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十篇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十篇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5:19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篇1

1.有利于建立相对独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近年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在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突出问题。通常说来,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在内部的各个层次能很好地衔接、在外部又能很好地与其他教育互联互通的开放性体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职业院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都为普通中学毕业生,对学生的文化成绩及职业基础没有过多的要求,这样一来导致学生的专业教育基本上是从零开始的,学生在校接受三年的教育后,虽然获得了一定的职业技术和技能,同时也拿到了诸多的职业资格证书,但形成了事实上的“断层教育”,这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为了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党中央国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国家必须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且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同时还能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2.有利于实现成人教育的全面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上大学不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这就给成人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成人教育究竟应该何去何从?这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唯有全面创新才能使成人教育摆脱目前的困境。当前,成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转换工作思路,由原来的学历提高为主的教育,逐步转移到以更新知识和培训职业技能当中,以达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型险会的要求。只有这样,成人教育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自己的新发展。

二、二者融合的切入点

1.人才培养方案方面

从人才培养的一般流程来看,首先需要有针对性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笔者对随机抽选出的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考察发现,其中大都以普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只是结合培养年限将相关课程进行了缩减而已。这就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所应突出的职业教育特色荡然无存;二是随意缩减课程将严重影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由此在问题导向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应紧密围绕着职业能力培养来展开,即增大实训教学的权重,并维系理论教学知识结构的逻辑连贯性。

2.课程结构设置方面

这里的课程结构设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之间的课时比例;二是专业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数量比例。职业能力培养应注重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但在训练中还要遵循“知行统一”的原则。因此,在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课时比例上,可以在4∶6和3∶7的范畴内来选择。针对专业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数量比例问题,要厘清二者在专业培养中的功能,再根据人才培养年限进行调整。

3.理论教学要求方面

理论教学也可以理解为课堂教学,其在成人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在理论教学中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呢?借鉴高职人才培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进行教学。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教学要求。所谓“工作过程”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应通过建立真实的工作情景来具体讲授相应知识点。例如,应建立真实的配送中心运营情景,来讲授配送中心的仓储知识。

4.实训教学要求方面

实训教学本身就与职业能力培养相融合,但从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即部分高校将实训作为理论教学的实验课程,这就实质上将实训教学置于附属的地位。当然,这肯定是不对的。就实训教学的要求而言,应突出两点:一是构建学员的现实职业能力;二是形成学员未来的职业拓展能力。

三、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展望

1.呈现出和谐共促的发展态势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将逐步从争论转向对话。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既存在一些交叉之处,但同时又是本质属性不同的两种教育范畴与体系。两者之间这种固有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发挥的独有功能便决定其只能走向“和谐共促”。多年来,学者们已有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也证明了:一者代替另一者将不利于双方向前发展;在教育实践中,一方从属于甚至附庸于另一方,将导致双方自我定位不清、发展空间受限。只有当两者均坚守阵地,发展势头迅猛之时,才可能是其相互学习、借鉴、融合、共促之日。

2.将长期处于交叉发展状态

之所以出现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认识的不同误区,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二者之间是一种交叉发展的关系。各种认识误区的存在,容易使教学内容失去针对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二者将长期处于一种交叉发展的状态,也就是说二者各有不同,但又存在某种程度的交叉,这是对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科学把握的结果。

3.共同为终身教育发展铺平道路

正因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交叉与联系,才不可避免地提供了它们之间相互借鉴的可能性。二者在这种相互借鉴中发现各自优势及不足,并得以取长补短、互利共生,最后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回望过去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它们在普及我国中、高等教育以及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均有突出表现。展望未来,二者都有独立的发展机遇与良好的发展前景,他们应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互惠互利、共谋出路。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篇2

一、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两后双百”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为了使农村新增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我们大力实施“两后双百”工程,加快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输出步伐。为抓好这项工程,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书记***为组长,职社科、督导室、计财科、教育科、纪检等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要求各镇每年都要对应届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进行调查摸底,把新增劳动力全部进行登记造册,从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等方面,逐个进行了解、登记,并输入微机,建立台帐。根据各镇的摸底情况,我们认真进行分析,制定培训转移计划,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注重实效为原则,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的方针,适时调整培训项目,增强培训转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各职业学校、成人教育中心校,各培训基地也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根据企业需求,与企业签订协议,进行订单式培训,大大增加了新增劳动力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镇成教中心校根据本镇板材加工为支柱产业的特点,突出开展了压合工、悬切工、胶合工等工种的培训,每期培训都达百余人,培训结束后立即就地转移到板材厂,月平均工资在700元以上。经过培训,学员的素质得到显著提高,绝大多数学员都落实了工作岗位。据统计,到10月底,我市十九个培训基地共培训农村新增劳动力6638人,转移输出6154人,这些从业人员的月工资平均都在600元以上,多的可以达到1000余元。

全市2005年共开展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236255人次,组织农村致富骨干培训4370人次,组织了20000余名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为顺利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力量办学走入法制化轨道

认真贯彻落实《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对社会力量办学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依法管理,并依照《条例》要求,规范他们的办学行为。

暑期,针对社会上反映比较强烈的乱办班、乱招生的情况,由***局长带队,职社科同志参加,对全市的社会力量办学进行了整顿,对非法的办学、招生点予以取缔,并对经过审批的办学、招生单位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

通过整顿,我市的社会力量办学不断规范,办学体制改革有了新的进展。到目前为止,我市的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已有40余个,在学人数达8000余人。

三、职业教育成绩显著

加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力度,突出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先后出台了《***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和《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开创***职教事业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我们立足于实际,努力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积极创建省级示范专业,争创部级重点职中。为了改善办学条件,***职教中心和***职业高中千方百筹集资金,通过向银行贷,向教工借,从办公费中挤,由建筑商垫资的办法,共投资1300余万元,新建综合楼、教学楼、宿舍楼、培训楼、实习车间等,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建筑面积达3.1万平方米,同时充实了图书室、机电实习室、实习服装厂等,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9月13日,省级示范专业建设专家组对***职教中心和***职中的专业建设进行了验收,目前***职中的****专业已被省教育厅公布为***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职教中心的****专业待整改后也将通过验收。10月24日至27日,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验收专家组对这两所学校进行验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市职教中心还加紧省板材产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创建速度,组织编订教材,将撤并的***镇***小学进行改建,作为培训基地教学及办公用房,与***、***、***、***、***等多家板材加工企业达成合作办学意向。到11月底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将接受省里的验收。

为抓好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成绩,两所职业学校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着力抓好学生的综合技能培训,强化教育教学环节的检查、考核,教学成绩比较显著,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162人参考,有149人上线,上线率约为92%,其中本科上线16人。在抓好对口单招工作的同时,两所职中积极拓宽就业市场,先后与深圳、上海、北京、无锡、昆山、常州等地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直接关系,签订用人合同,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有的专业达100%。

今年我市高中阶段计划招生29500人,其中普通高中15000人,职业高中14500人。为了做好招生工作,元月二十四日,教育局组织召开职业高中春季招生工作会议,将招生计划分解到各初中,明确奖惩措施,要求各学校务必按局里下达的指标完成任务,会后,各学校都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春季招生,共招收新生2321人。七月二十二日,教育局又专题召开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明确政策要求和招生任务,要求各校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校长负责制。会上,***市教育局局长***同志还与各中学校长签订了招生责任状,明确规定:对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校长要进行诫勉谈话、通报并追究其领导责任;超额完成任务的单位,予以奖励。

有压力就有动力,招生工作会议结束后,各学校把职业高中招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迅速行动,一方面及时召开校委会成员、中层干部及初三班主任会议,传达贯彻局会议精神,把教育局下达的任务招标分解到初三各个班级,并与班主任签订责任书。另一方面,各生源校和招生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工具广泛宣传职业教育,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办板报、发喜报、专访等形式,大力宣传职业教育,使学生家长知道上职业学校就业有路、升学有望、致富有方,使学生家长打消顾虑,消除偏见,支持孩子报考职业学校,学习一技之长。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篇3

关键词:县域职业与成人教育;网络体系;问题;对策

一县域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培训现状[1]

我国县级职业教育的发展,根据当地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走过曲折的道路,有的地方在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独立办学,有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分分合合,招生困难,办学特色不明显。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引导下,出现过办学高峰期。在家长和社会的期望中,升学与就业的导向互相博弈。学校的设置一般是以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职教中心的形式出现,因为中等职业教育既承担学历教育又承担职业技能培训。从全国县级职教中心联盟大会的交流情况来看,目前这一网络主要包括县级职教中心(或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开放大学县级学习中心、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民培训学校,以及农业农村部门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1.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形成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办学形式。[2]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在逐渐减少。最具典型的就是县级职教中心的建成标志着学历教育和各种职前职后培训融合到一个办学主体,特别是小县城,很具有代表性。有的地方职业教育大幅萎缩,如甘肃省两当县,中等职业学校的中职生很少,开放教育的成人学生相对较多,职业培训少。近年来,金塔县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通过与采取同国家开放大学甘肃学院、兰州工业学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合作招生,积极参与甘肃省新能源职教集团等集团化办学等形式来弥补自身办学条件的短板,积极培养第三产业人才,为酒嘉地区企业培养大量实用型技能人才。和其他地区一样,学校农业类专业学生少,影响了当地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成人教育的三大培训网络。从金塔县职业培训网络来看,基本上形成了三大网络:一是教育局管理的以县级职教中心(含2000年、2002年先后整合到职教中心的农广校、农机校)为骨干,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主体,村级农民培训学校的教育培训网络:二是农业农村局管理的的以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局等技术推广部门,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业专业科技服务和培训网络;三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引进管理的民办培训机构,主要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岗职工、下岗分流人员、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培训。从三大培训网络的功能来看,也是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训的一个缩影。[3]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成人教育培训为辅。随着县域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的减少和成人教育培训质量要求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对成人教育培训的需求也在加大投入;农业部门主要开展职后的实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培训,还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引进的民办培训机构主要对在职或下岗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农业小县办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在建立县域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中,甘肃省金塔县对1988年创办的职业中学于2000年、2002年进行第一次资源整合,将原农业局管理的农广校和农机校整合到职业中学成立县级职教中心,提出了“多个牌子、一套班子”的办学体制,组成综合性,多功能、有较高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的县级职教中心,融合教师进修学校、电大工作站。

二县域职业教育与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三农”的能力减弱。金塔县于2000年、2002年进行第一次对职业教育进行资源整合,将原农业局管理的农广校和农机校整合到职业中学成立县级职教中心,[4]因为划归教育部门管理,所以原来承担农业部门的项目一般不予安排,本来要支持职业教育的好事,因部门管理和归属权的问题没有发挥好作用,地方政府的管理体制与国家部门的要求有些冲突,没有很好地解决。2.涉农专业有需求无生源,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人才需要。县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研究发展办好职业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新举措,农业部门提出开设育种、深加工相关专业,但是青壮年农民大幅减少,农村籍学生不愿学习农学专业,各专业学生毕业后返回农村的十分少,职业农民和新型农民短缺,农业后继乏人,农村经济社会过快地出现“空洞化”、农业劳动力老弱化的现象。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完善招生机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中等职业学校作用,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按规定在职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并接受部分职业技能学习。”从国家层面肯定了县域职业教育在多个领域的重要作用。3.县域职业培训主体小而杂,管理不太规范。党和国家历来十分关心“三农”问题,“三农”问题被看做是全党工作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许多部门对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科协)、扶贫办、组织部、工会、妇联、团县委、残联等部门(单位)都或多或少有争取来的培训项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又引进3个民办培训机构。把项目分解或者委托给培训机构,因各个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参差不齐,管理宽严不一,师资和教学水平标准不同,培训效果良莠不齐,对此群众有不同意见。一是培训项目多部门主办。有培训项目的部门按照自已掌握的信息和资源,把任务下达到本系统的技术部门,但各部门培训资源有限,培训工作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另一方面各部门培训职责不清、责任不明,致使培训工作存在对象重复和内容重叠的现象,导致培训资源的浪费,甚至涉嫌违规使用资金。二是培训对象重叠多。各部门根据自己的服务对象开展培训,如农业部门的“新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培训对象是农民中的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骨干成员,人社部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对象也是农民,但实际上都是组织农民或农民工,致使培训对象重叠,造成重复培训。有的农民一年参加几个部门或学校的培训,特别是村组干部,甚至因耽搁生产引起农民的不满。三是培训标准不一,培训质量有待提高。[5]我国通过取消部分职业资格鉴定目录后有了比较健全的职业资格标准,对培训的工种,课时、考核鉴定都有一整套严格规范的标准。通过放管服改革,民办培训机构迅速进入培训市场,但民办培训机构事实存在办学条件不完善,培训设备不齐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由于追求经济效益等原因,大部分培训还未能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培训,培训课时。标准弹性较大,培训内容和时间差异较大。四是资金分散,效益不高。目前不少部门都有专门的培训经费,由于培训部门分散,培训内容存在重复,造成培训资金浪费。同时影响到农民正常的生产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挫伤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篇4

现实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工作不断深化。2010年研究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和文件,从纵向研究教育规划纲要的具体落实措施。2011年重在体系建设和谋篇布局,确立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三步走的战略。2012年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工作不断深化,正在加紧制订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将全面规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各项制度和任务。

鲁昕副部长指出,过去一个时期,教育部全面展开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着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进行的,这同时也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行了思想、观念、思路、制度四个方面的准备。

她指出,2012年,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10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包括:科学认识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提出现代职业教育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系统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全面推进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起草《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引导体改试点工作聚焦现代职业教育,建立了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相结合,协同创新的机制;一些地方在体系架构、中高职衔接、行业指导、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教师管理、经费保障、督导评估等制度建设方面先行先试,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提供了实践案例和典型经验。整体规划设计中高职衔接,以推进中高职衔接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切入点,规划了招生与考试制度等10个方面的紧密衔接。强化行业指导能力建设,调整和重组59个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汇聚3100多名各类专家,合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深化产教对接与合作,依靠行业开展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建立起行业企业全面参与的技能大赛办赛机制。积极实践集团化办学的国家制度,理清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国家制度的思路。强化教育质量管理各项基本工作。部署启动国际标准的专业建设,指导上海、天津率先试点,天津主要瞄准现代制造业,上海主要围绕现代服务业,共选择100个专业开展课程体系和专业培养标准国际化建设的探索。积极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召开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向全世界展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同时启动中德、中英等合作项目,扩大中国职业教育在世界的影响。开启职业教育改革的全新阶段,部署推动继续教育改革;建设3个继续教育联盟,解决在继续教育领域政府服务体制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

党的“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鲁昕指出,职业教育贯彻党的“十”精神,就是要建立起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四化”发展服务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鲁昕表示,我国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方面虽然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与中央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的期盼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远没有落实。在整个教育布局当中、在教育的宏观政策制定当中、在教育经费的分配当中,职业教育还没有被放在战略地位上来认识;同时,对于职业教育,群众选择的意愿却不强烈,原因在于职业教育存在质量、体系衔接等问题,导致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还难以成为社会认可的人才。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缺乏有效衔接,职业教育系统培养人才的立交桥还没有形成。三是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缺失。四是职业教育统筹力度不足,部门政策不配套,工作协调难度比较大。五是多数地区还没有制定生均经费拨款标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实习实训设备与现实生产要求差距较大。

鲁昕指出,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特征,即现代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应有完整的教育体系,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产教深度融合、致力于国家和个人技术技能积累、全面服务人的终身发展的教育。

她强调,基于对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和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第一,以服务国家需求为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和特点,为国家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做贡献。第二,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职能,建立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的培养路径。第三,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整合政府、行业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调动全社会共同办好职业教育。第四,要以增进技术技能积累为重点,建设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要求的课程体系。第五,要以服务人的发展为根本,为全社会成员提高受教育年限,实现就业创业,追求幸福生活提供支撑和帮助。

2013年重点

鲁昕指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为根本任务,以深化改革,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强化内涵建设为己任,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破解中高职衔接的难题,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技术教育改革创新,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她强调,2013年要重点做好12项工作,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筹备召开好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整体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出台相关文件明确现代职教体系的战略定位、基本架构、基本制度、重点任务和保障机制。

——全面推进中高职衔接,确定推进中高职衔接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强中高职衔接专业和课程建设,启动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动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鼓励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县级职教中心进行联合办学。

——基本形成集团化办学国家制度框架,出台有关政策文件,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理事会议制度等管理机制。

——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继续巩固和完善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机制,建立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责任机制。

——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加强改进德育工作,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内涵建设的保障机制,落实好中职免费政策。

——大幅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对信息化教育指导,提高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制定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标准,推进优质数字化资源的开发。

——形成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专业优势,发挥职业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区域职业教育专业调整,提高民族文化类专业学生的技能,提升民族文化类产品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

——提高体改试点服务国家制度建设的能力。

——全面加强职业院校技能培训工作,把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到与学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设计开发满足企业需要的课程,实现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有效衔接。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篇5

摘要:“全国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是推进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迄今已有112

>>教育部开展部级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农业部:开展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创建工作农业部国家旅游局部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工作部级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创建活动大连市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2012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视频工作会议召开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主要做法与体会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3年工作要点对玉田县创建出口蔬菜示范县的思考关于成人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江苏省宿迁市全面启动省级科普示范县(区)创建工作竹山县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成效和问题探析榕江县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工作开展情况调查关于打造武定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县的思考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差异与联系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提高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农业部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当前农村成人职业教育的断想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异同及重要启示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15-09-13.

[3]韩国明,王鹤.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示范方式失效分析――基于示范村建设个案的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4):38-42.

[4]叶敏,熊万胜.“示范”:中国式政策执行的一种核心机制――以XZ区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3(4):15-25.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篇6

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问题行为的高发人群,其对未成年人问题行为的预防成效,对于预防我国青少年犯罪、提升未成年人生活质量、保证未成年人健康和有尊严的成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人们更多的关注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规模及教学模式,较少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促进、特别是未成年人问题行为预防的功能。所以,有必要对中等职业教育与未成年人问题行为预防问题进行一个清晰的梳理。

一、未成年人问题行为

未成年人问题行为,也称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一般是指那些是未成年人实施的,偏离社会正常规范,有害个人身心及国家、社会、他人利益的行为。未成年人的问题行为具有经常性、严重性,一般程度和偶然发生的错误行为不能构成问题行为。我国未成年人问题行为逐年增多,主要集中发生在义务教育结束后的15-18岁的未成人群体中。

未成年人问题行为的范围很广,包括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抢劫盗窃、不良性行为、吸毒、流浪等。与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较大主观恶性不同,未成年人采取这样的行为很多仅仅是出于游手好闲、心理失衡、发泄不满情绪等原因,是由于对行为性质和后果认识不足造成的,但造成的对社会、他人、甚至自己的危害后果却是极大的。以未成年人犯罪为例,根据2011年《中国法律年鉴》,从2010年全国法院审理青少年犯罪的情况看,青少年占刑事罪犯的28.61%,而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占青少年罪犯的23.68%。

预防未成年人问题行为,阻断问题青少年滑向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在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应当予以够的重视。

二、中等职业教育在未成年人问题行为预防中的重要作用

2010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持进行了一次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犯罪前处于不在学和无工作状态的未成年罪犯,占全部未成年犯的67.6%,农村户籍的占全部未成年人犯罪的67.2%。而根据2010年有关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调查,未成年犯认为导致自己重新犯罪的的最主要原因是“无一技之长,就业困难”,占总受调查者的34.2%。

禁恶于已然,不如防患于未然。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等问题行为预防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学生主体主要由应届初中毕业生构成,年龄一般在15到18周岁这一区间,正是未成年人问题行为的重要防控年龄。

由于受到我国社会一般教育观念的限制,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大都是文化素养较差的初中起点学生。这些孩子相对学习能力较差,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容易对学习和学校生活产生厌恶,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容易交接社会不良人员和沾染不良行为。中等职业教育刚好是那些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最重要甚至唯一就学途径。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面向农村地区实行学费全部免除政策,创造更多条件吸纳更多的农村闲散未成年人入学接受教育,从客观上促使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构成的大部分都是农村生源。加之中职教育学校大多设立在中心城市,来自农村的学生一般选择住校,家庭管理出现空白,学校的管控职责能否良好的履行是学生不致产生问题行为甚至违法犯罪的最后一重防线。

而且中等职业教育教育内容以专业技能教育为主,教育目的直接面向就业。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概括的说,就是以职业、岗位、工作为基本依据做设计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它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体系与职业、工作岗位要求的对接,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就业的目的。经济上的独立,能够给人对未来稳定的预期与个体尊严的满足,使毕业生不致游手好闲或因生计走上错误的道路。

中等职业教育在招生年龄区间、生源构成和教育内容上特点,使其在未成年人问题行为预防和矫正上有着极为重要和特殊的作用。如果能够接受良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正常的学习过程中度过青少年的关键成长期,这些学生就能够正常融入社会,以比较稳定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事一般的职业劳动。但如果中等职业教育忽视甚至排斥那些出现行为问题的学生,任由他们自行发展或为了管理的方便而造成流生,则这些未成年人将直接脱离家庭及学校最后的有效管控,加之年龄小、家庭环境差、生存能力低,不但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也极易走上违法甚至犯罪道路。

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在教育和引导问题学生的重要地位,能够尽早及时发现和矫正问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发挥社会预防和社会管理的积极作用,能够极大的预防和阻止问题学生滑向违法犯罪的边缘。

三、中等职业教育中预防未成年人问题行为的几点建议

1.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减少流生率

据笔者调查,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整体流生率在15%左右,且大都发生在第一年,甚至第一学期。这些学生中大都是问题学生,学校往往出于管理原因开除问题学生,也有一些学生是难以适应学校的管束而自动退学的,任由他们流向社会是对这些学生不负责的态度。即使学生出现了违法等较大问题,由于学生的未成年身份,也应当采取更加妥善的方式,与行政处罚机关进行沟通,用教育活动加以引导而非直接开除。对于那些主动退学的学生,校方应当与学生家庭进行充分的沟通,并与学生家庭共同引导学生不致辍学。

2.重视中职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矫治

未成年人的行为问题大都出于其心理问题,由于未成年人心理发育不成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差,在发生心理问题时容易采取错误、偏激的行为来进行发泄。虽然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律法规都规定学校应当重视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但是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主要是一种事前预防,对已经发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中度和重度的心理问题无法有效解决。所以在注重开展普遍的心理教育的同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当配备专门的心理专业人员,进行心理问题咨询、行为矫治以及必要时与职业医师结合开展心理治疗。变惩戒行为为核心转变为化解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问题为核心。(下转32页)

(上接55页)3.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中

由于未成年犯重新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技之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之中,鼓励无业闲置的未成年犯免费接受中职教育,使未成年犯在社区矫正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技之长的谋生手段,通过职业教育彻底实现刑罚的个别预防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敬朴.问题行为、问题儿童及其判定[J].中国教育学刊,1993.

【2]关颖.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十年比较——基于两次全国未成年犯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2(6).

【3]石伟平,徐国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篇7

关键词:成人职业教育;支撑服务体系;经费支持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成人教育的地位也随之改变,从传统教育中拾遗补缺的地位向终生教育的主体地位转变,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成人教育在地位转变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迫切需要寻求一个快速适应广大劳动者就业、工作和发展需求的突破口,在教育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创造新的优势。成人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有赖于建设一个良好运作的成人职业教育支撑服务体系。

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支撑服务体系是指支持、促进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正常运作与发展的保障系统。这一支撑服务体系的构建有必要从国内成人教育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中总结经验加以借鉴。

一、国内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支撑服务体系构建的经验

(一)重视成人教育建设,政府成人职业教育工作考核比重加大

成人职业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随着成人职业教育向社区教育的转型,其公益性作用将更为突出,从成人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到成人职业教育支撑体系各部分的协调整合,都需要政府层面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只有政府重视成人职业教育建设,才能促进成人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人职业教育才能为当地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从而体现其重要价值,进一步吸引政府部门对其加大投入,由此可见,政府对成人职业教育的重视是保障成人职业教育支撑服务体系良好运行的关键环节,是影响一个地方成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增加成人职业教育的建设投入还是人均拨款,都体现了当地政府对成人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而加大成人职业教育在政府政绩考核中的比重是促使地方政府重视成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措施。在调研中发现,成人教育或者社区教育在政府部门政绩考核中比重较大的地方,成人职业教育运作和发展都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增加人均拨款,成人职业教育投入加大

以国内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成人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特别是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拨款较少或者无法按政策到账,制约了成人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各地方政府都采取增加人均拨款等措施来加大成人职业教育的投入。国内的成人职业教育学校是属于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与项目经费都是有规定的,不可能拿出大批经费去做公益性的活动,所以,只有通过国家的经费拨款才能推进成人职业教育的正常开展,而通过增加人均拨款增加投入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契合当地的成人职业教育实际,更为科学。

(三)经费专款专用,成人职业教育公益性保障

随着对成人职业教育的重视,各地政府均颁布了各种关于成人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政策性文件,但其落实程度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成人教育经费只有少部分真正用于成人教育的情况。因此,政府部分财政拨款的专款专用对各成人学校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对此各地区也采取了多种形式保障成人职业教育的专款专用。

(四)密切联系地方发展,增强成人学校造血功能

成人教育机构作为一个社会服务机构,除积极争取政府及社会的经费支持外,也应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在保障成人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前提下,通过提升教育培训的质量,拓展教育培训的范围,寻求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成人职业教育的产业化等途径筹措经费,促进成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五)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成人职业教育合力

由于我国的成人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十分薄弱,因此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教育资源,多方面整合,形成成人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是促进成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如安徽泾县成人教育中心学校一方面充分发挥师资和设施上的优势,统领整合全县职业教育资源,将泾县农广校、泾县电大、泾县第二中学职高部纳入中心集中办学,整合、盘活职教资源,同时与安徽工业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在中心挂牌成立安徽工业大学皖南继续教育分院和安徽农业大学泾县函授站,发展成人教育;另一方面引入行业和部门的培训资源,设立“安徽省泾县农村剩余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安徽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安徽省工会农民工就业培训基地”等,迅速壮大了成人职业教育的队伍、改善了办学条件。在广东省番禺钟村化技术学校的发展中,学校根据地区的特色和培训的需求,与地区的其他教育培训机构联合办学,进行教学与培训方面的合作,开展了各种层次的办学与培训活动,拓宽了办学途径和学校的发展途径,使学校具有了举办学历班、短期的岗前培训班、职业技能考证班、技工培训班等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使社会中各种层次和各种培训需求的人员都能得到有效的培训,拓宽了学校的功能发挥,也满足了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社会性需求。

(六)契合群众需要,实现培训模式的多元化

目前国内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还处于起步阶段,成人教育的社会地位与声望还比较低,因此大部分成年人(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成年人)对成人职业教育的培训往往还处于被动、观望状态,这就要求成人职业教育要立足于当地群众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探索多种培训模式,以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激发群众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首先,要在培训内容上多元化,契合群众需要。其次要在培训形式上追求多元化。最后,要在培训对象上多元化,针对特殊人群开展特殊培训,立足群众需要,想群众所想,提高成人职业教育在当地的地位和声望。

二、国内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支撑服务体系的启示

(一)强化政府行为,严格成人职业教育行政工作考核

我国近年来也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成人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但是由于强制性不够、配套政策不完善等原因,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落实不到位、各级部门沟通衔接不畅、开放度不够等问题。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加强政府统筹的过程中要明确各地方政府在统筹发展成人职业教育方面的责任,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主管人,同时上级政府要不定期地检查政策落实情况,加大各市、县成人职业教育在行政主管部门考核中的比重,建立群众监督制度和奖惩制度,实行政务公开,及时了解群众的反馈意见,核实反馈意见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则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衔接,切实负起统筹管理成人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积极推动本地区成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

(二)构建多渠道并进的经费支持体系,保障成人教育的公益性

充足的经费是成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之一,要解决经费问题,既有赖于政府部门的大力投入,也要通过多方式、多渠道的筹集。但是,就目前而言,无论是政府方面还是企业方面、社会方面,我国对成人职业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都明显不足。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政府还需要不断地加大资金投入,并且建立一个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确保成人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目前,我国成人职业教育筹措资金的渠道除国家投资外,还包括部门投资、单位投资、社会赞助、个人投资等。部门投资主要是对重大课题的专项资助,专款专用,这部分投资需增强实效性;单位投资主要是企事业单位对本单位职工培训进行的投资,包括支付职工培训的学费、差旅费等,对此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管理与鼓励,激发企业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社会赞助指有关组织或个人对培训的捐赠,这一部分有赖于成人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的扩大,政府应不断提高成人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从而调动社会各界的赞助热情;个人投资即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用于学习方面的各种费用支出,这一部分需要政府的规范,做到收费合理、公开、透明。

同时,政府还应依据各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情况,确立有差别的成人职业教育经费收缴标准。对欠发达地区采取低收缴的方式,由上级部门给予成人教育培训经费补偿,保障成人教育的公益性;而对发达地区则可以实行保低不封顶的政策,鼓励这些地区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度提高成人教育经费收缴的标准。

(三)整合培训资源,组建区域成人职教集团

我国对成人职业教育的管理由于缺乏统筹协调机制,一直照搬普通教育的管理模式,从任务的下达、管理考核的方式到成人学校的办学模式,都未能体现成人职业教育的独特性。这就需要政府统筹管理,建立协调流畅的组织管理体系,形成区域成人职业教育集团。一方面,基于缩小成本的原则,应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大高校开设成人职业教育的规模,同时调动普通教育参与成人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已有的各级各类学校的优势,共同办好成人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各地区应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协调落实成人教育相关政策,组建成人职业教育集团,促进成人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的共享,从而形成一个上下一致的合力,推动成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实现成人职业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设置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突出本土化

我国目前在成人教育课程的开发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与低水平重复性,存在课程体系过于封闭,缺少专业化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与志愿者队伍,课程内容相对狭隘,教学管理各自为政、要求不一,课程资源重复投入、效益不高等一些列问题。因此,急需构建一个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从课程的开发、实施到评价都要有较为明确、规范的操作流程与管理体制,要完善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根据专业特点、区域特点、市场需求等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发课程,严格对成人职业教育培训课程的评估,提高培训质量,充分体现成人职业教育的优势与价值。

此外,职业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决定了成人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还应尽可能本土地化,立足于本地区经济社会、自然条件等实际情况,立足于市场需求,立足于成人从业需求和学习需求,进行特色课程和乡土教材的编写;地方政府应整合、优化县域范围内的教育资源、发挥地方专家、技术能手、骨干专业教师等的力量,选择和组织符合本地实际、技术先进、通俗易懂的课程内容。

(五)优化成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促进成人职业教育的专业化发展

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成人职业教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传统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熟悉成人教育理论和成人的学习心理;不仅要指导成人学员进行相应的理论学习,更要根据其特点进行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引导。一方面,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必须开拓用人视野,除聘请行业内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外,还要打破界限,从外系统各行业调派懂技术、有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从各高校中吸收毕业生到成教系统工作,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从这一点来讲,有必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建立“职业教育师资共享库”,以解决多数学校面临的师资不足、技术教师难找的问题,更好地为成人职业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对成教现有的以文化型为显著特征的师资队伍则应加强专业培训,使之掌握一门以上专业技术,从而形成一支力量强大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此外,还要创设良好的师资建设环境,提高成人职业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通过提高福利、制度激励等措施,增强成人职业教育教师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六)营造终身学习氛围,排除成人职业培训障碍

在我国,终身学习的理念还在推广阶段,还有一系列配套政策与措施还没有到位,如就业准入制度的缺失就是一个重要障碍。国家要规范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资格认证体系,逐步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在各用工体系中的准入制度,尽快实现劳动就业市场与成人职业教育市场的一体化连接。成人职业教育机构则要加强职业资格认证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推进资格证书的互认或衔接。基于社会、行业与个体的多元需求,及时更新教育培训的内容,为劳动就业市场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实现教育、培训、考试资源的互通和标准的统一。

此外,教育信息系统也是成人职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体系的构建体现在社会公共设施建设、文化传播、信息服务、社区建设等各个方面,应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发挥各地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等文化机构在教学、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多重功能,营造成人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同时,还可以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大力建设学习型社区,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的作用,为社区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成人教育服务,从而在全国范围建立起一个以社区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信息系统,为成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程宇.安徽泾县职业与成人教育中心服务农村职业教育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

[2]李俊.发挥成人教育作用,努力建设世界城市:上海深圳广州成人教育考察报告[J].成人教育,2012,(7).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篇8

学术界在确定“农民工”概念内涵这一问题上,长期以来存在一种拔高的倾向。主流观点认为:农民工指的是那些在城市中从事工业活动但仍保留着农民身份的人[1],农民工概念的诞生,表示农民的社会地位提升,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2]。这样的解释包含一种明显倾向:“农民工”概念中的“农民”表明的是户籍身份,“工”代表的是从事的职业,“农民工”中的“工”字具有“工业、产业工人”等含义;由于工业较之农业更为先进;而工人阶级在我国长期是领导阶层,所以“农民工”这一概念反映了农民追求先进的态度以及整个社会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然而,现实的状况是,“农民工”的“工”字,主要由“打工”一词演化而来;“农民工”虽然是带有歧视含义的概念,但反映了某个社会阶层真实的生存状态;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是指1980年代、1990年代出生的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镇就业的人群。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实际上只是农民工二代,其相对社会位置基本未变[3]。他们在城市居住“有居所没有家园”、在城市工作“有职业没有事业”、与城市市民共同生活“有交往没有交流”,农民工在城市处于一种“镶嵌式”状态[4]。在城市生活、工作过程中,他们的职业心理容易陷入困境,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生存。学界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对其职业心理困境的研究极为少见。本文主要就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角色认同、职业适应性、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职业价值诉求、职业期望、职业选择、职业满意感和抗压能力等方面的心理困境进行分析,并从成人心理教育的角度提出应对策略,为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解决其职业问题提供新方法、新思路,对于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心理困境的表现

(一)职业角色认同危机

职业角色认同是一个演变的过程,可以为自我将来的发展指明方向,为自我提供指导、调节和维持个体行为的认知模式。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城市中的一员,应该得到城里人同等的社会地位。调查显示,认为“农民工还是农民”的,第一代农民工占26.97%,新生代农民工占18.94%,认为“农民工不宜务农谋生,应该得到城里同等的社会待遇”的,第一代农民工占40.13%,新生代农民工占56.82%,很显然,新生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多了自主和自觉意识[5]。据2008年南京师范大学的调研小组调查,75%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属于“工人群体”,应定位为“产业工人”,仅有8%的人认为自己是农民[6]。他们非常认同城市的生活方式,而且他们注重职业发展空间,对未来满怀憧憬。然而,这只是一种“单相思式”的认同。众多的农民工常年在城市务工,但户籍壁垒与城市对他们的“社会排斥”①,给他们造成了诸多的生活和工作问题,他们俨然成为在夹缝中生存的群体。他们长期生活在城市,但不是城市人;他们有着城市的消费方式,却没有城市人的收入水平;他们喜欢城市,但城市不喜欢他们;[7]他们把自己定位为“市民+工人”,城市人则把他们定位为“外来人口+打工者”。“单相思式”的认同与受到的社会排斥,造成他们巨大的职业角色认同危机。同时,他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他们容易出现强烈的心理反差,“不患寡而患不均”,势必增加其“认同困境”,导致“身份焦虑”。

(二)职业适应性相对低下

适应性是指根据环境需求改变行为、感受和思维方式的意愿和能力。适应性的组成维度之一是预见性,具有预见性的个体更有能力影响环境使其发生改变,更容易取得成功。个体的适应性与自我定位、抓住机遇的能力、控制感、自我效能感、信息寻求等因素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个人适应性主要由乐观、乐于学习、开放、内控性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五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对工作机遇的认识和辨别产生重大的影响[8]。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适应性有其长处,自我依赖感和自我效能感明显增强,更趋于开放,乐于学习。但也有明显的不足,有研究者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心气高能力不足,工作期望值高与自身能力不够形成强烈反差;耐受力低,新生代农民工普遍要经历1-3年时间才能完全适应城市工作和生活,有超过10%的人一直觉得不能很好地适应,时时有被城市职场繁重劳动压垮的感觉;耐挫性弱,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经历过传统社会的深刻磨难,一旦遇到现实生活的不如意,工作的挫折,就容易垂头丧气,一蹶不振。这些不足之处在某些个体身上不恰当地放大,容易形成职业枯竭[9]。面对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受体制和自身素质的约束,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与挑战并存,理想与现实交织碰撞,在心理上往往处于尴尬的境地,极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相对剥夺感和不满情绪强烈、过客心态和抵触情绪蔓延、自卑心理和孤独情绪明显[10],务实精神不足,敬业精神较差;工作持久性差,职业流动率较高[11]。这些都阻碍了他们在城市职场的适应和人格的完善,也影响了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计划的实施。新生代农民工对所从事的工作的稳定性重视程度较低,他们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与雇主的关系)方面经验明显不足。

(三)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缺失

社会资本反映了就业能力的内在层面,它强调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人际交往,也就是说人际关系有助于形成个人的自我接纳和提供与职业相关的信息及资源。社交网络也可以是个体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社会支持网在职场生涯中具有积极的作用。新生代农民工正在逐渐摆脱对于传统乡土社会网络的依赖,逐渐建构起具有城市特征的新型社会关系网络。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网络的重组过程中,职业和居住点是两个相当关键的决定因素。应该看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遭受的“社会排斥”还是十分严重的,这使他们与城市有很大的社会距离,不能完全融入城市[12],基本上被排斥在城市主流社会支持网之外。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孱弱,社会资本匮乏。人力资本指的是个体会影响自身职业发展的变量,包括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技能训练和知识等,是通过职业学习和专业发展活动获得的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有研究表明,农民工人力资本特征对其职业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更强的学习倾向,意味着在市民化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于人力资本方面尤其是文化程度方面原本起点就较高,后期的提升趋势也将更快[13]。但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术依然相对薄弱,即便文化程度显著高于第一代农民工,依然无法满足企业的更高要求。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缺乏职业技能的农民工,其转移就业领域将受到很大限制。与城市人口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依然处于劣势。在普遍竞争的城市职场,他们的职业选择和就业空间狭小,就业竞争力不强。因而,从长期来说,限制农民工提高就业地位和进入更高层次职业的主要障碍将是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人力资本[14]。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其人力资本和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有所提升,但和城市人口相比,依然处于劣势。社会资本则相当匮乏。凡此种种,势必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职场中进行职业选择的机会,也会影响他们职业向上流动理想的实现。

(四)职业价值诉求错位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因为地域差异、工作环境、地方政策等因素而分成不同的人群,而不同的农民工个体之间在认知水平和主观意识上又存有差异。因此,这些流动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诉求上因为利益追逐的动机、取向、方式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少数人因为受到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在公共场合,他们是公共道德和社会整体利益的拥护者,而在私下里的言论和行为有时却缺乏德性。在个人的本职工作上缺乏进取心和主动性,却对社会和他人总是提出过高的标准和要求,稍不如意就怪罪他人。

第二,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诉求在时间上呈短期性和即时性。所谓价值诉求的短期性和即时性是指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诉求即个人追求注重眼前利益,流行及时行乐,对于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长远发展不管不问,认为与个人没有关系。

第三,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取向整体上重心偏向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15]对于现代社会新生代农民工频繁流动过程中所出现的职业价值诉求错位问题,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势必对其职业生涯产生长久的负面影响。

(五)职业期望高与职业声望低的矛盾

职业声望是指人们对各种职业所作的主观评价,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最早提出。中国社会学学者李春玲在其理论的影响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当前中国社会,决定人们声望地位的主要因素是教育、收入、权力、就业单位性质以及是否从事受歧视的职业。新生代农民工受正规教育的年限平均为9.75年,大多从事城市人不愿做的高强度、收入低甚至有身体危害的建筑业与制造业之类的工作。这给他们带来的不是收入水平的提高亦不是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是来自外界的歧视和排斥。他们有着极高的职业期望却遭遇较低的职业声望,这极易造成他们的心理落差,影响健康心理的形成。[16]

(六)强烈的职业动机与职业满意感不足的矛盾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待遇是他们关注的一方面,但更吸引他们目光的,是自身技能的提高与权利的实现。刘传江、徐建玲的研究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外出目的排名依次为“出门学技术”占20.45%,“提高生活水平”占19.70%,“不愿意干农活”占18.18%,第二代农民工考虑的更多的是自己未来的前途[5]。因而,我们可以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动机较强,蕴含了他们较丰富的权力诉求,包括生存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还包括发展权利。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常常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工作变换频繁。调查发现,被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次数最少的是1次,最多的是15次,平均达到2.72次[17]。频繁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他们对自己的处境不满意。现实中他们的各项权益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或者限制。

首先,就业权受限制。许多企业和地方在户籍制度的影响下剥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权和自由择业权。

其次,劳动报酬权受侵害。主要表现是同工不同酬、企业拖欠甚至拒付工资。

第三,休息休假权得不到保障。农民工劳动超时十分普遍,29.6%的农民工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72.5%的农民工每周工作7天。

第四,劳动安全缺失。劳动保护品及必要的安全培训缺失,致使其职业病发病率和工伤事故发生率增加。第五,社会保障权缺失。户籍制度的壁垒使他们不能享受同城市人相同的医疗、失业、住房、教育等社会保障[16]。频繁的职业流动和各项权益不断地受到伤害,致使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满意感不足,可能导致其心理失衡。

(七)抗压能力明显不足

新生代农民工先天身份的差别而导致的不平等,很容易使新生代农民工产生自卑心理。虽然他们从心里非常希望得到城市的接纳和承认,但是自卑心理使得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回避与城里人的交往,形成自我隔离的状态。他们虽然生活在城市,但在精神上难以融入城市,因而,从某种角度来说,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孤独的群体。他们在心理上受到了城市居民的歧视,又感受到制度方面的排斥,容易产生“镜中边缘人”心理、“受偏见”心理、“被剥夺”心理[18]。当这些负面、消极心理过于强烈而又无处宣泄时,可能直接伤害他们的个人尊严,很容易导致他们的反抗行为,或产生“族群对立”,伤害他人,伤害社会,或发生类似于“富士康连跳”事件,伤害自己,伤害家庭。

三、成人心理教育对策

农民工的职业心理困境或者不适,主要归因于两点:首先,二元体制双轨演进下的现实制度体系与城市、农村劳动力需求之间的矛盾。现有的城市制度体系没有代表农民工的利益诉求,缺乏对于农民工群体的政策支持。主要表现在城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和教育与就业培训制度不够完善。其次,传统与现代话语观念的冲突。农民工深受传统农村社会影响,重视血缘、地缘关系,信守平均主义和经济上狭义的功利主义,而农民思维在遇到城市资源分配体系时,以前封闭的精神世界受到极大的刺激。由于自身因素的受限,在面对许多城市较好机会时只能羡慕。在经济上收入微薄;政治上未形成有力的组织联盟来捍卫自己的权益;精神上需求匮乏,心理压抑不言自明。而城市固有的服务政策和规章制度在面对农民工时,其调整转向的速度过慢,在客观上会形成歧视性的条款,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农民工的感情。[19]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期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是伴随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出现的。当前看来,在寻求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心理困境的路径时,除了应从政治、经济制度层面作出努力外,对农民工心理教育的关注明显不足,甚至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心理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一)职业咨询与心理咨询相结合

职业咨询(Careerconsultationorcounsel-ing),主要指针对咨询对象(来访者、咨客)在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发展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平等交往、商讨的方式,运用心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职业社会学)的理论和心理咨询的方式、方法,启发、帮助、引导咨询对象正确认识社会需求、正确认识自己,从心理和行为上更好地完成学习、工作与生活角色转变的过程。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心理辅导和职业心理危机干预,提高他们的职业适应性,迫在眉睫。或借助于社会(包括高校)的力量,或在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部门规范化建设职业咨询机构,开展专业的、科学的职业咨询,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心理困惑,指导其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其职业素养,培养其职业能力,促进其职业适应。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缺少应对能力,失业、患病等生活事件很容易导致心理压力。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无力应对危机时,他们很容易选择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有的人还会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和行为,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因此,应完善社会心理咨询体系,在其生活的社区和工作的企业设有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当他们遭遇心理危机时,不是一个人独自面对,而是能够找到可以倾诉和帮助自己的人,这样可以使他们缓解心理压力,看到生活的希望。通过职业咨询,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实现“人职匹配”,摆脱职业困境;通过心理咨询,舒缓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压力,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

(二)网络咨询与现实辅导相结合

广义的网络心理咨询包括求助者通过专业网站提供的信息,学习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主持网络的咨询者通过网站的各种互动功能,向求助者介绍心理学知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援助的一种活动。随着网络沟通方式的发展,咨询师在不断探索各种网络心理服务方式,目前应用的比较多的网络心理服务模式有e-mail(包括同时或即时聊天)咨询、网上团体咨询和家庭治疗、网络支持团体以及网上心理健康信息资源等[20]。网络心理咨询具有隐蔽性,可打消来询者的种种疑虑;网络心理咨询具有开放性、便捷性的特点,能较好地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咨询要求;网络心理咨询更能体现平等性[21]。网络心理咨询的这些特点也许更适合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心理咨询的需求,同时,他们又具备上网的能力、兴趣和条件。因而,网络咨询是可供新生代农民工选择的解决职业心理困惑的有效途径。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的社区及其供职的企业还要开展现实的心理辅导,为其提供科学的、贴心的心理咨询服务。(1)职业心理咨询。职业心理咨询是通过一对一的方式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心理困惑,经过平等协商,探讨解决其职业心理问题的方法,使新生代农民工能清楚地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社会,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城市职场生活。(2)职业心理素质拓展。主要是培训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的职业心理素质,弥补其自身能力和学识方面的不足,着重培养其积极心态、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心理调整能力和健全人格等,以增强其职业自信心。(3)心理测评。主要是测量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倾向、职业人格特征等,对测评结果进行个体分析,出具职业测评报告,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和职业心理档案。(4)团体心理辅导训练。主要是运用团体辅导的手段和方法对团体进行训练,着重训练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道德、自主意识、团体意识、沟通技能、意志力、适应力、领导力和信任感。(5)职业规划指导。职业咨询师协助新生代农民工设计好职业规划,使其明确自己预期的目标,并以此为依据不断主动开发潜能,提高综合职业素养。(6)职业心理危机干预。在新生代农民工陷入心理危机时,进行及时、高效、规范、科学的危机干预。网络咨询和现实辅导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相得益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有效解决职场生涯中的职业困惑和心理问题。

(三)自我调适与社会支持相结合

自我调适是指个体根据客观需要和主观愿望,调节心理过程,完善心理结构,以达到与社会发展、周围环境变化和自身生理、心理成熟相一致的目标。自我调适能力是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的、有效的生存和发展状态的需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自我调适,一是对整个机体的适应,二是对外界作用的适应。积极的调适就是发展,就是人格的成长与成熟,消极的调适有时会导致心理冲突或停滞不前。学会自我调适是个体获得健康生活、自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实践证明,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依靠他人,而应该依靠自己,因为他人的帮助是受时间、地点等条件制约的,是暂时的、外在的、有限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个人的职业心理问题与困惑不是被传染的,也不是外界带来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由个人自己“制造”出来的。这样,它也只能通过个人的调适,包括在他人协助下的自我调适,才能走出困境。培养个体的自我调适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才是解决心理问题、寻求健康发展的根本[22]。因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只有积极培养自我调适的意识,不断发展自我调适的能力,才能真正解决职场中遇到的职业困惑和心理问题。强化新生代农民工的城乡社会支持网,可以有效转变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困惑的压抑性环境,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形成健康的职业心理。加强社会支持网建设对于防范青年农民工职业心理危机极为重要[9]。

第一,维护新生代农民工输出地原有的支持网。尤其是正式组织中的社会支持网,如输出地的基层政府和群团组织,应该对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始终保持联系,进行心理关怀,密切关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消除他们心理上的“无根感”。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篇9

1.职业教育的“立交桥”的含义。“职教立交桥体系”是对“立交桥体系”原义的引申。借用建筑上的“立交桥体系”概念,按照我国权威的定义解读,“职教立交桥体系”是指构建基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下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教育层次、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独立通行、各行其道、互不阻碍、互相贯通、相互转换、资源共享的立交桥系统。构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三大系统之间的教育立交桥系统,不仅包括为这三大系统各自提供直行分离模式,还包括为这三大系统提供三向行驶交叉的多轨道互通模式。它并非使求学者和就业者各行其道,而是创造性地采用能同时为职业教育内部不同层次之间、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与普通教育的不同层次之间、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与成人高等教育的不同层次之间,提供互相贯通、相互转换、资源共享通道的互通开放模式,为广大青年开辟多样化、全程性的成才之路,使得来自不同背景、有不同现状的求学者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需求和能力,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和不同的发展台阶,通向不同的成才目标,并为其提供在不同道路之间相互转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通过文献检索、课题调研、分析比较,我们发现,国外发达国家有三种教育“立交桥”模式:证书贯通模式、内容贯通模式、补习贯通模式。第一种模式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采取国家确认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文凭等值的模式,被称作证书贯通模式。第二种模式以俄罗斯、美国为代表,采取以内容贯通为主线的模式,被称作内容贯通模式。第三种模式以法国、德国为代表,被称作补习贯通模式。国外教育立交桥模式的最大共同点,就是求学者可以相对自由地进出相应的学校,宽进严出,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非职业技术教育通行并举;学制交接相对灵活——实行弹性学制,使“学者择其校、学者有其校、学者精其校”。目前我国台湾地区的教育体系是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三位并列,职业教育被确定为台湾教育体系中拥有核心地位的教育形式,它自成一派、独成体系。纵观我国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体系的研究,其成果主要针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存在的问题,分析相对透彻。2.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综合枢纽工程”体系的含义。第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综合枢纽工程”体系是对“枢纽工程”体系的引申。借用建筑上“枢纽工程”体系这一概念,职业教育“综合枢纽工程”体系是指基于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同一职业教育类型体系的不同层次之间、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同层次与普通教育体系的不同层次之间、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与成人教育的不同层次之间、职业资格的不同层次之间互相贯通、资源共享的枢纽系统。要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融通、前后互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综合体系,实现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直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间的“上下贯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之间的“左右融通”,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之间的“前后互通”,打破以往影响职业教育不能向上贯通的“天花板”、不能左右融通的“隔离墙”、不能前后互通的“对面岸”,打通并拓宽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长通道,为职业教育学生提供教育的公平机会和技术技能提升、学业发展的路径。第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综合枢纽工程”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枢纽工程体系”是由不同方向的三轴立体交互构成的一个立体综合系统,其垂直轴为现代职业教育系统内的“上下贯通”,其左右轴为现代职业教育系统与普通教育系统、成人教育系统的“左右融通”,其前后轴为现代职业教育系统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系统的“前后互通”和“双证互通”。这三轴是三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模式和系统,也是三种不同性质的教育模式和系统,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枢纽工程”体系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枢纽工程”体系。

二、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枢纽工程”体系的形态描述维度

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枢纽工程”是一个全方位、整体性、系统性的宏观体系,从其内部组成与联系来看,它按不同划分标准分为多个子系统系列。从它的组成要素及运行机理分析,它包括三个子系统,即现代职业教育系统内“上下贯通”的子系统,现代职业教育系统与普通教育系统、成人教育系统的“左右融通”的子系统,现代职业教育系统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系统的“前后互通”“双证互通”的子系统,既要从静态的视角去关注现代职业教育子系统内的各要素组合及其运行机理,又要从动态的视角去关注三个子系统的相互联系及其运行机理。这三个子系统之间存在多向的互动联系,体现为三维立体的形态。1.第一维度是现代职业教育系统内“上下贯通”的子系统——纵轴。它主要解决职业前置准备教育的入门问题。从现代职业教育子系统内的教育层次看,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由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的职业教育组成。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初等职业教育向中等职业教育转移、再由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转移的过程。中等职业教育援用了前苏联的职业教育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则参照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心发生变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办学主体和招生的人数也随之发生变化。2.第二维度是现代职业教育系统与普通教育系统、成人教育系统的“左右融通”的子系统——左右的横轴。它主要解决职业转换教育的深化问题。从现代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相互关系看,新中国成立后的职业前置准备教育主要是精英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前置准备教育体系的重心经历了一个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移,职业教育体系的普及面和求学主体也随之发生变化。3.第三维度是现代职业教育系统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系统的“前后互通”“双证互通”的子系统——前后的横轴。它主要解决职业继续教育的提升问题。从现代职业教育系统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系统的相互关系看,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先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成为“终结性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枢纽工程”系统,则打破了这种局面。求学者只要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就可以通过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进入相应阶段的职业教育学院学习,取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文凭。因此,笔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综合枢纽工程”这一架构,以期实现两方面的创新:一是建模——实现理论创新,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综合枢纽工程”理论体系;二是助推——促进教育、经济社会的发展,助推湖南职业教育乃至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综合枢纽工程”体系运行的模式和机理

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综合枢纽工程”体系的架构是由不同方向的三轴立体交互构成的一个立体综合系统,其垂直轴为现代职业教育系统内“上下贯通”,其左右轴为现代职业教育系统与普通教育系统、成人高等教育系统的“左右融通”,其前后轴为现代职业教育系统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系统的“前后互通”“双证互通”。1.现代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垂直轴的“上下贯通”。第一,“两联贯通”,主要指职业教育系统内的“中专—大专”“大专—本科”“本科—专业硕士”“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上下贯通。由层次低的职业学历教育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对口招生考试、“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两方面的考核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中高连读、专本沟通、本硕连读、硕博连读等贯通培养的考试招生方式,或参加普通教育的统一招考,从而取得接受更高一级的职业学历教育资格。第二“,三联贯通”,主要指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的“中专—大专—本科”“大专—本科—专业硕士”“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三级贯通模式。由层次低的职业学历教育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对口招生考试、“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两方面考核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中高连读、专本沟通、本硕连读、硕博连读等贯通培养的考试招生方式,或参加普通教育的统一招考,从而取得接受更高一级的职业学历教育资格。第三,“四联贯通”,主要指职业教育系统内的“中专—大专—本科—专业硕士”“大专—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四级贯通模式。由层次低的职业学历教育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对口招生考试、“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两方面考核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中高连读、专本沟通、本硕连读、硕博连读等贯通培养的考试招生方式,或参加普通教育的统一招考,从而取得接受更高一级的职业学历教育资格。这些也主要由层次低的职业学历教育通过“四联贯通”培养的招生制度来实现。这种“四联贯通”的模式学业周期长、潜在的价值和可能性不大,但可以通过中高连读、专本连读、本硕连读、硕博连读的形式来完成。2.现代职业教育系统与普通教育系统、成人高等教育系统之间左右轴的“左右融通”。第一“,两联贯通”,主要指职业教育系统与普通教育系统、成人高等教育系统之间的“中专—大专”“大专—本科”“本科—硕士、专业硕士”“硕士、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博士”的“左右融通”交互式教育贯通模式,使学生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系统之间互相转换。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对口招生考试、“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两方面考核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中高连读、专本沟通、本硕连读、硕博连读等贯通培养的考试招生方式,或参加普通教育的统一招考,使不同教育类型的学生在两种教育形式中互相转换。一种是前一阶段接受职业教育,后一阶段接受普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另一种是前一阶段接受普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后一阶段接受职业教育。第二“,三联贯通”,主要指职业教育系统与普通教育系统、成人高等教育系统之间的“中专—大专—本科”“大专—本科—硕士、专业硕士”“本科—硕士、专业硕士—博士、专业博士”的“左右融通”交互式的三级贯通模式。由层次低的职业学历教育、普通学历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对口招生考试、“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两方面考核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中高连读、专本沟通、本硕连读、硕博连读等贯通培养的考试招生办法,或参加普通教育的统一招考,从而取得接受更高一级的普通学历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职业学历教育资格。这里主要指层次低的职业学历教育通过教育贯通培养的形式来实现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转换。第三“,四联贯通”,主要指职业教育系统与普通教育系统、成人高等教育系统之间的“中专—大专—本科—硕士、专业硕士”“大专—本科—硕士、专业硕士—博士、专业博士”的“左右融通”交互式的教育贯通模式。由层次低的职业学历教育、普通学历教育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对口招生考试、“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两方面考核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中高连读、专本沟通、本硕连读、硕博连读等贯通培养的考试招生办法,或参加普通教育的统一招考,从而取得接受更高一级的普通学历教育、职业学历教育资格。这里也主要由层次低的职业学历教育通过教育贯通培养的形式来实现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转换。例如,可以通过中高连读、专本连读、本硕连读、硕博连读两级连读的形式,来实现至少两个来回以上两种教育类型之间的转换。3.现代职业教育系统与职业资格证书系统前后轴的“前后互通”“双证互通”。要打造职业教育与就业的“旋转门”,建立“学习—就业—再学习”的培训通道,实现职业教育的全程教育和终生教育。第一,由毕业证推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证(执业资格证)。在现代职业教育系统内,只要学生学习成绩合格,可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执业资格证)书。学习成绩合格,可同时获得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高职毕业生只要学习成绩合格,可同时获得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依此类推。第二,由职业资格证(执业资格证)推及相应层次的职业教育入学机会,创新职业教育入学方式。只要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执业资格证)书,就可以申请进入相应阶段的职业教育系统内学校继续深造学习;只要获得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就可以申请免试进入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继续深造学习;只要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就可以申请免试进入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继续深造学习,依此类推。

四、与职业教育“立交桥”相比,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综合枢纽工程”体系的创新点

1.在教育发展的路径上,将职业教育从“终结性教育”转变为“梯级通畅性教育”。借助于全国1999年以后大范围地方性本科转型的契机,以适当选拔一批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升本为补充,举办本科职业教育,逐步把职业教育的重心由中专向大专和本科转移,实现重心的上移。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批以市场职业需求为导向,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教结合、学研结合、产研结合、产学结合、研创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模式,构建以中等职业学校为起点,以高等职业院校为引领,特别是以全国已有高职高专和本科为主干,以健全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对口招生考试、“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两方面考核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中高连读、专本沟通、本硕连读、硕博连读等考试招生方式,或参加普通教育的统一招考的方式为突破口,以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为平台,形成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打破传统的视中等职业教育为终结性教育的传统观念,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打通上升通道,真正打破职业教育的“断头路”“天花板”,变传统职业教育“终结性教育”为“梯级通畅性教育”。2.在教育运行模式和机理上,变传统逐级晋升两联贯通为不仅有逐级晋升两联贯通还有纵向跨越的三级贯通模式或者四级贯通模式,变二级互动为三级联动或者四级联动。从以往的“中专—大专”“大专—本科”“本科—专业硕士”“硕士、专业硕士—博士、专业博士”,发展为不仅有“中专—大专”“大专—本科”“本科—专业硕士”“硕士、专业硕士—博士、专业博士”的纵向贯通模式,还有“中专—大专—本科”“大专—本科—硕士、专业硕士”“本科—硕士、专业硕士—博士、专业博士”三级贯通模式,或“中专—大专—本科—硕士、专业硕士”“大专—本科—硕士、专业硕士—博士、专业博士”的四级贯通模式。3.在教育理念设计和具体培养模式上,从“单视角”思维转向“多视角”思维,从“圆筒螺旋”模式转变为“倒锥桶螺旋”模式。传统的职业教育理念,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无论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职业教育实施部门,大多采用单向直观的思维方式,就是所学专业必须一对一地对应将来的职业,跨专业、跨行业的难度很大。这种“单视角”的思维和“圆筒螺旋”的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采用全方位的多视角思维、发散性思维以及逆向思维的方式。将这种多视角思维运用到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设计上,我们应该使受教育者的所学专业能够一对多地对应将来的职业,实现跨专业、跨行业就业,变“圆筒螺旋”模式为“倒锥桶螺旋”模式。4.在教育界面的设计上,变“多站式服务”模式为“一站式服务”模式。通过建立网络化、信息化的职业教育“综合枢纽工程”管理服务平台,建立管理服务平台的服务中心,目的是在职业教育“综合枢纽工程”内部,充分实现以下功能:第一,管理功能。处理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制度及信息,相关主体可以从中了解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制度及信息。第二,服务功能。能够为相关主体提供咨询、帮助等功能,为相关主体提供必要的服务。第三,教育功能。通过相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规范等以及对受教育者的有效引导,实现服务育人的目的。第四,其他必要功能。“一站式服务”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集中、快速、便利,能够极大地整合职业教育系统内管理服务的各项基本功能,大大提高职业教育管理与服务的集约化水平,从而减少对公共资源和学生个体资源的浪费。5.在教育结构框架上,变多立交桥无缝对接模式为系统内“上下贯通、左右融通、前后互通”的立体无缝对接模式。在职业教育系统内的垂直轴上,积极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相互衔接的结构;在职业教育的左右轴上,积极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全日制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沟通的结构;在职业教育的前后轴上,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系统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系统前后互通、双证互通的结构,从而整体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从专业到就业、从就业再到创业的现代职教新理念,进而使我国的职业教育从以往的多个教育平面结构转变为完整的立体教育结构。6.在教育职业规划上,变直线模式为螺旋型模式。直线型职业生涯,指终生从事某一专业领域,在一种线性等级结构中从低级不断走向高级,拥有更多的权利、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报酬。螺旋型职业生涯是跨专业的职业生涯方式,指围绕职业锚这一核心,从事不同专业的工作,以实现融会贯通,找到发展的新交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综合枢纽工程”体系的建立,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职业规划上扩大职业生涯规划视野,能够高起点、多视角、宽领域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将职业教育规划的直线模式转变为螺旋型模式。7.在专业教学标准的选择上,将国内专业教学标准转变为国内专业教学标准与国际专业教学标准接轨。现代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要求与国际接轨,开发并实施国际水平的专业教学标准,必将是我国以后较长一段时期职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中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开发完成有国际水平的专业教学标准,是将国内专业教学标准转变为国内专业教学标准与国际专业教学标准接轨的主要标志。职业院校在文本开发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专业试点实施,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水平接轨,是我们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8.在培养对象上,将整齐划一的共性化教育转变为个性化的特长教育。我国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共性化发展,而这一特点淹没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泯灭了学生的爱好和天赋,很难培养出更多的专家、学者、科学家和大国工匠。岗位有千差万别,高职教育也应该有千差万别,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应有千差万别。职业院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因材施教,大力开展个性化的特长教育,培养各有所长的技能型人才。

五、结语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篇10

在国际上“成人职业教育”一词的概念是指以成人为特定对象的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它既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又是继续教育的一部分,旨在提高或更新受教育者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并使培训学员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一、国外成人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产学结合,促进成人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产学结合是把成人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把成人职业教育纳入经济发展的轨道。如新加坡,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成人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劳动力素质低下,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到了80年代新加坡全国经济委员会相继发表了《中期经济报告书》和《经济报告书》,提出了实施第三次经济发展战略转变,在90年代开始执行《经济策略计划书》,确立经济发展目标,注重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把成人职业教育纳入国家经济发展的轨道,重视成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把发展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与国家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及时对在职培训提出新要求,有重点、有计划地提高在职职工的素质,为经济的高速发展服务。又如加拿大实行教育与生产交替进行的“合作教育”,学员在工作学期时要到对口企业、公司中顶岗劳动,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劳动岗位与技术操作项目随之变化,最后进行全部技术项目的实习。企业、公司通过学生的顶岗劳动考核其素质,择优录用。现在日本、德国、法国和瑞典等国家的成人职业学校也都实行“产学结合”的培养方式。

(二)加强立法,保障成人职业教育持续发展

从整个成人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加强立法活动对成人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大都通过立法,加强政府对成人职业教育的指导和监督,保证成人职业教育的经费及在职人员培训期间的待遇。如美国,自从1862年的《摩雷尔赠地法》以来,直接针对成人职业教育以及相关的法律形成了一整套法律体系,从教育培训对象、课程设置、经费管理与运作等方面予以规定。按1990年职业教育法规定,联邦政府每年向各州提供16亿美元的职业教育专项补助经费,另外美国还将财政预算的3%用于就业服务。1998年,克林顿政府又通过了《人力投资法案》,强化了联邦的职业培训、再就业培训服务的角色,并规划了人力发展策略,有效地加强了成人教育和人力发展方案。另外,联邦政府干预职业培训的途径还有建立和完善了职业教育的资格证书制度和资格鉴定制度,1994年依据《目标2000———美国教育法案》,由劳工部和教育部共同制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联邦政府还成立了全国职业技能标准委员会,旨在将行业的技术标准变成国家经济和教育政策的组成部分,以通过行业来影响和规范职业教育和培训。

(三)适应市场需求,确保成人职业教育针对性

为了突出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各国都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成人职业教育职业型、应用型、实践型和技能型的特色,面向市场办学,在市场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培育企业急需的职业型员工。这主要体现在成人职业教育内容的实用性方面。如日本,企业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都是依据企业岗位需要设置专业及课程;美国各州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需要什么人才就开设什么专业。例如,芝加哥是个以炼钢、炼铁为主的工业城市,该地区职业技术学院便开设炼钢、炼铁专业,大量培养这方面的职业技术人才。为使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相一致,企业高度重视职工培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企业高度重视职工培训,并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投资。这样企业就能够培养和挖掘企业职工的潜在能力,其内容涉及面也比较广泛,从识字扫盲、各类补习课程、学位课程以及高层次的博士培养,还有博士后水平的课题研究。

(四)积极筹措,确保成人职业教育经费充足

政府加大对成人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合理提高成人职业教育收费标准,成人职业院校积极争取社会、企业单位等的办学投资,社会机构及个人的赞助,创办校办产业,以校办产业的创收来补充办学经费的不足。如德国,成人职业教育办学经费不仅靠国家拨款,而且经济部门、生产部门都积极参与,使成人职业教育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和经费来源,从而保证了成人职业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德国成人职业教育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国家及企业;二是接受教育者个人所交学费和自愿捐款。例如,1997年用于继续教育的总支出为260亿马克,其中联邦、各州和各地区支出32亿马克,联邦劳工局支出88亿马克,私立企业支出104亿马克,私人支出35亿马克,工会支出1亿马克。教育经费的多渠道筹集,是促使德国成人职业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严格把关,实行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国外成人职业教育的发展一般是与其建立的成人技术考核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各国实际出发,把成人职业教育培训与考核发证,和工资待遇与社会地位联系起来,建立一种健全的制度,这种制度,既是必需的,又应是多样的。目前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以下几种:(1)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如日本、韩国等,由国家考试发证。(2)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如德国、瑞士等,由行业协会、工商联合考核发证。(3)民间职业资格证书,如英国、爱尔兰等国由教育工会、皇家艺术委员会考核发证。(4)学校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如法国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机构,学员毕业授予的证书即是职业资格证书。(5)企业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如美国麦道飞机制造公司,英国苏埃民船检验等公司是对职工培训考核后,颁发岗位合格证书。

二、发展我国成人职业教育的新认识

(一)着眼于经济发展,开展“产学结合”的成人职业教育

国外成人职业教育的发展大都实行产学结合,把成人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而在我国成人职业教育发展脱离实际的情况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成为我国目前成人职业教育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外发展成人职业教育的有益经验,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我国成人职业教育改革:(1)进一步加强“产学结合”的成人职业教育的模式,“学”的目的在于“产”,“产学结合”是保持成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的重要保证。(2)成人职业教育院校要加强教育内容改革,使教育内容不断满足实际生产需要,使教育内容与社会需要相联系,围绕社会实际需要设置课程内容。(3)成人职业教育进一步注重“用”这一环节的改革,加强成人职业教育实习环节的教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真正结合。#p#分页标题#e#

(二)着眼于法制保障,加强成人职业教育法制建设

国外成人职业教育的发展大都有比较健全的法律作为支撑,使成人职业教育的经费、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有法律保障。目前我国成人职业教育立法,至今还没有形成一部完整的法律,成人职业教育立法大大滞后于蓬勃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的客观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依法发展成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些地方、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和少数执法部门中,轻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倾向仍然比较突出。(2)成人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缺乏法律保证,财政上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虽然逐年增长,但真正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经费并不多,一些企业没有依法承担对本单位职工和准备录用人员进行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费用;另外,其他法定经费如农村科学技术开发经费、技术推广经费等应当用于农村职业培训的部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落实。我们要学习国外有关成人职业教育立法的先进经验,以及相关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立法的经验,立足我国实际,在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同时,不断加强我国成人职业教育的法制建设,为改善成人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理顺发展机制、保证成人职业教育经费的充足并得到合理使用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着眼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成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针对性

社会发展需要是开展成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成人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之所在。国外成人职业教育的发展正是着眼于社会发展需要,仅仅围绕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开展成人职业教育,注重成人职业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可以说教育内容的实用性是成人职业教育满足社会需要的必要前提,是加强成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方向。针对目前我国成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的不足,突出成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针对性是我们努力的重点。(1)我们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市场的变化、企业的需求设置相关专业,使成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能够反映社会发展要求,满足社会发展需要。(2)在重视岗前培训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在岗培训、转岗培训,这是企业提升员工职业技能,培养企业所需优秀职员的必要途径,也是成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3)成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要注重职业性,这是由成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质所决定的。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包括成人职业教育的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在内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职业性”展开。

(四)着眼于经费保证,多渠道筹措发展成人职业教育的资金

充足的资金是发展成人职业教育的财政保障。经费不足是整个教育系统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当然经费不足也是成人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主要障碍。借鉴国外发展成人职业教育的宝贵经验,积极筹措成人职业教育的发展资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的财政拨款必须有所保证,国家的财政拨款是成人职业教育发展资金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对职业教育加大了投资的力度,今年国家出台了对每位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补贴1500元的政策。(2)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争取更多的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办学资助和个人赞助,多渠道筹措成人职业教育资金。(3)成人职业教育的办学单位要挖掘自身潜力,利用自身职业教育的优势,积极创办校办企业,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获得自身发展资金,从而保证成人职业教育发展资金,不断改善成人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