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务审计对象十篇财务审计对象十篇

财务审计对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6:52

财务审计对象篇1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表审计对比整合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颁布,全面提高了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全面系统的明确了配套指引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企业想要持续快速的发展,不仅要有相关的文献作指导,同时,还必须要加强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对此,正确认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并有效的对两者进行整合、统一,是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对比

(一)审计对象的对比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要对财务报表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而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就是要保证财务报表的质量。由此可见,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对象存有差异,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对象是财务报表的产生机制,而财务报表审计的对象则是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益、现金支配等。

另一方面,财务报表审计也要审查财务报表的有效性,但是,在此期间不需要发表相关的审查意见。由此可见,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对象有相同之处,两者都要审计财务报表的有效性。

(二)审计方法的对比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要求有关部门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由上到下的方式开展审计工作。首先,要充分识别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其次,要充分识别企业层面控制的风险。再次,要明确风险的来源,确定风险因素。最后,要合理的选择风险控制手段。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在审计方法上,继承了财务报表审计的观念和方法,即风险导向审计法,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是相同的。

(三)审计程序的对比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要审查企业内部控制从设计到实施的整体有效性,而财务报表审计则是首先审查控制实施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确定控制程序的性质、时间以及范围。由此可见,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程序与财务报表审计基本相同,两者都具有调查、观测、检验以及重新执行等程序。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

(一)了解审计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

依据风险导向审计法,财务报表审计首先要了解审计对象,以及审计对象所处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从而对审计对象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也运用了风险导向审计法,因此,也必须首先了解审计对象,及其所处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在了解审计对象所处的内部环境时,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要比财务报表审计的要求更高。

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要对指引内容进行划分,把内部环境方面的指引、控制活动方面的指引、控制手段方面的指引明确的划分,使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通过内部控制审计的成果即可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

(二)控制测试

在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程序中,在对审计单位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查之前,要进行控制测试。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则要对所有的关键账户、交易、列报进行控制测试。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进行控制测试是有前提条件的,而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则是无条件对控制的有效性实施测试。

其次,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控制测试的对象主要是交易事项、账户余额、列报认定等,主要是针对财务报告来实行的。而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在此基础上还要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由此可见,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控制有效性测试范围比财务报表审计的控制有效性测试范围更加广范。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内部控制审计的控制有效性测试完成之后,即不必再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的控制有效性测试。财务报表审计可以充分利用内部控制审计的控制有效性测试结果。

(三)实质程序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实质程序主要有实质分析程序、细节测试程序两种类型。实质分析程序是通过对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来分析认定的准确性,实质分析程序适用于一定时间内具有可预期关系的大规模交易,其有效应用的前提是所采用数据的真实可靠,因此,一旦产生数据的机制失效,审计测试就没有了任何意义。由此可见,当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结果存在严重的缺陷时,财务报表审计可以采用细节测试程序,或者发表否定意见,从而避免使用实质分析程序。

细节测试程序普遍用于对交易事项、账户余额、列报认定的审查测试,细节测试程序是对财务报表中是否存有严重错误进行测试,当细节测试的结果显示出财务报表中存有错误,或发现认定控制失效时,可以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结果进行检验。一旦内部控制审计的结果显示出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存有严重缺陷,或者已经失效,即不必再实施细节测试。

三、结束语

事实证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可以相互利用彼此的审计结果,从而节约了审计工作的成本投入,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深渊的意义,有效的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进行整合,有利于提高审计单位的工作效率,有利于节省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企业会不断完善各项工作,从而推动国民经济进步,促进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李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联分析[J].管理观察.2010

[2]阎升江.我国企业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协同审计的现实选择[J].西部财会.2011

财务审计对象篇2

—、财务审慎调查的概念及其与审计的区别

(一)什么是财务审慎调查。财务审博调查,是委托方委托独立的中介机构或者由其自身的专业部门,对某一拟进行并购或其它交易事项的对象的财务、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调查、分析。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常见的财务审慎调查有以下几种:

1、为融资目的而进行的财务审慎调查,企业举债往往采取担保、抵押或信用等方式,在信用方式下,金融机构一般要对企业的财务现状、财务前景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论证,以确保款项的收回。在担保方式下,担保方则要求被担保方提供诸多背景资料,以对其投资前景作出理性的判断。

2、收购、兼并中的财务审慎调查。在并购正式实施之前,往往要求对被并购方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这种调查往往分为三个方面进行:(1)商业调查。即对收购对象的市场现状、市场前景的调查。商业谍查经常涉及到收购价的确定方式,一般由专业的咨询公司来做。(2)法律事务调查。法津事务调查涉及到被并购对象一切可能涉及到法律纠纷的方面,如并购对象的组织结构、正在进行的诉讼事项、潜在的法律隐患等,该项工作一般由律师事务所来进行,(3)财务方面的调查即财务审慎调查。财务审慎调查往往不会涉及到收购价的确定,但是,只要是并购方委托的事项,如了解被并购方的内部控制、或有负债、或有损失、关联交易、财务前景等,都可以成为财务审慎调查的范围。这些调查结果会对并购的进行与否有直接的影响。

3、由于出售目的而对自身进行的财务审慎调查。对于一家拟出售的企业,若买主尚不得而知,则为了让潜在的买方感兴趣,卖方一般会请专业机构进行财务审慎调查,以便在对方需要时提供调查结果。

(二)财务审慎调查与审计的区别。对受托进行财务审慎调查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说,虽然可能担负着并购对象的常年会计报表审计任务,或者可能在并购交易完成后对并购对象实施审计,但是这种审计很难满足委托人在进行并购交易时对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的需要,审计与财务审慎调查的主要区别在于:

1、目标不同。审计是一种鉴证服务,是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对象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的规定,会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发表意见。而财务审慎调查则属非鉴证服务,是对委托人所指定的对象的财务及经营活动进行调查、分析。其工作的性质和程度取决于委托人的要求,调查的结果是出具一个财务审慎调查报告(在特殊情况下,财务审慎调查进行当中,如果委托人认为已经达到了目的,也可能不要求出具正式的报告),在该报告中,注册会计师需要从专业角度对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但是不需要也不宜对交易的应否进行提出建议。

2、委托人的出发点不同,企业之所以进行审计,主要由于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一种强制性行为。而之所以进行财务审慎调查,是自愿的,是出于了解交易中可能涉及到的事项,以减少变易风险、最大限度地从交易中获得利益的需要。

3、工作结果导致的后果不同。审计因其具有鉴证作用,故审计报告一发出,注册会计师便要对审计报告的真实件、合法性负责,对所有可能的报告使用者负责。而财务审慎调查报告只对委托人负责,并且,只对委托人指定的事项的调查、分析结果负责,如果由于调查结果严重失实,则要对由此导致的后果负责。但是,由于财务审慎调查并不对委托人所拟进行的交易应否进行提出明确的建议,故只是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好所委托的事项,一般情况下很少会引起法律纠纷。

4、报告结果运用的范围不同,审计报告呈送给委托者后,后者要提供给投资者、债权入、税务机关等,公开上市的公司的审计报告还要公之与社会公众,而财务审慎调查报告则严格按照委托人指定的对象范围、只提供那些委托人认为应该了解调查结果的人士阅读。

二、委托方如何做好财务审慎调查

目前,在我国大陆的并购实践中,收购方很少在实施并购前对收购对象进行财务审慎调查。失败的并购案例中很多是因为收购方对收购对象的财务情况知之甚少,对其复杂性预计不足。本文以为,拟实施并购的企业(即委托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财务审慎调查:

(一)选择有实力的中介结构,并购方往往并无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去调有所需了解的财务事项。即使有,也很难保证独立、客观而带有某种倾向性。而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中介机构)属第三方,独立于交易双方,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客观、公正,提供不带有倾向性的调查、分析结果。

在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时,应注意其专业胜任能力,财务审慎调查必竟不同于审计,它需要有专业经验的、高素质的人员,若受托人不能及时地完成,则有可能使交易贻误有利时机,而如果调查、分析结果与事实有较大的出入,则由此而作出的决策可能会给委托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二)明确进行调查的范围、完成时间。在签订委托协议书时,必须明确调查的范围、完成时间,所委托的调查、分析事项,应是委托人尚不明确、但有可能对并购交易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有时,并购方可向其财务顾问或进行财务审慎调查的会计师事务所咨询拟调查的范围。不明确调查范围,受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无法开展工作;调查范围过小,则可能不足以达到预定的目的,而调查范围过大,则必然意味着调查的工作量和成本的上升,并且可能会导致交易决策不能及时进行。事实上,会计师事务所在调查过程中,可能会不断发现委托人事先未考虑到的事项,根据其反馈意见随时调整财务审慎调查的重点,可能会对正确作出交易决策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三)正确运用财务审慎调查的结果,并购方必须将对并购对象财务审慎调查的结果与商业调查、法律审慎调查的结果综合起来考虑,以决定是否进行该项交易,不做调查或仅仅从其中某项调查的结果就作出决定难免有轻率之嫌,难以对股东作出负责任的交代。

三、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做好财务审馆调查

就接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委托的条款。在开始工作前,受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与委托方就双方的职责范围达成一致,签订委托协议书。协议书应包括调查范围及委托目的、委托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受托方的工作时间和人员安排、收费、财务审慎调查报告的使用责任,协议书的有效期间、约定事项的变更、违约责任等。

应该说明的是,受托方如一开始就确知己方并无足够的人力或专业能力、或者无法在委托方限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委托事项,则不应冒然签署委托协议书。

(二)选派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工作人员。与审计相比,财务审慎调查是一项高收入的业务,这是因为其报告与委托人所拟进行的交易有关。该交易可能导致收购或兼并的对象的所有权或资本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而给收购或兼并的一方或双方带来巨大的收益。按照西方惯例,从事财务审慎调查的会计师事务所,除正常收费外,还可收取一定比例的“成功费”。没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决不能胜任调查、分析任务的,所以应注意选择熟悉交易对象的行业特征、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工作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并应确定至少有一位事务所的高层领导负责该项业务,以保证工作的质量。

(三)及时、高效地完成委托事项。财务审慎调查一般分为计划、调查与分析,报告阶段。

1、计划阶段。在计划阶段,财务审慎调查的项目负责人应根据与调查对象的有关负责人的交谈、查阅有关介绍性的资料来制订书面的工作计划,并获得事务所相关负责人的批准。在此阶段,应特别注意要进行项目风险评估。对项目风险的评估一般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选派。项目风险越高,则越应派经验丰富的人员。通过项目风险的评估,还可能会建议委托人扩大或修订财务审慎调查的内容,从而涉及到委托协议书的有关条款的变更。

2、调查、分析阶段。此阶段实际上可细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事实调查。是指运用观察、查询等取证方法,来搜集充分、适当的资料。应尽量避免搜集的资料过多或者不完整、不准确,避免遗漏重要的资料。

第二、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在搜集了足够、相关的资料后,应运用专业手段、方法,将其整理成为委托人易于理解的形式。因为财务审慎调查报告的使用者往往并无足够的时间、精力去看会计师所搜集的所有资料。分析的重点应是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以突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财务数据的分析,应让委托人了解到近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金变动情况。

第三、解释。如果说分析的目的是将所搜集的大量资料以分析的方法整理成委托人易于理解的形式,解释则更多的带有会计师的专业意见,以给委托人提供有意义的指引。其目的在于,使委托人对并购对象的业务性质、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思路、金融和市场背景、并购中可能会遇到的重大问题等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为此,需对拟并购的对象的总体情况发表意见,对拟进行的交易从正、反两方面发表意见(但不应比较正、反两方面说明交易应否进行,这应该由委托人管理层来决定),对交易双方在谈判期间可能会涉及到的问题发表意见;对拟进行的交易完成后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发表意见。解释工作一般由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承担。

财务审计对象篇3

关键词:企业效益审计;财务审计;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但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规章制度还有待完善。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还远未发挥出来。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也仍然存在。企业资源损失浪费、管理不善、资产闲置,财经领域违法违规现象还较为普遍。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账目不真实的现象。然而,企业效益审计的基础是要求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资料和非财务资料,以此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效益。在我国企业效益审计的基础比较薄弱的条件下,企业效益审计还肩负着纠错查弊的任务。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还需要认识好企业财务审计同企业效益审计的区别和联系,处理好企业财务审计同企业效益审计的关系问题。

一、企业财务审计同企业效益审计的区别和联系

(一)二者的区别

第一、审计目的:企业财务审计侧重于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及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企业效益审计是以企业财务审计为基础,客观的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确定其经济活动是否合理、经济和有效,明确经济责任,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

第二、审计对象:企业财务审计的审计对象主要是企业的会计资料和财务收支;企业效益审计是对企业整体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对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行为及活动都要加以系统地分析和评价,审计对象涉及企业财务资料、决策、技术、工程、经营与计划等方面。

第三、审计依据:企业财务审计依据主要是相关的财务法令、规章制度;企业效益审计则需依据企业有关的经营决策、经营计划、经营方案,以及企业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生产技术规范等进行。

(二)二者的联系

1、企业财务审计是基础,企业效益审计是最终目标

企业财务资料的正确、有序是企业效益审计的前提。企业效益审计工作一般应从企业财务审计入手。另外一方面,当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不能满足评价经济责任的需要时,企业审计就自然会挣脱财务收支审计的束缚,向更高层次的企业效益审计发展。以评价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果性(effectiveness)为内容的企业效益审计应运而生。

2、企业财务审计与企业效益审计具有一定的相容性

企业财务审计中有着企业效益审计的行为,如在审查生产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时,发现成本超支,效益下降,就附带了企业效益审计的内容。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多数审计机关并未把企业效益审计作为一个独立的审计类型来安排,而是在财务合规性审计过程中顺带关注企业经营管理和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企业财务审计报告中偶尔提及效益评价和管理建议,没有处理好企业效益审计同财务审计的关系。

二、处理好与传统财务审计的关系

企业财务审计是基础。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作用下,效益审计是大势所趋。处理好在企业层面两者之间的关系尤显必要。目前可以积极借鉴和学习国外企业效益审计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效益审计道路。

加拿大用综合性的审计(Comprehensiveaudit)工作方式实施审计,把传统的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起来。既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遵守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的情况,又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绩效情况。进行有组织的、有目的的、系统的检查,检查公共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是否存在损失浪费现象,投资的项目是否有利于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更好地利用公共资源,执行的价格是否合理,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效果如何,并将评价结果报告议会。审计内容包括政府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效果、成本效益、对环境的影响、对公共财产的保护,以及政府活动的合法、合规性。审计对象包括政府部门、政府从事的项目或政府的职能。我国企业审计人员可以借鉴,应用到我国企业效益审计中去,将企业财务审计和企业效益审计结合起来进行全面审计,揭露问题,促进管理,推动改革,规范秩序,提高效益。

处理好企业效益审计同企业财务审计的关系,还要做好我国经济法律制度建设工作,减少财务活动中的违法违规问题,这样企业财务审计的工作量就会相应减少,为企业效益审计打好基础。届时审计的主要目标将放在评价企业经济活动是否合理、经济和有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上,合规性放其次。

经济责任包括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但这种责任只是一个方面,效率、效果和效益才是更重要的经济责任。在企业层面,当财务收支审计不能满足评价经济责任的需要,或者其他审计手段和方法能够更有效地确定经济责任时,企业审计就自然会由企业财务审计向更高层次的企业效益审计发展。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的基础上发展企业效益审计。本文认为在做好当前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同时进行企业效益审计,从揭露解决财务收支审计中存在的不真实、不合法现象入手,两者结合起来一起进行,这样在开展企业绩效审计工作时可以利用企业财务审计的结果,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在客观条件受到限制、两者不能同步进行的情况下,也应尽量利用企业财务审计已经取得的信息资料进行企业效益审计。目前采用类似与加拿大综合审计的方法,采用将企业财务审计和企业效益审计结合起来的方式,更适合当前我国企业审计的国情。这也是一种从实际出发,探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效益审计模式。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财务会计活动日益规范,违法违规行为将会不断减少,企业效益审计将成为审计的主流。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多关注数量大、影响大、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项目,做到全面审计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处理好真实、合法、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企业财务审计同企业效益审计的关系,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效益审计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赵保卿.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杜建菊,王德礼.经济效益审计[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财务审计对象篇4

关键词:气象单位会计内部审计

为了做好当前社会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气象单位的会计机构同其他单位中会计部门一样,在管理过程中也必须有坚持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气象部门内部审计对于规范会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应用中更具有针对性,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提升气象部门的资金使用效果,规范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自律和自我要求能力,从而确保气象部门的资金使用科学化、合理化、精细化,推动气象部门工作的快速发展。

一、强化气象单位内部会计审计的重要意义

强化气象单位内部会计审计可以提高气象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益,可以提高气象单位使用不同的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制止行为的发生,有利于气象单位充分利用有效的资金服务公共气象,用有限的资金强化气象单位防御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等职能的行使。

气象部门的内部审计可以有效的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有效性,通过气象部门内部所会计审计,可以更为科学的强化对气象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约束、评价和规范作用。通过内部审计作用,可以更好管理气象资金,促进气象部门集中资金推动气象事业快速发展。

通过强化气象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可以更为有利的加强气象部门的财务内部监督,更加有利于保证气象部门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气象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实现气象单位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保障气象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有利于推动财务软件的实施,完善监督机制,使管理流程透明化。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

(一)严控部门成本效益

内部审计是不是有效的实施,关系着气象部门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成败与否,所以在实施中必须要注意会计内控制度实施的成效,以及气象部门会计控制的成本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成本学浪费。

(二)坚持部门间相互牵制

气象部门财务内控的主要是为了强化各部门的职能与性质,强化各相关部门及人员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范围,相关联的其他业务部门在运行中赋予气象部门之外部门相应的权限。

(三)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

气象部门在实施内部审计应用中,气象部门必须要遵循会计法、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有序的操纵气象部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只能通过实施严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才能有效的对气象部门的内部财务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确保气象部门各个环节中的收支得到重点控制。

三、强化气象单位内部会计审计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内部会计审计目标的明确

气象单位坚持实施内部会计审计制度,是有效推进气象事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但气象部门的财务管理是基础工作的基础,实施内部审计不仅要求机关会计人员熟悉会计内部控制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要熟悉气象单位会计内部的目标、管理制度以及业务性质等涉及气象单位发展的相关内容,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等。

(二)内部会计审计管理机制建设的加强

现代气象单位内部会计审计是独立于气象部门其他业务工作的,相关其他业务工作是独立的,是有效监督和评价气象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经济活动,在行使中其是服从、服务于派出的气象部门的,一般是上级部门。

(三)建立多层次的内部会计审计体系

气象部门通过内部会计审计,可以有效的将不岗位的人员和科室置于内控制度监督体制之下,从而有效的避免气象部门因国内部会计审计执行力度不够和流于形式,使得财务管理更加有效的完善,可以更为有效的促进气象部门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气象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政府加强对气象单位的会计执行约束力度

通过加强会计执行外部监督,可以更加有效的不断完善气象部门会计内控相关的法律制度,以社会监督力和国家政策执行力来保证气象单位的内部会计审计制度的建设。

(五)完善气象内部会计审计环境

一般情况来说气象部门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特征决定其财务管理领导力愈高,气象部门内部审计所产生的权威性、独立性、有效性越能得到有效保障。气象单位应构建包含内部会计审计制度内容的气象单位文化;健全气象单位的内部管理结构,确保内部会计审计制度的落实。

(六)加强内部的审计工作

气象单位开展内部会计审计工作,履行内部会计审计职能,对气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发现、纠正气象单位会计活动中的不合理现象入手,可以有效的提高气象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达到大幅度提高气象单位的经济效益,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真实、合法,以保证气象单位资产的安全。

(七)提高内控人员的整体素质

气象部门的内控人员是执行气象部门会计内部制度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参与者,其素质影响着气象部门整个机构的内部会计审计制度的执行效果,提高内控人员的自身素质。气象单位非常有必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内控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学习,加强员工道德素质建设,进而提高内控人员的责任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气象单位的内部会计审计制度的建设和强化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健全会计内部的控制环境是十分必要的,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提高会计内控人员的素质,增强内部会计审计管理机制建设;加强会计内部会计审计;坚持做到明确好内部会计审计目标,可以有效的促进气象单位的内部会计审计工作,使得气象部门的内审工作有一个全面的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媛芳.加强气象部门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科技纵横,2014;3

财务审计对象篇5

(山西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山西·太原)

摘要:随着社会大众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不断重视,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了气象建设资金的投入,同时随着气象部门改革和发展的深化,加强对部门财务收支状况、资金使用效益情况等的监督,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区别、联系等方面的介绍,引中出网络财务监控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提高财务监控效果提出了些许意见。

关键词:会计与审计;监督;网络监控

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是监督相同经济业务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两者互为补充,构成资金全方位一体化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监督的范围、方法和内容有所不同,但从意义的角度来看,监管的目标是一致的。网络财务监控是相对独立的一种介于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之间的部门内的单位外部监督,是二次会计监督或初次审计监督。因此我们必须对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在各项经济活动中固有的监督职能、作用等进行更详尽的认识,以此来思考网络财务监控工作。

一、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区别

1.监督的主体不同

会计监督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一个主要环节,监督的主体是单位领导人、会计机构负责人及相关会计人员,监督的范围和人员存在局部性。审计监督是国家法定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信息的真空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它们只是负责审计报告的质量,不负责会计工作。这是会计和审计监督之间的主要区别。

2.监督的内容不同

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映和监督两大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不单单的是记帐功能,已演变成集核算、监督、分析、预测等功能于一体的一个重要的经管活动。会计监督广泛存在于有资金运动的企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其监督的内容越来越深刻,覆盖面也越来越大。审计有三个功能,分别是监督、评估和验证,其中审计监督是最重要的功能,各级审计机关目前主要是对各级预算单位进行审计。

3.监督的方式方法不同

会计监督是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其效能高低通常决定财务管理质量的高低,它的方式方法贯穿于整个财务工作中。例如,会计具有服务与监督两大职能,而财务核算又由建立账套、审核凭证、复式记账、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部分组成,在核算的每一个环节巾都体现着会计监督的职能。审计监督的方式方法不是与会计处理相融合,而是凌驾于会计处理之上。

二、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相互联系

1.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会计监督是资金运动过程中的前哨,具有经常性、系统性和重要性的特点,是其他任何监督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审计监督为事后监督,是依托原始会计资料在会计监督上实施的一种再监督,它既是会计监督的延续,也是会计监督的补充。两者都是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存在着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会计监督离不开审计监督,审计监督离不开会计监督,双管齐下,各自担负各自的职责,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为各服务单位保驾护航。

2.监督的对象和目标相同

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对象是相同的,都是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二者的目的也是相同的,都是基于财务控制和监督的过程,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因为监督的对象和目标的一致性,在实践工作中,不能混淆概念,把会计监督看作是审计监督,或者用审计监督代替会计监督。

3.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相互结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目前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紧密协作配合。国有资金流动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事件发生时必须根据会计监督的要求正确反映整个经济运动过程,为以后审计监督检查做好准备。同样,国有资金流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审计监督在加强国家调控监管中的必要性,它不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影响,必须维护审计的严肃性,它可以帮助各单位在改进和加强财务管理上下功夫,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三、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现状及建议

1.会计监督工作处于被动监督状态,客观环境有待改善

很多财务经济活动,往往是“集体研究决定”或“一把手”说了算,会计人员在本单位对于单位负责人是没有监督职能的,充其量只能是对财务经济活动提出遵纪、守法、合规的一些建议,至于财务处理那就更是会计人员自己的事了,再加上部分会计人员本身的业务技能不熟悉,对政策、制度不熟悉,无法正确的执行会计监督。因此,各级财务核算中心要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的政治修养、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统一核算口径,针对预算、决算、政府采购、资产管理、集中支付等各项财务活动建立全面的系统的制度和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做到依法理财,决不允许任何资金游离于核算中心监管之外。此外,还要加强财经纪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廉政建设,加大对单位领导人“以权代法”的法律约束力。要建立群众举报制度,把专业检查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杜绝个人说了算和违反财经纪律的不良现象。

2.审计监督应逐渐摆脱单纯的事后监督,向事中监督及事前监督发展

当前气象部门内审部门与本单位所处的财务监督和资产监管的环境相同,对本单位的管理环境和财务运行环境比较熟悉,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一审、二帮、三促进”的作用,针对财务监督和资产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容易造成损失的重点环节,通过有针对性的、经常性的、连续性的审计监督,有利于全面总结经验教训,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财务监督和资产监管能力,逐步形成长效的约束制衡机制。

四、加强财务网络监控工作

1.财务监控应遵循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财务监控人员在监控工作中要严格按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办事,以事实为依据,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要坚决给予退回。

(2)客观公正性原则。财务监控人员应处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排除种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不能只看领导眼色行事,不敢履行“监督”职能。要依据事实,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进行监控、分析和判断,为领导和服务单位把好关,服好务。

(3)持久性原则。单位财务活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因此,对单位财务活动的监控也不应是一种临时性或断断续续的,必须贯穿于财务活动的始终。财务监控工作不能时松时紧,时有时无,应做到时时有监控,处处有监控。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在从事监控工作时,不仅要严格按照方针政策办事,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发现的问题视实际情况把握好分寸,灵活处理。

2.财务监控的内容

对单位财务监控应贯穿于单位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监控的内容应该是单位的整个财务活动,概况起来主要就是对在会计监督实施后的单位预算管理、收支情况、决算管理等的监控。

(1)预算管理监控。单位预算是各单位编制并经财务主管部门核准的计划期内的财务收支计划,是国家预算的基础,也是单位开展各项财务活动的基本依据。主要关注:预算执行是否按下达的计划执行,预算进度是否达到进度,有无超预算或无预算执行,专款是否专用,有无各项资金相互挪用情况。

(2)收入监督。气象部门的财务收入名目繁多,既有中央预算,又有地方预算,还有单位创收资金收入,监督其是否按规定划清了各项收入的界限;是否将收入全部纳入了预算;有无帐外帐;有无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3)支出监督。各单位的支出是为完成工作任务,履行职责的必要保障,加强支出监控,是保证资金安全,防止不良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主要监控:各项支出预算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是否按国家法律及财务制度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办理各项开支;有无相互挤占挪用的情况。

3.加强财务联网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网络监控效果

财务联网是通过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成一个统一管理的信息化平台,与传统的财务管理监督方式相比,人员、物力、财力的投入相应地都减少,管理力度却大大增强,这是未来财务监管模式发展的新趋势。2007年中国气象局开始了全国气象部门财务联网的试点工作,2009年已全面完成了财务联网工作。2011年中国气象局根据部门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了用友a++6.0系统,此软件集报账系统、会计核算、预算执行、工资发放、报表取数模块于一体,将所有,操作环节流水化、公开化、透明化,便于财务管理部门对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定期或实时监控,有也利于开展计算机财务数据联网审计,此信息化系统的上线运行,既是气象部门预防腐败的有力工具,又是监督腐败的有效手段。目前应用的模块有报账系统、会计核算、预算执行三个模块,今后将陆续上线工资发放、报表取数模块,这种现代化的管理平台,可以大大降低监督管理成本,克服了下属机构分散、异地跟踪管理不利等因素,为财务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及时反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是后期值得各单位深入完善开发的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刘家成.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思路.财经界,2010(24).

2.徐美红等.基于网络技术的气象部门财务信息监管查询系统.广东气象,2008(2).

3.米天明.加强新时期气象部门财务管理与监督的思考,陕西气象,2010(7).

4.何保定,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规范和创新,现代商业,2013(8).

财务审计对象篇6

关键词: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

目前我国在会计财务审计上主要包括财务审计、管理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基本的审计制度在我国作用愈加明显。传统财务审计是客观真实地评价会计工作的合法性,经济责任审计则是明确企业领导的职责与廉政,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一、财务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作用上的相同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各企业的经济活动变得井然有序,一些以往的经济违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各企业间和平竞争,共同发展。同时,由此带来的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深度就不断提升。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企业获得信息的途径变得高效快捷,由此提高了信息的可靠性,从财务收支审计来看就是财务信息的实时性以及可靠性都大幅度提升。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审计已经实现向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延伸。受当今市场环境的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根本保障,只有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得到改善,经济效益才能有所提升,于是就需要将企业财务收支转变为管理审计与效益审计,以此满足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需求,方便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经济责任审计可以看做是一种针对领导干部的审计监督制度,该种审计方式不仅针对财务事项进行审计,还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分析,是一种对事又对人的双重审计方式。实际审计过程中,经济责任审计更加偏向于对人的审计,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让领导干部在有效的约束中提高其工作效益。经济责任审计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及强制性,审计范围较广,兼容审计、组织人事、国资监管、纪检监察和财政监督等综合性监督方式。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展开,国家相关部门建立了而专门针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有力支持,实现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制化。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制定了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得审计过程中不同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实现了工作上的协力合作,有效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展开。

从以上陈述不难看出,财务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都是建立稳定的市场经济环境,明确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责任,促进全员参与,共同作业。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执行到位,审计调查的科学性、审计方案的可行性、审计信息的准确性、审计成果的转化都必须在有效监督管理下进行,保证审计工作合理有效,实际提高企业的效率与竞争力。

二、财务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不同点

(一)审计目的落脚点不同

财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财务审计对象与财务相关的工作进行真实性与合理性分析,确定其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奠定基础,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保障国民生活水平。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针对领导个人,通过该审计工作客观真实的评价领导干部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经济责任履行状况,从狭义上来说可以看做是对领导干部的绩效考评。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能够真实反映领导干部在审计期间是否出现不真实或违背相关规章制度的行为,并需要对其所作所为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其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能够克制领导干部以公谋私行为,为其日后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若在审计中发现情节比较严重的经济违法行为将依法对其进行制裁。

(二)审计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根基相关部门的规定,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经济责任主要指相关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在其领导部门所进行的各项经济活动(主要包括该部门的财政支出以及财政收入、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经济损益等)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判断,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判断该领导干部的行为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实际经济效益,且该干部在任职期间是否存在的现象,最后综合评价该领导干部对企业的实际影响。财务审计则是将审计侧重点放在各单位的财务支出以及财务收入上,在内容上更加广泛,且责任的承担由整个审计对象部门来承担,即使明确到部门人员也有主次之分,从这方面来看与经济责任审计区别较大。

(三)审计方法不同

财务审计过程中的审计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各种书面材料的审查,主要包括审计对象部门过去一段时间的各种会计财务凭证以及工作过程中的各项报告记录。书面资料的审计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核对法、审阅法、分析法、比较法、抽查法等,验证书面资料的真实性,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审计了解相关部门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另一种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审计对象的实际工作进行审计。实际审计过程中通常将两种审计方法相结合,从而真实有效的反映审计对象的工作状况。经济责任审计则是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对相关责任人的重大决策及主要的经济指标进行审计与核实,体现廉政、有效、可靠的工作方式。

三、审计项目互动,资源共享

财务审计和经济责任在存在一定的异同,实际审计过程中都具自己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将二者结合,在审计过程中实现互动,共享审计资源。在审计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审计资料,并结合经济审计重点内容以及相关领域,在财务审计过程中可以对项目中的重要责任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实现资源有效共享,通过对财务的一次审计能够得到多项成果。另外还可通过将任期绩效评价工作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结合起来,起到良有效的监督作用,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财务审计对象篇7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企业利益相关者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利用财务报告及会计、统计、市场等相关经济信息资料,对企业财务运行的结果及其形成过程和原因进行分析,以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财务控制和财务决策提供依据。这里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等。除此之外,注册会计师在报表审计中也需要财务分析,主要体现为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分析程序。将这两类分析主体的分析行为进行比较,有利于注册会计师报表审计中对其他分析主体的分析方法的借签,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为便于表述,本文将注册会计师之外的分析主体统称为报表使用者。

一、注册会计师与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涵义的比较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号――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此外,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告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

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的内涵比报表使者财务分析的内涵狭窄,主要表现在:首先,注册会计师的分析主要是根据报表数据,利用报表项目之间的关系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做出评价,这种评价往往不是好坏优劣的评价,而是对其变动合理性的评价。而报表分析主体除了运用财务报表数据外,还更多的借助其他非报表资料,如市场、计划、预算、行业等资料,分析的结论不在于其变动的合理性的评价,而是做有利还是不利及其变动的过程与原因的分析。其次,注册会计师通过报表数据分析,是对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中所做的各种认定做出判断,用报表分析说明报表本身。而报表分析主体不是利用报表数据的分析说明报表本身,而是借助于报表数据的分析,对企业的财务运行的结果、形成过程、原因及财务运行的效率进行分析,进而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分析和评价。

二、注册会计师与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目的比较

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目的从属于注册会计师执行分析程序的目的。在不同的审计阶段执行分析程序的目的不同。在审计计划阶段,注册会计师进行财务分析主要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中的异常变动项目,以考虑所采用的审计方法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追加适当的审计程序。在审计执行阶段,分析程序直接作为风险评估和实质性性测试的程序,直接形成审计证据。在审计结束阶段,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

不同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其具体分析目的有所差别。投资者以资本保值增值为前提,实施包括投出资本、监管资本运用以及存量资本调整等在内的财务行为,对企业进行以盈利能力为主的财务分析;债权人以借贷资本的安全性为前提,实施包括借出资本、监督借贷资本的运用以及本息回收等在内的财务行为,对企业进行以偿债能力为主的财务分析;经营者以财务管理目标为指引,实施资金筹集、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行为,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财务分析;企业内部员工则以有效执行决策为前提,实施与本岗位相关的一系列财务行为,进行相应的岗位财务分析。虽然不同的分析主体其分析目的有所区别,但最终都要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为其预测和决策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它不仅要分析企业过去,更重要的是评价企业现在和预测未来。

注册会计师与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虽然都是为各自的经济行为服务,为自己的决策提供支持依据,但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目标更广泛,更复杂。特别是企业经营者的分析,不但要进行全面的、整体性的分析,往往还要针对具体项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探寻更深层的原因。

三、注册会计师与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对象的比较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财务分析的对象主要是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同时,为了能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变动是否异常或意外做出评价,往往还需要借助其他的资料。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虽然也主要依据财务报表,也要借助行业资料、非财务信息资料、市场信息资料等。但由于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活动的直接和最终的体现,因此其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回、分配等。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分析,不同的分析主体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注册会计师与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虽然直接对象是一致的,分析时使用的资料大部分也相同。但注册会计师分析时其直接对象与最终对象是一致的,都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通过分析证实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与公允性,并不关心企业的财务活动。而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的直接对象与最终对象是不一致的,直接对象是财务报表,最终对象却是企业的财务活动。

四、注册会计师与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内容的比较

注册会计师进行财务分析在于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通过财务分析主要观察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变动是否合理。故注册会计师更注重于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变动及变动的原因,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营运能力等的分析也主要是为了解释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变动的合理性,以找出高风险审计领域,使审计更具效率和效果。财务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包括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即对财务报表的变动及变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进行分析。作为企业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更注重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营运能力等的评价,以期为他们的决策提供信息帮助。作为企业内部经营者分析的内容是全面的,不但包括外部分析所关注的所有方面,还需要对报表项目变化的原因以及相关的风险进行分析,其分析的内容是最广泛和最完整的。

注册会计财务分析与财务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的内容基本相同。但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分析时不解释变动的原因,而只是关注这种变动的合理性。有时为了解释项目变动的合理性,也可以进行原因分析。财务报表外部使用者分析往往只做出评价,关心的是结果分析,即是什么,而不关心为什么,财务报表内部分析者更重要的是得出这种变化的原因,其分析更注重过程和原因分析,而不是结果分析。

五、注册会计师与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方法的比较

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是比较分析和比率分析。即对报表相关项目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利用相关项目之间的依存关系,通过计算比率来考察其变动,找出异常变动的项目作为审计中重点关注的领域。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除了比较和比率分析法外,还有因素分析法,而且企业内部经营者往往更注重因素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和比率分析,能确定财务报表中各项经济指标变动而产生的差异。但要找出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各种原因对差异的影响程度,必须借助因素分析法。即通过分析影响财务指标的各项因素,并计算其对指标的影响程度,用以说明本期实际与计划或基期相比,财务指标发生变动或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六、启示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注册会计师与报表使用者的分析很多方面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不同之处。报表使用者的分析可以给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一些启示,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找出高风险审计领域,提高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1.注册会计师审计中适当运用因素分析法

通过比较与比率分析,可以发现异常变动的经济指标。由于经济指标的变动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基于成本效益考虑,注册会计师没必要对所有的因素都充分关注,都作为重点审计领域。通过因素分析,可以找出影响这种异常变动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而对主要因素进行重点审计,既可提高审计效率,又不影响审计质量。

财务审计对象篇8

关键词:审计对象;问题;内容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国家社会管理者和市场经济主体的双重身份客观上要求政府审计必须强化独立监督者的作用,正确地定位政府审计的对象。审计的对象及内容主要审计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支出流向情况及企业单位经营的产品及经济活动内容。

一、审计对象在被审计时存在的现象及问题

我国现在审计机关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我国审计机关部门缺少对审计单位的监督能力,在审计被审计单位监督的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内容缺乏判断能力和处理能力,缺乏惩罚处理力度。由于审计机关工作的监督执行力不够,导致被审计单位出现诸多账目的混淆,影响审计的资料数据调查,同时审计工作人员受到被审计单位的贿赂等行为,造成审计数据不真实,定性不准的现象出现。由于审计单位审计人员的缺少,审计工作又要受到时间的约束限制,对审计单位很多隐藏的数据监查不到,抽样检查结果不明显,不正确等问题。再者,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流向存在严重的问题。(1)会计核算未遵守真实性原则。一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收支核算不实,在往来帐上核算收入和支出,造成单位收支余不实;二是部分单位由于支出控制不严,年终收支结转时发现超支,于是将超支经费调入往来,第二年予以调回。(2)财务管理不健全。一是财会岗位设置不合法,个别单位的会计为返聘退休会计,偶尔上班只是做做账,对新的财务制度不了解,财务工作实际是由出纳负责;二是现金使用不合规,有些单位的大额支出未使用转账支票结算,而是直接使用现金结算;三是会计资料保管和帐务处理不严格,有些部门债权债务登记入帐不及时,四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使用会计制度不明确,存在行政单位在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混合使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其科目。在财务核算中使用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3)未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部分单位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票款分离”等制度不严格,未能及时足额上缴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罚款等非税收入,存在坐收坐支的现象。(4)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较为粗放,未按规定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定。(5)往来款长期挂账不清理。近年审计发现,部分单位对往来款的清理不予重视,挂账三年以上不清理的现象较普遍,个别单位挂账达十年以上。

其次,在审计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范围情况检查下,又很多经营范围不在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许可范围内,却被被审计单位隐藏经营,这样违法的经营活动行为严重触犯了我国审计法规条例。例如有很多医药公司的经营许可范围是中成药、化学制剂、抗生素、肽类制剂等,但该医药公司却私自经营精神类等特殊药品,该行为一旦被审计单位监查到,立即被吊销经营许可证,进行审计机关的全面审查及惩处。

二、解决被审计单位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措施

顺查法,是指顺着会计业务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检查的方法。即:依次审阅原始凭证是否真实、合法,记账凭证是否正确;各类账目是否登记无误;会计报表是否准确。顺查法仔细而且全面,很少有遗漏和疏忽之处,但费时费力效率低。主要适用于规模小、业务量少的单位以及管理混乱、问题严重的单位。逆查法,是指按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相反方向,依次进行检查的方法。先从会计报表和会计账簿上发现问题和疑点,逐个进行追踪检查,直到水落石出。逆查法是现代审计中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详查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时间范围内全部会计资料进行检查的方法。主要适用于规模小、业务量少的单位以及管理混乱、问题严重的单位。抽查法,是指从被审查的会计资料中(主要是指会计凭证),按照一定的方法,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检查,并根据抽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检查方法。抽取的样本一般掌握应在总数的25%~40%之间。常用的抽样方法有两种:随机抽样法,是指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来确定样本量,对样本结果进行评估,并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在没有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明显薄弱环节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方法。判断抽样法,是指审计人员根据专业判断来确定样本量、选取样本和对样本结果进行评估而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在审计现场中,要突出重点的去抽查,主要是调查被审计单位的资金数据流向。在审计报告质量及审核过程中,与审计报告的时间十分相关,要想减少审计成本,一定要严格控制好审计报告时间。只有坚持把揭露的题与国家审计规范管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制度结合起来。根据合理科学化建议将审计管理工作制度体系完善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审计管理工作的风险存在,才能更好的促进审计制度建设,提升审计效能,实现审计价值。

其次,不断加强被审计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自觉学习能力。被审计单位应设立内部财务会计考核制度,提高财务工作人员整体专业素养能力。发现不利于单位发展的因素立即处理掉,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工作职能。利用审计管理的职能起到监督作用,监督的宗旨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所以加强审计单位财务会计的监督管理体系,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中包括三个部门:计划部是根据调查的数据与单位实际状况相结合,做出合理的预算方案。会计是对被审计单位业务资金流向和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与处理。审计部起到对会计部的资金流向及财务信息进行监督和控制作用。提高被审计单位的财政管理能力,树立正确的财政管理思想,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在国家的审计经营许可范围内将公司经营的更加壮大。

三、结语

加强被审计单位的法律规范意识,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思想,提高审计机关的监督管理能力,改正审计中的不良风气,将审计工作严肃有序的进行下去共同创建和谐合法的优质社会。

参考文献:

[1]张汪峰.内被控制与审计定价研究[J].中国审计研究报,2016(7).

财务审计对象篇9

1、业务与财务信息的高度集成使计算机审计更显必要和可行

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给财务管理带来了重大变革,财务管理从“桌面”走向“网络”,这是企业财务管理从思想观念到方式手段的一次重大发展,代表了网络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方式,是历史上计算机技术对会计模式与会计理论影响最大的一次变革,并使审计正面临网络的挑战。加快发展计算机网络审计技术已是审计领域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另一方面,“网络财务”消除了“桌面财务”的财会信息孤岛现象,给计算机审计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网络财务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都将在计算机系统中集成,使得审计工作所需的大量原始业务数据和各种证据都可从被审单位及其相关业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中直接获取,这不仅为真正有效实用的计算机审计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全面高效的计算机审计系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网上理财和自助式会计软件的兴起拓展了计算机审计的客体

网络经济时代使网上理财和自助式会计软件得以发展,咨询服务机构可以利用互联网强大功能根据用户的要求代为记账、算账、报账。甚至可以设想将来企业可不必设置专门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人员。这样,计算机审计就不能再局限于被审单位经济活动,还应扩展到对提供下载财务会计软件的网站以及网上为广大用户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及理财活动的那些网络服务公司的业务进行审计,使审计的客体进一步拓展。

3、电子商务(e-Business)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商务的构架和流程,使审计面临一个崭新的课题

电子商务(e-Business或e一Commerce)是网络经济的基础,其特点是不再依靠纸面文件以及单据的传送,而是借助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来全面实现电子化的交易和结算过程。其便捷、经济的特点,再加上Dell公司等网上销售公司的成功范例让所有有远见的企业都在规划实施电子商务战略,为自己企业的操作和管理安装电子商务引擎;政府与it行业的主流厂商则从安全认证和技术等方面积极开发电子商务平台,为电子商务提供必要的条件,整个世界都意识到电子商务无疑将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的商务主流方式和企业生存方式。此外厂商发现对客户进行新型的web服务和支持有利于同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又促使电子商务从单纯的网上销售延伸到电子同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又促使电子商务从单纯的网上销售延伸到电子服务与支持(e-Service)领域。电子商务正改变着许多现有的商务操作和管理规则,促使企业形成更加开放的商务构架,允许企业利用更广的外部和市场资源,把产、供、销各环节及其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集成在一个大的电子商务包中,这必将形成一种与传统商务截然不同的电子商务的操作和管理模式,并对传统审计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北京出现的全国第一起利用电子商务逃避纳税的案件,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传统审计面对电子商务已显得无能为力。

审计对象的本质是企业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而在电子商务中,企业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的特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业务隐性化和数字化,使舞弊行为更易发生;此外现代审计赖以存在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出现了新特点,传统手段无法对新环境下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也就无法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如何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审查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是网络经济时代审计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必须解决的崭新课题。

4、eRp、BpR筹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应用使审计面临的对象在加复杂化

网络经济时代管理思想进一步拓展,管理软件不断走向成熟,出现了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和业务流程重组(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管理思想。eRp软件的应用和BpR的实施加剧了传统管理流程的变革,使审计面临的对象更加复杂,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难度大大增加。计算机审计需要考虑的已不单单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考虑各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最近国际数据公司(iDC)对世界上著名的eRp管理软件厂商的一次调查表明,基于internet的eRp和BpR理论又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加入了电子商务的内涵。未来企业内外资源的有效计划及其优化和执行,将是一个基于共同知识体系的全球化的应用。新的观点认为单一企业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只有群体的应用效果,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这就预示审计还将面临一种多公司交叉的更为广阔的网络系统。

BpR是eRp系统应用的重要环节,传统的BpR强调一步到位,让企业打破旧的管理规范,再造新的管理流程。经过近10年的探索,许多跨国公司在BpR理论指导下获得了成功。目前一种新的概念“业务流程造代”(Bpi,Businessprocessinteraction)正在全球兴起,这一理论强调企业面对“3C”(即顾客、竞争和变化),应保持持续不断的改进。因此可称为“持续的BpR”。这将意味着审计面临的对象将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特点,使审计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难度大大增加。

财务审计对象篇10

新形势下,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管理与监督,是适应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需求,对于调和化解农村各类矛盾,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巩固和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建设,提高各级农村干部的廉政和服务意识。建设统一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实现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广大群众、执法监督部门的监督作用,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财务审计;管理监督;制度化建设;队伍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规模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管理和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主要指对农村合作经济部门,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对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资产实施监督和审计的过程。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是正确评价农村集体经济运行状况的依据,对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坚强党风廉政建设有重要作用。[1]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不乏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如民事上访事件时有出现、干群关系紧张等。农村财务管理的混乱,表现为审批制度不严格、收据管理不规范、工程手续不健全等等。诸如此类问题的出现,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提出了挑战,为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切实保障农民利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各乡镇必须加强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强化农村财务审计,完善监督和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一、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农村、农业发展状况的逐渐改善,涉农资金投入力度的增大,农村财务管理成为广大农民关注的焦点。当前出现的一些农村财务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因此,农村地区的审计工作对于加强农村财务监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财务审计作为行之有效的工具,是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一)有利于规范农村财务的管理,保证农村财务透明公开

实行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即对农村财务管理实施监管,针对在财务审计账目上出现的混乱、违规等情况,逐一更正。审计方法是多方面的,同时审计要求按照规定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了对整个农村财务体系的监管和监督,理顺了财务关系,清理了农村财务的混乱局面,为农村财务的规范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农村财务审计可以提高农村财务公开的透明度,加强对乡村干部的财经责任认识,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财务民主管理,特别是财务审计结果公开和处理违法违纪问题,有力地清除了农村财务不敢公开、假公开的障碍。

(二)有利于提高乡村干部的财经法纪观念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能够全面的对农村财务状况进行合规性监督,其对于揭露农村腐败,保护集体财产不流失和清除其他各种财务管理弊端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同时具有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村干部遵守财经纪律的功效。在农村财务审计的实际工作中,各层面的管理者、工作人员以及广大群众经过运用相关法律知识、会计知识、财务知识,执行财务规章和制度等,在这样的工作环境影响下,他们或多或少了解并学习了一些相关法律知识。这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遵纪守法,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全面提升个人在参与农村经济建设中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有利于化解影响农村发展的各类矛盾

在农村工作中,财务管理问题一直是敏感问题。农村财务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公开透明关系着地方党委、政府形象,同时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2]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介入,保证了农村财务管理活动的合规运行,以法律为准绳,以客观事实依据,使各类财务的账目得到公平的评估、审核,同时有助于群众了解相关财务审计出来的经济问题做出正确的处理意见。特别是在群众要求对特定经济活动进行财务审计的情况下,在财务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查明事实,必须处理的建议相关部门给予纪律处分或移送司法机关,对审计中没有问题的乡村干部,审计部门用事实向群众解释清楚,消除一切疑虑,解决好干群矛盾。通过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有利于增强乡村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参政热情,通过多方交流民主参议,而不是“一方代言人”,从而在制度和措施上保持党和群众的紧密联系,有效解决各类矛盾,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稳定。

(四)有利于农村集体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近年来,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农村集体实力的不断增强,使广大农村积累了一定的集体资金。然而,在使用农村集体资金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例如,使用资金无规划,自由支出,应收账款的金额占比较大,非生产性支出等方面增长过高。原本有限的资金不能被合理使用,使更多的资金流失。如果我们能够进行财务审计管理和监督,可以做到合理的分配集体资金,利用有限的资金扩大集体企业规模,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资金运用到农村最急需的地方,惟其如此,才能有效、合理使用农村集体资金。

二、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审计规章不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部门主要审计对象为国家行政、企事业单位。目前没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农村财务审计做出具体规定,农村财务审计相关立法始终没有制定,整体缺乏一个具体的法规对农村财务审计进行指导和解释。大部分财务审计的农村地区,将其定位为内部财务审计,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也大多把农村财务审计作为对农村财政的服务行为来管理;目前实际审计工作中,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目前尚未形成制度化,专业化的团队。这种现状的存在是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覆盖工作力度与日益增加的农村经济活动的不匹配,农村财务审计中的服务农村经济功能受到制约,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服从和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二)财务审计队伍不健全

从当前情况看,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财务审计人员不专业、素质偏低、会计专业知识不全面等情况。农村财务审计还缺乏一支强有力的农村审计执法的队伍,大多数农村没有配备专职的财务审计人员,只能采取兼职的办法,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的财务审计机构及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无法实现正规化、常态化。再加上一些财务审计人员并没有专业资格证或经过专业的培训,无证上岗,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非常普遍。从而表现出部分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往往是过多例行公事,没有实质性的工作进展,流于形式,财务审计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得不到正常发挥。

(三)财务审计调查难取证

在农村财务审计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农村财务档案管理的不健全以及较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一些与财务审计相关资料的丢失,从而无法对问题进行核实取证;由于缺乏必要的行政执法权力和部分群众对审计工作认识不够,在调查中取证相对困难。尤其是在涉及个人利益的时候,个别当事人及证人拒绝配合,或为取证设置障碍,隐瞒相关信息,使还原事实难度加大,阻碍了对整个财务审计工作顺利开展。调查取证是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无法获取真实有效的证据和相关资料,审计工作便无法顺利进行。

(四)财务审计决定难执行

经财务审计后,审计机构的财务审计评估报告,针对审计问题给出了相关的、客观的、公正的意见和建议,但在处理实际情况中,相关部门则出于各种目的,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处理问题,造成许多本应正常处理的问题雷声大,雨点稀,最后不了了之,失去了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实质和目的,失去了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权威性。特别是涉及到个人问题的处理意见,个别部门对意见决定置之不理,违背处理事项基本程序,以个人意见代替民主意见,拒绝召开会议给公众一个明确的交代,使群众敢怒不敢言。由于缺乏相关的执法权力,在农村财务的审计部门的实际工作中,往往只停留在查明事实并出具财务审计报告,很难监督检查审计报告提出的内容的具体实施情况,使审计结果变成一纸空文,失去应有的约束力和相应的法律效力。特别是对非党村干部的一些成员的处理,虽然财务审计发现他们存在违法违纪行为,但尚不够刑事处罚无法处理的尴尬局面经常出现。而这些不良行为往往是群众呼声最高的。这无疑是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它影响到了审计执法在农村地区财务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损害了农村财务审计整体形象,使群众中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产生质疑和认识偏差。

(五)乡镇权力介入难工作

乡镇权力的介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推进,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以维护农村稳定为借口,干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正常开展,对群众的反映的涉及财务审计的事项遮遮掩掩,置之不理,阻挠审计工作正常进行;二是以当地党委、政府的名义否决了村民代表大会的决议,缩短财务审计的年份;三是以乡村工作繁重,干部队伍人员缺少为由,干预对当事人的查处,并试图大事化小,不了了之;四是通过莫须有的名义质疑财务审计部门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通过各种方式根据自己的要求,改变财务审计报告内容及审计结果。这些行为严重干扰了农村财务审计的顺利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质疑,从而使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增加了不应有的阻力和难度。

三、强化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管理和监督的建议

(一)推进农村财务审计的法制建设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迫切需要引入相应制度条例来确立农村财务审计的法律范畴,实现农村财务审计的法制化。相关部门要深入结合农村实际和个体差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及相应管理办法。如相关的“农村财务审计细则、农村财务审计流程、农村财务审计管理办法、农村财务审计监督条例、农村财务审计文件归档工作规则”等制度,[3]真正体现出农村财务审计处罚合法化,财务审计扣款,罚款专户储存,管理专用账户制度化,财务审计信息反馈正常化,建立起农村财务审计的法律地位,将农村财务审计纳入国家财务审计,使其成为管理各级农村集体经济,实施行政执法的政府监督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健全农村财务审计机构,加强农村财务审计队伍建设

要充分提高农村财务审计机构基础地位,加强审计队伍各项硬件建设,实现农村审计队伍相对独立的综合执法。特别是建立由县级主管部门直接领导的专职农村财务审计机构,审核专业人员必须层层把关,且经过严格的政治考核和专业考试,方可从事审计业务。对审计人员加强年度考核,合格者发放给(部)级省级审核合格证书,执业职格做到100%。以此实施优胜劣汰,动态管理,保持审计队伍全面素质的提升,专业知识的更新,保证审计队伍的执法水平。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审计工作经费资金上给予支持,确保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经费保障,有利于审计部门更好的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

(三)做好财务凭证的科学管理,保证原始资料的完整、真实性

按照《会计法》的规定,作为财务的原始凭证,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保管、调阅、销毁。针对农村的客观实际情况,建议以基层乡镇为单位,依据科技手段,建立完整的财务档案室,同时按照《档案法》的要求,对财务档案实施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以此从源头上保证财务审计中取证的各项资料的完整和权威性,有效避免审计中出现的无据可查、证据缺失现象的发生。

(四)建立适合农村发展的良好财务审计氛围

为了使财务审计工作有序进行,并被农村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所接受,我们必须努力建立并实施财务审计有利的工作环境。具体而言,其一,利用宣传媒体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学习和宣传,如每月的宣传活动,通过电视广播发出倡议书,宣传语等;其二,在实际工作中,紧紧依靠广大群众,敢于发现和举报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要做到公开、透明,坚决处理,绝不姑息。牢固树立审计权威;其三,在案件查处中,坚决做到严格执法、秉公办事,杜绝有损审计权威、影响执法形象现象发生。对在工作中出现违规违纪的审计人员坚决清理出队伍,并给与相应处罚;其四,建立农村财务审计机构和司法机构连接的处理机制。农村财务审计部门和司法机关要主动沟通,发现违纪及违法问题立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司法机关应大力支持审计机构的工作,并帮助农村财务审计部门进行法律培训,提升审计人员法律法规的实际运用能力,指导审计人员在法律框架内对被审计对象依法、合规审计。

(五)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的执行力度,实现财务审计督查制度化

要建立健全财务审计督查制度,对财务审计报告中事前、事中、事后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督和检查。做到有据可查、查违必究,发挥农村财务审计的应有作用,实现机构、人员专业化,其主要功能是对审计意见的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在审计决定的执行结束指定的期限内,对未按时执行审计报告的被审计对象,该机构在其法律授权范围内,根据相关的法律,依法执行审计决定。或者向法院申请执行,检查被审计单位实施纠正的意见和建议;和司法机关了解审计结果的转移的情况;最后,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农村财务审计执行结果。对在相应时间节点拒不纠正错误的,拒不执行农村财务审计决定的,财务审计人员违反财务审计工作纪律的,给予相应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处于常态化的规范管理,发挥其更好的作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六)实施农村财务审计垂直管理,保证审计工作相对独立性

农村财务审计部门可由县级主管部门垂直管理,对所属乡镇下派常驻机构及人员,直接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保证其垂直性、独立性的特点,为此减少或避免不利的负面因素,如地方保护等问题,工作效率和质量可以得到改善。农村地方政府要支持审计部门进行独立的财务审计,尊重审计部门对审计对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处理结果,不干涉群众对审计工作的参与权,监督权,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综上所述,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和谐干群关系建设的推动力量。我们应不断强化农村审计的执行力度,严格监督和检查审计人员、结果、报告等,针对其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及时处理,坚持违法必究的原则。同时,充分认识到审计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设立专门机构,配置专业人员,提升审计队伍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有效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彰显农村财务审计的权威,从而更好地维护农村经济秩序,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借助农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加强对农村审计的宣传,提高人们的审计意识,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减少阻力和干扰。建立激励机制,尤其对财务审计工作完成较好的单位或个人颁发奖励,提高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质量。

作者:张春芝单位:河北医科大学财务处

参考文献

[1]王莉.论农村经济财务审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J].科技经济市场,2015(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