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微课的内涵与特点十篇微课的内涵与特点十篇

微课的内涵与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6:10

微课的内涵与特点篇1

【关键词】自主学习微课程设计原则

web2.0时代的交流和学习呈现快捷高效的特点,以“微博”为代表等传播媒介工具不断推动着“微”标签的不断蔓延,“微电影”、“微音频”等新名词不断涌现。这些“微”事物不断地挖掘者可被利用的零碎时间,人们的交流或学习方式正经历着一场“微”革命。

“微课程”的概念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作为被冠以“微“标签的产物,其体现着“微”的短小精悍特点:短小精悍的时间、知识、内容等等,有利于学习者利用琐碎的时间,随时随地地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体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学科教育中,“微课程”尚未有明确的定义,这常常引起了设计者和开发者对于“微课程”概念的不当延伸,误认为任何与学科课程相关的短视频就可以称作“微课程”。

在学科领域中,“微课程”应体现学科知识以及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然而也并不意味着“微课程”需要像学校课程教育那样必须在课堂上进行。相反,在根据学科知识体系的条件下,应该发挥“微”的特长,挖掘学习者可利用的零碎时间,让学习者自主地选择时间、地点学习,形成自主学习模式的学科微课程。

以下本文将论述对于自主学习模式的学科微课程的三点设计原则,分别是1)紧扣学科特点;2)适当地选取和分解知识;3)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设计和分析,以期为学科微课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一、紧扣学科特点,让学科微课程具有使用价值

学科的特性决定了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学科微课程也并不例外,其设计与开发也充分地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否则将会脱离学科,失去了使用价值。如何做到以许可为依托?应该从学科的内涵、培养目标和实际教学内容作考虑三个方面考虑。

首先,学科内涵是该学科的知识体系中最本质的内容,体现着该学科学习养成后的内在涵养或素质;其次,学科的培养目标是该学科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自身教育对象和教学环境的特点,按照学科教育目的制定的,其本身体现着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环境三方面因素;最后,学科的实际教学内容是该学科课程内容的直接体现。

可见,学科内涵、培养目标和实际教学内容体现了学科从建设到落实的特点,故笔者认为,学科微课程应该以学科内涵为依托,以培养目标为主线,以实际教学内容为依据,才能切实做到紧扣学科特点,发挥使用价值。

二、适当地选取和分解知识,让学科微课程“微”得有道理

微课程之所以能做到“微”,除了在表面上的时间短,实质上更是指紧抓某个知识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划分和选取知识点以形成微课程,因为这样做会造成课程内容指令破碎,违背课程的整体性以及系统性。

笔者认为,要做到适当地选取分解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依据入手:1)要充分考虑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根据它们的难易程度,按照教学要求合理地划分选取;2)要考虑学习者的出发点,充分了解学习者学习准备情况,包括是否具备学习该内容的先验知识、认知能力等。做到根据学习需求选取知识点或提炼教学内容。3)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分析学科知识外所需的从属知识和技能,把这些知识或技能合理的划分选取,形成微课程。

三、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科微课程顺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

自主学习模式的学科微课成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此,其设计与开发必须考虑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真正做到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合理自主地选择时间、地点、内容来学习。而另一方面,作为自主学习模式的课程内容,应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习支架,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巩固。除此之外,课程应该尽量做到把复杂的知识利用简单的图画展示,使其变得简单易懂,富有趣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案例分析

微课的内涵与特点篇2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法;内涵;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一、前言

随着微课程在我国学校领域的实验应用,一些教学成果开始逐步增多,微课程正逐步成为推动我国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推动微课程发展,深度把握和分析当前微课程教学法的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微课程的未来发展特征,成为学校教育学者的关注点。

二、微课程教学法内涵分析

1.微课程教学法的定义

由于微课程教学在国内开展时间不长,开展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在教学法定义上尚没有形成统一,笔者通过阅读相关研究,认为微课程系统中,主要由教师、微课程音视频、学生以及教学共同组成,其中,教师利用各种音视频技术,针对某一精准、短小知识或技能进行微课程设计,主要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摆脱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学形式。微课程教学法需要根据教学应用技术、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环境进行灵活开展,微课程教学法可以总结为利用“云计算”技术,通过自主学习、配套学习以及课堂教学创新三大模式,实施微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微课程教学法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环节:教师教学、学生自学。教师教学重在引导,帮助学生研讨理解学习内容,学生自学重在学生自己对教学知识点的掌握。这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灵活的选择开展比例与顺序,这样有利于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同的时空环境下提升自我。

2.微课程教学法的结构

微课程教学法的结构一般来讲主要包含课程开发、实施、评价、推广四个环节。

微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是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前,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与微课程制作。目前,最常见的开发方式是通过手机、ppt、ipaD等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音视频制作。根据微课程资源的性质不同,可以将微课程资源开发分为精讲类、实验探究类、操作示范类、游戏类等。

微课程教学法的实施主要包含自主学习与教学引导两个阶段。在自主学习阶段,教师需要以任务单的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好个性化学习,帮助学生在自控时间、内容进度的基础上,有效转化教学目标为自身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这个环节上,重点在于解决学生因个体差异无法统一授课,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对传统教学思维和习惯进行反思与创新,以适应微课程的实施。在教学引导阶段,教师主要是通过微课程学习检验、讨论与分析、成果展示等形式实现课堂教学,深化学生对微课程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微课程学习情况有清晰的把握,善于在难点与重点上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训练、提升,帮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微课程教学法的评价对于推动微课程教学效果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微课程教学法的评价主体具有多元性,以学校、教师、行政组织、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组织对微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课程教学效果、学生素质发展、教师教学能力等进行多维评价,能够有效反映微课程教学的成效,并根据表现出的问题采取针对性解决方案,以完善微课程教学。

微课程的推广对于整个教育领域的教学变革以及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一方面能够有效转变教师对微课程的认识,提升教师微课程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外交流,获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展示为课程教学效果,并对微课程的薄弱环节进行调整与创新。

三、微课程教学法发展特征分析

微课程教学相比传统教学,在教学形式、内容、方法选择上都有很大差距,在实施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但由于微课程教学在推动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微课程教学仍然需要进一步实践与发展。基于当前微课程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法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微课程教学法在发展将会呈现以下特征。

1.重视自主学习定向设计

微课程面对的教学对象具有多元性,而微课程教学又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注重通过定向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学习。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微课程教学发展将会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定向设计。定向任务根据学习目标、内容、学习对象等要素的不同,设置任务梯度、难度、角度等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定向任务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更要注重学生通过任务引导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因此需要教师对微课程教学有更深层的认识,充分把握微课程自主学习设计环节,在每个环节点上突出任务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此外,注重微课程教学法自主学习定向设计有利于教师对微课程有更深的认识,为了满足自主学习设计需要,教师需要涉猎更多有关于微课程教学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微课程教学水平。

2.重视多元微课程对象

微课程教学将更加注重多元性。微课程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灵活性,教学对象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等限制开展自主学习,在多元需求背景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需要针对多元对象深挖微课程教学法。一方面,教师开发微课程教学法将会更加注重主体知识与辅助知识的结合,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将更加注重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群体等要素的考虑,体现人本教育理念,促进不同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3.重视微课程平台管理

微课程教学法将更加注重平台管理,随着微课程教学的发展,各类教学方法层出不穷,需要有统一的平台进行管理。一方面对现有的教学法进行评析管理,以学校、教师、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评价组织可以对平台内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进行有效性评价,以促进现有教学法的提升。另一方面,促进教学法资源库的丰富,通过平台交流,集各类创新思想、方法于一体,便于共同讨论出更加适合学生自主有效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方法资源库。

参考文献:

[1]翁小洁,靖国平.论微课程教学中的自组织学习[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2.

[2]马九克.微课程及微课程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9.

微课的内涵与特点篇3

关键词: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

在移动互联高速网络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微课程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大量研究证实,微课程可通过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计、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此外,微课程还可作为教学辅助资源,通过将课程相关配套资料放进校园网服务器共享目录中的方式,可为学生学习资源的寻找提供便捷,帮助学生解决资源寻找障碍,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面对不断发展的微课程教学,教育领域现行的教学模式将面临着巨大挑战,以微课程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势必会给传统教育教学带来系列变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只有掌握正确的改革方向才能确保改革的效果。为此,本文以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出发点,就微课程的计及应用过程中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分析。

1.微课程内涵及特点

微课程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一位学者与2008年提出,指将教严格筛选和界定后的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支撑教学音频或教学视频的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课程,微课程具有切入点准确、课程容量小、学习方法灵活、问题核心集中、应用途径广泛等优势,不仅使用与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同时还适用于网络在线教学,极大的拓宽了教学途径。从微课程特点来看,微课程教学具有微时间、微含量、微容量等特点,具体而言:①微时间。微课程所录制的视频长度通常在8-10min之间,课程时间较短。②微含量。微课程的核心在于对某一学科的具体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进行解决,因此所涵盖的教学内容较少。③微容量。微课程主要利用微课视频以及与其相配套的微课件、微反思、微评价等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上述资源容量均较小,综合不过几十兆字节。

2.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微课程应用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提升学习者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但就现目前的应用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对微课程的开发及概念认识不到位、课程设计不合理等,使得微课程的应有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程的发展核心应当是以课程教学内容为主,创意的教学形式为辅,但部分学者、教学在设计微课程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为了“微课程”而“微课程”的情况广泛存在,部分学者或教师设计微课程甚至只是为了应对改革或参加比赛,导致微课程教学流于表面,不仅未能增加课堂效率,反而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3.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3.1课程设计从内容入手

在微课程教学中,视频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展现,同时更是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以及知识点的融合。为更好的发挥微课程在提高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质量中的应有之义,首先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观念,在设计课程、制作课程视频时做到从内容入手,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论文写作为例,在设计课程之前应当对学生当前的word软件应用水平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制定微课程视频,确保视频涵盖大多学未掌握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通过观看视频掌握word写作基本操作并运用软件完成论文格式设计。

3.2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形式

不同的课程形式往往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为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应当以学生兴趣为基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形式。以论文目录生成操作为例,教师可采用引导式课程形式,首先,教学开始之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然后将目录生成分为几个步骤,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并在反复练习中提高操作的熟练度。

3.3增进交互性学习体验

微课程教学主要以新颖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完成更高效率的教学效果,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微课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其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军更加直接、明了。在微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增进交互性学习体验是确保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故教师在设计微课程时,首先应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设计交互型场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其次,加强对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视程度,设计相应的可涵盖远程互动交流的教学环节,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便捷和实效的学习支持服务。

3.4加强教学工作总结

定时对微课程教学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计划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是微课程教学提升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在微课程教学完成后,应当及时做好总结工作,结合学生意见以及存在的不足来调整设计方案,以更好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4.结束语

微课程是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当以及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为出发点,结合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进行课程设计。但同时要注意到,作为教学领域的新生事物,微课程教学在现阶段的应用中还存在不足,究竟适合哪些教学场景还有待探讨、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提高有哪些有益之处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孙慧霞.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5):118-119.

[2]赵明.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5,(34):108-109.

[3]米娜娃买买提.浅谈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7,(2):77-77.

[4]周华.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电子制作,2015,(10):128.

微课的内涵与特点篇4

摘要: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以及教育资源的开放,微课对人们的终身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课”作为一种在线视频,以短小精悍、便捷灵活占有优势,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心智比较成熟,在学分制下更容易利用丰富优质的微课资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满足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微课;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184-02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自主学习思想的倡导者认为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激发学生的思维。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以及教育资源的开放,微课对人们的终身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课”作为一种在线视频,因内容短小精悍、主题突出、针对性强,使用便捷灵活而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二、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

1.自主学习的界定.自主学习是学生参与的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美国Zimmerman和martinez-pons[1]提出自主学习就是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方面积极参与,及时反馈学习活动,监控学习效果;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强调自我意识、内在动机和外部激励,并建构了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2];周丽等则将自主学习界定为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过程[3,4];本文将自主学习界定为自主学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教育者和环境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自主学习能力的界定.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叶爱英等[5]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具有能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包括阅读能力、质疑能力、立思考能力、元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自我调节。

三、微课的内涵界定

微课2008年首次提出,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构建在线视频以供学生学习。国内学者[6,7]将微课定义为: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精彩的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资源丰富、灵活开放、互动以及情境性等特征。

四、微课对本科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普遍实行的学分制为微课教学创造了条件,各专业一般会开设所要求的选修学分两倍的课程供学生选修,学生可依照需求、兴趣爱好和时间,自由选修课程。本科生的年龄一般介于17-23岁之间,具有开展自主学习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自我意识已基本形成,具有一定的元认知能力,教师可有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微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围绕某个学科的知识点开展教学,并采用图文音并茂的表现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可以独立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可使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

五、微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微课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微课的设计与开发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合理的设计。

1.布置学习任务单.本科院校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规划能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师应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可帮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内容、目标以及方法等。教师将学习任务单在微课中展示,让每个学生根据教师教学的要求,明确应掌握的知识点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单应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资源链接及困惑与建议。教师在上课前检查学生的“微课”学习任务单,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利用微课自主学习的习惯。

2.创建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载体。在制作微课时,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创建以问题性情境为主要内容的微视频载体,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究、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恰当的“问题”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不但能深化知识,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3.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自我激励能力.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3]。优质的微课资源需要优秀的老师来设计制作,优秀教师的思想、言行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和内容的针对性,让学生有强烈的动机去学习。

4.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加工能力是学生在微课学习中根据学习计划自主学习教学视频、参与学习讨论、完成学习任务等过程中必备的能力。微课学习中,学生必须具备两个层次的信息加工能力:一是熟练操作网络学习平台的技巧,这是技能操作层次的能力;二是自主学习活动中对学习信息进行加工的方法、策略,这属于方法层次的能力。为充分发挥微课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掌握信息加工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5.设计制作优质的微课资源.设计制作优质的微课资源需考虑三个方面:选题、内容的设计和视频的制作质量,其中选题最为重要,好的选题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课内容要多样化,涉及不同学科,覆盖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同时要实现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制作精良的微课能吸引学生观看微课的兴趣。制作高质量的微课需要注意镜头丰富、声音和画面清晰,给学生视觉享受。

总之,“微课”是一种符合教学模式创新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学资源,广大师生应充分认识其独特优势,将“微课”教学资源开发作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ZimmermanB.J.&martinez.ponsm.Constructvalidationofastrategymodelofstudentself-regulatedleaming[J].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88,(80):284-290.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69.

[3]周丽.精品课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4]杨培霞,安茂忠.论高校学生自主学习内涵及逻辑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32-34.

[5]叶爱英,徐瑾,丁敬敏.南洋理工学院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12,(7):1-4.

微课的内涵与特点篇5

【关键词】移动学习;小学英语;视频资源

一、移动微型学习理论的内涵

mobilemicro-learning即移动微型学习,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型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它结合了移动学习和微型学习的特点,指借助移动设备利用任何碎片化的时间在任何地点处理或学习精短的知识内容。

国内的陈维维等在《移动微型学习的内涵和结构》一文中指出,移动微型学习具泛在性和交互性特点,泛在性表现在这种学习活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互性表现在学习者与专家或网络服务器之间存在着信息交换。河南师范大学的张豪锋在《移动微型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中指出,移动微型学习中的学习者脱离了正常的课堂环境,他们所处的环境可能嘈杂、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学习内容的设计在量上必须短小且有实用性、持续时间必须短暂。

综上,移动微型学习的特点包括: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不限、学习内容短小且实用、学习方式具交互性。

二、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们记忆能力的大好时机,又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如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石,那么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就会容易很多。英语是一门语言学,在小学阶段是不可或缺的。很显然,小学英语词汇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陈红梅老师在她写的小学英语单词教学“四步走”中提到著名的语言学家里弗(River),那么语言学家里弗(River)也认为学习外语的关键是要掌握足够的词汇,没有了词汇也就没有了能够学习外语结构框架的最基本的顶梁柱。

那么小学阶段英语词汇学习又具有哪些特点呢?第一,英语词汇学习的灵活性;符合小学阶段学生们学习的个性,大多数学生们学习英语单词的灵活性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比较爱动,你让他规规矩矩地,他们反而会忍受不了多大一会就坚持不住了,他们需要经常不断地改变小环境,他们有新鲜感和好奇心。第二,英语词汇学习的广泛性;考虑到英语词汇与现实生活的相结合,应该让学生们随时随地的接触到更加广泛的信息,进而学习更多的词汇;第三,英语词汇学习的实用性;英语词汇的学习应该更加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真正起到学以致用。

三、小学英语微视频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

英语单词微视频的设计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首先,内容上抓住了学生最感兴趣的片段;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是一味的地使用教材,用这种很单一的方式去让学生们学习英语单词,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降低,而兴趣是最重要的老师,如果学生丧失了学习英语单词的兴趣,这种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其次,微视频的设计考虑到了知识的迁移;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双重收获。最后,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热点信息与英语结合起来成为视频资源的内容,并且学生能够有自己的自主性。

除此之外,我们在微视频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当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提高小学生的记忆能力;第二,照顾到学生们的个别差异;第三,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开放性;第四,素质教育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这也正好符合了河南师范大学的张豪锋在《移动微型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中指出的移动微型学习中的学习者脱离了正常的课堂环境。在视频资源设计的多种环境下学习英语单词肯定要比单一在课堂上学习英语单词效果要高,而且具有趣味性。视频资源也正是移动学习中小学英语单词学习资源的核心部分。所以,我们要不断打破思维创设出适合小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视频资源。

四、微视频移动学习与美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相接轨

英语微视频移动学习的设计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和学习理念,学生们通过微视频在家或者在任何一个地方就可以学习知识,而这些微视频的制作就是通过现代技术的支持才能实现起来的。国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影响深远,翻转课堂就是借助现代技术的支持使学生们可以在课下学到新知识,进行知识传授,而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内化。移动微型理论正好支持了这个教学模式。制作的微视频就是让学生们在课下随时可以学习新单词,然后在课堂上可以进行指导,练习,巩固。

但是国内中小学课堂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不是很多,为了能够使得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们带来更好的学习效率,也为了能够使得教师们有一个好的教学,目前,微视频学习资源已经成为一种宝贵财富。该视频资源也可以使得课堂的内容永久保留,可用作以后的复习,可以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得到个性化的教育。

五、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希望能够制作出更加适合小学阶段学生们学习英语单词的微视频,使得学生们在有利的学习环境中随时随地的学习,尽量满足学生们的学习口味,从而让学生们的学习有突飞猛进的增长。那么微视频学习资源在某种程度上也实现了素质教育,不仅让学生们学会了知识的掌握,也适当的培养了学生们的人文和情操,实现了关怀性的教育,即所谓的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其实,在教育的过程中加上通识教育的理念,那么最终就会形成专业教育。而这样的专业教育从人的受教育的开始阶段就应该有。而该视频资源的开发应用正好结合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通识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陈莉斯,王耀晖.移动微型学习理论指导的英语单词记忆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09).

[2]陈翠娥.移动学习资源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黄坤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07).

[4]焦玉海,于方军.moodle平台在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2).

[5]王芳.翻转课堂,未来课堂教学模式[J].中小学电教,2013(03).

[6]陈维维,李艺.移动微型学习的内涵和结构[J].中国电化教育,2008(09).

[7]张豪锋,朱喜梅.移动微型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1(04).

微课的内涵与特点篇6

关键词: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微课在国内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认同,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实际中,这与移动技术、视频压缩与传输技术、移动终端等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是密不可分的。另外,在“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学习以及非正式学习的理念指导下,学习者更倾向于采取符合自身的学习方式,以实现学习目的,这就为微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微课的内涵

国内学者对微课的研究有不同的阐释。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利用流媒体,将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内容“简短、完整”地呈现在学习者面前,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1]。广东佛山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老师指出:“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而微课的焦点是“微视频”,同时包含相关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2]。焦建利教授将微课的目标锁定为某一知识点,表现形式侧重“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3]为主。专家尽管对微课研究的视角和应用的方向不同,但有其共同的特征:即微课是目标单一、用时短暂、内容集中、结构紧凑、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教学活动。

二、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的教学设计

良好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更好地指导英语课程微课开发教学资源。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的教学设计应从教学目标、学习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媒体选择等方面进行设计,以确保微课程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1.教学目标的制订

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0月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因此,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的教学目标要按照基本要求,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分解并制订具体而细致的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2.学习者分析

制订适合职业院校学生英语发展的教学目标,不仅要了解英语课程微课的教学内容和媒体使用形式是否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还要对职业院校学生是否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准备情况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开展微课教学。

以我校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数控技术英语微课为例,在设计课程之前,考虑到选课的学生以数控专业大二学生为主,在完成一年的基础英语学习后,在后续课程数控技术英语学习中,他们已经掌握机械制图、公差、数控基础等专业知识,同时还经历过校内实训,下厂实习,学生对未来岗位实际工作有一定的认知。因此,数控技术英语微课设计应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对知识点进行筛选,增加一些实践操作环节或是三维动画;同时,教师的英语教学不宜太多、太复杂,应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突出岗位常用的专业词汇和句式;线上客观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精练,提供数控、机械等方面学习的ppt课件和英文说明书的下载。

3.教学内容设计

不是所有的英语课程内容都可以制作成微课,精心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作为微课素材,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1)英语课程中的重难点。如,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定语从句,却不知道如何正确翻译,这个问题时常困扰着学生,这也成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教师在讲解翻译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科技文中定语从句翻译技巧的汇总,如前置法、后置法、融合法等,并分别找到恰当的专业英语例句进行说明和应用。然后教师把每种翻译方法制作成生动有趣的微课,上传到网上供学生下载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

(2)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如对英语词汇的记忆,无论是基础英语还是专业英语词汇,学生在记忆过程中,由于不懂常用的构词法,常出现造词现象;同时也不会根据词根对陌生单词进行推测和判断词义。教师发现学生学习词汇中的易错点时,应进行构词法梳理,将最常用的构词法,如派生、复合、转化等方法通过微课形式逐一录制出来,帮助学生记忆词汇。

(3)专业英语现场实践环节。如数控技术英语课程中,介绍车床机构和功能时,如果让每位同学都到现场去实际感受车床的结构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受课时和教学计划的局限而行不通。所以教师可以预先在车床等机床的现场完成教学内容并录制成微课,然后在课堂上选择播放,或是上传到网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侧重点进行观摩学习,然后将问题带回课堂进行讨论,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4.教学媒体选择

媒体设计决定微课最终的表现形式,其优劣性直接决定了微课的质量。目前微课视频的媒体呈现形式多样,分别有摄制型微课、录屏型微课、软件合成式微课以及混合式微课。

依据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的特点,笔者认为,以实践类型的微课,应优先选用摄制型方式。以数控技术英语微课的实操环节――现场数控机床编程为例:首先,教师针对微课主题“现场数控机床编程”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其次,教师在黑板上将数控机床编程的一些程序列举出来,展开教学过程。随后,到实际的数控机床上进行实践演示,与此同时,摄像人员利用便携式录像机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最后,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后期制作,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另外,以理论为主的微课,择优选用录屏型制作方法,即“屏幕录制软件(如CamtasiaStudio)+ppt”的制作组合。用屏幕录制软件可以完整地录制ppt课件内容,教师只需要按一下“录制键”,就可以完成微课视频的自动录制。对部分细节问题,如间隔太长,时间太短,字幕标题、声音处理、画面镜头变化等问题,可以在该软件中编辑修改,最后合成并输出教学视频。

三、结束语

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的教学设计,要充分抓住学习者的特征,突出职业院校的职业性,重实践教学,确保“够用”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媒体方式,确保微课程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实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这样才能实现“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微课目标[4]。

参考文献:

[1]张一春.微课是什么?[eB/oL].http:///default.php?mod=article&do=detail&tid=37,2013-12-08.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微课的内涵与特点篇7

1.文化导入在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现实制约

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语言的传授,还应该包括文化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西方国家历史地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文化现象,即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而在教学实践中,高中英语课堂的文化导入却受到诸多现实条件的制约。

1.1教学方式的限制

文化导入的内容包罗万象,从词汇到语篇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需要教师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方式,将这些文化现象生动、完整地介绍给学生。然而当前高中英语的教学模式常常是教学方式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所学内容感觉乏味枯燥,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1.2导入理念的偏颇

在高中英语文化导入方面,导入理念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受传统教学理念及自身素质的限制,一些教师在介绍西方某些文化现象时,往往只看到其表面的东西,对文化现象的内涵特别是这种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少涉及,以致学生对一些西方文化缺乏客观科学的分析,要么盲目推崇,要么彻底否定。

2.微课教学在文化导入中的应用

2.1科学选题

教师制作微课时,可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选题。一是教材中常涉及的文化知识点,如古希腊罗马神话及其在现代英语语言中的体现就是微课文化导入的一个重要选题。二是内容丰富但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展开讲解的知识点。例如各届奥运会徽标的设计,不同的徽标代表不同主办国的历史文化。在微课中呈现这些为相同主题设计、体现不同文化内涵的徽标,学生通过其中的文化元素了解世界文化,将会受益匪浅。

2.2查找资料

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是能否制作出高质量微课的前提,也直接影响微课教学效果。确定文化主题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书籍、期刊等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包括文字叙述、图片、视频、音频等不同形式,为制作微课做资料准备。关于收集的资料内容,既要包括对该文化现象本身的权威定义和介绍,也不能忽略其传播演化过程的讲解。例如生活中很多人常用w.C来表示厕所,并且简单地认为这是英语单词“厕所”的缩写,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教师可以以此为题制作微课,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化的变迁。一二百年前英美国家的厕所非常简陋,一般设有水箱(watercloset),所以watercloset的开头字母w.C被常用来表示“厕所”。随着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英美国家早已不再使用带有watercloset的简陋厕所,“厕所”不再是w.C,而是restroom、bathroom、toilet等这些给人以洁净、舒适感觉的词汇。通过微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许多文化现象“追根求源”,充分了解文化现象的内涵和外延,才能避免老外不识“w.C”类似的尴尬。

2.3设计内容

微课教学过程不仅是各种资源的整合,更是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就内容设计而言,教师应使课程既有趣又有学术价值,简短精炼但逻辑清晰有说服力。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思路,对特定文化现象怎么样看,准备在视频中讲哪些内容,就这些方面列出提纲,细化材料,然后提炼观点,精炼语言,并配以文字、图片、视频以及背景等,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和呈现。

2.4制作视频

微课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既要有专业素养,也要懂网络视频技术。在素材准备充分的基础上,教师应精心设计制作视频,做到版面风格统一,图件紧凑,片头醒目,声音字幕清晰。在录制与后期剪辑过程中,注重画面清晰美观,富有创意,对学生有吸引力。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微课教学要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用“你”而不是“你们”来称谓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接受意识。

2.5后期工作

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或微课所在的学习系统,针对微课内容与学生定期互动交流,解答学生疑问。教师也可安排学生在课后对某些典型的西方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自我录制成小视频,上传至学习系统或网络平台,与教师及其他学生讨论评议,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使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更加全面客观,收效更好。

3.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语言文化教学,尤其是文化导入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把微课与文化导入结合起来,可以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微课的内涵与特点篇8

文章将从微课的内涵及特点,微课设计和制作的流程以及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这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微课的内涵及特点

微课既可以正式的辅助教学形式,也可以作为非正式的自主学习形式。微课是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主,辅助于其它教学材料,针对于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概括明了的教学,因此微课是一种目标明确、方法简洁的教学方式。微课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1)目的性,微课是针对于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的课程,目标明确;(2)教育性,微课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人们的知识,开拓人们的视野;(3)共享性,微课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要尽量进行共享,同时也能得到推广;(4)趣味性,微课的形式应该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人们求知的欲望。

2微课设计和制作的流程

微课设计和制作的流程主要包括选题、教学设计、视频制作、辅助材料、上传反馈和评价修改。

2.1选题

微课主要是在短时间内让学习者能够学到某个知识点,因此微课选题往往是众多知识点中的要点、难点或是兴趣点,微课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方面,比如归纳总结、题型精讲、教材解读和技能演示等等。微课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学习者把知识点记住,内容必须简洁有趣,经过修枝剪叶,避免冗长沉闷,这样才能达到灌输知识点的目的。

2.2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的要点就是尽量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也就是说微课的知识点要简明扼要,思路明确,使学习者很容易接受知识点,避免与知识点我关的内容出现。同时在微课教学完成后还要提供适量的练习题,以便巩固所学的知识,练习题可以是多种形式,尽量使学习者能够带着兴趣去做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视频制作

视频的制作是微课的核心内容,只有引起学习者注意力的视频才能让学习者对知识记记深刻,因此微课视频制作要新颖有趣,视频的开始要么开门见山的引入知识点,要么由学习者感兴趣的案例来引入知识点,显然第二种方法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要思路清晰,使学者能够顺利的接受知识点,不被外界所干扰。结尾也要简要总结,加深学习者的印象,但不会给学习者带来负担。总之视频的制作要创新,传递知识点的方法要有效。

2.4辅助材料

除了主要内容之外,微课还有很多辅助材料,例如教学教案、多媒体素材、课后练习等等,这些辅助材料虽然能丰富微课,但过多的话也会给人_种冗长的感觉,因此辅助材料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

2.5上传反馈

微课内容制作好后要上传到相应的网络平台之中,以便学习者能够方便浏览微课内容或是评委可以观看评价参赛的微课作品,上传的微课内容及视频也要符合一定的规范,目前的网络平台五花八门,仍需要不断改善。

2.6评价修改

微课的评价主要从教育性、技术性和应用效果三个方面进行,不仅能达到一定的教育水准,具有一定的应用性,而且对于微课的技术性应用也有较高的要求,通过评价对微课进行修改,从而完善微课内容,使更多学习者收益。

3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

微课视频的制作主要分为一下几种方法:

3.1多媒体讲解型

这种微课视频是通过多媒体工具将图片、文字、视频、动画、声音等同步录制于一个视频当中,之后经过后期处理,使整个视频达到流畅清晰的地步,其中视频中的语言文字可以事先准备好,以防在录制时出现差错。这种视频有一定的制作难度,但也有很高的质量。

3.2屏幕录制型

这种微课视频是将多媒体课间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同时教师对着屏幕讲解,教师可以利用触摸屏或鼠标进行辅助,最后利用计算机录屏软件将这一切过程录制下来。屏幕录制型微课视频制作简单,很容易得到推广,但录制的质量参差不齐,需要在专门的录音房录制。

3.3动画讲解型

这种微课视频是以讲解的声音为时间轴,在不同的时间轴点插入相应的动画、文本或图片,从而形成一种微课视频。仅仅用语言讲解可能会枯燥乏味,但是如果配上生动有趣的动画,那么这个讲解过程讲话引起学习者浓厚的兴趣,因此动画讲解型微课视频具有很高的教学效率。

3.4教学录像型

这种微课视频是利用录像机将整个教学过程录制成视频,它不受地点的限制,既可以在教室、实验室,也可以在操场、风景区,视频中也可以有学生观摩,但这种视频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场发挥能力,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形象。教学录像型的微课视频在电视上也经常能够看到,例如百家讲坛,名校公开课等等,这都是很好的案例。

3.5视频剪辑型

微课的内涵与特点篇9

关键词:高职;精品课程;微生物学;课程建设

《微生物学》是高职生物技术类、制药技术类、食品类、环保类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内容覆盖面广,应用广泛,对于学生的生物学素质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职业能力的迁移均有较大的作用。2007年,《微生物学》课程被遴选为我院校级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项目小组成员分析了行业需求、探索了新的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初见成效,2009年,该课程被评为安徽省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笔者拟以《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为案例,对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的建设进行探讨。

深刻理解内涵,明确建设目标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高职教育层面上课程建设的要求和定位是构建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

我们在深刻理解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内涵的基础上,确定了《微生物学》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即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好的“双师型”结构的教学团队;选用先进、适用教材;课程网站运行良好,课件、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资源丰富,能有效共享,并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与特色。www.lw881.com

《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

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显示器精品课程网站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教学成果展示、资源共享的重要窗口,可以反映精品课程建设水平。首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动画、文本、声音等多媒体的有效组合,帮助学生理解《微生物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其次,课程网站需要精美的包装设计,网页设计应简洁大方,网站风格应尽可能地体现精品性、专业性,还要有一定的活泼性。考虑到《微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心理倾向,在色彩上可以蓝色调和白色调为主进行布局,制造蓝天白云的效果,凸显精品课程网站的美感,从而吸引访问者的长时间浏览,提升网站的价值。再次,要注意精品课程的共享性,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利用网上精品课程资源,彼此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双师型”结构的教学团队是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高职精品课程建设需要在教学内容重组、教学改革、教材编写和教学的具体实施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果没有一支教育观念新、理论水平高、职业技能强的“双师型”结构的教学团队,是不可能成功的。我院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方式建设“双师型”结构的教学团队,积极引导和支持教师参加国家和行业职业技能考试,获取相关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职称,分批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和挂职锻炼,选聘有行业背景的兼职教师加入教学团队。这样的师资力量可以有效地配合和促进教改工作,使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联合或交替授课,“双师”素质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工作任务驱动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是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在《微生物学》课程建设实践中,通过分析我院微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将《微生物学》课程整合成微生物显微观察、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分离、微生物发酵机制、生产菌种管理、微生物生态等六个模块,通过18个工作任务完成教学。在课程教学体系中,每个模块设计的工作任务具体、内容独立、结构简明、重点突出。教师根据模块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及岗位要求,选择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整合。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切实了解知识的价值,从而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在选择和制定模块时,要认真搞好市场调查,充分了解和熟悉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情况,把市场上短缺的、适用的、新的技术和知识及时融入模块,形成既满足市场需求,又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块,使之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起到主要支撑作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是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在《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应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使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地实现“三个结合”,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通过对《微生物学》课程内容的整合,恰当地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使复杂枯燥的理论内容变得简明易懂。主要的教学资源(如教师教案、试题库、实践指导、参考文献、授课录像等)上网,发挥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将传统的“教师、课堂、教材”变为现代的“学生、情境、网络”,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结合微生物技术职业岗位,将微生物技术分解成微生物形态观察、微生物分离培养、菌种保藏等技能模块,由“双师型”教师在校内实验室进行集中的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加深学生对微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要求学生利用学校的啤酒生产实训室,独立完成生产过程的酵母菌种扩大培养、酵母菌数量、出芽率及死亡率测定等工作,教学内容围绕真实岗位技能需求展开,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融合,保证学生有效地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另外,微生物存在于生活实际中,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参与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等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训结合。校外实训是校内实践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与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存在紧密的联系。经过校内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微生物操作技能,然后安排学生到阜阳金种子集团、华润雪花啤酒(阜阳)有限公司、安徽省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强化提高。校外实训由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在实际生产岗位上不仅可加深对微生物生态、微生物代谢与发酵控制等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体验企业文化。

“过程化、网络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是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助力器传统考试在考核内容上以考核理论知识为主,在考核方式上以“终结性考核”为主。成绩的加权计算表现为偏重学科知识的理论考核,轻视实践能力的考核。学生为考试而学,为求较高分数而在考试中作弊,不利于激励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模块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完成每个模块教学后就可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涵盖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除传统的笔试、实验操作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测试、在线答疑、网络论坛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不仅可以有效地监控每个环节的实施情况和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增进与学生的交流,及时验证教改思路是否正确,以便对网站内容进行改进,使网站的资源不断完善,充分发挥教学网站的辅教、促学功能。

高职《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要增强精品课程的“建设”意识精品课程作为课程中的精品,应是高水平的、特色化的和不断创新发展的动态课程。课程组要走出重申报、轻建设的误区,增强“建设”意识,要认识到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要着眼于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高,紧紧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更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师资结构与实验实训设备,提高课程管理水平,切实将高职高专的办学理念贯穿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凸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学校要有政策、经费、待遇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保障精品课程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要以精品课程为抓手,切实改善教学条件为保证精品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每年应安排专项经费加强精品课程教学软件的建设,同时要支持与精品课程相关的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等硬件建设,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完善软、硬件教学设备管理制度,保证学院已有的教学设备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网络访问频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有利用网络的意识,但是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严重不足,仍然较多地依赖教师的课堂知识灌输。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要设计在线测试、虚拟实验、师生交流论坛等板块,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访问频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支持,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使教学改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要搞好精品课程建设,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不能受制于一种标准。在职业教育课程观的指导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要有新思维,新突破,先行先试,突出特色。

参考文献:

[1]李涛,张波,何斌斌,等.国家精品课程《农业生态学》教学网站开发与设计[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22(9):7-9.

[2]李巧平.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4):106-107.

[3]高建新.高职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3):33-35.

[4]熊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微课的内涵与特点篇10

学校品牌建设是学校发展提升的重要阶段性工作,是学校从一般走向优秀的过程。学校品牌建设一般为三种途径:一是依靠学校自身力量进行品牌建设,形成品牌学校,这种途径可以称为内生性途径;二是主要借助外力给以指导和支持,在专家和专业机构的指导帮助下,形成学校品牌,这种途径可以称为外生性途径;三是借鉴外力与发挥内部力量相结合的办法建设学校品牌,这种途径可以称为内外结合途径。实践证明,仅仅依靠外力形成的学校品牌缺少持续动力,要形成持续发展、整体发展、实效发展的学校品牌,必须依靠内生性的学校品牌发展之路。翠微小学形成的“翠・微教育”品牌充分体现了这一过程。

内生性源于挖掘学校内在优势资源并使其得到标志性发展,成为学校品牌的符号

学校教育品牌的形成应基于学校自身优势资源。只有在自身优势基础上生长的教育品牌才有基础和生命力。教育品牌的内生性机制是指要充分挖掘学校自身优势,并使其得到提炼、提升和发展,逐步使其优势成为教育品牌的符号和标志。如有的学校挖掘其育人目标的优势,逐步形成其教育品牌标志符号,像“我能行”教育;有的学校发挥其教育教学过程的特色优势,逐步使其教育教学过程特色成为教育品牌的标志,如“快乐教育”。翠微小学是在充分挖掘其校名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翠・微教育”的品牌,使学校校名深刻内涵成为其教育品牌的标志符号。学校巧妙地将“翠微”一词的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教育目标有机结合,形成了“明德至翠,笃行于微”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品牌目标。“翠”有翡翠之意,是“美玉”之极品。“明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翠”追求的是高远的教育理想,清澈的教育境界。“明德至翠”寓意学校办学目标是“师生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努力进行人格提升,使之达到完美的境界”。“明德至翠”代表至真、至善、至美的道德和理想境界。“微”追求的是细致的教育风格,精进的现实改善。“笃行”源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及“学以致用”“积少成多”和“防微杜渐”的中国哲学思想,反映了注重实践和体验,倡导创新的精神。“笃行于微”寓意学校教育关注基础和细节,践行所学,勇于实践和探究,注重体验,勤于动手,长于创造,“知行合一”的办学行为和育人目标。“笃行于微”是“翠・微教育”实践的方法论和价值追求。“翠・微教育”品牌通过对普通的学校名字的内涵优势的挖掘,形成了“明德至翠,笃行于微”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使校名成为学校教育品牌的鲜明符号标志。这是学校教育品牌内生性发展的典型案例。

内生性发展需要建立师生民主参与的学校品牌建设机制

学校教育品牌内生性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民主参与。学校品牌的建设与发展不能只是学校校长和管理者的工作,更不能只依靠外部专家或专业机构的力量,而应是学校全体教师,甚至是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过程。这样形成的学校教育品牌才有群众认知基础,才有生命力和持续发展力。翠微小学“翠・微教育”品牌的形成就经历了这样的民主过程。首先,学校品牌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学校组织干部和教师共同挖掘学校历史,学习研究现代教育理念,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历史梳理、精确提炼和系统构建后,于2010年初确立了“明德至翠,笃行于微”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加强学校品牌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宣传与研讨,逐步使其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师生认同的教育思想和品牌内涵。如学校每年举办明德笃行《身边的故事》征文活动,使教师日常生活的典型记录逐步提升为学校品牌的行为规范,使“博爱、责任、公平、精进”逐步成为翠微教育品牌的教师发展目标和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年评选“翠微十大杰出教师”,用教师榜样诠释翠微教育品牌。此外,学校每年通过自我申报、自我宣讲、师生投票的程序评选学生“翠微之星”,逐步使翠微的学生“明德”目标――“爱心、责任、尊重、诚信、勇敢、勤奋”融入培养目标之中,形成翠微教育的学生品德标志。

在学校教育品牌逐步明晰后,内生性的民主参与机制还会对品牌内涵的持续发展产生作用。翠微小学在确定了翠微教育品牌后,又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提出“翠”彰显的是“绿的生态”“玉的品质”的品牌内涵。绿色生态意味着每一位师生员工、每一个团队都能够彰显自己的价值,都能够自由交往、自由呼吸;每一个生态元素(人、物、环境)都自由、奔放,并与其他元素自然融合,圆润通透,充满生机和活力,达到质量、境界和品位上的“玉的品质”。学校还进一步提出“微”彰显的是“微的细腻”“润的内涵”,细微中蕴藏一种关爱,温和中蕴藏一种力量,点滴之中透露着深刻与周到,温润之中透露着生长和希望,是一种“微风潜入夜”的无声润化。“翠・微教育”在民主参与中又有了新的发展,使社会要求的科学的“理”与自我价值实现的真挚的“情”融合,实现人本、精细的高位发展。翠微小学通过不断的挖掘教育品牌内涵逐步完善了对教育品牌本质和品质的教育追求。这也进一步体现了学校品牌内生性为学校发展带来的持续动力。

内生性保障学校教育品牌有效落实与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