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区别十篇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区别十篇

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9:54

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区别篇1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复合型人才

一、国内外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当今世界各国高校都在探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日本各高等院校十分重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普遍实行有利于综合人才成长的学分制,开设大量的跨学科课程,选修课比例为课程的25%~40%;美国高等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形成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欧洲很多国家更是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近年SaRS、禽流感等疾病的流行,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对预防医学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培养不够。适应社会的变化,调整教材和实习内容,加强临床医学知识和应急能力的培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发展迫切要求、亟待解决的问题。

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生不仅需完成治疗疾病的任务,还应能预防疾病、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卫生工作的任务不仅要从医病到医人、从个体到群体,还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上[1]。“单一性培养模式”已经失去其市场竞争能力。根据wHo对21世纪培养医生的要求和目前我国医疗的现状,注重以社区为导向的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模式,加强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使其具备医疗-预防一体化的思维和意识,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对全科型人才的要求,改变预防与医疗脱节的状况[2,3]。从全球卫生战略的高度、国际医学教育趋势及我国现实情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保健事业,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是预防医学教育21世纪的根本任务[4]。

二、广东药学院适应广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

广东省是我国医药工业大省,“九五”期间,广东省政府将医药工业作为本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广东的医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要求。广东医药经济大省的地位和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战略决策,为我校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作为省属医药院校的广东药学院,在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中,深刻体会到了现代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几年来,勇于面对挑战,紧抓发展机遇,在50年的办学基础上,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坚持并发扬“以药为主,医药结合”的特色,遵循面向医药卫生行业,逐渐发展为比较成熟的“三对接”人才培养思路:即人才培养理念与学校定位相对接、教育教学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对接。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专业能力强的厚基础人才、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和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社会满意度较高。据调查,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思想品德和身体素质的满意率超过95%,近87%的接受调查的单位认为该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所有调查的单位均表示欢迎该校的毕业生[5]。

近年来,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依托良好的医药学科优势,通过不断地培育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拓展新专业,基本形成了与广东省医药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接的本科专业体系。目前,学校已发展到21个本科专业,涵盖5个学科门类,药学和预防医学仍然在专业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学校现有的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省厅级重点实验室和校级重点学科都分布在其中,药学、药物制剂和预防医学都先后成为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

三、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课程教学目前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经过各学院教师和同学的努力,去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建设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学校存在的薄弱方面,如整体学术水平,现有专业之间不协调,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资源浪费等。为了使我校的发展得到不断完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我们学校的建设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1.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存在的问题

我院临床医学专业有三个专业方向(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全科医学方向、中西医临床方向)。过去的教学模式,特别是中西医临床方向的课程设置,在与纯西医或纯中医大学的临床课时比较,西医及中医的临床课时均受到严重压缩,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造成的后果是:(1)理论课程设置严重不足,本科知识沉淀不够深厚,变得和专科生无异;(2)毕业后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均不能达标,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

另外应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医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而不是培养医学生的终身本领,临床技术培训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医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和实践能力。

2.目前临床医学专业与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体系的关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让学生参加以社区为范围的预防医学实践活动,但教学基地的建设、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活动的具体运作及教学质量的控制较难,学生获得的实践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公共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与社会对预防医学人才的要求也不相适应。而我们的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要到基层去,如果没有雄厚的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就很难在基层扎根,发挥为社区和基层服务的作用。

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进步,对全科医学或社区医疗卫生方向学生的要求,从某些方面讲可能更高,而且和临床医学专业一样,他们要考医师执业证;按照目前我国社会及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如果减少临床实习或降低学习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按照普通医药院校的标准来进行认真、严格的培养。

3.目前其余需要学习临床医学知识的专业存在的问题

广东药学院有很多专业及方向的学生安排了临床医学课程,目的是让学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但是学生在学习之前,并没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如解剖、组胚、生理、病理生理等,教师要在短的课时里讲解某疾病的所有知识给学生,很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只不过是了解。教学效果和教学初衷可能相差较远。

四、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实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广东药学院朱家勇院长和吴梅兴书记先后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5,6],均着重提出,学校围绕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构建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平台的投入,依托五级实践教学平台,分阶段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即“早期创新意识和思维培养,中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后期科研实践技能培养”,形成空间与时间立体化的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的职能就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广东药学院服务对象的特色定位是:“以药为主、医药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是将多年办学实践和广东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结合而提炼出来的办学特色。药学是龙头,预防医学是优势,临床医学是支撑。临床医学专业是药学和预防医学的支撑,是广东药学院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迅速调整教学理念,建立“分类教育模式”,显得更为重要。分类教育模式就是:根据学校的定位和实际情况,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做好因材施教、合理分配和利用教学资源,体现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及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实行临床医学分类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在广东药学院的教学框架下,临床医学专业怎么做预防医学、药学及其他专业强有力的支撑?怎样体现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及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呢?转贴于

1.完善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内涵和目标

(1)认真执行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我院临床医学专业有三个专业方向(即: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全科医学方向、中西医临床方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按照普通医药院校的标准来进行培养。不管三个专业方向的区别有多大,基本的理论课程都是不能少的,只是理论课时及临床实习时间分配有区别而已,要实事求是,做精做细。

(2)合理、积极、创新安排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在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运用中产生的新理论、新方法。中医和西医是在不同的文化土壤和社会背景中发生发展起来的科学,具有不同的理论框架。中西医结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绝非简单的将知识相加。

根据中西医结合临床方向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广东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研究和探索专业平台课程的整合和优化。通过开设中西医结合“桥梁课程”等创新课程,全面提升学生创新素质;开设中西医结合的系列讲座,特别是科研成果系列讲座等;通过“中西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以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实行后期导师制等。摈弃陈旧老化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打破中医、西医课程自成体系、互相分离的现状,通过重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注重课程研究和实践,使中西医课程之间有机衔接,反映学科最新成就,有利于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的培养。

2.临床医学专业与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深度交叉

强调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的设计和实践教学的深度交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医疗的重点转向社区和基层医疗服务,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应随之变化。临床与预防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深度交叉,既培养在基层能做预防工作的临床医生,又培养具有扎实临床技能的疾病预防控制人才,应成为我们培养的最主要目标之一。临床医生具得天独厚的职业优势,可成为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防病治病工作的最佳连接点;而以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经过扎实的临床技能培养,将更能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社会疾病预防控制职业发展形势,发挥更好的作用。

发挥广东药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合理安排并最大程度上利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现有临床和疾病预防控制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实用性,设置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加强实践教学的交叉力度,将医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临床和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深度交叉,达到培养造就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和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1)根据世界预防医学发展的趋势(即在应对和处理急性大规模传染病时需要更扎实的临床医学技能),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担当双重角色,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应按照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的安排进行训练。既要有扎实的预防专业知识,也要有全面的临床医学技能。

(2)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加强预防医学知识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为毕业后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好的作用做好准备。

3.认真对待本科其他方向如药学及其他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学

临床医学院专业作为药学专业及其他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临床医学支撑。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面,设置合宜的课程框架,开设精选的医学基础知识及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确实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达到预期的效果。

整个广东药学院好比是一支舰队,衡量其前进快慢的标准不是看跑得最快的那只舰,而是跑在最后的那只。学校的发展应该也是一种各专业的互相支持、支撑,有机、协调发展。通过积极、有效的内涵建设,“在‘十一五’期间要为实现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7],力争在国内外学术界有更大影响。

【参考文献】

[1]余金明,王阳.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Delphi专家咨询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6,18(5):251-254.

[2]叶葶葶,傅华,夏昭林,等.改革预防医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防治结合的新型医生[J].上海预防医学,2001,13(10):454-455.

[3]郭淑霞,张翼华,秦江梅,等.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社区预防医学教学模式的实践[J].农垦医学,2007,29(3):223-225.

[4]沈慧;郑媛媛;郭俊生.浅谈如何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J].医学教育探索.2006,5(3):202-203,207.

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区别篇2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主要通过学习预防医学课程来了解和掌握疾病的预防知识,大体分为两种模式:(1)以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卫生和统计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大公共卫生”教学模式,教材采用全国高校统编规划教材《卫生学》,本质是预防医学专业课“三大卫生”的压缩版;(2)以“三大卫生”和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教材为全国高校统编规划教材《预防医学》。综观国内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现状,无论选用上述哪种教学模式,其教材和课程设置都不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1)教材内容很难体现临床医学专业的需要,学和用难以有机统一;(2)全科医学、社会医学、循证医学、康复医学、健康管理学等内容在教学中涉及较少或不涉及,不利于培养学生预防医学的群体观、诊断疾病的整体性思维、社区预防和慢性病防控的理念;(3)教学以大课理论讲授为主,案例教学、实验课与社区实践太少或缺乏,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知识的兴趣不大、主观能动性不强,多数为了完成学分而学习该课程。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仍普遍存在重临床、轻预防,重“治现病”,忽视“治未病”的现象,致使临床医学生难以从“以诊断和治愈疾病为中心”的理念中解放出来,更谈不上树立“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

2我国医疗机构中临床医生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预防医学理念难以融入临床诊疗的理论与实践之中,导致临床医学与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难以融会贯通,有机结合,以致在医疗机构的临床常规工作流程中缺乏或者很少涉及健康教育内容。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是自己的职责,而实施健康教育相关的预防措施与己关系不大,导致临床医生不能承担向社会提供整体卫生服务的责任,医疗机构也难以完成集预防、诊疗、康复和保健为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功能。这可能是导致我国在某些慢性病防控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80%的肿瘤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新发胃癌患者中,仅30%左右为早期胃癌(日韩为85%),5年生存率为65%(日韩为95%以上),提示我国胃癌防控水平明显落后日本与韩国。此外,我国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控制率均很低,严重影响了对这些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此现状的成因众多,但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以健康为中心”、“预防重于治疗、防治结合”理念长期缺位,导致涉及预防医学的课程设置不能与时俱进、预防医学实习基地建设滞后等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

3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3.1强化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调整优化现有课程设置体系

在抗击SaRS、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新型传染病过程中,所暴露出的我国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特别是医护人员预防意识欠缺、应急处理不当以及感染率高等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对我国医学院校现行的预防医学教育进行认真而全面的反思。临床医学专业主要培养与疾病作斗争的一线医务人员,他们除了诊治疾病外,还应具备及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因此,临床医学专业应以培养防治结合的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为目标,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革现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将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使之相互渗透、交叉、有机整合;使临床医学生在校期间除疾病诊治外,还能系统了解个体预防、群体预防、三级预防、疾病监测以及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控制等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牢固树立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观念,培养医学生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的能力,为毕业后能够胜任整体卫生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3.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型预防医学教师

教师是创新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在创新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创新型教师是指那些善于吸收最新科学成果,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基于时展对临床和预防医学教育的要求,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的创新型教师必须是能够不断将预防、控制疾病,保护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结合临床诊治经验运用于教学之中,并不断总结与完善教学方法的教师。可见,创新型预防医学教师队伍建设应该遵循预防与临床并举,防治结合的原则,逐步改变传统的纯预防医学背景的师资结构,建设一支具有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等专业交叉或职业背景的创新型教师团队。

3.3加强预防医学实习基地建设,增强医学生的疾病预防观念

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区别篇3

1.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应用研宄意义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急需一大批既能提供医疗服务,又懂得如何开展临床预防的临床医生,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医学教学,使学生掌握群体预防和个体预防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成为重要的研宄课题。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是掌握和应用预防医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培养有较强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是预防医学在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将得到迅速发展。目前,临床医生和社区护士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亟需一大批既能提供医疗服务和护理服务,又懂得如何开展预防的临床医生和社区护士,因此探讨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十分重要。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对预防医学性质和任务的认识,提高了其学习兴趣,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以实践问题为焦点符合人的心理认知规律,可使学生深入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实现了学科与学科、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的沟通与跨越,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群体预防和个体预防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通过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研宄,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预防医学观念、以社区为导向的服务观念与能力、临床流行病学的研宄和工作能力;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为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奠定了基础。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研宄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对学科、课程、师资、社区教学基地等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代表21世纪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2.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2.1预防医学实践教学

国内各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着眼点常放在疾病诊治方面,相对轻视甚至忽视预防医学教学,很少关心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沿用多年的医学教育体系使培养出来的医学生缺乏整体医学观念,重治疗、轻预防,结果使某些学生到毕业时仍不知如何开展健康教育和家庭、社区卫生保健服务。

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发“加强对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通知,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又在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中专门设立了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各院校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改革,目的是使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了解预防医学。当时各校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预防医学课程多为公共卫生专业的压缩版(包括环境卫生、营养卫生、劳动卫生、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内容),理论教学与实习内容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来说不具有针对性,学用脱节,学生不感兴趣,教育效果不明显。

因此,我院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意识,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会个体、家庭、社区卫生保健实践知识很有必要。进行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增加群体观念、环境观念、大卫生观念与健康促进的内容,使之能跟上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使更多的医学生毕业后走进社区,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结合我院特色,在预防医学实践教学中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目的是使医学生能够学到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真正用得上的预防医学知识与技能。

实践证明,执行党和国家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具有重大意义。SaRS、禽流感等突发事件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加强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将人群预防与个体预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预防医学教学的深入发展。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也是能否培养出防治结合实用型人才的关键。

2.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预防医学课程改革的力度不大。(2)社区教学中安排学生深入现场调查的机会较少。这除了受学校整体课程结构(学时)的影响外,也受到教学基地具体的教学环境、规模、带教师资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但研宄给了我们更多的改进启示:只有推进学校整体的改革,才能使预防医学教学的各环节改革顺利进行。

3.改革具体研宄内容

3.1修订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大纲

围绕建立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育模式的总目标,项善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大纲。

3.2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方法的配套改革

(1)主要是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进行群体健康调查研宄的方法和技术。2)加强预防保健策略和措施的教学,使学生加强对社区预防保健的认识,掌握实施的步骤和要求,增强其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3)加强健康教育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教学,掌握医源性疾病的预防措施。(4)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在不同模块的教学上,引用各自与社区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讲授分析,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性质和任务的认识。5)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活动,如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讨论、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等。讨论学科与学科、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的沟通与跨越,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6)建立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固定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社区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本课题将在水厂、水泥厂、卫生防疫站、计生委、妇幼保健院、敬老院等建立社区教学基地,包括本地区及本地区外的各相关单位。7)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的内容。内容主要根据新教学计划、大纲制订,观察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观察疾病的现况;编制、评价患者的食谱;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编写医学科普文章;绘制统计表、统计图;检查工厂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参观垃圾处理场、自来水厂;测定居民区气象条件;职业病病案讨论;健康宣教报告等。8)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为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了解技能、态度目标达成度,提供较准确的平时成绩以及促进学生实践态度的改善,在整个预防医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全面考核是必要的。先确定考核项目,制订考核与评分方法,进行考核评价。

4.结论与建议

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社区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利用公共卫生资源和现场实践,使学生增强处理预防保健问题的能力,初步探索多学科解决卫生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群体预防和个体预防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通过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研宄,有效地增强医学生的预防医学观念、以社区为导向的服务观念与能力、临床流行病学的研宄和工作能力;扩展医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为其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奠定基础。

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区别篇4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被分离之后,两者都取得了自己领域内的重大突破,这是以前所没有的,例如:预防医学证实了牛痘的危害,临床医学也证实了人类的抗病能力在逐年增加。但是,在不断的摸索和研究中,相关研究者也发现了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也开始制约起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使得这两类学科的前进步伐受到了阻碍。其问题集中表现在相互之间缺乏交流的问题上,就像临床医学所能够取得的成就往往都是建立在已经发生过的或者已经蔓延开的疾病方面,对于那些可能发生的疾病方面束手无策;而预防医学则正好相反,其在研究那些可能发生的疾病时,越来越多的遇到与临床医学相关的问题,而对于与临床医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缺乏,导致了预防医学进展受阻,压力增大。同时,在现代社会里,医疗成本正在逐渐增大,也就预示着医学研究的成本也在增大,政府和社会企业、组织的投资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研究的要求,使得许多高成本的课题无法正常进行,而两类学科之间没有足够的交流,也使得成本降低的几率越来越小,取得的成果越来越少,而政府和社会团体对于其研究越来越没有信心,常此以往下去就会产生恶性循环,使得相关研究进行得更加困难。

2整合发展

现代的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已经遇到了研究的瓶颈。双方存在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对方进行解决,因此,要想将这两类学科的科研进展的速度提高上去,就必须将两类学科进行整合发展。

2.1推动全科医学由于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所研究的内容和对象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两类学科都各自在自己的道路上发展,使得其在自身的领域内越来越精通,而对于其它领域则相形见绌。因此,要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变得简单起来。另一方面,在整合的同时还要加大全科医学的推广速度,以社区医疗为基础,将全科医学广泛的开展出去,使得预防医学可以利用起临床医学在最基层的实践数据,而临床医学则可以通过预防医学研究的结果对一些流行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服务。

2.2结合教学内容在工作上推广全科医学还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整合的问题,应该从教育着手,合理安排一些教学的内容,使得临床医学类的学生能够学习到预防医学的知识,也使预防医学类的学生能够获得临床实践的经验。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两类研究者只专精本门知识的问题,培养全面性人才,为在以后的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上的研究提供人才。

2.3国家推动整合在医疗界自身改革的同时,国家也要协助改革的进行,政府应该对相关的研究给予大力的支持,同时也要创造各种条件,使得两类学科的研究人员能够充分的交流,以达到互惠互利的的目标。

3结语

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区别篇5

现行的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运行机制是上世纪50年代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分支越来越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卫生技术人员的知识面也越来越专科化。这样发展的结果是:在推动医学科学技术向更高、更深、更精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医防机构缺乏有效的沟通

长期以来,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两个体系各自独立发展,医疗和防病机构各自按照固有的工作规范开展工作,有限的疾病信息得不到共享和利用,尤其是在应对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形不成合力,处置的社会成本比较大,更谈不上能做到及时预警,在疫情即将暴发时,提前介入,防患于未然。

1.2临床医生公共卫生知识匮乏,自我防护意识淡漠

临床医生在受教育阶段接触的公共卫生知识就很少,参加工作后更是注重所从事学科知识的学习,加之现行的继续教育制度不完善,工作在防治疾病一线的临床医生对传染病的敏感性以及危害性认识不到位。认识上的欠缺导致防护意识的缺失。2003年“非典”疫情的蔓延以及大批医务人员被感染就是典型的例子。

1.3重医轻防的局面仍未改善

重医轻防是一个谈论了近40年的话题,但直到今天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非典”之后,国家加大了对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投入:利用国债项目重(扩)建了办公场所;利用日元贷款购置了检测设备;利用全球基金项目资助开展了艾滋病、结核病专病防治,等等。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后续投入跟不上,加之长期以来困扰疾控机构的专业人员少、待遇低等问题迟迟得不到合理解决,疾控机构目前的状况只是在工作条件与设施上相比“非典”前得到了改善,而与当前的防病工作要求还相差甚远。尤其令人担忧的还是医疗机构的疾病防治工作。近年来,随着医疗需求的增长,一座座门诊、住院大楼拔地而起,几百万、上千万元的大型医疗设备不断更换,而医院机构的工作条件、人员数量和质量与“非典”前没有明显的改变。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以及预检分诊制度形同虚设;医疗污水不经检测合格就直接排放、医疗废弃物混合于生活垃圾一同处理的现象屡屡可见。

1.4慢性病防治网络尚未形成,防治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的疾病结构在过去的十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两周病例中,新发病例的比例由1998年61%下降到2008年的39%,而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的病例由39%增加到61%,慢病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大多数慢性病与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服务是预防和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慢性病的首要选择。但是,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几乎都是由小型厂矿医院和个人诊所转化来的,他们的观念还是“治病赚钱”,他们的职能仍旧是“坐等病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中规定的各项防病职能至今没有开展,所以说慢性病预防控制的第一道防线就存在问题。当然,这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起步晚,管理跟不上也有一定的关系。

2建议与对策

2.1强化政府责任

《渥太华》中指出:健康促进超越了保健范畴,它把健康问题提到了各个部门、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上,使他们了解决策对健康后果的影响并承担健康的责任。健康是政府的行为,保障健康政府必须给予足够的投入与支持。当前,政府在进一步加强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协调各部门的合作,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的同时,应继续加大对防病机构的投入,并在投入方向上做相应的调整。把投入的重点放在提高对各种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检测手段和监测预警能力上;放在提高预防保健人员对传染病疫情的敏感程度上。此外,政府还应创造一种挖掘社会资源的环境,在红十字会设立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基金,随时接受团体、企业或个人的捐助,并给予捐助者一定的社会荣誉,所捐资金用于补充政府投入的不足以及应对突发的传染病疫情或公共卫生事件。

2.2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在应对各种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倡导并且做到早期预警,及时介入,事前控制,而不能仅仅是事后处置。早期预警的关键环节有三点:(1)组建由卫生管理、预防医学以及临床医学各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通报各自岗位上掌握的国际、国内、尤其是当地的疾病信息,共同探讨、分析、预测近期或未来一段时间疾病、特别是传染病发生发展的趋势,做出结论,作为决策者确定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卫生工作重点的依据。(2)疾控、医疗机构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通过监测捕捉疫情信息。(3)对医疗机构防保工作实行委派制。人员由疾控机构根据工作需要足额委派,设施以及工作经费由当地财政单列预算给予保障。具体负责传染病报告与免疫接种工作,负责预检分诊制度的常规化,负责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和传染病区隔离措施的建立和规范,负责医疗污水的定期检测与合格排放以及医疗废弃物的特殊处理,负责医护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定期培训,负责开展对就诊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

2.3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在早期发现、及时处置传染病以及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有效预防各种慢性病方面的作用是任何医疗机构所不能替代的。在这里,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的功能得到了交叉和整合。防病从这里开始,健康在这里体现。当前,国家要在不断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逐步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条件和人员待遇的同时,尽快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各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重新定位,“十二五”期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性质和人员待遇要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样,纳入当地财政全额预算管理范畴。为尽快完善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立起有效的防病网络平台,在目前人员得不到及时培训和补充的状况下,可参照美国健康维持组织(Hmo)的管理方式,在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机构聘用部分兼职人员,或在政府的倡导下,动员医学院校的在校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区别篇6

第一部分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培训

一、目标要求

(一)掌握常见传染病的基本诊疗和预防控制技能;

(二)掌握正确识别和转运常见传染病病人和(包括传染病疑似病人)的相关技能;

(三)掌握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相关程序和管理知识;

(四)熟悉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有关管理知识;

(五)了解疫情初步分析及处理方法。

二、时间安排

培训时间共6个月,原则上1个月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集中进行传染病专业理论学习及防控实践技能的学习,5个月在医疗机构县级以上(含县级)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科(病区、病房)的综合医院进行临床实践技能的进修学习。

(一)集中学习(参考学时:160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学总论、传染病法制化管理、疫情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常见传染病和急性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地方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

(二)临床进修学习(参考学时:900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病人的接诊和门诊处置、常见传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以及常见疾病的临床急救。其中,应至少有3.5个月(630学时)在病房进行临床科室的轮转学习。

三、培训内容

(一)集中学习内容

【传染病学总论】

1、目的

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的传染病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水平。

2、要求

(1)掌握传染病的相关概念;

(2)掌握传染过程的表现、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环节;

(3)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常见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和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4)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常见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方法;

(5)熟悉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

(6)熟悉消毒剂的种类和和具体操作使用方法,熟悉个人防护措施;

(7)了解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21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定义和基本概念;感染与免疫;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传染病流行环节;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临床特征、诊断依据、治疗原则;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传染病预防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隔离消毒措施、医疗废物的处理等。

【传染病法制化管理】

1、目的

(1)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依法管理传染病的意识,使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好传染病的各项防治工作;

(2)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质量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能力。

2、要求

(1)掌握《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2)掌握《传染病防治法》中有关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内容、方法、程序、时限等;

(3)掌握控制传染病疫情的基本方法;掌握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和数据的汇总分析;

(4)了解有关对村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内容。掌握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正确方法;

(5)了解有关对村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内容。了解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和数据的汇总分析;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12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及当地多发传染病病种;当地主要传染病发病、防控状况;《传染病防治法》主要内容;乡镇卫生院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地位和作用;传染病报告的意义;传染病网络直报的主要内容;传染病报告的法律要求;疫情数据分析和应用。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目的

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能力和处理能力。

2、要求

(1)掌握个案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2)熟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技巧;

(32)熟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个案调查表的一般形式和结构;

(43)了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知识。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6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概论;现场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目的、方法、对象、内容);个案调查(目的、方法、内容等);爆暴发调查、专题调查(简介);个案调查表的设计和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技巧;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计划免疫】

1、目的

提高计划免疫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水平以及对村卫生机构计划免疫工作的技术指导能力。

2、要求

(1)掌握计划免疫工作的基础知识;

(2)掌握计划免疫疫苗免疫程序、工作要求及技能;

(3)掌握免疫接种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12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计划免疫的概念;免疫程序;计划免疫疫苗发放与管理;影响疫苗效价的主要因素;急性迟缓性麻痹监测及报告要求;脊髓灰质炎相关病例识别的技术;疫苗的储存及冷链设备管理;预防接种的登记和统计报告;疫苗接种的技术要点;安全注射;免疫接种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健康教育】

1、目的

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的健康教育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

2、要求

(1)掌握健康教育的相关概念;

(2)掌握健康教育策略的制定方法;

(3)熟悉培训乡村医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掌握重大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6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健康教育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意义与作用;健康教育策略的概念和制定方法;人际沟通基本技巧;社会动员技巧;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的使用技巧;重大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常见传染病和急性重大传染病防治】

1、目的

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对常见传染病和急性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

2、要求

(1)掌握国家关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的主要政策;

(2)掌握常见传染病和急性重大传染病的主要流行病学特点;

(23)掌握不同传染病病种的主要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

(43)掌握正确识别和转运传染病可疑病人的相关知识;

(45)掌握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措施。

(5)掌握国家关于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主要政策。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103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

(1)SaRS: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及个人防护要求。

(2)艾滋病: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国家免费治疗药物的适应症和监测指标、预防措施、职业暴露的处理和“四免一关怀”国家免费治疗药物政策。

(3)肺结核: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诊断、鉴别诊断要点、痰检、治疗原则、控制策略和预防措施。

(4)鼠疫: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预防措施。

(5)霍乱: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补液治疗方法、预防措施。

(6)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8)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及结果判断、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10)麻疹:临床表现及临床经过、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11)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并发症及处理原则。

(12)细菌性痢疾:主要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13)伤寒与副伤寒: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14)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重点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定义、临床特点、诊断原则、与非感染性腹泻鉴别诊断、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15)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要点、治疗方法、预防措施。

(16)肾综合征出血热:五期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综合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17)狂犬病:主要传染源、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伤口处理原则及疫苗、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注射程序。

(18)地方性传染病和地方病:除上述的17种常见和重大的法定传染病外,其他一些法定传染病都有着较为严格的地区性,如在布鲁氏菌病、炭疽、阿米巴痢疾、疟疾、登革热、钩体病等传染病和血吸虫病高发或。此外,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还应学习这些血吸虫病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各地可根据本地传染病和地方病的流行规律、特点和发病情况,具体制定本部分学习计划。其中,应重点学习SaRS、艾滋病、结核病和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的有关内容。

(二)临床进修学习

1、目的

(1)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对常见传染病和地方病的基本诊疗和预防控制能力;

(2)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临床急救能力。

2、要求

(1)掌握常见传染病和地方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初步分析;

(2)掌握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措施;常见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方法;

(3)掌握常见疾病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4)掌握门诊日志、疫情报告卡的填写和常规诊疗操作的记录;

(5)掌握病人问诊、查体技巧;

(6)了解病程记录、会诊记录、转科转院记录、阶段小结、出院记录及死亡记录等医学文书的书写方法。

3、方式

各地可采取集中辅导和临床实践相结合、门诊和病房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学员在传染病科、急诊科和其他临床科室轮转进修学习,尽可能保证有较为充足的临床实践时间。

第二部分村卫生机构人员传染病基本知识培训

一、目标要求

(一)掌握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等相关知识;

(二)掌握预防接种的正确方法和安全注射的技能;

(三)熟悉疫情个案初步处理的相关知识;

(四)掌握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五)了解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含传染病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的基本知识。

二、时间安排

村卫生机构人员传染病基本知识培训共5天,参考学时为30学时,由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托乡镇卫生院举办专题培训班的形式开展培训。

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有关主要内容;传染病疫情报告;实用消毒杀虫技术;传染病基本知识和诊疗原则;预防接种及安全注射;培训前后测试。

三、培训内容

【《传染病防治法》有关内容】

1、目的

提高村卫生机构人员依法管理传染病的意识,掌握与传染病防治有关的基本知识。

2、要求

(1)掌握法定传染病种类和主要管理要求;

(2)掌握依法配合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主要内容。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4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及当地多发传染病病种;村卫生机构和人员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责任和义务;如何配合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做好传染病法制化管理。

【疫情报告】

1、目的

提高村卫生机构人员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工作的质量。

2、要求

(1)掌握《传染病防治法》中与村卫生机构有关的主要规定;

(2)掌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及报告卡的填写和上报要求;

(3)了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3、授课计划(参考学时:4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疫情报告基本内容;传染病报告登记及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实用消毒杀虫技术】

1、目的

提高村卫生机构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中的现场消毒和杀虫技能。

2、要求

(1)掌握疫点的消毒杀虫技术;

(2)熟悉常用的消毒剂、杀虫剂的使用方法;

(3)了解消毒方法的选择和杀虫剂的主要性能。

3、授课计划(参考学时:3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消毒杀虫概论;疫源地消毒的基本理论(方法、消毒剂种类、施药方法和使用原则、医疗废物的处理);常用的杀虫剂及其使用原则;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常见媒介宿主动物(蚊、蝇、蟑螂、鼠及其他媒介昆虫)的化学防治技术;消毒杀虫中的个人防护。

【传染病基本知识及诊疗原则】【传染病基本知识及防治原则】

1、目的

初步提高村卫生机构人员的传染病防控能力。

2、要求

(1)掌握传染病的概念;

(2)熟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临床特点;

(3)熟悉传染病的传染过程、流行过程;

(4)熟悉常见传染病的诊治及预防。

3、授课计划(参考学时:15学时)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现状、临床特点、诊断要点、个人

防护、诊断治疗方法。

(2)艾滋病:概念、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原则、

国家“四免一关怀”策略。

(3)肺结核:流行现状、诊断要点、治疗原则、结核病防治策略。

(4)霍乱: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5)流行性感冒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现状、临床特点与预防控

制、诊断治疗方法。

(6)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防治、乙肝病毒的三种抗原抗体

系统及临床意义、诊断治疗方法。

(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

(8)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

(9)伤寒和副伤寒: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

(10)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表现、诊断要点、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特征。

(11)狂犬病:传染源、临床表现、伤口处理和预防措施。

(12)血吸虫病等地方性传染病: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各地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可对上述内容有选择性地进行安排,其中重点学习SaRS、艾滋病、肺结核病和血吸虫病的有关内容。其中,应安排一定的学时学习传染病的诊断治疗方法。

【免疫接种、安全注射和健康教育】

1、目的

提高村卫生机构人员的免疫接种和健康教育能力,增强安全注射意识。

2、要求

(1)掌握计划免疫疫苗免疫程序;

(2)了解影响疫苗效价的因素;

(32)掌握计划免疫接种和健康教育相关技能;

(34)掌握各型常见注射器的使用及销毁方法;

(54)熟悉接种卡、接种证的使用和管理;

(65)掌握接种统计报表的填报要求;

(7)了解常见免疫接种反应的处理原则;

(8)了解急性迟缓性麻痹监测及报告方法。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4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了解计划免疫相关知识;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健康教育基本知识;计划免疫接种相关技能;各型注射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接种卡、接种证的使用和管理;常见免疫接种反应的处理原则。

第三部分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

一、目标要求

(一)掌握与乡镇卫生院有关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等业务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熟悉农村卫生和农村中医药工作方针、政策和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

(三)熟悉与乡镇卫生院有关的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四)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改革和发展农村卫生。

二、时间安排

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为14天,参考学时为100个学时,由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卫生基本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和作用、与乡镇卫生院有关的卫生管理和卫生经济知识、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服务及管理、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其他相关知识。

三、培训内容

【农村卫生基本政策】

1、国家和地方关于农村卫生和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基本政策规定,其中重点讲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2、我国农村卫生的政策演变、历史回顾和经验教训;

3、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发展历史和政策规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政策】

1、国家和地方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政策规定,其中重点讲解资金筹集、管理方式和如何科学合理制定报销方案;

2、我国合作医疗的政策演变、历史回顾和基本经验。

【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和作用】

1、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沿革;

2、乡镇卫生院在农村三级卫生网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

3、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4、乡镇卫生院院长在卫生院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

【与农村卫生有关的法律、法规与医疗纠纷的预防处理】

1、我国卫生法律、法规对农村卫生工作的有关规定,主要包括:《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医药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规定》等;

2、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主要包括:《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法规的有关内容,预防与处理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途径和方法等。

【与乡镇卫生院有关的卫生事业管理基本知识】

1、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运用;

2、与乡镇卫生院有关的卫生事业管理的特点与实际运用。;

3、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

4、乡镇卫生院管理技巧和如何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实施管理、协调和指导监督。

【乡镇卫生院经济核算与财务管理】

1、乡镇卫生院经济核算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2、乡镇卫生院如何实现低成本、高效益。

【乡镇卫生院设施建设与信息管理】

1、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的规范与要求;

2、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运用方法。

【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分配制度改革】

1、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乡镇卫生院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和具体操作方法;

3、乡镇卫生院如何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建设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控制与病案管理】

1、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及质量评估的方法和途径;

2、乡镇卫生院病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以及病案利用方法。

【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与诊疗规范】

1、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和检查、合理诊疗的重要性;

2、乡镇卫生院实现合理用药和检查、合理诊疗的途径和方法。

【乡镇卫生院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管理】

1、常见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2、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的基本内容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3、乡镇卫生院对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

【人际交流和公共关系】

1、乡镇卫生院加强人际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2、乡镇卫生院管理的艺术和技巧;

32、乡镇卫生院转变服务方式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含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知识)。

【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及管理】

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区别篇7

1、加快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强化落实省、市、县(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完善并优化城乡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儿童、急救医疗、康复、传染、精神、护理、老年医学等专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2013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占医疗机构总床位数比例达18%以上。

2、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盱眙县要按照全省试点工作序时进度,积极推进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改革,适时开展改革效果评估,把握改革动态,及时发现、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3、推动建立分工协作机制。贯彻落实《省关于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的意见》和《省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管理规范(试行)》,鼓励支持一、二、三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协作关系,建立协作关系的医疗机构要签署分工协作协议,制定便捷的双向转诊工作流程,明确上转、下转条件,确定双向转诊牵头管理部门,确保双向转诊渠道畅通。通过落实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等措施,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提升诊疗能力与水平,配合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医疗格局。

二、努力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以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等重点,强化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

4、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大力度推进落实省厅改善服务24条具体措施。继续推行预约诊疗服务,试行分时段预约、基层转诊预约,加强预约诊疗服务监测与管理,定期通报预约诊疗工作指标。2013年,全市所有二、三级公立医院均要与省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实现直连上线;三级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号源原则上全部开放预约,专家门诊号源80%以上开放预约;二、三级公立医院专家门诊预约就诊率分别达45%、85%。组织开展志愿者医院服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提高志愿者医院服务工作水平。市一院、市二院要积极开展业务流程重组试点;市一院、市二院、盱眙县医院要开展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部分日间手术按病种收付费试点,以开展日间手术为突破口,努力缩短平均住院日。2013年,力争公立二、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分别不超过9天、10天,三级专科医院平均住院日比上年度继续有所下降。以信息化管理手段为支撑,进一步落实“三合理规范”、推进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严格控制药占比,努力控制医疗费用。2013年,二、三级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诊疗费用和出院人均诊疗费用增长幅度低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继续开展医疗服务明查暗访活动。

5、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病房创建活动为平台,继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选择2-3所三级医院开展护理岗位管理试点。实施“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依托护理学会开展护理管理人员培训、专科护士培训,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完成市护理学会换届工作,筹备建立护理骨干专家库。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优质护理a类病区评估达标活动。2013年,全市二、三级公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分别保持在85%、95%以上,其中a类病房数量不减,评估达标率100%;市一院、市二院a类病房数达15个以上;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争创部级、省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和示范病房。

三、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6、提升诊疗中心建设与管理水平。建立市级临床诊疗中心评审制度与动态考核机制,组织开展市级临床专科(病)诊疗中心评审与确认。各三级医院要积极争创省级临床专科(病)诊疗中心。

7、提升综合医院薄弱专科建设与管理水平。各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要重视并切实加强重症医学科、病理科、急诊科等薄弱专科建设。通过开展二、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病理科达标创建活动,促进薄弱专科建设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8、提升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二、三级医院要加快提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水平和应用质量,开展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估。2013年,全市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和二级甲等公立综合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要力争达到3级,其中,市一院、市二院要力争达到4级,其他二级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要力争达到2级。各二、三级医院要积极配合做好与市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工作,实现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功能。

9、提升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与水平。加强对县(区)二级综合医院建设发展的指导,将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区)二级综合医院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与日常考核,将对口支援纳入医师定期考核内容,确保完成管理支援、专科扶持、技术指导、骨干培训等各项任务。县(区)二级综合医院要重视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制定并落实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发展规划,重点提高医院对20种重大疾病的救治水平,带动县域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提升。2013年,力争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县域内就诊率达85%以上。

四、切实加强医疗服务监管

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平安医院示范地区(单位)创建活动,强化基础管理,严格要素准入,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10、大力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落实《卫生部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扩大临床路径管理覆盖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评估,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进展监测和监管,提高临床路径管理质量和水平。2013年,公立医院中,三级综合医院不少于10个专业40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三级专科医院不少于5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二级综合医院不少于5个专业20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二级专科医院不少于4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落实省麻醉科临床路径。

11、继续重抓医疗质量基础管理。开展医疗核心制度明查暗访和医政管理规范标准执行情况抽查。组织医护人员“三基”考试、院前急救专业技能竞赛、病历书写质量竞赛、医护人员急救知识技能竞赛等活动。落实《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暂行规定》,调整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组成,新增5-10个市级质控中心,加强对县(区)级质控中心建设的指导,充分依托质控中心做好全市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

12、规范药事和临床检验管理。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切实加强抗菌药物、高值耗材合理应用管理,全省县(区)级综合医院和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关键指标全部达标。加快实施临床药师制度。加强静脉输液配置中心建设管理,开展“静脉用药配置中心”验收工作,积极协调物价部门,确定有关收费标准。加强特殊药品管理。继续推进“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落实卫生部原发性肺癌、乳腺癌、原发性肝癌等恶性肿瘤诊疗规范。规范临床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开展室内与室间质评,推进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13、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队伍建设,落实院长是本单位医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开展基层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巡讲活动。推进手卫生宣传活动。加强iCU、手术室、血液净化室、消毒供应中心(室)、新生儿室、产房、内镜室、导管室、口腔科等重点部门及各种插管、注射、手术、内镜诊疗操作等重点环节的院感防控管理。强化目标性监测和多重耐药菌监测。完善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技术标准,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14、严格医疗机构准入与监管。严格依法依规实施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变更、校验管理,组织开展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校验工作的督导检查和基层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专项检查。切实加强医疗机构不良行为记分管理,依法查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医疗机构注册联网管理系统的相关信息。

15、严格医师和护士准入与管理。依法组织医师资格考试、注册、考核等管理工作,做好乡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试点工作。完善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和机制,规范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严格护士执业注册和执业行为管理。严肃查处医师、护士违法违规行为。

16、严格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与管理。配合省厅做好第二、三类医疗技术和介入诊疗、关节置换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管理工作,鼓励支持医疗机构申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省级培训基地。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与手术分级管理,督促各级医疗机构按要求规范开展医务人员手术能力评定和权限授予工作,定期公示各级医院开展的不同级别手术占比,组织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和手术分级管理专项检查,依法查处超范围、超权限手术行为。

17、严格医疗广告审查出证与管理。认真做好医疗广告审查出证权限调整后相关工作,规范审查工作流程。指导卫生监督机构加强医疗广告监测,建立监测信息报告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违规医疗广告的新动态,实施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

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区别篇8

为帮助进入临床教育阶段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早期树立专业思想,体会临床教育对于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同时也为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有益的尝试,本研究组织北京大学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在眼科临床实习期间参与了“学龄期儿童近视眼的防治筛查”的流行病学调研课题。

研究内容与方法

近年来,学龄期近视已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寻找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而有效地预防控制该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本研究开展了“学龄期儿童近视眼的防治筛查”的流行病学调研课题。参与流调的学生共30名,分为3组,每组10人,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文献,以小组为单位,就本课题的预期目标、具体内容和实施的具体步骤制定出初步调查计划。

2周后各组学生递交了调查计划,由指导教师进行汇总点评。指导教师详细介绍围绕这一选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新进展,明确了开展本课题的突破点和创新点。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选取北京羊坊店学区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样本含量的计算,按照分层和整群抽样法抽取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各1200名,男女生比例大致相等。从学生管理处获取学生姓名、学号、身高、体质量等相关信息,眼科检查项目包括远视力、近视力、眼位、角膜曲率及双眼眼轴长度;家长问卷调查项目包括作息时间、户外运动时间、课外作业量、家庭室内照明、饮食、睡眠以及家长近视状况等。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了眼科临床检查培训和调查问卷培训。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设计数据收集汇总表格并选择了拟采用的统计学方法。

实践收益

1切实感悟了临床学习的意义

通过实践,学生们体会到临床学习的意义,只有学好临床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预防医学工作。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是以某一疾病在群体中的表现作为研究内容,要想做好群体的研究,首先需要对这一疾病在个体中的表现有清晰的认识。临床学习阶段,帮助大家了解掌握临床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熟悉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只有重视临床学习,将来才能顺利开展疾病的群体防治工作。

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医学生所受的教育大多从书本上来,学生们对疾病的认识也大多是脑海中有关该疾病的条条框框。通过参与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们有机会应用和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使得脑海中的知识概念更加充实、生动和完善,比如说近视眼发生机制是什么;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的区别在哪里;哪些因素容易诱发或加重近视;病理性近视和普通近视有何异同。同学们亲自给每个个体作了检查并综合分析判断,从人群中筛选出病例,经过反复思考和强化,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以及相关的知识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理解。

3树立专业思想,接受“预防为主”的专业理念

通过参与本课题,学生们初步接受了预防医学“预防优先”的专业理念。对于疾病的个体治疗始终是被动的,只有掌握了疾病的发病规律,找到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从群体乃至社会的角度加以预防和干预,才是对疾病防治的根本大计。学生们更加意识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学习了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加深了对本专业的了解和热爱。

4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国现行教学方式比较僵化,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们只是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不理想,缺乏灵活运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本次课题设计实施的整个过程,在指导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思考,学生动手在先,老师总结在后,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思考去学习去领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提升了学习效果;同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锻炼与提高。

5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本课题的初期设计阶段,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大量检索查阅国内外资料,全面了解课题的研究进展与现状,确定了研究目标和具体内容。紧接着学生进行课题设计、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后期参与项目的实施和数据的收集汇总。对课题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科研课题产生-设计-实施-总结的全过程,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区别篇9

求职简历作为大学毕业生向用人单位介绍、推荐自我的名片,在大学生求职中扮演着“第一印象”的特殊角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医学生求职简历范文,以供大家参考。

医学生求职简历范文一:姓

名:性

别:男民

族:汉族出生年月:1984年11月5日婚姻状况:未婚身

高:161cm体

重:51kg户

籍:广东广州现所在地:广东广州毕业学校:广东药学院学

历:本科专业名称:预防医学(卫生信息管理方向)毕业年份:求职意向职位性质:全职职位类别:医院/医疗/护理-公共卫生/疾病控制

财务/审计/税务-统计员

互联网开发及应用-网页设计/制作/美工职位名称:职位不限;工作地区:广东广州;广东潮州;广东深圳待遇要求:2000元/月可面议;不需要提供住房到职时间:可随时到岗技能专长语言能力:英语四级;其他语言;普通话标准it技能: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熟练应用word、powerpoint、excel

等office办公软件,熟悉internet资源,具有较强的网络搜

索分析能力,能简单使用autoCaD,photoshop,FLaSH

熟练应用统计分析工具SaS、SpSS、epiData,熟练掌握

Dreamweaver网页制作软件、数据库软件SQL2000专业技能: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扎实的预防医学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

较全面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信息统计能力;

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对卫生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分析、统计,熟悉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开发分析教育培训教育经历:时间所在学校学历2004年9月-2009年7月广东药学院本科2001年9月-2004年7月潮州市瓷都中学高中1998年9月-2001年7月潮州市古板头中学初中培训经历:时间培训机构证书工作经历所在公司:广东药学院附属医院,红会医院时间范围:2006年9月-2007年7月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医疗、保健、卫生服务担任职位:见习生工作描述:临床见习离职原因:所在公司:全家便利店时间范围:2007年3月-2007年6月公司性质:合资企业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粮油、化妆品、烟酒)担任职位:营业员工作描述:兼职离职原因:所在公司:东莞市凤岗华侨医院时间范围:2007年9月-2008年1月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医疗、保健、卫生服务担任职位:实习生工作描述:临床实习离职原因:所在公司: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时间范围:2008年9月-2008年11月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医疗、保健、卫生服务担任职位:医院/医疗/护理-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工作描述:专业实习离职原因:所在公司: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时间范围:2008年10月-2008年10月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医疗、保健、卫生服务担任职位:调查员工作描述:参加国家CDC关于预防肺结核项目调查,当任项目调查员离职原因:其他信息自我评价:本人热情开朗,积极向上,诚实守信,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做事有耐心,勤奋刻苦,适应力强,有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并且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熟练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扎实的预防医学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较全面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信息统计能力;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对卫生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分析、统计,熟悉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开发分析。发展方向:希望贵公司能给我创造一个发挥潜力的平台,我会用实际行动来表现我自己。其他要求:希望贵公司能给我提供学习的机会,从而使自己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医学生求职简历范文二:闫xx(女,24岁,大专学历,应届毕业生)

婚姻状况:未婚

民族:汉

参加工作时间:2009-07

身高:167

现居住地:石家庄市

户口所在地:石家庄市

联系电话:0311-86666666

求职意向

期望工作性质:全职

期望工作地点:石家庄市

期望从事行业:医疗设备/器械,医疗/保健/美容/卫生服务,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日化/烟酒等)

期望从事职业:医生/医师,护士/护理人员

到岗时间:1周以内

期望月薪:1000元-1999元(税前)

教育经历

毕业学校: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时间:2006-09至2008-07

专业:口腔医学学历:大专

专业描述:主要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美学,口腔预防学。

主要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训练,具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修复和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

工作经验

公司名称:石家庄市中心医院

职位名称:口腔实习生工作时间:2008-08至2009-07

工作描述:掌握口腔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具有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的能力;具有口腔修复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般操作技能;

所在行业:公司性质:

所在部门:工作地点:

离职原因:

自我评价

一名刚大专毕业的学生,,有一定的交际能力,,专业为口腔医学,,能胜任口腔护士..能吃苦耐劳...有很强的组织能力..现在希望能找个合适,正规的工作.有责任心..遵守纪律..自信能很好的完成领导给下发的各项任务,

医学生求职简历范文三:姓

名:何小姐

别:女

族:汉族

政治面貌:团员

出生日期:1988年12月20日

口:沈阳

婚姻状况:未婚

历:本科

毕业院校:沈阳医学院

毕业时间:2009年06月

所学专业:临床医学

外语水平:英语(熟练)

电脑水平:熟练

工作年限:实习/应届

联系方式:13888888888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全职

单位性质:不限

期望行业:医疗、保健、卫生服务

期望职位:医生/医师、医疗管理人员、医疗技术人员、心理医生、疾病控制/公共卫生

工作地点:浙江省

期望月薪:1000-2000

教育经历

2004年9月至2009年6月就读于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制五年学习临床各基础及临床专业知识,并于沈阳市奉天医院课间实习,掌握基本的临床操作.

培训经历

2008年6月10日至2009年4月3日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各科室轮转.

工作经验

2008年6月10日至2009年4月3日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各科室轮转.

专业技能

能够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内外妇儿及心理卫生,预防保健等学科的知识,并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

获奖情况

在校期间获

二等奖学金三次,

三等奖学金一次,

院三好学生一次,

沈阳市优秀大学生称号

自我评价

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区别篇10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theemploymentcomprehensiveabilityforstudentsofthesettingofgeneraldirectionmedicineclassinthree-yearjuniorlevelofclinicalmedicinespecialty.methodsatrandomly,per100studentswereselectedfromourschoollevel2014three-yearclinicalmedicineandclinicalmedicineprofessional(generalmedicinedirection)ofinthecontrolgroupandgeneralmedicineexperimentalgroup,respectively.Controlgroupwastaughtaccordingtotraditionalteachingcurriculumbefore,addageneralmedicalexperimentalteachingcourseinexperimentalgroup.afteraquestionnairesurveywasconductedandskillsassessmenttheoryandpracticeofclinicalmedicine,ontwogroupsofstudents.thequestionnaireinvestigationandthetheoryandpracticalskillsappraisalresult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thenevaluatedtheeffectofreform.Resultstheresultsofthequestionnairesurveyresultsshowshigherrecognitioninvariousaspectsabilitytoimproveinallexperimentalgroup,andtheexperimentalgrouptheoryandpracticeofclinicalskillsexaminationscores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comparedthetwogroups,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thegeneralmedicinedirectionclasssettinginclinicalmedicalspecialtyofthethree-yearcollegelevelhelptoimprovethestudents'comprinehensivequalityandability,isworthyofpopularizationandapplication.

keywords:clinicalmedicalspecialty;generalmedicinedirectionclass;employment;comprehensiveability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213-02

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证明,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当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满足居民基本的医疗服务需求的最佳方式,它在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优质、价廉、连续、综合的卫生服务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和推广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与此同时也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其中全科医生队伍建设问题突出,全科医学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1]。针对目前现状,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印发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下大力气狠抓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011年又由卫生部下达并贯彻执行《关于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向中西部地区投入专项资金8720万元,有层次、有步骤推进全国范围内的全科医师培训工作,力争基本实现城市每万名居民有1-2名全科医生,农村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的总体目标,以弥补当前卫生缺口,从根本上缓解就医压力。

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医学院校的陆续扩招,升学门槛放低,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临床医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亦随之不断增加。而对于一些专科层次的临床医学毕业生来说,由于学时短,学历低,动手能力不强,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使其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再者我国医学专科生的培养一直沿用医学本科生“掌握现代医学专业诊疗技术、满足医院需求的专科型临床医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训内容,绝大多数医学专科毕业生因缺乏以预防保健与健康管理为主导的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难以适应或安心在基层社区卫生机构从事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综合性卫生服务工作,毕业生“下不去、用不上”的现象严重。这直接影响到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未来发展。如何解决目前全科医师匮乏与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毕业生相对过剩的供需矛盾,已成为当前扼待解决的主要问题。鉴于目前的严峻形势,我们在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全科医学方向班,进行定向培养,为全科医师的培养探索一条快速有效的新途径。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以我校2014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采用1.5+1.5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研究试点进行改革,结合个人意愿选取其中部分学生入选全科医学方向班,开设全科医学课程培训。然后主要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随机选取该2014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各100名学生分别入选正常对照组(年龄18~22岁,男38人,女62人)和全科医学实验组(年龄18~22岁,男39人,女61人)。两组学生均为高中起点,全国普通招生,学制3年,年龄、性别比例、教育背景及以前学习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按以前传统培养模式进行后继的半年理论学习与见习、一年实习活动,全科医学实验组则按照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开设的半年全科医学相关课程培训,而后进入一年的实习环节。

2.方法

2.1实验方法:在学生学习期间,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不同组别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提高满意度调查。通过该项调查了解学生的自身对综合素质能力评价情况,从而有助于修订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和相关课程设置内容,有助于指导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学期末汇总分析比较不同组别学生毕业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通过量化考核方式进一步评估不同培养方式下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差异。

2.2评价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围绕人文素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预防观念、保健意识、健康教育意识、康复治疗技术、动手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课后发放问卷,问卷有效回收率100%。以百分制形式统计两组理论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

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二、结果

1.两组学生对综合能力提高的认可度评价见表1

2.考核成绩

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平均分数为73.4±2.3,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平均分数为89.57±3.1,两组平均成绩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三、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