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市污水处理应急预案十篇城市污水处理应急预案十篇

城市污水处理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3:20

城市污水处理应急预案篇1

城区供水应急预案

城区供水应急预案一、总则1、为确保供水工作在应急情况下各职能部门正确履行职责,使应急供水工作快速启动,高效有序地运转,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种灾害和事故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预案。2、应急供水工作实行“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保障供水”的指导方针,遵循统一指挥、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一般工作服从应急工作的原则。3、应急供水工作要与日常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消防管理协调一致,统筹兼顾,并保证应急供水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权威性。4、所有单位(部门)和个人都有积极参加抢险救灾,保障供水的义务和责任,对应急供水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部门)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失(渎)职等违规行为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5、本预案适用于破坏性地震、台风、洪水、水源污染、恐怖破坏等灾害及事故的应急供水。6、因供水系统设备、管道故障、停电等原因造成长时间(超过24小时)无法恢复供水时,应适时启动应急供水预案。7、县自来水厂是应急供水预案启动的责任单位。供水企业内部必须服从统一指挥,随时奔赴应急现场救援。二、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和职责1、决策指挥机构对供水突发事件的决策指挥,建立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由县府办分管领导和县公安局、水利局、建设局、卫生局、供电局、环保局、广电局等主要领导组成,负责对供水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决策指挥和处置。2、领导小组职责①检查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身及社会财产安全的法律和政策、规定;②督促检查各相关职能部门制订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及有关的应急准备工作;③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应急处置的组织,配备相关的工具装备;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处置突发事件;⑤检查监督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的工作;⑥及时向上级机关及社会公众突发事件的信息。3、安装维修队和机电抢修队的组成和职责①组成:由县自来水厂安装队、维修队、生产技术科等有关人员组成,县自来水厂厂长任负责人。②负责供水管道和设备的修复工作,抢修重点放在党政首脑机关及要害部门、医疗部门、人员疏散点及市区主干管道。4、**县自来水厂职责①学习贯彻落实好本预案;②组织开展自救;③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情况和传达执行指挥部的指令;④向指挥部请示支援。5、在预案启动后各机构成员应按时报到,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一切行动听从指挥,不得各行其政。6、物资保障应急供水的物资供应实行备齐备足、按需划拨、力行节约、确保重点的原则,由指挥部统一调配。各部门要用好救急物资,且及时退库保管,各种应急设备要确保在完好随时可用状态。三、应急处置的原则、程序及类别及处置基本方案1、各单位、部门和个人在供水突发事件处置中应执行“科学预警、紧急处置、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①科学预警:包括“群策群防”和“科学预测”,充分发挥全体市民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把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落实到各相关职能部门、个人。各相关职能部门(个人)应定期收集、分析供水和社会综合信息,建立灵敏的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预防和化解,争取把供水突发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②紧急处置:按照就地就近、及时处置的要求,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接到突发事件信息时,有义务在第一时间报告相关主管部门,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不得延误。责任部门按应急预案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按规定上报。③统一指挥:对发生各类突发事件,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处置,各职能部门、单位的专业小组按照职能范围负责处置突发事件,各相关部门和个人应积极协调配合。④分级负责:在突发事件中,各部门、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及时报告和行动,听从指挥,对分工负责的工作不得推诿回避。2、特殊处置程序①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一旦获悉供水突发事件警报,应立即向110指挥中心或县自来水厂报告,由110指挥中心或县自来水厂上报领导小组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联系电话:2322119、2324887。②应急处置预案启动后,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各专业应急小组和相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扩大(散),各有关部门、单位应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把影响降到最小。③突发事件处置程序可简单概括为“定性质、早报告、

快处置、保安全”四句简语。3、突发事件类别①漠村溪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河道出现大面积的油料污染、原水理化指标严重超标。②城区供水主管道突然爆裂,造成全城停水48小时以上,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市民生活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③重大自然灾害,造成供水专线停电、水厂停水全城无供水48小时以上,严重影响市民生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造成社会不安定的。④运输有害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泄漏造成的水源污染。⑤重大燃油泄漏事故造成的水源污染。4、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基本方案(一)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河道出现大面积的油料污染、源水理化指标严重超标①由县环保局、县卫生防疫站对污染水源进行取样化验定性。②县公安局所对污染源进行调查取证。③县广电局对沿河群众进行严禁使用污染和防止污染扩大的宣传。④领导小组下令供水企业关闭源水、供水管线,自来水厂停止向城市供水。紧急启动备用的龙池水厂紧急生产,可保证全县基本生产、生活用水。⑤县卫生局、环保局负责提出污染水处置的方案,县自来水厂负责对各自分管的管线、制水设备的消毒、清洗工作。(二)重大自然灾害因雷击、洪水、地震等造成外部供电系统发生问题,由县供电公司组织力量抢修(救),供水企业内部供电设施由县自来水厂负责抢修,县供电公司派员协助抢修;源水水质由县卫生防疫站、环保局取水化验,领导小组根据备用水源化验结论下达启用备用水源的命令,县自来水厂负责实施,待自然灾害解除后自动恢复。(三)供水总干管爆裂由县自来水厂组织力量抢修,县广电局负责进行安民告示。(四)制水车间遭人为破坏县自来水厂负责抢险,供电公司协助,广电局进行宣传告示,公安局进行现场保护、调查取证和破案,卫生防疫站、环保局负责水样化验、定性等工作。四水源污染预案1、发现水源水被污染,特别是破坏性或突发性意外污染时,水厂取水口立即停止取水,制水车间的反应池、沉淀池、滤池必须泄水放空,紧急启动龙池备用水厂,并及时上报上级领导。2、接到水源污染报告,应立即指挥、部署和检查各成员单位的落实工作,水源污染可从消除污染源方面整理,遇到破坏性或突发意外污染时,应认真肃清污染,尽快恢复供水系统正常供水,以保障城市供水。3、县自来水厂中心化验室应及时派人对污染源采样分析,尽快拿出结果,并提出解决方案。4、对水源污染事故,供水企业自身无法解决时应及时上报指挥部及政府有关部门,请求尽快协助解决。5、本预案与上级规定有抵触时,以上级规定为准。为确保供水工作在应急情况下各职能部门正确履行职责,使应急供水工作快速启动,高效有序地运转,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种灾害和事故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城市污水处理应急预案篇2

关键词:GiS集成平台污染紧急预案

1、概述

城市重大污染事件监测报警应急系统集成平台是城市突发事件报警应急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多部门处理突发重大污染事件的协同工作平台。系统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传感与控制、GpS全球定位、无线移动通信网络、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发生重大污染事件实时大气要素及现场污染物扩散方向、浓度梯度等数据进行快速采集和追踪,通过监控中心计算机进行污染扩散模式运算,预测污染物扩散方向、速度、区域、近地层污染分布梯度动态图形显示等;并根据重大污染事件类型和发生的空间位置、地形地势、人口密度、交通道路等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为重大污染事件应急指挥调度提供一个空间可视化、智能化技术平台,应对城市突发重大污染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2、系统结构

2,1系统平台结构

2,1,1三层架构

系统基于Cli-cnt/Server+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数据服务层、功能服务层、用户表现层三层架构;动态菜单树形权限结构。三层架构的相对独立,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高度可扩展性。

2,1,2应用系统结构

3、系统技术目标与功能

3,1技术目标

城市重大污染事件监测报警应急系统集成平台基于城市应急信息中心、城市各地大气环境监测网络、现场车载移动监测网和分布式数据库架构,通过GiS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ww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来实现整个网络上的实时监控信息、管理信息的交互、综合和共享;实现统一的人机界面和跨平台的数据库访问;对各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监测、控制和管理;实现跨子系统的联动,提高整个系统工程的功能水平可以真正做到局域和远程信息的实时监控,数据资源的综合共享,以及全局事件快速的处理和一体化的科学管理的要求。

3,2系统集成平台总体功能结构

系统集成平台基于webGiS平台主要包括地图服务器、数据引擎、地理数据的维护更新机制以及基础数据应用、。系统以地理信息应用为背景,将各自独立的子系统连接起来,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操作平台。这一平台上可以获取各种管理信息,统一组织、统一处理,是一个具有监视、控制、管理一体化功能的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

3,3系统协同工作模式

系统集成平台通过宽带和移动CDma无线网的集成,在系统集成平台支持下实现突发污染事件现场车载GpS移动污染监测数据;整个城市小网格大气、污染环境实时监测数据与应急指挥信息中心服务器数据交换;不同业务技术部门对污染扩散动态模拟、趋势预测会商;指挥调度协同工作。具有分布式结构、分级管理、跨部门协同、数据资源共享、管理智能化等功能,以适应当前与未来城市报警应急系统发展的客观需求。

3,4网络与通信集成

网络与通信集成是将各种异构网集成到以太网,构成畅通的实时数据、语音、视频网络平台,包括:城区小网格大气环境监测网,车载GpS/CDma大气、污染、视频监控无线移动网、紧急呼叫(话音、短信)网与应急调度指挥中心以太网的集成。在网络服务器、数据库支持下,通过各种通信接口实现跨部门远程实时数字、语音、视频监控数据传输与交换;调度、紧急预案、紧急呼叫、管理数据交换。系统通过oDBC、opC和动态ip/DnS解析技术解决信息中心服务器与车载移动监测数据采集,视频云台、变焦远程操作双向通信。

3,5数据库总体框架

分布式数据库结构,各部门大气污染实时监测数据库通过中间数据库交换,用户不直接操作有关部门数据库。

3,6大气污染车载端结构与功能

(1)移动监测车载端由地面气象要素、污染要素传感器、监测要素处理控制器、摄像机、单路视频服务器、GpS定位、无线网卡、笔记本电脑、工作台组成。

(2)主处理系统采用便携笔记本电脑,视频服务器、GpS、无线通信模块接入笔记本。笔记本带有地图导航系统,可以实时显示其他监测车辆位置图像;车载摄像机云台、变焦、变倍操作,支持GSm报警短信功能;重要监控视频图像文字说明编辑、监测要素同步发送、图像自动保存等功能。

3,7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上层平台,是用户服务、监控、管理、决策的信息平台,应用系统包括:城市固定大气环境、污染监测数据采集、车载移动实时监测数据采集、污染扩散模式计算、报警应急预案指挥调度系统。

3,7,1基于webGiS城市污染监测系统

该系统利用城市已有大气环境监测网,通过宽带接入信息中心服务器。该系统以全市区电子地图为背景。电子地图以醒目标志显示了大气环境监测点位,执行任务的监测车辆动态位置,车载实时监测的大气环境、污染要素数据、视频图像,并具有以下功能:

(1)可以对电子地图进行放大、缩小、漫游、鹰眼、图层操作,可以通过点选、线选、框选查询大气环境监测点、车载监测数据列表;

(2)点击地图任何一个监测车辆,监控主机立即弹出该车摄像头视频图像,并可进行云台、变焦远程操作;

(3)可以点击选择一条道路、一个网格区的所有监测车辆,监控主机立即弹出4-8路分屏视频图像,并可对任一摄像头进行视频云台、变焦操作;可方便的对污染源目标进行视频追踪;

(4)地理环境要素、人口密度显示。

3,7,2实时监测、预报处理系统

(1)污染事件空间分析

污染事件空间分析基于城区电子地图,根据实时监测上传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实时监测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产品显示包括:固定监测网温度、湿度、雨量、风向、风速、气压以及现场污染物及浓度测点数值、符号显示;污染物浓度梯度值线、色斑级别图、密度图、饼状柱状图显示;提供直观的污染事件空间分布特征。

(2)污染扩散动态模拟及预报产品计算处理

污染扩散动态模拟是根据污染现场车载移动监测采集的数据,城市小网格大气、污染监测网采集的数据以及城市短时天气预报数字产品,通过扩散模拟模式计算,输出等时间步长污染扩

散空间分布状况预测图形产品。显示污染区域监测点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空间分布图、曲线图、直方图和数据表,并可按等一定间隔时间步长回放和预测污染物空间分布变化图,直观的提供污染事件扩散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

3,7,2重大污染事件报警接警处理系统

报警接警处理系统包括话音和数字报警。

(1)语音报警

在信息中心设置专用污染事件紧急呼叫接警电话,具有电话通话录音功能。对群众以及出现紧急事件的企业可拨通专用接警电话进行报警。值班人员接到报警电话,立即输入报警地名、报警类型等,监控计算机立即在城区电子地图显示报警位置、报警类型、联动紧急事件处理流程和紧急预案。系统将记录整个接警、处警方式的过程和反应时间。

(2)数字报警

数字报警以奔赴污染现场车载监测为主体,根据现场污染程度发出不同警报等级和位置数据(经纬度),调度中心计算机立即地图显示报警位置、报警类型、车载视频位置,自动联动相关区域大气环境监测数据、视频监控图像和紧急预案。系统将记录整个接警、处警方式的过程和反应时间。

3,7,4 紧急预案指挥调度系统

综合执法监控与调度以大屏幕显示器为平台,以电子地图为背景,直观显示叠加污染动态监测扩散模式计算分析、预测图形结果,同时显示最新气象数字预报产品,卫星云图等,为调度提供决策依据。包括污染实况显示、污染扩散空间分析与预测、紧急预案显示、指挥调度等。

(1)污染重大事件

包括因化工企业违规操作、交通事故引发的有害气体、燃爆气体大量泄漏;在人口密集区化学毒气人为释放;重大污染事件影响面大,涉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政治影响比较大的事件,需要调度多部门协同处理的事件。

(2)紧急预案

紧急预案采用面向空间,面向对象的智能专家系统。系统根据重大污染事件类型、发生的空间位置、地形地势、人口密度、交通道路、城市应急抢险队伍、物质资源等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当监控系统发生报警,系统将立即启动紧急预案;系统通过人机对话,以word文档显示预置1、2、3可选择预案;指挥调度人员根据实时监测、计算分析结果,选择其中一个预案,并进行适当修改,保存、打印、分发职能领导批准,执行。如污染事态发生变化,可根据实况重新选择预案。系统具有预演、预防和快速反应功能,可以将发生的各种污染紧急事件损失降到最低。

(3)处理流程制定

计算机将按预先设定流程导引调度人员进行调度,如:接警、报告、呼叫(根据报警事件类型所预置通知的人员名单启用短信群发功能,同时显示紧急呼叫应通知的领导、部门、相关人员的名单、座机、手机电话号码;由人工拨号呼叫)、调度、启动预案、指挥中心与事件现场指挥协调、下达调度指令、事件处理结果报告、结案等;

(4)历史查询

系统提供每个污染报警监测应急调度过程历史回放,包括现流程记录、场监测数据、视频图像、扩散模式计算、调度预案、处理结果等查询。供预案进一步修订提供依据。

城市污水处理应急预案篇3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提高应急反应和救援水平,将污染突发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省、**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韩城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水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固体废弃物污染事故、噪声污染事故、放射源、辐射污染事故等)及其衍生造成的突发性事件。

1.4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科学施救

保障公共安全尤其是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为本预案的主要目标。既要依*科学,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又要加强保障措施,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

1.4.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重大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处理,实行由市政府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调度,政府各相关部门及时配合的管理机制。根据污染事故类别、事态发展情况实行四级预警、四级响应,对重大突发事故的报告、控制实施依法管理和处置。

1.4.2平战结合,预防为主

实行事前预防与事后应急处理有机结合,按照战时的要求,把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提高危机防范水平。

1.4.3系统联动,科学应对

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实行统一指挥和调度,确保预警、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及时应对。预案中涉及的各职能部门应步调一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突发事故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应急处置工作快速有效。充分发挥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和预备役部队的重要作用。

1.5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预测和判断

近几年,我市虽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但事故隐患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韩城市是以煤炭、冶金、电力、建材、石油、化工、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氯气自来水公司等高危行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由于其因管理不善或生产设备故障发生异常性排放、爆炸等事故将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其中,水污染事故将直接威胁城区和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以及地下水资源。大气污染将直接作用于范围(依据污染物性质而定)较广的周边群众,易出现群体性接触、中毒反应或人员伤亡情况(特别是一些如焦炉煤气等特殊性有毒气体)。危险固体废物污染将直接威胁水源及地下水资源和群众身体健康。

交通运输过程中,突发事故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泄露,可能对周边土壤、饮用水源、植被及人群造成直接影响。

放射源泄露、遗失造成污染损害。

生态安全事故。

1.6术语解释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根据事故类型可分为水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固体废弃物污染事故、农药与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破坏事故等。因污染事故性质复杂,突发性强,变化较快,影响范围广,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了影响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

1.7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1.7.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6)因危险化学品(含剧)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1.7.2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

(3)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4)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1.7.3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1.7.4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1)发生3人以下死亡;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1组织机构

2.1.1.1领导机构

成立韩城市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对事故的全过程负总责。

**

主要职责:

(1)建立和完善我市环境应急预警机制

(2)统一协调较大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在省、市应急领导小组指挥下,做好辖区特别重大、重大环境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3)研究和部署环境应急工作的公众宣传和教育,同意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信息

2.1.1.2指挥机构

分四级设置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指挥系统。事故发生,即自动生成韩城市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视危机情况启动对应的应急方案,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进行紧急响应、救援。

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由主管市长担任总指挥,政府办主任、环保局局长任副总指挥,成员由各预案涉及部门领导组成,涉案企业领导或技术负责人列席。

一般、较大环境污染事故由危机源系统内,依照工作职责处置。

2.1.1.3日常工作机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环境安全股)

电话:**

办公室主任:**民环保局局长(兼)

办公室主要职责是:

(1)协调组织贯彻执行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负责市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信息的接收、核实、处理、传递、通报、报告等日常工作

(3)了解、协调、督促市环境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

(4)按照市政府同意安排和部署,组织有关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培训和演习活动

(5)应急响应时,负责收集情况并即使提出报告和建议。传达、执行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环境应急领导小组的各项决策、指令

2.1.2组织机构职责

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具体安排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预案的组织和实施;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开展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危机的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补充和完善。

根据危机状态,统一部署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对应急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保持整个应急预案网络通信畅通,随时根据事故发展情况,通报事故现场态势。执行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制度。

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适时公告,将危机的原因、责任及处理决定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

2.2快速反应力量

2.2.1环境保护局

负责本辖区一般环境事件和较大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市政府报告,并在市政府直接指挥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应在1小时内向**市环保局报告,可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请求**市环保局支援。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要立即报告市政府和**市环保局,并根据上级的安排和指示,做好相关的防治工作。

2.2.2政府办

组织协调政府各相关部门,并加强督办。

2.2.3监察局

监察环境突发事件的原因,并追究其责任。对处理环境突发事件工作不力或应及时采取措施而未认真执行任务的,造成环境事故扩大的部门和个人,依据相关纪检监察管理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监察;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2.2.4武装部

按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所需,结合环境突发事件的响应级别,组织预备役力量或者请求军区部队支援,确保环境突发事件现场的救护保障和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2.2.5电力局

依据现场事故的发展情况,做好电力安全的保障。为处理应急事故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所需的电力资源。

2.2.6卫生局

组织本系统相关医疗机构,结合环境污染特性,确定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机构资源分布,救治能力及相应应急准备措施、医疗队伍、设备、药物、车辆等,为现场医疗救治提供必要保障。并做好事故发生后的区域防疫工作。

2.2.7**局

按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所需,提供警力数量、布控方案、行动措施;交警部门提供交通管制和线路规划保障;消防部门提供现场救护处置、防控保障。必要时,要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司法调查处理。

2.2.8经贸局

负责对各危险物品储存场所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并做好其安全防护措施的日常管理,为突发环境事件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技术服务。

2.2.9水务局

做好日常涉及水源地、河道等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安全防护工作,对已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采取得力措施防治,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水资源的污染,保护好群众所需的水资源安全,为应急领导小组提供突发事件涉及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技术服务。

2.2.10林业局

根据环境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制定林业保护方面防治生态破坏等应急措施,并予以实施。提供事故涉及林业方面生态保护的技术支持,为应急领导小组处理突发环境事件服务。

2.2.11乡企局

根据环境突发事件的地点方位,及时做好涉邻企业的安全防护和生产管理工作,协助处理环境突发事件。

2.2.12交通局及时处理因交通事故引发的环境突发事件和相关信息保送工作,并做好环境突发事件处理的交通保障工作。

2.2.13安监局

负责市域范围内的生产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参与处理因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环境安全问题,配合应急领导小组处理环境突发事件。

2.2.14建设局

按照环境突发事件的危害性质,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城区居民的正常生活所需,协助处理环境突发事件。

2.215民政局

负责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群众安抚和救济工作。

2.216广电局

负责对环境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护、防治、处理等方面的图文摄像记录,并根据领导小组的决策,及时报道相关信息。

2.2.17农业局

根据环境突发事件的破坏程度,制定农业方面防治污染的应急措施,并予以实施。提供事故涉及农业方面的技术支持,为应急领导小组处理突发环境事件服务。

2.2.18气象局

为事故调查处理提供可*的气象数据及气象技术保障。

2.2.19企事业单位

发生事故的单位发生引发环境安全事故时,要早发现、速处理、快上报,并为应急事件的处理提供技术、物资、人力保障。

2.2.20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龙门示范区管委会

负责做好事故影响区域群众宣传教育、安抚工作,并做好紧急情况下组织疏散、救治工作。

3预测、预警

3.1预测

结合日常工作,韩城市环保局将对环保举报中心**公开举报电话受理情况(24小时),环境监测部门日常环境监督性监测情况实行定期报告。环境监察部门日常监督监察情况(重点源每月二次),生产装置异常报告情况,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情况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对比,及时发现污染隐患,并形成预警信息,12小时内报送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日常指挥机构,日常组织机构按照分级原则分别报送局领导、市政府相关部门、市政府主管领导。

3.2预警

指挥中心在得到可能发生污染事故信息后,立即向有关领导发出预警信息,并通知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好应急响应准备。同时向环境监察大队及环境监测站发出出警指令,相关人员要求30分钟内组织完毕,出警。

当可能出现重大、特大污染事故时,环保局将分别启动ii级、i级预警,预警信息立即报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所有成员,领导小组按照事故可能造成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向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预警公告。同时,预案涉及的所有部门作好应急响应准备。

当可能出现较大、一般污染事故时,我局将分别启动iV级、iii级预警,预警信息1小时内报局领导及政府各相关部门,并在系统内预警公告,事故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作好预警及响应工作。

预警级别按照污染事故发展趋势可随时升级或降级。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按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预案响应等级分为四级。事故发生,即自动生成韩城市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视污染情况启动应急方案,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紧急救援。

一级,二级响应

指挥中心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具体安排组织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组织和实施;

组织所有应急力量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根据危机状态,对应急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危机的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补充和完善,确保人员各尽其职、救援工作灵活开展;

根据危机情况,在技术支撑下科学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指挥中心与应急领导小组要保持密切联系,定期通报事故现场的态势,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适时公告,将危机的原因责任及处理决定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的监督。

三级、四级响应,指挥机构按照预案要求调度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防止事故扩大、曼延。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及时向领导小组通报情况。

因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存在不可预见、作用时间较长、容易衍生发展的特点,指挥机构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随时将响应等级升级或降级。

4.2信息报送程序与制度

按照《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凡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必须建立报告制度。一般和较大污染事故纳入各级环保部门管理,按照程序报事故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后,报领导小组及政府相关部门;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必须报领导小组后,及时报市委、市政府,同时报**市环保部门;特大环境污染事故报市政府、**市环保局、省级环保局外,还需报国家环保总局。

事故报告分为速报、确报、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速报。从发现事故后起48小时内上报,可通过电话、传真或直接派人等方式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经济损失、人员受害等初步情况。

确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立即上报,可通过电话或书面形式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在速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在事故处理完后立即上报。报告应采用书面形式,主要内容包括:在确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如果环境污染事故的影响范围涉及到区域外时,必须立即形成信息报告连同预警信息报市委、市政府,按照政府信息工作有关要求,通报相关省、市、县。

如果污染事故涉及到外事工作,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将迅速通报市政府,按照政府有关规定处理。

4.3响应程序

4.3.1一般、较大污染事故响应程序

第一步,环保举报中心接到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警后,立即向事故处理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主任汇报,并通知各应急小组30分钟内到达各自岗位,同时完成人员、车辆及装备调度。事故处理指挥中心即时成立。由指挥中心负责指挥调度,下达指令。

第二步,接到指令后,现场监察组---环境监察大队由大队长带领环境监察人员立即执行环境监察联动程序,快速出警,到达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取证,保护现场,查找污染源,并对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影响的范围和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形成初步意见,及时反馈指挥中心。

应急监测组由监测站站长带领同时到达现场,对事故原因、性质进行初步分析、取样、送样,并做好样品快速检测工作,及时提供科学数据。

技术咨询组由环保局分管局长带领有关专家迅速赶到现场,通过对监测数据分析,提供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中主要污染物的毒性及消解处理方法,提出污染事故定性意见。

第三步,指挥中心收到各组信息反馈后,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并召开情况碰头会,研究相关问题、布置下步工作。

现场监察组按照有关意见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消解、处置工作及采取其它应急措施,控制污染扩散。

环境监测组制定详细跟踪监测计划,随时调整监测项目、监测频次。

综合协调组按照《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的要求,经领导小组研究后,向市政府及上级部门进行速报。

第四步,在污染事故现场处置妥当后,综合协调组按照《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的要求,经领导小组研究后,向市政府及上级部门进行确报。

现场应急工作结束。

4.3.2重大、特大污染事故响应

第一步,环保举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或一级、二级预警信息后,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即时成立,预案即时展开。指挥中心迅速调集应急救援力量、应急监测力量集结出警。同时调动各应急相关部门及后援力量做好响应准备。

第二步,接到指令后,现场监察组---环保局所属的环境监察大队立即执行环境监察联动程序,由大队长带领环境监察人员快速出警,到达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取证,保护现场,查找污染源工作,并形成初步意见,及时反馈指挥中心。

应急监测组在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的带领下携带相应应急咨询资料同时到达现场,对事故原因、性质进行初步分析、取样、送样,并做好样品快速检测工作,及时提供监测数据、污染物种类、性质、控制方法及防护、处理意见。并定期应急监测简报。

技术咨询组由环保局分管局长负责,迅速召集有关专家到达事故现场,为事故处理提供技术支撑。提供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中主要污染物的毒性及消解处理方法,分析污染现状、污染趋势。

第三步,指挥中心收到各组信息反馈后,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并召开情况碰头会,研究相关问题、布置下步工作。

现场监察组立即组织相关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事故分析工作,查找原因,研究对策,并在技术保证的前提下对污染源进行紧急处置,防止污染进一步加剧。

现场监测组立即执行紧急监测预案,增加监测人员、设备,调整监测频次、范围,并启动化学品应急分析预测系统,根据不同污染物性质、浓度、毒理、作用范围进行预测分析,对事故出现后,污染源周围的安全防护距离、应急人员进出现场的要求、群众的疏散范围和路线等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群众和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技术咨询组根据现场技术力量需要,随时增加专家组组成人员。

如污染事故有继续扩散趋势,指挥机构必须及时通告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科学检测、预测的基础上,按照污染物性质,划定需转移群众的范围及转移方向,依*地方各级政府组织群众转移和疏散。

各相关成员单位根据指挥中心的指令和各自的职责,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投入环境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第四步,污染事故基本控制稳定后,现场指挥领导小组将根据专家意见,迅速调集后援力量展开事故处置工作。

现场应急结束。

以上各步程序按照现场实际情况可交*进行或同时进行。

4.3.3扩大应急

当污染事故有进一步扩大、发展趋势,或因事故衍生问题造成重大社会不稳定事态,现场指挥领导小组将根据事态发展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并预警信息,同时可向市政府应急救援领导机构请求援助。

4.4新闻报道

按照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讲究方式、严格把关的原则作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道工作。指挥部办公室按照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不定期的就事故预警信息、事故救援情况、现场调查情况、事故认定意见、应急处理结束等信息进行新闻。新闻稿件统一由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审核。必要时,由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确定新闻发言人,统一信息。

4.5应急结束

经现场监察组连续跟踪监察,环境污染事故已消除或污染源已得到有效控制,环境监测组连续跟踪监测,主要污染物质指标已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前提下,现场指挥机构可根据专家组意见,经请示应急领导小组签字同意,应急工作结束。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5.1.1根据现场专家组的科学结论及相应监测意见,组织事故应急处理后援力量开展现场处置工作,消除污染隐患。同时监测部门提供跟踪性监测。环境监察部门对现场进行看护。

5.1.2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及相应技术支撑部门的科学依据,对事故中涉及的损害赔偿问题,依据行政调解程序进行。

5.1.3根据事故认定结论,下达行政处理意见。并对事故进行通报。

5.2调查和总结

现场监察组根据调查情况形成现场事故调查报告。

环境监测组根据监测情况形成完整检测分析报告。

技术咨询组根据专家结论及监测意见形成污染事故认定报告。

以上三份报告报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各组报告,形成完整事故应急处理报告,报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经审定后,按照程序上报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

6应急保障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各环境应急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环境应急处置联动系统和环境安全科学预警系统,配备必要的通信器材,确保预案启动时环境应急指挥部和有关部门及现场各专业应急分队的联络畅通。

6.2现场应急装备保障

各环境应急相关专业部门及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责要求,加强危险化学品检验、鉴定和监测设备建设。增加应急处置、快速机动和自身防护装备、物资的储备,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动态监控的能力,确保发生环境事件时能有效防范对环境的污染和扩散。

6.3人力资源保障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其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对辖区大中型化工等企业的消防、防化等应急分队进行组织和培训,形成由市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组成的环境应急网络,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

6.4其它保障

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需要相应的气象条件以及农业、林业等部门的技术鉴定作支撑,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的保障。

协调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6.5演习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业的主管部门,要按照环境应急预案及相关单项预案,定期组织不同类型的环境应急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城市污水处理应急预案篇4

关键词:城市水源应急预案

1城市供水水源危机概论

1.1城市供水水源形势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在668座城市,2/3面临不同类型的缺水。其中京津沪三大直辖市都属缺水地区。而大多数南方城市都面临水污染的问题,大部分已经或即将造成水质型缺水。位于滔滔珠江边的广州市既是如此,地处桂南沿海的钦州市也毫无例外地面临着工程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双重威胁。这已足以表明城市供水水源已经面临着不少的压力。

现在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只有36.1%,8亿人在农村。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据预测,202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50%,城市人口增加3亿人。由于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一方面,增加城市水资源的负荷量,另一方面,增加水环境污染负荷,城市的水资源问题将变得尤为突出。据专家论证,未来中国淡水资源需求的增加主要表现在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方面,就是表现在城市用水上。钦州作为建设中的广西大型临海工业城市,城市需水量急剧增加,供水水源将面临着前所没有的压力和挑战。

1.2城市供水水源危机情形

1.2.1水源枯竭性危机

水源枯竭是城市供水水源危机主要情形。水源枯竭分两种情况:一是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的涵养能力降低,造成河流基流减小形成的水源枯竭;二是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需水量增加而形成的水资源相对不足的水源枯竭。

1.2.2水质污染性危机

水质污染也是城市供水水源危机情形之一。指城市供水水源地受上游或周边排污以及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影响,致使水体水质达不到集中式供水水源水质的基本要求,造成水质型的水资源短缺。

2城市供水水源危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1影响政治稳定

城市水源危机,自然会影响到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国家权力平稳运行,政治生活和政治关系的相对稳定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2.2影响经济发展

城市水源危机,必然造成部分行业供水量不足,从而引发城市经济建设的波动,而又由于城市经济的辐射影响,进而影响和制约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2.3影响城市的形象、品位和对外开放

城市水源危机一方面造成供水不足,另一方面造成城市水环境恶化,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和品位。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步伐不断加快。但,对外商来说,他们投资办企业有两个目的:一是追求企业的最大利润,使资本保值增值,二是使管理者自己和他的员工能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道理很简单,谁都不愿意把钱投入到一个连用水都不能保障的地方,毫无疑问,水源危机会直接影响城市对外开放工作。

2.4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较以往有了质的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更渴望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而城市供水不足恰恰给居民带来诸多不便,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3建立城市供水水源应急预案的必要性

3.1法律依据

建立城市供水水源应急预案是非常情况下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有效手段,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十四条关于“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规定的具体体现。

3.2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城市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能量巨大。一旦出现问题牵涉面广,影响范围大,负面效应持续时间长。建立城市供水水源应急预案是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城市健康发展,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有力保障。

3.3防止城市脏渴危机的有效手段

21世纪,在人类还未彻底解决温饱贫困的同时,又面临着脏渴危机的挑战,脏渴已经成为第二贫困危害和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国的水资源形势尤其是城市水资源十分严峻。建立城市供水水源应急预案是防患和解决城市脏渴贫困的有效手段。

3.4弥补“块块”管理缺陷的补救措施

城市污水处理应急预案篇5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境内发生的重大、特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污染控制。具体包括:

1、危险化学用品及其它有毒有害物品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造成的污染事件。

2、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因生产装置、污染防治设施、设备等发生意外事故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3、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突发性污染事件。

4、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可能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件。

5、其他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

二、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

1、成立安西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全县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主管副县长任总指挥,政府办主任和环保局局长任副总指挥,公安局、财政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农牧局、林业局、卫生局、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2、应急指挥部的职责:负责全县辖区内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工作的统一指挥,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其他组织和个人共同做好应急工作;组织实施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决定污染事件重大事项。

3、成员单位职责:

环保部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环境保护局,主要负责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协调联络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及时了解情况,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按照应急指挥部下达的命令和指示,组织协调、落实全县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由环保局牵头成立县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现场调查监测组,环保局局长任组长,环保局和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为成员,按照程序具体处理突发污染事件。

公安部门:负责重大和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侦查、鉴定工作,清理和维护交通秩序,维护事发地社会治安,保障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财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安排应急工作所需的通讯设备、监测仪器、防护用具、应急交通工具等经费,确保重大和特大突发环境事件预防、监测、处置等工作的正常进行,并监督资金的使用。

建设部门:负责协调和指导涉及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重大和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相关工作,确保城市供水、燃气热力、市政设施、垃圾与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安全正常运行。

交通部门:负责为应急交通工具提供便捷畅通的运输通道,确保应急人员和物资迅速到达。

水利部门:负责配合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做好涉及地表水和生活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工作,确保生活用水水源安全。

农牧部门:负责配合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做好涉及草场、农田、渔业水域、畜禽养殖等重大和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和处置工作。

林业部门:负责配合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做好涉及森林、林地、及林业部门主管的自然保护区内发生的重大和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和处置工作。

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协调重大和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气象局:负责向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提供环境应急所需的气象数据。

三、预警和预防机制

1、信息监测预报

县应急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县内环境信息、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常规环境监测数据、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对发生在境外但有可能对我县造成环境影响事件信息的收集与上报。

2、预警预防

县应急指挥部收到相关环境污染事件预测信息后,立即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会审,属于可能发生事件的情况,立即进行相关工作部置,做好启动本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准备,确保预案的顺利实施。

3、突发环境事件预警等级划分标准

(1)Ⅰ级(特大):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因危险化学品(含剧)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件。

(2)Ⅱ级(重大):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3)Ⅲ级(较大):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4)Ⅳ级(一般):发生3人以下死亡;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4、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公告

突发环境事件已发生,达到Ⅳ级预警标准时,由县人民政府负责预警公告;达到Ⅲ级或Ⅲ级以上预警标准时,上报国家及省、市人民政府,按其权限负责预警公告。

四、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相应措施

1、应急预案启动

在应急指挥部确认发生或发生Ⅳ级预警突发环境事件,决定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时,应向县政府报告,并由县政府予以公告。

2、应急响应措施

环保部门:负责督查、落实应急指挥部的重大决定;提供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决定的依据和建议;协调和解决处置突发性污染事件的人员、设备、车辆、物资等;做好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准备工作;直接调查突发性污染事件;建立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协作联系制度;组织实施减轻污染隐患预警技术档案;负责监察、监测人员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负责与上级环保局和相关部门的报告、协调工作;负责提出对造成污染事件单位进行经济处罚的意见,对造成污染事件的当事人,提出行政纪律处分的建议及处理意见。

相关部门:按照各自分工,迅速调派紧急处置和救援队伍进入事件现场。按照预定方案抢救、转移和疏散人员;做好受害群众的就地安置,保证必需的生活设施和食品供应;紧急调拨和配送生活必需品、药品等物资和抢险专用设备、器材,做好现场医疗救护;维护社会治安和生活秩序,执行指挥部的其他决定。

五、处置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基本原则

1、县环保局对所管辖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事件负责。

2、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的调查和处置,以环保部门为主,其它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

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环保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重点污染防治设施、污染隐患的定期现场监察力度,防患于未然。

4、迅速查明事件原因,提出和实施有关污染事件控制的建议措施,防止污染扩散,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尽量减少污染损害。

5、确保现场调查监测处置人员及周围群众的人身安全,进入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污染现场的监测、监察人员,按规定佩戴必需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防毒呼吸器等)。

六、突发性污染事件处置程序

1、迅速报告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电话的作用,接事件报警后,值班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快速出击接报后,应急指挥部指令应急事件现场调查监测组立即召集所有应急组成人员,携带污染事件专用应急监察、监测设备,在最短时间内赶赴现场。

3、控制现场应急事件现场调查监测组到达现场后,应根据现场勘查情况,组织协调进行现场控制和处理工作,防止污染扩散,配合划定警戒线范围,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4、现场调查应急事件现场调查监测组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展开现场调查,核实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判明污染物的种类、性质、数量以及已造成的污染范围、影响程度和事发地地理概况等情况,确定现场监测布点,进行摄像、拍照等取证工作。

5、情况上报应急事件现场调查检测组将现场调查情况及拟采取的措施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部,并按国家环保总局、省、市环保局要求,做到6小时速报、24小时确报。

6、污染警戒区域划定和信息

根据现场污染监测数据和现场调查,应急事件现场调查监测组向应急指挥部建议建立污染警戒区域(划定禁止取水区域或居住区域),由应急指挥部及时通报有关部门,以减少污染危害。同时,应急事件现场调查监测组要及时进行事件成因分析,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由应急指挥部统一对外事件信息。

7、应急事件现场调查监测组要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每24小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一次,直到事件污染消失警报解除。

8、调查取证应急事件现场调查监测组协同相关部门,调查、分析事件原因,实地取证,确定事件责任人,对涉案人员进行调查,及时立案查处。

9、结案归档污染事件处理完毕后,形成总结报告,按时上报并存档。

10、新闻报道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由县应急指挥部按国家有关规定统一相关信息,对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活动实施管理、协调和指导。

城市污水处理应急预案篇6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664文献标识码:a

污水处理厂与其他生产型工厂虽有所不同,但在运行管理上大同小异,要使出水水质达标排放,首先有先进的设备、切实可行的工艺、资金的保障和科学的管理,其最终生产目标是保证产品质量,并通过节能降耗等科学管理手段降低成本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故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应针对其特点总结一套有安全生产、科学生产和成本核算的科学管理体制,并严格落实执行。

一、城市污水处理运行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管理的不规范

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员在进行运行管理工作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污水处理过程中规范化管理。这就使得整个运行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给污水处理的各项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运行模式的杂乱无章,运行成本的不定性,污水处理各个部门的不协调等等,都直接导致了整个污水处理过程的低效化,都直接给污水处理厂带来了极大程度的经济损失。

2、污水污泥的处理效率低下

污水处理效率永远是污水处理厂首要解决并需要不断提高的一个方面。由于我国国情,国土资源现状,除资金问题之外,直接影响污水处理效率低的问题还有另外几点:对域内污水处理缺少必要的建前规划,这会使部分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偏大,处理厂设计超前,造成污水处理能力闲置的状况;一些污水处理厂由于地区财政问题,导致配套管网建设滞后,技术落后,比如一些污水处理厂未能运用高效的aao工艺,相关建设资金难以落实,影响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另外一些污水处理厂得不到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同样导致建设困难,通水试行难等问题。污泥处理问题是污水处理厂的后续工作的重点,部分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力度相对不理想,没有加强污泥利用率的aao工艺,一些处理厂污泥处理效率低下。未处理的污泥除臭味强烈外,还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机物以及各种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这些未得到有效处理的污泥对周围的环境保护会造成严重影响。

3、处理成效流失

再生水资源是污水处理的最主要成效,但由于人们对再生水资源的认识不足、再生水利用的宣传工作不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其它的各方面因素,都造成了污水处理成效的流失,让整个污水处理过程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重视,进而对整个污水处理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二、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的措施

1、健全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污水处理厂安全、稳定、达标运行,运营管理单位必须制定岗位责任制、设施设备巡视制度、运行调度制度、设施设备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设施设备操作规程、维护保养手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手册。要编制进水水质严重超标准、停电造成污水处理厂停运、暴雨造成污水处理厂淹泡、设施设备故障、人员触电、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定期对规章制度、操作手册和应急预案进行更新。

2、引进合适的工艺

污水处理厂应根据水质情况引进适合的污水处理工艺,例如倒置aao工艺,其是由aao工艺优化而来,是污水处理厂根据水质情况处理污水的主要体现之一。改良的aao工艺是污水处理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突破,现如今已被很多污水处理机构所采用,并针对各个厂的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该工艺通过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化学原理大大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且由于个别区域水质、地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aao工艺可根据不同污水处理厂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改良创新,更有效的处理污水。已使用aao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应针对本厂的具体情况,考虑到相关各方面有利以及不利因素,针对污水处理问题对已有的aao工艺进行相对可行的改良优化。未引进aao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更应该尽快投入建设中,实行这一污水处理的高效可行的措施。

3、规范运行管理体制,加大监管力度

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必须建立精简、高效、职能明确的执行体系,由运行管理人员组成的调度班子负责污水处理厂的全面管理工作,相应配备的各职能部门和运行管理人员听从调度班子的统一指挥,根据水质水量的变化及时调整运行工况,根据设施设备运转周期安排维护、保养、维修计划,出现突发性事件时组织应急预案的实施。只有充分发挥强有力的管理体制作用,才能保障污水处理厂朝着良性方向运行。为了持久地达标运行,有关主管部门要给予污水处理厂有利于运行管理的支持与政策,但对于只要支持和政策而在管理上不认真、不负责,甚至出水水质不达标的个别污水处理厂,有关主管部门要有严格的监管,甚至要给予批评、通报和处罚。

4、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设施、设备管理

设施、设备的完好使用是保障污水处理厂安全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保养工作应按照设施、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修保养规定执行。操作维护人员应正确掌握操作技能和维护保养内容及流程,对设施、设备按照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出现问题要及时排除,对设施、设备进行周期性检修,并将其维护、保养、检修的全部内容列入设施、设备管理档案。设施、设备应达到内无尘、外无垢、铜亮、铁不锈、螺栓不松、油不漏的标准和要求。

5、力求精细化管理,达到节能降耗目的

污水处理厂是耗能大户,各种设备的运转离不开耗能,要通过技术更新、工艺改造、设备调整等方式,通过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途径,带动运行管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从而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6、做好人员培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操作维护人员对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起着关键性作用,各岗位的运行管理、操作维护人员应经培训后持证上岗,并应定期进行考核,特殊工种应根据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取得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工作。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的运行管理、操作维护人员才能清楚本厂污水处理工艺特点,了解设施、设备的基本概况,掌握运行、维护要求及技术指标,才能具备污水处理厂安全稳定运行的管理能力。

7、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建立应急预案系统

在污水处理生产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一般都比较严重,应急处置工作不当往往会造成事态扩大,因此应急处置必须迅速果断,及时有效地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险源,防止事态扩大化;其次是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总结救援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迅速、准确、有效地组织应急救援行动,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后果的关键和有效手段。但是很多污水处理厂缺少应急观念,没有应急措施,一旦出现事故不知所措,盲目援救,由于没有应急预案而造成重大人身、财产损失,硫化氢气体中毒事故即是典型案例。

总之,随着政府及公众对污水处理节能降耗社会效益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污水管理单位自身经济效益的迫切要求,污水处理行业需围绕运行管理理念,进入规范化、合理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宗静婷,丁晓倩.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资源化途径探讨[J].生态经济.2011(07)

[2]余国柱,林作胜.城市污水管网对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的影响[J].科技传播.2010(18)

[3]王奇志.浅谈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J].科技风.2010(01)

[4]黄昀,王洪臣.浅谈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问题[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7(01)

城市污水处理应急预案篇7

【关键词】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措施

一、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的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的应急决策主要分为两部分:事前应急决策和事后应急决策,所有决策行为组成了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的应急决策系统。但是我国还没有一个综合全面的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应急处理预案。如何应对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件,我国只有原则性要求,而没有做出详细规定,主要体现在:

1.对突发性事故的种类没有详细划分,对应对突发事件缺乏技术支持(包括技术导则、技术设备等)。

2.我国水源地的管理部门各不相同,有水利部门管的、建设部门管的,有地方管的、也有流域管理部门管的;同时我国水源工程设施管理与水源地的水质管理分离、水量调度与水质管理分离、原水管理与城市供水系统管理分离。在这样的管理分割和分离的状况下,如果出现突发性事件,牵涉部门多,应急反应将大打折扣,统一行动艰难。

3.我国饮用水水源地总体状况及其供水系统未开展全面评估。过去对水源地的评估虽然至少包括水质状况的评估和工程安全方面的评估,但是这两个方面没有联系在一起,评价的结论往往是针对正常工作状况,对应急反应能力部分还不够详细具体,特别是输水管网、原水处理和配送系统,甚至废水处理系统的评估,几乎近于匮乏。

4.缺乏对总体水资源状况(水质状况和工程安全的评估)及其应急能力的全面评估,特别是关于突发情况下的数据资料几近匮乏,从而导致应急保护信息不完整、决策信息不足。

二、美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的特点

美国是较早认识到城市饮用水源突发污染危害并迅速开展相关应急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国家,早期的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主要包括有毒化学品污染、石油泄漏、投毒等,在“9·11”事件后,恐怖主义袭击也成为了饮用水源的威胁之一。美国突发性水污染应急管理的特点表现为:

1.在应急管理的法律体系方面,《安全饮用水法》、《清洁水法》、《国家紧急状态法》和《反恐法》中详尽的法律条文为饮用水源突发污染应急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这些法律对应急管理各个主体和环节的规定,加上各州政府、地方政府与相邻政府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协定,充分保障了突发污染应急管理的有效实施。

2.在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方面,国土安全部、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epa及各州、地方政府及其环保局之间建立了详细的程序化和文件化的组织协调和负责机制。根据应急预案,各种危机的应对按照文件规定自动执行、升级和处理,不需要各级政府的签字,省去了复杂的文件传输、批准等过程,提高了应急效率。

3.在应急预案的实施中,大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各个组织之间的信息及时沟通、更新和共享,信息技术与现代监测设备的结合,还实现了对突发污染的及时监测、预警和评估,为应急行动提供了信息保障。

4.在应急预案的专业研究上,各个大学和研究机构积极参与相关的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的研究及实践,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结合成为研制应急预案的一个重要趋势。

5.在应急管理的资金保障方面,除了由美国政府的财力保障外,还通过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三者分担的形式,构建起了一个多层次社会资金保障体系,如依据《综合环境应急、补偿和责任法》建立的“超级基金”就为处理突发污染事件提供了资金支持。

三、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合理的突发性水污染应急措施

1.制定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水资源污染紧急状态法,明确需要实行紧急状态的条件、程序和紧急状态时权力的行使等;并分别制定水环境灾害、供水安全等有关的应急处理的单项法律或行政法规,从而通过立法来完善由经济处理主体、紧急行政措施、应急处理法律后果等构成的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制度。

2.建立突发性水资源污染处理组织机构

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发生后,需要成立由行政首长负责的各级管理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专门议事协调机构——应急处理指挥部,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由涉及突发性水资源污染时间应急处理的有关部门参加,通过立法赋予的特别权力,从而建立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处理的组织体系,以便事后从容不迫地进行组织协调工作。其中,我们还需要建立其他类型的协调、联系组织。例如:美国大城市水局联合会领导下的水信息和分析中心。

3.开展全面的突发性污染事故隐患调查和进行脆弱性评价

防止突发性污染事故,关键在于预防与防治相结合,因此,开展突发性污染事故隐患调查,可为有重点的开展各种防范工作并建立运行有效、行动快速的突发性污染事故监测、处置和预决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脆弱性评价则是在隐患调查等基础上,对水资源可能存在的危险或者受到一个或多个胁迫因素影响后,对不利后果出现的可能性做出的进一步评估。

4.加强突发性水资源污染的应急动态监测能力,建立水情信息传递系统

水资源动态监测可以在水资源恶性事件发生前、中、后,对水资源事件造成的后果进行预测、分析与评价,为事件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扩散,及时查清事故现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添置必要的防护装备、交通工具、照明装置、通讯装备和现场快速监测仪器,使监测人员及时赶及事故现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污染物质的种类、污染物质的概略浓度、污染的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作出判断。

同时,在进行突发性事故动态水质监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采样工作的科学性,即布点完整性、参照样典型性、采样及时性和样品保存稳定性等。

建立水情、污情信息传递系统,则是实现动态监测资料运用于防污管理、指挥调度的重要环节。在实施水质动态监测,并搜集到较多的水情、污情信息后,需要将动态监测站的第一手信息传递到测站所在的省市主管部门和跨省的流域管理机构,以及自来水公司、重要用水企业等,以期得到合作,共同应对这类突发性的水污染事故。

5.进行迅速、准确的事故损失评估

水资源污染的损失评估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水污染的输出,也即水污染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评价的结果一般以水污染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大小和人员伤亡数量来表示,或以水污染的受污等级来表示。

水资源污染事故的损失评估应该依据系统科学原理,力求评价结果准确、合理、系统、科学。需要说明的是,水污染输出中也包括对人类有利的内容,如在水污染以后,一些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可以作一些调整;水污染后还可以唤起人们的环境意识,形成强烈的民族凝聚力等。不过,水污染损失评估的焦点还是水污染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城市污水处理应急预案篇8

为确保世博会期间环境空气质量,根据省环保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世博会期间空气质量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号文件精神,结合《省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报告制度(试行)》的要求和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世博会期间空气质量应急监测和处置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精神,现就加强我区世博会期间空气质量应急监测和处置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成立世博应急保障领导小组:

负责协调世博期间空气质量应急监测、处置等事宜

下设空气质量应急监测工作组:负责开展世博期间空气质量应急监测工作,及时上报领导小组监测数据,并同时上报市应急监测工作组。

二、空气质量应急监测工作程序

1、启动空气质量应急监测程序。世博会期间,空气质量api指数超过100时,省空气质量应急监测工作组会发出《空气污染预警通报》,市启动应急监测工作程序,通知我区启动应急监测工作程序;当我区空气质量下降,api指数连续3天以上(含3天)超过100时,我区将及时启动应急监测工作程序。

2、开展空气质量应急监测。根据省空气质量应急监测工作组通报要求以及《省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报告制度(试行)》规定,本站组织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判断预警级别。

根据天气污染类型分三个预警等级(特殊天气类型除外):

一是“黄色”预警,指连续3天以上(含3天)出现Ⅲ级天气或出现Ⅳ级天气一天;二是“橙色”预警,指连续5天以上(含5天)出现Ⅲ级天气或连续2天出现Ⅳ级天气或出现1天以上(含1天)Ⅴ级天气。

三是“红色”预警,指连续7天以上(含7天)出现Ⅲ级天气或连续3天以上(含3天)出现Ⅳ级天气或连续2天以上(含2天)出现Ⅴ级天气。如连续出现高于Ⅲ级天气或Ⅲ、Ⅳ、Ⅴ级天气混合出现时,以下规则折算后,以Ⅲ级天气天数确定预警等级:Ⅳ级天数=3×Ⅲ级天数,Ⅴ级天数=5×Ⅲ级天数。

当出现上述三种预警等级天气时,本站编制《空气污染应急监测快报》,及时分析本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提出合理的应急处置建议,按照规定将快报上报我局世博应急保障领导小组及市应急监测工作组。

3、空气质量信息及应急处置。世博应急保障领导小组收到本站应急监测快报后,上报区政府和市环保局,经区政府领导同意后,在网络媒体上“三色”预警信息,直到污染预警解除;区环境监察大队根据世博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的要求,对重点监控区域(工地、堆场等扬尘点等)加强巡查,直至污染预警解除。

世博应急保障领导小组根据污染程度不同,建议区政府协调相关部门采取以下应急措施,直至污染预警解除:

(1)“黄色”预警时,要加大建筑(拆迁)工地土方作业的监管力度(水、气等抢险工程除外),对建筑(拆迁)工地现场易扬尘物料进行覆盖,减少露天堆放。要加强主要交通干线清扫及喷雾洒水作业,确保城市主干线整洁不起尘。要加强城市重点工程运输渣土车辆监管,采用全密封运输。要加大重点污染源等的监督管理力度。

(2)“橙色”预警时,公告,提醒市民减少户外活动时间。除实施“黄色”预警方案措施外,当地所有道路施工、工程拆除、土方挖运等起尘作业要全部停止(水、气等抢险工程除外)。拉运散装物料、煤、焦、渣、沙石和土方等运输车辆要全部禁行(生活垃圾清运车除外)。区政府对部分排放烟尘、粉尘的重污染企业实施严格管理,或采取限产和部分停产措施。

城市污水处理应急预案篇9

关键词:排水管理、防汛减灾、应急保障、上海市闵行区

中图分类号:U69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武汉、北京、成都、南京等国内大城市频频出现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造成大面积交通中断、人民财产损失。前段时间,美国飓风“桑迪”的肆虐,一座城市瞬间成为一座水城。该类城市的内涝问题一定程度上的确暴露出了城市排水系统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但我们要充分分析城市内涝出现的内在原因,提出相应应对措施,做到最大程度的防患于未然,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研究区概况

2.1研究区基本情况

闵行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西南部。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相接,南与奉贤区隔江相望,西和青浦区、松江区接壤,北邻嘉定区、长宁区。总面积372平方公里,全区现有9个镇、3个街道,1个市级工业区。201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48.40万人。黄浦江纵贯南北,把全区分为浦西、浦东两部分。吴凇江流经北端。境域内河道纵横,地势平坦,平均海拔4米。现有河道1414条,分属淀北、淀南、浦东三大水利控制片,其中市级河道6条(不含黄浦江、吴凇江)、区级河道17条、镇级河道176条、村级1213条。

本区处于太平洋季风区,雨量丰沛,闵行年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大,且常有连续几年降雨量偏多或连续偏少的现象。闵行区1959~2011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43.6mm。每年6~9月四个月平均降水量占平均年降水量的51.5%,为588.95mm平均降雨日为120天。特别是在台风、暴雨、高潮等共同影响下,区内各老城区短时间易造成积水现象。

2.2研究区排水设施现状

闵行区污水治理基本确立了以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污水治理方针,相继建成了吴泾、闵行等地区污水外排工程、苏州河支流污水截流工程、春元昆污水外排系统工程,初步形成了东川路、虹梅南路、外环线上的一级输送管网和中北片、春申路、元江路、昆阳路等11个污水收集系统。污水收集处理率的大幅度提高,为闵行区创建“国家生态城区”、“国家文明城区”等各项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闵行区雨水排水基本确立城市化地区形成以强排水模式为主、缓冲式自流排水模式为辅;非城市化地区形成以缓冲式自流排水模式为主、强排水模式为辅的格局。现状形成31个建成或待完善强排系统,雨水排水泵站35座,排水泵站总能力为406.6m3/s,服务面积约为57.57km2。建成15个自排系统,服务面积约为65.28km2,待完善自流系统8个,服务面积约为196.5km2。自成系统的雨水系统4个,服务面积约为12.27km2。但随着上海城市人口和工业不断向郊区疏解,闵行地区人口规模有较大的突破。

根据最新的第六次人口普查,闵行区的居住人口已达243万,超出原《闵行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人口数,同时这些地区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布局调整、区域功能提升、社会结构转型,都对城市污水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原先的污水处理系统规划规模和治水手段已满足不了新形势下人口增长和产业发展对水环境治理的量和质的需求,对于防汛及排水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3区域排水关键问题识别

①排水设施养护管理重点区域为建设工地周边、倒虹管、易积水路段、餐馆周边等地区,轨道交通站点沿线车站,莘庄地铁南、北广场,闵行区金融、文化、行政等重点地区以及各排水泵站的安全运行管理。

②防汛排水的薄弱环节为各镇老城区,如莘庄老城区、七宝古镇区、江川路街道老城区等,排水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管道与泵站能力不匹配、老城区管网设施老化。

③由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闵行区污水总量的增加,受外环线污水总管黄浦江过江管的制约,导致污水泵站经常高水位开车,污水管道水位普遍偏高,引起一些地势较低的居住小区排水不畅,污水冒溢,投诉不断。

④闵行区属于分流制排水系统地区。随着该区域雨污分流工作的不断推进,雨污混接现象得到了有力的控制,但局部雨水、污水混接现象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尤其是老、旧小区,雨季期间雨水流入污水管道,给污水泵站造成重大压力,污水管道往往处于高水位,一旦进入防汛防台期间,污水系统存在溢出现象;污水流入雨水管道,自流排水区域污水排入河道,环境影响恶劣。

⑤大多数居民群众对排水及设施情况的不了解、不熟悉、不重视。环卫人员将树叶、垃圾扫入雨水进水口;沿街商业房餐饮废水随意排放入雨水进水井;施工工地将泥浆水偷排至市政管道。这些情况造成管道堵塞,给管理养护带来不便,更直接导致汛期、突降暴雨时路面积水、管道不畅。

3.城市排水系统管理建设

城市排水系统管理能力建设主要通过落实行业监管措施、提升行业管理能力和加大行业宣传力度三个方面展开,形成多方位的完整系统建设。

3.1落实行业监管措施

加强问题患处梳理,落实解决方法,落实行业各项监管措施,全面提高防汛排水和城市管理能力。

3.1.1根据闵行区排水特点、雨污水管道问题多发地点进行特征梳理

①地势低处——地势低易造成在暴雨时的短时间快速积水,主要有:下立交、地势低洼的居住区、地下室等;

②管道细处——部分地区由于管道甚至主管内径有限,暴雨、强降雨时限于排水能力有限,导致区域性积水,甚至倒灌现象;

③节点多处——由于地区发展,新建设施的不断接入部分地区的管道一段内分支节点较多的地方极易形成流向对冲的问题,一定程度会影响排水畅通性;

④积垢厚处——该情况一般发生在污水管中较多,管不通则排水不畅;

⑤经验管段——在排水行业管理日常管理、养护工作过程中,通过梳理会发现部分地区问题存在重复性,该类的管段称之为经验管段;

⑥在建工程点、规划点——根据以往经验,多数问题就是因为施工造成,如:原有管段被破坏、基坑水乱排放等,所以在建工程和即将列入规划新建的地区有可能就是问题多发点。

3.1.2针对以上问题具体内容的处置计划及内容

①区域的雨污水管线的分年度、区块的检测

区域所涵盖的城乡差异特征较大,新旧管道更新层次不齐,甚至部分地区土壤条件存在问题,必须彻底对区块内分级分片区进行摸查,可采用技术包括CCtV、物探等。

②进一步建立健全区属设施的养护机制

根据区域排水设施特点,一方面对区属设施进行最终的梳理(其中包括新移交、旧“抄告”、镇分管、未移交等内容),使行业监管目的明确,内容清晰;另一方面以上级单位及部门提出的养护大会战的行业管理要求为背景,构建机动化灵、处置力强的养护队伍。

③推动工程建设、抢修、截污纳管工作的进度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逐步推进积水点、混接点改造工程,同时对检测出问题的地方实行及时的抢修,严重情况将考虑成本架构,决定是否要重新敷设管道。同时坚决落实污染源调查工作,确保截污纳管工作的推进力度,保证区内污染源集中收集排放,确保地区水质水安全。同时在泵站管理建设上,先期做好雨水泵站的旱流截污工作,预防汛期相关混接污水直接排放河道。

④尝试新技术的使用,提升设施管理

建设以排水管道及相关内容为背景的信息化平台,使原有的纸质、CaD图等资料集约化,数据库化,对本行业的监管能提供较大的便利,为内容的更新更是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更为现场管道流向及管理情况提供了全新的信息化运用模式,做到了简便快捷。同时在防汛重点之一的下立交方面,采用先进实时监控、监测技术,如:下立交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下立交积水情况,实时判定、及时告知,并充分调度下立交泵站的运行能力,确保下立交畅通安全。

3.2提升行业管理能力

提升行业管理人员现场处置能力。针对行业特性,现场问题现场处置时有要求,从根本上提升现场处置人员的业务素质、沟通能力、现场应变能力尤为重要。

提升行业内外的联动机制。排水行业不是孤立的一个职能部门,各项工作内容涉及到的其他职能部门众多,需要各行业彼此之间积极配合,建立联防机制,行业互助机制。

3.3加大行业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提升人民群众对排水行业的认知度和行业影响力,通过如:世界水日宣传、志愿者服务、日常热线接听等直接途径,合理而有效地向广大社区群众宣传排水行业特征及要求,普及本行业监管内容及范畴,为诸多排水民生问题、尤其是汛期积水处置问题,使广大民众一次性投诉对象及处置成功率得以提升。

提升排水户排水合法化意识。合法化要从基础抓起,本质上要从截污纳管初期就应给排水户灌输排水应合法化的理念,宣传整个排水注意事项,做好工程建设涉及内容的备案监管制度,保证设施隐患不因人为因素而产生。

4.防汛减灾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4.1基本目标

①暴雨强度在排水系统排水标准以内的,做到道路无积水;

②暴雨强度超过排水系统标准的,做到道路积水少、退水快;

③基本实现区域管理范围内不发生人为积水事故;管辖范围外积极协调配合解决;

④处理突发事件及时有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⑤发挥市区镇联手,形成市、区、镇泵管联动、市容环卫行业联手的防汛排水合力;

⑥保持通讯畅通,量放水人员及时、到位,主要道路实现网格化巡视和养护。

4.2落实预案制定和演练

①每年汛前制定(修订)行业管理防汛预案,内容涉及设施安全、物资准备、量放水人员、下立交及其他重点区域专项预案等;

②将防汛内容图表化,通过图、表方式使关键性地区防汛预案内的流程及要求一目了然,如下立交防汛预案,通过图、表的方式,使相关下立套泵站内日常管理人员了解熟识该处立交相关预案内容及抽水点位置,使其第一时间起到防汛配合作用;

③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及时推进大项内的防汛抢险演练工作,从演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起到日常练兵的作用,为防汛实战做好准备。

5.结语

本文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在深入剖析城市排水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排水系统管理能力和防汛减灾应急保障能力的具体思路。以完善的排水管理能力积极应对城市内涝问题。完善城市排水系统,落实防汛安全的各项工作,不仅关系到雨污水及时收集排放,保证水资源环境清洁,同时对保障人民财产安全,为构建“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城市污水处理应急预案篇10

一、城市排水现状

纱帽城区地处江汉平原东南隅,*市西南郊,平均海拔23.50~25.00米(吴淞高程),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32.2㎜,最大时1小时降雨量达50多㎜。

纱帽城区规划范围为10km2,规划人口20万人。

纱帽城区现有排水管道总长为64.52km,排水体系以蚂蚁河体系为主,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主要管渠有:纱帽正街,薇湖路、育才路、汉南大道、滨江路、月亮湾路、碧栖路等沿途收集雨污水,汇入蚂蚁河经东城闸排入通顺河。

城市易渍水的主要路段:*路。

二、城市排水分级应急预案

城市排水应急预案,按雨量大小分为三级,启动相应的反应程序,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一级应急预案,即一般应急预案。当纱帽城区日降雨量在24.9-38.0毫米,即中到大雨时,根据气象部门24小时以内的预报,由区水务部门组织排水设施工作人员自行排放。

(二)二级应急预案,即紧急应急预案。当纱帽城区日降雨量在38-100毫米,即大到暴雨时,根据气象部门24小时以内的预报,下雨期间每6小时告知一次雨情;由区水务部门同时告知蚂蚁河和通顺河水位,并在下雨期间每日8和14时告知一次水位;由区水务部门启动二级应急预案。根据蚂蚁河和通顺河水位高低,组织城市排水设施部门,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排水防渍。

(三)三级应急预案,即特紧急应急预案。当纱帽城区日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即大暴雨时,根据气象部门24小时以内的预报,下雨期间每6小时告知一次雨情;由区水务部门同时告知蚂蚁河和通顺河水位,并在下雨期间每6小时告知一次水位;由区水务局、区建设局、区城管局共同启动三级应急预案,根据蚂蚁河和通顺河水位的高低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开启坛山闸,抢排防渍。

三、应急预案组织指挥系统

排水应急救援工作实行政府统一指挥,部门密切配合。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区分管水务的领导任指挥长,成员由区政府办、区水务局、市建设局、区城管局、区公安局、纱帽街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1、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①负责本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②组织实施预案的演练;

③检查督促做好渍水和淹水的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④及时地将指挥部的指令传达给各个专业组,并向指挥部反馈信息;

⑤及时提供区内应急资源信息;

⑥发生危急事故和险情时,紧急组织人员疏散;

⑦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

⑧处理指挥部日常事务,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2、排水抢险组:负责进水井、雨水井的疏通、排水渠道的疏挖,控制渍水和淹水的蔓延,防止事态扩大,确保纱帽城区雨水管道排水顺畅。

3、交通管制组:负责对纱帽城区渍水和淹水的区域实行交通管制,维护治安,疏散无关人员,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物资供应组:建立全区应急资源的台帐,对排水泵、编织袋、运输车辆等抢险设施要有充分准备,必要时紧急调集物资和工具到救援现场。

5、技术指导组:由于雨季时间较长,蚂蚁河水位过高,汉南区淹水严重或通顺河水位达设防水位,由技术组提出启动防汛预案。

五、工作要求

1、各部门和单位要提高认识,定期演练和训练,以便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战斗力。

2、各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责,精诚团结,通力合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按应急预案做好本职工作,将渍水和淹水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对救援抢救过程中急需调用的物资、器材、人员、场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拒绝,否则严厉惩处。对没有认真履行应急预案相关职责的单位和个人,视其情节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其渎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