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推广工作总结十篇农业推广工作总结十篇

农业推广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3:56

农业推广工作总结篇1

一年来,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省、州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市农业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农业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我站广泛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及项目等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2012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广普及农业实用技术

为顺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一年来,我站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开拓进取,务实创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技推广工作全局,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目标,不断强化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职能,积极推进农技推广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推广能力和服务能力,促进了农技推广工作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主要是: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优质高产蔬菜新品种;示范推广高效棚膜蔬菜技术;推广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新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探索提高耕地质量和培肥地力的有效技术途径,切实加强耕地地力状况评价工作,为高标准粮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特别是在优质、高产、高效黄瓜新品种开发以及推广工作中取得明显效果。在优先选育两个黄瓜新品种的基础上,深入农户,选择责任性强、有一定生产经验的塑料大棚农户3家,在4栋大棚(共计4000平方米)内进行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结果表明,上述两个品种打破常规品种适应性差、抗逆性弱的特点,首先在品质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价格比常规品种高0.20~0.50元,当年增收10﹪以上,得到蔬菜种植户的认可;另一方面我们选择了适合当地的五优稻三号以及吉粳81良种和宽1.2m、厚0.005mm的黑色单层简式超微膜。结果表明,水稻地膜覆盖栽培的有效分蘗比常规水稻栽培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像今年前期低温条件以及后期刮台风的条件下也没有发生倒伏而正常生长,而且在一定范围之内越栽培希植,产量提高也越显著。说明,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提高我市山区和低产田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前期准备工作的繁琐以及人工覆膜移栽、后期清理废膜等生产费用角度来说,很多农户很难接受,阻碍了此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所以找出投入少,见效快的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模式是此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协助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完成《大豆垄上双行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以及《抗冷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推广》两项项目推广应用,已初步落实到位,达到预期效果。

二、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巩固提高,加大覆盖面,共完成土样采集1100个,并全部GpS定位。完成土壤化验1100个土样的土壤碱解氮、有机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和铁、锰、铜、锌、酸碱度等九个项。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技术人员通过不断地摸索和经常向专家请教,确定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化验分析,共8000项次,并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1000份;采集化验植物样品50个;完成田间试验53个,归档总结材料20份;完成对1600个农户施肥信息反馈,并对5个土壤养分长期定位监测;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3万亩,覆盖全市45个行政村。其中示范面积0.9万亩,配方肥使用面积10.23万亩;共举办测土配方施肥培训班35期,发放技术资料16700  份,累计培训农民3300人次,培训技术骨干400人次。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玉米实现平均单产561.9公斤,比习惯施肥区玉米单产502公斤增产59.9公斤,增产11.9%;完成了《市耕地地力评价报告》,通过国家农业部的验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落实,不仅减少氮肥的施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而且减轻病虫危害,减少农药施用量,提高作物品质,保证了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三、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

为了开展好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为辐射带动全市玉米、水稻、大豆种植户,今年我站在全市2个镇、9个村,涉及农户348户,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其中,依兰镇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2012吉玉米301)落实面积11,400亩,台岩村等涉及2个村、农户为105户;朝阳川镇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2012吉水稻259)落实面积12,000亩,横道村等涉及3个村、127农户;依兰镇大豆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2012吉大豆013)落实面积10,950亩,古城村等涉及4个村、116农户。在落实上各负其责,形成了市、镇、村三级联动,示范区农户合力创建的良好格局。

一是落实玉米、水稻、大豆高产创建面积和农户。

二是制定高产创建目标。万亩示范田创建目标:玉米亩产800公斤、水稻700公斤、大豆200公斤以上,力争示范片单产水平比上年提高2%以上。具体目标为玉米亩产411公斤/亩(比去年增产10%);水稻亩产462公斤/亩(比去年增产10%);大豆亩产135公斤/亩(比去年增产10%)。

三是科学选择确定高产示范田建设地点。根据多年经验,按照以下原则选择确定高产示范田建设地点:农田基础条件好,农民科学技术意识强,生产积极性高;具有较强的区域代表性,技术辐射带动面积广;农业技术推广力量强,在农民中有威信;区域内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状况良好,种植品种相对集中,单一作物种植相对集中连片。

四、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及运行管理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建成了检验检测综合楼及配套用房1350平方米,且购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节约资金,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通过各方努力,与国土、设计、建设、人防、消防、气象等项目建设主管部门沟通协商,尽最大努力减免了部分项目办理费用。延吉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与延吉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已于2012年10月搬进实验楼办公。

为充分发挥我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和基础设施的作用,确保实现长效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准确监测,及时预报,快速反应,科学防控。我们将形成市、乡、村三级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病虫种类及其发生规律,进行定点系统性调查及大田普查并随时将病虫发展动态传递到省、市区域站,实现了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可视化,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扩大了信息范围,提高了宣传效果。

五、科技培训工作

今年我站共举办培训班39次,其中巡回讲课26次,培训镇、村干部210人次,重点培训了560个科技示范农户,接受培训的农民累计8970余人次。通过传媒手段形式宣传农业新技术共11期,专栏20多期,发放科技培训资料22200多份。加大力度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

六、 积极开展植物检疫工作

1)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植物检疫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我站及时地开展了植物检疫宣传周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宣传植物检疫法律法规,普及疫情的防控知识,增进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对植物检疫工作的了解与支持,推进检疫执法监管和疫情阻截防控等重点工作。

2)对农业重大病虫害疫情情况做了全面调查,派专人每周调查一次,及时上报疫情发生情况,每周一上报。对全国性农作物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如稻水象甲、蝗虫、美国白蛾、苹果蠹蛾等疫情进行监测防控,每个镇都安排了疫情调查员,对疫情的发生情况及时上报。

2013年农技推广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强化项目工作,从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完善制度、资金保障、加大技术推广等方面着手,确保项目规范有序运作,发挥好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发展。

(二)加大农技服务力度,强化“服务为本,强农富民”的理念,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三)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主要是强化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标准粮田建设,建立健全展示、示范网络,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四)继续加大农业培训力度,加快科技长入农业步伐。在健全完善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培训和宣传力度,搞好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

(五)搞好农业重大病虫害疫情防控、监测工作

(六)加强检验检疫管理,加大检疫力度                 

农业推广工作总结篇2

今年主要作了小麦抗病圃试验、水稻精准栽培试验、除草剂——稻奇在水稻防除试验、豌豆枯萎病的药剂筛选试验三组、玉米灰斑病的药剂筛选试验、玫瑰白粉病的药剂筛选试验,为指导生产提供有力的依据。

10、水稻飞虱的防控工作

11、完成水稻精准栽培示范项目

12、完成ipm绿色植保示范村建设项目

1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完成情况

14、农作物专用配方肥推广应用完成情况

15、测土配方施肥核心样板、田间试验完成情况

16、土壤的取样分析,建立土样档案完成情况

17、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培训完成情况

18、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建立完成情况

今年完成建立66个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其中6个为全国土壤监测点,60个为市级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39个为2008年建立,今年新增土壤监测点27个,同时大河、柴河水源区现有土壤监测点31个。圆满完成了今年省市下达建立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的任务。

19、农作物专用肥配方制定完成情况

20、土壤化验室建设情况

21、初步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省土肥站要求,在今年11月底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农户施肥调查表》及土壤化验数据等的录入及审核工作,为开展我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作好准备。

四、存在的问题

1、鉴于经费、人力、物力等客观原因,一些成功的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不够,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在生产上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2、由于单位技术力量薄弱,在抓点和跑面工作上还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

3、现有技术干部知识老化,又缺乏一定的培训、学习经费,造成信息不灵,知识不新,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技推广工作的需求。

4、由于粮食生产效益低,面积逐年减少,项目实施难度正在逐步加大。

农业推广工作总结篇3

一、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学以致用,以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思想、行动上和党保持高度的一致。

二、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效益

通过不断的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积极宣传、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扭转了部分农民“施肥越多越增产”的陈旧观念,改变“重氮肥、轻磷钾肥、不施中微肥”的习惯施肥方式,使各种肥料的搭配比例、用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更趋于合理。大力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在全镇采集土样800多处,化验56616项次,大田实验40多个,将全镇平衡施肥全覆盖,有效的提高了化肥利用率。注重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和种植结构的新步伐,坚持每年引进棉花、玉米、小麦和辣椒等试验新品种,引进推广了棉花、大蒜、西瓜三种三收,洋葱、菠菜、西瓜、棉花、四种四收的高产技术栽培模式,加快种植结构步伐。

三、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定期举行农民培训班

三年来,经常聘请专家,技术员讲课,先后举行农民各类培训100多次,培训农民3万余人,发放各类农业知识材料5万余份,培育了一大批有学习农业知识热心的科技带头人,为农民群众获取更多知识搭建了平台。认真落实了小麦良种及种植补贴,棉花玉米良种补贴,政策性保险以及价格目标补贴等,积极申请,仔细核对,及时落实,使用国家的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是一项实事、惠民工程。

四、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目前已发展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91家,遍布全镇的62个行政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应用新技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引导农民利用新技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与农村旅游有机结合,建设农家乐采摘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草莓基地,西瓜合作社,甜瓜合作社等十余家,带动周边四、五百家农户致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积极做好三资财务管理工作。

真正做好涉农管理落实到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近几年,支农、惠农政策,涉农专项资金较多,为防止截留、挪用、转移、贿赂以及损失浪费涉农资金等问题,切实保证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涉农资金落实到位,真正服务“三农”,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监管,着力防范。在向农民、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资金支配上,严格按政策执行,确保了这些政策执行不走样,资金发放、使用不出问题,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用

六、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等惠农工作。

农业推广工作总结篇4

一、强化责任意识,加大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

新形势下,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显得尤为重要。该项工作已被列入我站的重点工作。在组织好人员、制定严密防范措施的基础上,采取定点检测、不定期抽测、随机取样等方式方法,并对437户种(养)大户做好详细的生产记录档案,从而在源头上保证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为保障蔬菜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主动同全镇各村蔬菜种植大户签订了478份安全生产承诺书。重点监控了种植5亩蔬菜以上的农户15户,监管面积达到4103.5亩。平时,做好5种违禁农药禁止使用宣传工作,主要方法是依靠印发宣传资料和会议,累计发放宣传资料达5000份。由于工作方法、方式得当,本镇未发现违禁农药使用现象,在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方面,1-6月份直接下田检测了750只样本,合格率达到100%。平时,经常深入三个集贸市场,督查他们的食品安全监管。在肉食品专项整治上,与畜禽养殖户共签订了安全生产承诺书270份,发放告知书1200份,上半年对生猪尿样抽检220份,确保全镇畜禽养殖业无重大生产事故发生。在水产养殖上,做好5亩以上152户的养殖户签订《食用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签约率达100%。

二、畜禽防疫常抓不懈

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面,按照__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计划,及时制定了本镇年度工作方案,做到年初有计划、中间有考核,全面推进书院镇的各项重大动物防控工作。上半年主要完成了畜禽春季常规防疫、狂犬病免疫1319头、奶牛a型口蹄疫防控、猪流感(甲型h1n1)疫病紧急防控。

三、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农艺,确保全镇农业可持续发展

1、稳定粮食生产,引进申优693、秋优金丰等杂交稻种子11000斤,调配常规水稻近70吨,确保全镇种足种好31100亩水稻。

2、积极推进水稻丰产方建设,在各村分别建立了百亩以上水稻丰产方,重点建设洋溢、塘北、李雪、东海社区四个区级丰产方,并全部采用机插秧等新农艺,全镇机插秧面积共计达4500亩。

3、积极配合环保行动计划,推广使用精制有机肥1100吨、bb肥125吨,为粮食、西甜瓜、水果的丰收打下扎实的基础。

4、制订传授桃树标准化生产技术,在洋溢村建立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四、加强为农服务,为农民办实事

在为渔民、农机手做好验船、验车、审证的同时,积极开展平安生产,今年部署中久村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另外,向上争取财政补贴50多万元,帮助各农机户购买拖拉机11台、自走式收割机2台、旋耕机19台、开沟机2台、驱动耙2台、潜水泵2台、增氧泵34台,在各村发放水果套袋1200万只。

五、抓农业技术培训和科技信息服务,传授农业“四新”技术

年初起,在全镇广泛实施专业农民“百、千、万”培训项目和“__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培训项目,为本镇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据统计,共完成西甜瓜、水稻、水蜜桃、食用菌、蔬菜、信息、水产、农机等适应性培训20__人次;西甜瓜、水蜜桃、畜禽、农机等专业农民100多人;另外,聘请市、区水稻、果树、西甜瓜、畜牧等多名专家来我镇深入田头、养殖场现场讲解和指导西甜瓜、水稻的栽培技术、优质水蜜桃栽培、修剪管理、防病除虫、畜禽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等,听课农民达1000人次。尤其是上门指导60多户西甜瓜、畜禽科技示范户,并带动辐射500余户,有力地促进全镇农业生产增产增效。

六、招商引税工作

根据年初镇政府招商会议精神,我站对原招商企业做到经常沟通、联络,新增一家落户企业,到5月底完成地方税258万,比去年同期增20%,占全年计划的40%。

七、完成镇政府交办的

农业推广工作总结篇5

辽宁省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状及问题

(一)辽宁省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状1.机构现状辽宁省有省级、市(地区)级农业科研机构111个,其中省级43个,市属68个(见表1)。全省农业高校有三所,分别为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辽宁职业学院(铁岭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另外,还有农业中专学校6所,省市县三级都有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辽宁省农业推广系统,省市县乡四级机构总数5184个,人员编制33627名,其中基层机构(县乡两级,下同)5065个,人员编制31637名(见表2)。2.人才队伍现状目前,全省科研机构现有职工4638人,从事科技活动的为28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800人,中级职称960人,初级职称620人。一是在现职人员构成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占60.47%,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人员占11.02%,行政人员占5.86%,工人占22.66%(其中省农科院工人占32.60%,数量过多,影响科研工作)。二是离退休人员总计为3072人,与在职人员的比例为0.66∶1,其中省农科院为0.83∶1,负担有些过重。三是从学科专业结构看,农学(含土肥、植保)专业过多,占22.93%,相对而言蔬菜(3.39%)、特产(5.71%)、畜牧兽医(4.89%)、水产(4.67%)、生物技术(4.03%)、计算机(1.28%)、加工(0.75%)、经贸(1.32%)等专业人才偏少,难以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四是年龄结构,小于30岁的占19.61%,31~40岁的占40.86%,41~50岁的占28.47%,51~60岁的占11.06%,老、中、青的比例基本符合科研工作的要求。五是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学历结构,博士占0.89%,硕士占4.42%,本科占43.12%,大专占30.31%,中专占10.63%,其它占10.63%,从中可以看出高学历人员所占比重过小,大中专学历所占比例过大。六是职称结构,正高级占6.06%,副高级占22.50%,中级占34.24%,初级占22.33%,其它占14.87%,高中初比例为1∶1.25∶0.83,高级偏多,中初级偏少,不尽合理。据不完全统计,在辽宁省农业推广系统,省市县乡四级机构总数5184个,人员编制33627名,其中基层机构(县乡两级,下同)5065个,人员编制31637名。从总体情况看,县(市)及以上农业推广系统基本上能够按照编制严格执行,确保不超编。截止2010年底,辽宁省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数量达6123人。从学历上看,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占总数的0.03%;具有硕士学位的49人,占总数的0.8%;大学本科1618人,占总数的26.4%;专科2643人,占总数的43.2%;中专及其以下的1811人,占总数的29.6%(见表3)。从职称结构上看,高级职称668人,占总数的10.9%;中级职称2602人,占总数的42.5%;初级职称2191人,占总数的35.8%;其他660人,占总数的10.8%。从性别上看,男性3912人,占总数的63.9%;女性2211人,占总数的36.1%。辽宁省农村人口2328万人,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365万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31万人,占农村劳动总量的2.3%。从人才类型上看,全省生产型实用人才19.7万人,占63%,其中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占60%左右;经营型实用人才6.9万人,占22%;技能服务型实用人才2.3万人,占7.5%;技能带动型实用人才1.9万人,占6.2%;社会服务型实用人才0.4万人,占1.3%左右。从学历结构上看,全省农村实用人才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3758人,占1.2%;高中、中专学历的25682人,占8.2%;初中学历的273109人,占87.2%;小学文化的10336人,占3.3%;未上过学的313人,占0.09%。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辽宁省农村实用人才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8年(见表4)。从技术水平上看,全省共有农民高级技师1879人,占0.6%;农民技师4072人,占1.3%;农民助理技师1879人,占0.6%;农民技术员8770人,占2.8%;没有或未评定农民技术职称的29.7万人,占94.7%(见表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辽宁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从总体上看是研发人才较强,推广和实用人才还显不足,特别是在能够引领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及应用方面还需不断努力。(二)辽宁省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1.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体制不合理,不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由于受政策和体制的限制,在辽宁省许多地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归属乡镇政府,而不是以前的“垂直管理”———由县(市、区)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与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仅是业务指导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技推广工作失调,工作效率极为低下。其管理体制不顺不仅体现在工作效率上,而且还体现在用人和资产管理上,一些地方乡(镇)政府忽视或者淡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农科站工作人员经常被政府部门抽调,其用人机制不科学;非专业人员占编严重,甚至在个别推广站非专业人员超编,严重阻碍了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极大地影响了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使用。据调查,铁岭市现有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农科站)96个,核定编制700个,实有人员1060人,超编360人,能够正常开展业务工作或者勉强维持糊口的乡(镇)农科站仅有46个,占总数的48%,而过半的农科站只能靠职工自己从事经营活动和从事二、三产业来解决基本生活需要,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基本呈现“线断、网破、人散”的瘫痪局面。辽宁省各乡镇仍是五站合并为一个农科站,营口市大石桥市农业技术推广的重任压在了农科站,原来的林业站站长分管农业技术推广,原来的畜牧兽医站只有5个编制,多余人员每人给1000元进行人员分流。与此相反,农业科研单位普遍存在缺编现象,据2011年辽宁省农委对全省64个市以上农业科研单位的调查,总缺编人员所占比例为21.05%,其中省属机构缺编占25.74%,市属机构缺编占11.38%。在基层的乡镇,由于编制限制及招聘的大学生多数为女性,不便于在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因此,乡镇一级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存在老龄化现象,现有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左右。2.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专项经费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专项经费缺乏,人员经费难以为继。由于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其经费应该由政府专项下拨,但是,许多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迫于经费紧张或者严重超编,没有或者很难满足全面的农业技术推广所需的专门农业技术推广经费,进而无法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效进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资待遇低下,积极性不高,新技术在基层难以扩散推广。据铁岭市各县区填报,全市乡镇农科站年需人员工资及经费总额1162万元,而目前能够解决的仅有231.7万元,年经费缺口930.3万元,乡均缺口经费达9.6万元。3.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三老化”,服务难以保障辽宁省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三老化”问题严重。就是说,人员老化,结构老化,知识老化。在调查中,许多地区农业科研人才数量不足、年龄偏大,特别是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缺乏;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骨干力量人员老化,新进人才又缺乏实践经验,出现“断层现象”,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专业农技推广人员偏少。据调查,营口市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仅占21.9%。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及时补充专业的基层农业科技人才迫在眉睫。目前,辽宁省农业部归口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内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73.7%,其中非全日制学历或非农学历的不在少数。2003~2007年的4年中,全省仅种植业基层站接受过3个月以上业务培训人数,只有在编总数的9.2%,而同期新接收的农科毕业生仅有145人。很多乡镇农技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没有分配到1名正规农业高校的毕业生。在许多地区,农业科技人才知识老化问题严重,经常凭借经验行事,缺乏经常性、前瞻性、时效性的最新科学技术更新培训,使之发挥推广最新科学技术的作用受限。即便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也普遍存在培训方式简单,收效不明显,大多数培训依靠项目而来,缺少常规实用的轮训机制。由于农技人员数量少,相对的服务对象数量加大,技术推广活动范围拓宽,难以得到全覆盖,特别是农忙时节和关键时节,很难实施手把手、面对面的指导和服务。由于农技人员素质有限,在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过程中,其讲解和示范能力也必然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多数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只能将服务重点放在产中这个环节上,对于产前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和供应以及产后的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和销售等环节还不能开展有效的服务。4.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科研、教育、推广脱节由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分别归属与不同的政府部门,各环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我国目前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只有不到40%,教育机构对农民进行的培训往往无法满足农民的技术需求,农民对政府办的培训班积极性不大,农民更希望了解实用的新技术。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由于知识更新缓慢、现有推广人员缺乏实践经验等原因,农业技术推广效果较不明显。

对策建议

(一)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为了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一方面,应该恢复乡(镇)农科站隶属于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体制,撇清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扩大编制,以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农业科技人才到农村来。另一方面,要切实保障农技人员的工资待遇,落实基层推广人员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岗位津补贴;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专业人才流失。建立完备的农业科技推广系统(见图1),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推广力度。图1(二)加大农业科技推广专项经费投入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各级政府必须在保证人员经费的基础上,加大业务经费的投入,确保培训经费、科研经费都由政府出资。各级政府还要科学合理地设定编制(含辅助人员编制),对于农业技术人员需求量大的地区要加大力度,切实解决他们的编制问题、工资待遇问题,切实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确保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科学稳定有序发展。设立专项基层农技推广经费。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经费由省、县级财政共同承担。省级经费投入以转移支付方式拨付给县级,县级经严格职能分工和绩效考核发放到农技推广机构,支持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开展各类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三)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完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机制,包括人员聘用、职称评审、分配激励、学术研究、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切实保障农技人员的工资待遇,落实基层推广人员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岗位津补贴;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专业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实践能力。选聘优秀的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涉农专业的毕业生,分别到各市地、各县市区挂职副市长、副县长,负责农村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对于优秀的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工作一定年限后,逐步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对于挂职锻炼的优秀人才,可以继续提拔重用或者选送到农科高等院校进修和攻读博士学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储备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四)建立科研、教育与推广沟通机制从公共农业推广服务横向体系看,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改革现行的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相互分离、各自为政的体制。一方面,可以采取本地区基层农广站之间交流,也可以采取本地区基层农广站到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地区交流或者学习;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教师或者研究人员到基层推广站交流任职,进行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及应用,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优势。在培训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农业科技人才参加培训少、期限短、收效少、内容不匹配等矛盾,要增强培训内容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各个农业推广站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与教育培训相结合机制的建立,对于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农业科技进步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对于科学研究成果的申报、研究、结题及成果转化,都要强调相互联合,经常沟通,使农业科技进步研发及推广经费充分发挥效能,真正地科学使用经费,真正地使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经费的使用效率。不仅如此,各个农业推广站之间也应该加强经常性沟通,面向农业生产第一线,亲身了解农民关心的问题,把握农业农村发展趋势,进一步使最新科研成果最有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经常性培训和知识更新。

本文作者:杨燕翟印礼工作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农业推广工作总结篇6

很高兴参加**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及推广站长会议。**省是全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综合改革的发源地,走进**便感受到工作创新的气息。**省农机局结合本省工作的特点,将全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会议一并召开,既体现了两个会议的重要性,又体现了两个会议的关联性。近几年,**省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抓的有特点、有成效,**省农机推广系统功不可抹。时至年末岁尾,**省农机局在此时召开本次会议,立足一个“早”字,对今年工作早总结,对明年工作早谋划、早布置、早安排,一定会迎来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全面完成本次会议制定的各项目标打下良好基础。这次来参加会议,一是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也是观摩学习;二是就如何进一步搞好明年和今后的农机推广工作谈一些感受认识:

一、**省农机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刚刚结束的20**年全国农机推广站长会议上,江洪银站长代表**省农机推广系统做了典型发言,讲的非常好。内容既丰富又生动,演讲也极富激情,充分体现了**省农机推广人对农机化事业的热爱、对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激情以及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在他的发言内容中,有四点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一是全省农机化总体水平发展迅猛,成绩喜人。目前,**省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240万千瓦,在全国排第3位。拖拉机229万台,在全国排第2位;联合收割机6.1万台,在全国排第4位;水稻插秧机1200台,在全国排第7位;农机资产原值达286.7亿元,在全国排第4位。全省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面积分别达到5812.7万亩、3778.2万亩和5549.5万亩,分别在全国排第7、6、5位。全省拥有各类农机化服务组织1244个,其中农机专业协会150多个;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20万户,拥有2台以上动力机械、固定资产30万元以上、年作业服务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1000多户。应该说,近年来**省农机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十分了不起,我本人也很受鼓舞。二是全省农机推广工作服务大局,有创新、务实效。**省农机推广系统紧密围绕全省农机化工作重点,结合省情区域特点组织开展了五项重大农机化宣传活动,集中系统技术优势推广四项农机化关键实用技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推广五项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有力促进了**省农机化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农机推广系统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作用。三是全省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进展,试点有成效。**省105个县(市、区)中设县级农机推广站有78个,占到了74%,全省农机推广体系是基本健全的。同时,更为有利的是,今年争取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怀远县做为全国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县,也为全省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四是省站自身建设成效显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这两年,部总站与安微省站的同志无论是在会议交流还是在工作接触中,都深刻感受到**省农机推广站自身建设方面发生的变化,特别是在转变思想作风、重视人才培养、推广文化建设和创建和谐优美办公环境等方面成效显著,大大增强系统凝聚力和战斗力,“心气顺、干劲足,人人努力、处处争先”,值得全国农机推广系统学习和借鉴。

二、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进一步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着重强调了要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出了巩固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突出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具体要求。这个月的22日~24日将要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以及农业机械化专业会议将对明年农业、农村工作和推进农业机械化等做出全面部署。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重大进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增速强劲。据统计预测,今年我国农机总动力将达到7.6亿千瓦,与去年相比增长4.6%;拖拉机保有量1700多万台,增长3%左右,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80万台,增长12%左右,小型拖拉机1600万台,增长2%左右;与大中拖配套的农机具300万台(套),增长13%左右;联合收割机62万台,增长9%左右;全国农机工业产值1600亿元,增长18%,产品种类达3000多个,出口创汇33.6亿美元。二是农机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预计,今年全国主要农作物机械化耕、种、收总面积将达到25亿亩,综合机械化水平比去年增长1~2个百分点,将突破40%重要关口,其中机耕57%、机播33%,机收27%。从作物上来讲,小麦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今年新增水稻插秧机3.2万台,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11%,机收44%;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预计达到6.8%,比去年增长了50%。除此之外,大豆、马铃薯、花生、油菜、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林果业等生产机械化也有较快的发展。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迅速发展。目前,我国拥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3650个,其中农机户400多万个,比去年增长3.4%,从业人员4000多万人,占整个农业从业人员的13.3%。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从农机销售、作业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到维修服务等服务内容越来越专业化,初步形成农机服务产业化。预计,20**年全国农机作业服务总收入将到达3**0亿元,比去年增长8.2%。四是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农机安全生产的主体是政府,责任重大。今年是实施农机安全事故控制指标数下达的第一年,据统计,1~10月份,全国道路外农机事故1764起,死亡316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减少了34%和51%,超额完成了任务。这得益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但是,我们一定要继续加强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确保事故统计数字的真实。

目前,我国对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是这样划分的:一是初级阶段划分,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40%以下,全国农业从业人员比例在40%以上;二是中级阶段划分,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40%以上,全国农业从业人员比例在40%以下;三是高级阶段划分,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70%以上,全国农业从业人员在20%以下。据初步统计,今年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突破40%;另一方面,据20**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为42.6%,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快,今年全国农业从业人员比例低于40%或接近40%是有可能的。这一增一减,代表了我国农机化发展将要实现历史性跨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这一代农机人非常有幸地见证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中级阶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但是,根据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从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大致需要20年的时间,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突显的阶段,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一是我国农机化水平总体不高。40%所指也只是主要作物的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许多经济作物的不少环节机械化仍是空白,同时,结构不合理,“三多三少”的情况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二是我国农机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的差异性一方面促使了农机跨区作业产生,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农机农艺结合的问题。在满足国家粮食安全需要方面,农艺解决了单产问题,农机要主动适应。但是在有些方面,如今年农业部大力推进的油菜生产机械化,就要理直气壮地提出农艺也要适应农机作业。三是农机作业服务水平低。我国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差,机手的操作技能还有待大幅度地提高。四是我国农机化发展的扶持政策还不能适应农机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机具购机补贴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农业税收、保险、金融等扶持政策有待加快推出,农机化管理和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

面对机遇和挑战,总结历史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我们提出了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概括起来就是“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化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这二十一个字。这是由我国人多地少,户均耕地面积7.8亩,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土地制度等国情所决定的,必须解决好农户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和机械化大规模作业之间的矛盾。日本实现农作物机械化收获用了200万合收割机,我国用了30多万合收割机基本解决了小麦机械化收获,“共同利用”是核心问题。

对于如何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我认为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农机化发展全局。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同样必须坚持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实现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加快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加快推进农机化各项事业发展,切实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改善和优化结构,彻底解决“三多三少”的问题;二是统筹兼顾。在抓好主要粮食作物重要农时关键生产环节生产机械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要努力实现农机化区域协调发展。三是做好农机农艺结合。要找准结合点,相互配合、互为促进、共同发展。四是重视资源的约束。主要表现在生态资源和环境资源约束等方面,要高度重视农机节能减排问题,大力推广农机节油、节水、节药、节肥、节种技术,要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三、明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思路

全国农机推广系统要积极适应当前农机化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新要求,开拓创新、勇于实践,促进我国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总站明年的工作思路是,紧紧围绕农业部党组中心工作和战略部署,组织和带动全国各级农机推广系统,通过强化职能,加强系统协调性和文化建设,凝聚农机推广的系统优势,提升系统服务能力,促进我们国家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应有贡献。为此,对全国各级农机推广机构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

(一)抓好重点示范项目。今年部里提出了“**”时期重点推广的十一项农机化重点技术,各地要积极响应,加大工作力度,要将农机化重点技术推广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因地制宜,有重点地选择适于本地区推广的技术,准确理解和把握农机化重点技术的要点和内容,加快推广普及,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积极促进农机化的发展。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要多渠道争取投入。要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承担的各类项目积极开展新机具选型配套、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服务工作。要通过这些项目的带动,突破和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相关技术瓶颈问题。

(二)加强人才队伍和系统能力建设。首先,要抓好学习培训,促进思路解放和知识更新,不断提高政策理解水平和业务技术能力;其次,优化队伍结构,积极开展人才建设,尽快改变干部结构不合理,队伍老化等问题。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创造出平等竞争,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分发挥才干的机制和环境。最后,要加强系统文化建设,增强系统凝聚力和自豪感,提升系统的软实力,努力与全国各级农机推广机构共同打造一支职能明确、管理科学、配置合理、素质优良、运转高效的国家农机推广队伍。

农业推广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结构;发展现状;建议;广西鹿寨

中图分类号F3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8-0368-02

鹿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管站、水果站等农业事业单位构成,是为鹿寨县农业行业提供服务以及从事相关资源的开发、保护和技术推广服务的组织机构。

1鹿寨县县级农技推广组织结构的基本情况

鹿寨县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包括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管站、水果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设推广站、植保站、经作站、蚕业站、土肥站、农广校、种子站、农业执法大队、农业技术服务公司。这些机构均隶属鹿寨县农业局,为农业局管理的事业单位,共有人员47人(男32人、女15人),41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6人从事后勤工作。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农艺师5人,占职工总数的10.6%;农艺师23人,占职工总数的48.9%;助理农艺师11人,占职工总数的23.4%;未定职称2人,占职工总数的4.2%。县级中心现有固定资产53.01万元。

2县级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结构的特征和分类

县级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为农业事业单位。由县编委批准成立,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在县农业局直接领导下开展各项农业服务工作。

2.1主要特征

县级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结构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农业发展提供有关服务为宗旨;二是直接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经济技术服务;三是涉及种植、种子、推广、植物检疫、农产品安全等多种行业;四是单位按专业专门设置,规模普遍较小。

2.2组织结构分类

按照性质将组织结构分为3类:一是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委托的执法和行政管理。如由县经管站、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负责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处理农村土地纠纷、农民负担管理、实施农业管理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权。二是推广站、植保站、经作站、蚕业站、土肥站、农广校、种子站、水果站等部门,这些部门的工作属于纯公益的性质。这类纯公益性质的部门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当地植物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及时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的信息,组织进行统防、统治;引进和推广适合当地、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新技术,并组织力量,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和配套的服务,以确保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为确保农产品和畜产品的安全,要对农药、动物药品使用进行指导;参与当地农技推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为农民提销信息,开展农民职业技能鉴定业务等。三是农业技术服务公司负责的经营。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农用物资的经营、农产品的贮运销、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和品种的供应等。

3现行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结构的优点和缺点

鹿寨县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由农业局全面负责,明确了各站的工作职责,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调整推广组织机构和人员,指导各站开展各项农业服务工作,负责技术人员的职称晋级,组织开展对技术人员的在职培训工作。下设的8站1公司1队,全面负责指导全县农业各项服务工作,形成自上而下科学、合理、健全的推广体制。但面对农业发展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

3.1管理体制

由于鹿寨县的农技推广组织为农业局的直属单位,受农业局的领导和管理,当主管局农业局人手或人员的能力不足时,经常调用下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会导致专业技术人员长期离开本职岗位,最后使得站局职能不清,责任不明,人员责任心不强,多个农业推广项目效果较差,与市场要求不相适应。

3.2运行机制

鹿寨县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接受上级单位的领导,主要对上级负责,自上而下运行。评价推广机构工作质量的标准是能否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任务。鹿寨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不专职,游离于行政、事业、企业之间,推广业务经常被日常的行政工作冲淡、打乱,甚至根本无力顾及,不能保证推广机构工作人员有充分的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对推广工作评价和反馈的机制不健全,缺少服务对象对推广工作的全面评价。不能从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上保障推广机构人员做好本职工作,评价机制不完善,不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3推广服务手段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逐渐发展,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都非常激烈。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机构运行中,服务观念落后,服务手段陈旧,不能及时、有效地为农民提供新型的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传统的推广机构和市场联系不紧密,缺乏对农产品信息的准确把握,不能起到农户和市场联系的纽带作用,导致农产品的生产和市场脱节,销售受阻,经济效益低下,农业发展模式难以转型。

3.4农业推广人员的数量、素质、结构

由于事业单位机构连续多次的机构改革,乡(镇)一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由不存在到存在,一波三折,致使农技推广专职人员数量不足,出现服务职能弱化。在全县公务员工资调整2年后,县一级对事业单位的工资仍然停留在改革的口号上,同工不能同酬,职工满意度低。工资水平偏低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农业科技院校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而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又需要既懂农业科技理论、又会技术操作实践的种养加产供销等方面的人员。农业推广机构保障不力,不利于稳定和壮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4发展建议

4.1稳定农技推广机构

要想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做好,需有专门的推广机构和人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县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重要作用,按照相关的规定,将政策落到实处,保证农业推广机构作为国家公益性的全民事业单位做到性质不变、机构不撤、队伍不散、经费到位[1-2]。

4.2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

从当今农业发展的形势来看,单一依靠政府投入的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不能够切实满足农户的需要,不能起到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为农户服务,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建立多元化的新型推广体制,要逐步推行公益服务和经营服务的相对分离。注重扶持和培育农村合作社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从事经营性的服务,使其在生产中发挥自身的示范、带头作用,为农户提供技术、市场信息、优质服务。在实际生产中要以政府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导,从事公益性较强、关系国计民生、在短期和长期内难以上市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但政府从事公益和非政府部门的企业、公司和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从事经营不是简单的分离。从事经营的非政府部门也可以从事公益服务,要制订相应的政策,允许和鼓励其成立以盈利为目的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公司,弥补公益服务的缺失,最终建立一个稳定性高、多元化、灵活多样、服务种类齐全、能够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3-4]。

4.3强化农技推广功能

社会经济在逐渐发展,市场和农户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为了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体系的作用,要进一步强化农技推广体系的推广功能。一是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做好农技推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开展技术培训工作,更新和提高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提高其业务水平,为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知识保障。三是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更好地满足农民增收的需要。四是采取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场(园)或技术承包的方式,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五是利用网络等新型的技术手段,将农业技术信息及市场信息及时送到农民手中,以为农民调整产品种植和养殖提供参考。

总之,鹿寨县县级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是该县为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反映了鹿寨县在贯彻实行国家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政策目标,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具体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业推广体制也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民经济实力的增强,农业推广以转化科技成果为主要目标,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转化靠推广。在过去的1个世纪里,农业推广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专业分工与协调发展,建立合理的农业推广的体制,将在以后的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5参考文献

[1]苏振彪.新形势下更应加强基层农技体系建设[J].中国农技推广,2003(4):9-10.

[2]向俊锋,罗真,周宋伟.强化农技体系建设提升服务三农水平[J].四川农机,2011(3):18-19.

农业推广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农机;推广;存在问题;对策

近年来,临沧市各级农机推广部门牢固树立“情系农民、服务农业、造福农民”的农机推广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这个主题,全市农机化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呈现出新的特征和新的面貌。截止2010年底全市农业机械总值达9.3亿元,农机总动力达117.7万千瓦,拥有拖拉机41171台,拥有联合收割机109台,配套农具10344台(套),增长116%。但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看,农机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的形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发挥。

一、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推广人员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市各级农机推广人员的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部分农机推广人员知识老化,缺乏与时俱进的进取心和迎接挑战的信心与勇气。特别是乡镇农机推广人员,掌握常规技术的多,了解新技术的少,技术精、会经营、具有前瞻性、能实干的复合型人才欠缺。

2.农机推广经费投入不足

因我市大部分县财政困难,财政除拨给农机推广人员部分工资外,其他没能安排任何推广专项经费。由于没有农机推广经费,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不适应新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自主开展科技活动的实力不强,导致农机推广不具超前性、先进性和示范性,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3.农机推广队伍体系不健全

由于机构改革,各乡镇农机站归口于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其农机人员被挪作他用,致使县、乡两级农机服务体系基本脱节,农机推广队伍建设方面不尽人意。即使县人民政府将农机推广工作以责任状的形式下达到各乡镇人民政府,个别乡镇人民政府的农机推广工作还是没有落到实处。一些乡镇农机推广人员被抽调去从事与业务无关的工作,无暇顾及农机推广工作。

4.农机推广内容滞后

长期以来,我市的推广工作只注重产前、产中或产后粗加工机械化,而忽略产后深加工的机械化;只重视粮食作物机械化,而忽视经济作物机械化;只重视农田作业机械化,而忽视农业工程等领域机械化,使得农机推广的产品与农民需求脱节,造成推广部门想推的推不动,农民想要的又没有,削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二、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建议

1.严格遵守农机化技术推广程序

目前,市场上有成百上千种农机产品,到底哪种适用?哪种有保障?这就需要农机推广部门结合我市的产业政策和农业生产、农民的实际需求,抓住重点,找准突破口,正确引导,按照试验—示范—面上普及的程序开展技术推广工作。通过小面积的多点对比试验,得出第一手数据,熟悉掌握技术的各项性能指标,积累经验,发现解决试验中遇到的问题等,用于指导后续的示范和面上普及工作。如果试验的结果同可行性论证相左,应及时停止,避免盲目强行推广造成损失。试验取得成功后认为可以大面积推广,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示范样板区等形式既供农民参观了解,也为面上推广做最后验证。只有这样,才能让购机农民得到投资效益,激发农民的购机、用机热情。

2.广泛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宣传工作

首先要本着“向社会宣传农机,让农民了解农机”的原则,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认识农机、了解农机、关心农机和支持农机;其次要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建立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使他们认识到使用农业机械的好处,不断增强他们的农机化意识,自觉转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再次农忙季节,要多举办一些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现场演示会,实地开展技术培训,让农民们亲身感受先进农业机械的作用。

3.认真贯彻落实购机补贴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力度越大,补贴资金越多,社会影响就越广,各方面的关注度就越高。这对我们农机部门来说,既是一种发展机遇,更是一种严峻考验。购机补贴资金越多,我们肩上的担子就越重,责任和压力就越大,容不得我们工作中有半点疏忽和纰漏。希望各级农机推广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所肩负的重要责任,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觉性,以对党和人民、对农机化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更加谨慎、更加细致、更加扎实地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贯彻好、落实好,切实做到工作程序不能少,实施进度不能拖,管理力度不能减,纪律要求不能松,确保补贴政策的实惠不折不扣落到农民手中。

4.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要充分发挥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市场引导的作用,以粮食、油菜、茶叶、甘蔗、烟草、设施农业为重点,围绕科技进步来转变农机化的发展方式,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结构升级,确保农机总量稳步增长,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全面提高。逐步实现“四个转变”,即:由抓粮食作物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由抓粮食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变,由抓农田生产机械化向畜牧、水产养殖生产机械化转变,由抓产前、产中或产后粗加工机械化,向产后深加工的机械化转变。

5.大力发展农机专业服务组织

各级农机推广部门要坚持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遵循“农民自愿、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积极扶持发展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机手通过“机械联合、技术联合、服务联合”等多种形式,建立农机股份合作制,专业合作社,服务队和专业协会等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努力将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成为农机服务产业和农机化发展的主力军。

总之,要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必须因地制宜,不能好大喜功,更不能盲目攀比。要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其全程机械化发展,大力发展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稳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现代农业装备实力和机械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吉营.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2)

农业推广工作总结篇9

20__年,××市农机推广站在市农机局直接领导和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局中心工作,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为手段,以创建农机化示范基地为纽带,促进了全市农机推广系统工作的开展,为全市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支撑和技术支持。

一、认真落实购机补贴政策,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

今年我市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900万元,其中中央补贴资金3000万元,重点补贴玉米收获机械、小麦免耕播种机械、65马力以上拖拉机、青饲料收获机械、薯类收获机械等机具。为确实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在总结前几年实施购机补贴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了更完善的保证措施,确保今年购机补贴政策顺利实施。

(一)加强政策的宣传引导

通过各种媒体及送科技下乡、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购机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群众的认知度,调动广大农民的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完善农机购机补贴政策

在总结过去实施购机补贴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市农机化发展的实际,对政策做了切实可行的调整。一是扩大了补贴的种类;二是拓宽补贴对象和补贴的优先条件;三是提高了部分机型的补贴标准。

(三)抓好补贴政策的落实

一是制定出台《20__年农机购置补贴方案》,二是参照省目录,结合××的实际编制出台了《××市20__年度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在网上及时公布了《方案》和《目录》。《目录》涉及耕整地、种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收获后处理、农产品初加工、畜牧水产养殖、动力、农田基本建设、设施农业设备、其它机械等11大类25个小类77个品目的农业机械,有150家生产企业的697种产品。三是印发了《××市20__年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资料汇编》、《××市20__年度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和《××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并将《目录》、《一封信》发放张贴到村,让农民充分了解购机补贴政策实施的程序和过程,这样既方便了农民购机,又确保农民对全过程的监督。四督导检查即墨市农机购置补贴农民申报工作,确保申报工作有序进行。

(四)加强与农机企业的沟通与联系

召开××市20__年度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信息通报会,在通报会就××市20__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工作程序、资金结算等事宜进行解读,简化办事程序,方便企业销售补贴机具和机具补贴额的结算。

(五)严格管理,动态控制

20__年的《补贴产品目录》中没有机具价格。补贴机械的具体销售价由购机者与经销商或生产企业商谈确定。为确保享受补贴的机具厂家随意涨价,制定《××市农机购置补贴机具价格承诺书》,要求销售价只能等于或低于企业20__年的补贴销售最高价,对配置变化较大的,可由双方协商确定,但不得高于该产品的同期市场价。在资金使用上,实行总量控制,计划指导,调整余资,据实补贴,并动态跟踪了解各市区的进展情况,确保补贴资金真正落实到农民本文来源:文秘站的手中。

截止到目前,补贴工作全部完成,共推广各类机械近6000台(套),使5000余户农民受益。

二、加大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创新农机化发展的平台

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具体措施,是在现有条件下,通过试验示范的方式,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符合××实际的农机化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举措。

为创新我市农机化发展平台,根据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围绕突破制约我市农机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今年在平度、胶州、莱西、即墨、胶南、城阳、黄岛、崂山建设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茶叶生产机械化等10个农机化示范基地。为搞好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起草出台了《××市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意见》、《××市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申报指南》、《××市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申报书》,开展了对农机化示范基地调研工作,制定了工作实施计划。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服务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引进运用新技术,试验示范新设施,推广应用新机具,加快农机、农艺相结合的配套技术研究,实现传统农业技术和农机高新装备相结合。目前,10示范基地已经建成,将成为××市现代高效农业对外示范的窗口,成为现代农机科技、技术、机具的展示基地。

三、完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提升农机推广服务能力

一是加大农机推广标识的宣传。在各市区统一推广标识牌的基础上,今年将《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资料汇编》封底、封面全部留出,宣传×ד兴机富民”品牌和农机推广标识,引导农民“看推广标识,选补贴农机”。同时,在实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时,将示范基地的标牌中也突出了农机推广标识。二是加强推广系统和农机企业的交流。召开系统农机推广站长会和农机购置补贴企业信息通报会,及时交流工作、反馈情况,不断增强农机推广的凝聚力、向心力。三是大力推进农机推广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充实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档案信息的内容,抓好信息服务热线的管理,实行首问负责制,及时解答农机手的咨询。四是积极组织参加农机科技下乡活动,将农机化信息送到田间低头。今年送科技下乡,结合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重点宣传了玉米联合收获机和保护性耕作机具,发放宣传资料和书籍,开展技术讲座,直接和间接培训农机手近万人。

四、实施专项机械化技术推广

农业推广工作总结篇10

主要保障措施,加强节水农业技术的宣传与培训,要强化宣传,增强农业节水意识。典型示范,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节水农业工作,认真制定规划,积极组织协调,加强指导和服务。

按照省、市两级政府和农业厅有关节水农业工作的部署,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技术,作为全市农业的一项重点工作。根据我市农业生产的实际,在全市大力实施节水农业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供支撑和保障。为此,特制定我市加强节水农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节水农业工作的重大意义

*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全市水资源总量6.8亿立方米,占全省资源(204.69亿立方米)的3.3%,人均水资源量163.82立方米,仅占全省人均量(3*.69立方米)的53.4%,耕地亩均水资源量78.*立方米,是全省平均数(211.4立方米)的36.9%,在全省属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一方面是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另一方面气候干旱日趋严重。近10年以来年降水量由历史上的524毫米降至434毫米,期间1999年最低的年份降水246.4毫米,20*年全年降水量366.6毫米。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市降水依然偏少。这充分表明,我市水资源紧张的程度正在逐年加剧。

我市属典型的农业地区,农业用水量占用水总量的80%以上,而小麦用水又占到农业用水量的70%,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节水工作,明确指出我市农业发展制约在水、潜力在水、希望也在水,并把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作为全市农业发展的根本大计。多年来,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因水制宜,深入调整种植业结构,采取工程、农技、农艺、农机、生物相结合的综合配套措施,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全市农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农产品总量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全市粮食、棉花等农作物产量均位于全省前列。全市粮食人均占有量1490斤,位居全省首位。节水农业技术的实施,有效增强了我市农业抗御干旱的能力,实现了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同时,节水农业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和农民节水意识还比较淡薄,干旱缺水和用水浪费的现象同时存在;农业节水技术应用相对单一,缺乏有效集成;节水技术供给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需求的刚性增长和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水资源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和利用率不高仍是我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灌溉水每立方米平均生产粮食1公斤,每毫米降水的生产效率0.5公斤/亩,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50%以上。我市小麦用水占全市用水总量的50%左右。据测算,如果通过推广节水高产品种、推广临界期高效用水技术、开发田间保水技术、开展防渗灌溉等综合性技术措施,全市小麦大约具有30%以上的节水潜力。蔬菜及其他高效经济作物节水的潜力也很大。通过改良品种,推广节水新技术,搞好农机农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全市农业缺水的压力。因此,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节水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节水农业的内涵,积极推进节水农业的发展。

二、任务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市节水农业总体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立足田间节水,遵循需水规律,结合区域特点,改革耕作制度,优化种植布局,配套田间节水设施,集成创新节水模式,普及推广节水技术,完善监测服务网络,形成蓄、保、集、节、用一体化的节水农业格局,努力提高水的生产效率,实现经济效率、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努力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任务目标是:在全市逐步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力争到“十一五”末节水农业综合技术普及率达到70%以上。重点抓好小麦、蔬菜节水,实现小麦浇水次数减少1-2水,亩节水50-100立方米。蔬菜在现有基础上达到节水30%,亩节水量100立方米以上。今年实现全市年农业节水2.5-3亿立方米。2010年全市年农业节水达到4亿立方米以上。

三、优化作物结构布局调整,推进节水农业快速发展

各地要认真分析当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各区域水资源综合承载能力,从节水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农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当地种植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建立低耗水、高效益的农业种植结构。要积极扩大抗旱、耐旱、节水作物种植,逐步缩减高耗水的小麦等作物。发展雨热同季的夏玉米、棉花、杂粮、谷子、薯类、牧草等作物种植,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降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要大力推广抗旱节水品种,加快节水品种推广,作物良种补贴项目中要突出加大节水高效品种的比重。到2010年,全市小麦面积控制在400万亩,玉米面积发展到380万亩,其他杂粮等作物发展到50万亩,棉花面积发展到200万亩,花生等油料作物稳定在50万亩,蔬菜面积稳定在150万亩。

小麦生产:推广省确立的以节水为重点的“八项技术”,应用节水、省肥、高产、简化“四统一”栽培技术模式。“八项技术”,即选用抗旱品种、免耕栽培、小畦灌溉、“两晚技术”(玉米晚收、小麦晚播技术)、窄行密植、秸秆还田、不浇返青水、推迟春一水。要尽快选择一批抗旱节水小麦品种,建好示范区示范村,组织现场观摩,加快推广步伐。重点推广石家庄8号、观35、石麦15号、石麦14、冀丰703等一批节水品种。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中要加大节水小麦比重,扩大节水品种的种植面积,同时搞好节水品种的实验、示范和展示工作。2007年?2008年度计划我市示范推广面积300万亩。全市重点抓深州、枣强、故城、景县、阜城五个重点县市,各建两个1000亩的示范方,同时分别建设2个百亩实验田。其他各良种补贴县市区都要抓好两个500亩示范方,搞好节水品种和节水技术的试验与推广工作,确保小麦节水工作切实抓出实效。

蔬菜生产:以设施菜为重点,以水肥一体化运用为核心,以推广节水作物及种植模式为基础,配套节水设施,集成技术模式,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在设施蔬菜产区重点推广膜下滴灌、膜下沟灌、膜下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杜绝大水漫灌。阜城、饶阳、武强、武邑、桃城等五县区,每个县区搞蔬菜滴灌节水示范点3个,每点不少于10个棚室。二是推广节水种植模式。故城、阜城搞好拱棚韭菜、拱棚西瓜与棉花间作等节水作物及种植模式的推广。三是推广抗旱品种。芦笋是近几年发展的新兴蔬菜产业,其抗旱节水效果较突出。桃城、武邑、景县、深州、武强等县要稳步推进芦笋等蔬菜作物的推广。全市到今年年底可达到4万亩以上。四是要继续下大力抓好设施菜生产。发展设施菜,既可以实现错季生产,增产增收,又可以减少地面蒸发和作物蒸腾,实现节水。2007年全市蔬菜节水综合技术推广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

玉米生产: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满足畜牧业发展为目标,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充分挖掘玉米雨热同季优势和增产潜力,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质,大力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抓好“一调四改”,“一调”即密度调整。因地制宜的调整现有品种的种植密度,达到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实现稳产高产。“四改”:一是改目前的粮饲型品种向饲用、加工等专用型玉米的方向发展。围绕畜牧小区建设,重点抓好深州、饶阳、安平、桃城等四个县市区。推广种植郑单958、浚单20、蠡玉16、农大108等品种。二是改粗放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2010年全市玉米要普及推广测土施肥技术。三是改人工种植为机械铁茬播种。发挥农机在玉米生产中的作用,推广免少耕铁茬播种和机收等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比例。四是改目前的普遍早收为适当晚收。玉米收获期要推迟7-10天。今年全市玉米“一调四改”技术要达到260万亩,2010年得到全面普及。

四、抓好节水农业关键技术的落实

(一)大力推进节水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进程。一是推广设施蔬菜肥水一体化技术。这项技术可以使水肥结合,优化土、肥、水配置,节约用水,提高蔬菜综合效益。据调查樱桃西红柿比对照亩节水50%左右。目前在武邑、武强、饶阳、桃城、阜城五县推广设施蔬菜肥水一体化技术2万亩,要进一步加大示范推广力度。二是推广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按作物生长需求,实行各种肥料的适量配比平衡施用,促进作物对肥水合理吸收,促进作物高产、优质和高效的一种科学施肥方法。目前全市推广660万亩,到2010年全市推广面积达到800万亩;三是推广施用生物、化学抗旱保水技术。主要应用于小麦、玉米拌种。试验表明,应用抗旱保水技术,可增强作物根部的吸水保水能力,提高出苗率,增强作物的抗旱抗病能力,实现了抗旱节水和保水增效的目的。市重点抓好故城、阜城、枣强示范推广10万亩,其他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各自实际抓好示范推广工作;四是建立土壤水分监测网站。以冀州市部级土壤水分监测站为主,抓好土壤水分和墒情预测预报工作,其他县市区根据农业季节,及时搞好土壤墒情监测,为各级各有关部门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大力推广农机节水技术:一是免耕覆盖播种技术。利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不翻耕土地的情况下,用最少的进地次数完成机械播种,实现节水、节肥、节成本的目的。目前,我市玉米已全部实现了免耕覆盖播种,小麦免耕播种面积26.8万亩,2010年全市小麦免耕覆盖播种要达到200万亩。要建立试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免耕覆盖播种技术的推广普及,市农业局重点抓好阜城县2万亩的小麦免耕覆盖播种技术示范方,各县市区也要抓好千亩以上的小麦免耕覆盖播种技术示范方。二是节水穴播技术。在不用造墒的情况下,用机械一次完成开沟、施肥、点水、播种、喷药、铺膜、镇压等工序,实现旱地节水穴播的目的。目前我市在枣强、冀州、故城、武强、阜城、深州等县市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目前全市节水穴播应用面积17.5万亩,占全市春播棉花、花生的7%左右。今后要通过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等手段,加快节水精播机推广步伐。到2010年全市春播棉花、花生旱地播种全部推广节水穴播技术。

(三)推广地膜覆盖技术,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在普及推广棉花地膜覆盖技术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地膜覆盖技术在花生、甘薯、蔬菜等作物上的应用普及。到2010年全市地膜覆盖面积要发展到500万亩;要进一步推进设施蔬菜的发展步伐,力争今年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0万亩。

(四)推广小麦、玉米“两晚”技术。“两晚”增产技术是指在小麦、玉米轮作种植形式中,在保证小麦节水的前提下,通过推迟玉米收获时期使小麦、玉米充分发挥增产潜力的节水、稳产、高效栽培技术。我市常年小麦、玉米两熟连作种植面积为370万亩左右,占种植业耕地面积的近50%,推广“两晚”技术可以确保小麦、玉米在充分挖掘增产潜力的同时,达到节水、高效目的。玉米的晚收可延长子粒灌浆时间,促进产量水平提高。玉米收获时期由目前的9月下旬推迟推迟7-10天。小麦适期晚播既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更有利于小麦节水。小麦播种时间由现在的10月1-10日推迟至10月5-15日。

五、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强节水农业技术的宣传与培训。要强化宣传,增强农业节水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展节水农业的重要意义、主要措施、节水技术要领以及相关政策宣传先进典型好管理经验,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节水意识,提高各级应用节水技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加强农业节水技术、节水农业典型及节水信息等宣传普及,建立市、县、乡三级培训体系,市每年组织培训师资1-2次,县培训乡、村技术员及重点示范户,技术入户率要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