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十篇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十篇

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4:59

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1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治理

中图分类号:S435.651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4.23.0069

为害大豆的病虫害种类繁多,因地区气候特点不同,发病几率也不同,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东北地区比较常见的病虫害的治理办法,供大家参考。病害主要有大豆立枯病、大豆根腐病和大豆菌核病。虫害主要为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食心虫和大豆蚜虫、大豆红蜘蛛。

1大豆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1.1大豆立枯病的防治

该病主要为害幼苗或幼株。幼苗和幼株上的病斑多生于主根靠近地面的茎基部,红褐色,略凹陷,皮层开裂似溃疡状,幼苗受害严重时,茎基部缢缩变褐,导致幼苗折倒枯死,幼株受害往往表现植株变黄、生长不良,矮小,茎基部是红褐色,使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大豆立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该病为土壤习居菌引起的土传病害、病菌直接侵入大豆初生根系或次生根系,或由伤口侵入。苗期遇低温和雨水大时易于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土壤粘重的地块发病重,另外重茬地和高粱茬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在低洼地种植大豆或强排水排涝,降低土壤湿度,减轻发病。化学防治:可用跟腐佳、微肥、生根药剂混配叶喷或灌根。

1.2大豆根腐病的防治

大豆根腐病是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大豆常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为害大豆根部,苗期发病影响幼苗生长,甚至造成死苗,使田间保苗数减少;成株期由于根部受害,影响根瘤的生长和数量,造成地上部生育不良,以致矮化,影响结荚数与粒重,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根腐病是一种蔓延性土传真菌病害,发生几率很高,而且一般的治理方法都只能治标不治本。黑龙江省作为大豆粮食出产的主要种植区,由于连作频繁,使得大豆根腐病在这一区域十分严重,使得大豆的产量急剧降低。发生在化学防治的研究遇到瓶颈时,生物防治病虫害渐渐突显其优势,如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一般的方式,利用微生物药剂拌种,让病虫害从根本上得到治理,而对于大豆根腐病来说,所用的枯草芽孢杆菌能直接抑制根腐病菌的生长,提高大豆根系的抵抗力,降低根腐病发病率。

1.3大豆菌核病的防治

该病我国以黑龙江、内蒙古大豆产区发病严重,发病率可达60%~100%。大豆菌核病:症状主要为害植株的地上部分,以花期危害最重,产生苗枯、叶腐、茎腐、荚腐等症状。大豆菌核病除危害大豆外,还可侵染菜豆、蚕豆、马铃薯、白菜、向日葵、胡萝卜等383种寄主植物。

预防该病要进行合理轮作,并且对发过病的地块要进行合理适当的深耕。另外田间最好不要积水,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抑制该病的发生。药剂治理上可以再发病初期喷施50%速克灵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也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用药液量600公斤/公顷,可降低发病率。

2大豆常见虫害防治方法

2.1大豆孢囊线虫病的防治

大豆种植时所产生的孢囊线虫病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经过农业科学专业人士的研究与不懈努力,大豆线虫病的防治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主要的防治方式是通过生物防治来实现的,打破了常规化学药剂的局限性。苏云金杆菌主要防治双翅目等害虫,是如今开发最成功的一种用微生物来作为杀虫剂的防治方式,在播种的前一天,将药剂按比例进行调配后与种子搅拌混合,继而晾干等待播种,曾有农业研究中心试验苏云金杆菌对大豆线虫病所产生的防治效果,经过验证发现,用调配比例在1∶30~1∶50之间的药剂拌种后,无论是对大豆的出苗率还是大豆的生长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增加大豆的产量。

2.2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食心虫跟蚜虫都是大豆种植时为害较重的虫害之一。食心虫又被称为小红虫,以幼虫蚕食豆粒,降低大豆的质量与产量,防治一般用化学药剂敌敌畏熏蒸,还可以通过菊酯类化学药剂喷洒的方式,这两种化学治理方法都能够有效地治理食心虫。

2.3大豆蚜虫的防治

大豆蚜虫的防治,一是可以在苗期的时候预防,利用洒在沟中的呋喃丹防治蚜虫甚至地底害虫;二是喷洒速灭杀丁乳油的化学防治方式;三是可以在成虫产卵期利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通过这三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治理蚜虫,增加大豆的质量和产量。

2.4大豆红蜘蛛的防治

红蜘蛛也是侵害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该害虫主要吸食大豆叶片背面的汁液,造成大豆叶片干枯,甚至死亡,从而影响大豆植株发育,导致大豆减产。该病对地块较稀疏,长势差的植株为害愈加严重。

预防该病的发生建议要施足底肥,灌足水分和除掉杂草。可用48%毒死蜱750~1050毫升/公顷(可与1.8%阿维菌素混用),或用35%赛丹乳油1000~1500毫升/公顷。干旱情况加喷液量1%植物型喷雾助剂药笑宝或信得宝。禁用高毒高残留药剂,如氧化乐果、甲拌磷、甲胺膦等药剂。

3结语

因地制宜,因法制胜,利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治理大豆病虫害,以增加大豆的产量,让市场上的粮食价格能够得到稳定,这对于农业发展以及国内市场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2

大豆锈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和茎,严重者影响到全株,使叶片变黄脱落,形成瘪荚。

大豆整个生育期内均能被侵染,在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灰褐色小点,以后病斑稍扩大呈黄褐色小斑或红褐、紫褐及黑褐色病斑。病斑表皮破裂后由夏孢子堆散发出很多锈色夏孢子。

在发病后期可产生冬孢子堆,内聚生冬孢子,冬孢子堆表皮不破裂,不产生孢子粉。在温、湿度适于发病时,夏孢子可多次再侵染。

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司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BaS--3170F1000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每667m2喷兑好的药液40L,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上述杀菌剂不能奏效时,可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6%乐必耕司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

2 大豆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在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和籽粒,成株叶片土;病斑敞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黄绿色小斑点,叶背有灰霉,呈星芒状,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周围深褐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发病重时,病斑汇成大斑。叶片干枯早期大量脱落。病粒表面粘附有灰白色毒层,病粒健粒大小差异不大,但百粒重与含油量显著降低,病菌在种子、病荚和病叶上越冬,第二年病菌侵入幼苗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防治:

(1)选用无病种子,用50%福美双按种重的0.5%或用70%敌克松、乙磷铝按种重的0.3%拌种,可以控制田间中心病株出现,延缓全田发病。

(2)实行秋翻轮作,以消除田间病株,减少苗源。

(3)用55%代森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500倍液,也可用50%退菌特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亩用稀释液75公斤,喷两次。

(4)用25%甲霜灵0.3%拌种

(5)80%克霉灵300-400倍液喷雾。

3 大豆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危害地上部,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花期受害重,产生苗枯、叶腐、茎腐、荚腐等症。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病部千缩呈黄褐色枯死,表皮撕裂状。叶片染病始于植株下部,初叶面生暗绿色水浸状斑,后扩展为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中心灰褐色,四周暗褐色,外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易生白色菌丝,叶片腐烂脱落。茎秆染病多从主茎中下部分权处开始,病部水浸状,后褪为浅褐色至近白色,病斑形状不规则,常环绕茎部向上下扩展,致病部以上枯死或倒折。湿度大时在菌丝处形成黑色菌核。病茎髓部变空,菌核充塞其中。干燥条件下茎皮纵向撕裂,维管束外露似乱麻,严重的全株枯死,颗粒不收。豆荚染病呈现水浸状不规则病斑,荚内、外均可形成较茎内菌核稍小的菌核,多不能结实。

防治:

(1)选用株型紧凑、尖叶或叶片上举、通风透光性能好的耐病品种。

(2)及时排水,降低豆田湿度,避免施氮肥过多,收获后清除病残体。

(3)发病初可拔除中心病株装入袋中带出田问深埋。减少传染源。

(4)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于发病初期施用,亩用药液量40千克。

4 大豆灰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侵然茎,荚和种子,叶片,茎、荚、种子上病斑为圆形、椭圆形,中防治方法:每公顷用3%呋喃丹颗粒剂30-60公斤加细土沟施,或每公顷15%涕灭威25—50公斤,应用时可与粪土一起施人;也可选用35%多克福种衣剂按种子重量1:75包衣防治。

5 大豆根蛆

大豆根蛆一年只发生一代,以蛹在大豆根皮肿瘤内或土壤中越冬,次年5月末至6月初羽化,产卵于豆苗根部表皮或茎叶组织内,幼虫孵化后下钻至根端部危害,破坏木质部和髓部,逐渐呈瘤状,根部变褐。

大豆受根蛆危害后,大豆幼苗根数、根瘤和植株重量均下降,叶绿素含量下降,后期大豆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降低,致使大豆产量下降,减产幅度15%-20%。

防治:

大豆根蛆发生区司用40%乐果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7%拌种,或用50%辛硫磷,按种子重量0.1%拌种。呋喃丹沟施亩用量15-25公斤,防效达98%。

10 大豆蚜虫

大豆蚜虫以卵在鼠李的枝条芽腋或缝隙间越冬,春季在鼠李开;花前后,开始在鼠李上发生有翅蚜,迁飞到大豆田危害大豆幼苗。大豆蚜虫迁入豆田后第一代全部产生无翅蚜,第2代有些个体呈有翅蚜,大豆蚜大量产生有翅蚜后,即在豆田扩散迁飞。此后蚜量急剧上升,田间发生普遍,造成危害。大豆蚜繁殖能力强,若蚜在气候适宜时5天即能成熟,在大豆上全年可繁殖15代左右。

大豆蚜以成虫(有翅或无翅)和若虫在大豆植株的生长点、顶叶和嫩叶背面用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造成叶片卷缩或形成大小不等的枯黄船点,受害重的植株生长不良,茎叶卷缩、矮化、叶片早落。产量降低,严重时可使整株死亡造成绝产。

防治方法:

(1)亩用40%氧化乐果乳油40毫升,兑水30公斤叶面喷雾。

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3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31-1

1大豆病害及防治措施1.1大豆灰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侵害茎、荚及种子,种子带病出苗后子叶上出现半圆形深褐色凹陷斑,病害扩展到生长点,病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初期出现褪绿小圆斑,然后逐渐形成中间灰色至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蛙眼斑,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中间生出密集的灰色霉层。茎部染病产生椭圆形病斑,中央褐色,边缘红褐色,密布微细黑点,荚上病斑圆形或椭圆形,中央灰色,边缘红褐色。

防治措施:选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清理田园并秋翻整地;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药剂防治。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大豆结荚期前后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2次,大豆结荚期前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2次。

1.2大豆根腐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幼苗期,成株较抗病。病菌主要侵害皮层,病苗出土缓慢,子叶褪绿,病株后期根部变褐色,表皮腐烂,侧根,须根少或坏死。病株矮小,发黄,下部叶片提前脱落。

防治措施:种子选抗病品种,播前用含适乐时、甲霜灵等药剂的种了包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减少田间积水,适时中耕培土。

1.3大豆花叶病毒病

症状:常见的有轻花叶型、皱缩花叶型和皱矮化型。轻形不矮化,能正常结荚。皱缩形病叶有明显的黄绿相间的斑驳,皱缩严重,叶脉褐色弯曲,叶肉呈泡状突起,暗绿色,整个叶缘向后卷,后期叶脉坏死,植株矮化。皱缩矮化形叶片皱缩,输导组织变褐色,叶片歪扭,明显矮化,结荚少或不结荚。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及时防治蚜虫,防止和减少病毒的侵害;化学用药钝化病毒,主要有病毒a、植病灵、菌毒清等。

2大豆主要害虫及防治措施

2.1小地老虎及防治方法

小地老虎:以幼虫为害幼苗,成虫昼伏夜出,成虫对黑光灯及发酵的酸甜气味趋性强,幼虫共六龄,3龄前在地面,为害较小,3龄后昼间潜伏在表土中,夜间出来为害,老熟幼虫有假死习性,受惊缩成团,老熟幼虫大都迁移到田埂,杂草根旁较干燥的土内筑土室化蛹。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除草灭虫,杂草是早春产卵的主要场所,用灭草剂进行播后苗前除草,同时消灭地块周围的杂草,以减少其产卵量,降低为害;在作物幼苗期进行中耕松土,或在初孵幼虫发生期进行灌水,可消灭大量卵和幼虫;物理防治:诱杀成虫,根据成虫的趋性,可利用黑光灯、糖醋液等诱杀成虫。产卵期在田间插放稻草引诱成虫在此产卵,每5天集中处理一次;生物防治:用苏云金杆菌、地老虎六索线虫和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引进的螟蛉绒茧蜂等对小地老虎进行防治;化学防治:毒饵诱杀,常用切碎的新鲜菜叶或杂草在90%晶体敌百虫100倍液中浸泡10分钟,制成毒饵,傍晚撒于作物幼苗旁边。也可以用敌百虫药液在粉碎炒香的麦麸上喷雾制成毒饵进行毒杀。

2.2大豆叶夜蛾及防治方法

大豆夜蛾:属鳞翅目,幼虫食害叶片,低龄期将豆叶卷起,潜入其中为害,长大后沿叶脉暴食,将叶片咬成缺刻、孔洞,有的仅剩叶脉,影响大豆正常生长;在结荚期为害豆荚,幼虫在豆荚上咬一圆孔,取食发育的豆粒。在东北一年发生2代,成虫夜伏昼对糖蜜和黑光灯均有趋向性。大豆叶夜蛾防治方法:在幼虫卷叶期,可据卷叶习性捏杀幼虫,幼虫三龄年采用药剂防治,利用成虫对黑光和糖蜜有趋向性进行诱杀。农业防治———清除豆田及附近的杂草,进行秋翻地,减少越冬虫源,种植抗虫品种,增施磷肥和钾肥;物理防治———灯光诱杀,田间捕杀幼虫;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草蛉、瓢虫、蜘蛛等田间自然天敌控制其种群数量;化学防治———用苏云金杆菌在幼虫期用3.2%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3大豆蚜虫及防治方法

大豆蚜虫又名腻虫,蜜虫,属半翅目,蚜虫分泌蜜露能引起霉污染,导致大量霉菌发生,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减产。还传播大豆花叶病毒,引起植株结荚小而少,形成斑驳粒。蚜虫在东北一年发生10多代,其受精卵在鼠李科植被上越冬,春季孵化取食嫩茎。有翅蚜迁飞到大豆田,为害大豆嫩苗,大豆生长后期主要在叶背面,数量也会明显减少。

防治方法:大豆蚜虫应遵循早期防治,保护天敌的原则。农业防治———可有黄板诱蚜、银灰膜避蚜;在大豆田四周种蚜虫的非寄主性作物高梁,大豆可以和玉米间作来预防蚜虫和提高产量;生物防治———在大豆田释放异色瓢虫,10天后对大豆蚜的防效高达90%,工人释放日本豆蚜茧蜂可使大豆蚜寄生率达56%以上。化学防治———无公害的药剂有G-p复合生物杀虫剂,对蚜虫天敌毒害较轻。有机磷药剂用50%辛硫磷1500~2000倍液喷雾,每亩用药液量为40公斤。

2.4大豆食心虫及防治方法

大豆食心虫别名大豆蛀荚蛾、小红虫、豆荚虫,属鳞翅目。该虫仅为害大豆、野生大豆和苦参,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造成虫口豆。食心虫一年发生一代。

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4

1.大豆霜霉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荚及豆粒。叶片上病斑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背面密生灰白色霜霉状物。豆荚病斑表面无明显症状,剥开豆荚,其内部可见不定形的块状斑,其上可见灰白色霉层。豆粒病粒表面全部或大部变白,无光泽,其上黏附一层黄灰色或白色霉层。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中耕除草,将病株残体清除田外销毁以减少菌源,排除积水。

(2)化学防治:种子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3.5%甲霜灵粉剂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5%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大豆开花期,喷施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间隔7-10d喷洒一次,连续喷2-3次。

2.大豆褐斑病

症状:只为害叶片,子叶病斑不规则,暗褐色,上生很细小的黑点。真叶病斑棕褐色,轮纹上散生小黑点,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严重时病斑愈合成大斑块、致叶片变黄脱落。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清除田间病叶,并进行秋翻,将病残体埋入土层深处,减少菌源。

(2)化学防治:在发病严重的大豆田,于发病初期喷药防治2-3次。有效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亩、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150g/亩等,间隔10d左右1次。

3.大豆紫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豆荚和豆粒,也为害叶和茎。豆荚病斑近圆形,灰黑色,边缘不明显。豆粒上的病斑紫色,形状不定,仅限于种皮,不深入内部。叶片上的病斑初为紫色圆形小点,散生,扩展后形成多角形褐色或浅灰色斑,生有黑色霉状物。茎秆上形成长条状或梭形红褐色病斑,严重的整个茎秆变成黑紫色。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秋收后深翻土地,减少初侵染菌源。严格精选种子,淘汰病粒。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

(2)化学防治:于大豆结荚期喷药防治1-2次。有效药剂有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6%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药间隔期8-10d。

4.大豆病毒病

症状:该病是整株系统染性病害,病株症状变化较大。常见的花叶类型有:轻花叶型,叶片生长基本正常,只现轻微淡黄色斑块;重花叶型,叶片也呈黄绿相间的花叶,皱缩畸形,叶脉弯曲,叶肉呈紧密泡状突起,暗绿色;皱缩花叶型,叶片呈黄绿相间的花叶,并皱缩呈畸形,沿叶脉呈泡状突起,叶缘向下卷曲或扭曲,植株矮化。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播种无毒或低毒的种子,适当注意调整播种期,使苗期避开蚜虫高峰。

(2)化学防治:播种前,用3%克百威颗粒剂5-6kg/亩与大豆分层播种。并要及时防治蚜虫。

5.大豆枯萎病

症状:大豆枯萎病是系统染的整株病害,染病初期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黄至黄褐色萎蔫,剖开病根及茎部维管束变为褐色,后期在病株茎的基部溢出橘红色胶状物。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双效灵水剂300倍液,间隔7d1次,共防治2-3次。

6.大豆根腐病

症状:大豆根腐病由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的根部病害,幼苗或成株期,主要被害部位为主根,一般病斑为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以后迅速扩大呈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大斑,以至使整个主根变为红褐色或黑褐色,溃疡状、皮层腐烂,重者因主根受害使侧根和须根脱落,主根变成秃根。病株地上部长势弱,叶片黄而瘦小,重者可死亡。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实行3年以上轮作。垄作栽培,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含水量。适时晚播。

(2)化学防治:用含多菌灵、福美双和杀虫剂的大豆种衣剂拌种,每100kg种子用种衣剂1000-1500亳升。也可用50%多菌灵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比例,即每1000g种子各用2g,进行湿拌种。

二、大豆虫害

1.大豆蚜虫

为害特点:以成虫和幼虫吸食大豆嫩枝叶的汁液,造成大豆茎叶卷缩,根系发育不良,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分枝结荚减少。此外还可传播病毒病。

防治方法:及时铲除田边、沟边、塘边杂草,减少虫源。药剂拌种可以减少蚜虫的为害,也可在苗期、成虫盛发期喷药防治。主要药剂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g/亩、40%氧化乐果乳油40mL/亩、25%抗蚜威水分散粒剂20-32g/亩对水40-50kg均匀喷雾。

2.大豆食心虫

为害特点:幼虫爬行于豆荚上,蛀入豆荚,咬食豆粒,造成大豆粒缺刻,重者可吃掉豆粒大半,被害粒变形,荚内充满粪便,品质变劣。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虫或耐虫品种,进行合理轮作,翻重耙重茬地。

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5

一、大豆霜霉病的防治

大豆霜霉病危害幼苗、叶片和籽粒。当第一片真叶展开后,沿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成株叶片表面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晰的黄绿色星点,后变褐色,叶背生灰白色霉层。病粒表面粘附灰白色的菌丝层,内含大量的病菌卵孢子。病菌以卵孢子在种子上和病叶里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染菌源。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月是发病盛期,多雨年份常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精选种子,汰除病粒,实行2~3年轮作。

2、药剂防治。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田间发病时可用乙磷铝300溶液或甲霜灵800倍液喷洒,每667平方米用药液40千克左右。

二、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大豆食心虫是咬食豆粒的小红虫。幼虫钻入豆荚,咬食荚中的嫩豆粒,可吃掉半粒豆,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幼虫在豆地结茧越冬。第2年7月下旬变成蛹和蛾子,飞到豆荚上产卵,7~8月份降雨量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轮作,适时收获,及时拉回场院。

2、药剂防治。用5%甲拌磷颗粒剂750~1000克拌土10千克,8月10日前后,撒于田间,每4垄撒1垄,或用80%敌敌畏乳油,每667平方米用100毫升,浸蘸20厘米长高梁茎秆或玉米茎秆50根,每隔5垄插1垄,每走7~8步插1根。

三、大豆灰斑病的防治

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出生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后期也可形成不规则形病斑。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中央部分密生灰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布满叶面,病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茎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形或椭圆形,因荚上多毛,不易看到霉层。籽粒上的病斑与叶斑相似,多为圆形蛙眼状。

防治方法:

1、苗期较湿润多雨的地区,用50%福美双或50%多菌灵拌种,每100公斤种子用药0.3公斤;

2、针对感病品种,生长茂密的豆田,于发病初期或荚和籽粒易感病期喷药,以控制籽粒上的病斑。常用药剂有40%多菌灵胶悬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00克,或50%甲基托布津100克,兑水80公斤~100公斤喷雾。视病情发展,间隔7天~10天,共喷2次~3次。

四、大豆根蛆的防治

大豆根蛆又叫大豆根潜蝇,只危害大豆和野生大豆。幼虫咬食大豆幼苗根部,形成蛆道,并排泄粪便,造成根部腐烂、豆株矮小,被害严重的豆苗枯死。此虫一年仅发生一代,以蛹在大豆根皮肿瘤内或土缝内越冬,来年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在大豆根处产卵,孵化出幼虫,危害豆苗根部。

防治方法:用药剂拌种预防幼虫,40%乐果乳油按种子量的0.7%拌种,兑水喷雾,边喷边拌。如拌大豆种子100千克,用0.7千克药,兑水4千克,用喷雾器喷雾,边喷边拌,摊开晾开。成虫发生盛期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667平方米喷药液40千克。

五、黑绒金龟子的防治

黑绒金龟子俗名瞎撞子、大绒马褂。主要以成虫(金龟子)危害大都幼苗,咬食生长点或咬断幼茎,严重发生时可将幼苗吃光造成缺苗断条,甚至毁地。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豆茬地发生的多。夏初先在杂草上取食,大豆出苗后,咬食豆苗。此虫夜间潜伏在土中,白天出来危害。午后3~5时取食最盛,无风日暖的天气虫量最大。

防治方法:可用2.5%敌百虫粉剂喷撒,每667平方米2千克:或用2.5%敌杀死、5%来福灵、2.5%功夫等药剂,每667平方米15~20毫升,兑水40千克左右,喷雾。

六、大豆菌核病的防治

大豆菌核病多从植株主茎中下部分枝处开始发病,病斑水渍状,不规则形,浅褐色或近白色,可环绕茎部并向上下蔓延,病部以上往往枯死,也可造成茎秆折断,潮湿时病部生絮状白色菌丝,其上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茎髓部变空,菌核占其空间。后期干燥时茎部皮层纵向撕裂。叶片被害时呈暗青色水渍状,腐烂,有时有絮状菌丝。

防治方法:

1、病区必须避免大豆连作或与向日葵、油菜轮作或邻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一年以上即有明显效果。

2、病田收获后应深翻,将表土层的菌核翻入土中;及时清除或烧毁残茎以减少菌源。大豆封垅前及时中耕培土,防止菌核萌芽出土或形成子囊盘。注意排淤治涝,平整土地,防止积水和水流传播。

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6

关键词: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126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932126

1解析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定义及应用状况

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是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在既有病虫害防治、处理的基础上,融入低毒性、低污染、高效率的技术条件,达到保护大豆作物的目的。不仅提高了大豆的品质和产量,而且还协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也是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原因所在。

以抗病虫为基础的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应当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实现大豆种植的优质高产。然而在目前我国的大豆种植中,离无公害产品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异,多数还不能通过育种达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还需在生长期间依靠药剂进行防治。目前运用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防治病虫害防治尚处于起始阶段,只是通过核心技术,达到对单个病虫害防治的目的,完整的防治体系并没有形成。

2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规程内容

2.1农业防治

为无公害大豆种植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将大豆受病虫害的影响降到最低,是农业防治植保技术开发应用的目的。该项技术对于改善大豆的生长环境经济、实用、效率高。农业防治植保新技术主要包括3个重要因素,首先是选种。为了提高大豆的发芽率和抗病虫害的能力,选种非常关键。应当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比如京豆一号和科丰6号是最好的选择。其中京东一号对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没有具体要求,种植范围广,并且具有抗食心虫和病病能力强、产量高等特点。科丰6号同样具有较强的抗病毒能力;科学合理的管理。对大豆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和施肥等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进而改善优质大豆的生长环境,是大豆生长期的通风、日照等条件得到改善,使病虫害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积极采用人工除草方式,减少除草剂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2.2物理防治

运用物理方法达到大豆病虫害防治目的的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技术其中的一种。比如在大豆生长期间,为了避免害虫接触大豆可进行防护网设置、在幼苗期利用高科技测报灯,可对大豆受病虫害侵扰起到警示,以及使用最为广泛的震频率式杀虫灯等,种种物理方法不仅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机率,而且还对自然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使大豆的优良品质得到保障。

2.3化学防治

在优质大豆生产过程中,许多毒性小、防护性能高的高科技生物防护技术得到开发和利用,不仅起到了显著的病虫害防护效果,而且还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对和谐社会环境的构建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大豆幼苗期可使用高效低毒的速克毙和桃小灵等生物制剂都食心虫、二条叶甲、东方金龟子等害虫进行防治等。在使用生物制剂对优质大豆进行化学防治时,应当掌握好低容量生物试剂的喷施方法。

3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推广的应用价值

3.1生态方面的应用价值

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生态平衡得到维持,同时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实力。推广无公害保值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综合实力。无公害植保技术大大减少了农药用量,有效控制了对水土的污染,为人类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及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保障。

3.2社会方面的应用价值

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够大豆的质量,而且还能提高大豆产品的产量,减少我国对大豆进口的依赖,使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3.3经济方面的应用价值

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的大力推广使国家经济损失大大减少,新技术下种植出来的优质大豆产品在增产增质的基础上,社会的经济效益及竞争实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4结束语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豆的使用价值和社会意义不断提升,对大豆绿色、无公害种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力推广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提高了大豆的生产水平,种植农户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减少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污染,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健康化发展。

参考文献

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7

【关键词】大豆重迎茬;发病原因;控制措施

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是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常年种植面积在 466.67万公顷,致使大豆重迎茬现象十分严重,如黑龙江北部地区大豆重迎茬面积达80%以上。重迎茬大豆减产严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是妨碍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推广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技术对高油大豆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重迎茬大豆减产原因

1.1根部病虫为害严重

风沙盐碱地多,土地干旱的地块,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连作使其密度上升,发病指数高,线虫侵染后,造成主根及侧根减少,须根增多,根瘤显著减少或无根瘤。除了孢囊线虫外还有根腐病和疫霉病等。这三种病害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危害不一样,一般来说多雨年份,土壤湿度过大,易发生根腐病;干旱年份孢囊线虫病发生较重。重迎茬种植还加重了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蚜虫,食心虫和地下害虫的危害。

1.2土壤环境恶化

由于根部病虫害的严重危害,破坏了大豆根部的正常生理活动,抑制了根的吸收能力,使植株代谢减弱,植株生育缓慢,干物质的合成和积累减少,大豆的产量和质量降低。

连作使大豆土壤中细菌减少真菌增多,大豆单株结瘤个数和单株根瘤鲜重急剧下降,植株根、茎和叶中氮磷含量也随之降低,土壤肥力明显下降。由于连作使有利于大豆生长的活性酶的活性变弱,使土壤为植株提供氮、磷等营养元素减少,导致减产。连作使土壤理化性状变差,土壤紧实板结,团粒结构少,不利根系发育。土壤pH值变小,土壤酸化严重,这样酸性物质在土壤中逐年积存,对根系的生长发育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1.3杂草危害严重

大豆田中常见禾本科杂草有稗草、狗尾草、野燕麦、马唐等,阔叶杂草有苍耳、鸭跖草和寄生的菟丝子等恶性杂草,这些杂草伴随连作在加速蔓延与大豆争夺营养,水分和光照,造成植株外观表现为矮小瘦弱,叶片黄萎、中层叶面积较小,叶面积指数低。同时,由于长期重复使用残效期长的豆田除草剂,增加土壤中残毒的留存,致使化学除草对恶性杂草的效果不好,影响大豆和下茬敏感作物的生长,严重的可造成大豆籽粒留有残毒,降低了质量和产量。

2.重迎茬大豆控制技术

2.1种好重迎茬大豆,选地选茬是关键

要本着“种迎不种重,选肥不选瘦,下洼不上岗,避开病虫害”的原则,进行适宜地块的选择。第一,在同等条件下,应做到“种迎不种重”,首先要破除“宁种重茬不种迎茬”的传统观念。对重与迎要区别对待,重茬是连作,迎茬是隔年轮作。重迎茬对大豆的减产幅度不同,迎茬减产远比重茬轻,迎茬大豆减产10%左右,重茬大豆减产30%左右。所以应“宁迎勿重”严禁两年以上连作。第二在不同地势,不同土类、不同肥力的条件下,应选择地势低洼、土壤肥沃的黑土地块。盐碱土、白浆土、沙壤土、有机质含量低的地块不重迎种植。第三,在病虫害严重的地块,特别是孢囊线虫、菌核病、菟丝子等危害明显的地块应避免重迎茬种植。

2.2选用抗病品种

重迎茬减产的直接原因是病虫危害严重,因此应考虑采用农业措施与生物、化学措施综合防治技术。重点要把好种子选用这一关,各地应根据本地的积温、土壤、病虫发生等特点,选用生长势强、较为繁茂、喜肥水、抗病虫、抗逆性强的品种,并搞好种子药剂处理,减轻病虫危害程度。

2.3科学增施两肥

重迎茬使大豆田养分单一消耗,致使土壤中营养元素失去平衡,氮、磷、钾比例失调而造成减产。所以,增补和调节土壤养分是减轻重迎茬危害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根据重迎茬对土壤养分的消耗特点,应做到农肥化肥相结合,增加农肥用量;氮,磷,钾微肥结合,增加钾、锌、铜、钼等微量元素用量,推广使用大豆多元素复合肥。具体用量应视地力,栽培水平等情况确定,一般地力化肥母用二铵10kg、钾肥5kg做种肥分层深施,尿素5kg做追肥,在瘠薄地、长势差的地块,可在花期亩用尿素0.75~lkg兑水喷施。使用多元素复合肥的地块,在亩施20kg复合肥的同时施用钾肥2.5kg,在缺钾严重的地块可大量施人灰土肥和草木灰,同时在花期亩用磷酸二氢钾0.15kg兑水喷施,隔7~10天再喷一次。微量元素的施用方法可以采用叶面喷施,也可以采用种子处理。微肥拌种的常用量为:珊砂,lkg豆种用0.4g;钼酸铵,lkg~.种用0.5g;硫酸锌,lkg种用5g。

2.4土壤改良防治

机械秋翻起垄、秋旋起垄,深松起垄,建立新的耕层土壤结构,可以使土壤充分接纳雨水,增加速效养分,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改变病虫及有害生物的生存环境,防止病虫蔓延。同时还能把促使正茬大豆根系腐解物的中间产物进一步分解为最终产物,减少对下茬大豆的抵制作用。

2.5防治根部病虫害

防治大豆根部病虫害是控制重迎茬减产的主要措施。常见的根部病虫害主要有大豆胞囊线虫病、根腐病、根潜蝇三种,有针对性的防治这三种病虫害,就可有效地控制重迎茬减产。防治大豆根部病虫害的方法如下:

2.5.1大豆根腐病

①农业防治:增施肥料,排除田间积水,及时中耕培土,促进生根和植株生育,增强对根腐病的抵抗能力。

②化学防治:可用含有多菌灵、褐复双和杀虫剂的大豆种衣剂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

100千克大豆种子用35%的克多福1.5升+益微100~-150毫升。

用适乐时加阿普隆拌种,每100千克种子用2.5%适乐时乳油150毫升,加20%阿普隆40毫升拌种。

③生物防治:可用mB-97生物菌剂。

2.5.2大豆根潜蝇

①农业防治:秋季深翻,将蛹翻在20厘米以下土层内减少虫源。

②化学防治:

采用35%克多福种衣剂,每100千克种子用1.0~1.5千克包衣。

用40%的乐果乳油按种子量的0.7%拌种。

在成虫发生初期;用80%的DDV乳油 1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每公顷药液400千克进行喷雾。

2.5.3大豆胞囊线虫病

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胞囊线虫病的最有效方法。

轮作是良好的防治方法,但重迎茬大豆无作,应坚决杜绝重茬,进行短期轮作种迎茬,加施肥水管理有一定效果。

②化学防治:防治胞囊线虫病可用呋喃丹,但此药毒性大,积累多,防效期只有25~30天,二般不宜采用。严重地块可选用含有呋喃丹的种衣剂拌种,或施豆丰75千克/公顷,5%涕灭威颗粒剂60千克/公顷,播种时施人沟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③生物防治:可用保根菌剂,可明显减轻胞囊线虫的危害。

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8

[p键词]大豆种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大豆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中国东北为主产区,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饲料。但是从20世纪末期之后,国外先进品种的引入是的中国大豆产业受到严重的影响。想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对大豆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狠下功夫,把握好土壤的实际情况,融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设备,以促进大豆产量、质量的提升、激发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提升人们对大豆的种植,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提升。

一、大豆种植

我国是种植大豆最早的国家之一,大豆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种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引进使得我国农业生产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大豆种植技术也随之改进。目前传统的大豆种植技术逐渐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以机械为主的种植新方法。常见的种植技术包含有“垄三”种植技术和窄行密植技术、永常模式栽培等比较成熟的技术。

品种选择与处理选用增产潜力大、内在及外观品质好的优质大豆品种,如:绥农14、黑农33、黄豆4号等,要求种子发芽率90%以上,纯度98%以上。进行种子播前选种,提出病虫及杂质等,同时根据不同土壤环境与病虫害情况,选用合适的种衣剂包衣,有的也可用微肥、菌肥、生根肥等拌种,增强种子获利。

合理耕作整地与轮作。大豆种植应坚持合理轮作,在东北可与小麦、玉米等轮作,减少重茬、迎茬面积,同时尽量秸秆还田,以培肥地力。整地以深松为准则,东北大豆主产区采用深松旋耕机进行深松耙茬,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抗涝能力,一般耕翻深度20厘米左右。垄作大豆整地要与起垄相结合,做到垄体垄沟深松。

因地制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坚持科学施肥,根据测土结果,将氮、磷、钾肥按照一定比例配方施入。提倡秸秆还田、多施农家肥,分期施用氮肥,增施钾肥,适当补充镁肥。化肥做种肥,深施于种下4-5厘米,以免烧种。根据不同产量目标,合理确定施肥量。产量目标250公斤的田块,亩施氮肥(n)2.7-4公斤、磷肥(p2o5)2.3-5公斤、钾肥(K2o)2.3-5公斤;产量目标200公斤的田块,亩施氮肥(n)2.3-3.7公斤、磷肥(p2o5)1.5-4.3公斤、钾肥(K2o)1.5-4公斤;产量目标150公斤的田块,亩施氮肥(n)3公斤、磷肥(p2o5)3.7公斤、钾肥(K2o)3.3公斤。

科学除草,推进标准化作业。指导农户采用新型施药机械进行化学除草,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建议拖拉机行走速度每分钟100米;苗前喷雾3个大气压,苗后喷雾4-5个大气压;苗前喷雾喷头距垄台50厘米,苗后喷雾距垄台55厘米;苗前喷雾选用梯杰特(teeJet)aiC11003型号喷头,苗后喷雾选用XR11003型号喷头,避免新旧喷头同车使用;喷液量为苗前每亩11.3升,苗后每亩9.3-10.3升。作业环境要求温度在28℃以下,空气相对湿度65%以上,风速3级以下。注意用沉淀后的清水兑药,以免堵塞喷头。不要重喷、漏喷,以免产生药害。喷洒苗后除草剂,要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作业。

二、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是影响大豆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大豆生长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对大豆产量的提高效果明显。

根据地理的条件进行防治。因地制宜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防虫话题,在我们进行种植东北大豆的时候,我们被经济利益蒙蔽了双眼,我们只是一味地追求东北大豆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病虫危害,我们为了能得到更多的大豆产量,只是选择了适合东北大豆生长的地方,而没有考虑到病虫害的问题,这就是弄巧成拙,反而得到了相反的效果。在进行选地种植东北大豆的时候,因为没有考虑到病虫害的问题,所以,我们把地区很容易选到了害虫多的地方,虽然这个地方的环境很适合种植东北大豆,但是一旦引起虫灾,这个地方绝对是首当其冲的,完蛋的最快,即使没有大型的虫害,这个害虫多的地方所得到的产量也远比其他的地方少;除此之外,害虫多的地方,也是疾病爆发的聚集地,所以,种植的土地还很可能受到疾病的袭击,这将使产量再次降低。但是我们要明白,既然有害虫多的地方能种植东北大豆,那就一定还有很多有很少害虫的地区能种植东北大豆,我们要利用环境的便利,来创造出一片适合种植东北大豆的地区,在这个地区,因为有着地里的优势,使得很少的害虫能波及田地里来,这就会使得东北大豆的产量剧增,使得种植者能得到最大的利益。根据环境的优势来防止病虫害,这是一项很有效果,并且最省力的方法。

运用化学的方法进行防护。化学的发展在现在社会中已经屡见不鲜,因为它出色的效果以及便捷的使用方法,导致它在很多方面被使用,其中在防止大豆病虫害的事业上更是以它为主。东北大豆在的生长过程中,一直都会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尤其是在种子的萌发期或者发芽期,在这个时候的大豆是最脆弱的,对外界的刺激不能做出相对的反应,如果在这个时候大豆受到病虫害,那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科学家未来防止这一现象的出现,专门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化学方法就是其中之一。最长用的方法就是在东北大豆种子的表面进行涂抹,或者直接把种子浸泡在化学药剂的特点,种植这样的种子将在种子萌发或者更出牙的阶段,是不会遭受严重的病虫害的,因为化学药剂的保护。

提高种植技术进行防治。这是一种最普通的防治虫害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运用种植大豆的技术来起到防护的作用。因为害虫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在种植的时候就要避开这些害虫能涉足的区域,在没有害虫的地方进行播种,例如在深地中;使用地膜等;还有就是使用有机肥料,因为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使得更容易进行播种,对防虫害也有一定的作用。

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9

1大豆重迎茬减产原因

大豆重迎茬使大豆大幅度减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导致地下害虫、根腐病、孢囊线虫、大豆食心虫等多种病虫害明显加重;二是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紫青霉分泌毒素能使大豆自身生理中毒,阻碍大豆种子萌发吸水,抑制根系发育,三是导致大豆养分偏耗,造成养分匮乏,微量元素钼、硼、锰、锌减少,满足不了大豆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四是导致大豆品质下降,由于虫食率增加5~10%、大豆灰斑病的病粒率增加3~10%、紫斑粒的病粒率增加3~5%,使大豆品质下降1~2个等级,严重影响了大豆的质量。五是减产减收。重迎茬地块大豆缺苗断条、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分枝少、百粒重下降、荚稀粒小、粒少、根系不发达、根瘤少,使大豆产量大幅度下降。

2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根据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和机理,可以知道,凡是能有效防治根部病虫害危害,改善土壤环境,健身调控的技术,都可以有效地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因此,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的措施是一个综合的措施。

2.1以提高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水平为基础,挖掘整体增产潜力,减缓大豆重迎茬危害

2.1.1要严格选地,搞好秋翻整地

选地首先要宏观调空,要坚持“种迎不种重、种肥不种瘦、种洼不种岗”的原则,要选择有机质含量在wo以上的平川地或二洼地种植大豆,切记在地力较差的岗坡地和孢囊线虫病、菌核病、根腐病、大豆灰斑病及其他病虫害发生较重的地块种植大豆。同时要搞好秋整地,深翻18~22厘米为宜。

2.1.2合理轮作

防止大豆重迎茬最根本的有效防治方法是实行合理的轮作制度。在胞囊线虫较重地区,可与小麦或其他禾本科作物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制度。当前,要把大豆重茬和迎茬区别对待。在一些地区,大豆重、迎茬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避免重茬大豆面积,可以适当增加迎茬大豆面积。

2.1.3要选用良种,提高大豆自身耐重迎茬能力

选用抗病品种,在控制大豆重迎茬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胞囊线虫病重的地区,选用抗病品种几乎是惟一的选择;可以对适合本地区熟期的品种进行抗性筛选鉴定,选出对重、迎茬抗性较强的品种。一般该类型品种在生育上多表现为根瘤形成早、根瘤大,根系发达,前期干物质积累较多。

由于我省各地积温带不同,选种应因地制宜,尽量种植一、二级良种,同时品种决不能自留,而且在同一块地上,年际间尽量调换品种种植。

2.1.4要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在地温稳定通过8摄氏度时开始播种,全面实行机械精量点播,垄上双行,株行距10~12厘米,播深镇压后为3~5厘米,公顷保苗24~29万株。

2.1.5要增施农肥,用好化肥

施肥要农化结合,n、p、K微肥结合,底肥、种肥、叶面肥结合。亩施优质农肥1500~2000公斤,结合伏秋整地施人。亩施二铵10公斤、尿素5公斤、硫酸钾3~5公斤作种肥,或施用养分含量相等的多元素复合肥,以增加土壤中铜、钼、锌、硼、锰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保证大豆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切记种肥要施于种下4~5厘米处。

2.1.6要喷撒叶面肥

在大豆苗期根腐病发生较重的地块,每亩用生根粉0.1克加叶面肥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在大豆开花期至结荚期,亩用尿素0.7公斤,加磷酸二氢钾0.1公斤,加钼酸铵10克或加其它植物生长调节剂兑水50公斤,在晴天喷喷

2.1.7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铲趟,增加土壤温度和透气性,促进根系发育减轻病害。

2.2以防治大豆根部病虫害为突破口,控制大豆重迎茬危害

对地下害虫及大豆根腐病的防治可选用35%的多克福种衣剂按药种1:80拌种;对地下害虫发生较轻的地块应重点防治根腐病,防治根腐病可选用2.5%适乐时或2%菌克毒克拌种。

对地老虎可采用80%的DDV或50%的辛硫磷毒草诱杀,其方法是把鲜草切成3~5厘米,按药、水、草的用量比为1:10:100拌成青草毒饵,每隔3米左右一堆投放在苗眼附近。

对没有进行种衣剂拌种,蛴螬危害重的地块可采取毒土诱杀进行补救。每亩用50%辛硫磷100克拌细沙30公斤,在根旁开浅沟撒人药土,随即覆土或结合锄地把药土施人。

2.3以防治大豆灰斑病,大豆食心虫为重点,提高大豆质量

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10

关键词:肇源县大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C54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533106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地处嫩江侧畔,寒地前沿,土质肥沃、温湿适宜,拥有着“塞北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绿色食品基地县。截止到2016年,肇源县内拥有耕地15.33万hm2,其中大豆种植面积超过1.1万hm2,拥有着极为可观的大豆种植收益。如此高产与该县在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优良技术是分不开的。

1肇源县大豆种植技术

肇源县其所种植出产的大豆拥有相当高的品质与产量,已经成为黑龙江省乃至我国的主要大豆产区。在实际的大豆种植过程中,影响其品质与产量的因素会有很多,下文主要从品种选择、土地翻耕以及施肥3方面来简述该县在大豆种植方面的技术应用。

1.1对大豆品种的选择

根据肇源县春旱风大,春季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特征,所以应该选择抗病虫害、抗春寒能力较强的品种,为地区大豆种植获得最高经济收益。为了进一步提高种子播种的发芽率及产量,该地区还对种子进行了破瓣粒、虫蛀粒以及小粒的提前处理,选择在酸性土壤中撒播大豆种子,并同时在每1kg种子表面喷洒1.00~1.79g的钼氨酸再配合溶液实施拌种,待种子阴干以后再进行大豆种植。

1.2对土地的翻耕整地

肇源县深知合理翻耕整地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威胁,在整地翻耕过程中不但要清除土地表面杂草,还要对土壤进行熟化、蓄水保墒处理,充分考虑到大豆作为直根系农作物的基本特点,即它的根系与根瘤在土壤结构中呈现上虚下实状态。尽量做到保持它的土壤含水量在20%~25%以上,且土壤容质量要小于1.30g/cm3,保持该状态能够实现良好生长发育。再者,整地方法应该结合耕地茬口及肇源县生产条件及生态特点来灵活展开。

对于某些需要深翻深松的基础地块,可以采用拣净茬子的方法,确保其靶深能够达到13~16cm范围,并且要做到翻靶结合,且耕翻深度要达到20cm以上,使农田中没有暗坷垃及大土块存在。肇源县为了更好实现翻耕整地深松,还利用深松机设备来实施耕地全方位深松,确保深松深度在40~60cm左右。

1.3大豆播种

肇源县一般在春夏两季初期进行大豆播种,这也是当地大豆实现高产目标的关键。根据该县的大豆播种标准,其播种土层深度一般保持在5cm左右,要在平均温度在10℃环境下进行播种。具体来讲,肇源县目前主要采用了2种大豆播种方法。

等距穴播法,该方法能够通过加大耕地穴间距离来实现对大豆的良性播种栽培,它利于提升播种质量,也能提高春夏两季的播种效率,肇源县利用该方法照比传统大豆播种方法其成功率高出33%左右。另外,该方法也能够有效延长大豆在田间的封垄时间,进一步提升大豆的光能利用率与通风率,为大豆单位产量增产提供前提条件。

垄三栽培法,该播种方法主要通过合理利用大豆种植面积来提升大豆产量,丰富栽培技术内涵。它的主要做法就是深松土壤和田间垄面双航并排种植。在施肥方面,主要通过分层施用面肥和底肥来提高大豆栽培效率,为大豆增产奠定前提条件[1]。

2肇源县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肇源县在大豆种植栽培过程中也十分注重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其技术丰富,主要针对北方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灰斑病、霜霉病、菌核病、蚜虫、食心虫、红蜘蛛等等进行有效防治。

2.1对土壤的管理

为了做好大豆病虫害预防工作,肇源县在大豆栽培土壤管理方面主要做到了轮作倒茬和施肥处理。轮作倒茬,考虑到许多病虫害病原通过病残体在土壤表层越冬,所以肇源县内利用轮作倒茬的方法来清除植物体,并在秋季对耕地进行深层翻地,希望有效降低病虫越冬基数。通过这一措施,也能实现对大豆紫斑病、细菌所引发的叶部病害发生与流行的有效遏制;施肥处理,肇源县主要对大豆实用腐熟程度较高的有机肥,通过腐熟过程来杀死各种病虫害虫态、虫瘿以及病原体,尽可能减少由于施用有机肥而造成的人为病虫害传播。

2.2病虫害的防治

以大豆菌核病为例,该疾病主要侵染大豆的茎秆位置,而且容易在夏季7月下旬时发病,尤其是在生长密度较大且低洼地区发病最为严重。为此,该县所采用的防治方法是剔除菌核,在秋季提前翻耕整地,配合轮作换茬来拔除病株。另外,也会针对大豆菌核病来混合使用农利灵、多菌灵、菌核净、益微等杀虫特效药,以期达到根除结果[2]。

3总结

肇源县在北方地区多年的大豆种植实践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种植技术经验与病虫害防治经验,最大限度减小了病虫害为大豆作物栽培所带来的威胁,提高了地区大豆质量及产量,为我国大豆产业整体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