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家庭教育学的概念十篇家庭教育学的概念十篇

家庭教育学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5:05

家庭教育学的概念篇1

国内外幼儿数学教育专家认为:帮助孩子形成初步数概念要借助各种直观教具;要为孩子提供操作、游戏用的材料和玩具;让孩子通过感官、饶有兴趣地在操作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从而形成初步抽象数概念。

本文提供的是一种数形结合的设计,以同一种几何图形个数的组合和变化作为直观教具操作材料,让孩子在观察、摆弄中感知数概念、理解数概念,下面以圆形系列设计为例:

吹泡泡的金鱼

(附图{图})

这10张卡片,圆形个数从左到右分别是1个~10个,从一个圆开始逐一递增,最后变成了一条吹出了四个泡泡的金鱼。卡片中,可以从左到右顺着数出各张图片中的圆形分别是1个~10个,也可以从右到左倒着数,从第一张始,间隔一张数出单数(1,3,5,7,9),从第二张始,间隔一张数出双数(2,4,6,8,10)若再让孩子在图片背面相应写上数字1~10,这套卡片就成为数形结合的学习数概念的操作材料了。下面例举使用方法供家长借鉴:

一、数的实际意义(区分基数、序数)方面:

任指图片一张(如图1),让孩子数出有几个圆?(6个,这里的“6”表示的是基数含义),说出它排在第几个?(第6个,这里的“6”表示的是序数含义)。又如让:孩子取出3张,这个“3”表示基数,可在10张中任取3张,如要求取第3张,那末,这个“3”表示序数,只能取图2。

二、数的守恒方面:

分别取出图3和图4,让孩子判断圆的个数。孩子可能会说,两张相连图片中的圆多(因其中有两个大圆且排列松散,看上去多了)其实是一样多的,都是3个。可用一个对一个或数数的方法验证)。

三、数的形成方面:

引导孩子看图,依次边指边说:1个圆添上(这里是再上一个的意思)1个圆是2个圆,2个圆添上1个圆是3个圆……然后概括为:1个添上1个是2个,2个添上1个是3个……(让孩子观察、数数验证),再将图片翻到背面,出现1~10抽象数字,让孩子知道:1添上1是2,2添上1是3,……自然数1~10就是这样形成的。还可引导孩子逆向思维:10去掉1是9,9去掉1是8……

四、数的组成方面:

可由孩子在10张图片中取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如图5),数出上面有5个圆后,让孩子再找两张圆的个数合起来是5个的图片放在这张卡片下面(如图6)。

再引导孩子看图说出:

5个可以分成1个和4个,2个和3个;

1个和4个、2个和3个合起来是5个、如孩子摆成图7亦对。5的四种分合法都出现了,5个圆形可以分成1个和4个,2个和3个、3个和2个、4个和1个,再将圆形卡翻到背面,那末,就出现数字,得到5的4种分法了(如图8、9)

五、相邻数方面:

在10张卡片中任取相连的三张(如图10),数出中间一张是7个圆,比前一张多1个圆,比后一张少1个圆,再翻到背面读一读数字卡,那么7的相邻数就是6和8了。连续玩几次后,让孩子发现规律:单数的相邻数是双数,双数的相邻数是单数。

这种系列设计可选用各种不同几何图形。下面分别例举、设计,供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作为操作材料用(图形个数分别为1~10个,排在第几就有几个缺少的图形鼓励孩子按规律添画上)

以上操作材料亦可混合用,如认识5时可让孩子找出所有五个图形的卡片。将不同几何图形的卡片按需要进行分类、排序、比多少、配对、找朋友、接龙、分合、算得数等各种数学智力游戏,帮助孩子从中形成和巩固数概念,家长可举一反三,启发孩子在玩中学!

注一:要添画的是:

半圆形系列:第五和第七张图片,添加后为图11、12。

注二:以上操作材料选自《彩色幼儿数学活动卡》p22—p28,上海幼专教具厂有售,详见《为了孩子》1994年第五期p19。

家庭教育学的概念篇2

1前言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基地。不良的家庭环境和错误的教养方式,往往会使儿童学业失败、品德错误和行为异常,并对其社会性发展产生消极作用。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学习不良、反社会行为、违法犯罪行为和家庭资源.家庭教育气氛、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环境等密切相关。同时,父母对孩子学习行为的管理、教育子女的方式以及教育方式的一致性等因素也会显著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的学习进步。这里,我们将通过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探索造成学习不良现象的家庭成因,并进一步分析这些家庭资源对学习不良儿童社会交往、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等的影响,从而为提高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提供根据。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根据学习不良儿童和一般儿童的入组标准,从2308名来自四所小学、二所普通中学的儿童10--15岁)中抽取学习不良儿童211名,一般儿童218名。并按年级编为5个组,会计实测被试为429名。2.2研究工具

在深入调查研究和访谈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参阅国内外同类研究,选用、修订那些已被证明为有效\可靠的研究工具,将其汇总成本研究使用的问卷。测量内容包括:被试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和被试的社会性发展状况。通过考察研究中施测得到的所有同质性信度cronbachalpha值,选择同质性信度在0.6以上的维度作为本研究将要探讨的内容。2.3研究步骤

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深入中小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

修改测量工具,汇总成本研究的测量问卷。以学校为单位,班级为单元.集体施测的方式收集数据,采用spss/pc+3.l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3研究结果与分析3.1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3.1.1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

家庭心理环境是家庭资源的一个子系统。。本研究选择的家庭心理环境包括父母教育态度、父母期望和父母关系状况。

一般儿童比学习不良儿童具有更好的家庭心理环境,且两者分别在p<.#5和p<.001水平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字习不良儿童更多地生活在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中。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更多的是指责批评.往往是母亲护着孩子.而父亲则严格要求。这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3.1.2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

从学校教育实践中观察到,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在父母教养方式上有很大差异(p<.001)。虽然现在的学习不良儿童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照应对其宠爱有加,但由于孩子本身学习不良,父母觉得“望子成龙”有可能成为泡影,因而对孩子的情感投资相对减少,而多代之以惩罚、干涉和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这又反过来加剧了孩子的学习不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3.2家庭心理环境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3。2.1家庭心理环境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

从学校教育实践中我们知道,家庭心理环境会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

a)父母教育态度、父母期望和父母关系影响学习不良儿童亲子关系中的亲子依恋程度,且均在p<.05和p<.01水平表现出显著的作用。b)父母教育态度、父母期望和父母关系对学习不良儿童条子关系中的父母监控维度有较大影响(p<.o5和p<.01)。父母教育态度一致和期望较高,必然增加对孩子学习、生活上的关心,即监控程度提高.c)父母教育态度、父母期望和父母关系对师生关系有一定影响(p<.05和p<.o1)。父母教育态度一致、父母期望高、父母关系好,当然会使学习不良儿童与老师的关系有所改善,这就是为什么强调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的重要依据。3.2.2家庭心理环境与学习不良儿童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作为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部动因,是在家庭背景下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才对其社会性发展发挥作用的。父母教育态度与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发展关系较为密切。父母对学习不良儿童教育态度一致性的程度,影响其对自己生理特征\道德伦理价值观\自我能力\自我形象和作为家庭成员的胜利感\与人交往的价值感\自我信任感等的理解,其结果是接纳或拒绝自己。b)父母夫系与学习不良儿重自我概念的发展有一定联系(p<,o5或p<.oi)。c)从总体上考察,父母期望的高低,对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产生某些影响,主要反映在自我概念的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行动和自我总分等维度上。3.2.3家庭心理环境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行为

父母期望与学习不良儿童行为问题有一定关系,且几乎都在p<.o5或p<.01水平显著相关,即父母对其期望的高底.将会影啊学习不良儿童违纪、不成熟、焦虑感和攻击性等行为问题出现的频率。3.3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3.3.1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在亲子关系上,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亲子关系由直接的影响且几乎都在p<.o5或p<.01上达到显著水平。师生关系与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有较大的关系,并在p<.01水平上相关显著。总之,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会对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3.3.2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的自我概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发展有密切联系,对学习不良儿重自我概念的发展更是如此。a)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的自我概念发展密切相关(p<.oi)。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有利于促进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在各个维度上的发展。b)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对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慨念发展有较大消极影响(p<.01)。父母教养方式是决定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3.3.3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行为

行为问题作为社会交往和自我概念相互作用的产物,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会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制约、影响.a)从总体上考察,父母的情感温暖教养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的行为问题有一定联系。父母的情感温暖教养方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抑制或减少行为问题,特别是违纪和攻击性行为,两者在p<.o5或p<.o1水平上达到显著。由此可以推测,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对学习不良儿童也是适用的。b)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不良儿童的行为问题有较大影响,且在行为问题的各个维度都表现出显著性(p<.o5或p<.01),即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会助长学习不良儿童的行为问题,这与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是吻合的,许多学习不良儿童由于父母惩罚式等错误教育方式,而导致行为问题的大幅度上升,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4研究结论

第一、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的家庭教育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般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大大优于学习不良儿童。

第二、家庭心理环境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有一定的联系,且在大多数维度上存在显著相关;

家庭教育学的概念篇3

【摘要】随着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观念的提出,家庭学习日益受到重视。笔者依据布迪厄场域理论,提出家庭学习场域这一概念。文章分析家庭学习场域创生必要性的原因,提出通过四个方面实现家庭学习场域的创生。一、树立家庭学习观;二、行动者之间权力的平衡;三、隐性教育策略的选用;四、外来者的有效介入。

关键词场域;家庭学习场域;必要性;创生

一、家庭学习场域的理解

1.家庭学习场域概念界定

场域(field)一词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他说:“我将场域定义为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网络(network)或一个形构(configuration),这些位置经过客观限定的。”依据布迪厄的理论,首先,场域是一种客观相对自主的存在。其次,场域是一种客观的关系系统。再次,场域内部充满斗争性。与布迪厄的场域概念相联系的还有“资本”与“惯习”。资本是行动者行动的动力资源。惯习是从内部揭示行动者的“性情倾向”。笔者根据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将家庭学习场域定义为,家庭成员通过争夺文化资本达到有效适应社会生活、促进个体社会化而形成的客观关系网络。了解场域内部的运行机制是创生家庭场域的必要前提,笔者将场域内部运行机制建构为“冲突—博弈—平衡”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行动者之间从冲突开始,最终达到相对稳定的客观关系。

2.家庭学习场域构成要素

(1)行动者。家庭是由夫妻之间姻缘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血缘关系、兄弟姐妹之间亲缘关系等构成。在家庭学习场域中,笔者将行动者分为家长与子女。(2)学习内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人作了科学地说明,“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家庭学习场域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化。学习内容包括:①社会知识与生活技能的掌握。②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行为规范是指调整人们各种行为的、具有普遍性的规矩和方式。③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3)学习媒体。学习媒体是学习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家长和孩子间传递信息的工具。(4)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影响着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家庭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二、家庭学习场域创生的必要性

随着“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概念的提出,现代社会全面进入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的理念给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冲击。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应适应时展的潮流,走出原有家庭教育的误区,实现家庭可持续发展。

在学校学习场域中教师与不同的学生建立不同的场域,教师需要在不同场域中不断变换角色。但由于“惯习”的影响,教师很难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公正的教育。而且学校教育虽具有系统性、有效性,但也存在着不足。美国教育家伯顿·怀特就曾指出:“如果一个家庭在孩子生活的早年提供基础稳固的启蒙教育,那么他将可能从以后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得到最大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几年质量不高的学校教育大概也不会对孩子有什么严重妨碍”。科尔曼与詹克斯的研究发现,一半或三分之二的学生成绩变化与诸如社会经济层次等家庭变量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些研究都表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学习场域理应成为学校学习场域的必要补充。

三、家庭学习场域的创生

1.行动者之间权力的平衡

在布迪厄看来,一个人拥有资本的数量和类型决定了他在社会空间的位置,也就决定了他的权力。在家庭学,家长占据更多的资本,而孩子仅占据极少的文习场域中化资本,这就决定家长在场域中的权力。家庭学习场域中,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在认同与对抗中不断博弈、整合、重组而成的。家长在场域中往往通过权力来彰显自己的权威,以期达到预期的威慑作用而使场域正常运行。但是,最终的结果往往不如我们预期。家庭学习场域的创生要求家长必须弱化自己相应的权力,赋权于孩子,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权力适当平衡。特别是现代网络时代,父母已失去了知识权威的优势,孩子也有参与家庭重要决定的权利。家庭学习场域中,家长需要尊重孩子,与孩子一起学习。这样父母的权威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家庭场域也处于相对稳定、和谐状态。

2.隐性教育策略的选用

理论界对隐性教育尚未有统一的界定。本文中隐性教育是指家长通过隐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孩子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在隐性教育过程中,家庭场域中的父母有明显的教育意图,但孩子无明显的受教育意识,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悟出了道理。因此,在家庭学习场域中,首先家长要创设情境,使孩子自己去领悟某种道理,有时也需要父母的引导,通过此方式使孩子在无意识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其次,家长要树立榜样。孩子的思想、行为、观念等大多数受到父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润物细无声”。总之,隐性教育避免了空洞、灌输的说教,启发了孩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孩子亲身体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悦的事情,并使促进场域中的行动者相互发展。

3.外来者的有效介入

不同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及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文化资本。在文化资本较弱的家庭中,其家庭学习也相对较弱。因此,必须有外来者有效介入家庭场域从而打破现有稳定的场域以达到新的平衡。(1)教师的有效介入。教师通过家庭联系,传授给家庭场域中的家长与孩子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方式等,同时通过传递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如学习作品)等来增加场域中的文化资本。这样,家庭成员通过增加文化资本实现社会化,从而在社会中实现最大的价值。(2)社区的有效介入。这主要是指充分利用社区中的文化资源。家庭学习场域中的行动者处于主体地位,要自觉加入到社区的学习场域中。充分利用社区学习中心、社区图书馆等文化资源,与社区其他家庭互动学习,以达到增加自身场域文化资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L.D.wacquant,towardsaReflexiveSociology:aworkshopwithpierreBourdieu[J].Sociologicaltheory,Vol.7,1989

[2]闫旭蕾.教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瞿保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社会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家庭教育学的概念篇4

关键词:民族地区;家庭文化资本;学业成就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3-125-02

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先天的,即遗传决定论;后天的,即环境决定论。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决定论对学生学业成就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家庭文化资本正属于后者的范畴之中,因此它引起了人们更多的重视和研究,并达成了普遍共识,即家庭文化资本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但对于具体的民族地区来说,家庭文化资本缺失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加以解决。

一、家庭文化资本概述

对文化资本的研究主要源于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他在长期的科学研究过程中,独辟蹊径地由场域出发得出资本概念,他剖析的资本概念已经从经济领域引入文化领域,是马克思资本概念的延伸,不仅使资本概念得到扩展,而且也使文化得到了有效的衡量,提高了文化的影响机制与作用。布迪厄所谓的“资本变成了一种超历史的、能够产生权力的资源,与特定的历史条件、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必然关联”。布迪厄强调是全部文化的资本,即非物质形式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这里所讲的资本是相关文化的一种属性。是借用经济学理念思考文化的发展,凭借既有文化资源孕育新的文化成果,实现社会文化资源品质的提高和更新,种类、样式的更为丰富。文化资本是社会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它是那些可以对社会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的文化资源。家庭文化资本就是家庭中的文化资本,就是家庭中对学生的学习和道德性格的养成起到有益长期影响作用的物化的和非物化的客观实物和精神养料。按照布迪厄文化资本的三种形式划分,它是一个涵盖因素非常广泛的概念,尤其将其放在独特的民族地区进行研究,更加强了其所涵盖因素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及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二、民族地区家庭文化资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民族特有家庭文化资本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利用

民族特有家庭文化资本主要指的是具有民族特色,为本民族所独有的家庭文化资本。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悠久的民族文化,他们拥有自己特定的文化传统,即民族思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习惯以及思维和生活方式等,他们对现代教育具有强烈的影响功能。如乐器方面有彝族的巴乌、佤族的木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仪式方面有摩梭人的成年礼、土家族的敬祖仪式等;以及各种节日活动等等。这些特有的家庭文化资本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积累起来的并经过历史事实检验适合本民族本地区个人成长发展的物质和精神养料,它适合本地区人民长期形成认知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适应本地区经济文化的特点,并促进本地区经济文化未来的长足发展。但由于受到主流文化的冲击,弱化了对民族特有文化资本的重视和利用程度,进而失去促进子女学业成就提高的作用。如调查发现拥有民族乐器巴乌的民族家庭已经越来越少,随着年长者的逐渐辞世和青年的不断遗弃,能够演奏巴乌的人更是少只又少,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此乃一大憾事。主流文化主要通过两种渠道对非主流文化(即民族文化)同化,一是以中心城市为基地的主流文化,在不断辐射和延伸的过程中吞噬非主流文化,大城市主要是主流文化的阵地,并且汉族人口占绝对多数,由于他们殷实的生活,对少数民族造成一种误导,认为他们的一切都是好的,在距离他们越近的少数民族地区与他们的交流越频繁,受到的影响也就越明显,从而对自身的文化遗失的也就越快;二是媒体传播的强大力量,它是一种分散性的全面影响,由于它所关注和传播的主要是主流文化,进一步说是主要民族即汉族的文化,毕竟有其绝对的人口优势,从而造成许多少数民族放弃了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慢慢地接受主流。其实汉族文化是在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而发展壮大的,那么少数民族也应该合理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来发展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但绝对不能完全否定自己、遗弃自己,因为文化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是时代不同人的价值观念不同从而对各种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不同而已。

(二)公有性家庭文化资本缺乏

这里所指的公有性家庭文化资本是指大众性家庭文化资本,是家庭中主流的文化资本,是每个现代家庭普遍具备或正在追求、想要具备的家庭文化资本。如电视机、电脑、钢琴、各种书籍以及父母的职业、知识水平、教育思想观念等。对于民族地区家庭的这部分文化资本,尤其是客观形态的家庭文化资本比较稀缺,而且仅有的一些客观形态家庭文化资本质量又不高,使子女失去拓宽视野、培养和发展自身兴趣、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客观条件,其主要原因是家庭的经济条件问题和家长的教育观念问题。尽管随着社会的普遍发展及国家的政策性扶持,大部分民族地区家庭有经济上的能力,但是由于教育观念问题,影响了他们对教育的认识。他们之中的一部分人还停留在遗传决定论上,没有意识到后天教育和周围环境对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作用,同时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而家庭不会起到什么作用,更没有意识到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影响;还有一部分人以简单的实用主义眼光来审视现代教育,把教育的作用仅仅归结为能否升学和进而有利于直接就业等,而没有意识到教育对每个人综合素质提升及未来成长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的重大作用。他们感觉自己孩子学业成就太差,已经失去信心,认为将来肯定考不上大学或者考不上什么好大学,所以通过教育不会有什么好出路,那么学好学坏就无所谓了,所以父母在家庭文化资本方面缺少对子女投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就。

三、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民族特有家庭文化资本的传承和利用率

首先,要增强人们的民族文化的传承意识,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将会孕育出不同的文化,这是经过历史实践长期检验而留存下来的珍贵遗产,它反过来又将指引和影响后代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它是与本民族文化的生成一脉相连的,并不断促使新文化的生成。民族特有家庭文化资本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对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以及品行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其次,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民族各种节日和各种仪式等的倡导和支持,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其中,使这些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得以延续和发展,这在丰富人们生活的过程中对人们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同时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此外,加强家庭已有民族乐器、民族绘画等对学生的传授和民族诗文、民间故事、民族习俗等的讲授,这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不可多得的家庭文化资本。

(二)合理丰富公有性家庭文化资本

转变观念,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经指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的收益。因此,父母增加对子女教育上的经济投入对子女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增进对子女的物质层面投资和精神层面的投入。

社会的不断发展可以弥补某些家庭客观化资本的缺失,各级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对民族地区家庭文化资源稀缺的现实筹措资金,加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资源建设。如建立公共图书馆、公共书报亭、影剧院等,筹建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等教育信息系统;通过整合社会的客体化资本,免费向公众或专门向农村学生开放一些展览馆、纪念馆、青少年宫等;加强面向民族地区服务的青年志愿者团体建设,定期举办一些面向提高孩子素质的各种训练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为文化资本的生成和提高营造良好环境和条件,通过这些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各种活动的开展,增加农村家庭文化资本的拥有量,从而促进农村孩子学业成就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国华.习性与资本:略论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上)[J].东南大学学~,2004,(1):33―37.

[2]陈青生.厘清文化资本的内涵[J].探索与争鸣,2007,(1):19.

家庭教育学的概念篇5

在加拿大,各个省和地区对其幼儿园及中小学教育水平单独负责。同样,为天才学生所提供的教育的分配,也深受各个省和地区的教育法、规章以及部级指示的影响。因此,加拿大天才学生的教育与辅导因各省区而异,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总体来看,有两个主题表现得极为突出。

第一个主题是天才学生鉴别与培养方法的多样性。在某省被认定为天才的学生,在其他省很可能不被认可。并且在各省内部,学区之间的鉴别程序和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例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主要强调项目的多样性。近年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基于不同的学区,为天才学生提供了多种项目。虽然这种实践允许社区作出一定的响应,但是在项目选择上却具有易变性的缺点,再加上鉴定过程中的可变性,则极易造成这样一种情形:学生的特殊学习需求在某个学区备受关注,而在其他学区则变得熟视无睹。学区内也设有一些公立和私立的中小学,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即为了培养天才学习者。如:①在市区,许多小学都设有“挑战中心”。它每年为学生提供三种学习模式,每种模式持续9个星期;②向中学生提供跳级课程,使他们拥有学习挑战课程、加速课程以及高级强化课程的机会;③在郊区,则根据教师的意愿和创造性为天才学生提供一些修正课程。

为了方便天才学生提早进人大学,温哥华市的全日制学校提出了一个选择性项目。该项目属于省级资源项目(provincialResourceprogram,简称pRp),它为天才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类似的省级资源项目省内还有许多,共有50多个,其中,一个专门致力于天才学生的特殊学术需求,即天才学生的学术转换项目。天才学生的学术转换项目由温哥华学校委员会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创办。该项目始于1993年,最初由温哥华学校委员会主动发起,成为加拿大此类项目中唯一的一个项目。该项目为那些希望提早进入大学的天才学生提供学术上的支持,如中学需求、教授指导等理论研究。

第二个主题是拥护群体的重要性。1972年,安大略省创办了“天才儿童协会”(associationforBrightChildren,简称aBC)。该协会的家长群体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从而确保天才学生的教育存在于省的议程中。“阿尔伯塔天才儿童协会”(albertaassociationforBrightChildren,简称aaBC)创始于1979年,属于省级重点组织,它为天才儿童家庭带来了福音。该协会通过网络提供支持,编译并信息给家长、教师和学校。同时,负责联络其他省内的团体,就相关事宜与省政府和立法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地方分会和网络小组则对各自的学校拥有管辖权,可组织开展一些成人教育和儿童项目等。1983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天才儿童协会”成立,而后,这个倾注着不同家长共同努力的协会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了整个省。这些家长群体的大力拥护,对上个世纪80年代天才教育的政策、实践以及资金等产生了积极影响。

天才教育委员会(GiftedandtalentededucationCouncil,简称GteC)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它在阿尔伯塔省的天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负责公布教师培训文件、出版阿尔伯塔省教师协会天才教育委员会期刊(theJoumaloftheGiftedandtalentededucationCouncilofthealbertateachers’association,简称aGate)。这是加拿大唯一的一种天才教育刊物。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天才儿童教育者协会创建于1978年,可为教师提供在职培训及家长信息等服务。

官方出版物对天才教育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如马尼托巴省的《行动蓝图》就提出了一个“重建教育计划”,该计划强调理解、赏识并且运用抽象模式、关系、概念以及数字、文字、思想、问题之间的联系。2000年9月,阿尔伯塔省的学校可以利用一种新的资源:《天才学生的教学》。书中提供了天才项目的设计方案及实施策略,突出强调项目管理,并且对天才概念、天才学生的鉴别以及在视觉和表演艺术方面的天才进行了探讨。

同样,大学在天才教育中也担任着一定角色。卡尔加里大学于1988年创建了天才教育中心,该中心的根本任务是提高阿尔伯塔省天才学生的教育水平。针对此目的,该校采取了相应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为教师提供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及研究生水平培训的机会;②对天才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进行研究;③通过能力调查和“夏季计划”为天才学生提供直接服务;④为家长开设讲习班;⑤与aaBC、GteC及阿尔伯塔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早期的“天才教育发展”(societyfortheadvancementofGibededucmion)会议。

二、加拿大天才教育与辅导的研究成果

1 多面高度敏感模型

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大学的mendaglio教授提出了天才辅导的概念,该概念主要强调灵敏度与强度的特性。他指出,关注天才儿童的激烈情绪是为了加强与这些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经常看到来自天才儿童的各种强烈的情绪反应,而辅导员如何应对这些反应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儿童对情感表达的学习。mendaglio提出了多面高度敏感模型,即提高多方面的敏感性。这个概念加深了我们对自我意识、观点采择、移情作用和情感体验的理解。因此,对于辅导员而言,关注天才学生重要情感特征的细微表现十分重要。mendagho对天才学生的辅导提供了以下几点建议:①审视天才学生的态度取向和期望值。其中要消除一些破坏性的观点,如天才学生通常视自己为精英等,这种态度将严重阻碍特殊计划的开展。②让辅导员感到安全并能胜任自身的职务。在学校里,天才学生向成人发起挑战是相当普遍的,如果专业人员在知识上储备不足则会变得很有压力。③要有适当的情绪表达模式,来帮助天才学生处理自己复杂的情感。④对学生的情绪表达作出快速回应。⑤通过非语言暗示来识别情绪。如果学生不愿表达自己的情感,非语言暗示则有助于我们正确推断他们的情感体验。⑥避免判断、批评或者尽量减少情感的表达。由于共享情感具有一定的压力和风险,因此,辅导员对待学生应避免反应过度。

2 天才学生的职业发展

在过去的45年里,与天才学生职业教育相关的文献表明,天才学生的职业教育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①多项分化潜能;②投资;③期望值;④灵活性;⑤生活方式;⑥创新。多项分化潜能是指在多种职业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投资主要涉及财政和人事费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获取教育证书,从事职业的先决条件。期望值指与职业相关的价值观。灵活性则包括离开家去从事自己的职业,以及因教育和职业成就而引起的社会地位的提升。生活方式涉及事业对个人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天才

学生个体通过创新能够创造自己的事业,如通过学科结合的方式将天文学和物理学整合为天文物理学。pyryt提出了一个相关联职业发展模式,该模式用来解决由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发展、创造性问题的解决、性别角色意识、人际关系绩效培训以及压力、时间管理等组成的诸多问题。

3 自我概念的发展

人们认为,加拿大天才教育中关于自我概念发展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该方面的文献。其中一项成果就是在研究中运用pyryt和mendaglio的自我感知调查法(pywtmendaglioSerf-perceptionSurvey,简称pmSpS)。这项评估工具解释了多维论和多元论视角下自我观念的复杂性。pmSpS根据相关因素对自我概念作了详细说明。这些因素有:学术、社会、运动、外貌、诚实、守信等。该测量工具也被描述为多元理论,因为自我概念的建构反映了三种主要的理论观点(反思评价、社会比较、归因)。研究中,我们运用了pyryt和mendaglio的自我感知调查法。结果表明,理论上的自我概念能很好地区分天才学生和一般青少年。pmSpS除了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外,也为从业者、教师和辅导员提供了一种评估学生自我概念的有效方法。教师们可以根据结果进行有计划的干预。由于评估得分涉及三种理论方法,因此,有助于教师根据不同的理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4 天才学生家长与家庭的辅导

作为一名天才儿童的家长十分不易,因为家长并不总是知道如何才能满足孩子的多种需求。鉴于此,学校的管理人员经常会给他们一些帮助。如学校的辅导员通常具有广博的天才教育知识,指导家长正确地处理教育制度和家庭生活之间的问题。这就使得家长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变得非常重要。Silverman指出,家长要经常关注孩子在家庭、学校、同龄人以及社区等范围内的活动。还强调辅导员不仅要关注孩子的需求,还要关注家长的自我认知和愿望,帮助家长处理一些影响重大的事件。此外,部分家长可能需要接受心理辅导才能了解自己的孩子。

为天才儿童和青少年家庭提供的家庭辅导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家长指导,另一种是家庭治疗。家长指导涉及发展的观点,即认识到天才学生对家长和家庭带来的独特挑战。这种辅导类型关注天才学生的最优发展,而不是诊断或纠正其心理健康问题。在家长指导模式中,辅导员主要帮助家长了解智商测试的含义并探讨今后的一些建议。家庭治疗源自系统疗法,家庭医生在其中扮演着互动者的角色。他们认为,家庭问题是由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而不仅仅是一个成员产生的。同样,他们把因果关系视为环状而不是线性的,这就意味着他们既对孩子影响家长的方式感兴趣,也对家长影响孩子的方式感兴趣。家庭辅导有助于培养家庭一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增强天才儿童家长胜任角色的信心。

Bieldey认为,家庭辅导比其他方法更有效,它能使天才学生产生深远意义的变化。她提出,天才学生针对不同的情形会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因此,辅导员可以根据家庭辅导的进程来识别并修正这些行为。SandraShiner来自多伦多市安大略教育研究所,她为天才学生的辅导提供了大量建议。她认为,辅导员接受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天才学生职业指导需求的专门培训是至关重要的。在天才学生职业指导需求中,她建议使用ViSe模式(ViSe分别代表职业、身份、社会和教育),这种模式有助于辅导员在特定的领域进行干预,如家长期望、家庭压力和社会期望等。

三、简要评价与启示

加拿大的天才教育与辅导项目之所以多样化,主要是因为各省和地区对自己所管辖学校的立法和政策单独负责。加之家长和教师拥护团体、官方出版物和大学对天才教育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致使各省和地区鉴别、培养天才学生的方法也呈现多样化。从整体上看,加拿大的天才教育与辅导似乎缺乏联邦政府的指导,这反而为多种支持力量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如拥护团体和高质量的大学项目等。而各省和地区则主要通过建立网络实现知识共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会是天才教育中一个飞速发展的领域。

家庭教育学的概念篇6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088-0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着变化。家庭教育不再只是私人的事情,更是整个社会共同关心的事情。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帮助家庭教育、尤其是农村的家庭教育是时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

一、社会支持的概念界定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人类的生存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持的关系中发展的。相互支持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社会支持才作为专业术语被提出来。对社会支持这一概念的界定在学界至今为止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不同的学科都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所采用的概念是社会学上正式的定义,认为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

社会支持所涉及的范围既包括物质上的援助,也包括精神上、心理上的援助。支持的来源可以是家庭的支持、朋友的支持、政府的支持、社会团体的支持等。进入21世纪,社会支持这个概念被广泛地运动到实际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对弱势群体的帮助不仅仅是某方面的单向关心和帮助,而应该是一种社会行为,是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

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顾名思义指的是社会为了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以保护和帮助儿童为目的的,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知识(包括教养方式、教育观念等)的活动。因此,“一切为了孩子”是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社会支持农村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支持家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并开始研究。家庭教育也逐渐从过去的“私人”的事情、“内部”的事情而转变为被社会关注。的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把握着教育的方向,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取决于家长的意志,家长有选择权和决定权,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特点。家长的教育能力、文化素养、教养方式都会影响到家庭教育的实际效果,要想充分地发挥家庭教育在培养人方面的作用,社会有责任对家长给予科学的帮助和有效的指导。

此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近年来专门研究家庭教育的领域也越来越科学、细致地对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论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足够的能力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

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不再只是个人的事情,而是社会共同的事情。教育孩子已经不只是家长或者学校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农村家庭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团结起来,形成教育合力。

(二)社会支持家庭教育是家长的需要

1.农村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淡薄,需要社会支持。在对农村家庭教育观念一项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淡薄。当问及“您认为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什么?”时,64%的家长认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场所,家长的作用就是给孩子提供上学的机会,让孩子接孩子好的学校教育,在家庭的教育并不重要。当问及“你认为家长在孩子一生中的作用?”时,58%的家长认为,孩子小的时候需要父母提供吃、穿、用、资金等帮助,等长到了就不需要家长了,家长也管不了孩子那么多了。

调查中还发现,对于孩子的成长,62.3%的家长是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是否优秀。而对于孩子的情感、社会性的发展的发展关注较少,他们认为情感、社会性以后长大就学会了,没有必要专门学习。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家长愿意为孩子买学校规定买的书籍,如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极少数家长会选择其他的书籍,他们认为买那些“乱七八糟”的书只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

可见,在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是一种普遍现象,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和帮助。

2.农村家长教育方式简单,需要社会支持。在调查中,当问及“当孩子犯错时,你会怎么做?”,62.3%的家长选择严厉批评,只有5%的家长选择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明白。除此之外,当问及“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时?”,家长普遍茫然。可见,在农村家长的理念中,教育孩子的方式非常简单,而且常常以严厉的方式解决问题,常常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也不去了解孩子心理的真实愿意。

当问及“您现在的教育方式是从哪里学来的?”绝大多数家长谈到是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学来的,只有大约5%的家长谈到了从电视、网络、朋友那里学来的。可见,家庭教育的方式在农村家长的观念中依然是自己家里的事情,当遇到实际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向社会求助的意识。

当问及“您是通过什么方式影响孩子的?”,56.4%的家长选择了言传身教,认为必须要让孩子“听话”,家长才有威信;23.4%的家长选择了以身作则,15%的家长选择了赏识教育。当我们和这些家长进行进一步访谈时,结果是令人吃惊的,家长选择了“言传身教”的比例很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并非如此。一位家长说:“家长可以犯错,孩子不行,因为孩子还没有长大,要从小树立好习惯,所以,对孩子要严格。”

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孩子的。家长的表情动作、言谈举止、学识、态度等都会给孩子留下终身的影响。可是农村家庭教育的教养方式却实在令人担忧,亟需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

3.农村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不和谐,需要社会支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是非常少的。当问及“您与孩子聊天时会聊些什么内容?”时,68.5%的家长认为聊天最多的内容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只有13%的家长会主动问及孩子的情感、心理方面的想法。进行深度访谈时,我们走访了几个家庭,发现家长们普遍比较困惑的问题是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聊天。除了学习成绩之外,不知道聊什么好。因此,家长并不知道孩子内心的想法。

由此可见,教育孩子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细心,仔细观察孩子平时的一举一动,来了解孩子是否需要帮助。家长要根据自己子女的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才能让孩子们从心理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愿意和你成为朋友。

在农村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留守儿童”,他们通常是被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来监护的。孩子的父母为了生活常年在外打工,常常用金钱补偿的方式弥补作为父母的愧疚。这部分家庭家长和子女的沟通问题更为严重。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农村留守儿童要想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必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才能真正实现。

(三)社会支持家庭教育是借鉴别国的经验

社会支持家庭教育是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世界各国都有探索和尝试。例如英国在中小学设立了家政科,专门为家长排忧解难。美国在职业学校内设置了家政师范,前苏联建立了专门的家长大学,为广大家长传授育儿知识。这些机构的设置就是为了开拓家长的视野,学习更科学的方法。国外关于社会支持家庭教育的尝试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这些方法在促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在我国也应当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帮助农村家庭教育,这不仅是家庭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社会支持家庭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一)加强政府支持,改善农村家庭教育状况

加快立法进程,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有关家庭教育的立法。法律是国家干预和管理的手段,加强家庭教育立法就是为了从法律上确保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特别是针对农村的“留守儿童”,更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加以保障。例如根据我国就近入学的原则,儿童上学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否则就需要交昂贵的费用。我们呼吁政府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儿童的教育问题,取消择校费等非户口所在地学校的赞助费,让孩子公平地选择学校。

其次,要成立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机构。由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组建领导小组,吸纳广播电视台、科技局等有关人员成立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协调和保障培训机构的工作。

建立培训机构首先必须建立一支专门专业的教师队伍。政府部门可以调动全市、县、村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成立专门的科研组,针对当地的实际问题,运用专业的知识进行解答。教师队伍应当定期进修,或者政府部门要定期请专家学者到当地讲学,以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教师在上岗前要培训,实现“持证”上岗。这样才能确保留守家庭教育支持体系的有效性,才能对各地家庭教育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二)调动学校力量,提升农村家长的素养

学校是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监护人学习育儿知识的主要途径。为了帮助农村家庭教育健康成长,学校应该发挥自己独特的价值。学校应当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教师积极的情绪接纳留守儿童,给孩子们创造宽松温暖的环境,使学校可以成为孩子喜爱的地方,老师成为孩子心灵的伙伴。此外,学校还应当建立定期家访制度,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状况。只要家校合作起来,就一定能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发挥社会团体和民间力量,建立农村家庭教育的有力保障

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还可以发挥各种社会团体,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会慈善机构、各种宗教团体、社区服务、社团;还有一些民间力量,如各种类型的基金等都是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的力量。这部分力量可以弥补政府和学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支持方面的空白,特别是一些社会服务与保障机构,能有效地调动公民参与,促进社会资源的整合。

另外,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可以利用电脑、电视、网络、手机等对家庭教育提供宣传:包括家庭教育知识如育儿观念、教育方法、疑难解答等;可以提供专门的咨询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地点、收费等;可以宣传政府的政策和法令;媒体可以通过表彰优秀案例、先进事迹等与家长进行经验交流。总而言之,媒体的参与将更加有助于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助于营造学习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郑益乐.社会支持家庭教育的途径与策略[J].学理论,2011(9):53-54.

〔2〕殷世东,朱明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06(2):14-16.

家庭教育学的概念篇7

关键词:个体;家庭教养方式;个体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C9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078-02

对于个体的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乃至传播学等个学科,都有不同的解释。我国著名社会学者费孝通教授主持编写的《社会学概论》认为“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美国社会学家i.罗伯逊也给社会化下过这样的定义:“社会化是使人们获得个性并学习其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的社会相互作用过程”。我们一般认为,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立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改造社会的过程。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学习掌握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内化社会的行为规范、确立培养自我观念和人生目标、促进个性的形成、培养社会角色。而家庭作为个体出生后的第一个社会环境是个体社会化中最重要的机构,对于上述的包括生活知识、劳动技能、行为规范的学习,和自我观念、人生目标、自我个性的形成都起着最初和最重要的作用。所以家庭的教养方式对于个体的社会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以下我们通过分析“狼爸”、“虎妈”的案例来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一、“狼爸”、“虎妈”案例解读

什么是“狼爸”、“虎妈”?“狼爸”名为萧百佑,香港商人,自称“中国狼爸”,用“打”的教育方式,将三个孩子送进北大。“狼爸”的教育理念是“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用最传统、最原始的古老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虎妈”是属虎的美籍华裔母亲蔡美儿。为了杜绝“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在自家应验,将父辈的森严家规一脉传承,和两个女儿约法n章:不许在外过夜;不许参加玩伴聚会;不可以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在这位虎妈的严格调教下,大女儿索菲娅14岁就把钢琴弹到了世界音乐的圣殿――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小女儿路易莎在12岁那年,当上了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首先来看“狼爸”“虎妈”的家庭教养理念:

1.严格限制孩子自由。限制在“狼爸”的教育方法里有很多,比如萧家儿女被严格限制跟同学的交往,去同学家串门必须提交申请书,还得班主任签字,每天晚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挨个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背不好的就打,打完以后还得背,一直到会背了才能上床睡觉。

2.过于他控、忽视自控。家里可以上网,网线在妈妈手上。孩子平时做功课要是用电脑的,要上网查资料也没问题,妈妈要在旁边看着。这方面是零空间,他们读书的环境就像大学的图书馆,一张大铁桌,几盏台灯在上面。桌子大概六七米长、两米宽,是专门定做的。有时不只兄妹几个一起读书,亲朋好友的孩子来了以后也能一起围桌读书。

3.忽视孩子的自我意识。他忽视了孩子的意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关于快乐之于孩子,“狼爸”认为:孩子回答不了何为快乐,或者说他们的回答不全面、也不准确,等于盲人摸象,摸到什么就是什么。我认为孩子真正的快乐,是他们在孩童阶段能够为他们青年时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他认为孩子在上大学之前,不需要朋友。在孩子学校成长的阶段,在这个分工里,只有三类人:家人、老师、同学,而没有‘朋友’这个概念。”

二、“狼爸”、“虎妈”的家庭教养方式在个体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特(BaUm砒nD)将家庭父母态度分为三类:第一类,专断型:这些父母试图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态度,并要孩子遵守规定很死的行动准则。第二类,随意型:这些父母对孩子无要求,让孩子尽可能自己管理自己。第三类,权威型:这些父母试图合理指导孩子的行动,注意启发儿童,有必要时嚷决控制。由案例可知,“狼爸”、“虎妈”的教养方式属于专断型,他们的家庭教养方式在个体社会化中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对社会化概念的误读。一般认为,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而适应社会生活,改造社会的过程。“狼爸”、“虎妈”的教养方式是一种强制性、专制式的教养方式,在这种严格的强制性规定之下,个体的个性受到严重的抑制和发展,从而很难形成独特的个性个人格。“狼爸”、“虎妈”将名校作为孩子的第一和唯一的奋斗目标,而将其他的社会生活规制在这一单一目标之外,很明显这种做法严重的误读了社会化的含义。

2.社会化机构的局限性。个体社会化的条件包括个体条件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的社会化机构包括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等。如果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缺少某些必要的社会环境条件,社会化将出现重大缺陷而无法正常完成。家庭是社会化机构中最重要的机构。“狼爸”、“虎妈”的家庭教养方式在促使家庭这一机构在个体社会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忽视了其他对个体社会化同样有重要作用的社会化机构。

3.社会化目标的单一。社会化最重要的结果是个体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逐渐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改造社会。而知识、技能、规范的学习,独特个性和人格的形成都是社会化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化目标实现的基础。接受教育,掌握知识和规范是社会化的必要内容,但是不是唯一的最重要的目的。“狼爸”、“虎妈”的教养方式将接受教育,将名校作为孩子的唯一的,最重要的目标,其他的活动要以这个目标位中心。他们强调了名校,即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淡化了其他例如社交、个体自我意识等重要的素质的培养。

4.社会化内容的缺失。社会化的内容是极为广泛和丰富的,最基本的社会化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掌握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2)内化社会的行为规范;(3)确立培养自我观念和人生目标;(4)促进个性的形成;(5)培养社会角色。“狼爸”、“虎妈”的家庭教养方式单一地强调了社会化内容中的学习掌握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强调以名校为第一目标,使得其他的社会化内容得不到有效的实现,使个体的是社会化不完善。“狼爸”“虎妈”完全忽视孩子的自我意识,让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安排生活学习,完全不考虑考虑孩子的想法,有时甚至认为孩子的想法都是错误的,或者孩子本来就没有自己的想法。这种做法严重的阻碍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三、对于个体社会化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树立正确科学的家庭教养观念,避免极端的家庭教养观念。传统的家庭教养观念认为孩子是父母生的,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对孩子的教养属于私事,在这种教养观念下容易对孩子实行专制教养方式。科学的家庭教养观念,要建立家长与孩子之间平等的关系,倾听孩子的内心的想法,把孩子看作独立的社会人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负责引导作用而不是指挥作用。

2.运用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专断型父母试图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态度,要求孩子绝对服从,惩罚严厉。这种父母不太容易被孩子接近,孩子常觉不满、与人交往畏缩不前和不信任人,敏感、智商低、情绪不稳定、易怒等,在长期的被控制中逐渐失去自我意识,没有了自我判断问题的能力,进入社会中缺乏社会生活的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试图建立父母与孩子之间平等,公平的交往关系,让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根据孩子的想法引导和教育孩子,而不是不顾孩子的想法将父母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3.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塑造完善的人格。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父母不但要传授孩子基本的知识,生活技能、规范,而且要培养孩子的自我观念,一个人只有有了自我观念,才能够指导自己的行为,确立生活的目标,自己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

参考文献:

[1]李芹.社会学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2]李斌.社会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段春霞.论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创新,2009,(7).

[4]范中杰.家庭教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08,(1).

[5]徐慧,张建新,张梅玲.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8,(31).

[6]时春阳.家庭与个体社会化研究[J].科学信息,2010,(5).

[7]任艳桃,王涛.浅析当代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忧患与对策[J].思想教养研究,2010,(5).

[8]王艳红,王洋.论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6,(5).

家庭教育学的概念篇8

学前儿童心理成熟程度决定儿童的行为方式。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这表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而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大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不同的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的发展速度与其他方面对比具有不均衡性,即体重和身高的生长高峰具有不同期性;二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向在时间上的呈现出早晚的不均衡性,生理发展先于心理成熟,有的儿童看起来很结实但他的内心不一定坚强。因此儿童的行为方式由儿童的心理成熟程度决定而不是由生理发展的成熟程度决定。

改变学前儿童所处环境和改变学前儿童同样重要。古语云:“与君子游,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小人游,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孩子身边都有什么样的人,最近和谁交往,孩子最近是否有不良的变化倾向,这些都是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和家长都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例如,有的孩子有悲观、忧郁或是暴力、攻击等不良倾向的玩伴,若孩子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时间久了难免会沾染上相同的感彩。因而,有必要提醒家长孩子辨别能力有限,需要时刻的关注和适当的指引,在必要的时候应改变儿童所处环境,会有益于问题的缓解和解决。

家庭气氛及父母管教的方式决定学前儿童未来的生活形态。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着孩子未来的习惯、成就、素养甚至人格等。一方面,父母关系又是家庭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夫妻和睦会营造出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在这样的家庭,孩子会开心快乐,更有安全感,以便于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出比较良好的对待社会和他人的态度,比较容易形成活泼、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反之,如果夫妻不睦,经常吵架甚至打架,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长期如此孩子就会逐渐形成负面生活态度,对社会和他人缺乏信任,更容易形成敌对叛逆的态度。另一方面,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十分重要,教养方式分为民主型家庭、专制型家庭、放任型家庭等。其中,民主型家庭就是管教孩子要以民主的方式进行,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和意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支持,让孩子参与到涉及自身或家庭等有关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这种方式不仅充分的发挥了孩子的独立自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孩子多方面的积极的性格特征。

学前儿童的自我概念和人际态度影响未来的发展。自我概念也叫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对孩子来讲,老师喜不喜欢我?爸爸妈妈爱不爱我?小伙伴们喜不喜欢和我一起玩?我在幼儿园的表现怎么样?这些都属于自我概念的认知。按照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观点,孩子心里中的自己要比实际上的自己对于孩子的长成更为重要。换句话说只要孩子认为自己是最棒的,那么即使他现在表现的还很普通,将来也可以成为最棒的。故此对孩子的教育要以表扬为主,因为对孩子来讲父母及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就是他自我概念形成的基础,孩子从这些对待自己的态度中形成自我认知,如果这些态度是积极的,孩子自我概念就很有可能是积极的和自信的,如果这些态度是消极的,那么孩子自我概念也很有可能是消极的和自卑的。故此,对于学前儿童的家长和老师甚至这个社会都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表扬和鼓励,这样利于让孩子形成自信、乐观的自我概念。

秉承儿童心理咨询的这四大基本观点,不仅有利于提高儿童心理素质,降低了学前儿童出现心理疾病的可能性,更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家长和教师社会等方面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高度关注,心理咨询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惠萍,王祖莉,柯洪霞.简论师范院校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7(07).

[2]但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变革学前儿童心理学课堂教学模式[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05).

家庭教育学的概念篇9

一、研究对象

选取林芝第一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10人.由笔者根据近3次数学考试成绩,在所教两个普通平行班各选5名数学学习落后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数学教师筛选、小群体测试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三、研究工具

(1)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三个方面,共18个项目.

(2)心理量表:利用《学习困难筛查量表》(简称pRS测验)进行了改编.

(3)高二数学学习障碍测试题:共22题,全部为主观题,12道填空,10道解答应用题,分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运算、基本技能和应用四个方面.测试时间为60分钟.

(4)访谈提纲:由前面数据处理分析,抽出3名数学学习障碍可疑学生,根据每名学生的个人情况和测试情况列出访谈提纲.征得学生和教师同意后,利用录音笔记录访谈内容,同时纸笔记录,随后把录音转化成文本形式.

四、问卷分析

1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在我们所抽取的数学学习落后的10名学生中,男女生各半,年龄16~18岁,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接近成熟.5名学生为城市户口,其余学生为农村户口.家庭条件大多为一般,2人属单亲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讲道理不打不骂为主,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但因为父母自身学历不高,学习上对孩子的帮助很少.一半的学生学习由母亲负责,一半学生无人负责其学习.学生在家都有个人固定的学习空间.学校环境方面,每周六天住校,学校管理严格,由班主任负责学习.一半学生认为数学老师很严格.在数学学习难易程度上,3人认为数学很难,2人认为不难,其他学生认为一般.对于班级学习氛围,7人认为班里大部分同学爱学习.

总的来看,学生的家庭条件一般,能给学生提供基本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支持,父母自身文化程度不高但是重视孩子教育,对孩子期望很高,给孩子动力的同时也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学校和班级的学习环境很好,学校管理规范,老师要求严格,有一定的班级学习气氛.

2心理量表统计分析

在研究的10名学生中,pRS测验得分情况:60~65分的5人,低于60分的3人,70~75分的2人,最高分73分,最低分55分,平均分62.9分.高中学生身体发育接近成熟,心理发展也趋于完善,得分相对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偏高.

3数学测题分析

测题中设计了7个数学基本概念题目,分别是1,4,5,7,9,13,19题;基本性质题目,分别是6,8,16,18,21题;基本运算题目,分别是2,3,10,11,12,14,15题;基本技能题目,分别是17,20题.测试完成后,通过追述口语报告法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其概念理解、应用时的心理活动过程.

测题包含的概念有集合、充要条件、定义域、对数、反函数、直线的斜率、增函数.半数被试学生不能完整表述出陈述性概念.通过前面pRS研究发现被试学生记忆力弱,回忆不出或联想不到邻近定义性特征,学生在概念激活阶段不能激活概念网络.学生对陈述性概念的理解只是达到了能和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的水平,没有形成自己的概念系和概念域,没有完成数学概念的图式化.研究还发现学生语言表述能力与数学概念的表述和确认存在相关性.在概念学习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保持,造成精致或检验的缺失,从而不能形成数学概念图式.

研究发现学生能较好地完成运算性概念测题.这说明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概念中的程序化内容.但是也存在学生以自己的程式理解运算性的概念的问题.学生在测题中和访谈中会出现自己想当然的概念,这是学生在概念形成中产生的错误的或片面的概念理解.学生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地域差异和个人生活经验具有具体性和特殊性,学生从具体经验化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会出现概念理解的偏差和片面性.另外有的学生会对概念作自己认为正确的推广,出现了“合理性”错误.

从基本性质题目的测试结果发现,被试学生概括水平偏低,在观察一道题目或问题时联想不到已有的定理性质,在比较题目和已有定理性质时不能抽象出共同的原理方法.

在基本运算题目上,被试学生完成较好.高二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逻辑运算,能处理复杂的言语问题、假设问题或涉及未来的问题,能够理解因果关系,并根据辩证逻辑的规则,进行不依赖于内容的纯逻辑形式的运算.

基本技能题目选自课本例题,为两道应用题,其中两人给出了完整解答,其余都不能从中抽象出数学语言.学生在认知结构和已给信息上缺乏分析能力,数学建模意识和能力不足.在应用题中,与数量关系无本质联系的数量和实物干扰着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和对数量关系的分析.

五、结论

家庭教育学的概念篇10

关键词:健康新概念;公民素养;生物学;课堂;家庭;社区

健康是永恒的话题,是人生的第一财富。长期以来人们把健康理解为“不生病”,只有在感觉到健康有了问题,才去寻医问药。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新概念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其核心是由消极被动地治疗疾病变为积极主动地呵护健康,由治疗躯体性疾病发展到治疗心理性疾病、社会性疾病、道德缺损性疾病等。

如何实现和转变新健康理念呢?要真正落实好新课标提出的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健康教育落实在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对大众媒体的调查结果突出地反映出社会对生物学教育需求集中于人类的健康,所以生物学课程的内容也做了很大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和日常生活对生物学教育需求的增加。教师要精心组织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接受并形成良好的健康态度和生活习惯。

以下是我在生物学课堂上针对健康教育开展的教学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资料。如,在第5单元第15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以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知识为依托,要求学生理解遗传病和优生优育的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常见的遗传病,如,白化病、色盲、血友病、先天性聋哑和先天性智力障碍等,了解这些遗传病带给人体的痛苦和危害。在此基础上我重点强调遗传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近亲结婚,这样学生就有了劝阻自己及亲朋好友近亲结婚的强烈意识和正确的观念。(2)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在“感知信息”的教学中,我将“养成良好的用眼用耳习惯”作为一个教学重点。(3)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传染病”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讲述自己生病(流行性感冒)的痛苦经历,引导学生以此展开探究。(4)专题讲座。如,青春期卫生讲座(男生、女生分开)。(5)利用学校橱窗,开展宣传活动。如,“的危害、拒绝”专栏、“预防艾滋病”专栏、“春季传染病预防”专栏等,全校师生都从中受益匪浅。

二、让健康教育走进家庭

根据近几年来我国有关健康教育的学术论文,专家认为社会公民的健康教育水平有待提高。培养青少年具有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的素养是生物学课堂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同时我们还要让我们的青少年成为每一个家庭的健康教育宣传小能手,让我们的每一个家庭都重视健康。

就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培训的家庭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有:(1)家庭环境卫生。室内干净整齐,物品分类摆放,请开窗通风。(2)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作息时间要有规律,保证充分的睡眠;不吸烟,不酗酒;合理膳食,注意食品安全,不吃垃圾食品等。(3)加强体育锻炼。家庭成员要按年龄和作息时间的不同进行有规律的锻炼,同时要防止肥胖等。(4)防病知识。常见疾病的预防,不滥用抗生素,有病及时看医生,家庭急救常识,建立家庭小药箱等。(5)特殊人员(老人、小孩)。注意小孩的饮食安全,如不要过早吃花生等大颗粒食物。多关心老人,尤其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家人要有急救常识。

三、走进社区,共同普及健康教育

通过网络查阅和走访附近社区,得知每个社区都有周密的健康教育计划,并且结合季节、性别、年龄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以下是学校附近社区的健康教育计划:(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2)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乙型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的健康教育。(3)普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卫生科普知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4)利用“爱卫月”“科普宣传周”进行卫生法规、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5)宣传卫生常识、“慢四病”的防治等知识。(6)利用活动室等健身场地,定期开展老年健身、赛等活动,组织开展秧歌表演、健身晨练活动。(7)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组织妇女体检。(8)做好青少年的健康教育,配合学校组织开展寒暑假公益活动、法制教育工作计划、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卫生保健教育等活动。

从中我高兴地看到社区也是很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教育,也很乐意和学校配合,一起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利用寒暑假走进了社区,开展多项有益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