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婴幼儿消化系统的保健要点十篇婴幼儿消化系统的保健要点十篇

婴幼儿消化系统的保健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4:37

婴幼儿消化系统的保健要点篇1

儿童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贫血可导致体格及智力发育障碍,免疫力低下,继之并发多种疾病。对其发病原因和相关因素的分析,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本文对443名健康婴幼儿进行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择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7月31日出生,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系统管理的443名儿童健康婴幼儿,其中男245名,女198名。6个月~1岁健康婴幼儿257名,1~2岁年龄组186名。

2.系统管理方法:接受系统管理的婴幼儿,按照《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内容,分别在3、5、8月、1岁、1岁半、2岁时接受健康体检及血液检查。

3.血红蛋白浓度检测:分别在儿童3、8月及1岁半检查时,采集左手无名指末梢血液20μg,应用多项目自动血球计数仪(型号KX21n,执信公司)进行常规血液检查。按照儿科学规定的诊断标准,0~2岁Hb

4.辅食添加调查:在测定的同时询问家长给婴儿添加蛋黄、米糊、菜泥、肝泥、肉泥等食品的月龄。在4~6个月添加上述食品为辅食添加及时。

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贫血检出率:婴儿6个月~1岁龄贫血检出率22.57%(58/257),1~2岁检出率9.8%(18/18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2,p0.05)。

2.喂养方式与贫血检出率的关系:6月~1岁时纯母乳喂养儿贫血检出率29.61%(45/152),非纯母乳喂养贫血检出率为12.38%(13/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p

讨论

小儿生长发育快,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突增高峰在1周岁内,到1周岁体重为出生时的3倍,血容量也相应增加约3倍,而血红蛋白增加2倍。血液的增加同时需要各种造血原料的充分供应,然而1岁内婴儿由于咀嚼和消化功能还不完善,饮食较单纯,铁的摄入相对不足,容易引起贫血。本次调查443例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为17.16%(76/443),其中6个月~1岁组检出率为22.57%(58/257)明显高于1~2岁组。

是否及时添加辅食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有关。人乳含铁量极小,每升仅含1.5~2.0mg,婴儿出生时储备在肝脏的铁到5~6个月也已基本耗竭,因此,如果婴儿6个月时没有开始添加辅食,特别是富含铁质的蛋黄、动物血、钙质、鱼肝油等,造成铁摄入不足,机体内储存的铁被用尽,就容易使婴儿机体内铁储存不足而引起贫血。在本次调查中发现,8个月组贫血婴儿大部分未能及时添加辅食或喂养不合理。由此可见,喂养方式的不合理对0~1岁组婴幼儿发病率有显著影响。

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不仅营养丰富,容易被婴幼儿消化吸收,而且还含有多种免疫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保护婴幼儿不易患病,从而减少体内铁的流失。母乳中含有乳铁蛋白有利于婴儿对铁的吸收。

2岁内婴幼儿消化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感冒或腹泻可使小儿的食欲减退,胃肠道吸收功能降低,导致铁的摄入不足和吸收减少,患感冒和腹泻的几率增高,这些疾病又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从而增加患缺铁性贫血的机会。

合理饮食是预防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手段,对基层人员培训以及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做好家庭和儿童集体机构的营养知识指导,开展健康教育营养知识宣传,传授辅食添加、平衡膳食的知识,改善不合理膳食结构,正确添加辅食,是保证各种营养供给、促使婴幼儿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婴儿期喂养以母乳喂养为最好,其次是配方奶粉。维生素C能加强铁的吸收,因此,婴儿4个月后应开始添加米粉、果汁、菜泥、蛋黄等。到6个月以后开始添加肝泥和肉泥,幼儿期时要注意偏食的问题。

婴幼儿消化系统的保健要点篇2

【关键词】儿保门诊;3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不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同时可造成全身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易患各种疾病影响儿童智力,严重危害儿童健康[1]。为了解我市3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对制定相应的儿童保健措施进行验证,特对我市2005~2009年0~3岁以下婴幼儿营养不良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5~2009年我市0~3岁儿童体检的人群。

1.2测量工具和评价方法采用统一规定的量床,刻度精确到0.1cm,测量体重用杠杆称,体重计精确到0.1kg。身高、体重根据wHo推荐的nCHS标准进行评价。

1.3营养不良的评价方法:体重低下:儿童的年龄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去2个标准差;生长迟缓:儿童的年龄别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去2个标准差;消瘦:儿童的身高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去2个标准差[2]。

1.4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1.5儿保门诊具体的干预措施:

1.5.1全市各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儿保门诊,对儿保门诊的医生进行了规范化培训,并规范了儿保门诊的一系列常规要求。

1.5.2实施0~3岁儿童4:2:1系统管理,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1.5.3加强营养不良患儿门诊管理:除定期体检外、还要进行营养分析评估、制定个体化食谱、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

1.5.4合理进行婴幼儿喂养指导:落实新生儿访视,高危儿筛查,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来提高母乳喂养率,使母乳喂养不流于形式。配方奶喂养:4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随着年龄增长母乳不足的都要引入配方奶,那么配方奶的喂养方法、调配、奶量摄入估计都很关键,总则是保证1岁以内婴儿的奶量在800mL左右[3]。在保证奶量的基础上及时合理的添加辅食:根据儿童的各个时期生理特点适当的引入过度食物,帮助婴儿从流质到固体饮食的过渡。饮食行为干预:针对胃口差、对某种食物特别偏好、不良进食习惯、害怕进食、父母过度关注、潜在性疾病六大问题进行专业的个体化行为指导。

2结果

表12005~2009年3岁以下婴幼儿营养不良分布情况(例,%)

转贴于

从表1可以看出:2009年0~3岁幼儿体检人数比05、06年明显提高;2005~2006年我市0~3岁婴幼儿营养不良患病率居高不下,从2007年后逐年下降。

2.2儿保门诊建立前(2006年)和儿保门诊开放运行3年后(2009年)0~3岁下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对比(见表2)

X2=33p<0.005。

从表2可见,实行儿童保健门诊干预后,0~3岁幼儿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了0.88%,下降比率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中低体重下降率为0.46%,生长迟缓下降率为1.35%,消瘦的下降比率是0.05%。

3讨论

3.1营养不良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病[2]。热量和蛋白质缺乏为主是临床上营养不良的两种类型。造成营养不良除长期的喂养不当外,还有体检意识淡漠,传统带养方式;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及消化系统的疾病;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及饮水等问题也是常见原因。

3.2营养不良的原因虽有很多,但浏阳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从2007年开始在全市各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儿保门诊,启动4:2:1系统管理体检;加强营养不良儿童管理后,0~3岁以下营养不良患病率呈直线下降。说明儿童保健门诊的建立和开放,是降低儿童营养不良率的有效手段。

3.3虽然开放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合理干预,儿童获得高质量的保健服务可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但举办孕妇学校、父母学校,进行育婴师的培训,政府加大投入,建立并开放免费的社区服务体系等等更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春天。

参考文献

[1]何自力万爱琴,龙冰颜遵义市7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流行学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0(5):285~286

婴幼儿消化系统的保健要点篇3

【关键词】婴幼儿;贫血;监测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2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18-01

贫血是儿童期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婴幼儿阶段发病率高,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是卫生部重点防治的儿童四大疾病之一[1]。婴幼儿贫血可影响体格发育和免疫功能,并续发其他疾病。所以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选择在我院体检的430名婴幼儿进行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导致缺铁性贫血原因。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体检和系统管理的430名婴幼儿,其中男240名,女190名。6个月-1岁健康婴幼儿250名,1-2岁年龄组180名。

12系统管理方法接受系统管理的婴幼儿,按照《广西儿童保健手册》要求,分别在3、6、9月、1岁、1岁半、2岁时接受健康体检。

13血红蛋白浓度检测分别在儿童3、9月及1岁半检查时,采集左手无名指末梢血液,进行常规血液检查。按照儿科学规定的诊断标准,0-2岁Hb

14辅食添加调查询问家长给婴儿添加蛋黄、米糊、菜泥、肝泥、鱼泥、肉泥等辅食的月龄。在4-6个月添加上述食品为辅食添加及时。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所选对象贫血检出结果6个月-1岁婴儿贫血检出率显著高于1-2岁检出率,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2岁男女婴贫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岁男婴贫血检出率显著高于1岁-2岁男婴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婴幼儿体内铁的来源有两个[2]:通过进食摄入食物中的铁,衰老红细胞破坏释放出的内源铁。1岁内婴儿由于咀嚼和消化功能还不完善,饮食较单纯,人乳和牛乳含铁量低,铁的摄入相对不足,易发生缺铁,成为婴幼儿贫血的主要原因。此外,婴幼儿脑发育对缺铁尤其敏感,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脑发育的影响不能纠正[3],所以正确有效添加辅食,降低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极其重要。

本文结果显示,及时添加辅食儿童的贫血检出率显著低于未及时添加辅食儿童,说明及时添加辅食能够降低缺血性贫血发生率。婴儿出生时肝脏储备的铁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基本耗尽,需要通过添加辅食来获取铁,可摄入含铁质较多的蛋黄、动物血、鱼肝油等,如果机体储存的铁不足就容易导致贫血[4]。合理添加辅食是防治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手段,做好家庭和儿童集体机构的营养知识指导,正确添加辅食,是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摒弃不合理膳食习惯,保持膳食平衡,要及时添加辅食,保证营养供给充分,有助于婴幼儿生长发育[5]。因此,4个月婴儿应开始添加蛋黄、米粉、果汁、菜泥,6个月以后开始添加肝泥和肉泥。

研究表明,铁缺乏除了能够导致缺铁性贫血外,同时对婴幼儿的免疫系统也造成伤害,导致抗病能力下降。综上所述,6个月-1岁的婴幼儿容易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做好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工作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张文丽,王新利婴儿期营养性贫血多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23(1):112-113

[2]刘湘云,陈荣华儿童保健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12

[3]李延玉,婴幼儿铁缺乏时对脑发育的影响及作用机理[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7(3):202-203

婴幼儿消化系统的保健要点篇4

2008年我县妇幼卫生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坚持新时期妇幼卫生工作方针,认真贯彻《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不断规范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进一步健全三级网络。充分利用降消项目和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不断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彻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切实保障广大妇女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深入贯彻学习《母婴保健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母婴保健监督执法工作

1、各医疗单位严格母婴保健专项技术准入制度。依法管理从事接生、助产、产前检查业务的机构和人员。严格考核、从严审核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和《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换发证工作,从严查处无两证的单位和个人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2、认真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的发放、使用和管理工作。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专人领取、专人保管、证章分开、收费合理,依法查处和取缔非法使用《出生医学证明》的单位和个人,杜绝乡镇医疗保健单位非本单位接生补办出生医学证明。

3、加强产前筛查管理。贯彻执行《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加强产前筛查技术管理,完善筛查网络功能,加强人员技术培训,提高产前诊断和产前筛查技术水平,提高筛查率和筛查质量,建立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和产前诊断信息报告制度。

4、从严治理胎儿性别比例。认真贯彻商政卫发[2007]3号文件精神,严格超声染色体等胎儿性别鉴定相关设备及技术和人员管理。严禁非法开展非医学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胎儿性别终止妊娠行为,规范做好卫生系统计划生育服务工作。

5、加强监督检查。县、乡医疗单位都要制定专项督查方案,对《母婴保健法》和《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妇幼保健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通报检查问题,力促全县母婴保健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2008年全县孕产妇死亡率在控制在4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彻底消灭新生儿破伤风,住院分娩率达96%以上。按照分层培训和分级负责原则,加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各级保健人员产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等技术培训。村级保健人员要做好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知识的宣传教育,早期发现孕妇,督促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加强高危孕产妇筛查与管理,跟踪服务,责任到人,确保高危孕产妇安全分娩。培训村级保健人员做好产后访视,建立健全各种表、卡、册,扎扎实实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通过规范孕产妇的系统管理,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建立完善孕产妇死亡和婴儿死亡评审制度,积极开展孕产妇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知识等宣传教育。落实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新生儿出生缺陷责任,依法查处未按规定如实及时报告孕产妇死亡和婴儿死亡,对不具备接生资格的人员和单位助产造成孕产妇死亡及儿童死亡要严肃查处。结合降消项目和新农合制度的实施,落实住院分娩补助资金,提高城乡孕产妇住院分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宣传动员,稳步提高住院分娩率。

三、继续开展产科建设达标验收工作

巩固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成果,重点抓好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达标工作。按照Ⅰ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标准,加大资金投入,狠抓整改完善,未通过产科评审验收的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加快建设任务,在6月底前必须通过验收达标。确保全县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县直医疗保健机构,完善工作资料等各项软件管理,进一步提高产科建设水平;各乡镇卫生院要利用国债项目和上级对卫生院装备设备的有利时机,加大妇产科的硬件建设,建设标准化产房,配备基本产科急救设备,未通过评审验收的单位产科不能及时完善产科设备的,暂停发《出生医学证明》。

四、认真做好降消项目及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实施工作

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工作,制定项目实施年度工作计划,落实项目配套经费,认真做好项目监督指导,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贫困孕产妇救助活动,加强孕产妇急救网络建设,建立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进一步落实各级各类妇幼保健人员工作职责,加强项目资料管理,及时上报项目相关信息,通过项目带动,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规范妇幼新报表、新软件,确保妇幼卫生信息资料及时、准确、详实。

婴幼儿消化系统的保健要点篇5

关键词:婴幼儿;食物;营养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408-011婴幼儿期的生理特点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机体各组织器官增长和功能成熟的过程,此过程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其中营养因素非常重要。

婴儿期是指从出生28天到1周岁。婴儿期是人类生命生长发育的第一高峰期,尤其是出生后的6个月生长最快。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首先表现为体重的增加,头6个月,平均每月增加450-900g,从6个月到1年,平均每月增加500g。身长是反映骨骼系统生长的指标,婴儿期每月增加约2.5cm,1周岁时将增加至75cm。头围的大小反映脑及颅骨的发育状态,出生时头围平均为34cm,1岁时增至46cm。且此时期脑细胞数目持续增加,6月龄时脑重量达600~700g,至1周岁时脑重达900~1000g,接近成人脑重的2/3。脑细胞数目的多少和儿童智力发育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如果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不够充分,特别是蛋白质摄入不足,就会严重影响胎儿和婴儿的大脑发育,使儿童的智力发育在一定程度上生成难以弥补的损伤。

幼儿期指从1周岁到3周岁。幼儿期生长发育也是生长发育非常旺盛的时期,到3岁时的体重4倍于出生体重,2岁时的身长增加了2倍。由于幼儿的牙齿处于生长过程,故咀嚼功能未发育完善。这个时期幼儿容易发生消化不良、腹泻、呕吐以及某些营养缺乏病,例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维生素a缺乏等。

2婴幼儿期营养需要与合理喂养

2.1婴幼儿期的营养需要:婴幼儿一旦某些营养素摄入量不足或过量,短时间内就可明显影响生长发育的进程。婴幼儿,每天需要多少营养素如下:

热量:婴儿初生时需要的热卡约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00―120千卡(418―502千焦),以后随月龄的增加逐渐减少,在1岁左右时为80―100千卡(335―418千焦)。

蛋白质:母乳喂养时蛋白质需要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2克;牛奶喂养时为3.5克;主要以大豆及谷类蛋白供给时则为4克。

脂肪:初生时脂肪占总热的45%,随月龄的增加,逐渐减少到占总热的30-40%。脂肪酸提供的热量不应低于总热量的1-3%。

碳水化合物:婴幼儿期碳水化合物以占总热量的50―55%为宜。新生婴儿除淀粉外,对其它糖类(乳糖、葡萄糖、蔗糖)都能消化。

矿物质:4个月以前的婴儿应限制钠的摄入以免增加肾负荷并诱发成年高血压。婴儿出生时体内的铁储存量大致与出生体重成比例。铁缺乏是婴儿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

维生素:对母乳喂养的婴儿,除维生素D供给量低外,正常母乳含有婴儿所需的各种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素。

水:正常婴儿建议每日每公斤体重供给水150毫升。

2.2选择婴幼儿食物的基本原则

2.2.1食物要多样化:只有:食物多样,营养才能均衡;饮食多样,饮食才会更安全;饮食多样,营养素互补,可提高吸收利用率;饮食多样,发挥营养素的协同作用

2.2.2少吃糖和盐:1岁以后的孩子都喜欢吃糖,要少给婴幼儿吃糖以及含糖多的食品。糖是只能提供热能,而缺乏其他营养素的食物,吃多了还会影响食欲,需且对牙齿不利,是导致龋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要注意少吃些甜食,但偶需吃一点也不无妨。因为少吃糖还可防止高血压。

2.2.3保证早餐质量:早晨食物供给要保证质量。首先要供给充足的谷类以保证能量供给。注意:糖是唯一向大脑提供能量和营养素的物质。其次是蛋白质供给,蛋白供给最好是能量充足以后,否则能量不足,供给的蛋白就转化为能量补充到体内。再者就是蔬菜和水果的供给,有条件的早晨可以供给蔬菜和水果,水果在饭前吃最好的。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精力。

3结论与建议

合理喂养是为了让婴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只有正确的喂养方式才能让婴幼儿更加健康的成长,

3.1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具有不需要消毒、不易引起婴儿湿疹等过敏症状、有利于婴儿的口腔保健、保护婴儿在出生后半年内免受感染(因从母体获得免疫抗体)、对婴儿肾脏的负担小、减少婴儿的腹泻与便秘的发生等优点;同时母乳中含有促进大脑生长的脂肪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aRa(花生四烯酸),都属于omega-3脂肪酸,对神经组织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母乳中含脂肪酶容易消化吸收。

3.2合理添加辅食

婴幼儿辅助食品又称断乳食品,主要是用于充足母乳条件下的正常补充。母乳喂养4~6月到1.5岁断乳期间。根据联全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断奶食品主要以谷类为基础,强化蛋白质包括奶蛋白和豆蛋白,其比例不应低于15%。

补充断奶过渡食品,添加的量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一次只能喂一种新食品,习惯(3天)一种后再添加另一种。每次添加新的辅助食品后,应密切观察其消化情况,如果发现大便异常(大便次数增多,或排除不消化食物渣滓以及出现皮疹)等其他情况应暂停喂此种食物,待大便恢复正常、皮疹消失后,再慢慢从少量逐渐试着添加。

参考文献

[1]刘俊萍;浅谈婴幼儿的饮食护理[J];.科学之友:B版.2009(10)159-160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9.

婴幼儿消化系统的保健要点篇6

现就近年来我市卫生部门在保障母婴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等方面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建设,保障母婴安全。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把建立和完善妇幼保健网络作为妇幼卫生的重点工作来抓,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市、区妇幼保健院为骨干,以农村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妇幼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加强网络的内涵建设。一是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达标工作。目前,我市5间妇幼保健院有2间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3间为一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二是加强农村妇幼保健网底建设。一方面制定并实施了《取消村级接生提高住院分娩率行动计划》,在1997年全面取消了村级接生;另一方面加大镇卫生院产科建设力度,于1999年、2006年先后两次组织专家对镇级以上医院产科进行考评验收。通过产科质量达标建设,完善了高危孕产妇转诊制度,强化了新生儿复苏技术,促进了规范化管理,全市产科质量和新生儿抢救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全面推进妇幼保健专业机构的新建和改建工程。1999年以来,新建了南海、三水区妇幼保健院;2006年,顺德区妇幼保健院改建装修工程顺利实施;××市妇幼保健院改造搬迁工程也将于春节后全面完成。市、区、镇健全的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为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依法行政,强化管理,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和出生人口素质。

1、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自1995年6月1日《母婴保健法》施行以来,我们严格依据法律法规,以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宗旨,开展母婴保健服务项目,规范服务行为。为了确保法律的有效施行,在全市组建和培训了母婴保健执法监督队伍,设立了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对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依法进行考核、评审、认定和发证;对婚前医学检查、助产技术、终止妊娠手术等法律规定的专项技术,依法实行行业管理。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审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73个,有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从业人员865名。

2、实行婚前医学检查归口管理,确保婚检质量,把好优生第一关。为了加强对婚前医学检查的管理,我们于2006年将全市婚前医学检查单位由原来的47间精减到现在的5间,婚检工作均归口由各妇幼保健机构负责。

在实行婚前医学检查归口管理中,我们要求各婚检单位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婚前保健工作规范》,从房屋、设备、人员、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配套,并由我局组织专家进行严格的考核验收。与此同时,我们重点加强了对婚前保健技术服务人员的管理,把好婚检此文来源于是人员资质关,规定婚检人员必须符合《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基本标准》规定的婚前医学检查人员必备条件并经过专门培训。婚前医学检查归口管理实施三年多的时间,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婚检率从归口前的96%上升到2006年的100%,疾病检出率从6.5%上升到14.4%。

3、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减少出生缺陷儿致残的发生。为了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的健康素质,防治儿童智力低下和疾病性智力伤残,根据《母婴保健法》及《广东省母婴保健管理条例》,我局于2006年6月在市妇幼保健院设立了“××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形成了以全市有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为成员单位的三级筛查网络,全面开展以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为主要内容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5年来,共筛查了13万多例新生儿,发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患儿88例,苯丙酮尿症患儿1例。目前这些患儿均已得到及时系统的免费治疗和跟踪指导,避免了智力低下的厄运并因此改变了80多户家庭的命运。实现了我们提出的甲低和苯丙酮尿症两种出生缺陷不致残的预防控制目标。

(三)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近年来,我们切实维护流动人口中妇女儿童健康权益,通过制定工作规范,将流动人口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纳入统一管理。我局于2006年7月制定了《××市妇女发展规划和××市儿童发展规划(卫生部分)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将流动人口妇幼保健工作纳入流入地管理。南海、三水区也制定了相应的《流动人口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方案》,探索以居住地为主的管理模式。2006年,全市共为1万多例流动孕产妇提前检查、住院分娩及产后访视等保健服务。与此同时,我们还强化了妇幼卫生监测工作。其一是定期开展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评审,组织专家对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干预措施。其二是在出生、死亡报告、漏报调查等信息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必须如实反映全市流动人口妇女儿童的相关数据。

上述措施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流动人口妇女儿童保健水平偏低的局面,为全市妇幼保健整体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妇幼卫生财政补助政策尚未落实到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及国务院体改办等8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反复强调了妇幼保健的公共卫生属性和相关政策;国家有关部门也有文件规定,要求各级政府按照妇幼保健机构承担的保健任务,为其配备一定比例的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和业务经费。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我市两级妇幼保健机构既没有核定从事妇幼保健人员的编制,业务经费也极为有限。2006年市、区两级财政的妇幼保健经费投入总额为281.5万元,仅占卫生事业经费的1.42%。这种状况,导致妇幼保健机构要用临床服务收入来补贴妇幼保健工作,严重影响到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保健业务的积极性和保健水平的提高。

(二)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管理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

虽然我们建立了以居住地为主的流动人口孕产妇、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模式,但这项工作单靠卫生部门的力量实施起来难度较大。流动人口因经济困难、逃避计划生育及陈旧观念等原因不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产前检查、分娩和预防接种,卫生部门无法掌握他们的孕、产及免疫情况,无法及时提供必要的保健指导和服务,其后果轻则影响到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覆盖面,重则导致孕产妇和婴儿死亡及遗传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2006、2006年,我市流动人口分娩量占全市总分娩量的比例分别为29%和40%,而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分别为7例和10例,占全市的比例为60%和80%。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妇幼保健整体水平提高的瓶颈。

(三)婚前保健工作严重倒退,严重威胁到出生人口素质。

婚前医学检查对于发现适婚人员的遗传性、传染性疾病,从而及时为他们提供保健和婚育指导,避免下一代遗传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优生优育的第一个环节。自2006年10月1日实施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后,强制性婚检不再是婚姻登记的必备条件,主动到保健机构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的新婚人员数量大幅度减少。据我局统计,检查人员数量已从2006年的46610人,检查率100%,下降到2006年的3993人,检查率仅为6.30%。这种状况给产前保健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遗传性、传染性疾病和出生缺陷发生率的上升,严重威胁到出生人口的素质。

三、对策、措施与建议

(一)充分认识妇幼卫生工作的公共卫生属性,明确政府职责,确保经费投入。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国际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整体水平的主要指标中,就有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人均期望寿命等指标是与妇幼卫生工作密切相关的。加强妇幼卫生工作,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充分认识妇幼卫生工作的公共卫生属性。妇幼卫生工作的公共卫生属性体现在一是社会性。妇幼卫生的服务对象占人口的2/3,它和其他公共卫生工作一样,都是面对社会群体,解决社会上具有公共性的卫生问题,提供公共产品。二是外部性。妇幼卫生工作搞得好,不仅妇女儿童直接受益,配偶、家庭和后代都间接受益,进而也间接地对整个社会产生效益。三是预防性。妇幼卫生和其他公共卫生都属于预防医学范畴,都以流行病学为基本手段,都注重把住卫生问题发生前的第一道关口,旨在降低公共健康风险,预防为主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各级政府应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高度,切实加强对妇幼卫生工作的领导,将妇幼卫生工作纳入公共卫生范畴,统筹考虑、统一规划,落实配套政策,确保经费投入,促进妇幼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探索流动人口妇幼保健工作的有效机制。

随着我市农村“三化”政策的推进和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口的流动必然会越来越频繁,流动人口妇幼保健工作的压力也必将越来越大。要将流动人口妇幼保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卫生、妇联、公安、计划生育、社区等部门联系互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建议由市妇儿工委牵头,积极探讨建立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管理相互衔接的工作机制。强化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的人口宏观管理职能,按现有法律法规对计划生育和卫生部门职能作具体、明确的分工,充分发挥计划生育部门孕情管理优势,并与卫生部门优质服务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卫生与计生部门协调配合的新格局。是否可以考虑实行孕产妇凭身份证住院分娩,事后再补办有关计划生育手续的做法,以避免逃避计划生育的孕产妇流向非法接生点。

我局计划在今年推出两项具体措施。一是开展“平价产房”服务,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提出住院分娩基本医疗服务标准,推出针对流动人口和困难人群的“平均产房”服务,年内在全市妇幼保健机构推行,提高流动人口住院分娩率;二是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服务,通过提出管理程序、工作要求和考核评价标准,切实将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纳入居住地实施统一管理。

(三)进一步强化三级预防管理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一是针对新《婚姻登记条例》施行后强制性婚前健康检查被取消的实际情况,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婚前保健的意义,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增强适婚人员婚前健康检查的自觉性。二是加强孕产期保健工作,特别是早孕登记和检查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把好预防出生缺陷第一关。三是进一步加大产前诊断力度,提高产前诊断水平,把好预防出生缺陷第二关。四是努力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尽可能避免出生缺陷儿致残现象的发生。

(四)进一步加大母婴保健执法力度

我局将把母婴保健监督执法纳入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继续加大《母婴保健法》、《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的执法力度,严格管理和整顿妇幼保健服务市场,依法规范服务行为,严肃查处无证行医、非法接生等行为,切实保障孕产妇和儿童生命安全。

婴幼儿消化系统的保健要点篇7

为了履行妇幼卫生的公共职能,保障母婴健康,降低孕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控制和减少出生缺陷,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海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海南省妇幼健康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结合本市工作实际,制定如下计划:

一、总体目标与具体工作指标

(一)总体目标

降低全市孕产妇死亡;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3‰和10‰以下;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

(二)具体工作指标

1、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1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3‰;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1‰;2、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5%,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8%,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降低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80%;3、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80%,低出生体重发生率<4%,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50%,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12%,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7%,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5%;>80%,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90%,孕产妇梅毒检测率>80%,孕产妇乙肝检测率>80%,感染乙肝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90%;5、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人症筛查率>90%,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率>90%,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率>90%,新生儿听力筛查率>80%;6、婚前医学检查率>80%;7、叶酸服用率达到9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70%,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90%;8、农村住院分娩补助100%;9、预计完成宫颈癌10000例、乳腺癌筛查4200例。

二、主要工作要求

(一)继续加强《母婴保健法》及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母婴保健的认识,切实加强母婴保健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

(二)加强依法管理,坚持依法执业、依法服务,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妇幼保健治疗、护理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母婴安全、健康。

(三)加强规范化门诊建设,争取创建围产期保健规范化门诊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覆盖全市。

(四)加强和完善妇幼卫生信息管理,要求助产机构出生信息100%录入,听筛、新筛项目工作在所有助产机构展开,提高听筛率和新筛率;围产期保健、儿童保健逐步实施计算机管理;加强对妇幼卫生统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

(五)孕

产妇系统管理、儿童系统管理要抓紧、抓实、抓细,工作质量和水平要上新台阶,两个系管率要确保达到两纲两规目标要求。

(六)及时掌握育龄妇女动态,进一步完善台帐管理,切实掌握孕情及新生儿出生情况,提高早孕建卡率、产后访视率和系统管理率。利用村卫生室、各妇产科门诊、婚检处等为准备怀孕的妇女和孕三个月内的孕妇提供叶酸服务,并做好登记及随访工作,提高叶酸服用率和依从率。

(七)强化高危孕产妇跟踪管理,做好孕产妇高危筛查的专册登记、就诊、报告、追踪结案制度。凡是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要及时跟踪、随访,转诊,按规定及时向二三级医院转诊。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坚持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制度,规范和加强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和死亡报告制度,定期开展孕产妇保健知识宣传活动。

(八)加强体弱儿、高危儿筛查、分级管理,要做好体弱儿、高危儿筛查、登记,填好体弱儿名单表,并对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和营养指导及高危儿的相应处理。

(九)加大《母婴保健法》和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力度,制作宣传资料,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母婴保健工作的氛围,促进优生优育措施的落实。通过广播、电视、发放宣传材料进行宣传,对乡镇妇幼保健专干及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培训,并组织人员下乡入户宣传“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孕产妇免费检测艾滋病、梅毒、乙肝梅毒预防母婴传播”及“妇女两癌筛查”项目等相关政策,使每一位农村妇女、孕产妇都能享受到政府的关爱。

(十)努力推进婚前保健工作,加强婚姻保健工作重要性的宣传,通过印制宣传单、宣传画、宣传雨伞等进行大力宣传,主动加强与乡镇民政部门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层基民政部门的支持配合,督促在乡镇结婚登记的人员进行婚前医学检查,提高婚检率。

(十一)加强妇女常见病知识宣传力度,印制妇女常见病防治知识宣传单、宣传册、宣传画等,发放到各乡镇、居委会、村委会进行宣传;主动加强与政府沟通联系,取得政府支持,争取全市至少一半以上的35-64岁农村妇女常见病筛查政府买单,提高农村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

婴幼儿消化系统的保健要点篇8

今年我县的妇幼卫生工作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根据年初卫生部、省卫生厅、项目专家对我县历年来就“降消”项目工作执行情况及妇幼卫生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针对我县长期以来孕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而妇幼卫生服务工作又很难提高的严峻情况,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得到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加强“降消”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对全县妇幼卫生工作的领导,切实将项目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推进全县妇幼卫生工作的服务能力,出台了一些政策和管理措施。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支持下,从规范各项妇幼保健常规业务管理工作着手,在做好常规妇幼保健业务管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各项妇幼保健工作规范和制度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加强全县妇幼保健业务管理工作。以“降消”项目为重点,加强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普及新法接生,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努力完成省、州、县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全面推进全县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现将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全县妇幼保健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管理,规范业务

(1)根据年初卫生部、省卫生厅等各级领导、项目专家对我县“降消”项目工作及妇幼卫生工作的检查督导意见和全县的“降消”项目专题工作会议相关要求,加强对全县各项妇幼卫生工作规范管理,在做好常规妇幼保健业务管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各项妇幼保健工作规范和制度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加强全县妇幼卫生业务管理工作。

(3)根据考察学习到的经验,借鉴人家的先进做法结合工作实际,重新编制了全县妇幼卫生信息统计表、卡、册,对全县妇幼卫生基础数据进行月报管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妇幼卫生数据档案。

2、落实措施、加大项目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

4、2008年全县各项妇幼保健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08年全县共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43人,死亡率为25.72‰。与上年相比下降了9.89个千分点(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5.61‰)。

(9)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年内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无出生缺陷儿。

(12)、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维西县2008年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按省、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制定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防治艾滋病相关成员单位领导为成员的《2008年维西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并按“实施方案”要求因地制宜的紧紧围绕所有孕妇、产妇及婚前保健人群等目标人群,开展了如下工作:

①健康教育工作

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咨询活动。配合“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艾滋病日”等节日,开展围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各种宣传活动。大力宣传“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发放各种宣传册、画报、宣传单等资料,通过县、乡各助产服务单位分放到婚前保健人群和孕产妇手中,向孕产妇传递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信息。

②提供自愿咨询与检测服务

——县妇幼保健院为婚前保健的男女双方免费提供有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传递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进行危险行为评估;介绍并建议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在充分告知和保密的原则下,填写《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知情同意书》后提供检测服务。对检验结果为阴性或阳性者均要进行检测后咨询,进行有效的避孕指导。

——以县医院为主,对所有孕产妇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前咨询,咨询内容包括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信息;帮助评估危险行为;解释检测的意义和利弊及等待结果时的预防措施;介绍并建议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在充分告知和保密的原则下,填写《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知情同意书》,免费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为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孕产妇提供检测后咨询;为其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信息,帮助其分析感染状况,由本人及其家属知情选择妊娠结局,填写《选择妊娠结局知情同意书》。并为决定终止妊娠的阳性孕产妇提供服务,给予有效的避孕指导。对选择继续妊娠者,加强孕期保健,动员其住院分娩。

——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的配偶接受相关的咨询和检测。

——2008年共收到上级分发下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试剂、药品17种191件,发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试剂、药品17种191件,均按要求及时发放到各乡镇卫生院。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㈠各级党委政府对“降消”项目工作的领导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乡党委政府是乡村级卫生工作的直接领导管理部门,应将辖区内的“降消”项目工作与一切“惠农、惠民”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抓共管,切实加大宣传、发动全乡孕产妇住院分娩,确保母婴安全,努力降低两个死亡率。

㈡三级妇幼保健网的网底极度薄弱,由于缺乏村级妇幼保健女村医,导致使居住在农村的孕产妇保健服务难以开展,甚至是无开展.这是导致我县的孕产妇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难以控制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㈢县、乡、村对孕产妇住院分娩的宣传、发动工作力度不够深入,个别乡镇还存在孕产妇宣传发动的盲点和空白点。是导致孕产妇漏报、住院分娩空白的重要原因。

㈣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力度亟待加强,目前社区的健康教育还不够深入,宣传面还不够广泛;应广泛发动社区群众,多部门协作,积极开展社区卫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发动和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的实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能为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逐步提高社区居民利用健康保健技术服务的能力。以此促进社区各项卫生服务工作(包括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等)的全面开展。

㈤从全县妇幼卫生工作考核中可以看出,考核的结果普遍上升,但是离上级要求的工作指标相差还甚远,需要不懈的努力,不断加强工作力度,使全县妇幼卫生工作得以长足发展。

㈥乡卫生院对村医的管理力度,村医对妇幼保健工作的责任心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近半年来加强了对乡、村级妇幼保健的指导督促检查工作力度,村医对妇幼卫生信息台帐的规范有所提高,但出生死亡漏报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这说明村医对辖区内孕产妇信息的掌握不透,问题还是在村级,有个别村医甚至将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台帐丢失。严重影响到全县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工作的完整性。

㈦各乡镇卫生院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乡本级对妇幼卫生工作的职责任务,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管理力度。应本着全面服务于本辖区所有服务对象的原则,认真研究,如何提高本辖区妇幼保健技术服务的对策,逐步提高本乡的妇幼保健技术服务能力,为切实保障本辖区妇女、儿童,这一社会弱势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优质服务。

(八)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局面难以打开。新婚姻登记条例出台后,强制婚检被取消,婚前人群HiV检测工作难度较大。

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㈠进一步加大县、乡、村各级政府对全县“降消”项目和妇幼卫生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加大政府责任目标的执行力度,将孕产妇住院分娩宣传发动工作融入“三农、惠农”工作中,切实提高住院分娩率;

㈡加强县、乡、村三级防保网的建设,加强对乡村妇幼保健人员培训,强化对基层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拓展工作内容和范围,不断提高基层的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全面开展妇幼保健技术服务,加强两个系统管理,继续做好孕产妇住院分娩宣传发动工作,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两个死亡率。

㈢继续加强乡、村两级妇幼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加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妇幼保健网底职能,提高农村妇幼保健技术的服务能力。

㈣加大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利用健康保健服务的能力,加强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努力降低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

㈤加大《母婴保健法》的执法力度,开展婚前保健和产前诊断技术服务,加强做好pmtCt(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积极做好三级预防措施,提高婚前健康检查率,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和发放。

㈥对全县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管理,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疾病及时矫治,治疗效果评价分析,加强儿童“四病”的防治、宣传,提倡母乳喂养。

婴幼儿消化系统的保健要点篇9

【关键词】婴幼儿;护理;发育;健康

婴幼儿是对婴儿和幼儿的统称,婴儿是指0―1岁,幼儿是指1―3岁的小龄孩子。婴儿和幼儿是孩子发展的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孩子智力和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对婴幼儿的护理非常的重要。

1婴幼儿的发育特点

婴儿是指0―1岁的孩子,婴儿阶段孩子的各方面的发育都特别的迅速。体重在1岁时基本可达到出生时的三倍[1];身长在婴儿阶段一般每月增长3―3.5厘米,一岁时可达到出生时的1.5倍左右;头围在前半年约增加8―10厘米,后半年增加2―4厘米,一岁时平均大约达到46厘米,到成年人是大约为56―58厘米;胸围在出生时比头围要小1―2厘米,到4个月末时基本相同;另外,刚出生的一段时间内,婴儿仍处于大脑的迅速发育期,脑神经细胞的数目还在继续增加。

幼儿的身长和体重与婴儿阶段相比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但是仍稳定增长。从牙齿看骨骼的发育状况,1岁时婴儿应出6―8颗乳牙,2岁半时20颗乳牙应全部出齐,而且1岁半时幼儿颅囟都应闭合。另外,幼儿从会走、会跑、会跳开始,接触的外界环境增多。语言、记忆、思维、感情等迅速发展。开始慢慢形成自己的性格,开始有是非的认识。在幼儿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与表达能力成飞跃发展,2岁开始可以说一些复杂的语言。

2针对婴幼儿的特点,其具体护理要点概括如下

从上面介绍的婴幼儿发育情况可以看出,婴幼儿是孩子身体、智力、性格发育的非常关键的时期,所以如何合理的护理婴幼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以想象,合理的护理婴幼儿是一个非常复杂细致的工作,要想做好必须掌握其中的要点、精髓。

2.1合理的喂养,确保婴幼儿的生长需要众所周知,母乳中有丰富的营养,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非常有利,所以婴幼儿应该尽可能母乳喂养,但是母乳喂养也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首先要保持的健康、干净,喂奶前要洗手、清洗;在睡觉时不能喂食;掌握正确的喂养姿势,并经常变换姿势喂养。对于婴幼儿的喂养,除了母乳辅食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辅食的添加是需要合适的时机,并要掌握正确的添加方法。给宝宝添加辅食不宜过早,小宝宝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如果过早添加辅食会导致宝宝消化功能紊乱。给宝宝添加辅食最佳时间是宝宝三个月到六个月的时候,如果发现宝宝拒绝吃奶或者对餐桌食物感兴趣的时候就可以尝试给宝宝添加辅食了。

辅食的添加是循序渐进的,一般辅食的添加顺序按照先液体后固体,先稀后浓的原则。总之,不管是母乳还是辅食,都是为了让宝宝得到丰富的营养,可以更健康的成长。所以,对于宝宝的喂养一定要合理,掌握正确的方法,在量上不可太少,也不能太过。否则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

2.2确保婴幼儿充足的睡眠睡眠时婴幼儿发育的第二大食物[2]。一般婴幼儿一昼夜睡眠时间可达到18―22小时。对于正发育旺盛的婴幼儿来说,睡眠不足的危害不亚于营养不良的危害[3]。对他们来说,少睡半小时就会劳累过度。睡眠不足可影响孩子的神经系统,不利于孩子的智力、身体以及性格的成长。所以,给婴幼儿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婴幼儿护理非常关键的部分。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仅是可以满足孩子婴幼儿时期的睡眠需要,还可以养成孩子独立睡眠的习惯而且有利于改善孩子的情绪状态。

2.3加强婴幼儿敏感部位的护理

(1)囟门:囟门是反应宝宝头部发育和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窗口,对周岁之内的宝宝尤其要细心观察有无异常情况,并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囟门的清洗可以在洗澡时进行,可以用宝宝专用的洗发液,避免用力按压、挠抓,更不能用硬物划刮囟门。除了这些注意事项外,如果不慎对宝宝的囟门造成伤害或者发现宝宝囟门有异常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的就医。

(2)脐带:脐带脱落的时间会因宝宝情况而不同,一般会在宝宝出生后1―2周脱落。但是在脐带脱落前一定要做好护理,防止感染。首先要保持干燥,洗澡时避免将脐带根部弄湿,如果不慎要先用棉棒擦拭干净,再进行脐带护理;第二,避免对脐带的摩擦。纸尿裤大小要合适,否则摩擦到脐带根部会导致破皮发红,甚至血。第三,每天用75%的酒精棉签擦拭两遍,早晚各一次。

综上所述,由于婴幼儿各方面还没发育完全,所以对婴幼儿的护理工作非常复杂,需要在身体、情绪、性格等各方面做好护理。所以,掌握好婴幼儿的护理要点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合理护理婴幼儿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秀珍.婴幼儿的合理喂养[J]全科护理,2009,(18).

婴幼儿消化系统的保健要点篇10

坚持卓越科研创新

专业的科研创新,研发符合宝宝健康成长的营养配方,是做好配方奶的初衷和保障。

百年前,无法获得母乳喂养的婴儿急待科学有效的母乳替代品的拯救。现代婴儿配方奶之父Gerstenberqer博士首次创新提出了模拟母乳替代乳品的概念,研发了历史上第一罐现代婴儿配方奶惠氏Sma(注解:Syntheticmllkadapted——适宜的配制奶),千百万无法获得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从此获得了新的营养动力。近百年来,惠氏携手营养学、医学等各界专业人士致力于婴幼儿营养研发,以母乳为黄金标准,引领了婴幼儿营养研发领域十项革命性创新中的六项,不断为宝宝的健康哺育带来新机。

近日的配方奶科技百年庆上。作为新百年科研创新的承诺,惠氏将再投入100万元与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共同实施一项为期三年的、针对围产期医生的“国产临床营养管理精英计划”,它旨在通过跨学科的各方专业资源整合,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科研及培训平台,提升产科、新生儿临床医生对有营养干预特殊需求宝宝的认知,共同推动临床营养管理理念的延伸。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杨月欣教授强调“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的儿童营养及健康品质,一直是我们的重点。我们的共识是,新百年中我们将群策群力坚持研发更为科学、先进的配方奶,为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高儿童健康水平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坚持卓越产品质量

优质安全的产品,严苛的质量把控,是宝宝健康的保障,是提高儿童营养和健康的基石。能买到优质安全、放心的婴幼儿配方奶是妈妈们最大的心愿之一。

勇于承诺卓越的品质,是企业的自律,更是社会责任的担当。在近日的百年庆典上,作为第一罐现代婴儿配方奶的研发者,惠氏正式宣布启动“千人品质见证计划”,成为国内首家定期举行“公众开放日”的婴幼儿配方奶企业之一。该计划将邀请千名消费者、行业专业人士、媒体等,分批实地参观投资24亿元的惠氏最新最先进的全球五大生产基地之一的苏州工厂亲眼见证卓越品质的诞生,脚踏实地做好产品。同时惠氏也呼吁社会各界为保障婴幼儿奶粉的优质安全,群策群力共同监督检验。

“婴幼儿奶一直是国家控制最严格的食品之一,配方奶从产品研发、生产和流通环节更需严格的质量把控,生产及管理标准应远高于普通食品。”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领导给予惠氏面对公众监督的“企业开放日”高度认可,希望更多企业严控品质,配合质监局的监管工作,共同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

辉瑞营养品中国及香港地区总裁张国华先生代表企业承诺:如果说配方奶是婴幼儿的生命养料,那么配方奶的品质就是我们的生命。在下一个百年,惠氏承诺不论在营养创新还是产品品质,从第一步原材料甄选到后期的生产流程都会坚持严苛把关,继续传承卓越,让千万儿童的健康成长真正受益。

“千人见证”惠氏卓越

当天下午部分消费者、行业专业人士、媒体来到惠氏全球五大工厂中最大最先进的生产基地之一——苏州生产基地,亲眼见证惠氏是如何从爱尔兰到苏州都秉承统一的品质控制标准——对质量、技术、流程和供应商执行统一的标准并统一管理。保证所有产品达到卓越的统一品质。

惠氏卓越三大要素之一:卓越的原材料甄选

高品质进口奶源。奶牛皆放养于环境天然独立封闭的海岛型牧场中,无添加衣药、抗生素及生长激素。精选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各地优质牧场的高品质进口奶源,以确保天然、纯净和无污染。

高品质生产用水。惠氏营养品的生产用水均经过多级净化处理。采用反渗透工艺。可有效去除水中所含有的杂质、微生物和细菌,精度达到0.0001微米,确保生产用水的高标准。保障产品品质和安全。

高品质原料。整个生产过程中,惠氏自始至终均坚持使用高品质的原料。例如。从知名供应商处采购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高纯度的维生素和微量营养元素。保证卓越的产品品质。

严苛的供应商甄选系统。惠氏拥有全球统一的供应商甄选策略以及严格的资格认证体系,通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惠氏营养品持续、高质量的原材料供应。这种对高品质材料的严格控制,保证了惠氏的产品足够符合国家对婴幼儿配方奶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惠氏营养品的全球质量规范。

惠氏卓越三大要素之二:卓越的生产工艺

全自动的生产流程。惠氏营养品的生产全程均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包括运用激光制动导航叉车进行物料转移运用自动物料存取系统管理仓库,运用批次管理系统控制生产线运行等。这些高科技的运用有助于有效避免生产过程中人员接触物料和产品。最大限度降低污染风险。保证产品的安全。

特有的湿法工艺。为了确保营养元素混合得更为均匀。惠氏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特有的湿法生产加工工艺。其特有的热处理技术杜绝了包括阪崎肠杆菌在内的几乎所有微生物及孢子存活的可能。

高洁净度的生产环境。惠氏苏州工厂在建厂过程中坚持按照符合制药的标准设计。灌粉的洁净室则依照医药级洁净室施工。空气净化至少达到医药卫生标准30万级的要求,保证产品生产无污染。

惠氏卓越三大要素之三:卓越的品控管理

全球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是惠氏产品的生命。将质量控制融入到整个生产过程中是惠氏对所有消费者的承诺。惠氏营养品全球五大生产基地,均坚持执行统一的品控管理系统,全球联动监控产品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