上黑客的恶意攻击。要对网上实时财务报告系统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无疑应当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双管齐下。首先要从制度上入手,在企业内部必须加强网络化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加强用户权限管理,对输入、处理、输出环节要设定特定的控制程序。其次要从网络软硬件设备入手,在企业内部局域网(intranet)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中安装设置防火墙(Firewall),建立虚拟专网(Vpn)系统,保存详细的系统操作日志,设计授权和身份认证(Ca)系统等。

内资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篇10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内部审计师的内审工作也会引起外部注册会计师的关注。原因在于这些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提供影响财务报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符合性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或者为财务报表审计提供直接的证据,这些证据的真实性,将会大大提高注册会计师执行外部审计的时间和精力。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和独立审计准则都鼓励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在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合作与协调。内部审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也应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充分利用对方的审计工作成果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审计效率与质量。那么,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之间在哪些方面可以实施有效合作呢?

1.企业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提供的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可以便注册会计师制订更合理的审计计划。注册会计师接受被审单位的委托,在实施审计工作前,必须与被审单位的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机构接触,被审单位的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提供本单位的业务经营、组织架构、运作程序及企业所在行业的较为详尽的信息。并且,被审单位的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反映注册会计师自上次外部审计到本次审计期间有关公司管理当局在企业运作程序、内部控制制度和组织架构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事项,协同注册会计师有效判断企业的哪些情况会对财务报表审计产生重大的影响,以提请注册会计师予以关注。一般来说,企业财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具有与注册会计师类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向注册会计师反映的企业基本信息情况和共同讨论的审计工作范围,将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制订恰当的符合被审单位实际状况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前或在实施审计程序过程中,也应提请被审单位的财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将其发现的可能会影响财务报表审计的所有重大事项及时告知注册会计师,以便注册会计师根据所掌握的审计证据和信息,适时地恰当地调整财务报表审计程序的时间、和性质。

2.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有效协助注册会计师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企业领导人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免职、辞退、退休等事项前,以及在企业进行改制、改组、兼并、出售、拍卖、破产等国有资产重组的同时,应当按国家现行规定进行审计。”全国人大修订通过的《会计法》也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单位负责人应保证会计结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投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些条款规定在法律上、行政上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对被审单位的企业负责人实施离任审计时,必须考虑如何有效地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暂行规定》和《会计法》所规定的上述条款,具体落到实处。

我们知道,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了财务责任审计、经营责任审计和管理责任审计三大部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任期内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企业资产、权益增减的核实和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企业对外投资、长期投资和重大项目投资的实施及投资效益回报情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及其执行情况;遵守国家财经纪律、法规情况;其他事项。它具有时间跨度长、牵涉范围广。审计程序繁复、量大难度高的显著特点。因此,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企业审计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暂行规定》同时还明确规定:“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构应当将审计机关提交的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对该企业领导人员的调任、免职、辞职、解聘、退休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依据。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关或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因此,对企业领导人员来说,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很重要的。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经济体制上的弊端,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某些行业还存在的严重政企不分状况,一些严重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是政府直接干预企业行为而造成的;同时,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刚刚在转轨过程中,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很多不良资产、坏帐、烂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将应有政府主管部门承担的经济责任或应由上也很难说清楚该由谁来承担的经济责任,全部算在现任企业领导人员的头上,也是完全说不过去的。鉴于国有企业的复杂性,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涉及到为上级有关部门正确考核、评价、使用干部提供依据,必须以披露事实为基本点,不作结论和评价,务必慎之又慎。注册会计师在时间紧迫,审计程序和审计内容量多面广难度高的情况下,要充分有效地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就必须取得内部审计机构的有效协助。在有上级母公司和控股集团组织结构形式下,往往上级单位会实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注册会计师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提供的现存审计资料和审计证据,可以参阅内部审计机构已出具的以前年度各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从中提炼出本次审计所需的资料证据,为我所用。注册会计师可从审阅查看内部审计机构以往的内部审计报告中已提出的一系列在任期中是否已得到解决,将这方面的内容作为本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