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口腔科常见急救处理十篇口腔科常见急救处理十篇

口腔科常见急救处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2:08

口腔科常见急救处理篇1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急诊;手术;护理管理;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7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3)13-1111-03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是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病情探查、确认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急诊手术一般指病情紧迫,经医生评估后为抢救患者生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而采取的紧急治疗措施[1]。颌面部急诊手术在口腔医院手术室手术中所占比重较大。由于急诊手术大多数患者病情危重[2],加之颌面部血管丰富,神经、淋巴、窦腔组织多且复杂,颌面部急诊患者常因感染或损伤引起组织移位,因水肿、血肿及异物堵塞呼吸道引起呼吸不畅,或因失血过多引起失血性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对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手术室的颌面部急诊手术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和对策,以期为口腔专科医院的颌面部急诊手术护理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手术室记录在案的所有手术病例。1.2方法:主要运用描述性定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年间各月份期间,不同类型的急诊手术的例数及百分比。

2结果

2.12011年1月~2012年8月全院口腔颌面部急诊手术的类型和分布时间(见图1)。

2.2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8月我院颌面部急诊手术患者资料的统计与分析,得出如下结果:①手术类型:颌面部急诊手术外伤最多见,占比76.33%,平均每月5.63例;间隙感染占急诊手术总数19.52%,平均每月1.5例。②时间分布:总体趋势呈现为外伤夏季发病率较高,主要集中在6~9月份;颌面部感染季节性不强,无明显趋势。

3讨论

深化急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可细化为排班、基本业务、器械掌握和应急能力4个方面进行优化配置,以下将从这4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3.1.1根据急诊手术时间分布,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科学排班。手术室是一个复杂紧张的特殊工作环境,手术室工作节奏快,负荷大、易变性强,同时协作的人员涵盖多个专业领域:医疗、麻醉、护理、技师、工程师、保洁工等[3]。正常上班时间如果遇到困难尚有护士长和其他人员帮助,急诊手术的全部护理工作则由值班护士独立承担。手术室值班护士必须具备国家认证的独立工作资格,良好的沟通能力,精湛的护理技术,灵活的应变能力和一定预判能力,练就镇定、敏锐、快速、准确的工作能力。手术室人力资源应遵循保证编制、优化配置、合理分工的原则,按国家要求配备护理人员,对不同年资的医护人员给予合理的调配、既实现个人能力的互补,又保证工作热情的饱满[4]。因为工龄因素在情感衰竭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研究显示,16~20年工龄医护人员工作倦怠最为严重[5]。特别对高龄护士,要根据个人特点切合实际的安排岗位。根据生物钟及女性特有的生理变化进行弹性排班。为特别重大的急诊手术安排备用人员。

3.1.2根据急诊手术的疾病谱,针对性强化护理业务学习。颌面部急诊手术中,80%为面部外伤患者,为了适应急诊工作需求,手术室每月进行1次急诊知识学习,内容包括颌面部骨折的易发部位,钛板、钛钉的规格和适应部位,颌面部骨折患者搬运注意事项,颌面部骨折患者的意识观察,面部出血的止血方法等。颌面部急诊手术中,有19%为间隙感染。由于颌面部窦腔组织较多而复杂,间隙感染患者多数病情危重,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妥当,有继发颅内感染或引起窒息的可能,严重威胁患者生命[6]。针对间隙感染患者,手术室重点学习间隙感染患者搬运(半坐卧位),术中冲洗药液(大量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常规备用气管切开包、镰状刀片、粗针头。面部软组织损伤和上腭穿通伤也较常见,由于颌面部血管、神经、淋巴丰富,面部软组织损伤出血较多,肿胀明显[7],对患者情绪影响较大。而上腭穿通伤多见于儿童,由于疼痛患儿哭闹严重,使家属产生恐惧心理。对以上两类患者,重视情绪抚慰和心理护理,尽量减轻患者恐惧和紧张情绪,争取患者积极配合手术。

3.1.3根据急诊手术特点,进行急救能力培训。颌面部急诊手术因出血多、邻近头部生命中枢、影响患者面容的可能性大等因素[8],需尽快进行手术,术中也经常出现复杂、危险情况,如:失血性休克、突发性心率失常、呼吸心跳骤停等,如果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差,可能延误或错失抢救机会而使患者失去生命。急救能力培训包括以下内容:①急救基础理论培训:组织护士每半年参加一次护理部的急救培训,每季度手术室巩固CpR基础知识及技能,常用14类抢救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及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气道管理技术等。②急救专科理论培训:手术室每月组织一次多媒体形式的集中理论授课,内容为结合颌面部急诊手术特点的急救专科知识,如急重症手术种类、物品器材的准备及手术配合要点,手术中急救状态时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的配合要点。③急救流程培训:手术室修订急救流程-大出血的急救流程、窒息的急救流程、呼吸心跳骤停急救流程、突况急救汇报流程等。培训强调急救时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分工明确,密切配合,高效工作。组织护士讨论,要求护士根据急救流程快速准确的选择应对措施,以及抢救时如何正确执行医嘱、如何与外科医生、麻醉师良好沟通。④急救操作技能培训:手术室急救操作技能分为急救设施操作技能和急救器械、耗材使用技能。根据手术室护理特点,主要对电除颤仪、氧气转换装置(中心吸氧和氧气瓶吸氧)、负压吸引装置使用方法进行培训,科室每年组织两次培训,由带教老师讲解各项功能及原理,演示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让每位护士现场操作,大家观摩,并指出错误,达到熟练掌握,并将使用步骤制作成卡片,配属在急救设施上,方便核对。总务护士负责检查整理急救器械、耗材和急救药品,如气管切开包、急诊敷料包、舌钳、开口器和耗材,14类急救药品有序摆放,示意图和药品对应。所有急救物品均定位放置,定量备用,每天检查,每班交接,准确记录。组织培训使每位护士熟悉急救用物和使用方法,确保在急救时护士能准确无误获取急救用物并正确使用。⑤急救模拟情景训练:以患者出现某种紧急情况为设置背景,引导护士进行模拟抢救和处理,提高护士对临床护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水平和技能。通过模拟各种急救情况,训练护士进行应急处理。颌面部急诊患者以面部外伤和各间隙感染多见,培训护士快速识别和准确判断病情,面部外伤患者注意观察失血指征,按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准备;间隙感染患者要注意观察呼吸,有无脓毒败血症表现,准备气管切开包,参照相关教材按窒息抢救流程做好准备[9]。模拟急救情景训练,采用集中学习,一人模拟急救演示,大家观摩提问的方式进行。每人演示一遍,轮换进行,通过训练,要求护士能及时准确分析、判断病情变化,并能对突况作出迅速反应。培训护士掌握向上级请示汇报,以及寻求帮助的方法。

3.1.4科学进行急救物资的配备:根据急诊手术的疾病谱和时间分布,配备急救物资,争取实现备用充足,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同时不会形成医疗物资积压、过期,造成浪费。从统计资料得知,颌面部急诊手术主要有3大类,颌面部骨折、颌面部软组织挫裂伤、间隙感染。时间分布特点:春夏季颌面部外伤患者多,间隙感染季节性发病不明显。

经统计分析可以认为,颌面部急诊手术病种和季节有相关性。由于人类的活动和季节有相关性,春夏季,服装单薄,白天时间长,人们户外活动方便且时间长,颌面部外伤的机率增加。与常规配置比较,春夏季应多备骨科器械包、清创缝合包各一个。

常规急救物资配备:①急救药品配备:14类急救药品按常规备齐;②急救器材配备:骨科器械包、清创缝合包、切开引流包、气管切开包,一次性急诊敷料包、止血纱布、开口器、舌钳、大圆针粗线,无菌粗针头(患者发生窒息时通气用);③植入物配备:上颌骨钛板钛钉、下颌骨钛板钛钉、动力系统、配套器械;④特殊急救物资配备:除颤仪、血浆代用品、重建钛板钛钉、应急钉、塑型器械、剪切器械等。

随着口腔医学和口腔颌面外科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口腔颌面部急诊手术的护理工作的职责范围与功能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领域,口腔颌面部急诊护理的专业化,科学化是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10]。本院手术室针对口腔颌面部急诊手术的特点,提出了了科学、规范、专业的急诊手术护理管理对策,受到了医、患双方的好评、社会认可度较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及经济效益。文中所提及的对策对口腔专科医院的颌面部急诊手术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凝炼,成为一种实用可参考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邵红玉,汤磊雯,叶志弘.急诊手术安全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35-237.

[2]杨群英.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08,7(5):60-62.

[3]王丽.试论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研究探索[J].医药前沿,2012,26:157-158..

[4]朱建平,陈奕雯.手术室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9:171-172.

[5]陈广浩.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因素分析及干预[J].中医临床研究,2010,2(2):129-130.

[6]张春旭,梁新华.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36(1):5-57.

[7]邱尉六.口腔颌面外科学[J].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3-304.

[8]庄春燕,陈银丰,芮建功,等.口腔颌面部创伤急救97例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3):239-240.

[9]胡学华,王华静,曹红.襄樊市部分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急救技术掌握状况调查[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1):11-12.

口腔科常见急救处理篇2

[关键词]口腔急诊;病种;病因

[中图分类号]R24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5)06(b)-0161-03

急诊处理是口腔科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服务的重要窗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及珠三角地区人口结构、思想观念的改变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人们对口腔健康的认识逐步提高,就医意识和就医习惯也随之改变,使得口腔科急诊日益增多,口腔急诊的病因、病种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东莞作为新兴的制造业名城,由于其地理位置和人口组成的特殊性,使其口腔科急诊与其他城市有着很大不同。为掌握东莞市厚街镇口腔急诊的特点,收集本院口腔急诊病例,共2495例,进行归纳分析,寻找口腔急诊的病种规律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法,为口腔急诊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1资料与方法

收集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的口腔急诊病例,共2495例。选择时间为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每日12∶00~14:30,17:30~次日8:00。其中男1132例,女1363例,男女比例约为1∶1.2;年龄8个月~83岁,其中大部分为18~35岁中青年。分别对就诊时段、主诉、病因、病种进行总结分析。

2结果

2.1就诊时段

中午时段急诊患者较少,约占2.5%,晚间急诊从18:30开始逐步增多,到21:00~22:00达到顶峰,约占54%,之后逐步回落。凌晨1:00以后患者明显减少,多为交通伤、牙痛及出血。

2.2口腔急诊常见主诉

口腔急诊常见主诉约7种,其中颌面部外伤最多(表1)。

表1口腔急诊常见主诉

2.3口腔急诊病种及病因

口腔急诊常见病种有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冠周炎、颌面部软组织伤、牙外伤,颌骨骨折、拔牙后出血、口腔溃疡、关节脱位、间隙感染等(表2)。颌面部外伤的主要病因有交通伤、跌伤、打架、工伤、运动伤等(表3)。

表2口腔科急诊常见病种

表3颌面部外伤常见病因

3讨论

东莞市厚街镇位于珠三角中心位置,工商业发达,人口众多,当地户籍人口9万多人,外来常住人口近40万人。作为新兴的制造业名城,东莞市的非户籍人口比例大,流动人口多,中青年人口多,同时由于东莞的产业结构更适合年轻女工(服装、毛纺、电子、制鞋、酒店服务等),使得东莞外来员工中女性比例较高,人口结构十分特殊。其直接导致口腔急诊的病种、男女比例与其他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内陆城市有较大不同。东莞市厚街医院作为厚街镇唯一公立三级甲等医院,医疗辐射涉及厚街镇及周边省市、县、镇约220万人口,是东莞市沿海片区的区域医疗中心,也是厚街镇唯一开设夜间口腔急诊的医院。本研究通过对厚街医院口腔中心夜间急诊统计分析,以期找出口腔急诊的病种规律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法,为口腔急诊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本组病例中,中午及凌晨1:00以后患者较少,就诊高峰在21:00~22:00,与文献[1]报道19:00~20:00延后约2h一致,考虑与珠三角地区气候较炎热,工厂经常加班及夜生活时间较长有关。

颌面部外伤占口腔急诊首位,包括颌面部软组织伤、颌骨骨折及牙齿外伤。刘国胜等[2-3]统计资料显示,口腔科急诊排第一位的是牙髓炎,颌面部外伤仅排第四位。考虑其原因可能是:①珠三角地区人口流动性大,社会治安相对较差,打架斗殴事件较多,导致外伤患者增多;②东莞机动车保有量大,交通环境复杂,且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导致交通事故多发;③刘国胜等统计的是专科口腔医院的急诊数据,大部分交通伤及一些较重的复合外伤患者一般不会直接送往专科口腔医院,导致其急诊外伤病例相对较少。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快速进入汽车社会,道路安全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交通设施条件差、交通管理滞后、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此局面的主要原因[4]。研究表明,交通肇事者中约有40%[5]发生或合并有颌面部创伤。大样本统计资料显示,交通事故是颌面创伤的首要原因,达46%~80%,平均为57%[6]。本组病例中交通伤共667例,占颌面部外伤的57.2%,与统计资料相符。颌面部外伤的伤情特点是:直接致死性小,对患者容貌及咀嚼功能的破坏性大,易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功能障碍和面部畸形,给伤者造成心理伤害[7]。颌面软组织裂伤直接影响患者的容貌,缝合时应使用小针细线,并按面部解剖标志,肌肉行走、分层对位缝合,尽量恢复颌面部的正常解剖形态,减小瘢痕。颌面部的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骨解剖形态不规则,一旦骨折移位,常难以判断并较易漏诊。常规X线片为二维平面图像,常因影像重叠而影响诊断,准确率为60%[8]。三维Ct重建可减少影像重叠并可直观显现骨折的部位及骨折断端的移位情况,利于医师诊断及手术入路的选择[9]。颌面部紧邻呼吸道起始部、颅骨及大脑,受伤后极易阻塞呼吸道、损伤大脑、波及邻近的眼耳鼻等器官[10-11]。因此,应重视院前、院内急救,尤其注意止血和保持呼吸道通畅。要求口腔科急诊医生在处理颌面部外伤时应问明病史,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脉搏及颅脑损伤的表现,特别是窒息、颅内出血、脑水肿、脑干损伤。一旦发现异常,应充分发挥综合性医院的优势,多科室协同配合,共同抢救患者生命。本科曾多次参与抢救严重颌面外伤患者,包括上下颌骨多发粉碎性骨折伴失血性休克、多脏器损伤、颅脑损伤患者,通过填塞、结扎止血、急诊手术复位钛板内固定等相关处理,均取得良好效果。

各种颌面部炎症性疼痛占口腔急诊主诉第2位,约为41.9%,主要是冠周炎、急性牙髓炎和急性根尖周炎。患者夜间来诊,一方面是患者多为外来工,白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看病,或对牙病不重视,自行服药而效果欠佳,另一方面是牙髓炎及根尖周炎都有夜间发作及疼痛加重的特点[12]。冠周炎的治疗方法是抗炎、消肿对症治疗,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切开排脓;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的急诊处理方法主要是开髓引流,减轻压力以缓解疼痛和抗炎治疗。本组病例中,冠周炎最多,约为14.8%,高于相关文献[13]报道,考虑主要原因是东莞市外来人口占多数,且外来人口中大部分为青年,正是冠周炎的好发年龄(16~25岁)。

口腔急性出血主要是拔牙后出血及牙周出血,拔牙后出血多见于复杂阻生牙拔除术后及拔牙窝内炎性肉芽残留。主要原因是手术时间长、难度大、损伤大或牙槽窝未清理干净,或患者未遵医嘱,过早吐出压迫棉球、刷牙或大力漱口导致凝血块脱落引起。牙周出血多数由于局部牙龈炎症或高血压、血小板减少等全身因素引起的出血[14]。因此急诊医师不仅要进行填塞、压迫等局部止血处理,同时应做血常规、血压、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以排除全身因素,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治疗。

口腔急诊常见非牙源性炎症主要有舌炎、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结炎等。舌炎多数是患者误将肿大舌当做肿瘤就诊,医师应注意排除肿瘤可能并消除患者的疑虑。流行性腮腺炎多见于儿童,春秋季节好发,常有接触史。治疗上应行抗病毒、预防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并对患儿进行隔离并注意心肌炎、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口腔常见黏膜病以口腔溃疡多见。口腔溃疡多数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反复发作,并有自愈性,且发生部位不固定。病因与感染、压力大、精神焦虑、内分泌异常等密切相关。以防止继发感染、减轻疼痛、促进愈合、缩短病程等对症治疗为主[15],但应注意与白塞病、癌性溃疡、结核性溃疡等鉴别。

综上所述,口腔科急诊病种较多,较多病种常表现为相似的症状或体征,且与其他科疾病密切相关,同时外伤患者尤其是交通伤患者有增多的趋势,要求口腔科急诊医师应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熟练掌握急救及相关专业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徐晓,廖骞,王海宁,等.口腔夜间急诊病例10000例回顾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22(4):437-438.

[2]刘国胜,夏宣童,吴中荣,等.口腔医院急诊病例的回顾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01,9(1):15-16.

[3]龚怡,张昕.口腔急诊疾病病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5):345-346.

[4]张益,何黎升.关注颅颌面交通事故伤―加强宏观研究,提高防治水平[J].中国颌面外科杂志,2006,4(6):403-407.

[5]陈唯唯,漆剑频,张进华.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诊断颌面骨折的应用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2,17(4):327-328.

[6]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全国第二次口腔颌面创伤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1,36(2):91-93.

[7]薄斌,周树夏,顾晓明,等.颌面创伤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1,36(5):48-50.

[8]ZeicherSJ,RuttimannUe,webberRL.Dentalradiography:efficacyintheassessmentofintraosseouslesionsofthefaceandjawsinasymptomaticpatients[J].Radiology,1987,162(2):691-695.

[9]王翔,郭家平,王虎中,等.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治中的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27(7):423-425.

[10]丁季元.颌骨骨折伴颅脑损伤适时复位固定的临床探讨[J].口腔医学,2007,27(9):501-502.

[11]程业忠,李祖兵,姚声,等.眶-颧-上颌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6(2):134-136.

[12]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3-198.

[13]万龙,宋娟.综合性医院口腔科急诊2083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5):634.

[14]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1-82.

口腔科常见急救处理篇3

【关键词】光索;气管插管;院前急救

applicationoflight-sticktrachealintubationinpre-hospitalcare

XuKeLingChangchunZhangZhenxinZhangXiaofanXuShijiwuJinshan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applicationoflight-sticktrachealintubationinpre-hospitalcare.methods174pre-hospitalpatientswhohadbeenintubatedwereevenlyrandomizedintogroupoflight-stickandgroupofcommonlaryngoscope.wefilloutthetabulationaftertrachealintubationandanalyzethetwogroupstabulation,tostudythesuperiorityoflight-sticktrachealintubationornot.Resultsthesuccessfulrateofthegroupoflight-stickwas73.68%inthesudden-deathpatients,while74.51%inthepatientswithoutadifficultairway,itwasnotsuperiorthanthegroupoffiberopticlaryngoscope(p>0.05).thesuccessfulrateofthegroupoflight-stickwas78.13%inthepatientswithadifficultairway,itwassuperiorthantheother(54.84%),whichsuggestedsignificantdifferentbetweenthetwogroups(p

【keywords】light-stick;trachealintubation;pre-hospitalcare

【中图分类号】R2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79-01

院前急救中,危重病约占院前急救病人的10%-15%[1],需要紧急建立人工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的情况非常多见,其中,经口气管插管是最常见、快速、有效的方法[2],猝死、急性呼吸衰竭、严重颅脑内病变与损伤、深昏迷等患者的院前急救都离不开气管插管,本研究从2007年8月开始,在院前急救中,一组使用普通喉镜插管同时,另一组采用光索引导气管插管,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007年8月到2010年10月,课题组成员共插管174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气管插管,一组采用光索引导气管插管(LS组),另一组采用普通喉镜气管插管(CL组)。患者年龄14~86岁,插管病例中男性94例,女性80例;猝死病例122例,急性呼吸衰竭16例,严重脑内病变与损伤23例,其他13例;困难气道(暂定为肥胖、颈短即甲颏间距

1.2器械:LS组采用美国生产的SURCH-Litetm光索(光棒)CS组采用tinesco普通喉镜,导管采用普通7号气管导管。

1.3插管方法:LS组:将气管导管套在光索外部,光索光源与气管导管前端平齐,光索前部折弯成大约90°(呈J型),折弯长度为从门齿向侧面划一条与手术床的垂直线(门齿线),再从甲状软骨的最高点(喉结)向侧面作一条与手术床的垂直线(甲状软骨线),两条垂线(门2甲垂线)之间的距离(约5~8cm)即为光索折弯的长度[3],开启光源,顺口型进入口内,光索前端进入舌后部时调整灯光向前,必要时可用手或拉舌钳上提舌头,或用喉镜将舌体上挑,并观察患者颈前部,光索亮斑处于环甲膜正中则表明光索-气管导管同时正对准声门,此时一手保持光索不动,另一手可轻松将气管导管送入气管内。CL组:常规置入普通喉镜,窥见声门后插入气管导管。

1.4观察指标:观察LS组和CL组插管成功率:从分开口角到首次气管导管内通气在45秒内完成为成功,由助手(急救员)计时。一个患者只允许操作三次,三次以上或换用其它插管完成的都为失败,抢救结束后,填写相关的表格,主要记录是否成功、插管时间、疾病诊断、是否有肥胖、短脖、张口困难等,定期整理表格并进行分析。

1.5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猝死患者气管插管中,CL组成功率(83.08%)比LS组成功率(73.81%)高,但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1.60,p>0.1,按照a=0.05)。见表1

2.2非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中,CL组成功率(81.67%)比LS组成功率(74.51%)高,但二者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x2=1.46,p>0.1,按照a=0.05)见表2。

2.3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中,LS组成功率(78.13%)比CL组(54.84%)二者成功比较,x2=3.85,p

3讨论

光索是一根可弯曲的金属导管,插管时,根据人体侧面剖面图,将光索弯成合适的形状,利用颈部软组织透光的原理来引导气管导管进入气管内,为气管插管提供了可视指标,因而能有效的提高插管成功率[4]。光索引导气管插管时,弯曲形状与口咽腔结构一致,只要在体表环甲膜附近观察光斑,即可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操作简便,在院前急救中,呼吸骤停及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都可应用。

在院前急救中,猝死患者的进行光索引导气管插管45秒内插管成功率为73.68%,比较普通喉镜插管成功率83.08%略低,但是统计学比较成功率没有明显的差别;统计数据表明在非困难气道插管患者中,光索引导气管插管比较普通喉镜插管成功率也无优势。分析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其一,患者呼吸停止后,舌后坠,或口腔有时处于闭合状态,部分猝死病人时间较长,下颌关节比较僵硬等,而光索金属软,难以推动口腔内组织,部分病人必须要操作者拉住下颌和舌头,分开口腔,或使用开口器或喉镜协助分开口腔。其二,在某些开阔场地,光线亮度高,从体表环甲膜处观察光斑不利,影响判断。

院前急救中,常有困难气道插管患者,如颅底骨折,时有鲜血流入咽部,影响观察视野,另外肥胖、颈短、颈部活动受限,或在狭小空间内、救护车上插管等情况,采用普通喉镜气管插管,难以看到声门,容易失败,而光索引导气管插管是利用颈部软组织透光的原理来引导气管导管进入气管内,插管时使其形状与口咽腔结构一致,不需要头颈部配合,不用双眼观察声门,对要求较低,操作也简便,即使有少许血液光也能通透。本研究表明,普通喉镜在困难气道插管时45秒内插管成功率为54.84%,比光索引导气管插管成功率78.13%低,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困难气道插管中,也有较多的光索引导插管不顺利或不成功的,常见原因有:其一,光索前端折弯的长度不合适,过长易进入食道,过短不易到达声门;其二,光索折弯的角度过大或过小或位于会厌谷或进入食道,颈前部看不见亮点等。

医院内进行光索引导气管插管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光索插管技术简便实用,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可作为麻醉科、急诊科常规气管插管技术[5]。院前急救危重插管病人气管插管,都可使用光索引导气管插管,操作简单,在猝死、非困难气道患者中使用光索引导气管插管比较普通喉镜插管无优势,但是在困难气道插管时可应用光索引导气管插管,成功率高,比普通喉镜有优势,研究显示应用喉镜协助打开咽喉空间,再进行光索引导气管插管时可明显提高插管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何梦乔,钟后德,毛仁忠主编实用急救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2]陶玲、范照普.Shucman-pro弯头光喉镜在急诊插管中的应用。中国急救医学。2006,26(6).~473~473

[3]王冬青,连文洁,周永连,等.光索引导气管插管1100例临床研究临床[J].麻醉学杂志2005,9:615

[4]朱也森.现代口腔颌面外科麻醉[m].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2001:108

口腔科常见急救处理篇4

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口腔科,广东东莞523900

[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急救护理在口腔颌面损伤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口腔颌面损伤患者共计360例,按病例顺序分组,对照组共计175例,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急救、护理以及伤口处理,观察组共计185例,采用优化无缝隙急救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伤口一期愈合比例显著较高;治疗时间显著较短;意外事件显著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急救护理方式可以显著提升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率、减少并发症及意外发生率。

http://

关键词口腔颌面损伤;无缝隙急救护理;优质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5(a)-0168-02

颌面处于人体脸部,长期暴露在外,由于位置的特殊性,受到外伤后极容易再次受到伤害。同时,该部位在解剖学方面具有特殊的生理特点,被损伤后可能诱发窒息、出血或者休克等危重情况,严重时将威胁生命,对患者的健康和家庭幸福带来严重影响。在以往的临床实践中,均把极大的注意力倾注于对患者的急救,重点在于抢救生命、止血、供氧以及伤口处理等,而忽视了对患者的一体化救治及无缝隙交接,由此导致部分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间,甚至发生意外事件。为探讨无缝隙急救护理在口腔颌面损伤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效果,该院为进一步弘扬治病救人的宗旨,积极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并对2011年2月—2013年1月期间的185例患者成功进行了临床实践,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该院收治的口腔颌面损伤患者,共计360例。其中男234例、女126例。患者年龄2~65岁,平均(38.4±5.2)岁。所有病例中,交通事故158例,刀伤58例,跌伤144例;软组织损伤232例,骨折76例,复合伤52例。所有病例均经过临床诊断、Ct、X线等进行确诊。将患者按照病例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175例;观察组185例,现报道如下。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方式及进行治疗和护理。在人体的口腔颌面部分布有较多的血管,比较敏感,当受到损伤时就可导致大量出血和肿胀,引发患者呼吸道问题或者祸及其他部位。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检查时,必须深入细致,认真观察患者的受伤部位、大小、深度广度等,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思维意识、生命体征,还需明确是否存在其他部位受损的情况,通过以上方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定,再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其原则[1-2]:核心内容是抢救患者生命,保持呼吸顺畅;及时止血,防止休克和感染;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对伤口进行处理,并发多发伤者提请转运或请其他科室协助。

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无缝隙急救护理方式进行救治。①组织管理。选拔各科室中坚力量成立专门的救治团队,其中创伤科3人、口腔科3人、护士3人及护士长1人,成员均已接受有关疾病知识培训。该团队由护士长指挥,充分协调各专科自身职能职责,对患者进行一体化救治。在进行治疗时,每天必须确保至少1名护士在岗,及时护理并提供相应帮助。对患者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电子病历档案[3-4],及时获取患者最新信息提交医生参考。②联合处置。当有新患者收治时,该团队立即对其进行综合评估,认真观察和询问患者的具体病情,并了解其身体情况,全面掌握其具体疾病资料。通知外科、口腔科等医生进行联合会诊,对于并发问题提交联合处置,如合并有其他专科损伤则申请联合手术及救治。该组35例骨折患者在联合会诊后,均行清创修复术;合并其他损伤的17例患者,由救治团队负责全程安全转运,做好资料交接。③优化护理。改良清创及缝合方式,对服务内容进行适当拓展。组织医护人员加强学习交流,针对实际情况改善服务态度和护理技巧。该院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对软组织损伤患者不宜采用常规清创缝合术,因为这不仅难以操作,且患者愈后将有明显瘢痕,严重影响其外在形象。针对这一情况,该院积极改进技术,对于整齐的伤口,在48h内、无骨折患者采用常规修复术;对于已经造成扩张的伤口,则在皮下缝合减张技术之后,再使用吸收线进行美容缝合。此外,护理人员需积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一是要求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养成良好的漱口习惯;二是要注意保护好创口。不能在接受治疗之外对创口进行任何处置,包括热敷、外压、涂抹药膏、炙烤等;三是及时进行张口训练,尽快恢复口腔机能。

1.2.2评价方法具体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伤口一期愈合。根据患者伤口愈合情况进行综合评定。②治疗时间。在该科室完成治疗的时间或者患者从入院到转门诊所需的总共时间。③意外事件。包括检查、治疗过程中的窒息、心跳停止、休克等。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所有数据资料计数资料采用χ2,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5]。检验水准a=0.05[6]。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伤口一期愈合比例显著较高;治疗时间显著较短;意外事件显著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3讨论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对患者进行急救的具体效果,对于患者伤病的处理和完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口腔颌面损伤由于发病位置比较特殊,会对患者外观造成影响,同时患者语言及饮食也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带来巨大的生理与心理双重压力。由于颌骨解剖学的特殊性,其具有较多的血管分布,位置临近颅脑,受到损伤时,容易导致患者窒息、大出血、休克以及其他器官损伤,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因此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对于具有符合病情的患者,应在其病情稳定后转运治疗,但由于时间问题,可能会导致与其他科室配合不及时或互相配合不足的现象,影响治疗效果。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组建有专业的救治团队,对于有合并伤患者,可以发挥团队的系统急救功能,协调好、反应快,效果优,在进行救治时,各专家均在现场,可以有效稳控患者及家属情绪,增加其安全感和认同感,同时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对需要转运的患者,团队成员全程陪同,强化联系配合,有效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在该研究中,该院对收治的185例口腔颌面损伤患者积极推行优化无缝隙急救护理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优质护理服务可促使患者主动遵守医嘱,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加强指导,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针对损伤部位的特殊性,观察组采用了最新的伤口美容缝合技术,操作简便、迅速、效果好,无瘢痕,愈合快。有效减轻了痛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护患之间建立起良好关系,加强交流配合,可有效提高治疗质量,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尤其是该院采用了最新的伤口吸收线美容缝合技术,在确保伤口不影响患者形象的同时,有效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其满意度。

综上所述,积极开展无缝隙优质急救护理,对于口腔颌面患者具有积极作用,可以促进护患之间建立起良好关系,加强交流配合,从而有效提高治疗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http://

参考文献

[1]叶国凤,邵丽红.无缝隙护理对口腔癌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2,11(2):187-188。

[2]胡友珍,陈丽.优化无缝隙急救护理在口腔颌面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2,27(4):31-32.

[3]武香芬.口腔颌面损伤的急救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3):327-328.

[4]胡欣.口腔颌面损伤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9):41-42.

[5]张增恩.口腔颌面部损伤12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3):286-287.

口腔科常见急救处理篇5

[关键词]创伤;救治;口腔颌面部;多发伤

[中图分类号]R782.4[文献标志码]a[doi]10.7518/hxkq.2015.03.001

[abstract]multipletraumamanagementrequirestheapplicationofmoderntraumacaretheories.optimaltreatmentresultscanbeachievedbyreinforcingcooperationandstipulatingatreatmentplantogetherwithotherdisciplines.Basedonmoderntheoriesintraumacareandourunderstandingofthetheoreticalpoints,thispaperanalyzestheinjuryassessmentstrategiesandmethodsinoralandmaxillofacialmultipletraumamanagement.moreover,thispaperdiscussesoperatingtimeandotherinfluencingfactorsaswellasproposeddefinitivesurgicaltimingandindicationsincomprehensivemanagementoforalandmaxillofacialmultipletraumapatientsassociatedwithinjuriesinotherbodyparts.wehopethatthispapercanhelpstomato-logicalphysiciansdeepentheirunderstandingofmoderntraumacaretheoriesandimprovetheircapacityandresultsinthetreatmentoforalandmaxillofacialmultipletrauma.

[Keywords]trauma;treatment;oralandmaxillofacial;multipletrauma

机体在单一机械致伤因素作用下,同时或相继遭受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的创伤称为多发伤。由于高速交通工具的普及,多发伤的发生率在交通事故伤中高达65%。多发伤致伤能量大,伤情涉及多系统、多脏器和多个部位,具有伤情重、病情复杂、变化迅速、临床诊断困难、需要多学科协同救治等特征,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将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1]。

笔者[2]曾对4869例口腔颌面部创伤病例研究发现,多发伤1524例,占全部创伤患者的31.3%。在口腔颌面部多发伤救治中,须遵循现代创伤救治理念,在生命救治和系统损伤救治的同时,对颌面部损伤准确诊断、及时救治。

1现代创伤救治理念

1.1黄金1小时原则和时效救治

黄金1小时(goldenhour)救治理念来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战创伤救治总结。该理念的核心就是:在生存与死亡之间存在一个黄金1小时,如果患者伤情严重,医务工作者或救护人员只有不到1h的时间争取患者生存;如果未得到及时的医疗干预,患者即使不是在那段时间内死亡,但是在那1h内发生于患者体内的损伤改变已不可逆转,患者可能在随后的时间死于继发性损伤[3]。

时效救治是军队战时医疗保障的基本原则,是指按照战伤救治的时效规律,在最佳救治时机采取最适宜的救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救治效果的保障原则和工作方法。时效救治的基本内容是做到及时、适宜和高效救治。及时救治是指救治技术措施的实施越早越好,特别是患者的急救和确定性治疗措施越早越好,在特殊环境条件下即使不能在最早时间实现,也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在最佳黄金时间段完成。在技术措施的运用上,必须判断患者即时的首要需求,立即实施特定环境条件下的急救措施,在患者伤情变化的有限时间内采用急救技术措施。适宜救治是根据战场特殊环境和批量患者的救治要求,分工、分阶段、连续组织实施救治,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段采取不同的救治措施。在批量患者到来、救治环境不稳定时,不允许开展各种复杂、精细、耗时的大型手术以及完善的专科治疗,只能进行紧急救命、清创手术和抗休克处理,避免个体救治影响群体救治时效的现象发生。高效救治是以追求救治效率和最佳救治效果为主导,组织与部署救治力量、选择与运用救治技术、选择与把握后送时机、配置与使用救治器材,提高救治有效时机的利用率,使技术运用和时间利用达到最佳组合,达到最佳的救治效果。救治中要把患者特别是重患者得到救治的时间和救治时机作为组织救治工作的核心要素,把降低伤亡率作为全体卫生人员的共同追求目标,正确处理个体救治与群体救治的关系,力求在整体救治上达到最佳效果[4]。

1.2高级创伤生命支持

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dvancedtraumalifesupport,atLS)是美国外科医生学会创伤委员会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和最新研究成果制定的为了快速拯救创伤患者的救治指南。atLS的创立和发展,促进了专业化的创伤急救模式的发展和转变,其强调创伤救治的每一个环节,注重救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缩短了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3]。

atLS以迅速、正确、有效地处置伤情,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生命为目的。其目标是使每个医生,即使是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也具备有效评估和处置多发伤患者的能力。atLS培训后的医生,应该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正确评估创伤患者,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识别并及时处理威胁生命的首要危害,并能在有限条件下使患者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为后续转运治疗提供保障。atLS培训内容依据创伤后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程度分为初期处置和延期或后期处置的项目。重大事故优先处理原则:当受伤患者和严重程度不超过医务人员处理能力时,优先处理病情危重、多发创伤患者;当受伤患者和严重程度超出医务人员处理能力时,优先处理耗时短、所需医疗人力与设备少的创伤患者。在重症患者的急救中,确认初期救治原则:优先处理最危及患者生命的情况,不必因诊断不明确而延误有效的救治,且病史在首次评估和诊治中不是必须的。救治中依照首次评估、复苏与急救、二次评估和专科治疗的顺序进行救治。专科手术救治原则是:救治生命第一,保存器官、肢体第二,维护功能第三。为使紧急情况下医护人员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及方法做出诊断和处置,不致误诊和延误,atLS依照aBCDe列出首次急救评估中优先救治程序。a:维持气道与颈椎保护(airwaymaintenancewithcervicalprotec-tion),B:呼吸与通气支持(breathingwithventila-tion),C:循环与出血(circulationwithheamorr-hage),D:功能残疾和神经状况(disabilityandneu-rologicalstatus),e:暴露与保暖(exposure/envi-ronment)。在二次评估中,依照ampLe进行判定。a:过敏(allergies),m:药物(medicationscur-rentlyused),p:既往史/是否怀孕(pastillnesses/pregnancy),L:伤前最后一次饮食情况(lastmeal),e:事故/环境对创伤的影响(events/enviromentrelatedtotheinjury)。依照评估流程和救治顺序,可使医生对复杂创伤患者的伤情和处置进行迅速而全面的把握。atLS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注重细节:如气管插管中,既有明确的适应证和详细步骤,还假设每个创伤患者都有颈椎受伤的可能,需在颈托保护下插管,避免加重可能存在的颈椎损伤。2)强调合作:其理念是即使只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也是一个团队,团队中除了具备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外,明确领导和协助分工非常重要。这样可同时处置,提高效率,缩短抢救时间。3)规范程序:严格按照aBCDe的顺序逐步抢救,一旦发现抢救措施未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从头重新救治,同时规定在主要救治措施完成前不能进入次要救治措施。这样可使医护人员在救治中随时保持清晰的思路,减少反应时间。4)统一标准:救治人员之间可以快捷、准确地交流、配合与沟通。在战创伤和极端复杂的灾难环境中,统一标准不仅能节约时间,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也可保证每个患者得到相同标准的治疗,为后送和转运赢得时间与机会[5-6]。

1.3损伤控制外科

损伤控制外科(damagecontrolsurgery,DCS)是指先控制危及生命的原发性损伤,待机体内环境稳定、患者安全度过创伤急性反应期以后,再行二次确定性手术的治疗方式。损伤控制外科概念1983年首先由美国emory大学医学院HarlanStone等学者提出,认为在创伤早期施行简单的外科手术进行损伤控制,可挽救原来认为不可挽救的危重患者[3]。

损伤控制含意是既控制原发损伤造成的出血、污染,又控制手术本身带来的损伤,保存生命,为后续救治创造条件。损伤控制理念改变了严重创伤患者一定要在首次手术进行确定性手术的概念,更注重创伤后的临时生命救护和控制病理生理改变。目前损伤控制外科从早期应用于腹部创伤逐步发展到其他外科,特别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患者病死率。损伤控制外科是包含治疗全过程的一种理念,绝非单纯的针对控制创伤或病变而言,更非单纯指手术处理,故应用“外科”一词而不是“手术”。进一步的理解应该是既控制原发伤、病,又控制复苏以及医疗操作对已经受损的机体的损伤。手术操作无疑应是有益于患者的一种手段,在经过准备、机体生理功能基本正常的情况下,手术可去除病变,修复组织。然而对已经受到伤、病严重打击的患者,生理状态已出现失衡的情况下,原认为是必须进行的操作,却可能使已不平衡的生理状态更加失衡,甚至使患者进入不可逆转的损伤状态。总之,损伤控制外科的含义是迅速控制复杂、危及伤病员生命的伤情,利于抗休克和复苏,避免过多操作和过长手术时间增加损伤,减轻二次打击,也就是既要控制原发损伤,又要控制后继的(医源性)损伤,但绝不是在手术中“适可而止”,而是在术前就有周密计划。并非所有创伤患者均需实行损伤控制外科,实行损伤控制外科既要取决于创伤严重程度,又要预先作出判断,依照损伤控制外科原则,方能取得重型创伤患者的理想救治效果[7-9]。

2口腔颌面部多发伤救治

2.1口腔颌面部多发伤救治中的紧急伤情评估

口腔颌面部多发伤患者不仅存在局部损伤,还伴发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常涉及多系统、多器官和多部位,需多学科联合急诊处置。为了做到早期处置和正确处置,救治过程中的伤情评估非常重要。多发伤创伤患者的伤情评估在初期急救和院前急救时已经开始实施,严重创伤所致的早期死亡大都发生在伤后30min内,若能在伤后5~10min内给予救命性措施,伤后30min内给予医疗急救,则18%~25%患者的生命可获得挽救。由于多发伤抢救的紧迫性,救治中各个阶段的评估均可能发生漏诊。回顾性分析发现,入院时漏诊或诊断延迟占8%~10%,尤其是从急诊科直接送入iCU或手术室的患者中漏诊可高达50%,死亡的多发伤患者中严重出血漏诊率最高。存活患者中每例平均漏诊1.3处损伤,其中骨关节损伤约占75%。如果患者首先发现存在骨折,常增加其他损伤的漏诊率。胸腹腔脏器损伤漏诊也较多见,主要是肝、脾、肠道和血管损伤等,其中膈肌损伤漏诊报道较多,可能与其漏诊导致的严重后果有关,严重多发伤中66%的膈肌损伤不能及时诊断,其死亡率达7%~40%。漏诊可发生于多发伤救治的各个环节,约15%发生在急诊科、手术室或iCU紧急救治、初次评估时,25%发生在紧急救治后iCU或外科病房行二次评估时,50%是在外科病房进行第3次评估时。早期剖腹探查后仍有约40%患者发生漏诊,此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达80%和15%。漏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医生对多发伤的认识缺乏整体观念,由于我国多数医院未设立集中收治创伤患者的创伤外科病房,多发伤患者可能被骨科、神经外科或普通外科等专科收治,专科医生对本科损伤更为重视和熟悉,常易忽视不明显的非本专科损伤。一组肌肉骨骼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报道中,患者收入矫形外科的漏诊率为10%,收入其他急诊内科及外科为16%,而收入口腔等科室的则高达46%。上述数据表明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在颌面部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中必须有机体全局观念、系统救治观念、重要器官评估观念,否则伴发损伤的漏诊、漏治的后果是致命的[10-11]。

在不影响颌面伤救治过程和救治结局的前提下,尽早确诊是颌面部多发伤伤情评估的基本原则。如稳定性骨盆骨折不需紧急处理,可数天后摄片确诊;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则需要紧急控制出血和处理伴随的盆腔脏器损伤,应紧急影像学评估处理;张力性气胸甚至不能等待胸片检查而须尽早穿刺减压闭式引流。常用的系统评估方法有以下几方面。1)根据致伤机制进行初步评估:详细、全面地了解损伤机制有助于多发伤的伤情评估,如机动车中弹出、同车乘客有死亡、救出时间超出20min、二楼以上的坠落伤、行人被机动车撞击等都提示严重伤的可能;没有系安全带的司机和乘客易发生头面部损伤、抵于方向盘常伤及胸腹部;儿童坠落常为颅脑伤等。2)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精确评估:现代影像学的发展为多发伤救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恰当的运用影像学技术能从根本上降低延迟和漏诊的风险,磁共振、Ct、同位素扫描能将其他检查漏掉的骨折发现率增加25%。3)采用CRaSHpLan系统规范评估:多发伤的损伤部位可能从头到脚,查体和辅助检查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应该进行突出重点的系统检查。公认的系统检诊程序是“CRaSHpLan”,其中,C:cardiac,心脏及循环系统;R:respration,胸部及呼吸系统;a:abdomen,腹部;S:spinal,脊柱;H:head,头部;p:pelvis,骨盆;L:limb,肢体;a:arteries,动脉;n:nerve,神经。按此顺序不会遗漏重要部位,可以及早发现和确定可能存在的伴发损伤,减少漏诊率。4)复苏无效时要进行重点评估:没有明显外出血的患者,复苏甚至剖腹手术后失血体征无明显改善,患者仍有面色苍白、大汗、心动过速、呼吸加快、脉压缩小、低血压和尿量减少等症状和体征,静脉补液无反应和不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时,提示有继续失血的情况,通常应重点检查胸部是否存在延迟性胸腔出血,有无心脏压塞等;是否存在腹膜后血管、脏器损伤导致的血肿;肝、脾及胃肠道等出血是否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是否存在不稳定的骨盆骨折等。多发伤漏诊和延迟诊断的因素复杂,没有哪一项辅助检查是完美的,多发伤早期救治中降低漏诊率的关键是遵循标准化、高效率的伤情评估策略,包括致伤机制、影像学、CRaSHpLan、重点及动态评估[12-14]。

2.2口腔颌面部多发伤患者的专科救治时机和影响

因素

依照atLS原则,口腔颌面部损伤主要与维持呼吸道通畅相关,但是急救处置中快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即可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不需要颌面外科医生参与。面颈部大血管损伤后发生的有生命威胁的出血需紧急救治,但是除颈动脉损伤外,常规的压迫、钳夹方法即可以基本有效地控制出血,也可以不需要颌面外科医生参与。现代战伤中更是如此,初期救治中危及生命的救治比和平时期的损伤救治更为紧迫,军队救护的外科策略更重要的是损伤控制而不是确定性修复。因此口腔颌面部损伤的诊断和救治常常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机体系统状况稳定后的二次评估中才涉及,顺序甚至排在肢体骨折处理之后,因此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在多发伤初期急救中的作用往往被忽视。特别是当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在重型多发伤患者救治中主动参与不够时,更是如此。依照现代创伤救治理念,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应该、也能够在多发伤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曾主持和参与诊治了1例车祸伤导致右侧颈动脉破裂的患者,伤后颈部压迫止血后立即送至医院急诊科,口腔科医生会诊后决定急诊手术,抗休克同时1h内进入手术室清创、探查,修补颈动脉破裂口(颈动脉1/2断离),患者痊愈出院。

perry等[15-16]认为,atLS原则忽视了初期救治中颌面部损伤的救治,他认为重型多发伤的初期救治中,在考虑系统损伤整体救治的同时,也要对口腔颌面部进行局部处理。1)呼吸道的评价和处理:通过直接观察呼吸状况可做出明确判断,也是最基本的判定方法。但是要注意牙齿脱落、口内义齿、口咽部出血、组织移位、血肿等对呼吸道的影响。患者也可发生突然的意料之外的呕吐,会加重和造成梗阻。使用保护颈椎的颈托可能妨碍颌面部伤区处置并影响张口,在下颌骨骨折患者可能对呼吸道的通畅有潜在威胁,应予重视。2)颌面部致命性出血:颌面部损伤时很少发生危及生命的、难以处置的出血。出血发生率为1.25%~11%,主要血管是颌内动脉及其分支,出血部位常在口鼻腔处,难以采用填塞、压迫和血管结扎方法处置。如果患者同时发生双侧的颌内动脉出血,可能是致命的,需紧急救治。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双侧颈外动脉结扎止血,但是由于颅底willis环的侧支循环,难以有效控制出血。同时在损伤状况下,也不便进行双侧颈部手术。因此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技术已成为重要的选择方法,该方法可同时发现并进行多处出血血管的栓塞,并且可以重复应用。3)致盲性损伤的评估:因眼球、视觉通路损伤造成患者失明是非常严重的损伤状况,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应在初期救治中充分重视。尽管在atLS的初期救治原则中未直接涉及相关检查,但在颌面部初期处置中,应迅速判明是否存在因颌面部骨折错位造成眶尖区视神经挫伤的情况。4)损伤控制外科原则的应用:初期救治中为确保生命救治的优先,减少重伤患者的麻醉时间,利于系统损伤状况的恢复,不可能进行面部骨折的确定性手术治疗,应分阶段进行处置。生命紧急救治阶段,侧重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威胁生命的出血和视力保存;系统状况稳定后的伤后数小时,可以对严重开放性、污染性伤口清创处理;面部挫裂伤、部分单纯面骨骨折,可在伤后24h内进行处理;复杂的面骨骨折的确定性专科手术,可以延迟24h以上甚至数周以后,待其他系统损伤或重要脏器损伤得到有效救治后再考虑实施[6]。

2.3多发伤救治中口腔颌面伤专科确定性手术适应

目前的观点认为,在面骨骨折的专科处理中,确定性的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应在患者全身状况稳定后尽早实施,方可获得理想的面形框架、容貌和口颌功能恢复。多发伤患者复杂面骨骨折专科确定性手术的时间,应在患者全身状况稳定,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得到有效治疗后尽早进行。但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对于伴发多系统损伤的颌面伤患者,面骨骨折的专科处置往往受到延误,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影响治疗效果。笔者[2]曾对4所大型综合性医院口腔科收治的4869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发现伴发其他伤共1524例,占全部创伤患者的31.3%,占面骨骨折患者的45.3%。伴发伤中最多的是颅脑伤,包括颅骨骨折、脑挫伤、颅内血肿等,共570例,占其中的37.4%,其次是肢体损伤,包括各种类型的肢体骨折,共545例,占其中的35.8%,其他部位伤依次为胸部、眼、脊柱和腹部。胸部损伤主要为肋骨骨折和肺挫伤,眼损伤主要为眼球挫伤、裂伤和视神经挫伤,脊柱损伤主要为锥体骨折和脱位,腹部损伤多为腹部脏器挫伤。面骨骨折的手术时机经与伴发损伤相关科室会诊后确定,其中74%的伴发颅脑伤患者,在伤后28d内行面骨骨折手术治疗;伴发肢体损伤的患者,分别有19.8%、17.1%、19.2%、13.7%、20.0%在伤后6h、伤后3~7d、伤后7~14d、伤后14~28d和伤后28d后不同时间段行面骨骨折手术治疗;39.6%的胸部伴发伤和45.5%的腹部伴发伤患者,均在伤后28d后行面骨骨折手术治疗;伴有颈椎损伤的患者,76.9%在伤后28d后行面骨骨折确定性手术;76.2%的伴发眼损伤患者于伤后7d内进行了面骨骨折手术治疗。面骨骨折手术延误的原因是:1)急诊科、骨科等其他专科医生对面骨骨折早期处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患者对面骨骨折救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3)不在同一解剖区域,难以同时手术;4)患者伤情过重(如重型颅脑伤、胸腹腔脏器损伤);5)患者不宜搬动(如颈椎损伤);6)多学科协作不够。

多发伤的救治需要多学科间的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救治方案,确定各损伤部位的手术时间和顺序。但临床救治中,颅脑和眼损伤与颌面部同在一个解剖区域,脑外科、眼科与颌面外科有学科合作的基础,易于共同合作、共同救治,而部分视神经挫伤是因面中部骨折错位造成,早期骨折段手术复位也利于眼损伤恢复。但骨科、胸外科、腹部外科医生对颌面部损伤认识不足,常忽视颌面部损伤早期救治的重要性,易造成治疗延误。为此需在系统损伤救治的同时明确口腔颌面部损伤专科确定性手术适应证,尽早实施确定性的专科治疗,减少因手术延误造成的损害。笔者研究认为,专科手术时机和适应证是:1)危及生命的颈部大血管(颈总动静脉、颈内外动静脉)破裂、出血,初期急救时须行修复或结扎止血;2)需急诊手术的中型颅脑伤患者,在颅脑伤手术的同时进行面骨骨折的复位固定或颅面骨缺损的Ⅰ期修复重建;3)初期救治时非手术的中型和轻型颅脑伤患者,在患者颅脑伤情稳定后,伤后1~3周内进行面骨骨折的确定性手术;4)面神经损伤尽可能初期清创时行吻合修复,否则应在患者全身状况稳定后尽早进行修复手术;5)骨科等其他系统损伤急诊手术的同时,可以进行颌面伤的确定性手术;6)眼损伤患者可在全身状况稳定后尽早与眼科同时手术。总之,在患者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全身状况稳定的情况下,大部分颌面多发伤可以同期或早期进行专科处理,但需要有明确的专科确定性手术标准和多学科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1]王正国.现代交通医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98-

102.

[2]谭颖微,周中华,张建设,等.伴全身多系统创伤颌面伤患者的综合救治[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10(3):

212-216.

[3]孙志扬,刘中民.国内外创伤急救的进展[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7,74(4):1958-1960.

[4]何忠杰,马俊勋.论战创伤急救的时效性[J].医学杂志,2005,30(7):566-567.

[5]杨子初.普及“高级创伤生命支持”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灾难应对能力[J].中国急救医学,2009,29(11):1032-

1034.

[6]perrym.maxillofacialtrauma―developments,innovationsandcontroversies[J].injury,2009,40(12):1252-1259.

[7]张森林,毛天球.口腔颌面部严重损伤的控制性外科[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7,5(4):306-308.

[8]Gawandea.Casualtiesofwar―militarycareforthewoundedfromiraqandafghanistan[J].nenglJmed,2004,351(24):

2471-2475.

[9]蒋建新,李磊.战伤创伤救治新进展与展望[J].医学杂志,2010,35(7):781-784.

[10]文亮,刘明华,熊建琼,等.创伤急救模式的探索[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41-43.

[11]高劲谋.我国创伤急救模式现状及思考[J].创伤外科杂志,2004,6(1):3-5.

[12]张连阳.多发伤的紧急伤情评估策略[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1):1-3.

[13]姚元章.严重创伤院前急救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J].创伤外科杂志,2012,14(4):297-299.

[14]张玲,张进军,王天兵,等.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流程:专家共识[J].创伤外科杂志,2012,14(4):379-381.

[15]perrym,morrisC.advancedtraumalifesupport(atLS)andfacialtrauma:canonesizefitall?part2:atLS,maxil-lofacialinjuriesandairwaymanagementdilemmas[J].intJoralmaxillofacSurg,2008,37(4):309-320.

口腔科常见急救处理篇6

【关键词】急诊科;急性消化道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23-01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此病起病快、病人临床表现凶险,如不能得到及时抢救,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所以这就要求对于急诊抢救室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娴熟的技术及敏锐的观察力,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密切观察病情,以保证抢救的成功。现将我院2013年1月―2012年11月就诊的72例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护理体会做如下总结: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2例,其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32-74岁平均54.3岁其中肝硬化17例,急性胃黏膜病变41,消化道溃疡12例,肿瘤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及休克症状。

2护理

2.1一般护理轻者出血患者卧床休息以减轻缺血所致的心脏负担,注意

保暖。大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将下肢抬高30°,以保证脑部供血,防止晕倒。呕吐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或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使用负压吸引器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血液、呕吐物。遵医嘱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3-5升/分,并进行心电监护,给予患者禁食水。

2.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容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补充血容量,防止失血性休克的发生。一条静脉通路可用于输液输血,另一条静脉通路可用于止血药物的输入。并遵医嘱给予患者抽血,查血型,BCRi,行交叉配血。输液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掌握输液速度,老年患者、心功能不全者可适当放慢输液速度,防止发生肺水肿和急性心力衰竭。

2.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是否出血进行再评估出血量在10%以下无明显症状,出血量在10%以上可出现眩晕、眼花、口渴,出血量在20%以上可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表情、面色、呼吸、血压、脉搏、心率、体温的变化,每15-30分钟测量生命体征一次。观察患者神志的情况,有无烦躁不安、嗜睡、昏迷等;观察患者皮肤和肢端末梢的色泽、肢体温度,注意肠鸣音有无亢进;检测血常规红细胞的变化。出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4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的原理是通过胃、

食管的气囊充气后分别压迫食管胃底曲张静脉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插管前要检查有无漏气、压力情况及管腔是否通畅,并向患者交代留置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争取患者的配合。留置时操作要慢,插管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插管后要保持胃气囊压力50-70mmHg,食管气囊压力35-45mmHg,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留置三腔两囊管期间可通过管腔注入止血药物,并观察有无再出血。出血停止24h后,可取下牵引,将气囊内的气体放出,放气遵循先放食管气囊再放胃囊的原则。如再观察24h后仍未再出血,可拔出三腔两囊管,在拔管前应先口服液体石蜡油15-20ml,然后再缓慢拔出,以防止食管壁上的黏膜撕裂,导致二次出血。

2.5皮肤及口腔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床铺保持干燥平整,协助患者

按时翻身变换按摩身体受压部位,预防压疮的发生。由于胃内出血呕出污染口腔,造成细菌繁殖,加之胃内异物发酵,口腔内形成特殊气味,因此应做好口腔护理,以减少口腔中的血腥味,避免再次引起恶心、呕吐,同时也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一般可采用生理盐水漱口。

2.6心理护理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患者大多

会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再加上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医务人员紧张的抢救场面,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急诊抢救间的护士要注意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对于意识清楚的患者,给予患者鼓励性语言增加患者的信心和合作意识,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不适,还可以用非语言性的鼓励,如眼神、动作及手势等。对于意识不清楚的患者,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及时、耐心、准确地解释,使患者家属能积极地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抢救。

结论:急性消化道出血作为急诊科的常见病,具有病情危重、起病急的特点,

作为急诊抢救间的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症状及护理,可以减少消化道出血后对各大脏器的影响及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医护人员的配合,能大大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为患者入院进行进一步治疗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迎今,初,张春艳,王玉梅.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与健康教育[J].林医学,2012,3(8):1704-1705.

[2]吴红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1,(10):634-635.

[3]张德银,范顺阳.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体会[J].护理园地,2011,3(8):62-63.

口腔科常见急救处理篇7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239例患者实施颌面外科手术治疗感染,余3例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开颅手术。结果:239例患者经Ⅰ期或Ⅱ期手术后咬合关系正常,面容有所改善,功能得到恢复,其余3例经开颅手术后生活不能自理,无法配合治疗。结论:在治疗颌骨骨折中,迅速、及时判断伤情并抢救生命是外伤早期处理的关键,早期正确复位是骨折良好愈合的基础。

本文从我院口腔科近年的242例口腔颌面部外伤的临床分析显示颌面部外伤的性别、年龄、损伤部位及类型,并讨论处理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42例中,男176例,女66例;年龄1~81岁,平均28.7岁;以青壮年多见。

1.2创伤部位及类型

1.2.1软组织损伤本组242例口腔颌面部外伤,以创口数量计,依次为唇部54例,颊部53例,颏部38例,颧部24例,眶部、额部各15例,上腭部10例,颏部舌体各13例,颧面部7例。

1.2.2骨折下颌骨骨折64例,上颌骨骨折5例,颧骨颧弓骨折9例,鼻骨骨折4例,颌面外伤较常见的合并伤或并发症有失血性休克、四肢骨折、脑震荡、神经血管损伤、颅内血肿、颅底骨折、血气胸等。

2治疗及结果

本组中239例患者经Ⅰ期或Ⅱ期颌面外科手术治疗(包括颌间结扎及坚强内固定)及控制感染等治疗,咬合关系正常,面容有所改善,功能得到恢复。术后X线片及Ct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随访未见明显畸形发生。其余3例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经开颅手术后生活不能自理,无法配合治疗,遂未行颌面部手术。

3讨论

3.1急救

迅速、及时判断伤情并抢救生命是外伤早期处理的关键,因此,正确的伤情判断及处理显得尤为重要[1]。

3.2软组织伤

颌面部血运丰富,组织再生修复及抗感染能力强,创口易于愈合,因此可放宽清创缝合时间限制,如本组1例25岁男患者,因车祸致左颧部裂伤,基层医院清创不彻底致伤口不良色素沉着并伤口感染,入院后重新彻底清创,切除坏死组织直至新鲜创面,严密缝合,并加强全身抗感染,伤口一期愈合。对于颌面部单纯软组织损伤,笔者的治疗体会是:①彻底清创止血,特别是对于混有污物泥沙的伤口,需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耐心、细致地反复冲洗,清除不洁的组织,否则极易继发感染和色素沉着。②复位好,对位准确,特别是在红唇、眉等地方的损伤,更要求按照器官的正常解剖位置,准确对位缝合。③关闭腔道,颌面部腔窦较多,创口如与这些腔窦相通,容易引起感染,故在清创处理时,首先既要封闭与腔窦相通的伤口,由里到外,由黏膜及皮肤分层缝合,损失的组织如有缺损,应力争一期整复,创面缺损实在太大,也应尽量关闭创面,缺损留待Ⅱ期整复。本组有2例狗咬伤分别致颊部、下唇中份缺损,在清创缝合同时行Ⅰ期局部皮瓣整复,伤口Ⅰ期愈合,外形恢复满意[2-3]。

3.3骨组织伤

颌骨骨折由于受骨折类型、骨折线方向、致伤力量的大小和方向以及附着肌肉牵拉强度和方向等诸多因素影响常发生移位,若不能及时正确复位,骨折断端将错位愈合,势必造成颜面部明显畸形及功能障碍,因此早期正确复位是骨折良好愈合的基础。在治疗颌骨骨折中,以恢复咬合关系为重要标准,针对不同骨折类型,在控制感染消除肿胀前提下分别施以不同的复位固定术,除2例粉碎性骨折愈合较差外,其余均收到满意疗效。对于线型骨折又无明显移位及功能障碍者,仅以单颌固定,运用较多的是铝丝牙弓夹板颌间、橡皮圈牵引复位固定术,复位初期应根据骨折断端移动方向咬合关系随时调整橡皮圈。近年我科还应用坚强内固定得到良好的效果。5例上颌骨骨折除行颌间牵引固定外,配合颅颌弹性绷带均较满意,伴有颅脑损伤时则不宜行石膏帽口外悬吊固定,因不利于病情观察。

3.4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任何局部损伤,都可引起性质不同和轻重不一的全身反应。口腔颌面部损伤的同时,还伴有其他部位的损伤,因此,在急救中,一定要有整体观念,以免延误抢救工作。口腔颌面部是呼吸道上端,伤后由于组织移位、出血,碎牙骨片、异物或分泌物误吸常可造成窒息,由于颌面部血循环丰富,可造成大出血,故伤后预防和解除窒息,及时包扎止血是处理颌面部损伤的首要任务[4-5]。临床急救治疗原则如下:①严密观察伤员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状况监测,首先确保患者呼吸通畅,积极改善全身情况,再施行局部手术。本资料中严重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13例,由于及时采取补液、扩容等抗休克措施,均挽救了患者生命。②多发性复合性损伤时,以对生命构成威胁程度为指标,分清主次、轻重、缓急进行处理,并加强多科协作综合治疗,为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强.颌面部创伤急诊治疗的几点体会[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5,7(3):172-173.

[2]赵全刚.微型钛板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附60例报告)[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2,18(1):65.

[3]冯航,朱李军.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2):2532.

口腔科常见急救处理篇8

【摘要】目的讨论肋骨骨折及合并血、气胸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对15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的急救护理,对血、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及术后护理。结果所有病例经过治疗和护理,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和胸腔闭式引流及时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挽救病人的生命,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肋骨骨折血、气胸护理

肋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肋骨的骨断端形状似锋利刀刃,极易在骨折的瞬间刺破肺脏、支气管、大血管或胸壁血管,而引起血气胸,其中进行性血胸、张力性气胸会危及生命。在2006-2008年期间,笔者共对18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病人实施了胸腔闭式引流,其目的是引流胸膜内渗液、血液及气体,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进肺的膨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显著。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58例,男48例,女10例,年龄18~68岁。致伤原因:车祸30例,砸伤5例,坠落伤13例,摔伤10例。其中气胸6例,血气胸46例,血胸6例。

胸膜腔引流管安置部位和方法

6例气胸病人插管引流位置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6例血胸病人在腋中线6~7肋间插管引流;46例血气胸插管分别在锁骨中线及腋中线6~7肋骨插管引流。引流管均选用质地较硬、不宜折叠而利于引流通畅的无色透明硅胶管。胸膜腔引流装置使用一次性的胸膜腔引流装置。

2临床观察和护理

2.1一般观察和护理肋骨骨折并闭合性气胸的患者入院后,应及时加强护患沟通。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及注意事项,了解患者的心理,消除患者对病痛的恐惧、顾虑、取得其信任,并配合临床治疗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指导患者采用合适,进行深呼吸咳嗽、排痰、告知其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及家属生活、饮食。

2.2急救护理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患者病情危急,急救及处理目的是迅速恢复胸膜腔的密闭性和负压状态,首先抽出气体或行胸腔闭式引流,对于胸腔闭式引流,血气胸者一次性引流不超过800ml,以防胸膜腔内压骤降,出现纵隔摆动,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跳骤停。对于胸部有开放性伤口,应用无菌纱布或消毒凡士林纱布在患者呼气终末时堵住伤口,并用绷带包扎或上好胸带固定,防止漏气。有出血性休克者应立即开放静脉通道快速输血输液,同时给氧、止痛。

2.3胸膜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加强引流管的管理,保持胸腔引流通畅;保持管道的密闭,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引流管下口浸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搬移病人或更换水瓶时,需双重关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引流管,并更换引流装置;若引流管从胸膜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皮肤,经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生作进一步处理。

2.4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帮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咳嗽时用手按住胸部伤口以减轻疼痛。如咯不出痰可每日雾化吸入2~3次,促进痰液易于咯出,以防止肺不张及肺部感染。对痰多黏稠或咳嗽无力的患者,予以电动吸痰,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有呼吸困难者,及时行气管切开,必要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应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每日消毒2次,每次1h。

2.5疼痛护理骨折的部位不同,肋骨骨折患者常因变换,咳嗽等活动引起疼痛,护理人员应有计划地进行操作,耐心向病人解释,教会患者咳嗽和活动时用枕头或手轻压引流管处和伤口以减轻患处疼痛,必要时可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

2.6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鸡蛋、牛奶、鱼类、大豆,水果、蔬菜等营养食物,多饮水,忌辛辣油腻食物,保持大便顺畅。

3体会

肋骨骨折多是由车祸、工伤事故等造成,是胸部创伤中最常见的病症,其合并血、气胸的发生率高达70%,后果较严重,如观察抢救不及时,可因失血性休克、窒息而死亡,而且病情危急,医护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抢救技术,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抢救患者生命,提高治愈率,并认真细致地做好病程中各个方面的护理,使患者得到很好的治疗和护理环境,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

[2]杨淑岭,李亚洁,张秀华,等.经因传播疾病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J].南方护理学报,2004:15-16.

口腔科常见急救处理篇9

关键字:心脏性猝死;急诊;抢救;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78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96.041

0引言

SCD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危急重症,其主要是因各种心脏原因造成的骤然死亡,若治疗不及时患者将直接死亡,从而对广大患者的身体生命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1]。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急诊急救措施对SCD患者进行及时的临床治疗,对于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了分析SCD患者的急诊抢救措施及临床效果,本研究收集我院2012年4月-2015年7月间接诊的抢救成功的SCD患者3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院2012年4月-2015年7月间共出现SCD患者175例,其中共有35例患者经急诊急救成功抢救,剩余140例患者均在我院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或接至医院过程中呼吸及心跳停止,瞳孔散大固定而出现生物学死亡。抢救成功的3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其中年龄最小者47岁,最大者71岁,平均年龄(63.04±7.16)岁。均具有心前区压榨感、闷痛、呼吸困难、全身冷汗、心悸、骤然晕倒等症状,均于15分钟内送至医院。就诊时血压水平为158-189/96-101mmHg,经心电图检查显示St-t段变化,同时结合病史、症状与相关临床检查初步确诊,其中1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19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例为扩张型心肌病。诊断过程中,所有患者均产生呼吸困难、意识丧失、心跳停止、动脉搏动消失、无法检测血压、瞳孔散大、心电图呈直线、光反射消失等症状,从而迅速诊断为心脏骤停[2]。

1.2急诊急救方法

协助患者将头放低,及时清除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和异物,迅速施行心肺复苏术,叩击胸前区,保持握拳上举约25.0cm,朝胸骨中下部位1/3交界位置进行锤击,随后给予人工呼吸、连续进行6次吹气,每次3秒,在于胸骨中下部位1/3交界位置进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每分钟按压110次,按压深度约为5.0cm。然后再及时施行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治疗。经以上治疗后呼吸困难症状有所减轻,但依然没有脱离危险,并且患者的意识模糊,故迅速构建静脉通道,给予1mg阿托品、1mg肾上腺素静脉推注,以200J电除颤1次,间隔3分钟后给予3mg肾上腺素静注,再以300J电除颤1次,间隔3分钟后5mg肾上腺素静注,再以360J电除颤1次。除颤时给予硫酸镁、肾上腺素、碳酸氢钠等药物,可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速尿经颈动脉注射,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可给予无糖低分子右旋糖酐+多巴胺迅速静滴处理,以进行扩容[3]。同时给予患者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机支持、人工呼吸等不间断的生命支持。待患者的意识、呼吸及心跳等逐渐恢复稳定后,继续给予补钾、抗感染、抗心律失常、营养心肌、扩冠等治疗,直至患者康复为止。

2结果

我院收治的175例SCD患者中,共有35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20.0%),平均抢救时间为(29.12±0.48)min,抢救成功后所有患者的呼吸均逐渐恢复稳定,双侧瞳孔恢复正常水平,心电图检查显示为心房颤动,心跳恢复,平均心跳为(71.03±6.72)次/min;平均血压为(137.85±3.14)/(83.86±1.79)mmHg;血氧饱和度均≥96%。其中8例患者恢复后又产生躁动挣扎挣扎,遵医嘱给予10mg地西泮静脉推注处理后逐渐减轻。

3讨论

SCD主要是因机体脑血流量骤然中断或减少而导致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及心脏骤停挣扎。该疾病即可发生于既往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又可发生于无心脏病的患者中,通常前期不会出现危急患者生命的临床症状,若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威胁了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时有效的急诊抢救治疗是预防SCD患者猝死的关键[4]。临床应提高对SCD患者的重视,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诊断,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心跳停止、动脉搏动消失、无法检测血压、瞳孔散大、心电图呈直线、光反射消失等症状时,即可确诊为SCD。通常认胆囊管内无结石后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填塞后生物蛋白胶封闭。有报道慢性炎症可能导致胆囊管自行闭塞,不会发生胆汁瘘,亦不会造成小胆囊结石复发。老年肥胖胆囊结石患者与普通胆囊结石患者相比,除了手术本身的特殊之处,还有特殊的病理生理改变。老年肥胖患者有较高的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更重要的是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睡眠综合症。轻度表现为睡眠时打鼾,严重时有从睡眠中憋醒病史;晨起感头痛、头晕缺氧表现。腹腔镜治疗老年肥胖患者的优点:1、腹腔镜是微创手术,对机体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耐受性强,对于合并多种不同疾病的老年患者尤其适用;2、腹腔镜的手术视野清晰,有助于更加仔细观察重要的管状结构(胆道和血管),避免副损伤;3、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明显改善因过多卧床活动引起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血栓形成等有重要意义。4、腹部切口小,无需开放腹腔,减少了术后腹腔粘连的机率。对于住院费用高于开腹手术的现状,主要的问题是腹腔镜机械及一次性耗材大多属于进口产品,价格昂贵造成的,相信随着国产器械的开发研究,生产成本的降低,手术费用也会大大减少[3]。老年肥胖患者本身特殊的病理生理改变和胆囊三角区不同类型的脂肪堆积,都与传统开腹手术有不同之处,腹腔镜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妥善处理胆囊三角区。老年肥胖患者术前需要处理的内科疾病多,稍有不慎,都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因此积极术前准备,及时处理胆囊疾患除外的其他病变,术中精细操作,根据病情灵活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老年肥胖患者的LC是可行和安全的,疗效优于开腹手术。

参考文献

[1]郑涛,寇玉彬.老年肥胖患者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疗效对比观察[J].医药前沿,2013,3(36):202-204.

[2]秦胜利.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河北医学,2012,18(06):772-775.

口腔科常见急救处理篇10

【摘要】 目的探究颌面部损伤根源、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9年6月~2010年6月接诊的572例颌面部损伤病人进行检查和治疗。结果572例病人颌面部外伤经过治疗均恢复正常,且伤口期愈合,经X线显示骨折对位良好者332例占58%。结论本组572例患者经颌面外科术后,达到了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的目的,面部形态恢复良好。

【关键词】 颌面创伤;缝合;坚强内固定;临床治疗

颌面外伤是头面部最常见的损伤,在口腔科急诊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口腔颌面部意外情况下容易损伤。由于口腔颌面解剖结构特殊,生理功能重要,因此在处理口腔颌面损伤时减少面部畸形和功能丧失有重要意义。我科总结2009年6月~2010年6月治疗572例颌面部损伤病人的临床经验,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572例,男376例,女196例,年龄1~81岁,平均年龄28.7岁,男女比例2∶1,以青壮年多见。1.1.1 损伤情况572例患者中,口腔颌面部损伤多为软、硬组织几个部位同时受损,软组织损伤375例,占65%,颌骨组织损伤197例,占35%。一般受伤部位多为唇、颊、颧及颏部(挫裂伤,割裂伤)等,多部位软组织损伤常合并有组织缺损、腮腺及面神经损伤。下颌骨损伤867例,下颌骨损伤中颏部正中骨折68例,下颌体骨折57例,下颌角35例,升支部27例,髁状突16例;上颌骨损伤10例。上颌骨损伤患者伤情一般较严重,以畸形骨折和Leforti型居较为频繁,伴有颅脑损伤症状,颧骨颧弓骨折106例,颧骨、胯骨骨折97例,牙槽骨骨折56例。1.1.2 损伤原因损伤原因:572例患者中,交通事故伤332例(57%),建筑工地创伤149例(27%),殴打伤57例(9%),剩余损伤34例(7%)。1.2

治疗方法口腔颌面部损伤伤员在全身情况允许条件下或经过急救有好转希望的,条件具备,即应尽早对局部创口采用清创术进行早期外科处理。根据中心静脉压的变化随时输血,由患者病情程度选择对应的液体;对合并颅脑损伤伴颅内高压者,给予20%甘露醇和速尿交替脱水降颅压。在抢救的过程中,邀请相关科室及时对患者伤情进行协同诊断,必要时,对于个别阳性体征行Ct、X线及B超等辅助检查,尽早处理危及生命的重要器官及组织损伤,如颅脑损伤及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以挽救病人生命。1.2.1 急救处理在接诊颌面部外伤患者时,首先应检查伤者有无危及到生命的可能,严重情况下,应咨询脑外科、心肺科医生接诊以排除脑及心肺损伤的同时,严密探察伤者呼吸道变化情况,随笔记录。如出现窒息者应迅速解除窒息,必要时应立即采取气管切开术,建立静脉通道。1.2.2 颌面部软组织清创对于有灰尘泥沙的患者伤口,经过急救好转,条件具备,即应尽早对局部创口进行早期外科处理,即清创术。应先用3%的H2o2、生理盐水耐心地反复清洗伤口,将不干净的污染物清除掉,否则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和色素趁机而入。前期判断对于有可能受感染的患者,可在伤者创口处放置此流物;对于已发生严重感染的创口禁止作初期缝合,可采用局部湿敷,待感染控制后,再作处理。1.2.3骨折复位固定

颌面骨折给予手术切开复位及坚强内固定,或行颌间结扎及牵引术,伴有骨质缺损则行骨移植术。对于上颌骨骨折,Leforti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剩余患者行颌间拴丝结扎固定术,精心治疗后,效果满意。下颌骨骨折:下颏、下颌缘和下颌角处骨折均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髁状突,颧骨,颧弓骨折患者行牵引复位固定术。对于上、下颌联合骨折及颌面复杂骨折,采用手术钛板固定,牙弓夹板,外固定,颌间牵引联合固定治疗。2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