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十篇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十篇

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0:06

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篇1

关键词:政府投资审计;风险;表现形式;必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一、现阶段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随着《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得到了规范和提高,审计绩效大有凸显。但是与社会需求、公众期望及审计机关要求相比还没有达到完美的效果。特别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审计事项认识的偏差以及业务和技术水平、工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政府投资审计可能出现的错误或做出的审计结果与事实有了偏差,同时也产生了风险。主要表现在:

从政府投资工程的资料审计层面来看,一些审计人员自身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对于被审查单位所提供的图纸、文件以及合同等相关资料的完整性和科学合理性不够了解,所以在审计的过程中也不能做到全面和细致,进而容易产生降低审计工作质量、影响政府投资审计绩效。

从政府投资立项审计层面来看,立项审计的开展是为了保证政府投资工程的科学性和合法性,但是一些工作人员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与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的合作和沟通,存在独立性,进而容易由于自己意见的不全面或者失误和错误,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后期运行造成威胁。

从项目资金流转情况审计来看,资金是政府投资项目运行的关键和基础,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管理是政府投资项目的重点。由于利益的诱惑或者其他主客观因素容易造成预算不合理、工程随意变更、施工现场签证手续不完整、资金筹集与计划进度出现大量资金闲置或资金不到位造成停工停料等风险的存在,不利于项目的正常运行。

现场侦查也是政府投资审计的重要审计内容之一,主要包括现场管理、质量监督、进度实施等内容,但是审计人员受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限制,以及综合素质的不够高或者相关制度规范的不严谨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上述工作不能高效的运行,也容易给项目工程的运行带来潜在的风险。

工程效益审计主要是为了控制政府投资工程的造价、验收工程质量、使得工程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工程建设程序的合法性,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中并没有做好上述工作,进而不仅不能使得绩效审计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不能为上级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资料,不利于工程的高效运行。

二、防范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必要性

通过上述对现阶段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来看,在投资工程的资料审计、立项审计、财务审计、现场侦查审计以及工程效益审计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且不仅降低了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绩效,而且不利于政府投资项目的高效运行和发展,而加强防范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力度不仅能够使得上述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而且还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对于投资工程的高效运行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根据我国的宏观环境和相关的制度规范及时的发现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和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也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三、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坚持量力而行原则

国家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逐年增加,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这些建设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地方都要求审计机关全过程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对此,审计机关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坚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开展政府投资审计,要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做到不缺位、不错位;要保持审计的独立监督者地位,不参与项目决策与管理,在法定职权内开展工作,做到到位不越位。

2.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和运行离不开专业素质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比较强的审计人员,所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这就要求首先要鼓励审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仅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避免知识不够,而在图纸审计、质量审计以及现场审计等方面造成失误和风险;其次,可以引进具有较多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来参与审计工作,加大与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力度,实现互相学习,互相监督,进而使得审计风险得以规避。

3.加强审计工作的规范性

加强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对于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防范也是十分有效的,这就要求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要求,要有充足的法律依据作为审计的基础;其次,审计工作中要确保实事求是,站在现实的角度以实际出发,对于突发实现,要采取公正客观的应对措施;此外,要确保审计结论的准确性,不受外部环境的诱惑、不屈从外界的压力,廉洁自律,在确保审计价值实现的同时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4.加强审计工作监管的力度

加强审计工作的监管力度,是保证政府投资审计工作高效开展的关键,同时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举措之一,这就需要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要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把关,当审计工作组提供的数据资料和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资料不一致时要及时的核对和调查,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构建专门的监管部门,做到人人肩上有责任,这样一来,能够有效的防范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中的风险,使得审计质量得到稳步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开展和运行对于政府资金的保值增值,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风险和压力,所以及时的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同样也是一项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本文愿意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对政府投资审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篇2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32-11-2

0引言

企业内部审计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对企业内部资金起到监督和控制作用,并且还能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而随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普及,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流于表面形式,并没有将审计工作落实到位,使审计工作本身存在一定风险,严重阻碍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了有效降低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必须对相关的审计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管理,并且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审计风险,保证企业运行的健康、安全、可靠,确保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对策

1.1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要想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就必须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此对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首先,加强法制建设,利用法律保障企业法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职能。法人治理结构可以由企业中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和总经理等主要领导层组成,直接对内部审计工作行使管理的权利。为了进一步保障内部审计的安全、可靠,最好可以在董事会下设置专门负责审计风险管理的委员会,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运营中的地位。此外,还可以指派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担任监事,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公平、公正[1]。其次,内部审计工作本身是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目的是为了使企业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而在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因此,企业要想控制内部审计风险,最根本的还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对机构内部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进而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开展。

1.2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首先,要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工作本身的目的是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保障企业的运营秩序,因而,要尽可能杜绝内部审计工作本身存在的风险,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内部审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门,企业内部要树立审计部门的权威,这样也有助于加强审计工作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其次,为了更好地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管理,内部审计人员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手段,增加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通过对风险评估结果的适时公布,使各职能部门对风险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进而再对各自部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对比,形成全体人员对审计风险的全面管理。最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责任主体是审计工作人员,因而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审计风险的发生,最终要的还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能够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热情,提高审计人员责任心,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侧面对审计风险进行管理。

1.3建立规范、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当前,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以监督为目的的市场大环境。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要求,企业内部应该建立规范、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主要由董事会、管理部门来进行多层次的分工合作,利用市场监督体系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约束。企业的经营管理本身而言就是一个具有风险的过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破产、重组、兼并等市场行为,在此过程中无法避免风险的出现,但是为了尽可能降低内部审计风险,企业必须保持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内部审计体系的稳定,杜绝出现因某个个体因素而引起的主体差错,同时,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处理好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关系的方式,从而达到稳固自身地位的目的。

2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

2.1运用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更加高科技的作案手段。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而言,在财务方面的作弊手段越来越隐蔽。基于此,我们必须运用更加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才能有效杜绝审计风险的发生。比如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应用的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把企业经营环境纳入到审计中,在其中寻找潜在风险因素,将有限的审计资源放大到企业整个运行过程中,进而起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2]。总之,在审计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要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建立更加科学、规范、先进的审计新模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审计工作,进而使审计风险大大降低。

2.2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结合起来

与内部审计相对应的还有外部审计,而外部审计中就包括社会审计。企业的内部审计本身存在一些弊端,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小环境,不能全面、综合的考虑审计工作本质问题,因而在审计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而社会审计则不会受到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同时可以利用更多的资源,还有更加专业化的审计方法完成审计工作,对企业内部审计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进而还对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起到防范作用。因此,科学、合理地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结合起来,是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途径之一。而实际上,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进行结合也就是企业将一部门内部审计工作分包给社会审计的一种审计方法。它的本质就是利用外部资源对企业的内部管理部门进行适当的分工,利用外部专业化的资源来辅助内部管理资源,进而将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目的。这种审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且借助外部专业化的审计资源可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降低由于内部审计不严谨而造成的审计成本的损失,并且有助于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创新审计手段,改掉墨守成规的审计习惯,这对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帮助。

2.3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

现行审计准则规定三级复核制度,即审计组复核、审计组所在部门以及审计机关内部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审人员的复核。因此,要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必须严格执行复审准则规定的三级复核制,尤其要强化前两级复核制度。第一,审计组在编制审计报告之前,审计组组长应对审计证据进行认真的复核,并提出修改或进行完善取证的意见或建议,使审计证据符合合法性、充分性和相关性的要求[3]。第二,审计组所在部门应严格把好第二关,除了对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组长提出意见、建议进行复核之外,主要是对审计组编制的审计报告中,审计事实是否清楚,对审计发现问题定性是否嗜罚审计评价、审计建议是否适当等提出修改意见,不能将复核流于形式。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效应,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并且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防范。首先,通过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建立规范、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来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管理;其次,运用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结合起来,严格执行三级复审制度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防范。在未来的工作中,审计人员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提高内部审计管理水平,探索出更完善的内部审计防范措施,从而促进内部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企业持续稳定的运营。

参考文献

[1]杜鹏远.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11,03:58-60.

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篇3

关键词: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一、审计风险概述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这其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允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二是注册会计师认为的错误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是公允的。

二、审计风险的成因

1.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不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谨慎态度。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审计行为是否有偏差,导致审计结论的偏差与否,从而可能引发审计风险。由于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有限,极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在执业活动中不负责任或不讲职业道德,丧失了应有的独立性,没有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和应有的职业谨慎,就会影响审计质量,增大审计风险。再者,更有一部分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与被审计单位合谋,为其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产生严重的舞弊和欺诈风险,给广大的投资者,社会乃至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欺诈。被审单位出于不良意图而弄虚作假,篡改资料,伪造证据,使审计人员难以弄清事实真相。如关联方交易,有的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巨额亏损转移到不需要审计的关联企业,从而隐瞒其真实的财务状况。由于关联方交易的复杂性,注册会计师并不能保证发现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所有漏报、错报,从而引发审计风险。管理层既是被审人又是审计委托人的现实,极大地削弱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应有的独立性。在现实生活中,管理者实际上集公司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在此公司治理结构下,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对审计师聘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完全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由于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削弱,审计结论也就不足以信赖,使审计风险加重。

3.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要求较高。审计报告的公开化,使关注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群体增加,人们对审计的认识提高且审计工作对社会的有用性和重要性不断增强,使得社会公众对审计报告给与极大关注,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变大,依赖程度提高,审计影响在不断地扩大,审计人员承担着更大的责任。而由于审计工作本身固有的局限性,使得审计结论所起的作用达不到人们给予它的期望值,形成期望差,无形中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4.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由于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审计人员受审计成本的限制无法对每一笔交易进行审计。审计人员为了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从被审计单位总体中选取部分项目进行测试。虽然提高了审计效率,但样本存在不能代表总体的可能性,遗漏报表中的一些重大错报和舞弊问题在所难免,增加了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

1.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审计人员应当树立和强化风险意识,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恪守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在此基础上,建立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审计业务,严格依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以确保业务质量。其次,审计人员应当主动学习和掌握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多看相关的业务书籍和专业杂志,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提高同审计工作相适应的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文化水平,从而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此外,通过对违反职业道德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和剖析,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2.审计风险预测模型控制。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该模型认为,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其中,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可以进一步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能进行有效的评估,审计人员是很难控制的。而检查风险可以通过审计人员进行控制,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进而降低审计风险。因此,只有审计人员充分理解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清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策略来应对审计风险。

3.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保证审计质量。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会计师事务所控制风险的重要保障。会计师事务所要在诚信、独立、客观、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职业行为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下建立自律性的运行机制,倡导敬业精神,不徇私情,公正执法,同时还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为全体审计人员遵循专业标准提供合理的保证。实行质量控制责任制,严把质量关,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意识。配备兼顾经济、技术、法律等专业人员。建立定期报告制度,从影响质量和风险的各种因素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定期考核和奖惩。

四、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也蓬勃发展。要树立正确的审计发展观,就必须谨慎地对待审计风险,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以期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青:审计风险的特征、成因及控制[j].中国审计.2003(01).

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篇4

关键词:防范内部审计风险措施

一、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医疗行业中的个别不正之风不但存在,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忽视全局、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医院内审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医院内部审计可以促进社会关心和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卫生事业的宏观管理及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发挥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内审监督,促进健全经济法制。当前我国的法制建设尚处在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阶段。在财经法纪方面亦是如此。在某些医院里,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行为不同程度地滋生和蔓延,如在医院中屡禁不止的“红包”问题。通过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开展内审监督可以完善国家的法制和管理体制,维护财经纪律。

2.加强内审监督,减少风险发生。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审计环境变化很大且日益复杂。各种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竞争激烈,破产、兼并、重组的现象时有出现。经营风险如此之大,必然导致审计风险增加,医院也不例外。因此,加强医院内审有利于其适应复杂的竞争环境,提高其生存能力,避免审计风险而没有“近忧远虑”。

3.加强内审监督,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提高。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有的会计业务水平不高,责任性不强和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等原因,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常会出现账目混乱、财产不清、账实不符、成本不实、滥用资金、不讲效果等问题。如某市某医院,在2005年就暴露出在医院基本建设和医疗设备购置贪污收受贿赂等问题,影响医院的管理。因此,通过审计加以监督,可以促进改进工作。

二、医院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所谓审计风险,就是由于从事审计活动未能发现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发表了不恰当意见,而使审计主体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结合审计风险的含义,分析医院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审计环境、审计地位和内部控制局限性易形成审计风险。内审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管理职能,可要想完全独立于自身所处的环境之外,几乎是不可能的,它难以跨越这种环境障碍,其行使的职能极易为环境所左右。某些医院管理人员出于对本位利益的考虑,往往不能积极配合审计人员工作、不能如实提供会计资料、不能如实反映医院真实经营情况。内控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内控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从而导致内控系统不能发挥作用等。这些都使得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业务时增加了工作难度,易受到环境制约而不能作出准确判断,增加了审计风险。

2.审计项目的复杂性增加了审计风险。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实行多种形式的重组、兼并等资产结构调整。在资产结构调整中涉及到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医院改制时要进行清产核资,审计人员要对医院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核实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避免在医院改制过程中某些人乘机转移、隐匿、贪污国有资产。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未能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就有可能造成医院资产流失,损害了医院的利益,也同时出现了审计风险。医院决策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重视不够,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另外审计人员缺乏约束监督机制,不能很好地严格执行审计法,大大增加了审计风险。

3.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等原因形成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该具有审计准则所要求具备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由于目前审计人员大多是从财务专业转岗而来,大多不具备审计专业学历,缺乏企业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容易产生审计风险。

三、防范医院审计风险的对策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就会转化为现实的损失。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审计人员不可能对其发生的时间、地点、深度及广度进行准确的预测。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对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做到了如指掌,并要求决策层对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加强管理,严格把关,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无论是哪种主体风险,通过审计人员的主观努力,都可得到有效控制,而不引发审计责任,最终将客观审计风险控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具体言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合理设置内审机构和配备人员。内审机构及人员保持相对足够的独立,以确保内审部门有较高的权威性,保证其对该经济活动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同时,要合理分配人员。不同的审计项目,每个项目中不同的工作对审计人员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卫生系统内审人员结构应逐步形成从单一的财会人员向以财务、经济、工程、机械、法律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结构转变,既要熟悉单位财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又要掌握单位的各种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对本单位的资金运行情况实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内审工作的质量。

2.加强内部审计督导,防范审计风险。加强审计监督,是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是防范风险的重要防线,同时也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医疗行业要自觉接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在经营过程过程中,使国有资产不断地保值增值。

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篇5

关键词:审计风险;防范;控制

审计风险虽然是普遍客观存在的,但同时它还具有可控性,这就说明了,审计风险是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小甚至避免的。从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中可以知道,降低审计风险还要从其产生的原因入手,将其防范和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审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对维护审计秩序的正常运行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一)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具有本身的独立性才能够合法合理的开展审计工作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必备条件,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会计师事务所在展开任何一项审计任务之前,都应当充分、客观地对独立性进行评估与确认,思考能否该当承受该客户的委托进行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毫无利害关系,其承担的是对整个社会大众的责任,这就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必须与委托单位和其他组织之间保持超然的独立关系。因为在审计客户和审计机构之间存在着审计委员会,审计机构可以更好地保持独立性而不会受审计客户的直接影响,能够独立地开展审计业务,确保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同时,必需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要求对独立性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在审计过程中对审计工作各程序进行严格控制,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合规、内容完整、方法恰当,以此确保事务所及其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以防范审计风险。

(二)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

审计质量关系到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和长期发展,加强事务所质量控制的建设,也是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关键方法。关于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建设,首先事务所应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质量控制制度,把对质量的控制贯彻到事务所的方方面面,例如审计人员的薪酬不应与其完成的业务量相联系,而应把审计质量放在考核员工业绩的第一位。同时事务所应在内部形成重视质量的文化氛围,并通过信息传达和行动示范使质量控制制度在事务所内得到很好的落实。其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应实行三级复核制度,以对审计质量做最后的把关。三级复核制度是保证业务质量和控制审计风险的重要工作,因此事务所应全面认真地执行该项制度,不可流于形式,仅仅以签字代替审核[1]。审计人员在具体审计过程中要处理审计风险和审计重要性、审计证据的关系,保持职业怀疑态度,执行严密完善的审计程序和办法,提升审计质量。

(三)完善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目前实务中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忽视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要求,有必要予以纠正和规范,以更好的控制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在审计的每个阶段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不能只凭经验或者只是老客户就省略掉该程序;二是要做审计计划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审计计划有助于审计人员关注重点审计领域,对审计项目组成员进行恰当的分工和指导监督,这对于控制审计风险和顺利完成审计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三是不可因为审计成本、时间和其它困难而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或省略掉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不是照搬模式和版本,做表面功夫,而是要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重视审计风险的存在,通过完善审计程序和方法,把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四)加强对客户的甄别和判断

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不仅要从审计人员出发,而且在客户方面,也要加以甄别和判断。从现实的案例上来看,因错误的选择审计客户所造成的损失,特别是名誉受损,会对事务所陷入诉讼甚至是破产的境地。事务所应该选择诚实守信、正直的被审计单位,重点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盈利能力较好而存在财务支付困难的问题。另外,会计师事务所应该主动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变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看是否有购买审计意见的情况存在,谨慎考虑是否应该接受业务委托,以保护自身和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利益。对接受客户委托前的甄别和判断不仅只针对新客户,对于老客户如果存在重大变化和异常现象,应该从新评估其审计风险,并考虑是否还可以接受业务委托。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高审计质量和低审计风险都是在审计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的,因而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审计工作的好坏。执行审计业务的项目组成员应该不仅要拥有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而且在职业道德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可违反独立性原则和客观、公正原则。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当前的审计业务涉及到很多技术性知识,不光要求审计人员精通审计、会计、税务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较强职业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在风险评估、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和形成恰当的审计结论时,都会涉及到职业判断,因此具备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也意味着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能够保持职业怀疑的态度和较高的风险意识。现代会计、审计等知识的快速更新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要求审计人员要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自觉地养成更新专业知识、扩宽视野范围的习惯,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和监管机构也要对事务所的资质和注册会计师的能力进行严格的审查,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和后续教育,以应对形势发展的需要,有效地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

(二)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与专业胜任能力的增强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要求审计人员遵守以下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诚信、客观公正、独立性、保密、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良好的职业行为。纵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败的案例,大都由于缺乏责任心和谨慎的工作态度,如“琼民源”案件是因为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未对琼民源惊人的业绩增长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未对天津广厦审计业务进行应有的分析和函证程序,这些只要注册会计师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是可以避免的。同时审计人员应该随时把发现的违反审计独立性原则的情况和事实,向项目组进行报告,严厉贯彻执行审计回避制度,使审计工作在良好的职业环境下进行,能够更好地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

三、加强审计工作监管力度

审计过工程的控制,可以说是控制审计质量的中心环节。强化监督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现行的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下,对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监管职责的部门主要有注册会计师协会、财政、审计、税务以及证监会等。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一个行业自律组织,主要对注册会计师的任职资格和执业情况进行年度检查。监管机构应该在对注册会计师执业情况进行检查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一套严密、完整、切实可行的检查监督力度,不应该将其作为一种随意性的而工作,要形成对全部事务所覆盖的定期检查以及同一互查制度。从其他监管机构来看,各监管机关应该对审计报告进行全面核查,不能够各自为政。就法律规定的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操守做出的规定要严格执行,并尽快的形成专门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对公众公司信息披露事项的制度。(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篇6

一、公路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

内部审计主要是对企业自身的内部监督、监管、评价等实施的一种控制手段。具有比较特别的控制形态和控制方式,也要求高校的配合。公路部门要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的手段进行监督、控制和规避风险,提高公路的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要全面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意识,对风险的预见性和可控型做相应的把握。要根据公路审计方面的相关规定去分析公路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和相关的预防措施。提高审计人员的管理素质,使公路行业的内部审计活动进行的更加科学,减少风险的存在。

二、公路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内审的机构模式建立不够合理、科学

公路企业在全面建成和施行运营阶段存在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公路内部审计机构建立的不科学性、不合理性。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的内设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一些利益方面的限制。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也反映出其独立性的弱化:有的单位把审计机构设在财会部门中;有的单位由分管钱财物资金及账目的人员兼任审计岗;有的单位领导既领导财会工作,又领导审计工作。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样就不能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监控,不能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从而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很难保证审计的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所以内审机构需要建立合理、正确和全面的管理体系,否则难以通过正确的内部审计去加强公路经营的发展。

(二)审计人员的工作素质不够高

我国的公路企业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由公路企业的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进行分别管理的。很多的监督管理工作不能落到实处,走形式化的路线。这对公路企业的内部审计结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关系到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内部员工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较低,识别风险、判断正误的能力较差、这些都是造成虚假消息的宣传的原因,由此给投资者和企业所有人造成不良影响,给公路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

(三)法律法规的缺失

我国在公路的建设方面的的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在公路企业的风险控制、监督管理上没有明确细致的规定和引导。公路内部审计无法发挥更好的监督管理职能,影响了内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因而增大了审计风险。

(四)审计对象比较复杂

公路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不仅在企业的财务部门中承担审计工作,还在工程的施工检查和工程的原料选择、工程的造价、工程竣工的质量监督上进行审计监控工作,目前很多的公路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具有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对真正的公路审计工作并没有达到精细和准确的要求。

(五)内部审计独立性比较低

我国很多企业面临着企业内部部门混杂,职责不明确的特点。这同样出现在公路的审计工作中,没有工作的独立性就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和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三、公路内部审计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风险的规避

对于风险规避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检测风险和规避风险的机制体制。在公路审计的工作人员看,其评估和监督的项目要通过完善的运营机制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实施工程项目。对公路内部的审计工作进行细致的分化,完善审计制度,发挥审计部门的职能,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对公路企业的内部职责进行相关明确

公路审计部门要想很好的预测风险,规避风险就要对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提高对于风险的认识态度,转变工作作风,公路企业要把具体的职责落实到具体的人物身上,做到各司其职。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公路审计部门的员工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对已经形成的风险进行转移

每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要提高其承担风险的能力。我国的公路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只有转移风险才能降低企业破产或者倒闭的可能,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希望,从而保障企业的运营安全,减少损失。

(四)全面的风险评估

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篇7

【关键词】信息泄露信息不对称内审外包机构内审外包合同

一、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将内部审计业务外部化已经成为许多上市公司的选择,这种现象的存在有着其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要研究上市公司内审外包风险以及防范措施,应从研究其理论和现实意义着手。

(一)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理论意义

1.基于委托―理论的意义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基于委托-理论。委托理论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单个或多个行为主体(委托人)依据一种明示或者隐含的契约形式,雇佣其他行为主体(人)为其服务,并提供给人一定的信息、授予其一定的权利,根据人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支付相应的报酬。针对上市公司内审外包业务,一方面上市公司由于人才的缺乏、公司业务精力有限等原因,内部审计职能不能完美的实现。另一方面,专业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催生了许多机构的产生,例如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在进行内部审计外包时,通过会计师事务所行使内部审计外包的工作,能够使企业更好利用其优越的人才资源、审计资源。

2.基于受托责任观的意义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基于受托责任理论。受托责任理论包括两方面:一是受托方接受委托方的委托,对委托方提供的资源进行管理并承担有效管理与使用受托资源的责任;二是受托方负起真实可靠地向委托方报告受托责任履行过程与结果的责任。受托责任双方应以恰当的方式、有效的协调委托和受托的关系,积极履行双方责任。

3.基于成本费用理论的意义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也是基于成本费用理论的选择。成本费用理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交往、合作达成交易应支付的费用总和。成本费用来自各个方面,对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其成本有:搜寻成本(搜寻会计师事务所信息以及整理审计资料的成本)、议价成本(与会计师事务所商讨服务价格过程中的成本)、决策成本(内部审计外包合同中约定的服务价格)、信息成本(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信息泄露可能造成的成本)、监督成本(审计过程中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进行监督需要的成本)、违约成本(对于可能发生的违约情况支付的费用)。

(二)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现实意义

1.获得高水平的审计服务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不断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咨询业务不断发展。在会计师事务所中聚集着大批专业的审计人才,使得会计师事务所人员具备雄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审计经验,他们能够在内审的过程中敏锐洞察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2.将精力集中于公司主要业务

现在企业间竞争的焦点是公司主要业务的竞争力。内部审计业务以外包形式能够使上市公司集中主要精力发展公司的主要业务,将有限的资源投入企业的核心业务中。

3.适应审计业务的新变化

内部审计外包能够使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新的审计技能、获得更加先进的审计技术,使企业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环境,提高企业的审计质量。

二、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的具体表现

上市公司将内审职能外包出去既基于委托理论、受托责任理论、成本费用理论,又是为了获取高水平审计服务、集中精力于公司主要业务、适应审计业务新变化。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上市公司面临着一些风险。

(一)信息泄露风险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有:审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完善;公司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否真实、合法、有效;企业重大经济事项的制定是否科学、执行是否到位等。调查表明,上市公司在考虑企业内审外部时首先会考虑内审资产的专用性,日常的财务审计工作专用性程度低,只需用规范的审计技术,而风险评估审计以及企业绩效审计则更加复杂。上市公司一般愿意将日常的财务审计工作交予会计师事务所实行,而对于其他资产专用性强的审计交给内审机构则是出于信息安全保密的需要。

(二)信息不对称风险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这三位美国经济学家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该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弊病,在市场中,与相比买方,卖方能够更加了解相关信息。通过给信息数据缺乏的一方传递真实可靠信息,掌握较多信息数据的一方可以在市场交易中获益;同时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尽力从另一方获得信息。

(三)审计机构选择风险

上市公司选择的审计机构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审计效果的好坏。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外包的工作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选择合适的审计机构是为了降低审计成本、利用外部优势资源,提高内审效率,发挥内审评价和建议功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成功内部审计外包服务基于审计机构和企业间的资源共享。

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篇8

【关键词】财务审计;防范措施;审计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财务管理内容变得丰富多样。同时,随着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加深,对于各行业各业的审计工作越来越难实施。财政状况对于全国经济对于区域发展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政策影响下,审计工作迎来了更多的挑战,对于审计风险要追其原因,采取新的手段进行应对。

一、财务审计风险及其类型

对于财务审计风险的定义国际准则、美国审计准则还有我国审计准则不是很相同,但是实质是相同的。国际准则强调材料误报的这种可能带来的风险,而美国审计准则强调审计人员无意中的过失,审计人员对于重大错报报表没有修改意见所带来的风险,而我国审计准则强调的是有意过失因素,审计人员在发现重大错误和漏报的基础上,仍然发表不合适的审计意见的风险。总之,各国审计准则根据各国具体情况制定的不同的定义。

审计风险可以分为三种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现场风险。固有风险与财务工作相互依存,财务工作由财务人员进行,财务人员管理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错误,这种错误只要涉及财务工作就存在,不可避免,所以称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与审计工作相关,审计工作不可能将企业所有财务数据进行审计,不能做到对于财务情况的完全审计,所有财务数据通过审计仍然会有错误的可能,这种风险就是控制风险。现场风险与审计人员相关,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于审计的财务数据或者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但是并没有发现造成的财务数据错误的风险是现场风险。

二、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财务审计涉及到方方面面,有审计人员的参与,有审计单位针对被审计单位设计的审计流程,有针对特定财务数据或者整体数据的审计方法等等,每一环节有问题都会带来财务审计风险,因此本文从以下这3个方面讨论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1.审计程序不规范

财务审计工作相当于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确定一个审计目标,由于不同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重点和审计目标是不相同的,所以审计程序设计也是不同的。但是,在财务审计工作过程中往往忽略审计目标的区别,设计的审计程序都一样,导致审计工作的不适应性、不规范问题。此外对于一些国家法规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审计取证环节不能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导致审计程序走形,最终影响审计质量,导致审计风险。

2.财务审计缺少科学性

由于现在财务管理手段多样化,审计手段需要相应的变化。但是首先审计工作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很多审计手段既不符合规定又没有科学支撑,其次,为了避免审计工作的复杂性,采用一些替代手段,以致于细节被忽略,审计质量下降。

3.审计人员能力缺乏

专业人员人员原因是财务审计中的主要问题,首先是专业能力方面,很多审计工作人员虽然具备审计人员证书要求但是不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对于审计风险不敏感,缺乏敏锐的专业判断能力。其次是个人素养方面,很多审计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和职业素养,审计工作进行中不细心,能过就过,责任意识差。最后是审计人员组织纪律性差,调理不清,导致审计工作混乱,审计质量下降,导致审计风险。

三、财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财务审计风险有不可完全规避性,但是很多财务审计可以通过主观意识进行规避。所以,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设置防范措施:

1.建立有科学依据的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一个系统工程可以通过科学的指导进行合理流程的设计,做到内部程序相互制约,避免一些不合理程序的带来的失误,起到程序内部控制的效果。所以,在审计工作进行中,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目标进行审计程序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科学合理性,规定明确的操作流程和审计人员工作内容的详细介绍,对于取证内容合理分类保管,提高审计效率。同时审计程序设计过程中要根据现在财务手段的新变化,吸取国内外的先进审计经验,力求将新发生的审计风险规避。

2.加强审计人员培训

审计工作虽然会通过其他手段方法进行,但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元素还是审计人员,因此,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至关重要。首先,对于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严格要求。所有参与人员必须拥有专业证书,此外挑选审计人员过程中,对于该项审计项目进行培训然后筛选,筛选出来有能力审计人员参与审计工作,保证所有参与人员具有专业能力,减少审计风险的发生。其次,对于审计人员职业素养进行考察。审计人员具有专业能力外,最重要的是要责任感和纪律感,审计工作是需要细心的,所以所有参与人员要认真负责,对于自身的工作要能够承担相应责任。另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参与人员都要能能够遵守相应的审计纪律,这样审计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保证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

3.健全法律监督体制

审计风险一部分可以通过规范审计程序,选择科学审计手段进行规避,但是有些计风险是不可避免,对于不可避免审计风险,审计单位要进行评估,对于评估出来的风险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分散,比如建立专项基金账户,一旦出现审计风险可以运用专项基金进行赔偿,在一定程度提高了抗风险能力。此外,国家的规章制度对于审计工作具有最大的约束作用,如果审计部门能够针对普遍审计风险通过完善或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对于不能进行规范的内容,可以通过制定监督措施,防止审计工作钻漏洞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四、结语

随着财务管理手段的丰富,财务审计风险增大,但是审计风险可以分为可规避性和不可避免性,对于不可规避风险本文暂不讨论,本文针对可规避风险探讨了财务审计风险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防范措施的设置。

参考文献:

[1]张远清.财务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9):122-123.

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篇9

一、主要作法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区纪委实施意见下发后,局党组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成立了局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活动的组织领导、检查督导及协调保障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丽红担任组长,并多次督查活动落实情况。由局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其他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陈贤荣同志担任。负责与区纪委和相关部门、局机关各科室之间的活动联系,组织上报各种材料。针对排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积极采取措施,确保了活动按要求扎实推进。二是及时制订工作方案。研究制定了《区审计局推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为排查防控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作好思想发动工作。8月15日,我们召开了机关全体人员参加的活动动员大会,学习传达区纪委动员大会精神,并宣读了我局《推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局主要领导进行思想发动。对为什么要开展活动,要达到的目的以及方法、步骤等作了全面部署,及时消除机关干部对频繁开展各类活动产生的厌倦情绪,使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开展“排查防控风险”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源头治腐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作,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排查防控活动中。并通过对全局审计队伍的现状分析、存在岗位风险点进行剖析,提出审计全过程都存在风险点,要以“抓好三个环节”为重点,把“岗位风险点”排查工作向纵深推进。一是查找风险岗位。要上下结合、全员参与,突出重点,结合工作职责来查找。二是完善防范制度。岗位“风险点”找出来后,如何去防范,是岗位“风险点”排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要健全内控制度,实行决策、执行、监督分离;要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特别是针对权力的履行、自由裁量权的规范行使等,要从制度层面上实施公开,确保在阳光下运行。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制度制定出来后,重点要抓好执行。要加强制度落实的管理和考核,使制度更加科学、合理、高效。进一步阐明了开展活动的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统一了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三是加强勤政廉政学习教育,把教育贯穿于整个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认真制订学习计划和日程,安排落实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二)扎实有序开展岗位风险排查和风险评估。

按照方案进入排查岗位风险阶段后,根据三类风险点,即岗位职责风险点、制度机制风险点、思想道德风险点,结合实际,以岗位工作人员为主体,广泛开展了个人自查,科室评查,交叉互查,评估审查等活动。并填写了《个人岗位风险点自查表》。在个人岗位和单位内设机构风险点自查及重点岗位风险点专项清查确认的基础上,由本单位风险评估小组对各个岗位风险点进行了审核、辨识,针对个人和内设部门查找的风险点不准确、不到位的,及时反馈,要求认真、全面查找出个人及本科室的风险点。并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风险评估小组牵头,对所有岗位风险点进行归类,对风险点分布、风险性质及出现风险的概率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统一组织风险等级评估,明确防控措施,填写了《岗位风险点清查汇总表》。

(三)查找廉政风险,建立风险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

排查风险点中,我们重点围绕违纪违法案件多发易发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社会、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行政执法、行政审批等权力事项和管人管钱管物的内部管理职能来开展,使我局廉政风险点排查得准确、全面。在制定防控措施时,我们对照业务流程,从权力制约、方便监督等方面入手,紧紧抓容易发生廉政风险的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使各项措施具体、切实可行。同时,确定各风险点责任科室、责任人和主管领导,使防控责任层层落实。

二、取得的成效

在开展活动中,我们坚持不走过场,注重实效,把开展“排查岗位风险、健全防控机制”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效能建设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廉政风险点排查与查找问题相结合;把制定防控措施与整改相结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通过活动,使党员干部职工提高了对开展排查岗位风险活动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每个岗位、每个人都与排查岗位风险有关,从而增强了廉政意识,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通过活动,使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得到加强。三是通过活动,使党员干部职工增强工作责任感,优化工作流程,规范办事程序。总之,通过开展活动,使干部职工的精神状态、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强,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实现管理制度化、工作流程化、操作规范化,达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效果。

三、存在问题

虽然排查防控机制已经建立,但还存在着缺少力量抓落实的问题。如果没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该项工作的检查落实,制度订得再好,恐怕也只能作一个摆设。

四、今后工作思路

今后,我局将继续加强对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勤政廉政教育,深入开展岗位风险排查与防范活动,将岗位风险排查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议程开展下去,加大对违规责任人的惩处力度,严肃查处违规人员,营造清正廉洁审计执法工作与生活环境,进一步防范审计执法风险。

1、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回头看”,查漏补缺,制定有效的防范制度。

2、严格执行审计厅制定的审计纪律“八不准”要求,断绝与被审计单位经济、利益关系,从基础工作上防范廉政风险。

3、加强对审计人员管理,加强对审计执法人员勤政廉政教育,从政治思想上提高认识,建筑道德风险防线,防患于未然,保证审计工作的“原滋原味”。

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篇10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审计措施;取证检查

经济责任审计这一特殊的审计方式,在审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经济责任审计的价值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传统的审计项目相比,经济责任审计只专注于经济方面,因而具有较高的风险特性,阻碍了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本文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风险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对规避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风险、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概述

(1)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业的所有人、承包人、法人任职期内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履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从广义上讲,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条件是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从狭义上讲,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企、事业单位,甚至是国家机关内部所承担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评价。(2)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考核国家部门或国有企业履职情况的审计,主要作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对干部和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二是,揭露腐败违法行为,加强廉政建设;三是,客观、公正地鉴定部门前、后任领导人员的经营业绩及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直接牵涉到部门负责人,如果资料搜集不齐全,将会导致在取证、检查、评价的过程中出现风险。这种风险存在于经济责任审计的事前、事中、事后,具体而言,这种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取证风险。调查取证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事前环节。此环节是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主要环节,比较容易产生风险。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如果审计人员无法得到足够、充分的审计证据,会导致最终的审计结果与事实相差甚远,进而出现经济责任审计风险。(2)检查风险。证据的检查环节,也就是审计的事中环节,也可能出现审计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于审计现场取证中的失误导致。造成失误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检查时审计人员有所疏忽,没有严格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审计过程中抽样的数量不足所导致。另外,在进行核查的过程中,也往往会忽视对数量的核查,最终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出现风险。(3)评价体系不完善。在评价环节,也就是事后环节中,也有可能出现风险。造成这一风险的直接原因在于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在我国,现行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其中尚存在许多漏洞。这些漏洞会受到不法分子的利用,从而在评价过程中取得良好的评价,甚至逃脱法律的制裁和严惩。现行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整体框架较为完整,但实施细节还有待完善,这是导致评价环节中出现问题和风险的根本原因,需要进一步地加以解决。

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

(1)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造成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要素中,存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所带来的审计风险问题。这种素质问题主要体现在审计的手段方面。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手段不够科学,所以审计风险必定会存在。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所拥有的资料大多数来自于被审计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而这些资料不一定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出企、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尽快提升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避免因审计人员的素质问题带来的审计风险。(2)难以界定经济责任。在界定经济责任归属的过程中,极易出现问题。这种问题的形成原因来自于责任的分配,应划分经济责任种类,比如:长短期责任、主次要责任、直接或间接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找到一个可量化的、统一的标准,从而导致了审计风险的产生。(3)审计环境复杂。审计对象和审计环境具有极端复杂性,也是导致审计出现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复杂,工作量较大,且具有一定难度。而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是长期的、动态性的,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也给审计工作造成了很多困扰,从而导致审计风险出现。

四、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1.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规避经济责任审计出现风险的措施之一,能有效保障经济责任审计的完成度和有效性。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主体,审计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审计风险的大小。需要不断增加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性,从而降低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然而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不断地创造教育条件,提供交流平台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以降低审计风险。2.明确经济责任。需要明确界定经济责任,避免出现经济损失而责任不知道谁来承担的情况发生。当审计工作结束后,应当对经济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当出现经济损失时,谁应当对损失负担全部责任;当集体决策出现失误时,相关决策人员各自应承担多少责任,应予以明确。同时也需要注意不能将前、后任领导人的责任和成果相混淆。同时,需要严格定义舞弊和错误行为之间的界限,严格防范审计风险的发生。3.规范审计工作流程。规范审计工作流程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环节。首先,在审计工作实施前,就应当编制合理的审计计划,在计划中明确审计工作的具体流程,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审计人员应当实施预备方案,避免出现风险时影响到整体的审计工作。对审计计划的整体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促进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应当建立健全审计风险评估机制,避免由于风险因素,导致审计工作受到影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责任审计有可能触动许多不法分子的利益链条,因此本身就具有极高的风险性。为降低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需要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学术性分析。本文从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入手,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中由于审计人员素质较低、经济责任难以界定、未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审计环境复杂等问题的成因,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风险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促使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得以提高,从而提高我国政府各部门的反腐能力。

作者:王昉单位:南通市崇川区审计局

参考文献

1.李霞.浅析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与防范.财会学习,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