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跨境电商融资计划十篇跨境电商融资计划十篇

跨境电商融资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3:04

跨境电商融资计划篇1

关键词:跨境电商;核心能力;培养路径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推动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的技术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跨境电子商务不仅冲破了国家间的障碍,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同时它也正在引起世界经济贸易的巨大变革。对企业来说,跨境电子商务构建的开放、多维、立体的多边经贸合作模式,极大地拓宽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大大促进了多边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企业间的互利共赢;对于消费者来说,跨境电子商务使他们非常容易地获取其他国家的信息并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一、研究背景

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传统的贸易形势逐渐被替代,跨境电子商务成了现今的主流,在这种大势所趋下,中国的跨境电商也越做越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占进出口贸易额比例不断提高,从进出口结构来看,出口跨境电商有望延续快速发展态势,从模式看,跨境电商主要以B2B为主,然而B2C的模式也渐渐的发展起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网购成了生活的一大乐趣和习惯,这也促进了跨境电商的发展,同时,跨境物流水平的提高,网络支付环境的改善也促进了跨境电商的发展。据资料显示,2017年中国跨境电商规模将达8万亿、复合增速26%,行业仍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二、跨境电子商务岗位及能力要求

随着外贸企业转型发展和跨境电商的兴起,企业越来越需要大量的掌握跨境电商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但学校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另外,跨境电商是一个新兴行业,学校对跨境电商人才的核心技能还缺乏全面的了解。从对跨境电商企业调研分析,目前跨境电商中的岗位主要有营销类、管理类、运营类、策划类、技术类等。

(一)网络营销岗位

要求具备的能力主要有:(1)熟悉并能运用搜索引擎排名等网络推广手段;(2)熟悉亚马逊、e-bay、敦煌、速卖通等网店规划、交易流程和后台管理;(3)熟悉国外市场情况和运营规则,具备敏锐的国际市场观察能力;(4)熟悉运营策划流程及相关执行、评估体系;(5)具有外文文案撰写能力。

(二)网店管理岗位

要求具备的能力主要有:(1)熟悉跨境电商网店经营管理流程,能研究竞争对手,制定完善的营销策略;(2)熟悉跨境主要交易平台运营环境、交易规则;(3)熟悉跨境主要交易平台广告资源,能熟练利用多种手段进行网站推广;(4)能针对国外目标客户的特点,对店面布局和版面进行持续优化改进;(5)具有较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

(三)网店客服

要求具备的能力主要有;(1)熟悉跨境电商主要交易平台的交易流程,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打字速度快;(2)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了解目标市场的人文风俗,有耐心和责任心;(3)能独立进行网上沟通交流、接受订单、处理订单和发货;(4)能妥善处理售后服务问题,熟悉中国及目标市场的有关法律。

(四)文案策划

要求的主要能力有:(1)比较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活跃敏锐,有创意,有想法,有激情;(2)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熟悉文案工作;(3)能进行跨境电商网络活动策划和文案撰写;(4)熟悉并能运用pS软件。

三、跨境电商综合能力要求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是由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发展而来的,因此,跨境电商综合能力体系是传统国际贸易专业综合能力与电子商务专业综合能力的融合,其综合能力包括:

(一)综合能力

主要是指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主要能力包括:(1)文字应用和国际交流能力;(2)艺术鉴赏和哲学思维能力;(3)历史文化及学习能力;(3)沟通协调与融入职场能力;(4)科学知识及创新能力;(5)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6)全球思维与外语能力;(7)资料整合和运用能力;(8)团队合作和跨领域整合能力;(9)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学习能力;(10)品德端正和诚实守信素养。

(二)专业能力

主要是指具备跨境电商业务处理与操作能力,能力指标主要包括:(1)跨境电商英文文书处理、跨境电商业务处理和国际贸易业务处理等;(2)国际经营与营销能力,能力指标主要包括国际经营管理能力、企业国际营销策划能力和国际营销技巧;(3)国际金融与外汇操作能力,能力指标主要包括基本外汇交易操作、银行会计应用、金融业务处理;(4)数据收集与运用能力,能力指标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操作跨境电商软件能力;(5)法律法规运用能力,能力指标掌握国际经济贸易法律和法规;(6)多元化文化及国际商务礼仪运用能力;能力指标包括了解国际市场上各国的文化差异,掌握国际贸易中的基本礼仪;(7)外语能力,能力指标包括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听、说、读、写,能与国外客户进行商务沟通与谈判。

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途径

跨境电商人才需要扎实专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连贯的语言沟通能力等。进入岗位工作时,就需要熟练的掌握电子商务技能、跨境电商平台操作技能、产品市场定位、市场分析能力、能独自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希望在校期间就能与企业全面接触,企业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得到全方位的培训。从企业来看,他们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跨境电商的基本技能,能独自进行平台操作,因此,企业迫切希望能介入学校培养体系。因此,跨境电商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企业和学校合作完成,通过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使学生在毕业时,就基本具备从事跨境电商的核心能力。由于企业与学校的资源不同,在能力培养方面,双方各有侧重。

(一)校内培养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具备丰富图书资源和综合实训资源,因此,在跨境电商核心能力培养方面,主要注重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始通识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等,培养学生良好人文知识和素养,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通过讲座等形式,开拓学生的视野。利用专业软件,使学生掌握跨境电商的基本技能。

(二)校企联合培养

学校通过与跨境电商企业签订协议,联合培养学生跨境电商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学校可以在培养方案中,把部分实操能力强的课程委托企业完成,使企业提早介入培养计划。在学生进行专业选择后,由企业委派导师,与学校指导老师共同培养学生跨境电商核心能力,学生通过学徒制的方式,在大二时,就参与企业的实际运营,使学生对专业的就业前景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通过企业联合培养,使企业对学生也有充分了解,为企业未来发展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产业升级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策略[J].当代职业教育,2015,9.

[2]梅蒋巧.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特征研究[J].管理观察,2014

[3]郑雪英,赵婷.信息时代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电子商务,2014

作者简介:

跨境电商融资计划篇2

[关键词]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心商务区产业集群京津冀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623(2017)01-0051-04

天津自贸试验区总面积119.9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分别是天津港东疆片区、天津机场片区和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中心商务区2007年启动开发建设,自贸区成立后其功能定位是京津冀企业总部聚集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标志区、创新创业特区和天津市滨海新区核心区,同时肩负着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等一系列使命任务。本研究主要就中心商务区的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一、中心商务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概况

近两年,中心商务区经济保持了迅猛增长的良性态势,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4亿元。中心商务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招商引资工作的有力支撑。2015年以来,在建设自贸区、自创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系列重大利好作用下,中心商务区新落户企业呈现井喷式增长,累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9679家,合计注册资本金2450亿元。

(二)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中心商务区大力发展以金融创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双创特区建设。

1.在新金融产业发展方面,于家堡金融区是中心商务区着力打造的亮点,聚焦发展总部经济和创新型金融产业,目标是建设成为京津冀企业总部集聚区和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金融业支柱地位突出,已聚集金融及类金融机构896家,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租赁、基金、保理、交易市场、资产管理等几乎所有金融细分业态,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8万亿,其中持牌法人金融机构7家,持牌类非法人金融机构38家,创新型类金融企业851家。

2.总部经济贡献也较显著,着力引进跨国型、总部型的销售公司、连锁企业、结算中心和投资性公司,促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全国性大企业区域总部、市属企业集团等一批功能性机构和行业领先企业集聚。华夏人寿、天弘基金、中信金租、敏华品牌管理、民生银行北方交易中心、金城银行、中建八局等龙头企业和总部项目支撑作用明显,是推动中心商务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一批行业内高成长性龙头项目以总部形式落户,包括国内最大的跨境支付企业易支付、国内最大的二手车交易平台车易拍、微信最大的文化娱乐营销与发行平台“互联网+影视文化”、国内最大的商标和交易商中细软、国内知名房地产企业碧桂园北方总部项目,均在商务区设立了运营机构,并逐步将企业总部或核心业务总部转移到商务区。

3.在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和跨境电商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以于家堡地下商业街“环球购”项目为突破口,积极发展进口商品的保税展示交易。来自土耳其、德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一大批知名商家入驻,天猫国际跨境电商体验店、各国特色商品、主题公园和街区汇聚,平行进口汽车展厅开业,已成为自贸区吸引京津冀三地客源的重要载体。致力打造符合区域特色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体系,以发展一般贸易为核心,提供综合跨境业务服务、网购保税进口、海外直邮进口服务和海外仓储、海外清关、跨境清关服务。至2016年9月底,京津冀跨境电商产业联盟成员企业已经达到近百家,涵盖了电商平台、企业自营、服务商、国际物流和第三方支付等产业链多个环节,中心商务区跨境电商生态圈初步行成。此外,中心商务区还整合30个品类的上万种产品货源、20万平方米保税仓、12万平方米海外仓等产业资源。

4.科技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着力引进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物联网、人工智能、节能降耗、资源回收利用等技术支持的研发机构和设备制造企业。加快打造培育一批位于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高成长性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如国内规模最大的肿瘤大数据平台零氪科技于2016年10月正式落户中心商务区。到2017年底,零氪科技有望发展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肿瘤大数据公司。11月8日,中钢集团创新创业基地――中钢科德孵化器在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正式启动,包括全国最大的3D打印设备研发企业多巴科技等在内的首批4家入驻企业集体签约。中钢科德还将联合零氪科技谋划建立部级医疗大数据产业基地。

5.文化传媒创意产业方面,重点推进文化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基地建设,打造涵盖创意、制作、营销、版权交易、衍生品开发的完善产业链条。吸引聚集新闻出版、影视制作、工业设计、数字内容等创意产业资源。在于家堡“环球购”商业项目打造首个航空文化体验项目,实现线上平台与线下体验店联动。未来,旅客可实现购票、候机、休闲、购物“一站式”航空体验。

6.教育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如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和中心商务区管委会共同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正式落户于家堡自贸试验区创始空间。根据协议,天津师范大学音乐和影视学院将依托中心商务区的资源及平台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讲座、文化交流等活动。此外,备受关注的世界名校茱莉亚音乐学院天津分院设计方案正式出炉,并将于近期在中心商务区启动建设。

7.在上述产业发展的同时,中心商务区还在加快双创特区建设,优化提升商涨载体功能,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政策叠加优势,在体制机制、人才引进、国际资金集聚使用等方面先行先试。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14日,商务区已累计落户创新金融、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科技互联网和文化传媒创意等四类“双创”企业3875家,占到同期新落户企业总数的67%以上。自挂牌以来,中心商务区月均新增“双创”企业300余家,预计有44家企业年纳税额将超过1000万元。

二、中心商务区产业集群

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企业入驻不多,世界知名大企业更为鲜见。这与天津自贸区整体的国内外影响力不高有关,也与中心商务区的定位以及自贸区三个片区之间的分工和竞争关系有关。尽管天津机场片区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端制造业和研发设计、航空物流等生产业,但也吸纳金融企业、企业总部等入住,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心商务区形成了竞争,削弱了中心商务区的核心吸引力。

2.“双创”类企业对经济的贡献比较小,创业创新政策体系还需不断完善。“双创”企业大多处于运营开发期,2016年上半年中心商务区企业增加值排名前40名的企业合计实现增加值142亿元,占中心商务区全部增加值的99.9%,其中没有一家“双创”企业。

3.政策执行实施不到位,服务质量及效率还有上升空间。目前自贸区《总体方案》90项分解任务已完成57项;两批175项制度创新举措有141项已落地实施,尚有34项没有实施;“金改30条”的政策落地70%。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政策实施不到位问题。在执行过程中有时过于教条,政府服务不够灵活,对政策理解不深入,错失了一些引资机会,服务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4.金融发展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创新金融可以分为基础类新金融和应用类新金融。基础类主要有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债券、基金、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类。应用类主要有民生金融、科技金融和产业金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这两个领域未来发展极具潜力。

5.进出口贸易连续负增长,外贸潜力特别是对日韩贸易没有发挥出来。2015年中心商务区对外进出口总额为17亿美元,比2014年大幅下降30.8%。2016年上半年,中心商务区进出口总额为4.32亿美元,比2015年同期的8.37亿美元48.3%,只完成全年计划的24.5%,其中出口完成全年计划的23.1%。中心商务区外贸额的大幅下滑既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日韩贸易发展潜力挖掘不足,也与国内经济增长减缓密切相关。

6.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设施还不完善,生活居住环境质量有待提升。目前中心商务区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配套还比较缺乏,医疗机构进驻较少,生活便利化水平较低,文化产业处于初期发展中,尚无法全面满足居民物质及精神生活的需要。

三、推进中心商务区产业

培育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天津自贸区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三至五年的改革探索,将自贸区建设成为贸易自由、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高端产业集聚、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园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结合中心商务区的总体定位,针对上述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特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将自贸区各种政策执行实施到位,并使总体服务质量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为各类机构加速向中心商务区聚集、开展业务创新创造条件。继续推动商事登记标准化,形成具有商务区特色的市场主体登记标准化操作规程。优化完善市场主体登记网上预约预审系统,提升整合有限公司、外资、合伙企业设立网上申报与变更功能,逐步实现商事登记全部网上办理。同时加快行政审批的效率,进一步深入探索“多项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第二,在重视招商引资促进各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努力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设施,提高中心商务区居民精神物质生活水平。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提高配套,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的财政投入。要加快于家堡二期、响螺湾、天碱商业区和东西沽四大片区开发,谋划布局一批新的教育、医疗、商业、文化、住房等配套项目,推动区域配套环境不断提升。

第三,深化金融创新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扩大业务开放,深化与海内外金融机构和专业机构的合作,促进金融创新产业的发展。中心商务区应借助创新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并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转型,构建创新金融鼓励政策体系。以首都金融企业、金融资产、金融业务、金融人才为金融招商的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央企产融结合示范基地和资产管理业务创新中心、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心、保理产业聚集中心、保险业创新中心、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等“一个基地、五个中心”建设。

第四,推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改革,进一步挖掘跨境电子商务的潜力。要加快拓展“单一窗口”服务功能,加强“互联网+”应用,发挥“双自”联动优势,进一步提升商务区投资便利化水平,促进京津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的首都优质资源向中心商务区转移聚集。加快apeC绿色供应链天津示范中心建设,探索发展更多的新型贸易业态,同步建设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尝试贸易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要进一步丰富提升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的形式和种类,建设完善一体化的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优化提升“1+1+1”跨境电商产业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组建龙头企业“走出去”服务联盟,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出海并购全球核心资源,推进金融服务、服务贸易、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

第五,在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还要致力帮助驻区其他企业解决好融资、市场、用工等方面的发展瓶颈和现实问题。对于国有企业,积极落实国家和市区有关深化国企改革文件精神,理顺集团系统企业管理体制和投资运作关系,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集团化管理、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对于那些对中心商务区经济贡献较大的驻区企业,要切实做好服务,保障企业平稳运行。针对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成立专门团队,帮助其对接各方资源,尽快成长壮大。

第六,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应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切实落实相关政策,激发中心商务区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完善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努力引导扶持已落户众创空间不断提升服务孵化功能,打造专业众创空间,大力培植各类创新载体,推进众创空间转型升级。研究制定一系列新的政策举措,加快形成具有中心商务区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双创政策体系。着力塑造崇尚创新、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京津冀众创联盟的作用,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创新创业资源跨区域流动。

第七,注重鹇孕孕滦瞬业的培育与发展。中心商务区应结合产业集群发展情况与自身功能定位,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外开放,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参考文献]

[1]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R]

[2]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R].“关于中心商务区经济发展和规划相关情况”的报告.2016(10).

[3]《2016上半年中心商务区统计月报》[eB/oL]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官网

[4]李迅雷.“新金融”发展的趋势与策略[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9-10.

[5]张m,王艳红.浅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对策[J].天津经济,2014(6):5-9.

investigationonindustrialClusterDevelopmentintheCentralBusinessDistrictof

China(tianjin)pilotFreetradeZone

wangYanhong,mengGuangwen

(tianjinnormalUniversity,tianjin300387)

跨境电商融资计划篇3

(1.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86;2.武汉荣昌仁和会计咨询服务(深圳)有限公司,深圳518100)

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支付平台的多样化,电子商务有了飞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电子交易平台聚集起来的个人、企业以及涉及行业范围越来越大,除了传统交易中的买卖双方外,第三方机构如金融、物流、政府机关等主体也逐渐参与到该系统中。这些参与者与主体之间既竞争又相互合作的复杂关系逐渐发展形成了形成纵深经济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政府作为该系统的参与者与引导者,在其中也发挥着越来越独特的作用,本文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对辽宁省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政府在辽宁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根据自己角色,从电子商务发展的规划设计、相关政策的引导以及市场监督三个方面为辽宁电子商务的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政府角色;金融;物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234-03

2015年1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的会议记录中涉及到阿里巴巴旗下淘宝销售假货等问题,1月30日,美国罗宾斯·盖勒律师事务所以阿里巴巴涉嫌证券欺诈为由,正式向美国纽约南区法院提起集体诉讼,a有法律界人士表示,这次的集体诉讼和1月28号国家工商总局的白皮书有关。阿里巴巴的“多事之春”从另一个方面,引发了政府在电子商务以及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发展方面角色问题的广泛探讨。

一、电子商务及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我国《电子商务基本术语》(GB/t18811-2012)认为:电子商务是指以电子形式进行的商务活动。它在供应商、消费者、政府机构和其他业务伙伴之间通过任一电子方式(如电子邮件、报文、万维网技术、电子公告牌、智能卡、电子资金转账、电子数据交换、数据自动采集技术等)实现标准化的、非结构化或结构化的业务信息共享,以管理和执行商业、行政和消费活动中的交易。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概念较电子商务复杂许多。1935年,英国生物学家坦斯利(a.G.tansley,1871—1955)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他认为由生态系统是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构成的有机自然整体,包括整个生物群落和其环境中的一切物理的化学的因素。在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下,外来能量输入并在系统内传输、消耗和转化,从而形成生态系统复杂的反馈联系,使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自动控制的能力。1993年,美国经济学家詹姆士·穆尔将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商业发展相结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次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他认为商业生态系统是以企业和个人相互作用为基础而形成的经济联合体,是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市场中介、投资商、政府组织、消费者等组成的共生群体,这些个体在一个商业生态系统中各司其职,但又相互依赖、相互竞争。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则是在传统商业生态系统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企业、组织和个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价值增值的商务生态系统。

本文以钟耕深、崔侦珍(2009)以及邓倩(2013)等人的研究为基础,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核心系统、支撑系统和外部环境系统。具体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政府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主要处于支撑位置,同时,为外部环境系统提供引导和辅助。

二、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的政府角色

在当前的形势下,政府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发展中充当的角色主要有以下三项:

首先,政府是电子商务活动规划设计者。这个角色要求政府加强调查研究,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制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组织研究力量进行科学论证,选择适合本国国情或者地区发展实际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构建与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协调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其次,政府充当着电子商务发展铺路人。这个角色要求政府实施公共服务提供职能,具体包括: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培育健康有序的法律、政策、社会文化、经济等社会大环境,如制定和完善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体系等。第三,政府应当履行监督管理职能。这个角色要求政府包括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力度、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及时评估监督管理效果等。

三、辽宁省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发展概况

(一)辽宁省电子商务核心体统发展概况

1.辽宁省电子商务整体发展迅速,交易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辽宁省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3180亿元,同比增长23.0%,高于全国同期(22.6%)的增速。在市场交易规模方面,辽宁省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电子商务在全国占比达到3.2%,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2.经营性网站数量增长较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取得较快发展。目前沈阳、大连、鞍山等地依托专业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建设特色电子商务专业平台。大连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东北参茸中草药材市场等一批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也在加快建设,预计到2017年全省超百亿元规模的将达到10个以上。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辽宁省拥有经营性网站数量为86480个,占全国网站总量的2.7%,主要分为面对终端消费者的2C类购物网站和企业间即B2B类电子商务网站及少量第三方和垂直型平台。

3.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零售业应用电子商务转型步伐加快。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零售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而且影响越来越明显。辽宁省服务业委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网络购物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6.0%,该比值与2012年相比提升了4个百分点。同时可以看到,2013年网购市场增速几乎是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2.74倍。

4.借助政府优惠政策,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2012年5月,浑南电子商务产业园被商务部批准为全国首批、辽宁省内惟一一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借助电子商务发展大潮,以浑南为主,辽宁省全力以赴打造“一个中心、三个基地”,把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电子商务区域运营及服务中心和东北地区电子商务总部基地、区域物流配送基地、电商船业孵化基地。预计到2015年底,浑南将吸引10-20家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全国总部或区域总部,培育10家以上具备全国影响力的本地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500亿元,带动劳动就业人数10000人。另外,于洪区政府也正在筹备建设电子商务和相应配套物流园区;营口、铁岭、葫芦岛市也在分别积极建设或谋划大宗商品、开原榛子和兴城泳装等特色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其中兴城泳装产业已经成为辽宁轻工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标志性产业,形成了一批网上店铺和少数泳装产业平台。

5.地理位置优越,跨境电子商务应用发展领域拓展迅速。依托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优势,辽宁省不断拓展面向跨境贸易的多语种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面向东北亚等周边区域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合作。辽宁电子口岸、大连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设备时代、中国外贸网、速购网等一批跨境电子商务应用平台,正在不断拓展应用领域。辽宁电子口岸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单证处理、报关、退税、结汇、保险和融资等“一站式”服务,提高中小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响应能力。大连迈克集团为中小机电设备企业提供一站式国际贸易服务,被商务部、工信部确定为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中国外贸网2011年正式开通,拥有5000多家会员,具有覆盖亚太、欧洲、美洲、中东、非洲等80多个国家地区外贸统计数据库,为国内外用户提供外贸产品数据的分析和咨询服务。

(二)辽宁省电子商务支撑系统发展概况

1.物流网络逐步完善,服务能力大大提升。现代物流业堪称电商发展的“生命线”,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辽宁省已经具备了雄厚的仓储运输基础,桃仙国际机场物流分拣中心将成为快递运输系统的枢纽,为电商发展提供运输和仓储保障。邮政emS、顺丰、DHL、申通、宅急送等市场份额和网点数量稳步扩大。辽宁省邮政管理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13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14亿件,同比增长47.1%。按此计算,每天完成快件业务量30多万件,由分拣中心、快递网点及快递员送货轨迹构成了一张庞大的快递服务网,为千万企业和网购市民提供服务。目前各大电商已在辽宁省建仓储和物流,极大地提高了商品的配送速度。

目前铁路部门正联合辽宁省构建无缝衔接的“辽满欧”“辽蒙欧”海陆联运通道,为“一带一路”战略搭建高速物流通道。辽宁省港口、口岸资源丰富,铁路路网功能完善,港口集疏能力强大,在构建“辽满欧”、“辽蒙欧”国际大通道中具备良好基础。并且,辽宁有3条连通蒙欧的运输线路,与传统线路相比,运输时限大为缩短。目前,经营口港、丹东港、锦州港改为铁路运输的三条海陆联运通道都能抵达蒙古国或俄罗斯,甚至欧洲腹地,大大缩短了货物的运输时间,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输保障。

2.金融多元化局面逐步形成,跨境支付成为增长新领域。在融资方面,除了传统的金融机构外,2014年辽宁省小微金融发展迅速。全省挂牌营业小额贷款公司674家,当年累计贷款613.6亿元,贷款余额372.5亿元,同比增长13%;信用贷款比例62%。全省融资担保机构408家,在保余额1019亿元,同比增长10.5%;在保企业9100户。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行业发展迅猛,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助力。

在支付方面,目前,辽宁省内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有三家,分别是大连中鼎资讯有限公司、大连先锋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和辽宁新天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现代金融服务业和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方支付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亲民便捷的支付方式。另外,在推动离岸金融产品开发、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开展离岸人民币账户存款、贷款、结算和资金池业务方面,政府加大了对跨境投资和贸易的金融支持,积极推动外汇改革管理的深化,促进对外融资便利化,为电子商务的跨境发展提供支持。

四、对辽宁省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发展建议

(一)作为电子商务系统发展的规划者

1.加快建设多功能电子商务园区,促进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根据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的发展要求,政府应当积极推动各市建设集商品贸易、平台建设、物流配送、融资支持等功能齐全和业态丰富的电子商务园区,吸引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入驻。辽宁省的煤炭、钢铁和农产品资源丰富,政府可以以传统优势产业为核心,将电子商务模式引入传统产业发展,促进大宗商品交易模式的革新,推动大宗现货交易平台的建设。支持有条件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由信息流服务向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综合服务发展。

2.加大对电子商务项目的支持,同时推动中小企业普及电子商务。鼓励中小企业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扶持中小微网站开展B2B、B2C网站发展,重点支持面向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健康、旅游、家政、餐饮等民生服务领域的电子商务网站发展。同时,财政部门可以研究设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加大对引进的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转型升级的标杆性企业的奖励力度。

3.加快电子商务在商贸流通业的应用步伐,努力拓展便民服务领域。鼓励大型商场超市、商品交易市场创新经营模式,开展网络购物和网上批发交易,实现实体商场和网上商城有机结合,促进传统商贸流通方式向现代商贸流通方式转变,同时注重发展社区电子商务,整合购物、缴费、家政、社保、医疗保健等服务资源,构建便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推进社区电子商务连锁超市建设,促进社区商务服务网络化。

4.建立考评指标,将电子商务的发展纳入政府考评范围。辽宁省政府应当制定明确的电子商务统计指标体系,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及通报制度,明确相关的责任。同时将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专业楼宇、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等载体建设情况及有关发展指标逐步纳入对各市政府服务业的考核体系,以评促建,以评促进。

(二)作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铺路人

在物流保障上,将积极引导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融合,互相促进、互为依托,实现物流的信息化、效率化、安全化和电商利益最大化。依托浑南新兴产业园、空港,发挥中储物流、普洛斯物流、苏宁物流等一批知名物流企业的带动作用,集中引进、扶植一批知名快递企业,设立快递中转中心,建设辐射东北乃至全国的电子商务物流基地。

在金融支持上,政府应当继续深入推进金融业重点领域改革,开展产业金融体系建设;完善大连航运金融机构建设、营口港航物流金融创新试验,推动银行机构发展并强化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股份制、城商行)设立社区银行、小微支行。探索互联网金融发展政策措施,创造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环境。沈阳、大连、营口等金融创新试点市,要率先启动研究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筛选培育一批信用基础良好、产品独特、运作规范、风控可靠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另外,围绕电子商务,政府还应当积极培育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工程监理、咨询服务和人才培训等服务企业,积极促进互联网接入、网上广告、网络安全等中介活动,加快推进网络运行产品和安全产品的产业化。

(三)作为市场的监督者

作为市场的监督者,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保障系统内的各项经济活动有法可依依法进行,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监管和控制,保障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首先,政府应当严格实施行业分类监管,充分发挥相关协会的引导职能。一方面,推动建立奖优惩劣的行业发展氛围,正向激励公司依法守规经营,减少违规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与相关行业协会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其“自律、维权、协调、服务和交流”职能,引领全行业健康发展第二,政府应当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为重点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护。以省财政为主,市、区财政参与,出资建立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为小微、三农、科技等重点领域企业提供贷款风险补偿。风险补偿资金通过奖励、贴息或风险分担等多种形式,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产业金融领域的资金供给,为系统内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第三,政府应当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建设,加快完善辽宁社会征信系统,努力扩大应用范围,促进征信系统之间深化合作,逐步完善信用评估体系,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参考文献:

[1]胡岚岚,卢向华,黄丽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演化路径[J].经济管理,2009(6).

[2]牛瑞瑞.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理论剖析及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0).

[3]司林胜,王凌辉.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系统特征及其优势[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

跨境电商融资计划篇4

2015年,特别是在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来,西安国际港务区按照省、市“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工作部署,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找准西安国际港务区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围绕“道路联通、贸易畅通”,通过推进“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运营,建设开放口岸“西安港”,搭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等一系列务实举措,积极搭建对外开放新平台,大力提升“西安港”的辐射集聚能力,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融资租赁、战略新兴等产业发展迅猛,园区经济总体呈现出“逆势而上、稳中有进、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连续7年超额完成市考目标任务。

“长安号”运行

叫响“一带一路”新起点的靓丽名片

2015年11月20日,“长安号”开行两周年。两年来,“长安号”成功带着“中国制造”走出国门,即将开行的返程班列让更多的海外产品走进国内千家万户,“长安号”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贸易纽带和衔接中亚、贯通东西的国际物流大通道。“长安号”从西安国际港务区新筑车站出发,经宝鸡、天水、兰州、乌鲁木齐,从阿拉山口出境,国内段里程3105公里,计划运行时间72小时,打通了陕西向西开放,连接中亚的物流大通道。截至2015年年底,“长安号”共开行142班7143车,累计发运出口货物达20.2万吨,其中2015年开行95列,较去年同期增长到283%,提前完成全年80列的目标任务。

经过两年的运行,“长安号”的货源已由陕西辐射至甘肃、宁夏、山东、江苏、河北、上海、浙江等地,其中陕西本地货源约占30%,外地货源约占70%。货物目的地遍布哈萨克斯坦等中亚5国的44个城市和站点。运输品类也由刚开始的单一工业机械,逐步向多品类发展。货物品类涵盖工业原材料、机械设备、工业零配件、建材、食品、轻工产品等六大类、共计206个品种。西安国际港务区正逐步成为中亚货物在陕西的聚集、分拨点,内陆货源集散中心、国际中转枢纽港的作用开始逐渐凸显。

2015年12月9日,香港招商局集团利用“长安号”开行了首列共计44车的“西行货运专列”,并计划整合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货源,通过“长安号”发往白俄罗斯、立陶宛和波罗地海沿线国家。同时,西安国际港务区积极探索向东开放,于2015年2月,开行了“西安至青岛”国际货运班列,全年开行94班,其中青岛返西安74班。2015年7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连续三期播放“长安号”的运营情况,扩大了“长安号”在全国的影响力,使“长安号”真正成为了陕西西安对外开放和叫响做实“一带一路”新起点的靓丽名片。

抢抓“互联网+”

打造国家千亿级电商产业示范高地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部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陕西省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也是西安市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的承办单位。西安国际港务区有效利用园区现有的港口、物流、通道及信息等平台功能,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明确将电子商务产业作为园区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目前,已有阿里巴巴、京东、国美、百利威、卡行天下等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入驻。

依托西安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和西安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西安国际港务区搭建了“洋货码头”电商平台。从2014年10月正式上线至2015年底,已有112家外贸企业和17家物流、支付配套企业入驻,全年完成跨境一般出口56万余票,货值504万美元;跨境直购进口6万余票,货值2759万人民币。同时,呼应“洋货码头”电商平台,搭建“洋货码头线下体验区”和“西安港Ulife进口商品直营店”。目前,陕文投、金花、曼蒂广场也利用综合保税区“洋货码头”平台,积极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促进了陕西本土商贸企业向跨境电商的转型。西安综合保税区已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聚集区和全省保税进口商品体验店的幕后支持平台。

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充分发挥部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的作用,通过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形成平台齐全、运行高效、领域广泛、重点突出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格局以及完整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链条,吸引国内外优秀电商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来区投资发展,最终将西安国际港务区打造成西部地区电商产业创新高地及电商企业聚集区,到2018年力争实现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电子商务企业达到2000家,推动西安、陕西逐步成为西部乃至全国领先的电子商务产业高地。

融资租赁

政策功能优势充分彰显新亮点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省最早推动融资租赁企业聚集发展的区域,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西安港已具备了国际内陆港口的各项基本功能,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公路港三大功能平台已经实现常态化运行,海关、检验检疫、口岸等机构齐备,货代、物流企业众多,这些都是可以为融资租赁企业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功能优势。而且,随着“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线路的进一步延伸,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成为中国通往中亚、欧洲铁路运输的集散地,可大大降低融资租赁公司从事国际间融资租赁业务的业务成本。

融资租赁作为申报建设自贸区的重要产业。2015年3月,西安国际港务区明确将融资租赁确定为优先发展产业,在借鉴沿海城市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区情,出台了《西安国际港务区支持融资租赁产业发展暂行办法》,设立了规模达5000万元人民币的融资租赁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为新设融资租赁公司提供相当于实收注册资本1%的落户奖励以及其他运营奖励、房租补贴、高管人员安家补助等优惠政策。对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将联合陕西省、西安市相关部门进一步出台单笔业务奖励、企业所得税抵免、房产税、水利基金、印花税、缩短折旧年限、风险准备金、税前扣除损失等方面的奖励与补贴,全方位对融资租赁公司的发展提供支持。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是,在融资租赁产业聚集区内,外资融资租赁企业与内资融资租赁企业同等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也就是企业所得税由25%减按15%计算。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10月8日,陕西省《关于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融资租赁业聚集区”,使西安国际港务区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内外资融资租赁企业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享受税收优惠的“融资租赁业聚集区”。对于融资租赁企业来说,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好消息、好政策。

截至目前,关天国际、陕西恒通、普汇中金、陕西盛汇、中山国际、陕西金控等17家融资租赁公司落户或签约国际港务区,占全省融资租赁企业数的70%以上,其中6家公司的注册资本已达到3.44亿美元,完成业务量24亿元人民币,呈现出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融资租赁业已成为国际港务区第三大税收来源。11月23日,陕西省融资租赁业发展大会在园区召开,进一步提升了园区在融资租赁业发展的优势地位。2016年,西安国际港务区目标定位于将“陕西省融资租赁业聚集区”发展成为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融资租赁业高地,融资租赁企业总数达到30家,注册资本总规模突破10亿美元,业务总量达到100亿元人民币。

港口口岸

汇聚物流通道枢纽的共赢支撑

2014年8月,海关总署正式批准设立西安国际港务区多式联运监管中心;2014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下发《质检总局关于同意筹建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的复函》,支持陕西省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建设,支持“西安港”建设,同意陕西省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内筹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2014年12月,西安国际港务区进境粮食指定口岸正式获批筹建,国家质检总局在《关于支持陕西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建设的复函》中指出,支持陕西开展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建设;2014年10月,国家口岸办批准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作为一类临时口岸对外开放,以此为契机,西安国际港务区积极开展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和整车进口口岸的申报工作。目前,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和进口肉类、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等建设都在顺利进行中。

在2015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的通过第二批集中考核验收的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名单,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西安铁路临时开放口岸位列其中,成为陕西唯一的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同时,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仅2015年,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实现陆港货物吞吐量11万标箱,同比增长45.73%,货物合计129.15万吨。另外,2015年,西安国际港务区充分利用陕西、西安交通地理优势,努力畅通东西物流大通道,打通南北物流大动脉,积极推进和友好港口口岸的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跨境电商融资计划篇5

近年来,得益于产业升级转型、国家政策支持和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等利好因素的影响,跨境电子商务呈现井喷式的高速发展。根据《2014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014年我国的进出口交易总规模达到26.43万亿元,其中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2万亿元,同比增长33.3%,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89%,占比同比上升3.99个百分点。跨境电商的发展离不开跨境支付的支撑,跨境支付市场已成为极具潜力的经济金融增长点。

跨境支付是指交易双方借助境内外的支付清算系统,通过特定的结算方式实现资金在两个国家或地区间的转移支付行为,包括跨境电子支付、跨境转账汇款和境外线下支付。其中,跨境电子支付形式多样,主要模式以第三方支付机构、网上银行、信用卡和移动手机支付为主。截至2015年8月,全国已有112家企业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的互联网支付业务资格,各类第三方支付机构不断涌现,以其跨境便利性、支付低费率、交易灵活性得到广大境内消费者的青睐。

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属于新兴产业,发展时间短、速度快,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滞后,跨境属性体现了国内法和国际法两个层面的联系和冲突,支付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法律风险。本文从法律角度界定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服务,以境内消费者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跨境交易为例,研究整个过程中各方法律关系以及存在的法律问题和风险隐患,并提出相关的法律监管和政策建议,旨在完善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法律制度建设,为促进跨境支付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服务界定及法律关系分析

(一)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服务界定

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服务的概念界定涉及到电子支付、第三方支付机构和跨境三个方面,电子支付的法律界定基于不同的适用对象而产生差异,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非金融机构属性体现了其法律界定的特殊性,跨境特征则决定了电子支付服务在跨国家或地区间的法律协调性问题。

1.国内界定。电子支付界定方面,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2005)(以下简称《支付指引》)第二条的规定,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主要类型包括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等。《支付指引》规范的对象是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是指具有一定市场信誉和资金实力、且独立于商户和银行、为境内外的消费者提供支付、转账、结算等服务的支付机构,属于非金融机构,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属于该指引的适用范围。

第三方支付服务界定方面,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2010)(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二条的规定,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是指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包括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等方面的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其中,网络支付是指依托公共网络或专用网络在收付款人之间转移货币资金的行为,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等。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的境内或境外的支付服务均应遵循《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依法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并接受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服务界定方面,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指导意见》(2015)(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第二条的规定,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是指支付机构通过银行为电子商务(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交易双方提供跨境互联网支付所涉的外汇资金集中收付及相关结售汇服务。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跨境电子支付服务需遵循《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依法合规向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管局)提出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申请,并接受其监督和管理。

综上所述,本文所研究的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服务应遵循《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是指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提供中介服务的非金融机构,为促成境内外收付款人之间的贸易或服务交易而提供跨国家或地区的互联网支付服务。

2.国际界定。电子支付方面,wto《服务贸易总协定》(1993)(以下简称《服贸协定》)第一条规定了服务贸易的四种方式,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其中跨境交付是指任一境内的成员向任何境外的成员提供服务,在金融服务附件5(H)和5(n)中也涉及了电子支付服务的相关内容。根据2011年中美电子支付服务争端案中wto专家组的裁定,电子支付服务是指处理涉及支付卡的交易及处理并促进交易参与机构之间的资金转让服务。

跨境电子支付方面,《国际贷记划拨示范法》(1992)(以下简称《划拨示范法》)被认定为支付领域的代表性法律文献,其关于跨境电子支付的界定原则在于电子资金在发送银行和接收银行之间的贷记划拨是否属于同一主权国家。该法是属于非约束性的法律规范性文件,能为各国制定跨境电子支付法律文件以及解决跨境电子支付法律纠纷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服贸协定》和《划拨示范法》的规范对象均为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我国法律上定义为非金融机构,其在国际法律当中的适用性和标准性问题仍待解决。

(二)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服务中各方的法律关系

从交易对手来看,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服务包括两种模式,一是境内消费者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购买境外商户的产品或服务,二是境外消费者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购买境内商户的产品或服务;从结算方式来看,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分为跨境支付购汇方式和跨境收入结汇方式。本文以境内消费者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购买境外商户的产品或服务为例,研究在此过程中各个参与方的法律关系。整个支付流程如下:境内消费者登录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站,浏览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合作关系的境外特约商户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确定购买对象后下订单,输入验证信息并选择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获取消费者的认证信息后将支付信息发送给备付金存管银行,并接收银行的购汇款信息,境外特约商户收到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购汇款信息后,向境内消费者发送产品和提供有关服务,待境内消费者确定收货后,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对外支付信息发送给托管银行,托管银行再将对应外汇款划转到境外特约商户的境外委托银行,整个交易随即完成。

第三方跨境支付服务的参与主体分为三类,一是跨境交易的买卖双方,即境内消费者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有合作关系的境外特约商户;二是支付结算机构,包括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存管银行、与境外特约商户有合作关系的境外金融机构;三是监管机构,包括央行、外管局等国内监管机构以及国外金融监管机构。

从法律监管的角度出发,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服务整个过程中的核心法律关系分为三类。

1.监管机构和交易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即法律保护和监管关系并存。从法律保护方面来看,国内监管机构有责任保护境内消费者跨境交易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保障境内消费者资金账户和交易信息的安全,为境内消费者解决跨境交易纠纷提供有效途径;从法律监管方面来看,国内监管机构有责任规范境内消费者的交易行为,防止境内消费者与第三方支付机构联合提供虚假交易,严厉打击境内消费者参与任何形式的洗钱行为。

2.监管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即鼓励发展和监管关系并存。从鼓励发展方面来看,央行和外管局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鼓励有条件的支付机构办理跨境支付业务,积极支持跨境支付市场发展;从法律监管方面来看,根据《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央行和外管局对支付机构有监督核查职责,以防范跨境电子支付相关外汇风险。

3.国内监管机构和国外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即冲突和合作关系并存。从冲突方面来看,各国的电子支付法律体系和监管模式各不相同,出于维护本国支付体系安全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目的,在发生跨境支付纠纷案件时难免产生利益冲突和法律适用性问题;从合作关系方面来看,为提升国际法律争端解决效率,打击跨国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各国需要加强跨境电子支付市场的合作监管力度,探索建立跨境资金流动的合作监管长效机制。

三、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服务存在的法律体系及监管问题

(一)外汇管理法律体系问题

1《.外汇管理条例》未提及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服务相关内容,使其缺乏直接的行政法规支持。《外汇管理条例》中针对非金融机构结售汇业务的规定仅有一条,即非金融机构经营结汇、售汇业务,应当由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另行制定。《外汇管理条例》作为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服务最上位的基本法,对于非金融机构经营结售汇业务的规定过于简单,且未涉及电子支付和跨境支付的相关内容,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服务缺乏直接的行政法规支持。

2.缺乏市场退出机制,监管政策完备性不足。《指导意见》对开展跨境支付业务的支付机构在资格准入、业务管理、备付金账户管理、数据报送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均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跨境支付业务合规性,但是对其退出市场的相关管理和程序没有作出规定。第三方支付企业因经营问题、资金问题或市场问题导致其破产而退出市场时,其用户信息、系统技术、资料保密、账户资金等方面的安全交接、转移和合法销毁显得尤为重要,若处理不当,对市场和消费者均会造成重大信息安全隐患。

(二)反洗钱法律和执行问题

1《.反洗钱法》未实际涉及非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反洗钱立法进程缓慢。200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反洗钱法》对金融机构的定义、反洗钱义务、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均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由于当时非金融机构领域实践经验不足,对非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义务仅作两条原则性的规定,第一是规定特定非金融机构应依法履行反洗钱义务,第二是规定针对特定非金融机构的相关管理或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反洗钱法》是一部针对金融机构的法律,随着我国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和非金融机构的发展,建立健全第三方支付机构或支付清算组织等特定非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法律制度刻不容缓,特定非金融机构的定义、范围、反洗钱具体业务和监管管理等内容亟待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而目前该领域法律法规建设较为滞后。

2.支付机构反洗钱经验尚浅,风险控制能力亟待增强。根据2012年央行颁布的《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支付机构需建立健全包括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报告、反洗钱保密措施等方面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内控制度,而由于跨境支付属于新兴业务,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支付业务时间较短,与金融机构相比,支付机构展业三原则和反洗钱实践经验不足,业务流程、反洗钱、系统管理、应急处置等内控方面的制度建设正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整体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三)相关监管政策协调性问题

1.第三方跨境支付业务涉及部门繁多,监管范围易出现交叉重叠。互联网金融的监督管理涉及一行三会、工商、商务、海关、公安、国务院法制办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多个部门,而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服务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创新业务模式,具有互联网电子商务和跨境支付两大特征,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等非金融机构的监管存在金融与非金融的混业性,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但目前涉及该类业务的监管政策繁多,各部门监管范围容易出现交叉重复,对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服务的监管难以形成有效合力。

2.《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实施细则尚未出台,整体监管效率亟待提升。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见表1)文件精神,央行会同工信部、工商总局、公安部、银监会等十部委共同制定并于2015年7月颁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旨在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并明确各部委金融监管职责。该意见明确了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及信托、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保险、反洗钱、行业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定义及其监管主体,明确规定互联网支付由央行负责监管,而在互联网信息披露、风险提示、网络与信息安全、数据统计监测等方面仍涉及到多部门的监管协调性问题,且各相关部门具体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后续监管政策效果有待观察。

(四)跨境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1.参与跨境支付交易的境内消费者是否属于金融消费者法律范畴存在争议。根据2013年5月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第四条的定义,金融消费者是指在境内购买、使用金融机构销售的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的自然人,强调的是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关系,因此境内消费者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交易关系不在金融消费争议范畴里面,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中的消费者不属于金融消费者,而根据《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中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描述,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中的境内消费者应当属于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范畴,但目前尚无相关法律文件或政策法规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作出明确定义,不利于该类消费者的合法维权。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跨境交易支持范围受限,交易的无纸化和电子化对境内消费者的合法维权造成一定困难。一是2013年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关于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的规定不适用于跨境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原因是跨境退货手续繁杂,且境外商户为了降低成本,一般不支持无合理理由退货,以致于跨境消费者未能享受7日无理由退货权利。二是近几年如支付宝转账信息被谷歌抓取、超级网银存在授权漏洞、携程安全支付日志泄露大量用户银行卡信息等支付领域安全事件频发,虽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泄露、出售消费者个人信息,应采用技术措施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或丢失,但并未就发生信息泄露事件时双方的责任认定和补偿流程做出具体规定,电子支付消费者难以就数据泄露事件追究第三方支付机构相关责任;三是当消费者与境外商户发生争议时,由于双方没有签订纸质合同,且境外商户一般情况下不受国内法律约束,具体问题的举证和追究较难实现,不利于消费者依法维权。

3.专门的行业协会和跨境消费者保护协会缺位,境内消费者投诉渠道狭窄。一是发挥市场自律作用的互联网金融协会尚未成立。根据《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文件要求,由央行牵头成立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处于前期筹备和调研阶段,正式成立仍需时日,行业协会的自律和保护机制亟待完善。二是跨境消费者保护协会缺位。目前中国消费者协会也未设立专门的跨境消费者分支协会,难以有针对性地接收和处理境内消费者跨境消费的投诉,消费者缺乏直接的跨境交易投诉途径。

4.跨境维权专业性强,维权成本较高。一是境内消费者、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境外商户存在较大的语言差异,在跨境电子支付争议中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二是由于各国跨境法律的适用性问题,跨境消费维权的专业性强,跨境消费者往往不熟悉交易对方所在国的法律政策和仲裁调解程序,维权时间往往较长,进而产生较大的维权成本,降低境内消费者维权效率。

(五)跨境电子支付跨国法律体制之间的适用性和冲突问题

1.我国支付机构非金融机构法律性质在wto《服贸协定》中的适用性问题。《服贸协定》是解决跨国金融服务争议重要的国际条约,中美电子支付服务争端案中美方提出异议的对象是中国银联,属于中国金融机构提供的跨境电子支付服务范畴,而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我国法律法规中被归类为非金融机构,其提供的跨境电子支付服务是否属于《服贸协定》中的金融服务范畴未有明确定论,不利于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国际化发展。

2.各国在电子支付法律法规以及支付机构法律定位上的差异造成的跨境电子支付监管冲突问题。美国实行功能性监管,通过《电子资金划拨法》(1978)、《金融服务现代化法》(1999)以及《统一货币服务法案》(2000)等一系列配套法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法律界定、业务性质、交易过程、监督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注重监管交易过程而非交易主体;欧盟实行机构式监管,建立以《电子货币指引》、《电子货币机构指引》等为基础的电子支付监管法律体系,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是获得银行或者电子货币机构营业执照。因此,各国监管模式不一,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法律界定也有所不同,美国将其归为非银行金融机构,欧盟则将其等同为银行业金融进行监管,与我国非金融机构的界定差异明显,在发生争议时各国监管法律体系易产生冲突。

四、完善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服务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建议

(一)国内法律体系建设

1.研究修订《外汇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跨境支付外汇监管体系。一是建议修订《外汇管理条例》,增加非金融机构跨境支付业务的相关内容,明确非金融机构跨境支付业务的定义、范围、业务管理、资格准入和监督检查等内容,为跨境支付业务提供直接的法律法规支持;二是完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第三方支付企业市场退出机制,对破产申请、数据安全、系统技术处置、资料交接或销毁等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建立健全从前期的市场准入、到中期发展的业务监管、再到后期的市场退出等整个流程的监管体系,有力防范跨境支付市场外汇风险。

2.细化非金融机构反洗钱法定义务,健全支付机构反洗钱法律政策体系。一是适时修订《反洗钱法》,对非金融机构的内涵进行明确的定义和分类,规定非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的具体内容,包括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内控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等,从法律层面细化第三方支付机构反洗钱义务。二是在《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中增加关于支付机构跨境业务的反洗钱相关规定,如建立境外客户和境外机构的身份识别制度,对特约境外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制度进行评估的方法和途径,与其签订反洗钱合作协议并明确双方在境内外的反洗钱责任界定等,进一步规范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支付业务过程中的反洗钱工作。

3.明确跨境电子支付消费者法律定位,切实保护跨境消费者权益。一是明确跨境电子支付消费者属于金融消费者范畴,扩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中金融消费者的法定范围,将包括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在内的所有互联网金融服务消费者纳入金融消费者保护范畴,为跨境消费者维权提供直接的政策依据。二是根据《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文件要求,央行会同相关部门尽快成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有效规范互联网参与主体行为,逐步形成行业自律机制。三是设立跨境消费者协会,组建专业的跨境法律咨询团队,解决跨境消费者语言障碍问题,为其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意见和维权途径,提升维权效率。

4.及时出台《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实施细则,强化各部门协调监管合力。一是各金融监管部门针对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保险等主要业务形态制定相应的监管实施细则,一行三会明确各自的监管领域,做到分工有序,并充分发挥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优势,实现互联网金融业的合力监管。二是由于互联网信息披露、风险提示、网络与信息安全、数据统计监测等方面仍需要多个部门的沟通协调,建议各相关部门共同签订协调合作协议,根据各自的监管范围,在协议中确定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之间的权限分配和职责界定,共同制定并以联合发文的形式统一监管实施细则,实现金融业和非金融业的联合监管。

(二)国际条约适用性与区域合作监管

跨境电商融资计划篇6

[关键词]跨国公司投资成因对策

一、北京开发区跨国公司投资情况

落户北京的跨国公司主要来源于日本、美国和欧洲,国际著名的大公司较多,如日本的三菱、日立、住友、松下、伊藤忠、夏普;美国的杜邦、微软、百事、福特、朗讯;德国的西门子、大众;芬兰诺基亚;瑞士aBB、雀巢;瑞典爱立信等。这些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投资北京,不仅扩大了北京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也带动了其他跨国公司来北京投资。跨国公司投资领域相对集中于制造业,占总数的44%,主要集中在电子通讯、机电设备、交通设备、生物医药等行业;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商业、物流等服务业也是跨国公司在京投资的主要行业。

北京市开发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投产企业不断增多,经济效益十分突出,已形成了城乡结合、互相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截止到2006年末,开发区32669个企业累计项目总投资达6129.6亿元,是1992年的314.3倍,是“八五”时期末的12.2倍,是“九五”时期末的5.3倍;注册资本4411.1亿元,是1992年的459.5倍,是“八五”时期末的17.9倍,是“九五”时期末的6.2倍。

外资企业质量不断提高。截止到2006年末,开发区三资企业3705个,合同外资金额134.5亿美元,是1992年的168.1倍,是“八五”时期末的5.4倍,是“九五”时期末的1.3倍;外商实际投资94.9亿美元,是1992年的189.8倍,是“八五”时期末的6.6倍,是“九五”时期末的2.5倍。2006年外商企业平均投资额为8230.2万元,比1995年的3890.9万元增加4339.3万元。外商投资企业呈现规模大、世界著名企业和跨国公司多的特点,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0多家已进入开发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在北京开发区中占主导地位,并逐渐成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基地和产业聚集区。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实现总收入7141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利润总额454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应缴税金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45.6%。从速度上看,上述指标分别高于全市开发区5.3、0.6和11个百分点;从比重上看,上述指标两大开发区合计分别占全市开发区的比重为81.2%、88%和78%。

二、北京开发区跨国公司投资成因分析

1.市场位置:在决定设厂址时,现有的市场同发展中的市场以及有发展潜力的市场,都是其考虑的因素。

中关村科技园区从海淀区的“电子一条街”发展成为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亦庄科技园、德胜园和健翔园在内的一区多园的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海淀园的主要功能是高新技术成果的研发、辐射、孵化和商贸中心,其他六园主要功能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为46.8平方公里,由科学规划的产业区、高配置的商务区及高品质的生活区构成。开发区一期规划用地15.8平方公里已经基本开发完成,将以此为基础向京津塘高速公路以东和凉水河以西方向发展。其中,京津塘高速公路以东规划面积约14平方公里,凉水河以西约10平方公里。

2.人力资源:包括在投资地获得高素质、高水准的员工,也是外商十分重视的因素。他们一直在寻求一个教育与商业陛的环境,在该环境中,要有大量的人才,他们勤奋工作,在工作岗位继续学习深造。

作为我国第一个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覆盖了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园区内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科院校39所,在校大学生约40万人,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的科研机构213家,其中国家工程中心41个,重点实验室42个,部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势头也非常良好,直接或间接为开发区服务的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有24人,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40余人,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23人,省(直辖市、自治区)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以上获得者43人,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等项目或课题组负责人28人,具有正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272人。

3.政府的态度: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当地政府的服务态度、政府人员的办事效率是投资者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决定到何处投资办厂时,能否与当地政府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是投资者重点考察的问题。

中关村科技园区在机制体制创新取得新的突破。实施了以“法无明文禁止不为过”为基本原则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并在法制环境、投融资体制、人才开发、信用制度、知识产权、市场化服务体系、政府服务体系建设、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发挥了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作用。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交易的试点工作、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创业投资等投融资改革一系列重要措施率先在中关村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市政府共建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在园区开展了全国信用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协会商会工作成效显著。市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支持园区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创业环境的改善。

4.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良好的投资环境。北京开发区为入区企业提供了完备的“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和海关、商检、外汇管理、保税仓库、污水处理厂、商务中心、邮局、银行等系列配套功能,不断优化区域的工作、生活和人才环境,同时努力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目前,北京开发区已基本形成了配套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雏形。

三、北京开发区利用外资的相应对策

1.协调双方利益,实现“双赢”。加入wto使得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同时也是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投资的好机会。利用外资的理念也要变革,用“双赢”作为吸引外资和应对跨国公司进入的基本战略。赢利、得益、实现既定目标、保全自己、发展自己的目标往往是通过“双赢”的过程来实现的。跨国公司的投资在一些部门赢了:在一些地区赢了,从形式上看我们的某些部门和行业的被淘汰了,但是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看,中国倒了一批无优势的企业,但却崛起了一批有优势或潜在优势的企业,使得整个国家在新的国际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获得更大的效益,整个国家是进步了。

2.引进技术,促进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通过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获得技术许可或转让,通过建立研发机构,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发展中国家新世纪利用外资的根本指导思想。强调引进技术的适用性,对进口技术的性质采取一种有选择的态度,从这种技术对国内技术发展的影响来检验它们的适合性,将跨国公司的技术引导到选定增长的行业。即使是在外商直接投资被排除在外的部门,为了获得必不可少的专门知识,也可以寻求外商的技术参与。使引进的技术不断被本国消化吸收,以形成自己的开发创新能力。最终产生本国的技术创新。实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技术出口的良性循环,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这就是所谓的“引进型创新”。

3.积极组建战略联盟,造就一批高科技的产业集团。与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是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的产物,可以设想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与企业集团实施特定的优惠政策,既能吸收外国跨国公司进入,又能支持这些国内企业集团研究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与国外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在实施这一步骤时应注意科研等生产要素的运用效果。二是国内企业,尤其是国内同一生产领域的知名企业之间建立策略性联盟,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三方面入手,并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形成全方位的合作。

4.进一步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吸引跨国公司来京发展。一方面积极向国家争取给予承担地区总部职能的投资性公司进出口贸易和资金调配功能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完善北京市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政策,制订一些灵活措施,在金融服务、人员雇佣、外籍人士出人境及其在京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研究关于促进跨国公司在京设立采购中心、分销中心和结算中心的措施。

5.积极引导跨国公司投向重点行业和区城。高新技术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是北京市吸引外资的重点,包括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来改造、提升北京传统制造业。北京应借助跨国公司的力量,引导跨国公司投向汽车及配件、微电子、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等“四大产业”,加快北方微电子产业、顺义汽车城、通州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产业等“四大基地”的建设。充分运用跨国公司龙头产品及配套体系的聚合效应,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投资配套产业,延伸主要产业链条,提高北京市制造业配套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各特色区的资源和优势,加强城市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功能区建设,积极引导跨国公司投资,逐渐形成以北京商务中心区(CBD)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聚集地、中关村科技园区为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聚集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跨国公司制造中心、北京天竺出口加工区为出口贸易中心的相互配套、协调发展的格局。

参考文献:

[1]王洛林江小涓: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经济国际化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0,(4)

[2]崔新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9)

跨境电商融资计划篇7

【关键词】中韩Fta跨境电商大学生创业外商银行

一、中韩Fta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世界贸易组织引领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进程趋缓。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种双边或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大量衍生,使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在自由贸易区中,成员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还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1]可以消除贸易壁垒,增进产业转移,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

中韩自贸协定草签文本有22章,覆盖17个领域,不仅涉及货物贸易,还包括服务贸易和投资,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双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增大双向贸易和投资规模,拉动两国经济增长。在货物贸易方面,涉及双边贸易的绝大多数关税目录降税。协定还对部分境外加工产品给予原产地资格,开放建筑、旅游、金融、电信和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市场。

二、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

近年来随着就业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创业也成为了在校大学生毕业的出路之一,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制度鼓励大学生创业。通过问卷,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中韩Fta对其创业之路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对山东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三所大学同学填写有关创业热点问卷的分析,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还是不大,在有效的816份问卷中,毕业后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只占调查总人数的20%,虽然这个比例还是很小,但相较于去年的14%来说,已经有了一小部分的提高。

大多数同学不愿意创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风险过大,没有承担风险的勇气以及没有合适的创业项目。创业的失败率很高,在创业的初期,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旦失败就意味着之前的努力功亏一篑。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背景下,各大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僵化,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社会阅历不足,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没有感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这几点都造成了大部分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大降低。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我们得出餐饮与服装类等服务业是大学生最希望进军的行业,其主要原因就是进入这些行业的门槛较低,并且这些行业的市场热度也始终居高不下。此外,电子产品、互联网+、跨境电商等领域也成为信息时代下发展迅速的创业热点。电子产品发展极其迅速,大概平均3~6个月就有一批电子产品被淘汰掉,竞争十分强烈,但是他的市场前景广阔,这也是大多数学生选择进军电子产品领域的原因。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轻资产,能体现出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专业性也越来越强,这就减少了一些人力、物力的浪费,投入的资金也大大减少,大学生创业者所要承担的巨大的资金风险也就相应地减少了很多。大多数创业大学生选择跨境电商这一项目主要是因为国内市场对国外部分优质产品的需求量十分大,而大部分人们又不想花费大量的资金出国,所以往往选择一些网上平台来购买国外产品。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推动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的技术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威海市中韩Fta带来的有利影响

经过相关走访调研,威海市作为中韩Fta合作示范城市,带来的效益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中韩两国跨境电商平台的建立。从2016年3月24日开始,跨境电商取消行邮税,开始按照贸易性商品征收增值税、关税等,这就使得中韩两国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交易的商品也开始受惠于“关税减免”。威海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抢抓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时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仁川威海馆、韩国商品中国分拨中心、威海名优产品展销中心、大韩跨境电商020体验店、好运渔乡国际商业中心等一批项目平稳落地。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大量的平台,大学生更愿意与韩国进行贸易上的交流往来。在校大学生应该及时抓住这些机遇,通过这些电商中心以及相关产品平台并利用现在互联网+的大形势创业。

人社局还积极利用中韩Fta这个大环境与韩国的多所大学进行技术上的交流,并实施威海市万名大学生聚威创业计划,吸引留韩归国硕士、博士等进行中韩两国的技术上的交流。这也迎合了电子产品这一创业热点。

有利银行开设分行,开始引进韩亚银行。威海市金融工作办公室现在已经落实的是引进韩国的金融机构,如威海的友利银行,并且正在引进的韩亚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包括产业基金。众所周知,创业者最大的难题便是资金的问题,开展跨国创业,银行之间的转账和创业者的相关贷款成为了一大难题,现如今,韩国银行走进威海,跨国的转账、结算等就会很方便。

创业大学紧跟潮流,中韩Fta相关项目的推出。威海市创业大学拥有各种合适的项目,并且根据威海市创业大学的数据,目前的创业热点之一就是中韩Fta相关的创业。创业大学在一方面实时关注中韩Fta的政策的同时,也对涉及中韩Fta的创业项目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指导。

四、后续展望

本次调研活动主要总结为三点尚待解决以及持续跟进的问题。

第一,中韩Fta的具体政策问题。现代社会,媒体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是不出意外的也会有弊端,中韩Fta的益处不断的被各类媒体放大,作为大学生,学业繁重,一般会选择在各类媒体上得知各类信息,结果,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被媒体上的“零关税”“中韩自贸威海先行”等字眼迷惑,但事实上,关税的减免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在实行的前两年就能彻底的降到“零关税”,并且不同种类的贸易商品,降税幅度也不同。

第二,政府在研究、探索的中韩Fta何时才能成为真正惠民的真正的政策,上面谈到在各个单位采访时,很多政府部门都有长篇的计划,但计划终究是计划,不是真正的惠及民生的成果与政策,计划的实现时间我们还不能得知,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跟进这个问题,希望我们团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的去探讨这个问题。

第三,大学生是否能真正利用好中韩自贸这个大环境以及政府、社会为创业者搭建的平台,是否能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各种创业信息、获得创业培训与指导,利用大学生的自身优势,寻找到合适的创业方向,在就业难的今天,通过创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跨境电商融资计划篇8

电商金融是指对网络(p2p)以及电商提供的诸如:供应链金融、互联网支付货币、互联网信贷、预售定单融资、中间业务、跨界合作金融、货币汇兑、账户预存款、移动支付、支付工具等金融业务。 

电商金融与传统金融相对比,区别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和操作方式不同,以及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以网络平台为基础,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使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与社会闲散资金有效对接,电商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高、参与度更强、协作性更好、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良性特征。 

2我国电商金融发展势头迅猛 

步入21世纪之后,电子商务已经对传统的商业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商务发展的一个模式与分支,在经济领域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1新的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新兴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电商平台企业数量已达到5千家以上,境内通过各类网上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外贸企业已达到20万家以上。每年在跨境电商平台上注册的新经营主体中,各类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已占到总数的90%以上。 

据商务部的2013年商务工作年终述评指出,2011年我国外贸交易电商增长率为40.6%,2012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已超过2千亿美元,2013年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达到3.1万亿元,同比增长31.3%。预计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增长至6.5万亿元,年增速超30%,远高于同期我国一般贸易增长水平。据艾瑞咨询预测,中国电商跨境交易规模将保持高速发展,在进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到2016年将会达到18.5%,跨境电商交易额会达到6.4万亿元。同时,新型市场交易将为境内众多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平台快速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巴西、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交易额将大幅提升。电子商务带来的中间贸易环节的缩减,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与境外买家的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流程和运营周期。 

2.2电商交易额爆炸式增长,网购呈现井喷态势 

数据显示,我国2012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8.1万亿元,同比增长31.7%;2013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26.8%;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6.39万亿元,同比增长59.4%。以2013年的“双11”为例,11月11日当天,仅天猫商城支付宝的成交金额就超过了35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83%,网购风暴再一次见证了近年来中国网络消费的爆炸式增长。 

据波士顿咨询集团估计,到2020年中国网购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将超越所有国家。市场普遍看好未来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3我国电商金融的危机与机遇并存 

3.1我国电商金融的机遇 

3.1.1新形势下,给予的政策支持 

随着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等新兴行业、新型产业的产生,我国政府积极关注,主动抓住机遇。从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来看,已经颁布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及即将颁布的《电子商务法》,均会对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国务院曾多次推出刺激经济计划。电子商务逆市发展,成为低迷形势中难得的亮点,于是,很多地方政府都开始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浙江、广东、安徽、四川、福建、江苏、天津等地,均已针对电子商务行业大力扶持,加速实施大规模电子商务工程,以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预计到2020年,电子商务将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3.1.2僵化的传统商业和金融业,给予的发展契机 

电商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是基于商业为前提的网络金融,是新商业模式与网络金融的完美结合。电商金融与传统商业和传统金融相比较更有优势,电商金融模式会使生产者、消费者产品的交换更加便捷,降低了商品在流通领域里面的成本,对消费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也可使消费者和生产者更便捷地了解产品的需求。我国的传统商业和金融业发展思维相对僵化,固有的商业模式和金融模式,已无法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 

据统计,在电子商务发展最早的美国,其电商行业规模已接近传统百货业,而且,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发展态势。日本电商行业也占据了整个商业市场的半壁江山。后起之秀的韩国电商规模,则已全面超过了传统商业的市场份额。 

3.1.3长期的电商金融市场空白,给予的发展空间 

跨境电商融资计划篇9

关键词: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商业银行;闽台合作;金融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6-0112-03

一、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主要制度安排

广义的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是指不同国家、地区或经济体之间通过双边或多边协定,成员方降低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形成的自由贸易区域,以推动货物贸易自由化和服务贸易自由化,且成员方之间的互惠力度通常要高于wto最惠国待遇,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狭义的自由贸易区(FreetradeZone)是指在一国或地区内,划出特定区域,该区域享受境内关外待遇,通常实行较为宽松的海关监管政策和较为优惠的产业支持政策,如海关保税监管、进出口快速通关、产业负面清单制度、企业注册流程简化、税收优惠、投资便利等,如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下文简称福建自贸区)于2015年4月21日挂牌成立。与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期挂牌成立的还有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

根据国务院的《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下文简称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福建自贸区地理范围11804平方公里,包括福州片区、平潭片区、厦门片区,其中:福州片区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平潭片区重点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厦门片区重点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

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内涵是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以及资金流动的自由化。目前中国大陆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特殊海关监管制度。“一线放开”是指自贸试验区与境外实现贸易自由化,海关监管相对宽松、减免相关税费,并鼓励在区内创办新兴产业、鼓励在政策制度上先行先试。“二线管住”是指针对自贸试验区与国内非自贸区之间的货物流动与要素流动,实行相对严格的海关监管、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

二、闽台经贸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一)闽台经贸发展概况

2008年之后,两岸迈入和平发展的新阶段,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协议)的签署,进一步推动了两岸经贸合作与发展。2008年两岸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292亿美元,2014年增至1982亿美元,较2008年增长53%,年均增长9%。其中,中国大陆自台湾进口迅速增长,2008年为1033亿美元,2014年增至1520亿美元,进口额常年是出口额的3―4倍,大陆对台贸易逆差由2008年的774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1057亿美元(见图1)。同期,两岸的投资合作也稳步增长,中国大陆实际利用来自台湾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由2008年的1899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2018亿美元(见图2)。

随着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化,闽台贸易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见表1),2010-2014年福建省与台湾之间的进出口总额由488亿美元增至1243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由079亿美元增至3821亿美元,进口额由409亿美元增至8614亿美元,福建对台贸易总体呈现逆差。从所占比重来看,福建对台湾进出口额占福建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较低,2014年为701%;福建对台湾进出口额占中国大陆对台湾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不高,2014年为627%,说明闽台之间的地理临近优势在两岸经贸合作中并未充分显现。

目前,福建已建成六个台商投资区,涵盖纺织鞋服、食品加工、电子制造、石油化工等行业。2010年6月,国务院批准厦门经济特区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发展两岸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并引进台湾有关交易制度,推动两岸金融合作。与此同时,厦门已成为台湾商品分销大陆的重要中转地,并计划建设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中心。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

1货物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机遇

福建自贸区将积极推进闽台通关合作机制,包括:在货物通关、进出口贸易统计、原产地证明、检验检疫方面的合作,逐步实现闽台海关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对台湾运往自贸区的农产品、水产品试行快速检验检疫;优化部分从台湾进口的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的审批程序;自贸区还将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施无纸化通关和企业自主报税。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配套政府部门的“单一窗口”建设,可以拓展的业务包括:电子化支付结算(例如:企业网上银行、企业手机银行)、资金归集、企业电子化汇款、企业结售汇、电子化监管申报、电子化单证处理、进出口贸易融资等。

2新型贸易方式带来的机遇

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鼓励自贸区企业尝试新型贸易方式,包括: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发展大宗商品国际贸易;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积极发展动漫产业、信息产业、供应链管理、飞机维修等新兴服务业。此外,自贸区还支持汽车平行进口和跨境电子商务,并努力完善配套跨境电商的海关监管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税收制度和物流系统。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配套上述新型贸易方式,可以拓展的业务包括:大宗商品衍生交易、交易所会员之间的资金清算、配套飞机租赁的融资服务、供应链融资、仓单质押融资、国际保理、配套跨境电商的支付结算等。

3服务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机遇

根据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自贸区将在运输、通信、医疗、旅游等行业继续扩大对台开放。该方案允许来自台湾的服务提供者在自贸区设立合资或独资企业,开办通信类业务、旅游类业务、船舶管理和海员外派业务、建筑和工程技术类业务。该方案还鼓励来自台湾的会计师、高级管理人员、专家技术人员、医疗人员在自贸区内执业。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针对服务贸易自由化特别是自然人流动,可以拓展的业务包括:个人电子支付结算(例如:个人网上银行、个人手机银行、配套微信支付、配套支付宝、配套appLepaY等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业务)、个人跨境汇款、个人结售汇、工资等。

4承接台湾先进产业带来的机遇

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支持来自台湾的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自贸区内集聚发展,同时鼓励区内的知名企业赴台湾投资,推动两岸产业链融合发展。福建自贸区可在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服务业(如物流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海洋产业(如海产品加工、海洋生物研究)、现代农业、旅游业等方面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对接,承接台湾的产业转移。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可以拓展的业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产业链融资、投资银行业务。

三、自贸区金融制度创新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账户管理体系创新的影响

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要求在自贸区内执业的商业银行建立与自贸区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并不断优化人民币涉外账户的管理机制,有效促进跨境贸易和企业投融资的结算便利。

上海自贸区在商业银行账户方面的设计理念是“分账管理、离岸自由、双向互通、有限渗透”。具体而言,在商业银行开立的自由贸易账户可以办理企业经常项下和直接投资项下的跨境资金结算,不能办理企业证券投资以及个人跨境投资等资本项目下的跨境业务,也不能办理现金业务。

福建自贸区将效仿上海自贸区的商业银行账户设计理念,让区内资金实现一定程度的离岸自由,对区内与境内区外之间的资金流动进行严格监管,这对商业银行的账户系统和账户监管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的影响

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是一系列促进外币资金自由流动的政策举措,是促进自贸区内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一项金融配套政策。根据国家这一政策,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允许区内的商业银行在一定限额内试行资本项目可兑换,并从境外借入本外币资金。自贸区内的商业银行还可以为客户办理跨境支付业务、新台币兑换业务,为FDi项下的外汇资本金办理意愿结汇业务,为跨国公司办理本外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这一政策措施的实行对商业银行而言,机遇大于挑战,商业银行可以在更大的业务范围内从事本外币资金跨境运营以及外币汇兑业务,同时也对银行的国际业务水平、海外分支机构网络、跨境支付结算系统、资本项下的业务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

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金供求的相对均衡,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然而,利率市场化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难以在个别区域内进行封闭试点。如果仅在自贸区范围内试行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导致整个市场出现利率“双轨制”,并造成一系列难以把控的套利行为,扰乱市场秩序。目前,福建自贸区在利率市场化方面的尝试主要是允许具备资质的金融机构为企业和个人办理大额可转让存单业务。

但是只有在利率市场化相对成熟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汇率市场化,因为汇率市场的定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利率市场的定价,且利率市场、汇率市场、证券市场等金融市场紧密相关,任何一个市场由于管制等市场壁垒因素形成了套利空间,都会引起其他市场的资金大量流入,这也对监管体系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另外,福建自贸区将进一步开放金融业,特别是降低台资金融机构的行业准入门槛,并鼓励在区内设立两岸合资银行等金融机构。

上述政策加剧了商业银行的同业竞争,对银行业提出了重大挑战,当竞争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倒逼不适应竞争、甚至出现经营亏损的银行进行内部制度改革。除了存贷息差这种传统的利润来源之外,商业银行要尽快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例如中间业务),真正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不断降低经营成本,不断提高各项业务的经营水平和内部治理水平,才能保持稳定的盈利水平。资本市场管制放松,随之而来的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外资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降低将成为银行业竞争的新常态,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R].国发〔2015〕20号.

[2]林晓伟,李非福建自贸区建设现状及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2015(1):11-14.

[3]丁昶福建自贸区的建立对两岸经贸合作的影响分析[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36(4):42-45.

[4]李露创新金融制度,优化金融服务―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解析[J]银行家,2015(1):60-63.

[5]施文婕浅谈上海自贸区三方面变化对经济发展的意义[J]经营者,2014(4):19.

跨境电商融资计划篇10

关键词:文献综述;国际营销渠道;动力机制

基金项目:2016年湛江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ZJ16YB02);岭南师范学院南海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一、引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的推进,将为对外贸易带来多重利好。一是改革倾向提供高质量产品和品牌,将提高我国企业产品竞争优势和附加价值;二是扩大外贸范围和内涵,比如“一带一路”建设为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而对外贸企业而言,应当依托现有的国内政策环境,推动企业的供给侧改革,切实通过信息化和标准化的手段提高流通效率,促进国内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因此,企业国际营销渠道需要把握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加快培育外贸渠道的竞争优势、促进国际营销渠道转型升级、建立渠道信息平台、培育出口品牌等。而当前无论是国内学术界还是实业界对国际营销渠道研究的归纳总结较少。本文集中从早期国际营销渠道研究到近期营销渠道的扩展文献入手,探讨国际营销渠道的变革趋势与动力机制。

为便于理解国际营销渠道研究,本文首先分析国际营销渠道的概念。国际营销渠道指的是商品从产地国家流向国外市场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在整个国际渠道中的成员包括国内的出口商、生产企业、国内批发商或中介人、出口商,国外的进口商、外国商或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庄贵军,2001)。在研究范围上,国际营销渠道主要研究不同国际成员间所面临的宏观环境的异质性,主要调查文化差异大小、文化距离、心理距离、制度差异、地理差异和市场波动等宏观环境对国际营销渠道关系的影响。

二、国际营销渠道研究的演进

(一)研究方法的演进

国外学术界对国际营销渠道的研究始于1965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壮大,而国内期刊中对国际营销渠道的文章始于1986年。纵观国际营销渠道的文献,国内的早期文章(2008年以前)主要以描述性文献为主,其后文章多开始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譬如实地调查、访谈、一手数据的统计、案例分析等;而国际期刊从1965-1979年以描述性文献为主,1980年后建立理论基础框架,1995年至今的实证文献使用的方法包括实地调研、案例分析、二手数据、访谈、实验、观察、事件、元分析和模型分析(Jessica&David,2015)。

另外,在理论框架的搭建上,学术界广泛接纳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以深化国际营销理论视角。第一,战略管理理论,用于分析企业的国际营销渠道选择决策,比如王敏(2009)运用海尔国际营销渠道的案例,分析企业国际营销渠道的战略,剖析单产品市场、多产品市场及成熟产品市场的渠道组合战略。第二,经济学理论,其中运用交易成本理论主要分析两个问题:一是分析国际营销渠道决策的选择(王敏,2009);二是分析国际营销渠道参与成员间关系管理(例如,Gencturkandaulakh,2007)。第三,跨文化理论,国际营销渠道与国内营销渠道的不同在于国际营销渠道突出了跨国文化差异的研究视角,在国际营销渠道中渠道成员往往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环境,文化差异会导致渠道成员价值观上的差别,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因此,跨文化理论主要运用于国际营销渠道成员的行为分析或者渠道冲突协调等关系管理的研究中,例如,庄贵军(2009)对3家跨国企业调查分析是文化差异对国际营销渠道成员间沟通行为的影响,得出文化差异产生沟通不足,从而诱发渠道成员间冲突。第四,社会网络理论,用于分析渠道成员组成的网络结构,进一步用于跨国企业组织间网络关系建立的研究(Gnizy,2016)。

(二)研究内容的演进

现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国际营销渠道结构与渠道关系管理两方面。

(1)关于国际营销渠道结构的研究。所谓渠道结构指的是为达到分销目标,为产品或服务设定一组渠道成员的关系和任务序列。目前存在以下几种结构:第一,直接出口方式,生产企业通过内部设立出口部门、设立独立的出口销售公司或者国外销售机构来开拓国际市场。对直接出口方式的研究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出口战略决策,问题集中于直接与间接出口方式的抉择,不同学者从电子商务、融资约束、出口规模、人力成本等影响因素分析(茹玉骢,2014;蒋冠宏,2016);二是出口绩效管理,多从财务绩效角度评价出口方式带来的影响(比如,LeeandGriffith,2004;张淑凤,2010;侯春辉,2013)。第二,国际特许经营,是生产企业将国外业务赋予某人或某企业,某人或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当前研究集中于组织特许经营的方法(袁建昌,2014;刘传兰,2014;BrookesandRoper2011)。第三,合资或企业联盟,生产企业与当地企业合资或联盟方式开拓国外渠道,当下研究重点在于影响因素与伙伴选择(例如,阎大颖,2008;李平,2010)。第四,电商平台的方式,跨境电商方式中分析平台的建立、现状、物流模式等(例如,李旭东,2015;陶涛,2016)。

(2)关于际营销渠道管理的研究。在国际营销渠道管理上主要涉及几个方面的问题研究:一是,进入国际市场的决策,调查显示影响跨国企业进入新兴市场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特定资产、企业拥有的实际资源、国际经验、制度差异、外国市场准入制度等(ChiaoandLo,2010),二是,选择合适经营战略的研究,企业渠道战略在研究上逐渐从交易型管理转变为关系型管理,从渠道关系治理角度出发设计渠道战略的研究非常多,例如郑吉昌(2003)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分析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从而考虑改进我国跨国企业经营的渠道策略,突出建立品牌渠道关系的重要性;LeeandDawes(2005)探讨中国人际关系、信任及长期合作策略之间的影响;Yang,Su,andFam(2012)研究市场程度、出口商特征、文化心理距离、信息投资等对国际营销渠道关系的影响,从而就渠道管理策略指明方向。

三、国际营销渠道的变革动力

关于国际营销渠道变革的影响因素研究,学者从宏微观层面入手,分析了社会经济制度、消费者行为、企业发展战略等因素对渠道变革的影响(陆芝青、王方华,2004)。整体上,学术界就其影响因素的框架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共识,即:国际营销渠道的变革是受宏微观环境共同影响的,综合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下:

(1)消费者购买需求的变化。2016年中国海外购物需求保持持续增长,追求安全优质、跨国大品牌、购物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已然成为大部分中上层消费者的消费诉求,这种诉求的改变使得国内外营销渠道不断变革。同时,国内企业发展壮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例如华为、海尔、格力等公司),海外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这些企业也开始做出进军海外市场的拓业战略,因此,也使得国内企业需要从国际营销角度考虑企业渠道的变革。整体上,在生产源头保证生产基地管理标准化、原材料供应商稳定可靠,从而满足消费者安全优质、品牌的诉求;中间商尽可能采用电子商务平台加物流企业的方式,从而满足消费方便快捷的需要。

(2)经济、法律、文化环境。首先,经济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宏观经济走势、人民币汇率、跨国企业竞争情况、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国家经济政策等。一方面良好的经济形式能刺激更多的消费市觯另一方面可为企业孵化更好的市场环境。反之如果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可能直接影响企业是否进入国外市场,也可能直接影响渠道模式的选择。其次,法律的影响主要包括进入市场的进出口关税、进出口检验标准、渠道的开放条件,这些先制约跨国企业能否进入市场的决策,其后制约跨国企业产品生产标准和物流方式。最后,文化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消费者对海外品牌的认可及品牌文化的认同感对国际营销渠道管理的影响,另一方面体现在渠道成员的文化差异对渠道关系健康发展的影响,这些都使得国际营销渠道的发展管理天差地别。

(3)新技术的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进展,例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缩小全球信息距离,更加有助于生产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互动,同时更加有助于渠道成员间信息沟通并创新渠道模式,与此同时,信息共享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全渠道发展成为可能,企业可以整合手机端、电脑端、线下门店的购买渠道信息,从而实现多点服务;物流技术及物流企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更加有助于国际贸易发展,开拓国际市场;支付系统及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开发,例如区块链技术,不仅大大方便资金交易而且提供了安全保障。

四、国际营销渠道的发展路径

(1)“互联网+”下的跨境电商模式。跨国业务中使用互联网技术能够使交易更为便捷,从原来的多重渠道商的间接结构转变为跨境电商模式的直接结构(如图1)。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跨境电商模式可以快速实现产品信息、顾客服务信息、金融交易的网络化传播,减少中间的分销商,这将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方便信息获取,降低交易成本等。与此同时,海关总署通过开放免税区、给予税收优惠、提高通关效率等措施支持跨境电商新业态的发展,而目前海淘和个人代购的痛点也为跨境电商提供了发展机会。因此,跨境电商将会是国际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从2015年进口电商市场交易规模数据看来,在进口贸易中,电商渗透率持续增长,2015年达8.6%,预计未来电商渗透率会持续上升(见图2)。目前跨境电商的类型主要有几种:第一,从交易主体划分为B2B、B2C、C2C的跨境电商;第二,从平台经营商品品类划分为垂直型电商和综合型电商;第三,从电商网站开发与运营主体划分为第三方平台电商与自营型电商;第四,从进出口划分为跨境进口电商与跨境出口电商。未来自营类电商会逐渐由垂直向综合发展,而平台类以综合电商为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若采用自营类电商将会面临较大挑战,主要在信息平台建立、自营渠道成本控制与管理方面都会带来大量威胁,因此,中小企业跨境电商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利用第三方平台来实现。

(2)全渠道整合。传统国际营销渠道是相对单一化的,这限制了企业的市场行为(李燕,2016)。跨境电商的发展,使得国际营销渠道呈现多样化,同时当下各种渠道间可以相互整合,实现全渠道发展。所谓全渠道发展是以消费者需要为中心,建立实体渠道、pC端电商渠道、移动端电商渠道等多种渠道并实现渠道间融合,从而保证消费者能够实现何时何地都能够获得一致的购物体验。全渠道战略是企业未来长期发展的战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考虑多渠道的整合策略,保证多渠道之间不会引起渠道冲突,减少渠道管理成本,同时保证渠道成员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王证,2014)。

(3)大数据技术下的国际营销渠道信息管理。信息共享对国际营销渠道整合至关重要,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可以使渠道成员间信息传递及时,核心企业可以有效控制渠道成员,利用信息共享技术较好控制渠道成员质量等,也就是通过信息共享技术,使得渠道关系实现“一体化”发展。具体来说,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能够使供应系统中的上游供应商、生产企业、分销商、消费者等各环节的信息系统整合,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共享,保障渠道关系“一体化”协调发展(李燕,2016)。另一方面,在该电商平台系统下,能够促使企业各方力量较好地整合起来,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体化”(王证,2014)。

参考文献:

[1]庄贵军.国际营销渠道中的渠道行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01):8-11.

[2]HoppnerJJ,GriffithDa.LookingBacktomoveForward:aReviewoftheevolutionofResearchininternationalmarketingChannels[J].JournalofRetailing,2015,47(91):610-626.

[3]王敏.国际营销渠道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以海尔的国际营销选择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09(14):99-100.

[4]Gencturk,esraF.andpreetS.aulakh(2007),“norms-andControl-BasedGov-ernanceofinternationalmanufacturerDistributorRelationalexchanges,”Journalofinternationalmarketing,15(1),92-126.

[5]庄贵军,刘世超.国际营销渠道中文化差异对于跨组织沟通行为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2):11-17.

[6]Gnizyi.powerdynamicsoftheinternationalmarketingwithinfirmsandhowtheyshapeinternationalperformance[J].industrialmarketingmanagement,2016,57(3):148-158.

[7]茹玉,李燕.电子商务、贸易中介与企业出口方式选择[J].浙江学刊,2014(06)

[8]蒋冠宏.融资约束与中国企业出口方式选择[J].财贸经济,2016,37(5):106-118.

[9]张淑凤,沈晓玲.三种出口方式的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J].财会月刊,2010(11):35-37.

[10]侯春辉,张宇.生产企业出口方式选择税务筹划[J].财会通讯,2013(17):112-114.

[11]刘传兰,陈予修.“高飞稳落”式国际特许经营电子商务战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1(12):102.

[12]Brookes,maureenandangelaRoper(2011),“internationalmasterFranchiseagreements:aninvestigationofControlfromoperational,Relational,andevolutionaryperspectives,”europeanJournalofmarketing,45(7/8),1253-76.

[13]阎大颖,洪俊杰,任兵.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基于制度视角的经验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6):135-142.

[14]李旭东,安立仁.跨境电商物流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5(11):49-57.

[15]陶涛,郭宇宸.跨境电商平台作为新型贸易中间商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发展[J].新视野,2016(02):92-98.

[16]Chiao,Yu-Ching,Fang-YiLoandChow-mingYu(2010),“ChoosingBetweenwholly-ownedSubsidiariesandJointVenturesofmnCsfromanemergingmarket,”internationalmarketingReview,27(3),338-65.

[17]Lee,DonY.andphilipL.Dawes(2005),“Guanxi,trust,andLong-termori-entationinChineseBusinessmarkets,”Journalofinternationalmarketing,13(2),28-56.

[18]Yang,Zhilin,ChentingSuandKim-ShyanFam(2012),“Dealingwithinstitu-tionalDistancesininternationalmarketingChannels:GovernanceStrategiesthatengenderLegitimacyandefficiency,”Journalofmarketing,76(3),41-55.

[19]陆芝青,王方华.营销渠道变革的作用机理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4(04):67-73.

[20]李燕.国际营销渠道在“互联网+电商”模式下的变迁与整合[J].商业经济研究,2016(15):88-90.

[21]王证.电子商务形式下实现国际营销渠道的整合[J].经营管理者,2014(05):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