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十篇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十篇

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2:45

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篇1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识别;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承接工程建设项目的难度显著增加,企业在发展中潜藏的财务风险日渐凸显。一般来说,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偏离预期目标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合同风险,竣工风险等。施工企业的政策风险主要是宏观环境的变化,包括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为了拿到项目,在投标过程中不考虑自身实力盲目投标、压低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合同风险在很多时候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合同签订时一些条款不够完善,甚至对施工中的风险担保等条款只字不提,造成业主恶意逃债或者拖延债务时,施工企业面临重大损失。竣工风险指的是在项目交工验收后,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工程款不能及时结算。这不仅对施工企业资金周转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延长施工项目的保修期,增加相关费用支出,使建筑施工企业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严重危害,不仅会降低企业的支付能力,扰乱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施工目标,而且会破坏企业的生产能力,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因此,施工企业要重视识别和防范财务风险,切实消除财务风险的不利影响,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

在经济活动中,施工企业受到工程工期长、资金周转慢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经济损失和财务风险。因此,施工企业要重视识别并防范财务风险。

(一)企业负债率过高。在一般情况下,与其他行业相比,施工企业的工期较长、资金需求量大,所以会造成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高于其他行业或者企业。但是,如果施工企业已经采取各种措施,依然没有及时回笼资金,造成企业长期保持高负债状况。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不仅增加了企业债务,使企业承担着较大利息,而且会造成企业的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给施工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较大隐患。

(二)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在很多施工企业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工程款无法及时回收,这也会对的企业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在经济活动中,如果债务人的资金状况产生问题,那么施工企业的工程款极有可能成为坏账,企业就会遭遇严重损失。在很多时候,不少施工企业在在开展项目时,没有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结果就造成应收账款余额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财务现金流压力凸显。不少施工企业盲目追求经营规模的扩张,而盈利模式却比较单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非主业的投资过多过滥,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由于表现为,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偏低,无法及时有效偿还到期债务,造成很多生产经营所需机器设备的投入需要靠银行借款帮忙解决,企业发展面临严重困境。

二、防范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对市场预测、物资采购、项目招投标以及施工生产、工程管理及验收等各环节加强控制,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控制制度。首先,制定并执行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需要制定科学严密的计划,准确编制施工预算。其次,严格落实项目承包责任制,坚决避免以包代管,切实强化对施工过程的监督与控制,要根据工程项目赢利状况合理确定项目经理及相关负责人的薪酬待遇,充分发挥项目承包责任制的积极作用。最后,严格对合同履约过程的把控:(1)要注重提高合同的履约率。由于合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对施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在保证工程建设进度的前提下,加强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认真排查安全隐患,消除安全事故。(2)要严格按图施工,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或者因为建设单位的原因所造成的停工等情况,必须按照要求办理工程签证,努力降低或消除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从源头提高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视并认真对待项目合同及相关条款。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极力承揽工程项目。但是,如果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只追求数量对风险考虑不足,就会降低企业利润,甚至造成企业的亏损。因此,施工企业要重视并建立起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机制,对工程项目潜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在此基础上再决定是否签订项目合同。在投标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可投入设备、材料的市场价格、施工环境、企业施工及管理水平、企业安全质量控制以及财务能力等。施工企业在签订项目合同过程中,要坚持资金不到位工程不能揽、大量垫支的工程不能揽以及“三边”工程不能揽的原则,切实从源头防范财务风险。另一方面,重视项目合同中索赔条款的设定。尽管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也要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学会通过合同条款化解潜在风险。尤其是在当前建筑及施工市场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企业更要重视化解并防范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索赔条款,合理规避财务风险。

(三)加强项目建设中的成本管理。增强施工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根本举措。因此,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控制,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施工企业要结合项目建设规划,根据相关技术资料、施工现场条件以及工程建设目标等因素,制订出科学完善的施工方案,努力缩短工程建设工期、提高建设质量,这样就达到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目的。其次,施工企业在制定科学完善的施工方案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成本控制目标,尤其是要加强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和费用加强监控,深入开展价格调研活动,加强对经济运行及价格波动情况的分析,严格控制项目的生产成本和费用。再次,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广泛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新的施工技术,这样不仅节约了施工材料和工程建设时间,而且缩短了项目施工周期,节约了企业成本,提高了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施工企业要严格落实成本管理制度,对于违反相关成本管理的行为,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四)建构科学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将会更加复杂。因此,施工企业要努力构建科学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财务风险。首先,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相关部门要制定出科学的方案,逐步推动集中会计核算,通过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等措施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控能力,建立健全标准化会计核算体系,加强并完善企业的财务治理。其次,统一规范施工企业内部的会计政策、科目及报告体系,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为企业管理层开展财务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支撑和数据保障。最后,加强对财务风险数据的分析。要重视对施工企业的财务指标异动、债务结构、支付能力以及对外投资等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运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及时准确发现企业施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形成企业的财务风险评级报告,并根据风险等级向企业管理层提出警示和建议。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状况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施工企业健康发展。

三、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施工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当前的经济活动中,很多施工企业由于宏观经济下行业压力大、工程建设周期长、企业盲目承接项目以及企业自身内部管理混乱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财务风险的识别、防范和管理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施工企业必须要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加强管理,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项目建设中的成本管理、构建科学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不断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推动施工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令华,刘妍.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16).

[2]邹强.浅谈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J].贵阳市城乡建设学校学报,2010(12).

[3]张献奇.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现代企业,2009(4).

[4]安伟.以技术经济指标为基础建立预算标准成本体系[J].现代经济信息,2009(2).

[5]鲁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研究[J].商业会计,2012(10).

作者简介:徐斌(1967-),女,广西桂林人,广西蓝天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管会计,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承接工程建设项目的难度显著增加,企业在发展中潜藏的财务风险日渐凸显。一般来说,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偏离预期目标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合同风险,竣工风险等。施工企业的政策风险主要是宏观环境的变化,包括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为了拿到项目,在投标过程中不考虑自身实力盲目投标、压低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合同风险在很多时候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合同签订时一些条款不够完善,甚至对施工中的风险担保等条款只字不提,造成业主恶意逃债或者拖延债务时,施工企业面临重大损失。竣工风险指的是在项目交工验收后,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工程款不能及时结算。这不仅对施工企业资金周转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延长施工项目的保修期,增加相关费用支出,使建筑施工企业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严重危害,不仅会降低企业的支付能力,扰乱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施工目标,而且会破坏企业的生产能力,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因此,施工企业要重视识别和防范财务风险,切实消除财务风险的不利影响,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

在经济活动中,施工企业受到工程工期长、资金周转慢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经济损失和财务风险。因此,施工企业要重视识别并防范财务风险。

(一)企业负债率过高。在一般情况下,与其他行业相比,施工企业的工期较长、资金需求量大,所以会造成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高于其他行业或者企业。但是,如果施工企业已经采取各种措施,依然没有及时回笼资金,造成企业长期保持高负债状况。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不仅增加了企业债务,使企业承担着较大利息,而且会造成企业的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给施工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较大隐患。

(二)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在很多施工企业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工程款无法及时回收,这也会对的企业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在经济活动中,如果债务人的资金状况产生问题,那么施工企业的工程款极有可能成为坏账,企业就会遭遇严重损失。在很多时候,不少施工企业在在开展项目时,没有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结果就造成应收账款余额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财务现金流压力凸显。不少施工企业盲目追求经营规模的扩张,而盈利模式却比较单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非主业的投资过多过滥,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由于表现为,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偏低,无法及时有效偿还到期债务,造成很多生产经营所需机器设备的投入需要靠银行借款帮忙解决,企业发展面临严重困境。

二、防范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对市场预测、物资采购、项目招投标以及施工生产、工程管理及验收等各环节加强控制,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控制制度。首先,制定并执行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需要制定科学严密的计划,准确编制施工预算。其次,严格落实项目承包责任制,坚决避免以包代管,切实强化对施工过程的监督与控制,要根据工程项目赢利状况合理确定项目经理及相关负责人的薪酬待遇,充分发挥项目承包责任制的积极作用。最后,严格对合同履约过程的把控:(1)要注重提高合同的履约率。由于合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对施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在保证工程建设进度的前提下,加强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认真排查安全隐患,消除安全事故。(2)要严格按图施工,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或者因为建设单位的原因所造成的停工等情况,必须按照要求办理工程签证,努力降低或消除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从源头提高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视并认真对待项目合同及相关条款。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极力承揽工程项目。但是,如果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只追求数量对风险考虑不足,就会降低企业利润,甚至造成企业的亏损。因此,施工企业要重视并建立起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机制,对工程项目潜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在此基础上再决定是否签订项目合同。在投标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可投入设备、材料的市场价格、施工环境、企业施工及管理水平、企业安全质量控制以及财务能力等。施工企业在签订项目合同过程中,要坚持资金不到位工程不能揽、大量垫支的工程不能揽以及“三边”工程不能揽的原则,切实从源头防范财务风险。另一方面,重视项目合同中索赔条款的设定。尽管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也要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学会通过合同条款化解潜在风险。尤其是在当前建筑及施工市场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企业更要重视化解并防范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索赔条款,合理规避财务风险。

(三)加强项目建设中的成本管理。增强施工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根本举措。因此,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控制,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施工企业要结合项目建设规划,根据相关技术资料、施工现场条件以及工程建设目标等因素,制订出科学完善的施工方案,努力缩短工程建设工期、提高建设质量,这样就达到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目的。其次,施工企业在制定科学完善的施工方案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成本控制目标,尤其是要加强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和费用加强监控,深入开展价格调研活动,加强对经济运行及价格波动情况的分析,严格控制项目的生产成本和费用。再次,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广泛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新的施工技术,这样不仅节约了施工材料和工程建设时间,而且缩短了项目施工周期,节约了企业成本,提高了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施工企业要严格落实成本管理制度,对于违反相关成本管理的行为,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四)建构科学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将会更加复杂。因此,施工企业要努力构建科学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财务风险。首先,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相关部门要制定出科学的方案,逐步推动集中会计核算,通过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等措施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控能力,建立健全标准化会计核算体系,加强并完善企业的财务治理。其次,统一规范施工企业内部的会计政策、科目及报告体系,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为企业管理层开展财务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支撑和数据保障。最后,加强对财务风险数据的分析。要重视对施工企业的财务指标异动、债务结构、支付能力以及对外投资等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运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及时准确发现企业施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形成企业的财务风险评级报告,并根据风险等级向企业管理层提出警示和建议。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状况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施工企业健康发展。

三、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施工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当前的经济活动中,很多施工企业由于宏观经济下行业压力大、工程建设周期长、企业盲目承接项目以及企业自身内部管理混乱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财务风险的识别、防范和管理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施工企业必须要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加强管理,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项目建设中的成本管理、构建科学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不断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推动施工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令华,刘妍.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16).

[2]邹强.浅谈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J].贵阳市城乡建设学校学报,2010(12).

[3]张献奇.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现代企业,2009(4).

[4]安伟.以技术经济指标为基础建立预算标准成本体系[J].现代经济信息,2009(2).

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篇2

论文摘要: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既有企业财务活动所处的环境等客观原因,也有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等主观原因。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对财务风险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企业利润或股东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因此,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客观原因

企业财务活动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

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资金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金结构的核心问题是负债资金在企业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能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反之,当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负债越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越高,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就越低,严重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这时,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利率、汇率变动的影响。由于企业负债的利息率一般是固定的,如果未来利率呈下降趋势,企业仍然要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未来利率呈现上升趋势,企业尽管只需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低的利息,但随着利率的持续上升,货币升值压力增大,一旦货币升值,则企业还本负担加重,从而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如果采用外币融资,汇率的不断变化也必然会产生财务风险。

2.主观原因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合理、经营状况不佳、资金运用不当等导致财务风险。

风险意识淡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控制偏差和处理突发危机事件的经验缺乏,企业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就弱,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时束手无策。

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科学性。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技术和措施

1.财务风险的防范技术

分散法。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回避法。企业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的财务风险,在保证预计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转移法。企业可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一种风险预防和控制方法。

降低法。风险事件的发生既有其客观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时尽管采取了很多预防控制措施,但风险损失还是发生。因此,企业有必要合理安排资源,即便某一风险事件发生,也不至于对企业整体产生重大损失。

2.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的外部环境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但对企业财务风险却有重大影响,所以说环境的变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机会也隐藏了危险。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要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就应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针对筹资风险的不同成因,防范与控制筹资风险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投资风险。二是注重筹资杠杆,适度举债,优化资金结构,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三是合理调度资金,维护资产的流动性。四是建立偿债基金,增强风险自担能力。偿债基金是企业为了按计划偿还债务而事先提取的一种准备金。偿债基金的强制性设立,增强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但它减少了企业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导致现金枯竭,也变相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预防和控制资金回收风险的措施有:一是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销售方式。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为控制资金回收风险,企业只能对信用状况好、偿债能力强,达到企业信用标准的客户采取赊销方式,并将累计赊销金额控制在信用限额范围之内。二是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对于盈利能力大、偿债能力强、信用状况好的客户,可以选择风险比较大的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购销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扩大销售网络,同时发生坏帐损失的可能性也较少;反之,则应选择风险比较小,约束能力强的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减少坏帐损失。三是制定合理的收帐政策,及时催收货款。应收货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减少企业损失。

掌握风险防范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正确理解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风险防范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研究风险的基础上,用最有效的方法把风险导致的不利后果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行为。企业各部门、各人员,特别是企业的决策管理部门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思,不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对内融资,也不论是研制产品还是销售产品,都应预测估计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企业的承受能力,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在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以降低经营的盲目性和决策的随意性。

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思,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项基础工作,使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思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引进科学的风险管理程序,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用活财务风险管理方法。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识别和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成因、预防和控制风险、处理风险损失的有机过程,在风险识别、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应付风险的方案和措施,制定企业财务战略和计划,优化财务决策和控制方法,健全财务信息的控制系统,出现风险及时处理减少损失。加强制度建设首先建立客户管理制度,加强对客户信用的调整,形成一套适合本企业的风险预防制度,把财务风险降至最低。其次建立统计分析制度,应通过完善的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再次建立科学的内部决策制度。对风险较大的经营决策和财务活动,要在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中进行严格的审查、评估、论证,通过集思广益,尽量避免因个人决策失误而造成的风险。

总之,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管理有足够的重视,对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有效开展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监测与预警,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苏淑欢.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26—328.

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篇3

1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特征

财务管理之所以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有着莫大干系。在财务活动的组织管理过程中,财务风险转变为损失的几率很大,几乎每一环节的问题都可能导致该状况的出现,使得企业的盈利和偿债能力降低。当然,多种盈利机会也可能蕴含在财务风险中,风险越大往往意味着潜在盈利性也越高。企业要想在光怪陆离的社会环境中求得发展,必须正视财务风险,采取防范措施。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才能够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控制。总体而言,财务风险在国有企业中所具备的特征如下:

1.1客观性。财务机制会因为财务风险而不稳定甚至面临财务损失,因此必须控制好财务风险。其次,企业不可能完全消除财务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

1.2不确定性。风险在具体到某一事件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时是不确定的。财务风险的发生是概率事件,不可预测。有效控制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的关键在于对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控制。

1.3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毋庸置疑,风险可能会带来损失,但风险也意味着收益,并与收益成正比。即风险的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

1.4普遍性。企业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都蕴含着财务风险,并在各种财务关系上有所体现,它是财务系统各种矛盾的整体反映。

2国有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因素分析

2.1对宏观经济环境依赖性太强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它对周围经济环境的依赖性很强。近年来,国内经济形式复杂,国企的发展深受通货膨胀、外汇问题等影响。其财务系统因其较大的规模而相对稳定,但也正因如此,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不能及时的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部分国企利用金融衍生产品参与市场活动的做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效益,也可以有效规避市场竞争的风险,但却增强了企业对外部市场环境的依赖性。

2.2企业负债率过高

经济学指出,适当的负债经营能够起到杠杆的作用,使内部的资本结构趋于合理,能够使国有企业做到合理避税。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几率会因为负债比例过高而大大提高。从企业负债结构分析,短期负债过多,对银行依赖度较大,企业一旦出现危机,就会增加支付风险,同时增加融资成本,给财务风险形成埋下了隐患。我国国有企业由于特定的历史,以及现存体制状况等因素影响,往往负债率过高,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2.3管理制度不合理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内部的稳定的管理制度适应性和应变性相对较慢。在国有企业中,各部门权责划分不清,在资金管理、使用和利益分配方面,存在授权控制体系责任不明,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无法得到基本保证,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国有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受到影响,所以说,内部管理制度的滞后性也是造成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2.4员工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缺乏

国有企业由于用人机制的影响,缺乏对员工科学的绩效考核,员工缺乏竞争意识,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也往往风险意识不强,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及时提供决策数据依据,从而导致无法为领导者提供科学、全面的信息,员工缺乏财务风险的预见性和防范意识极大的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财务危机的发生常常源于不当的风险处理,财务管理者要想及早发现财务风险以避免失败,应该跟踪、监控财务运营过程,并使财务预警系统得以建立。

3.1提高国有企业应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灵活性

国有企业虽然无法影响到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但对其经济环境变化也并非无计可施。通过分析研究国有企业周围的经济环境变化,在总结变化趋势及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应变措施的制定,对财务管理政策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可使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得到提高,以有效降低因环境变化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3.2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这其中,建立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规避资本运营及资金管理风险最有效的方式,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不断监督和反馈国有企业的资本营运过程,运用多种财务预警指标的计算、比较和分析,检查财务状况有无呈现不稳定现象,对可能或将面临的财务危机实行预测预报,为企业了解所处的财务风险状况提供新的思路。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预警机构需要独立开展工作,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过程,只有预警组织制度的实施经常化、持续化,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企业要综合运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适时改进和完善,全盘统筹考虑,以增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自觉性,有效保护投资者的正当利益。

3.3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我国市场经济初期更是不可避免。企业面对财务风险不能消极应付、简单回避,应在财务风险的监测、识别、诊断基础上,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综合运用多种策略予以控制,减少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建立科学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解决好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之间,以及企业与政府、债权人之间的收益分享和风险分担的关系。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权责关系。

3.4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

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思想道德建设应当不断被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应该被贯穿在整个财务管理活动中。为国有企业的领导者作出科学的投资决策提供数据分析和依据,是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财务人员才能够做到的,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周树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对策[J].会计之友,2009(11).

[2]柳树梅.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控制与防范措施[J].贵州师范学报,2011(7).

[3]于海波.浅谈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J].产业经济,2010.153.

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篇4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类型防范及控制

所谓的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者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如今,每个企业都面临着这无处不在的风险,因此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一、财务风险的成因

获利是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将自身做大做强是现代企业所追求的主要目标。简言之,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做大,资金的投入也随之增多,但是瞬息万变的的市场环境,导致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很多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误,这其中既包含企业外部的因素,又有企业内部的因素。不同原因导致财务风险的形成不同。现将财务风险的形成因素归结如下:

1.外部因素

企业财务管理所处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由于企业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因此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外部因素,主要由于经济环境、体制以及政治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外部因素不受企业的控制,因此必须要学会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以避免造成企业的巨额亏损。

2.内部因素

(1)企业财务管理

因为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这说明财务活动必然存在相应的风险,而目前有很多企业的财务都存在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再者,风险意识的淡薄,没有对财务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自身认识的狭隘,缺乏正常的市场风险分析,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就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现状分析,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是存在的主要的现象。

(2)筹资过程中,控制财务风险不到位

资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风险水平和企业的总体偿债能力。企业的不同筹资组合将直接影响筹资成本的高低与筹资风险的大小。企业在负债能力上具有杠杆效应,但是企业经营效益不佳时,这种杠杆作用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使整个企业也蒙受相应的损失。

(3)投资的盲目性

部分企业存在盲目追求规模效益的过程中,通过资产的重组等方式不断的扩大企业的规模,通过扩大企业的规模来进一步的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但是,事实上过分的追求规模经济很有可能加大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1.加强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企业管理层人员拥有全面的财务风险意识,是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思想保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企业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以应变突如其来的风险。具体措施如下:作为企业主管及以上领导要对单位的经营风险负主要责任,对于企业的重大的财务收支严格把关。会计师是管理者的参谋,需要起到良好的监控作用,对于内部因素导致的财务风险起到重要的防范作用。

2.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

财务风险的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造成的,因此企业不仅要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出现企业没有能力偿还债务,这样也能间接的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使企业为自己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3.进行多元化经营,分散投资风险

所谓多元化经营是将企业筹集来的资金投放于多个项目,这样可以将亏损和盈利分配到不同的项目中,通过各个项目的互相弥补,缓冲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这种多元化经营,书面意思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在具体实施到企业中,需要相关决策人对项目以及市场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之后,综合权衡,进而具体的施行。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防范绿色屏障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用以监控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出现的潜在风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一套现代化的系统,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和概率分析的基础上,是做出财务决策的重要依据,有效运用预警系统可以有效的应对不良情况的发生。鉴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以及存货三者的稳定关系,可以就此建立短期的财务预警系统,一旦三者中有一项出现失衡,都可能引发企业危机,因此,在建立系统时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一个规模较大、运营稳定的企业只有短期的预警系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长期的财务预警系统,主要是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入手准备的。一套科学的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及时提醒财务人员采取相关的措施化解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应对风险企业采用较多的是回避、控制、接受和分散等,而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

1.控制筹资活动风险

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如若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的效益,那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以及偿债能力,也就加大了财务风险。因此,在筹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渠道拓展投资时一定要谨慎,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若在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周密的财务分析是造成经营失误的重要原因。所以,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对企业内经济活动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整体的监督和管理、对筹集资金对公司经营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是控制风险的重要举措。

2.控制投资活动风险

在进行企业项目投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风险因素的分析,注重投资收益率和相应风险之间的权衡,以收益风险作为决策的依据,以此选取投资收益风险最佳的方案。在投资过程中风险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在最终的投资决策中选择收益性、风险性和稳健性三者最佳的组合为投资依据,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证投资的预期效益。

3.控制回收资金风险

在销售方式的选择过程中,要分析客户能否按照约定付款进行可行性分析,以此为依据选择具体的销售方式。从回避资金回收风险的角度分析,采用现销的方式出售商品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但是迫于现实情况的影响,不是所有的销售都可以采用现销方式销售。所以,对于企业信用好、偿债能力强的客户可以采取赊销的方式。此外,对于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必须提前做好坏账准备,尽最大可能防范和规避回收风险。

4.控制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是企业整个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主要分为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个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因此必须要控制好二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控制收益分配风险。

总之,若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措施,财务风险将随之产生一系列的财务杠杆作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收益。因此,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志元.浅议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09(05)

2.伊建峰.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1(05)

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篇5

【关键词】担保企业;财务风险;风险种类;风险来源;防范措施

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担保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和客观性,为担保企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特别是各中小型企业的经营效益参差不齐,其信誉和偿债能力也各不相同,为担保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一、担保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

要想对担保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就必须首先了解担保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别的风险特征和形成原因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本文主要从担保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方面进行了研究,将担保企业的财务风险分为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四种类型。

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对担保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是强制性的。在经济发展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国家就会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例如各种调整性的经济政策和行业政策的改变。而在经济发展中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各种企业,而一旦企业的经营环境受到影响,担保企业必然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进而为担保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政策风险。

2.法律风险

法律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完善,将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更是与各种法律法规息息相关。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各种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地完善,在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如果担保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没有及时了解和应用修订后的法律法规,就有可能使企业面临各种法律风险,增加了担保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

3.市场风险

市场对企业的影响是最大也是最直接的,市场中的企业容易受各种市场条件变化的影响。例如市场利率的变化、新的行业竞争者的加入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担保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

4.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主要是由担保企业的主观经营状况引起的,企业可以通过改善战略计划、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来应对经营风险。但是,一旦担保企业的管理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和经营战略、或者与其他方面产生纷争导致诉讼失败等,都会使担保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

二、担保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

担保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内外两个方面,从担保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来进行研究,其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受保公司

由于很多受保公司都是中小型企业,其信用和偿债能力都不是很高,而且很多企业的贷款资金不是用于自身的生产经营而是用作其他的风险投资,为担保企业的资金收回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这种情况会导致受保公司的经营风险增大,一旦发生债务危机而违约,很多受保公司都会消失逃债,影响担保企业的正常经营。

综合来看,受保公司带来的财务风险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方面是受保公司在进行贷款的时候,没有提供真实的财务会计报表,没有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如实的反映,增加了担保企业的财务识别难度;另一方面是受保公司的抵押物的评估价值与其实际价值不相符合。一些企业为了获得贷款额度,与评估机构串通一气,对受保公司的抵押物做出与实际r值不相符合的价值评估,或者是抵押物的信息不够全面,评估机构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也会导致抵押物的评估价值与其实际价值不相符合。

2.合作银行的风险

银行业在我国属于垄断行业,在与企业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双方处于一个不对等的地位。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的时候,总是想获得更大的贷款利益但是又不想承担可能出现的贷款风险。此时,银行就会利用国家政策的影响,随时提高企业的贷款门槛或者是提前收回贷款,而一旦企业无法偿还贷款,就需要第三方担保企业进行偿还,使担保企业的资金周转发生困难,极大地增加了担保企业的财务风险。

3.行业环境风险

担保行业的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担保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市场准入条件不完善,很多没有足够的注册资金的担保企业也能进入该行业,担保企业的实力差距悬殊会导致相互之间的恶意竞争,十分不利于担保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很多担保企业的制度不够完善,业务操作简单随意,从而为自己带来了不必要的财务风险。

4.担保行业的资金担保业务带来的风险

任何企业的经营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担保企业也不例外。很多担保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收入,盲目地扩大业务范围和提高担保额度,但是很多受保公司到期时又无法按时足额还贷,使担保企业发生财务困难,为担保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

5.担保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担保行业的风险虽然很大,但是其收益相应地也很高,因而吸引了很多人员不断加入该行业。但是这些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在进入行业的时候得不到有效的考察,所以很多素质不高、能力不够的人员就流入了这个行业。如果担保企业的工作人员没有具备一定的专业胜任能力,就会在担保业务的过程中与他人勾结、受贿,或者不能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担保服务,为担保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增加担保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担保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担保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寻找有效的方法去应对各种风险,全面考虑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

1.完善来自于受保公司的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受保公司带来的风险是担保企业财务风险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对受保公司带来的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担保企业可以从保前和保后两个方面来采取应对措施。一方面,担保企业要对受保公司进行详细的保前调查,对受保公司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认真地分析,核对其财务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同时对受保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调查,对其信誉度和偿债能力进行合理的评估,减少担保企业的担保损失。此外,还要对受保公司的抵押物的真实价值进行评估,避免受保公司虚报抵押物的价值骗取高额的担保资金,为担保企业带来损失。

另一方面,要对受保公司进行直接和间接的保后风险控制,实时掌握受保公司的经营情况,对其偿债能力进行及时的评估,使担保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资金收回的压力。

2.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努力建立平等的风险共担机制

担保公司在平常的业务往来中要加与银行的合作和沟通,及时了解银行的贷款动向,使担保企业能及时做好风险防御准备。此外,担保企业要与银行进行协商,争取与银行建立平等的风险共担机制,尽量减小担保企业的财务风险,促进担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及时掌握有关的政策和法律变动情况,降低担保企业的经营风险

国家的政策和法律变动对于担保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担保企业要及时掌握国家的政策和法律变动情况,并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政策和法律的内容进行学习、分析和研究,及时对企业的经营业务进行相应的调整,切实保障担保企业的合法利益。避免担保企业进行盲目地经营,而没有有效地利用政策和法律来提高自己的经营效益。

4.加强对担保企业的业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企业的运行是靠人来操控的,而一个企业要想长期有效地运行,就必须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担保企业要加强对企业业务人员的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促使业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加强自我约束,提高业务办理能力,为客户提供高效、高质的担保服务,提高企业的权威和知名度,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四、总结

担保企业的发展为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也促进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但是担保企业在进行担保业务的过程中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面临财务风险。因此,担保企业要及时发现并解决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担保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杜素静.融资性担保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探讨[J].中国经贸,2016,(10):276-277.

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篇6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述

一个健全的企业管理,需要有财务管理的参与决策,而财务风险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如果能够正确认识企业的财务风险,并对之采取相应的规避方法与防洪措施,将有助于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做好财务防范风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有深层的了解,就必须先了解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情况。而企业财务风险一般是指企业在遇到市场竞争、行业挤压等等发展问题时出现的财务工作不能顺畅运转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的财务风险:一是狭义概念之下的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相关财务决策中出现的非确定性的工作。比如企业在进行贷款以后却不确定具体什么时候可以将贷款还上。还有一种情况指的是企业在进行相关投资以及融资之后,由于出现了各种不确定的市场风险而导致的企业的实际收入与预计的收入发生巨大偏差的现象。二是广义概念之下的财务风险,这种观点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全部都是企业自身经营风险的体现。在新时代环境下的市场经济往往会出现一些非常随机的经济危机,而企业面临经济风险和危机的时候,除了具体的资金损失外,还会出现一些设备、人员上的损失,而这部分不属于经济性质的损失也可看作是经济损失,企业也会因为这部分损失的出现而导致收入减少、发展缓慢等。这种对企业风险的看待方式,从企业自有资源的整体上分析了风险的来源于损失,实际上比较全面。

二、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合同出现明显的不公平现象导致的财务风险

一般情况下,企业成立以后都会得到一定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合同的签订,而合同的签订都会涉及到相关条款的规定。比如一些工程以及货物的相关合同,由于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类型的企业所处的经济范围都缺乏相应的监管制度,导致企业在合同签订的时候没有相应的科学参考,而且在合同签订以后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而企业在日后履行合同规定的时候出现乏力的现象,使得企业的支出大幅增加,而受益大幅度减少,出现明显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相关项目的投资风险

企业要想得到发展的机会,除了市场变化带来的机会以外,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投资进行发展,而企业的投资质量以及投资的目标将决定着企业投资的正确性以及投资未来的发展,可以说企业的投资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收益。

(三)企业运营的成本失控带来的风险

我国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行业垄断现象的发生,新兴的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惜放弃收益,而一味地增加产品的成本,提升产品的质量,以此来增加自己的销售量,而一段时间之后,由于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已经有了定性的要求,而企业产的制作成本却在不断的增加,导致企业只能继续增加产品成本,企业产品的制作成本巨幅增高,整个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就快速提升,导致企业的产品销售带来的收益本能够满足企业日常运转以及产品生产的资金需求,甚至还需要从企业其他部门抽调资金来支持产品生产,最终因企业成本失控而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过强带来的财务风险

在实际的企业发展进程当中,难免会出现企业资金紧张的发展时刻,而一般情况下,企业都会选择从银行贷款,而企业从银行贷款导致企业自身通过运营结局财务紧张问题的能力严重下降,而如果企业想要扩大规模,就必须进行更大数目的贷款,企业的运营一旦出现问题,银行为了自身利益,就会紧急要求企业进行还贷,企业这个时候没有资金还款,就会出现严重的资金信誉损失以及各种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的日常运转,如果这种现象长期得不到解决,等待企业的可能就会使倒闭破产。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分析

一是企业应该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对自身发展的经济能力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且还应该对自身未来的发展环境有准确的预测,这样企业就能够在遇到资金周转不灵之前早做准备,把握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资金运行规律,制定出多种应急措施,有效的调整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与资金的周转周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是企业应该提升自己的财务决策的水平,企业的经济决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企业盈利的根本,企业应该不断提升财务决策人员的专业素质,让他们对企业的财务决策有深层的认识,而且应该充分考虑到所有可能影响决策结果的现实性因素,减少决策失误的可能性。企业在内部设立决策责任制,将财务决策附在责任制身上,这样决策人员对财务决策就会更加细致小心,会更侧重于选择对企业经济发展更加有力的决策方案。

三是企业建立健全相关的财务风险的控制机制。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出现不确定性的,而是随着市场环境以及自身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的,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设立风险控制部门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企业在遇到财务风险的时候,就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采用应急预案,不至于导致企业因为财务风险完全陷入瘫痪。

四是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当中,应该积极使用各种先进的财务控制技术与策略,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遇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企业遇到财务风险的时候也应该有相应的策略进行缓解,比如①风险规避的相关策略②预防风险发生的策略③遇到风险时的分散风险策略④风险的多目标转移策略等等。这些策略都对企业预防财务风险有很大的帮助。

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篇7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及原因

(一)企业并购定价风险分析

在并购过程中,由于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不当而导致并购企业财务状况出现损失的可能性。其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企业在进行并购定价时,主要考察目标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其外部环境,由于目标企业可能对影响价格的信息不作充分、准确的披露,就使并购方无法全面掌握目标企业有关情况,直接影响了并购价格的合理制定。

2.企业价值评估体系还不完善。

国际上通行的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的三种方法是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得到的并购价格也不相同。并购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并购动机及掌握资料信息的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评估方法,但多数企业选用的方法往往都不能达到预计的要求。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指对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评估,它包含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而现金流量的现值是以资金的时间价值为基础而对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得出的,故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很难具体量化。

(二)企业并购融资与支付风险分析

按照资金的来源不同,企业并购的融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内部融资,二是外部融资。企业的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混合证券支付、杠杆收购支付及承债式支付五种。融资与支付方式的选择常常关联在一起,一旦并购企业没有采用适合的融资与支付方式,就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甚至使整个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在融资与支付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财务风险:

1.资本结构风险

采用贷款、发行股票等较为传统的方法,狭窄、单一的融资渠道不能够使并购企业很好的防范融资风险,比如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本身的资产负债率就过高,此时不适合采用债务融资,但是股权融资又有严格的限制,这时企业就不能达到运用丰富的融资渠道来调节资本结构的目的。

2.流动性风险

企业需要平稳地发展就必须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在并购活动中,保持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以现金支付的并购活动以及以负债融资进行的并购活动,会使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增大。使用现金支付方式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由于企业并购需要大量的现金,这就使得并购市场的进入产生壁垒,不能及时筹到大量现金的企业只能望而兴叹,放弃收购;其次,并购方因支付巨额现金而导致资金紧张的局面,影响了其并购后的整合和经营。现金支付是一大笔开支,企业会背负上巨大的债务负担,还有高额的利息负担,而且现金支出导致企业内部经营资金不足,对后续的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这样便发生了连锁反应,恶性循环,有可能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3.控制权分散风险

并购企业在采用股票支付方式时,参与利润分配的股本数会有所增加,自然,每股收益就会被稀释,致使原有股东的收益会被稀释,如果企业所发行的新股数过多,就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甚至可能使原股东的控制权丧失。

(三)企业并购整合期风险

在并购交易完成后,还必须对并购的公司健康发展而花费整合成本,而财务上的整合又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并购企业未对本企业的资金状况和管理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如今很多并购企业在做出并购决策时,对自身的发展和定位仍不明确,所以并购完成后不一定会产生预期的财务协同效应。一般对多数并购企业而言,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双方的财务考核体系均是不一致的,由于与企业有关的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可能是不真实的,而且双方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一致,故很难在完成并购后将双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整合处理。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定价风险防范措施

1.改变信息不对称,提高信息质量

并购企业应尽量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并购方可以聘请投资银行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审定目标企业并且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在此基础之上的估价较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

2.选择适当的价值评估方法

不同的并购活动,应当选择适合其特性、最能准确评估其价值的价值评估方法。一般情况下,如果并购企业实行并购活动的目的是要取得目标企业的继续经营权,而目标公司也能在并购后持续经营,此时,应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

(二)融资与支付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融资风险的规避

合理搭配不同融资渠道,控制融资风险。对于并购企业来说,如何选择并购融资工具通常有两方面考虑:一是现有融资工具和融资环境能否为企业提供及时、足额的资金保证;二是何种融资成本最低而风险较小,有利于优化资本结构。在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上,我们应该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要对各种融资方式的成本进行分析,不同的融资方式其成本的形成、核算和支付方式各不相同。二是融资方式的选择程序。

2.企业支付风险的规避

(1)正确选择适合企业的支付方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支付方式,来达到规避支付风险的目的。

(2)选择多种支付方式相结合。随着我国并购有关的政策和市场的不断完善,并购企业必须从长远的利益出发,有机的与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相结合,采用股权、债券、现金等多种不同的支付方式进行组合。

(3)推迟支付协议。如果并购企业无法一次性支付并购款,这时可以要求并购企业推迟支付部分或全部款项,或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同时收购协议可以制定为弹性的。可以根据目标企业被收购之后经营状况的好坏,盈利增长的快慢,来确定支付金额的大小,盈利多,支付的多,反之亦然。

(三)对企业并购整合期风险的规避

1.财务经营战略的整合

企业在扩大经营规模同时,应注意将有限的资源在不同的业务单元之间进行有效分配,使公司的经营业绩得到提高,创利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与企业的策略相融合、扣除不良资产、提高企业自身的资金利用效率。并购企业也要从负债的角度出发,调整资本结构,避免并购后可能遇到的偿债风险。

2.财务制度体系的整合

不同企业所对应的财务制度体系也是不一致的,因此,在实现并购后,财务制度体系也要进行相应的整合,包括对资金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利润管理制度等都要进行整合,这样才能保证今后企业对于资产使用的效率。

3.需要整合的是双方财务部门人员

只有对财务部门人员进行有效地整合,才能使今后的财务权利和职能有效地相容,其中要分离不能互容的岗位。

总之,企业并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种特有经济行为,只要遵循并购原则,规避各种风险,就一定会使企业在高速运转中导入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张丽媛.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2.

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篇8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成因措施

企业并购是一项充满风险的活动,无论是企业在并购准备阶段,还是在并购运营阶段,或并购后的管理阶段,都会伴随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可能会给企业并购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1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

1.1并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价值评估风险

企业间的并购活动是一项复杂而又对企业发展影响重大的经营活动。企业在并购前对目标企业进行调查并充分了解目标企业信息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对目标企业的选择还是对并购企业价值评估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确定目标企业后,并购双方关注的是如何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作为并购价格制订的基础,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大小是并购谈判的焦点,它是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目标企业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目标企业预期收益的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质量。而信息质量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目标企业是否是上市公司。如果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则并购方相对比较容易取得其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目标企业若不是上市公司,则并购方要获得其高质量的信息资料的难度要大一些,容易形成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另一方面,并购双方是敌意的,还是友好的。在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一般比较信赖会计报表,根据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目标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然而,会计报表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的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不同的影响。另外,目标企业财务报表如果蓄意被目标企业管理当局舞弊,一般也很难发现。

并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还取决于价值评估方法。目前我国企业并购缺乏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在并购过程中,人的主观性因素对企业价值评估影响较大。

1.2并购动机带来的战略选择风险

企业在实施混合并购时,如果盲目地进行经营领域的拓展,特别是进入一些非相关性新领域,就有可能导致范围不经济。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进入新行业的成本较高,当企业向不熟悉、与现有业务无关的新领域扩展时,要承受技术、业务、管理、市场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将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混合并购将过多的资金投入到非相关业务中,会削弱原主营业务的发展、竞争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如果当主营业务遇到风险,而此时新的业务未能发展成熟,或其规模太小,就有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

1.3并购带来的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方式的选择,一方面取决于企业对并购成本与预期收益的比较,另一方面受制于外部市场环境。在并购支付上我国主要有承担债务式、现金购买式和股票交易式,每种支付方式都有它特有的风险程度。企业并购往往需要大量资金,所以并购决策会对企业资金规模产生重大影响。在实践中,并购动机以及目标企业并购资本结构的不同,会造成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自有资金与债务资金投入比率的种种差异。与并购相关的融资风险还包括是否可以保证资金需要,融资方式是否适应并购动机,现金支付是否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杠杆收购的偿债凤险等。正因为每种支付方式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及对未来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不尽相同,因而如果企业不能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选择并购方式和支付方式,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

1.4并购后的营运风险

营运风险是指并购方在并购完成后,可能无法使整个企业集团产生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市场份额效应,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经验共享互补。企业的并购固然是企业扩大规模、进入其他行业或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一条捷经,但是在企业并购活动中,由于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财务运作方式的不同,在整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磨擦,或通过并购形成的新企业因规模过于庞大而产生规模不经济,甚至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业绩都被并购进来的新企业所拖累。

1.5反收购风险

在通常情况下,被收购的企业对收购行为往往持不欢迎和不合作的态度,尤其在面临敌意收购时,他们可能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惜一切代价布置反收购战役,这些反收购措施尽管各种各样,但却会对收购方构成相当大的风险。

2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2.1明确企业并购动机,合理制定并购战略

一般而言,并购动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获取市场力量。通过并购活动来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企业通过并购活动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使其在不断增加总体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占领部分市场,迅速获得新的市场机会,提高竞争实力。第二,获取技术优势。加强研发力度,获取技术优势往往是企业争夺市场、提高竞争力的一种主要手段。一般来说,技术上有优势的企业,为利用技术优势进行并购,其并购对象往往会选择一个技术上占劣势的目标企业,特别是当这种劣势使得目标企业不断丢失市场份额及其市场价值的时候,因为技术上占优势的企业会通过先进的技术收购目标企业,从而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赢利能力。第三,获取规模经济效应。并购是扩大规模的有效手段,通过并购使企业规模扩大,因而具有了规模经济的优势,拥有较低的成本,产生并购协同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由于并购的动机多种多样,企业在进行并购决策前要对自己企业和目标企业进行充分的估价和评价,而不是盲目追求并购活动的轰动效应,使并购活动真正符合市场规律,这样不仅会使通过并购活动之后企业的整体财务实力得到扩展和巩固,也会降低并购的财务风险。

2.2充分获得目标企业财务信息,降低并购财务风险

在并购活动中,信息的透明度、真实性是并购企业的关键问题,特别是敌意收购企业。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也是降低并购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只有通过详细的调查分析,才能发现许多公开信息之外的对企业经营有着重大潜在影响的信息。

2.3合理选择价值评估方法,提高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公正性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目前主要有相对价值法、贴现现金流量法、账面价值法等,每一种方法所依赖的会计信息不相同,都带有人为主观因素的判断,因此,并购方应结合所掌握的会计信息选择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使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接近实际,提高并购交易的成功率。

2.4增强管理层并购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测和监控体系

提高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可以从源头上防范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并购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充分分析企业并购所依赖的各种支撑条件。并购行为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要想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效益,必须分析和把握影响企业并购的各种内外部因素或条件。二是积极做好企业并购的财务审核调查。选择合理的并购对象并了解其财务状况,对并购企业是至关重要的。为了确保并购的成功,并购企业必须对目标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审查和分析,特别是从财务角度进行审查,确保目标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并购是一种投资行为,并购方应关注自身与目标企业是否拥有互补优势,在审慎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并购财务目标,制定包括并购价格范围、并购成本和风险、财务状况、资本结构、并购预期应达到的财务效应等并购财务标准,从而准确选择并购方式。另外,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企业对并购风险的预测预警也是建立风险防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并购作为企业扩大规模、迅速占领市场的战略手段,作为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的较佳方式的独特优势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由之而带来的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也是一个值得广泛深入探讨的领域。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相信人们对并购活动的研究会更加透彻,对并购的财务风险问题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真正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谷祺,刘淑莲.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谢亚涛.企业并购的绩效分析[j].会计研究,2003(12)

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篇9

一、并购前的财务风险及防范

并购企业在并购计划实施之前,需要选择并购的目标企业和具体的并购方式,因此,并购前的风险主要是这两个选择所造成的风险。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其选择的并购行为不但应该符合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该符合主购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并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谋求协同效应、实现战略重组,或是为了某些特定目标。因此在并购前必须仔细考虑选择适当的目标企业,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不乏多选择失败的案例。例如许多企业由于盲目进行混合并购或盲目进入不相关领域,最后使企业进入多元化经营的误区,反而拖累了自身,不利于主购企业的发展。这些就是未能很好的考虑选择目标企业的所造成的风险损失。

2.企业的并购方式多种多样,有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及合并。股权收购又有整体性股权收购、控股性股权收购、承债性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又有规模扩张型、借壳上市型、重组型和置换型资产收购四种。每种方式要求的资本数量不同,不同的并购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并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本规模及各方式的优缺点,适当的选择并购方式,减少选择所造成的风险损失。

二、并购中实施阶段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1.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是否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同时是否能够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一种风险。如果融资的安排不当或是与企业运行连接不够完善就会形成融资风险,如果融资过早就会出现承担许多可以避免的利息;如果融资过晚或过慢就会出现资金不足或是资金供给不正常,导致并购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对于融资的安排也是并购过程中的重点。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内部融资是指企业所需的资金均来源于内部的自留资金,内部融资的好处在于不需要支付利息,且没有还贷压力,可以减少企业的并购成本和由于无法还贷可能造成的破产形象,但是也具有不容忽视的缺点;完全运用自有资金,一则我国的企业规模一般较小,无法独自承担并购所需的巨额资金,完全动用宝贵的自有资金进行并购会影响企业对于外部市场的反应能力及抗风险的能力,如果进一步的融资不能够顺利进行,则非常有可能导致企业的正常运行,更不用说企业的并购大计。

外部融资是指企业运用外部手段筹集并购资金的方式,主要包括权益融资、债务融资和混合性证券融资三种。

权益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进行融资。通过大量发行股票进行融资,可以筹集到大量的长期可使用资金,且因为股票本身没有确定的付息日以及归还期限,所以企业的资本风险较小,但是由于股票的发行需要长期的时间,且需要支付的发行费用较高,不利于在并购过程中的资金衔接,更有可能出现由于大量股票而稀释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甚至出现大股东对全企业控制权的丧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借债的方法获得资金的一种手段。通过举债进行融资的资金成本较低,而且所支付的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达到了避税的效果,而且运用举债的方法筹集资金所需时间较短,不会稀释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并且手续简便,利于运用。但是债务融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难以借此方法获得资金,并且银行或债权人对于资金的提供有较苛刻的条件。一旦企业不能合适的掌握负债尺度,过高的负债率或造成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不能到期偿还借款和利息,会使得企业面临破产的巨大风险。

解决融资风险首先要合理选择并购的筹资方式与结构时,要遵循资成本最小化原则;债务筹资与股权筹资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另外,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要予以合理的搭配,以尽可能将筹资风险降到最低。最后,并购企业在选择筹资方案时,必须结合并购动机,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并购企业对融资风险的态度,资本市场的情况等因素,选择最佳的融资方式组合,规划融资结构,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保证并购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

2.企业并购的信息风险。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隐蔽工程”以及法律政策的影响,并购中往往潜藏大量的信息风险。由于并购各方信息不对称,出让方往往对目标公司进行商业包装,隐瞒不利信息,夸大有利信息,而并购方也常常夸大自己的实力,制造期望空间,双方信息披露都存在不充分或者失真的情况。因此,并购冒然行动而失败或交易后才发现受骗上当的案例比比皆是。

信息风险防范对策一方面应要求对方真实、完整,不会产生误导地披露自己的全部情况并做出保证;另一方面应针对对方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进行审慎的调查与评估,充分了解其现状与潜在风险。做到信息披露及保证并购各方用最直接、合理、科学、专业和没有歧义的语言披露其所有应当的信息,并作出声明、承诺与保证。包括:出让方向并购方保证没有隐瞒重大信息,并购方向出让方保证有法律能力和财务能力并购目标公司等等,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消除并购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应当要求对方提供书面承诺,作为防范风险的保证及进行索赔的依据,并在并购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等救济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3.支付风险。

现金支付是指企业以现金为并购公司的工具,具有最大的财务风险。一则,对于企业具有的现金流量及数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是企业并购能否完成关键;二则,由于直接运用现金进行支付,很有可能因为汇兑的差别造成多余的汇兑损失;三则,完全用现金进行支付会导致股东权益的减少,可能会因此引起股东对于并购行为的抵触,增加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股票交换是以并购方股票替换目标企业的股票,即以股换股。对于运用股票交换和进行运用权益融资一样会稀释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而股权稀释的风险高低则是由股权稀释率所决定的。当并购前后的股权稀释率发生激烈变动,说明并购行为将给企业的原股东带来巨大的股权稀释风险。如果发行新股后的股权稀释率小于50%,表示股权稀释的风险较高;反之,表示股权稀释的风险较低。当主要股东的股权被稀释到无法有效控制并购后的企业而主要股东也不愿放弃这种控制权力时,主要股东可能反对并购,使并购活动无法进行下去。除此以外为了并购行为而发放新股不仅发行费用较高而且还具有耗时长手续复杂等缺点。

对于现金支付的并购,首先考虑到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导致变现能力就越高,也说明企业越能迅速并顺利获取收购资金。

由于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的风险,很难在市场上化解,必须通过调整资产负债来匹配。同时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来降低,通过建立流动资产组合,将一部分资金运用到信用度高,流动性好的有价证券资产组合中,使流动性与收益性同时兼顾,满足并购企业流动性资金需要的同时也降低流动性风险。

对于股权支付的并购,应综合考虑目标企业的成长性、发展机会、并购双方的互补性、协同性等因素,全面评估双方的资产,正确确定换股比例。目前,并购双方换股比例所采用的换算标准或依据主要有并购双方的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等。

三、并购完成后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企业并购后主要有整合风险。企业并购后如果不能采取积极的行动将被收购的企业快速整合到收购企业的组织结构中,收购仍有可能失败。

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篇10

关键词:小微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低下

据调查,我国小微企业财务人员严重缺乏专业素质。在小微企业中财务人员大多由配偶、子女、亲戚朋友担任。这种由“自己人”担任会计工作的比例达到78%。在小微企业会计人员中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只有25%,具有初级会计职称的占5%,具有中级职称级以上的几乎没有。在学历方面大多为初高中学历,占总数的74%。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则不多。由于财务人员专业方面知识匮乏,又与企业管理人员都是“自己人”这导致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知识且财务管理观念落后。小微企业财务人员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往往局限于“记账”这一基础层面即使对现代会计有一定认识,但由于企业规模小,便没有必要如此正规。少数企业管理人员有明白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希望有专业财务人员参与。但是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不能解决财务人员的晋升和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专业财务人员不愿意去小微企业工作,即使企业管理人员思想转变也不容易找到专业财务人员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由于企业规模小待遇不高,财务人员流失严重企业的财务工作基本上停滞不前。

2.财务决策失误现象突出

小微企业,大多还处于发展初期其目标是扩大销量提高小时额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大多数积极提高生产效率,积极做好销售扩大市场对于财务管理财务决策则不重视。财务决策和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有着重要关系。由于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本身专业素养就很有限,从业经验以及职业道德方面也很欠缺,在财务决策方面都是靠有限的经验加主管判断,没有科学严谨的决策。同时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企业所有权和决策权高度统一。在财务决策最终拍板上,存在着很严重的个人化。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条件决定了,在财务决策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随机性。财务决策方面的失误无疑增加企业财务风险。

3.会计核算规范性低

(1)会计原始凭证缺乏真实性。从实际情况看,小微企业在会计原始凭证填写上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往往差距较大。这一现象在小微企业中极为普遍。小微企业为了避税,在开具发票方面也与实际情况出入很大。在企业成本费用方面,想方设法的制作原始凭证来增加费用。最为常见的就是小微企业故意多列员工数量,想办法增加人头费用。

(2)记账凭证缺乏规范化。大多数小微企业都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在记账凭证上往往缺乏规范性认为只要自己看的懂就行了。在记账过程中,往往不能表明具体经济业务情况,在结账等级等方面也非常混乱。在记账方面,小微企业往往不关注是否专业化、规范化,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但是这种糊涂账,一段时间后自己也看不懂了。小微企业的糊涂账最终导致财务管理风险。

(3)同时多套会计账簿。有不少小微企业内部都存在两套账本甚至三套账本。小微企业会设置一本“内账”这套账簿,是给企业主自己看的。也就是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济活动的账簿。第二套是典型的为了少缴税费而做的账本,这套账本很难反映真实情况。是按会计标准做的一套用于应付税务部门,增加开支缩减收入账本。有一部分小微企业,还有第三套账簿。这套账是为了融资用。给银行或者其它可以融资的机构看的。这套账本恰恰相反,增加收入减少开支优化财务结构等等。多套账本的做法,不但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也给小微企业带来了不小的财务风险。

4.企业商业信用缺失严重

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有限生产销售能力不稳定等因素,其在商业活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信用缺失现象。财务风险中信用缺失风险是指因为小微企业对其经济关系主体信用缺失而出现的财务风险。最为常见的几种信用财务风险有:

(1)由于小微企业没能按时结清供货商的货款,导致供货商停止供货或者要求今后的供货必须现款交易。这种情况对小微企业生产活动和资金周转都有很大的影响。

(2)小微企业由于没有及时兑现员工工资或者没能兑现奖励承诺,导致员工工作不积极甚至跳槽。生产效率低下或者人才流失对小微企业的经营影响很大。

(3)小微企业没能及时按承诺向债权人支付本息,导致债权人提前收回账款或者日后不再提供借款。这无疑对规模小资金有限的小微企业影响巨大。

(4)小微企业,为了追求利益而偷税漏税被税务部门施以处罚,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这些由于企业自身商业信誉行为带来的财务风险,对刚刚起步的的小微企业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财务人员要提高专业素养,主要两种方式:一方面是财务人员自己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摸索提高自身技能。第二方面则是对财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让财务人员掌握更多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个人专研是财务人员对自身的要求,但个人行为很难做到普及化。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培训还是目前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养的主要途径。小微企业本身资金短缺处于起步阶段往往无法承担太多的培训成本,在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时要做到针对性,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培训应该尊选两个基本原则:一方面是培训要做到针对性达到学以致用。由于小微企业从事行业不同在财务方面侧重点自然也不同,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必须要紧贴工作需求做到针对企业需要提高专业素养。二方面要做到针对岗位重点培训。对财务人员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对于一些具体工作岗位针对岗位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培训。对培训结果要做到有奖有罚。调动参与培训的财务人员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

财务人员培训,并不局限于课堂授课式的培训。小微企业对财务人员就培训而言,必须要用尽可能少的成本达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除去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的培训,还有如下几种适合小微企业的财务人员培训方式:职位轮换,这一方式在各个企业中都被广泛运用。小微企业调动财务人员在财务部门内部或者其它部门就行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段时间职位互换,让财务人员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了解其它人的工作通过相互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挂职锻炼,这一方式也有着广泛的运用。小微企业有计划的选派财务人员。调动至会计实务所或者其它同样企业中学习锻炼。这一过程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财务人员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自然会学习更多专业知识来适应新工作内容。见习官制度,小微企业将业务技能好表现佳的财务人员,一定时间内安排在与其技能相符的领导岗位上授予一定的权力。让这些技能好表现佳的财务人员也有机会施展其才华。这一过程中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必然会大有提高,未来企业优秀的财务骨干就可能被发觉出来。辅导员制度,这一制度是针对企业新招入的财务新人。指派一位业务熟悉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指导新人一段时间,让新人能够最快时间熟悉工作学习经验。

2.改变财务管理理念,建立现代财务管理制度

小微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建立起现代管理理念,从而也就无法建立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在很多小微企业的企业主看来,小微企业不比大企业所谓的财务管理就是记账,对于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也不重视。即使账务有些错误没关系因为“肉烂了在锅里”,企业小不需要那么复杂的财务管理。企业主必须要树立起现代财务管理意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才能让财务管理落到实处。小微企业虽然规模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首先要建立起合理的财务组织体系,对于机构设置人员配给以及岗位职责都要科学化。其次对现代财务管理中的流动资产管理、财产清查、费用支出管理、财务报表分析、会计档案管理、内部审计等等都要制定详细制度,并且极力的去落实。虽然小微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但是在财务管理方面依然要坚持落实现代财务管理制度降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3.科学财务决策

小微企业往往是刚刚起步的新生企业,其经验发展过程中经往往不起一次失败的大的财务决策。决策的正确性是小微企业生存的关键,不少小微企业因为企业主主观随意的一次决策导致企业无法经营直至倒闭。小微企业很难拥有专业的财务团队来为最终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决策过程往往是企业主和股东互相一商量就拍板。这种决策方式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主观性,为企业带来不小的财务风险。要想降低财务决策风险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才决策机制,每次重大决策都按预先制度好的流程就行。决策过程主要考虑如下方面:一是当前企业财务状况,当前财务状况对小微企业的财务决策有着重要意义。企业主必须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充分考虑现状再做决策。二是财务决策风险系数,对小微企业而言抗风险能力极低。一个财务决策一旦实施,其风险如何必须在决策前有一个理性的评估。危机企业正常运营的决策风险,是小微企业难以承受的。三是在财务决策实施后的修订方案,在财务决策实施过程中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当遇到问题是是否有详细的处理预案对降低决策风险有重要作用。在决策前就要有详细的问题处理预案,这才能有小的降低决策风险。

4.聘用记账机构,纠正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让小微企业快速发展起来。小微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由于自身规模有限很难实现专业化的财务管理。尤其一些微型企业总共员工数没超过20人,无法满足专业化财务管理的需要。当前记账的机构已经非常普及,这些机构在财务方面具有专业性高、效率高、灵活性高等优点。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其记账的费用相比小微企业聘请专业财务人员的费用要低得多。记账机构,几乎把小微企业的记账、算账、报账以及税务部门方面的工作都包揽其中,小微企业只需提交原始单据就可以享受专业的财务管理服务。机构由于其包揽很多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其对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从业经验都值得信赖。对税收的相关法律法规也非常熟悉,不但能帮忙报税还能为小微企业合理避税争取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专业建议。对其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机构也能为企业主提供专业建议为企业主做财务决策提供专业参考意见。这对刚刚起步的小微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符晓晖.我国小微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J].中国商论,2015(25).

[2]武建新,郭明,樊荣.我国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现状与对策[J].会计师,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