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功效系数法的基本原理十篇功效系数法的基本原理十篇

功效系数法的基本原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5:03

功效系数法的基本原理篇1

关键词:功效系数法;绩效评价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原理,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遵循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分析,对企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1]。

功效系数法,是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以满意值为上限,以不允许值为下限,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并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再经过加权平均进行综合,从而评价被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2]。

1.功效系数法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方法概述

运用功效系数法进行企业绩效评价首先要收集核实并整理企业财务报表,根据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报酬率等8个基本指标计算公式和资本收益率、不良资产比率等14修正指标计算公式,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财务指标计算获得基本指标实际值,然后定量计算基础指标得分和修正指标得分,并根据每个指标经济内容的重要性赋予一定的权数,据此就可以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包括总体分析、细化对比分析和发展趋势对比分析等[3]。

1.1基本指标计算公式[3]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基本指标计分是按照功效系数法计分原理,将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行业评价标准值,按照规定的计分公式计算各项基本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

基本指标总得分=Σ单项基本指标得分

单项基本指标得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

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调整分=功效系数×(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

上档基础分=指标权数×上档标准系数

功效系数=(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

某部分基本指标分析系数=该部分基本指标得分/该部分权数

本档标准值是指上下两档标准值居于较低等级一档。

1.2修正指标计算公式[3]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修正指标的计分是在基本指标计分结果的基础上,运用功效系数法原理,分别计算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部分的综合修正系数,再据此计算出修正后的分数。计算公式为:

修正后总得分=∑各部分修正后得分

各部分修正后得分=各部分基本指标分数×该部分综合修正系数

某部分综合修正系数=∑该部分各修正指标加权修正系数

某指标加权修正系数=(修正指标权数/该部分权数)×该指标单项修正系数

某指标单项修正系数=1.0+(本档标准系数+功效系数×0.2-该部分基本指标分析系数),单项修正系数控制修正幅度为0.7~1.3

某部分修正后分析系数=该部分修正后得分/该部分权数

2.四川广安爱众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分析

2.1四川广安爱众股份有限公司的指标得分

根据四川广安爱众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公告的年度报告,运用上一节的公式计算该公司的财务绩效定量指标,结果见下表:

广安爱众2010年~2012年修正后指标分析系数及修正指标分数表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的标准值,是由各项指标的标准值和与之相对应的标准系数所组成,行业标准值参照国资委公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它是采用全国统一的分行业、分规模、分档次划分方法,按全国企业上报的实际数据通过统计计算,按年公布的,标准值分为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和较差值五个档次,与之对应的5档标准系数分别为:1.0、0.8、0.6、0.4和0.2[3],[4],[5]。计算中,本挡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挡标准系数和上档标准系数根据实际值与行业标准值比较后确定,低于实际值的最大标准值属于本挡标准值,高于实际值的最小标准值属于上档标准值,对应于本挡标准值和上档标准值的标准系数为本档标准系数和上档标准系数。权数参照国资委公布的数据确定。上述数据确定后,根据基本指标计算公式和修正指标计算公式就可以算出广安爱众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2012年修正后指标分析系数及修正指标分数,上表显示,四川广安爱众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中等偏上,且呈下降趋势。在四川广安爱众股份有限公司修正后指标分析系数中较低的是经营增长状况和偿债能力状况的指标系数,显示这两个方面较弱。以下分析原因。

2.2四川广安爱众企业绩效分析

自2002年改制上市以来,四川广安爱众股份有限公司在资产总量、经营区域和业务规模上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总资产规模达到32亿、年营业收入达到9亿元、拥有14家子公司、5家分公司;经营区域从广安发展到西充、绵阳、云南和新疆的跨地区跨行业集团公司,在“电力燃气工业”与“水生产与供应业”中经营业绩较好,但是,近几年公司增长和盈利能力乏力,通过功效系数法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具体应用可以看出,在财务层面公司的盈利能力状况和资产质量状况尚可,但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不乐观,近三年来各项指标在不同程度上也处于下降趋势中,能否解决销售利润增长和资金缺乏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资金短缺是公司的首要问题。公司从事的水电气生产和销售业务,管网管线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投资,这类固定资产投入较大,几乎没有积累资金。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财报来看,企业运营净流动资金分别为-5116万元、-31356万元和-64336万元,公司常年向银行短期贷款3亿元左右[6],[7],[8],运营净流动资金常年保持负数且据高不下,实际上都是依靠贷款及拖欠应付款在运作,在公司盈利状况不高的情况下,依靠贷款运作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销售利润增长下滑是公司近年来经营困境中最严重的问题,尽管近三年的销售增长率保持在23%、23%和16%,但销售利润仅为9%、-8.75%、0.35%[6],[7],[8],做得越多,挣得越少是公司经营状况的真实写照,造成公司资产回报和资本回报都低下,在增加公司营业收入的同时怎样增加公司利润是公司亟待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3.结论

通过应用功效系数法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对四川广安爱众股份有限公司的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和企业实际绩效相吻合,证明了功效系数法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有效性。(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功效系数法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运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9)

[2]功效系数法与距离法相结合综合评价农作物[J].安徽农业科学,2009,(12)

[3]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12,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制定

[4]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11,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制定

[5]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10,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制定

[6]四川广安爱众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年度报告

功效系数法的基本原理篇2

【关键词】中医方剂;知识量表化;近似推理方法

中医方剂学是个复杂的知识系统,在其走向现代化的研究中,寻求适合其量化表达的数学方法是中医学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首先在方剂功效定性定量研究方面取得成果,这一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炼方剂功效相关因子间的关系

简单的一张处方,围绕其功效,究竟存在着哪些关系呢?依据中医方剂学理论,与方剂功效相关的主要因子有药物(本文中所有“药物”的概念均指中药而言)、药量、药效、适应证候等,研究发现这些因子之间存在着“量效关系”、“药效关系”、“证效关系”、“候效关系”等,从数学上看,这些都是带有不确定性的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对这些关系进行研究,笔者提出了方剂功效量化的算法模型。

量效关系,即指方剂药物剂量和方剂功效的关系。这一关系要研究的是药物剂量对方剂功效的贡献度。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基于方剂药物的剂量不能直接进行比较的缘故,即相同剂量的方剂药物,由于受到药物特性(物理的、化学的)的影响,所发挥的作用力度是不同的。

药效关系,即指方剂中不同药物和方剂功效的关系。这一关系要研究的是由方剂药物带来的不同药效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及其强度。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基于方剂功效不等于药物之药效简单叠加的事实。方剂由多种药物组成,每种药物有几种到十几种药效不等,在一个方剂中起码会有几十种药效,而方剂功效是集合了这些药效的相互作用后而产生的。

证效关系,即指“证”(中医诊断学概念,是病的不同类型,往往随病程的不同时期而出现,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常见有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情况)对方剂功效的需求关系。这一关系要研究的是“证”和“效”(方剂功效)之间的一致性,即认为一个有效的方剂,其功效和临床所见的“证”应该是对应的。如“气虚血瘀证”,依据中医治疗学理论,需要用“益气活血”(效)的方法来治疗,于是我们建立了“证效关系”的知识表,并采用规则法进行表达。

候效关系,即指“候”(临床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和方剂功效的关系。这一关系要研究的是“候”对方剂中诸多药效的选择性,且这种选择性直接影响所用方剂的功效性质(定性)。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基于一个方剂中的几十种药效在治疗某种证候时并不是全部都在发挥作用这样一个事实。

除了上述这些关系之外,影响方剂功效的还有其它一些关系存在,例如“构效关系”(方剂的配伍结构和方剂功效的关系)等,本研究初步表明,在这一关系中存在着更加丰富的知识,有待我们深入地进行研究。

2方剂功效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2.1计算相对药量

计算方法:注:m.最小药量(常用药量的下限);n.最大药量(常用药量的上限);

x.实际药量;f.相对药量(无纲量)。

原理:把操作数据(药物和剂量)转化为信息数据(药物和贡献度),基本原理在于求出药物剂量在其历史用药范围中的权重。

意义:计算的结果可以对每种药物在方剂中的贡献度进行比较,并对该药物的所有药效的强度进行量化表达。例如“桂枝汤”中“桂枝”的贡献度是108,那么暂定它所具有的散寒、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平冲、降逆的药效强度均为108。

结果:以“桂枝汤”的药物组成为例(见表1)。表1“桂枝汤”的药物组成(略)

结论:计算的量化结果符合中医方剂学对“桂枝汤”药物贡献度的认识(桂枝为主药,生姜协助桂枝,芍药配和桂枝,大枣协助芍药,炙甘草调和诸药)。

2.2计算功效强度

计算方法:注:fi.甲药某一项被计算前的功效值;fi’.甲药某一项被计算后台阶的功效值;fjk.乙药第k项的功效值(数值上等于乙药作用量);n.乙药功效总数目;r=1——药效相同(此种情况下fj’=0);r=2——乙药效对甲药效单向协同;r=3——甲乙药效双向协同;r=4——甲乙药弱抑制;r=5——甲乙药效强抑制;r=0——无关系。

原理:方剂功效定性、定量的计算取决于药效的强度及相互作用的关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归纳为6种:无关系,相同关系,协同关系(单向协同、双向协同),抑制关系(强抑制、弱抑制),这些关系用矩阵知识表进行表达。

意义:计算出方剂功效的性质和强度(定性、定量),其计算的结果是预测该方剂适应证的重要依据。

结果:以“桂枝汤”的功效分析为例(见表2)。表2“桂枝汤”的主要功效分析(略)

结论:从以上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从最高值的“解表”(权重246)到其半衰值的“平冲”(权重123),基本涵盖了中医方剂学及其它传统文献对“桂枝汤”的分析和认识。即“桂枝汤”主要功效为:解表散寒(治疗外感);降逆平冲(治疗奔豚症);温经通脉(现代临床用桂枝汤治疗冠心病)。以下的补血、益气、止呕等功效,符合《金匮要略方论》文献中用“桂枝汤”治疗妊娠呕吐的认识。

2.3计算贴近度

计算方法:注:α.贴近度;ai.甲药第i种性味归经,真为1,假为0;bi.乙药第i种性味归经,真为1,假为0;n.两种药所具有的不同性味归经总数量。原理:按照药物的性(寒热温凉等)、味(酸苦甘辛咸等)、归经(十二经)等数据,对2种药物的近似程度用函数进行计算,函数夹角的大小与贴近度的值成反比。

意义:药物的贴近度,主要参与不同药效相互作用(6种方式)的计算。贴近度小,相互作用的强度弱;贴近度大,相互作用的强度强。

结果:参见上例。

结论:参见上例。

2.4方剂功效聚焦方案

从上面对“桂枝汤”功效的分析结论可以看出,一个方剂往往会有诸多功效,根据在临床上的实际情况,怎样计算出方剂的哪些功效是在实时发挥作用呢?我们依据中医方剂学“方证(症)相应”的理论[1],采用排除法,利用“候效关系”的选择性对方剂功效进行排除,被排除的功效不参加当前的计算,于是便得到了更适合当前临床表现的功效,我们暂且将此方案称作“方剂功效聚焦方案”。

结果:以《伤寒论》第12条的“桂枝汤”功效分析为例(参考文献: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结果见表3。表3方剂主要功效聚焦方案(略)

结论:此“桂枝汤”功效结论,完全适应中医《伤寒论》讲义“风寒外束肌表”、“外邪干胃,胃气上逆”的病机分析。

3方剂功效量化研究的意义

3.1量化方法突破了频次统计的局限

长久以来,中医学量化研究的方法除了实验科学之外,就是计算科学了。众所周知,实验科学的量化研究是分解的、局部的,距离研究人的经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计算科学多年来在中医学的量化研究方面多是基于频次的计算[2],而对中医学这个复杂的知识系统来说,仅限于频次统计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

笔者应用近似推理技术提出的方剂相对药量、药物贴近度概念,并建立药效相互作用关系的知识表,是中医方剂学研究中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尚未见国内外文献中有类似的报道,此研究具有原创性的意义。

3.2方剂功效的量化使主治证的预测成为可能

在类似的研究中,多数研究习惯于正向推理的研究,即把医生自己的评述和结论作为切入点,并完全按照医者的思路进行模拟来完成“重复”(经验重复)的目的。我们认为这样的研究受到主观因素的局限,使研究的客观性受到质疑。

本研究是从处方入手,且研究过程中强调回避医生的主观评述和结论,尽量使研究在客观的数据中进行。中医学认为“药不离方,方不离证”,因此从方剂药物切入,对方剂功效的定性和定量计算,推导出其所适应的病证以及临床表现的主次序列成为可能,这是一个由结果到原因的逆向推理。

3.3量化的分析使人的经验变得直观

有经验的中医医生都相信“灵感”,甚至有人称中医的“辨证论治”是门“艺术”,这些都表明中医的思维方式是形象与逻辑的水融,具有直观理性思维的特征和方法论,伴随中医学这一特点的是缺乏定量化的知识结构[3]。这种思维方式使中医治疗经验具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特点,往往要求学习者具有很高的悟性,这给中医学的继承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为中医学的传播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中医学的发展也由此受到了制约。

我们在逆向思维指导下的方剂功效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不仅基本做到了符合专家的认识(机器学习),而且为解读专家经验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数据(知识发现),更重要的是完成了对专家知识的量化表达,使人的经验变得直观,容易理解,便于学习,还可以做到重复性操作。

3.4量化的数据为新技术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近似推理理论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也遇到了难以提高的台阶,原因就是它依赖先验知识的局限,为了突破这个局限,我们必须把眼光放在新技术的寻求方面。近年来在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支持向量机(svm)方法,成为我们研究的首选,由于它具有支持高维样本、非线性建模、适用于小样本等特点,特别是能够给出所建模型泛化能力的界的特点[4],可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svm归纳学习方法完全基于数据,不确定性推理方法可以较好地体现先验知识,在理论上,两者能在一定条件下而优势互补,但在实际研究案例中并未见报道。我们将在中医方剂功效的量化和分类研究中首次实践两者的结合,尝试svm学习与不确定性推理方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以方剂功效为主题的方剂分类学习,并对其遣药组方规律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描述。这其中定量计算将为这一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3.5研究结果引发的中医评价技术

中医的评价问题是中医学现代化进程中的瓶颈问题,对这一问题这里不进行任何深入的讨论,只想从我们研究的结果提出一个见解:通过计算技术对方剂功效的定性和定量化处理,可在中医学理论的框架内,以方、证为中心,对临床的诊疗方案提供具有评价意义的技术。这种评价技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方证一致性评价;②效法一致性评价;③候性一致性评价;④处方药效释放率评价。

4小结

以上研究是对我们20多年对中医学信息研究的延续、自然发展和深化,围绕方剂功效相关因子的各种关系(量效关系、药效关系、候效关系、证效关系)的量化计算,提出有效的数学表达方法,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方剂功效进行分析,并实现量化的表达,是我们在中医方剂学理论的数学建模方面进行的尝试,为研究把人的经验转化为可形式化描述的知识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探讨,这不仅对中医学术和经验的传承具有原创的意义,而且对复杂系统的描述理论和计算机学习等技术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谢鸣.“方证相关”逻辑命题及其意义[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11-12.

[2]何前锋,崔蒙,吴朝晖.方剂中配伍知识的发现[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7):655-658.

功效系数法的基本原理篇3

关键词:功效系数法;财务预警;制药行业

1、引言

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普遍面临着不确定性和巨大的风险,经常有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历史资料表明,企业的财务危机并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模型,在企业财务危机出现萌芽状态时提前报警,从而让企业经营者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制药业是我国分布广泛而且竞争激烈的一个产业,现在我国制药企业有4300多家,年工业总产值超过了2000亿人民币。本文拟运用功效系数法对“赛真拜通”这间中外合资生物制药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构建其财务预警模型。

2、构建企业财务预警模型

从沃尔比重评分模型到国资委2006年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规则,通过系列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综合绩效的方法已趋于成熟。因此可以将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模式移植于企业财务预警,从企业综合绩效纬度来构建企业财务预警系统。

2.1选取功效系数法财务预警指标

选取财务预警指标通常须坚持三个原则:

⑴统计上须具备准确性和迅速性。

⑵代表性,总体上能描述某类能力的变动趋势和基本特征。

⑶灵敏性,能实时反映出企业营运成果及方向,对企业资金变动等情况反应迅速。

2.2判断功效系数法预警指标的标准值

财务比率的标准值不太容易判断,同时各类企业预警指标的警限也各不相同,本文采纳改进的功效系数法。

⑴确定功效系数法变量类型

根据功效系数法,需要对选择的企业预警指标进行科学地分类:指标值以大为好的,可定义为极大型变量,如应收账款周转率等;与极大型变量属性相反的指标,可定义为极小型变量,如不良资产比率;指标值在特定点上为好的,可定义为稳定型变量,如速动比率;指标值在某一区间最好的,可定义为区间型变量,如资产负债率。

⑵确定功效系数法变量范围

须对每个选定的评价指标确定其不允许值和理想范围的满意值。

⑶确定功效系数法变量标准值

确定满意值是利用功效系数法进行财务预测的关键。本文利用中数原则和均数原则进行财务分析。满意值是按照中数原则和均数原则所确定的行业中位数和平均值的综合值,然而在选取上下限(或其不允许值)时有明显区别:①极大型变量。对反映财务效益和发展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增长率等指标,其值不允许选为零;对反映偿债能力的已获利息倍数,其不允许值选为1;对反映营运状况的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其值不允许选取满意值的1/3。②极小型变量。本文只有不良资产比率。对反映营运能力的不良资产比率,满意值和不允许值均选为0。③稳定型变量。本文只有速动比率,不允许值的下上限分别取其满意值的1/3和3倍。④区间型变量。在指标综合值基础上减少和增加五十个百分点作为该比率满意范围的下上限,再在满意范围的基础上减少一半和增加一倍作为其不允许范围的下上限。

2.3设置财务预警警度

⑴需设计和计算各项指标的单项功效系,见表1。

⑵根据各项指标重要性程度,采用加权平均方法计算出其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同时,可以按照综合功效系数的数值大小,设置以下几个警度区间,见表2。

3、运用功效系数法预警“赛真拜通”

合肥赛真拜通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是2006年在中国合肥注册成立的中外合资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及乙肝疫苗生产和销售。该公司的外资股分别于2001年及2002年在英国伦敦股票交易所及澳大利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其目的是“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的财务监督,规范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综合反映企业资产运营质量,促进提高资本回报水平,正确引导企业经营行为”。其中了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及权重,该体系有8个基本指标、14个修正指标和8个评议指标,分别从四个方面“科学解析和真实反映了我国企业资产运营效果和财务效益状况”,见表3。但综合绩效评价不是财务预警,前者追求地是“最优化”,后者关注地是“安全性”,因此两者在选取指标项目、指标的标准值以及指标权重等方面都有所区别。

现采用功效系数法对“赛真拜通”进行财务预警,并列示一下财务预警的全过程:

第一步,根据“赛真拜通”2009年的年报数据,计算出下列财务预警比率:

盈利能力:X1=净资产收益率=8.24%X2=总资产报酬率=6.82%

X3=销售利润率=34.24%X4=成本费用利润率=15.24%

营运能力:X5=总资产周转率=0.38X6=流动资产周转率=0.74

X7=应收账款周转率=2.12X8=资产现金回收率=0.31

X9=不良资产比率=0

偿债能力:X10=资产负债率=53.36%X11=已获利息倍数=8.24

X12=速动比率=1.35X1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120.56%

X14=带息负债比率=8.86%

发展能力:X15=销售增长率=25.68%X16=资本保值增值率=26.41%

第二步,根据变量求值公式和已确定的满意值、不允许值,求出各个财务比率的单项功效系数得分及综合功效系数得分:

极大型变量:净资产收益率=95.29销售利润率=95.94流动资产周转率=92.28

总资产报酬率=95.71已获利息倍数=100应收账款周转率=89.3

总资产周转率=88.39资产现金回收率=100成本费用利润率=97.5

销售增长率=100资本保值增值率=100

极小型变量:不良资产比率=100

稳定型变量:速动比率=71.82

区间型变量:现金流动负债比率=0带息负债比率=84.68资产负债率=100

综合功效系数得分=单项功效系数得分×该指标的权重

=0.136×X1+0.068×X2+0.068×X3+0.068×X4+0.066×X5+0.066×X6

+0.022×X7+0.044×X8+0.022×X9+0.066×X10+0.066×X11+0.022X12

+0.022×X13+0.044×X14+0.11×X15+0.11×X16

=90.54

第三步,按照已设置的预警区间,判断“赛真拜通”的警度。因为“赛真拜通”的综合功效系数值为90.54,所以该公司处于无警状态。

4、系统中局限性问题的探讨

本文所构建的制药类企业财务预警模型,运用了大量成熟的预警理论及模型,采用功效系数法对企业综合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科学地评价,有效地预测未来的变化态势,识别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对该风险进行提前预警。

同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它也有一些局限性:

⑴本文仅采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一个全面的企业财务预警模型应该把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起来,定性财务预警方法可参照仁翰・阿吉蒂的“管理评分法”来实施了。

⑵本文的结论并没考虑到公司成长的周期性规律,所采用的数据相当于公司成熟期的水平;如果公司尚处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那么需要适当地调整标准值。

⑶本文没有考虑财务报表的数据不实情况,这情况在上市公司年报里是必然存在的,而这个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加强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庆志,赵青春,国凤兰.关于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探讨[J].经济师.2003,6.

[2]张新民.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研究理论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功效系数法的基本原理篇4

[关键词]面向主题 web信息融合 模型 技术

[分类号]G354

1、引言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企业运作日益向inter-net扩展,企业web信息的容量和多样性呈爆炸式增长,web信息日益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由于web信息具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特征,web信息的急剧增长在为人们获取所需信息和知识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传统搜索引擎的性能已达到极限,其基于关键词匹配排序来检索web信息的工作原理存在检索结果信息冗余和不精准的问题,无法满足用户基于主题查询的需求,更无法适应企业决策的需要。信息融合借鉴人脑的工作原理,利用计算机对具有相似或不同特征的多源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为用户提供统一的信息视图和可综合利用的信息。信息融合技术已在生物、经济和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信息融合技术为web信息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其研究成果主要针对结构化数据。

现有web信息融合研究主要集中在多源web信息检索融合和多web文档的知识融合两方面,对应于传统信息融合中的数据级融合和特征级融合,不支持信息的多维度和多粒度查询与综合分析,远远不能满足用户从web有效获取信息进行决策的需要。

2、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信息检索融合

信息检索融合将多个搜索组件的文档结果集视为多源证据,综合利用和声效应、撇取效应和/或黑马效应,基于综合评分或排序对多源结果集中的文档进行优化组合,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搜索结果。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

2.1.1 基于统计的方法 分为评分融合和排序融合两类。评分融合算法根据各源(即搜索组件)的性能赋予其权重,用线性组合计算出现在多源结果集的文档的综合评分,将综合评分最高的n个文档返回给用户,如webFusion算法。基于排序的融合算法对多源结果集按相关度排序后采用轮循的方式从结果集抽取文档返回给用户,如SR融合算法。

2.1.2 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 主要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文档聚类与模式识别。如文献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自组织映射(som)算法对web网页进行聚类,识别各类主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搜索结果的聚合。

2.1.3 基于统计和人工智能的混合方法 基于统计的方法中文档评分函数的形式,文档的内容、链接和结构三方面各自的权重,以及各搜索组件的权重对融合结果有很大影响,通常结合人工智能的方法确定,如文献采用模式识别和启发式学习调整搜索源权重。

2.2 基于多文本的知识融合

基于多文本的知识融合将搜索结果集中的多个文档视为多源证据,主要利用语义本体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多个文档,利用基于逻辑的规则、基于本体的映射与合并消除其中的知识冗余、知识不完整性和知识冲突,为用户提供具有一致性的知识。根据处理对象的结构化程度可分为半结构化文本的知识融合和非结构化文本的知识融合。

2.2.1 半结构化文本的知识融合 主要对XmL格式的信息进行融合。如文献采用语义本体技术构建了面向半结构化信息(XmL格式)的知识融合模型,文献提出了一种将融合规则与知识库相结合的对半结构化信息进行融合的方法。

2.2.2 非结构化文本的知识融合 主要对HtmL格式和其他文本格式的信息进行融合。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基于web的本体学习,从网页学习本体概念及概念间关系、获取概念属性和填充本体实例;二是多文档的自动摘要系统,核心问题是摘要旬的抽取与融合。

2.3 面向决策的信息融合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中国科学院YuL等人提出面向web挖掘的信息融合工具――web仓库,设计了web仓库体系结构和eFmL处理模型,在信息的融合上采用中介模型。但作者的讨论仅限于web仓库的概念模型与工作机制,没有深入讨论具体的信息融合模型与方法。

2.4 研究现状总结

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web信息检索融合的研究成果相对成熟。由于半结构化文本实现模式(Sche-ma)映射相对容易,结合融合规则和知识推理可以获得较好的半结构化文本知识融合效果。较困难的是非结构化文本的知识融合,原因在于机器理解自然语言仍有难度,目前的自动摘要系统会产生较大的信息损失。基于文本的语义标注进行知识融合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现有web信息融合算法基本上都是面向web查询设计的,不支持多粒度与多维度查询,无法满足决策支持的需要。面向主题的web信息融合模型与技术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面向主题的web信息融合模型设计

面向决策的信息融合必须支持信息的多粒度与多维度查询和分析,其关键基础是多维信息模型的构建,并通过维度的分类关系(即对维度继续细分得到新的子维度)反映信息的多粒度特征。由于web信息融合的对象,即web信息,具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特征,无法直接用于决策支持,其关键是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根据决策主题对相关web信息进行融合且融合的结果能按多维信息模型进行组织,同时在多维信息模型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进行信息的多粒度、多维度融合,以满足决策支持的需要。基于上述原理设计的面向主题的web信息融合模型如图1所示:

3.1 web仓库模型

包括web文档本体模型、web仓库信息结构模型、基于代数的操作语言三个方面,具体原理如下:

3.1.1 web文档本体模型建立web文档本体元模型,设计包括web文档本体元模型、web文档概念层、web文档属性层(包括概要属性、链接与结构属性、内容属性和信任属性)、web文档实例的四层结构框架模型,为非结构化信息向结构化信息的转换提供语义范式,并利用该本体的元模型机制实现面向不同主题的扩充。

3.1.2 web仓库信息结构模型 采用多维信息模型组织信息,以本体概念为中心,将本体的属性映射为维度,将本体概念的继承与包含关系映射为维度的分类关系,设计web模式,构建事实表和多个维表的星型结构。利用语义模型到多维信息模型的映射关系将web文档本体实例装载入web仓库。

3.1.3 基于代数的操作语言 利用语义模型到代数系统的映射将基于语义的查询转换为面向关系模型的查询,设计基于代数的操作语言和映射算法将基于语义的查询等操作映射到代数系统的集合操作;设计基

于一阶谓词逻辑的概念和属性约束,用一阶谓词逻辑的子句归结方法判定组合约束的真假实现选择运算。

3.2 web信息融合功能模型

该模型为具有反馈优化机制的“信息检索融合――属性级融合――概念级融合――决策级融合”的四级融合功能模型,基于web仓库实现web信息的多粒度与多维度融合。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首先利用面向主题的信息检索融合技术检索web网页,利用本体学习技术从web网页生成本体实例,并装载入web仓库;然后根据用户的查询分析需求,在web仓库已有多维度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本体概念的多粒度关系和本体实例的合并消重算法,在属性层级、概念层级或综合概念与属性层级实现信息的钻取、切片、切块和旋转等操作,实现web信息在属性级、概念级、综合概念与属性的决策级进行多粒度、多维度融合,以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融合结果。

3.2.1 功能模型 具有自我优化机制的闭环结构信息融合功能模型,定义各级功能实现的输入输出及各级功能的依赖关系,具有基于评估反馈的自我优化机制,能够分析评估反馈结果与各级融合参数和融合规则的关系,并能根据评估反馈结果实现融合参数和融合规则的自动或半自动调整。

3.2.2 主要算法 主要包括与功能模型相对应的各级融合算法以及本体实例填充算法。①与功能模型相对应的各级融合算法:在已有信息检索融合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信任评价机制,综合信息源信任度、文本相似度和搜索组件权重三个方面的信息检索融合算法;基于多文档的相同概念相同属性的属性值归并融合算法;基于本体概念上下位关系的属性级多粒度融合算法;基于本体属性合并的概念级多粒度融合算法;基于图理论、本体概念合并、本体属性合并和本体实例消重的决策级融合算法。②本体实例填充算法:把每个文档视为本体实例,重点解决本体实例概念和属性的学习问题,其中概要属性如所在站点、创建时间等概要信息通过URL和Http响应信息获取;链接与结构属性通过文本分析器分析获取;信任属性由人工赋初值后基于反馈机制调整;设计基于Som和层次凝聚的聚类算法获取实例概念及概念间关系,设计基于文档模板匹配和句法模式分析的算法获取内容属性。

3.3 人机交互接口

负责用户与融合功能模型层之间基于语义进行交互,其实现形式是语义浏览器。语义浏览器以图形化的方式显示本体,用户通过对本体进行操作来表明面向主题的查询与分析需求,用户请求被封装成基于语义的形式后提交给融合功能模型层,融合功能模型层返回查询分析结果给用户并且可以让用户追踪到融合的相关原始web信息。

4、原型系统实现

面向服装行业企业主题,满足服装行业按企业和产品进行综合分析决策的需要,构建web信息融合原型系统。该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主要包括数据中心、融合功能、系统管理、应用开发接口和用户接口五个部分,信息源为web文档。整个系统基于tomcat+mySQL+Jena实现。web文档模型本体和服装本体采用protege工具构建并存储在mySQL数据库中,通过Jena的aRQ查询引擎采用SpaRQL查询语言进行查询;融合规则的前项和后项以数据表的形式存储在mySQL数据库中;web仓库则采用mySQL数据仓库引擎infoBright实现。web仓库模式依据服装本体的“概念――属性”关系建立,目前根据“企业”和“产品”概念建立了两个事实表,并分别根据“企业”概念和“产品”概念的属性建立了以事实表为中心的维表,实现了本体实例填充算法和基于概念上下位关系的多粒度融合算法,用户能够根据不同概念和属性粒度实现融合结果的查询。按产品分级(服装产品――男装――休闲衬衫)检索的融合结果如图3所示:

功效系数法的基本原理篇5

1920年,奥地利学者凯尔森在其宪法裁判模型中创设了宪法法院,宪法裁判制度应运而生,凯尔森又于1928年在其著作《裁判对宪法的保障》提出宪法权利司法保障学说。凯尔森理论的产生是因为当时奥地利的宪法对立法者的权限只做了很小的限制,扩大了立法者的造法的权限,所以便设立了这一司法限制。由宪法法院进行宪法审查的优点在于:既能受理公民个人提起的诉愿,以保护公民权利,又能行使抽象审查权,以维护宪法秩序。宪法诉愿制度作为此种宪法审查模式中一个重要的板块,在普通的法律程序已不足以完整的保护宪法权利,甚至不能有效地保护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之时,宪法诉愿制度为基本权利救济提供了有效途径,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中后期是宪法诉愿制度被移植的高峰期,意大利、土耳其、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依次采取此制度,之后被民主化的韩国等国家采纳,地处亚欧大陆的俄罗斯也在剧变后建立了宪法法院,并在其职权中设置了宪法诉愿审判权,这一制度至此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地位。

(一)宪法诉愿制度权利本位的内涵

宪法诉愿的概念是根据设置了宪法诉愿制度国家的主要判例形成的。在西方国家,宪法诉愿是指任何公民认为某项法律侵犯了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后,向宪法法院提出诉讼的补救办法。《法律辞海》认为它是一种宪法监督方式,指公民个人因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权利受到侵害而向宪法法院提出控诉。但是,在德国、韩国等国宪法诉愿制度针对的不仅仅是法律,而是包括可能对公民宪法权利及其同等利益的基本权利造成侵害的所有公权力,即立法权、行政权或司法权。笔者以宪法诉愿的权利本位理念为基准,对宪法诉愿做出如下定义:所谓宪法诉愿是指由于公权力的作为或不作为而使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权利遭到直接、实际之侵害者,有权请求宪法裁判机关对该项权力是否违宪加以审查,是一项维护、保障基本权利的制度。即在国家权力违宪的作用下,若公民的基本权被侵害,穷尽其他救济程序而无实效的情况下,通过有权机关(即宪法法院)保护公民基本权的现代基本权利保障制度。

(二)宪法诉愿制度的主观和客观二重性功能

探究一种制度对社会的作用,离不开它的功能及实效性。对宪法诉愿制度功能的评价,主要有主观的基本权利保护说和客观的宪法秩序维护说两种理论。主观说认为:宪法诉愿有保障基本权利的功能。有成文宪法的国家通常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比如生命权、健康权、言论自由权、结社自由权等,宪法诉愿为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提供了有效路径,当公民的基本权被侵害时通过具有权力约束机能的宪法诉愿,确保公权力的基本权羁束性和公权力行使程序的正当性,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客观说的观点是:宪法诉愿有维护宪法秩序的功能。宪法诉愿是维护宪法的一种手段,在公权力违反宪法时,通过宣告其违宪保护宪法。诸如韩国等国家设置的违宪审查型宪法诉愿即体现了这一功能。纵观阐释宪法诉愿功能的学说,笔者认为,宪法诉愿在功能上具有主观权利保护与客观宪法秩序维护的二重性特征。如在德国宪法裁判制度中侧重点是个人的基本权利的保护,因此,宪法诉愿的范围非常宽泛;在奥地利和瑞士等国家则强调客观上的宪法秩序的维护,对比德国,宪法诉愿的范围是比较狭窄的。在德国的判例和通说中,最初强调的是主观的权利保障功能,但随着以后的案例的发展,可以说是认可了主观和客观保障的双重性质;从宪法诉愿历史的角度来看,主观的权利保障功能贯彻始终,但不能否认其同时具有客观的宪法秩序保障的特征。对宪法诉愿制度二重性功能的最典型表述是德国宪法法院在1972年做出的一份判决,判词中直接指出:宪法诉愿服务于两种功能。首先,它是公民捍卫其基本权利的一种特别的司法救济途径但宪法诉愿制度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同时,联邦宪法法院还借此担负着保障客观宪法秩序的使命,以解释和发展宪法。

宪法诉愿制度还兼具其他的功能。第一,宪法诉愿有宪法的实现功能。宪法规范有流动性、抽象性、开放性等特点,因此,只能通过宪法的适用才能使宪法律规范和宪法价值得到落实以及使宪法规范的要求转化为宪法主体的行为,适用于现实社会,宪法诉愿也同样通过宪法法院的适用才能承担宪法的实现机能,使违宪的公权力不能侵害立法本意对公民自由的保护。第二,宪法诉愿有平衡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功能。现代宪法是对个人与国家关系进行调整的产物,能否约束公权力,对公权力活动的作为或不作为义务进行监督,宪法法院的判断应基于价值与事实统一的原则,注意在两种价值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第三,宪法诉愿可以行使少数保护的功能。行使宪法诉愿权利的主体是宪法意义上的个体,被宪法诉愿保护的权利亦即与多数相对应的少数人的权利。

二、宪法诉愿制度与民主的关系

自1803年美国的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确立了司法审查第一案的地位后,对司法审查反多数主义的否定声音一直不绝于耳。有人认为司法审查就是由不直接对选民负责的少数几位法官审查多数选民选举产生的过半数议员所通过的法律,于是他们便指责司法审查是不民主甚至是反民主的,而法国等国正是出于这个理由长期有意识地抵制司法审查制度。作为个人直接面对公权力要求宪法法院对侵害性的公权力做出审查的宪法诉愿,也毫无疑问遭遇了质疑。但是,这仅仅是表象,大多数的民主国家都建立了违宪审查机制,并在其中设置了宪法诉愿制度而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可见这二者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而是互为补充、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

(一)宪法诉愿制度与民主具有相同的价值指向

宪法诉愿与民主的根本目的都是抗衡专制。从本质上来讲,民主的功能是抗衡少数人的专制,这一点毋庸置疑,而违宪审查的功能可以说是抗衡多数人的专制,纠正可能出现的多数人暴政,作为违宪审查下位概念的宪法诉愿,毫无疑问更是以个人为本位抗衡统治阶级的多数人专制。

个体基本权利的保障意味着对抗多数人保障少数人的权利,法律的违宪审查意味着从多数人的垄断中保护少数人。当权利被侵害时,行使宪法诉愿是个人权利的同时也是少数人的权利,少数人的利益是可能妥协多数人和少数人的最有效的前提。民主奉行的原则是多数法则,多数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公平,少数者的权利也并非可以忽视。正如《联合国人权宣言》所述:任何人当宪法或法律赋予他的基本权利遭受侵害时,有权由合格的国家法庭对这种侵害行为做有效的补救。

无论是普通法院行使职能的分散审查还是专门法院实施的集中审查,也无论主体、形式还是程序的不同,宪法审查有着共同的目的:保障自由,抗衡专制,并且都对国家的民主政治发挥了实效。特别是设置了宪法诉愿制度的集中审查型国家,以个人对平等自由的积极渴望为诉求,为其抗衡专制提供了可能性。在此意义上,宪法诉愿制度与民主是高度重合的。因此,二者的联合才是共同抵御专制的堡垒。

(二)宪法诉愿制度与民主的共生关系

在国家奉行民主之前,无论违宪审查还是宪法诉愿都不可能存在于国家宪法制度的选择清单之上,而这些国家在转型之后纷纷移植或借鉴了违宪审查制度,又大多在违宪审查制度之中设置了宪法诉愿制度,并且这些宪法制度的运行并没有伤害到民主的分毫,反而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这说明二者在形式上也许有矛盾或冲突,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在本质上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共生关系。

首先,缺失民主的国家的立宪,不可能设置违宪审查制度或是即使勉强设置也不能得到有效运转。在这一点上历经多次转型的韩国历史尤其说明问题,韩国在现行宪法法院建立之前,将几种司法审查模式轮行一遍,却都以夭折告终,根本原因是没建立起民主政治体制,设计再完美的宪法制度也找不到可以生根的土壤。

其次,宪法诉愿制度的高效实施起到了巩固和促进民主的积极作用。宪法与民主政治是不可分割的,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宪法应当体现民主是不言自明的事实,不规定也清楚。而宪法诉愿通过对宪法秩序的维护在保障宪法的同时也促进了民主的进步。仅仅有民主革命是空洞的,更不可或缺的是要在法律、思想、民情和道德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公民民主愿望和民主热情大幅提升的形势下,宪法诉愿作为寻求实质民主的路径和手段,体现了民情民意,也增长了公民的民主意识。正如美国哲学家罗尔斯所说,在宪政民主这种政体中,法律和法规必须同某些基本的权利和自由相一致,实际上存在着一部宪法(不一定非写出来不可),宪法和权利法案规定了这些自由,而作为对立法的宪法限制,宪法和权利法案的解释权属于法院。这直接揭示了宪政、民主、权利以及宪法审查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

再次,从比较宪政的角度看,西方的主流思想是主要关注人民通常所称的保护主义,或一种法律上保护公民自由的制度,其次才关注组织政府的具体方法。当代自由主义思想家柏林认为,积极自由的核心是个人自主的观念,而消极自由则指不受他人制约的自由。与此对应的是宪法诉愿是约束权力的消极自由,而民主的核心则是积极的自由,二者的共生方显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统一。

三、宪法诉愿制度与法治的关系

(一)宪法诉愿制度包含了法治原则

国家运用科学的立法技术建构的具有现代化意义的宪法诉愿制度,也成为法治国家的重要体现之一。法治原则是这样一个宪法概念:在法治原则中,转型中其他具有不同本质和特征的原则和规范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它们的表达。法治或者法治国家也许是最能判断一个国家法律发展状况的标准之一,也是想要实现现代化法治的国家最向往的法律词汇之一。一些普适性的基本法治原则,比如分权、权利保障、司法独立,在西方宪政国家很大程度是通过宪法法院的判例做出的,同时,法治的含义通过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宪法诉愿是所有宪法审判程序的核心,并且宪法诉愿案件占据了宪法法院审理案件的绝大多数,因此,很多法治原则是通过宪法诉愿案件判决的指导思想确立的,可以说,宪法诉愿也对法治的成长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不同国家的宪法法院对法治原则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在联邦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对于法治原则独立的规范内容从没有任何怀疑,在一项判决中,联邦宪法法院认为,法治国原则属于直接约束立法者的核心理念,这一原则来自《联邦德国基本法》第20条第3款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联邦德国基本法》第1条第3款、第19条第4款、第28条第1款第1句这些规定所形成的共同图景和来自对基本法的整体理解。另有更多的宪法法院是通过具体的案例体现的不同法治原则拼图成为一国完整的法治原则体系,如分权原则、合比例原则、司法独立原则和基本权利司法保障原则等。

基本权利司法保障原则是有关宪法诉愿的宪法法院裁判做出的最普遍的法治原则,通常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基本权的保障:一是定义基本权利的含义及范围;二是阐释所维护的公民的个人、政治和社会等基本权利的内容;三是通过宪法裁判做出对基本权力限制的可能性说明和标准判断。设置了宪法诉愿制度的国家都是积极认同公民权利和自由应当予以保障的观念,宪法法院是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坚守者,也是最后的屏障,要通过阐释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原则来承担公民权利保护者的重任。例如,在俄罗斯联邦议会制定的一项法律中,其中一个条款排除了对被执行逮捕令的嫌疑人的司法救济途径,宪法法院认为,对于还没有被监禁的嫌疑人执行逮捕令时如果排除了他可能拥有的法律救济渠道,那么这样的规定与宪法所规定的法律救济保障内容和精神相违背,有效的司法救济的保障如果不是处于一种特别的限制保留情况下,那么对基本权利允许的限制规定必须建立在《俄罗斯联邦宪法》第55条第3款的基础上。又如,韩国宪法法院的决定指出,根据法治原则,政府权力的行使应符合在宪法允许的界限内设定正当程序和授权范围,不可再像以往一样恣意妄为,没有法律依据或超越法律授权的行为是违宪和无效的。该裁判即体现了通过宪法裁判做出对基本权力限制的可能性说明和标准判断,通过对公权力行使条件的限制,体现了正当程序和授权的法治原则。

(二)宪法诉愿制度有传播法治理念的作用

宪法诉愿制度在传播宪法观念和法治理念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各国宪法法院十分重视对重大案件的裁决在官方公报上的公布,通常都会在公布的文字中附加宪法法院做出判决的依据、核心观点和主要论证依据作为引导性的文字,并酌情阐释宪法原则和法治理念。其次,从民众对宪法诉愿的热情程度来看,显然宪法诉愿的良好运行对法治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人们的基本权利被公权力侵犯,很容易想到寻求宪法法院的保护。无论是德国等宪政发达的国家还是韩国等后发型宪政转型国家,从宪法诉愿审判的案件数量以及在全部宪法裁判类型中占据的比例来看,民众的宪法诉愿热情始终是高涨的。可见,民众的法治意识是可以被培养的,而宪法诉愿正是对民众进行宪法意识培养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功效系数法的基本原理篇6

节能――一项系统的方法

在网络系统平台里有两种基本的节能方式。第一种是通过核心技术筛选,选择那些每瓦特能提供最优化性能的适当的原件。这能减小电源的尺寸,且能减小总体的功耗。第二种方法基于应用的效率,以及如何用最小的功耗实现最大的性能,这使得节能不仅仅体现在总体的瓦数上,还体现在初始的成本上。

在任何计算平台,最高的耗能原件之一都是处理器。在高性能的网络应用中,速度和吞吐量是至关重要的,并且使用多个处理器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使得节能的挑战更加严重。

增加时钟频率是提高处理器性能的传统方法。然而,功耗与时钟频率的平方成正比,这项技术增加了功耗,是不实用的。

改进的每瓦特性能

随着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引入,处理器运行于更节能的时钟频率下,功耗问题得到改善。当某项应用可以逻辑地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可管理的个体时,最重要的进步可以通过总体的系统吞吐量和功耗管理来取得。

对于网络应用,数据处理和控制处理可以分开进行。多核处理器可以做到这一点,在总体每瓦特性能提升的同时维持功耗在可管理的级别。例如,intel最新的Xeon5600系列处理器――e5645,它具有六个处理器核,tDp仅有80w。

通过筛选恰当的多核处理器,我们已经解决了上面提到的节能方法的第一部分。第二部(提高效率)完全与软件

以及软件如何使用相关。高性能的数据

处理需要大量同时运行的个体被轮流管

理,这就需要一种高效的数据包处理软

件解决方案。

软件满足功耗/性能的挑战

操作系统及其堆栈网络是数据包处理效率的主要约束因素。

优化效率的关键是限制那些直接到达操作系统网络堆栈的数据包。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将网络执行分成两个层次。一种是较低的层次,为快速路径,数据主体通过它来流动。这样,输入的数据包就可以在操作系统环境之外进行处理,且避免了操作系统的耗费。那些需要复杂处理过程的相对较少的数据包,例如必要的管理、信号以及控制功能等,可以送到操作系统网络堆栈。

用这种方法划分数据包处理过程维持了标准操作系统应用界面,最小化或者说消除了对应用软件功能性的影响。一项额外的好处是可移植性,因为不需要重写或重新认证现有的应用。它们能快速运行仅仅是由于数据通过快速路径形成数据包。

在给定了数据处理和软件如何划分的方式之后,就可以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可以利用有限数量的处理器核来运行操作系统的网络堆栈,从而解放其他的处理器核以运行快速路径的数据包处理。标准操作系统堆栈可伸缩性的缺乏不再会冲击系统性能,因为大多数的数据包不再会受限于不必要的延迟。快速路径的处理器核专用于执行那些能实际决定产品性能的功能。

每个网络装置都有不同的特性,然而已经看见的是基于快速路径概念的许多真实世界的例子在处理器子系统效率方面产生了7到10倍的改进。在一个典型的网络基础设施产品里,60%的功耗被处理器、内存等原件消耗,其余功率被i/o、系统管理元件以及电源等消耗。因此,如果你能降低处理器的功耗到原先的1/7,这就意味着你可以节省大约1/2的系统功耗。

随着处理器所消耗的功率极大地降低,系统电源的体积也可以减少。为了简化起见,我们估计其节能比例约为4%。那么在维持应用性能和吞吐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总体而言,整个系统的功耗大约降低了55%。这些内容在论文的阐述里看似简单,但是通过使用这些技术真能产生实际确凿的节能目的吗?

简单的回答是:绝对可以。现在已有许多的高性能数据包处理软件解决方案。其中一个领先的供应商,即是6winD,已经通过其运行于独立网络处理平台的6wlnDGate产品展示了若干使用案例。其中一个案例是与advantech这一通信与网络计算设备领先制造商合作的成果。6winD基于advantech的nCp7560packetarium平台用96个处理器核,在横贯8块电路板上实现了这种解决方案。

packetarium系统的典型功率预算为250w+480w(8×60w,为每一个处理器电路板)=730w,并且包含了用于远程系统管理和电源等模块的功耗。6winDGate安装干标准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堆栈,并且测试了一个具有6个端口的应用。

功效系数法的基本原理篇7

1.1价值工程的概念价值工程(Valueengineering,简称Ve),它是通过降低耗费成本来提高产品各方面功能价值。它的基本点就是为了节约成本,减少耗费,提高管理效益,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价值,促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价值工程活动的核心是对既定的研究对象进行功能及成本分析。价值工程主要以产品或研究对象所具有的价值对功能和成本进行系统分析。价值工程在节约耗费成本,产品功能分析,提高资源效用和经济使用效益上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世界各国开始普遍重视学习。

1.2价值工程的工作基本步骤价值工程活动的工作过程其实也就是技术经济决策的过程,其基本步骤是:1)选择价值工程研究对象,选择构造复杂、繁琐、工艺程序多、材料贵重、生产量大、生产难度高、资源消耗大、工艺复杂、淘汰率高、售后口碑差、意见大、竞争能力小、利润低、正在研发将要投放市场的产品,选择上述产品的具体方法有百分比法、权重比例法、产品生命周期法等;2)收集相关有效信息;3)进行产品功能分析。价值工程的核心所在就是产品功能分析。产品功能分析就是产品、产品的组件、零件,甚至是一系列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以得到它们的价值,以进一步确定价值工程的重点、方向、手段、目标、目的;4)评估初始方案,通过信息量较少的原则剔除不合理方案,筛选出得分最高的方案。再对所得方案的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测评估。运用简单排序评级、比较评价、名义分组等手段进行选择;5)检查实施情况,评价价值工程活动效果。

2价值工程与成本管理之间的结合和应用

2.1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施工企业指的是主要从事工程建筑、设备安装以及其他相关建筑方面的企业。其成本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阶段以及各个管理决策全过程,生产成本管理工作贯穿于施工生产及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层面,因而价值工程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运用方式使得成本管理只是趋于形式而已。主要原因如下:1)对工程成本管理认识上的误区;2)缺乏可操作的成本控制依据;3)缺乏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奖励机制;4)成本计划和成本分析的忽视;5)成本管理工作中缺乏对前期施工方案论证的环节;6)成本管理方法较少,缺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方法进行成本管理的意识和能力;7)在理论研究上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其他管理理念的集合缺失。

2.2运用价值工程分析的具体方法

2.2.1选择对象的基本方法百分比分析法。基本原理是通过分析各对象,对企业的某个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大小(百分比)选择改善对象的方法。例如,某企业煤电能源消耗大,迫切需要降低。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确定:通过对一定时期能耗统计资料的分析,得出生产车间、管理设施、生活设施各自的能源消耗量(标准煤)占企业能源消耗量总和的百分比。选择占企业能源消耗量最大和最小的产品,开展Ve活动,百分比值大的,对企业能耗的影响较大。

2.2.2进行价值评价的基本方法1)功能成本化功能评价。所谓功能成本化就是以成本金额形式的功能评价值定量表示评价对象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功能评价活动,称为产品成本化功能评价。2)功能评分化功能评价。通过评价对象之间的相对评分,将评价对象的功能数量化,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功能评价,称为功能评分化功能评价。评价对象的功能评分。评分的立场和依据。评价对象的功能评分是站在用户立场上,依据评价对象的功能重要程度来进行的,功能越重要,评分就越高;反之,则越低。评分方法。评价对象的功能评分方法很多,如对比求和评分法,环比倍乘评分法,分功能评分法等,这里只选择其一,二,举例说明。a.0-1对比求和评分法。某产品有四个零件a,B,C,D。就功能的重要度比较,B零件比a零件重要,a零件比C零件重要,C零件比D零件重要。所以B零件同其他三零件相比较,B零件得1分,共得3分;a零件与B零件相比,a零件得0分,与C,D相比各得1分,共2分;同样道理,可得到C零件,D零件的功能评分分别为1分,0分。为避免最不重要的功能得0分,可将各功能评分加1。b.环比倍乘法。某产品有四个零件:甲、乙、丙、丁就功能重要度来比较,甲零件是乙零件的2倍,乙零件是丙零件的1.5倍,丙零件与丁零件重要度相等。所以,如果令丁零件的功能重要度评分为1分,那么,其他零件的功能评分就可根据倍数值的累计倍乘。3)评价对象的价值评价。a.比重比较法。显然地,目标成本合理与否直接取决于功能评分和基点系数的准确程度。为使目标成本真正体现“可靠地实现用户所要求的最低成本”的要求,一方面,要准确评分、选基点计算系数;另一方面,应结合具体情况,对推算出的目标成本进行一定的修正。5)功能参数化功能评价。功能参数化就是将评价对象的功能用功能参数值定量表示。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功能评价称为功能参数化功能评价。

3进一步实施价值工程若干建议

1)收集信息先于分析。工程价值分析之前,企业应该收集分析产品的相关数据,只有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才能让产品的优化的可行性加大。因此,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的质量以及数量是价值工程实施是否有效果的关键。2)“先易后难”的对象选择原则。第一次应用价值工程理论的公司应该选择较小的研究对象,从简单的研究对象入手,先从有经验的地方以及相对较熟悉的地方着手,之后再加大范围。只有这样实施价值工程才能得到明细的分析效果。3)打破常规利用价值工程。实现技术、方法、材料、工艺的创新。从生产的初始阶段进行改造,破除常规的方法,以提升产品的价值和降低生产的成本。4)改革重点突出,对产品功能进行整合。当改革的重点突出了我们才能从生产过程中找出相应的工艺流程,进而将产品的功能进行整合处理才可以准确地确定重点抓哪一级的功能来实现产品的优化改进。一般来说,功能级别越高,变革可行性越大,价值越有提高的空间;反之,功能级别越低,能够改善的幅度越小。5)充分利用计算机。计算机智能性以及其严谨的性能可以减少人工运算和分析的工作量。将价值工程和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整个分析效果和决策效率。

4结语

功效系数法的基本原理篇8

1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工作现状

配电自动化系统开发建设,在我国供电企业中已有近10年的历史。由最初的就地控制(重合器、重合分段器、重合闸+自动配电开关)的Fa,发展为有通信及主站集中监控和故障处理(配电SCaDa+Fa)的Da、基于GiS的离线配电管理DmS、实时Da与基于GiS的配电管理相集成的Da/DmS等多种基本功能模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完善和发展,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优质供电、管理进步、客户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在推动双达标、创一流进程中,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必须指出,功能设计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但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却仍在探索中前进,出现了不少值得汲取的教训。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1功能设计的单一问题。应用配电自动化系统,提高供电可靠率,似乎成了功能设计的传统思路。但据电力可靠性中心简报数据表明(见表一),现阶段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不是配电网的故障停电,75%以上的问题出于按照固有传统周期例检方式导致的人为预安排停电。只有在提高管理水平,当故障停电时间等于或大于预安排停电时,才会体现出这一功能的作用。

1.2系统集成中的孤岛现象。目前,企业中的信息系统门类众多、管理整合差。不仅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就连本专业内系统间也有信息不能共享的现象,这种孤岛林立的状态,使配电自动化系统难以发挥作用。

1.3设备选择中的盲目求新。缺乏通盘考虑,忽视自身基础,盲目在局部设备上求新求好,结果新设备上马、老设备犯卡,无法取得整体优化的效果。

1.4系统结构设计中的顾此失彼。在功能设计中缺乏统筹兼顾,出现控制端与主站功能不匹配、通信通道容量不足、一次网架设备不适应,把先进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装在陈旧的配电网架上,其效果难以实现。

1.5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中的传统弊端。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覆盖生产、营销两大专业,如果还强调垂直职能专业管理,没有条块结合分工协作的保证措施,再好的系统也举步维艰。同时,在系统功能设计中,还必须克服传统管理机制中的重系统、轻客户;重技术、轻管理;重形式、轻实效的思维定式,否则,功能缺陷、管理漏洞,必将使系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1.6当前与长远的衔接问题。配电自动化系统涉及面广、投资额大,既要考虑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又要着眼于现有系统的充分利用。从技术、管理上采取措施,为信息扩容、功能完善做好准备。

1.7把配电自动化系统开发建设视同于一般实物工程。部分人特别是企业领导把配电自动化系统开发建设,视同于一般输变电工程、盖栋大楼一样,一要急功近利马上见效;二要产品定型不可改动,这种认识误区给系统功能设计带来了难度,因为系统的效能有待一定规模中体现,企业的管理方法、管理流程、评价标准都在逐步完善,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都在逐步深化,想开发一套永恒不变的管理系统去适应不断完善的企业需要,这是绝对不现实的。

2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的基本原则。综合兄弟企业的基本经验,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划设计中,应着重把握以下要点:

2.1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的规划设计中,从总体上要牢记统筹兼顾、规划先行、远近结合、分步实施、充分利用、改造建设、系统集成、功能整合的基本原则。

2.2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中,要把握十个要点:

(1)资源共享与充分利用。着重对原有相关系统、设备的信息整合和发掘利用。

(2)系统建设的可扩充原则。为建立便于未来扩容、增设功能,采取上层开放式平台、终端积木式结构措施。

(3)系统构成的可靠性原则。软、硬件都力求成熟、稳定、可靠、协议标准、接口规范。

(4)安全性原则。网际间有安全保护、防误操作和防病毒措施,确保实时管理安全运行。

(5)可维护性原则。具有方便灵活的多种维护测试手段和远程维护操作的功能。

(6)简化原则。在保证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一、二次设备均力求简化,以节省投资,提高可靠性。

(7)信息就地处理原则。尽量减少通道和上层数据库的负担,如子站范围内的故障处理、配变低压无功投切等。

(8)因地因网制宜原则。按照有关规程规范要求,结合本地区客户需求特点及本网络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符合自身实际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的规划设计。

(9)数据源头唯一原则。按照部门职责,确定数据源头单位,且信息共享、数据共用,消除数出多门、管理混乱的现象。

(10)技术与管理结合原则。为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应在技术手段确保实时数据可靠运行的同时,建立并实施确保系统功能落实的岗位职责及联系制度、人员培训及质量考核办法,维护系统运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工作秩序。

3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分步实施的思路

3.1按功能模式的分步实施的思路。因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时部分,受工量、资金、市政环境、一次电网和设备改造及分期建设的限制,目前多数供电企业首先开展大覆盖范围的离线GiS,开展具有规模效应的离线配电管理,由此入手,在分年度建设实时的Da,使其建成一片与GiS连成一片,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功效系数法的基本原理篇9

abstract:inordertomakeaccuratejudgmentontheriskoflandslide,thispaperappliestheeffectivecoefficientmethodtotheriskassessmentoflandslidethroughtheclassificationofdangerouslands,andselectsninetypicalinfluencefactorsincludingslopeweatheringdegree,stratigraphiclithologyandlandslidewadingratioandsoontoconstructiontheriskassessmentindexsystem.takingtheentropyweightmethodastheobjectiveweightingmethodandtheleastsquaresmethodasthesubjectiveweightingmethod,thesubjectiveandobjectiveweightingmethodsarecombinedtodeterminetheweightcoefficientofeachinfluencingfactorindex,andthelandslidehazardgradingevaluationisestablishedbymultiplelandslidesamplesmodel.thispaperiscombinedwiththeengineeringexamplestoverifytheestablishedmodel.theresultsoftheevaluationarebasicallyconsistentwiththeactualrisklevelofthelandslide.itisprovedthatthemethodisfeasibleandaccurateandcanbeappliedtotheprojectwell.

关键词:滑坡危险性;评价;熵权法

Keywords:landslidehazard;evaluation;entropyweightmethod

中图分类号:p6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0-0048-04

0引言

滑坡灾害是发生最频繁的地质灾害之一,直接危害威胁人民,间接影响社会活动,妨碍社会稳定。为了对滑坡稳定性作出准确的判断,预防滑坡失稳灾害的发生,对滑坡进行危险性分级研究的意义重大。

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对滑坡稳定性做出评价:宋盛渊[1]等采用突变理论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通过选取的评价指标,以突变理论为核心,结合模糊数学理论,利用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李军霞[2]等通过组合赋权―未确知测度理论耦合评价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对所研究的滑坡进行可靠的评价。谢贤健[3]等通过建立投影寻踪的模型,将样本的各种评价指标因素进行线性投影,通过建立的评价模型,绘制出滑坡危险性等级分布图。许冲[4]等通过证据权的方法,收集滑坡危险性评价因子,采用证据权方法,对玉树地震滑坡进行评价。本文将功效系数法运用到滑坡危险性评价中,选取影响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滑坡危险性分等级评价模型,与工程实例相结合,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

1功效系数法基本原理

功效系数法是以多目标规划为基本原理,把所要评价的各项指标划分多档次标准,在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后,通过功效函数转变为可以度量的评价分数值,并将每一项指标的单项评价分数值加总,最终得出综合评价分数,进行滑坡危险性分级。其评价过程如下:

①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各类影响因子中选取典型的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使其在评价体系中独立互补,且能够最大程度反映出评价目标的综合状况。

②确定各项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

设定各项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满意值是专家结合自身行业经验确定的数值,不允许值一般为评价指标范围内可接受的极值。

③确定各项指标的单项功效系数值。

式中:S为总功效系数值;si为第i个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的单项功效系数值;ωi为第i个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n槠兰壑副旮鍪。

2边坡的危险性分级预测模型

2.1边坡危险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滑坡危险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参考国内外专家常用的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5],选取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坡面倾向、坡体到构造带距离、植被覆盖率、斜坡坡度、斜坡高度、滑体体积及正常蓄水后坡体被浸没比例作为该方法的影响因素。(表1)

用赋值的方法将定性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对于地层岩性越复杂,岩体质量越差,形成危险的滑坡的可能性越大。对于岩层组合的岩性越强的形式确定为较大的数值,对于岩质滑坡体当风化程度越严重时,岩体质量越差,如坡体风化程度越严重,岩体质量越差,所形成滑坡的危险性也越大,对于风化严重的坡体赋予较大的值。同理,影响滑坡危险性从强到弱的岩层组合形式依次为软岩、软岩夹硬岩、硬岩夹软岩、硬岩。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对于坡体风化程度p1和地层岩性p2的赋值见表2。

2.2各评价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

根据功效系数法的基本原理,收集各滑坡进行地质勘察统计其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结合边坡稳定性预警等级与评价指标的关系,确定每一项评价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表3)

2.3单项功效系数的计算

在滑坡安全性等级预测评价体系指标中,p3,p5属于极大值变量,其单项系数按(1)计算;p1,p2,p6,p7,p8,p9属于极小值变量,其单项系数按式(2)计算;p4区间型变量,其单项系数按式(4)计算。

2.4权重指标的确定

权重指各项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是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要方法。主观赋权法确定的权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能够反映决策者的意志。客观赋权法缺少了对于决策者意志的体现,但是具有较强的理论依据。本文选取权的最小平方法作为主观赋权法,熵值法作为客观赋权法,计算指标组合权重,利用专家的理论经验,判定各指标的重要程度,结合其理论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以规避单一方法的缺陷。[7]

①权的最小平方法。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研究区的特点,将评价指标构造判断矩阵。

②熵权法。

假设有m个评价指标,n个滑坡。在滑坡危险性评价中,得到评价矩阵为X=(Xij)m×n,其中Xij是第i个滑坡关于第j个指标的测量值。对于第j个评价指标,如果测量值Xij(i=1,2,…,n)的差异越大,则表明该指标对滑坡危险性影响程度越大,因此用信息熵来反映各指标的影响程度。

根据上述介绍,可得分配系数α=0.61298,β=0.38702,并求出各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值,其计算结果如表4。

2.5评价等级标准的确定

对于滑坡危险性等级的划分,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8]。因此,本文参照国内外评价标准,结合研究区滑坡实际地质特征,将滑坡危险性划分为4个等级:轻度危险、中度危险、重度危险和极度危险。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的单指标危险性划分标准将滑坡危险性各等级的单指标值进行标准化,然后将其带入到本文方法中进行计算,确定出评价等级的标准。(表5)

2.6模型检验

为了本文方法建立的滑坡危险性分级预测模型的有效性,选取某地的滑坡数据实例进行评价分析,有关数据主要取自文献[1]。按照功效系数法进行危险性分级综合评价,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

可以看出,除了样本11误判为中度(实际为轻度)以外,其他的判别结果与实际相一致,准确率达到91.7%,且与突变理论的判别方法判定的结果基本一致。发生误判的原因可能是:地层岩性和风化程度是一个较复杂的情况,在定性的评价中不够精准导致单项评价指标过低,结果导致总功效值较低,判别结果为中度危险,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是可以接受的。

3工程实例

3.1背景介绍

三峡库区峡谷深切,山势险峻,自然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地质环境复杂,暴雨、洪水频繁,历来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近些来随着三峡大坝的蓄水,新产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不断,危害严重。

3.2功效系数法滑坡危险性评价

为检验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选取三峡库区重庆云阳段五组滑坡数据进行危险性评价,结合该地区的各评价指标值和滑坡专业监测,得到各评价指标的具体数值,运用所建立的功效系数法滑坡危险性等级评价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从表7中可以得出,高阳粮站西滑坡,铧头磅东滑坡,望丰村滑坡,广木滑坡总功效系数大于90,为轻度危险。而黄泥巴蹬坎滑坡总功效系数在70~80之间为重度危险,与实际的滑坡稳定性判别相吻合。

通过理论分析和滑坡实例表明,运用基于组合权重的功效系数法判断滑坡危险性等级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在类似的滑坡危险性评价中进行推广实用。

4结论

①在滑坡危险性分级评价中运用组合权重―功效系数法。通过多种指标共同评价,得出的总功效系数值,以总功效系数值作为评价标准,数值越大危险性越高,使结果精确直观。为滑坡危险性划分确立了一个简单易行,可靠度较高的评价方法。

②将权的最小平方法作为主观赋权法、熵权法作为客观赋权法,结合了各自的优点并规避了其缺点,以主客观相结合的模式使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更加合理。

③利用前人数据对建立的滑坡危险性分级模型进行验证,预测结果基本符合其他理论的评价及现场的结果,证明了该模型进行滑坡危险性分级的可靠性。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可靠性,可以较好的运用于滑坡危险性评价中。

④所建立的基于组合权重―功效系数法的滑坡稳定性评价模型选取了9个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其中坡体风化程度和地层岩性较为复杂,本文所采用的只是一个粗略的定性评价,因此为了得出更为准确的评价结果,应在可能的条件下对其进行更加细致精准的划分。

参考文献:

[1]宋盛渊,王清,潘玉珍,等.基于突变理论的滑坡危险性评价[J].岩土力学,2014,35(S2):422-428.

[2]李军霞,王常明,王钢城.基于组合赋权-未确知测度理论的滑坡危险性评价[J].岩土力学,2013,34(2):468-474.

[3]谢贤健,韦方强,张继,等,2015.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滑坡危险性等级评价.中国地质大学学报,40(6):1598-1608.

[4]许冲,徐锡伟,于贵华.基于证据权方法的玉树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J].地震地质,2013,35(1):151-164.

[5]乔建平,赵宇.滑坡危险度区划研究述评[J].山地学报,2001,19(2):157-160.

[6]周福军.日冕水电站库区滑坡稳定性早期智能判别及危害模糊综合预测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功效系数法的基本原理篇10

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以来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同时也使我国的环境变得更加严重。虽然我国的GDp高于发达国家,但是对土壤、大气和水等造成很大的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在建国初始过渡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问题,近年来的过渡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就需要有效提高对资源的利用和对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有效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不断改善环境的同时就要不断加大对机械设计的节能工作的设计,充分在节能基础理论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将节能技术应用到实际应用中,从而进一步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完善创新机械节能体系。

二、机械设计节能理论分析

机械设计节能的理论主要是基于在高效节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上,尽量实现功率最大化和最优化等,综合分析机械节能设计理论体系和系统。近年来,在机械设计中的案例中,许多都是充分利用节能理论和机械设计理论进行充分的综合分析,最后实现成功的。在近期的研究发现中,机械设计节能方式是在一定的功率和一定的能量下,规定一定的取值范围,然后进行正常系统的操作和管理,从而有效实现对整个系统能量的利用。经过长期的发展研究,我国在机械设计中利用节能理论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也不断促进着我国的机械设计研究。通过全面分析机器中输入和输出的能力,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有效解决机械设计的各种基本原理。站在势能的角度,综合分析整个系统的动能、势能、输出量以及损耗功率等,通过分析高能耗的产生原因,进行对症下药,不断完善机械行业中的机械节能工作。在进行机械设计时应该注重对机械节能理论的研究,通过优化分析一定的材料、理论体系以及有关数据等,从而实现机械设计节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要考虑到成本、重量和工具性能等多方面的问题,最终实现最后的目标。通过有效维持整个机械系统的势能系统和节能系统,实现功率最大化和最优化,实现最有效果。

三、机械设计节能理论现实应用研究

对动能进行综合研究,其系统动能为t,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是一种非周期性的波动,如何有效调节好这几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提高机械的使用寿命和最终的工作精确度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期间也要尽量少的考虑功率问题。通过分析研究系统动能的变化率和输入功率之间的影响。有效分析系统的动能,可以通过利用周期函数叠加的方式进行组合形成,从而进一步使机械设计的节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取得很大的变化。通常来说,机械设计中能引起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变得更高的主要原因就是短时间内的系统动能的最大范围的变化。而为了更好地降低机械设计的输出力的功率就要在进行机械系统的设计时利用周期函数和非周期函数表示出其在较小范围内的变化情况,从而进一步降低系统维持正常工作所需的动能和势能。在每个机器的运作的最小范围内,其变化的充要条件就是使其能够达到节能的效果。通过利用周期函数的变化使其能够实现整个机器的周期变化,从而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通过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上的降低无用功率,降低整个机器势能等的支出,进一步维持系统的正常工作所需,实现机器的节能,减少环境污染等。

四、机械设计节能原理的总结

在进行机械设计时,其节能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最基本的原理就是降低输出力的消耗功率从而使机械设计的无用功率得以降低。对于机械设计系统来说,其一般都是一种常来,能在使多种能力在最小的范围内进行变化。通过利用周期函数,使周期函数和非周期函数对各种输出力的消耗功率和无用功率等进行标示,发现其在微小范围内的变化情况。进而调整整个系统的功能的变化情况,将无用功率、其他输出力功力消耗功率及系统动能变化率等进行初相位的调节,实现其在最小范围内的变化,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其节能的实现。对机械设计中的机器或不同的工作装置来说,其输入功率的函数变化范围是很大的,所以需要配置与之相同周期函数的装置进行后期的合成工作,使其能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化,配置能量储存和转换系统。对正常的系统来说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其不同的功率,使整个系统的能量得到补充和利用。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