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学科实践活动感受十篇生物学科实践活动感受十篇

生物学科实践活动感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9:12

生物学科实践活动感受篇1

关键词:快乐学习;生活化教学;教学评价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行,小学科学教学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成为众多教师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根据快乐学习理念,众多教师认为必须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快乐和趣味,才能够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进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快乐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健康乐观的态度和性格,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快乐学习理念浅谈小学科学教学对策,以

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并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一、开展生活化情景教学

要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教师首先能够做的就是开展生活化的情景教学。一方面,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学生才能够对科学学科有更加清楚的认识,能够感受到科学对现实生活的助推作用,进而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学生才能够感受到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对于小学生而言,外部世界仍旧是充满神秘感的,这种通过学习科学对外部世界进行探索已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快乐。

由此可以看出,开展生活化的情景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和趣味,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乐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中进行挑选,选择合适的素材作为开展生活化情景教学的基础。

例如,三年级上册一单元的题目是植物,它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对现实中的各种植物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植物的基本习性和共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

此时,教师就能够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适当的背景音乐,如清脆的鸟叫与虫鸣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说:“同学们,现在我们进入了安静的树林,呼吸着新鲜空气,聆听着虫鸣与鸟叫,大家告诉老师都看到了什么植物?”

此时,学生就进入相应的情景中,回忆在生活中进入到的树林,并且对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将教材的内容通过情景导入进行融入,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回忆自己见过的植物。最终,教师就能够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植物的美丽和科学的魅力。

通过情景化教学,学生会认为学习科学能够帮助其更好地认识世界,能够让自己在学习中获得更美好的感受,这就让学生感受到足够的乐趣,让学生获得了快乐。

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同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将理论教学上升为实践教学,从教师的讲授过渡到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这就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从小学生的天性来讲,大部分小学生都是好动的,大量讲述性的内容不但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亲自实践过程中建构知识,并且可以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功体验,进一步让学生获得快乐。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热”的性质,并且对热胀冷缩现象有足够的认识。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对物体进行加热来观察物体发生的改变,进而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就将大量讲述性的内容通过实践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其中的现象更加生动。此时,学生看到了神奇的现象,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一定的乐趣。同时,学生也在完成实践时获得了足够的成功体验,不但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同时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为关键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进行交流,像做游戏一样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大的快乐。

三、合理的教学评价

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快乐学习,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合理的教学评价,针对学生的心理、情绪和态度进行评价,进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快乐。

例如,当学生在科学学习中遇到挫折时,教师要使用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激励,重新树立学生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赏,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喜悦,将学生获得的快乐进一步扩大。

总的来说,快乐学习理念针对的是学生的心理、态度和兴趣,旨在通过快乐的感受引导学生将学习当作乐趣,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交流,针对快乐学习提出发展对策,促进其发展。

生物学科实践活动感受篇2

关键词: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物理科学素养

高中学习阶段中让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是教育改革中的亮点。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在真实的社会中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把单纯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拟定主题、收集整理资料、动手实验、得到结论汇报成果,最后自我反思。教师应把无限空间留给学生,挖掘并发挥他们的发展潜能,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主动实践,逐渐成长起来,成就自我精彩!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的教育真正回到了它的初衷教育所在。

结合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教学特点,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达到培养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若能把学生的热情点燃起来,那么学校所有的课程,都会被他们当作礼物来接受。”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培养少数学生的特长培训课,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科学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活动。所以我们教师要积极激发所有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尊重每一个学生特有的想法和个性,给他们自主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并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去参与活动,最好能让他们选择自己有疑问并感兴趣的主题去开展活动,并在其过程中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与帮助,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享受成就感。例如,在学习选修3-1电学部分时,我先用多媒体影片讲述当今电学的发展,列举身边各种各样的电器,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我鼓励每位学生对身边感兴趣的电器或者电路进行观察研究,看电器的铭牌、说明书等,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可以组队也可以单独完成,之后在班上发表成果。师生共建和谐的物理课堂气氛,在学生发表成果时,我饱含期盼的目光,面带微笑的点头,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体贴的动作,都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幸福与愉悦感,从而激发他们物理学习的求知欲和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在这样轻松的情景中学习,然后在实践中运用,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物理规律的含义,更能使他们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积极专注地进行知识的实践运用,同时调动了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断领略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使学生获得了自信。

二、通过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渴望求知的学习意愿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应在结合物理书本知识的同时,注重与实践活动的完美融合,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在体验与创造中进步。按照以上方法,在“电路”的教学中,学生在我的鼓励与引导下就能轻易地改造并设计出一些生活小制作。

相对于单一的知识教学课堂,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更注重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另外,与知识被动接受为主的传统学习方式对比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大胆质疑、探究发现、调查研究、实验论证与合作交流等作为重要的学习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在被教育中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方式。这就能促使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去达成个人的求知意愿,而不仅仅是通过课本去获取知识了。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发展和增强自我主体意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主题的必经途径,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必须重视的方面。实践活动及活动过程中的交流有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进而养成一种积极的及探究合作的主动学习方式的习惯,这将进一步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提高物理科学素养。

三、有意识地淡化教师的指导作用,促使学生自主创新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别于平时的一般教学活动,应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的引导关系。教师应有意识地淡化指导作用,去协助学生自主发现与创新。当然这里所说的学生自主,并不是要教师完全不管,任学生无的放矢,我们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应做到有效管控课堂,“放而不烂”才能更有助于学生自觉去发现与创新。如在“电路”的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多方面地去进行探索,有不懂或不会的,可让他们自行讨论实践去解决,教师在整个活动中无需太多的干预与指导,只需注意并随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即可,这样,学生才能在自主创新的活动环境中,探求到更多的物理知识、感受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还自主学会用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获得更多的自信。我曾在自己营造的这样的课堂里发现,整节课堂气氛活泼而热烈,连平时不太爱动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兴奋地讨论、分析,简直就像是一个个设计师在讨论研发新产品。学生想要学、主动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问教师的情况少了,自主查找资料相互帮助解决的现象多了,比平时被动学习的课堂效果好多了。

总之,物理综合实践把高中物理学习与实践紧密地、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对物理的兴趣,拓展了学习物理的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观能动性,其最终的结果是使学生学会了更理性的科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他们的物理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鹏、孟进,《物理理新课程教学设计》,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生物学科实践活动感受篇3

摘要:生物科技实践活动不应只是彰显学生能力的舞台,它同时也是升华学生情感的阵地。作者在分析为什么要在生物科技实践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后,例举了一个具体的活动方案进行分析。在生物科技实践活动中,应该要做到彰显学生能力的同时,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逐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对待生命,对待自然,对待他人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引言:长期以来,生物科技实践活动都是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实验能力的阵地。但生物科技实践活动不应只是彰显学生能力的舞台,它同时也是升华学生情感的阵地。

一、为什么要在生物科技实践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姆曾经指出:学生是带着原先的认知和情感特点来接受教学的,因此教学不仅要有认知目标,也要有情感目标。在生物教学中应该渗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无论的知识如何渊博,技能如何高超,科学家们也必须要有正确的态度、价值观,有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才能为人类社会造福。我们不是在培养单纯具备高技能的工人,而是在努力培养既有能力,又有思想,对生活充满激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小科学家。

二、如何在生物科技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生物情感教学的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生物学。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绪背景,让学生处于兴趣、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之中。二是要使学生在接受生物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各种积极情感和高尚情操。三是要让学生对生物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向——好学、乐学的人格特征。

生物科技活动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学气氛更加轻松,学生自主性更强,积极性高,这样的条件非常适合开展培养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的一系列的活动。在科技活动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便能获得积极的情感,甚至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基本道德,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在达成认知、技能目标的同时,使学生更富于爱心,关心他人,热爱生命,关爱自然,乐于为社会服务。

三、两个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案例

综合考虑能力因素和情感因素后,我组织开展了下面的两次活动,力求能够达到能力与情感共同提升的效果。

(一)、为家长设计营养食谱

七年级下册课本上要求为家长设计营养食谱,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促进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机会。

在设计时,首先请学生尝试设计一顿饭,再请学生说出这顿饭菜搭配是怎么考虑的,点评了部分同学的食谱设计后,我对学生说:“平日里父母生怕我们吃的不好,身体长不好,天天绞尽脑汁为我们同学做即合大家胃口,又富有营养的菜,大家现在体会到了,要设计一顿营养合理的午餐要花多少精力啊,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报答父母呢?”然后请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食谱带回家,自己动手做一道菜给父母或其他长辈,并且要告知家长食谱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完了请家长对自己的菜做出评价并签名。

在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全家都把学生捧在手心,学生关心他人的意识淡薄。而这次活动,恰恰是要引导孩子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学生知道了做一道菜的不易,进而联想到父母为自己付出了许多,这促使学生思考应该怎样体谅父母,报答父母。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总是标榜自己长大了,不满父母把自己当小孩看,透过这次活动,父母们看到了学生的成长。许多家长在评语中写到感觉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希望孩子能多多锻炼。而这正是我希望通过这次作业达到的目标,让学生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让父母看到学生的成长。

(二)、制作保护动物的宣传海报

介于学生接触的信息很多,却往往不懂如何辨别信息,筛选信息,而辨别和筛选信息是他们在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能力,再结合对学生生态观念的培养,为了激发学生爱护动物,自觉保护动物的情感,特设计了制作保护动物的海报这样的一个科技活动。

第一阶段:教师介绍几种典型的濒危动物和已经灭绝的动物,和学生一起分析它们濒危和灭绝的原因。许多学生为灭绝的动物惋惜,对肆意捕杀这些动物的人表示谴责,对不断破环动物生境的行为表示愤慨和反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为什么要制作保护动物的海报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对保护动物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阶段: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筛选自己需要的资料,提供给老师初审。主要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并且要求学生在综合资料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综合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三阶段:制作海报

在这个阶段中多数学生主动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如请美术好的同学画画花边,请班上的同学写下自己对保护动物的看法等等。在活动中,学生自然地相互讨论,交流意见,甚至请同学帮忙设计,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第四阶段:评选、总结、交流

请老师和所有科技班的同学评出优秀海报,在校园内张贴,以示鼓励。

引导学生交流在制作海报过程中的感悟,收获。进一步激发学生保护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总结

生物科技活动并不只是能力的培养,并不局限于实验技能的提升。在生物科技实践活动中,应该要做到彰显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逐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对待生命,对待自然,对待他人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化学生,将自己对生物学科的热忱和执着,以及自己的感受带给他们,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促成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在让学生“怎么做事”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怎么认识世界”,“怎么做人”。

五、参考文献

1、浅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焦茅凯、戴正涛,江苏泗阳中学

2、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张红,《中学生物学》,2007年10期

生物学科实践活动感受篇4

一、保证课内外知识的有效沟通与连接

初中物理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必须保证在学生对课内知识有了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必须保证在教师把课内知识同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这一特性,把?n内知识同课外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沟通、连接起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例如在学习了声学知识之后,教师就组织学生开展了制作“土电话”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课下时间利用纸杯、易拉罐、棉线等材料制作“土电话”,了解“土电话”传播声音的原理,从而实现对声音传播性质的深入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制作出了用棉线连接的双方通话,还创造性的制作出了多方通话的“土电话”;还把棉线换成了电话线,结果发现传播声音的效果更好了。经过这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课内学习的知识充分应用到了课外的综合实践中,保证了课内外知识的有效沟通与连接。

二、重视实践过程中对生活的深入体验

因为物理学科本来就是一门在生活中不断发展的学科,很多的课内知识都可以用来解释生活现象,很多的生活中的问题又可以通过物理知识来进行解决,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物理技能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保证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生活能力的提升,获得对生活的更加深入的理解与体会,并进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学习了重力一部分内容之后,学生们都明确了地球上的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会落向地球的规律,这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启发: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如果把一个鸡蛋从高处放下,以自由落体运动落到地面,鸡蛋会碎裂,那么你们能通过什么方法保护鸡蛋,让鸡蛋从高处落下而不会碎裂呢?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随后,学生们设计出了多种方案。例如有的同学制作出了降落伞,利用空气的阻力成功保护了鸡蛋的安全;有的同学利用气球的浮力,来保护鸡蛋不受损坏;有的做出了一个正三角体的结构框架,把鸡蛋固定在正三角体的中心位置;有的做出了一个盒子,把鸡蛋用海绵、棉花等填充物保护在盒子里,然后在盒子的六个面上密密麻麻地插上了许多牙签,当盒子落地时牙签收入盒子,起到缓冲的作用。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仅实践动手能力有了大大提升,生活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注意激励评价措施的科学有效使用

生物学科实践活动感受篇5

[关键词]:地理教学生活实践想象力

研究表明,中学阶段的学生在认知上具有如下特点: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这一时期,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迅速发展起来,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正在形成,但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依然需要依靠具体形象。也就是说,通过更生动活泼的形象和对感官的刺激,来帮助中学生提升学习和记忆兴趣,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情景和趣味上无法和语文等学科相比。但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在课堂中的参与性,地理学科的教学也一样能做到生动、有趣、情理相融、和谐轻松。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让地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如何尊重地理教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特点?从中学生的角度来看,生活是他们获得感性认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地从感官上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才是让地理学科学以致用、走进学生生活的主要方式。

一、用具体可感的形象、情境,引发学生联想

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否优雅,是否能调动孩子参与的热情,以及表达能力的优劣,对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从知识本身来看,地理学科不够感性有趣,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具体可感的形象和情景,来弥补这一不足。比如,在教学中运用文学手段,讲故事、读诗歌、游记、猜谚语、谜语、播放歌曲等方式来描绘和展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例如,在讲到杭州西湖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欣赏杨万里的诗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同时也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来展示西湖四季不同的湖水、莲花、山色、小船、垂柳、花海……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切实地感受到西湖的旖旎风光。还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与此时杭州西湖的气候进行对比,让学生回忆想象北方三四月份时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北方的冬雪还未完全消融,春寒料峭,小草还没有发芽,整个大地依然是光秃秃的,但杭州的西湖已经是草长莺飞,绿草茵茵,通过图片的对比,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调动他们的感官,从各方面了解到我国南北方气候的差异。

二、将地理与生活密切结合,从生活中感受地理

日常生活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最容易也是最佳的途径,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从日常的现象中挖掘和教授与地理相关的内容,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授课的时候,及时地联系生活,让教学内容变得亲切。比如,人们服饰的材料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什么北方的人们喜欢穿深色的皮制服装,南方的人们穿丝绸制品,而藏族牧民往往穿一条胳膊露在外面的藏袍?从房屋建筑的角度,为什么我国的古代建筑多是木质结构,而欧洲的古建筑多是石头的建筑,这和当地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让地理走进生活,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地理知识关联起来,不但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亲切,从长远来看,也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地认识我们生存的环境,真正地了解地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改变,从而在学习中真正地得到实用的知识。

三、在野外实践中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感性认识

获得感性认识最佳的途径,就是亲身经历。因此,在野外实践中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活动。它打破了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真正推进了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教学。野外实践真正做到尊重地理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触碰地理,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在野外实践活动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重要。教师需要做到深挖教材内涵,在进行野外实践时,既要结合学科内容,与课堂教学的进度相适应,也要注重在实践的方式和方法上有所创新。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尽量选择晴朗安全的天气和适宜的实践环境,同时也可邀请地质方面的专家做技术指导,亲临讲解,一一示范,让学生动手实践,收集标本,做观察记录。野外实践之后,将学生收集的标本、考察日记、实践感受、考察报告等在橱窗展示,由成果本身来说明野外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生物学科实践活动感受篇6

一、设置合理的物理实验目标

一个科学而又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教师以更高的效率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换句话说,初中物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具备一定的难度,但是这种难度又要保持在初中生能够驾驭的范围之内因此,在进行物理实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之前,教师除了要明确实验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之外,还应当对学生做出一个大致的客观调查,以明确学生近期的物理实验学习盲点和难点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的信息之后,教师再设置出合理的物理实验综合实践活动目标

例如,在进行“制作水果电池”的物理实验活动环节,教师为学生设置的实验目标就不能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完成这一个水果电池为目的,还应当让学生注意到实验中所需要把握的各个变量的如电压、电压表等概念或者仪器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这样,学生在完成一个基本的水果电池制作的实验之后,不仅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活动的目标与此同时,[tp7Cw04tiF,Y#]学生还学会了小组的合作,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以及电压和电压表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对于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建立他们完成实验的信心以及物理情感依赖的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把握教学核心,细化实验过程

[HtK]1把握物理实验教学的核心

每一个物理实验对学生都有最为基本的要求,一般来讲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必须做好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材料等的准备工作,同时还应当进行必要的先导实验,这既是保证实验能够取得应有效果的前提,也是保证实验能够安全完成的必须第二,做好相关的示范工作每一次进行实验之前,学生只是对理论认识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对于实验的具体要求尚不清楚面对这样的情况,实验开始之前,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明白必要的实验要求和目的之外,同时还应当将实验所依据的理论原理,实验器材的装置,实验具体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等等,都需要强调以加深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理解和记忆另外,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教师还应当进行必要的示范工作,并在示范中再次强调实验的操作规范要求第三,保证所有实验小组内成员的参与实验综合活动的存在,其实质就是为了能够满足学生对于物理探究学习的欲望因此,进行物理实验的综合活动环节,教师已应当合理规划实验的时间和步骤,尽可能的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物理的实践环节第四,及时纠正错误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首次接触物理实验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有了教师反复强调注意事项的环节但是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难免还会出现各种小问题应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能够做好物理实验综合实践活动的巡[HJ1mm]视工作,及时发现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和错误,并能够对其正确的教育和指导,以保证物理实验环节的教学效果第五,完成实验报告不论是哪一个学科的实验,在实践活动环节结束之后,都要完成实验报告这个环节的存在是对物理实验的反馈,同时也是学生对自我的总结,是进行下一阶段学习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在物理实验综合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认真完成必要的实验总结仍然以“制作水果电池”的实验为例,进行这个实验,学生要选水果,制做金属电极片,正确的电压表使用等等,教师要对实验的全过程有一个充分的重视,并在实验完成之后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对实践活动进行自我评价,这样的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才是保证学生参与,同时也完成了提升学生自我实践和客观评价自我的能力

[HtK]2细化实践环节

在进行物理实验综合实践活动环节,固然实验能够达到效果很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切实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到物理的理论实践,感受到物理学习的独特魅力,体会到实验成功的喜悦而要真正达到这个效果,教师就应当合理布置实验任务,充分细化每一个实践活动的岗位对于很少接触实验,或者刚刚开始接触实验的初中学生来讲,一个看似简单却包含着诸多需要考量因素的物理实验,对他们来说是复杂的,无从下手的这种情况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物理实践积极性,对于他们长期的物理学习非常不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需要对物理实验进行细化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将实验分割成一个个小的分块,并在这个小的局域内完成合理的任务布置与此同时,对于每一个物理要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专门负责这些任务的同学在这样一个全员参与、相互协作的物理实验综合实践环节当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物理实验存在的价值,同时还能够提升他们对于物理实验成功的体验和享受另外,小组的合作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两个重要的物理精神元素,对于他们今后的物理实践活动来讲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突出物理应用性和科学性

生物学科实践活动感受篇7

一、融洽师生关系,生成情感教育

受到“尊师重教,师道尊严”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我国的教育中一直缺乏民主、平等的人文主义情怀.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应当积极倡导发展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师生之间的自由平等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首先,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对生物问题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自主进行问题研究,允许他们犯错,并及时给予悉心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分析问题错误的原因,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其次,生物课堂上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尽量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生共同探讨生物问题.最后,学会换位思考,注重课堂教学角色的转变,防止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禁锢学生思维发展,限制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长时间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教育生成的前提和基础.

二、挖掘教材资源,深入情感教育

高中生物教材中通常会采用文字材料或者图片图表的形式反映人类在生物科学实践中的思想感情以及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例如细胞学说的建立、遗传物质的探究、生物技术的实践等,都是古今中外无数科学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发掘、继承、创新、改进的结果,学生在了解这些过程之后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加端正自身对生物科学的态度.苏教版的生物教材中有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介绍,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拓展关于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责任感,从一点一滴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中隐性的情感素材,如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的进出方式能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人类的基因组计划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以启迪学生珍爱生命,尊重孝顺父母等等.通过多方面对生物教材的挖掘,使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一下子丰满起来.

三、丰富教学活动,实践情感教育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综合的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会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直接体会复杂的情感.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课外开展各种实验活动是必不可缺的,例如进行一些简单的解剖观察实验或者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辨认、研究校园(公园)里的各种花卉和珍稀树种,并挂牌标识这些植物种属和特性;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开展环境调查活动以及环境测量实验并定期进行养殖小动物或种植花草的试验活动;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走访环保局、工厂,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总结环境污染原因;大力举办生物的科普知识讲座,开办生物课外选修课等等.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经历过各种复杂情感之后,能培养自身坚韧不拔的品质,锻炼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生物知识,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结合教学实际,创新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是两个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创造性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包括思维的新颖性,多样性和独特性,如果学生的这些思维特征得不到发展,就谈不上创造性素质的培养②.因此,教师要尝试在生物教学中创新情感教育.众所周知,学生在取得某方面的成功时会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产生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定期举办制作生物卡片、创办生物报刊以及做生物生活小实验等活动,把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面向全体学生时,也要注重分层教育,做到因材施教,不以传统的“一锅端”情感教育限制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科学的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其科学素养.它是我们生物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探究的问题,也是江苏新高考的要求之一.随着世界生物学科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情感教育问题等待我们去探讨.

总结结论,总体把握科学的探究思路.

生物学科实践活动感受篇8

关键词: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教学效率

当代新课程教育改革为中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既解放了教师,又发展了学生,还促进了教育发展。高中物理教学更是从新课程改革中受益匪浅,体验式教学在物理课堂上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物理教学效率,让令人生畏的学科有了亲近的可能性。

理科难学,物理更难学,这是许多高中生的肺腑之言。物理学科很难,因为物理学科是一门让学生学习初步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科学探究过程,通过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它既有基础学科的特征,又有自身学科的特点。细究其中原因,与高中物理教材本身难度大有联系。物理学科高度抽象,需要进行理论分析和推导。定性研究不少,定量研究更是突出。这一切均加大了中学物理教学难度,再加上物理学科的抽象性,导致物理成为中学生学习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高山。

一、传统中学物理教学的不足

高中物理教学为我国基础教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物理学科的发展输出了大量人才。但受物理学科、学生能力的制约,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还是以自己主导课堂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只是在训练学生的物理思维,让学生会做物理题目。虽然学生的物理成绩上去了,但学生的物理情感没有了,等到考试结束,对物理的感情也没有了。这种教学模式的缺陷极其明显。随着社会进步,高中物理教学要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情感与物理学科价值观。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就是在中学物理三维目标教学理念指导下诞生的教学模式。

二、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应运而生

探究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验式教学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内容。亲身体验的简称为体验,也叫体会。是用自己的生命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体验到的东西使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指学生在物理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参加应用物理知识的实践活动,参加对物理规律进行验证性体验的教学模式。高中生通过亲身体验,对整个活动过程有较深印象,同时这种印象可以在大脑皮质留下长时记忆,不容易忘记。高中生还可以把体验中得到的感受运用于物理思维和研究中,让物理感受与物理理论相互验证,为解决物理难题提供支持。

二、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体验性学习

体验式教学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做出更多努力,积极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学习物理知识,理解会有障碍,记忆不会长久,遗忘也比较快。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期,教师让学生带着物理问题进入体验过程,从而正确理解物理知识,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及规律认识。如学习磁场知识之前,教师先告诉学生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大家对磁铁的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大家思考磁铁、磁场的特点,让大家带着问题进入体验学习中。这样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让高中生带着体验进入学习过程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创设合理的体验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实践活动,然后在体验过程中进行学习,激发思考,理解物理知识点和物理现象的规律。这种体验式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主动探索,重难点在体验中得以化解。如教学《摩擦力》一节时,教师可以把教学需要的仪器带进课堂,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对力的方向、大小等数据继续观察和分析。

(三)让高中生带着探索进行下一环节学习

体验式学习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学习过程并不会随着课堂结束而终止。一堂物理课虽然结束了,但是物理知识的追问,对物理规律的探索并没有结束。教师可以通过留作业的方式,可以通过与生活挂钩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物理知识,实现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前景

体验式教学方式除了在课堂中的应用、与教师互动使课堂生动、活跃及具有挑战性之外,学生全程都是全身心主动参与,并对正在发生的学习过程是察觉的。学生在省思体验中,连接当下的学习到过去、现在和未来。这种连续性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密集、深入且深远的实质学习机会,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关于激发个人潜能,同时可以获得个人及团队成功的学习模式。许多时候,体验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团队协作,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高中体验式教学实践包含直接参与体验实践和实习实验的验证性实践,其过程都是把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使高中生通过多方面验证性思维,分析、归纳、总结出物理现象及规律,并且加以理解掌握和应用。

生物学科实践活动感受篇9

【摘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学的“重心”,课堂教学的“焦点”。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必须运用学生主体特性,实施高效教学活动,实现教与学和谐发展,互惠共赢。本文作者从几个方面对初中生主体特性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应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主体特性;应用;刍议

教育实践学指出,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必须抓住学生主体这一要素,实施和开展丰富教与学双边实践活动。物理学科是基础教育学科的重要“分支”,是以实验、观察为主要学习探知手段。实践证明,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方面要将学生引入物理学科探知活动之中,成为物理教学“一份子”,另一方面要将学生主体特性充分运用,成为物理教学课堂“一要素”。笔者通过阶段性物理教学实践活动,深刻体会到,只有充分抓住物理学科特性,深入运用学生主体特性,实施高效教学活动,才能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和谐发展,互惠共赢。有鉴于此,本人现对初中生主体特性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从几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一、以生动适宜教学情境促发探知激情,深入推进物理教学活动进程

物理学科教学活动,需要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深度合作,与教师保持高度一致,同频共振。初中生具有能动探知的积极情感,这为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了思想保证。但这需要有效的教学激励和思想引导。因此,教师在物理学科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要深刻运用学生主体能动探知特性,借助物理学科生动、趣味、真实、直观的教材内容和典型案例,为初中生营造融洽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发参与互动、深度合作的情感,推进教学活动进程。如在“压强”教学中,教师为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探知的情感,采用情境教学法,展示“人们踩着滑雪橇滑雪、履带式汽车行驶在泥泞的路面上”等真实直观场景,让学生感悟和体味压强知识,情感“凸起点”受到刺激,探知积极性受到激发。又如初中生对矛盾问题充满质疑好奇情感,教师在“运动与静止”教学中,设置出“王洪和刘琳观察一幅行驶中的公共汽车图画,王洪认为,汽车上的乘客是静止不动的,而刘琳则认为汽车上的乘客是运动的,请你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学情境,使学生认知上产生冲突,带着疑问和疑惑,参与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物理教师设置的情境,必须结合学生认知实际,避免“脱离实际”、“好高骛远”现象。

二、以实验教学实践活动锻炼探究特性,切实提升学生物理实践技能

笔者探析发现,许多初中物理教师忽视实验教学活动,轻视实验教学功效,缩减实验教学过程,致使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功效难以实现。初中生对未知事物或自然现象充满好奇质疑心理,喜欢动手操作探知其中奥秘。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就可以实验教学的动手实践功效,利用学生主体的探究特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实验活动交由学生操作,做好实验过程指导工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实践活动中,提升实践探究技能。如在“水的沸腾”实验教学中,教师采用学生操作、教师指导的教学方式,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师:提出本节次试验的任务、目的、器材、步骤安排。并向学生讲清楚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

生:根据实验任务和要求,按照实验操作步骤动手实践。

生:仔细观察,根据实验的现象填写表格。

师:对学生实验活动进行指导,要求学生记录每1min或2min时间间隔的温度值。

生:根据表格上的数据,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将表格上的数据用图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生:总结出水沸腾的特点。

师:评价学生实验活动,总结水的沸腾特点。

在此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成为实验操作的直接实施者,通过实验操作、过程观察、数据记录、分析整理等活动,实验探究技能显著提升,较好的体现了物理学科实验教学的探究技能培养功效。

三、以典型案例探析教学培养思辩特性,扎实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案例:小明在做测量物体的浮力实验活动中,现在台秤上放了一个容器,并在其中放入适量的水,在弹簧秤下悬挂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金属,已知这个金属的密度为3×103千克/m3,试求出这个金属块的重力以及用弹簧秤测力计拉着金属块缓慢下降,当金属块浸入水中4厘米而未触及容器底部时,弹簧秤的示数为多少?

学生分析问题内容发现,该问题是一道关于“浮力”方面的探析题,需要运用“密度公式”、“重力的计算”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等内容,同时,还要借助于此方面的实验心得体会。

组织学生结合解题要求,开展小组合作探寻问题解答策略实践思考活动,初中生在研析问题内容及要求之间联系基础上指出:“已知金属块的边长可以求出其体积,再利用其密度公式从而求出其重力。要求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先求出金属块浸入4厘米时排开水的体积,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金属块的浮力,最后利用称重法从而求出其答案”。

此时,教师展示其学生解析思路,组织其他探析小组学生探析评判,学生指出:“此问题关键要准确掌握浮力的相关性质内容”。

学生书写解题过程,同桌个体之间互相批改。学生结合探析以及解题活动,总结出该类型物理案例解答的方法为:“要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教师最后借助评价教学手段,对学生探析解答案例活动进行评判和指导。

在上述物理案例讲解过程中,学生思考、分析、判断等物理学习技能有效锻炼和培养,达到了物理案例设置意图和教学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平时案例教学中,要不拘一格教学实践,充分运用学生主体探究特性,延伸和拉长案例教学过程,丰富和细化案例教学活动,让初中生在亲身探究、深刻分析、有效辨析实践中,物理学习能力素养显著提升。

总之,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深刻应用学生主体内在能动情感、主动探知特性和积极辨析特性,深入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参与师生互动,高效解析深刻内涵,促进物理学习技能素养进步。

参考文献

[1]郭立昌.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J].初中物理教学,2008

生物学科实践活动感受篇10

一、探究式教学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一种独立性、创造性、批判性的思维品质。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是的,常使学生处于问题意识当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意义是深远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功地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首先必将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物理问题来源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很多的物理现象,产生过强烈的好奇心,甚至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幻想。教师如能因势利导,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教”重力”一节,教师可提问:树上的苹果为什么总是往地面掉?人造卫星为什么总是绕着地球运转而不脱离轨道?这两种现象之间是否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在起作用?这样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求知欲。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启迪智慧、激发兴趣、主动参与的效果。

在实施问题教学的课堂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合作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也就成为学生成长、教师提高、教学相长的过程,也就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角色由以往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其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创设情境、激发志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的状态转变为提问质疑、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状态。随着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知识能力和整体素质得到培养、发展和提高。这正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努力实践的。

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和长期实践,以问题为载体,以思维发展为主线,在师生互动中定能把课堂推向高潮。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要经过实践探索

实践是物理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阅读、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探索活动。

1.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注重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都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希望亲自动手多做实验。实验课中,应先提示学生如何作好实验计划的制定和安排,自由设计实验,选择好必要的器材,注意科学的实验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估、交流、取长补短,比如“研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探究的结论,先让学生独立地假设、猜想,让学生充分的想象,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等方法进行猜想。有的同学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这一猜想,学生们有一致的共鸣,于是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探究方案,此时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空前高涨,通过讨论确定运用控制变量法,在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物体的密度不同,研究所受的浮力是否相同,简略步骤:用弹簧测力计称出铁块和铝块在空气中的重力,然后使铁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两次示数求出浮力,然后进行比较。通过以上实验的探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对于一些探索性的实验,学生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所揭示的物理事实感到惊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去寻求答案。新颖有趣的问题,特别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又是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基础。即使对于一些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表达出来后,也更为生动形象,易于被学生接受,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老师树立一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思想,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就能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和终身学习意识,使其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和科学探究者。

三、把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重要的课程思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科技”无不揭示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托生产、生活实践中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感性的和理性的知识、经验和感受。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识水平提供或指导挖掘生活中的探究课题,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如在讨论与社会发展、生活生产、科学技术、自然等领域相联系的课题中考虑“温室效应”“热岛效应”“人体与物理”“交通与物理”“厨房与物理”“杂技中的物理”等等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利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最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科学的愿望。

课外探究活动可以大大减轻课堂教学的压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要认真选题、精心组织,跟踪学生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课堂延伸的手臂。

四、探究式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