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十篇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十篇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3:26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篇1

0前言

电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能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保障之一。电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的更加广泛,所以电力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对于电力生产的管理是保障人们生活的途径之一,同样也是维护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举措。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需要,需要电力公司加紧科技创新,以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大局的稳定,同时促进电力公司的发展。

1电力企业的现状

随着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民、政府以及国家愈发认识到电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响应国家的号召,近年来,电力企业不断加大对电力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的投入,通过对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的设计、对过程进行管控和疏导,来推动电力企业在技术领域取得一定的进展,通过技术革新来解决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问题。

现阶段,我国政府鼓励电力企业进行创新,尤其是在科学领域的创新。通过一定的市场调查,宏观调控,注重对电力企业的利益引导,通过建立相关的鼓励机制来构建科技人才队伍,积极展示科研成果以及进行表彰活动,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科技人员的最大价值,从人才角度解决科技创新的问题。

电力企业的科技创新着眼于为了促进社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技术效益。虽然在社会大环境下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呈蓬勃发展之势,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1]。

社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企业进行调整,进行科技创新。但是一些电力企业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科技创新的认识还不够彻底,对于企业而言,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需求,科技兴企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宗旨。所以电力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优先发展技术,通过技术革新根据市场的变化趋势结合自身发展状况来制定相关的发展方针,来指导企业自身的发展。

2电力企业的科技创新与管理方向

在认识了科技兴企的重要性后,要根据社会现实制定相应的企业发展规划。首先要重视科研队伍的作用,重视对科研人才的培养,提高对创新型人才的认知,以应对电力公司体制改革将会出现的问题[2]。电力公司应认识到技术及创新型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所以应该培养出一批符合电力行业特点的有系统的创新型人才,从企业的核心能力出发,让创新型人才成为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素质的能够地理自主地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科研的人才,从根本上解决技术上的问题。

之外,要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到电力企业的生产中去,避免工作成果转化落后导致工作进程严重落后。实现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相配合的和谐场面,要把科研成果的转化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要保证企业产品是先进技术的集成,要认识到市场是业主也就是人民的需求,是专业技术的体现,是市场的需求。

还要制定科学、客观的企业规划,全面客观的对外界环境,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与评价,找到自身的不足与差距,清楚明白地反思自己,从而确定自己发展的目标,找准方向确定要开展的工作[3]。规划工作时,要认清企业的现状,要从覆盖全企业的技术领域出发,敢于暴露缺点,发现缺点,才能改正不足,在方向上明确科学发展的目标,确定要开展的工作。要牢记住,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产是紧密结合的,电力企业的科技创新是为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反之电力企业的发展依托与科技的创新,所以决不能脱离电力企业的自身发展需要去单独搞科技创新。明确科技创新与生产的关系,认识到科技创新与生产应该是来源于生产发生转变到成为服务生产到最终的引领生产。

科技创新的首要目的在于保证生产,也要解决生产过程中要面临的技术问题。所以,科技创新要满足生产的需要,但是不能满足于这种现状,而是应该在满足生产的需求之后,仍要加以创新,要保证创新的成果要超越生产的需求,要有更多的额外价值,加强企业系统内部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积极力量。

3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电力企业也面临着组织结构的变革、管理模式的变革,也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科技管理工作的新课题。时代的发展,使企业在发展前景上提出了一定的发展景愿,迫切地需要提升企业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但是迫切的需要仍面临挑战,科技创新并没有全面的推广实施,科技力量仍然薄弱,并不能满足于发展需要。

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待优化,创新资源也有待整合,创新型服务水平也有待提升,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依旧存在。

但是,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发展也存在发展的优势。随着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新能源的应用、大?网的运行、电网的优化等方面研究持续开展,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优势,为电力企业的法自主发展、自主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电力企业的发展也具有资源优势,例如拥有优良的试验设备、各级工作室,相关专家队伍的形成,设备的安全,人才的投入,都为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篇2

关键词:tRiZ理论;电力企业;科技创新

作者简介:唐琳琳(1982-),女,山东烟台人,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讲师;张海梁(1981-),男,河北唐山人,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讲师。(浙江 杭州 310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电力公司2012年度群众性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ZDK090-2012/2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080-02

一、电力企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2012年7月,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要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总理继而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科技创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电力企业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骨干企业,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能源供应的基本使命,电力企业理应走在企业科技创新的前列。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是创建世界一流电网的必然要求。电网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技术密集、技术创新需求旺盛的基础产业,以电力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既可以解决电网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又可以提升电工装备制造业和相关产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还可以促进基础理论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以及社会公益研究。目前,我国的电力发展和能源利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在显著差距,单位产值能耗是美国的4倍多,是日本的6倍。科技创新可以推进电网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电网。

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各电压等级电网中短路电流的不断增大,使得电网的安全运行受到严峻考验,电力企业只有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才有可能确保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有效降低台风、雷电、冰冻等自然灾害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电网建设早期投入运行的输变电设备即将进入老化阶段,也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对老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才有可能及时、有效地掌握设备健康状况,提高电力设备的利用率。由此可见,电力企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电网科技水平,是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实现电网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是打造国际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目前正是国家电网构建“三集五大”体系、落实“十二五”规划的攻坚期,也是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深化“两个转变”的关键期,公司发展进入体制变革和管理创新加速推进的新阶段。只有加快科技创新的推进步伐,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优化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落实公司宏伟发展战略,更快地实现公司“一强三优”建设目标,充分适应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的“两个转变”,科学完成公司体制变革与管理创新,从而成功建设创新型企业和国际一流集团。

二、tRiZ理论对推进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

推进科技创新必须基于有效的方法,正确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创新效率,从而使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增强。tRiZ理论是基于众多技术发展演化规律总结出来的创新理论体系,tRiZ理论揭示了创新的内在规律,贯穿于创新的整个过程中,有助于科研人员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势,以新的视角进行问题分析,明确创新的探索方向,加快找到问题解决方案的速度,从而大大提高科技创新的实现效率。

tRiZ理论起源于1946年,当时以海军专利审查员阿奇舒勒为首的一群来自不同研究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前苏联学者,经过50多年的时间,对250多万份专利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并对其中的四万份有的放矢的进行了重点归纳、提炼、总结和重组,在结合多门学科理论原理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基于技术系统进化原理的解决发明创造问题的实用性方法体系。tRiZ理论是一种方法,它基于知识、面向用户,提供了解决发明创造问题的途径;tRiZ理论也是一种工具,它包含了阿奇舒勒矛盾矩阵、物-场模型分析、物理矛盾分离原理、最终理性解(iFR)、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技术系统进化法则、40个发明原理、76个标准解法和101个效应知识库等实用性理论工具;tRiZ理论更是一种哲学思想,其对理想化、功能性、矛盾、资源、空间、时间等问题开拓了创造性思维。

tRiZ理论不仅具有高度的实用价值,还可以加快发明创造的进程,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已经为众多企业获取了显著的创新效益。美国已有数以百计的公司开始研究和应用tRiZ理论,其中福特公司利用tRiZ理论创新的产品可以为其带来每年10亿多美元的销售利润。韩国三星公司也借助tRiZ理论取得了诸多技术专利,2007年已排名世界第二,使企业从1997年金融危机濒临倒闭的企业成为如今市值1500多亿美元的韩国第一大企业。其他国家如德国、日本等也相继出现了以tRiZ为基础的研究和咨询机构,并在众多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中广泛采用了tRiZ的理论方法,为企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引进tRiZ理论的学习与应用相对较晚,目前已经有中国船舶、中国兵器、中国航天以及中兴、Ut斯达康等许多企业开始采用tRiZ理论方法。据不完全统计,企业在应用tRiZ理论与方法后,申请的专利数量可以增加80%以上,新产品开发效率可以提高60%以上,产品上市时间可以缩短50%以上。

除了在技术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tRiZ理论现在已逐步向其他诸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生物科学等领域扩展。摩尔多瓦曾有总统借助tRiZ理论参加竞选并取得了成功;2003年“非典”期间,新加坡曾利用tRiZ理论的40个发明原理,提出了防治“非典”的一系列方法,其中许多被政府采纳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完善,tRiZ理论已经充分吸收了其他先进创新理论方法的优点,创造出了诸多重大发明,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tRiZ理论具有非常好的操作性、实用性以及系统性,在全球推进科技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当今创新设计和创造研究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方法之一,被欧美专家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三、基于tRiZ理论的科技创新平台研究

tRiZ理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用价值,是一种特别适合科技创新的工具和方法,对于推进科技创新有其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创建电力企业tRiZ科技创新平台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创新效率,减少电力企业创新成本,加速电网建设进程,降低电网创新风险,推进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帮助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优势。

电力企业tRiZ科技创新平台,以推广应用tRiZ理论为基础,以服务电力企业实践为目标,通过在企业科技人员中开展tRiZ理论培训,使tRiZ理论能够在电力企业得到推广和应用;通过对电力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行创新资源的充分交换,从而推进电力企业科技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从功能上可以将电力企业tRiZ科技创新平台分为推广应用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两个部分。

电力企业tRiZ理论推广应用平台的主要作用是:宣传普及和推广应用tRiZ理论,利用tRiZ理论培训师的力量,引导更多的科技骨干投身于企业创新实践活动。该平台以tRiZ理论培训基地和tRiZ理论培训师为依托,开展多种层次、多种途径的tRiZ理论培训,普及tRiZ理论前沿、特点及应用优势,为电力企业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其职能主要包括:tRiZ理论培训及推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开展tRiZ理论普及与系统培训,提供创新咨询服务,统计分析tRiZ理论培训效果。同时,该平台还应加强网站建设,在电力企业局域网内建立tRiZ理论知识学习模块,把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共享到系统局域网内,利用局域网开展tRiZ理论基本内容的学习和tRiZ理论应用于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实践的探讨,使tRiZ理论为推进电力企业的科技创新奠定基础。

电力企业tRiZ理论技术创新平台的主要作用是:在tRiZ理论推广应用平台的基础上,组织经过tRiZ理论培训的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针对电力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实际,应用tRiZ理论的诸多方法与工具,对电力企业实际问题和电网发展实际困难进行分析,为科技创新中的矛盾、冲突提出解决措施,进而指导开展具体的科技创新工作,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最后,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组织具有专利申请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专利的创造、申请、应用和保护等工作。

电力企业tRiZ科技创新平台旨在在tRiZ理论推广应用的基础上,为电力企业提供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预测和创新矛盾分析;围绕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确定适应企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运行机制,发挥tRiZ理论对电网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tRiZ理论培训,培育电网创新力量,培养企业创新人才,调动人员创新精神,加强创新资源共享,创建技术创新团队,实现创新技术互补,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与能力,最终实现电网发展战略目标。

四、结论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电力企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是创建世界一流电网的必然要求,是打造国际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tRiZ理论作为一种系统性的创新方法,对于推进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电力企业tRiZ科技创新平台,普及推广和实践应用tRiZ理论,使之为电力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专业化服务,对促进电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雪原,王宏起,孙晓宇.基于tRiZ的区域创新平台优化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5):1-6.

[2]崔志强.加快科技创新和装备能力提升[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1,(2):15-20.

[3]唐琳琳,王伟臻.tRiZ理论研究及应用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作为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的研究主体机构,电力企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直接关系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电力企业科研院所应积极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大对科技创新的管理力度,保证我国的电力行业能够得到较大的发展前景,彻底扭转我国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困境。

1科技创新是电力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直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只有保持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才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并保持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企业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雄厚的知识产权和高端的科技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我国现有的一些企业之所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昙花一现,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1]。

“十二五”以来,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呈现加速配置和流动的趋势,学科的交叉和技术的融合不断加快,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作为能源资源型企业的重要一份子,电力企业也应该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充分考虑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从根本上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积极落实和推进科技创新战略。

“十三五”是我国电力企业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关键时期,我们要着力推进电子企业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人员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必须加快构建电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依靠科技创新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通过建立系统完善的研发创新体系,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逐步形成国际同行业领先的技术实力以及有利于实施行业领先战略的体制机制好文化环境,赢得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

2电力科技创新面临的困境及发展趋势

电力科技是指在整个电力工业生产运转中所涉及到的科学技术。电力科技创新是指由科技创新主体所启动和实践的,以成功的电力市场开拓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导向,将科技创新的设想作为引入起点,经过研究与开发,从而进一步改变电力科技创新主体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社会活动,简而言之就是对现有的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一个技术上的创新。

2.1面临困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状况还是存在着较大的不足,科技创新的技术不够,甚至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科技创新困境。以中国电建装备研究院为例,中国电建装备研究院在国内拥有25家分支研究所和检测中心,分布于全国8个省市,虽然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然而由于各分支研究所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营业务种类繁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信息渠道不畅,从而导致部分分支研究所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追求具体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人才缺乏。国家和相关管理部门对电力科技创新在人才的激励机制和鼓励政策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而电力科技创新是需要较多的科技创新人才。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工作人员大多为应届毕业生,对其后续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投入力度还不够,这也导致我国电力企业创新人才特别是杰出的领军人才和科技骨干的缺失。二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现阶段企业没有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电力科技创新建设中,尤其一些需要巨大资金投入的重大电力技术项目的科技创新存在投入资金甚少的现状,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仍然有待提升。我国对于电力科技创新的投入相对比较低,一定程度影响了我国电力企业科研院所的发展。三是科技创新管理松散。基于我国电力行业的一些控制和管理部门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相互之间联系不够密切,很难对整个电力行业的科技创新进行统一管理,因此难以将先进的电力技术攻关形成产业规模,也难以将国外先进技术引入进来。这种分散的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导致了电力行业存在难以跨越式发展的困境[2,3]。

2.2发展趋势

在现代电力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作用之下,我国电力工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呈现出持续性且稳定性的发展趋势。为最大限度地保障电力工业发展的有效性,电力科技应当向着安全性、规模性、经济性方向发展[4]。

一是电力科技应当向着安全性方向发展。政府部门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高度重视,正是由于对电力系统安全性的重视,使得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电网继电保护以及调度自动化均能够得到显著的发展与提升。从安全性角度上来说,电力科技应当从电力系统分析控制技术、电网安全防御技术、电网事故恢复技术以及多回直流协调控制技术等方面入手,提高电网运行系统的可靠性。二是电力科技应当向着规模性方向发展。国民经济在持续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着电力需求的持续提升,电力需求的增长态势将呈现出显著的快速性与稳定性,由此也使得我国未来的电力科技发展呈现出显著的规模性特点。通过展开对大型水电开发技术、大型核电站建设技术、综合性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深入研究,能够为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三是电力科技应当向着经济性方向发展。在我国电力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经济性发展趋势的体现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之上,电力技术水平应当与经济发展水平保持良好的契合性与适应性。因此,从经济性角度上来看,二次系统的应用优势明显高于一次设备,通过对各种投入少、产出高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电网运行系统的输电能力。

3电力企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近年来,科技管理创新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中的作用愈发突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电力企业科研院所应从组织机构、科技人才、制度机制等多个要素建立符合自己发展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在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组织机构的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各种科技创新项目的不同,结合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对于由电力企业牵头进行的科技创新项目,各电力企业对于此类项目具备一定程度的技术储备,在研发过程中也是以企业作为主体,可以将研发人员从产品开发部门独立成立单独的研发部门,或者使研发人员的工作独立于产品开发部门的生产技术支持工作。对于以研究院所为主体的科技创新项目,可以将研究院所作为一个整体,扮演研发部门角色,组织开展重大科研课题攻关和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其下属的依托企业建立的各分支研究所继续承担工程技术部门的职责,向业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如图1所示。

4电力企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管理举措

在科技创新管理上,电力企业科研院所应更多的关注于管理体系的建设,改变各企业科研活动自己负责的分散式管理模式,通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共享平台打造、科技管理方式转变等等一系列管理举措手段,使企业的科技发展规划与国家和集团战略密切相关并进一步激发各企业的创新活力。

4.1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升创新能力水平

科技创新活动既有连续性又有超越性,稳定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对于电力企业科研院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研发人员招聘时,除了考核应聘者本身专业技能的高低,同时更应注重其个人品质的考核(例如广泛的兴趣爱好、强烈的好奇心),通过这样的人才聚集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发部门工作的整体氛围;在研发人员培养时,对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应专门制定,研发人员的成长需要长时间的技术和经验的积累,研发人员的优秀不仅仅表现在对技术的掌握程度,更多的关系到动机和主动思考等个人品质相关的因素;在研发人员的激励上,引入“能上能下”的考评约束机制,建立与创新贡献和绩效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把研发人员的收入与研发目标的完成情况和产生的效益相挂钩。

4.2打造协同共享平台,凝聚科技创新资源

以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全面加强资源的统筹配置和对外部优质科技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电力企业科研院所在国家电网的影响力。一要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信息化平,统筹人才、成果汇编、试验研究等资源,推动科技资源在公司系统内的充分共享;二要建设开发型重点实验室,优化实验室布局,健全实验室协作组功能,建立有偿共享和对外开放的商业化模式,提高整体试验研究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三要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建立产学研联盟,可以针对专项科研项目建立流动研究院工作站或跨专业、跨学科、跨单位的联合研发团队,开展协同攻关[5]。

4.3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高效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可以大大缩短项目的研发时间,缩短新产品上市的时间,及早抢占市场高地。近几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电力企业科研院所的各类项目发展迅速,为了加快科技创新发展进程,应该改变以往“自下而上”的自发管理模式,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比如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引入项目经理制,企业和研发部门不必要对研发项目投入过多的关注,项目研发的进度可以通过定期的项目汇报会确认。此外,还应加强项目统筹策划,培育预研型科技项目,形成储备项目梯度,同时抓好科研工作的两头管理,分别在项目立项和项目成果管理上,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企业科研成果向高层次、原创型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李立峰.论科技创新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动力[J].经济视野,

2013,12:364-365.

[2]白云.电力科技创新的困境及出路解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5,32(5):275-276.

[3]刘松波.电力科技创新的困境及出路[J].科学中国人,2014,19:91.

[4]陈奕琴,范乃军.我国电力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5:3-5.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篇4

【关键词】电子科技;企业;创业环境;发展

一、电子科技企业创业环境概念

电子科技企业是从事高科技科学技术服务为主体的行业,所谓环境指的是存在于外部组织以外的一种影响到组织内部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任何的创业活动都会存在一种创业环境,这种创业环境会影响到创业行业发展的平稳性和规模,从科技企业的创业的实际发展来看,创业活动受到了多层面的影响,比如创业文化与国家创业的政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或者是本地科学技术的发展实力等等,创业环境的维护不仅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更多的还需要科学技术的成熟,需要文化的帮助,以及经济发展的支撑,科技企业的创业也必须要面对这些问题。

以发达国家美国为例,美国有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著名大学,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企业借助高科技平台孵化出微软、苹果等电子行业巨头。

二、电子科技企业的创业发展特征

电子科技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类型,尽管电子科技企业的构成要素在内容上与其他企业一样,但是各要素的重要性及其在系统中的地位和整体系统的运作上则与一般企业表现出了不同。

电子科技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是因为生产力的基本保障,技术的需求是因为科技型企业本身特性的规定。电子科技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求必须自我具备良好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自身素养,可以让自我通过多种学科的交织学习提高自我的科研能力,而且企业内部拥有大量的先进仪器和技术设备,投资费用很大,产品的技术使用要求很高。

2.1技术要素占主导地位

科技企业中技术要素的主导地位很重要,科技企业必须要让技术要素占主导地位,其他任何要素都要围绕技术要素为重心进行组合,其他类型的传统企业发展主要依靠机械的生产能力,通过生产转变为产品而带来经济消息,而电子科技类企业需要技术为经营手段,企业主要的功能是技术创新与发展,电子科技企业的员工主要工作是研究与创新,电子科技企业的产品与技术术语高新技术范畴,电子科技企业的技术要素要有所提高,电子科技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在技术研究上具有优势。

2.2创业资金是创业成功的保证

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需要很多的投资,资金的投资成为了科技型企业创业不可避免的直接支撑元素,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需要不断加强电子科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道路,就必须给予充分的资金保障作为后续支援,电子科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靠良好的资金基础,尤其是电子科技企业的初期发展阶段。

2.3创业者的综合能力强

传统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只是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管理能力与管理经验,然而科技企业的创业需要管理者具备管理、经验、技术、知识等多种能力,这些能力必须集合于一身,可以融会贯通,不仅仅要在技术上拥有指导能力,还要在企业的发展运营角度上具备战略指导的能力。

2.4员工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素质

电子科技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为电子科技企业涉及到许多科学知识的运用,综合性强,因此需要知识复合型的人才。与一般企业相比,电子科技企业中的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风险意识和学习能力。在电子科技企业中最重要的是人才,创建电子科技企业可以没有十分雄厚的资金,但必须拥有人才,有人才才能创造技术,并可用知识换钱来发展企业,所以说没有一家成功的电子科技企业不重视人才的。

三、电子科技企业创业环境构成

任何企业的创业都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过程,就企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言,电子科技企业所处外界环境的复杂多变尤其是技术进步迅速使得企业创业总是处于不可控制、难于把握、不断变动的环境之中,深圳电子科技企业的创业可以归结为创业者与环境间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企业与其外部环境在资源的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匹配上,我们电子科技企业创业环境构成的三个子环境构建电子科技企业的创业环境体系并重点就技术,资金,人才,政策法规,社会文化等对深圳电子科技企业创业影响较大的方面进行论述。

技术环境。技术环境主体主要是企业构成的技术研发环境和作为技术转移和扩散主体的技术市场。电子成果的生产能力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还有赖于技术转移与扩散,它决定了电子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

融资环境。上文中提到科技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本的支持,资本的支持对科技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动力,资本对于科技企业的创业来说是较为有效的支撑,对企业的运营带来了强有力的发展动力。

人才环境。科技企业的创业需要知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经验型人才的综合体,这些人才对于科技型企业所能带来的作用是很大的,而且可以有效的推动科技型企业的创业发展,让科技型企业从无到有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政策性与法规环境。科技型创业企业发展会面临许多法律法规问题,在这方面需要依赖于地方性的法律事务机构以及法律委托机构,可以全权委托律师事务所去办理相关法律性的问题,可以建立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帮助企业良好发展与运营,提高在政策性上的了解,方便于企业可以详细规划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与战略规划。科技型企业的创业环境中必须要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以确保政策的颁布与执行可以第一时间获得,而且可以向政府及时有效的反馈企业发展信息。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篇5

关键词:工商管理;供电企业;科技创新

一、引言

对于供电企业来讲,科技创新是必然之举,也是在整个电力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的有效措施。工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二、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

(一)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形成科技创新是技术创新以及科研活动的统称,具体指的是借助新型的管理模式以及生产工艺,对新的产品进行研发,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以及更高质量的服务。所以,科技创新又被分为技术、知识、管理创新等不同的板块,涵盖着资金、知识、制度等多个不同的要素,是创新元素以及创新的个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复杂体系。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的支持,营造出科技创新的氛围、提供出科技创新的路径,才能从根本上推进科技创新的步伐。所以,作为现代化的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工伤管理的模式,以此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对企业制度体系进行优化,从而有效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形成。

(二)工商管理体系支持科技创新因为科技创新所设计的领域以及主体较为广泛,因此政府在对组织作用进行发挥的基础上,需要积极倡导企业对自身进行科技创新的职责进行明确,准确掌握市场的动向,为科研人员提供明确的研究方向以及流程,科学地支配科研资金,做好科技成果的测评工作。与现代经济市场结合起来,站在内部以及外部体系中对科研成果进行评判。而在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工商管理为其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指路明灯。

(三)工商管理文化氛围促进科技创新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来讲,工商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水平,尤其是在文化氛围层次上,企业有必要营造出尊重知识、人才以及科技创新的企业文化,从而有效带动企业人员进行科技创新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需要逐渐构建起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促使科研人员的创新激情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站在企业内部体系构建的角度上,将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与自身综合水平的提升挂钩。这样不仅有助于相关工作人员素养水平的提升,也能够完善科技创新的流程,为企业实现创新发展注入不竭动力。除此之外,以科技创新构建起的企业文化体系将创新的元素充分融入科研活动中,提升了科技创新的连续性,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也能够助力企业更好地应对更加复杂的市场挑战。

三、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

(一)强化科研队伍创新意识在供电企业内部,对工商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探索工作与科技人才息息相关,因此科技创新体系与工商管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随着供电企业工商管理理念的深入贯彻落实,企业逐渐关注高端科研人才的引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对人才招聘的渠道进行有效优化,为企业招聘更多高科技技术性人才;其次,对目前在岗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将其打造成一支创新能力强的科研队伍。而这些高水平人才在对工商管理内容进行解读的过程中也能够促使工商管理体系内容以及模式的改革。

(二)用科技创新带动工商管理体系创新供电企业之所以能够实现平稳运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转。随着科技创新机制的出现,科技促进生产的理念得以实践,也是对科技管理体系进行创新的尝试,这主要表现在管理思维拓展、科研项目成果展示等方面。随着科技创新带动工商管理创新工作的深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无形之中得到了提升,核心技术得到了升级,是企业实现长足发展的推动力。

四、结语

作为现代化的企业需要不断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同时做出一定的调整,在创新以及思考中实现前进。供电企业需要正视工商管理体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利用工商管理的内容带动科技创新,并且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在工商管理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促使两者成为互相促进的个体,为企业实现长足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赵丽君.浅析工商管理与企业科技创新的关系[J].工商管理,2018(7):82.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篇6

关键词:民营企业发展模式科技创新

一、乐清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概况

近年来,乐清市不断加大创新投入,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据浙江省经信委、浙江省统计局联合的《2015年度我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报告》,乐清市工业强市综合评价得分70.87分,排名位列一档(规上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第四位。特别是结构调整得分继续位居全省第一,绿色发展继续保持前列。

一是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乐清电气产业是温台地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015年实现产值1110亿元。为推进电气产业创新发展,乐清市建立了科技孵化创业中心、科技创新园、电气工业设计基地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建成了检验能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国家低压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并成立浙江省低压电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温州电气行业“机器换人”产业发展联盟,推动电气产业集群向高度智能化、精细化制造领域迈进。如乐清的低压电器产品正从第三代向第四展,已研发并生产全系列智能电能表、自动抄表系统、预付费售电管理系统等智能化产品。

二是新兴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乐清市出台并实施了“165”产业发展计划,即做大做强电气产业,培育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其中,该市生命健康产业培育发展迅猛,分别与温州大学、武汉光谷生物城和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建立合作关系,今年武汉光谷第一个省外基地在乐清挂牌成立。如乐清引进的李校彝哦樱在乐清注册成立了浙江康邦药业有限公司,促成亚太药业等3家上市公司的22个生物制药成熟品种在乐清建立生产基地。

三是两化融合不断发展。近年来,乐清市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企业开展以“机器换人”为主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逐步提升生产过程的装备自动化、数字化水平。针对乐清实际情况,重点在电气、电子信息等产业开展存量设备智能化改造。至目前,乐清已有31家企业被评为省、温州市、乐清市“机器换人”示范企业。

二、乐清民营企业主要创新方式

调研发现,当前乐清民营企业创新模式基本可分为“引智”“借脑”“模仿”三种模式。

(一)“引智”

企业通过引进人才自建研发机构或收购研发机构的方式,以“自有”力量进行科研创新,不断提升企业产品技术含量。

1、依托自身研发中心

如兴乐电缆凭借企业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开发了铜包铝系统电线,其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几年,企业瞄准风能、太阳能行业所用的电缆的需求,开发了光伏用特种电缆,具有耐高低温性能好、耐紫外线能力强、耐酸碱化学腐蚀性高、耐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及低烟无卤阻燃等优点。

2、依托引进核心人才

如致威科技依托引进汽车自动控制领域“国千”专家,克服了多项技术难关,于2013年成功进入通用公司国内供应商领域,现正进军通用国际供应商领域。企业产值从2012年7000万元急增至今年预计超4亿元,明年订单已达5亿元。

3、收购知名研发机构

如正泰电器收购的国内低压电器研发龙头上海电科所低压电器室,已累计为企业研发了300多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基本奠定了企业的配电、工控、终端、系统、驱动等产品线的领先性。

(二)“借脑”

企业通过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模式,利用大学和科研院的科研实验室和科技人才,与企业合作研发新产品。

1、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

如天正集团先后与浙江大学、湖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温州大学、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展开技术创新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至目前,工作站已有有效专利47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此外,工作站还参与了1项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2015年博士后及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团队共有2项研发成果成功推向市场,并实现了全面产业化,已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5000万元。

2、共建研发中心

如宏秀电气先后与华东电力大学、温州大学、滁州学院等多所高校合作,共建宏秀电气研发中心,共同进行技术攻关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企业近三年内申报发明专利12项,其中2项已经获得授权;申报并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获得国家版权局关于高压开关及低压断路器控制系统的软件著作权12项。“基于激光加工技术的智能双电源投切保护装置”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并按要求完成。2014年、2015年,完成5项省级工业新产品研发,并通过鉴定验收。这些新产品的产业化应用转化率达到80%。

3、建立技术合作关系

如天顺玻璃钢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2015年,针对新农村建设环境改造项目,双方迅速成立研发团队,开展热固性新材料作为化粪池外壳试验,常规情况下生物化粪剂对SmC材料耐腐性试验,投入三百多万元研发生产的SmC玻璃钢三格式环保化粪池,主要用于浙江省“五水共治”工程,产品供不应求。2016年3月,双方又合作研发高强度a级表面电气箱/柜体用SmC复合材料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预计该项目将为企业年增产值2000万元以上。

(三)“模仿”

企业通过引入技术,再结合产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改良,达到甚至超过原产品技术的水平,或者在某方面具备差别化优势。该方式也是目前乐清民营企业的主要创新模式。如兰普电器投入巨额资金从西门子等企业购买技术,通过模仿和改良掌握核心生产技术,自主设计了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之间的自动切换装置,研发了电子灭弧电路,增加了分段调光功能,大大降低了元器件的使用量。其开发的“高速列车专用交直流大功率一体化控制电源等新产品开发”列入市工业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兰普电器与还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著名公司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并成为其主要供货商。

三、关于企业科技创新的几点建议

科技创新是企业加强自身竞争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也是地方政府推动地方经济、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乐清的做法,提供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有条件的企业,要瞄准当前新技术,通过“引才”或“借脑”的方式,使企业能够在一些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支撑企业转型发展。正确处理好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的关系,既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也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同时,要建立良好的人才鼓励机制,对关键人才给予一定的回报,并将其与创新成果运用相结合,推动企业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运用。

(二)要强化科创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要素、实施创新活动、转化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要建好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对接平台,企业要想方设法去寻找自己需要的技术。要加大各类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育,依托科技大市场、创客大赛、创新创业博览会等成果转移平台,开展以市场为导向,多渠道、多层次的技术转移服务。

(三)要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支撑发展能力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要注重围绕产业、项目引才招才,着力构建“人才+产业”“人才+创业”“人才+项目”等多种模式,加快招引领军人才、专门人才等各层次人才。要依托重大科研项目、产业攻关项目和重点科研基地等平台,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重点产业、重要领域方面的领军人才。同时,要优化人才配套服务,解决高层次人才的住房保障、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工作问题,让各类人才能够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四)要强化科技金融结合,优化与科技创新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务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篇7

【关键词】机械;电子行业;科技创新

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对机械电子行业的发展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当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才能不断推动机械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机械电子技术的简要阐述

机械电子技术主要是指在机械的制造领域中,通过技术的应用来对大量的应用信息和电子技术的机械功能进行处理,将机械功能与软件电子之间形成具有协调统一性的科学技术。当前我国的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有着自主性、创新性以及独特性的科学技术特点。机械电子技术如果是从系统性而言其有着对各项机械功能起到优化系统的作用,如果是从特征上来将,那么就会对各种电子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功能技术、软件编程技术和信息转变技术等技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其构成统一的总体。

2机械电子行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是逐渐走向了越来越快速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的各个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机床行业的影响较为明显和突出,使得重型机电制造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机电市场营销的理念和策略也逐渐产生了改变,当前的机电市场主要是由高新技术、新型技术配置的各种中低价的机电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机电市场环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机电产品进口额增速要比国内机电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速高太多,这也呈现出市场需求结构在发生着巨大改变,尤其是表现出了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的增加,也反映出国产中高档机械产品在技术能力以及产业化水平上的问题。另外,我国的机械电子行业的技术整体发展水平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创新性的机械电子的技术人才,所以要真正的提高机械电子行业的发展水平,必须重视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技能的提升,提高机械技术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3机械电子行业的科技创新发展的有效方法

3.1技术开发手段的创新

传统的机械电子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其方法主要是以模仿和经验为主的设计,其设计的思路与当前我国的电子产品的发展需求有一定的落差。初级CaD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绘图、改图以及对明细表进行编制等方面,而三维CaD设计、优化设计、信息与电子技术等较为靠前的现代化设计理论在电子设计方法上的应用还是相对比较欠缺和技术有一定的匮乏性,使得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品种单一且结构比较老化,无法获得市场的接纳和需求企业更持续的发展。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不断提高和增强机械电子企业的产品技术开发的手段,不断提高企业在产品生产中的科技创新力度,并深化对CaD这种技术为最具代表性的信息技术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开发应用,拓展产品的创新开发的空间,不断从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以及组织形式上进行全面化、现代化的产品技术的创新。

3.2重视市场的开拓创新的作用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因为企业的生产中只有生产部门,所以产品的营销模式是国家包销,无法让企业真正与市场之间进行零距离接触,无法对产品的市场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所以缺乏一定创新动力,在产品结构和设计上都缺乏与时俱进的特点。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企业开始对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并不断开拓,积极从市场和客户获得对产品的改进和完善的信息,并不断研发新型产品来适应市场的需要,从而不断提高机械电子行业在产品开发和技术的创新能力,为后期发展带来竞争优势。

3.3加强对资源的创新

机械电子行业中的产品研发以及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必须要具备充足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新产品的研发创新方面,不仅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同时还需要高技术型的人才。因此为了增强资源的创新利用,首先要重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强化机械电子行业中对科学技术的研究投入,并不断应用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中来;同时在科技不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品的更新速度加快,所以必须及时对产品的更新信息进行有效的获取来促进产品的研发;最后则是作为机械电子行业的企业应重视对个科技水平的技术人才进行培养和再次深造,不断与时俱进,培养机械电子行业进行产品创新研发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企业不仅要重视和培养这部分人才的技术能力,同时还要从薪资待遇以及管理制度上来给予各种优惠条件,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这部分人才的能力应用,并不断让高科技人才在创新产品的研发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为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建立产品研发的完整体系,科学合理的对人才进行分配和使用。

3.4保护和充分利用知识产权

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是指企业通过研究和开发出来的具有创新性特点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其所表现的作为产品本身所独有的技术需要利用一定的法律手段来通过专利的方式对自己的独特产品加以利用和保护。作为企业,在进行开发和研发创新性产品的各个环境必须注重所研发和生产的产品是否具有专利,是否有创新的成果。因此作为机械电子行业,在进行产品的研发时,必须到专业的有关专利的网站进行相关文件的查询和确认,确立角度之后再进行研发;其次是在研究的技术方向进行决定时要及时大范围的对国内外的专利情况予以了解,这样才能对专利的最新动态有所把握,确保产品在开发完成后保持唯一的先进性和最新性。最后则是作为企业,应注重保密和防止产品在研发时出现产品创新信息的泄露,要对其产品研发做好保密措施的制定,确保企业的知识产权受到法律保护。

4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电子行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度,并对市场深入分析并结合企业的产品进行科技创新,并通过实践来培养机械电子的技术创新型人才,将科技创新与机械电子行业的发展进行密切的联系,并不断在市场的带动下促进机械电子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鸿.浅谈机械电子行业的科技创新[J].商品与质量,2016(3).

[2]王帅.关于机械电子行业科技创新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篇8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履行国务院国资委赋予我们的资产管理责任,通过不断地强化管理,努力保持综合实力行业领先,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从上世纪70年代参加工作以来,曾培玺就与电力打交道,已经整整40年。历任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的曹培玺对于关系着国民经济命脉的电力企业管理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2008年6月,中组部宣布华电集团总经理曹培玺调任华能集团总经理,华能集团是位居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之首、亚洲发电量第二的国有大型综合能源企业,2011年位居世界500强275位。

执掌华能,曹培玺带领华能率先提出了“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他表示,华能公司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国家能源战略为主导,秉承“三色公司”企业使命,坚持“电为核心、煤为基础、金融支持、科技引领、产业协同,把华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定位,转方式、调结构、提效益促发展、强素质、创一流,推进公司做强做优做大,领先进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各中央企业全面深入地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华能集团主动与国际上的优秀企业进行全方位对标,对公司现状进行科学的诊断分析,找准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针对短板和问题开展重点提升,全面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经营效益和发展质量。

世界一流企业应该具备“八个一流”的特征

本刊记者:华能在我国发电企业中率先提出了“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您心目中的“世界一流企业”是怎样的?

曹培玺:我们认为,世界一流企业应该具备“八个一流”的特征,就是一流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流的资源配置能力、一流的风险管控能力、一流的国际化经营能力、一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流的企业经营业绩、一流的人才队伍素质、一流的企业品牌形象。

具体来说:一流的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要拥有与公司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科技产业能够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保持行业技术领先、引领前沿发电技术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一流的资源配置能力,就是要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有效配置资源,实现结构布局合理、主业突出、产业协同发展。一流的风险管控能力,就是要具有良好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具有与公司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管控模式、管理制度、风险防控体系以及较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一流的人才队伍,就是要具有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和国际化经营管理需要的数量足够、结构和梯次合理的优秀人才队伍。一流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就是要具有较强的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较高的国际化经营程度和国际经营运作水平。一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要具有竞争力强的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较高的安全水平和运营效率,企业能够与利益相关者以及环境和谐发展。一流的经营业绩,就是要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在世界企业500强中保持同类企业的领先地位;各类主要技术指标、效益指标保持或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一流的品牌形象,就是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优秀的企业文化、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并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本刊记者:华能将如何实现“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

曹培玺:围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我们将着力实施“七大战略”、夯实“三大保障”,这是我们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基本路径。“七大战略”就是转型升级战略、科技创新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国际化经营战略、卓越运营战略、人才强企战略、和谐发展战略。“三大保障”就是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保障,以强化基础管理为机制保障,以加强党的建设为组织保障。

着力推进转型升级。加强传统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能源服务等技术和产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努力构建电为核心、煤为基础、金融支持、科技引领、协同高效的产业体系,实现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研发平台建设,注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批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努力攀登能源科技发展制高点。加快科技产业化步伐,提升科技产业对公司生产经营的服务能力、对前沿技术发展的引领能力、对公司做强做优的贡献能力。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实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低碳清洁高效能源开发力度。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深入开展能耗指标创优活动,推进优秀节约环保型燃煤发电厂创建工作,提高节约环保型企业创建水平。

着力推进国际化经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境外能源资源合作,扩大能源技术、产品和工程服务出口,逐步拓展公司境外业务。加强境外资产管理,提高境外项目经营安全水平。积极培育国际化经营主体,逐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本、人才、市场等各类资源,不断提升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

着力推进运营改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加强发展全过程管理,增强项目投产后的综合竞争力。加强生产、技术和燃料管理,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降低可控成本。加强市场开拓和营销管理,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加快集团化价值型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提高财务集约化管理水平。优化调整资本布局,提升资产流动性和盈利性。

着力推进党的建设。探索和运用党建工作规律,牢牢抓住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两个关键,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具有华能特点的惩防体系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和科学发展优势。

着力推进人才强企。以高端型、复合型人才为主导,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技术创新型、国际竞争型人才为牵引,加强管理、党群、专业、技能、国际化人才五支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构建选拔使用、考核评价、集约配置、激励保障、培养开发五位一体的现代人才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着力推进和谐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巩固广大员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丰富具有华能特色的企业文化内涵。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和职工队伍建设,营造团结向上、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加强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建设,努力建设诚信央企、绿色央企、平安央企、活力央企、责任央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全面深入地开展“管理提升活动”,与国际上的优秀企业进行全方位对标,对公司现状进行科学的诊断分析,找准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针对短板和问题开展重点提升,全面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经营效益和发展质量,以此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包括华能在内的国有企业一定能够在做强做优、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进程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和胜利,出色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为实现我们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保持技术行业领先,要拥有敢为人先、敢为人所不能的创新精神

本刊记者:作为一家中央企业,华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新成就?

曹培玺:作为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华能集团公司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目前,华能已拥有了五个部级研发机构,正在北京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在西安建设科研试验及产业基地,并拥有一支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队伍。科技对华能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华能在火电、核电和水电等领域,组织实施了一批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和示范工程建设,在节能减排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以及工程经验,在发电和煤炭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拥有授权专利超过270项。2006年-2011年,华能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九十项,2009年,华能被国家科技部等三部委评为“创新型企业”。目前,华能科技产业化已初具规模,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一批工程服务项目已在行业内具有了良好的品牌优势,若干科技产品已具备了较强的市场影响力。2011年公司科技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

本刊记者:可以说。华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始终引领行业之先。华能是如何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的?

曹培玺:我认为,要保持技术行业领先,首先要拥有敢为人先、敢为人所不能的创新精神外,同时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抓好科技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华能的科技工作坚持“自主创新、多方合作、重点突破、引领发展”的指导方针,通过多年的工作总结,形成了科技工作“服务主业,面向生产,面向前沿,面向产业化”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创新型企业创建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华能还制定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十二五”重大科技项目发展规划,制定并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结合国家和公司的产业发展规划,为公司科技发展进行顶层设计。

二是要做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华能一直十分重视创新能力的建设。一方面,我们抓紧进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具有院士、“”、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等作为团队带头人,一大批中青年研究员、博士作为技术研究骨干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我们组织规划并积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部级、公司级产业研发基地和重点实验室,现已有在建部级基地一个,部级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五个,省部级公司级研发平台若干个,这不仅为公司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支撑,也很好地配置了公司的科技资源,为公司源源不断地取得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三是要做好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文化是华能科技创新内在支撑和动力,华能一直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等科技创新文化建设,鼓励基层企业和一线员工进行岗位创新,对重大创新成果进行重奖,在公司内部形成了“敢为人先”的创新文化,为公司研究、使用和推广新技术提供了文化支持。

四是要有稳定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华能已形成了科技资金与产业规模同步增长的制度,保证了科技经费的投入和稳定增长。即使在行业最为困难的时期,也坚持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支持,这很好地保障了科技创新工作的持续稳定开展。

本刊记者:华能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推进企业绿色和谐发展?

曹培玺:绿色和谐发展是华能的重大发展战略。公司2010年制定了“绿色行动计划”,提出公司在污染物排放、清洁能源比重和碳排放强度等方面的工作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以科技创新作为支撑。

一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华能电源结构调整。在火力发电方面,华能率先引进了超超临界技术,率先推动了超超临界技术的国产化并推广使用,这使得公司的主力机组由亚临界转变为超(超)临界,单位供电煤耗大幅降低,为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华能正在组织大机组高参数机组的研制,积极参加国家700度先进超超临界机组开发计划,并组织开展更有效的烟气净化技术,对传统污染物如nox,粉尘和S02进行高效脱除并资源化利用副产品。华能在高效清洁发展火电的同时,积极通过技术研发和示范,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在复杂的地理条件下建设世界最高的拱坝,积极提高水电装机比例;率先示范风光互补技术,推动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示范,太阳能光热发电的试验开发,推动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华能每年批准的科研项目中,都安排一大部分比例支持这些项目的研究和实施,这些工作都为推动公司的电源结构调整提供了支持。

二是通过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推动绿色发展。为了实现绿色发展,华能组织开展了多个大型研发项目。除先进超临界技术外,华能在国家重大专项的支持下,组织建设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气冷堆电站;在国家863重大项目的支持下,组织实施“绿色煤电”计划,首先建成了国内大型iGCC发电示范项目;在澜沧江克服复杂的地理条件,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装机超过400万千瓦的小湾水电站。

三是通过积极研发前沿技术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华能还积极开展前沿清洁发电技术研发。在北京和上海分别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和世界最大的燃煤发电碳捕集装置,在天津开展基于iGCC的燃烧前碳捕集技术研究,在海南开展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并持续支持开展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开发、太阳能温差技术开发以及海洋能技术的开发,这为公司的绿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和技术储备。

挖潜增效,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五抓”,即抓安全,抓开源,抓节流,抓提效,抓队伍

本刊记者: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发电企业普遍经营困难,您认为发电企业应如何抓住危中之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曹培玺:近些年来,由于煤电矛盾突出等原因,发电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当前,受国际各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电量增速下滑。未来,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面临诸多不稳定与不确定因素。这些都对我国发电行业的经营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我认为当前发电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定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念。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保障与推进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发电企业要牢牢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国家能源战略为主导。在危急关头和关键时刻,发电企业要以身作则坚定地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不惜代价、不畏艰难,千方百计保障电煤和物资供应,全力以赴抓好电力生产,充分保障社会的用电需求。

二是要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面对国内外能源电力领域的众多变化,发电企业要与时俱进,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围绕电力核心产业,积极开发煤炭资源,积极发挥金融支持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构建协同高效的产业体系。要优化区域布局,按照国家能源和电力发展规划,调整区域布局,加快形成区域布局新优势。要优化电源结构,加强传统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减排,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进一步提高清洁低碳电源的装机比重,实现发电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三是要提升发展效益和质量,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发电企业应将提升发展效益和质量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战略统领、效益为先,质量为重,做到发展要服从经济效益、项目开发要坚持“多点、优选、精建、严管”,实现发展速度、规模与发展效益、质量相统一。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全价值链管理,提高经营业绩,实现运营卓越,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全力推进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工作,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四是要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强企。发电企业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强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投入、研发、转化、应用机制,推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步伐,建设代表未来技术发展方向、服务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示范工程。发电企业要加强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完善现代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员效率,以人为本,实现人才强企。

本刊记者:华能的多项运营指标一直处于行业前列,你觉得挖潜增效的潜力在哪里?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篇9

关键词:电力科技;创新;困境;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6-0180-02

电力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中的作用不可撼动,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社会对于电力供应有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传统的管理方式、落后的运维手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个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鼓励电力系统科技创新,用科技手段、互联网技术去代替效率低下的人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质效势在必行。笔者作为一名国家电网公司的基层管理人员,多年从事电网安全运行管理工作,对电力创新工作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等电力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倡导创新,科技项目、群众性创新项目、管理创新、课题研究、QC项目等纷纷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创新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了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对电力科技创新面临的困境及出路进行探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力科技创新面临的困境分析

1.1资金的投入不足

在企业的运行中,只有资金得以保证,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发展。电力企业在进行资金投入过程中更多的追求能够立竿见影产生效益的项目,例如对电网的建设、设备升级改造、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当然也会对科技进行投入,但在整个企业的资金投入占比方面,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只占据很小的一部分,导致创新工作的资金不是很充足,并且还将制造、设计等环节归纳到创新中,使有限的资金进一步的分散,从而导致电力科技的创新存在着先天不足[1]。

1.2追求短平快,项目的研发时间不足

在我国的电力创新工作中,往往存在管理上的误区,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科技项目大多都要求当年立项,当年就要出成果。很多时候,年初立项招标,等履行相关合同办理手续,留给项目研发的时间非常有限,但年底前,大多就要出成果,并对各成果进行评选颁奖。项目主管单位好不容易申请下来有限项目和不多的资金,肯定要求尽可能得奖。迫无无奈,创新项目只能马马虎虎结束,力争赶在评奖截止前交卷。研发时间的不足,客观上造成了创新项目不可能进行深入研发,也很难出现高水平的成果。

1.3缺乏相应的创新型人才

在电力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往往是重视产生经济效益的工作,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对不能直接产生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内部管理较为严格,员工工作任务很重,各种工作业绩、考核指标蜂至沓来,基层员工疲于应对,如果再对创新工作不够重视,工作的过程中责任意识不是很高,造成的结果是上级要求开展创新,基层通常以应付的状态来对待该项工作,导致电力科技创新不能很好地进行。缺乏创新工作的氛围,基层员工很难再创新工作上有所作为。在对该类人员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各大高校往往重理论轻实践,使人员不能有效的将理论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一方面一线有经验的员工缺少创新的氛围和条件,有条件的研发人员又缺少一线的工作经验,缺乏对电力急需的创新项目的把握,电力创新复合型人才奇缺,进一步增加了电力科技创新的难度[2]。

1.4电力创新项目应用较差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企业对科技创新越来越重视,逐渐的选择了一些创新项目进行研究,出现了一些较为先进的研究成果。但是对这些项目深入研究中可以发现,其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选择研发项目时,没有与实际结合,有些纯粹是为了立项而立项,缺少实用价值;其次,很多项目立项后,由于未能与基层一线紧密结合,未能充分听取基层的意见,导致成果不能很好的满足基层应用的需要,基层不用,产品就没有生命力;最后,有的项目研发成功后,没有相应的推广应用机制,推广力度不足,往往评奖结束后,成果就束之高阁,昙花一现。

上述问题有些是思想认识方面的,有些是管理方式方法方面的,有的是体制机制方面的,这些因素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电力可靠供应。

2电力科技创新困境的解决对策

2.1加强电力科技创新的融资渠道

为了使电力科技创新更好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为其提供保证。一方面,电力企业要充分认识电力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另一方面,电力企业也可以积极向政府申报,争取政策,由国家直接对电力企业进行投资,根据企业创新活动规模的不同,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创新的资金;电力企业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吸引民营资本加大对电力科技的研发投入,将电力企业的需求给民营企业,鼓励企业创新,研发出满足电力企业需要的产品,优先采购此类产品,使社会当中不同领域的企业能够积极主动的对电力科技创新进行投入,变相增加电力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从而使这项工作更好的进行。

2.2制定出良好的科技创新战略规划

在对电力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制定出良好的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战略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时,不仅仅只是对其进行应用,而是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研究,实现对关键技术的掌握。结合我国电力企业的特点,对其进行二次开发,研制出更加适合我国应用的电力科技设备,真正的做到自我创新,从而使电力企业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使我国电力行业更好的发展[3]。

2.3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重点培养电力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军人物,首先,在高校对相关人员培养时,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利用校园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科技创新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参与企业的一些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更好地在实际当中进行应用。在企业进行电力科技创新工作时,还要建立出良好的奖惩制度,通过奖惩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约束,使其在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4加强对研发项目的管理

首先,在选取研发项目时,电力企业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要考虑到其投入成本、研发时间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求其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使一个研发项目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次,在研发的过程中,对时间的规定不要特别严格,要保证研发人员工作的过程中,挖掘出项目中的最大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研发成果在实际当中的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企业生产运行的过程中,能源转换效率低,运维成本高,科技应用水平较差,达不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就要将当前电力科技创新中面临的问题寻找出来,应用合理的方式将其解决,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冉萍.湖北电力科技查新管理创新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21):114-115.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篇10

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1986年投资创办。目前方正已经拥有5家在上海、深圳、香港及马来西亚交易所上市的公众公司,以及海内外的20多家独资、合资企业,员工2万多人。目前,方正集团拥有国内最具实力的部级企业技术中心。方正技术研究院是中文电子出版系统研究基地,也是全球最主要的多文种电子出版系统研究基地之一。方正在传媒及信息技术、电子书出版、数字广电领域都开发出一系列先进技术和产品,其中文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等多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方正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瞩目。

告别铅与火:方正深耕数字出版

80年代,中国诞生了第一批高科技企业。当时,中国科技企业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条是“贸工技”道路,中国绝大多数企业走的就是这条道路。这条道路容易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企业容易生存下去。另一条就是“技工贸”道路,中国很少有企业走这条道路,因为从“核心技术”入手难度很大。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方正集团是一家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拥有并创造对中国it产业发展和大规模应用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是中国重要的软件出口企业。在国家组织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748工程”中,王选教授发明的激光照排技术,经方正集团成功转化并产业化,彻底使中国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时代。如今,新闻出版领域的技术占据了国内85%以上的市场份额,印刷领域的相关产品成功挺进海外市场,覆盖了亚太和欧美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然而,方正所走的“技工贸”道路并不平坦。1995年起,方正集团通过全面引进进入硬件制造领域,十几年来构筑了强大的制造基础,近几年更稳居国内pC制造行业前两位。然而,由于没有掌握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技术,关键元器件只能依赖引进,加之产业环境的变化,企业在系统终端组装环节的利润率日渐微薄,盈利空间形成明显的“天花板效应”。

2001年,魏新进入方正集团,并开始担任方正科技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那时他发现虽然电脑是方正科技销售额最大的业务,但是由于不具备核心技术,利润率却很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进程速度明显加快,市场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方正面临着新的市场竞争压力和技术创新的双重考验。魏新意识到,坚持自主创新才是方正的真正出路。

于是,方正瞄准网络出版这一快速成长型行业,借鉴欧美等先进国家的经验,确定了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和数码印刷两大创新方向。基于已有的技术积累,加之对技术发展趋向的准确判断和把握,方正集团发动了“第二次技术革命”,即网络出版技术创新。

近年来,方正主导整合各方资源,开发出了原创性的核心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阿帕比(apabiDRm),并获得国家信息产业部“重大技术发明奖”,这也是软件产品的首次获奖。目前,阿帕比电子书系统已被近2900家数字图书馆,包括国家图书馆、北大图书馆等,500多所大学、400多家出版社采用。海外用户达到了50多家,包括牛津大学图书馆、纽约皇后区图书馆、德国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图书馆等。阿帕比电子公文系统已经应用于中央各大部委,省区市级党政、公安、税务等行业领域。方正已拥有数字版权保护的图书23万余种,电子书藏量达到世界第一,堪称世界最大的电子图书库。同时,方正自主创新的网络出版eBook(电子书)也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在国际市场上,方正集团软件国际化的新突破在于向海外推广西文系统,将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产品打入发达国家市场,特别是方正Rip软件。方正软件在美、英、德、日等国家及世界其他各地已拥有近百家全球合作伙伴,这种现象在中国企业中是非常罕见的。

探索创新路:三大模式纵横市场

谈及方正集团对创新道路的探索实践,魏新表示走自主科技创新这条路,在中国是行得通的。他总结了方正集团近年来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几种自主科技创新方法,为中国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首先是原创式科技创新模式。方正集团是一个真正拥有原创性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方正的激光照排系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方正在激光照排技术上持续不断的自主科技创新,不断转化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业,并且不断进行产业化推广运用,同时向国际市场横向拓展,向软件领域纵深发展。这条自主开发的技术发展道路证明,在国际产业分工和竞争格局中,中国企业通过一定的技术能力积累,在部分高技术领域的特殊环节也有进入机会。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的创新驱动下,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处于全球技术发展前沿,通过科技创新推出新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并服务于全球市场。

其次是资本换取式科技创新模式。资本换取,即方正不独立参与开发原创性技术,而是通过资本换取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科技创新。这条科技创新之路的代表性案例,是方正2006年10月14日在深圳投产的6英寸芯片生产线。

方正集团原先并不拥有制造高端芯片的技术,但是为了在拥有整机规模组装和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后再拥有核心元件的制造能力,方正买下居世界前沿的集成电路技术。如今方正的芯片生产线已经开始运转,制造出的许多成品,如电源管理芯片、高频通信芯片、特殊存储器芯片等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在这项技术方面的空白。方正制造的6英寸芯片,不但标志着方正从终端组装到核“芯”制造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升级,还代表了中国it企业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发展的趋势。

通过以资本换取科技创新的方式,中国企业可以凭借对产业发展方向的深刻理解,在一些全球性朝阳产业中努力抢占“战略制高点”,以原创性的“产品概念”切入产业链上较高增值环节,获取“为己所用”的核心技术,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产品。通过掌握“构架性”的软技术整合各方资源,以技术转化的产业组织能力形成产业化。

第三是并购式科技创新模式。除技术创新领域外,方正正在沿着并购式的道路,沿着it产业链向高端环节挺进。

方正向it产业高端环节转移的第一阶段就是收购珠海多层电路板公司。多层电路板的市场潜力很大,全球共有30%的电路板在中国制造并销售。方正看准电路板市场,以购并的方式,组建了珠海方正科技多层电路板有限公司。方正对其购并目的在于利用资本实力和产业组织能力,将这一业务做大,在短期内将其建设成为国内最大最强的印刷电路板企业。其第二阶段是投资芯片,采用资本整合的方式与外国芯片的技术领先者进行合资生产,方正集团控股合资公司进而拥有其核心技术。

方正在it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的过程表明,中国制造型企业的最初竞争力源于低成本的要素供给,以设备引进和技术模仿等方式获取生产技术,在产业链的低价值环节从事装配型的劳动密集生产。由于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广阔的产业纵深,为中国企业积累了资本和制造能力,企业可以通过购并方式快捷地向产业链上游转移,以较高的生产效率和低成本在较高价值环节获得规模效应,以自主品牌为全球提供标准化产品,从而实现企业并购式的创新。

目前,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已经从“仿造阶段”过渡到“制造阶段”,正在逐步向“创造阶段”靠拢。自主创新不是一句时髦的口号,也不仅仅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而一个企业的生命之源,是一国之根本,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遭遇投入瓶颈:需要政府共担风险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这标志着以自主创新促进国家发展的战略,已经上升到国策的高度,而自主创新则需要科技投入予以保障。

我国已成为pC机生产和消费大国,但CpU芯片和操作系统这两大核心技术却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5%左右,而发达国家已达2.5%~4%。由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致使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这似乎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魏新介绍,方正集团年销售额达300亿元,一年可以投入科技研发的经费仅几个亿。方正对于某些领域的技术方向与趋势具有较强把握能力,甚至清楚能够带来超额利润的主攻目标,但这些重大研发所需投入少则十几亿多则几十亿。所以至今,方正还只能在几个具有看得见的广阔前景的重大研发项目上,凭借自身的利润慢慢滚动投入。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仅发生在方正身上,我国很多企业都明白“以重大科技创新实现重大价值创新”的道理。但由于缺乏雄厚的资金,使企业面对重大的研发项目时,下得了狠心却下不了狠手。目前,我国许多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仍需大量进口,科技创新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当中国企业自身能力不足时,政府应该成为企业坚实的后盾。对此,魏新强调,企业的科技创新有风险,此时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一些科技创新的风险可以通过企业的研发管理与风险控制加以规避,但另一些风险却只能由政府和企业共同面对,这也是科技创新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魏新曾多次深入韩国知名企业进行考察,他发现三星集团的成功经验值得思考。他多次说过,中国的市场比韩国广阔,工业配套体系比韩国发达,人力资源也远远比韩国丰富,但是至今在国内除了资源型或垄断型企业外,没有一家国内企业能够达到三星集团的发展高度。而我们知道,三星集团是在1969年,凭借为日本三洋贴牌加工小黑白电视机起步的。1972年开始生产三星品牌的黑白电视机。现如今三星电子已经在8个领域居全球第一,2004年纯利润达到了103亿美元。三星的成功应归功于韩国政府。韩国政府当年几乎是以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来扶持三星、现代等重点企业。1997年,三星电子的营业额为153亿美元,其中毛利润为48亿美元,但其每年要投入10多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和高额的管理、销售支出,净收益仅为1.02亿美元,资金利润率仅0.6%。在此关键时刻,韩国政府还出面把在国外的韩国精英召集回国,请他们致力于国内的技术研究。此外,韩国政府的大批量订单,也为三星等企业的腾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星集团作为韩国企业一个缩影,其发展和成功的经验,不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企业,都应从中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