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加强思维能力培养十篇加强思维能力培养十篇

加强思维能力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0:36

加强思维能力培养篇1

一、加强画图能力训练,培养思维的形象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注意培养形象思维。画图可以把比较抽象的思维形象化,它是解决应用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要注意从直观入手,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通过画图来形象地揭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水果店有一批水果,运出总数的5/8后,又运进700千克,现在水果店里的水果正好是原来的2/3。原来水果店的水果有多少千克?

此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而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后则一目了然。

通过画图,突显了量率对应关系,学生很快就理清了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了下列解法。

(1)从左往右观察,这批水果的〔5/8-(1-2/3)〕的差正好是700千克,故这批水果有700÷〔5/8-(1-2/3)〕=2400(千克)。

(2)从右往左观察,这批水果的〔2/3-(1-5/8)〕的差正好是700千克,故这批水果有700÷〔2/3-(1-5/8)〕=2400(千克)。

(3)从两端往中间观察,这批水果的〔1-(1-5/8)-(1-2/3)〕的差正好是700千克,故这批水果有700÷〔1-(1-5/8)-(1-2/3)〕=2400(千克)。

(4)从整体上观察,这批水果的(5/8+2/3-1)的差正好是700千克,故这批水果有700÷(5/8+2/3-1)=2400(千克)。

二、加强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培养思维的整体性

概括也是思维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如果一个人对所学过的知识不加回味和小结,那么这些知识只不过是一盘散珠。归纳概括知识恰到好处,就能把一颗颗知识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

例如,学习了有关数的知识后,引导学生整理了这部分知识的内容,画出了图形之间的联系图。

通过归纳概括,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整体认识,而且印象深刻。

三、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解答应用题要具有多种思维方法,其中逆向的思维方法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的。逆向思维是从事物的结局出发,一步步地从后向前判断推理。

例如,新华书店卖出一批书,第一天卖出总数的1/5,第二天卖出余下的1/3,第三天卖完3200本。这批书有多少本?

这道题用顺向思维解答较难,由于题中两个分率的单位“1”不同,要统一成以总数为单位“1”。因此,要把第二天卖出余下的1/3转化为第二天卖出的占总数的(1-1/5)×1/3=4/15,这样两个分率所依附的单位“1”才相同。根据对应法求出这批书有:3200÷〔1-1/5-(1-1/5)×1/3〕=6000(本)。为了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除了引导学生用顺着思路统一单位“1”,还要引导学生倒着推。从最后两个条件想,以余下的本数为单位“1”,第三天卖完的3200本,正好占余下本数的(1-1/3),求出余下的本数是3200÷(1-1/3)=4800(本),再往回想第一个条件,4800本正好占总数的(1-1/5),进而求得这批书有4800÷(1-1/5)=6000(本)。

数学中有许多关系式都是互逆的,但是可逆性联想的形成并不是很容易的,这就要求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四、加强假设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开阔性

为了培养学生多种解题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假设思维的训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甲、乙两筐苹果,甲筐苹果个数是乙筐的2/3,若从乙筐拿20个苹果放到甲筐,两筐苹果个数相等,甲、乙两筐原来各有多少个苹果?

这道题是进行假设思维训练的好素材,利用思维训练课时间让学生讨论,得出了以下解法。

(1)假设把乙筐苹果原有个数看作单位“1”,那么甲筐苹果原有个数比乙筐少1-2/3=1/3,正好少20×2=40(个)。因此,乙筐原有苹果个数为40÷1/3=120(个),甲筐原有苹果个数为120×2/3=80(个)。

(2)假设把甲筐苹果原有个数看作单位“1”,那么乙筐苹果原有个数是甲筐的1÷2/3=3/2,乙筐苹果原有个数比甲筐多3/2-1=1/2,正好多20×2=40(个)。因此,甲筐原有苹果个数是40÷1/2=80(个),乙筐原有苹果个数为80+40=120(个)。

(3)假设两筐苹果个数之和为单位“1”,那么原来乙筐原有苹果个数占两筐苹果个数和的3/2+3=3/5,后来占两筐苹果个数和的1/2。两筐苹果个数和为20÷(3/5-1/2)=200(个),所以乙筐原有苹果个数为200×3/5=120(个),甲筐原有苹果个数为200-120=80(个)。

(4)假设两筐苹果个数差为单位“1”,那么甲筐原有苹果个数是两筐苹果个数差的2÷(3-2)=2(倍)。因此,甲筐原有苹果个数为20×2×2=80(个),乙筐原有苹果个数为80+40=120(个)。

有了假设思想,就可以发展抽象思维,对解题就增加了一个思路。解题能力就是一次飞跃性的提高,假设需要勇气,假设需要摆脱一般思路,是一种大胆的设想,也是一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

五、加强量不变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辨证性

在小学数学习题中,有一部分题目的特点是:不论条件如何变化,有一个量始终是不变的。为了使学生抓住这部分题目的解题关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建立和培养量不变的思想。

加强思维能力培养篇2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加强手势思维。利用动手操作的教学手段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积极的思维。以6的组成为例,加手势来叙述6以内的组成效果就很好,如5和1组成6就用伸出左手的5指表示5,右手的食指表示1,合在一起表示组成6,分开来就表示6可以分成5和1。充分斥利用学具操作。学具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辅助工具,学生通过拼一拼、摆一摆、分一分等动作,使所学知识能内化为结构,起到转化和加速作用。如7的组成教学,就可让学生取出7根小棒,把它分成两堆,可以有几种分法,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几种分法有什么规律,最后归纳出7的组成。这样为加减教学打好了基础。

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不同班级内不同等级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灵活采取层次不同的相应教学方法,并以此充分发展与提高不同等级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首先要帮助后进生建构较稳固且易于迁移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方式,逐步提高其思维能力水平。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首先应当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多思善问。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数学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我鉴别。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检查和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上。要引导学生剖析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中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它们的合理性如何,效果如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学习中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原因何在。

此外还应加强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通过解题错、漏的剖析提高辨识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证的训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等。

加强思维能力培养篇3

质疑;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3)

14—0068—01

有这样一则教学案例,给我以极大启示。一位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的教师,教学杜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依据教参工具书提示,依据相关资料释义,他经常是这样解释的“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们却在街头冻饿而死,形容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毫不含糊,无须多想。可在一次教学中,有一学生对老师的这一解释提出质疑,说:“老师,既然路有冻死骨,说明天气特冷,这么冷的天儿,好比天然冰箱,酒肉怎么会发臭?”这位老师先是愕然,稍事停顿,而后和颜悦色回答“大概是存放太久,吃不完发臭了吧,你提的问题我们可再共同研究。”这位老师毕竟是教坛老将,既给学生留足了面子,也给自己留有余地,更表现出了新时期教学的民主探究精神。课后他反复琢磨,再查资料,最终从“臭”字一字多音及“其臭象兰”、“乳臭未干”等词语中得到启示,于是,便有了“富贵人家门前飘出酒肉的香味,穷人们流落街头冻饿而死”的另一解释。一句可贵的质疑改变了这位教师的教学轨迹——不能一条道走到底。

这一案例足以说明,质疑实则就是思维碰撞,碰撞才会产生火花,才会由单一转向多向。现代教育观更强调学生对已有的学说和权威的、流行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而是敢于批判和怀疑。由质疑进而求异,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立说。纵观科学发展史,其实质就是通过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也是通过质疑不断前进的历史。质疑就是一种科学态度,在教学领域应大胆推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中学课堂上,大部分学生依然习惯于被动的接受教师或书本上的现成知识,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大胆提出质疑。再加之自身因知识局限、思维受阻、不善于拓展,唯恐惹出麻烦,有伤脸面;教师也有相当一部份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师道尊严根深蒂固,唯恐学生质疑问难把自己挂在讲台上;家长只关注考试成绩,唯恐孩子“犯上作乱”,不支持他们大胆质疑。质疑,往往不会视为一种光荣而受到颂扬,学生质疑能力受到压抑。

如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应从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着手,让学生走出单项思维的窄胡同,学会多角度发散思维。

一是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包括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广角思维等,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要多给学生自己探索的空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倡一问多解,寻求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上的范文,鼓励学生摹写、改写、续写,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质疑是学生动脑筋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疑义并敢于批判和求异的一种表现方式。有位同学对位梦华所写的《旅鼠之谜》就产生过质疑:繁殖速度如此惊人的北极旅鼠,为什么文章从头至尾只看到一只旅鼠,却是从草丛窜出来,好不容易才抓住?人类除学习旅鼠的繁衍节制外,难道还要挑衅另类来捕杀吗?也要集体走向大海“死亡大迁移”吗?等等,这些质疑,使我看到新时期教学观念转变的一缕缕曙光。

加强思维能力培养篇4

关键字:职高学生;数学教学;创新思维;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职高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教育教学是一个塑造人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应从教材、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努力,其中教材是指导性纲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针对职中生的思维特点,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1.注重基础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方向性。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主要指课本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前提,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职校生记忆力普遍较好,但大都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导致记忆不持久,不准确,直接影响其灵活运用。为了弥补以上不足,发挥职中生记忆优势,教学中可系统梳理知识的网络,深化职中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在数列一章知识系统复习时,为了突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概念、通项公式、性质等方面的相似及相异之处,可以列表加以对照,通过对照,使基础知识更准确,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方向。2.注重例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数学家波利亚指出,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解题。但解题又不能是盲目的,因为毕竟题海无涯。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巧妙地设计并整合例题,从而提高解决一类问题的效率,是每个数学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在例题教学中,笔者注重讲练结合,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设问,从不同角度设问,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台阶一步步上,每一步都不会感到困难,顺利实现纵向迁移,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实践证明,以上做法对于开阔学生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以及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是大有益处的。

二、提高职高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一)、设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让学生体验发现与创造

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而言都是新的,但教师不必将各种规则、定律硬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得新知,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1、诱发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这样的过程又能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如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新奇感(运用多媒体演示太空星球运动、运用几何画板演示动点轨迹),运用生活中的现象增强趣味性,运用数学史料激发求知欲(用国际象棋发明者与印度国王的故事引入等比数列)。

在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机会,鼓励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激发追根求源的探索精神。如讲正弦定理时,不按照先推导公式再研究其应用的传统模式进行,而是先给几个具体问题让学生研究。例如,已知a=3,b=4,B=60°,求a;已知a=3,a=30°,B=120°,求b等等。学生分别用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后,自然产生这样的感觉:能否建立一个模式来统一解决呢?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又使正弦定理的引入变得水到渠成。

2、培养化归意识,鼓励大胆猜想

归纳法是通过一些个别的、特殊的情况加以观察、分析,从而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以某些已知的事实和一定的经验为依据,对数学问题作出推测性的判断即猜想。化归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助于养成自觉地联想、自觉地调整思维方式的钻研精神和思考习惯。数学上的许多创造都是以猜想为前提的,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讲等差数列的概念时,让学生填空(1)1,4,7,,13,;(2)3,0,,-6,,。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思维有机结合,分析与猜测同步进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提出问题而不忙于解答,先让学生猜想问题的答案,再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解决、证明,这是发展学生想象力和洞察力的有效途径。

3、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材中有些章节没有新概念,具有基础性和可迁移的特点,可以指导学生独立研究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结论。如在讲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我考虑到描点分析函数性质作图应用的广泛性,因而要求学生用描点法并分析函数性质作出y=tanx的草图。学生独立思索,约用了25分钟,有的同学作出了错误的图象;有的同学作图正确但对单调性的判定凭直觉;有的同学推理有据,作图正确,颇有见地,从而在研究过程中,函数性质不教自明。

(二)、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对教材中例题、习题一题多解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解题教学中,不要片面追求学生的思路与教材一致、与教师一致,而要创设态度民主型、思维开放型的课堂。教材中例题一般只给出一种解法,但其中有不少题却有多种解法,教师要在备课中尽量挖掘出来,在课堂上通过点拔、暗示体现出来,凡是学生有能力解决的,教师只作评价和总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另外,数学学习中的一空多填、一式多变、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多题一法;数学方法中的变量代换、几何问题代数化与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变换;数学解题中寻找简便解法、反常规解法以及独特解法的训练等,都有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2、鼓励质疑提问,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就是一种批判精神,思维的批判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的提问质疑不仅可以锻炼其思维能力,而且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探讨问题的答案,还可以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

3、发展直觉思维,培养对美的感悟能力

直觉思维是指人们不受逻辑规则约束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直觉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多方联想,学会从整体考察问题,注意挖掘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借助对称、和谐、简单、统一、奇异、突变等数学美感,养成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等途径加以培养。在讲诱导公式时,我没有直接讲公式,而是先让学生猜想sin130°与sin50°、cos130°与cos50°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证明,后来一位原来没有猜对正确答案的学生说:“本来我就应该知道的,130°与50°的角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它们之间应该有着特殊的关系……”。学生的话对我感触很深,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和发展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啊!

当今社会,职校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其素质直接影响我国政治、经济的各个领域,如何培养具有深刻、敏捷、灵活、富有创造性的数学思维能力是职高数学教学永恒的课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引入数学开放题、指导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一份耐心和宽容、允许学生尝试乃至失败等多种途径加以培养。当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教改之路,就一定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1、陈云烽《细审博思激发灵感》,《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第1―2期第28―31页。

2、周以宏《数学直觉与解题思路》,《数学通路》,《数学通报》2003第5期第30―31页。

加强思维能力培养篇5

一、注重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是思维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这是发展思维的关键一环。创设生动贴切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能激起学生好奇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好途径和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如何创设情景呢?

1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熟知的,常见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例如在学习分数时,以学校的科技活动为切入点,如船模比赛和放飞航模,马上激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教方向与位置时,军营总是充满神秘并令学生感到向往,他们渴望了解军营里的事情。所以选用军营生活为学习素材,学生此时思维活跃起来,对探求新知识兴趣昂然,师生很顺利地完成此节内容,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认识。

2利用数学小实验或动手操作,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提供一些成组的学具,让学生分一分,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可借助分纸条活动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学生在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了数学思维,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沟通知识间联系,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主要手段

例如,教学合数时,让学生判断两个素数的积是否为合数,并说明理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整除――约数――素数――合数”这样的知识链去思考:如果素数甲乘以素数乙得丙,则丙除了1和丙两个约数外,必然还有约数甲和乙,所以丙一定是合数。这样的思考过程是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中演绎出来的结论,能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概括、引向深层,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三、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

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展示评价后教师再做总结,归纳,提出注意事项。学生探讨中间出现问题,教师也只能合理引导,切勿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解答。即使学生思路出现问题也不要急,适当引导逐步解决就行。做到学生思考与教师引导有机地结合。

四、始终将数学方法教学贯穿全课。增强思维的缜密性,培养学生的思维

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探索需要通过思维来实现,在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既符合新的课程标准,也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

五、用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缜密性。灵活性。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解答开放型习题,由于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解题时往往需要从多个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且有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因而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定会大大地提高。

加强思维能力培养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在课堂上除了耳听,眼看,脑想外,还得动口,把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反过来,语言的训练也将促进思维更加精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部分教师仍然重知识、轻能力。如教师在备课时只注重《大纲》的知识要求,而对学生的能力目标要求落实不到位;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认真”听讲的现象“涛声依旧”;只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很少顾及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现象在学生的学业评价中更是司空见惯。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落实。训练学生数学思维是教学的需要,所以在教学中要通过有序的语言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思维模式。

低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语言不够丰富,数学语言比较缺乏,说的话也不够规范、完整和完善。教师应该从低年级就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训练。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用口表达,动脑思考,从让学生说一句完整、准确的话开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要求,使学生更好地用语言表达,培养学生语言、思维的逻辑性。

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我让学生先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说出通过看主题图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汇报。利用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说一些最基本的句子,促使其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意思,培养规范、完整的语言习惯。

再如,教“几是几的几倍”时,通过摆一摆、比一比,教师指导学生边摆边说正方形有16个,三角形有4个,正方形的个数是三角形的4倍,也就是说16是4的4倍,16里面包含4个4,所以要用除法计算。学生在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中初步学会一些数学语言,掌握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

二、教会学生说几句连贯的话,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思维。

当学生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要进一步让学生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维,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看图说:“有12个竹笋,要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该放几个?”学生叙述完图意以后,让学生初步理解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动手操作理解,学生动手操作汇报可能是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两个两个地分,三个三个地分。并通过对比知道三个三个地分最方便,而且不管怎么分,分得的结果都是每盘放三个,计算时用到了口诀三四十二。聪明的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已经知道计算除法时用乘法口诀求商比较简便,而这一内容是下节课要讲的知识。把动手操作、语言训练、发展思维能力三者融为一体,这样,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教会学生说合乎逻辑的话,使学生有根有据地思维。

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逐步使学生会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对于低年级学生,首先要他们能有根有据地思维。达到这一要求,往往是通过说连贯的、合乎逻辑的话进行训练的。

例如,在教学计算25+37时,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方法①想把37分成30和7,再算25+30=55,最后算55+7=62;方法②想把25分成20和5,37分成30和7,先算20+30=50,再算5+7=12,最后算50+12=62……这样让学生充分地想充分地说,初步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再如,应用题教学是这种训练的好教材,学生学习应用题应该要求学生不仅要列式解答,还要能说出选择这种计算方法的理由。比如一年级的求一共的一步应用题和求还剩的一步应用题,要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用加法或减法计算。从第一步开始打好基础,那么以后的教学就会轻松很多。

四、教会学生运用内部语言,使学生初步达到较高水平的逻辑思维。

内部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不出声的言语活动,要在大量的外部语言训练基础上逐步完成。通过自己与自己讨论的方式完成,促使学生的思维向高层次逻辑思维转化。

例如,在教过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后,学习用8―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学以致用,灵活应用以前所学方法解决。并让学生说出方法是一致的,只是所用口诀不同,学生说出了这些对于要学的内容已经算是掌握了。

又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可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从找条件开始,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应该先求什么,再根据先求出的问题和另外的已知条件想应该再求什么,从问题想起,分析要求问题要知道哪些条件,哪些条件是已知的,哪些条件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必须先求什么,再求出什么。并设计让学生口述解题思路:想先求什么?()列式(),再求什么?()列式()综合算式为()。这样把握住找中间问题的这一规律,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加强数学语言训练,由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性到培养其思维的逻辑性;由训练学生的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促使其思维不断发展,不断内化。教学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就能同时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探讨、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加强思维能力培养篇7

[关键词]材料力学高等数学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23-0058-02

一、引言

在材料力学教学中,往往要用到许多数学知识。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中去,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修养,单纯靠高等数学一门功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高等数学课程给学生奠定了数学基础,但大部分同学会感到,学习这么多的数学知识用在何处?材料力学作为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学习中起到“桥梁”的作用,对专业课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所学的力学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力学教学达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利用函数曲线与一阶导数、二阶导数的关系,快速画出梁的内力图

在材料力学[1]的教学中,作杆件的内力图贯穿了材料力学教学过程的始终。而在所有的内力图中,尤以弯曲变形的内力图比较繁杂,但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梁在工作时受到的外力分为:集中载荷、分布载荷。在授课过程中,以高等数学中函数与一阶导数、二阶导数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在每一种载荷作用下梁的内力图的变化规律,进而利用这些规律快速作出梁的内力图,从而找到梁的危险面。

(一)函数曲线与一阶导数、二阶导数之间的关系

由高等数学[2]可知:在自变量的某区间内,函数的一阶导数大于零,函数单调上升;一阶导数小于零,函数单调下降;一阶导数等于零(驻点)处,函数可能取得极值;如果在驻点函数的二阶导数大于零,函数曲线呈凹弧;函数的二阶导数小于零,函数曲线呈凸弧;在函数的二阶导数等于零处,如果该点的左右两侧二阶导数改变符号,该点成为函数曲线的拐点。

(二)材料力学中弯矩、剪力、分布载荷之间的微分关系的利用

在材料力学中弯矩、剪力、分布载荷三者之间的微分关系是:■=Q(x),■=q(x),■=q(x)(代表任意截面的位置)。

基于以上微分关系,在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要诀,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微分关系画图的技巧。

1.简支梁的两端、悬臂梁的自由端,剪力的大小就是该处支座反力或集中载荷的大小;方向满足“左上右下”;如果该处没有外力偶,那么该处的弯矩一定为零。

2.均布载荷等于零的一段梁内:剪力图形状为水平直线,弯矩图形状为斜直线;剪力大于零,弯矩图上升;剪力小于零,弯矩下降;剪力等于零的一段梁上,弯矩图保持水平。

3.分布载荷不为零的一段梁内:分布载荷向上,剪力图为上升的直线,弯矩图为凹弧;分布载荷向下,剪力图为下降的直线,弯矩图为凸弧。

弯矩图与分均布载荷方向之间的关系为:“下雨天打伞”(图1)。把均布载荷比喻是濛濛细雨,而弯矩图正是自己在濛濛细雨下撑的一把油纸伞,永远保护自己不受风雨的侵袭。

4.在剪力图的直线上升或直线下降中,即剪力由大于零到小于零或由小于零到大于零的变化过程中,必然经过剪力等于零的一截面,在该截面处,弯矩取得极值。如果剪力图由大于零到小于零,弯矩图在该截面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剪力图由小于零到大于零,弯矩图在该截面处取得极小值。

5.在集中力作用面的左右两截面处,剪力图发生突变,突变量即是集中力的大小。集中力向上,剪力图上突;集中力向下,剪力图下突。在该截面处弯矩图发生转折。

6.外力偶作用面的左右两侧截面上弯矩图发生突变,顺时针的外力偶弯矩图上突;逆时针的外力偶弯矩图下突。突变量为外力偶矩的大小。在该截面处剪力图保持不变。

三、应用极值的概念求力学的最优解,引进优化设计的思想

根据高等数学[3]可知: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可能发生在函数的驻点上,也可能发生在区间的两端点上。在实际问题中,根据问题的本身可以断定所求的量一定存在一个最优解,而且该最优解一定在自变量的定义域内取得。那么如果函数的一阶导数y′=0在定义域内只有一个根,那么该根一定是函数的最优解。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最优解的问题时,我们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分清谁是自变量谁是函数,然后通过力学知识把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表达出来,再通过函数的一阶导数为零,得到函数的驻点,从而求得最优解。

例如:从直径为d的圆木中锯出矩形截面梁(图2),使梁承受弯曲正应力,梁的高宽比为多大时,矩形截面梁的抗弯曲能力最强?

根据材料力学知识,梁的抗弯能力越强,抗弯截面系数应越大。故取抗弯截面系数w为函数,高宽比(α=■)为变量。由材料力学知:矩形截面梁的抗弯截面系数为w=■。引入以下两式α=■,b2+h2=d2有:

w=■。

函数对变量取一阶导数,同时令一阶导数等于零,有:

■=■■=0。

求解得到α=■。即矩形截面梁的高宽比为■时,梁的抗弯能力最强。这也就是工程中的优化设计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利用平面法向向量概念判定构件在外力偶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形式

在材料力学中,学生完成扭转、弯曲等基本变形的学习后,随即进入构件的复杂变形的学习。在外力偶的作用下,构件发生扭转变形还是弯曲变形,常常使初学者感到困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平面的法向向量概念来区分力偶使构件产生扭转变形还是弯曲变形,会使学生在分析复杂变形时进入柳暗花明的境界。

在教学中把力偶都看作是矢量,方向用“右手定则”来确定。四指顺力偶的方向握,拇指的指向即为力偶矩矢的方向。当拇指的指向与所判定段的横截面的法向向量(或轴线)平行时,力偶使该段产生扭转变形;当拇指的方向与所判定段的横截面的法向向量(或轴线)垂直时,力偶使该段产生弯曲变形;当拇指的方向与所判定段的横截面的法向向量(或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时,力偶使该段产生弯扭组合变形。

如:平面刚架在a端作用有外力偶m,判断刚架的每一段发生何种变形(图3)。应用“右手定则”,四指顺力偶m的方向握。对于aB段来说,拇指与该段截面的法向向量(轴线)重合,力偶m使aB段产生扭转变形;对于BC段,拇指与轴线垂直,故力偶m使BC段产生弯曲变形。

五、结语

作者的实践教学证明,在力学教学中加强数学知识的联系和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使得学生对所学过知识有一个总体的脉络梳理,对学到的知识的运用充满信心,完全摒弃了“学了有什么用”的迷茫状态。这种基础课与技术基础课之间前后呼应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思维的积极性,活跃了力学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住以下两点:1.数学、力学之间灵活把握,巧妙处理。力学教学还是以接受力学知识为主导,要求教师能够用通俗易懂、灵活的思维将数学知识带进力学教学中,而不能占据大量的力学教学时间;2.力学、数学知识点的对应要恰到好处,避免把学生带入数学没用好,力学又没学明白的误区,造成事倍功半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m].理论力学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刘鸿文.材料力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加强思维能力培养篇8

关键词:创新思维;现状;原因;培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因素的竞争,而科技竞争又可以归结为人的素质的竞争。在人的素质中,创新能力是最根本的因素。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发展迅速,国际交往日趋频繁,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高校学生英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生学习英语时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现状

经过30年的改革,我国外语教育得到了恢复和重视,在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培养了大批外语专业和普及性人才。但外语教育的现状与效果还远远不适应改革开放尤其是面对21世纪国际竞争态势的要求。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一直偏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却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直到1998年,一些外语教学权威人士首次强调了创新思维。他们对21世纪外语人才的定义为:“能力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复旦大学英语学院院长陆谷孙教授曾说过:“过分刻板机械,只求与未来职业接口而往往偏离全面发展培养目标的题海战术和技能训练,已使一些学生思维萎缩,修养更遭到忽视。www.133229.Com”这也就是为何现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抱怨无话可写,无话可说,老师抱怨无论是口语还是写作,都是内容单调,没有自己的观点。这种状况与高校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语言应试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直接的关系。外语教育对创新能力的要求已经日益强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刻不容缓了。而创新能力是外语人才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创新能力差的原因

创新意识的培养,源于平时的教学过程,然而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些严重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师生角色的转换不到位,教师“一言堂”状况依然存在,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尚未得到确立;课堂教学情景不够,信息量小,特别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没有得到新的发展和突破;教学形式单调乏味,未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而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课堂结构不紧凑,教学过程呆板,双边活动极少,情感交流也不够。究其原因是传统教学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一直沿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被动接受一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谈不上有创新能力,也就无法适应时展的要求。

三、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型教育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所有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创造根植于每个人的思维深处并表现在每一个人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之中,成为每一个人的基本生活态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有更多的独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氛围

教师应树立创新是教师职业基本要求的信念,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力求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为所有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愉快、向上的有利于创造的环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还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法设法培养其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科学训练,培养发散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思维。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景,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教师还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自由的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真正提高创新实践能力。英语语言的学习与思维能力应同步提高。知识是能力、素质的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所以在传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思维科学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发、培养及训练学生的思维器官、思维心理、思维品质、思维方法,最终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促进语言交际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勇于创新,力求教学形式多样化

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样化。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改变一味以书为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勇于创新,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将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可通过问答式、讨论式、演讲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指导其学习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利用图片、幻灯、录音机、vcd及直播课堂去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的感官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并且要敢于打破旧模式,适时开展小组活动,运用讲故事、做游戏、表演节目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调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一张一弛之间轻松学到知识。

(四)巧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灵活地运用和发挥教学技艺与方法,更快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课件形声结合,图文并茂,这样可创造意境,使学生从直感形象的演示中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多媒体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给学生提供知识,能把课本上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内容声像并茂地展现给学生,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结合课程制作多媒体课件。但只有经过科学设计,大胆创新,详略得当,大学英语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转变教育观念,锐意创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外语人才是当今外语教师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加强思维能力培养篇9

【关键词】职高美术创造性思维步骤

0.引言

近些年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有着很大的进步,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度有着加强,在职高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美术知识能良好学习,还要能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下,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有着要求,在具体教学中就要能充分重视,通过从理论上对学生创造性思S的培养研究,就能从理论上为实际教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职高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和步骤

1.1职高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职高美术教学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要得以贯穿,促进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品质的提高,增加学生的艺术潜能以及审美能力提高。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这是和其它的教学课程有着区别的,对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以及艺术个性有着积极作用,每个人的审美能力不同,在创造能力上也会不同,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让学生在艺术创造能力上不断加强[1]。

职高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对高素质以及对市场需求人才的满足比较重视,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在专业理论知识上扎实的掌握,还要充分重视艺术价值观的系统化形成,以及审美观的发展。在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就能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对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只有在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加强,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1.2职高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步骤

职高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注重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任务,在对学生的灵感培养过程中,就要注重方法的科学性。让学生对生活能细致的观察,从生活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在这些主观以及客观和视觉等因素的影响下,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有着积极作用。在对创造素材的搜集以及整理过程中,也要注重方法的科学实施,这对对灵感实施修改的重要过程,将生活中的形象进行描绘。在对素材的搜集中,可能是对简单线条的记录,有的是有着强调性的素描写真,这些都比较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2]。

2.职高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措施

职高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就要注重科学方法的应用,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措施进行了探究,在这些措施的实施下,就能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提高。

第一,深化美术教学改革。新课程标准下的职高美术教学,要注重在教学的改革上进一步深化,对教学方法能进行大胆的创新。美术鉴赏课程中可通过和音乐以及故事和角色扮演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应用,保障学生能及时的进入到课堂氛围中去,加强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理解[3]。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通过演讲辩证法的教学活动开展,促进学生对自己的美术学习情况加以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能积极有效的激发,让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不断进步,对学生的个性能充分体现,这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有着积极作用,

第二,加强教学观念的转变。职高美术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深化,让学生向着会学的方向发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能不断加强,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注重学生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让学生在美术课程中积极的进行思考,并要勇于创新。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能力要加强,通对大师的一些名作欣赏,让学生在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上充分绽放。让学生主动的接受美术教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掌握到学习的技巧。这些层面的方法应用,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凸显,以及对教学的质量提高就比较有利。

第三,注重自我美术素养的提高。在对学生的美术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老师就要重视自我美术素养的提高,老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在对美术上的学习层面要注重基础理论的熟练掌握,以及美术技巧的创新应用,将自己的教学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为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打下基础[4]。老师在美术教学方方面,在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上要注重,以及在教学模式创新上能充分重视,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对学生的美术教学。

第四,对美术教学的环境优化。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就要能充分重视教学环境的整体优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就需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构建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能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够有宽松的学习环境。这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以及创造思维的培养就比较有利。美术教学课程中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全面性的学习,对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打下基础。

第五,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措施实施。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5]。教学评价也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评价实施中,要充分重视多元化,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不足之处,然后针对性的进行补充自己的不足,这些都比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以及在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也有着积极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职高的美术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学的方法创新实施,还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层面能不断加强,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在通过对职高的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就能有助于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也有着积极作用,希望能借助此次的理论研究,有助于实际教学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全新.探讨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

[2]颜晓晨.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美术教育研究.2014(04)

[3]张小萍.职高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美术教育研究.2014(02)

加强思维能力培养篇10

一、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的意义

思维的定义比较复杂,简单地说就是人体大脑对所感知到的事物的概括性描述,思维包括分析问题、综合问题、比较问题、概括归纳问题,演绎和推理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1)有利于加深学生的思维力度.通过思维的简单定义可以知道,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可以增强学生对外界问题的感知能力,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时思考的更深入,探索的更广泛.(2)有利于加快学生接受新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从思想层面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可以加强学生的思维活跃度.(3)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通过培养化学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化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化学整体思维.整体思维是一般思维的升华、总结和概括,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站得更高,有能力看得更远,可以从总体上把握全局.

2.培养学生的化学动态思维.动态思维与静态思维相对.所谓的动态思维就是用发展的眼光观察世界,利用动态平衡的手法解决化学问题.当今社会是发展的社会,是动态的社会,只有培养学生的动态思维,才能掌握事物的动态发展原理,分析总结化学反应中蕴涵的思维规律,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思维.

3.培养学生的化学可逆思维.逆向思维,就是利用事物相反的一面看待和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可逆思维,在学生进行化学反应实验后,要引导学生思考该反应是否具有可逆反应,从完全相反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对化学反应持怀疑态度,通过可逆思维的培养,可以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把这种思维应用到化学教学中.

4.培养学生的化学发散性和收敛性思维.顾名思义,化学思维的发散性和收敛性是一对相矛盾的思维方式.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向不同方向,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看待问题,积极尝试从多角度解决问题.而收敛性思维与此恰恰相反,收敛性思维是以收敛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集中精力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发散性思维适合用来解决非关键问题,收敛性思维适合解决关键问题.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解决,简单问题多角度解决.

三、建模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思维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化学知识也不断更新,新知识和新概念不断引入,为了跟上时展的步伐,必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为增强学生的建模能力打下思维基础.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新概念,就要要求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抽象化,从一类事物的特点出发,掌握其他事物的共同点,为学生的建模思维打下能力基础.

3.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总结,寻找突破口,争取利用创新的思维和态度促使学生学习和实验.同时,教师要重视利用启发式教学,制定符合学生思维感知力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接受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理论和新方法,为学生的建模思维打下创新基础.

四、化学教学中其他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