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十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十篇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4:15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篇1

[关键词]课堂观察教学能力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杨在宝(1979-),女,云南施甸人,红河学院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云南红河661199)张杰(1969-),男,四川巴县人,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云南昆明650500)王燕(1977-),女,云南蒙自人,红河学院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育、教学设计。(云南红河66119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红河学院校级教学建设项目“《教师教学能力》微课程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YJG1104)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68-01

所谓课堂观察,就是观察者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凭借感官及辅助工具,将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的连续性教学事件拆解成微小单元,透过观察点对每一个单元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课堂观察的目的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从课前准备、课中观察到课后交流的过程,能够较全面地学习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援助等专业能力,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课堂观察的内涵

课堂观察架起了课堂教学和教育研究的桥梁,让教师开展基于课堂的教学研究,以改善教学、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它既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一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课堂研究范式。课堂的观察者可以是教学管理者、教学督导、教师等,教学管理者和教学督导通过观察、研究,发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发展策略,为教师提供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教师观察他人课堂后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在整个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进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讨课堂学习的专业问题,从课堂观察中获得实践知识,互相汲取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课堂观察的特点

从定义看,课堂观察具有目的性、理论性、选择性等特点。一是目的性。不论观察者是什么身份,课堂观察总是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在课堂观察中,教师通常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目的来选择观察对象、内容和方法,在课前要作出系统的观察计划,这样才能够达到观察的目的。二是理论性。深层次的课堂观察需要运用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在理论和概念的引导下,以观察的课堂为背景,分析、讨论收集的资料,并反思、界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寻求有效的教学和解释,因此,课堂观察有较强的理论性,是一种教育学层次的观察。三是选择性。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就意味着有选择。教师在进行课堂观察时,必须对要研究的问题,观察的对象、内容、方法、时间,分析资料的工具、方法等进行选择,不同的教学问题,观察的重点不同,选用的分析工具和方法也会不同,并非随意进入某一教室,满堂记即可。

(二)课堂观察的内容

LiCC模式把课堂观察的内容划分成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4个维度即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每个维度包含5个观察视角,每个视角的观察点不同。学生学习维度重点是观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以及目标的达成情况,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5个观察视角;教师教学维度是实施教学的过程,包括把握教学环节、呈现教学内容、师生对话、指导学习、调控课堂等;课程性质维度主要观察被观察者的教学设计情况,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制定、教学评价等,教学策略包含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堂文化则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审视课堂,深度观察教学中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变化,包括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五个视角。

(三)课堂观察的过程

课堂观察的过程一般包括课前准备、课中观察、课后交流三个阶段。课前准备的目的是让观察者熟悉被观察者的课情(可以采用说课的形式),由此确定观察的目的、重点,制定观察量表,确定数据处理的工具、方法,避免课堂观察的随意性、盲目性,确保主题明朗、重点突出。课中观察是按照课前准备,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和角度进行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可以采用录音、录像、笔录等方法。课后交流是对课中观察的内容进行讨论、分析、总结、交流,包括自我反思、分析观察结果、思考和对话、对课堂提出修改建议等。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什么性质的课堂观察,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始终应是平等对话;观察者切忌以职位自居高位,或代表某一权威,影响交流的深度,失去课堂观察的意义。

二、通过课堂观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

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设计、组织、预测、援助、评价构成教师的核心能力。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预测”发生在教学开始之前,对教和学的初始状态和期望状态进行预测和分析,决定教学设计的其他环节;“评价”则是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而预测和评价能力又从属于设计能力。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援助能力三个方面。LiCC模式的四个观察维度从形式到内涵,全面展示了被观察者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援助能力,为观察者提供最真实的信息。因此,开展课堂观察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唤醒教师教学研究意识、创设平等的教研文化

目前,大部分高校开展的听评课呈现出形式化、任务化、客套化的特征,教师只是在完成任务,没有主动性,也不能体现其科学性,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观察。从“任务型”听评课向“课堂观察”转变,不仅仅是一种研究方法的转变,更是一种教学研究意识的觉醒与培育、一种教学生活态度的升华。部分观察者可能是学校的教学管理者、教学督导,他们肩负着学校教学管理和督导的重任,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发展策略,消除自上而下的“评价性独白”的霸权地位,赋予普通教师教学话语权,促进课堂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间通过平等对话达成共识与和解,实现对课堂教学问题的理解与重构,构筑平等的“研究性对话”教研文化。

(二)重新认识和学习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面向教师的未来教学,以改进教学、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术探讨活动,不是为了评价教学,获得某种奖励的居高临下的行政活动,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双方地位平等。重新认识课堂观察的目的和意义,意识到课堂观察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作用,端正教师对日常听评课的态度。对课堂观察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还需要教师学习一些常用的观察技术和方法,提高课堂观察的效度和信度,如确定观察内容、制作评价量表、学习观察中的录音录像技术及数据处理技术等。

(三)多种观察方式结合,加强反思

LiCC模式中的每一视角都可以作为一个课堂观察的主题,针对某一个主题可以选择不同的授课教师、授课内容进行观察,同样也可以针对某一个教师开展不同主题的课堂观察。教师应该把团队观察与个人观察相结合,主题观察与跟踪观察相结合,课堂观察与自我观察相结合;捕捉课堂中有价值的关键细节,对关键细节进行分析、讨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组织和教学援助行为;思考课堂中各种学习场景,分析其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和隐含的教学理念,感悟教学策略,建构置身于情境之中的再设计,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课堂观察既是一种课堂研究方法的改进,更是一种教研文化的重建,正确认识课堂观察,科学地开展课堂观察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沈毅,崔允潡.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国强.课堂观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1(11).

[3]张爱军.课堂观察之于教师研究:价值、困境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

[4]郭永峰.论教师的课堂观察技能及其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1(1).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篇2

关键词:教学竞赛;教学能力;提升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要求,强化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只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全国、各省市、高校组织了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竞赛,为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展示教学风采搭建平台,引导青年教师立足教学岗位,为推动教师个人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1课堂教学竞赛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近几年的不断扩招,教师队伍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良好态势,教学重心逐渐转移到教学、教研能力尚且不足的青年教师身上。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国家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青年教师虽然学历高、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能力强,但大多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缺乏教学规范性。虽然大多数高校都对青年教师进行过岗前培训,提倡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课堂教学竞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参赛、观摩,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帮助讨论、设计课程,聘请专家现场点评等,既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又能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与竞争对手、指导团队进行学习交流,促使他们对教学的自觉、自省,不断扬长避短,是深化和发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2课堂教学竞赛的发展现状

课堂教学竞赛的初衷是通过激励机制,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职称评定才是高校青年教师晋升的生命线。青年教师认为课堂教学竞赛花费时间长,取得的成绩对职称评定、工资晋级影响不大,参赛热情不高,活动效果与预期有一定的差距。

2.1宗旨理念有待强化拓展

一是要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的结合起来,扩宽教学内容,攻克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使教学、科研相互促进。二是要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集团力量,彰显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三是要加强师生互动,体现课堂教学是真正以学生为主的。

2.2奖励机制进一步强化提升

近年来很多学校、省市、国家一级的教学竞赛组织者为激励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竞赛,逐步改革激励措施,加大奖励力度。如广东、湖南等省将教学竞赛奖励与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芙蓉百岗明星”“经济创新能手”等荣誉挂钩。有的省市在奖励的同时给予一个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奖励。很多高校在完善激励机制的过程中提出对参加教学竞赛获得奖励的教师在申报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工资时,同等条件下给予加分或优先考虑等措施来激励教师的参与热情。

2.3普及宣传有待进一步完善

培育先进性,发挥优胜者的示范性,是课堂教学竞赛的根本宗旨。一是要抓好教学竞赛的普及工作,动员青年教师的广泛参与,让更多的人在教学竞赛中获得收益和提高。二是要抓好教学竞赛效果的扩展和宣传,对教学竞赛中先进的教学经验、方法和手段进行展示、宣传,扩大影响,让点的经验在面上开花。

3课堂竞赛与教师能力的提升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的根本任务。青年教师更要立足学生和课堂,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教学技能,发挥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强的优势,带领、激发学生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竞赛是培养青年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丰富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3.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

高校青年教师的共同优点是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专业基础扎实,计算机和外语水平较高,思想活跃,敢于尝试,具备从事教师教学工作的能力和基础。不足的是缺乏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专门培训,教学经验欠缺。课堂教学竞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正好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参赛前,青年教师需要做十分充足的准备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整个教学环境,熟悉教学内容,完善课件,合理利用道具,熟练运用教学方法。根据参赛级别的高低,他们能够得到学院、学校、省级以上不同层次的专家和教授的精心点拨,对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反复推敲,探索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比赛过程中,青年教师可以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讲课,接受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手段,拓宽教学思维方式。比赛结束,他们可以获得评委的现场点评,客观的认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总结其他参赛教师的优缺点和进行自我教学能力的反思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素质。

3.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知识水平

课堂教学竞赛要求参赛者熟练的掌握每节课的教学知识点,掌握一定的教案设计与编写能力、教学方法与技巧、语言表达能力、多媒体运用等能力,并能流畅的运用,避免简单的照本宣科。高于日常教学的课堂竞赛活动促使教师自觉的更新知识,寻找教学领域里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灵活运用国内甚至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知识讲授给学生。他们在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还需要掌握高校学生的特点,把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3.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心

责任心保证专业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完善教学的重要保障。课堂教学竞赛要求参赛教师重视整个教学环境,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从前期备课、完善课件、合理利用道具等。当参赛教师能够做到对竞赛的每一个环节熟悉把握,对学生可能提出的每一个疑问都耐心解答,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每一个教学重点,就能自然的提高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敬畏,提高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

3.4有利于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

课堂教学竞赛是实现提高教学团队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平台。参加教学竞赛的教师是由高校通过层层评比、择优推荐的。教研室、学院、学校教学团队背后的参与策划也很重要。各教学团队在不断的听课、评课、讲课、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磨合、讨论,可以促进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件制作、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环节设计等在团队中推广应用,促进同专业教学内容的相互交流,有利于教师间取长补短,完善教师间的学术交流,促进参与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共同提高。

3.5有利于教学团队凝集力的提高

本科课堂教学竞赛,参赛的虽然是某一个青年教师,反映的却往往是参赛教师背后的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甚至代表着某一高校、某一省市地区本科教学的水平、能力,教学团队力量凸显。在竞赛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团队的目标,所有成员必须合理分工、协作,团结互助,有利于教学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郭艳春.教学竞赛是高校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J].黑河学刊,2015(4).

[2]张广群.高校体育竞赛发展组织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

[3]王文发,许淳.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5(7).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能力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摈弃旧的“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能力,转换角色,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的创新人才。

二、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就要抓住学生的心,放开学生的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这样就更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样就能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更好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三、巧妙设计教学内容

是否能够明确语文课“教什么”,是衡量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指导能力的一个方面。对于语文教学,首先我们要明确语文课不是“教课文”,而是应该用课文来“教语文”。基于每堂课选择的课程内容必须立足于学生学会,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教师教过,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在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中,通过研究课文之间的联系,从体系设计的角度,笔者将相关的课文组成侧重于语文方法指导的系统,有重点教会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有重点教会学生积累词句和材料的方法,有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有教会学生抓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又将相关的课文组成另一侧重于语言表达实践的系统,有连贯表达课文内容的表达训练,有转述课文内容的表达训练,有通过想象补全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的表达训练,有为文章中的主要事物制作资料卡片或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的训练等等。正是通过对教材的重组和开发,系统地梳理出本学期语文课的课程内容,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语文能力。

四、讲授抓住兴趣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讲解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为讲解创造良好的时机,营造气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去投石激浪。当学生的情趣被调动起来时,教师的讲授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教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一段《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当学生听着这熟悉的乐曲,情绪被调动起来时,老师接着进行引入:“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名作《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大好的春天描写下来的。”用音乐渲染气氛,激起学生情感后,老师精彩的讲述很自然把学生引入到文本的阅读中去。语文课上除了用音乐激情外,还可以用故事、观看幻灯或录像等方法来调动学生情绪,营造氛围,教师抓住时机,适时讲授,提高效果。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篇4

关键词:课堂话语;真实性;互动性;学生成才

一、课堂话语的定义和作用

1.什么是英语教师课堂话语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就是英语教师在组织和实施英语课堂教学时产生的话语,其中主要是英语,也包括母语(如汉语)。张敏等研究者把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界定为教师在教学中对目的语的使用(即不包括母语的使用)。

2.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作用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会使用大量的课堂话语,比如课堂教学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分析、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师生交流、学生的成绩评价等。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说明课堂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益。

二、英语教师课堂用语的基本特征

1.课堂话语的真实性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交际语言教学思想和80年展起来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都认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接触真实、自然的语言。课堂话语的真实性包含三个方面:情境真实性、语言真实性、内容真实性。

(1)课堂话语的情境真实性。语言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使用的。如果学生能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接触、理解和学习语言,他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也就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形式。

(2)课堂话语的语言真实性。语言真实性是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使用的语言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语言,而不是编造或假想的语言。不真实的语言有很多种表现,有些句子和表达法符合语法规则,但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使用,那么这样的句子就不具有真实性。

(3)课堂话语的内容真实性。教师课堂话语的真实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教师说的话在内容上是否真实。比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时,可能随意举一些例子。如:

t:i’msohungrynow.iwanttogototheshoptobuyabanana.

仔细分析,这句话似乎欠妥,去商店买一根香蕉不符合常理,如改成somebananas则比较合理。

2.课堂话语的互动性

课堂话语的互动性体现在:教师要自然地分配话语,不要一个人说很多话,而是多让学生说话;教师说话不能一直说个不停,而是要引导学生说话;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要急于说出答案。请看下面一个例子:

在学习牛津英语7BUnit6pets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t:ihaveapet.it’sawhitedog.ilikeitverymuch.whataboutyou?

S1:ihaveadogtoo.it’swhiteandblack.

S2:ihaveacat.Shelikessleeping.Shesleepsanywhere.

S3:ihavesomegoldfish.theyarequiet.wedon’tneedtofeedthemmuch.

S4:ihavetworabbits.theirearsareverylong.theyareverylovely.

在这个对话中,教师很好地引导了学生发言,进行了良好的互动。

3.课堂话语的逻辑性和规范性

课堂上的语言使用与教育目的有密切的关系。沃尔什认为,教师课堂话语既可以起到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作用,也可能起到妨碍学习的作用。举一个例子:在课堂上教师请一位学生发言,可是学生说到一半时有点犹豫不敢说,生怕说错,这时教师连忙帮学生把剩下来的内容说完,看似帮了学生,其实却剥夺了学生的一次学习机会。

作为教学语言,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话语应具有规范性,所使用的语言应该清楚、准确,并且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

三、如何提高课堂话语质量

教师要从根本上提高课堂话语质量,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专业素质。这些专业素质包括英语能力,相信一口流利、熟练、准确的英语口语会为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增色不少;除了英语能力,英语教师还要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知识也就丰富了自己的语言。

根据课堂话语的特征,教师要提高课堂话语的质量就要注重语言的真实性,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其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

现在的英语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所以教师的课堂用语要注重互动性,要与学生有信息交流。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恰当的交际情境,设置必要的信息沟。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英语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课堂用语已不是难题,他们可以利用网络、电视等设备在家进行自我培训提高。参加英语培训也是一个提高课堂用语的好办法,一方面我们可以提高英语听和说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了解英语本族人的课堂用语及教学组织方法。

相信在新课改的环境中,提高课堂用语能起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篇5

在区同课异构公开课上,两位教师上远撑前滚翻和耐久跑的教学内容。课前仔细看了两位教师的教案,设计的都是非常的新颖,教学手段都非常的合理,然该校学生都没有学过前滚翻。第一位教师上课的时候,学生都懒懒散散,不愿意练习,邀请学生示范的时候都躲着不愿意,教师拉也拉不过来。该教师没能及时调控学生学习的情绪,整节课仍然按照教案一步一步上下来,到耐久跑的时候学生竟毫无兴趣,跑了几步就开始走喊着跑不动。课后这位教师低着头沮丧的说,学生连前滚翻都没有学过,都不愿动,跟自己学校的学生完全不一样。当第二位教师看了第一堂后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在课的导入说了句“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大家相互配合上节精彩的体育课”,课的开始部分教师与学生一起做游戏,此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在复习前滚翻练习中,由小组长带领并进行组组比赛,教师主动去抓较差学生并帮助保护。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接下来的远撑前滚翻的教学,学生不仅配合而且乐学,最后在教师的领跑下学生是快乐地完成耐久跑练习。

在外校上公开课,由于体育教师对外校班级的各种情况都不了解,课堂上不确定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可测的,有的是不可测的。在诸多不可预测的情况下,那么体育教师如何有效的驾驭课堂呢?

一、课前

1、多预设

要对学情进行认真分析,备课时多预设。因为体育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开放的场地,加上对外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在教学中发生的问题,教师并不能预知。要多考虑一些可能发生的新问题,或者突发事件,多考虑一些容易疏漏的细节。预设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解决的办法。在备课过程中,充分预设一些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在实施的过程中间,教师不必“死”用教案的预设去考虑生成,应根据课的实践的具体情况,对教材的进一步发掘,对学情的更深入了解,“活”用教学设计的内容,一节课的闪光点往往就是教师教学机智的灵感闪现。

2、敢质疑

现在很多小学学校对体育课不重视,对一些小学生该学的技能没有教,加上初中中考的压力,很多体育教师只围绕中考项目内容进行教学。备课时,当你不了解情况时,应该就当学生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没有学过,不会我怎么教,如何快速的教会,不影响下面的教材的正常进行。

二、课中

1、良好的教学心态

从两堂课可以看出,如何调控学生的情绪,是上好课的关键。良好的教学心态是前提。教师健康的教学心态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课堂上教师的心态是否健康,对学生的影响较大,积极良好的心态能让我们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充满热情,这对一堂课的掌控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控制各种消极心理,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每一堂课,我们才能把握全局,操控自如。

课堂的主导情绪应先是快乐的教学情绪气氛,让学生处于快乐的情绪状态下从事学习活动。教师运用情绪的感染功能,以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导致师生共乐的教学气氛。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始终让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愉悦、满足的状态,从而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活动。

2、用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绪可以传染给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绪。老师的情绪更具有感染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在接触新的老师上课时,心里都有一定隔膜,但是教师做好课的引导部分,可以让学生较快的了解教师,融入课堂。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以良好的人格魅力、积极饱满的情绪、超群的技艺、豁达的个性以及公正平等的态度来创造良好的课堂情绪。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教师要用童真、童心去和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的一句:“你真棒!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会练得好!”老师的一个切实肯定的眼神,赞许的大拇指,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都会给学生一种惊喜和兴奋。师生之间一旦产生一种自然的协调默契,教学中的一切都将是成功的动因,而达到教师愿教、爱教、乐教、会教,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的理想境界。

3、用灵活的手段激励学生

体育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也是师生人际交往活动,学生的课堂情绪是师生关系的折射。融洽、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信赖感、亲切感。而形成课堂教学这种“配合好”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本身。第一位教师上课时学生不愿动,不想跑,不能只怪学生没学过,能力差。遇到此类情况,教师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寻找积极的方法去化解这些不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是教学的核心,是学习的主人翁。他们爱听表扬的话,老师巧用激励方法,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如:有些练习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发挥小群体的优势,改变过去死抓住学生不放,生怕学生不会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练习反馈,学生往往练得到位、主动。对于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的学生,教师顺应这一特点,把教学活动的安排和他们好动的天性结合起来,可以邀请示范,也让其做小组长,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前滚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简单,学习也比较快,一般只是个别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马上掌握,对于这些较差学生犯错误时,要宽容指点;当学生有进步时,要鼓励表扬;当有苦恼时,要安慰体贴;当学生有困难时,要雪中送炭,用爱的暖流滋润学生的心灵。此时教师无私广博的爱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一定影响,只要班级比较差的学生能够动起来、练起来,加上初中学生好强心理,整个课堂情绪将其乐融融,生机勃发。

4、因势利导,积极应变

因势利导是教学过程中调控课堂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环境、条件、教材、学生个体差异、班级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和课堂氛围。教学中我们应善于把握课堂气氛的“势”和学生的“势”积极应变,我们才能控制课堂。一是顺势而为之,当课堂练习的积极性高,学生参与性强,练习内容适合学生的兴趣,应积极把握学习方向,引导学习兴趣;二是善于借势,就是借助课堂上或学生的一些倾向性来推动学习进程。因势利导的方式方法很多,要因时、因势而定,关键是把握“势”、顺着“势”、凭借“势”的力量,向有利方向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在无势可借时,我们应设置情境、穿插有趣的活动、听取学生的建议等积极造“势”,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因势利导不是教学目的,而是一种策略,是把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倾向性导向教学目标上的艺术。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性;人格魅力;亲和力;管理能力

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所有一线教师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从事教学工作十多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与探索,总结和积累经验,再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我认为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现将自己的一些肤浅的看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活动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其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由此可见,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是多么重要,融洽师生关系是构建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也是最有效的途径。那么,如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真正使学生“亲其师”。卢梭说得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可能有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在课堂上笑容可掬,亲切和蔼的老师。如果学生喜欢一位老师,也会对其所任教的学科产生良好的情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

二、教师的人格魅力,会深深的吸引学生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气质性格、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铸就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受到学生欢迎、尊敬、爱戴的源泉。我认为教师应根据自己的个性、气质、专业,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幽默是一种艺术,幽默更是一种技巧,一种以愉快的方式协调人际关系的调味品。一个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凝聚着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艺术,凝聚着教师多年的心血和汗水。一个微笑,一个姿势,一句玩笑,一句问候都可以折射出教师的人格魅力。一个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往往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有力量,有魅力,他可以从这里得到无穷的乐趣。因此,每位一线教师都应该多学习,多研究幽默艺术,多发挥自身的优势,做一个富有感染力,有人格魅力的好教师,这样会很好的吸引学生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教师的亲和力,会让课堂增辉添彩,使课堂的效率更高

亲和力是新课改理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种协调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创新的重要手段。亲和力是教师课堂教学中,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一堂好课,必然是充满亲和力的教学,教师有亲和力,容易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多的是从事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师生之间互相合作,课堂才能不断生成鲜活的东西,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亲和力的课堂。成功的老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上得有效了,如果把教学方法比作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方法之上有一把总钥匙,它就是亲和力。一个有亲和力的课堂,学生的探求欲、表现欲旺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气氛融洽,课堂上能不断生成很多闪光点,学生在这种课堂上很容易学会知识,而且记忆深刻。所以,亲和力让师生的距离缩短,给你的课堂增辉添彩,使你的课堂效率更高。

四、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师是课堂管理的核心,教师的专业水平、个人素质、工作能力、教学态度、组织管理经验都直接决定着课堂管理能力。因此,课堂管理的能力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项综合能力,是教师基本素质的集中体现。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要从教师自身出发,树立一种课堂管理理念,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加强专业素质修养,掌握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需要,并积极地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课堂管理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长期的学习过程和积累过程,而且需要教师刻苦专研,不断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所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需要有较强的课堂管理能力。

五、课堂上教师的激情讲解,会让课堂充满活力,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集中体现

教师因特有的身份而特别要有激情。有了激情,各种语言就特别能表情达意。有了激情,思维更敏捷、思路更清晰、思想更活跃、感情更丰富;学生因教师激情的讲解而生机盎然。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的激情会充分感染学生,会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学生有了激情,他们在课堂上会精神振奋、情绪高涨、精力集中,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他们的思维会积极活跃,他们的发言会踊跃频繁。那么课堂将会充满生机与活力,产生一个又一个的闪光点,课堂气氛将会是轻松、愉快而又热烈的,同学们呈现出的精神状态非常好。与那种死气沉沉,掉一颗针都可以听到声音的课堂形成鲜明的对比,那样的课堂,是老师自编,自演,自唱的课堂,学生就会觉得老师讲的知识索然无味,课堂就没有效率可谈。所以,老师在课堂上的激情非常重要,它会让你的课堂充满活力,形成师生共鸣,把课堂推向高潮,使它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篇7

随着高中数学课堂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重视教师对课堂的有效管理,高中课堂管理主要涉及高中生课堂行为问题的管理和实践。随着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数学教师课堂管理研究也逐渐深入。可归纳为:从外在表象到内涵建设、对课堂行为的重视由教师转向学生,在探索中逐渐发展。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管理的研究逐渐成为高中数学教育的重心。

二、中学数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今,我国基础教育的课堂管理大多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即教师采用惩罚的手段来纠正学生的消极行为,教师通过控制课堂实现管理学生的目的。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限制高中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实践证明,这种课堂管理模式重点在课堂控制和纪律管理上,忽略了高中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问题如下:

(一)过于注重课堂控制

目前,高中数学教师大多采取专制式的课堂模式,对数学课堂的管理是限制和纠正学生的消极行为,而忽视了调动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高中数学教师大多认为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应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才能达到学习效果。通常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评价,数学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常釆用惩罚手段,而忽略学生的感受,结果往往导致学生逆反,进而引发更多问题。

(二)课堂管理效率低下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的干扰,有些教师可以做到处理得当,但有些教师不能充分考虑问题行为的性质,没能正确的引导学生。有时甚至在上课时停止教学,当堂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教师采用这种处理方式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会引发新的问题,甚至会让高中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这种情况下,会使数学教师的重心放在维持课堂纪律上,不能按时完成教学工作,进而降低课堂管理成效。

(三)课堂管理不灵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的基础数学教育通常以传授知识为主,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锻造,使学生失去了对问题独立探索的精神。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只会被动接受,对数学的学习没有兴趣,使得高中生既不能很好的习得数学知识,也得不到全面发展,进而导致学生出现厌学。

三、高中数学课堂管理的有效策略

教师要对学生有效地开展教育,就必须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管理:

(一)加强师生交流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课堂上师生交流是课堂互动的前提。高中生获得知识、能力发展都离不开信息交流,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与高中生有效的沟通。而新的课堂管理模式要求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给学生提供审视自己的机会。在课堂上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加强师生互动,坚持学生为本,注意细节,使沟通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心理学研究发现,环境会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因此,创建良好的数学课堂环境至关重要。高中生能够处在满足个体心理需要的环境中,就会使学习行为更加有效,让学生在安全、舒适且被尊重的环境里学习,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创建和维护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构建积极、平等、互敬互爱的课堂环境,是教师实现数学课堂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也能够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加强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数学教师必须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知识的理论学习,积累数学课堂管理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提升管理能力。首先,学校应鼓励数学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与学习,为数学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其次,大力提倡数学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最后,学校组织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积极研讨,互相指导。

(四)激发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鼓励高中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采用专题教学、朋辈辅导、共同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都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高中数学课堂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课堂学习目标,可以通过互动方式来维持学生注意力,还可以通过有效地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四、结语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篇8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高中物理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高中物理知识一方面与其他学科知识紧密相关,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另一方面,高中物理知识也是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知识储备[1]。当前,我国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

1.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我国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单一的“满堂灌”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课堂知识,师生缺乏有效互动,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及练习机会,他们不愿动脑思考,而是倾向于听老师讲,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1.2忽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中物理对学生实践要求较高,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但是,一些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物理基础知识及相关原理的讲解,而忽视了物理实践活动。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实践与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只是注重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重点训练物理习题的解答能力,没有融入进对生活的实践观察,从而使得理论脱离于实践[2]。

1.3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及教材学习物理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气氛不活跃,而且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浮于表面,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因此无法提高自我认知的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2.1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唯有对物理产生兴趣,才会有学习的欲望。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优化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组合,增强教学的层次性和丰富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原有课堂氛围的沉闷[3]。当前,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并建立全方位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讲解“滑动变阻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晚会的视频,然后让学生仔细观看灯光的强弱变化,并围绕灯光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进行讨论。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目光会集聚在课堂上,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是物理教学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有利于开启学生心智、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4]。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并巧妙地进行提问,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明确提问目的,不能仅仅为了追求课堂热闹场面而盲目地进行提问。例如,教师不应该提“对不对”、“是不是”这类随意性的问题,这种提问不仅没有达到提问的目的,而且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能力的发展。

2.3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中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在进行课堂实验时,教师不应仅仅演示教材中规定的实验,而应将实际生活中出现的自然现象引入实验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例如,在讲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时,教师应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学生更能发现物理现象的奥妙,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结语

高中物理是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课程,在学生升学及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影响力。目前,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是物理教学的重点。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教授理论知识与开展实践工作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大伟.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J].华章,2012(34):266.

[2]柳谊.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效率的提高[J].湖南中学物理,2011(12):22.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对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影响了学生数学的学习水平。分析影响教学效率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

1.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早就响彻校园,但应试教育的印记仍然铭刻课堂。传统教育体制催生了许多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强调题海战术、强化训练,这不但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还降低了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地灌输,给予学生反馈的机会较少,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2.教师准备工作不到位

教师准备工作不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前准备工作不足;二是课堂应对准备不足。备课工作是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结构、层次有效把握的基础;而课堂应对准备不足则是教师对于知识衔接方面准备不足。由于准备工作的不到位,容易出现教师教学卡壳的现象,也容易造成教师面对学生的突然发问不知所措,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进而影响教学效率。

3.学生课业压力和心理压力大

高中课程繁多,难度较大,而且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学生在课业和心理上都存在很大压力,这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也存在负面影响。高中阶段,文体类课程有所减少,学生不再有更多的课程去释压解乏。“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成为高中学生的标配。除了学习上的负担外,学生还承受着升学压力,以及家长或是教师有意无意的压力,这些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都存在消极影响。

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探讨

1.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而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备课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读教材,不要认为教材内容对自己而言很简单就置之不理。通读教材有助于教师梳理各章节、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参考资料,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可能遇到的学生提问和在何处可以向学生提问等。充分的课前准备还包括多媒体资源的利用,一些Flash引入教学将增加教学的生动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前文已经提到,高中学生学业压力和心理压力较大。因此,压抑的课堂气氛势必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融入课堂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具体操作中应该怎么做?笔者以为:①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关键因素,学生如果对于教师从心理上不接受、不认可,也就不会认真投入课堂学习。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洞察学生所思所想,与学生共同思考、共同探索。②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语言的艺术性。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注重个性发展,容易接受新事物,如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词语进行讲解,循循善诱,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授课情绪,确保自己的思路能够与学生一致。

3.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即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一直延续着教师的思维进行思考和学习,要培养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能力。自学习惯化,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会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对于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具有潜在影响。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良好学习兴趣的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尝试自主解决问题。高中学习对于学生课后学习要求较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课后继续学有裨益,学习兴趣则是支持学生不断学习、快乐学习的能量来源。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效率、质量为前提的教育活动。高中数学作为主干课程、高考重点科目、学习难点科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颇为重要。为此,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课前准备。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还需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永琦.浅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篇10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观察法和系统分析法,围绕0-3年期职初教师的体育课堂教学能力方面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发现职初教师的体育课堂教学能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能力、课堂调控能力、评价反馈能力以及课堂育人能力。针对这些现状,认为应积极组织职初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培训和各类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和比赛,尝试编制过程性评价体系并予以实践,目的旨在增进和提高职初教师的体育课堂教学水平,探索培养职初体育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职初教师;体育课堂教学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3.008

1.研究目的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发展的主力军,能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主要取决于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贯彻实施与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初教师作为体育教师队伍中的新生代力量,其专业成长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整个体育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课堂教学能力正是职初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铺垫,更是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的关键。本研究主要围绕0-3年期职初教师课堂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为提高职初教师的体育课堂教学能力提供实践依据,同时也为促进职初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提升职初教师体育课堂教学能力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参考。

2.2调查访谈法

对上海市奉贤区南桥城区5所初中的20名职初教师有关课堂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访谈,为推进提升职初教师体育课堂教学能力的策略提供依据。

2.3观察法

观看40节职初教师的随堂体育课,针对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记录和描述。

2.4系统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检查、梳理和分析,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教学设计方面

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等事项的创造性本领。教学设计能力主要体现在教材钻研能力和创新开发能力。钻研和分析体育教材是制定单元教材教学流程和课时计划,以及实施课堂体育教学的重要保证。本研究发现,职初教师的最大问题在于不会深入分析技术动作结构,一节课就对整个技术动作进行练习,却对其技术要领不知其所以然,重难点的把握能力非常欠缺,教学目标的设计难度没有针对学生学情。如:在一节站立式起跑的第一课次的教学中,某职初老师就将3课次的内容全部在一节课中灌输,起跑姿势、起跑后加速跑、50米冲刺跑,整堂课形成了满堂灌。又如:体操器械跳山羊,第一课次教学目标就设定为约有70%以上能顺利过山羊,很明显该目标预设过高,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山羊,尤其是女生对器材有畏惧心理,这样都很难达到过山羊的目标。创新开发能力也是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自制教具的开发都能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本研究发现,较多职初教师的体育课堂缺少创新的练习手段,场地布置陈旧,自制器材缺失,教学方式公式化,只会跟着教材上课,不会有效地“开发创新”教材,缺乏教学创新能力和教法创新。如:一节七年级的障碍跑课。整节课中该教师组织围绕5块垫子和5个跨栏架进行连续滚翻和连续钻越的练习,严重缺乏了对障碍跑器材的创新开发研究。学生在练习中也表现相当枯燥乏味。因此职初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亟待提高。

3.2课堂调控方面

体育课堂的调控能力主要体现在课堂组织调动能力和课堂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课堂组织调动能力是体育教师在掌握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体育教育实践积累,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有效组织起来,有序地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而达成教育目标的能力。本研究发现,职初教师的课堂组织调动能力有待加强,较多的职初教师对整个班级的掌控能力稍显不足。体育课堂经常会出现失控现象,部分学生会出现结对聊天,随意嬉戏玩耍的现象。如:一节篮球胸前传接球课,课中有学生自行离开玩球,该教师下课整队时才予以察觉。整节课中该教师没有合理地进行队伍变换和队伍调动,学生课堂规范比较凌乱。课堂语言组织能力也是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主要技能之一,是课堂调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发现很多职初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形象生动直观和简洁明了,无法让学生迅速理解动作技术的要领,较多职初教师未能做到常态课精讲多练的要求。如一节蹲踞式跳远的教学课,教师全课的集中讲解次数高达10次以上,严重削减了学生的练习时间,运动负荷远没有达到教学设计的要求。

3.3评价反馈方面

评价反馈能力包括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渗透、课中的教学反思和课中的及时反馈。过程性评价融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与教学活动同时并进,根据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以激励性评价。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及时反馈是教学反思的成形结果对学生的及时告知。本研究发现,职初教师的体育课堂中过程性评价和教学反思能力缺失严重。大部分职初教师都抱着一种“上过算过”的上课心态,未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更没有及时捕捉课中的生成性问题进行教学反思,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练习积极性。对学生学练情况的及时反馈也普遍较少。

3.4课堂育人方面

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将体质、能力、意志和精神等有机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手段,旨在使学生个体的人格完善、情感丰富、健身愉悦与涵养得到提升。体育课堂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身体向全面、主动、和谐的方向发展,形成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的意识,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科学健身的行为能力和平等竞争的价值观念,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和奋勇拼搏精神,以及爱集体、爱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研究发现职初教师的体育课堂育人能力薄弱。如:当学生遇到体能和技能练习困难时,较多职初教师未能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说明教师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还不充分,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还不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尚需努力。还有较多职初教师对体育课程的隐性价值认识不够到位,表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低。

4.策略与建议

4.1组建职初体育教师研修班

为了有效提高职初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区级层面可计划组建职初体育教师研修班,组织职初教师进行系统的课堂教学能力培训。通过教学设计的理论培训和集体磨课,不断提高职初教师深入分析教材的能力,

学会合理切割动作技术,把握好各课次重难点,并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设计创新各种活泼多样并结合时代的教学方式。同时定期组织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同一个教材内容,组内不同的教师进行上课实践,并邀请体育学科专家走进课堂进行专业引领。通过“上课——说课——评课——再上课”的研究形式,逐步引导职初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教学技能的掌握和学习。此外,研修班还可定期组织开展各类评比活动,如教学设计评比、模拟上课评比、教具制作评比等。研修班的结业考核方式可采用理论和实践考核,旨在提升职初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

4.2编制过程性评价体系,鼓励过程性评价与教学反思贯穿体育课堂始末

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制定与运用能较全面、及时、持续地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也更客观、合理。同时,将学生学习进步幅度纳入评价体系中,满足学生心理和情感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学生的学习态度将会更加积极、主动和自觉。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制定与运用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能促进学生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组学习气氛。因此,可邀请体育学科专家共同研制体育课堂过程性评价体系以供职初教师使用。体育课堂中将过程性评价的理念贯穿始末,及时做到课中的教学反思,及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教学手段,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为提高职初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提升体育课堂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4.3加强自身学习修养,提升职初教师体育课堂育人能力

体育与健康学科育人的主阵地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创造性活动,深入挖掘教材育人的内涵,才能将教学内容具化为育人目标的行为,即学生在思想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认知与实践,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提高体育课堂育人能力,职初教师必须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修养,深入研究体育教材,学生学情,教学方法和评价反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通过不断学习,深刻领会新的体育课程理念,营造教学主题功能和谐发展的环境,注重育人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学习并掌握新的教学手段方法,在育人能力方面全面提升的高度上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体育教材的项目内容,有的要求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有的充满竞技性,技术难度大,这对学生来讲富有挑战性,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丰富的内涵。如在球类教学比赛中,让学生懂得比赛取胜的关键是靠集体力量,靠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在体操项目的支撑跳跃练习中,学生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针对学生的心理加以教育引导,鼓励学生树立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同时在相互保护与帮助中增加一份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职初教师的体育课堂育人能力,才能提高体育课堂育人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贯彻课程标准,规范体育课程[J].体育教学,2014(2):8.

[2]陈通海.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磨课之我见[J].体育教学,2014(2):47.

[3]王竹平.谈体育备课中撰写教学语言的技巧[J].体育教学,2014(1):51.

[4]李玉荣.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有效课堂[J].中国学校体育,2014(1):48.

[5]汤祥.高效课堂需要过硬技能[J].中国学校体育,2014(2):59.

[6]钟祖荣.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体育与健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