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美术欣赏的方法十篇美术欣赏的方法十篇

美术欣赏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2:10

美术欣赏的方法篇1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活动,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自觉的审美积极性,力求在美的享受中实现欣赏教学的任务。美术欣赏要从分析具体的形象出发,要从形象的剖析中去认识、理解作者所蕴藏于形象中的思想内容。教师对自己要说的话,必须先作思考,以保证思想成熟,言简意赅,稳重而有控制力,讲解时语言要饱含情感,充满着联想和想象,借以激发学生的感情,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一、专题欣赏教学

所谓专题欣赏,是指在整个课时内对某个专题范围之内的作品进行欣赏。这是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最基本的形式。欣赏作品的题材内容要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的系统和深度,有利于较系统、较完整地传授美术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

1.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专题内容。一般来说,专题欣赏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较系统地介绍某一个国家的美术发展情况或某个历史时期的美术成就;较系统地介绍某一个美术家的卓越的艺术成就和贡献;选择一个特定的主题内容,比如,《革命历史画》、《祖国壮丽河山》等;名作欣赏,如《开国大典》、《清明上河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最后的晚餐》等。

2.在专题欣赏教学中,有时涉及的作品较多,教师要善于提炼概括,围绕专题的主题思想和目的任务,把这些作品组织成一个较完整的系统,学生通过欣赏能获得一个完整的、鲜明的印象,学到较系统的知识,同时还应该注意通过欣赏得到美的享受和思想情操的陶冶。

3.专题欣赏教学中的欣赏作品,要重点突出,力求举一反三。一个课时的欣赏课,最好精选一、二件作品进行重点欣赏,同时做出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因此要求教师对所欣赏的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愿望和意图、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所采取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以及艺术成就等,都能掌握一定的精确材料,并能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整理、提炼,运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有说服力地阐明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介绍作品意图,等等,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感情,使学生于美的感受中受到陶冶和教育。

4.专题欣赏涉及的内容较广泛,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系统性。所以,在欣赏过程中,还可以要求学生把已经学过的文学知识、历史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尽可能把美术课的其他课业所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以便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5.在专题欣赏中,通过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美术家的创作经过以及艺术生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创作的艰辛等,都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教师可以根据美术家的传略材料,编成短小精悍的故事,结合欣赏课给学生讲述,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二、随堂欣赏教学

所谓随堂欣赏,就是在美术识的其它课业的教学中所进行的美术作品欣赏。在美术课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等课业的教学中,结合美术欣赏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充实教学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加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型解,而且在基本训练的教学中,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美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1.它必须服从于课堂教学的需要,处于辅助的地位,切不可喧宾夺主,不宜过多地占用时间。内容上,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的教材内容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起到直观的作用。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审美教育。

2.这种欣赏仅仅是根据一堂美术课的某一方面的需要,去欣赏作品或者是习作,这样才有利于说明问题。比如,当我们给学生讲授素描课的时候,就要准备拿几张素描作品或习作给学生看。把这些欣赏品作为直观教具,这也就是一种美术欣赏。当我们给学生讲授水彩画的基本方法的时候,就可以拿出与画法(即分层着色)湿画法(即混合着色)等不同表现方法的作品,给学生欣赏,以促进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3.在美术课的临摹课教学中,结合分析欣赏美术作品,更为重要。要求学生临摹一张作品,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临本,除了重点分析表现技法技巧外,对作者的艺术构思、构图等均应该有所了解。前人所说,“师古人之迹,师古人之心。”这样做,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4.在创作课的教学中,结合作品的欣赏,着重向学生讲述如何选择题材,确定主题,如何构思和构图等,逐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美的创造能力。可见,随堂欣赏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美术欣赏能力,提高美术素养,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现场欣赏教学

所谓现场欣赏,就是组织学生到现场实地进行美术欣赏的一种教学形式。例如,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参观博物馆珍藏的艺术作品;访问画家;观看技法表演,观看美术录像和电影等。

现场欣赏教学,可以直接使学生观赏原作,观看技法表演,直接地、具体地感受到作品的艺术效果。例如,参观美术作品展览会,能够观赏到内容丰富、艺术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美术的社会作用,参观博物馆珍藏的美术作品,不但能得到美的欣赏,还能受到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1.必须作好现场教学的准备。现场教学,一般都在课外进行,如果在校外活动,教师必须事前作好联系,确定现场教学的时间,了解教学的内容,明确目的要求。如果是参观美术展览馆或博物馆,教师也要事前仔细参观确定参观的目的和重点作好准备,诸如参观过程中如何给学生进行讲解、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等等。如果在校内进行现场欣赏,也要事先作好准备。

在进行现场教学之前,教师必须把学生组织好,使教学秩序有条不紊,并且要给学生讲清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注意事项,让学生按照要求作好现场欣赏的一切必要的准备,以保证现场欣赏教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教师要认真作好现场欣赏教学中的讲解。现场欣赏,涉及的作品多,内容丰富,艺术形式多样,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全面欣赏的同时,突出重点,对某些作品能较深入地进行欣赏。在一般介绍的同时,重点分析一些作品,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较深的印象,受到更深刻的教育。

3.现场欣赏,也可以在教师提出要求之后,让学生自己去进行观赏,再组织学生座谈讨论,由老师归纳小结。这种形式比较生动活泼,欣赏中还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不同的艺术欣赏趣味和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美术欣赏的方法篇2

一、概述美术欣赏课程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进行观察赏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美术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的这样一门课程,我们称之为美术欣赏课程。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是中职教学中必须贯穿始终的。美术欣赏课程是从发现美、观察美、表现美到欣赏美的过程。因此。这样的课程就要求有一个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它不同于理论课程需要学生去理解领悟。这是一堂洗礼视觉的课程。人人都喜欢看美的事物。所以,在美术欣赏课上,学生一般都有很高的热情。教师会扮演一个讲解员的角色。在学生观察美术作品的时候,教师的职责就是对相应的作品进行介绍,讲讲作品背后的故事。如此一来,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之中。在美术欣赏课上,会涉及许多美术作品。作为中国的学生,应该对中国的艺术作品有所了解。所以,在课堂上展示作品的时候,教师应该多采用一些中国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谈论了教师展示作品的问题,现在来说说学生对作品的欣赏问题。美术欣赏课程可以通过不同的作品提升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可能在观察的时候觉得没有什么,但是某些触动的画面会留在潜意识里,在以后对美术的创作的时候会闪现。对于今后的一些美术作品的反映也会更加敏感。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在学生的身心素质方面,美术欣赏课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些优秀的作品形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美的向往,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关注,从而塑造自身更健全的人格。中职美术欣赏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全面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对中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二、探讨中职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的方法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方法;时效性

美术课程是初中必修的课程之一,虽然并不是在主科目范围之内,但是其作用仍是主科目无法替代的,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美术素质和艺术修养方面。另外,良好的学习模式和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鉴赏艺术品,更能够从现象看透本质,了解事物本身的内涵,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十分有益。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农村地区,往往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发展,第一,教师、家长及学生受以往传统意义上看重主学科知识的观念影响,普遍对美术课程不够重视;第二,教师教学理念依旧着重在书本上的知识理念框架而缺乏实践,致使学生对美术课程缺乏该有的兴趣;第三,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受地理环境和学习条件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理论上良好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无法开展。上述种种问题都影响着农村美术欣赏教学课程的有效展开,也因此,为了增强美术欣赏教学方法的时效性,不得不分析以上问题且提出一系列措施来有效提高对应阶段内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

一、转变对美术欣赏教学的认知

美术欣赏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来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审美活动,长期的训练和使用,可以锻炼我们对美的领悟、对事物本质的认知、对未知的想象,从另一个层次提升我们的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学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应当认识到它这一重要性,意识到这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有强烈的关联性,相辅相成,从而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对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视程度,将它落到实处,避免形式化。另外,家长方面应全面深刻了解美术欣赏教学的积极意义,加强对它的重视并不意味着要将学生培养成未来的艺术家,而是理解到它对学生情感和艺术熏陶于其他文化课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欣赏研究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时,不仅可以获取一些鉴赏技巧,也可从油画背后去体会故事、丰富情感,增加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举两得。

二、提高初中美术教育教学时效性的具体措施

1.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理应基于实际情况为主,在一般的情况下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拟定教学方针和制定教学手段。而在农村,除此之外还应全面考虑到学生所处的教学条件和地理环境的限制,积极主动地创造出合适的教学资源和环境来帮助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美术欣赏的重要意义。例如教师可就当地现有的自然环境作为素材向学生灌输美术知识,教学时将学生带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观察险峻的山崖、形态各异的老树、争奇斗艳的百花,体味它们各自的艺术美感。大自然是美的诞生地,相比局限在课堂里,未知的外界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艺术灵感。

2.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和专业技能

美术欣赏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加强自身实践组织能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技能这三点,对于初中美术教师来说,必须时刻谨记和遵循。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美术教师的培养,时刻督促美术教师在专业技能领域上不断前进。在正常授课时,美术教师要跳出课本的知识理念框架,结合实践,让学生全面细致了解美术作品的来龙去脉和精髓所在。

3.确定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艺术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教师只是引导和倾听的角色。在实践教学中,引出主题,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之后老师认真倾听,总结内容,给出评价,最后让学生自己形成一个总体的认知。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在引导还是倾听过程中,合适的手段和方式都格外重要,因为它是衔接教师和学生良好互动的桥梁。例如在外出观察自然界的山和石头时,教师提出问题:找出让自己心动的一块石头,然后说出心动的理由。问题抛出之后,学生便是任务的承受人,是一项任务的主体。学生参与这项活动的积极性是与老师抛出问题的兴趣程度挂钩的,意味着问题之后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能否建立。学生自己寻找到合适的石头,他们认真观察,寻找契合的理由,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过程,也是一种激发艺术潜能的过程,而表达出来的内容便是和老师互动的回应。在此过程中,老师认真倾听,也是一种学生努力之后的回馈,能够让学生建立足够的兴趣去探索这门课程。

4.教师给出有效的评价

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建相应的空间或是平台,让学生可以良好地进行对比和欣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在学生阐述作品的想法时,教师认真倾听,保持宽容的态度去接受和理解学生的想法,给出中肯的评价和建议,提高学生的信心。另外,即使学生作品有些难以让人理解,也不要轻易否定,因为纵使是天马行空,也是学生丰富想象力的一种表现,美术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能够不受局限的思维来表现艺术作品,创造新的事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的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时效性,要从农村和初中美术课程所处地位和特点着手分析问题,从而提出可行的方法不断实践、不断改善,以此加强教学的质量和时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向东.如何增强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亚太教育,2016(08).

[2]许强.依杖登高体悟经典———谈谈如何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J].新课程(中),2017(03).

[3]熊笑娜.增强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5(15).

美术欣赏的方法篇4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欣赏教学;灵感

作为一门具有艺术性的现代教学课程,美术欣赏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管是对于在校中学生而言,还是对当前的美术教学质量。欣赏教学的直接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形成具有创意性和生命力艺术行为。所以说,美术教学是建立在艺术教学的基础上的,具有一定的艺术规律,在教学手法上遵循教无定法的原则,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感情。

审美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更是激发学生灵感和情感的一种有效方式。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世界,形成独特的审美视觉,对世界万物形成自己的感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说,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欣赏教学的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欣赏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在美术教学课程中,一方面要注重美术教学的基本规律,但另一方面不能因为理性原则的束缚促进美术教学活动过于理性化。而运用欣赏教学方法,能够较好的促进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将感情融入进教学活动中,形成一个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

第一,美术欣赏教学方法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与作品之间的交流。美术本身具有一定的视觉效应,具有其独特的法则和奇妙的境界,能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与欣赏进行灵魂的交流。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能够较好的唤起学生对于美的感知,从而实现美术欣赏和思想教育的协调统一,实现学生良好的人格品格形成。

第二,美术欣赏是一件促进学生与教师有效互动的特殊教学活动。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欣赏教学方法,是符合当前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基本形成一定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法则,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思维和视觉特点,而此时选择欣赏教学的方式进行美术教学,便能够达到多样化的教学成果,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与美术作品的交流,能够形成自身特点的审美思维和能力。

第三,欣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形成一个多维立体的学科知识空间。通过艺术化的展现,美术欣赏过程中,学生通过有机的将人文、艺术和思想等要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艺术空间,在这个特殊的艺术世界中,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触动自己的灵魂,激发对世界对自然的爱,从而有效的提升了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科学的运用欣赏教学方法

上文中分析到,在现代中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实现学生与美术作品、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灵魂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质量,并培养独特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但是结合当前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要科学的运用欣赏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教学任务。如何促进学生积极自主的进行美术欣赏,对绘画作品形成自己的感知,是当前美术欣赏教学活动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第一,要深层引导,形成学生自己的艺术感知。学生在美术欣赏课过程中,要从他们自身的角度出发,对绘画作品进行感知,而不是通过教师的教导和解说来完成对绘画作品的认知。在学生自己的视觉中,美术作品有不同的妙处和魅力。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要进行空洞的艺术介绍,而应该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的认知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将美术作品置身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和思想境界中,从而在灵魂上达到触动学生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的将学生禁锢在一个死的欣赏模式中。

第二,情景结合,促进学生领悟艺术魅力。美术欣赏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不仅是要充分发挥其审美能力,而且要通过艺术作品,挖掘背后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体现其意蕴美。教师通过自身的经验,在欣赏课程中,将音乐与美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特定的情景,促进学生展开联想。

第三,多媒体手段教学,促进欣赏教学方法的质量提升。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形成一个特殊的艺术空间。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学生不仅可以看到作品的全貌,还可以充分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在课堂中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达到美术世界的美的融合。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欣赏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建立学生高尚的品格和意志。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科学的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情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欣赏课程的情景再造。

参考文献:

[1]叶声翠.论欣赏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18).

美术欣赏的方法篇5

好的艺术作品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艺术兴趣,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美术教育中欣赏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对于提高美术欣赏教育的地位以及推动欣赏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用什么教学方法上好美术欣赏课?这是我们美术教师在当前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并针对各种教学方法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教学效果,进行阐述。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某种原因,我国的美术教育在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并由此造成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学生认为学习美术对于升学没有用处;同时也由于我们的一部分美术教师在从事美术教育时过分强调美术技法的教育,使学生认为学习美术必须具备绘画的天赋,而忽视了审美教育。由此而米,人们对美术教育形成不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这样一来,这就形成了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一些问题。

(1)高中升学考试的压力,使学生无暇对美术课产生重视,就造成了学生在美术课上做主科的作业或看其他学科书籍的现象。

(2)由于多年来对音美教育的忽视,使高中生在初中阶段应该积累的美术基础知识量非常贫乏,给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衔接和提高造成难度。

(3)由于学生知识的贫乏,无法在教学中与教师很好地配合,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容易出现唱独角戏的现象,使教学成为填鸭式,学生不爱听,变主动教学为被动局面。

根据前面的问题可以看出,在高中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如何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作为教学中的重点项目来解决。

(二)问题的分析

由于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存在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这就是说,我们要对以往教学方法的特点和效果进行深一步的探讨,并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找到一条可行之路。使高中的欣赏教学取得实效。

(1)高中美术欣赏课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般地说在美术欣赏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讲述法:教师对美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法以及美术作品进行讲解和说明。

2.提问法:教师就知识(美术知识、文学和历史知识等)、原理以及作品的直观特征(内容、色彩、材料)进行提问,学生同答。

3.讨论法:以学生为主体对作品展开讨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宏观调控。

4.探究法:教师运用启发性的手段引导学生用探求、研究的心态去进行深入的感受,理解艺术作品。

这四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各有利弊。具体情况是,讲述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容易陷入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欣赏能力不利。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学生可以直接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和艺术作品的内容,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知识的传授量;而提问法、讨论法和探究法的运用必须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美术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而且课堂教学的速度需要适当的放慢。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切身体会到艺术作品从形式到内涵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欣赏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适当教学方法的选择又要根据课业内容的需要、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具体运用。

(2)高中美术欣赏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美术欣赏,是欣赏者对欣赏客体──美术作品进行知觉、感受、体会和解释、评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中既有感性的直观体验,又有理性的逻辑思维。这一过程中、欣赏主体──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和知识素养往往直接影响着欣赏活动的质量,而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将会有助于学生审美素质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通过对艺术作品直观特征的欣赏去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美,进而在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体会,帮助学生获得审美的感受,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标。实际上就是,教师在主导作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的传播任务,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冈此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确立就需要恰当的教学方法作为纽带。由此看来,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就是说,高中美术欣赏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应用教学方法的问题。

二、问题的解决

作为艺术学科之一的美术教育,在学校美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是学校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在我国《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①,这表明了美术素质是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美术素质不仅包含造型能力,还包含审美力、智力、品格等因素,并且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渗共生关系。这样,从《美术教学大纲》中就明确了美术素质教育的目标,即刻双基教育、审美教育、德育和智育等三个方面,四项任务的素质目标体系。根据这个体系所开设的《高中美术欣赏课》,对于开阔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陶冶高尚的情操,健全人格,发展个性,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所有这些教育内容,如果只靠每周一课时的教学时间来完成是不够的。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与学有机的结合: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本着使教学活动做到知识明确、重点突出、有启发性,适合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标,达到学生能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目的。所以教学方法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运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教学的实践证明,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选用综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几种教学实验,具体情况如下:

(一)教学实验内容

1.研究对象:选择高二年级一班、八班作为对比教学班,其中八班采用实验方法进行教学,一班采用常规方法教学。

其中:一班有学生60人(男生28人、女生32人)八班有学生60人(男生26人、女生34人)

2.研究形式:采用对比形式进行研究,其中包括调查问卷、考试和教学实践几项内容。

3.调查内容:

①学生原始情况:包括学生对美术学科有兴趣的原始人数(百分比),美术基础知识考核成绩,具备独

立欣赏作品能力的原始人数(百分比)。

②验证实验成果的学习兴趣人数(百分比),美术基础知识成绩,具备独立欣赏作品能力的人数(百

分比)。

4.考核内容:美术基本知识和作品分析。

5.实验内容:讲述法与展示图表法的结合应用、情景法与探究法相结合的应用。

(二)教学实验的实施

在比较教学实验正式实施之前,首先对一班、八班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原始情况做个比较。

原始班级学生情况调查表:

1.运用讲述法与展示图表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性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力

美术的本质就是一种意识形态,一切美术作品均是人们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体现思想意识和情感的产物,其创作过程蕴涵着艺术家对诸多形式因素的组织和安排,以及对形式具体表现的精心设计。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主动接受艺术的审美过程,学生除了依其直观感受,对作品产生第一印象外,还需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参与对艺术作品的分析过程,并对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理性的认识。从而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及作品内涵,引发学生在自身知识水平和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产生联想和想象,得到审美感受。

完成上述的审美过程,需要教师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这样一来对学生理性认识和分析作品将起到铺垫的作用。但在教学中就要用到讲述的方法。前面已经讲过,讲述法在教学中容易造成满堂灌的效果。但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展示图表的方法对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容、结构利知识的联系一目了然,教师的讲解可以简练,学生在参与分析的过程中,也便于记忆和理解。这样,讲述法与展示图表法在教学中结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两种教学方法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也便于利用学生的综合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欣赏的能力。

(1)用图表讲解具有连贯性的知识(体现系统性)

例如:中国古代的陶器,品种多,跨越的时期长,作品的风格演变使人眼花缭乱,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区分和记忆,这样一来作品的特点也不利于理解。可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利用列表的形式,边讲解边填表,既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陶器发展变化这一知识的完整性,义可以使学生对某种陶器的特点和品质有详细的了解。在知识结构中即是纵向发展与横向知识扩展相结合。

在8班实验班,运用如下图表进行教学:(附表一)

表1中国古代陶器的发展和特点

(2)利用图表对比知识(在8班运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处理采用“以小观大”、“小中见大”的方法,面对自然,如同看盆景。因此中国古代山水画主要采用三种构图方法,即高远、深远、平远。这三种构图方法在绘画中是如何体现的,以及三种构图方法的特点和区别,这些知识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具体区分,如果在教学中通过欣赏范画,再配合图表,帮助学生区分和理解这些知识,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附表二)

表2中国古代山水画构图方法区分表

以上只是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将知识讲述与图表相结合运用的两种形式。当然,这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产生其他的运用形式,比如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欣赏作品时,利用在图表中填空补缺的形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也可利用图表将知识点全面铺开,通过带领学生总结、归纳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总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时,是可以灵活运用的。

2.创造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将情景法与探究法结合运用

兴趣是认识需要的一种情绪表现,“它是在过去知识经验、尤其在愉快体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去接受、认识某一类新鲜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②有兴趣的学习,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思维积极,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所以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经常、最活跃的因素。前面已经讲过,美术欣赏是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要想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就必须运用自身知识,进一步体会和感受作品的内涵。但是这一步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进行培养的。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习进程中,当学生面前出现新的目的要求,新的问题,而要达到这些新的要求,过去的知识、技能不够用了,这种情景叫问题情景。有疑问就能激起学生内部已知和不知的矛盾,激发学习的需要,引起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用多种形式设计问题,例如有悬念的问题、新旧知识相衔接的问题、一整套系列问题等,现在就以《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苏州园林》为例,创设问题情景,并在8班试用。(附表三)

表3苏州园林一讲的问题设置

(2)通过意境,引发学生探究艺术作品的美

意境指文学艺术作品形象描绘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美术作品是通过造型的形式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使观赏者在欣赏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是作品中蕴涵的意境。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就是追求意境美,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欣赏中国古代绘画的意境美。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作品直观表现的情调,带领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去领略作品的内涵美。以欣赏南宋作品《寒江独钓图》为例。具体方法如下:

1.第一步根据学生的文学知识,先找到作品的文学意境,即《江雪》这首诗的内涵。

2.第二步依据诗的内容,去衡量画面的直观内容,即一种空旷。

3.第三步带领学生用画面内容,去对应诗文的内容,发现画面景物比诗文描绘景物少了很多,即画比诗文描绘的还要空旷。

4.四步启发学生想象,将自身置于画面景物之中时,所感受到的空旷在内心世界的感受,即一种完全的空灵的美感。

美术欣赏教学中,意境欣赏是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感知活动,但是它是培养审美素养的重要的实践活动。

(三)实验结果

经过一个学年对比教学实验,现总结情况如下:

教学对比实验结果调查表: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以及对比试验的结果,可以证明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对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帮助广大的美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手段。当然,美术欣赏课在使用教学方法上应该是灵活多变、综合利用,根据具体课业内容具体分析。并且在一堂美术课中,经常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特别是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应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美术教育、提高美术素养。为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

(1)《中国美术教育》国家教委办

(2)《论教师的素质》温寒江著燕山出版社

(3)《艺术心理学》高楠著辽宁出版社

(4)《艺术哲学》丹纳著安徽文艺出版社

(5)《中国大百科全书一美术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6)《教育学》华中师范学院出版社

(7)《新编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引用出处:

美术欣赏的方法篇6

一.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概念和性质

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小学生进行审美活动的主要教学形式,是对小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教学途径。

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及类别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涵盖广泛,有绘画欣赏、工艺美术欣赏、雕塑欣赏、建筑欣赏和自然景物欣赏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有以下特点:

(一)内容选择:注重儿童的审美认知规律

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说:“任何美的欣赏必须要基于学生的反映,而从此扩展其美感水准。”也就是说,欣赏的内容应从容易引起儿童兴趣的内容入手,并逐渐地向高层次过渡。

(二)时间跨度:注重美术史发展规律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中,既有古代作品的欣赏,又有现代作品的欣赏。这可以使学生了解有着悠久历史的美术传统,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以使学生们了解世界美术发展的历史。

(三)空间跨度:注重美术文化的多元性

在小学美术欣赏的教学内容中,我们会发现,欣赏的内容常常跨越地域限制,有超时空的融合。欣赏的内容包括中外美术作品。虽然美术作品具有共性,但由于各国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社会背景、等各方面的差异,使世界各国的美术作品各具特色。通过对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不仅提高了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而且开阔了儿童的眼界,更主要的是使儿童了解美术文化的多元性。正符合“教育要面向世界”的要求。

(四)切合实际,注重与自然、生活的联系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和感受艺术美,还要使学生了解和感受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例如,人教版教材中的《发现老房子的美》这节课,就是对生活中的美进行欣赏;《探访自然的奇观》这节课就是对大自然中的美进行欣赏。丰富了我们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

(五)补充发展,与时俱进,注重时代精神的体现

在社会不断发展,时代迅猛进步,科技飞速向前的今天。美术创作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例如人教版教材中的《动画片的今昔》欣赏,就充分体现了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这一选择教学内容的教学原则。另外,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还说“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所以美术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补充乡土美术欣赏内容或最新的美术欣赏内容。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形式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形式大体可分为专题欣赏、随堂欣赏和现场欣赏等。

(一)专题欣赏

专题欣赏是指利用整节课的时间对某个专题范围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教学的形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如人教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剪纸中的古老记忆》一课,教材中选择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剪纸作品提供给学生们欣赏,力求使他们了解剪纸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衍化出的不同风貌,希望通过这些不同题材、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剪纸,使学生领略我国剪纸艺术的多姿多彩。

(二)随堂欣赏

随堂欣赏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临摹、写生、创作、手工制作等)课业中所穿行的欣赏。随堂欣赏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课业内容、表现形式及相应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加深理解,对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起到启发、示范、引导的作用。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开阔学生的创作思路,对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具有鲜明的作用。同时,随堂欣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审美享受的机会,因此,随堂欣赏也是美术欣赏教学不容忽视的一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随堂美术欣赏并不是以欣赏为全部目的的,它服从于课堂教学内容,起辅助作用。在教学中,穿插随堂欣赏的时机是不固定的。可以在课的开始展示一些欣赏内容,这样可以给学生审美的享受,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为理解新的教学内容做铺垫。在指导作业时穿插欣赏,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比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新的技法。课堂结尾时穿插欣赏,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完成课堂练习的基础上纵深发展,鼓励和诱导学生深入探究美的愿望。

(三)参观欣赏

参观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进行的美术欣赏形式。可以组织学生去美术家的工作室,欣赏他们的作品,观看他们现场绘画等,使学生了解其创作过程。还可以组织学生去美术馆、博物馆、风景名胜,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

参观欣赏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参观前要告知学生们参观的意义,简单的介绍参观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像导游一样,适当的介绍重点内容,并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讲解,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审美对象进行自主欣赏。参观结束后,要组织学生交流参观的感受,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感受进行美术创作,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常用方法

(一)讲授欣赏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对美术作品的内容、表现形式及深刻含义或是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等进行讲解、说明的一种美术欣赏教学方法。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有积极可取的一面,适当的讲解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是必要的。

(二)讨论欣赏法

讨论欣赏法是指在欣赏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教师的提问、提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及内涵,并获得审美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

讨论欣赏法可采用美国美术理论家费德门提出的美术欣赏的程序来进行。四个欣赏的步骤包括:

1.叙述:初见这幅作品,你都看到了什么?(作品所呈现的内容)

2.分析:作品是怎样来表现的?(作品的表现形式)

3.解释:作品传达的是什么意思?(作品的内涵)

4.评价:你是否喜欢这件作品?为什么?(学生的自我感知)

讨论欣赏法不仅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亲自的感受作品,阅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才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比较欣赏法

比较欣赏法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作品间的比较,对作品进行感知,进一步的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的教学方法。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比较内容主要有:作品的形象、色彩、比例、构图、肌理、造型特点等。这种方法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随堂欣赏中运用的较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游戏欣赏法

游戏欣赏法就是把游戏的形式融于欣赏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特别适合小学低年级的美术欣赏教学。如在小学美术《信封纸偶》这一课,在课堂开始时,老师可以套上自己做好的信封纸偶,弯动手指,使纸偶呈现出各种有趣的动作。通过这种游戏形式的欣赏教学活动,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五)观摩欣赏法

美术欣赏的方法篇7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欣赏教学现状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2-069

美术欣赏课不仅是小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课程,也是教师需要严格教学的一门课程。美术欣赏课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外界之间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知识学习及培养绘画能力。因此,教师对美术教育不能放松,应立足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不断提高美术欣赏课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

1.教学死板,不生动。在如今的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普遍是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这样的教学太过于死板,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例如,美术欣赏课上,大多数教师只对美术课本上需要欣赏的一些美术名作进行讲解,如对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进行欣赏时,不管是在美术构图上还是在人体艺术方面上,教师只是简单地对美术课本上提及的鉴赏知识进行解读,并不列举其他的人物美术作品,再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欣赏。这样,阻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和美术欣赏知识的及时应用;把学生的美术欣赏角度和见解禁锢了,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2.教师鉴赏水平欠佳,学生美术欣赏能力不足。小学生的生活中不缺乏非常优秀的美术作品,缺少的是能够引导他们发现优秀美术作品,欣赏优秀美术作品的教师。很多美术欣赏课教师都缺乏相应的专业素养,专业水平不高,从而使得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时存在欣赏不全面、欣赏角度不正确等问题。例如,在对《星空》这幅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时,教师一般都会说:这幅作品虽然表达天马行空,但是色彩运用非常大胆,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让人觉得真正置身于星空一样。其实学生并不能听懂。这些欣赏的话语都是美术课本的原话,美术欣赏课教师单纯的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朗读,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改进措施

1.加强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小学美术欣赏课不单单是让学生欣赏名人的美术作品,也需要让学生去欣赏生活中的美。教师应该教育学生生活之中无处不存在着美术,如在住宿的地方就有很美的风景:夕阳西下,无数美丽的鲜花,绿油油的小草,蓝天白云。这都是学生可以在生活中自己去发现、去欣赏的“画”,他们的心情,他们的言语表达都是他们欣赏美术的一种态度和能力的体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欣赏生活中的美术作品。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学会运用美术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力,丰富他们的情感。

2.提高美术课堂互动性。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美术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互动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进行美术欣赏的兴趣,并能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在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时,教师不要一味地只向学生传递复杂的美术欣赏知识,更要去了解学生对美术欣赏知识的反馈和理解。在美术欣赏课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自己去欣赏美术作品,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避免学生养成思维惯性和思维惰性,更避免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例如,美术课本要求学生鉴赏《向日葵》,教师可一步步引导,询问他们对这幅画是怎样理解的,觉得向日葵漂不漂亮,漂亮之处在哪,有没有和平常的画作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这些都是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与学生进行美术欣赏课互动的基础。小学美术欣赏课只有去坚持互动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学习热情。

3.提升教师的美术鉴赏水平及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对于小学美术欣赏课来说,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并非短时间内就能养成的,而是要通过日积月累养成的。为此,教师首先应加强自身的美术鉴赏水平,进而帮助学生提高美术欣赏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欣赏两幅不同的美术作品,并从不同的角度用相应的专业知识进行欣赏。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自己的欣赏结果,将学生的不同欣赏方法与欣赏角度进行整合,促进所有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积累小学美术欣赏知识,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美术欣赏的方法篇8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欣赏;现状策略分析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可以发展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提高学生修养,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美术欣赏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上都有着独特的作用。但是对于目前的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来说,还存在着一些非常直观的问题,美术欣赏课的现状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本文介绍中小学美术欣赏课的现状,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中小学美术欣赏课的现状分析

1.美术老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对于中小学来说,美术欣赏课算是一门最轻松的课程,因此很多学校对这门课程都不够重视,在老师的选择上也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很多美术欣赏课的老师都是非师范非本专业毕业的老师。这些老师的美术专业知识都不够好,综合素质就不高,那么可想而知,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就没有专业老师讲得那么好了。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在中小学开设美术欣赏课的意义。非专业老师和专业老师相比,在教学方法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目前中小学的很多美术老师都是非专业的。

2.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体现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本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对于美术欣赏课来说,由于它本身的基础性,所以美术课老师很少会顾及学生的感受和思维,在课堂上经常是只顾自己讲自己的,很少让学生自己发表看法。因为不管学生还是老师,对美术欣赏这一门课程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再加上课堂上师生之间一直缺乏交流,老师经常忽视学生的感受,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失去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

3.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由于美术欣赏课,在中小学阶段只是一门非常基础的课程,得不到老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所以老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一直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类似于自问自答式的,因为老师也觉得这门课程不重要,可以糊弄过去。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尝试讨论式、分析式和案例式的教学方法。

4.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的教学设备也在不断完善,各种各样的教学设备一应俱全,但是对于美术欣赏课这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课程来说,教学设施的配备就相对来说比较陈旧、单一,除了老师的板书、播放视频和ppt以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的教学设备,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善中小学美术欣赏课现状的策略分析

1.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由于美术欣赏课老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都不够高,所以,中小学必须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力度,先提升专业能力,再提升综合素质,这样美术欣赏课会上得更好,因为专业老师和非专业老师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比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美术欣赏课的老师参加美术指导和欣赏的培训,先提升自身的美术欣赏能力,再去教学生。还可以让老师在上完课后经常在一起讨论总结上课的得失,彼此吸取经验教训,这样就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2.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主体意识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论什么课程都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一直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教学。比如,每个美术老师都应该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了解他们各个方面的能力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教学。可以在美术欣赏课上放一些学生真正感兴趣的美术作品,逐渐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3.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单一的教学手段已不足以在美术欣赏课上调动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美术欣赏感兴趣,才能上好课,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现代科技十分发达,各种教学设备也一应俱全,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绘画,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开发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与美术欣赏课有关的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可以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感受大自然的奥秘,把大自然看成一幅美妙的画卷。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开动脑力,打心里对美术欣赏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美术欣赏的方法篇9

一、引导学生认识到美术欣赏的重要性《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对美术作品能发生持久的兴趣,养成他们观察自然界或艺术品的习惯以及感觉器官的敏锐性,通过与杰作艺术的接触、对话和欣赏,在不知不觉间吸收艺术大师们的构图、作画方式,对色彩的运用技巧,画面的总体感觉,甚至某些艺术语言,能够感受艺术、欣赏艺术,获得美的享受。进而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学生的心灵世界,丰富着他们的艺术感觉,提高着他们的综合艺术素养。美术欣赏如此重要,对小学生而言,只采取说教式教学是不行的,只有通过美术欣赏实践教学,才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美术欣赏重要性的认识。

二、把握小学生的美术欣赏心理和习惯要提高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我们首先要熟知他们的美术欣赏心理和习惯。这点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等特点看出。首先是强烈的色彩刺激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欣赏兴趣,比如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绿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等;其次是他们通常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另外是他们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他。如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还有就是喜欢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如城市的小学生很难感受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河滩上散乱的石头也是一种美丽。对于以上小学生的这些欣赏心理和习惯,我们必须了解,并充分地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

三、激发学生的欣赏美术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希望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导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获得美术欣赏教学的良好效果,就必须使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前面提到: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以感觉与情感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这种心理活动形式与教师的引导及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小学生一般都具有符合自身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的欣赏习惯,他们通常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熊。

美术欣赏的方法篇10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常见类型

一般说来,常见的美术欣赏教学有以下四种类型。

1.解说型――教师对美术伤口或是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说明。

2.问答型――教师就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提问,学生回答。

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师作为援助者。

4.自由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

解说型的美术欣赏教学的类型最常见。象上面所讲的那样,一味由教师讲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陷入知识灌输型的模式之中。但是,如果能在欣赏话题方面下功夫,对作品作出好的选择,并具有高超的解说技巧,那么,这可以克服上述缺点。

问答型和讨论型的方法有相互关联之处,但相比之下,讨论型的欣赏教学方法更理想。

自由型的欣赏方法的优点在于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喜欢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来欣赏。这种方法是最理想的,但是很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那就是只有一部分的学生掌握了欣赏的能力,而另一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引导,欣赏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业欣赏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要有充分的认识

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

三、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

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美国教育家艾斯纳的DBae教育理论把美术教学分为美术创作、美术史、美学、美术评论四个领域,主张国个领域的融汇贯通,成为有机的整体。并特别看重美术评论的作用,认为在小学生没有建立起历史概念的情况下,美术评论对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就很重要。同时DBae理论又认为美术教学的四个领域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交融与渗透,形成多向互动的关系。因此,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制作中。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

3、情景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在审美直觉这种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欣赏者的感觉后,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可音乐同样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