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刻意训练的思维方式十篇刻意训练的思维方式十篇

刻意训练的思维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6:32

刻意训练的思维方式篇1

一、正确认识其重要性是进行数学思维深刻性训练的出发点

1.思维深刻性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必须强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方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更高知识需求的愿望。

2.思维深刻性训练是思维发展的需要。缺少了思维的深刻性,学生就不能透过现象抓本质,不能归纳、发现客观规律,如果缺少了思维的深刻性,希尔伯持就不会提出著名的“数学23个问题”,牛顿也不会发现“三大定律”,更谈不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人的思维要发展,要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更要培养学生学会充分利用数学这套思维体操。

3.思维深刻性训练是时展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对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国际竞争,不仅是物质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国内外教改的共同点是――由知识导向转向能力导向;由着重输入知识转向活用知识、开发智力、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二、教材是进行数学思维深刻性训练的主要依据

1.利用数学内容,适当引导、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现行的数学教材降低了总体难度,但注意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加强了能力培养的要求。一是教材编排吸收了国内外教改成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展示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思维过程,教材的编排,小到每个例题、每课时、大到单元、章节,甚至整个初中教材,都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通过观察、归纳、类比、转化等得到许多规律和性质,如代数中的“同底数幂除法”的性质就是逆向思维的训练,从同底数幂的乘法推出“同底数幂除法”的性质;几何中的“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重点研究点在圆上,即学习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等知识;类比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重点研究相切和相交,即学习切线、割线、弦切角等知识;再类比学习“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其中渗透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辩证思维方法,渗透了类比、转化等思想。教材中这种安排,处处可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从研究的材料中揭示被掩盖着的某些个别特殊情况及研究对象的实质。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练习,把思维深刻性的训练融于教学之中。如“过三点的圆”,教材分三种情况:“①过一点的圆;②过两点的圆;③过三点的圆”来讨论,在组织教学中,应从认知规律出发,启发学生由思维的连续性自然地思考“过四点的圆的情况,过五点的圆的情况,……”。教材中的这些素材,注意挖掘,在教学中真正发挥教材的智育功能,渗透数学思维的训练。

2.利用教材的例题,进行变式,加强思维深刻性的训练。

如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1求证:连接四边形对边中点的线段互相平分。

变式2求证: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

变式3求证: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对边中点的线段互相平分且相等。

变式4求证:已知: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的中点,aC垂直于BD,且aC=6,DB=8,求eC的长度。

利用构造系列变式的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展过程,问题的结构和演变过程,提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思维和方法,进而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3.利用教材中典型习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数学是研究客观规律的工具,其内在联系也常常反应一定的规律。因此,抓住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尤其重要。如在学习“圆的辅助线添加”时,可先举几个例子,师生一起仔细分析,从而概括出“圆中辅助线,添好并不难,有关圆中弦,过心作垂线,切点与圆心,常把它们连,两圆若相交,注意公共弦,相切两个圆,莫忘公切线”。学生把握了规律,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相应提高。

4.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课外活动,通过竞赛、专题讲座等辅助形式,对学生进行思维深刻性的训练。

三、训练适度是进行思维深刻性训练的关键

1.抓好双基教学是基础。忽视基础的思维训练,成了空中楼阁,适得其反。

2.训练重点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忌一刀切,违背“因材施教”原则。

3.训练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热情,培养顽强的毅力,形成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思维品质。忌拔苗助长。

4.训练是长期性工作,应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要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忌一日暴十日寒。

刻意训练的思维方式篇2

【关键词】思维训练幼师生口语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90-01

所谓的口语表达能力,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运用口头语言来准确地、恰当地、生动地表达出思想感情和传递与交流信息的这种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呢?个人认为首先应该明确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关键是通过加强思维的训练,来达到教学目的。

一、幼师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

幼师生如今的生源状况:目前,全国幼儿师范类学校的学生们存在着相同的情况。

1.幼师生的生源都来自于不同地区,其中包括农村与城市

城市的学生汉语口语发音相对农村学生标准一些,一些农村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偏远地区学生的汉语口语中一般会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这种情况不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2.幼师生的生源有不同的层次

幼师生有初中毕业的也有高中毕业的。高中毕业生的学科知识会较为扎实,而且语言的积累比较丰富,一般都可以组织好语言,流利的表达出意思。但是初中毕业生,因为平时的阅读范围比较窄,所以很少能够清楚完整地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相对来说口语的表达能力比较弱。

3.幼师生的写作能力比较强,但是口头表达的能力比较差众所周知的是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是要为了交际,是为了沟通,也是为了在实际的生活中使用。幼师生对于孩子们的教育不能只注重学生们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听和说等能力。要对孩子们全方位培养。

幼师生毕业后,一般就业都是幼儿园,来从事幼儿教学。幼师们在学校主要学习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等课程,所以在口语方面要求幼师们:能够准确地发音并掌握大量的词语来达到能够随机运用,能够充分的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与习俗和传统,从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能够生动活泼的来组织一些活动,利用教学来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二、思维训练的具体理解

流利的口语是来自于灵活和敏捷的思维,然而敏捷的思维是由于努力的训练。对于思维的训练它包括的有:思维的缜密性、敏捷性、灵活性、发散性、广阔性、集中性、深刻性等。口语的思维训练则是要掌握好发音,词语,句子为基础的;以了解与学习语言文化背景和风俗和习惯为前提的。口语教学的目的之重就是为了大力培养孩子们的语言交际能力,所以这就要求幼师们必须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语言交际的习惯,要做到语言清晰和流畅并表述准确。那么,既然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幼师们就要着重培养孩子们用汉语来思维的习惯,并辅之配合以这种方式为主要的形式来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让学生通过自主造句把知识输入转化成知识输出,学生能够体会在情境中创造出富有趣味性和想象力的句子,体会到词语的用法并能扩大思维空间,增强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热情。这样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讲解,营造生活情境等,能让学生更为直观而具体的将词语教学和生活进行衔接,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有助于其感性知识的形成,有利于抽象知识具体化。

三、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幼师口语表达能力的具体方法

1.训练思维连贯缜密性

思维连贯缜密性的这种品质表现在口语表达的条理清楚和合乎逻辑与无懈可击。只有思想清晰语脉才能畅通,并围绕着中心认真的思考,组织好前后语言,这样的表达才会畅通和周密。例如练习看图片说话与个人的描述这都是非常可行的方式。

2.训练思维敏捷灵活性

思维敏捷灵活性的这种品质的表现是说话的时候反应迅速和应变能力强。快速适应变换了的情境与话题,通过依赖现有的信息触发,并对语言有快速并且严密的组织能力。进行思维敏捷和灵活性的训练,可以在课堂上练习快速口语训练。例如问答题。

3.训练思维发散广阔性

具有发散广阔性这种思维品质的人可以从一个思索的对象而出发,并运用联想等思维方式,做到充分发散与扩展,可以把“单线式”的思维,扩展为“网络状”的思维,通过这种思维来找出事物之中内在的本质和联系,从中可以获得对该思索的对象更加全面和更深刻的认识,发散广阔性这种思维品质在口语表达中的体现是富有文采和生动流畅、分析透辟并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训练这种思维的发散与广阔性,其关键是在于拓宽思路,而增强思维活力。训练这种思维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和角色表演这种扩展性的练习方式来达到。

4.训练思维的集中深刻性

众所周知的是,良好的思维品质应是既可以放得开,又可以收得起的,幼师要善于把一些丰富的思维之光来集中到一个聚焦的光点上,从而深入的钻研和思考。这种思维的深刻性集中体现在口语的表达中,反映的则是内容中心的突出,言辞简练和见解深刻和说明精辟,但若是缺少这种思维的口语表达就会体现出抓不住中心和舍本逐末并令人乏味。这种思维的训练集中的深刻性,可以用口语作文的方法。并加强基础的知识和语言文化背景的知识的培养。

5.设计活动,从而激发兴趣

对于小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较短,就要掌握如何在短时间内,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幼儿园的课程是以活动课为主的,但若只是枯燥的讲读课本是无法吸引孩子们的眼球的,也没法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只有老师们抓住重难点,设计出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并寓教于乐的这类活动才可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结语:

我们必须正视关于幼师生的汉语口语水平这一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汉语口语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口语活动。并积极落实加强思维训练这种方式,来达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翔.关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外语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2,(02).

刻意训练的思维方式篇3

一、构建有序的写作训练体系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解决写作关键环节的训练问题,讲求训练的有序化;同时,教师要建立科学的、发展的作文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1.写作能力训练的有序

有序的能力训练是将写作所具备的各种能力(观察、想象、思维、积累、审题、文体运用、写作布局、语言表达、文章修改等)融合于日常教学中,形成一个有序的作文写作训练体系。

如文体运用,可以从文体规范角度构建高中作文的文体训练体系,进行序列化指导。高中阶段训练的文体应该有这些:记叙文、议论文、诗歌、微型小说、创新文体(故事新编、书信体、新闻报告体等)。其中,记叙文和议论文是训练的重点,其他的文体了解即可。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有序安排:将高一、高二上学期的训练重点定在记叙类文体范畴,同时了解诗歌(结合诗歌单元的教学)和微型小说与故事新编(结合小说单元和《外国小说赏析》选修本)文体;将高一、高二下学期的训练重点确定在议论类文体范畴,同时了解创新文体。

2.评价修改的有序

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作文评价修改水平的提高同样需要有一个系统有序的训练,根据点面结合的原则,一是教师要注重“全面”,对高中作文发展性评价的若干条评价标准,我们都要系统地予以安排,这些标准包括:准确地理解题意;立意准确、深刻、新颖;感情真挚;材料准确、丰富、典型、新颖;合理巧妙地安排结构;语言准确、鲜明、简洁、生动;立意、选材、谋篇、语言等有所创新。

二是要注重“点”的合理安排,如高一训练的文体是记叙文,所以,评价修改可以以“感情的真挚”为突破口。

三是要注意“点”与“面”的结合,如在针对“感情真挚”这一表达方式时,可以结合语言、选材、结构等方面来综合评价修改,从而形成一个有序循环提高的训练模式。

二、创新升级作文教法

1.贴近生活,创新作文命题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只有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让他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生活、欣赏生活。有了对生活实践的积累,写作素材自然就信手拈来了。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命题方式,让学生自主“找题”,教师不再规定具体的题目,而是指定作文范围、题材和体裁,以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思考余地和独立创造的空间。

写作是对生活的能动反映,是一个一步一步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认识实践过程。好的文章,总是先从生活中寻得素材,再从素材中发现生动深刻的东西,然后形成观点,最后确定题目。

2.加强语言和思维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突出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文章要有新意,所运用的语言就必须有个性。语言创新可以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深厚方面下功夫。词语生动首先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词语的灵活搭配更需要打破常规,大胆想象,敢于创新,这样就可以把静态的事物写活,把动态的事物写得更加逼真,把平常的事物写得形象动人。

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教师要注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指导阅读教材时,可以有意识地从思维层面训练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维,同时将思维训练与语言表达训练统一起来,仿写就是不错的途径。

3.教师评改与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

如前文所述,作文是一个人语言与思维的体现。因而写作会因个体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水平。教师在评改时,不能沿用传统的“一刀切”“统一标准”的评价模式,应用不同层次的标准衡量不同学生的作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改应该秉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习作特点,给予不同的评价。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评改语言的运用。例如,对学生写作态度的评价可以采用“主动、积极”定性;对写作品质可以采用“很好、好、还需努力”等来定性;对写作的性格可以采用“勇敢、顽强”等来定性等。对学生各抒已见的有创意的表达要予以充分鼓励;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多读、多记、多观察”等日常写作习惯的评价。

刻意训练的思维方式篇4

1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它表现在对化学问题的深入思维,要求学生用扎实的双基、透彻的概念以及化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去认真分析和深刻理解题意,灵活、准确地解决具体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化学思维的深刻性往往受到思维具有离散性所影响,从而在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与手段的本质理解呈孤立、间断的状态或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水平上,影响了思维能力的提高。离散性还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只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忽视其来龙去脉,或只注重内涵而忽视其外延,对化学知识理解应用起到不良的影响。

克服思维的离散性,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必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化学复杂运动形式,抓住关键形成思维中心,以逐步达到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在初中教学中,还应把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并挖掘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对立统一关系,使学生形成“多则择优,优则达快”的思维方式。

2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的重要品质,它表现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时期,造成他们在认识问题过程中存在混乱现象,即思维的无序性。这种无序性还反映在学生不能正确把握有关化学概念及知识间的因果关系,造成多步推理的困难。

作为描述性为主的初中化学,很有必要以理论为指导,以反应规律为线索,加强推理教学,增强化学知识的条理性、规律性。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正确引导,进行归纳总结,做到触类旁通。在“无序”变“有序”的过程中,督促学生复习和理解重点知识,记忆有关结论,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按类型精选有关习题进行有目的练习,使所学的知识由“无序”到“有序”,由“会”到“活”,由“活”到“用”。

3思维精密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特殊的品质,化学思维的精密性(或精确性)表现在从量的角度来理解或研究化学概念理论、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它是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需要,也是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但是,初中教学毕竟是以描述性为主的化学定量研究与化学计算,必须恰当地建立在所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不能脱离初中化学原理与化学事实去搞偏而怪的空洞的化学计算。教师在精选题型、题量上要使学生在思维的精密上得到训练与加强。

为了使思维的精密性得以提高,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知识讨论、分析同一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这种训练由教师给学生输入一个信息,然后,学生根据这个信息和已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输出许多新的信息,逐步减少思维的片面性,从而提高思维的精密性。

4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它反映了思维的锐敏程度和迅速程度。敏捷性应以正确性为前提,它是上述几种思维品质的集中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因思维定势缘故,思考问题方法总受某种“模式”的束缚,而极大影响了思维的敏捷性。如,我们讲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学生容易接受“原子分子物质”这种模式,而对于原子、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却认识不足,由于知识面掌握不全,就谈不上敏捷性。

刻意训练的思维方式篇5

练习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精心设计多样化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而且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是在学习和获得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并在运用基础知识过程中表现出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能力的核心是思维,所以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在于训练思维。在小学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灵活性和独立性,那么安排什么样的练习才有利于训练这些思维品质呢?

1.区别性练习

区别性练习就是把相似易混淆的知识放在一起,要求学生在比较区别中准确而迅速地解答,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训练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和敏捷性。

如下面的练习就具有相似特点:

(1)一个长方形有()条棱,()个顶点,()个面。

(2)写出最小的连位数、两位质数、两位合数。

(3)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各一个。

2.归类性练习

归类性练习可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比较、分析,抓住本质,排除形式的干扰,使之对概念的理解、掌握更加深刻、准确,运用更加灵活。如:

(1)下列图形中,哪个是正方形?哪个是长方形?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哪个是梯形?

(2)在0,1,2,3,7,11,100,

121,2.5,3/5中,质数有,整数有,合数有。

3.判断性练习

判断性练习也是训练学生思维准确性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题1:一斤苹果的3/5和3斤苹果的1/5哪个重?为什么?

题2:针对下面各题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并说明理由。

(1)0不是自然数,所以0不是一个数。()

(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3)一条直线5分米长。()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4.选择性练习

选择性练习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准确性和灵活性的一种极好的方法,它不仅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审题的习惯,而且可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互逆性练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互逆关系是大量存在的,教学时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运用知识进行正向思维以解决问题,还能要求学生正确灵活运用知识进行逆向思维以解决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形成双向联想,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

(1)三角形的底长为13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2)三角形的面积是26平方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底长是多少?

(3)三角形的面积是26平方厘米,底长是13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6.定向性练习

教完某方面知识后,应适量进行新知识的定向性练习。所谓定向,指向单一,主攻一点,促使新知识得以巩固。但练习的形式应依据学生心理,灵活新颖,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如教学小数乘法后可设计以下几组练习:

(1)说说下列各式中积有几位小数。

57×4.60.05×3.46

(2)在得数中合适位置加上上小数点。

5.6×0.47=26320.078×0.25=1950

(3)已知46×78=3588,很快说出下列各式的积。

4.6×7.80.46×0.78

7.多解练习

多解练习,就是对一个问题要求学生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去考虑,去联想,从而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独创性。例如让学生回答6×5=30表示什么意思(一题多解)。

又如: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64千米,用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公路长多少千米?(一题多解)

8.编题练习

编题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这种练习有助于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

刻意训练的思维方式篇6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思维训练;课堂教学

新课程实施以来,城区学校的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比农村的教学水平高出了许多,城区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优越和对知识的接触面较为广泛,思维能力明显比农村学生强出许多,而农村学生在生活和知识的认知上都受到了限制,缺乏思维训练,致使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上遇到困难。为此,要突破初中物理教学的瓶颈,应从实际入手,把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效地提高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

一、对思维训练,要在模仿情境中进行

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特点表现在较情绪化、喜欢对事物模仿、喜欢生动、有趣的教育氛围,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对思维的训练要抓住学生的特点,根据课程内容设立思维模仿情节,使学生自觉地融入物理教学中来。实践表明要抓住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创设好模仿情境,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2)教师要经常开展一些互动性、交流性强的活动,例如,争做“小老师”的活动,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

二、在思维训练时,要多渠道进行

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学不会的现象,这说明了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不足,造成了初中生不能有效地将书中的内容与现实中的情节相联系。所以要改变现状就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举例讲解时,要找一些学生们熟知的事情来进行解说;(2)通过实验来展示给学生,体现了物理教学的直观性;(3)注重学用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增加感性知识。

三、对思维的训练,要注重其学习的深刻性,克服思维障碍

在学习物理知识以前,学生在生活中所见的物理现象已在其思维中先入为主了,要将其改变过来,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的深刻性:(1)查找造成其障碍的原因;(2)通过实验直观地清除障碍。

四、对思维的训练,要突出灵活性,改变其思维定式的现象

刻意训练的思维方式篇7

一、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的生理应用

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主要采取的是歌唱呼吸中有效运用,也是形象思维在声乐教育教学中唱出美妙歌声的有效途径,也可以使众多的演唱者更加感动于听众。实践中,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能够有助于获得更加美妙的声乐演唱,其中,声乐的呼吸方式和方法在声乐的演唱过程之中始终起到非常重要的职能作用。对于许多声乐的演唱家和大师来说,呼吸的重要作用十分重要。呼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声乐歌唱的艺术坚实的基础,也是声乐歌唱具有的不竭的推动力。关于声乐歌唱中的呼吸,与我们平时的生活中的普通呼吸有相同的地方,也不相同的地方。对于平常的自然呼吸来说,仅仅作为自然的无意识的一种动作和运动,更加具有呼吸的随意性和呼吸自由性。但是,对于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歌唱的呼吸来说,则是大不相同。众多的声乐初学者希望获得如何进一步的尽早的灵活掌握较为正确的科学的声乐歌唱的呼吸方法。声乐教师积极的启发声乐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时,在腹部张缩、背部、腰部等诸多部位方面进行指导,作为声乐歌唱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此坚实的基础上,声乐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就学生平躺、叉腰、呼吸等方面进行声乐呼吸的训练。在这样一种更加浓厚的声乐教学氛围之中,学生可以通过平时的呼吸等来自于生活的诸多经验,能够很快的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深刻领悟到声乐演唱过程中呼吸气要领。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和声乐学习中,存在比较多理论知识和概念名词,这些要素的语义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相对比较抽象的、比较难以理解的。特别是对于声乐的初学者来说,更加不容易理解和不容易接受。这就必须借助广大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教育过程之中,要时刻注重将抽象的声乐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形象思维,采取更加浅显的鲜明的比喻进行声乐形象领域的有效提示,进而能够进一步明白无误的传达给广大声乐的学生,使得广大声乐学生能够更加易于理解和便于接受。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歌唱共鸣的科学训练,因为共鸣是声音、文字和感情之间的有效沟通窗口和门户,良好的声乐共鸣则会相应的产生吐字方面、声音方面、感情方面的表现得更加富有特色,进而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预期效果。灵活的有效的运用共鸣声乐作为声乐艺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声乐教学和声乐训练的重要课题组成部分,从声乐的发声技巧等领域,能够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价演唱质量的好坏和高低,能够判断出声音是否具有更加持久的基本功。

二、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的示范比喻

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以及在声乐教育教学的诸多领域里,作为声乐教师来说,可以不采取歌唱家的身份和标准来要求自己,但是必须成为较为正确的声乐歌者,能够进一步采取更加实际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对于声乐学生做出积极的示范。只有具有较为正确的声乐发声的方式和方法以及更加准确的声乐演绎能力,以及融入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识别演唱手段和方法,才能够培养正确的声乐能力,这也是对于声乐教师的最重要的、更加基本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艺术已经成为形象思维的艺术领域的重要产物,而对于声乐教学活动和演唱艺术来说,同样是高度重视并且具有理性需要深刻认识的艺术事物,也隶属于抽象的艺术事物。必须灵活掌握较为特殊的声乐艺术学科,相应的要求声乐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更加专业的声乐综合素质,具有能够让更多的声乐学生能够进一步的接受其采取正确的声乐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与此同时,必须同时具备高度的声乐敏锐的理解能力以及声乐判断能力,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检查出学生在声乐领域的缺点,采取更加简单的更加容易的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的向广大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严格根据广大学生对于声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来进一步进行科学的声乐传授,是指坚持因材施教的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的原则,坚持基础理论和学说,力争通过较为正确的声乐歌唱方式和方法,在广大声乐学生中间,特别是思想认识领域能够留下较为深刻的声乐印象。通过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的科学运用,需要采取比较好的比较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即核心就是示范引领和比喻对比等环节的工作。对于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的“示范”演唱来说,具体是指广大教师能够采取正确的声乐演唱的基本能力,需要努力模仿广大学生声乐原始错误的基本能力,采取自身示范等显著的手段和方式,对于学生在声乐领域的一系列理解措施进行及时的纠正。声乐教师将把自己对于声乐歌唱领域的发声感悟和真实的体验,借助声乐歌唱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方法,采取更加精炼的、更加准确的、更加形象的、更加生动的示范来进行,将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采取声乐语言的方式以教学的模式传递给广大的声乐学生,广大声乐学生经过更加积极的形象思维的体验和现场转化,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显著特征的声乐歌唱,并且能够在实践中寻找到较为正确的声乐发声方式和方法。对于有些声乐教师在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过程之中,会经常采取较为专业的术语,例如共鸣演唱等方式,这些演唱的术语和方式对于声乐的初学者来说存在一定的掌握困难,这些术语经常会使得广大的声乐学生感到声乐教学过程中的莫名其妙,甚至不能很好的弄明白声乐教师的教育初衷。

三、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的整体观念

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需要始终坚持训练声乐整体观念,进行更加科学的声乐发声训练,必须要求广大声乐教师具备相应的比较扎实的声乐训练基本功,只有采取更加正确的声乐声音领域的概念和知识,才能够提升声乐理论的发展水平,只有具备更加敏锐的耳朵和听力,才能够进一步积累声乐经验,促使声乐教学的方法方式更加灵活和有效。必须把握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的准确性,将责任心、责任感等一系列的基本综合素质上升为到首要的位置。对于声乐教师来说,确保自己的声乐以及发声唱得比较准确,唯有如此,才能够更加正确、更加有效地示范以及帮助到广大学生,帮助他们准确地分辨出什么发声是正确的,而不能够仅仅采取理论的层面和知识来进行声乐的教育教学。与此同时,需要针对现代声乐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对于未来的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进行更加准确的理解。声乐教师必须在声乐教学的观念上和教学教育设计等领域,进一步增强整体性的观念,从整体的角度深刻掌握和把握声乐教学理论知识的基本轮廓,特别是加强针对声乐学生的喉头发声训练、气息发声训练、共鸣发声训练等诸多关键环节,并且正确处理好局部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内在联系,高度重视和关注调整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有机关系,进而形成较为成功的声乐教学模式。有的声乐教师运用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仅仅注意的是发声训练领域的技巧,从而相应的忘记了声乐歌唱本身就是人类的重要天赋,需要进一步的积极引导广大声乐学生更加愉快的参与到声乐歌唱中去,坚持做到用心去歌唱,更加注重时刻都去学习,都在深刻的提醒广大学生借助和积极的运用声乐技巧去演唱和唱歌。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需要更加注意正确处理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生理问题和心理问题,正确处理好整体之间的综合协调联系和关系。要积极的引导广大声乐学生学会更加放松的更加自然的歌唱,切忌将歌唱神秘化的发展趋势。要正确处理好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特别是对于发声训练来说,不应该只强调声乐发声器官等属于局部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过于过分的关注和注意声乐的呼吸等一系列的生理问题,那么则会使得更大的声乐学生更加意识到机体的肌肉领域的收缩,则会相应的失去了对声乐呼吸的有效的自然的协调。

刻意训练的思维方式篇8

【关键词】地理教学思维训练

传统的地理教学更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教法比较单一呆板,在培养学生智能和个性健康发展方面比较单薄,过多的强调死记硬背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思维教育是深化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所谓注重发展思维的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的思维启动、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有意培养和训练。因此,学生思维能力形成和获得的重要渠道就是在校学习。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地理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谈几点感受。

一、地理课堂中对学生概括性思维的训练

林崇德教授在《教育的智慧》一书中说:“思维乃至智力的最显著的特性是概括性。”没有概括,学生就很难形成学科能力,就不能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可见,概括在思维发展及其训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讲授“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时,书中并没有给出气候类型的概念,如果能设计这样几个问题:①热带雨林气候是否分布在同一地区?②热带雨林气候有什么特点?③根据前面两个问题的结论给气候类型下定义。依据①②的结论进行分析,学生就能掌握气候类型就是由具有相同特征的气候所形成的气候种类,达到训练其概括能力的目的。另外,结合地理中地图的优势,也可以训练学生的看图概括能力。如下面是有关褶皱形成的两幅简图,要求学生看图总结出褶皱的概念。

根据对这两幅图的讨论分析,学生得出褶皱就是岩层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学生从认识具体事物的感知和表象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阶段,重要的是观察和分清事物的本质或特性,给各类概念作解释或下定义。因此,教师应把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作为发展学生思维的首要环节。

二、地理课堂中对学生灵活性思维的训练

思维的灵活性在于一个“变”字。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就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如笔者讲过经线、纬线和地球上的方向后,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某人从甲地出发依次向南(a)、向东(B)、向北(C)、向西(D)各行200km,那么此人该在哪里?当时,就有学生回答“回到原来的地方甲地”。笔者并没有当即指出对与错,而是举了一个例子:把一张四个角的桌子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学生经过思考,有的回答3个,有的回答4个,还有的回答5个。笔者马上说,“你们都对也都不对,因为锯的方法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学生恍然大悟。接着,笔者要求学生结合地球球体的特殊性(方向、经度1°纬线的长度、纬度1°经线的长度)重新分析此题。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分析、汇总发现可以分为:赤道地区、北半球、南半球、北极点、南极点等几种情况,当然也就有不同的结果。所以,在平常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科特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思维的批判性,就是要求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问题情境,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批判性能力。

如在讲自然资源时,笔者是这样进行的,先设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用到“自然资源”这一词语,谁能举例说明哪些物质或能量是自然资源呢?学生回答以后,先不指出是对是错,而是直接阅读教材,找出概念并分析概念的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自然属性从自然界直接获得,一个是经济属性用于生产和生活)。接着,写出一组物质与能量,让学生说说哪些是自然资源:农作物、火山爆发、火电、铁矿石。通过分析,可一目了然:农作物不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得,而是人工种植,包含了经济再生产过程;火山爆发是地球内能释放的强烈显示,但这部分能量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火电是人类通过再生产活动获得的能量不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铁矿石符合自然资源的概念。通过分析,去伪存真,排除干扰,保证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性。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人云亦云,盲目附从。让学生对其思维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调整和校正,以提高他们思维的判断性。

四、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深刻性思维训练

思维的深刻性不仅表现在死亡的逻辑性上,而且也表现在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上。但是我们是靠什么来解决问题的呢?靠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是思维的重要形式,是解决问题的主观基础。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如在讲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时,笔者要求学生用数学方法来推理分析,同学们对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训练中,笔者首先给出半昼弧公式:cost=-tgφ・tgδ(其中t为半昼弧,?渍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啄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地理纬度)。虽然利用这个公式来分析昼夜长短的规律性,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深度,但是对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半昼弧t与?渍和?啄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渍为常数,则昼夜长短因δ而不同,是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如果?啄为常数,则昼夜长短因?渍而不同,是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这样就可以对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与纬度分布分别进行归纳总结。如分析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以太阳直射北半球为例,δ为常数,且为正值)。分别以下列几种情况来分析归纳:

(1)在φ=0时,也就是在赤道上cost=0,t=90°,t=2t=180°昼夜等长。

(2)在φ=90°-δ地方,cost=-1,t=180°,t=360°,白昼为24小时,开始出现极昼现象,也就是说在[(90°-δ),90°]区域为极昼区。

(3)在φ∈(0,90°-δ)区域上,-1

(4)在φ=-(90°-δ)的地方,cost=1,t=0,t=0,黑夜为24小时,开始出现极夜现象,φ∈[-90°,-(90°-δ)]便是极夜区域。在φ∈(-90°+δ,0)的地方,0

通过一步步相应的训练,教会学生各种逻辑推理,指导他们学会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进而培养他们的智力与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讲述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时,应充分利用新奇、生疑、困难、矛盾去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使他们通过多思考而理解,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同时不断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刻意训练的思维方式篇9

一、以教学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数的思维概念较低,有的甚至是模糊的,他们对数的认识往往存现于物量的感知,认知结构缺损,不善于将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因而考虑问题缺乏深度,这就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抓好类比迁移形象化教学,以求培养小学生的深刻思维,开启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能。一是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数的分解能力,是数的概括的核心。如教20以内的加法,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某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和如何组成的,引导他们比较20以内的数,认识大小、顺序,进行组合与分解练习。二是让学生逐步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推理。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的可信性,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做法,试着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学生模仿成功后,就与他们一起总结几个步骤:首先摆出实物、提供思维材料;其次列出加法式子的结果;再次列出乘法式子,说明它的结果就是加法式子结果;最后用乘法式子的已知数和结果构造口诀。让他们按步骤来独立地推导7~8的乘法口诀。在这个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多寡不同的提示和点拨,使独立思维逐步发展。到推导9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已经几乎能进行推导了,而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是培养学生掌握应用题结构的能力。各科教学问题,都有一个结构问题。狠抓结构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而不受题中具体的情节干扰,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重要一环。由于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在数学教学中,笔者采取多种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以合理联想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具有当机立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为运算过程的正确迅速,观察问题的避繁就简,思维过程的简洁敏捷。因此,笔者在计算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为目的,要求学生有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办法有以下两点:一是计算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正确的基础上,始终有速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抓好计算正确率的同时,应注意狠抓速率训练,每天用一定时间进行一次速算练习,形式有口算、速算比赛等。二是计算过程中传授一些速算方法。例如,在学习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借鉴珠算的长处,教给学生“互补法”,使学生知道1和9、2和8、3和7、4和6等互为补数。训练学生敏锐的感知。通过反复训练,引导学生合理联想,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训练学生思维敏捷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以说意练习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遵循逻辑的规律、顺序和根据,使思考问题有条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教师对学生加强语言的调控,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有根有据进行思考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准确无误地说出解答思路,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简洁规范,逐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直观材料,使他们所学知识产生鲜明的表象。同时,要使学生获得准确丰富的感性知识,必须通过合乎逻辑的语言引导。最后大脑借助于语言,对感知的事物去伪存真,分析综合,抽象出本质特征。如教学“整万数的读法”时,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为学生认识数提供感性材料之后,先让学生说计算器上珠所表示的意义,在学生大脑中建立整万数的表象,为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提供支柱,然后摆脱计算器,让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读出“0”在不同位上的5个数,再让学生说出每个数中的“0”在什么位上和它的读法。这样,使学生用讨论的方法对比整万数与万以内数读法的异同,从而概括出整万数的读数法则,促进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刻意训练的思维方式篇10

一、理论依据

“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活动中所形成的阅读能力,集中表现在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四种思维品质中。由于思维深刻性品质在培养上存在突变期,又是思维品质的基础,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学生思维品质深刻性的培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突破口,也是“四、四式”模式构建的理论前提。

二、目标

该模式旨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小学生独立的阅读过程来发展思维能力,尤其是思维深刻性品质,掌握自能阅读的方法。

三、结构序列

1、表意理解阶段:粗读感知模仿训练。强调教师范读与学生仿读及有要求的默读。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调动思维。

2、内涵理解阶段:细读生疑变式训练。要求学生在默读或朗读中不断生疑,开展讨论。用电教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3、整体理解阶段:评读概括综合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议,边议边听,边听边评。概括全文中心。用电教媒体培养思维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4、创新理解阶段:点读拓思引申训练。挖掘可发散思维点或在有争议处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产生新意。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定向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把握文章整体,深入理解内容。

“四读”和“四练”构成了阅读教学课程,故称“四、四式”阅读电化教学模式。

四、实现条件

1、该模式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学习。2、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3、教师需事先设计有一定深度和指导意义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质疑。4借助电教媒体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5、师生处于协作关系。

五、特点

1、该模式对学生的阅读明确提出了内涵、整体、创新三种较高的理解水平作为学习和教学目标,教师指向明确,学生的学习构成梯度。

2、该模式强调电教媒体对学生思维培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