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教育的作用十篇小学教育的作用十篇

小学教育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0:49

小学教育的作用篇1

一、小班化教学模式

小班是指一种空间的大小,也就是指在班级教学的模式下,每个班级存在的学生数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这个所谓的合理的范围就是适合学生在班级中发展的学生数量。班级数量一直是一个动态的变量,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校的声誉等等因素而变化的,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区内,班级的“小班”数量也是有不同的界定,并且这个“小班”数量有一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这个范围之内教学质量可以达到最优。小班化教育不是单纯的将班级学生数量减少,小班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教育模式,在小班化教育的模式中,首先要对班级学生的数量进行设计,对班级的人数的控制是小班化教学的关键所在,小班化中学生的数量受多当面的影响,要想设计好这个合适的数量,就要考虑到所方面的影响因素,设计维持学生在班级中的教育质量的最大化。不仅对人数进行控制外还要对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新确定教学方案,对教师的要求也要提高,确保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小班化的效应。小班化教育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组织方式,在班级学生的数量减少后,所进行的教育活动也会随之变化,首先就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得以重组,班级人数的减少就意味着班级个数的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授课都要进行重新分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增加了,班级学生数量的减少,教师所要照顾的范围减少,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会随着学生数量的减少而越来越密切,使教学强度增加,从而使教学目的达到最优。在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下,教育的模式也会随之变化,其教学的方式、内容等等都要随之改变,在这种变化之下,会迅速的提高教育理念,推动小学教育的改革。

二、小班化教育与教学发展

1、小班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小班化教育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小班化的实施使班级内学生的数量减少,老师就可以对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照顾得到,有了老师额亲身辅导,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在充足的空间内充分的发展,有了充裕的学习环境使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等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的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养成自信的、活泼的性格。小班化教育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的措施,但是它的实施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困难,许多的学校认为这样对学校的经济效益不利,以至于现在小班化教学不能迅速的发展,国家应该针对这种状况实施一定的措施,促进小班化教学的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小班化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个人素质全面的提高

在小学课堂里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活跃性,要求可以大胆的发言,不怕出错,可以勇于尝试,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积极地学习环境中发展自己。但是在过往的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过多,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是很多,课堂氛围不活跃,教师需要照顾的学生太多,不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辅导和交流,没有机会去培养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所以为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学校应利用小班化教学为学生提供可以张扬自我个性的环境,给他们寻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品德。

3、小班化教学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就只是负责为学生授课,是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教师对课堂没有积极性。小班化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在只是单纯的讲授知识,教师转变成了一种环境设计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效果最大化的教学模型,使在这种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可以用最大的积极性去面对学习。在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个双向的交流,学生为老师带来教学动力,老师为学生带来学习动力。

三、结语

小学教育的作用篇2

1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应试教育下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以追求考分为主要目的,是“死读书”的典型,这样的小学生不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这样一个创新意识陡增的环境里,仅仅靠书本上的知识和疲于应付考试是不行的。中国的学生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次次拥桂冠而归,可是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又有多少呢?我国人口众多,仅小学生就有1.78亿多。小学生是我国的未来,我们必须对小学生负责,对国家的未来负责。音乐教育对发展小学教育也发挥着功效。音乐教育以音乐艺术的形式,直接向小学生进行教育,无形中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意识,使小学生具有各方面的能力。

2创新型人才需要从小奠定音乐教育基础

放眼世界,很多中外科学家都有深厚的音乐功底,对他们而言,音乐是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基石,是音乐给他们灵感,是音乐给他们启发,是音乐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也是音乐给他们创造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音乐家两者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他们都是伟大的诗人。”纵观历史,古往今来有不少科学家都十分爱好音乐,并且富有很好的音乐修养,甚至在科学和音乐两方面才能都十分出众,他们都是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音乐基础。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也是音乐爱好者,他一生获得1093项专例,在他实验室里就摆放一样与发明活动无关的东西——一架大管风琴。由此可见,要培养创造型人才,从小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3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素质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等,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五育并举、互相渗透、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而音乐教育在这方面是功不可没的。音乐教育能丰富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同时让小学生接触各种题材、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包括历史歌曲、革命歌曲、民歌、少儿优秀歌曲),这些作品多半是各个时期、不同地方优秀思想的精华,通过这些能够使小学生扩大视野,从中获得知识,也使小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认识客观世界,从中得到精神的升华,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音乐教育使智育更加趋于完善。从不同类的歌曲中,我们能够获得更多广泛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古今中外各民族的文化与生活风貌等)。在音乐教育中,小学生的听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都会得到提高,音乐教育在许多非智力因素(如:意志、毅力、耐力、自制力、自信心、专注力、协调感等)的培养中还有着其独特的功能。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特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4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各种能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功能。当前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必须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音乐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育中,要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首要的是学会理解音乐,从音乐作品中发掘出优秀的思想。例如:在众多的学科中都要求我们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但真正要让小学生深刻体会,只有让小学生多领会作品,多理解作品以及作品产生的背景等,音乐教育就有这种功能。一首《歌唱祖国》唱出了人们的心声,也让小学生在多次传唱中沉浸在爱国的情感当中,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也就深深烙在小学生的心中了。

5音乐教育在实施美育方面有重要作用

小学教育的作用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作用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对学生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实施这主要途径之一的音乐教育,在这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优势,它能通过艺术形象直接地影响着学生全面发展。那么,音乐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一、音乐能带给学生心灵的美感,培养审美能力

一些专家认为,人也许天生具有对音乐反映的生理基础。当父母用“父母爱语”对宝宝说话时,他们的语言出现如音乐一般优美的韵律,它富含旋律,音调稍高,这种语言形式是宝宝最喜欢的。在父母用这种悦耳的声音为孩子展示音乐魅力的过程中,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也就相伴而生了。要让孩子感觉到音乐的“好听”,还要让孩子学着体会音乐中传达的感情。

音乐教育包括了唱歌、韵律活动、音乐游戏和打击乐以及音乐欣赏。这些内容都是美育的内容,也是美育的主要手段。通过这些音乐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同时,在音乐的感染下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激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促进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立起健康的审美观点。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孤独的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

二、音乐能促进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感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教育就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学生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当然,学生情绪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注意因材施教。如让情绪极不稳定的学生多听一些平和的轻音乐,能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而对那些情绪低落的学生,则宜让他们多听一些激昂的乐曲,以调动他们的情绪,使他们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音乐教育影响着学生听觉、记忆的发展

学生学习音乐,首先是靠他的听觉得到,然后在多次视听中学会欣赏音乐,鉴别音乐,感受音乐,表达音乐。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听觉能力得到加强与提高。当然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靠听觉学习,而且更要靠记忆来巩固。只有学生在记住歌词、旋律、舞蹈动作的前提下,才能学会唱歌、跳舞,才能使学生的记忆力得到不断发展。同时,学生在集体的音乐活动中,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也会促进记忆力的发展。

四、音乐教育影响着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的发展

音乐能够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学生在进行内容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运用想象进行创造。如:一段悠扬的旋律,幼儿可以想象成小鱼游水,鸭子嬉戏,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想象自我在大海或天空中翱游、飞翔。学生在想象音乐、创造音乐的同时,为了表达内心世界,他就要积极地运用语言来展现,把自己的想法体验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加强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五、音乐教育影响着幼儿身心健康

小学中的音乐教育往往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进行的,这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表现的可能,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乐于参加,他们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个别差异即个性不一。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陶冶其情操,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为将来良好个性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如领唱、领奏、当小指挥、小鼓手,使那些胆怯、自卑的学生在音乐舞台上找到自信,变得勇敢、自信、坚强,敢于表现自我,形成自尊、自立的性格。

小学教育的作用篇4

关键词:体育游戏;中小学;体育教学

新课程对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情绪的调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下学习,促进学生的身心发育,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体育游戏是指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为目的,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体育游戏能够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勇于面对困难的良好品质。

1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1.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人格的可塑性极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游戏特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在体育游戏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遵循游戏规则,而且体育游戏多是集体参与,所以在游戏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一个特定的角色,这个角色在游戏中需要承担着相应的责任,通过游戏的进行,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在游戏比赛中存在胜负之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比赛的输赢,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失败的能力。同时,通过游戏能够促进学生间的交往,加深同学间的友谊。1.2补充教学内容: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重复训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要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厌烦和抵触的情绪。将体育游戏引入体育教学中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游戏的加入改善了传统教学中枯燥、单调的教学氛围;其次,根据训练内容设计游戏,能够将训练的要领贯穿在游戏中,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比如,在讲授排球的垫球要领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击鼓传球的游戏,学生围成圈站一排,然后教师“击鼓”学生用垫球的方式传球,鼓声停止时球在谁的手上就要求其表演节目,如果垫球的方式不对也要受到相应的惩罚。1.3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以“传道”的身份和学生相处,所以在学生的心中教师是神圣的,在与教师的相处中存在一定的距离感,这对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有很大的影响。体育游戏是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在游戏中学生能够消除心理防备,与教师一同沉浸在欢快、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从而有效的改善了师生间的关系,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

2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体育游戏在教学准备活动中的具体应用:体育教学开始前需要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主要是为了拉伸肌肉筋腱,使关节、韧带做好运动的准备,激活机体能量,克服机体惰性,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一般采用原地做操或者绕场慢跑的方式进行,这种枯燥的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乏味,学生在运动中缺乏积极性,而且多数抱着应付的心态进行锻炼,使体育教学效率降低[1]。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天性设计相应的游戏,来达到热身的目的。比如,采用“听数字找同伴”的游戏或者“投球”游戏来使学生完成课前准备的目的。2.2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锻炼中的应用:一般身体素质的锻炼都采用难度相对比较小,身体负荷大,动作单一重复的训练,这种训练方式枯燥,学生难以长期坚持。教师就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身体素质锻炼中加入游戏,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达到运动量。比如,如果训练学生的腿部力量可以采用“蛙跳对对碰”的游戏;如果训练学生的上肢力量,可以采用“推车”的游戏等。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多设计几个游戏,由学生自由选择,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体育游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体育游戏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1)体育游戏与小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明显的变化,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都处在一个转折期,学生的骨骼发育比较平稳,且骨骼的弹性和韧性较好,不容易出现骨折现象,但是由于韧性好,学生的骨骼容易产生变形,而且肌肉容易出现疲劳。大脑皮层兴奋神经和抑制神经的发育不平衡,兴奋神经占主导,所以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行动上表现好动[2]。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设置游戏时,需要考虑到游戏的时长和强度,尽量选择一些时间较短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能够全神贯注,同时不可以选用负荷过大的游戏,防止学生的骨骼发生变形。(2)体育游戏与中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身体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骨骼和肌肉发育都比较快,但是肌力强度较差,容易出现肌肉疲劳的现象。同时,学生的的神经细胞发育比较成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抽象力都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存在情绪上的波动。而且这个阶段男女同学存在明显的性格差异,男生好动喜欢竞技游戏,女生比较文静喜欢动作幅度小、比较轻柔的游戏,所以教师在游戏设计时,就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为男生设计活动量大、有竞争性的游戏,为女生设计活动量较小、有利于形体发展的游戏,并且确保活动量在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防止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3.2体育游戏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体育游戏的设置根本意义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化学生的体育技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3]。所以教师在设置体育游戏时,必须要考虑到游戏的目的性,教师要明确体育游戏不是为了游戏而设计,而是为了在教学中提供辅助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每个课程中的游戏都要与课程内容有关,同时要达到教学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补充教学内容,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游戏需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且游戏需要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够使体育游戏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作者:王伟单位:吉林省四平市朝阳小学

参考文献

[1]袁海强.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5(3):146-149.

小学教育的作用篇5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师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8

在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体育教学的发展,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希望通过在小学阶段通过体育课程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所以,在近些年来,小学体育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首先我国许多小学的体育教学课程都有所扩展,有的学校多开设了散打课程,足球课程还有体育项目课程,这些体育课程的扩展,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另外,在近些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通过增加体育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所以本篇文章着重探讨了我国体育教师在体育过程的引导意义。

(一)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1.传授体育知识,教授体育技巧

这是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过程中最基本的作用,体育教师一般会言传身教,在体育课程讲授过程中教授相关的体育知识,让学生可以通过体育知识掌握相关的体育技能。比如在足球体育教授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身对踢足球过程中技巧的演示与示范,让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更好的了解如何踢足球,当然,其他课程也不例外,这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授课程过程中的一项最基本的的作用,但也是很重要的作用。

2.规范课堂纪律,保护小学生安全

体育课程一般多在户外的操场,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课程传授,将一个班级的学生组织到一起,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的年龄以及心理等还不能完全的进行自我控制,所以常常在体育课程的o律上不能很好的控制,同时,小学生的安全方面也很难得到保障,所以体育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权威更好的控制体育课,让学生们可以遵守纪律,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所掌握的知识与防范技巧对体育课上发生的有关安全的事故进行相关的防范与应急,增强小学体育课程的安全性。这也是体育教师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3.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在小学阶段,体育课程一般以劳逸结合为主要模式,小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体育课程做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游戏,促进交流与沟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很好的起到了引导作用,教师是游戏的策划者,指挥者与引导者,所以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来带动学生的氛围,促进小学生之间很好的交流,增强小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自我表达与其他同学交流的能力。

可见,小学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不同的方面,但是不可否定的是,在小学阶段,小学体育教师与其他阶段的小学教师相比,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度更大,因为小学生对于教师的权威性教认同,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想在体育课上进行更好的引导作用,必须要解决在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教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三)小学体育教师在发挥作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建议

1.体育教学形式化

体育教学形式化,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许多小学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教师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由于体育课程一般不会作为我国小学考试的课程,所以受应试教育思维的禁锢,就更不会重视小学生在平时对于体育的学习,所以,在这一方面来说,体育教师在这种体育教学环境下,是很难对小学生体育学习产生重要的引导作用的,所以,要想让教师发挥作用,就必须要解决这类问题。

所以,相关的学校必须要高度重视小学体育课程的学习,避免将体育课程形式主义,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认真对待体育课程,真正发挥到引导作用,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让小学生通过体育课得到锻炼与放松,同时,相关小学也要加强对教师的重视,让教师更有动力进行体育教授,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

2.体育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在我国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这是受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过程只是单纯的传授相关体育知识,缺少让学生们实际操作演练的过程,所以,小学生的实际的体育操作能力较差。体育课应该是一种较为较为灵活的课程模式,所以单一的教学模式是不能满足小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的。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很难得到发挥。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要进行相关的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操作,同时还可以在体育课程当中曾加相关的竞技环节,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积极性可以提高,同时,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团队精神。

结束语:

体育课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程项目,在这其中,教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小学生的体育课程必须要受到重视,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要成为小学体育课程的引导者与创新者,让小学体育课程更加生动,更能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专业化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刘刚,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的研究,武瑞思,管理学家,2012

小学教育的作用篇6

一、游戏对于体育教学的作用

1.放松身心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喜爱玩的特点。但是,由于一直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多被挤占,很少有时间进行体育活动。所以,仅有的体育课成了学生的乐园,操场则成为学生娱乐、游戏的最好场所,而体育游戏则成了身体练习的基本手段,不但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还能增强体质、陶冶性情,而且还有一定的教育性与趣味性等特点,这一特点成为学生喜欢活动的理由。

2.优化环境

首先,运用游戏能创设好的学习环境,能达成社会适应的教学目标。在游戏过程中不光教师可以成为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也可以教育学生。这样教学,学生能在与同伴的交流与活动中养成相互关心对方的良好习惯,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教育的效果会更好。体育游戏,一个最大的特点是集体性,所以,游戏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集体感。游戏的进行离不开规则,所以,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纪律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责任感。另外,游戏还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在集体活动中,有合作,也有竞争。通过竞争与合作,学生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得以消除,同时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良好的道德品质都得以形成。

3.发展素质

游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游戏不仅是体力的,而且也是脑力的。所以,在整个活动中,需要学生的人体的力量、协调性、柔韧性、耐力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得到提高,从而开发大脑,这对于学生的综合成长是有利的。另外,通过游戏,学生的内在精神也得到了培养,比如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等。

二、游戏对体育教学改革的作用

1.游戏化教学概念

我们知道游戏与游戏化是不同的。别小看一个“化”字,它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所以,游戏后面加一个字就成了游戏化,就由一个动作或者名词成为一个性质或状态。所以,小学体育的游戏化教学可以这样理解: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把体育教学方法转变成游戏的性质或状态,就是让学生在游戏中能够自觉地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它是指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比如场地、器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游戏贯穿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把原来的教学内容更富有生活性、社会性、趣味性。教师通过讲解与示范,再加上学生的练习,游戏教学过程通过游戏的形成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有教师的引导与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也有学生的主动学习,从而把兴趣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在一定的兴趣中学习体育。

2.游戏化教学能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

游戏除了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外,游戏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比如,体育游戏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让他们喜欢体育。再比如,坚强的意志品质、进取精神、良好心态等都是能通过游戏来发展的。另外,体育游戏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游戏的结果胜与负没有确定性,所以,它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游戏的娱乐性则可以培养学生勇往直前的精神,做到胜不馁、败不骄。

3.游戏化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

游戏化教学的形式就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游戏教学中,有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有活动的体验,学生可以在自由的情况下以创新的思维去活动,个性得到张扬,进而注重交往能力的发展,使体育教学更社会化。此外,游戏的重视与运用,打破了以往体育课堂的机械、沉闷,使课堂开放起来,新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应用。

4.游戏化教学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小学教育的作用篇7

1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从生物学的身体构造角度来说,人的大脑是有不同的职责和分工的。左脑是负责思想逻辑工作,右脑则是负责具体可视形象逻辑的。多数科学研究表示:人的右脑是比左脑的发育更加发达,学习能力更加优越。在实际应用中,很多的孩子对于可视艺术的思维训练很陌生,缺乏开发新事物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新事物的本领。在日常生活中,我国小学生的年平均动手时间远远落后于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

例如:在世界各国的野外生存比赛中,每当遇到一些困难,中国的参赛队员总是第一时间地选择退赛,因为他们的父母不放心他们的动手能力,觉得孩子们无法在野外训练中生存下来,就是因为平常总是读书、写字,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育,造成如今孩子们动手能力不足的局面。想要养成动手的好习惯,美术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2体会美术作用,促进多角度发展

让孩子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教育是有效的途径之一。让孩子们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画家的笔下的多彩世界,让孩子们明白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是有许多美丽的新鲜事物。还有多姿多彩的自然世界可以使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可以提高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对于小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有重要意义。

小学时期的美术学习过程中,需要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此利于提高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艺术品,观看画展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孩子们进入他人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培养孩子与他人良好沟通的技能和换位思考的品质。形象化思维和逻辑性思维是孩子们在美术学习中逐渐养成的。更好的利用右脑,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美术教育还可以让孩子们更好的发现美、创造美。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重视小学美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不能仅仅停留在说的层面,更重要的是提高美术教育的地位,将美术这门学科与其他普通学科同等对待。孩子们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美术。《小学美术课程开展标准》中指出,美术也属于小学课程教学标准的内容,小学教育像一个系统化的流程,美术与其他学科相互配合,融会贯通。同时,在美术教学开展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以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要依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最大限度地让孩子们领悟到美术教育的趣味。

3增加课堂内的美术趣味性教学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有趣的方法总能使事情变得更简单。在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时,首先要让孩子们带着求知欲和表现欲来对待美术学习,争取用最有力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小学生处于少年时期,是身体成长、储备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对新鲜事物带有强烈的好奇心。因为学习状态和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表现能力都有所不同。在进行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班级的孩子们对美术学习都抱有很大的信心,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对美术学习抱有不耐烦的态度,我会遵循因材施教的美术教学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孩子的美术水平和兴趣程度,帮助他们进行美术学习。

例如:在美术课上,教他们画小动物时,我会先跟大家讨论:大家喜欢的动物有什么种类,有什么生活习性,有什么外貌特征。再开始让大家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绘画。或者是让孩子们分组作画,共同合作。一方面调动大家绘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美和光构成的。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职责和义务带领孩子们去发现美、创造美。

例如:在上第六冊《关于艺术陶艺制作》一课时,我会先带着孩子们去陶艺制作工厂参观,观看陶艺制作的方法和制作流程。增加孩子们对于陶艺的兴趣,让他们想动手尝试制作陶艺最大限度的鼓励他们进行美术创作。同时,快乐的学习氛围能提高孩子们的创作热情。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愉快,活跃的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不单单做学生的美术老师,更要做孩子们的生活伙伴。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感知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明白美术学习是一件快乐、有趣的爱好,而不是一门需要考试的科目。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小学教育的作用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赏识教育

G623.31

前言:

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而小学英语教学中实行赏识教育的教学模式正是符合了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的要求。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以人为本,是建立在学生这个主体的心理需求的基础之上的,学生获得了赏识,自然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更好的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1.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赏识教育教学方法归根结底就是对学生学习和能力的认可和肯定。即对学生的鼓励和激励。那么学生在这样的赞赏和鼓励中获得了自信,自然会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亮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质,公平、全面的评价学生,尤其是让一些缺乏自信或存在某种缺陷的学生能够找回自尊,树立自信,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从而会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勇往直前[1]。

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课《welcomebacktoschool》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重点中的句型:wehaveanewfriendtoday.i’m…,i’mfrom….我将组织学生表演演唱歌曲:《Hello》,让学生分组演唱,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尤其鼓励缺乏自信的学生,对他们的演唱进行赞赏和表扬,并且把他们的演唱录音,作为纪念和榜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一鼓励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从而很好地达到了本节课教学重难点训练的教学目标。

2.赏识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英语成绩不仅是依靠教师讲授的知识,而是在学习中逐渐的培养起对该学科的学习热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自己人生的真正价值[2]。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英语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的除了母语以外的语言,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才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高兴、愉快以及积极地良好情绪,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肯定,以资鼓励。

例如:我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英语《atthezoo》这一课时,在讲新课之前,我会找一些关于动物园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精彩的视频直接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引起学生的兴趣;接下来我会趁热打铁问学生你在视频中都看到了哪些动物,进而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最后给予学生自由空间。说说除了视频里的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学生每说出一个视频里没有的动物,我会表扬他,让大家向他学。对于没有说出其他动物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不要灰心,在课余时间可以上网查询。这样的鼓励赏识的教学方法,肯定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有鼓励了能力偏弱的学生,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需要赏识教育

在教授几个班级时,我将会给每个班级选出一名英语课代表。英语课代表的基本任务是负责组织和带领大家学习英语,并在平时的时候及时引领大家预习和复习,以及齐交作业等。当然,作为英语的课代表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上也要做到努力的表率作用。课代表的选择是对学生本身能力的赏识和肯定,一方面是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是组织学习管理的能力[3]。因此我会有计划的更换英语课代表,因为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不止一个,为了让学生认为是公平的,会按照一定的时期更换课代表,当然能够入选的学生一定是努力学习的学生,这样会使学生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就会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赏识,同时这种认可和赏识也促进了担任课代表学生的责任感,担任课代表的学生会努力做好自己应该负责的事情,因此说赏识教育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意识。

4.教学中适当使用赏识语言,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学中已经逐步改变了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现在的教学基本是教师和学生都是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参与教与学的过程,教学过程通常是采用课堂问题将教师和学生链接起来共同完成的。所以英语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该认真考虑问题的设置,恰当的问题有利于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的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值得教师注意的是让学生回答出问题的答案不是目的,而是通过问和答的过程,教师采用的赏识性的语言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利的。

例如:我们在学习小学英语人教版Unit1《myclassroom》时,其中教学的难点就是window一词注意w的发音,不能与v的发音混淆。在回答所有what’sintheclassroom?问题时都会遇到这个发音。教师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我会组织学生组成几个小组,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what’sinthebag?或者what’sinthepencil-case?这类问题,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注意尽量较多的采用类似于:oK、Verygood等赏识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来。因为只有学生说出来,才能知道他的发音是对还是错,所以赏识语言可以让学生开口说,从而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结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采用赏识教育教学的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责任感,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赏识教育是对学生主体的可定和认可,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赏识度越高,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学生的赏识度要有限制,不能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姑息,而是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赏识与批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对自身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从而确定科学的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娟.英语教学中的赏识教育――英语学习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1年08期

小学教育的作用篇9

一、小组合作模式促进了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大家都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一个最合适的时机和最适合的人群。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来分析,初一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合适时机,同时,他们也是最适合开展启蒙小组合作学习的人群。一是因为他们刚升入初中,学习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自身发展需求来看,渴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二是他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自觉性明显增强,比小学生更成熟,更能组织好小组工作;三是符合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在初中三年把小组学习方式运用好,自身就会形成一种团结意识,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高中的学习提供较大的帮助。

2.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初一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这一时期的表现可塑性非常强,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合作、共处、互助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大有益处,尤其是团队合作精神会使他们一生受用。

二、小组合作模式优化了班级管理

1.小组合作让班级卫生环境大为改善

卫生一向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老大难问题。本学期我运用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形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让班级卫生有了很大变化。第一种方法是小组卫生承包负责制。我把班级室内外卫生承包到各小组,制定详细的检查细则,每个小组分工明确具体,达到人人有活干,事事有人做。第二种方法是引进竞争机制,开展小组评比活动。班委会制定一个详细的评分考核细则,由每个小组轮流值周检查,每周进行一次评比。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处理卫生到现在的积极主动完成工作,班级从原来的到处都能见到纸屑到现在的无纸屑杂物的卫生先进班级,学生因生活在这样干净舒适的班级感到无比自豪。

2.小组合作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而纪律是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保障。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基层单位”,开学以来,我在班级开展了文明小组评比活动,班级制定了详细的评分细则,经过班会讨论修改,成为全班共同的行动准则,班级纪律和文明养成情况由各组轮流检查,实行日小结、周总结、月评比。为了集体荣誉,小组成员都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小组成员之间也会互相监督,这样一来,班级的纪律有了相当大的改观,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遵守班规班纪和校规校纪,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渐内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成了一个和谐的集体,学生在这样的班级中感受到的是和谐、快乐和幸福。

三、小组合作模式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小学教育的作用篇10

一、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同事对我说:“学生太喜欢上你的美术课了!”教同一年级的老师也反映说:“小孩子看不懂课程表,经常问第几节有美术课。”为什么孩子们对美术学习有着如此浓厚的兴趣呢?因为我的课堂学生觉得很轻松。根据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我让他们涂涂画画,拼拼贴贴,使他们在观察周围事物以后产生新的感受,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做出各种各样的尝试,或涂或画,或拼或贴,不管做得好不好,都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只有满足儿童自我表现的要求,他们的情感与智慧才能得到平衡发展。另外学生还会因为美术方面的兴趣督促自己去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以前曾把美术课看成副课,每天只是语文、数学枯燥乏味地重复出现,学生还可以通过美术课来调节情趣,培养兴趣。新课改后美术课的形式也更多样化,会使学生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不但学习成绩跟上去,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提高。

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能发展学生智力。

第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充满好奇心是儿童的特点,很多学生通过学习美术课会自觉不自觉地对周围产生兴趣,从而会更细致深入观察周围的一切。只有不断地观察,才能发现新的内容。这样一来,他们的观察力会得到提高,并不断发展。同时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更主动深入地观察了解,并进行写生,写生时学生感觉到事物的美,就会把这些美的印象深藏在心里。有的学生还能将在美术课上观察到的东西在作文课上进行语言文字的描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在完成一件作品以后有意识无意识地注意表现对象,并加以记忆。观察得越多,记忆内容越丰富,这样就会将那些本来无联系的内容随意地组合在一起,并进行一些细节的“添枝加叶”,时间长了他们的想象力就会更丰富,就能在作品中表现儿童的个性思想。

第三,发展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美术重在创造、求异。越能表现得和别人不同,就越有特点,越有个性,这就产生了创造性。而美术作品的这一特点又来源于思维,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周围事物多进行思考:该怎样构图?还需添加些什么?色彩怎么搭配?这些创造过程,是培养创造能力的良好途径。

第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美术是一种表现美的活动,如果不美就达不到目的。美术教育过程是审美活动,是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美、表现美的愿望。比如在上欣赏课时,学生既认识了我国的各种画种,又了解了我国古今一些著名画家及他们创作作品时的历史背景,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在上写生课时,我带学生到户外,除了提高绘画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