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景观绿化设计原则十篇景观绿化设计原则十篇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9:02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篇1

关键词:公园绿化景观设计原则理念探索

前言:

公园是供人们休息和开展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绿化景观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心情,在一个相对愉快的环境中活动。充满艺术气息的绿化景观不仅可以增加公园整体设计的艺术效果,还能提升绿化景观的艺术价值。

一、公园绿化景观设计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开始逐渐引入城市公园建设,一方面是因为公园绿化景观是一个整体建筑项目,可以为人们生活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一方面是为了体现城市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目前,无论是城市公园还是大型独立公园,绿化景观设计已成为了一项重点的研究项目,在园林建设中的设计地位非常突出。因此,在植物景观和区域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艺术、绿化景观设计都能表现出不一样的艺术美[1]。同时,与古典园林不同,现代公园在绿化景观设计上更注重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在呈现公园绿化景观艺术价值的基础上,丰富绿化景观的使用性能。

二、公园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一般情况下,公园绿化景观分为两大部分,植物造景和区域空间景观,在这两种景观形态中,植物造景可以优化公园中的植物配置,让植物在整体景观设计中展现特殊的风格美。同时,地域性文化特征让区域空间景观的设计重心偏重于文化,实体植物景观与空间景观的完美配合,是公园绿化景观设计的宗旨[2]。

2.1设计原则

2.1.1景观资源配置多样性

一处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景观一定是由多种植物配合完成的,所以一个植物在绿化设计中必须与其他植物产生共生效益,在特殊设计环境下,转变存在形式,或变成丛植、花坛,或发展成植篱。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设计形式,景观资源的多样性是不曾改变的。

2.1.2“以人为本”原则

因为公园中的绿化景观所占的区域空间最大,所以在开展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利用好绿化景观与公园地势形态、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的优势,充分表现出“人本文化”的设计特色。同时,在特定的拓展空间内,植物、公园公共建筑、固定植物都需要融入绿化景观设计中,促进绿化景观的人性化、立体化、健康化发展。在人文思想的影响下,现代公园绿化景观设计原则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彻底打破了传统的鉴赏角度,从多元文化角度分析景观设计内容,并重新定义了绿化景观在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和应用价值。由此可见,“以人文本”原则是公园开展现代绿化建设的核心依据,是推行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项目的必然手段。

2.1.3功能性原则

绿化景观设计不仅要体现良好的艺术价值,还需在具有艺术欣赏能力的同时,通过融合设施建设提高绿化景观的功能性。公园中不仅有绿化景观,还有很多公共设施,这些公共设施供人们开展娱乐活动,如果绿化景观脱离在人们生活之外,则其欣赏价值将会大大降低[3]。因此,绿化景观应结合公园中公共设施的使用性能,在符合设计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拉近绿化景观与公共设施间的距离,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过程中,时刻能够体会到绿化景观所带给他们的“正能量”。

2.2绿化景观设计主要内容

在公园绿化景观设计中,特色植物和花卉的合理分配、景观修剪模型、园林建筑景观配置等问题是设计的主体内容。以植物为主体设计内容的绿化景观设计工作,各种树木和花卉的设计修剪工作格外重要,不仅要突显绿化景观在公园整体布局上的交相辉映,还要详细记录并规划相关种植、布置方案。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2.2.1入口景观布局

入口景观是公园的门户,所以在这个地方,绿化景观必须采用中轴对称的方式分布,各种树木和植物在排列设置上要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对称性。通常,公园的入口景观会设置一个标志性的绿化景观,来突显公园的的艺术价值和景观地位。所以入口景观应以大面积平面树池和花池为设计背景,采用高大乔木的对应布置,并配用精湛的修剪技术,将绿化景观修剪成符合公园文化特征的景观[4]。

2.2.2绿化景观和水体景观的融合设计

大型水体景观是公园中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所以绿化景观应在设计上突出两者景观特征的融合性和关联性,既突显出绿化景观的植物设计的艺术价值,还应烘托出水体景观的自然驳岸式水池,给人们营造出一种山水融合的自然景象。在这种景象的感知背景下,山水之间的亭台楼阁在更能满足与人们享受自然的活动需求[5]。

2.2.3绿化景观的特征设计

与大型主题公园不同,小型公园偏重于采用人造山体进行景观设计,因为人造山体在地质结构和材料性质上都远不如真实的山,所以如果要想突显出人造山体的自然特征,必须依赖于绿化景观的特征设计,在山体周围创建绿化带,并以人们活动路线为中心,在道路两侧增设“自然景观”。依靠绿化景观特色设计,不仅人造山体的先天漏洞得以填补,公园的整体景观布局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三、公园绿化景观设计理念探索

本文通过对公园绿化设计内容以及原则进行系统分析之后可知,公园在景观设计上面临着诸多发展问题,在现代生活需求的影响下,绿化景观设计必须转变传统设计理念,以创建现代化综合性景观园林为目标,开展绿化景观设计工作。结合上述内容,本文总结了以下两点景观设计理念发展内容。

3.1设置娱乐休闲区

由于绿化景观养护起来非常困难,所以目前大都是公园都不会在娱乐休闲区设置过多的绿化景观,以防止景观被破坏。但是,随着人文素养的提升,绿化景观融入人们休闲娱乐区是必然选择。如在儿童游戏区设置动物形状的植物,利用绿化植物维护儿童安全,作为一种自然屏障,将儿童围禁在一个安全的地区活动。

3.2烘托文化主题

在特色建筑周围,可以利用绿化植物平面造景的色彩和三维立体效果搭建一个具有功能性的绿化景观群。延伸活动场所与绿化景观在空间上的关联作用,帮助人们指明活动范围。同时,也可以利用景观自上而下的景观层次变化,提高公园中文化建筑的景观特色,让公园内每一处建筑所体现的景观文化内容各不相同[6]。

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公园是向全面开放的娱乐场所,作为重要装饰元素的绿化景观,其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对公园使用性能的主导作用非常强。因此,设计师必须认真统筹区域内公园的文化特色和绿化景观特征,通过专业的规划设计,营造一个完美的自然与现代化建筑相互融合的设计布局,以提高“景观建筑”在公园建设中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周佳.浅谈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4):168-173.

[2]成国涛.铁路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3,14(28):135-142.

[3]雷正杰.湖南省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13(08):109-112.

[4]雷振林.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艺术语言[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3):156-173.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篇2

关键词: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植物配置;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园林绿化是当前改善生态环境采用的主要方法,紧密结合城市的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园林绿化当然少不了园林树木的支持,其中栽植和养护是园林树木主要工作,两者是紧密结合的,栽植后的园林树木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成活率低,所以要重视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以确保植物可以健康的生长发育。

一、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规划中的作用

(一)功能作用

早在20世纪初期,现代建筑刚刚启蒙,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根据研究经验开始强调功能作用,并且呼吁居民注重小区规划中的运动需求,从而满足居民的休闲需要。同时,他还运用鸡腿柱把楼层架空,通过将楼底的空间设计成绿地,就能将底层用地作为居民休闲娱乐场所,同时这样也能满足居民需求,让土地得到更好的应用。

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让很多居民远离土地,针对这种现象,必须为居民保留一定的园林与运动场所。在这个过程中,景观人性化是设计中必须尽量多的考虑人的生活与作息。例如:在广场中,设计师应该根据气候特征和审美理念设计小园林、林萌道、池塘以及运动实施等。运动景观化,是将运动作为景点进行考虑,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基础上,将休闲与运动作为居住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现出设计人员的独到之处。

(二)空间作用

从当前的小区居住情况来看,对空间实用性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空间环境,由于不同的空间拥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在小区规划中,必须根据实际生活,对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例如:活动空间作为居民活动的场所,应该给予足够的空间。静止空间作为交往、休息、观赏的区域,通常和绿地整合起来再设置,它可以在小区院落绿化以及组团绿化,也可以是人工绿化园林修筑,从而生成消闲、观赏、活动与交往的场所。同时,园林绿化注重空间层次以及序列的统一性、完整性;在做到环境设计的艺术性、科学性统一的基础上,让整个设计成果更加精致完善,同时这也是让人性化设计贯穿始终的重要依据。

(三)协调作用

生活、发展作为人类恒古不变的主题,自然和人类在社会、生态、经济、文化上都是互相存在的,而能否在某个地点安定下来,则完全取决于地方环境是否满足精神、安全和生活需要。对于身心疲惫的人们更渴望自然、亲近自然,所以生态绿色系统就成为了人们的最佳选择。而绿色小区以生态、人为本,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也让景观绿地和自然界动物、植物、微生物、环境因子成为了有机整体,展现景观和环境的多样化。

另外,从非自然造景来看,景观、灯光、建筑、道路和人体行为作为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方面,要求绿地空间不仅要有数量,还必须考虑功能与质量,也就是创造出适合自然发展的天地,让景观建设不完全拘泥于生理和生活需求,而是面向精神和心理、情感和美的高层次追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小区活力,以及自然和人之间的设计理念和协调,让居住区外和区内的景观系统连接成绿脉。通过设置广场性与过渡性绿地,让居住区得到适当延续和过渡,最后生成绿色屏障,帮助净化、美化空间,让户外和景观内部的空间得到呼应。在园林设计中,必须以生态和人为本,尽量做到绿化系统、户外、人文空间、建筑景观的统一,并且赋予功能、空间兼容性、多样性,从而生成生态景观体系,让自然和景观相连。

(四)小区园林绿化的功能

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小区绿化能够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保持城市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区绿化通过扩大绿化面积,种植花草树木来提高城市总体的绿化面积和绿化率,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空间。②美化市容。首先,园林绿化植物的形态各异,园林绿化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对不同形状的植物进行排列组合,营造出美观的环境,丰富城市景色。其次,园林绿化植物的颜色各异,设计人员可以利用植物的颜色使城市在不同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此外,园林绿化植物的内涵不同,不同的植物能够体现城市本身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同时,优美的植物组合也能够给居民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

二、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一)当地特色文化缺失

绝大多数居住区景观设计缺乏当地特色文化,忽视了传统风貌的保护与继承,一味地求新、求大、求变,严重破坏了原有的风貌特色和历史文脉,即当地特色和多样性消失了,以至于现有居住区环境变成了无个性、无识别性的大框架,甚至丧失了记忆的地区,从而使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通常来说,中国造园艺术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千年文化史上的艺术珍品,它生动地写照了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而这些艺术珍品只能在历史公园和博物馆见到,同时也说明了我国民族文化的消退。

(二)缺乏人性化设计

在我国,虽然已经建设了许多现代化居住区,但是其绿化工作十分滞后,突出体现在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比如:有的楼盘用绿地作隔离带,不重视人们步行的便捷性,加大了人们步行的路程;有的居住区园林景观不考虑无障碍设计,不重视残疾人行动的方式,严重影响残疾人的行走;有的居住区从不考虑居住对象,很少为老人和儿童设置专用活动场地。此外,有些居住区为了阻止闲人踏入绿地,不惜用围栏包围草坪、花坛和绿地等景观,直接导致了绿地无法发挥其休闲娱乐的功能,这对居民心理也造成许多不适感。

(三)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失衡

众所周知,花卉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造景要素,它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装点生活,增强人们美化环境的意识,同时还拥有比较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从事园林设计的工作人员,几乎都不具备较强的植物造景意识,比如:在有限的可绿化空间之内,这帮人都不以植物造景为主,取而代之的是硬加亭台楼阁、假山叠石等等。不难想象,这种不顾具体环境,只为景观而进行景观设计的不良意识,往往会导致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严重失衡。也就是说,如果片面追求硬质景观,就难以充分体现出自然环境和宁静惬意的小区氛围,从而无法满足现代人对于居住环境的真正需求。

三、植物配置上在小区绿化中的应用

要注意根据园林绿地的不同类型配置园林植物。①宅旁绿地。住宅旁边的绿地植物的选择应该根据建筑物的朝向进行,为了不影响建筑采光,住宅旁边的绿地植物不能太过高大,但是,应该具有耐阴性质。同时植物不能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②绿篱。一般来说,绿篱的形式有2种,分别为整形绿篱和自然绿篱,整形绿篱常用生长缓慢、分枝点低、枝叶结构紧密的低矮类罐乔木,适合人工修剪整形。自然绿篱选用植物体量要求相对较高大。③道路两侧绿地。道路两侧绿地应该选择隔音效果好、吸收有害气体功能强的植物,应栽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有利于沿街住宅室内保持安静和卫生。行道树应尽量选择枝冠水平伸展的乔木,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公共建筑与住宅之间应设置隔离园林绿地,多用乔木和灌木构成浓密的绿色屏障,以保持居住区的安静,居住区内的垃圾站、锅炉房、变电所、变电箱等欠美观地区可用灌木或乔木加以隐蔽。④平台。平台是人们休息和娱乐的重要场所,平台应该保证平台的美观,要遵循“人流居中、绿地靠窗”的原则,将人流限制在平台中部,以防止对首层居民的干扰;绿地靠窗设置,种植一定数量的灌木和乔木,以减少户外人员对室内居民视线的干扰。

结语

综上所述,自然和人的和谐作为景观设计的核心思想,在小区规划中,渗透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能帮助身心健康,还能帮助其生成平衡的生态系统。因此,在小区规划中,必须正视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将生态和谐作为规划设计的基础,完善小区规划。

参考文献:

[1]张梦玲.公共租赁住房住区景观设计的独特性及设计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篇3

关键字:绿地景观;绿地系统;分类;原则;

abstract:Landscapeplanningtocreateagoodlivingspaceimportantfactor.Landscapedesignfromthegreenlandscapesystemclassificationofstart,strictlyabidebythebasicprinciplesoflandscapedesign,landscapedesign,graspthemaincontentsofdesign.

Keywords:landscape;greenspacesystem;classification;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多,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的同时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不断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的设计,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绿地合理规划的重要性,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不仅代表了城市的形象,更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1.绿地系统分类及组成

城市绿地是指城市用于绿化或者规划的特殊用地,它涵盖多种类型,规模不等,是城市中多种绿地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的统称。城市绿地包含植被、水体、土壤等基本要素。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景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绿色植被为主要存在形式的。是一个相对来说开放的空间,并且具有相对同质性。通常来说城市绿地系统被认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但是城市绿地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可以分成城市公园绿地、城市街头绿地、城市廊道、城市风景绿地、城市生产绿地、庭院绿地等几个分系统。

城市是一个以人工系统为主的,由基质、景观、廊道、边界、斑块等构成的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城市绿地斑块、城市绿地廊道、城市绿地景观边界、城市景观基质等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的景观体系。

1.1城市绿地斑块

城市绿地斑块是指城市景观中一切的非线性的城市景观绿地。城市绿地斑块的类型、规模、形状、空间格局等都在城市绿地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生态作用。根据绿地斑块的功能以及景观类型的多样有以下几种分类:公园绿地、广场绿地、街头绿地以及小游园、生产绿地、单位以及居住区附属绿地等。

1.2城市绿地廊道

城市绿地廊道是指城市景观中线状或者带状的城市绿地。城市绿地廊道对是城市中得绿地斑块中得斑块,矿物质等得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来说,绿地廊道可以根据景观类型的不同分为绿道和蓝道两种类型。

1.2.1绿道:绿道是以自然的植被和人工的植被为主要存在形式的线状的绿地。绿地通常有三种形式包括道路绿地、游憩绿带、非滨水的防护绿带等三种类型。其中绿带主要是由相对来说比较自然稳定的植物群落做成的。因此具有生物多样性高,类型多样性高等优点。

1.2.2蓝道:蓝带就是所谓的河流廊道,它包括河道、河滩、高地区域和河岸等类型。一般情况下根据廊道的用地性质不同我们可以将蓝道分成滨河绿地和河道防护

2.绿地景观设计的意义

绿地景观的优劣,既对当地的居民是否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有反应了地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发展程度,同时它还是地方的整体形象和精神面貌的体现,因此绿地景观设计的的好坏对地方的建设意义很重要。

2.1绿地景观的居住效能。

良好的室内外绿化不但可以减少噪声、清洁空气,保持健康持久的生活环境,还能有效的调节居住环境的温度湿度来适应居民的需求。

2.2绿地景观设计的生态效能

合理的绿地景观设计,不但可以充分的利用和开发自然界的风、光、热等能量,还能有效地保护地方的生态环境。并且绿地景观设计也是维系繁育地方生物资源的有效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生态系统的手段。因此生态的维持与维系中绿地景观设计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3绿地景观设计的文化效能

巧妙的绿化设计,可以保护小城镇原有激励和空间形态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景观特色,组织创造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新景观。在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在景观设计中突出风土人情,维持地方生活,将现代文明有效的融入传统文化中去而不改变原有的生活模式,是绿地景观设计的至高境界。

2.4绿地景观设计的艺术效能

和其他的设计一样,绿地景观的设计也是一门艺术,它能充分的调动和组织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生态关系,是艺术美表达再现生态美的表现。景观绿化设计是通过对形象和空间环境的创造,以象征、比喻、拟人、仿生、隐喻、暗示等手段去体现人文关怀和对生态的重视。它也是对人与生态关系的一种协调剂。当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最佳状态时艺术的创作价值也开发到最大的状态,此时的生态质量也是处于最佳状态的。

3.绿地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

3.1整体优化原则景观是由生态系统组成的,是具有一定的结构与功能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系统,因此在景观的规划中应该是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的,而不是一个某一个要素或者某一个局部考虑。只有整体的规划与考虑才能保证整个整体达到整体的最佳状态,才能实现整个景观规划设计的最优设计,细节服从于整体是景观设计的必要条件。3.2异质性原则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属性,景观宅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原则。3.3多样性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拼块的复杂性、多样性,可以采用多度、均匀度、渐嵌度和连通度等加以描述。3.4景观个性原则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它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这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3.5遣留地保护原则即绝对保护自然保留地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3.6生态关系协调原则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的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网的协调。

3.7综合性原则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生活系统的载体,景观生态规划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种因素,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求。我们在绿地景观建设中可直接借鉴这些原则,为景观的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当然,这些原则并不是在每一个景区的建设中都能得到体现,不同自然资源地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兼加考虑、应用的生态学原则也必然有所不同及侧重。

4.绿地景观规划的主要内容

绿地景观的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主要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空间结构和模式。城市绿地景观规划包括以下的内容:

4.1绿地系统基础资料的调查与收集

资料的收集包括:自然条件的收集,社会资料的收集,原理绿地资料的收集,技术经济资料的收集,植物物种资料的收集,绿化管理资料的收集等。

4.2绿地景观分析与评价

4.2.1多样性指数是反映景观类型的多少及所占比例的变化。多样性指数越大那么表明监管的信息含量也是越高的,这样的景观不但类型丰富,各类型之间还具有较高的均匀性和协调性。

4.2.2优势度指数是说明景观多样性对最大多样性的偏离程度的物理量,它所描述的是少数几个主要景观类型对景观整体的控制程度。优势度指数越大那么说明组成景观的各景观类型中主景观所占有的比例较大,反之则表明,各景观类型比例是均匀的。

4.2.3景观的破碎度,在大尺度的研究中,景观的破碎化指数是很中央的属性,它反映了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生物的存在都是需要一定的空间的,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增大,用地的紧缺,绿化景观不断的被人的生存空间所分割破裂,因此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日益加大,绿色缀块的面积不断的缩小,这样的变化对城市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很不利的。因此研究绿色景观的破碎度对城市的绿化景观的保护是很重要的,是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生态发展的重要指标。

结束语:

绿地景观的设计与建设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很重要,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我们应该遵循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从景观规划的主要内容着手进行景观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生态设计的大趋势。创造更适合于我们居住生活的空间。

参考文献:【1】刘立民,刘明;绿量——城市绿化评估的新概念[J];中国园林;2000年05期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篇4

   关键词:道路绿化;城市环境;设计原则;植物配置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使绿色空间延续,还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不影响道路交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将道路绿地使用功能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为市民服务,是我们道路绿化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的。我认为应做好以下方面。

   一、了解道路绿化项目的相关背景。项目背景一般包含城市概况、自然环境、项目概况:

   1)城市概况。一般是指城市建设建设的基本情况、独特的历史文化、水文地理状况,特别是与城市绿化相关的绿化景观构成,比如说:城市主要绿地分布、绿地网络、公园状况、寺庙景点等所形成的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以及一个城市对绿化重视程度、绿化理念、绿化生态建设的举措,城市建设定位。

   2)自然环境。一般是城市建设建设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毗邻地区的交接状况,城市地形地貌特点,如是否平原地带或高山丘陵地带,常年气温,四季气候情况,雨水、风向等等这对我们方案设计会有较大的影响。

   3)项目概况,道路项目概况是指某项目景观绿化在城市绿地中所处具体位置,方向,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作用,道路的长度、宽度,路形结构、断面形式以及周边环境等等。并进行现状分析,如:道路沿线两侧用地性质分布,道路两侧是农田还是自然景观,是繁华的城市商业区还是集中聚居的小区,道路两侧地势状况,沿线是否有涵管与桥梁,道路的平交道口分布等等,都直接影响着我们道路绿化设计,必须理清。

   二、把握好设计方案总体思路。在充分了解项目的相关背景后我们应该把握好设计方案总体思路,如何把握设计思路可从以下着手:

   (一)找准设计依据设计依据一般包含《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公路绿化建设标准》,《交通部关于公路绿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建城(2007)215号以及某道路景观带绿地业主对方案设计的要求,道路用地红线,道路总体设计,城市的总体规划,现场考察情况等等,这些是决定我们设计方案最基本必不可少的依据。

   (二)深思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应根据掌握的道路基本情况认真思考其景观设计掌握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有章可循。

   1)整体和谐统一原则道路绿化景观要融入周围环境,要与周围建筑、道路、桥梁、水体相互衬托,并便于城市其他景观(如亮化工程、广告灯箱等)的实施,达到统一和谐。

   2)因地制宜原则道路根据现状,因地制宜,在满足景观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地形、地貌、环境形成景观。营造自然生态的景观。

   3)“以人为本”原则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不但要充分考虑该景观绿地的美化、绿化功能,合理考虑提供娱乐活动、生态休闲的功能。

   4)突出重点原则在靠近道路节点、桥等人流活动量较大以及绿地地块宽度较大处应形成绿化景观的亮点、重点。

   5)节约型原则注重“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园林建设指导思想,体现节约型园林的研究、技术措施,绿化符合节地、节土、节水、节材等几个方面。

   6)协调性原则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得以良性的整体发展。

   (三)理清植物配置原则

   1)植物配置结合现状,适地适树。力求树种的多样性,多采用乡土树种,体现城市文化的特色。采用树型优美,叶色各异的各种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花灌木等力求达到质朴、自然、亲切。

   2)植物造景要合理搭配,疏密相间,注重整体的景观效果。

   3)植物搭配多样化。乔木、灌木、花灌木有机结合配置,并注重各种形式的搭配以突出层次感。采用各种乔木、灌木及花色,叶色不同的地被植物组景,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植物景观,配合植物季相、色相的变化,提高植物的观赏性。

   4)道路绿化与环境融为一体,以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为主,遵循生态学基本原理,形成多层结构植物群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屏障功能。融绿化、美化、香化、防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5)充分考虑植物长势因素,合理选择苗木规格,控制景观造价,既能满足前期景观效果,又能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

   6)建设高标准的城市道路绿化体系,构成兼顾景观与生态功能的绿色长廊。坚持生物多样性,采用丰富的植物品种,坚持以树为主,乔灌花草结合,实现优化配置。

   7)分车带的绿化采用注重景观与视线引导及指示性功能兼顾的合理化设计。在道路交叉口处,鉴于驾驶员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低矮灌木或地被。

   (四)确定设计目标及风格

   1)主题定位。突出“人、自然、城市”和谐发展的主题,通过对道路的交通及景观环境分析,运用生态的观念,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构成自然与人文相交流的城市生态型景观风光带。

   2)设计指导思想

   a.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尊重道路绿化的功能性要求,满足安全、通行等最基本的功能。

   b.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提出布局合理,概念新特的景观构想。

   c.充分考虑实地实情,使设计与施工达到完美结合。

   d.追求清新、自然、简洁的景观效果。

   e.以生态、自然、人文为主,串起道路全线,针对绿化现状,克服植物品种单一的状况,增加常绿树种,多运用乡土树种,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

   f.人性化设计,从车行与人行感受出发,注重景观尺度感与空间感。立足人们普遍的审美观念,注重环境的和谐,在充分满足交通功能的基础上,体现人文特色,凝练文化底蕴,合理布局,以体现景观的和谐性。

   3)设计目标。充分挖掘地方人文特色,结合城市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巧妙的将自然景观、绿化景观、人文景观相结合,达到构思精妙,强化了城市道路的景观形象,体现地方特色,形成独特的绿化景观效果,并体现构建节约型园林的景观;通过景观要素的合理搭配与组合,塑造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生态道路景观带。

   三、巧妙地进行方案设计。巧妙的进行方案设计,应合理划分景观段落布局。根据道路形式,长度可将整条道路的绿化分为若干个道路绿化标准段,比如:可以根据公交站台节点、道路平交口绿化节点,道路绿化隔离带,道路块状绿地等等进行景观段落分割,在各个主要节点运用小品,植物造景,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道路标准段绿化常采用乔灌木合理搭配,展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特色。

   (一)中分带一般形式。中分带一般形式为自然式的花灌木组团结合规则统一的乔木树阵。两端以自然式的花灌木组团,主要设计一些开花的灌木如垂丝海棠、樱花等,同时搭配色叶树种紫叶李、红枫以及常绿金桂,做到四季有景,下层搭配色彩模纹以及宿根花卉与中间乔木阵列的下层模纹相呼应,且景观更为精致细腻;中间以乔木树阵形式规则排列,常绿和落叶树种相替换,赋予季相和色相的变化。下层配植色彩模纹,如红叶石楠、金森女贞、海桐等,呈现一条美丽的色带。乔木树阵,突出中分带的气势,同时体现了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岛头处常考虑到不影响行车视线,主要以低矮宿根草花为主,点以景石配以红枫和五针松,以保证美观而又通透的效果。中分带植物选择,落叶乔木如银杏、榆树、枫香、乌桕、无患子等;常绿乔木如香樟、女贞等;中层花灌常用樱花、紫薇、海棠、红叶桃、金桂、独杆红叶石楠、花石榴等;下层地被如红叶石楠、龙柏、海桐、金森女贞、宿根花卉、草坪等。

   (二)两侧绿化带一般形式。两侧绿化带一般形式,沿路一侧以自由曲线方式种植地被、花灌木,间隔建造微地形,点缀大乔木,更好的烘托出自然种植方式,运用丰富的植物造景手法,充分考虑植物的层次、色彩等各项特性,结合植物生长变化创造出线性四维空间,运用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灌木与乔木相搭配的种植方式,以一定距离(一般150~300米)为一个单位形成线性景观序列;着重体现物种多样性及植物的层次变化,体现景观多样性,运用各具特色的花灌木与地被组合成为一条绚丽斑斓的花带,其上方栽植行道树,营造出人行树荫下、花草随行间的城市新景观。

   (三)公交停靠处绿化处理形式。行车道外两侧绿化带遇到公交港湾位置绿化带宽度往往比较狭小,宜采用低矮模纹组合的种植方式,点缀花灌木,简单质朴,与周边景观风格迥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可适当消除候车时的焦急心情。采用自然式种植的方式打造精致细腻的景观,给乘客候车带来舒适美观的空间。主要常绿树种为金桂,配植红枫、垂丝海棠以及大叶黄杨球、海桐球和一些草花。植物栽植自然生态。

   (四)与其他道路相交节点的处理形式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篇5

关键词: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原则;要点

1目前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尺度感、层次感

道路因作用模式不一致,有不一样的景观水平、景观规模,但是在设计方面却不把规模及空间水平划入它的范畴,因此道路景观失去可观赏的效果及其单调的样板比较多。

1.2缺乏以人为本意识

体现在街道设计上未能做到人性化,没有考虑到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舒适和优雅的空间通道。

1.3缺乏独特性

市区主干道路两边的建造物以及设计的空间,在材料、形式、色彩这些视角来看都太过相似以及没有青春的气息。

1.4缺少足够的绿地面积

很多市区主干道路在建设时因土地短缺等,使两旁道路上的绿化带比较单一且数量较少,居民很难在绿化带下遮挡太阳,无法给市民提供清新的环境。部分人在市政道路绿化上认识不够深入,很少关注市政道路绿化,甚至出现道路霸占绿化的情况,导致市政道路绿化比较单一,不能够为行人提供休适的活动设施。

2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原则

2.1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首选本地树苗,同时引进其他树种,在选择上要多样化,达到城市、农村道路绿化系统的标准。对树的设计、规划,要统一协调、随机应变、相对集中,达到花样繁多、独一无二的效果。

2.2艺术性、科学性的原则

通过有创意的艺术性构图原理来展现个体和群体植物的形式美,同时还应满足植物本身的生活习性与所处环境相符合。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主流是大色块和大组团,在机非隔离绿化带和中央隔离绿化带中多使用这种设计手法。在人行道绿化设计中,则使用多次重复并且连续存在的花灌木和乔木形成的植物组团,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清爽宜人的节奏与韵律,还可以领略到环境中局部色彩的多变和层次的分明。

2.3满足生态要求、景观要求的原则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平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对环境中的细节多加留意,而是更加注重周围环境的整体布局与感受,要求所处环境有一种令人深思的内涵。这种趋势决定了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要结合道路两边的景色,设计风格在整体上以大组团大色块为主,使道路成为一条连续的风景地带。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统一中有变化,有点有面有线、点线面相结合。

3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措施及要点分析

3.1考虑道路的形式

以市政道路模式的多样化为基础,建筑符合一致性的绿化设施。诸如主要把车辆行驶迅速的交通要道,旋律感强烈、大规模的景观与两旁的道路场所保持一致。植被色调在很大的范围里以线性依次排列展开以及在空间变化上跨度比较大,导致了植物的色调、形态能够极大地呈现在司机的视角里。商业化道路在建设时,可采纳回放的手段,巧妙融入坐凳、小型喷泉、移动花箱、人物雕像这些欣赏感很强的景致。

3.2考虑道路周边的用地性质

根据道路周边用地性质的不同,道路绿化设计时,要注意采取相适应的道路景观设计模式。如居住区周边的道路设计,需考虑小区居民的可参与性,铺设游步道,设置小型活动空间,局部点缀景石,结合植物景观营造游赏性休闲空间。又如商业用地的道路设计,考虑到商业用房前车辆、人的行走特点,不宜设计大面积绿化。商业用地周围场地大多为硬质铺装,因此设计时要考虑到可改变铺装样式来改变铺装路面陈旧、呆板、单调的印象。

3.3考虑市政道路的协调性和绿化植物的配置

市政道路绿化是市政道路设计的主要核心,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市政建设的重视度逐渐加强,市政道路进行了较多的维护与建设,道路两旁的绿化带、防护林也成为重要的绿色景观。

合理规划绿化植物类型。在南方地区,部分城市为了形成随季相变化的色彩丰富的道路景观形象,采用以落叶型树种为主体的绿化模式。但由于落叶树种不像常绿树种四季均保持绿色,因此在进入秋季之后,便形成了道路两旁只有光秃的树干的现象,失去了可以吸收有害气体的树叶,也就失去了滞尘作用。近几年,许多地方每到秋冬季节就会出现较长时间的“雾霾天气”,这种恶劣的天气与市政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有很直接的关系。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篇6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景观研究分析规划质量设计效果

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030-01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准也在不断提升,在当前的趋势之下我国现代化的住宅市场正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之中,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效果被广大建筑商重视,同时,相关景观规划的质量也逐渐地成为人们购买住房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总的来讲,居住区绿地景观是室外景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居住的环境、增强居住的舒适程度并且增强服务的效益有着重大意义,通常情况之下针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设计应当全面的遵循舒适、怡人、生态化的原则,注重人与自然的亲近,所以,在实践的规划过程之中应当深入地结合居住区的状况,结合工作的原则,进行有目的性的设计。

1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和规划的原则

掌握基本的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原则和设计的理念对于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有着重大的意义,故应当对此环节的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以健全的思路和完善的理念促进工作的完善和创新发展。绿地景观系统是居住区自然生态系统的人工化,具有自然环境的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固碳制氧、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吸尘滞尘、消减噪音等。因此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营造尽量减少人工层次而注意自然环境设计,应贯彻生态设计的思想。将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的自然条件、特色景观和绿化基础。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应与居住区总体规划阶段同时进行,并将居住区内与居住区外的绿地景观系统连成网络。通过居住区绿地规划使绿地指标、功能得到平衡。

2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对策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对策以及核心思想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可以明确工作改革的方向和重要原则,下文将针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设计对策和设计的创新理念进行集中性的研究,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促进工作向前发展,使得工作的建设可以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首先,应当加强对公共绿地的建设,在布局的类型和形式之上可以按照我国传统的园林式合计方式,采用自然式的绿地布局形式,尽可能的对原有地形进行开发和利用,进而构成一种自然变化的地形,组成五彩缤纷的景观。另外在布局的形式之上也可以采用不对称的布局方式,在场地之内布置一些雕塑、花坛以及喷水池等等,进而营造出一种较为丰富的景观效果,充分的与我国当前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商业服务中心等相互结合,为广大居住者创造出舒适的空间和舒适的环境氛围。

此外在设计的过程之中还应当注重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营造,在设计风格的表现之上应当充分的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尽可能的采取均衡的布置方式,采用点线面相互结合的有机系统,将开放和私密相互紧密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新的空间,并且注重对植物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等的考虑和研究,种植适宜的树木类型,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在实践的规划过程之中应当深入地结合居住区的状况,结合工作的原则,进行有目的性的设计。最后在实践的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和规划过程之中应当注重其中不同重要元素的使用,构成一个全新的主体,针对植物的景观配置进行细致的研究,以更好地增强艺术设计水准。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之中应当遵循树木的高低错落有致并且疏密有序的原则,形成一种具有丰富层次化的空间,从根本上改善整个居住区的景观效果,增强景观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3结语

总的来讲,在现代化的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规划过程之中不仅应当注重传统手段和技术方式的运用,同时还应当注重设计思想的改进,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准也在不断提升,在当前的趋势之下我国现代化的住宅市场正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之中,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效果被广大建筑商重视,故加强设计工作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住宅设计过程之中景观绿地的设计思想以及设计理念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设计过程之中应当加以改进和完善的层面等进行了集中性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地促进规划工作的发展,促进整个景观设计效益的持续改进。从本质上加以分析在当前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和设计过程之中应当全面的遵循统一、以人为本以及生态化的设计原则,同时还应当注重对系统性原则的研究,注重对现有条件的利用,以充分的营造出舒适且怡人的景观,为更好地提升住宅设计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练香莲.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分析[J].林业勘察设计,2006(2):180-182.

[2]陆佩.浅谈居住区景观工程成功的因素[J].上海建设科技,2006(4):35.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篇7

关键词:植物造景技术;园林景观绿化;含义;意义;应用

1植物造景技术的含义和意义

1.1植物造景技术的含义

植物造景技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综合景观并且能够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的方法。同时植物造景技术本质上是一种以天人合一的园林绿化技术,本着崇尚自然和优化环境的设计理念进行的园林景观的再造和配置。而且要以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为依据同其他园林要素形成一定的空间时间关系,配置成一定的艺术空间。所以植物造景往往是设计者对于美的理解,他们在设计时不仅要发挥园林植物的综合作用,而且要根据植物生态要求处理好种间关系。

1.2植物造景技术的意义

园林植物造景技术是形成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市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应用植物造景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预留场所,而且能够保证园林工程具有观赏性特征。所以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挥植物造景技术的优势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可以学习国内外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中西结合创造具有特色的美学艺术。一个城市的园林景观代表着城市的区域文化和风格特点,是评价一个城市环境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园林景观绿化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植物造景技术。

2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

2.1园林景观绿化的基本原则

2.1.1生态原则

园林景观绿化应该将本区域的文化特色融入其中,也就是在符合周边环境的前提上尽可能的让园林周围的大环境和设计互相协调融合。同时在绿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温度、光照、土壤等要求,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也就是所谓的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实现植物的生态习性与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相互统一,从而保证植物正常的生长。

2.1.2美学原则

园林景观绿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美观,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遵循美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协调性原则,它是指在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比如规则式园林植物种植可以尽可能的选择对植和列植。而在自然是园林绿地中可以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出植物独特的自然姿态。此外还要保证植物整体造型、色彩和风格上的协调性,让人在视觉上感到统一,从而增强园林景观的整体的视觉效果。第二个原则是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要从总体入手,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程度和整体轮廓,同时要注意树冠线,并开辟透景线。第三个原则是对称与平衡原则,它是指在景观绿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协调度,尽可能达到一种和谐与对称感,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为此,设计者可以从植物叶片对称和辐射对称入手进行调整实现整体平衡与对称。

2.2植物造景技术的基本手法

2.2.1明确整体布局主次

所谓明确整体布局主次就是要尽可能的使用自然的方法,坚持自然和谐的理念,尽量不要让人看出明显的人工痕迹。为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绿化时先从整体入手进行布局和调整,然后在针对一些细节进行雕琢。同时要注意整体的美观、和谐。此外,在设计框架以及一些细节时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有趣味性和创新性的效果,给人以不一样的美感。

2.2.2注意四季植物的形态变化

了解四季植物的形态变化也是园林景观绿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充分了解植物的特点才能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配置。为了展现园林景观的人文气息,在景观绿化时可以突出本季节的特点,结合植物的季相变化、色彩和形态特点,进行合理配置使园林景观能够达到因时而异,移步换景的效果。比如在炎热的夏季,可以多选择一些绿色植物给人以清凉舒爽的感觉。

2.3园林景观绿化中对植物的选择

2.3.1生态群落植物

植物群落不是植物个体简单的拼凑,而是一个有规律的组合。生长在一起的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包括生存空间的竞争和相互依存,比如对光能、土壤的水分、和矿物质的利用。因此在园林景观绿化时要按照生态群落合理选择植物。比如将乔、灌、花、草相结合,落叶树和常绿针叶树相结合。不仅能够相互弥补,而且能够达到生态效益,美化环境的双重作用。

2.3.2具有乡土气息的植物

乡土植物可以使园林景观呈现出当地的特色,表现当地文化。近几年,乡土气息,地方特色也成为园林界的共同呼声。因此在设计时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寻找灵感、从当地的植物群落中挖掘特色、利用本土特色植物构建景观从而形成特别的乡土气息景观。

2.3.3具有文化底蕴的植物

中国历史悠,文化灿烂,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它承载着丰富的中国传统精神文化。所以在园林景观绿化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文化底蕴的植物。比如松、竹、梅,表示在风霜严寒中结成的忠贞友谊,也表示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通过这些具有文化低温的植物不仅可以激励人们,给人以精神慰藉,而且也是继承和发扬古典文化的重要体现。

3结束语

园林景观绿化是当前改善空气环境的重要途径,对于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来说,植物造景技术就是对园林景观绿化的表达。应用植物造景技术对提升园林景观绿化水平和绿化质量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设计者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植物造景技术,设计出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并且要充分了解植物的习性,遵循生态原则和美观原则,从而构建一个美观、健康的园林景观,为人们提供一个和谐、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旭辉.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6(6).

[2]陈文婧,阿丽娅•阿布利孜.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4(12):70~71.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篇8

全面实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承担着城市公共环境建设的责任,是城市整体规划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不仅应该与整体的城市规划风格相互融为一体,还应该符合道路所处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一定要符合城市整体规划风格。

2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生态性原则

在平衡人口、经济、资源及环境四者之间的全新经济形势下,任何发展都站在走可持续发展战略道路上的,而城市道路绿化亦不例外,一项重要的原则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配置多层次植物。任何有生气的城市景观都是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的,都离不开生物,无论植物、动物还是微生物。因此,只有在城市景观环境中坚持生态原则,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才能创造出宜于多种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并在在有限的绿地空间内最大限度塑造优美的道路景观,才能满足生物对于环境的需求,才能营造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保证生物多样性。

2.2协调性原则

在保证了道路绿化设计生态型原则的同时,想要形成一个整体的城市道路规划,充分体现出经济效益、生态以及社会三者间的关系,并协调好这三者的好关系,需要坚持协调性原则。需要协调道路绿化与交通组织,使得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行车视线要求,以协调好投入与产出、保护与开发、建设与养护以及景观与生态彼此之间的多重关系,不仅要满通功能,还应该赋予人们优美、宜人的景观视觉。与此同时,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的协调也是必要的,道路沿线绿化风格要协调统一,要对道路绿地的屏挡、隔离、通透范围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地进行合理的利用。

2.3服务和谐性原则

任何形式的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宗旨都是为人民服务。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也不例外,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城市居民服务,设计原则也是服务于人,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人的行为规律和需求,最大程度做到自然布景与规划布景相结合,体现自然、回归自然。将植物美、自然美及景观美充分体现出来,形成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满足功能和景观上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3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3.1确定绿化形式

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形式的确定是整个道路绿化设计的核心和关键。首先,要综合考虑到道路所处地理位置两侧建筑物的性质、建筑物的建筑风格与建筑特色、以及所需要设计的绿地的面积,再将以上几点综合考虑。以后,要注意季相色彩的分析与树木高低层次分析,这是就是完成了绿化形式的一个基本雏形,基本可以完成设计方案的工作。

3.2选择绿化植物

首先,要充分考虑其地方植物特色,合理选用基调树种及其他绿化植物,一般情况下,常使用杨树、垂柳、油松、国槐等常绿上层乔木;丁香、紫薇、玫瑰、珍珠梅、云衫等常绿中层乔木;月季、杜鹃、紫叶小檗等花灌木或者色叶灌木。其次,选择具有多种功能的地被在植物群落,不仅可以提高绿地率,还能能减少扬尘和降温。最后,为了避免沉闷单一的景观层次,要合理搭配植物的色彩和层次。学会采用观叶、观花植物用来丰富色彩、点缀来活跃气氛,以增加叶色动态的色彩变化。(本文来自于《工程科技》杂志。《工程科技》杂志简介详见。)

4道路景观照明设计

4.1照明设计的协调性原则

作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附属设施,景观照明是对城市在夜间特有的美感的更新和补充,通过对彩色光的使用,使之成为一个充满视觉体验和精彩纷呈的地方。景观照明设计必须要与景观要素、道路、广告标识、建筑物等绿化景观的设计内容紧密结合,并结合其不同的性质与特点,利用不同形式的灯光种类,如泛光灯、草坪灯等等充分体现出动态,并且层次分明的公共照明体系,给人们留下一个清晰的城市意象和空间架构,和不同视点的视觉感受。

4.2照明设计的节能环保原则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是现阶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在进行照明设计时,不仅应该满足对于照明的需求,还应该避免过度照明造成的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以及光污染干扰。首先,在满足视觉要求以及安全需要的基础上,采用截光型灯具截断上射光线以及杂散光等造成的光污染。其次,通过使用新型科学技术和各种高科技手段对能源进行自动控制和分级控制,最终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5结束语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篇9

关键字:道路景观;设计;原则;道路绿化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对环境的认识和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道路景观也不仅仅局限在满足功能和视觉美感的层面上,也逐渐转变到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因此,当代的道路景观设计就应该立足功能需求、生态原则、文化特征三位一体的整合[]。具体来说,物质景观是载体,生态保持是法则,文化内涵是目标,互相结合以此共同实现道路景观的现代化。

一、目前我国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

(一)景观规划忽视地下管网、架空线路

在道路景观绿化时,经常发现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生长势态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有的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二)景观规划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

有些地方过分重视道路景观设计,却忽视了道路的交通功能。比如在人行道上栽植树型不紧凑树木,影响人们步行或骑车,甚至也会阻挡行车视线。

(三)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

很多规划者只顾眼前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结果因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体效果[]。

二、道路景观规划所要遵循的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实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在道路景观环境设计中,我们首先必须要坚持生态优先,保证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具体内容之一,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道路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一切生物都离不开地面,只有在地面上创造宜于多种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才能达到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城市道路建设一方面要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对在城市化过程不可避免地被破坏的自然资源进行补偿,并建立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保证城市持续发展。

(二)协调性原则

城市道路是一个有机整体,设计中要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同时要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道路景观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应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良性地整体发展。

(三)服务性原则

道路景观的服务对象为居民,景观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充分挖掘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地域特征,满足各种不同情感的需求,尽量做到自然布景与规划布景相结合。应体现出“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环境观,追求天、地、人的和谐,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主题。主要以自然美、植物美、景观美为基础,体现自然的重要性。形成绿地成片、树木成林、花香四溢、环境优美、生态平衡的城市景区。三、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以上原则充分表明,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受到更大时空范围内的城市发展的制约与影响,因此观念意识上要转变“就景观论景观”的传统思维,形成景观的区域观和时空观,以下是对道路景观设计的方法进行几点分析:(一)生态绿地建设道路绿化和景观环境建设是建立和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环节。道路绿地应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道路红线内的绿化带,另一部分是道路红线之外沿道路的绿化带,该绿化带的宽度即为绿线宽度。根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规定:红线宽度大于五十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百分之三十;红线宽度在四十到五十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百分之二十五;红线宽度小于四十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百分之二十[]。

对于生态树种的选择上要突出地方特色,南方地区还好,北方地区应该适当增加常绿树种以弥补冬景的单调和萧条,同时注重常绿树叶的相互衬托。在种植方式上,我们要打破单调的行列式布局,以组团式、条块式为主要配置特点,乔、灌、地被结合进行复合混合式立体绿化,形成富有层次感和韵律感的景观生态走廊。使道路景观努力形成行人视觉与行为心理的绿色景观。(二)景观设计的多样性

道路的景观设计在考虑一定连续性的基础上,也要增加变化,结合城市文化、企业文化,创造多样性的有文化意蕴的景观,同时也为各种材料、技术的多样性表达提供空间。

(三)分车带的景观设计

在设计分车带景观时,应结合自身宽度、所处车道性质及有无地下管线进行规划。位于快车道之间的分车带,以草坪和宿根花卉为主,适当配以小型花灌木。位于快、慢车道之间的分车带,宽度为两米以下或有地下管网的,以草坪和宿根花卉为主;宽度在两米到四米之间,且无地下管网的,可采用灌草结合的方式,做灵活多样的大色块规划设计;宽度为四米以上且无地下管网的,除灌草结合外,还可配以小型乔木。

(四)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我们也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一方面,即使在人流不是很大的道路上,也应该设置便利设施,比如地图、公用电话、公共厕所等,避免在人们活动时,感觉缺乏人性化的关爱。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景观设置,不能设置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转弯处,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通透,所以在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的车辆运行空间,树冠和树干不得进入该空间,同时要利用道路绿地的隔离、屏挡、通透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地。

四、参考文献

[1]韩丽雅.道路绿化建设现状及思考[J].河北林果研究,2003,(1).

[2]丁铭绩.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2).

[3]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5]王晓谋.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6]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交通部[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作者简介:梁稀(1983.11~),男,瑶族,广西平果人,大学本科学历,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道路、交通设计工作和研究。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篇10

关键词:火车站广场;绿化设计;设计原则

1火车站广场的绿化设计原则

火车站广场的绿化工作应尊重当地的气候特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的方针,绿化设计通过把绿色空间、技术、理念、感知的有机整合,加强火车站广场立体化的空间设计各个功能区之间的有机联系,内部和外部空间园林景观的和谐统一,形成具有整体性、宜人性、生态性、多样性的现代火车站广场生态公园,在满足火车站广场人流、车流、物流的同时,也为广大的市民和旅客能够亲近自然,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1.1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设计原则

火车站广场的主要功能是集散人、物、车。因此,在设计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创造适合市民和游客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充分发挥人流、车流、物流的同时,满足市民休闲、旅客、人际交往、休息等多方面的活动要求。建设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高效的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树木、草坪要因地制宜地融合在这一个群体里,种群之间相互协调,具有不同特性的植物相得益彰、各得其所,能充分利用阳光、养分、土地空间、水分、空气等因素,构成稳定多样、和谐有序的绿化景观。

1.2坚持植物造景和园林开发并重的设计原则

火车站广场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和文化符号,景观设计要注重当地特色,凸显创新理念,园林和建筑在满足服务功能的同时,力求做到彰显新颖,赋予地方元素,依托植物造景和园林景观的有机结合相互衬托,做到物在景中、景中生物的自然效果。采用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的搭配方式。乡土树种最适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具有抗性强、耐寒、抗病虫害等特点,既能体现地方风格,也能为当地人民所喜爱。要选择树形美观、花艳、抗性较强的树种,充分考虑植物的赏色、观型、闻味上的效果,例如,在火车站可以种植白皮松、油松、云杉、火炬、玉兰、杨、柳、榆、槐、银杏等适合北方气候的树种,全面考虑各种观赏效果,合理搭配。

1.3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

火车站广场生态公园的设计要注重广场地方文化、本身环境的发展化,坚持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促使整体景观反映时代特色;还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地方优先种树,保证树木的成活率,使得火车站广场的绿化配置无论从选材还是从造型都能体现当地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2北方地区火车站广场绿化的构思设计

2.1生态化的地形改造设计

地形的改造不仅利于植物的生长、绿地的及时排水,还利于突出景观林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天际线。(图1所示)生态化的地形改造设计主要侧重地形的起伏变化和树木的土壤变化上,人为设计出适合林木和多种花草生长的生态环境。地形设计的宽度应该控制在10m左右,纵向长度应该控制在50~100m左右,最高点控制在1m左右。沈阳火车站广场就充分利用良田渠横穿越整个规划区的独特条件,把其规划进来,形成以一主轴、一次轴、两带互长的结构进行划分,以进入火车站的主道路为主轴,以南北的中心道路为次轴,两带为绿带和蓝带,绿带为景观树木,蓝带为湖泊,形成水绿相间的生态广场格局。

2.2四季皆宜的绿化环境

北方火车站广场的绿化设计重点在于四季皆宜,不仅考虑广场的温带季节的特点,还要考虑冷暖交替季节的转换状态,运用多种多样的设计手段,加强北方地区火车站广场气候环境的适应性。所以一方面要选择适合寒冷地区生长的植物,加大常绿树种的比例,尽量避免出现大面积的空旷草坪。广场的绿化设计,加强季节的差异,使火车站广场一年四季中能够展示出景观各异的自然特色,以此增强北方地区火车站广场冬季萧条的景象,增强广场的适用性和舒适性;另一方面,在塑造火车站广场景观的同时,还要注重广场周边环境的改善,冬季要以避风向阳为主,夏季要以遮阳避暑为主,因此,在冬季北风为主导风的一侧要以常绿针叶林为主,在向阳的一侧要以种植落叶灌木为主,达到冬季不遮光、夏季避暑的效果。(图2所示)

3结论

总之,要加快现代中心城市的进程,完善火车站以及周边地区的服务功能,营造出良好的集休闲、聚集于一体的北方火车站广场绿化文化,必须结合当地气候、植被等特点,设计出人性化的火车站广场,为广大的市民和旅客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